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专业主要课程

园林专业主要课程
园林专业主要课程

素描、色彩、立体构成

设计初步、风景园林导论、园林树木、花卉、景观生态学

中外园林史、计算机辅助设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园林建筑、城市规划原理

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植物造景、风景区规划、园林建筑环境设计

某211工程大学的专业介绍——

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方向)专业

(本科,学制四年。)

艺术设计专业培养以视觉审美与造型设计为基础,以环境艺术设计为核心,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能掌握艺术与技术相统一的方法从事室内装饰设计、家具设计、室外景观设计、庭院设计、公共设施设计、宾馆设计、餐饮环境设计、商业展示与设施设计等高级艺术设计综合人才。学制四年,毕业生授予文学学士学位。主要专业课程:素描、色彩、速写、风景写生、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设计表现技法、计算机设计、人体工程学、室内设计基础、住宅与办公室内设计、餐饮环境设计、影视及音乐厅设计、旅游度假区设计、宾馆与商用环境设计、家具设计、装饰构造与材料、建筑设计基础、园林艺术、建筑装饰概预算、装饰施工与监理等。毕业生可在城建、科研、设计、教学等单位从事环境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也可在房地产业、家居装饰设计企业、家具生产业、会展及广告业等范围就业。

园林专业(本科、学制四年)

本专业培养掌握系统的风景与园林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相应领域一定的理论研究、应用技术、科技开发和行政管理能力,能适应园林、城建、旅游、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风景与园林科学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有美术、园林设计基础、风景园林艺术、园林建筑、园林工程、城市园林绿地规划、风景与园林设计、园林工程概预算、室外场景设计、风景园林计算机图形处理、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植物栽培学等。毕业生适合从事城市园林绿化、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旅游规划与管理、园林植物生产与经营、城市规划与建设、风景园林科学研究与教学、环境保护与管理等工作。

我知道某“211”工程大学本科园林专业课程: 高等数学 植物学 美术 园林测量学 园林工程制图 气象学 大学物理 大学物理实验 园林设计基础 人体工程 园林树木学 CAD辅助设计 园林建筑结构与工程力学 生态学 风景园林艺术 花卉学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 园林建筑 插花花艺设计 3D模型场景建立 风景园林设计 园林管理 专业英语 室内装修与室内园林 园林工程概预算 科技写作 风景旅游区与森林公园规划 园林计算机图形处理 园林植物病害防治 园林植物虫害防治 园林工程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环境保护 园林史 鲜切花生产技术 园林树木栽培学 工程地质 园林土壤学 植物生理学 室外场景模型设计 钢笔画 园林文学 园林工程招标与投标 园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 旅游学概论 盆景学 环境保护 以上课程有必修选修,恕不细分,当然还要学公共课程例如英语、体育、思想政治、法律基础、毛概、邓论和三个代表、马哲、马经、就业指导。还有其他人文类、艺术类非专业的选修课。我就学了大概70门。

城市园林绿化基础知识教学文案

城市园林绿化基础知识 一、园林植物分类 园林植物材料包括木本和草本。木本植物即常指的“树木”;草本植物即常指的“花卉”和草坪植物。 (一)树木的生长类型分类 1.乔木类:树体高大(通常6m至数10m),具有明显的高大主干。又可依其高度而分为伟乔(31m以上)、大乔(21-30m)、中乔(11-20m)和小乔(6-10m)等四级。 本类又常依其生长速度而分为速生树(快长树)、中速树、缓生树(慢长树)等三类。 2.灌木类:树体矮小(通常在6cm以下),主干低矮,不明显,有时基部处发出数个干。 3.藤本类:能缠绕或攀附它物而向上生长的木本植物。依其生长特点又可分为绞杀类、吸附类、卷须类等。 4.匍地类:干、枝等均匍地生长,与地面接触部分可生长出不定根而扩大占地范围,如沙地柏等。 (二)园林树木按用途分类 1.独赏树又称独植树、孤植树、赏形树或标本树。 2.庭荫树又称绿荫树,是指植于庭院和公园中以取其绿荫,为游人提供遮荫纳凉为主要目的的树种。 3.广义行道树是指在城乡道路系统两侧栽植应用的树木。历史沿袭的行道树的概念是狭义的,和是指为行人提供遮阴纳凉的行道树,栽植高大的乔木。 4群丛是指数株到十几株乔灌木丛植或群植组合而成的植物景观。大型的群丛乔灌木的总数可达20-30株之多。 5.片林是指在城市风景区较大范围的成片、成块大量栽植乔灌木所构成的森林景观。 6.藤本植物是指茎长而细弱,不能独立向上生长,必须缠绕或攀缘他物才能伸展与空间的植物,如葡萄、紫藤、爬山虎等。 7.绿篱就是指利用树木密植,代替篱笆、栏杆和围墙的一种绿化形式,主要起隔离维护和装饰园景的作用。 8.绿篱的种类很多,从形式来分,有自然式和规则式两类,依观赏性质来分,有花篱、果篱、刺篱和普通绿篱等:按高度来分,有高篱、中篱和矮篱之别。绿雕塑又称造型树。即根据认为的创意,通过攀扎和修剪的手段,将观赏树木整姿为动物或特定含义的景物,如龙、鸡、鹤、虎、迎客松等的形态,以追求象形之美。 9.地被植物,指覆盖在地表面的低矮植物。它不仅包括多年生低矮草本植物,还有一些适应性较强的低矮、匍匐型的灌木、竹类和蔓性藤本植物。广义的地被植物应该包括草坪,由于草坪很早以前就为人类广泛应用,在长期实践中,已经形成一个独立的体系,而且它的生产与养护管理也与其他地被植物不同,狭义的地被植物则是指除草坪植物以外的其他地面覆盖植物而言。

