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tex M3内核与ARM7TDMI区别

Cortex M3内核与ARM7TDMI区别
Cortex M3内核与ARM7TDMI区别

低成本ARM 32位MCU,开发人员面临的两种选择

要使用低成本的 32位微控制器,开发人员面临两种选择,基于Cortex-M3内核或者ARM7TDMI内核的处理器。如何做出选择?选择标准又是什么?本文主要介绍了ARM Cortex-M3内核微控制器区别于ARM7的一些特点,帮助您快速选择。

1.ARM实现方法

ARM Cortex-M3是一种基于ARM V7架构的最新ARM嵌入式内核,它采用哈佛结构,使用分离的指令和数据总线(冯诺伊曼结构下,数据和指令共用一条总线)。从本质上来说,哈佛结构在物理上更为复杂,但是处理速度明显加快。根据摩尔定理,复杂性并不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而吞吐量的增加却极具价值。

ARM公司对Cortex-M3的定位是:向专业嵌入式市场提供低成本、低功耗的芯片。在成本和功耗方面,Cortex-M3具有相当好的性能,ARM公司认为它特别适用于汽车和无线通信领域。和所有的ARM内核一样,ARM公司将内该设计授权给各个制造商来开发具体的芯片。迄今为止,已经有多家芯片制造商开始生产基于Cortex-M3内核的微控制器。

ARM7TDMI(包括ARM7TDMIS)系列的ARM内核也是面向同一类市场的。这类内核已经存在了十多年之久,并推动了ARM成为处理器内核领域的主导者。众多的制造商(据ARM宣称,多达16家)出售基于ARM7系列的处理器以及其他配套的系统软件、开发和调试工具。在许多方面,ARM7TDMI 都可以称得上是嵌入式领域的实干家。

2.两者差异

除了使用哈佛结构, Cortex-M3还具有其他显著的优点:具有更小的基础内核,价格更低,速度更快。与内核集成在一起的是一些系统外设,如中断控制器、总线矩阵、调试功能模块,而这些外设通常都是由芯片制造商增加的。 Cortex-M3 还集成了睡眠模式和可选的完整的八区域存储器保护单元。它采用THUMB-2指令集,最大限度降低了汇编器使用率。

3.指令集

ARM7可以使用ARM和Thumb两种指令集,而 Cortex-M3只支持最新的 Thumb-2指令集。这样设计的优势在于:

免去 Thumb和ARM代码的互相切换,对于早期的处理器来说,这种状态切换会降低性能。

Thumb-2指令集的设计是专门面向C语言的,且包括If/Then结构(预测接下来的四条语句的条件执行)、硬件除法以及本地位域操作。

Thumb-2指令集允许用户在C代码层面维护和修改应用程序,C代码部分非常易于重用。

Thumb-2指令集也包含了调用汇编代码的功能:Luminary公司认为没有必要使用任何汇编语言。

综合以上这些优势,新产品的开发将更易于实现,上市时间也大为缩短。

4.中断

Cortex-M3的另一个创新在于嵌套向量中断控制器NVIC(Nested Vector InterruptController)。相对于ARM7使用的外部中断控制器,Cortex-M3内核中集成了中断控制器,芯片制造厂商可以对其进行配置,提供基本的32个物理中断,具有8层优先级,最高可达到240个物理中断和256个中断优先级。此类设计是确定的且具有低延迟性,特别适用于汽车应用。

NVIC使用的是基于堆栈的异常模型。在处理中断时,将程序计数器,程序状态寄存器,链接寄存器和通用寄存器压入堆栈,中断处理完成后,在恢复这些寄存器。堆栈处理是由硬件完成的,无需用汇编语言创建中断服务程序的堆栈操作。

中断嵌套是可以是实现的。中断可以改为使用比之前服务程序更高的优先级,而且可以在运行时改变优先级状态。使用末尾连锁( tail-chaining)连续中断技术只需消耗三个时钟周期,相比于 32个时钟周期的连续压、出堆栈,大大降低了延迟,提高了性能。

如果在更高优先级的中断到来之前, NVIC已经压堆栈了,那就只需要获取一个新的向量地址,就可以为更高优先级的中断服务了。同样的,NVIC不会用出堆栈的操作来服务新的中断。这种做法是完全确定的且具有低延迟性。

5.睡眠

Cortex-M3的电源管理方案通过NVIC支持Sleep Now, Sleep on Exit (退出最低优先级的ISR) andSLEEPDEEP modes这三种睡眠模式。为了产生定期的中断时间间隔,NVIC 还集成了系统节拍计时器,这个计时器也可以作为RTOS和调度任务的心跳。这种做法与先前的ARM架构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不需要外部时钟。

6.存储器保护单元

存储器保护单元是一个可选组建。选用了这个选项,内存区域就可以与应用程序特定进程按照其他进程所定义的规则联系在一起。例如,一些内存可以完全被其他进程阻止,而另外一部分内存能对某些进程表现为只读。还可以禁止进程进入存储器区域。可靠性,特别是实时性因此得到重大改进。

7.调试

对 Cortex-M3 处理器系统进行调试和追踪是通过调试访问端口( Debug Access Port )

来实现的。调试访问端口可以是一个 2针的串行调试端口( Serial Wire Debug Port )或者串行 JTAG调试端口( Serial Wire JTAG Debug Port )。通过 Flash片、断点单元、数据观察点、跟踪单元,以及可选的嵌入式跟踪宏单元( Embedded Trace Macrocell )和指令跟踪宏单元( Instrumentation Trace Macrocell )等一系列功能相结合,在内核部分就可以采用多种类型的调试方法及监控函数。例如,可以设置断点、观察点、定义缺省条件或执行调试请求、监控停止操作或继续操作。所有的这些功能在 ARM架构的产品中已经实现,只是 Cortex-M3 将这些功能整合起来,方便开发人员使用。

8.应用范围

虽然 ARM7内核并没有像Cortex系列那样集成很多外设,但是大量的基于ARM7的器件,从通用MCU,到面向应用的MCU、SOC甚至是Actel公司基于ARM7内核的FPGA,都拥有更为众多的外围设备。大约有150种MCU是基于ARM7内核的(根据不同的统计方法,这个数字可能会更高)。

你会发现 ARM7都可以实现几乎所有的嵌入式应用,或采用定制的方式来满足需求。基于标准内核,芯片厂商可以加入不同类型、大小的存储器和其他外围设备,比如串行接口、总线控制器、存储器控制器和图形单元,并针对工业、汽车或者其他要求苛刻的领域,使用不同的芯片封装,提供不同温度范围的芯片版本。芯片厂商也可能绑定特定的软件,比如TCP/IP协议栈或面向特定应用的软件。

例如, STMicroelectronics公司的STR7产品线有三个主要系列共45个成员,具有不同的封装和存储器。每一个系列都针对特定的应用领域,具有不同外设集合。比如STR730家族是专为工业和汽车应用设计的,因此具有可扩展的温度范围,包括多个I/O口和3个CAN 总线接口。STR710则是面向于消费市场以及高端的工业应用,它具有多个通信接口,比如USB, CAN, ISO7816以及4个UART,还有大容量的存储器和一个外部存储器接口。

芯片厂商也可以选择利于开发人员开发产品的措施,比如采用 ARM的嵌入式跟踪宏单元 ETM( Embedded Trace Macrocell ),并提供开发和调试工具。

