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权国家与国际组织》教案正式版

《主权国家与国际组织》教案正式版
《主权国家与国际组织》教案正式版

第二框主权国家与国际组织

从容说课

一、说教材

第二框题“主权国家与国际组织”,讲述四个问题:

l.主权国家及其权利:这方面的知识是国家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框的教学重点。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国际活动最重要的参加者。主权国家必须具备的要素,即国家的构成要素:人口、领土、主权和政权。关于主权国家的权利,只讲述“主权国家享有的基本权利”,主要有: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主权国家的国际义务主要有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

2.国际法及其作用,是本框的教学难点。课文讲了三点:(1)国际法的含义。(2)国际法的产生过程,课文从两个方面作了说明:一是国际法产生的原因,这就是国家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交往发展的必然结果;二是国际法的制定,它不是由一国单独制定,而是各国在相互交往中通过协议的方式制定的。(3)国际法的作用: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国际法对国家关系的正常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3.当代国际组织概况,课文讲了三点:(1)当代国际社会存在繁多的国际组织,并已形成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组织网络。(2)国际组织的概念。(3)国际组织的主要机构、职权、活动程序、成员国的权利与义务的依据是正式条约或协议。

4.国际组织的分类和作用,课文讲了两点:(1)国际组织的分类。(2)国际组织的作用。首先课文强调由于国际组织的作用是比较复杂的,因此,对每一个国际组织的作用要作具体的分析;其次,课文讲述了绝大多数国际组织在现代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国际组织的作用是本框的教学重点,因为国际组织是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其作用十分重要。

二、说教法

讲授点拨法、自学法、图表讲解法。本课可采取复习导入法,也可采取热点问题导入法:教师在课前选择一至两例关于国家主权问题的时事,引导学生讨论产生问题的原因,进入本课内容。关于“主权国家及其基本权利”的教学:由于这部分内容条理比较清楚,难度不大,可采取学生自学——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关于“国际法及其作用”的教学,应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因为这是本框题的教学难点。国际法的作用,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为了便于学生接受,可采取由具体到抽象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材料进行归纳。关于“当代国际组织的概况”,这部分内容采取自学法。关于“国际组织的分类”的教学,本内容可采取图表讲解法。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主权国家构成的四要素,即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主权国家享有的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主权国家的国际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外交,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简要说明国际法的作用。区分几个主要国际组织的类型。分析国际组织的主要作用。

能力方面

结合我国的外交活动,历史地具体分析国际法及其作用、国际组织及其作用。比较各种类型的主权国家在重大国际事件上的态度和主张的异同,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综合认识我国参与或对我国有重大影响的国际事件。结合实例,说明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是主权国家的权利。

觉悟方面

支持我国政府按照国际法准则参与国际事务,处理国际关系和维护国家的荣誉、尊严和利益的活动。用辩证的历史的观点认识国际组织的作用。

教学重点

主权国家及其权利、国际组织的作用

教学难点

1.主权国家构成的四要素

2.国际法及其作用

3.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认识国际组织的作用

教学方法

讲授点拨法、自学法、图表讲解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师]1.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是什么?

[生]国际社会的成员主要包括两大类型: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其中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最基本成员。

[师]2.国际关系变化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生]国际关系主要是指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国际关系主要是由各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相悖则是引起国家间摩擦或冲突的根源。国家力量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捍卫本国利益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作用的重要尺度。

[导入新课]

[师]什么是主权国家?它有什么权利?有什么义务?什么是国际组织?它的产生、分类和作用分别是什么?现在我们就来看本课的第二框——主权国家与国际组织。

[讲授新课]

二、主权国家与国际组织(板书)

(一)主权国家(板书)

1.主权国家及其权利(板书)

(1)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板书)

[师]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的基本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国家间的关系是最主要的国际关系。国际法意义上的国家,要以国家的身份或资格承受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必须具备固定的居民(人口),确定的领土、政权和主权等四个要素。只有具备这四个要素,才能成为主权国家,享有国际法确认的权利和承担相应的义务。

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36页第二自然段。

[生]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即人口、领土、政权、主权。

①人口,即国家定居的居民,指同一国家统治权管辖下的人们。人口是国家存在的基本要素,是国家活动的出发点和基础。世界上没有一个无人口的国家。只有具备一定数量的定居的居民才能形成一定的经济和政治结构。人口是社会生产力构成要素和生产关系的体现者,

也是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体现者。

因此,人口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是国家构成的第一个基本要素,也是国家一切活动的基础和基本出发点。

②领土,即一个国家居民永久居住,从事社会生产并由国家行使权力和开展种种活动的地域,也即是一个国家主权支配下的特定地域。现代国家领土的涵义包括领陆、领水、领空和活动领土的整体。具体说:

领陆不仅包括一国的陆地地面,而且包括地下无限深度的下层。

领海是领土或内湖公海之间,隶属于沿岸统治权的海面。

领空指国家领土和领海上空一定高度的空气空间。

领水指一国所属之水面,包括海湾、海峡、河川、湖泊等。

活动领土亦称浮动领土,即凡属本国之船舶与飞机等,虽然行驶于本国领域范围之外,在公海及外国领水、领空航行,但仍受本国统治权之支配,视同本国领土。

[师]总之,领土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领土是国家行使主权的空间和物质基础,国家对其领土享有完全的、排他的主权。没有领土,国家便失去其存在的依据。

③政权,即政府组织。国家必须有行使统治权力的政权机关,它包括立法、行政、司法、暴力机关,否则就不成其为国家。政权,即政府组织。国家政权机关是统治阶级实现其对国家统治的工具,对内行使国家权力,实现国家职能,对外代表国家。它是任何国家必须具备的统治组织,也是国家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

④主权,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其国内事务和国际事务的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它包括两个方面:国内主权和国际主权。国内主权表现为国家权力的至高无上,任何其他权力都不能高于或平行于国家权力,国家意志是必须执行的。国际主权表现为国家作为国际法上的主体,在国际交往中的独立性和不可侵犯性。对内最高性和对外独立性是它的特征。主权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条件,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国家存在的最重要因素。

主权的特征是对内最高性和对外独立性。国家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本国领土内的事务,不受他国的干涉。(如,我国对台湾问题的处理)。对外在尊重别国享有固有基本权力的基础上,处理外部事务不受他国的控制和干涉,即处理事务的排他性和行使权力的自主性。

当今世界共有194个主权国家,它们由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四要素构成。这是国际法意义上的国家,也是政治地理概念上的国家,实际上指的是国度。国家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是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关,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的四要素说和国家的本质是根本不同的,不能用国家四要素说来掩盖国家的阶级本质,否认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2)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板书)

1949年12月6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国家权利义务宣言草案》,确认了国家基本权利的存在,同时阐述了有关基本权利的内容:国家基本权利是国家固有的、不可缺少的、根本性的权利,是国家主权的直接体现,是国家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因而也是不可侵犯、不可剥夺和不可让渡的。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享有四项基本权利。

第一,独立权(板书)

(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第136页相关内容)

[师]什么是独立权?