园林专业主要课程

素描、色彩、立体构成 设计初步、风景园林导论、园林树木、花卉、景观生态学 中外园林史、计算机辅助设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园林建筑、城市规划原理 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植物造景、风景区规划、园林建筑环境设计 某211工程大学的专业介绍—— 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方向)专业 (本科,学制四年。) 艺术设计专业培养以视觉审美与造型设计为基础,以环境艺术设计为核心,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能掌握艺术与技术相统一的方法从事室内装饰设计、家具设计、室外景观设计、庭院设计、公共设施设计、宾馆设计、餐饮环境设计、商业展示与设施设计等高级艺术设计综合人才。学制四年,毕业生授予文学学士学位。主要专业课程:素描、色彩、速写、风景写生、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设计表现技法、计算机设计、人体工程学、室内设计基础、住宅与办公室内设计、餐饮环境设计、影视及音乐厅设计、旅游度假区设计、宾馆与商用环境设计、家具设计、装饰构造与材料、建筑设计基础、园林艺术、建筑装饰概预算、装饰施工与监理等。毕业生可在城建、科研、设计、教学等单位从事环境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也可在房地产业、家居装饰设计企业、家具生产业、会展及广告业等范围就业。 园林专业(本科、学制四年) 本专业培养掌握系统的风景与园林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相应领域一定的理论研究、应用技术、科技开发和行政管理能力,能适应园林、城建、旅游、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风景与园林科学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有美术、园林设计基础、风景园林艺术、园林建筑、园林工程、城市园林绿地规划、风景与园林设计、园林工程概预算、室外场景设计、风景园林计算机图形处理、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植物栽培学等。毕业生适合从事城市园林绿化、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旅游规划与管理、园林植物生产与经营、城市规划与建设、风景园林科学研究与教学、环境保护与管理等工作。 我知道某“211”工程大学本科园林专业课程: 高等数学 植物学 美术 园林测量学 园林工程制图 气象学 大学物理 大学物理实验 园林设计基础 人体工程 园林树木学 CAD辅助设计 园林建筑结构与工程力学 生态学 风景园林艺术 花卉学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 园林建筑 插花花艺设计 3D模型场景建立 风景园林设计 园林管理 专业英语 室内装修与室内园林 园林工程概预算 科技写作 风景旅游区与森林公园规划 园林计算机图形处理 园林植物病害防治 园林植物虫害防治 园林工程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环境保护 园林史 鲜切花生产技术 园林树木栽培学 工程地质 园林土壤学 植物生理学 室外场景模型设计 钢笔画 园林文学 园林工程招标与投标 园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 旅游学概论 盆景学 环境保护 以上课程有必修选修,恕不细分,当然还要学公共课程例如英语、体育、思想政治、法律基础、毛概、邓论和三个代表、马哲、马经、就业指导。还有其他人文类、艺术类非专业的选修课。我就学了大概70门。

园林基础知识

园林基础知识 包括园林建筑、园林工程、园林植物、园林艺术以及景观生态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1.园亭 供游人休息和观景的园林建筑。园亭的特点是周围开敞,在造型上相对的小而集中,因此,亭常与山、水、绿化结合起来组景,并作为园林中“点景”的一种手段。 中国古代园亭 中国园林中很早就运用亭。据《大业杂记》载:隋炀帝广辟地周二百里为西苑(见隋西苑),“其中有逍遥亭,八面合成,结构之丽,冠绝今古。”从敦煌莫高窟的唐代壁画中,还可以看到那个时期亭的形象。明末计成著的《园冶》一书中,有专节论述亭的形式、构造、选址等。 园亭的体量虽不大,但形式多样。园亭的造型主要取决于它的平面形状、平面组合和屋顶形式等。中国古建筑多是梁架体系的木结构,由木柱承重。因此,平面和立面的处理都较自由。屋顶的造型和曲线也可由人们的审美观点和视觉需要来确定。这样一种具有丰富变化的屋顶形象和轻巧、空灵 的屋身以及随宜布置基座的建筑形式,就很适合亭这类“观景”和“点景”建筑的需要。亭的形式起初是一种体积不大的四方亭,木构草顶或瓦顶,结构简易。以后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逐步发展出多角形(三角、五角、六角、八角等)、长方形、圆形、扇面形、圭角形等形体。在单体建筑平面上寻求多变的同时,又在亭与亭的组合,亭与廊、墙、房屋、石壁的结合,以及在建筑的立体造型上进行创造,出现了重檐、三重檐、攒尖顶、歇山顶、录顶及组合亭等。 中国园林很讲究亭的位置的经营,在北京颐和园、北海、承德避暑山庄这类大型的离宫别苑中,亭多布置于主要的观景点和风景点上,或作为主体建筑的陪衬。在规模较小的私家园林中,亭常常成为组景的主体和园林艺术构图的中心。在一些风景游览胜地,亭则成为增加自然山水美感的重要点缀。设计中经常运用“对景”、“借景”、“框景”等手法,创造风景画面。设在风景点的“碑亭”,在亭中立碑刻石题诗,引起游人对园林意境的联想,也是常用的点景手法。 计成在《园冶》一书中,在讨论到亭的位置时说:“花间隐榭,水际安亭,斯园林而得致者…… 通泉竹里,按景山巅;或翠筠茂密之阿,苍松蟠郁之麓;或借濠濮之上,入想观鱼;倘支沧浪之中,非歌濯足。亭安有式,基立无凭。”这里指的“花间”、“水际”、“山巅”、泉流水注的溪涧、苍松翠竹的山丘等都是不同情趣的环境,有的可纵目远瞻,有的幽僻清静,均可置亭,没有选址的限制,也没有固定的式样。 外国古代园亭 日本、朝鲜的古典园林中的园亭与中国的园亭属于同一种建筑体系,形式也很接近,布局手法大体相同。西方古典园林中的亭沿袭了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传统,平面多为圆形、多角形或多瓣形。立面的屋身、檐部和基座一般按古典柱式,有的也采用拱券,屋顶为穹顶、锥形顶或平顶。由于采用的是砖石结构承重体系,造型上比较敦实、厚重,体量也较大。在园林中常独立设置或成双地对称布置。这些都与中国式园亭迥然异趣。 现代的园亭 近代、现代建筑中采用钢、混凝土、玻璃等新材料和新技术建亭,为建筑创作提供了更多的方便条件。因此,亭在造型上更为活泼自由,形式更为多样,其中包括各种平顶式亭、伞亭、蘑菇亭等;在布局上更多地考虑与周围环境的有机结合;在使用功能上除满足休息、观景和点景的要求外,还适应于园林中其他多种需要,如作为图书阅览、摄影服务等之用。 屋檐下的过道及其延伸成独立的有顶的过道称廊,建造于园林中的称为园廊。在园林中,廊不仅作为个体建筑联系室内外的手段,而且还常成为各个建筑之间的联系通道,成为园林内游览路线的组成部分。它既有遮荫蔽雨、休息、交通联系的功能,又起组织景观、分隔空间、增加风景层次的作 用。廊在各国园林中都得到广泛应用。 中国园廊