截止至这篇文章写作之时, Luminary、STMicroelectronics这两家公司已经有基于Cortex-M3的芯片,其他公司如NXP、Atmel也宣布生产该类产品。(Luminary已经被TI收购)

9.配套工具

ARM7应用已经非常普及,它已经有非常多第三方的开发和调试工具支持。在ARM的网站上有超过130家工具公司名称列表。

大多数厂商提供了基本的开发板,并提供下载程序的接口、调试工具以及外部设备的驱动,包括 LED灯的显示状态或者屏幕上的单行显示。通常,开发套件包括编译器、一些调试软件以及开发板。更为高级的套件包括第三方的集成开发环境(IDE),IDE中包含编译器、链接器、调试器、编辑器和其他工具,也可能包括仿真硬件,比如说JTAG仿真器。

内电路仿真器( ICE)是最早的也是最有用的调试工具形式之一,很多厂商都在ARM7上提供了这一接口。

软件开发工具范围很广:从建模到可视化设计,到编译器。现在很多的产品也用到实时操作系统( RTOS)和中间件,以加速开发进程、降低开发难度。另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很多的开发人员对 ARM7的开发经验非常丰富。

虽然现在已经有新兴的 Cortex-M3 工具,但显然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不过, Cortex-M3的集成调试性能使调试变得简单且有效,且无需用到内电路仿真器ICE。

10.决策

那么,你应该如何做出何种选择呢?如果成本是最主要考虑因素,您应该选择Cortex-M3;如果在低成本的情况下寻求更好的性能和改进功耗,您最好考虑选用Cortex-M3;特别是如果你的应用是汽车和无线领域,最好也采用Cortex-M3,这正是Coretex-M3的主要定位市场。由于 Cortex-M3内核中的多种集成元素以及采用Thumb-2指令集,其开发和调试比ARM7TDMI要简单快捷。

然而,由于重定义 ARM7TDMI的应用不是一件困难的事,特别是在使用了RTOS的情况下。保守者可能会沿用ARM7TDMI内核的芯片,并避免使用那些会使重定义变得复杂的功能。

11.IAR YellowSuite for ARM

IAR YellowSuite for ARM是一整套支持ARM的开发工具整体解决方案,包括:visualSTATE状态机建模工具、IAR Embedded Workbench集成开发环境、PowerPac RTOS和中间件、仿真器等。不管选用 ARM7还是Cortex-M3,IAR的开发工具都能支持。

visualSTATE状态机建模工具

visualSTATE是一套精致、易用的开发工具,包含图形设计器、测试工具包,代码生成器和文档生成器,用于设计、测试和实现基于状态图设计的嵌入式应用。

基于统一建模语言(UML)状态机理论的图形化模型设计;

对设计模型进行规范性验证,检查系统的逻辑一致性,鉴别出系统设计漏洞或错误;

设计过程的早期阶段,甚至在硬件设计尚未完成之前,就可以使用测试工具来确保应用能按照预想方式运行;

自动代码生成功能可以生成极为紧凑的 C/C++代码,100%与设计保持一致;

自动文档生成功能提供了详尽的信息;

与 IAR Embedded Workbench 无缝集成,提供多种微控制器和评估板的现成示例代码;

通过 CSPYLink或RealLink对目标器件进行综合的图形化状态机调试;

支持多种硬件调试接口,例如 J-Link、通用JTAG仿真器、NEXUS仿真器等

IAR Embedded Workbench for ARM集成开发环境

IAR Embedded Workbench for ARM集成开发环境(简称EWARM)是一套支持 ARM所有处理器的集成开发环境,包含项目管理器、编辑器、C/C++ 编译器、汇编器、连接器和调试器。

IAR Embedded Workbench for ARM集成开发环境支持所有的ARM内核,并提供大多数芯片外设计的支持:

ARM7 (ARM7TDMI, ARM7TDMI-S, ARM720T) ARM9 (ARM9TDMI, ARM920T, ARM922T,ARM940T)

ARM9E (ARM926EJ-S, ARM946E-S, ARM966E-S) ARM10E (ARM1020E, ARM1022E),ARM11

SecurCore (SC100, SC110, SC200, SC210) CortexM3, Cortex-M1 XScale

EWARM允许对用户选择对代码大小或执行速度实行多级优化,同时还允许对项目中作不同的全局和局部优化配置,以达到速度和代码尺寸的平衡。 EWARM还支持对优化级别的微调,以及对单个函数的特定优化配置。高级的全局优化与针对特定芯片优化相结合,可以生成最为紧凑、有效的代码。

EWARM中的C-SPY调试器免费集成了μC/OS-II等的内核识别(Kernel Awareness)插件,通过它可以在IAR调试器中显示μC/OS-II内部数据结构窗口,从而了解每一个项目应用中运行任务的信息,每一个信号灯、互斥量、邮箱、队列、事件标志信息,以及等待上述内核对象的所有任务列表信息。

EWARM为绝大多数ARM芯片提供了Flash Loader。当调试器启动时,Flash Loader同时被调用,自动将程序下载到Flash。Flash Loader完全集成在EWARM中,烧写过程中无需特殊的Flash编程工具和软件。

IAR J-Link仿真器可以直接与EWARM集成开发环境无缝连接,无需安装任何驱动程序,操作方便、连接方便、简单易学,是学习开发ARM最实用的开发工具。下载速度高达800K/S,支持ARM7/9/11/Cortex-M3,并支持 JTAG、SWD两种调试接口。

IAR PowerPac RTOS和中间件家族

IAR PowerPac 家族包括 RTOS 、文件系统、 USB 、 TCP/IP 等协议栈,支持所有 ARM 内核。它与 IAR Embedded Workbench 无缝集成,并有大量的代码例程和板级支持包( BSP)。其授权方式是按座席收取 License 费,没有版税,降低了最终用户的风

