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世纪大道两侧地区详细规划

上海浦东世纪大道两侧地区详细规划
上海浦东世纪大道两侧地区详细规划

上海市科普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上海市科普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为进一步促进科普事业发展,全面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夯实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社会基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结合《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和《上海市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编制本规划。 一、面临形势 “十三五”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是上海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决定性时期,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把科学普及工作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一)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要求科普工作确立新定位 “十三五”时期,上海要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基本框架,要求科普工作着力加强科普能力建设、提升公众科学素质;着力激发创意、宣传创新、服务创业,健全科普服务创新创业体系;着力优化公民理解创新、支持创新、参与创新的良好环境,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卓越城市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科普工作明确新任务 随着上海经济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和知识水平不断提高,对科学、技术、教育、文化等需求与日俱增,要求科普工作树立以能力为导向的理念,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的科普服务,着力提升社会公众的科学劳动能力、科学生活能力、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终身学习与全面发展能力,培育具有较好科学素质的新型社会公民。 (三)传播方式变化要求科普工作建立新模式 新媒体技术和手段的广泛应用,正深刻改变着社会公众的信息获取方式。传播者与被传播者的界限日渐模糊,传统手段和新媒体手段相互融合,要求科普工作适应这一变化,利用新的传播技术手段,扩大科普主体、优选科普内容、创新科普手段,积极探索形成科普工作的新模式、新机制。 二、发展回顾 “十二五”以来,上海科普工作以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提升科普能力为宗旨,围绕关注目标人群、创新科普活动、推进资源共享、促进人才集聚、繁荣科普市场等重点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科普已成为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民科学素质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2040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纲要概要 编者按:创新、生态、人文!响应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展望2040年,上海将成为一座怎样的城市?目前正在编制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已经形成了一些初步设想。下面我们节选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纲要概要》的部分内容为您一一展现。 上海: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 Striving for the Excellent Global City 城市愿景:上海: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一座创新之城、生态之城、人文之城。城市性质:在2020年基本建成“四个中心”的基础上,到2040年将上海建设成为综合性的全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 1、城市目标 The Primary Objective 1.1更具竞争力:一座繁荣创新之城GlobalCompetitiveness: a City of Prosperity and Innovation 以建设国际经济、金融中心为支撑,以建设国际贸易、航运中心为基础,以建设自由贸易区为契机,提升上海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的能力和影响力,建立上海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领先地位。 进一步提升上海作为国际门户和国家交通枢纽的功能,强化综合交通的服务能力,提高对内对外两个扇面的辐射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上海在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的支点作用,更好地促进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 聚焦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集聚创新资源,吸引创新人才,建立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体系,使上海成为全球创新网络中的重要枢纽和主要科技策源地之一,并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城市的全面创新。 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生活、出行、交流交往模式,促进城市生活的信息化、产业发展的智能化和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建设高效互联的智慧城市。 打造新型产业体系和良好创新体系,充分发掘传统行业、创新经济的增长潜力,实现经济多样化发展,提供多元化的就业机会,建设适合各类人才成长创业的宜业城市。

全球奢侈品集团中国区域上海总部联系方式所有资料

奢侈品集团中国区域上海总部联系方式所有资料截止时间为11年5月2日 梅龙镇办公楼里的品牌中国总部:Gucci,Burberry,JM Weston,Hermes Watch (爱马仕钟表),YvestSaintLaurent(圣罗兰) 中信泰富办公楼里的品牌中国总部:Bvlgari,Montblanc,Coach,Cartier 恒隆一期办公楼里的品牌中国总部:Converse(匡威),Lacoste,LVMH珠宝钟表,Dior,美津浓,Giorgio Armani,LVMH香水护肤品,Celine, Loewe,Fendi,Chopard(萧邦),Louis Vuitton(路易威登),Chanel(香奈儿) 恒隆二期办公楼里的品牌中国总部:H&M,Nike,Mary Kay(玫琳凯),Bottega Veneta,Prada,Gaggenau,酩悦轩尼诗帝亚吉欧洋酒,La Prairie 香港广场办公楼里的品牌中国总部:Hermes 港汇广场办公楼里的品牌中国总部:Adidas 静安嘉里中心办公楼里的品牌中国总部:Salvatore Ferragamo 上海商城办公楼里的品牌中国总部:Gucci Timepiece(古驰钟表),Mikimoto 中欣大厦办公楼里的品牌中国总部:Tiffany 厉峰(Richemont)集团中国总部:上海淮海中路796楼上办公楼 斯沃琪(Swatch)集团中国总部:上海徐家汇美罗城办公楼 香港俊思集团中国内地总部:上海汾阳路138号轻科大厦901室 Inditex集团(Zara的母公司):上海市长宁区仙霞路137号盛高国际大厦21层 优衣库(Uniqlo)中国总部:上海市徐汇区辛耕路133号永新城4楼11A-15单元(事务所)南京西路UNLIQO旗舰店办公区域 C&A中国总部:上海市延安西路2299号上海世贸商城5P18室 GAP中国总部:上海静安区常德路800号(近昌平路)800秀创意园9号楼5层 Marks&Spencer玛莎百货中国总部:上海静安区南京西路863号 I.T中国总部:上海世纪大道世纪大道201号渣打银行大厦

