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

专题二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
专题二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

专题二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

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即“选题”。顾名思义,“选题”是指经过的选择来确定所要研究的中心问题。从广义上讲,选题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确定教育科研学研究的方向,二是选择进行研究的问题。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第一步,并且是关键的一步。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更困难,“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是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同时,选择和确定一个有创见有意义的研究课题,不仅决定研究者现在和今后教育科研工作的主攻方向、目标与内容,而且对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也将起积极作用。因此,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在所进行的研究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必须认真研究,科学选题。

问题12·正确选择课题的意义是什么

正确选择教育科研课题,是指研究者对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现象现过调查,收集必要的资料,经过比较、判断等多方面的思考,选择对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有推动作用,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有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并且有可能完成研究得出成果的教育科学问题来进行研究。如果不经过深思熟虑而随意选题,就会造成选

题的盲目性,不仅为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带来很多麻烦,而且有可能导致课题研究的工作失败,有时即使成功了,意义也可能不大或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在教育科研课题研究过程中,选择研究课题的过程是一个学习过程、研究过程,是研究者进行问题调查、资料查阅、材料比较、条件分析、可行性论证的过程。《贵阳市初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实践模式研究》(以下简称《养成教育研究》)这一课题的选择就经历了这一过程。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中学德育是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的一项常规性工作。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许多的经验。但是,由于对“养成教育”的规律缺乏科学研究,使这项工作还存着盲目性、零散性、简单化、形式化等弊端。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在总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以落实“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切入点,开展教育科研,探索学生基础道德、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规律,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养教育实践模式,使这项工作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具有系统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促使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和基础道德的形成。从“养成教育”入手,对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增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该课题的选择源于教育实践,又为教育实践服务。课题提出的假设、研究的目标和内容符合学校实际,采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途径科学合理,得到课题实

验学校的支持和实验教师的认可,最终使课题研究取得了预期成果。其成果在一定范围内推广,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在进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贵阳市一些中小学校将新课改理念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相结合,选择《运用教学反思提高新课程教学教研水平的研究》、《校本教研质量评价实验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实验与研究》等课题开展研究,促进教师从研究的角度把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和出现的新问题、新要求转化教育科研课题,对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水平,科研能力和学校办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中小学教育教学现象及其过程较为复杂,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但是并非每一个问题都是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问题。在人力、物力和时间条件都有限的情况下,首先应该选择那些带有全局意义的规律性问题,抓住教育内部的关系和联系来研究,才能真正发挥教育研究的效益。作为中小学教师,应该及时了解教育教学动态,抓住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的重点研究课题,正确处理学习与应用、重点与一般的关系,从而正确选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课题,避免盲目性,提高自觉性。

独立地判断和正确的选题是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基本功,是衡量研究者研究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确定一

个好的研究课题,意味道着研究者能从教育教学的现状与社会发展需要之间种种矛盾的分析中,善于发现,提出和形成一个有意义,有创见的问题。独立地判断和正确地选题,也是研究者对形势的判断力、洞察力及胆识的综合反映。

有的中小学教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材料,但往往不善于把问题提炼成课题,导致研究成果停留在一般经验总结阶段,不能形成具有一定理论框架的研究成果。因此,学会正确选题对于提高研究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问题13·怎样正确选择课题

选题是教育科研的第一步,实践证明,课题选得好,可以事半功倍,研究受到影响,甚至造成人力、物力的损失而不能得到成功的结果。那么,应该怎样选择课题呢?

(一)要知道教育科研课题呢?

具体内容详见“问题2”的阐述,这样,就能明确应该选择什么类型的课题,才能确立自己的最佳研究方向。

(二)要明确教育科研课题的主要取材来源。

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取材来源是非常广泛的。明确其主要来源,结合实际选择课题,可保证课题的准确性和课题的价值,课题的主要取材来源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实践中提出的实际问题,尤其是在教育改革中反映出来的种种矛盾。

一方面要寻找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与教学实践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其内在规律性;另一方面要从讨论探索中发现问题。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摸爬滚打,遇到不少问题。有时取得了成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还不能系统地上升为规律;有时良苦无策,于是就产生了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一动机,这就是形成课题的初始阶段。例如:学前教育与小学、小学与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衔接问题;师生合作学习的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实践及校本教研的实践等可以作为课题开展研究。

2、学科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往往是从教育发展方面提出的课题。它不仅包括某一学科系统规划建设中的若干未知的研究课题,而且包括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接点找问题。例如: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建设及教学研究;计算机与中小学学科教学整合实验研究;生物教学与科技活动、劳技、健康教育整合实验研究;研究性学习与高中学科教学整合实验研究;网络校本课程的建设与运用研究;中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等问题。这些课题都是以教育教学作为共同的研究对象,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可以使研究得到有效的深化。

3、从理论文献和对当前国内外教育信息的分析总结中提出课题。

从理论文献中找课题,就是从现有的教育理论体系中去

发现空白,揭露矛盾,把理论上还没有人研究过的问题或者是别人研究过但仍有争论的问题,或者是别人已有研究的结论,但自己有不同看法的问题,作为课题加以研究。特别是当前对教育问题的一些看法观点还在争论之中,没有定论,它的本身是一个研究的课题。例如:关于培养能力与打好基础关系的争论,学习政治常识与培养思想品德关系的争论等。如果你能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拿出具有说服力的成果来,这就是你的成功的研究课题。

从对当前国内外教育信息的分析总结中提出课题,包括在对世界教育科学发展潮流的分析以及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结合中国实际,确定若干专题进行研究。例如: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引进布卢姆的目标教学法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应用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4、从课题指南或规划中选择课题。如全国教育规划领导小组提出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指南,贵州省委宣传部、贵阳市委宣传部每年均要发布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指南,贵阳市教科所近两年也发布了贵阳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科研课题指南,这些课题指南的发布,为研究提供了选择研究课题的方向。

问题14·课题选择有哪些原则

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选择的过程是一项思想性、科学性与实践性很强的研究过程。应该选择什么课题进行研究,不

应该选择什么课题,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有一些基本原则,是我们在课题选择中必须遵循的。

(一)科学性原则。

选择课题必须具有事实根据和理论根据,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和教育规律,必须具有科学价值。

事实依据是选择课题的实践基础。课题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践经验同时又为课题的形成提供一定的、确定的依据。如《养成教育研究》课题就源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实践。

理论依据是选择课题的理论基础,是以教育科学基本理论为依据,对课题起到定向、规范、选择和解释作用。没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选定的课题就会起点低、盲目性大。

科学价值是选择课题的重要依据,以选定的课题是否有科学意义为依据。科学价值主要在于教育科学上的新发现、新创造。新课题的确立与研究要能使教育科学发展步入新的阶段或向前推进一步,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能对教育科学某些短缺和空白给予补充,从而对教育科学的发展做出某些贡献;要能纠正教育科学中某些不正确的观点,对前人的研究有所发展,使前人的研究成果更为丰富完整。

