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教学法学习

蒙氏教学法学习
蒙氏教学法学习

蒙氏教学法复习资料

蒙氏生平:

世界上称她为“真正的优秀教师而闻名世界的教育实践家”

1949年——1951年连续三次被提名为世界诺贝尔奖候选人

1870年在意大利安科纳省卡拉法镇出生

1952年逝世,享年82岁

成长阶段:

1870年——1886年跟父母生活在一起,因为父亲是军人,所以玛利亚·蒙特梭利从

小学会关心别人

1886年——1890年进入达尔奇工业技术学校,最喜欢的学科是数学

1890年——1892年以优秀的成绩考入罗马大学,学习医学

1892年——1896年进入罗马大学医学院就读,毕业后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准备阶段:

1896年——1906年罗马大学附设院任助理医师

1899年在意大利开始两星期的演讲,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新女性》第二部分《儿童与和平》

1898年——1899年罗马国立启智学校校长

1900年辞去校长一职,重回罗马大学,学习哲学

1904年——1908年任罗马大学教育学院自然科学与医学课程得教授

启蒙阶段:

1907年——1909年在罗马的罗伦斯开设了第一所儿童之家

不久,相继开了第二所儿童之家

1908年开设了第三所米兰儿童之家

拓展阶段:1910年——1952年

1911年经意大利与瑞士政府认可,督促公立幼儿园正式采用蒙氏教学法

1912年美国得麦克劳杂志发变了,以《在美国出发》为主题的文章,长篇介绍蒙氏教学法

1914年荷兰儿童之家成立

1922年受意大利政府任命,为学校督导

1929年国际蒙特梭利协会在柏林成立

第一届蒙特梭利会议在丹麦举行,主题为《新教育》

1936年《儿童之秘》

1948年《吸收性心智》

《了解你的小孩》

《发现儿童》

1949年——1951年三次提名诺贝尔奖候选人

1951年第九次(也是蒙特梭利最后一次)在伦敦亲自主持蒙氏会议

1952年5月6日病逝于荷兰,享年82岁

教育活动

1906年放弃大学教授的工作,正式开始了她教育家的生涯

1907年创建了儿童之家,开始了蒙氏教学法的实践

1913年先后应邀前往美、法、荷兰、西班牙、瑞典、丹麦、印度等国,推广创建了教师培训中心

蒙氏的主要贡献:

一、六大基础理论

1.环境适应理论:

环境包括幼儿园、家庭、社会、人际,自然显性环境、稳性环境。

环境能主宰人得耳聪目明。

2.独立成长理论

儿童在生长中所作出的努力,全部都是为了实现独立的目的,而往往被成人(教师、家长)剥夺。

3.生命自然发展理论

生命是自然而然发展的,老师和家长都是在辅导这一成长。

4.吸收性心智理论

内在的助力使儿童对外界环境信息的刺激,满足孩子的需求快速的储存并进行编辑,在特定的时期以爆发的形式表现出来。

5.工作人性理论

蒙氏教育是以工作为核心形成的教育体系,让孩子在玩中学,以动手为主。

蒙氏提倡的工作是,让孩子在儿童之家通过工作,提高孩子的自控,建立秩序感、专注力、注意力。

6.奖惩无用理论

奖惩只是一种刺激手段,产生于非自然和强迫的力量之下,蒙氏说:奖惩只会误导孩子的价值观,只为名利而做事。

二、创办儿童之家的教育模式

1907年1月6日在罗马罗伦斯的贫民窟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儿童之家。

三、研制教具

在理论的基础上,创造而成的,因为有教学意义,所以成为孩子的工作材料。

蒙氏理论受哪些学者的影响

1.依诺【法】:1775年生,耳科医生

受其影响有:教师是位观察者,教师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社会生活的重要角色。

2.塞根【法】:依诺的学生

受其影响有:教师必须先做示范,注重感官教育,以感官教育为智性教育的基础。

提出三阶段教学法:命名——辨别——确认/记忆/发音

3.法布尔【法】:昆虫学家

受其影响有:从自由环境中观察对象的行为,观察儿童要观察到儿童的心灵深处。

(1)自由环境下,举例:

师:老师的课的工作做完了,现在请小朋友自由选择工作。××你要选择几项工作呢?

幼:(想,想好回答)我要选择×项工作,……

师:好,你去吧。

教师离开幼儿能感觉到被观察的距离,观察幼儿行为。

(2)观察到心灵深处:

观察时要观察幼儿在做什么,以及该行为背后的心理活动。

4.徳费里【荷兰】:

受其影响有:儿童有敏感期,错过面干起会失去最宝贵的学习机会。

5.哈雷尔【法】:外科医生

受其影响有:我们这个时代是儿童的时代。

蒙氏教育的模式:

一、蒙氏教育的模式

要有家的感觉,要有舒适、安全、美的感觉,采用混龄教学。

二、蒙氏教育的本质

1.以科学的实验方法:

教具课程化,追求自由与纪律,自由是建立在纪律之上的自由。

2.教育与生活合一:

教育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只要现实中有,就要让孩子去接触

3.主任与仆人的师生关系:

4.兼顾个性与社会性

5.精确的系统的、个别潜能的启发

三、教育的原则

前提是把握教具的课程化,孩子能接触到的物质,均可称为教具

如:孩子拿了球,就可告诉他“这是球体”

四、教育的具体方法:三阶段教学法

五、蒙氏教育概念词:

1.吸收的大脑

6岁以前的大脑像海绵一样,不要有计划性的发展,重要的是要给予宽泛的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环境。

6岁前的记忆是阶段性的,记住了,过段时间又忘了,所以要温故而知新。

2.精神胚胎

认为人是精神的胚胎,头部是精神体,生命靠头来支撑。

3.儿童喜爱重复工作

在一个活动中,没能满足需求,所以喜欢重复。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4.合作而不是竞争

竞争的体现是从纵向竞争出发,培养孩子挑战自我,不断进步的意识,竞争的升级就变成了斗争。

5.个人的形成期

蒙特梭利把生命中最初的6年定为个人成型期。(三岁看大,六岁看老)

3-6岁孩子的学习能力、个性、习惯都是个人形成期

1)0-3岁是一个无意识的吸收成长阶段

2)3-6岁是无意识到有意识吸收知识,是个性形成期,在内心逐渐形成秩序

预付从

3)的观念

4)6-9岁运用各种学术与艺术的技能发展,实现自己的生活文化。

5)9-12岁以开放的心灵,去吸收世界的各种知识,自发性学习,不再受限于

身旁环境的范围。

6.个性化教育

每个孩子得形成,受环境的影响,遗传因素都是不同的,这就是个性。

7.内在动机

成人的学习动机是外在的,儿童的动机是内在的。成人做什么都是有一定目的的但是孩子如果想做什么,是很专心的,这就是成人与孩子的不同。

8.尽量别打扰

蒙特梭利说过:孩子的思维就像肥皂泡一样,特别容易破。如受别人打扰时,就会很容易分散注意力。

提醒:

1)不要一次性提供很多玩具,分种类给他一样、两样

2)吃饭时间到了,可以适当推迟,尽量不去影响其工作。

9.观察自由儿童

1)态度

要有科学的精神,客观的态度,要有持久的耐性观察各学科的能力。

2)方法

前提是不干扰孩子,观察过程中采用个别观察,并作观察记录,观察孩子的反应。

不能过多和孩子交流,以免打扰到其他孩子。但是孩子有问题来

问时,要及时回答。

观察儿童的三个方面:行为、语言、社交

10.准备好的环境

(1)儿童信赖的有安全感的温馨的环境

(2)提供广泛的刺激,如物、信息和材料等

(3)创造有规律的、有秩序的学习生活环境

(4)提供有吸引力的美的使用的材料

根据年龄特点提供材料,如小班可多提供日常生活去的材料。

(5)适合儿童独立的活动、自由的空间

(6)准备丰富的有知识内涵的生活物品

(7)满足儿童多方面的乐趣

11.混领班

从小给孩子建立小社会,建立兄妹之间的关系,大孩子帮助小孩,小孩子向大孩子学习,发展群体生活的三个基本要素:

a)年长帮助年幼,培养兄友之间的社会论

b)学童之间彼此观察,相互学习,有助于互相合作行为的培养

c)依照自己的能力和需要,在和谐的群体中生活,有助于独立人格的培

养。

敏感期

1.概念:

孩子在不同的时期,对不同的物或者是活动产生特别的感受力,影响最多的敏感期出现,集中于6岁前后,0-6岁会出现特定的喜好,若顺着敏感期学习该特性,即可得到最大的学习效果,否则将错失良机,终生无法弥补。

2.0-9岁的敏感期(可以上下浮动)

0-3岁:无意识吸收阶段,高峰期在2岁左右

表现:具有超强的无疑是吸收记忆力,以惊人的速度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百分之百照单全收。