2025年上海将变成这样,最新18大规划出炉!每一条都跟你有关

2025年上海将变成这样,最新18大规划出炉!每一条都跟 你有关 一个城市的整体规划对于城市交通、经济、格局都会产生长远影响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未来几年,她的城市规划又将如何变化?轨道交通9条新轨道交通线路2017年至2025年,上海规划再建设9条轨道交通线路据了解,此次公示的9条线路并非都是地铁还包括进出上海的城际铁路中运量轨道线路等多种模式在内预计2020年底,上海轨道交通总里程有望超过800公里 2025年,上海将拥有包括地铁、市域铁路机场快线、磁浮线等形式的29条轨交线路再次确保上海国内轨交第一城的地位! 9条轨交新线分别是:19号线 20号线21号线22号线23号线 24号线25号线嘉闵线机场快线 嘉闵高架二期建成通车嘉闵高架路,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一纵三横”中的“一纵”总长约35公里,南起S32申嘉湖高速,北至S6沪翔高速一期工程向南延伸至G60沪昆高速向北延伸至G2京沪高速经过2年多建设,嘉闵高架北段一期已于2015年12月18日建成通车目前嘉闵高架北段二期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工程像搭“乐高”积木一样地进

行全预制拼装计划于2016年建成通车后,将与S6高架相连“地下延安高架”横穿申城6区“北横通道”,上海中心城区“三横三纵”重要组成部分沿线穿越长宁、普陀、静安、闸北、虹口、杨浦6个区全长19公里,线路比较长北横通道将根据各路段条件成熟情况分段施工,全线完工时间未定其中中环北虹路立交至虹口港段为立体扩容形式 沿线设北虹路、泸定路、江苏路、恒丰路河南北路五对出入口匝道和中环北虹立交、南北高架天目路立交两座全互通立交北横通道东段,将设沪上首条路中式公交专用道浦东机场将建高铁站据最新公布的《沪通铁路二期相关设施专项规划》 沪通铁路二期选址浦东机场,在此增设线通过“浦东铁路”祝桥站之间的连接形成“组合站” 未来浦东—虹桥机场连接线、地铁2号线、磁悬浮线地铁21号线(高桥—金桥张江—迪士尼—祝桥)4条轨道交通线路将于浦东国际机场浦东铁路实现近距离换乘浦东机场将真正成为世界级综合交通枢纽大场机场搬迁大场板块位于上海市区北郊、宝山区西南部东与闸北区彭浦镇、宝山区庙行镇和大场飞机场相邻远离外环而贴近中环,距离市中心非常近有现成的轨交7号线存在,有上海大学但大场机场梗阻在整个地区的中心阻断闸北和宝山大场之间的横向道路一旦机场搬迁,阻断消失就可以有大量的优质土地供应未来宝山

点赞 未来的浦东要上天 你想要了解的规划都在这儿

点赞未来的浦东要上天你想要了解的规划都在这儿! 浦东不但是上海的浦东,更是中国的浦东,世界的浦东。放眼中国几大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面向渤海湾,深圳特区面向香港,也只有浦东面向广阔的太平洋,拥抱世界。 浦东还将有哪些重磅规划和利好呢? 龙东大道(罗山路-G1501)预计2021年建成根据规划,龙东大道快速化工程西起内环罗山路,东至郊环G1501,全长约14.5公里,道路红线宽60米,两侧绿带各宽15米。未来,该路段将采用“主线高架+地面辅路”的形式,高架主线为全线双向6车道,设计车速80公里/小时,地面辅路同样为双向6车道,设计车速50公里/小时。龙东大道快速化工程区位图 较为明确的出入口大概有6个,由西向东分别是:内环罗山路、金科路、中环申江路、外环S20、华东路与郊环G1501。同时为了迎合浦东机场远期扩建,龙东大道未来还将继续往东延伸至海边,并沿着海岸线经过三甲港外围,往南通往浦东机场新航站区与上海东站,成为浦东机场及祝桥交通枢纽的重要进场通道,将对华夏高架路、外环线起到明显的分流作用。 龙东大道远期预留路线 利好:改善张江、唐镇、合庆、川沙、金桥、曹路等地居民

