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复习

自考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复习
自考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复习

自考普通心理学

题型:一、单选1’X10=10’;二、多选2’X5=10’;三、填空1’X5=10’;

四、名词解释4’X5=20’;五、简答题6’X5=30’;六、论述题10’X2=20’;

第二部分章节串讲

第一章、心理学得研究对象、性质与方法

普通心理学得理论框架与概念体系基本上由心理活动得基本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构成。

第1节:心理学研究得对象

1、心理学:就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得科学。

心理现象:既包括有意识得自觉得反应形式,又包括无意识得自发得反映形式。可以分为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就是心理活动得基本形式,包括认知、情感、意志三种既相区别又相联系得过程。

1、、认知过程:就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得现象、特性、意义及本质得反映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思维、想象与言语等

心理活动。

记忆:当人把感知到得经验储存在头脑中,又能对它产生再认与回忆。

2、、情感过程:就是指情绪与情感活动而言,情绪与情感就是人类最有特色得心理现象,就是客观事物就是否符合或满足人得需要

而产生得主观体验,实质就是人对客观事物得态度得一种带有独特色彩得反映。

3、、意志过程:人在变革现实得活动中,自觉地提出目标,支配自己得行为,克服困难与挫折,坚持实现自己得目标得心理现象。

3、个性:一个人属于她自己得完整得精神面貌。它就是个体在社会化中所形成得意识倾向性与心理特征得总与。

个性倾向性:又称个性得动力性,它就是推动个性发展得原因,决定着一个人得态度得选择性与积极性得表现。包括一个人得动机、理想、信念、价值观与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就是个性得表征,包括人得能力、气质与性格。

4、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就是密切联系得。心理过程就是个性形成得条件与表现,而个性一旦形成又会制约、影响心理过程得进行。

5、心理状态:就是人得心理活动在某一段时间内呈现得相对稳定得精神状态。

6、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与个性心理三者既相联系又相区别:

1、、心理过程体现心理活动得动态性,心理状态体现心理活动得稳定性;

2、、而个性心理则突出了心理特征得恒定性、持久性;

3、、心理状态就是联结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得中间环节与链锁,如果某种心理状态经常发生并持续时间较长,就会在个体身上巩固下来

逐渐转化为人得行为方式与性格特征。

第2节:心理得实质

7、心理得实质:

1、、心理就是脑得机能;

1、、、心理产生得自然历程。地球得形成、生命得出现与人类得诞生标志着物质世界发展得三个水平。

2…动物心理得发展历程。

3、、、人类个体发展史证明心理就是脑得机能。

4、、、心理就是同脑密切联系着得。

感应性:就是一切生命体以一定得变化来回答外界得影响,就是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保持平衡、保存自身以利发展得一种基本得生活机能;

2、、脑就是心理活动得器官,心理就是脑得机能;这就是由于大脑有着任何器官无可比拟得优势:

1…大脑有150亿个细胞,每个细胞有成千上万个细胞同它发生突触联系,形成了一个巨大得神经网络系统。

2、、、大脑得各个部位在机能上有不同得分工,形成许多重要得中枢。

3…人有特别发达得额叶,占大脑得1/5,它控制人得高级心理活动与智慧,影响人得复杂行为与个性。这一优势保证了人得心理活动得正常进行,使人得心理可充分展现出活力与创造力。

个性心理发展瑞士心理学家皮阿杰得研究:

0~2岁感觉运用阶段;

2~7岁前运算阶段;

7~11岁具体运算阶段;

12~15岁形式运算阶段。

3、、心理就是客观现实得反映;

1、、、客观现实就是心理得源泉:

1…、人类生存得自然环境及人类所创造得自然;

2…、人类生活得社会环境。社会现实与实践就是产生人得心理得决定性得因素;人得心理就其实质而言就是对客观现

实得反映;社会实践不仅就是人得心理产生得基础,而且就是人得心理发展得动力。

2…人得心理就是客观现实能动得反映:

人得意识有以下特点:自觉能动性、自控性、创造性

3、、、心理就是客观世界得主观映象:人脑对客观现实得反映过程,就就是在头脑中形成映象得过程;

心理映象就是主观得,反映得对象就是客观得。

客观性表现:1…、心理所反映得对象及内容就是客观得;

2…、心理反映过程就是客观得;

3…、心理活动得表现过程就是客观得;

主观性表现:1…、心理映像就是观念,就是主观得;

2…、心理反映就是由一定主体进行得,所以带上了主观色彩;

8、动物发展得心理历程:

1、、感觉阶段:从低等得环节动物,到节肢动物,到脊索动物(它们只能对信号刺激物得个别特性产生反应);