3个月-2岁:舌头敏感期

表现:用舌头去舔东西,舌头与手与智慧有更多的关联

1岁-2岁:细节敏感期

表现:愿意对泥土中的小虫或细小物体长时间观察

我们应注意孩子对周围细小事物的捕捉,培养孩子巨细无遗,综理细微的习惯。

1岁-2岁:行走敏感期

通过行走,是对自然的一种征服,是第二次降生,行走敏感期过后,便不愿再走。2岁-4岁:大肌肉敏感期(走、跑、跳、爬等)

行走敏感期的意义是:个体自由,相互独立,运动平衡,强壮自己。

我们应注意去观察、探索,大人要注意保持身体健康,还要体态优美(身教)

0岁-4岁:秩序敏感期

1个月-2岁是关键期,2岁-4岁是巩固发展阶段

表现:对什么事情都要求有秩序才能满足

我们要尊重孩子,为孩子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

4个月-3岁:触觉敏感期

手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不用手儿童的智力可以发展到某一水平,但如果用手,智力会达到更高的层次,而且儿童的人格也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心灵手巧)

我们要注意0-6岁的孩子是触觉学习型的,无论任何工作都想亲自动手去做。

2岁-2岁半:感觉敏感期

看到什么都想用手去摸

1岁半-2岁:同异性敏感期

对同类的物体进行对比、并列、比较、区别,找相同点和相异点。

我们每到一个环境,都要提示孩子有意识去观察对比:有什么一样啊?有什么不一样?

2岁-4岁半:生活规范、社会礼仪敏感期

怎样开关门?怎样走路?站姿、坐姿等

3岁-4岁:绘画敏感期

会把看到、想到得都在纸上画出来,每次画完都拿给家长看。

我们应该给孩子预备一个环境,给他一张大纸让他画,小纸会限制孩子内在的需要。数学敏感期(三个阶段)

0-3岁:数学概念敏感期

通过对事物的接触,学会分类、配对、语言、数学等

3-4岁:学习数学敏感期

喜欢用各种图形去创造心想的世界

4-6岁:数学敏感高峰期

在了解数量、数名得基础上,给孩子数学知识

3岁半-4岁半:书写敏感期

手不离笔

要为孩子多选择幼儿读物

让父母给小男孩多锻炼动手的能力,画画、剪纸、涂色等,涂色从大范围到小范围,用彩色铅笔一笔一笔地不要无目的无规律地涂,为书写作准备。

女孩子多练习走迷宫,两幅图找异处等锻炼逻辑思维。

孩子准备充分,成绩爆发体现,就会有成就感而有兴趣,不致挫败感。

4-6岁:社会化发展敏感期

喜欢当小大王,希望成为焦点

3-4岁:幻想敏感期

会出现“说谎“现象

生活圈子扩大后,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迅速提高,容易把梦、前天的事件说成现实,但是由于时间概念不清楚,大人认为孩子说谎。

我们要注意,孩子你、我、他概念不清楚,不要强调“说谎“二字。

0-3岁:语言敏感期、听的敏感期

喜欢去模仿、重复别人说的话

3-4岁:说的敏感期

喜欢告状

注意给他说的机会,可以让他编故事

多引导孩分析问题,给孩子准备读物,引导孩子朗读和讲述。

5-6岁:应用敏感期

用一些词汇经常对人、事、物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孩子会讲一些脏话,这时的孩子会运用你、我、他来与成人沟通,理解成人对他的需求。

3岁以后:工作敏感期

4岁:音乐敏感期

2岁半-6岁:社会规范敏感期

4岁以后:独立敏感期

6-9岁:科学文化敏感期

3.敏感期的特性:

暂时性(错过敏感期就错过了学习该特性的最佳教育期)、

教学材料应遵循以下原则:

1.尊重孩子发展的敏感期

2.兴趣性原则

3.可操作性原则

4.适时适量的投放

5.随主题投放

自由选择工作:(体现以儿童为中心)

在教育的全过程中,提倡自由选择。

在蒙氏教育中的自由,指的是要给孩子自由的时间、自由的保障(每次都坚持,不能朝令夕改)、自由的自我教育空间,不但给孩子行为上的自由,更要给孩子心灵上的自由。

老师应给孩子创造的环境:

(一)真实

在蒙氏班的孩子,要感受真实的环境,紧紧地贴近生活,将各国的文化融入到教室内。

体现在日常生活、科学文化区

(在家里没有满足幼儿,在幼儿园要满足他,提供真实的生活用具等)

(二)分享

在蒙氏教育中,分享是最重要的词。

在蒙氏教室中,要有分享日,要求每周又一次(分享自己的物品、自己做过的事、自己的感受等均可。)

(三)肃静

对别人不造成干扰,小心照顾易碎物品,不大声喧哗。这是对他人尊重的内化表现。

(四)不责怪儿童

不在别人面前评论儿童,包括家长。

(五)奖惩无用

对于经过努力取得成功的孩子,我们一个点头、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就足够了。必

要时用语言表达,对于语言表扬要有要求,表扬要具体,表扬次数不能太频繁,否则孩子的学习的内在动机会受影响。

蒙氏教育的特点及教育成果:

1.以儿童为中心

2.“不教”的教育

不教孩子1+1=2的结果,让他知道1+1=2的过程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

4.教师是导师、引导者、观察者,是环境的准备者,还是孩子的资源库。

5.注重智慧与品格的培养

6.尊重孩子的成长步调,不设课程表

7.混龄教育

8.丰富教材与教具

9.排除奖惩制度

10.爆发式的教育成果

蒙氏教育的成果,由孩子来体现:

1.会积极争取达到目标

2.思维活跃不局限

3.在解决问题上有主见性

4.会等待,有内在的学习动机

5.会自由选择工作材料

6.爱好秩序,会保护秩序,有强烈的求知欲

蒙氏教育的儿童观:

1.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观念

根据儿童自己的本体经验,来寻找他们学习和生活的答案,而不是以成人的经验为依据。

2.儿童成长的自然法则

1)工作法则

儿童具有自我学习,使自己趋于完美得潜能,只有透过工作的方式,才能建构完善的人格。

2)秩序法则

急躁在儿童身上建立秩序来满足儿童的需求

3)独立法则

克服困难,达到目的的意志力

4)自由法则

放手让孩子选择喜欢的工作,自我表达自我流露

5)专心法则

一旦孩子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便产生了注意力

6)同步练习法则

同步工作是专心之后产生的,不是别人强迫,是内在的需要。

7)意志力发展法则

8)智能发展法则

9)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法则

10)情绪和精神生活的发展法则

蒙氏教育环境的设计

1.提供有准备的环境

预备好的环境

符合孩子需要的真实环境,是一个供给儿童身心发展的练习环境,是一个充满爱、营养、便利、快乐的环境。

儿童是透过如此环境,才能达成工作能力,形成真正自己,建构自己成为“人”。

2.观念

1)真实

2)自由

3)社会化

3.原则:

1)尊重互动的交往原则

2)独立操作的无竞争原则

3)轻松愉快的学习原则

4)自然有序的开放式原则

5)挑战自我的探索性原则

4.条件:

1)区域划分

突出本土化

需要水的工作要接近水源,要有动静相融的空间。

2)布置空间

净化感官(不要把教室布置的花花绿绿,要能让孩子的心静下来)

3)教具上柜

按照顺时针摆放,由简单到复杂,从单一性到复杂性

4)安全检测

5)弹性变化

教具柜上的教具要不断变化,但是也不能太频繁

教育法的四大要素:

一、环境

1.儿童的秘密隐藏在环境中,唯有透过环境,才能更全面的了解幼儿

环境是教育的工具,是教育的第一要素,预备一个适合儿童开展自然的环境,达到自然教育目标。

2.预备环应注意的问题

所谓儿童之家是能够给孩子发展的环境,这种学校并没有一定的规格,这种情况可按经济情况而定。

3.教室环境的六大要素:

1)自由与纪律

2)结构与秩序

3)真实与自然

4)美感与气氛

5)教材与教具

6)社会性生活

二、教具

1.教具观

1)教具不是老师用来授课的物品,是让孩子通过动手操作,自我学习的材料

2)按顺序排列,从浅到深,从简单到复杂,到集中到分化,从具体到抽象。

3)蒙特梭利经过长时间的观察、记录、实验分析、反复验证,按照不同年龄段

的需要,来确定下来。

4)教具的功能:

帮助孩子自我建构,智慧发展,教具与实际相关,训练感官的功能、读写的功能。

5)材料应该坚硬耐磨,不易损坏,表面光滑、色泽鲜亮、触到舒服。

6)教具的六个原则

a)孤立化,起到净化感官的作用

b)重量与大小应符合孩子

c)具有吸引力

d)从简单到复杂

e)符合三阶段教学

f)具有教具的自我订正功能(错误控制)