险。用户可以自主选择库形式或源代码形式的 IAR PowerPac。

涂布技术及其应用

涂布技术及其应用 摘要:涂布技术广泛地应用于纸张和薄膜等基材的涂布及复合包装/目前.国内许多印刷包装机械企业使用涂布复合设备.其涂布种类和刮胶方式比较单一.涂布技术的应用也大受限制/本文作者将根据自己多年开发设计涂布机的具体生产实践和经验.介绍有关涂布技术及应用。 关键词:涂布类型;刮胶方式;应用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印刷包装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再加上入世以后国际和国内市场的需要.都要求我国的印刷包装机械和包装工艺的质量均要有明显地提高和改善。目前.虽然在全国出现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印刷包装机械企业.但真正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包装机械制造企业较少.许多小型企业甚至根本没有真正的机械设计人员.实在令人担忧/特别是一些涂布复合设备的制造.大多数要求单件订做.更需要机械设计技术较强的涂布机制造企业来生产/无论那一种涂布复合设备.其关键部分就是涂布头.而涂布头采用何种涂布刮胶方式.会直接影响涂布的质量和效果/目前许多企业涂布种类和刮胶方式比较单一.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很有必要来探讨涂布复合设备的几种涂布刮胶方法及其应用/ 2 上胶涂布类型及应用 涂布复合设备主要应用于塑料薄膜、纸类、电化铝、布料及皮革等多种卷筒基材的上胶涂布与复合加工。它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包装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涂布复合设备大致分光辊上胶涂布、网纹辊上胶涂布和热熔胶喷挤涂布三种。 2.1光辊上胶涂布 这种上胶涂布通常采用两辊转移涂布/调整其上胶辊和涂布辊之间的间隙.就可以调整涂布量的大小/整个涂布头部分的结构较为复杂.要求上胶辊、涂布辊、牵引辊及刮刀的加工精度和装配精度高.成本也比较高。 由于这种涂布机主要采用高精度的光辊进行上胶涂布.涂布效果较好.涂布量大除了通过上胶辊和涂布辊之间的间隙来调整.还可通过涂布刮刀的微动调节来灵活控制.涂布精度高。目前在涂布复合设备上的应用也最广。 2.2 网纹辊上胶涂布 这种涂布设备主要采用网纹(凹眼)涂布辊来进行上胶涂布"其涂布均匀#而且涂布量比较准确(但涂布量很难调节)。用网纹辊涂布时,涂布量主要与网纹辊的凹眼深度和胶水种类的精度有关"网纹辊的凹眼深度越深,胶从凹眼中转移到基材上去的量相应也越多;反之,网纹辊网凹眼深度越浅#转移到基材上的量也相应减小。与黏度也有很大关系。胶水黏度太大和太小都不利于胶的正常转移。胶水黏度大易转移,太稀则易流淌,使上胶不均匀,易产生纵向或横向流水纹。所以,一旦涂布网纹辊和胶的种类定下来后#就很难调节其涂布量,这也是网纹涂布辊的应用受到限制的主要原因。 2.3热熔胶喷挤涂布 这种涂布设备主要将固态型的胶经加热熔化后,由液压装量将胶经涂布模头直接喷涂在基材上。热熔胶涂布是近十几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热熔胶涂布不需要烘干设备#耗能低&热熔胶为100%的固态胶成份,不含有毒的有机溶剂。而普通的上胶涂布多采用有毒的有机溶剂(如苯等)来稀释胶,其所造成的有毒气

标准、规范自动更新系统操作指南

《度深标准自动更新软件3.3》操作手册 上海度深电子商务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目录 一系统简介 (1) 二环境要求 (2) 2.1 服务器端运行环境 (2) 2.2 客户端运行环境 (2) 三系统操作使用说明 (3) 3.1 系统登录 (3) 3.2 定制内容 (4) 3.3 更新管理 (11) 3.4 内容管理 (15) 3.5 系统管理 (24) 四疑难解答 (25) 4.1 疑难解答 (25)

一系统简介 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政府对工程领域的调控不断深入,工程建设产品的品质、节能、外观等要求也越来越高,从项目立案、规划到竣工备案的流程也越来越规范,工程建设的相关标准正在逐步提高与完善,不仅在数量和质量上不断的增加,对标准检查、执行的力度也在不断地增强。 目前,国内市场上标准的发行主要还是通过出版物这种纸质媒体,存在传统的流程较长、出版时间不确定、标准发行比标准执行时间还要晚等矛盾。电子版的标准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体,有其独到的快速、便捷等优势。目前虽然相关标准的电子版在网上也有一些流传,但均无正规、可信的渠道。随着相关单位对准确、及时、方便地获取标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现有的获取渠道已远远不能满足这些不断增强的市场需求。市场需要新的供给,需要新的渠道。 而且,由于各地经济发展基础不同,步伐不一,经济发展水平有高有低,各地的地方政府对本地区建筑标准的规定也互有差别,形成了标准地区性差异这个特点。上海市对建筑标准的要求就不同于国家和周边地区,不仅种类更多,而且要求更高。随着建筑领域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从业单位的跨区域性、高流动性的特点也逐步显现出来,这与标准的地区性差异之间必将造成一定的供需矛盾,需要新的方式来解决。 度深标准自动更新软件,以其无地域性、无时差性、7*24小时在线等便捷优势,将成为解决这一供需矛盾的有效方法。本系统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优势,实现了数据的时实更新,并且可完全摆脱人工干涉,为各个大中型工程建设相关企业,提供最新、最全、最准的标准技术资料。

常见的三种精密涂布方式

常见的三种精密涂布方式 微型凹版涂布: 涂布辊为网纹辊,直径一般在Φ20mm-Φ50mm之间,所以称为微型凹版涂布,它是一种方向、接触式的涂布方式、即微型涂布辊的旋转方向与料膜的走料方向相反,料膜没有被压辊加压在涂布辊上。传统的凹版涂布方式,不论是直接涂布还是反向涂布,一般都有背压橡胶辊,和与橡胶直径大致相同的网纹辊。由于料膜被压在橡胶辊和网纹辊之间,很有可能在涂布面出现皱纹、裂缝等缺陷,两辊合压接触点由于机械、气压等因素从而对涂布质量产生影响。 而微型凹版涂布是接触式涂布,接触式涂布意味着没有背压橡胶辊,因此,由于背压辊加压产生的一些潜在不利因素就被消除。 优点:1.可以将很薄的涂层涂到很薄的材料上。由于无背压辊,在涂布面没有胶印、褶皱等缺陷。 2.由于没有背压辊,料膜的边缘部也可涂上胶,而不用担心胶液涂到背压辊上而 影响涂布。 3.由于刮刀轻接触网纹辊,刮刀和网辊的磨损都非常小。 4.微凹辊直径小、重量轻,涂布不同涂布量,更换微凹辊比较方便。 5.反向涂布可以获得比较平整的涂布,涂布量均匀分布。 缺点:1.微型凹版涂布的蓄胶槽在涂布时胶液需保持溢满的状态,微凹辊只与溢出来的液相接触,故而无法将蓄胶槽里的胶液完全充分利用,且无法回收利用,因此 造成一定量的浪费,胶液浪费量约为10KG左右。 2.微凹辊若使用完清洗不干净,则容易造成微凹辊生锈,且除锈困难。 3.由于涂布时,在蓄胶槽的胶液是暴露在空气中的,因此涂布时空气中的灰尘及 颗粒物容易掉落进蓄胶槽里,对涂布的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4.微型凹版涂布的供胶系统比较复杂,清洗以及拆卸比较困难,常常需要1-2个 小时的时间。 微型凹版涂布应用案例:

消化内科诊疗的指南和操作规范标准

消化系统疾病诊疗指南 第一节反流性食管炎 【病史采集】 1.病因:食管裂孔疝、胃手术后、大量腹水、反复呕吐、长期放置胃管、三腔管。 2.诱因:粗糙食物、饮酒或咖啡。 3.胸骨后烧灼样疼痛,疼痛放射胸背肩部。一般卧位,前屈时疼痛明显,食酸性食物症状加重,有夜间反酸,间歇吞咽困难,出血。口服抑制胃酸药可减轻。 【检查】 1.镜检查:根据savary和miller分极标准,反流性食管炎的炎症改变镜下可分四级。一级为单个或几个非融合性病变,表现为红斑或浅表糜烂;二级为融合性病变,但未弥漫或环周;三级病变弥漫环周,有糜烂但无狭窄;四级表现为溃疡狭窄纤维化,食管缩短及Barrett食管。 2.食管吞钡X线检查:X线可见食管蠕动变弱,粘膜皱壁粗乱。阳性率约50%。