应该看到,实践基础,理论基础和科学价值制约着课题选择的全过程,影响着课题的方向和水平,必须通过课题的

论证说明其科学性。

(二)实用性原则。

根据教育实践的发展,选择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问题)来进行研究。教育科研是为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服务的。对学校来说就是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因此,所选择的课题要符合社会发展、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同时要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针对性要强。要围绕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具有代表性、被普遍关注、争论较大的、妯需解决的问题等来选择课题,如“实现新课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本课程止标的教学实践与研究”、“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使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的探索研究”、“提高贫困地区家长参与早期儿童教育策略的研究”等都是很有实际意义的课题。

(三)创新性原则。

课题要新颖,成果要创新。选定的课题应针对前人未曾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研究成果应有所创新,有新的观点、方法、理论,具有时代感。

要做到选题新颖,就要把研究课题的选择放在总结和发展过去有关教育教学的实践成果和理论思想的主要遗产的

基础上,没有这个基础,任何新发展和新突破都是不可能的。应该看到科学上的任何重大成果几乎都是科学工作者在前人、别人工作成就基础上一步步取得的,因此,要通过广泛查阅文献资料和调查,搞清所要研究的课题当前已达到的水平和已取得的研究成果,要了解是否有人已经或者正在或者将要研究类似的问题。如果要选择同一问题作为研究课题,就要对已有工作进行认真审视,从理论本身的完备性、从研究方法的科学性进行分析,在此创新,才具有研究意义,教育科研课题的新颖性即课题的创新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首创性

如第一个进行“计算机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第一个进行“校本教研的探索”,由于是率先进行研究,所以具有首创性。

2、同一课题从不同方面进行研究。

如同样进行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途径方法体系的研究,有的从控制的角度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的用激励的方法促进学生自我规范行为的能力不断形成;有的创设活动情景,让学生通过活动提高认识,自觉地遵守规章制度,有的采用行为动态调查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3、把原理转化为可操作性的方法

如有一名外语教师,在分析“遗忘曲线”的规律后,在

教学中采用循环记忆法帮助学生记忆外语单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对已有的研究进行补充完善。

例如: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在国家教育科研“九五”规划生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研究与推广实验》;贵阳市教产所在《养成教育研究》基础上又提出《整体构建学校道德教育体系的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作为国家教育科研“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开展研究。此课题研究中,就道德教育目标内容体系的构建研究,贵阳实验区课题组拟定了道德教育的二级目标内容体系,在此基础上各实验学校又拟出了学校道德教育的三级目标内容体系,实验班教师又在三级目标内容体系基础上拟定了结合班级实际的四级道德教育目标内容体系,并引导学生拟出经过自己努力能实现的五级目标内容体系,并引导学生拟出经过自己努力能实现的五级目标内容体系,使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更具体、更有操作性和针对性,对已有的研究进行补充、完善和深化。

(四)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指的是课题是能被研究的,具有研究的可能性和基本条件。要求具备的条件包括几方面:

1、客观条件。

如领导是否支持;时间是否允许;资料、经费是否有保证;理论准备是否落实;测量技术与手段是否具备;协作人

员能否配合等。还有一种情况是:有的选题看起来似乎是从教育发展的需要出发,但由于不符合现实实际或研究条件不具备,也就没有实现的可能。如教师个人要去研究应新课程改革的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评价问题,这在客观上是有困难的,如果从这个角选题,不仅徒劳而且盲目。

2、主观条件。

指研究者本人原有知识、能力、精力、基础、经验、专长以及所掌握的有关所选课题的材料和对此课题的兴趣能否胜任课题的研究工作。也就是说,要权衡自己的条件寻找结合点,选择能发挥自己特长优势的课题。特别是一个教师如果隔行选择学科性专业知识较强的研究课题,在专业知识上会遇到许多困难,导致事倍功半。因此,对于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工作第一线的教师,选题最好小而实,要选择经本人长期认真考虑,最感兴趣的课题。自己提出问题进行研究,更容易激发信心和责任感,更容易发挥创造性。如《如自然课“合作教学法”的实验研究》、《在化学课课堂练习及作业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等都是中小学教师研究取得成效的课题。

问题15·课题选择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一)选题必须明确具体。

课题的选择必须目标明确、内容具体、界限清楚、范围适且、不能太笼统,原因在于课题的选择是否具体、明确和

适度,往往会影响研究的成败。那种大而空、宠统、模糊、针对性不强的课题往往科学性较差,主攻目标不清楚,无从下手,使课题研究失去可能性,因此不宜把课题选得太宽、太大、太复杂。开始应以小课题为主。如“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研究”是个大题目,可以改小一点,而如“对初三学生化学实验兴趣的研究”就好得多。

(二)选题要紧密结合本职工作

选择课题应紧密结合本职工作,可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研究得以解决,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从研究的角度思考工作步聚。用科学的方法展开工作,不仅可以高质量地做好本职工作,不仅可以高质量地做好本职工作,还可促使研究者本人实现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化。一线教师选择课题,要紧密结合本职工作。学科教师要着教育工作;学校管理人员要着重研究教育教学管理。这样,熟悉本职工作情况,思考问题就有针对性,易于进入研究角色。

(三)注意提高研究者的素质。

正确地选题是衡量研究者研究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因为好的研究课题的确定,意味道着研究者善于从理论本身、理论与实际之间,教育教学发展现状与社会发展需要之间种种矛盾的分析中,发现和形成一个有意义、有创见的问题,它综合反映了研究者的洞察力、判断力及胆识。因此,研究者要重视教育理论、教育统计、教育测量、教育科研知识的

学习,要有不怕困难和挫折,勇于创新的精神,要锻炼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工作的能力,善于与他人协同合作,讲求研究的职业道德,不剽窃他人成果,正确对待名利。

问题16·课题选择的一般步矛有哪些

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一)提出问题。

课题始于问题,提出问题是研究的起点。要提出问题必须进行调查研究。要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采用问卷、座谈、访谈、观察等形式进行调查,对有关问题的实际情况作初步了解,对所研究问题的价值及可能性进一步摸底,力求掌握情况真实、全面、可靠。

查阅、收集、整理资料,进一步了解所研究的问题。这一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查阅与所选课题有关的得要教育科学文献,从中了解在这个头问题上前人已经做过哪些研究工作?哪些问题已经解决了?结论的科学性如何?哪些问题尚未解决?哪些问题还可从其他角度或采用其他方法进行深入研究等。只有弄清以上情况,使研究者充分了解科研前尚所在,才能避免重做前人已经做过的工作,重复前人已经提出的正确观点,甚至可以避免前人工作中犯过的错误,才有利于开展新的进程、质量以及能否出成果。查阅教育科学文献时,首先要明确自己准备查阅的课题的要求与范围,确定查阅教育科学文献的方法。为了节约时间和精力,一般要