的出行条件;是浦东新区建设张江科学城、打造全球科创中心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浦东机场远期发展、祝桥航空城、上海东站,以及上海建设全球顶尖级航空枢纽、具有全球航空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空大都市的重要前提。 陆家嘴:“一道三区金镶边” 建设国家级、辐射全世界能力的金融产业核心区和浦东新区的标志性区域,调整提升扩展整合现有用地布局。 整个区域需要配适和增强越江交通、地下空间、轨道交通和过境快速道路体系的布局。 改造滨江大道,使之形成休闲、停车、防汛、绿化的一体功能。 在浦东行政中心地块,结合9号线、18号线、16号线的布局,建设塘东总部园区,以及10号地块的上海国际艺术文化中心,完善世纪广场区域的地下环路和商业、创意休闲、张家浜水岸步行体系,开发外围三个站点的地下空间一体化体系。 在洋泾地区开发泾南、海事大学、东镇和杨浦大桥匝道地块,开发匝道和海事大学地块的地下空间体系,形成与陆家嘴定位互补的总部和商业、居住综合区;在塘桥地区完善宁阳路到浦建路的地区中心规划,开发宁阳路到塘桥站的地下空间。在花木地区,结合龙阳路大型换乘枢纽、国际博览中心的建设,改造龙沟和沪南路王家浜沿线地块,补强居住和商

上海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上海市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能源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生活,也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领域。为实现到2020年上海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科创中心”)基本框架的总体目标,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促进能源与经济、社会、环境、生态的协调发展,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期间,上海大力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同时,积极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在能源结构调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能源清洁化利用以及能源科技装备进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十三五”时期能源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一)能源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供应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皖电东送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工程投产,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特高压工程、虹杨输变电工程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全市形成了“四交四直”的市外受电通道结构,完善了以500千伏双环网为基础的城市电网主网架,接受市外来电最高达到1500万千瓦,比“十一五”时期增长50%以上;临港燃机

一期、奉贤南桥能源中心等燃气发电项目相继投产,电力供应保障得到进一步加强。如东-海门-崇明岛天然气输送管道、上海天然气主干管网二期和崇明岛天然气管道等重大工程相继建成通气,累计建成高压天然气管道超过750公里,燃气安全供应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石洞口燃气生产和能源储备项目、浦航中转油库二期扩建项目投入使用,油气应急储备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能源消费增速明显放缓,能源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能效提升、需求侧管理等多方面举措,本市能源消费总量增长明显放缓。2015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约1 14亿吨标准煤,年均增速从“十一五”期间的6.3%下降到“十二五”期间的1.3%。本市抓住能源供需矛盾趋缓、清洁能源供应充足和新能源政策集中出台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其中,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下降约14个百分点,天然气、外来电、本地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分别提高约4个百分点、6个百分点、0.5个百分点。燃气发电在全市发电装机中的比重突破20%,告别使用了150年的人工煤气,实现城市管道燃气全天然气化。 (三)新能源利用快速增长,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完善 修订出台《上海市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上海市光伏发电项目管理办法》《上海市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发展专项资

上海各大休闲场馆一览表

上海体育场馆一览表 名称地址电话上海体育场(八万人体育中心)上海市天钥桥路666号64266666 上海体育馆上海市漕溪北路1111号64385200 上海市虹口足球场体育健身活动 中心 上海市东江湾路444号65400009 上海国际网球中心上海市衡山路516号54155588 上海仙霞网球中心上海市虹桥路1881-1887号62626720 源深体育发展中心上海市浦东新区羽山路9号58606101 普陀体育馆曹杨路400号62441192 闸北体育馆中华新路475号56908609 虹口体育馆东体育会路707号65370651 杨浦体育场上海市隆昌路640号65390911 黄浦体育活动中心上海市九江路327号63515223 黄浦体育馆山东中路311号63515223 卢湾体育馆肇嘉浜路128号64675358 静安体育馆南阳路123号62587787 静安体育中心上海市康定路151号62726778 静安区体育场上海市威海路681号62675911 静安区体育馆羽毛球馆上海市威海路681号62675911 中原体育场上海市开鲁路518号65748066 闵行区体育馆莘松路149号64921483 嘉定体育场嘉定新成路118号59926737 松江区体育中心乐都路38号57714424 青浦区体育中心青浦县体育场路1号59208539 南汇区体育馆文体路15号58021254 奉贤区体育中心古华南路100号57191391 崇明县人民体育场崇明城桥镇北门路6号59623580 上海羽毛球场馆一览表 名称地址电话 万体馆刘霞羽毛球活动中心漕溪北路1111号上海万体馆4号 门对面 64814303 上海国际体操中心武夷路777号62289488 源深体育发展中心上海市浦东源深路655号58601290 沪南体育活动中心南市区方斜路505号(大吉路) 63870508-411 静安张立明羽毛球中心威海路威海路681号静安体育二 场二楼 62872111 华东师大羽毛球馆中山北路3663号华师大校园内62233602 黄浦体育馆山东中路311号63515223 上海市羽毛球训练中心静安区南京西路591弄4号62564340 浦东菊园羽毛球馆浦东新区浦城路333号58789202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年

