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清单

原材料清单
原材料清单

原材料清单

混凝土原材料规范

混凝土原材料规范 篇一:混凝土及各种材料取样标准 混凝土取样标准 (一)现场搅拌混凝土 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XX)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的规定,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1、每拌制100盘但不超过100立方米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 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其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 3、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立方米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立方米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4、同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5、每次取样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二)结构实体检验用同条件养护试件 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结构实体检验用用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方式和取样数量应

符合以下规定: 1、对涉及混凝土结构安全的重要部位应进行结构实体检验,其内容包括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及工程合同约定的项目等。 2、同条件养护试件应由各方在混凝土浇筑入模处见证取样。 3、同一强度等级的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不宜少于10组,留置数量不应少于3组。 4、当试件达到等效养护龄期时,方可对同条件养护试件进行强度试验。所谓等效养护龄期,就是逐日累计养护温度达到600℃.d,且龄期宜取14d~60d。一般情况,温度取当天的平均温度。 (三)预拌(商品)混凝土 预拌(商品)混凝土,除应在预拌混凝土厂内按规定留置试块外,混凝土运到施工现场后,还应根据《预拌混凝土》(GB14902-94)规定取样。 1、用于交货检验的混凝土试样应在交货地点采取。每100立方米相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少于一次;一个工作班拌制的相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立方米时,取样也不得少于一次;当在一个分项工程中连续供应相同配合比的混凝土量大于1000立方米时,其交货检验的试样为每200立方米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

混凝土耐久性原材料指标标准

混凝土原材料标准对比表 材料普通混凝土C35 采用规范耐久性规范要求采用规范耐久性设计要求有无 差异 严格性排序 水泥 碱含量≤0.60%GB 175-2007 碱含量<0.60%有设计、耐久性、普通氯离子含量≤0.06%GB 175-2007 氯离子含量≤0.06%GB 175-2007 必须符合《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2007 无设计、耐久性、普通 氯酸三钙(C3A)≤8%无设计、耐久性、普通水泥比表面积≥300m2/kg GB 175-2007 水泥比表面积≥300m2/kg GB 175-2007 水泥比表面积≤350m2/kg无设计、耐久性、普通80μm方孔筛筛余量≤10%同上80μm方孔筛筛余量≤10%同上80μm方孔筛筛余量≤10%无设计、耐久性、普通 水泥助磨剂不大于水泥质量 0.5% 同上 水泥助磨剂不大于水泥质量 0.5% 同上 必须符合《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2007 无设计、耐久性、普通硅酸盐水泥中硅酸钙矿物含量 不小于66% 同上 硅酸盐水泥中硅酸钙矿物含 量不小于66% 同上同上无设计、耐久性、普通硅酸盐水泥中氧化钙和氧化硅 质量比不小于2.0 同上 硅酸盐水泥中氧化钙和氧化 硅质量比不小于2.0 同上同上无设计、耐久性、普通水泥中活性混合料掺量为>5% 且≤20% 同上 水泥中活性混合料掺量 为>5%且≤20% 同上同上无设计、耐久性、普通

粉煤灰粉煤灰分F类、C类Ⅱ级标准GB/T 1596-2005 粉煤灰分F类/C类Ι级标 准 GB/T 1596-2005 粉煤灰分F类/C类设计要求Ⅱ 级以上标准 有设计、耐久性、普通细度(45μm方孔筛筛余)≤25%同上 细度(45μm方孔筛筛余)≤ 12% 同上 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 灰》GB/T 1596-2005 有设计、耐久性、普通需水量比≤105%同上需水量比≤95%同上同上有设计、耐久性、普通烧失量≤8%同上烧失量≤5%同上同上有设计、耐久性、普通 矿粉 S95级 GB/T 18046-2008 S105级 GB/T 18046-2008 设计要求大于S95级有设计、耐久性、普通密度≥2.8g/cm3同上密度≥2.8g/cm3同上 用于水泥和砼中的粒化高炉矿粉 GB/T 18046--2008 无设计、耐久性、普通比表面积≥400m2/kg同上比表面积≥500m2/kg同上同上有设计、耐久性、普通活性指数7d ≥ 75% 28d ≥95% 同上 活性指数7d ≥ 95% 28d ≥105% 同上同上有设计、耐久性、普通占胶凝材料总量的比值≤1 GB/T 50476-2008 占胶凝材料总量的比值≤1 GB/T 50476-2008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GB/T 50476-2008 无设计、耐久性、普通三氧化硫占胶凝材料≤4%同上三氧化硫占胶凝材料≤4%同上同上无设计、耐久性、普通占胶凝材料掺量≤50% DG/TJ08-501-20 08/J11239-2008 占胶凝材料掺量30~70% DG/TJ08-501-20 08/J11239-2008 粒化高炉矿渣粉在混凝土中应用 技术规程DG/TJ08-501-2008 J11239-2008 有设计、耐久性、普通氯离子≤0.06%同上氯离子≤0.06%同上同上无设计、耐久性、普通矿渣粉超量系数0.95同上矿渣粉超量系数1.05同上同上有设计、耐久性、普通