[生]独立权指国家拥有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权利。

[师]独立权是国家主权在对外关系上的体现。前边曾讲过独立权有两个特征,即行使权力的自主性和处理事务的排他性。主权的自主性是指国家行使权力的完全自主性;排他性是指国家在主权范围内处理本国事务时不受外来干涉的排他性。如,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别国无权干涉。车臣问题是俄罗斯的内政,别国无权干涉。

[生]也就是对内可以自由行使其立法、司法和行政权力,自由选择发展其政治、社会、经济及文化制度;对外可自由决定与其他国家缔约、建交、结盟、宣战、媾和或进行其他往来,而不受任何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控制、支配和干涉。

[师]国家的独立,既是政治上的独立,也是经济上的独立。在当今世界,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所以,经济独立也是主权独立的重要内容。

第二,平等权(板书)

(请学生阅读教材第136~137页的相关内容)

[师]平等权指什么?

[生]指国家不论大小、强弱,也不论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有何差异,在国际法上的地位一律平等权利。

[师]平等权是国家主权在国家对外关系中的集中体现。

第三,自卫权(板书)

[师]何为自卫权?(请学生阅读教材第137页相关内容)

[生]指国家保卫自己的生存和独立的权利。

[师]它包括两个方面,防御权和自卫权。一方面,指国家有权使用自己的一切力量,进行国防建设,以防外来的侵犯,如建立军队、建造防御设施等。另一方面,当国家已经受到外国的武力攻击时,有权自卫,如我国进行的对越自卫反击战。

第四,管辖权(板书)

[师]请介绍一下管辖权的相关知识。(阅读教材第137页相关内容)

[生]管辖权是国家对其领域内的一切人和物具有管辖的权利,是国家行使主权的表现。

(3)主权国家的基本义务(板书)

[师]权利和义务是怎样的关系?

[生]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师]主权国家既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它的基本义务是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

(1)国际法的含义(板书)

[师]国际法的含义是什么?

[生]国际法是各国公认的调整国家关系的有约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简言之,国际法就是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

(2)国际法的产生(板书)

[师]国际法产生的前提是什么?

[生]正确处理、调节国家之间关系的需要。

[师]国际法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生]国家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交往发展的必然结果。

[师]国际法的特征有哪些呢?

[师]国际法的制定方式是什么?

[生]不是由一国单独制定,而是各国在相互交往中通过协议的方式制定的。

[师]国际法是在国家交往中形成的调整国家间相互关系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规范的总称。国际法包括三大部分,即平时法、战争法和中立法。平时法在国际法中占主要地位,这涉及主权、管辖权、外交规则与惯例、谈判与条约。战争法涉及调整敌对行为的规则,如对敌国公民的待遇、财产及战俘的处置。中立法则规定中立国在战争环境下的权利和义务;国际法的渊源是习惯与惯例、条约和一般法律原则。习惯与惯例是在国家的交往间逐渐形成的不成文的规则,最初为某些国家所采用,其后又为其他国家所接受,从而公认具有法律效力。条约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关于政治、经济、贸易、法律、文化、军事等方面规定其相互之间的权利与义务的各种协议的总称,包括公约、宪章、盟约、专约、协议、议定书、联合公告(声明)等。一般法律原则是指国际法院在审理案件中适用的国家间的一般法律原则。

[师]国际法在当代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二战后,《联合国宪章》明文规定:“提倡国际法的逐渐发展与编纂,”并成立了国际法委员会,全面开展国际法的编纂工作。1949年以来,在国际法委员会提出条文草案的基础上,联合国通过了一系列的国际公约。如1958年的《领海与毗连区公约》《公海公约》《公海捕鱼与养护生物资源公约》《大陆架公约》,1961年的《减少无国籍状态公约》《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1963年的《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1969年《维也纳条约法公约》《联合国特别使团公约》,1973年的《防止和惩治对国际保护人员包括外交人员犯罪行为公约》,1986年的《关于国家和国际组织间或国际组织相互间的条约法公约》等。出现了许多新的国际法,同时还建立了裁判国与国之间的纷争的国际司法机构,即设在荷兰

海牙的国际法院。这表明国际法在当代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1970年10

[师]国际法对国家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是调整现代国家关系,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的法律规范。它对于国家关系的正常发展有重要的作用。这些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1]第一,确立辨明国际问题是非曲直的标准和法律依据。

[师]①规范作用。国际关系是国家间的互相关系,内容复杂而广泛,因而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来进行。而这套规则就是国际法,国际法为国际关系的形式、交往手段、组织机构、活动方法等,提出了明确的规范,确立了辨明国际问题是非曲直的标准和法律依据,为国际关系的发展设定了法律轨道,使其能保持稳定的运行状态。

[生2]第二,规定国际社会的基本行为准则,指导国际关系的规范化,减少国际纠纷,确定建立正常的国际秩序。

[师]②和平与安全作用。国家之间往往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利益矛盾和纠纷,倘若不能及时、合理、有效地解决,很可能导致各方之间的冲突。国际法为和平解决国际纠纷和争端规定了程序和准则,诸如采取和谈、协商、调解等方法处理利益矛盾和纠纷等。在实践中,这些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而达到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目的。

[生3]第三,在国际交往过程中建立各种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以便明确国际责任。

[师]③协调作用。国际法规定国际社会的基本行为准则,指导国际关系的规范化,减少国际纠纷,确保建立正常的国际秩序。国际法为国际关系的和谐发展规定了基本原则,保证各国关系的正常发展,增进国家间的友好交往和合作,协调各国行动和步伐,达到促进世界发展的目的。

[师]国际法目前还不够完善。虽然具有法律约束力,但对于违法者缺乏有效的制裁手段。这是因为没有一个超越于国家的统一的立法机关和执法机关来保证它的实施。国际争议只有通过谈判与协商、斡旋与调停、国际制裁与司法谈判以及诸如联合国这样的世界性国际组织作出决议的方式去解决。当然,这毕竟比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和诉诸武力解决争端要好得多。

国际法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联合国海洋公约》来理解。

[师]1982年,联合国通过了《联合国海洋公约》,我国在1996年5月15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批准该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当日发表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领海的部分基线和西沙群岛的领海基线。

(二)当代国际组织概况(板书)

1.国际组织的含义(板书)

[师]什么叫做国际组织?

[生]国际组织是指若干个国家或社会团体为特定目的,通过条约或协议建立的有一定规章制度的团体。

[师]当代国际社会存在名目繁多、职能各异、规模不一的国际组织,据统计,截止到1998年,共有四万多个,而且平均每年增加两千多个。这些国际组织涉及的范围包罗万象。

2.国际组织活动的依据(板书)

[师]这么多的国际组织活动的依据是什么?

[生]国际组织的主要机构、职权、活动程序以及成员单位的权利与义务,都以正式条约或协议为依据。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国际组织呢?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师]国际组织并非随着国家的产生而立即出现的,它是国家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19世纪以前,并没有国际组织。主要是因为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世界各国的关系长期处于相对隔离的状态。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国家间的交往增加了,协作范围也扩大了。由于交通、贸易、电信、财政等方面国际合作的需要,国际组织在19世纪便应运而生。20世纪90年代,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国际组织得到迅猛发展。

3.国际组织的分类(板书)

[师]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国际组织可以从三个不同的标准来分类。第一,按目的任务和职权范围划分,可分为政治性和专业性的两大类。第二,按活动的区域划分,可分为世界性和区域性的两大类。第三,按主体的构成划分,可分为政府间和非政府

4.国际组织的作用(板书)

[师]在分析国际组织的作用时,要强调用辩证、历史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

因为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比较复杂,所以要具体分析。不过绝大多数国际组织

在现代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些作用主要有哪些?