先查索引,看教育科学文献,阅读教育科学文献综述,教育科学情报动态综述,专题评述以及专题研究报告等,从中查找与自己的研究有关的全部重要资料。还要听取实际工作者的分析,征求专家意见,看某个问题是否有研究价值。最后,对材料进行整理,去伪存真,对各种问题进行筛选,找出要研究的问题。

(二)提出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方案。

在查阅文献、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定课题名称,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阐明课题研究要解决的问题及预期达到的目标,提出研究的方法、步骤及所需经费等。

(三)课题论证。

课题论证就是课题研究者、所在单位、教育科研部门对选定的课题及课题方案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其任务是对所选课题进行研讨和审议,做出抉择,或对课题方案提出调整和修改意见。进行这种课题论证。本身就是一种研究,它必须依据详实的资料,并以充实的参考文献和精细的分析来支持自己关于课题的主张。通过课题论证,进一步完善课题方案,创设落实的条件。

课题论证主要回答以下问题:

1、课题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类型。

2、课题具有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

3、以往的研究水平和研究动向,包括前人及其他人有

关研究的基础,研究已有结论及争论等,在课题的研究中将在哪些方向有所创新和突破。

4、课题的理论依据、事实依据及限制,研究的可行性,研究的基本条件(包括人员结构、工作分工、经费预算等)及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

5、课题研究的策略、步骤、成果形式及成果质量要求。

在系统的分析综合基础上写出简洁、明确、具体、概括的论证报告。课题论证报告主要用于申报研究项目。

(四)教育科研课题的确立。

教育科研课题选定后,课题研究者或所在单位向教育行政部门或教育科研部门或区、县、校教育科研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并填报教育科研申请表或项目协议书。教育科研的管理部门收到请表后,组织课题论证会或评审会,再次审查课题的要性,审查研究方案,通过论证或评审,最好审批通过,才能确立课题,开展研究。

最新如何选择教科研课题题目

如何选择教科研课题题目 当前,我们开展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总觉得得难以找到研究的问题,即使找到了却不适合于研究。主要表现为: 问题宽泛。 即研究的主题太大,无从下手。在时间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研究对象范围太大,研究难以把握,如“中国主体性教育研究”、“山东省素质教育研究”等都超出教师研究条件和能力,研究自然无法开展。有的是因为问题本身的范围界定不清楚,让人难以明白研究的重点和边界,如“新课程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新课程”和”创新能力”都是很宽泛的概念,研究者难以把握研究内容和研究的切入点。 二、问题狭窄。 即问题太小,范围太窄,意义不大。有时由于经验不足和视野限制,所选择的问题只是反映某个现象或在教育教学中想实现的某个简单期望,它虽然是事实,但可以直接解决,也可以作经验感想之谈,但不应作为教育科研课题,如“数学新课堂如何让学生勇敢地站起来”、“微笑在教学中的应用”就属于此类。问题狭窄还表现为,有时问题是一种个别的具体问题,如“怎样解决班级两个女同学的不团结问题”,它不具有普遍性,也不应作为科研课题。 三、问题模糊。 即问题的主攻目标不明确,问题研究具体要解决什么以及如何解决不清晰。问题模糊现象在教师研究中比较常见,表现为: (1)问题中的变量单一。课题研究旨在探讨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而模糊的问题,只显示一个变量,使人不知道该怎样来解决问题,如“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或是“培养和发展初中生语文素养”,都只有一个变量,到底从哪些方面来形成“良好习惯”,来培养“语文素养”,让人难以确定。 (2)问题中的变量过多。变量过多也会造成研究重点不突出,使教师产生模糊认识,无法开展研究,如“课程改革与学生发展”、“数学教学与学生个性培养”,它们既是问题宽泛,也是变量过多,“课程改革”、“学生发展”、“数学教学”、“学生个性”等都包含着很多变量。问题中包含过多的变量,会造成研究目标离散,难以形成有效的研究成果。 (3)问题陈述含糊。好的研究可以用发问的形式,明确无误地陈述出来。而模糊的问题则无法清晰陈述,也就是说,当我们对问题进行假设时,对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无从说起,如“素质教育中初中数学作业的布置、批改和减负”、“用什么方法来学习历史最好”,研究的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关系,都难以知晓。 四、问题平淡。 即问题老套,价值不高,若自己再去研究,应该寻找新的研究角度。 故课题选题时可参考以下技巧。 1、课题宜小不宜大。尽量选择小课题,课题越小,目标越集中,就越容易把问题讲清楚,要以小见大,做深做透。 2、课题宜实不宜虚。要选择实实在在的具体的问题,切忌抽象空泛的问题。如“关于素质教育的研究”就是一个过于抽象空泛的问题。 3、课题宜重不宜轻。所谓“重”,就是指与教学实践的密切程度、意义的大小以及所选课题是否与教学实践密切相关,是必须重视的问题,而不是可有可无或与教学关系不大的问题。 4、课题宜准不宜偏。选题的方向要明确,角度要准确,内容要确切,明确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所选问题不能偏离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如何申报与论证

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如何申报与论证 2019年9月整理 一、课题申报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阅读各级课题申报通知,明确通知的要求; 第二步:学习研究课题管理方面的文件材料; 第三步:学习研究《课题指南》,确定要申报的课题(可以直接选用《课题指南》中的课题,也可以自己确定课题); 第四步:组织课题组,认真阅读关于填表说明的文字,研究清楚课题《申请?评审书》各个栏目的填写要求; 第五步:根据《申请?评审书》各栏目的要求分工查找材料和论证; 第六步:填写《申请?评审书》草表; 第七步:研究确定后,填写《申请?评审书》正式表(一律要求打印); 第八步:按要求复印份数; 第九步:按要求签署意见、加盖公章; 第十步:填写好《课题申报材料目录表》; 第十一步:按时将《申请?评审书》《课题申报材料目录表》和评审费送交县教研室科研组转送市教科所(也可以直接送市教科报,但必须报县教研室备案)。 二、教育科研课题的选题 1、课题的选题方法。 一是从上级颁发的“课题指南”中选定; 二是结合学校的实际对“课题指南”中的课题作修改; 三是完全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确定课题。 2、课题的选题要依据的原则。 一是符合法规和政策;二是切合当地和学校实际;三是适合教师的水平和能力;四是切中当前教改热点。 3、课题名称的规范表述。 ①………研究,如“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 ②………实践与研究,如“高中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③………应用研究,如“合作学习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④………实验与研究,如““杜郎口模式”的实验与研究”。 ⑤………探索与研究,如“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管理的探索与研究”。 三、立项课题的论证例说 (以2009版玉林市课题申报表的要求为准) 1、课题论证的含义。 课题论证,也叫论证与设计、设计与论证,是对所要申报的课题的选题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重点、研究难点、研究思路、研究步骤、研究条件等进行的阐述与设计。 2、课题论证的包括的内容。

