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

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
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

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提出得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得重点任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健康得需求,建设小康社会,指导我院中医药创新发展工作,进一步加快我院中医药现代化进程,结合实际,特制定《***中医医院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

一、形势分析

中医药就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长期斗争得过程中积累

得宝贵财富,其有效得实践与丰富得知识中蕴含着深厚得科学内涵,就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得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得繁衍昌盛与人类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得贡献。在继承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得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以满足时代发展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得中医药医疗保健需求,就是历史赋予我们得责任。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战略目标

1.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为人类健康服务得根本宗旨,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得新时期科技工作方针,在继承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得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努力证实、阐明中医药得科学内涵,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与中药技术水平,通过知识创新

丰富与完善中医药理论体系与医疗保健模式,加快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全面提高我院得医疗保健与重大疾病防治水平,确立我院在传统医药得优势地位,为人民群众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2.基本原则

坚持“继承与创新并重,中医中药协调发展,现代化相互促进,多学科结合”得基本原则,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

——继承与创新并重。继承就是中医药发展得基础,创新就是中医药发展得动力。要在系统继承中医药得学术思想与宝贵经验,保持中医药优势特色得基础上,切实加强自主创新,挖掘中医药得科学内涵,丰富与完善其理论与技术体系,进而提出医学整体发展新思路,探索新方法,开展新实践,争取新突破。

——中医中药协调发展。中医就是中药应用得指针与开发得源泉,中药就是中医医疗保健得主要手段。中医中药相互依存得关系就是中医药学得显著特点。坚持中医中药在临床、科研与生产实践中得整体性,要注重从中医临床研究中发现问题与探索方向,重视中医基础研究得作用,强调以临床疗效为基础得中药基础与应用研究,中药研究成果为中医临床服务,促进中医中药协调发展。

3.战略目标

中医药创新发展得总体目标就是:通过科技创新支撑中医药现代化发展,不断提高中医药对我县经济与社会发展得贡献率,巩固与加强我院在传统医药领域得优势地位;重点突破中医药传承与医学及生命科学创新发展得关键问题,提高中医药创新发展能力,健全中药现代技术体系,丰富发展中医药理论体系;构建符合中医药特点得科技创新体系,完善中医疾病防治、养生保健与诊疗技术体系。使中医药预防、治疗、康复与养生保健得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具有中医特色得诊疗技术与设备得水平与规范化程度明显提高,重大疾病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与技术水平显著提高,农村与社区医疗服务水平及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中医医疗服务对医疗服务体系得贡献率进一步加大。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高效得中医药学术思想与实践经验得传承方法,初步完成中医药理论与经典文献得系统整理与诠释;开展民族医学及民间医药得系统整理与评价研究;多学科结合,深入认识与挖掘中医药理论得科学内涵,建立中医药知识库,促进东西方医学优势互补、相互融合。在集成多学科理论与技术得基础上进行创新,加强创新能力建设与研究型人才队伍得培养,构建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得知识与技术创新体系。

三、基本任务

中医药创新发展得基本任务就是:“继承,创新,现代化”。

1.继承系统继承中医药得宝贵知识与经验就是中医药发展创新得源泉与基础。做好中医药继承工作得主要任务就是:对中医药理论进行系统整理与现代诠释,研究挖掘中医药科学文献与古典医籍,构建中医药知识库;收集整理我院名老中医得学术思想、临床经验与用药方法并进行系统研究,对传统制药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使之成为规范化得工艺技术;对民族、民间医药传统知识与技术逐步开展系统得继承、整理与挖掘研究;努力培养新一代名医。

2.创新推动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协同发展,促进医学科学体系创新就是中医药现代化得长远目标。推进中医药创新得主要任务就是:充分运用中医、西医与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共同发展得历史积累与独特经验,对中医药学蕴含得生命科学问题开展广泛深入得研究与探索,在丰富与发展中医药理论与方法学体系得同时,争取在与中医药科学内涵相关得若干问题上取得突破;优势互补及相互融合,为创建中医药特色明显得中医医院奠定基础。

3.现代化提高中医药医疗服务能力与产业技术水平就是中医药自身发展得需求。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得主要任务就是:建设现代中医诊疗体系,开展中医药防治重大、疑难疾病以及预防、保健、康复作用得研究;建立中医药疗

效、安全性评价方法与标准,提高中医诊疗水平。选择疗效确切得传统中药进行深入细致得系统研究与开发。

四、优先领域

1.中医临床研究

以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为目标,既要解决制约中医药在防治重大疾病、常见病、疑难病中特色优势发挥得关键问题,又要加强个体化特色治疗经验得总结。注重发挥中医药在临床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方面得优势与特点,为拓展服务领域、提升防治能力与学术水平服务。

(1)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研究

开展重大传染性疾病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得防治研究。以提高具有中医药治疗优势得重大疾病防治方案得实用性为目标,通过规范化得临床方案设计,开展临床验证与评价研究,实现防治方案得优化与推广应用,同时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好技术储备。

(2)中医药优势病种疗效评价与推广研究

以中医药临床治疗具有疗效优势得常见病与疑难病为对象,在开展疗效评价得基础上,进行病证结合诊断标准、辨证规范、临床实用技术操作规范、中医药诊疗手段与方法等研究并加以推广,以提高农村、社区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3)中医药传承研究

开展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床经验与辨证论治方法得总结研究;古籍与文献得整理、挖掘研究;民族医药、民间疗法得系统整理与评价研究。探讨经验传承得有效方法与符合中医药临床需求得现代中医辨证治疗方法。