7)教具的特色

a)符合幼儿的发展

b)朴实美观

c)有序列性、层次性

d)有孤立性

e)每项教具要符合三阶段教学法

f)具有自动性教育

g)具有数学的属性

h)错误控制

i)每一样教具都要有间接地预备性

2.展示教具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1)展示前双手相握不讲话

2)孤立物品

3)每项工作都要有开始——过渡——结果

4)注意取教具的顺序:从上而下、从左到右、从小到大

5)双手端平,轻拿轻放,尊重教具

6)控制时间:展示一组教具控制在20分钟之内

7)展示教具应采用个别展示和小团体展示

8)不能展示两种以上教具

9)需把教具的直接目的和间接目的在动作中展示出来

10)克制无关的动作

11)克制无关的语言

12)左手持教具,右手摸教具

13)操作过程中要有耐性,不要去组织纪律

14)展示过程中动作要慢,让幼儿看清每一个环节

15)步骤要正确,动作要坚决

16)运用三阶段教学

17)展示过程要抛开自己的个性

18)教具的摆放要遵循规则:上到下、左到右、小到大

19)遵循随机摆放的原则

20)摆放教具放在工作毯中间

21)展示教具时孩子坐在左边,避免镜像教学

22)遵循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具体到抽象、从集中到分化的原则

三、老师

1.蒙氏老师的三个准备

1)精神的准备: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不把个人情绪带进教室

2)外表的准备:对孩子的学习环境精心经营,包括自己的衣着,要整齐、大

方、朴素

3)艺术的准备:要熟悉教具,对孩子可能遇到的重点、难点要有预见性

2.蒙氏老师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1)懂得蒙氏的原理和教学法

2)懂得操作和使用教具

3)具有为孩子设计适合生成的环境的综合素质

4)缺损的、不完整的教具,不要放在蒙氏教室中

5)具有对儿童耐心、爱心的优良品德

老师要深入了解儿童的兴趣、心情、表情的涵义

6)老师必须具备科研能力,会观察孩子的闪光点

7)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孩子一起成长

有平和的心态、满腔的热情来领略、接纳孩子内心流露出的真情。

3.蒙氏老师与普通老师的不同

四、儿童

怎样观察:

从肌肉方面:步态

观察儿童工作:

对环境的反应

持续工作时间的长短

工作中表现的特征(专心/不专心)

工作时受干扰中断工作

工作的难易度

工作专心度

观察社交行为(情绪发泄的方式)

观察服从:强制下/说服下

观察语言

第二部分蒙氏教学法实操部分

一、日常生活领域

为什么以日常生活为开始?

1.孩子离开父母进入学校,首先要适应分离焦虑,并且给予孩子安全感。

日常生活区就是儿童生活上使用的东西,跟他在自己家一样,容易产生安全感。

2.真实感、实际生活的练习,让孩子更加注意到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活动,是反复练习达到完美,孩子必须从真实外在的事件,去建构他的智力。

3.幻想与真是的分辩:在0-6岁不容易分辨真实的外在事件。

教室常规:

一、走线

1.形式:

徒手走线

持物走线

顶物走线

2.目的:稳定情绪,集中注意力

二、肃静游戏:

三、使用工作毯

大肌肉动作的练习:

基本动作:走跑跳爬钻投蹲握放提推压抓平衡攀爬

基本体操:徒手操,器械操,韵律操

小肌肉的练习:

包括五指抓、三指抓、两指捏、一指按

穿缝拧挤夹撕刺舀倒敲筛折切剪剥揉编

教具摆放要遵循左物、右空的规律

五指抓

一、活动名称:五指抓

二、教具构成:托盘一个,广口碗两个(一碗物,一碗空)从大颗粒到小颗粒,

乒乓球、花生……….

三、教育目的:

1.直接目的:训练幼儿五指的力量

2.间接目的:

(1)培养幼儿手、眼、脑协调的能力

(2)做事有始有终

(3)坚持性

四、适用年龄:两岁以后

五、错误控制:容器

六、兴趣点:所抓物品

物品落下时发出的声音

七、教学过程:

1.取工作毯并铺好

2.老师取教具,双手端托盘,并放在工作毯的右下角

3.介绍工作名称:(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的工作是…..)

4.双手取教具,取托盘左侧装满材料的容器,放在工作毯的左侧,取托盘右侧

的容器,放在工作毯的右侧

5.示范

右手五指用力张开,缓慢优雅地从左侧容器中抓物体移入右侧空碗中,直

到抓完为止。

左手示范五指张开,将右碗里的材料抓回左碗。

双手取左侧装满物体的容器放到托盘左侧,双手取空双手取空碗放回托盘右侧。

双手端托盘将教具送回教具柜,按标记摆好。

6.收工作毯

八、变化延伸:

1.容器的变化

给幼儿准备多种材质的容器,以丰富幼儿的听觉

蒙氏教具五大洲的嵌板培养目标 (1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蒙氏教具五大洲的嵌板培养目标 篇一:蒙氏教具介绍 蒙台梭利说过“我听过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蒙台梭利把上课定义为工作,孩子的工作。工作是人性的一种体现。孩子跟成人一样,没有工作心中不安,让孩子去选取感兴趣的材料,去亲自动手操作,在摆弄过程中,自我探索、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构建、自我发展。将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加以分析统合,认识逻辑性的数量概念。它给孩子们带来心智空间的拓展、天性的激发和生命健康发展,将对孩子们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蒙台梭利教具88件套装作用: 一、感官教育 1、训练幼儿各种感官,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 2、训练幼儿辨别力及手眼协调能力。 3、训练幼儿观察、分类能力,培养注意力。 4、建立几何图形意识,自由拼组。 5、培养幼儿审美能力。 6、培养幼儿学习兴趣及求知欲望。 二、数学教育通过操作活动,将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幼儿易于理解。 1、培养幼儿初步的数量概念。 2、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 3、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4、学习空间、时间概念。

5、学习守恒。 三、语言教育及科学文化教育 语言教育: 1、培养幼儿认读能力。 2、培养幼儿书写能力。 3、培养幼儿听、说能力。 4、欣赏文学能力。 5、培养幼儿早期阅读。 6、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科学文化教育: 1、培养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2、培养幼儿掌握认识事物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 4、引导幼儿接触周围世界,增强环保意识,获得科学经验。 5、学习民族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四、日常生活教育 1、培养幼儿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培养幼儿独立性、自主性、专注力、手眼协调能力、自信心。 3、引导幼儿学习礼貌用语。 4、培养幼儿大小肌肉的灵活性。 5、培养幼儿初步的自控能力。 6、培养幼儿交往、合作意识。 7、培养幼儿健康的情绪、情感。 8、培养幼儿初步的责任感,促进幼儿个性、社会性的发展。

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_Word_文档

《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王玲艳) 玛丽亚·蒙台梭利,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和医生,毕生致力于儿童研究和教育实验,并创办了学前教育机构——“儿童之家”,竭尽一生探索和解答幼儿教育之谜。正是由于她在幼儿教育领域作出的突出贡献,人们称她为“儿童世纪的代表”“幼儿教育史上,自福禄培尔以来影响最大的一人。”英国教育家赞誉她为“20世纪赢得世界公认的推进科学和人类进步的最伟大科学家之一。”美国教育家赞誉道:“当代讨论学前教育问题,如果没有论及蒙台梭利体系,便不能算完全。”德国教育家这样评论:“在教育史上,能像蒙台梭利教育法如此举世瞩目的并不多见。” [成书背景] 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圣罗伦佐贫民区创建了一所新型幼儿学校,命名为“儿童之家”’。这是蒙台梭利对正常发展的儿童进行实验研究的开端。1908年10月,“儿童之家”在米兰建立,其后数量不断增加。蒙台梭利教育改革的成功,使得很多教育家、心理学家和教师纷纷去参观“儿童之家”的教学和教育设施,并开始学习和研究“儿童之家”的教育教学理念。1909年,应各国参观者的要求,蒙台梭利在罗马举行了一次国际教师讲习班,全面地阐述了“儿童之家”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并据此写成了《运用于“儿童之家”的幼儿教育的科学教育方法》一书。这是蒙台梭利论述幼儿教育理论和方法的第一部著作,其内容主要是对1907年~1909年间,她在“儿童之家”的实验、观察研究的概括总结。该书发表后就被译成二十多种文字流传于世界各地。中译本《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在1993年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内容精要] 《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一书共二十二章,详细论述了3岁~6岁儿童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其核心内容可以大致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感官教育 在书中,蒙台梭利用四分之一的章节来论述感官教育,可见感官教育在她的教育教学方法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蒙台梭利认为感官教育的意义在于: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它符合儿童在这一时期心理发展的需要;从教育学角度讲,算术、书写、言语以及良好秩序的

蒙氏教具使用说明(精编打印版)