最新混凝土标准清单

最新混凝土标准清单 1 GB/T50082—2009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28元 2 JGJ/T193—2009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 10元 3 GB/T50107—2010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10元 4 CECS03:2007钻芯发检测混凝土强度计算规程 10元 5 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测方法标准 19元 6 GB/T18736—2002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 18元 7 GB/T18046—2008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 16元 8 GB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 20元 9 GB/2938—2008低热微膨胀水泥 14元 10 GB/T205—2008铝酸盐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20元 11 GB/8074—2008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 16元 12 GB/T12959—2008水泥水化热测定方法 18元 13 GB/T203—2008用于水泥中的粒化高炉矿渣 16元 14 GB/T21372—2008硅酸盐水泥熟料 14元 15 GB50496—2009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 10元 16 GB/T176—2008水泥分析化学方法 45元

17 GB23439—2009混凝土膨胀剂 18元 18 GB/T12573—2008水泥取样方法 16元 19 GB/T50476—2008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16元 20 GB/T1596—2005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18元 21 GB13544-2011烧结多孔砖和多孔砖块 18元 22 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16元 23 GB/T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11元 24 GB/T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 21元 25 GB/T1346—200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此标准已经修订:GB/T1346-2011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16元(2012年3月1日实施) 26 GB/T2419—2005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 16元 27 J63—2006混凝土用水标准 5元 28 GB/T20491—2006用于水泥混凝土中的钢渣粉国家标准16元 29 ZJQ00—SG—016—200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标准18元 30 GB50164—92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10元最新修订标准:GB50164—201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2012年5月1日实施)10元 31 JGJ—T15—2008早期推动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 10元

关键元器件和原材料的控制程序

关键元器件和原材料的控制程序 1.目的 通过对本公司来料、过程和成品中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进行检验与验证,及时发现不合格品,防止不合格关键元器件和材料入库、发生及流出。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来料、过程及成品中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或验证。 3.职责与权限 3.1生产部员工负责在生产过程中的自检和互检。 3.2品质部负责对来料、过程及成品进行检验。 3.3技术部负责制定《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清单》,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有CCD光电转换主板、电源及电源线、电荷耦合器件以及外壳材料等关键元器件和材料。 4.定义 关键元器件和材料: 是指对产品的安全、环保、EMC和主要性能有较大影响 的元器件和材料。有时可能不仅限于认证实施规则中的 “关键零部件清单”。 5.工作程序 5.1 建立并保持关键件合格供应商名录。关键件应从经批准的合格供应商处购买,并保存关键件进货单,出入库单、台帐 5.1.1 对供应商提供的关键件的检验或验证进行控制,确保与采购控制要求一致,应保存相关的检验或验证记录。 5.1.2 选择合适的控制质量的方式,以确保入厂的关键件的质量特性持续满足认证要求,并保存相关的实施记录。合适的控制质量的方式可包括: a)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可为整机强制性认证承认认证结果的自愿性认证证书,工厂应确保进货时证书的有效性。 b)每批进货检验,其检验项目和要求不得低于认证机构的规定。检验应由工厂实验室或工厂委托认可机构认可的外部实验室进行。 c)按照认证机构的要求进行关键件定期确认检验。 5.1.3 供应商或客户交货时,仓管员按送货单或订购单查验物料是否为关键元器件和材料,并查验物料的品名、规格、型号、数量等。初收无误后,把原物料整

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设计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表格格式

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设计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表格格式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设计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GB50204—2002 (Ⅰ) 010603□□ 020103□□

说明 (Ⅰ) 010603 020103主控项目: 1、水泥进场检查及复试的要求,其性能指标应符合《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标准的规定。对使用中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一个月)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及复验报告。 2、混凝土中掺用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GB50119标准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剂,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当使用含氯化物外加剂时应符合《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标准的规定。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及进场复验报告。 3、混凝土中氯化物和碱的总含量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设计要求。检查原材料试验报告、氯化物、碱的总含量计算书。

4、配合比设计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规定,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和工作性进行。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其配合比尚应符合有关专门规定,检查配合设计资料。 一般项目: 1、混凝土中掺用矿物掺合料质量应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标准,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检查产品合格证和进场复验报告。 2、普通混凝土所用的粗、细骨料的质量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 3、《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JGJ52。检查进场复验报告。 3、拌制混凝土宜采用饮用水,当采用其它水源时,水质应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JGJ63标准的规定,检查水质试验报告。 4、开盘鉴定,首次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其工作性应满足设计配合比的要求。开始生产时应至少留置一组标准养护试件,作为验证配合比的依据,检查开盘鉴定资料及试件强度试验报告。 5、配合比调整。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材料用量,提出施工配合比。检查含水率测试结果和施工配合比通知单。