研究性学习如何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

研究性学习如何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 研究性学习的第一步是选题。从众多未被认识和需要研究的问题中提炼出适合自己研究的课题就是选题。选题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起始阶段。也是决定研究性学习成败和成果大小的关键环节,一个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 一、留心观察,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 问题来自疑惑,疑惑来自观察。 观察是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知觉,是人们认识世界,增长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最有效途径。从观察的过程、技巧和心理品质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对现实事物的观察和思考,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途径,对大量资料的搜集和占有,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方法。做问题的“有心人”,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生活,从中发现可供研究的问题。通过观察自己居住的生活环境(如社区、学校等)、家庭生活、社会生活、自然生活和自我体验中发现问题并提出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独立的观察,从某种意义上说,生活就是解决问题,学生就是学习生活。 真问题是学生从生活实践当中归纳出来的,假问题是在逻辑上推演来的,即先有一个理论假设,然后根据假设演绎出一个所谓的问题来,然后去解决。真问题有相当数量的生活社会现象做

支持,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而这种现象背后反映出了这个问题,通过研究把问题分析出来,这时候,问题才是问题,问题的解决也才有意义。 你对哪些问题感兴趣?最想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1、从日常生活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或问题进行探究,努力把学科知识与日常生活整合起来 如:自然体验类(栽培、饲养、观察、实验、野炊) 社会活动体验类(服务、交流、交通安全、劳动)文化活动体验类(鉴赏、制作、民族教育、创作)自我关注类(身体、心理、情绪、体验、学习、交往)

小学教育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如何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者:石发喜 地址:灵川县青狮潭镇西岭小学 邮编:541209 电话:

如何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通过近些年的教学探讨,我是从下面几个方面努力去做的。 一、用"爱"去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家指出:胆怯和过分自我批评的心理状态是妨碍创造的最危险的敌人,而勇敢和自信是创造个性中最重要的特征。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创设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我认为给学生关爱,就是增强他们学习兴趣、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善于持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使学生感觉到如坐春风,如沐春雨。"教学之无小事",我们在课堂上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对能顺利完成训练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更有自信。对待那些在训练中遇到困难的学生,也不能选择批评,不要挫伤他们的信心,而应给予启发开导。记得有一次,我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引导学生从上到下观察12÷4=3 120÷40=3 1200÷400=3这组算式的被除数、除数各是怎样变化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经过学生一段时间的交流后,我发现班里学习成绩较差、课上从不举手发言的石静手举了起来。我高兴的把她叫了起来,但她却站在那里支吾了半天也没说出一个字。这时,其他同学坐不住了:一些调皮的孩子开始讥笑她,学习好的孩子也不耐烦的埋怨她耽误时间。再看石静,脸涨的通红,低着头不时拿眼睛溜着老师和同学。从她胆怯的目光中我可以感觉到连她自己都失去了信心,想

科研课题申报指南

黄岩中学2010年度教育科研课题申报指南(草案) 各位老师: 2010年度浙江省和台州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开始申报,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教科室依据《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纲要》研究方向和领域中的相关内容,参考国家、省、市近三年立项的教育科学各类研究课题并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拟定了《黄岩中学2010年度教科研课题申报指南(草案)》。本指南只是为申报者提示选题方向和研究范围,仅供参考,申报者应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和学科教学特点,自行提出课题名称。对《指南》未涉及的选题,申报者认为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的,也可申报。 课题申报的基本原则: 1.实用性原则。课题研究的目的明确——解决学校和教师教学工作中实际问题,提升学校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校持续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选题围绕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开展研究,目的是反思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选题内容要实在,具有教育教学实践指导的针对性,选择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解决又力所能及的问题进行研究,同时对改进教学实践有指导价值。 2.创新性原则。课题选题要有创新意识,突出具体研究内容的特点,可以是将一种新的理论、一个新的观点应用到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或借鉴他人的成果,结合自己的教学加以改进;做到有所突破,有所创新,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也可以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新的问题、新的矛盾,运用的新的方法、新的视角,去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新的思路、新的途径,并进行适度超前的研究,能够引领教学改革的发展。创新性原则体现在⑴具有首创性;⑵对同一课题的不同方面作补充研究;⑶对已有课题进行补充完善;⑷把基本原理转化为具体操作方法等。 3.可行性原则。⑴客观条件:指时间是否允许,经费是否有保障,研究手段是否具备,人员是否配齐,领导是否支持等。⑵主观条件:研究者的知识、能力、精力、身体等是否符合某项研究的要求。 4.科学性原则。选题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和教育规律,必须具备科学价值。在教学科研上要有新发现,或填补某方面的空白,或对某误说的纠正和对某前说的补充等。 课题申报的注意事项: 1.研究的范围大小要适度。 2.研究的问题难易要适当。 3.课题的主攻目标要明确。 4.对选择的课题要进行科学性和可行性论证。

