学习西方经济学的感受

学习西方经济学的感受
学习西方经济学的感受

学习西方经济学的感受

通过这一学期对《西方经济学》的学习,使我从理论的角度更严格的认识了经济学的含义。

《西方经济学》是研究西方经济的一门理论课程。为了与国际接轨,更好地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教委规定《西方经济学》为财经类各专业的十门核心课程之一。因此,它属于电视大学财经专业的重要基础理论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西方经济学是财经类各专业必修的共同基础课,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我掌握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财经类的专业课程及将来从事经济工作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使我能分析和运用现代经济学知识,即根据实际情况有分析地把这些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

根据开放教育模式的基本要求以及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特点,西方经济学课程辅导的具体模式。其总体思路是:体现以学生自主化学习为主、以教师辅导为辅的教学理念,使教学辅导努力为学生的自主化学习、个性化学习提供多方面的、全过程的、有效的服务,以助于学生最大限度地达到课程学习要求,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并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对课程的掌握程度。为此,在教学辅导过程中力求体现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是辅导高效,即提高辅导效率,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学习;二是资源充分,即提供充分资源,使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自主地学习;三是服务到位,即为学生的学习全过程提供及时的全方位的辅导服务,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特点

西方经济学是伴随着两方国家市场经济体制的产生和发展而建立起来的经济学科,具有如下特点:

1.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西方经济学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制度产生而产生的,并不断发展完善。从古典经济学到新古典经济学.再到凯恩斯经济学,最后到当代西方经济学,具有很长时间的发展、修正和完善过程,其基本理论经历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检验,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2.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具有综合性。西方经济学由众多西方经济学学派中占主流地位的经济理论和学识观点构成的。如按其对市场机制作用认识上的不同可分为新旧古典经济学派和新旧凯恩斯学派;按其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在众多的西方经济学派、经济著作、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中,有些是相互补充的,有些则是相互对立的,如持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观点在分析方法上不同,但最终却得到相同的结沦。

3.西方经济学研究对象具有普遍性。,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具有普遍性。其巾的供求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理论等对所有的消费者和生产者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4.西方经济学研究方法具有多样性。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广泛运用数学推导和数学模型来加以论证,多为实证分析。在基本理论的论述巾多将预言逻辑分析方法与数学分析方法相结合,既有抽象的概念,又有形象的图像;既有定性分析义有定量分析,特别是边际分析和均衡分析。

5.西方经济学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如何解决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的问题,进一步地说,它研究的是市场机制条件下经济运行状态及政府、厂商和消费者的经济行为,并提出一砦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管理方法。凶此,西方经济学具自.很强的应用性。学习西方经济学叮以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

二:学习西方经济学应该避免的误区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高等学校经济系以及工科院校的管理系陆续开设了西方经济学课程,这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面,但中国现行的西方经济学教科书,大多是以现行的西方主流经济学为基础编写而成,只包括整个资产阶级经济学学说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由此导致了中国大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时产生一些误区。比如:忽视西方经济学的阶级性和忽视西方经济学的局限性等等。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前,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认为西方经济学等于资产阶级理论,等了:反动的理论,而采取一概否定,一概排斥的态度,往往在没有弄清问题情况下,就不加分析地进行批判,严重阻碍了人们的学术视线,败坏了马克思主义的优良学风。这不是科学的学习态度。然而,如今,却又出现了另一种倾向,即本文提出的两个误区。更有甚者,有的教师和学者认为西方经济学是唯一的现代经济学,应以丙方经济学来改造、代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主

张全盘地接收,全盘照抄,完全成了西方经济学说的俘虏。这同样不是科学的态度。

在学习西方经济学时,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实事求是地对待西方经济学,只有这样,才能认清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是可以借鉴的,什么是应该摒弃的,避免走入学习的误区。

三、西方经济学的课程特点与课堂教学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

1.学科流派众多.学生难于区分差别。西方经济学是中国高校经管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之一。经济学在产生之后在各个方面取得长足的发展,各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和现实发展得以紧密结合,关于同一经济问题,不同的学派也给予不同的解决方案。但是对于中国传统教育培养的高校学生,也很难理清思路去辨别哪种理论是主导的,这就对学生的课后阅读和对理论体系的把握提f{j了很高的要求。

2.研究方法多样,学生难于理解掌握。与其他经管类课程不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多样,它包括:实证分析、规范分析、数理公式分析、几何模型分析等等。实际上,该门学科大体上分成i种层次:经济学原理或经济学基础、中级微宏观经济学、高级微宏观经济学。层次越高理论体系中包含的数理知识和模型说明就越多,历届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大多产生在经济学模型的建赢与分析领域。这对首次接触到经济学的高校学生同样是个考验,因为同学们在从前的学习巾已经习惯文和理的区别,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足一个大的挑战,一u.x,t数理模型失去信心,经济学是学不好的。

3.理论体系庞杂,初学者难于分清脉络。两方经济学涉及到微宏观两个大的门类,而两个主要门类之下有划分成诸多的章节,实际上作为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涵盖了几乎所有其他专业课的基础知识,比如:微观经济学包括消费者需求理论、生产者理论、效用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微观经济政策等;宏观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总量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理论等。如此多的理论体系让学生在一次的教学周期内掌握,融会通,分清知识脉络,学生的学习压力是非常大的。

4.知识体系更新迅速,教师难于及时调整。南于经济学的学科特点,要求相关的理论知识必须和现实的发展紧密结合,才具有生命力。所以该门课程的理论体系相比其他学科更新较快。国外的西方经济学的教材几乎每一两年就要再

版,例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已经发行到了第十七版;哈佛大学教授格利高利

·曼昆1995年的《经济学》著作,被称作“最受欢迎的西方经济学教材”已经发行了第五版,几乎两年就会改换版本。这种版式的调整包含了案例的不断更新和理论知识的改动与补充。任课教师必须要及时掌握知识点的更新、新理论的补充及案例的调整。

四:注意西方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西方经济学与众多相关学科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而且它与其他很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使得西方经济学不仅仅成为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的基础课,对其他很多学科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西方经济学与数学:西方经济学以数学为工具,大量采用数学的分析方法,尤其是边际的分析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边际”讲清楚了,这样所有边际的概念,像边际效用、边际成本、边际收益、边际产量等核心概念就很容易理解了。

2.西方经济学与心理学: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的经济活动的社会科学,人的心理在经济决策中占有重要地位。

比如,微观经济学中的效用论、宏观经济学中货币市场关于货币的需求动机理论等等都和人的心理密切相关。讲清楚人的心理特征对于理解这些内容具有很大的帮助。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