关键元器件和原材料的控制程序

精心整理关键元器件和原材料的控制程序 1.目的 通过对本公司来料、过程和成品中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进行检验与验证,及时发现不合格品,防止不合格关键元器件和材料入库、发生及流出。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来料、过程及成品中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或验证。 3.职责与权限 3.1生产部员工负责在生产过程中的自检和互检。 3.2品质部负责对来料、过程及成品进行检验。 3.3技术部负责制定《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清单》,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有CCD光电转换主板、电源及电源线、电荷耦合器件以及外壳材料等关键元器件和材料。 4.定义 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是指对产品的安全、环保、EMC和主要性能有较大影响的元器件和材料。有时 可能不仅限于认证实施规则中的“关键零部件清单”。 5.工作程序 5.1建立并保持关键件合格供应商名录。关键件应从经批准的合格供应商处购买,并保存关键件进货单,出入库单、台帐 5.1.1对供应商提供的关键件的检验或验证进行控制,确保与采购控制要求一致,应保存相关的检验或验证记录。 5.1.2选择合适的控制质量的方式,以确保入厂的关键件的质量特性持续满足认证要求,并保存相关的实施记录。合适的控制质量的方式可包括: a)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可为整机强制性认证承认认证结果的自愿性认证证书,工厂应确保进货时证书的有效性。 b)每批进货检验,其检验项目和要求不得低于认证机构的规定。检验应由工厂实验室或工厂委托认可机构认可的外部实验室进行。 c)按照认证机构的要求进行关键件定期确认检验。 5.1.3供应商或客户交货时,仓管员按送货单或订购单查验物料是否为关键元器件和材料,并查验物料的品名、规格、型号、数量等。初收无误后,把原物料整齐排放于关键元器件和材料待检区域,通知IQC进行来料检验。

混凝土原材料准备要求

混凝土原材料准备要求 本工程混凝土采用预拌商品混凝土,在商品混凝土供应前,监理人员应协同业主代表、施工单位有关人员对生产厂家的生产资质、营业执照、生产和供应能力,试验室的资质等进行检查,并对生产用原材料进行抽样试验,各项内容均符合要求后方同意其生产供应混凝土于本工程。 在检查原材料试验报告和氯化物、碱的总含量计算书时,应查看混凝土中氯化物和碱的总含量是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设计的要求。 混凝土中掺用矿物掺合料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等的规定。矿物掺合料的掺量若设计有要求时根据设计要求,设计没要求时应通过试验试配确定。 混凝土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的有关规定,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耐久性和工作性等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由试验室根据工程特点、组成材料的质量、施工方法等因素确定。泵送混凝土还应考虑泵送的垂直和水平距离、弯头设置、泵送设备的技术条件等因素,必须符合GB50204的规定。 1.水泥:配制商品混凝土的水泥使用前必须查明其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等,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等的规定才准使用。 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一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 检查数量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过200t为一批,散装不超过500t为一批,每批抽样不少于一次。 严禁使用不合格水泥拌制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 2.粗、细骨料:普通混凝土所用的粗、细骨料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规定。 混凝土用的粗骨料应采用质地坚硬的卵石、碎石,其最大颗粒粒径不得超过构件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间距的3/4。对混凝土实心板,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板厚的1/3,且不得超过40mm。 细骨料宜选用质地坚硬、洁净的中粗砂,优先选用级配符合要求的河砂;砂的含泥量不大于5%,无垃圾、草根、泥块等杂物。 4.外加剂:凝土中掺用外加剂的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等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外加剂应有产品合格证书、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监理人员必须对其产品合格证检查留存,并做好记录。使用前,应进行掺入配比试验。

混凝土原材料标准清单

1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2-2009 2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T50107-2010 3 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GBJ/T146-1990 4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GB175-2007 5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GB/T176-2008 6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 GB/T177-2006 7 水泥强度试验用标准砂 GB178-1997 8 快硬硅酸盐水泥 GB199-1990 9 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 GB200-2003 10 铝酸盐水泥 GB/T201-2000 11 用于水泥中的粒化高炉矿渣 GB/T203-1994 12 铝酸盐水泥化学分析方法 GB/T205-2000 13 水泥密度测定方法 GB/T208-1994 14 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 GB/T748-1996 15 硅酸盐水泥在硫酸盐环境中的潜在膨胀性能试验方法 GB/T749-2001 16 水泥压蒸安定性试验方法 GB/T750-1992 17 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GB1344-1999 18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80μm筛筛析法) GB1345-1991 19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 GB/T1346-2001 eqv ISO 9597:1989 20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1596-1991 21 水泥水化热试验方法(直接法) GB2022-1980

22 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 GB/T2419-1994 23 水泥抗硫酸盐侵蚀快速试验方法 GB/T2420-1981 24 用于水泥中的火山灰质混合材料 GB/T2847-1996 25 低热微膨胀水泥 GB2938-1997 26 水泥的命名、定义和术语 GB/T4131-1997 27 石膏化学分析方法 GB/T5484-2000 28 应于水泥中的粒化电炉矿渣 GB/T6645-1986 29 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 GB8074-1987 30 混凝土外加剂的分类、命名与定义 GB8075-1987 31 混凝土外加剂 GB8076-1997 32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 GB8077-2000 33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盐雾试验 GB/T10125-1997(eqv ISO 9227:1990) 34 加气混凝土性能试验方法总则 GB/T11969-1997 35 加气混凝土体积密度、含水率和吸水率试验方法 GB/T11970-1997 36 加气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GB/T11971-1997 37 加气混凝土干燥收缩试验方法 GB/T11972-1997 38 加气混凝土抗冻性试验方法 GB/T11973-1997 39 加气混凝土碳化试验方法 GB/T11974-1997 40 加气混凝土干湿循环试验方法 GB/T11975-1997 41 PAM固体含量测定方法 GB12005.2-1989 42 PAM分子量测定方法 GB12005.10-1992 43 水泥取样方法 GB12573-1990 44 用作水泥混合材料的工业废渣活性试验方法 GB/T12957-1991

