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4周周清试卷(含解析)

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4周周清试卷(含解析)
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4周周清试卷(含解析)

2015-2016学年广东省河源市中国教育学会中英文实验学校九年级(下)第

4周周清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重要文件资料需要长期保存,书写时最好使用()

A.铅笔 B.碳素墨水笔C.蓝墨水笔 D.圆珠笔

2.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

B.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都生成CO2

C.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都是黑色固体

3.人们常说的“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与一种气体物质的总排放量有关.这种气体物质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天然气

4.下列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一氧化碳易与血红蛋白结合能使人中毒

C.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

D.工业上常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来冶炼生铁

5.固体CO2又称干冰,易升华.干冰灭火器常用于扑救档案资料室发生的火灾,下列关于干冰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干冰升华时吸热,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CO2覆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

C.CO2不能支持燃烧

D.干冰升华后不污染档案资料

6.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

B.加热能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C.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D.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它可以通过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进行净化

7.“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下列叙述不科学的是()

A.区别硬水与软水常用肥皂水

B.未开启的地窖、窖井,不可冒然进入

C.加碘食盐的“碘”是指碘元素

D.小孩经常咬铅笔,会导致铅中毒

8.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包括“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首要污染物”等.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二氧化硫 B.可吸入颗粒物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液氧属混合物

B.空气中氧气、氮气等分子均匀混合在一起

C.稀有气体可用于制作电光源

D.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10.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镁条在氧气中燃烧时,有黑色固体生成

B.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产生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熔融物生成

D.硫粉在在空气中燃烧时,有蓝紫色火焰产生,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1.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合理的是()

A.加热碱式碳酸铜固体粉末时,试管破裂──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B.排水法收集到的CO2不纯──集气瓶中的水未装满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炸裂──用于引燃的火柴过长

D.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时,进人集气瓶中的水大于──红磷过量

二、填空题

12.小强和小明两位同学在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制取几种气体.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是________.

(2)小强想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氧气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装置序号),而小明认为该装置有一个小问题,请你帮助他:________;实验室用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3)在装入药品前,应先进行的一项操作是:________;

(4)小明要制取少量CO2,其反应原理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他制取该气体的收集装置是(填装置序号)________.

13.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

好”.

(1)世博园区内有许多饮水台,可取水直接饮用.其中的饮用水处理步骤如图所示;步骤①对应的作用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步骤③对应的作用是________.

A.杀菌消毒 B.吸附杂质

(2)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用___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常用__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14.某固体A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

(1)它们各是什么物质?(写化学式)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写出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E________.

B→E________.

2015-2016学年广东省河源市中国教育学会中英文实验学校九年级(下)第4周周清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重要文件资料需要长期保存,书写时最好使用()

A.铅笔 B.碳素墨水笔C.蓝墨水笔 D.圆珠笔

【考点】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在通常情况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不能和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解答】解:碳素墨水中含有碳,用碳素墨水笔书写的材料能够保持很长时间.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解答时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然后再根据物质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确定物质的用途.

2.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

B.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都生成CO2

C.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都是黑色固体

【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碳的化学性质;同素异形体和同素异形现象.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本题牵扯到几种碳单质,解题时要把握住“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这一结论,凡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都具备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它们充分燃烧后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

【解答】解:A、金刚石具有正八面体的结构,这种结构决定了它具有硬度大的性质,所以A正确B、它们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它们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都可以燃烧,充分燃烧后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所以B这种说法正确

C、它们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是由于它们的结构也就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所以它们的物理性质有较大的差异,所以C这种说法正确

D、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固体,不是黑色的,所以D这种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碳单质的性质及用途,根据课本所学知识足以完成本题.

3.人们常说的“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与一种气体物质的总排放量有关.这种气体物质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天然气

【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的增多,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土地干旱、厄尔尼诺现象频发等一系列气候问题,这就是由二氧化碳等气体形成的温室效应.

【解答】解:A、O2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不会污染环境,与“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无关,故A错误;

B、N2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不会污染环境,与“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无关,故B错误;

C、CO2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的增多,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土地干旱等,因此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所说的“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就是指二氧化碳,故C正确;

D、天然气是化石燃料之一,不燃烧是不会产生与“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有关的二氧化碳气体,也就不污染环境,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学生应了解我们身边的环境和化学息息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关心环境,关心社会.

4.下列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一氧化碳易与血红蛋白结合能使人中毒

C.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

D.工业上常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来冶炼生铁

【考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一氧化碳的毒性.【专题】性质决定用途;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A、根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判断.

B、根据一氧化碳中毒的原理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判断.

D、根据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判断.

【解答】解:A、一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说法错误.

B、一氧化碳有毒,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且一旦结合就难以分离,使血红蛋白携氧能力降低,所以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它的大量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所以说法正确.

D、工业上常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来冶炼生铁,所以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掌握二者的性质,了解它们的用途,是解决问题的先决条件.

5.固体CO2又称干冰,易升华.干冰灭火器常用于扑救档案资料室发生的火灾,下列关于干冰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干冰升华时吸热,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CO2覆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

C.CO2不能支持燃烧

D.干冰升华后不污染档案资料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二氧化碳的用途.