园林树木基础知识汇总

园林树木基础知识 一、园林树木学定义 1、园林树木:园林树木是指可以用来绿化美化、改善和保护环境的所有的木本植物,可以在园林绿化、风景区、疗养地以及整个城市规划设计中应用。 2、园林树木学:园林树木学是以园林建设为宗旨,对园林树木的形态特征、系统分类、生长习性、繁殖、栽培和园林应用进行系统研究的一门学科。 二、中国园林树木资源的特点及其贡献 我国的园林树木资源具有明显的特色,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种类繁多 2.分布集中 3.丰富多彩 4.特色突出 我国有很多的孑遗植物,如银杏、鸽子树(珙桐)、水杉、银杉等等。 桂花品种繁多,有四季桂类和秋桂类,秋桂类又分为金桂、银桂和丹桂3个品种。 松树有2针:油松,樟子松,黑松,赤松,马尾松,黄山松,3针:白皮松,云南松,火炬松

5针:华山松,乔松,红松,日本五针松 先叶开花的植物:梅花贴梗海棠海棠花李桃苹果(蔷薇科)、迎春(木犀科)、蜡梅(蜡梅科)、玉兰天目木兰白玉兰紫玉兰(木兰科)等花卉都是先开花后长叶的,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它们的花芽分化是在前一年夏季进行的,形成后花芽进入休眠,第二年春季就能开花了;同时由于这些花木花芽生长需要的气温比叶芽生长需要的气温要低,因此在早春温度较低的情况下-花芽先进行生长而开放,等气温升高后,叶芽才开始萌发而展开,就形成了先花后叶的现象。针叶树和阔叶树树形的不同:阔叶林长得比较高大,针叶林相对要瘦小,纬度越低,树木可以长得越高. 阔叶树一般指双子叶植物类的树木,具有扁平、较宽阔叶片,叶脉成网状,叶常绿或落叶,一般叶面宽阔,叶形随树种不同而有多种形状的多年生木本植物。落叶类:银杏、柏杨、垂柳、榆树,常绿类:小叶榕、山玉兰、广玉兰、白兰花.针叶树是树叶细长如针,叶子大多为针形、鳞形或刺状,多为常绿树,材质一般较软,有的含树脂,故又称软材,如:红松、樟子松、落叶松、云杉、冷杉、铁杉、杉木、柏本、云南松、华山松、马尾松及其它针叶树种。 杉科植物中适宜于水中的植物:秃杉水杉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所开课程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相关信息 主干学科:生物学、林学、建筑学. 主要课程:生态学(包括景观生态、植物生态、城市生态)、观赏植物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插花艺术、园林史、绘画、设计初步(包括形态构成设计与表现技法)、环境艺术学、植物造景设计原理、园林建筑设计理论。 教学实践 包括实验、教学综合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一般安排25~30周。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生态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城市建设、园林、林业部门和花卉企业从事风景区、森林公园、城镇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及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中要学习生态学、园林植物、观赏园艺、园林设计、园林建筑、园林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绘画及表现技法、规划设计,园林植物栽培繁育及插花艺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城镇绿化、园林建筑、园林工程、园林植物造景等规划设计及园林植物的栽培、繁育及养护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就业方向 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生物学、林学、建筑学、设计艺术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掌握风景名胜区规划、森林公园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设计、同林植物造景设计方法、园林植物栽培、繁育及养护管理的技术; 4.具有一定的绘画技法及风景园林表现技法,能应用艺术理论及设计理论对植物材料、自然景观进行艺术设计的基本能力和园林植物栽培繁育的初步能力; 5.了解国内外园林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 6.熟悉我国国土绿化、风景名胜区及森林公园建设、环境保