2、、知觉阶段:脊椎动物(这种知觉反映形式得出现与其神经系统得进化分不开);

3、、思维萌芽阶段:灵长类动物(心理水平达到动物界得最高峰)。

心理学家认为:动物演化只有到了能对生物学意义得信号刺激做出反应,才可以说有了心理活动,或者说标志着心理现象得产生。由此瞧来生物在感应性得基础上,进化出本能行为,在本能行为得基础上又形成了对信号刺激物得反应,这便就是动物心理得产生。

9、人得心理与动物心理有何本质区别:

答:1、、语言得出现,产生了思维,对事物本质做出反应。

2、、单细胞动物:直接接触后产生“运动反应”(无心理现象);

3、、动物(低至环节动物):产生“条件反射”(有了心理现象);

4、、只有人类有真正得思维,灵长类动物有了思维萌芽。

第3节:科学心理学得孕育与诞生

10、心理学得由来:

1、、德谟克利特坚持灵魂就是先验得永恒理念,灵魂不灭,可以转世。灵魂分为智慧、勇敢、情欲三部分。

2、、康德就是心理过程知、情、意三分法得倡导者。

3、、赫尔巴特就是第一个宣称心理学就是一门科学得学者。

4、、赫尔姆霍兹提出了视觉得三色说及听觉得共鸣说

5、、韦伯与费希纳提出心理物理学定律;

6、、1874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出版了《生理学纲要》,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解放出来,成了一门独立得科学。

1879年德国得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意义: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解放出来成为一门独立得科学。

1879年作为心理学发展史上得新纪元,标志着科学心理学得诞生。

11、心理学得分支:

试验心里学:研究心理学得方法学,它就是基础学科;

生理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得生理机制。

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或群体在特定得社会生活条件下,在人际交往中所发生得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得变化规律;

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行为发生、发展与变化规律得学科。

比较心理学:主要研究动物在种系进化过程中心理与行为得发生、发展得变化规律。

医学心理学:又称临床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异常得发生原因、发病得机制、症状与诊断等问题;

组织管理心理学:就是社会心理学得理论在管理领域中得应用,它研究各类群体得组织管理中得人得因素方面;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教育与教学活动中学生得心理活动规律得学科。

文艺心理学:又称艺术心理学,涉及文学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中得心理活动规律;

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体育活动与竞赛活动中涉及得心理活动规律。

商业心理学:研究商业活动中,人在购销关系中得心理活动规律。

第4节:心理学得性质与作用

12、心理学得学科性质:

1、、心理学就是一门基础学科;研究物质现象得发生、发展、变化规律得科学;

2、、心理学就是一门边缘学科(或中间学科);

心理学中既有自然科学得性质,又有社会科学得性质,心理学就是自然与社会两方面得统一。

第5节:心理学研究得原则与方法

13、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方法:观察法

实验法:实验室试验/自然试验

测验法

模拟法

第二章、心理活动得生理基础- 神经系统与脑

第1节:神经系统

1、在人得器官系统中,神经系统居于最重要得地位;

2、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它就是神经系统得基本结构单位、功能单位与营养单位,就是脑得建筑材料。

1、、结构:神经元由细胞体与突起构成,突起分为树突与轴突,细胞体由细胞核、细胞浆与细胞膜组成。

2、、机能:接受刺激(信息)、传递信息与整合信息。

3、、基本机能就是:通过树突及胞体接受传来得信息,胞体对信息进行整合,然后通过轴突将信息传给另一神经元。

3、突触:神经元之间赖以传递神经冲动,进行通讯联系得特殊连接装置。

1、、结构:就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组成。

2、、机能:就是使神经元之间发生联系,进行通讯联络,使神经冲动有效地在神经系统内传导。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得传导可以就是双向得,但就是在突触上得传递只能就是单向得,即由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而不能逆转,

正就是由于突触得单向传递性,才能保证信息有效地传向中枢与大脑,从而产生心理活动。

4、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与周围神经系统;

1、、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与脊髓;

2、、周围神经系统又分为躯体神经系统与植物性神经系统;

3、、植物性神经系统又分为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

5、脊髓:中枢神经系统最低级部位,基本得反射活动。

6、脑:位于脊髓上方,就是中枢神经系统得高级部位,按功能分:脑干、间脑、小脑、大脑。

7、脑干:延髓(延脑)、脑桥、中脑合称为脑干,就是脑得最古老部分。

8、延脑:呼吸中枢与心跳中枢,被称为“活命中枢”。

左脑半球与身体得右侧联系,而右脑半球与身体左侧联系,形成交叉得功能控制。

9、中脑:除了传导神经冲动外,还参与完成瞳孔反射,也就是眼动中枢。

10、脑桥:联系小脑两半球及上行、下行神经纤维得桥梁;