[生]第一,绝大多数国际组织是发展国家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交流与合作的纽带;

第二,是调节国际争端的主要力量;

第三,是争取世界和平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什么是主权国家,以及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还了解了国际法的产生及作用。我们应着重把握好国家的基本权利,用国际法来捍卫我国的国家利益。

我们还讲了国际组织的含义,知道国际组织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东帝汶首席选举官巴伦苏埃拉2002年4月17日宣布,独立总统候选人沙纳纳·古斯芒,以82.69%的得票率在总统选举中获胜,成为东帝汶2002年5月20日正式独立后的第一任总统。东帝汶总统选举是由联合国主持的。据此回答1~3题。

1.2002年5月20日后的东帝汶具有以下权利()

①独立权②平等权③自卫权④管辖权⑤人权⑥生存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⑥

2.材料表明()

A.联合国是凌驾于国家之上的国际组织

B.世界能否和平相处,取决于联合国

C.联合国成立以来,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D.联合国有促进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的国际问题的宗旨

3.东帝汶国家存在的最重要因素是()

A.人口

B.领土

C.政权

D.主权

4.按照国际组织的分类,APEC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国际组织()

A.世界性政治性政府间

B.区域性专业性政府间

C.世界性政治性非政府间

D.区域性专业性非政府间

5.APEC会议的成功举办,表明()

A.它是世界上最具影响的经济论坛

B.经济全球化已经形成

C.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D.各成员间有着共同的经济利益

6.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和对外活动的目的是()

A.维护国家利益

B.增强国家力量

C.结成战略性伙伴关系

D.加强同周边国家的联系

7.关于国际社会和国际关系的正确表述是()

①国际社会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由于相互的需要而形成的②国际关系最主要的关系是国际

同一性质的国家之间,国家利益是一致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8.乌兹别克一位政治家曾说:“我们不当任何人的小兄弟,不做任何大国的势力范围,我们要独立和主权。”他的话无疑反映了广大中小国家人民的心声。主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

A.主权国家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B.是主权国家才能成为国际社会的基本成员

C.主权是一个国家处理其国内外事务的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国家存在的重要因素

D.主权是一个国家存在的唯一条件

9.国际法是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它对于国家关系的正常发展的重要作用是()

①可以有效制止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②是确立辨明国际问题是非曲直的标准和法律依据③指导国家关系的规范化,减少国际纠纷,确保建立正常的国际秩序④在国际交往中建立各种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以便明确国际责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1.A2.D3.D4.B5.D6.A7.A8.C9.B

二、非选择题

10.什么是主权国家?主权国家享有哪些基本权利?负有哪些国际义务?

参考答案: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是国际活动的最重要参加者。具备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四个要素,才能成为主权国家,享有国际权利和承担国际义务。

主权国家享有的基本权利主要包括: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国家享有基本权利的同时,也负有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外交,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等国际义务。

11.国际法及其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国际法是各国公认的调整国家关系的有约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简单地说,国际法就是调整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如海洋法、空间法、外交关系法、战争法等。

国际法对国家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它是调整现代国家关系,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的国际法律规范。

在国际关系中国际法对于国家关系的正常发展有重要作用:第一,确立辨明国际问题是非曲直的标准和法律依据。第二,规定国际社会的基本行为准则,减少国际纠纷。第三,在国际交往过程中建立多种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以便明确国际责任。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2001年11月10日,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作出决定,接纳中国加入WTO。它意味着经历15年的奋争与期待,中国终于昂首跨入WTO大门。依据相关知识,回答1~3题。

1.世界贸易组织是_______的国际组织()

①世界性②区域性③专业性④政治性

A.③④

B.②④

C.①②

D.①③

2.中国入世的艰难历程表明的哲学道理是()

A.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B.事物的发展是一个反复循环的过程

C.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但道路是曲折的

3.中国之所以要求加入世贸组织,从哲学上看是因为()

A.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

B.没有中国参与的世贸组织是不完整的

C.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D.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4.中国政府在《关于核试验问题的声明》中指出:“中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是维护世界和平、安全和稳定的重要力量,一贯致力于全人类的和平与发展的崇高目标。”这表明()

A.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B.中国一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C.我国坚持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家间的关系

D.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利益与共命运相关

5.2001年4月25日,美宣布向台出售包括4艘“基德”级驱逐舰、8艘柴油动力潜艇和12架“P-3C 猎户座”反潜巡逻机在内的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先进武器装备。同时宣称美将不再进行美台年度军售会议,而将根据需要对台防务需求进行审议。美国的上述行径从政治上看()

①是对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粗暴违反②违背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③是对中国内政的严重干涉,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④严重破坏了中美友好关系的健康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1.D2.D3.D4.A5.B

二、非选择题

6.什么叫国际组织?国际组织是如何建立的?国际组织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国际组织是指若干国家或社会团体为特定目的,签订条约或协议建立的有一定规章制度的团体。国际组织的主要机构、职权、活动程序,以及成员单位的权利与义务,都以正式条约或协议为依据。

国际组织依据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型。其中有政治性的,专业性的,也有世界性的,区域性的,还有政府间的和非政府间的。

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是比较复杂的。绝大多数国际组织是发展国家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方面交流与合作的纽带;是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节国际争端的主要力量;是争取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

板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 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教学目标】 以新课标为指导方向,立足于本课及所在班级的实际情况,确立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左传》有关知识,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诵读、理解课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领学生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 3.情感与态度目标: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烛之武退秦师》虽作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末期,但内容生动有趣,语言也比较浅显,因此,我把该文教学重点确定为: 1、诵读复述课文,背诵课文,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词句,把理解词句与理解文章统一起来; 2、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烛之武的说解是一篇非常漂亮的外交辞令,短短125个字,却说了四层意思,说得委婉曲折,面面俱到,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其语言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因此,我将此课的难点确定为:烛之武的说辞艺术赏析。 【教学设想】 1、课时安排:一课时; 2、课前准备:在课前安排学生进行预习,布置预习内容,包括生字词、《左传》的相关知识以及其在文学中的地位、熟读课文等; 3、课堂教学中,运用讨论法(小组探究学习)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文中烛之武的说辞艺术以及其爱国感情。 【教学过程】 一、趣味探讨,激发兴趣 谈到英雄的形象,我们一些同学的脑海中马上浮现了一些人,例如:乔峰,“英”气逼人,降龙十八掌更是武林独霸;杨过,有情有义,黯然销魂掌独步江湖;还有郭靖、虚竹等等。在我们看来,英雄务必要有健壮的体魄和盖世的武功,除强扶弱,义搏云天,而我们今天要去认识一位英雄,这位英雄说起来有点另类,他没有健壮的体魄,更没有盖世的武功,但他却在国家危难时刻,仅凭三寸不烂之舌说服秦伯退师百万,解救了国家,匹夫之勇可与其相比?要问这位英雄是谁,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烛之武退秦师》中寻找答案。 (板书:烛之武退秦师) 二、了解《左传》,体味经典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史,为“十三经”之一。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解说《春秋》而作,故又称作“春秋三传”。 《左传》大约成书于战国初,与《国语》成书时间差不多,二书在思想倾向上与基本一致,《左传》比《国语》有新的发展,民本思想更加鲜明。 《左传》中记了众多的历史人物,不论其地位贵贱,职务高低,这些人物包括了春秋时代社会各阶级、阶层的成员,有天子、诸侯、卿士、大夫,也有将相、武臣、学者,有说客、良医、商贾、娼优,也有宰竖、役人、盗贼、侠客等。各种历史人物,形形色色,多彩多姿。其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物有较详细的事迹记录或鲜明的形象描绘。整部《左