1.总论 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年)》目标,到2020年应形成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基础设施框架。目前,上海公路总里程已达8110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128公里/百平方公里,七条对外放射型加两环的高速公路骨架路网已初步形成。同时,新建、改建了一批干线公路,构筑中心城-新城-中心镇-一般集镇梯度辐射、层次分明、各具特色、功效互补的城镇体系。 目前,在宝山新城顾村组团“四高小区”,轨道交通M7号线建设及顾村生态公园范围,缺乏一条骨干道路把周围现有的陆翔路和沪太路连接起来,从而解决因为交通不便而来的中心城人口出行不便以及无法聚焦新的产业等问题。带动区域发展的规模化城市地区,进一步完善顾村组团和顾村公园基础设施,加强中心城区和沪太路的沟通,既满足交通的增长需要,又能促进宝山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完善宝山区域骨架路网,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因此急需修建一条连接陆翔路和沪太路之间的骨干交通干线,从而能够很好服务地方交通。镜泊路工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提上了日程,西接陆翔路东接沪太路,是一条连接宝山顾村四高小区和沪太路的主要东西通道。 上海市宝山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宝发改(2009)32号文件对宝嘉公路(宝山段)道路新建工程项目建议书的作了具体批复(详见附件),2009年2月,上海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镜泊湖路(陆翔路-沪太路)道路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09年2月,宝山区市政工程管理署委托同济大学承担镜泊湖路(陆翔路-沪太路)道路新建工程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评价单位在认真研究了工程及有关资料后,在宝山区市政工程管理署、宝山区环保局、上海市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的积极配合下,对拟建公路全线及主要的环境敏感点进行了现场踏勘和调研,并广泛收集资料,按照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关规定开展了环评工作,2009年2月编制完成了镜泊湖路(陆翔路-沪太路)道路新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2009年3月16日由上海市区环保局在宝山区召开了本报告书预审会,并提出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评审会专家意见。根据本报告评审会专家意见进行修改,现完成了《镜泊湖路(陆翔路-沪太路)道路新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报批稿。 在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工作过程中,得到了宝山区政府、宝山区市政工程管理署、宝山区环保局、上海市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大力支持和热心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衷心感谢!

上海市十三五高等教育规划

上海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与发展规划(2015-2030年) 序言 当前,上海正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加快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适应人民群众需求升级新变化,努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 上海高等教育面临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转型发展、提升内涵质量等重大机遇和挑战,迫切需要率先实现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高等教育布局调整和结构优化,不断提高高等学校的办学质量、效益和水平,加快建成与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高等教育。 为适应新形势、新需求和新挑战,引导并激发高校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上海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科学统筹、超前谋划、合理确定上海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目标定位,科学规划上海未来高等教育的规模、层次和结构,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布局;急需构建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分类管理体系,形成政府统筹高等教育发展、客观评价高校办学水平以及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的制度保障,引导各高校科学定位、明确发展方向与目标,立足不同类型努力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为推进上海高等教育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一、现状与挑战 (一)上海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与布局结构现状 高等教育规模稳步扩展,层次结构不断优化。截至2014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为68所,其中普通本科院校37所,高职高专院校31所;中央部门所属院校10所,市属高校58所。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为93.12万人,其中,普通本专科和研究生在校生为64.03万人,成人和网络在校生为29.09万人。与“十五”末期(2005年)相比,普通在校生总规模增长了22.8%,其中普通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分别增长了14.5%和69.8%。 体制机制改革扎实推向纵深,办学资源日趋多元。深入推进“部市共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依托“部市共建”大力支持在沪部属高校发展,与教育部等国家部委共建部分地方高校,快速提升高校整体办学水平。实施行业高校管理体制改革,10所行业高校的隶属关系划归市教委,初步形成共建共管新模式。创新政府扶持社会力量办学机制,民办高校的规模和质量不断提升,成为上海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等教育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形成与城市建设总体布局相呼应的格局。以改善办学条件和拓展办学空间为重点,积极推进上海高校空间布局结构调整,形成了围绕杨浦知识创新区、闵行紫竹科学园区、张江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高校集聚地,以及松江、奉贤、临港等大学园区,基本形成了与上海城市总体规划和产业结构布局相呼应的高等教育空间布局。 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持续推进,高等教育服务能力和竞争能力显著提升。全面推进落实“985工程”、“211工程”配套支持和重点建设,统筹引导、加快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探索科教融合、协同创新的办学模式,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共同举办高起点、高水平的上海科技大学。汇聚国际国内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建立由中美合作举办的上海纽约大学。上海高等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经济社会发展、适应全球化发展、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获得新的提升。

上海2030年城市规划总体思路-----住各区的各位可以对照着看精编版

上海2030年城市规划总体思路-----住各区的各位可以对照着看 2030年的上海将给人们以惊喜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曾在1986、1999年编制过两版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对于本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事业的发展和产业、民生等方面的促进是比较大的。 随着时代的变迁,上海进入了世博会前后的新历史机遇期,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生息的载体,必然需要按照与时俱进的原则配适新一轮的蓝图。据悉,自去年下半年开始,上海市有关方面已经率先启动了针对2012-2030年中长期发展需求的城市规划,预计在世博会后的2010年底将形成综合成果;目前规划的概念性设想和初步成果,已经可以让我们先睹为快了。 全市将形成“一中两翼”、轴线强化的基本布局 目前上海所执行的1999版城市规划的布局理念体现了多层次的城市体系,即中心城——郊区新城(或中心城副中心)——新市镇(或中心城地区中心)——中心村(或中心城社区中心)所构成的四级配置。在规划的执行过程中,中心城以外环线内的680平方公里为限,没有考虑到行政管辖和上海滨江沿海的地理因素;在编制各个分区和社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经常局限于规划等级的能级限制,灵活性不强。在规划理念上,郊区各区县在建设新城和布局区域体系过程中一直放不开手脚,并有“以邻为壑”的倾向,例如,西部的青浦、嘉定区直面经济发达的苏