课题的选择与确定

第2单元探究研究性学习活动 -------研究课题的选择与确定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明确选题的重要意义 2、了解和掌握选题的原则、途径与方法 3、初步具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方法、思路和能力 4、提出并确立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有价值的、可行的课题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发现问题、形成问题的科学素质 2、从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世界的角度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 3、增强动手能力,发挥创造性思维 【学习重点】重点:课题的问题准备与寻找途径 难点:课题的价值性与创造性 【学习过程】 一、选题的重要意义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爱因斯坦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第一步是选题。从中多为被认识和需要研究的问题中提炼出适合自己研究的课题就是选题。选题时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起始阶段,也是决定研究性学习成败和成果大小的关键环节,一个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选题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思维过程,需要仔细的观察,丰富的想象,需要认真的思考独到的见解,需要发旁人之未发,见前人之未见。 一、选题的原则 1、兴趣性原则: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与特长不同,在选题上也有所不同,因此在选题时,要考虑以下的问题。 (1)自己对哪些事物有较浓厚的兴趣和特别的爱好 (2)自己在哪些方面有较多的知识积累和物质准备 (3)自己在哪个方面有研究优势,如家藏图书,家长职业,亲友指导等 2、价值性原则:在选题时,要考虑研究的项目有无实践价值、应用价值,是否从生活、生产实践中来,是否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科技自身发展趋势的需要。其中可从三个方面来考虑。 (1)希望法——解决生活、生产中人们希望解决的问题。如人们希望解决“定时遥控有毒有害、危险、水下或人类不能达到的场合的某些工作工序”,人大附中一学生就发明了“亚超声定时控制器”。 (2)需要法——解决社会生活中人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肥胖儿产生的原因调查及防治措施。(3)缺点法——针对已有事物的某些缺点而进行的研究。如教室现有的黑板檫,使用时往往粉尘满天,影响师生健康,是否有必要设计一个“无尘黑板清洁器”。 3、创新性原则:选题时,还应考虑是否是别人已经研究过了的。如要考虑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本课题与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的联系和区别,自己研究课题的独到之处。 4、可行性原则:要考虑所选的课题研究在能力、人力、财力、设备、时间等内外因素方面是否合适和允许。 二、如何选题 1、问题准备——有那些方面可供我们去发现问题,找到研究课题。一般来说,有三大领域。(1)人与自然。如气候,地质。植物动物,土壤,农作物,天体运动,生物变异,矿藏,环境(空气、阳光、水资源、光电、风雨)等。 (2)人与社会。如居住,交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与福利,人口,性别,民族,地域,阶层,文化,艺术,文学,体育,商业,旅游,休闲,城镇发展与变迁,历史,考古,工业布局,经济发展,对外交流,风景名胜,社区社团,婚姻家庭,战争与和平等。 (3)人与自我。如心理,情感,意志,个性,需要,爱好,素质,特长,精神世界,生命意识,礼仪尊重,自尊自强,亲情友谊,人际交往,生活质量,人格尊严,文明教养,成长历程,恋爱婚姻,责任角色等。 2、寻找途径 (1)留心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从中选出课题 如:绿叶植物对改进室内空气是有利还是有害 对自己的校服是否满意,自己心目中的校服应是怎样的 对中学生追星现象的调查研究 高中生消费攀比心理的调查研究 (2)留意热门的社会话题,从中寻找可研究的课题 如:物价上涨太快对人们生活影响的调查研究 (3)探究课本知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选出研究课题 如:改革开放三十年家乡人民生活的变化 (4)留意、关切报刊新闻,从中选出研究课题 如:青岛民工生存状况的调查研究 某市市民收入差异的调查 某某社区文化建设的调查研究 (5)在日常与他人交谈的话题中,敏捷地发现可供我们研究的课题 如:小区停车难的现状与出路 城阳市民理财方式的调查与研究 城阳区水污染的状况调查 (6)留意网上信息,从中找到研究课题 如:城阳水资源的调查与科学使用研究

小学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201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学》试题 及答案(1)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是(A)。A.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B.促进新旧知识联系 C.促进新知识长期保存 D.促进短时记忆 2.负有中小学生受教育权实现义务的主体不包括(D)。 A.教师 B.学校 C.国家 D.企业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愤”与“悱”的意思(A)。 A.愤:心求通而未得之。悱:口欲言而未能其貌 B.愤:愤怒。悱:想说而说不出来 C.愤:感觉不满足,努力地去做。悱:感觉心情不舒畅 D.愤:因不满意而心情激动。悱:感觉心情不舒畅 4.疏导原则就是(C)原则。 A.导向性 B.因材施教 C.循循善诱 D.有的放矢 5.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A)。A.建立班集体 B.评定学生操行 C.抓好学生学习 D.组织学生活动 6.属于非测验的评价手段的是(A)。A.观察 B.判断 C.反思 D.分析 7.属于自编测验的类型的是(D)。A.工作日记 B.客观题 C.等级评价量表 D.行为检查单 8.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B)。A.道德情感异常 B.道德行为不良 C.道德意志薄弱 D.道德认识缺乏 9.(A)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A.教学方法 B.教学原则 C.教学任务 D.教学目的 10.提出“化民成俗,其必有学”的论著是(C)。A.《理想国》 B.《学记》 C.《政治学》 D.《大学》 11.“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D)。 A.先导性 B.感染性 C.权威性 D.针对性 12.据记载,我国的小学最早出现于(A)。A.殷周时代 B.秦代 C.唐代 D.明代 13.一般来说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C)。 A.幼儿期 B.少年期 C.童年期 D.青春期 14.小学教材的编写,在内容上最重要的是要考虑(C)。 A.形象性与兴趣性 B.娱乐性与生活性 C.科学性与思想性 D.知识性与个性 15.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下列教学过程特点中的(B)A.引导性 B.间接性 C.简洁性 D.交往性 16.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为(B)。 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 C.道德观念

做课题与科研项目常用的研究方法

做课题与科研项目常用的研究方法 这段时间申报课题,看到很多老师对研究方法的名称写得不规范,故发如下内容: 研究方法不出“硬伤” 1、常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教育观察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 法、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法、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叙事研究法等。 2、研究类型或途径、或某种提法口号不等于具体的研究方法。如实证研 究,调查研究、理论研究不能与具体的研究方法并列;理论联系实际、以点带面、上下结合等不是研究方法。 3、准确把握每种研究方法的概念特征、步骤方法。 如,文献研究法? A、概念特征:主要指围绕某个教育问题,搜集、鉴别、整理相关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阅读与研究,形成对教育问题及其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 B、主要渠道: 。中国期刊网:。 C、查阅核心:(1)代表着作和论文;(2)研究问题的程度和主要观点;(3)存在的不足或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D、成果形式:文献综述、研究述评或研究背景等。 再如,教育观察法 A、概念特征:是指主持人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工具,对处于自 然状态下的教育现象进行系统观察,从而获得关于某一事物或者问题的第一手资料,并得出分析结果的一种研究方法。 B、研究步骤:①明确观察目的。②编制观察量表。③组建观察团队。④ 实施观察过程。⑤整理观察材料。⑥分析观察结果。 C、案例描述:观察目的、过程描述、观察数据表、事实描述、结论分析。

D、成果形式:观察日记、观察笔记、观察报告。 还如,个案研究法 A、概念特征:是对单一的研究对象(可以是个人或者团体机构)进行深入而具体研究的一种方法。又称“解剖麻雀法”和“个案追踪法”。其特征是个案的典型性、深入性、全面性。 B、研究分类:(1)追踪法。确定追踪研究的课题、实施追踪研究、整理和分析资料、提出改进意见。(2)追因法。确定问题、假设原因、设置对比、数据检验、结果分析。 (3)产品分析法。通过分析学生的活动产品,如日记、作文、书信、作业、自传、绘画、特长等,以了解学生的能力、倾向、技能、知识、情感等。 B、研究步骤:①确定研究对象。②搜集个案资料。③分析个案资料。④实施个案指导。⑤追踪指导研究。⑥撰写个案研究报告。 又如,经验总结法 1、概念特征:是指通过调查、总结、归纳、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教训,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及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其特征是经验的新颖性、普遍性、实践性、发展性、实用性。特别注重经验的转化。 2、研究特点:概括主题、归纳要素、形成观点、揭示规律、验证理论。 3、基本步骤:①确立总结对象。②搜集相关材料。③现场相关调查。④分析关键资料。⑤撰写总结报告。 比如,叙事研究法 ? 1、概念特征:是指通过描述和分析有意义的教学事件、师生生活和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来发掘或揭示内隐于日常工作、事件和行为背后的意义、思想或理念,从中发现教育问题,探究教育思想,揭示教育活动特点和规律的一种方法。 ?2、研究特点:以“故事”为研究载体,以叙事为主要研究途径,采用口述、现场记录、日记、开放式访谈、自传等方式开展研究。 3.基本步骤:①确定研究问题。②选择研究对象。③记录教育故事。④分析得出结论。 再如,行动研究法