20种蒙氏教育的教具的使用 蒙氏教育的教具分类简介 (1) 1. 圆柱体插座 (3) 2.粉红塔 (4) 3.棕色梯 (5) 4.色板 (6) 5.构成三角形 (6) 6.几何立体组 (7) 7.二项式 (8) 8.数棒 (8) 9.纺锤棒箱(Spindle Box) (9) 10.数字与筹码 (9) 11.1-100板 (10) 12.邮票游戏 (11) 13.加法板 (12) 14.乘法板 (13) 15.减法板 (14) 16.除法板 (14) 17.分数小人 (15) 18.接龙游戏 (16) 19.十进位法认识 (19) 20.笔划砂纸板 (20)

蒙氏教育的教具分类简介 益智教具。有利于开发智力的教具称为益智教育,对儿童的教育,需要有教材,有自然界的教材,也需要社会生活中的教材,书本教材。蒙台梭利利用她的教具作为教材,她把生活中的教材,实际上教具化了,蒙氏认为,既然训练儿童五官的教具对有身心缺陷儿童的教育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那么对正常儿童肯定有效的,经过不断反复设计,研究了训练正常儿童的这样一套教具。蒙氏教育不是辅助上课的物品,它是儿童成长工作的材料,她设计的这些教具都是供单个儿童操作的,因此,具有鲜明的特点。她的教目具的特点是:(1)具有孤立的特性。教具选用颜色比较朴实、干净的色调为主,如粉红塔、棕色梯。她认为这样的教具有利于对孩子采用单色调,表现出孤立的特性。能显现出她主要的教育目的。如温觉板,让孩子体验温度。 (2)容易搬动。由于教具最重要的目的是适合儿童的需要,每种教具在重量和尺寸的大小都考虑儿童能力的范围,考虑儿童能否搬动。如粉红塔最大的一块,孩子也能搬得动。 (3)教具美丽。每种教具都有它的特色,能吸引儿童,这个吸引儿童的因素或者说在颜色上,或是在重量上,或在她的特性,或在她的声音方面都能吸引儿童,这些教具孩子们非常喜欢。 (4)每一种教具的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都有其步骤和顺序才能完成,这些教具孩子在工作时有其顺序和步骤,如果没有按照她设计的步骤走的话,就会出现错误,出现错误就有一个自我控制的方法,所以在设计上或使用方法上,都由简单到复杂,培养孩子了解步骤,重视秩序,养成内在的纪律,她有规律的。 (5)在设计上具有控制和纠正错误的特性。可使儿童自行发现错误,自行改正错误。比如插座圆柱体,再如粉红塔,每一块相差1cm。 (6)具有数学的属性。由步骤和秩序当中培养孩子逻辑习性和推理能力。每一种教具都有它等差的数学关系。如长棒,每一长棒之间都相差10公分,有等量的、等差的关系,有数学属性。 (7)间接的预备性。每种教具都具有直接与间接的教育目的,帮助孩子准备,适应未来的生活,如在教具的形体变化上,象几何图形在操作上让孩子掌握,而且拿着几何图形还可以变化。用纸画各种形状,为将来学习做准备。有间接的预备性。 感官教育教具 感官教育教具在蒙氏教育中占有突出地位的,蒙氏经过多年观察发现,儿童从出生到5岁是感觉敏感期。在2—2.5岁达到高峰.3—7岁是感字发展最快的时期。儿童通过直接接触周围世界,利用感觉收集外界的各种刺激,获得经验,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才能概括和思维,也就是平常我们说的,有直觉思维,行动思维,接着才有形象思维。最后达到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这种思维形式从低级到高级,离不开感官教育做基础。蒙氏主张,在孩子这一年龄段,要正确地使用感官教育训练孩子,能达到以下四个目的: (1)以教具来刺激感官发展,奠定儿童智力发展的基础。 (2)通过教具进行工作,发展观察力、理解力、注意力和抑制力。 (3)通过教具的刺激,使之秩序化,培养儿童的认知能力。 (4)通过教具进行工作,激发儿童的欲望及自发性。 感官教育教具的内容有五方面: 1.视觉教育教具。通过视觉练习,使孩子掌握形状、面积、体积。视觉教具里有: (1)插座圆柱体(高低粗细大小的比较组合) (2)粉红塔(认识大小等差) (3)棕色梯(认识宽窄) (4)长棒(认识长短、数量的等差) (5)彩色圆柱体(颜色识别、高低粗细组合) (6)色板(颜色的种类、色调的明暗度、颜色搭配) (7)几何图形相嵌板(三角形的种类、组合) (8)构成三角形(三角形的种类、组合) (9)几何立体组 (10)几何嵌板

蒙氏教具88件 蒙特梭利教具88件简介

感官教具 A001 插座圆柱体 由4组圆柱体组成。培养儿童辨别大小、高低、粗细、深浅的触觉、视觉能力,依圆柱体顺序对应培养逻辑思考敏锐观察能力;把握圆柄可作握笔练习和写字前准备。 A002 彩色圆柱 由4盒、每盒10个圆柱组成。培养视觉上识别大小、对应概念,发展手眼动作的协调,手臂肌肉控制力,培养敏锐的观察和注意力。 A003 长棒 由10根方长棒组成。透过触觉、视觉的辨别,在知觉上对长度的差别有正确的了解,发展手、眼与肌肉的协调性;数学教育(量,基本运算、十进位、分制系统)的直接准备教具。 A004 棕色梯 由10块长方体组成。透过触觉、视觉的辨别在知觉上对等次的差异有充分的认识,发展眼、手、肌肉的动作协调;了解递进、递减的关系;学习长方体的概念;培养逻辑思考(顺序性和专注观察能力。 A005 粉红塔 由10块立方体组成。透过视觉正确获得对三维空间差别变化的知觉;了解递进、递减的关系;培养立方体的概念、手眼协调和肌肉运动的控制力;积高时敏锐的观察力;数学教育(理解十进位法)的间接准备;逻辑思考(顺序性)的能力。

A006 嗅觉筒 通过嗅觉筒的配对操作,训练嗅觉器官辨别各种气味的能力,利用嗅觉器官感知事物的经验。 A007 音筒 两个木箱中各有6个木制圆筒组成,圆筒内装有石子、沙子、壳类、米粒、米糠等不同材料,摇动时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培养辨别声音强弱的听觉能力,发展腕部的肌肉运动。 A008 味觉瓶 由8个滴瓶组成。品尝各式味道,培养辨别基本味觉的能力。 A009 温量板 由金属、石材、木质、地毯片各2块组成,培养对温度的感觉,辨别温度的差异。 A010 铁制几何嵌板 金属几何嵌板是书写能力的直接预备,练习金属嵌板不仅强化三指抓的能力,加强腕肌的协调力,而且透过描绘的练习,更可增强笔触力道的熟练度,重叠描绘不同的几何图形板使图形变化无穷。 A011 构成三角形 由5盒不同的三角形块组成。透过视觉认识三角形,通过对多边形的组合与分解了解三角形与多边形的几何关系和相等概念。