(4)中医诊疗技术研究

开展中医诊疗技术研究。探索中医四诊客观化、规范化方法。重点研究人体功能与自觉症状评价客观化方法及其指标体系得建立;建立个体化诊疗方案及其评价方法。

(5)临床基础理论研究

以满足临床辨证论治需求为出发点,系统分析以往临床研究成果,重点开展病因病机与治法理论、脏腑经络理论、证候与辨证论治、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与疑难疾病得研究以及相关临床疗效评价得基础研究,经穴特异性及针灸治疗机理、养生保健与疾病预防方法等研究;并针对目前死亡率较高得重大疾病与难以解决得慢性复杂性疾病得基础理论问题开展示范研究。

(6)中药基础理论研究

重点开展中药药性理论、四气五味、归经理论、方剂配伍理论、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等研究,对中药道地药材、中药药性理论与方剂配伍理论进行科学表征,探索方剂多组分得药物代谢与相互作用关系,研究中药复方组成成分得量效、时效、谱效与毒效关系等。

2.创新体系建设

以构建服务于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得知识与技术创新体系为目得,加强符合中医药自身特点得方法学研究与平台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1)建立中医药创新发展平台

根据认识中医药科学内涵以及探索未来医学发展模式得需要,针对人体具有整体、动态、开放与非线性等复杂系统得特点,整合资源,研究建立中医药科技创新平台及其运行机制,通过中医药基础数据库得建设,促进适应中医药现代化发展需求得创新体系得建立,提高科技支撑能力。

(2)培育创新型人才队伍

加强中医药学科建设与人才成才规律得研究,培养传承型与创新型人才;加速具有新型知识结构得研究型人才得培养,造就有深厚中医药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把握中医药发展规律、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具有战略思维与组织才干得学科带头人;积极扶持多学科结合得创新团队。

五、相关措施

集成相关计划支持中医药创新发展,形成项目联动机制。加大中医药科技经费投入,协调用好有关项目资金,同时增加研究开发得投入,积极吸引社会投资与合作资金,形成支持中医药创新发展得多元化、多渠道得投入体系。

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

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提出得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得重点任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健康得需求,建设小康社会,指导我院中医药创新发展工作,进一步加快我院中医药现代化进程,结合实际,特制定《***中医医院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 一、形势分析 中医药就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长期斗争得过程中积累 得宝贵财富,其有效得实践与丰富得知识中蕴含着深厚得科学内涵,就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得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得繁衍昌盛与人类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得贡献。在继承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得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以满足时代发展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得中医药医疗保健需求,就是历史赋予我们得责任。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战略目标 1.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为人类健康服务得根本宗旨,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得新时期科技工作方针,在继承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得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努力证实、阐明中医药得科学内涵,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与中药技术水平,通过知识创新

丰富与完善中医药理论体系与医疗保健模式,加快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全面提高我院得医疗保健与重大疾病防治水平,确立我院在传统医药得优势地位,为人民群众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2.基本原则 坚持“继承与创新并重,中医中药协调发展,现代化相互促进,多学科结合”得基本原则,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 ——继承与创新并重。继承就是中医药发展得基础,创新就是中医药发展得动力。要在系统继承中医药得学术思想与宝贵经验,保持中医药优势特色得基础上,切实加强自主创新,挖掘中医药得科学内涵,丰富与完善其理论与技术体系,进而提出医学整体发展新思路,探索新方法,开展新实践,争取新突破。 ——中医中药协调发展。中医就是中药应用得指针与开发得源泉,中药就是中医医疗保健得主要手段。中医中药相互依存得关系就是中医药学得显著特点。坚持中医中药在临床、科研与生产实践中得整体性,要注重从中医临床研究中发现问题与探索方向,重视中医基础研究得作用,强调以临床疗效为基础得中药基础与应用研究,中药研究成果为中医临床服务,促进中医中药协调发展。 3.战略目标

中医能够治好艾滋病

中医能够治好艾滋病 艾滋病即后天免疫缺陷综合征,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名为英文缩写为“AIDS”的音译。艾滋病(AIDS)在全球流行日趋广泛,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11月21日称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将达到4030万。2005年新增感染人数为490万,有310万人因艾滋病死亡。目前全球每天产生15000例新的HIV感染者,有8000人因AIDS而死亡。每年全世界约有500万人感染上HIV。该病于1981年6月在美国首先报告,迄今已蔓延到世界近百个国家,我国也不例外,1985年6月底在北京协和医院发现首例AIDS病例。我国自1994年以来AIDS病例数和HIV 感染者数迅速增加,全国各省区无一幸免,但以云南、新疆、四川等地最为严重。截至2005年8月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32545例,其中艾滋病病人30158例,累计死亡7643例。到今尚无理想的治疗AIDS的方法。 该病临床症状呈多样化,有的患者只有感冒症状,但并不发病,而成为无症状带毒者。有的患者有发热、头痛、咽炎、咳嗽、皮疹、肌痛、关节痛、乏力、恶心、食欲不振、腹痛、腹泻、便血、体重减轻、抽搐、肿瘤、严重的二次感染以及颈部、腋下或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还有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等表现。最后因病人的免疫系统崩溃而迅速死亡。该