有关园林绿化的基本知识

对景——随着曲线的平面布局,步移景异,层层推出或从某一观赏点出发,通过房屋山门窗或围墙的门洞作为画框来取景,或者通过走廊与漏窗来看风景。 水口——大的水面上做的许多小的水湾,使得在任何一个角度都无法看到水面边界的全貌,使睡眠有深远之感,余味不尽。 驳岸——池岸一般都用石块叠成曲折自然的形状,只有少数地带砌成整齐的池岸,可以用来停船的地方。 园林的设计思想——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崇尚自然,热爱自然的传统。 园林的基础概述: 园林是指庭院、宅院、小游园、花园、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还包括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的游览区以及休养胜地。 园林绿化工程是指在一定的地域上运用工程技术手段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筑山、叠石、理水等工作)、种植树木花草、修建园林建筑和修筑园路园桥、营造园林小品、建造景观工程等途径创作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场所。 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泛指园林城市绿地和风景名胜区中涵盖园林建筑工程在内的环境建设,工程内容包括园林建筑工程、土方工程、园林筑山工程、园林埋水工程、园林铺地工程、绿化工程等,是应用园林工程技术来表现园林艺术,使地面上的构筑物和园林景观融为一体。 园林绿化工程项目可分解为建设项目、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 园林工程既然包括了多个单项工程,在施工中往往涉及到各项园林工程项目的协调和配合,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到统一领导,各部门、各项目要协调一致,使工程建设能够顺利进行,这也就是常说的施工组织。 1.1 精心准备 在取得工程施工项目后,应按照设计要求做好工程概预算,为工程开工做好施工场地、施工材料、施工机械、施工队伍等方面的准备。 1.2 合理计划 根据对施工工期的要求,组织材料、施工设备、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计划好工程进度,保证能连续施工。 1.3 施工组织机构及人员 施工组织机构需明确工程分几个工程组完成,以及各工程组的所属关系及负责人。注意不要忽略养护组。人员安排要根据施工进度计划,按时间顺序安排施工现场管理是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施工管理工作的基础。因此,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园林工程的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2.1 施工现场工作 主要工作包括:施工准备、正式施工、竣工验收和养护管理等个阶段。(1)施工准备阶段的管理工作主要有:落实分包协作单位和施工条件;主要物资苗木的订购;具体落实施工任务。 (2)正式施工阶段的管理工作主要有:组织综合施工;落实各项技术组织措施;跟踪检查计划的实施,及时反馈;加强组织平衡,保证供应;对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和施工成本进行严格控制;保证施工安全,做到文明施工等。 (3)竣工验收和养护管理阶段的管理工作有:预检、隐检及签证工作;整理和审定交工验收资料,组织办理工程交工验收;负责编写施工技术与管理的总结资料;做好工程的养护前技术交底,编写保养计划,落实养护任务。

园林景观课程标准

《园林景观设计》核心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本课程属于景观设计专业学生的设计必修课,与学生今后的毕业就业紧密相关。 景观设计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综合学科,融合了美学、建筑学、生物学、材料学、历史学、心理学、地理学等众多学科的理论,并且相互交叉渗透。本课程是在室内外观赏植物及环境设计初步、建筑设计初步、图形图象设计软件等先修课程基础上开设的。课程设置侧重于学生对景观设计领域知识的掌握和专业设计思维的培养,在不同教学阶段分别在设计的范围上从小到大;在专业知识的深度上由浅入深地安排相应的学习内容。 二、课程设计理念 1.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课程模式 本课程打破了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景观设计的要素及工作过程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2.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价 本课程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的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

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教学做一体化,以学生为主体,重点评价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 3.课程教学理念 本课程设计理念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根据行业岗位要求,为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针对解决综合实际问题进行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融合各种知识的能力。本课程采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训练学生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了解企业项目的整个制作运行流程,强化学生对所从事的工作角色扮演的意识,使学生在掌握园林景观设计技能的同时提升职业素质的能力。共分为六个项目,共设计了十五个工作任务,每一个工作任务都采取典型案例教学法,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以典型案例为基础。 三、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于景观设计有个初步的认知印象,对景观设计的基本内容有一个大轮廓的认识,为深入学习与研究奠定基础,使学生了解社会和市场对于景观设计职业的要求和作为一个景观设计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2.技能与知识目标 (1)了解景观设计的目的和设计的基本原则,以及改善环境、保护自然生态的重要意义; (2)了解景观设计的基本程序; (3)掌握景观设计表现方式、制图规范以及景观设计所设计到的基本原色的平、立、剖面图以及效果图的表现。 3.能力与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对专业图纸的识读以及按照规范要求制图的能力;通过实地参考,使学生对造景要素的各种常用材料及其特性有一定的认识,并掌握其在环境景观中的合理应用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方案的比较与推敲,并掌握设计的基本流程,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完美地展现自己的设计创意。 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培养学生具有工程技术人员科学、缜密、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激发学生应用现代技术的兴趣和开拓创新的职业精神。

五年制园林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方案

五年制园林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现代园林业的职业需求,本专业教学要以就业为导向,走产教结合的办学道路;以能力为本位,通过综合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习者体验实际工作过程,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采用“宽基础、强技能”的教育方式,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 1.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 以科学的劳动观与技术观为指导,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技术发展、劳动生产组织变革和劳动活动的关系,充分认识职业和技术实践活动对经济发展和个人成长的意义和价值,使受教育者形成健康的劳动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要把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把学生培养成为行业、企业生产服务一线迫切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 2.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基本依据,以就业为导向 将满足行业、企业的工作需求作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全力提高教育与培训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关注本行业生产消费需求变化,倾听并吸收业内人士对课程设置及教材建设的意见,根据行业、企业用人需求,调整专业方向,开发、设计实施性教育与培训方案。 3.适应行业技术发展的需要,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关注本行业及相关高新技术的最新发展,通过校企合作等形式,