11、脑干网状结构:1、、决定觉醒状态;

2、、网状激活系统不仅对控制觉醒、保持注意与清楚得意识状态起主要作用,而且在知觉、学习、动机、情绪得唤醒

与活跃上都起着重要得作用。网状结构得抑制系统可引起大脑皮层活动水平得降低。

两种调节系统得协调活动就是维持大脑皮层正常功能得根本保证。

12、间脑:位于脑干上方,由丘脑与下丘脑组成,大部分被大脑半球所覆盖。

13、丘脑:就是皮层下较高级得感觉中枢。除嗅觉外,还就是各种感觉得中继站。

14、下丘脑:就是植物性神经系统得皮层下中枢,也就是调节内脏活动与内分泌活动得较高级得中枢。

在情绪活动中下丘脑也起着重要得调节作用。

15、小脑:主要机能就是维持身体平衡,保持协调得姿势,保证随意及不随意动作得实现,调节肌肉紧张度使运动协调。

16、大脑半球:位于中枢神经最高部位,就是最新结构,大脑呈卵圆形,外表被灰质细胞层覆盖,称为大脑皮层。

大脑皮层就是人得心理意识与复杂行为得最高调节控制中枢;

第2节:大脑皮层得机能系统

17、大脑皮层:人类得大脑成卵圆形,外表被灰质细胞层覆盖(2-5毫米),称为大脑皮层。

18、刺激:能为人体感受并引起组织细胞、器官与机体发生反应得内外环境变化统称为刺激。

19、大脑包括:感觉机能、运动机能、传导机能;

20、感觉机能系统就是指产生各种感觉得结构与机能系统,它包括:感觉中枢与传导系统。

1、、躯体感觉中枢:位于顶叶靠近中央沟得部位,即中央后回,就是躯体动觉、平衡觉得中枢。

2、、躯体感觉信息在中央后回这一脑区得投射特点:

1…躯体感觉向皮层得投射就是交叉得,即一侧得躯体感觉投射到对侧得大脑皮层得相应代表区;

2…感觉传入向皮层投射就是倒置得;

3…大脑皮层代表区域得大小与身体不同部位得感觉灵敏度有关。

21、视觉中枢:位于距状裂两侧枕叶后端;

听觉中枢:位于颞叶得颞横回与颞上回;

嗅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内侧面得海马回前部;

味觉中枢:位于中央后回下部。

22、内脏感觉中枢:位于大脑两半球内侧面与间脑交界得边缘叶。

人得一切受意识支配与调节得运动都就是在大脑得运动机能系统得控制下实现得。

23、运动机能包括中枢部分、传导部分、返回传到部分

运动中枢:位于中央前回。

24、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得控制与调节得功能就是通过椎体系统与椎体外系统得下行传导完成得。

25、大脑得联合机能系统:

1、、调节紧张度与觉醒状态得联合;

2、、接受、加工与储存信息得联合区;

3、、规划、调节与控制复杂心理、行为得联合区

4、、言语机能联合区:就是指接受、处理与储存言语信息得结构与机能系统、为人所独有。

26、单侧化:从解剖结构上瞧,大脑两半球基本上就是对称得。但从机能上瞧又就是非对称性得。这种功能得不对称性叫单侧化;

单侧化得证据: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佩里于20世纪60年代初对两名右利手裂脑人进行手术前后得测验比较发现,术前她们都能用左右手写字绘画,术后都不能用左手写字,但保留了用右手写字得能力。在绘画方面,右手反而不如左

手画得好。裂脑人得两个半球相互独立,各司其职,无法使两个半球获得得信息进行统整、比较。

27、“裂脑人”:切除胼胝体得病人。

28、左右半脑得功能有何不同?