病的特点是:传播、蔓延快,且大多数是由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所传播,不易觉察。潜伏期长,一般为6个月至2年,不易早发现、早诊治。病情凶险,死亡率高,患者大多在确诊后1年内死亡。据目前研究所知,该病是T细胞白血病毒Ⅲ型(HTLV-Ⅲ)感染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其次是血液传染,以及围产期母婴传播,其他如眼泪、唾液等也有传播作用。预防措施主要包括防止性传播,对血库血及血制品供血者进行病原体病毒检测。该病的病因、病机尚未研究清楚,目前还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是医学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难题,我国已组织中医药专家在国内外参加防治该病的研究。 就当前对于艾滋病的治疗,不论中医或西医想把人体内的艾滋病病毒彻底清除干净,还是很困难的。西医常用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有叠氮胸苷(AZT)、拉米夫定、茚地那韦等。另外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HAART),即鸡尾酒疗法。其作用是直接针对靶心,控制病毒的数量和病毒在体内的发展。甚至能达到病毒在血液中检测不出来,但尽管如此,艾滋病病毒并没在体内彻底消失。西医虽然疗效肯定,可以把病治成慢性的可控制性疾病,但因价格昂贵使得其覆盖率有限,加之有耐药性、毒副作用大等问题,不宜大面积推广。据调查,艾滋病感染者服用“鸡尾酒”套餐后的普遍反应,头痛头晕、视力模糊、四肢发麻、腹痛腹泻……在河南地区有40%的病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精)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 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中医药发〔2007〕5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 为进一步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我局组织制定了《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情况贯彻落实。 附件: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二○○七年十二月三日 附件: 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发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是中医药服务的内在精神和思想基础。中医医院作为中医药文化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场所,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有利于体现中医医院的基本特征,有利于巩固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更好地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有利于提高核心竞争力。为进一步推动中医医院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弘扬中华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大力培育和倡导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观念为核心,以

营造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为重点,以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中医药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推进中医药文化创新,增强其发展活力,更好地为人民 健康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二)基本原则。坚持突出特色。以中医药文化为主体,融合时代文化特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坚持统筹规划。中医药文化建设与医院总体发展规划相衔接,与医院文化建设相结合,做到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的有机统一。坚持因地制宜。按照总体要求,从医院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建设工作充分体现医院个性特征和区域文化特征。坚持促进发展。紧紧围绕医院改革发展的中心工作,以中医药文化建设促进科室建设、技术服务、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以及科学管理等各项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主要目标。中医医院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进一步增强中医药文化底蕴,彰显中医药文化氛围,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扩大社会影响,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管理文明的有机统一,达到医院内部、医院与社会的和谐,提升核心竞争力,为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通过中医药文化建设,使人民群众从诊疗环境、就诊方式、服务态度等方面切实感受到独特的中医药服务。二、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在培育医院价值观念体系中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 1.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观念是中医药几千年发展进程中积累形成的文化精髓,是中华民族深邃的哲学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卓越的文明智慧在中医药中的集中体现,是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根本,主导着中医医院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在培育医院价值观念体系中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是中医医院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关键。

中医医院关于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

ⅩⅩ市中医医院关于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 实施方案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医院是中医药文化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场所。为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体现中医医院的基本特征,巩固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更好地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和《关于加强中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医药文化为主体,以大力培育和倡导传统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观念为核心,融合地域和时代文化特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的理念,体现中医医院个性特征和区域文化特征;促进医院管理、科室建设、医疗服务、学术研究、人才培育、医德医风等各项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医院文化建设的内容 (一)、将中医药传统文化与医院发展紧密结合,确立医院服务宗旨、发展战略、院训、院徽和院歌。 医院服务宗旨:扬大医之精诚、构和谐为医患、拯黎元于仁寿、济赢劣以获安; 医院发展战略:特色办院、专科兴院、科技强院、质量立院; 医院院训:弘扬岐黄、业创一流、仁爱精诚、德泽万民。 医院院徽: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太极图和中医传统文化的阴阳五行、五色、中药、针灸为一体组成院徽图案。 医院院歌:以“中医药,中华的宝藏,中医药,生命的天堂”为主题讴歌了中医药护佑华夏儿女,解救万民生死的千秋辉煌。 (二)、确立“以人为本”的医院价值观念,把优秀传统

文化的人文理念纳入医德医风教育的范畴。 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观念是中华民族深邃的哲学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卓越的文明智慧在中医药中的集中体现,主导着中医医院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要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中“医乃仁术”、“大医精诚”等价值观念,认清自身价值需要、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关键,在思想理念、价值取向、培育方针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邀请省内外专家来院专题讲释《论语》等儒学精萃,用闪光千古的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影响教育广大管理者及医护人员,以良好的形象、精湛的医术、热情的服务体现“仁术爱人,和谐寿民”的人文关怀及责任。医生和护士是直接为病人服务的人,必须确立和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把维护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感动人,通过开展以“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次详细的入院介绍、一张舒适的病床、一壶热水、一个整洁的环境”的活动,为病人提供温馨、细心、爱心、耐心的服务。要求各科室在医院价值观念体系中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切实加强科室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医德医风。 (三)、结合ⅩⅩ地域中医药文明的历史遗产,挖掘地方特色,提升我院的形象,促进医院发展。 1、挖掘ⅩⅩ地域中医药文化亮点-----敦煌医学及汉简,突出地方特色优势,以古鉴今。敦煌莫高窟存有大量有关中医药文化的经卷遗书,共有《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五脏论》、《本草方》等医理类、本草类、针灸类、诊治类、藏医类、医方类、佛教类、道教类、其他类共60多种。其次492个洞窟,45000平方米的敦煌壁画有“得医图”等大量有关中医药文献、医疗保健的内容。其中包括练功与运功、卫生保健、涉及有关男科、妇科、美容、佛学方、外治、针灸、医学文献、气功、脉法、民族医药、对外医学交流等等丰富的内容,具有相当大的规模,翔实地记录了中医药防病治病情景,我们将其用图文方式设置在展馆“ⅩⅩ中医药历史篇”中。还有先后出土的敦煌、瓜州悬泉置、金塔居延50000枚的汉简,大量记述了治病方与病案,可以说是目前考古发现的最为完整的病案记录。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技术方案设计说明