【分析】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覆盖在可燃物的表面,隔绝氧气,同时干冰气化成二氧化碳要吸热,从而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

【解答】解:A、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改变的,故A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能覆盖在可燃物的表面,隔绝空气,故B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是不支持燃烧的,故C说法正确;

D、干冰升华后,不会造成污染,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常见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只有根据起火原因、场地,正确选择灭火器的类型类型,才能有效地扑救不同种类的火灾,达到预期的效果.

6.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

B.加热能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C.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D.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它可以通过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进行净化

【考点】硬水与软水;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A、根据肥皂水可鉴别硬水和软水解答;

B、根据降低自来水的硬度的方法解答;

C、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及质量守恒定律解答;

D、根据自然界中的水的净化过程解答.

【解答】解:A、因硬水中钙、镁离子的浓度大,软水中钙、镁离子的浓度小,则可用肥皂水可鉴别硬水和软水,出现明显浑浊的为硬水,故说法正确;

B、煮沸的方法可降低自来水的硬度,故说法正确;

C、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而不是氢气和氧气,故说法错误;

D、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它可以通过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进行净化,故说法正确.答案:C

【点评】本题考查水的组成和构成,学生熟悉水的化学式的意义及物质类别的判断即可解答,难点是硬水中的成分及鉴别.

7.“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下列叙述不科学的是()

A.区别硬水与软水常用肥皂水

B.未开启的地窖、窖井,不可冒然进入

C.加碘食盐的“碘”是指碘元素

D.小孩经常咬铅笔,会导致铅中毒

【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硬水与软水;物质的元素组成.

【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肥皂水遇软水能产生大量的泡沫,遇硬水能产生大量的浮渣;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供给呼吸,容易聚集在地势较洼的地方;加碘食盐的“碘”是指碘元素;铅笔芯是由石墨和黏土混合制成的.

【解答】解:A、区别硬水与软水常用肥皂水.正确;

B、未开启的地窖、窖井,不可冒然进入,因为里面可能聚集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能够使人窒息.正确;

C、加碘食盐的“碘”是指碘元素.正确;

D、铅笔芯是由石墨和黏土混合制成的,里面不含有铅,不可能造成铅中毒.错误.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8.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包括“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首要污染物”等.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二氧化硫 B.可吸入颗粒物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空气污染知识的理解,主要的污染物有可吸入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等.要在学习有关空气污染物知识的基础上回忆.

【解答】解:

对空气能造成污染的物质有100多种,但主要的污染物有可吸入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等,必须在空气质量日报中体现出来,让人们及时了解空气质量.

A、二氧化硫,是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故A正确;

B、可吸入颗粒物,是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故B正确;

C、一氧化碳,也是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故C正确;

D、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是污染物,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较简单,要熟悉空气的污染物和空气质量日报的知识.

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液氧属混合物

B.空气中氧气、氮气等分子均匀混合在一起

C.稀有气体可用于制作电光源

D.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常见气体的用途;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氧化反应.【专题】物质的分类;空气与水.

【分析】A、根据液氧的组成分析;

B、根据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析;

C、根据稀有气体的特性和应用分析

D、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

【解答】解:A、液氧是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A错误;

B、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空气中氧气、氮气等分子均匀混合在一起,故B正确;

C、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有色的光,可用于制作电光源,故C正确;

D、白磷在空气中燃烧是磷与氧气发生了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课本中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10.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镁条在氧气中燃烧时,有黑色固体生成

B.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产生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熔融物生成

D.硫粉在在空气中燃烧时,有蓝紫色火焰产生,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A、根据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硫粉在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产生,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熔融物生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硫粉在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11.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合理的是()

A.加热碱式碳酸铜固体粉末时,试管破裂──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B.排水法收集到的CO2不纯──集气瓶中的水未装满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炸裂──用于引燃的火柴过长

D.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时,进人集气瓶中的水大于──红磷过量

【考点】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空气组成的测定;氧气的化学性质.

【专题】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若试管口略朝下倾斜不会引起试管的炸裂分析;

B、二氧化碳溶于水,一般不用排水法收集;

C、铁丝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反应后的高温生成物若直接溅落在集气瓶底,瓶底会炸裂;而引燃火柴过长则可能造成铁丝不能燃烧;

D、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时,为使氧气完全反应,需要加入过量的红磷;而进入水的量大于,不是因为红磷过量.

【解答】解:A、加热碱式碳酸铜固体粉末时,若试管口略朝下倾斜不会引起试管的炸裂,故A错误;

B、制取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溶于水,一般不用排水法收集;如果用排水法收集,集气瓶中的水未装满会混有空气,造成收集的气体不纯.故B正确;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为了防止高温生成物直接落在瓶底而使瓶底炸裂,而在集气瓶底放少量水或铺一层沙;故集气瓶底炸裂,可能是由于集气瓶底没留水或未铺沙,与引燃火柴过长无关,引燃火柴过长只会造成氧气的大量消耗.故C错误;

D、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时,进入水的量大足不是由于红磷量造成的,可能因为装置气密性不好,红磷燃烧过程中有空气进入集气瓶.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