学生礼仪规范教案设计

学生礼仪规范教案设计 第一课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 二、礼仪修养显个人魅力 一、教学目标 1. 认知 了解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理解个人礼仪的作用和蕴含的道德意义,提高个人礼仪素养,养成文明礼仪习惯。 2. 情感态度观念 尊重自己和他人,平等待人, 真诚礼貌;以讲礼仪为荣,以不讲礼仪为耻,追求高尚人格,维护自己的文明形象。 3. 运用 自觉践行礼仪规范,做讲文明、有礼仪的人。 二、教材分析 1. 教学重点 (1)个人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 要学生明白个人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清楚个人礼仪规范与自身

修养、社会和谐和整个国家以及全民族的文明程度的关系。从小处讲,提升个人礼仪,可以表现自己的良好形象,搞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从大处讲,能反映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甚至关系到国家的和谐与稳定,因而个人礼仪蕴含的道德意义是本课教学重点。通过礼仪教育,让中学生明确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普及和应用礼仪知识,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2)个人文明礼仪的习惯养成问题 礼仪的根本目标是要教育、引导全体公民自觉遵循社会主义礼貌道德规范以及相应的礼仪形式,提高人们的文明意识,养成人们文明行为的习惯,促使良好社会风尚形成,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达到高度和谐与有序,努力推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 2.教学难点 个人文明礼仪的习惯养成问题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我们中华民族虽然有几千年文明史,但由于多种原因,文明礼仪的传承好像受到“阻碍”,中学生对文明礼仪有一定的了解,但能按一定礼仪规范去做的更是不多见。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种不容忽视的现象呢?家庭、学校和社会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使学生受到熏陶。要联系学生实际,找到影响学生把个人礼仪规范转化为实

握手礼仪教案

教学内容、过程 (一)、心态调整、形体梳理(3分钟) 引导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礼仪课堂,提高同学们的形象 意识,请课堂礼仪之星带领大家展示礼仪操《形象的魅力》由此引导 新课。 (二八观察图片、导入新课(5分钟) 2、提出问题: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做的正确吗? 引出任务:请你来 教法国总统握手让学生观察照片,引导学生思考发现。 (三)、设置任务、展开课程(25分钟)一、握手有哪些要求? (根据表格由第一组学生代表总结)(教学重点) 右手,四扌曰并拢 学生 活动 上身 面部表情 略向前倾 微笑,目视对方 1、观察图片 回 答 问 题

教师补充握手口诀:大方伸手、虎口相对、目视对方、面带 微笑、力度适中。 二、请两位同学上台演示握手的姿势(请第二小组代表总结) 其他同学观看,指出优缺点。 三、握手的顺序原则(请第三小组代表总结)(教学难点) 观看漫画,各小组讨论:他们为什么不高兴? 双方距离 步左右 讲笔记>察评价 为什么他们不鬲兴? ■據手要讲兗伸手的次序 L 卄匕 取杜丁艸醉* fl ■圳.苗百 根据礼仪规范,握手时双方伸手的先后次序,一般应当 遵守“尊者先伸手”的原则,应由尊者首先伸出手来,位卑 者只能在此后予以响应,而绝不可贸然抢先伸手,不然就是 违反礼仪的举动。其基本规则如下: 1、 主人与客人 ----- 主人先伸手 2、 长辈与晚辈——长辈先伸手 3、 女士与男士 ----- 女士先伸手 4、 上级与下级 ------- 上级先伸手 5、 身份高者与身份低者 --------- 身份高者先伸手 学 生讨论思考总结 ◎

教师补充:尊者先伸手原则 公务场合:职位身份高低 社交休闲场合:年龄、性别、婚否 四、观看图片,讲解握手的禁忌(请第四小组代表总结) 在人际交往中,握手虽然司空见惯,看似寻常,但是由 于它可被用来传递多种信息,因此在行握手礼时应努力作到合乎规 范,并且避免违反下述失礼的禁忌。 1、不宜用左手握手。 2、不宜握手用力过度。 3、不宜与异性握手用双手。 4、不宜坐着握手。 5、不宜交叉握手。 6、不宜带着手套握手(除非社交场合戴薄纱手套的女士和身穿军服 的军人) (四)小组竞赛、情境模拟(35分) 观 察 思 考 讨 论 总 结

2.4烛之武退秦师教案.docx

2.4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2.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3.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4.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贰、军、辞、鄙、陪、敢、济、肆、阙、与”10 个词语。 2.归纳“若、说、辞、鄙、微、之”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 1.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 2.领会和学习本文详略得当、波澜起伏、善用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技巧。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卡片、录音机、《烛之武退秦师》的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第 一课时 [ 教学要点 ] 1.了解《左传》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了解与本文内容相关的历史史实。 3.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正音,借助注释疏通文章。 [ 教学步骤 ] 一、导语 同学们,当我们看到奥运赛场上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心中会油然升起一种崇高感、敬慕 感。敬慕那些为国争光的英雄。英雄,在人们心中是伟大的,他们为民排忧,为国解难, 殚精竭虑,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今有之,古亦有之。春秋时期郑国的烛之武就是其中之一。 今天我们就学习选自《左传》的历史散文《烛之武退秦师》。 二、关于《左传》 (先让学生看文章后面关于《左传》的介绍)教师补充: “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这是朱彝尊《经文考》中对 《左传》的高度评价。这里的“左氏”,司马迁认为是春秋时代鲁国盲人史官左丘明,他 在《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中写到:“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 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东汉的班固也持此观点,但由于文献不足, 《左传》的作者迄今尚无定论。 但这丝毫无损《左传》的光辉,它是继《春秋》之后我国第一部记事详细而又完整 的编年体史书。《左传》记叙了上起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 年),下迄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7 年),共二百五十五年的历史。不仅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而且还具有极高 的文学价值。颇具春秋时代历史散文的特色。内容丰富,规模宏大,忠于历史事实,生动、 真实地反应了奴隶社会崩溃时期的重大变化,为后人提供了那个时代广阔多彩的社会生活 画面。统治集团内部的各种矛盾斗争,各诸侯国之间频繁的争夺战争,各种礼仪制度、社 会风俗、道德观念及一些人物的生活琐事在《左传》中都有大量记载。 1 / 9

礼仪规范教程教案

《礼仪规范教程》教案 中宁县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杨帆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叫杨帆,来自中宁县职业教育培训中心,今天我讲课的内容是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丛书《礼仪规范教程>(第二版)第二章礼仪与道德概述第三节表情、手势礼仪的第一部分表情礼仪。本次教案书写包括五部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和说板书以及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道德是一定社会或阶级调整人和人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阶级、国家、民族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道德可分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伦理道德三个方面。礼仪,作为一种社会行为规范和准则,属于社会公德的内容之一,也是道德的外在形式。 因此,我们使学生自觉的以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尤其是中职学生,更应该很好的掌握表情和手势的礼仪要求,在以后的工作岗位和生活道路上能够比别人更加优秀,同时能够体现出中职学生的良好形象。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的精神,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表情礼仪的基本要领; 2、能力目标:自学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目光、微笑演示能力训练;