锡常区域,却一直未能规划出一个辐射长三角、服务这一区域企业商务功能的高能级区域,以往的规划理念限制了在中心城以外区域的建设强度;更兼江苏省在这一方面动作迅猛抢得先机,使得上海西部几个区与昆山、苏州等地的经济发展差距甚大。又比如,闵行区和松江区一直无法很好进行道路体系的对接,使得南新铁路环线成为上海城区向西发展的“暗闸”,产生了严重的衰减效应,以至于松江新城严重空心化。这些问题其实都是原有规划过程中“大城市、小郊区”的计划经济思维残余所致。 上海市政规划设计院的专家洪宣庆谈到,与上海相比,北京的城市布局体系就根据其东、南郊俯瞰华北平原,与天津和东北紧密联系的特点,规划了“城市产业发展带”;根据其西、北郊为燕山山脉和毗连蒙古高原的地理因素,着重强调了“生态保护带”的相关侧重。上海在2004年正式提出的“1966”城市体系,除了临港新城着重强调了其作为深水港新城的重要性外,其余区域的规划要求过分均质化,没有把上海作为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大城市的特点考虑充分。 新一轮规划的特点,就是将上海西部区域整合成一个以虹桥枢纽和崧泽大道为支点,以沪宁、沪杭发展轴为骨架的“西部城市发展带”,凸现“大门向西开”,把上海的“大堂”前推到紧靠苏浙边界,并与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城际铁路等均能合理快捷衔接的地域,实施三产先导的发展战略;把上海东部滨江沿海区域整合为一个“生态产业带”,以国际空港和深水港为支点,以多种先进制造业为归依,并根据浦东区域的特点严格规定

上海市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十三五”规划(2017年发布)

【法规标题】上海市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十三五”规划(2017年发布) 【发布部门】上海市人民政府【发文字号】沪府发 〔2017〕24号 【适用区域】上海市 【发布时间】2017-04-24【生效时间】2017-04-24【关键词】环境,土壤与地质环境,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生态保护,资源管理 【有效性】有效【更替信息】 【注:此文档于2018年12月由一点通平台导出】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沪府发〔2017〕24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上海市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十三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17年4月24日 上海市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上海加快转变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和深化土地资源改革的关键期。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土资源部印发的《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依据“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并重”的原则,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期间土地资源利用的基本情况 (一)主要成效 1.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现耕地实物占补 “十二五”期间,出台《关于调整本市耕地开垦费标准的通知》,耕地开垦费标准从2.5万元/亩提高到8万元/亩,耕地价值进一步显现。全面严格落实实物占补、先补后占、占优补优,全市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共计补充耕地16.6万亩,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补充耕地目标。 2.实施“五量调控”的基本策略,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十二五”期间,深入贯彻落实节约集约用地要求,出台《关于进一步提高本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总量锁定、增量递减、存量优化、流量增效、质量提高”的土地利用策略,确立了城市有机更新政策机制,实施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绩效。“十二五”期末,全市单位建设用地GDP比“十一五”期末提高了34%。

上海五大商圈

上海市五大商圈现状调查 1.徐家汇商圈(综合性商业区域) 徐家汇是上海四大城市副中心之一,亦为上海十大商业中心之一。 位置:东起宛平路,西至宜山路,北起广元路,南至零陵路。 占地面积:1.2平方公里。 交通:1、9、11号线及几十条公交线路如:徐闵线、816路、958路、178路大站车、956路等等,形成了四通八达、快捷方便的立体交通网络,使其成为上海的城市副中心。拥有轨道交通1号线、9号线、11号线3线换乘的徐家汇站是上海地铁中拥有出口最多(已开通达到21个,预留6号口,总共22个)的地铁站。 主要商业物业:港汇恒隆广场,东方商厦。 购物中心:太平洋百货和汇金百货。 专业市场:太平洋数码广场,百脑汇,百思买。 租金:多数在¥4.50-6.0元/天/m2 2.南京路商圈(中华商业第一街) 南京西路是被称为“中华商业第一街”──南京路(南京东路和南京西路)的西半部,跨黄浦,静安两区。 位置:精华段都集中在静安区,东起成都北路,西至延安西路,全长2933米,穿越静安寺闹市地区,横贯静安全境。 交通:地铁一号,二号,八号线位于城市的中心。 主要商业物业:会德丰国际广场,越洋国际广场,嘉里中心二期,1788国际中心,东海广场,恒隆广场,中信泰富,梅陇镇广场. 购物中心:来福士,百联世贸 百货:新世界,置地广场,第一百货。 租金:多数在¥7.50-12.0元/天/m2 3.淮海路商圈(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 在上海市中心,广义的淮海路一共包括3段,全长约6千米。 位置:东端的淮海东路,东起人民路,西迄西藏南路,长373米,。西端的淮海西路,长1506米,东起华山路,西迄虹桥路、凯旋路交汇处。 交通:地铁一号线、十号线 主要商业物业:香港广场、力宝广场、大上海时代广场(现连卡佛)、巴黎春天、万得城 百货:太平洋,巴黎春天 购物中心:华狮广场,大时代广场 租金:多数在¥12.0-15.0元/天/m2 4.陆家嘴商圈(上海CBD中心) 上海最主要的商务中心,已有四十多家跨国公司和一百多家经融机构。 位置:位于浦东新区黄浦江畔,面对外滩。