3.食管滴酸试验:滴酸过程中患者出现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为阳性反应。 4.食管pH测定:pH降低至4.0以下提示胃液反流。 5.食管压力测定: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若小于1.3kPa,胃液易反流。 6.胃—食管核素显像,有助于诊断。 【诊断要点】 1.反酸、烧心,胸骨后烧灼感或疼痛,躯体前屈或仰卧时加重,站立时则缓解,应考虑本病。 2.镜或活组织检查可了解食管粘膜病变。 3.食管pH测定、压力测定及食管滴酸试验可协助诊断。 【鉴别诊断】 1.心绞痛:胸骨后疼痛,心电图ST-T改变,食管滴酸试验阴性,口服硝酸甘油疼痛缓解。 2.食管癌:有吞咽困难,镜和活组织检查可确诊。 3.消化性溃疡:周期性发作和节律性疼痛、镜检查及X线钡餐确诊。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包括床头垫高15cm,减少反流;少食多餐,低脂肪饮食,睡前不进食,肥胖者应减轻体重,避免用抗胆碱能药物及烟、酒、咖啡。 2.药物治疗选择: (1)促进胃动力药物:选用:甲氧氯普胺(灭吐灵)、西沙比利、多立酮(吗丁啉)。 (2)组胺H2受体拮抗剂选用:甲氰咪呱、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3)质子泵阻滞剂:奥美拉唑(洛赛克)、兰索拉唑(达克普隆)。 (4)保护粘膜药:硫糖铝、三钾二枸橼酸钕盐(德诺)。 3.手术治疗: 主要用于食管瘢痕狭窄及难以控制反复出血者,采用外科手术或食管扩术。 【疗效标准】 1.治愈标准 (1)症状消失。

数据库技术的最新发展

数据库技术的最新发展 数据库技术经过短短三十年,已从第一代的网状、层次数据库系统, 第一代的关系数据库系统,发展到第三代以面向对象模型为主要特征的数 据库系统。并且数据库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面向对象程 序设计技术、并行计算技术等等互相渗透,互相结合,也成为当前数据库 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体现 在三个方面:数据模型、新技术内容、 应用领域。通过右图,立体的阐述了 新一代数据库系统及其相互关系。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 1、第一代数据库系统(层次数据库系统和网状数据库系统) - 格式化模型,层次模型是网状模型的特例 2、第二代数据库系统(关系数据库系统) -关系模型简单、清晰,关系代数作为语言模型,关系数据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关系数据库系统具有形式基础好、数据独立性强、数据库语言非过程化等特色。 3、第三代数据库系统 -更加丰富的数据模型、更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满足新应用要求。 新一代数据库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一、新应用领域的需求 新的数据库应用领域,如CAD/CAM、CIM、CASE、OIS(办公信息系统)、

GIS(地理信息系统)、知识库系统、实时系统等,需要数据库的支持,而其所需的数据管理功能有相当一部分是传统的数据库系统所不能支持的。例如它们通常需要数据库系统支持以下功能: –存储和处理复杂对象。这些对象不仅内部结构复杂,很难用普通的关系结构来表示,而且相互之间的联系也有复杂多样的语义。 –支持复杂的数据类型。包括抽象数据类型、半结构或无结构的超长数据、时间和版本数据等。还要具备支持用户自定义类型的可扩展能力。 –需要常驻内存的对象管理以及支持对大量对象的存取和计算。 –实现程序设计语言和数据库语言无缝地集成。 –支持长事务和嵌套事务的处理。 二、传统数据库系统的局限性 传统数据库系统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面向机器的语法数据模型 2. 数据类型简单、固定 3. 结构与行为分离 4. 阻抗失配(编程模式不同、类型系统不匹配) 5. 被动响应 6. 存储、管理的对象有限 7. 事务处理能力较差(只能支持非嵌套事务) 三、新一代数据库技术的特点 ?一方面立足于数据库已有的成果和技术,加以发展进化,有人称之为“进化论”的观点和方法。另一方面的努力是立足于新的应用需求和计算机

标准操作流程(SOP)编写指南

标准操作流程(SOP)编写指南 (XMABR20-1-2012.内部) 1 总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目的错误!未定义书签。 范围错误!未定义书签。 篇章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术语和定义错误!未定义书签。 标准操作流程(SOP)错误!未定义书签。 关键控制点错误!未定义书签。 3 SOP编写原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4 SOP编写要点错误!未定义书签。 SOP编制流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SOP文件分类及审批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SOP的组成要求、模版错误!未定义书签。 5 附则错误!未定义书签。 总则 目的 为规范标准操作流程(SOP)的编写,根据相关标准化的文件要求,及结合本公司的特点,特制定本编写指南。 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XMABR集团成员企业。 篇章 本指南共分为5章,2个附录。 术语和定义 标准操作流程(SOP) SOP,是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三个单词中首字母的大写,即标准作业流程,是将某一事件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用来指导和规范日常的工作;是对某一程序中的关键控制点进行细化、量化和最优化的操作层面的程序。 关键控制点 能够控制并使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得到预防、消除或降低到可接受水平的某一点、某一步骤或程序。SOP编写原则 SOP编写须具备条理化、规范化、形象化;清晰的逻辑性;准确性、精确性、可操作性;以及便于核查或考核。 SOP编写要点 SOP编制流程 SOP编制涉及的相关部门需要履行的职责,及具体的操作流程依此编制流程图执行。 SOP编制流程图1

SOP文件分类及审批要求 SOP的分类 公司依据不同管理需求将SOP分为生产、技术与质量、环境与安全、研发、采购、营销 行政管理、财务、环境及职业健康、信息、检测、工程设计服务、标准化及内部审核等类别。SOP的审批 各类型的SOP的审核审批权限按表1规定执行。

TFT-LCD光学膜介绍

一、光学薄膜简介 1、光学薄膜的定义 光学薄膜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从精密及光学设备、显示器设备到日常生活中的光学薄膜应用;比方说,平时戴的眼镜、数码相机、各式家电用品,或者是钞票上的防伪技术,皆能被称之为光学薄膜技术应用之延伸。倘若没有光学薄膜技术作为发展基础,近代光电、通讯或是镭射技术将无法有所进展,这也显示出光学薄膜技术研究发展的重要性。 光学薄膜系指在光学元件或独立基板上,制镀上或涂布一层或多层介电质膜或金属膜或这两类膜的组合,以改变光波之传递特性,包括光的透射、反射、吸收、散射、偏振及相位改变。故经由适当设计可以调变不同波段元件表面之穿透率及反射率,亦可以使不同偏振平面的光具有不同的特性。 一般来说,光学薄膜的生产方式主要分为干法和湿法的生产工艺。所谓的干式就是没有液体出现在整个加工过程中,例如真空蒸镀是在一真空环境中,以电能加热固体原物料,经升华成气体后附着在一个固体基材的表面上,完成涂布加工。日常生活中所看到装饰用的金色、银色或具金属质感的包装膜,就是以干式涂布方式制造的产品。但是在实际量产的考虑下,干式涂布运用的范围小于湿式涂布。湿式涂布一般的做法是把具有各种功能的成分混合成液态涂料,以不同的加工方式涂布在基材上,然后使液态涂料干燥固化做成产品。在本文中仅讨论湿式涂布技术的光学薄膜产业。 2、光学薄膜种类 光学薄膜根据其用途分类、特性与应用可分为:反射膜、增透膜/减反射膜、滤光片、偏光片/偏光膜、补偿膜/相位差板、配向膜、扩散膜/片、增亮膜/棱镜片/聚光片、遮光膜/黑白胶等。相关衍生的种类有光学级保护膜、窗膜等。 2.1、反射膜 反射膜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金属反射膜,一类是全电介质反射膜。此外,还有将两者结合的金属电介质反射膜,功能是增加光学表面的反射率。 一般金属都具有较大的消光系数。当光束由空气入射到金属表面时,进入金属内的光振幅迅速衰减,使得进入金属内部的光能相应减少,而反射光能增加。消光系数越大,光振幅衰减越迅速,进入金属内部的光能越少,反射率越高。人们总是选择消光系数较大,光学性质较稳定的金属作为金属膜材料。在紫外区常用的金属薄材料是铝,在可见光区常用铝和银,在红外区常用金、银和铜,此外,铬和铂也常作一些特种薄膜的膜料。由于铝、银、铜等材料在空气中很容易氧化而降低性能,所以必须用电介质膜加以保护。常用的保护膜材料有一氧化硅、氟化镁、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等。 金属反射膜的优点是制备工艺简单,工作的波长范围宽;缺点是光损大,反射率不可能很高。为了使金属反射膜的反射率进一步提高,可以在膜的外侧加镀几层一定厚度的电介质层,组成金属电介质反射膜。需要指出的是,金属电介质射膜增加了某一波长(或者某一波