3、情感目标:健康的表情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是自身素质的最好体现。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表情的基本要领。 2、教学难点:目光、微笑的训练。 通过讲授,让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归纳、总结出表情礼仪的要求,同时演示和训练目光和微笑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教学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改变了过去单纯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变为师生互动式教学,本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因此本节课以训练为主,在充分演示正确的动作的情况下,利用学生表演不同的目光和微笑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三、说学法 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表演分析等,培养学生的目光、微笑演示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四、说教学流程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设计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年级: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 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古代记叙散文)第一课 注意点:《烛之武退秦师》是学生进入高中所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因此本文的学习在整个高中文言文学习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课文被安排在本单元的首篇,指导学生学好这篇文章,为以后文言文学习打好基础,树立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至关重要。 教学目标(三维):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左传》有关知识,积累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疏通文句、文意, 熟读成诵。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能抓住关键词语概述文章,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2)赏析烛之武这个人物形象,把握烛之武的性格特征和论辩艺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理解、把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归纳常见的文言句式;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思想内容; (3)分析烛之武的形象。 (二)教学难点:烛之武的外交辞令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法、问题探究法、小组合作法。 教具准备:春秋时期全图、郑宋卫地图、秦晋地图、秦晋围郑示意图;PPT课件 学法指导:资料搜集法、朗读法、讨论法和参照注解勾画圈点法,归纳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流程: 1.课前预习 (1)课前参看提示、注释,通读全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自己认为重要的词语,以及理解起来有困难的词句,以便在课堂上讨论。 (3)指导学生课前利用图书或网络等搜集有关《烛之武退秦师》的背景故事。让学生亲自查找资料,从而培养学生的收集筛选材料的能力和自读能力。 2.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首先精心设计导语,引用着名科学家钱学森的故事,1955年钱学森想回国,遇到了重重阻挠,当时美国的海军处长金波尔说:“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从而引出疑问:一个人的力量真的能抵得上五个师吗让学生们带着求知的欲望尽快进入到课文的学习当中。 3.检查预习,进入学习状态 由于课前布置过预习作业,请同学介绍关于《左传》的知识。教师总结。

学生文明礼仪规范养成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学生文明礼仪规范养成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本次活动课,使学生认识到文明礼仪就在我们的身边,体会文明礼貌用语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会正确运用文明用语。 2、通过活动使校园里呈现出一派祥和的气氛,到处可见文明用语,使文明礼仪教育见效。 3、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修养,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二、活动准备: 1、收集有关校园礼仪的歌曲 2、文明礼仪儿歌、朗诵等。 三、活动重点: 通过活动希望学生能把校园礼仪的一些规范运用到生活学习中。 四、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也许你可能天生是一位公主。但是你必须经过学习方可成为一位女士。——英国女王致孙女 解释: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没有了文明,就没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线。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的就是学习应先学做人,学做文明人,学做社会人。尽管我们已经是中学生了,尽管我们每一个人都觉得我们是社会中的文明人。然而,一些不文明,不和谐的现象却还是在我们身边时有发生。 (同学讨论,主持人发表意见。) 主持人1:是啊,从生下来就得到了父母的教育,从入学后得到了老师的教育。我们都应该懂得课堂上的文明礼仪,学到许多有关文明礼仪的知识。 主持人2:那么,究竟怎样才算是讲文明,重礼仪呢? 主持人1:我可是听说我们班的同学有许多在课堂上的不文明行为。 (二)寻找不文明现象 1、随意丢掉生活垃圾。 2、口中蹦出的字眼与自己年龄身份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3、上课时随意走动、我行我素。 4、可能看到这现象大家都不陌生,当我们与人相处的时候,总埋怨别人的“不拘小节”,而我们需要某些东西的时候,往往自己又懒得去理会那些“小节”了。为了班级的良好形象,同学们的身体健康,每个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很多同学把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会公德的培养,文明习惯的养成,而这恰恰从本质上展现出一个人的思想品质。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我们顺利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在学校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学就可能目无纪律,不讲卫生,扰乱班级的学习环境。相反,如果我们养成了文明的行为习惯,学习环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我们知道:一个学校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才能构建出优良的学习环境,创设出优良的学习气氛。 5、垃圾桶就在旁边,可是随意扔垃圾的人还是大有人在,这也是一种视而不见的现象等等。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1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1 [学习重点]1、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概况。重点了解《左传》作为先秦历史散文杰作的基本内容和语言特色。 2、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的知识,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学习难点]1、掌握正确诵读方法,养成阅读文言文的良好习惯,在课余拓展迁移中提高理解文言文的能力。2、了解烛之武智退秦师的政治活动,鉴赏烛之武的娴熟而精要的外交辞令。[文习赏识]《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学习重点] 1、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概况。重点了解《左传》作为先秦历史散文杰作的基本内容和语言特色。 2、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的知识,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学习难点] 1、掌握正确诵读方法,养成阅读文言文的良好习惯,在课余拓展迁移中提高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烛之武智退秦师的政治活动,鉴赏烛之武的娴熟而精要的外交辞令。 [文习赏识]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

外交等大小事实。 《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作者相传为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有人认为它是一部独立的自成体系具有独立创见的历史著作。它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有关春秋时期各诸候国间的政治、军事,外交以及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大史实都有载述,具体面完整地显示了时代概貌。显然,传统“天命”、礼教思想时有流露,这是历史局限性。 《左传》又具有很高的文字价值。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叙事委婉详尽,情节富于故事性和戏剧性,描写人物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能力。 [整体感知] 本文记述了秦晋联合攻打郑国的一个故事。郑国被秦、晋两的国包围,危在旦夕,郑文公派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前去说服秦伯。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向秦伯分析了当时的形势,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说明了保存郑国对秦有利、灭掉郑国对秦不利的道理,终于说服了秦伯。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反而派兵保卫郑围,迫使晋国也不得不撤兵,从而消除了郑国的危机。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艰险,只身说服秦君,解除国难,表现出他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文章中的中心人物烛之武,不计前嫌,受命于危难中,义无

握手礼仪教案

握手礼仪教案

教学内容、过程学生 活动(一)、心态调整、形体梳理(3分钟) 引导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礼仪课堂,提高同学们的形象意识,请课堂礼仪之星带领大家展示礼仪操《形象的魅力》,由此引导新课。 (二)、观察图片、导入新课(5分钟) 1、观察图片 2、提出问题: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做的正确吗? 引出任务:请你来教法国总统握手 让学生观察照片,引导学生思考发现。 (三)、设置任务、展开课程(25分钟) 一、握手有哪些要求?(根据表格由第一组学生代表总结)(教学重点) 手右手,四指并拢 脚立正 上身略向前倾 面部表情微笑,目视对方礼仪操 学生思考 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

双方距离一步左右 教师补充握手口诀:大方伸手、虎口相对、目视对方、面带微笑、力度适中。 二、请两位同学上台演示握手的姿势(请第二小组代表总结)其他同学观看,指出优缺点。 三、握手的顺序原则(请第三小组代表总结)(教学难点)观看漫画,各小组讨论:他们为什么不高兴? 根据礼仪规范,握手时双方伸手的先后次序,一般应当遵守“尊者先伸手”的原则,应由尊者首先伸出手来,位卑者只能在此后予以响应,而绝不可贸然抢先伸手,不然就是违反礼仪的举动。其基本规则如下: 1、主人与客人-------主人先伸手 2、长辈与晚辈--------长辈先伸手 3、女士与男士--------女士先伸手 4、上级与下级----------上级先伸手 5、身份高者与身份低者-----------身份高者先伸手听讲笔记 观察评价 学生讨论思考总结