结合行业发展的潜在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及时将本领域的较为成熟的、有较大应用潜力的知识和技术融入教材,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流程和新方法,改变过去教材中理论过多,技能操作知识相对较少的现象,强调实践性教学,真正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 4.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教学需求的灵活性 根据各地经济技术的发展情况、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技能、经验与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模块化的学习资源。采用“大专业、小专门化方向”的课程组织模式,用本专业职业知识能力结构中通用部分构筑知识能力通用平台,用灵活的模块化课程结构,结合学分制管理制度,以满足学习者的不同需要。职业教育担当着学历教育和培训的双重任务,随着学分制的推广和办学体制的多样化,职业教育课程和教学内容不仅要适应职业技术院校的学历教育,而且要适应在职人员更新知识和技能培训的需要。 二、培养目标与规格 专业名称园林专业 修业年限5年 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园林企事业单位,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掌握与本专业必备的文化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熟悉园林企业生产流程和组织管理,从事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绿地规划、小型园

《植物景观配置》课程标准

《植物景观配置》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 (一)制定依据 本标准依据《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对《植物景观配置》课程教学目标要求而制定。用于指导其课程教学与课程建设。 (二)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本课程主要介绍园林中植物景观的营造方法与原理,以自然植物群落的组成、外貌、季相、结构、物种关系等规律作为原理。针对不同类型园林绿地的性质与特点,从生态学原理与审美学原理出发,提出园林植物景观的营造方法。并介绍各类园林绿地植物景观的维护与管养方法措施。本课程以植物学、园艺植物分类学、植物生态学、美学等课程为先行课程。从而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并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与学生的顶岗实习作前期准备。 (三)课程设计思路 《植物景观配置》是园林景观设计学生的启蒙课程,是开启他们进入园林景观设计殿堂的第一步。考虑到高职学生以技能为主,因此在尽量减少纯粹的理论知识讲授,而是以主要介绍园林中植物景观的营

造方法与原理关键知识点为基础,以自然植物群落的组成、外貌、季相、结构、物种关系等规律作为原理。针对不同类型园林绿地的性质与特点,从生态学原理与审美学原理出发,提出园林植物景观的营造方法。并介绍各类园林绿地植物景观的维护与管养方法措施。以专题讲座的形式,由教师布置题目,学生自主学习,查找资料并与大家分享,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植物景观配置的专业性质与专业要求的认识,为后续的课程打下理论基础。 (四)课程内容选取的依据 以知识适度够用为原则,选取关键知识点,以达到让学生知道植物景观配置是做什么的、该怎么做和以后会怎么做即可。更多的知识点将依靠后续的课程设置来逐渐讲授。本课程内容的分为两个模块,一个是植物景观配置设计原理,一个是植物景观配置设计方法。在植物景观配置设计概论模块,将选择植物景观配置设计的性质、后续发展方向以及植物景观配置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来讲授。而植物景观配置方法模块则选择几个关键的案例和植物景观配置的基本方法来讲授。 1.学习情境中的知识点与现实密切相关 学习情境中的知识点必须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学习领域课程设计基于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 — 学习型的知识点,基于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学习任务在包含前一个任务的基础上增加知识点,难度层层推进,有序实现教学目标。 3.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课程结构是静态的,教学载体是动态的、开放的 在确定课程内容时,各个载体包含的知识点是静态的,老师或学校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载体。 二、课程目标

风景园林专业课程

标题:对风景园林专业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与建议 前言 2004年“中国园林藤头杯”青年风景园林设计大赛圆满谢幕了,代表着当今在校学生最高设计水准的比赛又告一段落。看着同龄人的作品,心中不免感慨万千。在为他们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少年老成”的创造力和那些精妙杰伦的表现力震慑的同时,心中也开始有了隐隐的悲哀:我能行吗?为什么我们学校的园林专业不行?在全国农林院校中排第六名的山东农业大学,居然在有43所院校,23个设计单位参赛的“藤头杯”的194件作品中没有一件来自我们学校!真的想问,山东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怎么了? 从来时的惊喜,到现在的悲哀,使我不得不为我喜欢的专业做点什么。我来自湖北,我的武汉在东部产业结构升级与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沦陷”了;我来自林学院,我的园林专业在学校其他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中“沦陷”了!像武汉市长李宪生,为武汉的崛起而四处奔走呼吁一样,我要为园林专业的崛起吆喝助威。或许,我并不能马上改变什么,但是,只要你听到这样一种不甘沉沦的声音,只要你知道我对园林的挚爱并默默为之奋斗就足够了。 1 园林专业现状及园林人才培养现状 1.1 园林专业现状 我们园林专业的这一代,正处于一个千载难逢的伟大变革时代,祖国蓬勃的发展,日新月异的土地与社会变化,迫切需要以土地设计为己任的风景园林学科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不论从政府领导到地产开发商,从大众百姓到社会媒体,认识正在不断深化,需求更是与日俱增,前景无不令人瞩目。然而,当今中国社会对现代景观需求如此迫切广泛之际,作为园林设计的实践者,大家都准备好了吗?众所周知,园林设计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她囊括了技术,艺术,人文,管理,政策法规等诸多领域的内容。可如今,园林专业的理论研究与专业教育却是步履艰辛,培养的人才更是寥如星辰……因此,对于园林专业教育的落后现状,我们要有充分的危机意识之后,才能有改变的动力和支持改变的社会氛围,是吧! 前景是辉煌的,未来是无限的美好。可毕竟再好的机会也是稍纵即逝。以前是建筑,建材行业,现在是咱园林设计的了! 1.2 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对于当前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大陆地区可是众说纷纭,到现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于是大家先到为君,后到为臣,各占山头,各树门派,现在的景观园林正处于一个典型的诸侯混战时刻,谁稍强大谁就能多分一杯羹,谁就做大哥,接受别人的尊敬。当前园林专业大致面貌分为3类:一是城市规划与设