蒙台梭利教学法

蒙台梭利教学法 一、蒙台梭利其人:教育史上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意大利人。学前教育之父:福禄倍尔,创办幼稚园。 学前教育之母:蒙台梭利,1907年创办儿童之家。 二、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尊重儿童,尊重儿童的需要。“一切从儿童出发”的教育理念,这是蒙氏教育和我园现行教育相一致的地方。“一切从观察儿童和研究儿童及家庭环境”入手,同时“以儿童和家长的忠实朋友”身份出现在孩子面前,热爱他们,关心他们。一切以儿童的生活实际需要和兴趣出发,设计出适合孩子的环境,根据有效的科学程序,配合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发明了实用有效并且闻名遐迩的教育材料——蒙氏教具。并采用合理的方法和教育技巧,培养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及儿童的意志品质和独立自主的精神。如:她强调教育过程中幼儿的主体性,这也是我园现正实行的“瑞吉欧”教育理念相一致的。她的教育目的是:“尊重儿童自我需要和价值,促进儿童个性和谐发展,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和充分发展。”三、以“体、智、德、美、劳”为核心的教育内容。蒙氏的教育内容与现行幼儿教育内容虽然在内容的划分上略有不同,但其内容却是紧紧围绕体、智、德、美、劳这几个方面的。相对来说,蒙氏教育活动的内容更加生活化,更深入地考虑到儿童的需要。比如区域的设置,蒙氏和传统活动区域都有语言、科学文化、计算、美工、阅读等区域。但蒙氏最有特点的是生活和感官区域。生活区的材料全部取之于日常生活,教学内容也全部是生活能力的培养。如:抓、舀、插、倒、吸、捞、夹、剪、切、开锁、筛、穿孔、编织等生活中所有用到的手的动作,都在蒙氏生活区找到相应的教具。蒙氏说,生活、感官是学习的基础,是进入学习的基础阶段,是提高生活能力的手段。记得在我园学期初的计划中,张园长就提到让幼儿自理自立,并提出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三个阶段,我想,这也是同蒙氏的教育理念相结合的。蒙氏教具最有特点的是感官教育和数学教育,感官教育内容包括视、听、尝、嗅、触、辨别实体、音乐训练等。数学内容包括理解1-10的量与数,认识数量和数字,10以内加减,十进位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等。四、教学形式:蒙氏的教学形式以“工作”的形式表现,同时和我们的教学形式一样,有团体、小组、和个人的独立活动。蒙氏还有一种特有的教育形式在我园也存在,那就是混龄教学。五、蒙氏教育法怎样与我园的“瑞吉欧”教育法相结合。虽然我现在没有组织过方案教学(北京叫做项目工程),但从日常听到老师们讨论的和观看一些观摩教学活动中,以及张园长发放的资料中,多多少少也了解一些。我曾问过一些老师,在方案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什么问题是最难解决的。我想,最难解决的是孩子有兴趣的课题(内容),老师怎样延伸到各个领域,用什么样的方法激发孩子在活动中保持孩子的兴趣。这在蒙氏教学活动中有很多方法可以运用。如:“花”的活动。蒙氏教学是这样渗透的:1、寻找花的共性。花有花托、花叶、花瓣、花蕊等。2、蒙氏教具中有“花”的镶嵌板。3、花的三段卡。(如:花的名称)4、花的个性:花的种类(大小、颜色、花瓣的多少、形状等)、生长环境(山、水、沙漠、室内)、温度(阳生、阴生等)5、做有关花的小书。(可根据花的共性与个性,孩子的兴趣)在蒙氏区域中是这样渗透的:生活区:插花、种植、护理、绣花、编织等。感官区:闻花的香味、触摸花瓣、赏花、尝花等。数学区:颜色的分类、花的大小、花瓣的多少以及单双数的学习、排序(从大到小)等。美工区:制作干花、画、剪、手工制作(用各种各样的纸)等。语言:儿歌、故事等。艺术:唱歌、跳舞等。体能:跳起来摘花等。这就是蒙氏教育的精髓所在,目的所在,孩子的兴趣第一。可能会有老师说,这不是以前的主题活动吗?我想,任何活动,只要是孩子感兴趣的,不管以什么活动形式出现,都应该是可以的。六、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怎样渗透在教学活动中。蒙氏教育思想的重点之一是发展和延伸。只要你领会了她的教育思想,掌握了蒙氏教学方法,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你的思维就会放开,思路开阔,教学方法也就会源源不断。(简述)1、活动内容来源于实际生活,来自于幼儿本身

蒙氏 科学

蒙台梭利教育法在自闭症小学劳动技能中的应用蒙特梭利科学文化教育包括动物、植物、历史、地理、科学、音乐、美术、天文、地质等,并讨论这些在我们的环境中人、事、物的关系。 蒙特梭利认为,儿童有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和内在只会潜能,通过激发、挖掘和引导,是可以不断发展的。在我在A5-1班的课程教学中,我将学校传统的劳动技能课与蒙特梭利理念结合,加入了大量科学动手实验内容,期望在学习的过程中达到以下几点效果:1.培养孩子对科学实验的兴趣;2.了解生活中常见科学现象的奥秘; 3.养成学生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探究、创造等科学精神; 4.增强孩子的动手能力; 5.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物质世界观。 一、蒙氏理念在自闭症教学中的应用 在我们学校传统的劳动技能课,我们将课程分为了家政服务、客房服务、园艺劳动与社区服务四大块,围绕着这四大块的内容,又设置了很多学习内容,如:物品整理、家庭清洁、衣物清洁、食物加工、整理和清洁客房、种植、护理植物等等。而五年级的劳动技能课的内容,主要是家政服务和园艺劳动两大块,在家政服务这一块,包括了物品和衣物的整理、清洁;在园艺劳动这一块,主要是植物的护理、种子的种植和植物的移植这几项内容。 我想结合我们这一学年确定的蒙氏主题《水》和《常见蔬菜》来谈一谈蒙氏教学理念在日常课题中的应用。 在《水》这一主题中,根据教学内容,我将科学部分的学习分了

三部分: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包括了水的三态的认识、水循环、云雨雪的形成等;动手实验探究,包括了观察水的三态变化、浮力现象、物品在水中的溶解、制作柠檬汽水等;与传统劳动技能课的结合,包括了节约用水的实践、制作莲花灯等。 在《常见蔬菜》这一主题中,根据教学内容,我也将课程分为了三部分: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包括了植物的结构、树叶的结构等;动手实验探究,包括了制作植物标本等;与传统劳动技能课的结合,包括了种子的种植、植物的护理等。 在制定了方案之后,根据蒙氏理念,我们要为孩子准备一个合适的环境。这些包括了合适的教具的制作和教师的规范的示范等。在我的这两个主题的课题的学习中,准备或制作了大量的教具来配合完成课程内容。下面是几个例子: 图一:制作柠檬汽水

蒙特梭利教育特点+五大领域+教育方法

特点 1、以儿童为中心。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为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 2、不同的教育。反对填鸭式教学,主张从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性地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顺着敏感期学习的特征,得到最大的学习效果。 4、教师扮演协助者的角色。教师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孩子发展的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对孩子适性、适时的协助与指导。 5、完全人格的培养。幼教的最大目的是协助孩子正常化。 6、尊重孩子成长步调。没有课程表和上下课时间,使孩子能够专注地发展内在的需要。 7、混龄教学。不同年龄孩子会相互模仿、学习,养成儿童乐于助人的良好社会行为。 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教具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通过“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9、摒除奖惩制度。采取尊重孩子的方式,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 10、爆发的教学成果。采取尊重孩子内在需求的方式,让孩子适时、适性地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力量彰显出孩子内在心智的成长。 涉及领域 1、日常生活领域 培养幼儿的大肌肉和小肌肉的组织能力增强对自己身体的控制能力,从而把孩子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度,脱离对父母的过度依赖,学习生活自理能力,学会帮助别人,照顾环境,培养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感。并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行为,为将来进入正式的社会生活做准备。 2、感官领域 培养幼儿视、听、嗅、味、触五觉敏锐程度的感官能力,使幼儿的每一项感觉都是灵敏全面发展。为学习数学及其他领域做准备,争强对于社会及知识的感知,培养初步的序列、分列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3、数学领域 培养数的概念,理解加减乘除运算的关系,会做10000以内的加减乘除,会做简单的测量工作,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4、语言领域 培养幼儿听说读写的能力,帮助幼儿更好的书写和阅读,使幼儿在童年时期就形成良好的阅读与书写习惯,培养喜爱阅读的兴趣、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强化听力与阅读能力,提高书写能力。 5、科学文化领域 增长幼儿见识,开阔眼界,培养幼儿热爱科学的兴趣及探索求知的精神,使幼儿从小就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了解基本的动植物学、地理学、天文学、历史学知识。 教育方法 蒙特梭利创立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可算是当代幼儿教育的里程碑。蒙氏教育在重视早期智力开发的同时,也注重生活能力的培养。开设日常生活课程,使孩子在掌握一些生活技能之外,发现自身的能力和增强自信。它在充分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将秩序与自由完美结合,孩子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玩多久。但是,这种自由是有条件的,孩子必须遵循一定程序。蒙氏教育的原则是以孩子为中心,尊重其人格尊严和成长过程,从促进儿童身心发育角度去设计教学,为孩子一生奠定智慧与品格的良好基础,培养自主、持续的学习工作习惯。

蒙氏教具操作要点

圆柱体插座 教具构成:圆柱体插座4组 第一组:直径和高同时递减 第二组:高固定不变直径递减 第三组:反比例组 第四组:直径不变高度递减 教育目的: 直接目的--培养孩子视觉的敏锐性,学习辨别物品大小、高低、粗细的特征。 间接目的-- 1、培养孩子的逻辑思考能力(配对、排序)。 2、为书写作准备。

操作方法:(节选) 1.配对: 1)略 2)双手握住第一组圆柱体插座,把圆柱体插座拿到桌子上(注:一次只出示一组)。 3)坐在孩子右手一侧。 4)用三指捏的动作捏住圆柱体的手柄部分,从粗到细把圆柱体抽出,放在插座前。 5)三指捏住最大的圆柱体插座将其插回插座。 6)略 7)略 8)略 2.排序 1)略 2)将圆柱体插座取出随意混放,通过视觉的辨别找出最大的一个放在桌子的左边。 3)在从剩余的圆柱体插座中找出最大的一个,放在上一个的右侧,依次类推将其按照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4)将排列好的圆柱体插座一一放回凹槽中,结束工作。 5)略 3.三阶段教学法(名称学习) 1)取出最大的和最小的放在一起。 2)用三阶段教学法将两个圆柱体的特征“大的”“小的”教给孩子。 第一段:命名—介绍概念和物体或名称,把感觉和名称联系起来。 第二段:辨别—名称、概念或物体的再确认,使用选择性的问题让孩子来回答,问题中要出现“大的”,“小的”。 第三段:发音—名称、概念或物体的记忆重视,请孩子发音说出正确名称。
注意:在第一次教孩子认识“大、小”时,选择最大和最小的两个,给孩子视觉上反差最大的刺激,等孩子比较熟悉后,再选择相近的两个让孩子来认识。