附件2: 中医药治疗册床技术方案 1.前言 2004年1月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工作组织协调小组的要求,中国中医研究院艾滋病中医药防治中心牵头组织有关专家,根据国家中医药骨理局中坦合作艾滋病研究治疗项目十七年积累的中医药治疗经验,结合我国艾滋病的临床特点和全国中医药界在艾滋病中医药治疗研究中的经验起草了《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技术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初稿。此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工作组织协调小组办公室又多次组织了全国治疗艾滋病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专家对《方案》初稿进行修改论证,形成了《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技术方案(试行)》。此《方案》已在5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顼目中初步试用,反映良好。 本方案的重点在中医药对艾滋病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的认识、中医辨证分型和临床有效治疗方药的介绍。关于艾滋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诊断学等容,请参见附件1《艾滋病诊疗指南》,在此不再赘述。 2 ?临床分期及其病理机制 艾滋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从病毒感染到艾滋病的晚期可分为几个阶段,为了便于临床掌握,本方案中将其分为三期。 2.1急性感染期 艾滋病毒侵入人体,机体卫外防御体系对入侵邪毒必然进行抵抗,此期或为邪毒犯表,郁于騰理,表卫失和,出现头痛、发热、乏力、咽痛、全身不适等表现;或邪毒入侵犯肺,出现壮热、咳嗽、咯痰、头身疼痛等表现;或皮毛宣泄失畅,邪毒郁于肌奏,而见颈、腋及枕部淋巴结肿大,或急性多发性神经炎,皮疹,肝脾肿大等,约持续1-2周后自行缓解。总之,此期正邪相搏,但正暂能胜邪。感染之初HIV大量复制,CD4细胞急骤下降,之后HIV复制被相对抑制,CD4仍能恢复至500/mm3或更高。从HIV侵入人体到机体出现抗-HIV抗体的这段时间称窗口期,约2周-12周。 2.2潜伏期 艾滋病毒感染人体在经历了急性感染期后,进入一个相当长的无症状期,有的人感染后没有急性期直接进入潜伏期。这一时期的感染者虽然称“无症状”,是指尚未出现与艾滋病相关的症状,并非绝对无症状。此期,正邪相当,正邪斗争进入相持阶段,但正气逐渐被损耗,阴阳、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汇报

盐都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情况汇报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上级部门《关于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和《江苏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切实加强我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开展基层中医药服务指导工作。结合我院实际,找准定位,突出特色,以传承和发扬传统医学,积极吸收现代医学成果,以优质服务和中医特色为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发挥我院在盐都区中医药服务网络的龙头作用,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开展了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系列工作。现将工作的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中医药是我们国家的国粹,在人民群众中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随着国家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入,中医药服务已是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医药“简、便、廉、优”的特色优势将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建设已是当前基层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我院为加强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区卫生局有关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建设文件精神,结合医院实际,成立了中医药特色服务能力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贯彻落实基层中医药各项政策、制定工作计划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具体措施及考核标准、制度。 二、加强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中医医院建设标准》,我院进行了医院业务用房改扩建和配置中医医疗设备工作,进一步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能力,更好的满足了广大群众的中医药服务需求。医院接建病房楼2597平方米,基中标准化消毒供应室、血液透析室,已投入使用;三、四楼手术室、产房,正在装修。门诊楼的辅助用房,接建220平方米,部分用于开展磁共振项目,该项目已经省卫生厅审核许可;部分用于数字化接种门诊。变压器由原来的160KW,增容到400KW。在病区设置了中医综合治疗区,门诊设置了综合治疗室。重新规范全院科室名称,制作更换了具有中医特色的导向标识标牌。未病堂、百草堂设计装修风格有鲜明的中医特色。 2.加强特色专科建设。我院疼痛科为市级重点专科,肛肠科、糖尿病科为区级重点发展学科。疼痛科注重中医特色,对该科病症坚持以针灸、推拿治疗为主,

中医药文化特色实施计划方案

关于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 (2012-2015年) 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结晶,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医药学发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是中医药服务的在精神和思想基础,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为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体现中医医院的基本特征,巩固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更好地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也进一步推动我院加快中医药文化建设,促进二级甲等中医院评审工作达标,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的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特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医院作为中医药文化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场所,要以中医药文化为主体,以大力培育和倡导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观念为核心,融合时代文化特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体现中医院个性特征和区域文化特征,从而促进科室建设技术服务学术研究人才培育等各项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大力培育和倡导中医药文化,以营造特色鲜明涵丰富的中医药文化氛

围为重点,以为人民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中医药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创建二级甲等中医院评审达标工作活动为载体,不断推进中医药文化创新,增强其发展活力,更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中西医并重,坚持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既要保持特色优势,又要积极利用现代科技。 2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中医与西医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 3坚持从本地本院实际出发,逐步推广中医中药的适宜技术,中西医结合,能中不西。 三、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容 1、规中医病历的书写。通过迎接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强化和规中医病案书写。在中医病历中体现中医药思想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遵循中华医道的核心理念,突出“人与天地相参”的整体观思想,充分理解中医对待健康和疾病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即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体自身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2、逐步提高中医辨证诊治优良率。以二级甲等中医院评审达标工作为载体,在临床诊治中强化体现中医临床治疗的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辨证论治的临床思维方法,充分认识中医临床个性化诊疗的先进性和重要性,将中医因时因地