标准操作流程

标准操作流程(SOP) (一)呼吸系统感染预防的SOP 一、提高机体免疫防御功能 1.全身或局部免疫防御功能受损是住院病人易发生肺炎的原因之一。加强重症病人的营养支持、积极维持内环境平衡、气管插管病人创造条件尽早拔管以及采用免疫调节剂如免疫球蛋白、干扰素等有助于减少医院内肺炎的发生。 2.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血液病等),严格掌握机械通气指征,尽量采用无创通气,限制插管的留置时间。对建立人工气道的病人,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二、切断(外源性)病原菌传播途径:医院内肺炎是一种流行性、传染性疾病。消灭传染源、切断病原体传播途径是控制医院内肺炎的有效方法。所以特别强调以下几点: 1.洗手:医务人员手是传播医院内肺炎病原菌的重要途径。监护室和治疗室内安装非手接触式水龙头,用抗菌皂液、流动水洗手,一次性消毒卫生纸干手。要求护理病人前后、吸痰前后、各种无菌技术操作前后均应严格洗手,医护人员应互相监督。 2.共用器械的消毒灭菌:污染器械如呼吸机、纤支镜、雾化器是医院内肺炎发生的重要传播途径。呼吸机管道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的重要来源。加强呼吸机管道清洗与消毒至关重要。呼吸机管道及附件、氧气湿化瓶、雾化器等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要求达到高水平消毒。纤支镜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3.病房环境消毒和管理:病区布局、流程应合理,治疗区和监护区分开,ICU病房应用空气消毒机每日2次空气消毒,以减少带菌气溶胶吸入;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消毒物体表面。每月1次监测空气和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细菌,要求菌落数符合卫生部标准。 4.隔离:对特殊感染或高度耐药菌感染的患者床头挂上隔离标识,尽量采用单间隔离、专人护理,避免交叉感染。 5.吸氧病人应加强呼吸道湿化,湿化瓶内应为无菌蒸馏水,应24小时更换。 6.注意口腔卫生,防止口咽部分泌物吸入。病情许可时采取半卧位。控制进食速度和量,尽量避免使用H2受体阻滞剂和制酸剂,及时清除声门下分泌物。 7.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如无禁忌症,将床头抬高30~45度;定时翻身拍背,以促进排痰。手术病人术前应戒烟,术后鼓励病人有效咳嗽排痰,尽早起床活动,避免使用镇静剂。 三、积极治疗病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1.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治疗病人,既是治疗需要也是预防的重要环节。

面向应用领域的数据库新技术

面向应用领域的数据库新技术数据库技术被应用到特定的领域中,出现了工程数据库,地理数据库,统计数据库、科学数据库、空间数据库等多种数据库,使数据库领域中新的技术内容层出不穷。 一、数据仓库 传统的数据库技术是以单一的数据资源为中心,进行各种操作型处理。操作型处理也叫事务处理,是指对数据库联机地日常操作,通常是对一个或一组记录的查询和修改,主要是为企业的特定应用服务的,人们关心的是响应时间,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分析型处理则用于管理人员的决策分析。例如:DSS,EIS和多维分析等,经常要访问大量的历史数据。于是,数据库由旧的操作型环境发展为一种新环境:体系化环境。体系化环境由操作型环境和分析型环境(数据仓库级,部门级,个人级)构成。 数据仓库是体系化环境的核心,它是建立决策支持系统(DSS)的基础。 1.从数据库到数据仓库 具体来说,有以下原因使得事务处理环境不适宜DSS应用 ⑴事务处理和分析处理的性能特性不同 在事务处理环境中,用户的行为特点是数据的存取操作频率高而每次操作处理的时间短,因此,系统可以允许多个用户按分时方式使用系统资源,同时保持较短的响应时间,OLTP (联机事务处理)是这种环境下的典型应用。 在分析处理环境中,某个DSS应用程序可能需要连续运行几个小时,从而消耗大量的系统资源。将具有如此不同处理性能的两种应用放在同一个环境中运行显然是不适当的。 ⑵数据集成问题 DSS需要集成的数据。全面而正确的数据是有效的分析和决策的首要前提,相关数据收集得越完整,得到的结果就越可靠。因此,DSS不仅需要整个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相关数据,还需要企业外部、竞争对手等处的相关数据。 而事务处理的目的在于使业务处理自动化,一般只需要与本部门业务有关的当前数据,对整个企业范围内的集成应用考虑很少。 当前绝大部分企业内数据的真正状况是分散而非集成的,这些数据不能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对于需要集成数据的DSS应用来说,必须自己在应用程序中对这些纷杂的数据进行集成。可是,数据集成是一项十分繁杂的工作,都交给应用程序完成会大大增加程序员的负担。并且,如果每做一次分析,都要进行一次这样的集成,将会导致极低的处理效率。DSS 对数据集成的迫切需要可能是数据仓库技术出现的最重要动因。 ⑴数据动态集成问题 由于每次分析都进行数据集成的开销太大,一些应用仅在开始对所需的数据进行了集成,以后就一直以这部分集成的数据作为分析的基础,不再与数据源发生联系,我们称这种方式的集成为静态集成。静态集成的最大缺点在于如果在数据集成后数据源中数据发生了改变,这些变化将不能反映给决策者,导致决策者使用的是过时的数据。对于决策者来说,虽然并不要求随时准确地探知系统内的任何数据变化,但也不希望他所分析的是几个月以前的情况。因此,集成数据必须以一定的周期(例如24小时)进行刷新,我们称其为动态集成。显然,事务处理系统不具备动态集成的能力。 ⑵历史数据问题 事务处理一般只需要当前数据,在数据库中一般也只存储短期数据。但对于决策分析而言,历史数据是相当重要的,许多分析方法必须以大量的历史数据为依托。没有对历史数据的详细分析,是难以把握企业的发展趋势的。