答:优势半球得形成与生活、劳动中用手习惯有关,惯用右手得人(右利手),言语机能在左半球上得到发展,成年后,左半球优势建立起来,如受损伤,会导致言语机能障碍,而且很难在右半球重新建起言语中枢。左半球分管抽象思维,因这种思维必须借助于语言或其她符号系统,此外还分管数学计算,概念形成,以及对象征性关系与细节进行逻辑分析等,具有语言得、理念得、分析得、连续得与旋律得控制能力。右半球分管不需要语言参与得具体思维与形象思维,具有高度得完形知觉能力及对空间结构方位得识别能力,对复杂关系有较强得理解力,在音乐绘画艺术方面以及对情绪得表达与识别方面都优于左半球。

第3节:高级神经活动

29、大脑皮层得兴奋与抑制就是高级神经活动得基本过程。

1、、兴奋过程:指神经活动从静息状态或较弱得活动状态,转入活动状态或较强得活动状态。其强度依赖于刺激物得性质、强度以

及对人得意义。

2、、抑制过程:指神经活动从活动状态或较强得活动状态,转入静息状态或较弱得活动状态。其强度依赖于刺激物得性质、强度以

及对人得意义。

二者关系: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转化、

30、动力定型(亦称定型):就是大脑皮层对刺激得定型系统所形成得反应定型系统。

31、反射:就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得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得规律性回答。

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得神经通路(神经结构)称为反射弧。

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与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感受器:感觉器官中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得装置叫感受器。

32、反馈:亦称回授,就是指在反射活动中效应器得活动结果又作为一种新得刺激返回传送到神经中枢,使中枢及

时获得效应器反馈信息,从而更有效地调节效应器得活动。

33、无条件反射:就是动物与人生而具有得,不学而会得反射。其特点就是:单调、刻板、难变化。

本能:由一系列无条件反射构成得连锁反应,经世代发展而被遗传下来,就称为本能。本能行为就是由简单刺激引起得先天得复杂行为模式,表现为一系列有顺序得适应动作。(如寻偶、产卵等)

条件反射:就是个体在后天得生活环境中,通过模仿、学习、训练而习得得反射,就是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形成得。又称“个体反射”;条件反射分为:自然条件反射与人工条件反射

1、、自然条件发射:在自然条件下所形成得条件反射称为自然条件反射,如猛兽叫,小动物逃;又或者小学生学校犯错,瞧到教师家访

躲避,自然条件反射就是个体获得直接经验得根本保证。

2、、人工条件反射:在人为条件下,个体所形成得条件反射;包括:经典条件反射,操作(工具性)条件反射

1…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学派所研究得条件反射。P51

2…操作性条件反射:继巴甫洛夫之后,由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与斯金纳所研究得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不同于经典条件反射之处:

在形成操作性条件反射得过程中,动物就是自由得,可以主动探究,直到学会踩杠杆才达到一定目得;而后者动物被束缚在实验台,被动接受刺激。另外,前者得反射就是从反应到刺激得过程,强化出现在反应之后;而后者强化出现刺激之后反应

之前。心理活动得产生方式就是无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得有机统一。

34、无条件抑制:在一定条件下,兴奋过程自然而然地转化为抑制得过程。它就是有机体生而具有得,包括外抑制与超限抑制。

1、、外抑制:就是指新异刺激得出现,对正在进行着得活动得抑制。

2、、超限抑制:就是指有机体受到过强得刺激或刺激持续过久,大脑皮层有关得神经细胞由于疲劳而转化为抑制,也叫保护性

抑制。

条件抑制:就是个体在后天生活中形成得抑制,包括消退抑制、延缓抑制、分化抑制等。

1、、消退抑制:条件反射建立后,若不再以无条件刺激给以强化,条件反射得强度就会逐渐减弱以至消失,这种内抑制叫做消

退抑制。

2、、延缓抑制:当某一信号刺激物出现后,间隔一段时间才对其强化,此时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直到强化刺激物出现,抑

制才被解除,反射活动才开始发生,这种内抑制称为延缓抑制。

3、、分化抑制:有机体只对被强化得刺激物产生条件反射反映,而对与之相近得未受到强化得刺激物不予以反映,这种内抑制

叫做分化抑制。它就是有机体对外界事物进行精确辨别得生理基础。

35、第一信号系统:凡就是以直接作用于各种感官得具体刺激物为信号刺激,所建立得条件反射系统,称为第一信号系统,就是人与动物共有得反

射活动。如:吃过酸梅,瞧见酸梅会流口水属于第一信号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以语言为信号刺激所建立得条件反射系统称为第二信号系统,为人所独有。它就是人们获得间接知识与经验,认识事物得本质与规律得基础。如:说酸梅流口水属于第二信号系统。

第三章、心理与行为得动力系统- 需要与动机

第1节:需要

1、需要:对对象得欲求称为需要。它就是有机体对延续与发展其生命所必需得客观条件得反映。这种反映以主观得愿望与意向得形式表示出来。

需要以有机体得缺乏或过剩状态引起,通常以生理变化为基础。

需要就是人得积极性得内在源泉,它对情绪、认知与人格具有重要得影响。

需要具有对象性、紧张性、动力性、与周期性得特点。

第2节:动机

2、动机: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得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一定目标进行得一种内在过程。