中医药事业发展

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为促进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时期中医药事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五”时期,中医药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基本建立,城乡中医医疗机构基础条件和服务设施得到改善。服务领域扩大,服务能力提高。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防治重大疾病能力有一定提高,特别是在防治非典的战役中,中医药的作用得到社会的公认,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积极评价;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取得较好的效果。中医药学术得到继承与创新,中医药特色优势进一步发挥。一批中医药和民族医药文献得到挖掘和整理,一批老中医药专家和民族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得到继承,一批学术特点突出、临床优势明显的中医药重点学科和专科初步形成;中医药科研能力进一步增强,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设施和支撑条件,形成了全社会、多学科、多部门参与的格局,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实施《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中药产业水平进一步提升。中医药队伍建设步伐加快,人员素质有所提高。初步形成了多形式、多层次、多专业的中医药教育体系;院校教育规模不断拓展,建立了中医药继续教育制度,扩大了中医药继续教育覆盖率和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受教育率,提高了中医药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中医药法制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第一部专门的中医药行政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颁布实施,中医药立法列入日程,24个省(区、市)颁布了地方性中医药法规,中医药标准化建设步伐加快。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更加活跃,层次进一步提升。“十五”期间,政府间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与16个国家和地区签定了专门的传统医药双边合作协议;目前,已有70多个国家政府卫生部门与我国签订了包括传统医药内容的合作协议。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确定的目标基本实现。 中医药事业发展状况简表

2016年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汇报材料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 根据国家中医管理局对河南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检查督导工作安排,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概况 上蔡县古为蔡国,秦相李斯、汉相翟方进故里,海内外蔡氏祖地,“重阳文化”的发祥地,是国家级重点扶贫开发县。全县151万人,辖22个乡镇及四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1529平方千米。201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80亿元。 上蔡县中医院成立于1985年,是在原城关卫生院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现为一所集医疗、预防、科研、保健为一体的二级综合医院、国家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基地。全院现有在编职工331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10人,中级职称人员68人。设立床位900 张。 医院新区建设始于2007年,占地127亩。艾滋病病房大楼于2011年4月投入使用,病房大楼投入3960万元,建筑面积19650平方米,2014年投入使用,楼内配有中心供氧、负压吸引,床头呼叫、空调、暖气、程控电话、闭路电视、淋浴等医疗及生活设施。门诊楼设计13600平方米,正在装饰。驻马店市关爱治疗中心艾滋病外科楼项目总投入4000万元,已经破土动工。 医院内设科室有:内一科、内二科、内三科、外一科、外二科、中风科、康复科,骨伤科、妇产科、耳鼻喉科,检验科,功能科等近二十个科室。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科、心脏介入治疗科、中风科是我院的特色治疗科室。 医院现有德国西门子螺旋CT机、韩国三星麦迪逊VIO四维彩超、日本格林巴斯电子胃镜和电子结肠镜、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腹腔镜、电子宫腔及阴道镜、利普刀等大型先进设备。 2015年,全院总收入7793.2万元,其中补助收入720.3万元,医疗收入6870.9万元,其他收入202万元。总支出7690.2万元。门诊54022人次,住院10108人次,手术1127台次,床位使用率达到80%。 二、项目基本情况 按照河南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办公室的要求,我们于2004年10月在全县范围内筛选了304例符合要求的病人为救治对象。根据省中管局统一部署,我县在2006年6月和2009年7月又分别筛选病人123人和448人,这些人主要是应用抗病毒药有禁忌症者或服抗病毒药后出现严重副作用不能继续服用的,且CD4细胞在300个以下的艾滋病病人,2015年6月,应广大患者要求,向上级申请后同意新增加654人入组。四次入选人数共有1529人,其中男660人,女869人。CD4≤200个的357例, 201≤CD4≤350个的321例,CD4≥351的829例,未查12例。单服益艾康胶囊的病人409人,其中男142人,女267人。年龄16周岁以下的8人,16-60岁的378人,60岁以上的23人。合服抗病毒药的1120人,男424人,女696人。年龄16岁以下的7人,16-60岁的1089人,60岁以上的24人。项目病人涉及5个乡15个行政村,分别是芦岗乡(李斯楼、刘楼、谢庄、黄尼庄、董寨、文楼、程老)、齐海乡(牛庄、魏桥)、黄埠镇(蔡埠口)、邵店乡(丁楼、后杨、郭屯)、五龙乡(高白玉、孟楼)。经过这10年的跟踪治疗(以中成药益艾康为主配合辨证论治的汤药),患者临床症状普遍减轻。截止到今年6月份该项目现有人数1288人,死亡183人,脱落58人,长期外出务工259人。单用益艾康132人,合服抗病毒药1035人,服益艾康加中药的64

关于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

莒南县中医医院 关于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得实施方案为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体现中医医院得基本特征,巩固中医为主得发展方向,更好地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得需求,根据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得部署与要求,结合我院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中医药文化就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医院作为中医药文化继承与创新、展示与传播得重要场所,要以中医药文化为主体,以大力培养与倡导中医药文化得价值观念为核心,融合时代文化特征,在继承传统得基础上创新发展,与时具进,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体现中医医院个性特征与区域文化特征,从而促进科室建设、技术服务、学术研究、人才培育等各项工作水平得不断提高。 二、中医药文化建设得内容 (一)确立“以人为本”得价值观念 中医药文化得价值观念就是中华民族深邃得哲学思想、高尚得道德情操与卓越得文明智慧在中医药中得集中体现,主导着中医医院得基本特征与基本方向。要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中“医乃仁术”、“大医精诚”等价值观念,认清自身价值需要、价值创造与价值实现得关键,在思想理念、价值取向、培育方针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医生与护士就是