涂布瓦楞纸技术

用涂布工艺实现瓦楞纸箱的特殊功能
经过涂布后的整卷原纸再按常规方式, 在瓦楞纸板流水线上与里纸、 瓦楞纸等复合成瓦楞 纸板,采用这种瓦楞纸板加工而成的瓦楞纸箱具有一定的特殊功能。目前,笔者公司成功开 发并进入市场商品化的功能性瓦楞纸箱主要有以下几种,在此与大家分享。
涂布工艺是近年来在发达国家兴起的一项瓦楞纸箱加工新技术, 需要在专用的涂布机上 进行。几年前,我公司从美国进口了一台 MRC-1000 型涂布机,幅宽为 2.8m,涂布速度为 250m/min, 采用辊式定量精密涂布技术, 配有 7 组粗细不等的涂布辊, 涂布量可在 8~24g/m2 之间任意选择。与涂布机配套的全自动涂布流水线是从日本进口的,型号为 OZONE,整机长 36m,装有多组压力滚轮,利用蒸汽快速烘干,温度可控制在 165~175℃之间。 涂布机的工作原理很简单: 先在整卷原纸的表面定量涂布所需的特种涂料, 经过几组可 调压力的滚轮挤压,将涂料压入原纸表层,同时利用高温将涂料瞬间烘干,此时,涂料中的 水分被蒸发,涂料中的有效成分被原纸吸收,在原纸的浅表层就形成了一个新的物理层(如 图 1 所示)。该物理层可有效改变原纸表面的物理性能与化学性能。 经过涂布后的整卷原纸再按常规方式, 在瓦楞纸板流水线上与里纸、 瓦楞纸等复合成瓦 楞纸板,采用这种瓦楞纸板加工而成的瓦楞纸箱具有一定的特殊功能。目前,我公司成功开 发并进入市场商品化的功能性瓦楞纸箱主要有以下几种,在此与大家分享。 防水瓦楞纸箱 在瓦楞纸箱表面进行防潮防水处理的方法有很多, 但涂布加工无疑是最为经济、 高效的 方法之一。在瓦楞纸箱表面涂布丙烯酸类涂料(食品级)后,能达到 R10 的最高防水标准,表 面吸水性仅为 2.65g/m2,可作容器盛水使用(如图 2 所示)。目前,防水瓦楞纸箱已广泛应 用于冷冻产品、医疗产品及电商冷链产品等的包装。
防锈瓦楞纸箱

标准流程操作手册

PP标准流程操作手册 1.PP模块的主数据 (3) 1.1物料主数据 (3) 1.1.1物料主数据的创建 (3) 1.2BOM (5) 1.2.1 BOM的创建 (5) 1.2.2 BOM的删除 (6) 1.2.2 BOM反查清单 (6) 1.3创建工作中心 (7) H (9) SAP001 (9) 按照示例填写 (9) 1.4创建工艺路线 (10) 1101 (10) 4下达的(通用) (10) 在上图标识位置依据实际情况做相应的维护 (11) 2.修改对于物料的销售与运作计划 (11) 1101 (11) 110 (11) 10=生产-销售 (12) 10 (12)

3=库存水平/(销售/30) (12) 可以手工输入,也可以按照目标日供应量进行计算 (12) 3.将销售运作计划转为物料需求计划 (12) 1101 (12) 选择“物料或产品组成员的生产计划” (12) 4.运行MRP (13) 1101 (13) 1,3,1,3,1 (13) 5.查看MRP运行结果并转换生成订单 (13) 1101 (14) 6.生产订单的下达 (14) 6.1生产订单的自动下达 (14) 6.2生产订单的手工下达 (15) 6.3生产订单下达的取消 (16) 7.根据生产订单进行收货 (16) 8.对生产订单的投料 (16) 9、生产订单的确认 (17) 10、与生产相关的其他内容 (17) 10.1MMD1创建MRP参数文件 (17) 10.2MP80创建预测参数文件 (18)

1.PP模块的主数据 PP模块的主数据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物料主数据,bom,工作中心,工艺路线,以下将详细讲述这些主数据的具体创建。 1.1物料主数据 1.1.1物料主数据的创建 事务代码:MM01 录入事务代码MM01,进入下图1 回车进入下图2 根据不同的物料选择相应的视图,其中成品和半成品则需要选择“工作计划”视图 视图选择完毕,回车进入下图3

数据库新技术的发展综述

数据库新技术的发展综述

数据库技术的现状 及发展趋势 院系:数学科学学院 学号:20121014401 姓名:徐高扬 班级:统计122

数据库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数据库;面向对象数据库;演绎面向对象数据库;数据仓库; 数据挖掘;发展;主流数据库新技术 1、引言 自从计算机问世以后,就有了处理数据、管理数据的需求,由此,计算机技术新的研究分支数据库技术应运而生。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数据库已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的重要分支之一。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数据库系统已从第一代层次数据库、网状数据库,第二代的关系数据库系统,发展到第三代以面向对象模型为主要特征的数据库系统。关系数据库理论和技术在70~80年代得到长足的发展和广泛而有效地应用,80年代,关系数据库成为应用的主流,几乎所有新推出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ManagementSystem,DBMS)产品都是关系型的,他在计算机数据管理的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种数据库具有数据结构化、最低冗余度、较高的程序与数据独立性、易于扩充、

易于编制应用程序等优点,目前较大的信息系统都是建立在关系数据库系统理论设计之上的。但是,这些数据库系统包括层次数据库、网状数据库和关系数据库,不论其模型和技术上有何差别,却主要是面向和支持商业和事务处理应用领域 的数据管理。然而,随着用户应用需求的提高、硬件技术的发展和InternetIntranet提供的丰 富多彩的多媒体交流方式,促进了数据库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并行计算技术等相互渗透,互相结合, 成为当前数据库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形成了数据库新技术。目前,数据库技术已相当成熟,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成为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计算机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础和核心。 2、数据库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1980年以前,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数据库的模型设计上。进入90年代后,计算机领域中其它新兴技术的发展对数据库技术产生 了重大影响。数据库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相互渗透,相互结合,使数据库技术的新内容层出不穷。数据库的许多

常见微型凹版精密涂布方式

常见微型凹版的精密涂布方式 微型凹版涂布: 涂布辊为网纹辊,直径一般在Φ20mm-Φ50mm之间,所以称为微型凹版涂布,它是一种方向、接触式的涂布方式、即微型涂布辊的旋转方向与料膜的走料方向相反,料膜没有被压辊加压在涂布辊上。传统的凹版涂布方式,不论是直接涂布还是反向涂布,一般都有背压橡胶辊,和与橡胶直径大致相同的网纹辊。由于料膜被压在橡胶辊和网纹辊之间,很有可能在涂布面出现皱纹、裂缝等缺陷,两辊合压接触点由于机械、气压等因素从而对涂布质量产生影响。 而微型凹版涂布是接触式涂布,接触式涂布意味着没有背压橡胶辊,因此,由于背压辊加压产生的一些潜在不利因素就被消除。 优点:1.可以将很薄的涂层涂到很薄的材料上。由于无背压辊,在涂布面没有胶印、褶皱等缺陷。 2.由于没有背压辊,料膜的边缘部也可涂上胶,而不用担心胶液涂到背压辊上而 影响涂布。 3.由于刮刀轻接触网纹辊,刮刀和网辊的磨损都非常小。 4.微凹辊直径小、重量轻,涂布不同涂布量,更换微凹辊比较方便。 5.反向涂布可以获得比较平整的涂布,涂布量均匀分布。 缺点:1.微型凹版涂布的蓄胶槽在涂布时胶液需保持溢满的状态,微凹辊只与溢出来的液相接触,故而无法将蓄胶槽里的胶液完全充分利用,且无法回收利用,因此 造成一定量的浪费,胶液浪费量约为10KG左右。 2.微凹辊若使用完清洗不干净,则容易造成微凹辊生锈,且除锈困难。 3.由于涂布时,在蓄胶槽的胶液是暴露在空气中的,因此涂布时空气中的灰尘及 颗粒物容易掉落进蓄胶槽里,对涂布的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4.微型凹版涂布的供胶系统比较复杂,清洗以及拆卸比较困难,常常需要1-2个 小时的时间。 微型凹版涂布应用案例:

标准操作流程

标准操作流程

日期:2004-11-1 更新: 分销商标准操作流程目录(仓库) 1.仓库可视控制及区域管理 2.人员职责 3.建筑及设施的管理、维修和更新 4.货物入库 5.出库前备货 6.货物的出仓 7.客户退货/拒收入库 8.货品装卸与堆放 9.货物在库养护 10.库内清洁卫生 11.库内温湿度控制 12.害虫的防治与预防 13.每日自我检查 14.货物的盘点 15.过期及残损的产品和助销品的处理 16.助销工具管理

标准操作流程 仓库-可视控制及区域管理 系统负责人:编写人:批准人:仓库流程编号:WH01 修改号:01 生效日期:1/1/2004 页数:1 of 2 1.0目的:保证所有仓库具有仓库可视控制及区域管理。 2.0责任:客户服务/后勤主管及仓管员仓库设计和使用前 按该流程实施,并按定期的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 取措施加以改进。 3.0范围:适用于分销商公司所有仓库。 4.0步骤: 1.划分仓库区域、通道和排位 客户服务/后勤主管在仓库启用前需根据仓库的使用要求对仓库的区域、通道和排位进行规划和标识划线。 1.1 分通道 根据货物进出库和装卸作业的需要进行作业通 道的划分: 1)主通道一般宽1.5-2米,为正对库门位置和 仓库中线位置。 2)根据储存货物批量的大小确定支通道。支通 道宽1.0-1.5米。划分支通道的原则是,货 物批量越大,支通道越少,反之,货物批量 越小,支通道则相应增加,既要方便作业, 又要考虑提高仓库利用率。

3)通道宽度需满足货物的先进先处出,以及装 卸工具和人员通过的需要。如使用叉车作业 时,通道宽度应根据需要适当加宽。 1.2 划分区域 按照仓库储存货物的质量状态类别和仓库作业类型划分仓库区域: 1)储存区域:正常产品区、残损商品区、待处 理区、促销品及宣传资料区。不同区域不能 划分在连续的区间上,除非中间使用标示物 进行明确隔离。 2)包装操作区域:待换包装区、更换包装区、 待检区、包装材料储存区、报废区(残损商 品区); 3)必须存放在库内的工具、设备、设施,应根 据仓库区位的划分选择合适的位置并进行明 确标识:清洁工具存放区,装卸工具存放区、 害虫控制设备、设施设置区(点),温度、湿 度控制、测量设施、设备设置存放区(点) 等 4)进行区域划分时,需留出墙距(50CM)及 柱距(30CM)。 1.3 划分排位 仓库需按照统一的方法划分排位 1)排位的方向统一:为方便仓库管理,在划分 库排位时,同一库区内应统一的方面设置排 或者位, 2)排位的宽度统一:库排位的大小根据入库产 品的大小和批量进行调整,确保通常状况下 每一个排位内只存放一批货物。排位的宽度 一般在1.0-1.2M。

数据库新技术-2019年文档

数据库新技术 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数据库已经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的重要分支之一,而数据库技术的研究也取得了重大突破,目前,它已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应用系统的核心技术和重要的基础。 数据库技术仅仅40 多年的历史,却已经历经了3代变化,造就了 C.W.Bachman、E.F.Codd 和James Gray 三位图灵奖得主,发展了以数据建模和DBMS亥心技术为主,内容丰富的一门学科,带动了一个巨大 的软件产业一一DBM沪品及其相关工具和解决方案。 随着各类信息系统与数据库的建立,在过去若干年的时间里都积累了海量的、不同形式存储的各类数据。这些数据十分繁杂,仅仅依靠目前数据库的查询检索机制和数据处理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数据中隐藏的深层次的丰富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掘和利用。人们迫切地需求把数据变成知识,把知识变成决策,把决策变成利润(财富)。使之有效地在管理和决策中发挥作用,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而且,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发展,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已成为当前信息化的亥心任务之一。然而,随着用户应用需求的提高、硬件技术的发展和 Internet/Intranet 提供的丰富多彩的多媒体交流方式,促进了 XML数据库、数据仓库技术、联机分机处理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

相互渗透,互相结合,成为当前数据库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形成了数据库新技术。 1、XML数据库 XML数据库是一个能够在应用中管理XML数据和文档的集合的数据库系统。XML数据库是XML文档及其部件的集合,并通过一个具有能力管理和控制这个文档集合本身及其所表示信息的系统来维护。XML数据库不仅是结构化数据和半结构化数据的存储库,像管理其它数据一样,持久的XML数据管理包括数据的独 立性、集成性、访问权限、视图、完备性、冗余性、一致性以及 数据恢复等。这些文档是持久的并且是可以操作的。XML数据 库不仅是结构化数据和半结构化数据的存储库,像管理其它数据一样,持久的XML数据管理包括数据的独立性、集成性、访问权限、视图、完备性、冗余性、一致性以及数据恢复等。这些文档是持久的并且是可以操作的。 与传统数据库相比,XML数据库能够对半结构化数据进行有效的存取和管理。如网页内容就是一种半结构化数据,而传统的关系数据库对于类似网页内容这类半结构化数据无法进行有效的管理。提供对标签和路径的操作。传统数据库语言允许对数据 元素的值进行操作,不能对元素名称操作,半结构化数据库提供 了对标签名称的操作,还包括了对路径的操作。当数据本身具 有层次特征时,由于XML数据格式能够清晰表达数据的层次特 征,因此XML数据库便于对层次化的数据进行操作。XML数据库

数据库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数据库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如何安全高效地管理大量、持久、共享的数据。数据库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它的发展有着三大标志性事件。第一件大事,1969年IBM公司研制开发了基于层次模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商品化软件InformationManagementSystem,即IMS系统,是首例成功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第二件大事,美国数据系统语言协会CODASYL(ConferenceOnDataSystemLanguage)下属的数据库任务组DBTG(DataBaseTaskGroup)对数据库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讨论后,于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提出了若干报告。DBTG报告确定并建立了数据库系统的许多概念、方法和技术。DBTG所提议的方法是基于网状结构的,它是数据库网状模型的基础和典型代表。第三件大事,1970年IBM公司SanJose研究实验室的研究员E.F.Codd博士发表了题为“大型共享数据库数据的关系模型”的论文,提出数据库的关系模型,从而开创了数据库关系方法和关系数据理论的研究领域,为关系数据库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E.F.Codd因此在1981年获得ACM图录奖。20世纪80年代几乎所有新开发的系统都是关系系统。随着计算机系统硬件、Internet和Web技术的发展,数据库系统所管理的数据格式、数据处理方法以及应用环境不断变化,