变化与延伸: 1、两组、三组、四组的组合操作。 2、将家里的日用品(碗、杯子、拖鞋等)进行排序和配对。 3、名称练习: 第一组—大的,小的 第二组—粗的,细的 第三组—又粗又矮的,又细又高的 第四组—高的,矮的 适用年龄:2岁或2岁以上的孩子 错误控制:教具本身 粉红塔 粉红塔 通过10个边长等量递减的正方体展示三维立体空间,培养儿童敏锐的观察力,锻炼手眼脑的协调和肌肉运动,为做数学教具做间接准备。 教具构成: 边长递减的十个粉红色方体 教育目的: 直接目的--通过视觉的辨别了解物体的大小。 间接目的-- 1、培养孩子敏锐的观察力及专注力。 2、发展肌肉运动的控制能力。 3、增强手眼协调能力。 4、为书写做间接准备。 操作方法:(节选) 感官展示—垂直积塔: 1)铺好工作毯,邀请孩子一起来工作,介绍要做粉红塔的工作。 2)握住最小的粉红塔,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将粉红塔一一取到工作毯上散放工作毯的左侧(在孩子看清粉红塔的动作手可以请孩子参与邓的步骤)。 3)从粉红塔中选出最大的一块,放在毯子中央。 4)再从剩余的粉红塔中选取最大的粉红塔,叠在最大的粉红塔上,成塔状。 5)按照同样的方法将粉红塔一一叠起,摞成定塔形。 6)略 7)略 8)略

蒙特梭利教育理论

蒙特梭利教育理论 (一)蒙特梭利教学法是由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家玛丽亚?蒙特梭利创立的。她是一位意大利籍的医生和教育家;也是第一位在意大利国内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女性。在本世纪初期,她透过长期对儿童的观察而提出的教育方法,不仅改变了当时人们对儿童教育的看法与作法,也深深影响了后代。她将其一生贡献于儿童教育。它的目的是帮助孩子自然地成长。与传统的教育方法不同的是:蒙特梭利教学强调双手工作、自我教育,着重于培养孩子具有O(秩序)C(专心)C(手眼协调)I(独立)这四种能力,这是蒙氏教育的起点,也是终点。 蒙氏教育的四个发现: 1、儿童具有与生俱来的吸收性心智 孩子一出生,感觉器官就开始感知、吸收周围环境中的信息。孩子有视觉、味觉、嗅觉、触觉和听觉等基本的感觉能力。这些感觉能力就决定了孩子可以依靠这些能力接受环境中的信息。因此,蒙特梭利认为教育应该从一出生就开始。 2、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敏感期 “敏感期”是什么? 蒙特梭利博士观察到,孩子在某段年龄期间,会对某种特定技能表露出强烈的兴趣及学习能力。她称这种现象为「敏感期」。 根据生物成长过程的敏感期,蒙特梭利发现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也有敏感期。3岁前,主要是秩序、语言、动作、感觉和对细小事物的敏感期。敏感期为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最佳年龄。举例:以语言的敏感期为例,它出现在孩子生命的头四年,而孩子也是在这段期间学会讲话的。在语言敏感期间,孩子为了征服学习语言的棘手问题,其所流露出的坚持、精力和智能令人讶异,但这些状态将不会在他往后的生命中再次出现。换言之,一个已经经历过语言敏感期的成人,当他要再学习另一种语言时,绝不可能像他在敏感期间学习母语时那般地容易。错过了这种敏感期很难弥补。 3、自发性活动的自然法则 儿童具有自发性的活动。自发活动使儿童能够逐渐走向独立。只要成人不妨碍孩子,他们都能独立。独立能力弱、或者没有,是成人妨碍的结果。自发性活动的自然法则,就决定孩子在发展中是需要自主学习的。成人对孩子的这种自主性、自发性不能给予强迫或压抑。 4、儿童的发展要在适宜的环境下,通过自身活动获得

蒙台梭利教具的制作介绍

蒙台梭利教具的开发 蒙特梭利教育虽然不强调知识的学习,但其教育内容却概括了人类生活、知识和文明发展的成果,这些只是作为儿童环境的一部分提供给儿童,通过与儿童生活相联系的活动,以及其感兴趣的方式,在轻松、快乐、自然中传递给儿童。 具体划分,蒙特梭利教育分为五大领域,1、日常生活教育(练习);2、感官教育;3、数学教育;4、语言教育;5、文化科学教育。由这五大领域的教育,再配合有相关的教具。因此蒙特梭利教具也分为五个种类。蒙氏的教具究竞有多少种?依据荷兰宁惠斯公司的目录,至今已有三百四十九种之多,但实际上哪些是蒙氏自己所创制,却鲜有人知,可见有相当种类的蒙氏教具是经后人延伸发展出来的。其实这同样符合蒙氏的教育精神,因为她自己也不曾认为蒙氏法是一成不变的。 第一节日常生活(教具)训练: 1.目的: ①直接目的:训练肌肉协调、运动和动作的完善。 ②间接目的:a、促进身体的独立。b、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c、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习惯。 2.意义: ①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和人格正常化; ②学习独立、自信,体验自我成人; ③继承国家民族的风俗习惯与文化传统。 3.内容: ①基本运动:(走路、起立、坐下、抓、握、推、拉、捏、舀、捣、取放物品、爬、跳等)。 ②社交行为:(打招呼、问候、请求他人帮助等)。 ③照顾环境:(擦灰、扫地、擦桌子、浇花等)。 ④照顾自己:(洗漱、穿脱衣服、穿脱鞋、上卫生间、刷牙、洗衣服、缝扣子、擦皮 鞋等)。⑤教室常规:(静坐,走线,绕椅子,搬桌子、椅子,取放教具、物品,开关抽屉,开关门等)。 4.教具: 日常生活训练大多是以生活中的活动为主,所使用教具很少,大多数器具可以直接采用生活中用的物品。 比较有特点的日常生活教具是: ①衣饰框,由大扣子、小扣子、拉链、别针、挂勾、裙扣、扣带、丝带、鞋带、盘 扣、带扣组成。 ②二指抓。 ③三指抓。 ④螺丝配对组。 ⑤切蔬果 ⑥交通标志等等

(学习心得体会)学习蒙特梭利教育法的心得

学习蒙特梭利教育法的心得 最早接受蒙氏教育法,是源于她对儿童敏感期的论述,今天再次仔细阅读了《文汇报》的有关报道,有些新的体会: ●一、重复练习原则。蒙氏认为专注于某种活动是孩子自我发展的主要方式, 孩子的自发活动看起来是单调乏味的重复,而实际上,孩子的工作是在塑造自己的精神世界,这正是儿童发展的秘密所在。 其实不仅是儿童,成人也是通过重复练习,建立起自己对外界的稳定性联系,从而确认自己所处的位置,获得稳定的自我认同。譬如科学家反复做试验(如爱迪生、诺贝尔的试验),艺术家反复学习和创作自己感兴趣的对象(如徐悲鸿画马,李可染画牛),都是这个道理。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对于儿童专注于某种活动,不仅要给予热情的鼓励,而且可能发现他智慧的萌芽。由此尽可能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保证他的兴趣获得可持续的发展。 ●二、自由选择原则。蒙氏特别强调,儿童的生命力表现为自发冲动,因此她 把对儿童的自发冲动是压制还是引发作为区分好坏教育的分水岭,对旧学校压抑学生自发冲动的做法予以猛烈抨击。她说:“在这样的学校里,儿童像被钉子固定的蝴蝶标本,每人被束缚在一个地方——桌子边”,“干涉儿童自由行动的教育家太多了,强制性的惩罚成了教育的同义词,这对儿童的发展是不利的。” 因此,在蒙氏教育体系中,儿童的自我教育是重要方式,她要求给儿童以极大的自由活动权。将蒙氏自由选择和自我教育的原则贯彻到教育生活中,我