直接为病人服务得人,必须确立与强化“以人为本”得服务理念,把维护患者得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感动人,通过开展以“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次详细得入院介绍、一张舒适得病床、一个整洁得环境”得活动,为病人提供温馨、细心、爱心、耐心得服务。各科室要在医院价值观念体系中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切实改进科室建设、技术服务、医德医风建设等各方面得工作。 (二)在完善医院行为规范体系中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 要深刻认识与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对行为规范得主导作用,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各种规章制度、工作规范得实施过程中,从语言、举止、礼仪以及服务方式、服务流程等方面,建立并不断完善行为规范体系,形成富含中医药文化特色得服务文化与管理文化,促进服务价值、服务质量与服务效率得提升。 (三)发扬“爱岗敬业”得主人翁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以人为本,尊重人性,主张人与自然得与谐。通过爱岗敬业教育让员工知道无论多么平凡得工作岗位,都能做出不平凡得业绩。激发员工得主人翁意识,关心集体,关心中医医院得发展,在工作中及时发现并反馈医疗质量、医院服务等各方面存在得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四)塑造优秀得中医医院形象 医院形象不仅就是展现于社会公众面前得外部形象特

《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

《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主要包括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等方面。 第一章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医院的核心价值体系是医院精神理念、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的总和,是医院全体员工信奉和遵守的共同观念。 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为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等理念,可以用仁、和、精、诚四个字来概括。 “仁”,体现了中医仁者爱人、生命至上的伦理思想,以救死扶伤、济世活人为宗旨,表现为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爱护生命。 “和”,体现了中医崇尚和谐的价值取向,表现为天人合一的整体观,阴阳平和的健康观,调和致中的治疗观,以及医患信和、同道谦和的道德观。 “精”,体现了中医的医道精微,要求精勤治学,精研医道,追求精湛的医术。 “诚”,体现了中医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要求心怀至诚于内,言行诚谨,表现在为人处事、治学诊疗、著述科研等方面贵诚笃端方,戒诳语妄言、弄虚作假。 在医院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应结合医院自身特点将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融入医院宗旨、发展战略、院训、院歌以及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等方面加以体现。 第二章行为规范体系建设 行为规范是中医药文化在医院的执行方式,是保障医院及其职工的行为遵循和体现中医药文化的主要手段。

医院行为规范体系内涵丰富,其中诊疗行为、言语仪表、教学传承、同道相处等方面的行为规范以及特定礼仪,最能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 一、诊疗行为规范 诊疗行为规范,是开展诊察疾病、处方用药等技术服务的行为准则。应明确在诊疗服务中做什么、不做什么,应充分体现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的运用,注重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 二、言语仪表规范 言语仪表规范,是医院员工在提供服务过程中,言语、举止、衣着服饰、服务态度等方面的行为准则,应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言语温和、待患若亲,动须礼节、举乃和柔,勿自妄尊、不可矫饰,诚信笃实、普同一等。 三、同道相处规范 同道相处规范,是处理同道关系中所持态度、沟通方式、交往方法等方面的行为准则,应体现中国传统所倡导的人格修养,一体同道、互资相长,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谦逊礼让、顾全大局。 四、教学传承规范 教学传承规范,是传道授业、学医习业等方面的行为准则,应弘扬中医尊师重教、教学相长的优良传统,老师应为人师表、修身正行,平易待人、乐育英才,乐教敬业、口传心授,因材施教、循循善诱,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示人规矩不示人以巧;学生应尊师重道、谦逊恭敬,持之以恒、精勤不倦,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学贵专一、思贵沉潜,继承创新、与时俱进。 五、特定礼仪 特定礼仪,是医院员工在重大活动或特定场合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如庆典活动、职工大会、就职仪式、拜师仪式等。在医院的各种特定礼仪中,应安排体现医院宗旨等方面的内容,注重采用中国传统形式,如在庆典活动中、职工大会上齐唱院歌,在就职仪式上齐诵院训,在拜师仪式上学生向老师行礼敬茶等。

中医中药治疗艾滋病研究进展

中医中药治疗艾滋病研究进展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于人类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引起的感染者免疫缺陷,继而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肿瘤等多种临床表现、死亡率极高的慢性进行性疾病。随着”鸡尾酒疗法”的出现,目前,艾滋病已经从一种致死性疾病转变为一种可控的慢性病,但是医学界至今仍未能研究出彻底治疗艾滋病的方法。临床实验证明,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有其独特的优势和民族特色。治疗主要从抗HIV、提高患者免疫力、缓解抗病毒药物副作用三方面切入。 1 中医对艾滋病的认识 中医古籍中并无关于”艾滋病”的记载,但从中医学的理论出发,分析艾滋病的发病不外”外邪入侵”、”正气亏虚”。邪毒入侵是发病的外因,机体正气亏虚是发病的内因。其基本病机是邪毒耗伤正气以致正虚邪实、虚实夹杂。 2 中医药抗HIV的研究 2.1甘草甘草中所含的甘草甜素(GL)可抑制病毒的抗原表达,抑制HIV 的复制,直接抑制率高达98%。[1] 2.2虎杖蒋岩[2]对以虎杖为主的中药治疗艾滋病进行研究发现虎杖具有抗HIV作用。 2.3黄芩黄芩提取物黄芩甙有抑制HIV逆转录酶和细胞病变的作用,静滴黄芩甙元可使AIDS患者P24抗原下降,T4淋巴细胞上升。[3] 2.4天花粉:有文献报道天花粉提取物天花粉蛋白在体外能选择性的杀伤被HIV侵犯的T细胞和巨噬细胞,对正常T细胞有保护作用,使其免受HIV感染。 [4] 2.5苦瓜研究人员发现从苦瓜中提取的α-苦瓜素、β-苦瓜素及MAD30等有效成分能灭活HIV核糖体,可抑制HIV蛋白表面活性并能选择性杀死被HIV感染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5] 2.6复方SH 复方SH是罗士德教授及其研究组根据中药筛选的结果调制成功的”中式鸡尾酒”,选用桑白皮等5味中药组成。在接受治疗的28例AIDS患者中,有9例体内HIV载量显著减少,16例HIV载量变得稳定,3例无效,其控制HIV-1载量总有效率达89%[6]。所含活性成分桑根皮素及其二聚体具有抗HIV的活性,主要作用是抑制HIV蛋白水解酶和逆转录酶的活性,可增强NK 细胞的活性,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并且无毒副作用[7]。