关键元器件和原材料的控制程序

关键元器件和原材料的 控制程序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关键元器件和原材料的控制程序 1.目的 通过对本公司来料、过程和成品中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进行检验与验证,及时发现不合格品,防止不合格关键元器件和材料入库、发生及流出。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来料、过程及成品中的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或验证。3.职责与权限 3.1生产部员工负责在生产过程中的自检和互检。 3.2品质部负责对来料、过程及成品进行检验。 3.3技术部负责制定《关键元器件和材料清单》,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有CCD光电转换主板、电源及电源线、电荷耦合器件以及外壳材料等关键元器件和材料。 4.定义 关键元器件和材料: 是指对产品的安全、环保、EMC和主要性能有较大影 响的元器件和材料。有时可能不仅限于认证实施规则 中的“关键零部件清单”。 5.工作程序 5.1 建立并保持关键件合格供应商名录。关键件应从经批准的合格供应商处购买,并保存关键件进货单,出入库单、台帐 5.1.1 对供应商提供的关键件的检验或验证进行控制,确保与采购控制要求一致,应保存相关的检验或验证记录。 5.1.2 选择合适的控制质量的方式,以确保入厂的关键件的质量特性持续满足认证要求,并保存相关的实施记录。合适的控制质量的方式可包括: a)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可为整机强制性认证承认认证结果的自愿性认证证书,工厂应确保进货时证书的有效性。 b)每批进货检验,其检验项目和要求不得低于认证机构的规定。检验应由工厂实验室或工厂委托认可机构认可的外部实验室进行。 c)按照认证机构的要求进行关键件定期确认检验。

房地产建筑材料部品分类明细

房地产建筑材料部品分 类明细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房地产建筑材料部品分类明细 一、基础建筑材料及设备 1、玻璃:浮法玻璃中空玻璃镀膜玻璃钢化玻璃夹层玻璃玻璃配套产品 2、水泥:水泥装饰板及其吊顶水泥水泥制品混凝土制品水泥设备水泥自流平其他 3、钢材:不锈钢模具钢螺纹钢镀锌管钢管钢板型钢槽钢钢卷带钢圆钢其他线材 4、化学建材:砂浆灌浆料粘合剂清洗剂润滑油混凝土外加剂 二、外围护部品(件)体系 1、墙体材料:砖砌块板材墙体配套材料其他 2、保温与隔热系统:外墙外保温系统外墙内保温系统自保温墙体屋面保温绝热材料保温系统配套产品其他 3、门和窗:窗户门防火门窗特种门窗屋顶窗门窗配件遮阳 4、屋面:屋面系统屋(楼)面板瓦屋面配套产品其他 5、防水:防水卷材防水涂料刚性防水材料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材料保温防水一体化密封材料混凝土注浆和堵漏材料 6、防火与防腐:防火材料防腐材料其他 三、预制混凝土构件

预制装饰外墙板预制复合保温外墙板预制楼梯 四、装修部品(件)体系 1、建筑涂料:外墙涂料内墙涂料地面涂料其他 2、陶瓷砖(板):陶瓷马赛克陶瓷砖其他 3、石材:花岗石大理石板石实体面材石材防护其他 4、金属装饰材料:铝合金板铝塑复合板钢板及其复合板其他 5、天花吊顶及集成吊顶 6、木质门 7、矿物棉及石膏类装饰材料:石膏类装饰板及其吊顶石膏装饰部件 8、纸质及布质装饰材料:壁纸、壁布 9、楼梯:楼梯栏杆(栏板)及扶手楼梯配件其他 五、建筑装饰辅助材料及配套产品 1、建筑胶粘剂装修底层材料界面材料龙骨建筑五金陶瓷墙地砖填缝剂 2、壁柜:整体壁柜壁柜配件其他 3、厨房:厨房器具厨房配件厨房家具厨房用排烟管道其他厨房电器 4、卫生间:卫生间设备卫生间家具卫生间附件及配件无障碍设施卫生间排气道其他