园林绿化基础知识

园林绿化基础知识 一、园林植物分类 园林植物材料包括木本与草本。木本植物即常指得“树木”;草本植物即常指得“花卉”与草坪植物、 (一)树木得生长类型分类 1。乔木类:树体高大(通常6m至数10m),具有明显得高大主干。又可依其高度而分为伟乔(31m以上)、大乔(21—30m)、中乔(11-20m)与小乔(6—10m)等四级、 本类又常依其生长速度而分为速生树(快长树)、中速树、缓生树(慢长树)等三类。 2。灌木类:树体矮小(通常在6cm以下),主干低矮,不明显,有时基部处发出数个干。 3.藤本类:能缠绕或攀附它物而向上生长得木本植物。依其生长特点又可分为绞杀类、吸附类、卷须类等、 4、匍地类:干、枝等均匍地生长,与地面接触部分可生长出不定根而扩大占地范围,如沙地柏等。 (二)园林树木按用途分类 1、独赏树又称独植树、孤植树、赏形树或标本树。 2、庭荫树又称绿荫树,就是指植于庭院与公园中以取其绿荫,为游人提供遮荫纳凉为主要目得得树种。 3.广义行道树就是指在城乡道路系统两侧栽植应用得树木。历史沿袭得行道树得概念就是狭义得,与就是指为行人提供遮阴纳凉得行道树,栽植高大得乔木。 4群丛就是指数株到十几株乔灌木丛植或群植组合而成得植物景观。大型得群丛乔灌木得总数可达20—30株之多。 5。片林就是指在城市风景区较大范围得成片、成块大量栽植乔灌木所构成得森林景观。 6、藤本植物就是指茎长而细弱,不能独立向上生长,必须缠绕或攀缘她物才能伸展与空间得植物,如葡萄、紫藤、爬山虎等、 7。绿篱就就是指利用树木密植,代替篱笆、栏杆与围墙得一种绿化形式,主要起隔离维护与装饰园景得作用。 8、绿篱得种类很多,从形式来分,有自然式与规则式两类,依观赏性质来分,有花篱、果篱、刺篱与普通绿篱等:按高度来分,有高篱、中篱与矮篱之别、 绿雕塑又称造型树。即根据认为得创意,通过攀扎与修剪得手段,将观赏树木整姿为动物或特定含义得景物,如龙、鸡、鹤、虎、迎客松等得形态,以追求象形之美。 9。地被植物,指覆盖在地表面得低矮植物。它不仅包括多年生低矮草本植物,还有一些适应性较强得低矮、匍匐型得灌木、竹类与蔓性藤本植物、广义得地被植物应该包括草坪,由于草坪很早以前就为人类广泛应用,在长期实践中,已经形成一个独立得体系,而且它得生产与养护管理也与其她地被植物不同,狭义得地被植物则就是指除草坪植物以外得其她地面覆盖植物而言。 (三)草坪分类 1.按使用功能分类

《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标准

《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制定依据 本标准依据《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对《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目标要求而制定。用于指导其课程教学与课程建设。 (二)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本课程主要介绍园林园林景观设计的方法与原理。针对不同类型地形的性质与特点,从生态学原理与审美学原理出发,提出园林景观的营造方法。从而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并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与学生的顶岗实习作前期准备。 (三)课程设计思路 《园林景观设计》是园林景观设计学生的主要课程,是开启他们进入园林景观设计殿堂的关键。考虑到高职学生以技能为主,因此在尽量减少纯粹的理论知识讲授,而是以主要介绍园林景观设计的方法与原理关键知识点为基础,针对不同类型园林的性质与特点,从生态学原理与审美学原理出发,提出园林景观设计的营造方法。以专题讲座的形式,由教师布置题目,学生自主学习,查找资料并与大家分享,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植物景观配置的专业性质与专业要求的认识,为后 续的课程打下理论基础。 (四)课程内容选取的依据 以知识适度够用为原则,选取关键知识点,以达到让学生知道园林景观设计

是做什么的、该怎么做和以后会怎么做即可。更多的知识点将依靠后续的课程设置来逐渐讲授。本课程内容的分为两个模块,一个是园林景观设计设计原理,一个是园林景观设计方法。在园林景观设计概论模块,将选择园林景观设计的性质、后续发展方向以及园林景观设计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来讲授。而园林景观设计方法模块则选择几个关键的案例和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方法来讲授。 1. 学习情境中的知识点与现实密切相关学习情境中的知识点必须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学习领域课程设计基于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 学习型的知识点,基于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学习任务在包含前一个任务的基础上增加知识点,难度层层推进,有序实现教学目标。 3. 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 课程结构是静态的,教学载体是动态的、开放的 在确定课程内容时,各个载体包含的知识点是静态的,老师或学校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载体。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通过校企合作的任务驱动型项目活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专业技能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生掌握植物景观配置基础技能,初步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和课程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诚实、守信、负责、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团队意识,及其重质量、守规范和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并通过理论、实训、实习相融合的教学方式,边讲边学、边学边做、做中学、学中做,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具有设计能力与创新设计知识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以适应市场对园林景观设计人才的需求。 (二)分目标 1. 知识目标 (1)知道园林景观设计的营造方法;