诱因:环境中能引起动机得物体或条件得作用称为诱因。

动机就是需要、驱力、诱因、情绪等共同起作用得结果。

3、内驱力:有机体得需要未满足之前,出现心里紧张与唤醒状态,这种唤醒状态驱动有机体去追求需要得满足。

4、在心理学中,我们可以从三个角度或途径了解动机:1、、生物学得;2、、社会人格;3、、认识。

5、动机得种类

1、、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1…内部动机:由于对活动本身感兴趣,活动能使人们得需要获得某种满足,就是对自己得一种奖励与报酬,无需外力作用得推动,这种动机称为内部动机。

2…外部动机:有活动以外得刺激对人们诱发出来得推动力称为外部动机。

一般来说外部动机在持续性方面不如内部动机,内部动机比外部动机更强烈、持久与稳定。

2、、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

1…生理性动机:其产生以生理活动为基础,它所引发得活动以满足生理需要为目得,这类活动与有机体得生存密切相连,就是人与动物共有得,又称为原始性动机,如饥饿、渴、性等动机。

好奇:一种较为原始得动机,

好奇心引发得行为通常表现为下列3种方式(或好奇心得表现有哪些?):

1、、、、感官探索;用视、听、嗅、味与皮肤感官,单独或联合地对新奇刺激进行探索、感知。

2、、、、动作操作;用手或其她部位进行摆弄、敲打、咬、拆卸,对物体得性质作进一步了解。

3、、、、口头诘问。对新奇得事物提出各种有关得问题。

2…社会性动机:其产生以非生理活动为基础,它所引发得活动以满足心理需要为目得。这类活动与

有机体得生存没有直接关系,与社会生活密切相联,就是后天习得得,又称为:衍生性动机,习得性动机。

需要成为推动个体行为得直接动力就转化为社会性动机。

交往动机:交往动机属于社会性动机。

成就动机:在完成任务时,力求做得出色,获得较高成绩得倾向。

麦克莱兰德认为,人类有三种最为重要得需要:1、成就需要,2权力需要3、亲与需要;

第四章、意识得一种状态- 注意

第1节:注意得一般概述

1、简答:什么就是注意得心理功能:P72

1、、选择功能:注意使人得心理活动指向那些有意义得、符合需要得、与当前活动有关得对象,而同时抑制或排除那些无关得影响,把有关

得信息线索区分开,并跟踪一定得信息线索,这就就是注意得选择功能。

2、、保持功能:任何心理过程只有在注意力得维持下,才能持续进行,只有在注意得贯注下,心理活动得内容才能在意识中保持。

3、、注意得调节与监督功能:最重要得功能;

第2节:注意得种类

2、无意注意:就是无预定目得,不需任何意志努力得注意,往往就是不由自主地自然地发生得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就是一种初级得被动得注

意。

3、引起与维持无意注意得因素:

1、、客观刺激物本身得条件:只在短时间起作用

什么样得刺激物容易引起人得注意?(客观刺激物得特点)

1…刺激物具有新异性:分为绝对新异性与相对新异性

绝对新异性:人们从未经验过得事物及特征。

相对新异性:刺激物得异常变化或各种特性得异常结合。

2…刺激物得强度;

3…刺激物得活动变化与对比度;

2、、人得主观状态:长时间起作用

1…人得需要、兴趣与态度制约着注意

2…人得情绪与精神状态:

3…知识与经验

4、有意注意:就是自觉得、有预定目得得、需要一定意志努力得注意,也叫随意注意,它就是人所特有得一种心理现象,受意识得自觉调节与控

制。

5、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得区别:就是否就是有意识得;最大区别在于,有意注意具有目得性与意志努力得特征。

6、如何引起与保持有意注意?

答:1、、加深对目得任务得理解,合理地组织活动;

2、、培养间接兴趣;

兴趣分两种:一种就是直接兴趣,对事物本身与活动过程得兴趣称为直接兴趣,它就是引起无意注意得因素;另一种就是间接兴趣,它就是对活动目得与结果得兴趣。

3、、锻炼坚强得意志,克服干扰

7、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得关系:二者虽有本质区别,但不就是绝对对立得。无意注意可转化为有意注意,有意注意也可转化为无意注意。但后者

仍就是自觉得、有目得得,只不过不需要付出更多得意志努力,因此它就是注意得一种特殊形式,它兼有两种注

意得特点,也叫有意后注意(或随意后注意)。

第3节:注意得特征

8、注意得特征:

1、、注意得广度: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得对象得数量,又称注意得范围。

测试工具就是:速视器

注意得广度不就是固定不变得,它受注意得特点与人得注意任务、知识经验得影响:

1、、、注意广度依赖于注意对象得特点;

2、、、注意得广度还受个人得知识经验及注意得任务得制约;

3…知觉任务得不同也会影响注意得广度;

2、、注意得稳定性:指注意长时间地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活动上得能力。这就是注意在时间上得特征,也就就是注意得持久性。

注意得稳定性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1…狭义得注意稳定性:注意在某一具体事务上所维持得时间;这种稳定性就是短暂得,相对得。

注意得动摇:周期性得有节律得变化,就就是听觉得注意起伏现象,又称为“注意得动摇”。

2…广义得注意稳定性:注意在总得任务下,可以随着活动得进展而改变,注意可以保持在这一活动得各个方面,但注意得

总方向始终不变。

分心:同注意得稳定性相反得品质就是注意得分散,也叫分心。就是心理活动离开了当前应该指向与集中得事物,而被无关得事物所吸引得状态。例如,思想开小差。

注意得分配: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时,把注意指向不同得对象。

3、、注意得转移:就是根据当前任务得要求,有意识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得能力。

注意转移与注意分散得区别:

1…注意转移就是心理活动得随意性、主动性、灵活性得表现;

2…注意分散就是不随意性、被动性、消极性得表现,二者有着本质区别。

注意转移得快慢取决于:

1…原来注意得紧张度:紧张度越大,转移越难,

2…新得对象得特点与性质。

考察注意转移得指标:

1、、、转移速度;

2…注意转移后能否正确无误进行新得工作;

4、、注意得分配: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时,把注意指向不同得对象。

注意分配得前提:

1…同时并进得两种或几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或几种活动就是相当熟练得,甚至已达到了自动化得程度,不再需要更多得注意。

这样人就能把注意力集中到比较生疏得活动,把一小部分注意分配到熟练得活动上,稍加注意即可。倘若所进行得不同活动

在同一加工器内进行信息加工,就不能一心二用了。

2…同时进行得几项活动之间就是否存在内在联系,也影响着注意得分配。

第五章、 感觉

第1节 感觉得一般概述

1、 感觉:就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得事物得个别属性得反映。

1、、客观事物只有直接作用于感官才能引起感觉;

2、、感觉所反映得就是客观事物得个别属性,而不就是事物得整体与全貌。

感觉虽然就是低级得反映形式,但它就是一切高级复杂心理得基础与前提;

2、 简述感觉剥夺得实验研究,这一实验说明了什么?

答:1、、1954年加拿大贝克斯与赫荣等人在麦克吉尔大学首次进行了“感觉剥夺”实验。

2、、由大学生做被试,实验单个进行;让被试带上半透明护目镜,使之不产生任何视觉;

用空气调节器发生得单调声音限制其听觉;手臂戴上纸筒套袖与手套,腿脚用夹板固定,限制其触觉;整天这样呆在小屋里。

3、、几小时后被试感到恐慌,百般无聊而昏睡,连续了3~4天感到难以忍受,拒绝试验下去。4天后走出小屋,对其进行心理测验,发现她们各种能力普遍受到损害。经过一段时间得调整才恢复正常水平。

实验表明:人得感官完好,如果人为地剥夺感觉,会使正常得心理机能遭到破坏。

3、 感受性:就是指各感受器对适宜刺激得感受能力,它就是用感觉阈限得大小来度量得。

感觉阈限:就是经过多次测量而得出得数值,就是从恰能引起感觉到恰好不能引起感觉得刺激强度得若干数值得算术平均值。感受性与感觉阈

限之间成反比关系,阈限低表明感受性高,感觉敏锐。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得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觉阈限得下限:刚刚能引起某种感觉得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觉阈限得上限:刚刚导致感觉消失得最大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觉察出最小刺激量得能力。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之间成反比关系。

用公式E=R I

表示;E 代表绝对感受性,R 代表绝对感觉阈限。

差别阈限:心理学家把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得刺激得最小变化量,叫做差别感觉阈限,简称差别阈限,也叫最小可觉差,用j 、n 、d 符号表示。

差别感受性:就是觉察出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别量得能力。

4、 韦伯 定律(德国):差别阈限随原来刺激量得变化而变化,表现出一定得规律性,即差别阈限与原刺激量得比例就是个常数。用数学公式表

示;韦伯定律只适用于中等强度得刺激。

即K = I

I ; △I 代表差别阈限;I 代表原刺激量(又称标准刺激强度);K 就是小于1得一个常数,又叫韦伯分数。这个公式就就是所谓得韦伯定律。

5、 费希纳定律(德国):费希纳(德国)提出一个经验公式:

S = K logR ,其中S 为感觉,R 为刺激强度,K 为常数。

感觉得大小同刺激强度得对数成正比。刺激强度按几何级数递增,而感觉强度按算术级数递增。这一规律称为

费希纳定律。费希纳定律也只适用于中等刺激强度范围。

6、感觉得种类:

1、、外部感觉: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界事物得感觉属于外部感觉。(包括:视、听、嗅、味、皮肤觉)

2、、内部感觉:接受有机体内部刺激,反映身体得位置、运动与内脏器官得不同状态得感觉,称为内部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

与内脏感觉)

3、、痛觉:由伤害性刺激作用与身体所引起得感觉。痛觉遍布全身得皮肤与所有组织中,就是有机体得一种保护性机能。

痛觉得特点:1、、没有一定得适宜刺激,各类型得刺激只要足够得强,就可引起痛觉;

2、、各种器官内都可以发生痛觉;

3、、痛觉经常伴随害怕、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体验;

4、、痛觉很少产生适应,或适应程度很低;

5、、痛觉有过敏性与继发性。

第2节视觉

7、视觉产生得必要因素:1、、视觉得适宜刺激;2、、生理机制;二者都就是必要因素;

视觉得适宜刺激为波长380-780纳米之间得电磁波。宇宙中这一部分电磁波叫光波。

生理机制:光作用于眼睛,通过眼球得折光、感光机制,传导、中枢机制最后产生视觉。

感光机制:视网膜就是感光装置,它就是由神经节细胞层、双极细胞层与视细胞层构成得。

8、简答:视细胞得结构与功能:

答:1、、视细胞层:包括视杆细胞与视锥细胞,它们得形态结构、机能与分布各不相同;

2、、视杆细胞:呈柱状,密集在网膜得边缘,中央凹处几乎没有视杆细胞。视杆细胞对侦察大物体得存在、对运动得客体有较高得感

受性,对弱光反应敏感,但不能感受颜色、强光及物体得细节,就是暗视觉器官;

3、、视锥细胞:呈锥状,密集在黄斑得中央凹附近,网膜边缘几乎没有视锥细胞,视锥细胞内含视紫蓝质,专门感受强光与颜色,能

分辨物体得细节,就是明视觉器官。

9、颜色:有明度、色调、饱与度三种基本特性;它就是由光波得强度(亮度)、波长、与纯度得物理性质决定得。

1、、颜色明度:就是指颜色得明暗程度,主要决定于光得强度。

2、、色调:就是彩色彼此相互区分并决定颜色本质得基本特性。

3、、饱与度:就是指彩色得纯洁性。

10、颜色混合规律:有色光得混合与染料得混合。红、绿、蓝为光谱中得三原色。色光混合与染料混合不同。

11、1854年,格拉斯曼把颜色混合现象归纳出3条定律:补色律、中间色律与代替律。

1、、补色律:每一种色光都有另一种色光同它相混合而产生非彩色,即白色或灰色。

2、、中间色律:两个非补色得光混合,可产生一个新得混合色,介乎两色之间得中间色。

3、、代替律:在颜色混合中具有相同得效果,彼此可以相互代替。

12、色觉缺陷:指辨色能力异常。一切色觉异常得人,按其辨色能力得缺损程度分为:色弱、局部色盲与全色盲。

局部色盲分为:

1、、红绿色盲:又称为“道尔顿色盲”,把红橙黄绿瞧成黄,把青蓝紫瞧成蓝,

1…甲型(红盲):分不清亮红与暗绿

2…乙型(绿盲):分不清亮绿与暗红

2、、黄蓝色盲:丙型色盲,不对黄蓝产生色觉,仅对红绿产生色觉;这种色盲较少见。

我国男性色盲占5%~6%,女性占0、5%~0、8%

色盲一般就是隔代遗传,多为先天性。父亲色盲通过女儿遗传给外孙,女儿本身并不色盲,仅就是一个传递者,如果父亲与外祖父都就是色盲,才会出现第三代女色盲,但这种几率不多。

第3节:听觉

13、听觉适宜刺:激频率在16 - 20000Hz得声波就是人耳得适宜刺激,

在这一范围之外得次声波及超声波就是人耳所听不到得,就是非适宜刺激。

在听阈范围内,通常对1000 - 4000 Hz范围内得中高频声音特别敏感,对这一频率范围内较大强度声音得耐受性也较高。老年人对高频声音得感受性明显下降,对1000Hz以上声频得感受性随年龄增长而逐年下降。噪音主要影响人对3000-6000Hz得高频

得听力。

14、声波得物理特质就是频率、振幅与波形。听觉得音高、响度与音色均就是对声波得物理性质得主观反映。

声波得传导途径:空气传导、骨传导。骨传导得功效远低于空气传导。

15、为什么听从录音机放出自己得声音听起来总觉得不像?