混凝土原材料标准和检测方法介绍

混凝土原材料标准和检测方法介绍 一、水泥 ▲标准:GB 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 1、硅酸盐水泥熟料是指以主要含CaO、SiO 2、Al2O 3、Fe2O3的原料,按适当比例磨成细粉烧至部分熔融所得、以硅酸钙为主要矿物成分的水硬性胶凝物质。其中硅酸钙矿物含量不小于66%(以质量计),氧化钙和氧化硅质量比不小于2.0。 2、普通硅酸盐水泥中熟料含量不低于80%且小于95%,也就是说,允许活性混合材料的掺加量大于5%且不超过20%,其中允许不超过8%的非活性混合材料或不超过5%的窑灰代替(窑灰符合JC/T742)。 3、只有P?Ⅱ硅酸盐水泥允许添加不超过5%的石灰石。 4、水泥中氯离子含量不大于0.06%。 5、普通硅酸盐水泥中没有32.5和32.5R。 6、水泥粉磨时允许加入不大于水泥质量0.5%的助磨剂。助磨剂应符合 JC/T 667的规定。 7、硅酸盐水泥分6个强度等级,普通硅酸盐水泥分4个强度等级,其他水泥分6个强度等级。P?O42.5、P?O42.5R水泥的3d抗压强度分别不低于17MPa、22 MPa,3d抗折强度分别不低于3.5MPa、4.0MPa。 8、普通硅酸盐水泥氧化镁含量不超过5.0%,三氧化硫不超

过3.5%。 9、水泥中碱含量按Na2O+0.658K2O来折算,低碱水泥中的碱含量应不大于0.60%或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 10、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初凝时间不小于45min,终凝不大于600min(硅酸盐水泥为390min)。 11、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比表面积(细度)不小于300m2/kg。(地铁工程要求小于350 m2/kg) 12、当用户需要时,生产者应在水泥发出之日起7d内寄发除28d强度以外的各项检验结果(检验报告),32d内补报28d强度的检验结果(报告)。 13、水泥安定性仲裁检验应在取样之日起10d内完成。 14、依据GB 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散装水泥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批号且连续进场的水泥,以不超过500t为一批;依据DB11/385-2006《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规程》规定,同厂家、同品种、同强度等级每1000t抽检不少于一次。 ▲试验 1、组分 生产者按照GB/T 12960每月对水泥组分进行校核,年平均值应符合硅酸钙矿物含量不小于66%(以质量计),氧化钙和氧化硅质量比不小于2.0等规定,单次检验值应不超过标准规定的2%。

原材料、混凝土控制标准

厦漳跨海大桥有限公司: 厦漳大桥工程即将开工,为了更好地控制混凝土原材料品质、提高海工混凝土施工质量,我部结合《厦漳跨海大桥海工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研究》课题的前期研究成果,在混凝土原材料调研、检测及耐久性研究的基础上,特制订《厦漳跨海大桥原材料及混凝土控制标准》(见附件),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据此对原材料及混凝土进行质量控制。 致 礼 中交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09年7月1日

附件 厦漳跨海大桥原材料及混凝土 控制标准 中交武汉港湾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00九年七月

1. 水泥 1.1本工程采用的水泥应符合《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 175-2007)标准中II型强度等级为4 2.5级硅酸盐水泥(代号P·II42.5)或强度等级为5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代号P·O52.5)。其技术要求见表1。 P·II42.5水泥的主要物理和力学性能技术指标表1 1.2 为改善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和抗裂性,配制海工耐久混凝土不得使用立窑水泥,不宜使用早强、水化热较高和高C3A含量的水泥。水泥的细度(比表面积)不宜超过350m2/kg,不得超过400m2/kg。C3A含量宜控制在6%~10%。大体积砼宜采用C2S含量相对较高的水泥。 1.3 水泥质量应稳定,实际强度应与其强度等级相匹配,其标准差宜控制在3.0MPa以内。 1.4 水泥的氯离子含量应低于0.03%。 1.5 水泥使用温度不得超过50℃。 2. 粉煤灰 2.1 粉煤灰必须来自燃煤工艺先进的电厂且为低钙灰。粉煤灰必须品质稳定、来料均匀、

来源固定。本工程粉煤灰质量控制标准见表2。 厦漳大桥粉煤灰质量控制标准表2 2.2 粉煤灰的品质,应首先注重烧失量和需水量比,试验方法参照《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2005)。本工程粉煤灰烧失量不得大于5%,对预应力箱梁混凝土,烧失量不宜大于3%。 2.3 粉煤灰的碱含量以其中的可溶性碱计算,可溶性碱约占按总碱量的1/6(总碱量以Na2O+0.658K2O计)。 3. 磨细矿渣 3.1 本工程执行国标《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矿物外加剂》(GB/T 18736-2002)的有关规定。活性指数采用《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 18046-2000)中S95级矿粉标准。矿渣主要技术要求见表3。 厦漳大桥磨细矿渣质量控制标准表3

商品混凝土原材料和混凝土试验

商品混凝土原材料及混凝土试验 一.试验用标准 GB/T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0--2002《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2--2009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119-200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JGJ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63-2006《混凝土用水标准》

GB/T50107-2010《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二.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 1.取样及试样的制备 1.1 同一组混凝土拌合物的取样应从同一盘混凝 土或同一车混凝土中取样。取样量应多于试验所需量的1.5倍,且宜不小于20L 。 1.2 混凝土拌合物的取样应具有代表性,宜采用 多次采样的方法。 1.3 从取样完毕到开始做各项性能试验不宜超过 5min 。 2. 试样的制备 2.1 在实验室制备混凝土拌合物时,拌合时实验 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5℃,所用材料的温度应与实验室温度保持一致。