园林绿化基础知识 (2)

?1K417000 城市绿化与园林工程 ?1K417010 绿化工程 ?1K417011 栽植基础工程 ?绿化工程包括栽植基础工程、栽植工程、养护。 ?一、栽植前土壤处理 ?栽植前土壤处理包括:栽植土、栽植前场地清理、栽植土回填及地形造型、栽植土施肥和表层整理等分项工程。 ? 1.栽植土 ?园林植物栽植土包括客土、原土利用、栽植基质等。客土指更适合园林植物生长的土壤。 ?栽植土应见证取样,经有资质的检测单位检测并在栽植前取得符合要求的测试结果。栽植土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土壤PH值应符合本地区栽植土标准或按PH值5.6~8.0进行选择; (2)土壤全盐含量、土壤容重应达到规范要求。 栽植基础严禁使用有害成分的土壤,绿化栽植土壤有效土层下不得有不透水层。 土壤的有效土层厚度影响园林植物根系的生长和成活,必须满足其生长成活的最低土层厚度。 2.栽植前场地清理 符合下列规定: (1)应将现场内的渣土、工程废料、宿根性杂草、树根及其他有害污染物清除干净; ?(2)场地标高及清理程度应符合设计和栽植要求。 ? 4.栽植土施肥和表层处理 ?栽植土施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商品肥料应有产品合格证明,或已经过试验证明符合要求; (2)有机肥应充分腐熟后方可使用,使用无机肥料应测定绿地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并宜采用缓释性无机肥。

栽植土表层处理按下列方式进行: (1)栽植土表层不得有明显低洼和积水处,花坛、花境栽植地30cm深的表层 土必须疏松。 二、重盐碱、重黏土地土壤改良 土壤全盐含量大于或等于0.5%的重盐碱地和土壤为重黏土地区的绿化栽植工程应实施土壤改良。 ?三、设施顶面栽植基层工程 ?屋顶绿化、地下停车场绿化、立交桥绿化、建筑物外立面及蔚蓝绿化统称设施绿化。 ?设施顶面绿化栽植基层应有良好的防水排灌系统,防水层不得渗漏; ?设施顶面绿化栽植基层包括:耐根穿刺防水层、排蓄水层、过滤层、栽植土层。 ?设施顶面栽植基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3)施工完成应进行蓄水或淋水试验,24h内不得有渗漏或积水。 ?1K417012 栽植工程 ?一、草坪建植 ?草坪建植的方法有:籽播、喷播、植生带、铺植等 ?(一)铺植草坪 ?(1)密铺:应将选好的草坪切成300mm×300mm、250mm×300mm、200mm×200mm等不同草块,顺次平铺,草块下填土密实,块与块之间应 留有20~30mm缝隙,再行填土,铺后及时滚压浇水。建坪成本高。 ?(2)间铺:铺植方法同密铺。用1㎡草坪宜点种2~3㎡面积。 ?(3)点铺:将草皮切成30mm×30mm,点种, 1㎡草坪宜点种2~5㎡面积。 ?(4)茎铺:茎铺时间,暖季型草种以春末夏初为宜,冷季型草种以春秋为宜。 ?(二)建坪质量要求 ?1)成坪后覆盖度不低于95%. ?2)单块裸露面积不大于25cm2

中国园林基础知识介绍

中国园林基础知识介绍 中国传统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载体,它不仅客观而又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历代王朝不同的历史背景、社会经济的兴衰和工程技术的水平,而且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蕴含了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及山水诗、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它凝聚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与智慧。而且与西方园林艺术相比,它突出地抒发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和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与热爱。 自1994年起,中国承德的避暑山庄、北京的颐和园、苏州的拙政园、留园和环秀山庄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从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这进一步说明中国传统园林具有令人折服的艺术魅力和不可替代的唯一性。它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独树一臶,风流千载。 中国古代神话中把西王母居住的“瑶池”和黄帝所居的“悬圃”都描绘成景色优美的花园。青山碧水,这正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生活环境。据古文字记载,中国奴隶制的后期殷周出现了方圆数十里的皇家园林--囿,这是中国传统园林的雏形。秦汉时期,则产生了气势更加宏伟、占地面积达数百里、通过在自然山水环境中布臵大量离宫别馆而形成的山水宫苑。魏晋时期,儒、释、道的思想,导致园林化的寺庙一一寺庙园林的产生,而此时朴素的山水诗、山水画带动了文人士大夫园林的发展。唐宋时代,山水诗、山水画的水平处于巅峰状态,因此写意山水园就应运而生。到了明清时代,写意山水园的发展达到高潮,造园艺术更加趋于成熟、完美。这时,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文人士大夫,都在园林中追求着更真实的生命

体验,寄托进了更多的审美情怀与社会理念。这就使中国园林带有了强烈的象征特色。 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园林中的体现。具体来讲,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园林是按下面的原则来营造的。 1、构架山水。 2、模拟仙境。 3、移天缩地。 4、诗情画意。 5、形式独特。 6、造园手法高超。 中国传统园林给人的美学感受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如:全园被分成若干景区,各有特色又相互贯通,往往通过漏窗、门洞、竹林、假山等手段保持一种若断若续的关系,相互成为借景,也为游览中景区的转换做出铺垫。在诸景区中常布上几件盆景、花台,那历史的沧桑、人世的凄凉与生命的顽强等就都有了见证似的。当然,一个好的园子还会有一个好的名字;要有几副佳联传世。儒家学者向来是讲究“微言大意”的,一个好的名字可以意味深长,品尝不尽。如苏州网师园,所谓“网师”乃渔父之别称,而渔父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既有隐居山林的含义,又有高明政治家的含义。佳联点景抒情使眼前的景与心中的情溶为一体,园林更加魅力无穷。 从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文字殷商(公元前16--11世纪)甲骨文中,我们发现了有关皇家园林“囿”的论述,据此,有关专家们推测,中国皇家园林始于殷商。据周朝史料《周礼》解释,当时皇家园林是以囿的形式出现的,即在一定的自然环境范围内,放养动物,种植林木,挖池筑台,以供皇家打猎、游乐、通神明和生产之用。当时著名的皇家园林为周文王的灵囿。