科研课题申报模板:4751-新时代中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研究

新时代中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在新课程文化视野下,班级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全方位育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已越来越受到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视,成为深化教育改革,优化育人环境的一项重要课题。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即使是最好的儿童,如果生活在组织不好的集体里,也会很快变成一群小野兽。”由些可见,班级文化以其特定的行为模式影响着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它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对班集体、群体行为会产生很大程度的影响。可以称得上是一种“潜在的教育”、“隐形的教育,班级文化建设是影响班集体发展的重要力量。 时代呼唤有个性的新人,教育就是为了让学生的个性得到积极发展。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就是要挖掘学生潜能,让学生的个性品质、兴趣特长得到良好的、健康的、最优化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班集体是给学生创造机会、开发潜能的重要场所。一方面,学生个体的独特个性拓展了班集体的外延,这一张张班集体“名片”深深烙上了班级的精神印记;另一方面,班集体的特色又因其不可动摇的精神内涵决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个体和班集体是相辅相成的。从内涵和外延的辩证关系来看,班集体个性化创新研究的一个突破口就是班集体“特色创新”的研究。 可是我们很难在农村小学的班级中找到“个性文化”,除了当地教育部门对这项工作的忽视外,也由于家长只关心学生的考试成绩,漠视学生素质的均衡发展,造成教师对班级文化内涵缺少系统的认识。因此,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活动内容形式陈旧、缺乏创新性和时代性,学生无法从中获得预期的价值提升和素质锻炼,造成班级文化的“营养不良”。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活动经费的支出不足,大大缩减了教师的创新意愿和为此思索的空间和时间,使班级文化建设成了纸上谈兵。这是我们遇到的实际问题,亟待解决。 二、课题的界定 新时代:新与旧是相对的,时代是指历史上以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为依据而划的时期。简而言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本质上就是中华民族实现富强起来的时代。 所谓“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制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班级文化”就是班级成员(包括学生和教师)在班级发展和过程中逐渐形成、积淀、凝聚的,班级成员普遍认同的一整套理想信念、价值取向、伦理道德、思想模式、情感态度、审美情操、行为方式和学习方法的共同心理趋向及其物化表现形式。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关于班级文化建设的课题研究在国内外早已出现。美国版《班级的群体化过程》在谈到如何促进学生交流、如何解决学生冲突及如何形成班级合身的规范等方面作了详细描述,并提出了改善各类气氛的行动观点,最终目标是形成一种具有较强协作精神、共同价值取向及行为方式的班级精神文化。 苏霍姆林斯基在《全面发展个性的培养问题》中写道:“学校作为拥有高度教养和文化的基地,缺乏集体的多样的精神生活是不可思议的,个性缺乏丰富的精神生活也是不可思议的”。可见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灵魂,它对于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促进学生认识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国港台在上个世纪80年代也比较注重这个问题的研究,更多从班级经营之处着手。如台湾吴清山著的《班级经营》一书,提出了重视“班级文化”建设问题。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班主任要“努力营造互助友爱、民主和谐、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形成有特色的充满活力的班级和团(队)文化”。班级文化应该是班级的一种风尚、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行为方式,它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

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修订版

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修 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小学教育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小学教育学 2.课程类别:必修 3.适用专业:师范类小学教育专业 4.课程地位: 5.总学时:××学时(其中理论××学时,实验××学时,上机××学时) 6.总学分: 7.先修课程: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为指导,综合运用中外教育史、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的一般原理及其教育新成果,研究小学教育的特点与规律。师范生学习本门学科的目的是:了解本学科的基本原理,掌握小学教育目标,运用小学教育的基本原则与方法、手段,提高小学教育质量。 三、课程内容 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绪论主要阐明什么是教育学、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和如何学习教育学这三个问题。通过学习,让学习者了解教育学在师范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教育基本理论素养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 第一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概述 二、我国当代教育学发展的趋势和任务 第二节教育学在师范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教育学的地位 二、教育学的作用 第三节怎样学习教育学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二、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三、坚持学习与研究相结合 四、注意教育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 第一章教育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通过教学阐明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的概念、功能、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使师范生了解小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以提高师范生从事小学教育的信心和责任感。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 三、教育的功能 第二节现代教育 一、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 二、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方针 第三节小学教育 一、小学教育的基础地位 二、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 三、小学教育的启蒙作用 第二章学校 [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通过教学使师范生了解学校的性质、特点及其开展活动的方式。

科研课题申报书

目录 一、如何写好科研课题申报书 二、如何确保申报书质量,提高申报获准率 三、书写科研课题申报书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如何写好科研课题申报书 科研课题的申报是广大教职工从事科研课题工作的一项重要前奏曲。为了使课题申报成功立项,提高中标率,研究人员要重视课题申报书的写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课题能否申报成功,是与研究人员的写作能力及格式书写是否正确有密切关系的。 1.课题申报书写作格式 课题申报书的写作一般用表格形式,包括:①封面(课题名称、课题负责人、负责人所在单位、邮编、电话、填表日期、填表说明和申请者的承诺等);②数据表或基本信息(课题组人员简历及专长); ③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期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与课题有关的主要参考文献;④负责人正在进行的其它渠道获得的研究课题; ⑤课题设计论证或报告正文(对研究课题的论证:项目立项的依据、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重点和难点、省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研究方法、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对课题实施和完成条件的论证:负责人的研究水平、组织能力和时间保证,参加者的研究.