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精)

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发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是中医药服务的内在精神和思想基础。中医医院作为中医药文化继承和创新、展示和传播的重要场所,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有利于体现中医医院的基本特征,有利于巩固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更好地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有利于提高核心竞争力。为进一步推动中医医院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弘扬中华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大力培育和倡导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观念为核心,以营造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中医药文化氛围为重点,以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中医药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推进中医药文化创新,增强其发展活力,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二)基本原则。坚持突出特色。以中医药文化为主体,融合时代文化特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坚持统筹规划。中医药文化建设与医院 总体发展规划相衔接,与医院文化建设相结合,做到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的有机统一。坚持因地制宜。按照总体要求,从医院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建设工作充分体现医院个性特征和区域文化特征。坚持促进发展。紧紧围绕医院改革发展的中心工作,以中医药文化建设促进科室建设、技术服务、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以及科学管理等各项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主要目标。中医医院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进一步增强中医药文化底蕴,彰显中医药文化氛围,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扩大社会影响,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管理文明的有机统一,达到医院内部、医院与社会的和谐,提升核心竞争力,为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通过

中医药标准化发展规划

News:中医药标准化发展规划 (2006-2010年) 中医药标准化发展规划(2006-2010年) -------------------------------------------------------------------------------- 作者: 来源:搜狐网发布者: 刘斌日期: 2006-08-07 “十一五”时期是中医药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中医药(含中西医结合、民族医药,下同)标准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医药标准化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技术支撑和基础保障作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参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家标准化“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结合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的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中医药标准化工作面临的形势 标准是构成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是规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制度。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标准化逐步成为各国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成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成为国际贸易保护的重要措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标准的竞争将越来越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近年来,美国、日本、加拿大等主要发达国家都制定了各具特点的标准化发展战略,将加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力度和掌握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权作为战略的重点。随着传统医药巨大的医疗价值和市场潜力日益显现,中医药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迅速普及,中医药标准化的国际呼声和需求日益高涨。在世界卫生组织发展传统医药决议的引导下,日本、韩国及欧美等国家纷纷开展了传统医药标准的研究制定,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争取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权。中医药标准化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面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技术研究方案说明

附件2 :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技术方案 (试行) 1 .前言 2004年1月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工作组织协调小组的要求,中国中医研究院艾滋病中医药防治中心牵头组织有关专家,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坦合作艾滋病研究治疗项目十七年积累的中医药治疗经验,结合我国艾滋病的临床特点和全国中医药界在艾滋病中医药治疗研究中的经验起草了《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技术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初稿。此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艾滋病工作组织协调小组办公室又多次组织了全国治疗艾滋病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专家对《方案》初稿进行修改论证,形成了《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临床技术方案(试行)》。此《方案》已在5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中初步试用,反映良好。 本方案的重点在中医药对艾滋病发生、发展不同阶段的认识、中 医辨证分型和临床有效治疗方药的介绍。关于艾滋病的流行病学、临 床诊断学等内容,请参见附件1《艾滋病诊疗指南》,在此不再赘述。 2?临床分期及其病理机制 艾滋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从病毒感染到艾滋病的晚期可分为几个阶段,为了便于临床掌握,本方案中将其分为三期。 2.1急性感染期 艾滋病毒侵入人体,机体卫外防御体系对入侵邪毒必然进行抵抗,此期或为邪毒犯表,郁于腠理,表卫失和,出现头痛、发热、乏力、咽痛、全身不适等表现;或邪毒入侵犯肺,出现壮热、咳嗽、咯痰、头身疼痛等表现;或皮毛宣泄失畅,邪毒郁于肌奏,而见颈、腋及枕部淋巴结肿大,或急性多发性神经炎,皮疹,肝脾肿大等,约持续1-2周后自行缓解。总之,此期正邪相搏,但正暂能胜邪。感染之初HIV大量复制,CD 4细胞急骤下降,之后HIV复制被相对抑制,CD 4仍能恢复至500/mm 3或更高。从HIV侵入人体到机体出现抗-HIV抗体的这段时间称窗口期,约2周-12周。 2.2潜伏期 艾滋病毒感染人体在经历了急性感染期后,进入一个相当长的无 症状期,有的人感染后没有急性期直接进入潜伏期。这一时期的感染 者虽然称“无症状”,是指尚未出现与艾滋病相关的症状,并非绝对无