们就要尽可能避免对儿童自由选择的干预,尽可能对儿童的自我教育提供便利。在当前比较常见的是儿童的学校生活和校外生活多被老师和家长以“密植”的方式占领,留给儿童自由选择、自我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十分可怜。即使是在参观、旅游、游戏甚至一件衣服、一篇作文,一道数学题都有可能被严密控制。成人世界以“爱”的名义剥夺了孩子们的“自由”,完成了对现代教育悲剧性的阐释。 ●三、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儿童不仅有着与成年人同样强烈的个人尊严感, 而且心智尚未成熟,自我保护的生理和心理机制远未健全,因此很容易成为成人世界有意无意伤害的对象。学校、家庭和社会,谢谢对儿童的人格尊严采取一种轻慢无知而又简单粗暴的态度,给儿童带来或隐或显的伤害,这种伤害的影响可能是终生难以泯灭,并且可能会影响到将来的家庭、事业乃至于下一代。 因此,我们时刻不要忘记,儿童的心灵是“自然界中最娇嫩、最精细和最敏感的东西”,要把它当作“一朵挂着露珠的娇嫩的玫瑰”一样来爱护,做到“摘下花朵而又不使露珠跌落”(苏霍姆林斯基语)。我们还需要记住,如果说心理的压抑会影响新陈代谢,降低一个人的活力的话,那相反的情况也会发生:给人激励的心理体验会增加新陈代谢的速度,并促进身体的健康。 ●四、教育奠定一生的基础。蒙氏说:“学前教育是奠定人一生的基础,应该是 为生活做准备,而不仅仅是为上小学做准备。一个人必须在能力和性格上具有独立性,才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其实,我们从当今世界美国大学教育仍在推行通识教育可知,从学前教育直到大学教育,其实都在为人的一生奠定

蒙氏教学法学习资料

蒙氏教学法复习资料 蒙氏生平: 世界上称她为“真正的优秀教师而闻名世界的教育实践家” 1949年——1951年连续三次被提名为世界诺贝尔奖候选人 1870年在意大利安科纳省卡拉法镇出生 1952年逝世,享年82岁 成长阶段: 1870年——1886年跟父母生活在一起,因为父亲是军人,所以玛利亚·蒙特梭利从小学 会关心别人 1886年——1890年进入达尔奇工业技术学校,最喜欢的学科是数学 1890年——1892年以优秀的成绩考入罗马大学,学习医学 1892年——1896年进入罗马大学医学院就读,毕业后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女医学博士 准备阶段: 1896年——1906年罗马大学附设院任助理医师 1899年在意大利开始两星期的演讲,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新女性》第二部分《儿童与和平》 1898年——1899年罗马国立启智学校校长 1900年辞去校长一职,重回罗马大学,学习哲学 1904年——1908年任罗马大学教育学院自然科学与医学课程得教授 启蒙阶段: 1907年——1909年在罗马的罗伦斯开设了第一所儿童之家 不久,相继开了第二所儿童之家 1908年开设了第三所米兰儿童之家 拓展阶段:1910年——1952年 1911年经意大利与瑞士政府认可,督促公立幼儿园正式采用蒙氏教学法 1912年美国得麦克劳杂志发变了,以《在美国出发》为主题的文章,长篇介绍蒙氏教学法 1914年荷兰儿童之家成立 1922年受意大利政府任命,为学校督导 1929年国际蒙特梭利协会在柏林成立 第一届蒙特梭利会议在丹麦举行,主题为《新教育》 1936年《儿童之秘》 1948年《吸收性心智》 《了解你的小孩》 《发现儿童》 1949年——1951年三次提名诺贝尔奖候选人 1951年第九次(也是蒙特梭利最后一次)在伦敦亲自主持蒙氏会议 1952年5月6日病逝于荷兰,享年82岁 教育活动 1906年放弃大学教授的工作,正式开始了她教育家的生涯 1907年创建了儿童之家,开始了蒙氏教学法的实践

蒙台梭利教学法

《蒙台梭利教学法》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515022) 一、课程基本情况 (一)课程名称:(中文)蒙台梭利教学法 (英文)Montessori Teaching Method (二)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程 (三)课程性质:独立设课 (四)学时、学分 1.课程总学时与学分:16学时,1学分 2.实验学时与学分:16学时,1学分 (五)适用专业:学前教育 (六)大纲执笔:石美萍 (七)大纲审批: (八)制定(修订)时间:2011年10月21日 二、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该课程使学生了解蒙台梭利的数学教育、语言教育、日常生活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感官教育这五大教育内容的教育理念,在熟悉相应教具名称、特点等的基础上能够熟练操作,并掌握科学指导幼儿操作教具的方法。 三、实验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实验项目一览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 实验一日常生活练习 内容: 1.教具操作的基础 2. 基本动作

2.2坐、站 2.3拿(持)、搬(运)、放(置) 2.4移(使用五指) 2.5折、剪、切 2.6三指动作练习 2.7手腕的活动 3.照顾自己 3.1物品的整理 3.2清洁练习 3.3穿与脱的练习 3.4衣饰框 4.照顾环境 4.1清扫 4.2擦洗 4.3用餐相关的练习 4.4庭院工作 4.5照顾动物 5.社交礼仪 5.1基本的社交礼仪 5.2动作礼仪 5.3团体游戏 6.走线和肃静练习 6.1“走线”活动 6.2“肃静”游戏 要求:了解日常生活教育对儿童良好习惯和性格养成的重要性;日常生活教具的构成和搭配;日常生活教具的操作方法(如五指抓、衣饰框、穿线板、筛米等基础操作)、日常生活延伸教具的制作和搭配等等 仪器: 二指抓、地毯、衣饰及衣饰架、串线板、交通路标及平面图、地毯架、学开锁板、倒水量杯组、教具整理盘(大、中、小)、洗手组、舀物组、植物生长组、扫地组 实验二感官教育 内容: 1.操作的内容及注意事项 1.1操作内容 1.2注意事项

蒙特梭利教学法

蒙特梭利教学法 我听到了,但随后就忘了; 我看到了,也就记住了; 我做了,也就理解了。 一、蒙特梭利教学法蒙台梭利教育法是风行欧美最先进、最科学、最完善的学前教育方式之一,是由意大利教育家玛莉亚·蒙台梭利博士倾其毕生精力所创造的。她的独特魅力源于对儿童的充分研究与了解,遵循儿童成长的自然法则,蒙台梭利以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两方面的素养,配合孩子各阶段的成长,设计了各种教材、教具。让儿童在预备好的环境中自由学习,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激发儿童潜能,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建构独立、自信、专注和创造等能力,为将来孩子的成长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蒙台梭利教学法经百年的研究和推广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理论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教具不断的丰富,得到世界各地幼教界的普遍推崇和认同。玛利亚•蒙特梭利(1870──1952):玛利亚蒙台梭利博士1870年诞生于意大利。 1896年,成为意大利第一位女医学博土。1907在罗马的圣罗伦斯区设立第一所儿童之家,是幼儿教育之母。她倾其毕生精力观察研究幼儿,著有大量著作。蒙氏之重要著作有:教育人类学(Pedagogical Anthropology)蒙特梭利教学法(The Montessori Method)蒙特梭利手册(Dr.Montessori`s Own Handbook)高级蒙特梭利教学法(The Advanced Montessori Method)童年之秘(The Secret Of Childhood)新世界的教育(Education For a New World )发现儿童(The Discovery Of Child )吸收性心智(The Absorbent Mind )教育之重建(Reconstruction In education)家庭中的儿童(The Child In family) 二、蒙特梭利十大教学特点 1 、以儿童为中心 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特点,视儿童为与成人有别的独立个体,有如毛毛虫和蝴蝶在形态上不一样 2 、不教的教育 六岁前的幼儿还没有认识、辨异的能力,不适合说教的教育。因此蒙氏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由日常训练着手,在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性的主动学习,自我教育。 3 、把握儿童的敏感期 零到六岁的幼儿随着成长,会出现特定的喜好倾向,称为“ 敏感期” 若在此敏感期学习该特性,让儿童顺着敏感期掌握最佳的学习良机。 4 、教师扮演协助、启导的角色 教师的工作是观察儿童的内心需要,为他们设计环境,并示范教具的操作,在依儿童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提供适时的引导。这种不教的教育能使师生关系和谐,儿童自然能愉快学习。 5 、着重智慧的品格的养成 幼儿教育的本质与意义是在帮助幼儿的生命完美成长。因此,蒙氏极力主张幼儿教育的目的不是为入小学准备,而是为他们的一生奠定智慧和品德的基础,培养他们终生学习的习惯。 6 、尊重儿童的成长步调 蒙氏科学幼教没有课表,不划分上下课时间,让儿童寻着内心的需求,自由的专心工作。蒙特梭利认为,孩子的专心时刻如果被打段,会养成孩子虎头蛇尾的习性。反之,这种经重复练习而延长工作的时间,则能培养孩子重要的良好习性——专心和耐力。 7 、混龄教学 不同年龄儿童会彼此模仿、互相学习,并可养成儿童兄友弟恭、乐于助人的良好社会行为。 8 、丰富的教材与教具 这些教具并非是教师用来教学的“ 教” 具,而是儿童工作的材料,主旨在诱发儿童由浅入深的自我重复操作发展到自我教育。 9 、摒除奖惩制度 蒙特梭利经长期的观察发现儿童对奖惩并不在乎,传统的奖惩制度是成人主控儿童的一种手段,蒙氏教学则尊重儿童的选择,让儿童有自动自发的学习意愿与需求。 10 、教学成果常以爆发的方式呈现出来 基本能力(养成和塑造基本品格):专注、独立、秩序、坚持、合作、宽容、创造、毅力 基本内容:观察、判断、鉴别、识别、归纳、推理、逻辑分析 蒙氏科学幼教以循序渐进的自我教育方式训练儿童,因此在短期内不易察觉学习成果,但确常以爆发的力量突然显现内在心智的成长。 三、蒙台梭利教育的中心内容:

蒙台梭利教具88件套装作用

蒙台梭利说过“我听过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 蒙台梭利把上课定义为工作,孩子的工作。工作是人性的一种体现。孩子跟成人一样,没有工作心中不安,让孩子去选取感兴趣的材料,去亲自动手操作,在摆弄过程中,自我探索、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构建、自我发展。将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加以分析统合,认识逻辑性的数量概念。它给孩子们带来心智空间的拓展、天性的激发和生命健康发展,将对孩子们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蒙台梭利教具88件套装作用: 一、感官教育 1、训练幼儿各种感官,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 2、训练幼儿辨别力及手眼协调能力。 3、训练幼儿观察、分类能力,培养注意力。 4、建立几何图形意识,自由拼组。 5、培养幼儿审美能力。 6、培养幼儿学习兴趣及求知欲望。 二、数学教育通过操作活动,将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幼儿易于理解。 1、培养幼儿初步的数量概念。 2、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 3、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4、学习空间、时间概念。 5、学习守恒。 三、语言教育及科学文化教育 语言教育: 1、培养幼儿认读能力。 2、培养幼儿书写能力。 3、培养幼儿听、说能力。 4、欣赏文学能力。 5、培养幼儿早期阅读。 6、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科学文化教育: 1、培养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2、培养幼儿掌握认识事物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 4、引导幼儿接触周围世界,增强环保意识,获得科学经验。

5、学习民族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四、日常生活教育 1、培养幼儿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培养幼儿独立性、自主性、专注力、手眼协调能力、自信心。 3、引导幼儿学习礼貌用语。 4、培养幼儿大小肌肉的灵活性。 5、培养幼儿初步的自控能力。 6、培养幼儿交往、合作意识。 7、培养幼儿健康的情绪、情感。 8、培养幼儿初步的责任感,促进幼儿个性、社会性的发展。 9、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学会做事,学会生活。 蒙氏教具88件套包括以下教具:日常生活教具3件、感官教具23件、数学教具41件、语文教具5件、自然科学教具16件。 一、感官教育教具 1、插座圆柱体 由4组圆柱体组成.培养儿童辨别大小、高低、粗细、深浅的触觉、视觉能力,依圆柱体顺序对应培养逻辑思考

蒙特梭利介绍专业篇

蒙特梭利介绍(专业篇一) 目录 一、玛利娅.蒙特梭利简介 二、蒙特梭利教育法的特点 三、蒙特梭利教育的核心 四、家庭“蒙特梭利教育”法的特点

一、玛利娅.蒙特梭利简介 (一)蒙特梭利生平 一、成长阶段(1870年-1986年) 1、1870年8月31日,玛利娅.蒙特梭利出生于意大利,安科 那省的奇纳瓦里市。父亲亚历山德鲁.蒙特梭利,母亲瑞尼尔. 斯托帕尼。 2、1875年玛利娅.蒙特梭利五岁,举家迁居罗马。 3、1876年玛利娅.蒙特梭利进入公立小学一年级就读。 4、1883-1886年进入米开朗基罗技术学校(高中)。 5、1886-1890年进入达文奇工业技术学院,挑选了最喜欢的 学科-数学。 6、1890-1892年期间以杰出成绩就读罗马大学。 7、1892-1896年进入罗马大学医学院就读。1896年毕业,成 为意大利第一位女性医学博士。 二、准备阶段(1896-1906年) 1、1896年担任罗马大学附设医院-San Giovani Hospital之助理医师。在柏林举行的国际妇女会议上,已意大利代表身份出席会议。 2、1897年义务担任罗马大学精神医学科临床教学之助理医生。 3、1898年在柏林举行之教育会议上演说,并于罗马出版此演讲文《社会的不幸与科学上的新发现》。 4、1899年在意大利开始为期二周的演讲旅行,演说《新女性》与《现代慈善事业:儿童与和平》,获杰出医疗服务奖。

5、1900年担任罗马国立启智学校校长。 6、1901年辞卸校长一职,重回罗马大学修读哲学。 7、1902年受邀于拿坡里教育学术会议上演讲。 8、1904-1908年任罗马大学教育学院之自然科学与医学课程教授。 三、启蒙阶段(1907-1909年) 1、1907年在罗马的圣罗伦斯区设立第一所儿童之家。不久,第二所儿童之家相继成立。 2、1908年第三所儿童之家-米兰儿童之家成立。(依据史塔丁的说法:出版意大利版《教育人类学》) 3、1909年重要著作《蒙特梭利教学法》意文版。(意文版名称为《应用于儿童之家额幼儿教育之科学的教育方法》)。 四、发展阶段(1913-1952年) 1、1913年第一届国际训练课程在罗马开课。应麦克劳杂志之邀到美国演说,与卡内基大厅发表专题演讲。受邀至发明家爱迪生家中做客。 2、1914年荷兰儿童之家成立。著作《蒙特梭利手册》出版。克伯屈出版《检视蒙特梭利系统》严厉抨击蒙特梭利教育。 3、1915年于洛杉矶与圣地亚开设训练课程。第三届国际训练课程在美国旧金山开课。由美国教育协会赞助于旧金山的巴拿马太平洋世界博览会上演讲。巴萨罗纳成立第一所蒙特梭利学校。 4、1916年在西班牙巴塞罗纳开训练课程。

蒙台梭利教育法之“适宜的环境”

蒙台梭利教育法之“适宜的环境” ——对家庭环境的创设的启示 【摘要】:被誉为“儿童世纪代表”的意大利女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认为,旧的教育有两个要素:教师和儿童。【1】在新的教育体系中,除了教师和儿童发生关系外,教师、儿童都要和环境发生关系。环境成为新教育的一个新要素。只有给儿童准备一个适宜的环境,才能开创一个教育的新纪元,因此,她指出“我们的教育体系最根本的特征是对环境的强调”可以说。环境,是贯穿蒙氏科学教育方法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挖掘的亮点。 【关键字】:教育体系蒙台梭利环境适宜环境 一、对蒙台梭利“适宜的环境”的阐释 在蒙台梭利有关环境的论述中,一直反复强调“适宜的环境”。因此,这无疑可视为蒙台梭利对环境创设的最高要求,也是衡量环境优劣的以一项最高标准。在《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中,蒙台梭利对”适宜的环境”作了阐术:“正在实体化的儿童是一个精神的胚胎,他需要自己特殊的环境。正如一个肉体的胚胎需要母亲的子宫,并在那里得以发育一样,精神的胚胎也需要外界环境的保护;这种环境充满着爱的温暖,有着丰富的营养,在这种环境中所有的东西都倾向于欢迎它,而不会对它有害。”“环境一定是适宜的,不适合于孩子的环境,他的潜能也就不能得到发展。”【2】 阅读蒙台梭利关于环境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出,在蒙台梭利“适宜的环境”中,包含以下几个要点: (一)“适宜的环境”的核心是促进儿童心理正常的发展。 蒙台梭利十分注重环境对儿童精神即心理发展的作用,她曾以伊塔教育“阿维龙野孩”的事例说明,“我们若在一个远离人烟、与世隔绝的地方将孩子养大成人,只给他们物质食粮,别的什么也不给,那么孩子的身体发育会是正常的,而大脑的发育却受到严重损伤。”蒙台梭利主张利用环境予儿童大脑神经丰富的、适合与其年龄特点的刺激。虽然环境有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之分,蒙台梭利却并不赞成将这两种环境隔离,开来,而是主张将人文的、精神环境的成分,溶入于物质环境之中,从而形成能真正内化与儿童心灵、促进其心理正常发展的养分。 (二)“适宜的环境”需要成人用爱心为儿童提供心理上的温暖、安全和自由。 蒙台梭利的“适宜的环境”,是一个用爱营造的充满安全、温暖和自由地精神氛围。因而,她所提倡的“适宜的环境”,绝非仅仅指单纯的静态的物质环境,而是一种赋予了精神成分的富有活力的动态的复合型环境。这种环境不是纯硬件的物,而是附加了成人情感、智慧等对儿童心理变化起到直接作用的要素。在这种环境的氛围中,儿童心态平和,能够得到安全、温暖、自由等愉快的精神体验,从而实现身心和谐的发展。 (三)儿童的发展需要在“适宜的环境”下,通过儿童自身活动获得儿童心里的发展,需要适宜的环境。适宜的环境充满丰富的刺激,能够引起儿童强烈的活动动机,成为儿童打开主动性大门的钥匙,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然而,只有儿童的自身活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环境的作用才能内化于儿童的心灵。真正实现儿童心理的发展。这种观点和当代心理学的观点是一致的,即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相互作用依赖的是获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