水平和时间保证,资料设备、科研手段,课题组人员分工);⑥预期研究成果;⑦经费预算;⑧推荐人意见(主要是针对不具备高级职称的研究生);⑨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⑩资格审查意见、学科组评审意见、领导小组审批意见。 2.课题申报书写作特点 课题申报书写作最大的特点是目的性非常明确—课题申报成功 立项。围绕这个目标具体阐述为以下几点: 全面性:全面占有资料是课题申报写作的基础。较大的攻关、招标课题(尤其是国家级别的课题)都要求研究生就申报课题的国内外同行研究的现状进行阐述和评价,中小型或地域性较强的课题至少也要了解国内或省内外的研究现状。 创新性:无论什么科研课题必须要有创新性,这是申报书最突出的特点。申报课题的创新都是要求在前人没有研究过的或是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的再创造。研究的结果应该是前人所不曾获得的方法和结论,它可以是结合课题研究实践提出的新观点、新发现、新设想、新见解,也可以是通过研究建立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或开拓的新领域,还可以是某个学科领域、制度、政策等方面的突破。 科学性:申报的课题要符合客观规律,要有一定的理论根据和实践依据(即立项依据),同时要有科学的探索精神和科学的论证。 前瞻性:课题内容应充分地预测到它的创新之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应。 选择性:除了招标课题外,各类课题指南都只是一个大概的范围,

小学教育学整理版

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一)神话起源说;(二)生物起源说—勒图尔诺、沛西·能; (三)心理起源说—孟禄;(四)劳动(社会)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观点。 二、教育的概念: (一)广:人们在家庭中、学校里、亲友间、社会上所受到各种有目的的影响。 (二)狭:学校教育。 (三)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三、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 (一)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1、前制度化教育; 2、制度化教育; ①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废科举,兴学校”。 ②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 ③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3、非制度化教育思潮。 四、教育发展的过程: (一)中国“夏代”就有学校教育形态,“西周”以后比较完备,内容以“礼乐”为中心,包含“文武”两方面,称“六艺教育”,包括“礼、乐、射、 御、书、数”。 (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特点: 1、教育终身化; 2、教育全民化; 3、教育民主化; 4、教育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 一、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二、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潮: (一)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潮:

1、孔子的《论语》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 2、墨家以“兼爱”和“非功”为教,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 3、道家的核心是“无为”,主张回归自然; 4、《礼记》中的《学记》主张教学相长和循序渐进地开导学生,是罕见的遗产。 (二)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潮: 1、苏格拉底—苏格拉底问答—①苏格拉底讽刺;②定义;③助产术。 2、柏拉图—《理想国》—主张灵魂是人的本质,由理性、意志、情感构成。 3、亚里斯多德—《政治学》—主张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学,全面发展教育。 三、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 (一)教育学学科的建立: 1、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2、卢梭的《爱弥儿》主张自然主义教育原则; 3、洛克的《教育漫话》有“白板说”和“绅士教育”,主张国家、民主教育。 (二)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1、教育学成为规范学科始于—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他的《教育学讲 授纲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为教育学的理论 基础,他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对19世纪以后的教育有很大影响。 2、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主张教育即生活,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 对20世纪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三)当代教育学的发展: 1、凯洛夫的《教育学》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1951引入中国。 要点:1、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 2、首先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理论描述和概述的教育学家是夸美纽斯。 第二章:小学教育 第一节: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 1、我国的小学产生于“殷周”时代。 2、1878年张焕纶的上海正蒙书院是近代小学的开端。 3、1897年盛宣怀的南洋公学的外院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

如何确立研究课题

如何确立研究课题——学校业务学习材料 确定课题是教育科研的首要环节和起点。确定课题的实质是选定科研方向,确定科研目标。笔者从事课题管理工作,有时会有老师找到我,问我要课题。的确,对于初涉教育科研领域的教师来说,日复一日的备课、上课、下课、改作业等平淡无奇,选择一个课题的确有难度。孰不知,对于每一个教师来说,课题就在身边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只要你能勇敢地面对现实、练就一个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头脑,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发现和确立一个恰当的课题并非一件难事。那么,如何发现和选择教育科研课题呢? 我们先来明确一下什么是"问题"。就"问题"的本质而言,问题就是矛盾,就是人们感知、认识到的疑难和困惑。对于教师而言,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令人怀疑的、难断是非的,都是问题。深究起来,教育科研的问题常来源于以下几方面: 一、从教育热点问题中找问题 教育热点问题是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答案并不十分明确或有一定争议的问题。这些问题一般是与教育改革如影随形的,如在目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人们普遍关注的学习方式的变革问题、课程资源的开发问题、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等。这些问题有较大的可研究和讨论的空间,研究者可以结合自己的研究能力及学校的实际情况,确立相应的课题。比如,一所小学的数学教师确立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研究"这一课题;一所九里区的中学根据学校的区位和文化特点确立了"徐州地区两汉历史文化初中校本课程开发"课题;一所师范学校确立了"教师群体学习化组织的建设研究"课题。从热点中找问题要注意不要贪大。贪大的后果是研究起来不知从何入手,操作性差。即使勉强研究,其结果也将是空洞无效的。一位教师曾确立过这样一个课题:"九年制学生学习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但经反复思考后认为,这一课题对于基层学校的教师来说,研究的时空太大,研究的内容涉及太多,操作起来太困难,后来不得不放弃该课题研究,重新选择了新的课题。从热点中找问题还要注意不要跟风,即不要看别人研究什么就盲目跟从。要首先通过学习,对要研究的问题有一定的认识;要考虑自己的研究能力。待各方面的条件成熟后再进行研究。记得当创新教育刚被提出时,许多学校选择了这方面的课题。到目前为止,许多研究者还没搞清楚创造和创新的区别和联系,"九五"立项的课题仍无法结题,只能不了了之或被取消立项了。 二、从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和困惑中找问题 每一位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困惑。这些问题和困惑被关注和提取出来后,可能会成为很好的研究课题。比如,一位小学英语教师发现英语教学中电教媒体的使用存在盲目性大、实效性差的问题,于是提出了"小学英语教学中电教媒体的使用研究"这一课题。通过课题研究,了解了学生对各种媒体使用的意见,对每一种媒体的使用提出了具体的方法,如使用的时间、适合何种内容使用等,提高了媒体使用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要想从教育教学实际中找到值得研究的问题,教师应注意平时的积累。应事事处处做有心人。如,注意观察学生,从学生身上寻找值得研究的问题。有一位教师做的研究非常值得称道:班上一位同学骨折了,二次手术后,班级同学对他更是照顾有加。但这位同学却显得闷闷不乐。这位教师通过了解家长,得知他觉得大家在可怜他。教师很敏感地抓住了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体验怎样从"积极学习关心"转向"试着学会关心",开展了系列活动,很好地进行了"学会关心"课题研究。教师还应注意随时记录发现的问题、自己的困惑和想法等,这些材料都可能成为进行课题研究的素材。从发现问题入手,对问题加以分析,探求问题的症结,基于对问题的认识,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实践中实施方案,谋求解决问题,并对实践过程不断加以反思,这是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基本思路。 三、从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指南中选课题 每个地方都有教育科学研究管理机构或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这些机构或部门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发布一些教育科研课题指南。对这些《指南》中的课题,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实际,进一步具体化,提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课题来。