教师补充:尊者先伸手原则 公务场合:职位身份高低 社交休闲场合:年龄、性别、婚否 四、观看图片,讲解握手的禁忌(请第四小组代表总结) 在人际交往中,握手虽然司空见惯,看似寻常,但是由 于它可被用来传递多种信息,因此在行握手礼时应努力作到 合乎规范,并且避免违反下述失礼的禁忌。 1、不宜用左手握手。 2、不宜握手用力过度。 3、不宜与异性握手用双手。 4、不宜坐着握手。 5、不宜交叉握手。 6、不宜带着手套握手(除非社交场合戴薄纱手套的女士和身 穿军服的军人) (四)小组竞赛、情境模拟(35分) 观 察 思 考 讨 论 总 结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在诵读过程中,学习本文精彩的人物语言——说理透辟,善于辞令,以及起伏跌宕,生动活泼的情节。 3.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本文详略得当、波澜起伏、善于运用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技巧。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50年代,有一次周总理接待了一位美国记者的采访。这位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无意中看到总理桌子上有一支美国产的派克钢笔。那记者便以带有几分讥讽的口吻问道:“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产的钢笔呢?”周总理听后,风趣地说:“谈起这支钢笔,说来话长,这是一位朝鲜朋友的抗美战利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我无功受禄,就拒收。朝鲜朋友说,留下做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留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美国记者一听,顿时哑口无言。总理用他的外交智慧挽救了国家的尊严。而在我国古代的春秋时期,有一个人同样用他的外交智慧挽救了国家命运。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烛之武退秦师》! 二、关于《左传》: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传”意为注释,《左传》为给所作的注释性文字。《左传》全称是《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另外还有两本书也是对《左传》的阐发《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因此我们把这三本书叫做“《春秋》三传”。 三、解题: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用法,使-----撤退师:军队 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齐读课文。问题: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2、纠正字音。①生字:函(hán) 氾(fán) 佚(yì) 缒(zhuì) 阙(jué)②多音字:朝(zhāo)(例句:朝济而夕设版焉) 逢(páng)(人名逢孙) 3、提问: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秦晋围郑,郑国危在旦夕。烛之武奉郑君之命,只身前往秦国,说服了秦君,免去了一场战祸。 4、学生分组讨论按照主要事件分段并概括大意。 退师原因1谁来退师2退师过程3 晋军撤离4 五、课文赏析 (一)退师原因 1、先看第一段。齐读第一段。第一段写了什么事情? ——秦晋围郑 2、秦晋为何围郑?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补充背景: ①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但是,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 ②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都很好;更重要的是,这时的秦国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是必然的了。 3、重点讲解:①且贰于楚也——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状语后置句) ②晋军(于)函陵——军,名词活用为动词,驻军、驻扎。(省略句)

(完整版)家庭礼仪教案

家庭礼仪教案 教学目标:了解和掌握家庭称谓礼仪及家庭成员 教学重点:能够在家庭、正确运用礼仪规范。 教学难点:认识到在家庭礼仪规范并重视及遵守这些礼仪规范。 教学方法:讲授法、情景教学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多媒体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家庭是学习举止礼貌的好场所。如果你的孩子成人后有良好的举止,这会使他们更加惬意舒适。 ——索菲娅·罗兰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曲礼》家庭礼仪指的就是人们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用以沟通思想、交流信息、联络感情而逐渐形成的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和礼节、仪式的总称。它包括家庭称谓礼仪、家庭成员礼仪和家庭间的交往礼仪。 二、讲授新课 1、家庭称谓礼仪 亲属称谓指的是人们由于亲属关系而得来的名称。在亲属之间的实际活动中,首先要把称谓搞清楚。如果去见一个亲属,连如何称呼也弄不清,那不仅自己会很尴尬,对方也会不悦,这是不懂礼节的表现。 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亲属,一般应按约定俗成的称谓称呼,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哥哥”“姐姐”等。但与外人交谈时,对自己家属的称呼,应采用谦称。比如,称辈分比自己高的亲属,可在称呼前加“家”字,如“家父”“家母”“家兄”等;称辈分比自己低的亲属,可在称呼前加“舍”字,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对他人家属的称呼,应采用敬称。对长辈,应在称呼前加“尊”字,如“尊母”“尊兄”等;对平辈或晚辈,应在称呼前加“贤”字,如“贤弟”“贤妹”等;在亲属的称呼前加“令”字,一般不分辈分与长幼,如“令堂”“令尊”“令爱”“令郎”等。“愚兄”是一种表示自谦的客气语。 随着生活的演变,亲属间的相互称呼已逐渐趋于简单化,过去那种复杂的称谓正慢慢地被淘汰。现代生活中常用的称谓如表4—1。 2、家庭成员礼仪 家庭成员礼仪是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中处理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与准则。父母善待子女,晚辈尊敬长辈,家庭关系更加亲密。兄弟姐妹之间互相帮助,礼貌谦让,家庭氛围更加融洽。 (1)父母子女相处的礼仪 ①、父母与子女相处的礼仪 父母的文化素养、性格爱好,对于子女的自我控制能力、思维想象能力、求知欲,等方面的发展,有着相当大的影响。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和他爸爸说话的语气一模一样”。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对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孩子身上总是刻有父母影响的痕迹,他们对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甚至加以模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可以信赖、可以效仿、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好榜样,非常重要。任何时候不要对孩子撒谎;孩子在场时,父母不要吵架;不要用其他孩子的优点责备自己孩子的不足;善于观察和赞扬孩子的优点。 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不能过分溺爱,也不能过分严肃。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批评,也是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教育子女健康成长的手段。但批评要讲究方法,选好时机;没有弄清事件真相时,不要盲目批评孩子,以免冤枉孩子;不要当外人面批评子女,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父母与子女之间应保持一种亲密无间的关系。父母应尽量缩短代沟的距离,不要找任何借口忽视孩子,要挤时间和孩子在一起;要相互了解、相互理解;要提高家庭透明度,把问题公开,使子女了解家长情况,让子女感受到尽管他是孩子,但是他是家庭一员,使他们从小树立起对家庭的责任感;鼓励孩子在挫折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文中的“贰、军、辞、鄙、陪、敢、济、肆、阙”文言实词和“若、之、与”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在掌握字词句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3.领会和学习本文主要人物形象特点以及说理的艺术。 4.能背诵全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赏析人物形象和写作技巧,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卡片、录音机、《烛之武退秦师》朗读磁带、多媒体CAI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假如有人在办喜事,你只知道在那里张灯结彩,人们忙忙碌碌,而有一幅对联的横批是“秦晋之好”。你能判断是办什么喜事么? 二.简介背景 春秋时代,晋国统治集团内部发生斗争,公子重耳被迫流亡,历经卫国、齐国、曹国、宋国、郑国、楚国、秦国等诸侯国。重耳在各国遭遇不尽相同。齐国是以厚礼相待,而在经过郑国时,郑国大夫叔瞻劝郑君说如果不能厚待重耳,就要把他杀了。重耳到了楚国,受到优厚的招待,并许诺楚王,有朝一日两国交战先退避九十里。后来秦穆公出于政治投机,派人把重耳请到秦国,并把女儿嫁给重耳,秦晋结下姻亲关系,这就历史上的秦晋之好。今天两家要联姻,还说欲结秦晋,当由此而出。再后来,秦穆公派兵把重耳护送回国当了国君,就是晋文公。 公元前632年,晋楚兵戎相见,晋文公先是退避三舍,以报优待之恩,再联合齐、宋、秦之师破楚于城濮,从而使晋文公确立了继齐桓公之后的霸主地位。城濮之战中,郑国帮助了楚国,又加上重耳流亡期间结下的恩怨,公元前630年,晋国联合秦国包围郑国,要把郑国国君叫出来好好辱骂一顿。郑人害怕,献上叔瞻的头颅仍解决不了问题,万不得已,走出一步险棋,派烛之武实施离间计。 三、熟读课文 1、默读课文,注意重点字的读音。 汜(fàn)南佚(yì)之狐夜缒(zhuī)而出 亡郑以陪(beì)邻共(gōng)其乏困阙(ju?)秦 秦伯说(yua)逢(páng)孙 2、听录音,注意准节奏。 3、齐读课文、注意语气要连贯。 四、理清层次 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课后练习题二,实际上是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各段大意。 第一段:秦、晋围郑(让学生思考本段的作用) 寥寥25字,写出了形势(“晋侯、秦伯围郑”,两大国围一小国——兵临城下,形势严峻);