2.2 实验室拌合混凝土时,材料用量应以质量 计。称量精度:骨料为±1% ;水、水泥、掺合料均为±0.5% 。 2.3 混凝土拌合物的制备应符合JGJ55《普通混 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中的有关规定。 2.4 从试样制备完毕到开始做各项性能试验不宜 超过5min 。 2.5 试验记录 2.5.1 记录内容:取样日期和时间、工程名称和 结构部位、砼强度等级、取样方法、试样编号、试样数量、环境温度计取样的混凝土温度; 拌合物取样记录的表格应反映以上所有信息。 2.5.2 在试验室制备混凝土时,还需记录试验室温度、各种原材料品种、规格、产地及性能指标、

混凝土原材料检测项目及频率(含明细表)

1、水泥

2、在氯盐环境条件下,混凝土宜采用低氯离子含量的水泥,不宜使用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 3、在硫酸盐化学侵蚀环境条件下,混凝土应采用低C3A含量的水泥,且胶凝材料抗蚀系数(56d)不得小于0.80 。胶凝材料抗蚀系数按附录 F检验。 4.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以比表面积表示,不小于300m2/kg;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 酸盐水泥以筛余表示,80μm(取试样25g)方孔筛筛余不大于10%或45μm(取试样10g)方孔筛筛余不大于30%。 a. 如果水泥压蒸试验合格,由水泥中氧化镁的含量(质量分数)允许放宽至6.0% 。 b. 当有更低要求时,该指标由买卖双方确定。 2、粉煤灰

3、磨细矿渣粉 4、细骨料

注:1、除5.0mm和0.63mm筛档外,细骨料的实际颗粒级配与表列的累计筛余百分率相比允许稍有超出分界线,但超出总量不应大于5%。 2、应采用岩相法检验细骨料的矿物组成和类型,再按快速砂浆棒法进行快速砂浆棒膨胀率进行检验,快速砂浆棒膨胀率应小于3.0%,0.10(含)~0.20(不含)%时,混凝土的碱含量应满足表6.3.2规定;0.20(含)~0.30(不含)%时,还应对混凝土采取抑制碱-骨料反应的技术措施,并经试验证明抑制有效。梁体、轨道板、轨枕、接触网支柱等构件中使用的细骨料的快速砂浆棒膨胀率应小于0.20%。 3、冻融破坏环境下,细骨料的含泥量应不大于2.0%,吸水率不大于1%; 4、当细骨料中含有颗粒状的硫酸盐或硫化物杂质时,应进行专门检验,确认能满足混凝土耐久性要求时,方能采用。 5、砂表观密度、松散堆积密度应符合如下规定: ----表观密度不小于2500kg/m3; ----松散堆积密度不小于 1400kg/m3; ----空隙率不大于44%; 配制混凝土时宜优先选用Ⅱ砂。当选择Ⅰ区砂时,应提高砂率,并保持足够的水泥用量,以满足混凝土的和易性;当采用Ⅲ区砂时,宜降低砂率;当采用特细砂时应符合相应的规定。 砂(除特细砂外)按公称直径630μm筛孔的累计筛余量(以质量百分率)分成三个级配区。I区16-40、II区41-70、III区71-85.

原材料出入库管理制度

原材料出入库管理制度 1、目的 为规范公司的仓储管理,加强对物资出入的有效监控和精确统计,提高原材料的有效利用率,降低原料成本和不合理损耗,特制定本制度。2、适应范围 适用于公司原辅材料、包装材料、配套材料、五金配件、熟料、回废料。 3、定义 本制度中原材料的范围包括原辅材料、包装材料、配套材料、五金配件、熟料与回废料等材料。 3.1原辅材料:指公司配制成产品的主要材料和辅助添加剂,如PVC、PPR、PE、TiO2、CPE、CaCO3等化工原料。 3.2包装材料:指产品的外包装用品,如纸箱、编织袋、包装膜、打包带、保护膜、防伪标签、胶带等。 3.3配套材料:指构成产品组成部分的配套材料,如铜件(截止阀、内外螺纹、活接、铜球阀)、管卡钉、铜螺纹、油墨等。 3.4五金配件:指机器设备维修用品及更新改造用品。 3.5熟料:指已按配方配制并经过混料机加工,但尚未进入产品挤出程序的混合料。 3.6回废料:指待破碎料或废料,经过破碎或磨粉机加工可回用或出售的原料。 4、职责 4.1财务部负责原材料管理制度的完善与监控,负责原材料价格的审核。原材料管理的监控主要包括组织相关部门共同制定、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并监督各实施部门的执行情况,提出改进建议,确保各部门按制度规范执行。 4.2采购部负责原辅材料、包装材料、配套材料及五金配件等材料的