(完整版)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方案

XX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教育教学工作将以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紧紧围绕中心校重点工作,打造有效教学课堂,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做到”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发展“,真正办一所群众满意的学校。 二、抓教师队伍建设 1、师德建设;组织教师继续学习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教育 工作的科学论述。明确新形势下的工作思路,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强化责任意识、增强使命感,营造一个“人人想干事,人人想办法干好事,人人都有能力干好事”的良好氛围。 2 、业务提升:(一个医生面带微笑,但他没有医术,那他就没有医德;一个老师她面带微笑,但她没有能力,她也就没有师德)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得一桶水。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有丰富的内涵,要增强自身的素养,一是静下心来练内功。加强自身的写作和阅读训

练。二是开展各类活动。本学期我们将开展班主任演讲赛、. 青年教师赛教、示范课、公开课、教师互相听课、评课等,以这些活动为载体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三是抓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导主任及时督促教师在工作中不断进行反思、分析、归纳、总结。在反思中学习、在反思中领悟、在反思中提高。最终实现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的目的。 三、抓教学常规管理最好的管理是示范,最好的教育是感染 1、抓教师队伍的常规管理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实行 量化考核,将考核结果同绩效挂钩,在考核中坚决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坚决杜绝上课接打手机,校园内穿凉拖、暴露的衣服。不迟到不早退,工作不敷衍了事,上班时间不串岗、溜号、聊天,在工作中不干私活。教导主任跟踪检查,发现一次迟到早退扣10元,上课接打手机、乱串教室、发现教室无老师者罚款50元,责任区时间内有上访、违规违纪恶 性事件,不安全事故发生的,从绩效工资30%中扣除20%,并影响年终本人考核。 2、抓教学上的常规管理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质 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服从于这一中心,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永恒主题,要牢固树立

科研选题的一般步骤及问题

科研选题的一般步骤及问题 (农学院药用植物资源与利用杨萍 107331102214) 科研选题就是从战略上选择科学研究的主攻方向、确定研究课题的过程和方法。它决定了研究人员的主攻方向以及所需人才的结构,所采用的科学方法、仪器设备等,科研选题还直接关系到研究工作的进展速度、成果的大小甚至成败。课题如果选择恰当,就可以捷足先登,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选题失当,则可能劳神费时,久攻不克,或事倍功半,得不偿失,造成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上的浪费。 研究性学习进入选题阶段是指经过学校组织老师培训,学生接受讲座辅导,充分认识研究性学习的科学性、重要性、可行性和计划性的基础上,开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确立研究方向和目的,明确研究内容的过程。孔子曰:“学成于思,起于疑”。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也认为,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诞生。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研究性学习这门综合性课程教与学的载体。选择一个好“问题”,就类似于学科教学中选择了一本好的教材。因而,“选题”对于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科研选题的步骤 1. 课题调研 调研与考察是对有关课题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调查研究,要掌握前人对有关课题已做了哪些工作,还存在什么问题,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已经得出什么结论,有什么经验和教训,以便在新的起点上选择课题。 2. 课题选择 根据调研和实际考察的结果,初选出诸个科学问题,认真分析其在科技发展中的地位、作用、社会经济效益以及制约科研能否顺利进行的其他因素等。运用后面将涉及到的选题原则,从诸个问题中优选出一个适宜的课题,然后进一步研究如何进行课题研究工作,拟出初步的研究计划和几种可行的研究方案,提出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般包含以下内容:课题来源;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主要研究内容所应用的方法;完成课题的主客观条件;研究周期和

科研课题申报立项:6389-新时代中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

新时代中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在新课程文化视野下,班级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全方位育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已越来越受到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视,成为深化教育改革,优化育人环境的一项重要课题。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即使是最好的儿童,如果生活在组织不好的集体里,也会很快变成一群小野兽。”由些可见,班级文化以其特定的行为模式影响着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它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对班集体、群体行为会产生很大程度的影响。可以称得上是一种“潜在的教育”、“隐形的教育,班级文化建设是影响班集体发展的重要力量。时代呼唤有个性的新人,教育就是为了让学生的个性得到积极发展。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就是要挖掘学生潜能,让学生的个性品质、兴趣特长得到良好的、健康的、最优化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班集体是给学生创造机会、开发潜能的重要场所。一方面,学生个体的独特个性拓展了班集体的外延,这一张张班集体“名片”深深烙上了班级的精神印记;另一方面,班集体的特色又因其不可动摇的精神内涵决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个体和班集体是相辅相成的。从内涵和外延的辩证关系来看,班集体个性化创新研究的一个突破口就是班集体“特色创新”的研究。
可是我们很难在农村小学的班级中找到“个性文化”,除了当地教育部门对这项工作的忽视外,也由于家长只关心学生的考试成绩,漠视学生素质的均衡发展,造成教师对班级文化内涵缺少系统的认识。因此,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活动内容形式陈旧、缺乏创新性和时代性,学生无法从中获得预期的价值提升和素质锻炼,造成班级文化的“营养不良”。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活动经费的支出不足,大大缩减了教师的创新意愿和为此思索的空间和时间,使班级文化建设成了纸上谈兵。这是我们遇到的实际问题,亟待解决。
二、课题的界定
新时代:新与旧是相对的,时代是指历史上以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为依据而划的时期。简而言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本质上就是中华民族实现富强起来的时代。所谓“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制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班级文化”就是班级成员(包括学生和教师)在班级发展和过程中逐渐形成、积淀、凝聚的,班级成员普遍认同的一整套理想信念、价值取向、伦理道德、思想模式、情感态度、审美情操、行为方式和学习方法的共同心理趋向及其物化表现形式。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关于班级文化建设的课题研究在国内外早已出现。美国版《班级的群体化过程》在谈到如何促进学生交流、如何解决学生冲突及如何形成班级合身的规范等方面作了详细描述,并提出了改善各类气氛的行动观点,最终目标是形成一种具有较强协作精神、共同价值取向及行为方式的班级精神文化。
苏霍姆林斯基在《全面发展个性的培养问题》中写道:“学校作为拥有高度教养和文化的基地,缺乏集体的多样的精神生活是不可思议的,个性缺乏丰富的精神生活也是不可思议的”。可见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灵魂,它对于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促进学生认识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国港台在上个世纪80年代也比较注重这个问题的研究,更多从班级经营之处着手。如台湾吴清山著的《班级经营》一书,提出了重视“班级文化”建设问题。《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班主任要“努力营造互助友爱、民主和谐、健康向上的集体氛围,形成有特色的充满活力的班级和团(队)文化”。班级文化应该是班级的一种风尚、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行为方式,它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融会到班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