上海各区域总体规划

上海各区域总体规划 【提要】上海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航运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将逐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 到2020年,上海人口规模预测全市实际居住人口为1600万左右,其中非农人口1360万,城市化水平达到85%,全市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约1500平方千米。其中中心城规划人口约800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外环线以内667平方米范围。 到2020年,把上海初步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基本确立上海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地位。

金融机构总部和公共广场、财经传媒集聚区,沿世纪大道、浦东大道、东方路形成建筑立面的一体化,合理布局建筑高度和商业配套,综合开 发先进的地下空间体系。针对金融交易平台和企业总部用地需求,在开发东方路世纪大都会结点以外,拆除竹南和燕乔用地,补强陆家嘴软件 园区和竹园地区的地下空间体系,建设中国金融交易广场和国家金融监管驻沪机构项目。 在浦东行政中心地块,结合9号线、18号线、16号线的布局,建设塘东总部园区,以及10号地块的上海国际艺术文化中心,完善世纪广场区域的地下环路和商业、创意休闲、张家浜水岸步行体系,开发外围三个站点的地下空间一体化体系。针对东方路到洋泾港和张杨路到南浦大桥 之间的沿江用地布局,建设敞开、有效的高尚居住和部分商业休闲用地,并与保留建筑形成有效过渡;保留民生路粮库用地和北洋泾码头仓库,改建为历史博览和创意休闲区域。注重与浦东南路、浦东大道沿线的协调定位。 在洋泾地区开发泾南、海事大学、东镇和杨浦大桥匝道地块,开发匝道和海事大学地块的地下空间体系,形成与陆家嘴定位互补的总部和商业、居住综合区;在塘桥地区完善宁阳路到浦建路的地区中心规划,开发宁阳路到塘桥站的地下空间。在花木地区,结合龙阳路大型换乘枢纽、国 际博览中心的建设,改造龙沟和沪南路王家浜沿线地块,补强居住和商务综合功能,形成特色服务业集聚区,并开发地下空间。

上海的脚步——浦东改造感想

浦东改造感想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上海浦东也迎来了开发开放22周年。改革开放前浦东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远比浦西落后。那里分布着破旧的工厂和阡陌纵横的田野,只有少量的商业区和居民区。上海人一般都不愿意到浦东工作和居住,以至流行着“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栋房”的说法。所以说浦东是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发生变化最大的地方,没有浦东的开发开放,上海就不可能有今天巨大的变化。 浦东开发给上海带来了机遇,其辐射面力透长江三角洲,在国人看来,上海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领头羊”,在洋人看来,上海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晴雨表”。22年来的改革之路,铸就了这座城市的丰碑。 这块土地只用了22年的时间,就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写下了最为灿烂辉煌的篇章。而今,昔日老上海滩的繁华与落寞已经尘封在人们的记忆深处,22年浦东的神奇变迁织就大上海的光荣与梦想。就在20多年前,浦东人去浦西还要靠摆渡,遇上恶劣天气交通就会阻断。而在1990年代后随着杨浦大桥、南浦大桥和卢浦大桥的建成通车,随着过江隧道的建成以及地铁二号线的开通,这一场景注定成为了历史。 没开发前的浦东是上海的落后城区,几乎没一个能看上眼的建筑,当时的小陆家嘴地区有条路叫烂泥渡路,每逢暴风雨就“水漫金山”,家里家外积水积到膝盖。许多油罐,危险品仓库啊都放在浦东了。浦东当时的最高建筑,一是5层的救火观察楼,还有就是民国初年的一处陈氏旧居。浦东新区成立之时,东方明珠刚开始打地基,能看到唯一的一个较高的楼就是黄浦江边的港务局大楼。 当初浦东那条水漫金山的烂泥渡路就是现在的银城路,现在路的北段一边是