采购及价格设置,并确保运输过程中材料的品质及安全,负责不合格品的退换处理等。 4.3仓储部负责原材料数量核算,严格遵守公司原材料管理制度,确保原材料库存数量的完整及品质的安全性。 4.4质管部负责原辅材料、包装材料、配套材料质量的验收管理(五金配件除外),五金配件的质量验收由设备动力部或申购部门负责。 4.5生产部负责已领用原辅材料(不包含包装材料、配套材料、五金材料)的数量统计,确保耗用原材料统计的准确性。 5、验收、入库、领用、退库流程 5.1验收 5.1.1采购部应按合同管理办法签订购销合同,并及时检查合同执行情况。如执行过程中发现与合同规定不符或对方违约的情况,应及时报告部门及公司领导予以处理。 5.1.2仓储部在确定原材料到货后编制《原辅材料检验通知单》交质管部,以组织原材料质量的验收;试方试料所需样品由发起部门(采购部或生产部)编制《原辅材料检验通知单》交质管部质检。通知单一式二联,仓库一联、质检部门一联,通知单应注明产品名称、供应商、到货数量、到货时间、验收地点等。 5.1.3原辅材料均须经质管部质检。碳酸钙类原材料到货后检验,检验合格后办理入库;PVC、PE、PPR、钛白粉、稳定剂类原材料可先收货,仓库做好标识单独放置,检验后再办理入库手续。质管部检验合格后填制《原辅材料入库通知单》,通知单一式二联:质检部门一联、仓库一联;仓库根据通知单填制《入库单》,待发票到后由采购部连同发票联一起提交给财务部入账。原材料质量出现不合格时,且原料放置于仓库的,需做好标识,由采购部负责处理。

混凝土原材料检验规范

混凝土原材料检验规范 篇一:混凝土原材料性能检验要求 表混凝土原材料性能检验要求 续表混凝土原材料性能检验要求 续表混凝土原材料性能检验要求 篇二:混凝土搅拌站原材料验收标准和程序 原材料验收标准 一、验收标准 搅拌站试验室 二、验收程序 1、砂石料验收程序 ①、物料进场后先目测砂石料杂质含量(含泥量、泥块含量、鹅卵石等),合格准予卸车,取样检测水分; ②、目测不合格,取样检测,以检测结果为准,根据验收标准进行扣吨或拒收; ③、合格河砂卸车后,由收料员在出门证上盖章,砂车司机过空车后,收料员及时输入检测结果,并开具验收单(验收单不写具体指标,只注明合格)。砂车司机以验收单到地磅房换取检斤单; ④、填写砂石料验收台帐并将检测结果输入电脑; 2、矿粉、粉煤灰验收程序

①、粉料车进厂后由收料员负责监督司机从灌装运输车中取样并检测,检测结果及时登记(验收单); ②、检测合格后方可安排卸料,卸料过程中可随时抽样检测(每班至少抽检一次并做好记录)。抽检不合格,立即停止打料,留好试样,做好检测记录,并通知领导及采购办。对供应商进行处罚; ③、合格粉料卸车完毕后,由收料员开具验收单,准予出厂,并填写粉料验收台帐及输入检测结果。 3、外加剂收程序 ①、外加剂进厂后,由试验工取样并检测; ②、检测结果合格后方可打入仓内,打料时试验工监督检查,禁止打错仓,防止撒漏; ③、检测结果不合格,按照验收规定进行扣吨或拒收。并做好记录。 ④、每次检测后必须留样,贴好标签,以备复查。 三、考核办法 1、砂石料验收考核办法 ①、车辆进厂后未按规定进行检测,每次考核收料员50元; ②、站领导检查发现砂石料质量较差,要求取样检测,检测结果超标,考核责任人100元/次;③、资料台账未及时填写或电脑数据录入错误,每次考核20元;

原材料数量清单.docx

材料进场数量清单 编号: 001 序进场数 材料名称规格型号进场时间使用部位备注号量(m3) 1商品混凝土C30300、#18、# 22 桩机基础 2商品混凝土C1590、# 20、#21 风机基础垫层 3 4 5 6 7 8 施工单位(章)

负责人: 日期: 材料进场数量清单 编号: 002序规格进场数 材料名称型号进场时间使用部位备注号(mm)量(t) 1圆钢Ф 8HBP300、#20、# 21 风机基础 2热扎带肋钢筋Ф 32HRB400E、#20、# 21 风机基础 3热扎带肋钢筋Ф 20HRB400E、#20、# 21 风机基础 4热扎带肋钢筋Ф 22HRB400E、#20、# 21 风机基础 5热扎带肋钢筋Ф 25HRB400E、#20、# 21 风机基础 6热扎带肋钢筋Ф 12HRB400E、#20、# 21 风机基础 7热扎带肋钢筋Ф 18HRB400E、#20、# 21 风机基础 8热扎带肋钢筋Ф 28HRB400E、#20、# 21 风机基础以下空白

施工单位(章) 负责人: 日期: 材料进场数量清单 编号: 003序规格进场数 材料名称型号进场时间使用部位备注号(mm)量(t) 1商品混凝土C30615、#6、#7、桩机基础 2商品混凝土C30F150480风机基础垫层 3以下空白 4 5 6 7 8