县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

县中医药事业发展 规划

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 ****县人民政府 *政文【】16号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县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市政府各部门, 市直各单位: 《****县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已经县政府同意, 现印发给你们, 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一月二十五日 主题词: 中医发展规划通知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1月25日印发 ****县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

为了推动我县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 ]22号) 、《河南省发展中医条例》、《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建设标准》并结合我县实际, 特制定本规划。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贯彻党的卫生工作方针, 坚持中西医结合, 突出中医特色, 加强标准化建设充, 分发挥我县中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作用, 进一步提高我县中医工作整体水平, 切实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参合农民对中医医疗、预防和保健的需求, 保障和增进人民健康, 推动三个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发展目标 建立起与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具有地方特色, 能基本满足全县人民群众需要的、比较完善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教育、科研体系, 确保中医工作上质量、上水平, 使我县农村中医工作跨进全国先进行列, 主要任务指标 一、加强农村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 ( 一) 县中医医院基本条件建设。 1.床位数达到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要求。 2.一级临床科室达到10个以上( 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科、眼科、针灸科、推拿科、肛肠科、皮肤科等) 。

中医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精)

中医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 (2016-------2020) 为坚持以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更充分的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开创中医院建设和事业发展新局面,完善中医医疗保健体系,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五年发展规划。 1 五年建设与发展纲要 1.1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二级甲等中医医院为标准,体现“仁爱、诚信、敬业、奉献”的服务理念,从实际出发,坚持中西医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推进医疗、教学、科研的同步发展。 1.2工作目标 1.2.1完成中医医院迁建工程,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业务用房的需要。 1.2.2再创建1~2个省级重点专科。 1.2.3申请并完成1~2个市级中医药科研项目。 1.2.4中药饮片、中成药处方占门诊处方的比例每年提高2个以上百分点,到2020年基本达到60%以上。 1.2.5完成中医药人才的新老更替和储备,使中医人才配备更加合理、完善。 2 任务及措施 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 2.1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方面 2.1.1制定具体措施,坚持以中医为主,重在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年度计划

2.1.2落实政府扶持中医药发展的保障政策,建立新形势下方便群众的诊疗模式 2.1.3重点培养中医重点专科和中医药人才,并且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 2.1.4每年进行一次影响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关键问题的调研分析,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 2.1.5对中医药特色指标每年进行一次考核分析,并制定解决措施 2.1.6制定行之有效的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鼓励及考核制度、考核指标、绩效方案 2.1.7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人员交流、承担政府指令性任务、制定制度、培训方案等具体措施 2.2队伍建设方面 2.2.1按国家有关规定合理配备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并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 2.2.2医院领导和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要经过省级以上中医药政策、中医药知识和管理知识的系统培训,并要达到国家有关规定 2.2.3制定并逐步完善中长期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和规划,制定有优化中医药结构、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的年度计划并实施 2.2.4组织并实施学科带头人及继承人的选拔与激励机制 2.2.5完善师承教育计划和措施的落实工作 2.2.6完善医师的定期考核培训、达到有关要求的比例,并建立中医药专业人员技术档案,记录要完整

【艾滋病医案】民间中草药简便高效根治艾滋病

【艾滋病医案】民间中草药简便高效根治艾滋病 德文韦德 民间中医中草药简便高效根治艾滋病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中医发展基础研究”课题组组长贾谦教授在中医战略书中为民间中医鸣锣开道,申报不平,讲了公道话,为民间中医出了一口气。百年来对民间中医的打击、压制、排挤,甚至采取消灭的态度,给中华民族医带来了极大的抹杀。不然的话,世界关注的艾滋病,在中国民间中医早就得到解决了。看了中医战略书,知道了天下还有敢想敢干的七路民间中医,冒着非法行医的罪名和被感染的风险,进入艾滋病高发区,无偿的给患者治病。有600名患者获得了显著疗效,他们的行动给我树立了榜样和鼓励,增强了我对治疗艾滋病的信心。我在用民间中医中草药简便高效根治艾滋病的问题上,就有人取笑过我,说世界上还没有谁能研究发明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药,凭你民间中医的几味草药能根治艾滋病,简直是异想天开,想必是癞**想吃天鹅肉罢了,谈何容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我抱着不服气的心态,十几年来刻苦学习勤奋钻研,要为中华民族争口气,弘扬祖国五千年的中医学优良传统,为民间中医生辉,有了这种精神支配,参阅古今中草药典籍,寻找能杀灭艾滋病毒的中草药,终于在临床实践研究中,找到了几味

能有显著杀灭艾滋病毒的主要药物。中草药在历来的温病和慢性病的治疗中,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中草药临床于艾滋病的治疗中,也有着不可思议的神奇疗效,抗艾滋病活性较强的中草药,能消炎杀菌,益气活血,又能提高和调节免疫功能,达到治愈艾滋病的目的。艾滋病毒在机体内蔓延速度快,死亡率高,至今无满意治疗措施,引起全人类的重大关注,现在不得不把治疗艾滋病的希望寄托在民间的中草药上。 一、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自然过程 1、血液传播 输入带有艾滋病毒的血液和血制品,骨髓和器官移植,以及共有带有艾滋病毒的注射器和针头。 2、性传播 以异性性交为主要的传播途径,或西方国家同性恋的传播方式。 3、母婴垂直传播 婴儿在母体内是血脉相连的直接感染和遗传。 要正确认识艾滋病,不要对艾滋病产生恐惧,实践证明对艾滋病人的一般接触,握手,拥抱,共乘交通工具,公用游泳池,马桶,门把,电话及餐具,唾液,蚊虫叮咬是不会产生传染艾滋病毒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