金茂大厦,一边是东方明珠电视塔,路的南段是美丽的滨江园,路东是巍然屹立的楼群和世纪大道,路西是滨江大道滨江花园,这儿已成了美不胜收的所在。 浦东开发交响曲的总谱是在1990年提出来的,那一年的初春,邓小平提出了开发浦东、打上海这张“王牌”的全局构想。我们有个开发浦东的口号,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虽然听起来只是句口号,但它是有道理的。把上海建设成面向国际的经济城市,是党中央的战略决策,党的十四大提出:“以上海浦东开发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上海很早就在全世界声名远扬,曾经是远东第一大都会,面对东北亚和东南亚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当代它处于“亚太经济走廊”的中点,是亚太海空航线的要冲,又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城市。 我国没有设立浦东开发区前,在上海曾经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幢房。自从1990年中央宣布开发浦东以后,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政府抓住机遇,利用伤害的资金、技术等优势,加快对浦东的建设,浦东迅速崛起.一时间,数条黄浦江地下隧道数座跨江大桥把浦东和浦西联系在一起。道路、绿地和高楼大厦迅速取代了原有的农田和厂房。“东方明珠”电视塔等地标性建筑拔地而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外高桥保税区、金桥出口加工区以及浦东机场相继展新姿.在很短的时间内,浦东就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之一,并极大推动了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随着改革,浦东开始发展,浦东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国内外人才来沪投资,置业和生活的首选之地。浦东的开发表明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同时也证明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上海嘉定区区域总体规划纲要-城规划

上海市嘉定区区域总体规划纲要 2004年9月公示 按照上海市人民政府的部署,嘉定区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新一轮《上海市嘉定区区域总体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为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并让全体嘉定市民了解嘉定未来的发展蓝图,特将规划成果的主要内容进行公示。 一、区域性质 嘉定区是以汽车文化为品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具有独特人文魅力、持续创新力、高科技水准和综合辐射功能的现代化新城,是上海市最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之一,是上海市近期重点推进发展的新城之一。 二、区域发展目标 1、优化城市各功能板块之间功能空间联系,形成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把嘉定建设成功能布局合理,运行高效的组合型城市。 2、以大型基础设施及公共活动中心体系的建设为依托,形成完善的城市功能结构,适应区域性公共活动中心的功能要求。 3、形成以汽车产业为主导的综合工业制造业体系、面向区域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和现代商贸物流体系。 4、结合以F1赛事为主体的体育休闲产业、现代城市商业服务业,挖掘嘉定的历史文化资源,依托现代城市公共活动中心体系,发展富有特色的旅游产业。 5、结合快速道路、轨道交通、BRT快速公交系统等交通设施的建设实施,形成区域和城市内部便捷高效的交通运输系统。 6、建立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潮流和符合产业科技创新要求的现代教育和科研体系。 7、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游憩休闲的城市景观环境。 三、区域发展规模 1、人口规模 至2020年,嘉定区总人口为125万,其中城镇人口115万,城市化水平92%。其中外环线(A20)以外地区总人口为11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105万人,城市化水平91.3%。 2、用地规模 至2020年,嘉定区城市建设总用地约210平方公里。其中地方城市建设用地190平方公里。 四、城镇体系 规划形成“新城——新市镇——居住社区”三级城镇体系。规划至2020年,嘉定区将建成“一城、五镇、六居住社区”的格局(参见《嘉定区城镇体系规划图》)。

上海市浦东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7-2035)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上海市浦东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2017-2035)》的批复 (摘要) 一、认真落实国家战略。浦东新区是上海建设“五个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核心承载区之一。要认真落实国家战略,立足国土空间全域,加强城乡统筹,聚焦人民群众需求,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推动建设开放、创新、高品质的浦东新区。 二、严格落实底线约束要求。要落实规划建设用地“负增长”的总体要求,严守人口规模、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城市安全底线,实现可持续发展。严格管控浦东新区常住人口规模,优化人口布局。到2035年,常住人口调控目标不超过558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39万人左右。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到2035年,规划建设用地规模不超过805平方公里,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2.4万亩。到2020年,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不小于30.17万亩。到203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20平方米。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和防灾减灾设施规划建设,提升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能力、应急响应能力和灾后恢复能力。 三、构建城乡统筹的空间体系。要围绕底线约束、创新发展、品质提升的导向,延续浦东新区历次规划思路,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

化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的新要求,积极融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规划形成“主城区-新城-新市镇- 乡村”的城乡体系,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以主城区、新城和城镇圈为抓手,统筹空间资源要素,挖掘空间发展潜力,按照“撤并、保护、保留”三类方式,对乡村地区进行分类指引。规划形成全覆盖、均等化、高品质的公共中心网络。 四、搞好重大专项统筹。要加快建设浦东交通枢纽,新增铁路上海东站,构建机场与铁路一体化交通,加强浦东国际机场与虹桥国际机场之间的直达交通联系,坚持公交优先,构建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多模式公共交通体系。以张江科学城为核心功能区,全力打造南北科技创新走廊,保障先进制造业发展空间,形成大飞机总装、临港重装备2个产业基地及25个产业社区,保留若干零星工业用地。优化居住用地布局和住房结构,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完善高等级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布局,构建公平共享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供全年龄段的公共服务保障支撑。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关系,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加强对3个历史文化名镇、7处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1处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加强总体城市设计,强化对街坊尺度与规模的控制,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品质和文化内涵。明确市政公用设施规划目标,通过科学预测需求,优化重大市政公用设施布局。