施工单位(章) 负责人: 日期: 材料进场数量清单 编号: 004序规格进场数 材料名称型号进场时间使用部位备注号(mm)量(t) 1热扎带肋钢筋Ф 20HRB400E、#20、# 21 风机基础 2热扎带肋钢筋Ф 22HRB400E## 、 20、 21 风机基础 3热扎带肋钢筋Ф 25HRB400E、#20、# 21 风机基础 4热扎带肋钢筋Ф 28HRB400E、#20、# 21 风机基础 5热扎带肋钢筋Ф 32HRB400E、#20、# 21 风机基础 6热扎带肋钢筋Ф 12HRB400E、#20、# 21 风机基础 以下空白

混凝土企业原材料管理规定

原材料管理规定 一、原材料采购流程: 1、原材料按类别分为水泥、砂、石、粉煤灰、矿粉、外加剂、膨胀剂、 纤维等。 2、所有原材料严格按合格供方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经由生产站试验室检 验样品合格、混凝土试配正常后方可使用。 3、经营部每日下午传递次日生产信息,各站材料主管、材料员根据当前 库存、次日产量和材料部指示安排原材料进货计划。 二、原材料入库流程: 1、原材料入库采用两把锁管理。所有粉料罐均有两把锁,分别由材料员 和生产工长持有钥匙,待水泥、粉煤灰、矿粉等粉料到站后,材料员和生产工长共同确认罐号后方可开锁冲罐,生产站无生产工长的可由技术员或操作工代为管理。 2、原材料入库完毕后,材料员根据所收重量或方量(机砂、细砂采用按 方计量)开具收料单,生产工长在粉料、外加剂收料单上签字确认(不包括砂、石)。对方送货单仅作为收货凭证附件同我方收料单一并保存,生产站无生产工长的可由技术员或操作工代为签字。同时材料员填写《原材料入库、取样记录表》。 3、原材料入库时,材料员应配合试验室做好材料的质量控制:水泥按批 次进行抽样检测;粉煤灰、矿粉、外加剂实行每车抽样检测,合格后方可入库;砂、石由材料员目测合格后方可入库。 4、每天上午9点前材料员填报《原材料购进日报表》、《原材料统计日报表》, 并送交材料主管(花桥等分站由专人定期收取)。

5、材料主管每月26日收取上月材料员编制的《原材料入库、取样记录表》、 《原材料购进日报表》存根联、《原材料统计日报表》存根联、《收料 单》存根联,并按时间顺序进行归档,以便后期查询。 三、原材料出库流程: 1、原材料出库由搅拌楼生产系统根据配合比自动称量、搅拌后制成混凝土拌 合物。 2、搅拌楼每天上午打印前一天《原材料耗用单》(前一天早上8:00至当天早 上8:00),有手动操作的应注明手动原材料耗用量。统计人员派车到各站收取前一天《原材料耗用单》并归档(花桥等分站定期收取)。 四、原材料出入库账务管理: 1、材料主管每日填报《原材料入库日报》,北站材料主管负责北站入库报 表,南站材料主管负责南站入库报表(含花桥、中天等分站)。南站材料主管汇总北站报表后将总表传至材料部经理,经审核后转发财务部统计人员。 2、材料主管每周一根据前一周入库日报和原材料耗用单填报《原材料统 计周报表》,对于明显的盘点盈亏,应及时分析原因、填补漏洞。 3、每月25日-次月5日,材料部要求所有原材料供应商到南站同材料主 管进行当月收货核对,并将材料员开具的收料单收回,换开《汇总收料单》,以此作为结算依据。 五、原材料质量反馈管理: 1、试验室每月定期将上月《原材料检测月报》传给材料部,材料部根据检测 数据,不断要求材料供应商改善、提高质量水平。对于材料质量水平不高、改善不明显的供应商,材料部将予以降价、暂停供货、终止合同等处罚。 六、原材料采购付款流程:

混凝土搅拌站原材料质量标准

混凝土搅拌站原材料质量标准 1、水泥的选用,要根据合同的技术要求和工程特点选用,并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水泥进场,要验明出厂合格证书,并按规定取样,对强度、安定性复试,必要时做凝结时间等试验。水泥在运输和在水泥罐储存过程中不得受潮。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后,必须进行复试,并按复试结果使用。 2、砂子的选用,以粗砂或中砂为宜,其颗粒级配、含泥量及有害物质含量均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的规定。泵送混凝土宜用中砂,其通过0.315mm筛孔的量不少于15%。 3、碎石和卵石的粒径根据合同技术要求选用,其颗粒级配范围、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及有害物质含量要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碎石粒径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的规定。泵送混凝土碎石粒径不大于输送管内径的1/3,卵石则不大于2/5。 4、进混凝土搅拌站的砂石集料,要逐车目测验收,并按规定随机取样试验,连续生产时,每周抽试不少于一次。试验结果记入台帐,及时归档。 5、粉煤灰的应用符合《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的应用技术规程》(JGJ28)和有关规定。粉煤灰筒仓要设明显标志,严禁与水泥混仓。粉煤灰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不得受潮。 6、外加剂的质量必须符合《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119)的规定。凡无出厂证明书者,严禁使用。外加剂进场,使用前进行试验,试验的项目有混凝土减水率、凝结时间、强度及坍落度损失等。外加剂进站须有专人验收、保管、发放、登记台帐。分类堆放,设明显标志,粉状外加剂不得受潮。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