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园林规划与设计、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城市建设、园林、林业部门和花卉企业从事风景区、森林公园、城镇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及管理应用拓展型高素质人才。 二、培养要求及特色 本专业培养主要培养应用拓展型高素质人才,学生在园林规划设计、园林管理、园林工程等方面均可以发展。根据本院的办学实际,开设园林绿化和园林规划设计两个方向,设置系列课程,供学生进行选择。 1.政治素质 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高尚的道德品质情操和崇高的理想。 2.知识结构 专业上应掌握园林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应用技能,受到从事园林绿化和园林规划设计初步训练,获得从事园林绿化、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能力。 3.能力结构 (1)具备扎实的数学、绘画和规划设计等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生物学、林学、建筑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3)掌握风景名胜区规划、森林公园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设计、园林植物造景设计方法、园林植物栽培、繁育及养护管理的技术; (4)具有一定的绘画技法及风景园林表现技法、能应用艺术理论及设计理论对植物材料、自然景观进行艺术设计的基本能力和园林植物栽培繁育的初步能力; (5)了解国外园林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 (6)熟悉我国国土绿化、风景名胜区及森林公园建设、环境保护、森林资源及国土资源管理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风景园林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么.doc

风景园林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 么 风景园林专业开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学什么 主干课程,中国画、艺术传媒、书法、艺术传媒、工程力学III、建筑工程、摄影、园林建筑结构与构造学、建筑工程、中国园林史、园林园艺、设计思维学、管理学基础、经济与管理、外国园林史、地质地貌学、资源与环境、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B、室内设计、艺术与传媒、环境心理及行为学、环境艺术小品、、园林树木栽植养护、风景区规划、插花艺术、西方现代景观艺术、园林模型制作、草坪学、专业英语(风景园林)、旅游学、园林快题设计、城市景观设计。 风景园林专业就业方向,就业方向主要就业单位包括园林局、设计院、苗圃、园林设计公司、旅游规划设计公司、风景旅游区、房地产公司、大中专院校教师以及其他建筑与环境工程、市政园林、公用事业、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等相关的行业、部门机构。本科毕业生也可继续攻读园林、景观、建筑、城市规划、环境艺术专业类的硕士学位。 风景园林专业发展前景,园林工程在现代,由于高度工业化,现代化和人口迅猛增长,世界各国,都面临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那就是城市爆炸,自然环境和自然与人工环境生态系统的破坏。

为了全人类的长远健康、幸福和欢乐,人类必须与他赖以生存的环境和谐相处,和明智地利用自然资源;人类社会的未来,由于人口迅猛增长和对自然资源需求不断增长的严重威胁,在此严峻局面下,仍然要保持生存环境不受破坏,自然资源不致浪费。那就需要有一种与自然系统,自然演变进程和人类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的特殊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经验,这正是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城市环境的绿色生物系统工程和园林艺术。因此,时至今日,风景园林依然是世界各国的热门专业。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绿化及生态环境成为新追求,不仅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竞相打起了“绿化牌”、“景观牌”、“生态环境牌”,一些企事业单位也越来越注重环境景观设计,使之“既要与城市环境协调,又要让员工和客户舒畅”,那些既懂得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和花卉苗木养护,又懂得“绿色经济”经营管理的人才具有广泛的就业前景。当今世界城市化和花卉产业的兴起,更促进了园林事业的发展。风景园林专业也是培养适应未来城市环境美化要求及发展花卉产业所需人才的专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精神生活要求的提高,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社会对此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社会急需大批优秀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

园林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园林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及植物生理》课程教学大纲 1、本课程的性质 本课是植物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植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本课程教学目的及任务 植物是研究植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生长发育、遗传进化、分类系统以及生态分布等内容的科学。植物生理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全面了解植物、利用植物、保护植物,科学施肥、灌溉、密植、植物生长发育调控、同化物分配、储藏保鲜和育种繁殖,使植物更好地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服务。使学生掌握植物与植物生理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并掌握有关实验技能的基本方法,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3、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以化学、物理学等为基础,又是园林树木、花卉栽培、农作物栽培和绿地土壤处理与施肥等课程的重要基础。 4、教学时数分配表: 教学时数分配表

5、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选用陈忠辉主编,《植物与植物生理》 参考书: [1]、王忠编著《植物生理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 [2]、邹琦编《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 [3]、王忠编《植物生理学复习思考题答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 [4]、潘瑞炽,等. 植物生理学(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 [5]、曹仪值,等编《植物生理学》、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4年 [6]、李宗霆,等编《植物激素及其免疫检测技术》、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年 [7]、余叔文,等编著《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年 6、考核模式 平时成绩占20%,考试占80% 二、课程内容 绪论 一、植物的多样性与意义 二、植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三、学习植物学的方法与要求 第一章植物细胞和组织 【教学要求】 了解植物的细胞,组织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以及作用,不同细胞和组织的特点,细胞的繁殖方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