“礼仪礼节、行为规范”培训教案

“重塑形象、强化管理”——****物业 “礼仪礼节、行为规范”培训教案 序 大家是否都了解讲究礼仪的重要性,如果你平时多一个温馨的微笑、一句热情的问候、一个友善的举动、一副真诚的态度……也许能使你的生活、工作增添更多的乐趣,使人与人之间更容易交往、沟通。 “业主至上、服务第一”作为***物业的服务宗旨,它充分地反映了***物业对每位员工的期望。作为一名物业从业人员,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企业形象,对业主能否进行优质服务直接影响到******的声誉,即使有再好的设计、设备等硬件设施,而对业主的服务不周,态度不佳,恐怕也会导致业主满意度下降。总之,讲求礼仪、礼节是公司对每位员工的基本要求,也是体现物业公司服务宗旨的具体表现。 礼仪礼节、行为规范的学习,正是为了避免我们的客户因服务质量而提出投诉,规范了各个岗位的服务行为和服务语言,使我们今后的服务更加专业高效,同时企业行为规范作为***物业企业形象的一个部分,具有独特性、可识别性和***物业特色,要求***物业的全体员工都能有效地执行。 培训目的:通过对物业通用礼仪礼节、行为规范的培训,强调和灌输***物业优良传统和企业价值观,使员工掌握规范的行为礼仪和沟通技巧,并在实际工作中运用,从而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和质量,为明年“基础巩固年”做好准备。 培训方法:集中讲授、分组讨论、模拟演练、案例分享。

物业通用礼仪礼节、行为规范 ***物业全员服务口号 礼貌和仪容是企业形象的代表 殷勤与笑容是优质服务的标志 一、微笑 人与人相识,第一印象往往是在前几秒钟形成的,而要改变它,却需付出很长时间的努力。良好的第一印象来源于人的仪表谈吐,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他的表情。微笑则是表情中最能赋予人好感,增加友善和沟通,愉悦心情的表现方式。一个对你微笑的人,必能体现出他的热情、修养和他的魅力,从而得到人的信任和尊重。那么,大家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是否面带微笑呢? 示范演练: A.请员工对微笑作表情模拟:大笑、微笑、苦笑,逐个讲解后着重对微笑提出要求。 B.引导员工学习练习微笑的方法(相互观察、自对镜子、上台展示)。 C.让学员接听从外面打进的电话,分辨对方是微笑着说话,还是板着脸在说话。 D.请学员上台以热情、微笑的态度向大家鞠躬问好。 <1>要面带微笑,和颜悦色,给人以亲切感;不能面孔冷漠,表情呆板,给客人以不受 欢迎感。 <2>要聚精会神,注意倾听,给人以受尊重之感;不要无精打采或漫不经心,给客人以

烛之武退秦师》试讲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第一部分:说课(主要包括说教材、说教法和说教学过程三部分) 一、说教材(周老师好,同学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烛之武退秦师》。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本篇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郑国被秦晋两个国家的军队包围,烛之武奉命前去说退秦军。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说服了秦穆公。秦穆公撤走了围攻郑国的军队,最后晋军也被迫撤退,从而解除了郑国的危机。充分表现了烛之武机制善变的外交才能。 2、该课的地位和作用 《烛之武退秦师》是出自新课改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主要学习古代记叙散文,学习本单元,要注意反复诵读,悉心体会;还要学习提要钩玄的阅读方法,学会抓住关键词语,概述文章的叙事脉络,做到纲举目张,化繁为简,提高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课文安排在单元的首篇,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实现“由教到不教”,树立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这是一个关键所在。 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几点: 3、教学目标 ①了解《左传》有关知识,积累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的活用和特殊句式 ②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复述课文内容 ③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机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4、教学重难点 重点:①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思想内容,能够复述课文,背诵课文 ②积累一些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③分析烛之武的形象 难点:烛之武的外交辞令的说解(短短125个字却说了五层意思,说得委婉曲折,面面俱到,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其语言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所以对其的说解非常重要)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来完成本篇课文的教学任务呢?下面我们说一下本课的教法) 二、说教法 1、诵读法(通过学生自我诵读、教师范读或聆听录音等方法,整体感知 课文) 2、串讲法(帮助学生了解积累一些重要的文言字词) 3、提问法、讨论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帮助学生更好的思考) 三、教学过程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教案设计

人教版新课标高一第一册第二单元第四课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掌握文章中出现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如宾语前置、重要虚词等)。 2、有初步的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深入品味人物语言,把握人物个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根据实际情况,全面地衡量利弊,及时地作出判断、果断地作出决策,来维护自己和集体最大的利益 【教学重点】 1、能理解和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的意义及用法。 2、能合作、讨论、探究烛之武形象的光辉意义。 【教学难点】 分析并学习烛之武的说服技巧。 【教学方法】 朗读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教师点拨法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能理解和掌握文中重要文言文基础知识(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的意义及用法)。

2、能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把握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大家都读过或者看过《三国演义》吧?《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品,其中的“诸葛亮舌战群儒”(板书“舌战群儒”)一回更是精品中的精品。《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写诸葛亮只身随鲁肃过江,游说东吴群臣。时值刘备新败,退守夏口,曹操大军压境,东吴上下主张投降的风气日盛。在此情境下,诸葛亮以其超人的胆识同东吴群儒展开舌战,并以其滔滔辩才使对手一个个皆成了“口”下败将,而且最终说服了孙权,使吴蜀联盟共抗曹操的局面得以形成。今天,我们也要认识一位与诸葛亮同样出色的辩论家——烛之武,课文《烛之武退秦师》将带领我们走进烛之武的世界。 二、相关文学常识梳理 《左传》: 《烛之武退秦师》出自——《左传》,现在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看注释一,导学 案以及《三维设计》上的相关知识。 好了,看到这里。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左传》的哪些知识? (学生发言,老师补充) 明确:关于《左传》: 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 丘明所作,又叫《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是为解说《春秋》而作(传——注释、解说),解说《春秋》的还有《公羊专》《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②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风貌,因此也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的有价值的文献; ③善于描写战争、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