上海商务十三五发展规划

上海市商务委“十三五”规划 前期研究课题指南 一、公开招标课题 1、推动上海成为全球贸易和投资节点城市基本思路研究 研究目的与要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已由贸易为主转向贸易与投资并重,“十三五”期间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应定位于国际贸易投资重要节点城市,增强上海的国际经济中心、贸易中心城市功能。本课题要求重点研究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上海与全球贸易、投资重要节点城市的对比研究; (2)上海在两个创新(推进贸易投资制度创新、推进贸易投资方式创新)、两个提升(提升贸易投资主体能级、提升贸易投资服务功能)两个完善(完善市场体系建设、完善贸易投资环境)方面的思路和举措 2、“十三五”上海外商投资促进工作基本思路研究 研究目的与要求: 外资对上海经济发展的贡献逐步提升,在经济全球化新趋势下,上海利用外资的思路也应进行调整。本课题要求重点研究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国际中心城市外商投资促进工作比较研究; (2)新时期上海外商投资促进重点领域和举措研究。 3、构建国际大都市商业发展新格局基本思路研究 研究目的与要求: 上海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商业发展在国内具有领先优势,但同国际知名商业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需要进一步健全上海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构建国际大都市商业发展新

格局。本课题要求重点研究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上海与国际商业大都市商业发展比较研究; (2)加快形成大都市商业布局体系研究。 4、营造法治化市场环境目标和重点举措研究 研究目的与要求: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打造法治化的竞争有序的营商环境对于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现代市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要求重点研究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上海市场营商环境问题研究; (2)加强市场事中事后监管研究。 二、面向全社会征集课题 1、国际大都市促进消费机制比较研究; 2、社区电子商务发展新趋势研究; 3、商务诚信体系建设研究; 4、上海平台经济案例研究; 5、新时期海外投资服务保障网络建设研究; 6、上海商务人才高地建设研究; 7、加快上海贸易投资功能性机构集聚研究; 8、上海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研究; 9、推进外资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研究; 10、提升上海技术贸易竞争力研究; 研究机构或个人也可围绕关系“十三五”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上述领域),自行确定题目开展研究,完成研究后提交研究成果。市商务委将组织开展对征集课

上海市工业区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

上海市工业区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是上海进入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上海工业区作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和区域经济增长极,是落实本市产业发展战略的生力军,承担着推进上海深度参与全球产业竞争的重大任务。为进一步发挥上海工业区产业发展载体和创新平台作用,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上海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发展回顾 “十二五”期间,上海工业区围绕上海产业发展总体目标,聚焦国家战略,大力推进工业区产业调整升级,优化投资环境,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一)主要成效 1、产业载体地位明显提升 2015年上海工业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6397亿元(2010年为22628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0%,其中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的开发区(产业基地)有6个,亿元以上规模企业超过2400家。国家战略专项加快实施,中航商用航空发动机、华电航改型燃气轮机、联影医疗、中芯国际、和辉光电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落户园区。以新型工业化为主线,推进了17家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全市工业区经济产出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产业载体功能进一步强化。 2、科技创新平台功能逐步加强

“十二五”期间,上海工业区着力加大创新投入,集聚创新要素,提升创新能力,优化园区创新服务环境。“张江高新区”1区22园及紫竹高新区为主要代表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形成了统筹联动发展格局,辐射全市各区。开展上海市“四新”经济创新基地建设试点,通过先行先试、聚焦重点、示范带动,推进“四新”经济新载体建设,共批准授牌85家“四新”经济创新基地试点。“十二五”期末,上海工业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899家;研发机构和技术中心数量达到951家;园区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25%;企业累积有效发明专利授权数50811件。 3、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 “十二五”期间,本市进一步加强规划引领,统筹优化工业区块规划布局。在2009年“两规合一”基础上确定了104个产业区块(以下简称“104区块”),2012年形成工业用地布局规划深化成果,引导工业向104区块集中集聚发展。104区块是本市工业区的核心发展空间,规划总面积约789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工业用地面积近500平方公里,已供应工业用地面积近400平方公里,尚可开发工业用地面积约80-100平方公里。对104区块外的工业企业,加强分类指导,支持重点企业改造升级,依据规划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供应工业用地约54平方公里,累计减量工业用地约69平方公里(包括存量工业用地规划调整转变用途和减量复垦),与“十一五”末相比工业用地总量净减少约15平方公里。 4、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2015年上海工业区单位土地工业总产值达到67.4亿元/平方公里(2010年为56.0亿元/平方公里),单位土地利税达到17.5亿元/平方公里(2010年为6.2亿元/平方公里)。“十二五”期间,上海工业区基本完成直排污染源截污纳管,全面完成中小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替代等治理工作,重点产业园区大气特征污染在线监测监控体系建设、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控制等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