同时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和其他学科技术的发展,数据库技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当前数据库技术发展的现状,关系数据库技术仍然是主流 国内数据库的发展趋势也是飞速的,在数据库技术的当前及未来发展里程中,数据仓库以及基于此技术的商业智能无疑将是大势所趋。IBM的实验室在这方面进行了10多年的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发展成为商用产品。除了用于OLAP(联机分析处理)的后台服务器DB20LAPServer外,IBM还提供了一系列相关的产品,包括前端工具,形成一整套解决方案。其它数据库厂商在数据仓库领域也毫不示弱方法各有不同。Informix也是类似,在其动态服务器IDS(InformixDynamicServer)中提供一系列相关选件,如高级决策支持选件AdvancedDecisionSupportOption,OLAP选件扩展并行选件ExtendedParallelOption等,并认为这种体系结构严谨,管理方便,索引机制完善,并行处理的效率更高,其中数据仓库和数据库查询的SQL语句的一致使用户开发更加简便;而微软则是在其SQIServer7.0中集成了代号为Plato柏拉图)的OLAP服务器,与上述公司不同的是,Sybase提供了专门的0LAP服务器SybaselQ,并将与数据仓库相关工具打包成WarehouseStudio。从中国的数据库市场来看,大部分数据库系统的建立是用来进行传统的OLTP业务。也

实用标准操作流程(SOP)编写指南设计

实用文档标准操作流程(SOP)编写指南 (XMABR20-1-2012.内部) 1 总则 (1) 1.1目的 (1) 1.2范围 (1) 1.3篇章 (1) 2 术语和定义 (1) 2.1标准操作流程(SOP) (1) 2.2关键控制点 (1) 3 SOP编写原则 (1) 4 SOP编写要点 (1) 4.1 SOP编制流程 (2) 4.2 SOP文件分类及审批要求 (2) 4.3 SOP的组成要求、模版 (3) 5 附则 (8) 1 总则 1.1目的 为规范标准操作流程(SOP)的编写,根据相关标准化的文件要求,及结合本公司的特点,特制定本编写指南。 1.2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XMABR集团成员企业。 1.3篇章 本指南共分为5章,2个附录。 2 术语和定义 2.1标准操作流程(SOP) SOP,是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三个单词中首字母的大写,即标准作业流程,是将某一事件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用来指导和规范日常的工作;是对某一程序中的关键控制点进行细化、量化和最优化的操作层面的程序。 2.2关键控制点 能够控制并使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得到预防、消除或降低到可接受水平的某一点、某一步骤或程序。 3 SOP编写原则 SOP编写须具备条理化、规范化、形象化;清晰的逻辑性;准确性、精确性、可操作性;以及便于核查或考核。 4 SOP编写要点

4.1SOP编制流程 SOP编制涉及的相关部门需要履行的职责,及具体的操作流程依此编制流程图执行。 SOP编制流程图1 4.2SOP文件分类及审批要求 4.2.1SOP的分类 公司依据不同管理需求将SOP分为生产、技术与质量、环境与安全、研发、采购、营销行政管理、财务、环境及职业健康、信息、检测、工程设计服务、标准化及内部审核等类别。 4.2.2SOP的审批 各类型的SOP的审核审批权限按表1规定执行。

近几年数据库的最新成就和发展

近几年数据库的最新成就和发展 数据库技术经过短短三十年,已从第一代的网状、层次数据库系统,第一代的关 系数据库系统,发展到第三代以面向对象模型为主要特征的数据库系统。并且数据库 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并行计算技术等等互 相渗透,互相结合,也成为当前数据库技术发展的主要特征。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体现 在三个方面:数据模型、新技术内容、 应用领域。通过右图,立体的阐述了 新一代数据库系统及其相互关系。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 1、第一代数据库系统(层次数据库系统和网状数据库系统) - 格式化模型,层次模型是网状模型的特例 2、第二代数据库系统(关系数据库系统) -关系模型简单、清晰,关系代数作为语言模型,关系数据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关系数据库系统具有形式基础好、数据独立性强、数据库语言非过程化等特色。 3、第三代数据库系统 -更加丰富的数据模型、更强大的数据管理功能、满足新应用要求。 新一代数据库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一、新应用领域的需求 新的数据库应用领域,如CAD/CAM、CIM、CASE、OIS(办公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知识库系统、实时系统等,需要数据库的支持,而其所需的数据管理功能有相当一部分是传统的数据库系统所不能支持的。例如它们通常需要数据库系统支持以下功能:–存储和处理复杂对象。这些对象不仅内部结构复杂,很难用普通的关系结构来表示,而且相互之间的联系也有复杂多样的语义。 –支持复杂的数据类型。包括抽象数据类型、半结构或无结构的超长数据、时间和版本数据等。还要具备支持用户自定义类型的可扩展能力。 –需要常驻内存的对象管理以及支持对大量对象的存取和计算。 –实现程序设计语言和数据库语言无缝地集成。 –支持长事务和嵌套事务的处理。 二、传统数据库系统的局限性 传统数据库系统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面向机器的语法数据模型 2. 数据类型简单、固定 3. 结构与行为分离 4. 阻抗失配(编程模式不同、类型系统不匹配) 5. 被动响应 6. 存储、管理的对象有限 7. 事务处理能力较差(只能支持非嵌套事务) 三、新一代数据库技术的特点

扩散膜涂布工艺

在LCD背光源的材料组成中,扩散膜几乎是必不可少的材料之一。扩散膜按制作方法分类,有涂布式及非涂布式两种。其中涂布式扩散膜具有透光率较高,雾度调节范围大,外观质量好,为高端背光源产品的扩散膜首选品种。扩散膜按形态分,有卷料和片料两种。本文只介绍涂布式卷料扩散膜(简称扩散膜)的生产技术。 据调查,业内人士对扩散膜的了解分为三个层次:使用者为第一层次,裁切者为第二层次,涂布者为第三层次。鉴于业内大多数人士对前两个层次了解较多,本文将不作介绍。扩散膜涂布,具有技术含量较高,资金投入较大,生产效率极高,经济效益非常可观的特点。因而国内有一部分人总想涉足而又不敢轻易涉足。本文将特别介绍这第三层次,希望对想涉足的这一部人有一定参考价值。 第三层次也可以叫做母卷制作。目前世界上主要扩散膜生产厂家有:日本的惠和(KEIWA)、智积电(TSUJIDEN)及KIMOTO;韩国的SKC、新和 (shinwha)及世韩 (Seahan);我国台湾省的长兴化工、宣茂科技、华宏新技及岱棱等;国内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暂无较大批量供货厂家。 近两年来,笔者作为国内行业的先行者,经历了从扩散膜初探到量产的全过程。如今,各项技术指标全面达到日本同类扩散膜产品水平。实现了初期确定的质优价廉目标。 扩散膜生产技术涉及膜片设计、设备选型、材料与配方、涂覆工艺、质量管控等工作。知识范畴包括:应用光学、有机化学、精密机械、净化工程及背光源技术、涂布工艺学等。接下来将分六个部分进行介绍,这五个部分是: 1. 扩散膜的设计与打样; 2. 扩散膜卷料的主要生产设备; 3. 扩散膜的涂料配方与配制工艺; 4. 扩散膜的涂布工艺与缺陷治理; 5. 扩散膜的品质要求与检验方法; 一、扩散膜的设计与打样 扩散膜的研制和生产,首先是从打样开始的。这个过程包含了选择目标产品和产品生产的初步可行性论证在内。这个过程既是整个项目的龙头,也是非常关键的阶段之一。它能决定这个项目是一路向前还是就此终止。 扩散膜的设计包括扩散膜类别选择和结构设计两大部分。市面上的扩散膜按用途可以分为底部光背光源用扩散膜;小尺寸背光源用薄型扩散膜(有上扩、下扩之分);中大尺寸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