教师礼仪规范教案

所谓礼仪是指在人类社会交往活动中约定俗成的表示尊敬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礼品器物等。 所谓教师礼仪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务活动、履行职务时所必须遵守的礼仪规范。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和使用对象。有鲜明的强制性和强烈的形象性 礼仪基本原则 遵时守约公平对待和谐适度宽容自律尊重风俗系统整体 教师的个人卫生 教师的清洁教师的面容教师的头发教师的手 教师的个人形象 教师的站姿 教师正确的站姿教师在讲课时站的位置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的站姿 教师站姿的注意事项 学生自习时,老师可以用手撑住桌沿,把重心移到某只脚上,但不能长时间手撑桌面。擦黑板时,教师的站立要稳,不能全身抖动,左右摇晃。教师讲课的站位不能呆板地固定在一点上。忌侧身而站。忌站时重心移动太快 教师站姿的注意事项 忌远离讲桌,站在讲台的前左角或前右角;“打游击”,左右来回移动;在学生座位间踱来踱去。忌全身不够端正、双脚叉开过大、双脚随意乱动、无精打采、自由散漫的姿势。 教师落座的方法 女教师落座前应回视座椅,右腿退后半步,待右小腿后部触到椅子后,方可轻轻坐下。男教师落座时,膝部可分开一点,但不要超过肩宽,也不能两腿叉开,半躺在椅子里 教师坐姿要求 头要端正上身直立手臂的摆放 教师坐姿禁忌 双腿叉开过大双腿直伸出去将腿放在桌椅上抖腿脚蹬踏它物用脚自脱鞋袜手触摸脚部手乱放上身向前趴伏在讲台上仰靠椅背,翘起并摇动二郎腿漫不经心地手托下巴懒散懈怠地坐在椅子上转身板书 教师走姿禁忌 忌弯腰曲背忌步履蹒跚忌面无表情忌东张西望忌步子迈得过大或过小忌敞开衣襟忌拖着鞋走路忌勾肩挎臂并排而行忌走路时吸烟、吃东西忌课堂上走动过频过急 教师目光的运用 不能对学生或他人长时间凝视。眼睛转动不可太快或太慢。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错误时,不要看着他的脸,或看一眼后又马上转移视线。学生离开办公室时,要等学生转过身并走出一段路后,才能转移目送学生的视线 忌责怪的目光。 忌漠视的目光。忌看完学生突然一笑,是一种讥讽。忌面无悦色的斜视,是一种鄙意。 教师眼语大忌 瞪眼盯眯眼斜视 教师的微笑 表示亲切、真诚、友善、自信、心境良好

最新整理课堂上的礼仪教案

课堂上的礼仪教案 教学目的: 1、明白课前作准备,课堂效率高。知道上课迟到喊“报告”,得到教师允许进教室。在课堂上学会倾听与交流,学会尊重别人。 2、通过创设情景导入课题,学生演一演、议一议、辩一辩、写一写等环节,理解、巩固课堂礼仪的要求。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上课迟到喊“报告”,得到教师允许进教室。在课堂上学会倾听与交流,学会尊重别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情境创设:师生问好,一位学生迟到,站在门口喊报告,教师准许他进教室,回座位,这位学生开始准备课堂用具。 2、教师提问:××同学迟到了,他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3、揭题:我国自古以来被称为“礼仪之邦”,炎黄子孙历来崇尚文明,注重礼仪。今天的`课,我们一起来探讨“课堂礼仪”的问题。 活动二、故事导入明白道理

1、师讲述故事坊内容:课堂上,师生问好:“同学们好。” “老师好!”明明上课迟到了,在教室门口喊道:“报告老师……我迟到了。”课堂上明明双手从老师手中接过试卷。课上明明踊跃举手发言,师生鼓掌表扬。下课了,明明和同学让老师先出教室。明明今天也迟到了,明明在课堂上的表现你满意吗?为什么? 2、同学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在课堂上,除了要遵守课堂纪律外,我们还应注重课前、课中、课后必要的礼仪,显示我们应有的文明素养。 活动三、演演议议归纳要点 1、上课时,我们还应该做到哪些要求? 2、小组讨论——班级交流。 3、小结:大家说得非常好,课堂是学校生活最重要的地方;同学间的交流,师生间的沟通都离不开文明礼仪;此外课堂活动是有秩序有组织的,它不仅关系到自己,还影响到他人。所以课堂需要一定的礼仪来规范它。让我们共同完成一首儿歌,让它来激励我们做个文明的小学生。 上课铃响进教室, 学习用品摆整齐。 师生问好懂礼貌, 假如迟到喊报告。 认真听讲勤思考, 学会倾听和交流。

烛之武退秦师优秀教案

《烛之武退秦师》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研读课文,品味语言,体会烛之武辞令之妙,让学生感悟他语言的力量及其语言背后的那颗爱国忧国之心,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材料拓宽写作思路。 教学重点:烛之武辞令之妙,爱国之深。 教学难点:从不同角度运用所学材料,学以致用,以一当十。 教学方法:互动研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烛之武退秦师靠的不是千军万马,也不是张飞的一声大吼,更不是杨六郎的一杆长枪,而是靠他的三寸之舌处处为秦着想却使郑国转危为安。他是如何站在秦的立场上为秦着想却使郑国转危为安的呢? 二、齐读课文第三段,思考烛之武的一番话是站在郑国的立场上吗?为什么? 1、学生回答 2、老师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语言现场,感悟烛之武辞令之妙 把第三段还原成烛之武和秦伯的对话,走进语言现场。 烛之武:“郑既知亡矣。” 秦伯:“那你来干什么?” 烛之武:“为了您呀!” 秦伯:“此话怎讲?” 烛之武:“我忧心如焚,我寝食难安,因为亡郑对您不利呀!” 秦伯:“请讲。” 烛之武:“秦晋两国相距很远,晋国和郑国才是近邻,越国以鄙远,您该知道管理它的难度,实际上是增加了邻国的土地,邻之厚,是不是越发显得君之薄呀?这不会是您此行的目的吧?” 秦伯:“当然不是,我该怎么做呢?” 烛之武:“存郑倒是对您有利呀,您可以把郑国作为东道主,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物资,累了可以在郑国歇歇脚,渴了可以在郑国喝口水,这样不好吗?” 秦伯:“是呀,我——” 烛之武:“您也许还记得,应该也不会忘记,晋国曾经做过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的事吧?” 秦伯:“可不是,想想我都来气,背信弃义的家伙!” 烛之武:“像这么一个不靠谱的家伙,又那么贪得无厌,您说,他灭郑后,能善罢甘休吗?东灭郑,西呢?西呢?该进犯秦国了吧,您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危险吗?” 秦伯:“先生您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呀!否则,我还蒙在鼓里呢!来人,退兵!” 秦晋围郑为利而来,烛之武退秦为利而来,秦伯退兵为利而退,晋侯退兵为利而退,利是目的,退是手段。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烛之武为郑而来却为秦着想,利也;存郑亡郑想的还是利;回顾历史展望未来说的都是利。烛之武用他的三寸之舌,用他的智慧和胆识,巧用一利字让郑国转危为安。 3、假设谈话方式,让学生比较 假如烛之武一开始就挑拨离间,结果会如何?假如烛之武直接求秦退兵,结果又如何? 4、小结烛之武的语言艺术: 以退为进欲擒故纵示之以弊诱之以利 回顾过去晋不可信展望未来晋不可靠 5、教师小结:明明为郑而来,却处处替秦着想,这就是语言的艺术性,技巧性,也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