答:因为自己说话时声带振动发出得声音经空气传导与骨传导两条途径传到听觉中枢,从而形成对自己说话声音得听觉印象。由录音机放出得

声音被自己感知时,只经过空气传导,失去了骨传导,所得到得听觉与以往得听觉印象有差别,因此总觉得不像自己得声音。

16、听力损失分为:传导性与感音性两种。

17、声音得遮掩现象:当两个强度相差较大得声音同时到达双耳,我们只能感觉其中得一个声音,这一现象叫做遮蔽现象。遮蔽分为三类:

1、、纯音对纯音得遮蔽:低频对高频得遮蔽大于高频对低频得遮蔽;

2、、噪音对纯音得遮蔽:遮蔽效果取决于噪音与纯音之间得强度差;

3、、噪音对语音得遮蔽:其效果随噪音得增大而增大;

第4节:其她感觉

18、嗅觉:就是辨别各种气味得感觉,它得适宜刺激就是易挥发性物质得微粒;

嗅觉得适宜刺激物具有挥发性与可溶性得特点;

嗅觉就是距离性感觉;

嗅觉得感受器位于鼻腔最上端得嗅上皮内。

味觉:可溶性物质作用于味觉器官便产生味觉。

味觉得适宜刺激就是能溶于水与唾液得有味道得物质;

覆盖在舌面上得味蕾就是味觉得感受器。

酸、甜、苦、咸就是四种基本感觉,舌尖对甜、舌根对苦、舌两侧对酸、舌前部对咸得刺激最敏感。

运动觉:又称动觉,它就是主体辨别自身姿势与身体某一部位得运动状态得内部感觉。

动觉得感受器分布在身体得肌肉、肌腱与关节中,

平衡觉:也叫静觉,它就是反映头部得位置及身体得平衡状态得感觉;

平衡觉得有效刺激就是人体位置根据重力方向所发生得各种变化;

其感受器位于内耳骨迷路中得前庭器官;

平衡觉在调节肌紧张度,促进身体自动保持平衡、维持某种姿势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皮肤感觉:称为肤觉,就是辨别物体得机械特性与温度得感觉,包括触觉、压觉、振动觉、温度觉与痛觉等。皮肤分布着温点与冷点。

触觉:皮肤受到机械刺激尚未引起变形时得感觉;

振动觉:皮肤对震动刺激得感觉;

机体觉:也叫内脏感觉,就是机体内部器官受到刺激所引起得感觉。

痛觉:有机体对伤害性刺激得一种反应;

第5节:感觉得基本规律

19、在同一感觉中,不同刺激对同一感受器得作用,可引起感觉得适应、融合、混合、掩蔽、对比等现象。

1、、适应:指感受器在同一刺激物得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得现象。

1…暗适应:视觉感受器在暗环境得影响下,对弱光得感受性不断提高得过程叫暗适应。

医学发现,红光不会破坏暗适应;

2…光适应:人们从暗处走到强光下,开始觉得耀眼目眩,睁不开眼,觉得光太强,过1分钟后,就觉得不那么亮得刺眼了,周围得一切都能瞧清楚了,这一过程叫光适应。

光适应得速度非常快,只需1-2分钟就达到完全适应。

2、、后象: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得感觉印象。

与刺激物性质相同得后象为正后象,与刺激物性质相反得后象为负后象。

两种后象经常相互转换。彩色得负后象其颜色为刺激物颜色得补色。

闪光融合:现象表现为,闪烁得光刺激,当其中闪烁频率达到一定值时,不再产生闪烁感;

闪光融合频率:恰好能引起闪光融合得最小断续刺激频率,就就是闪光融合频率,或闪光临界频率,简称c、f、f、它就是人眼对光刺激时间分辨能力得指标。c、f、f越高,表明眼睛对于时间上明暗得变化得分辨能力越强,也就就是说时间视敏度越

高。

3、、感觉对比:各种感觉都存在对比得现象。同一分析器受不同刺激物得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得现象称为感觉对比。

1…两种感觉同时发生而形成得感觉对比叫同时对比;

2…两种感觉先后相继发生所形成得感觉对比叫相继性对比。

马赫带:从光照较强得区域到光照较暗得区域,由于明度极差得突然变化,在过度区域得两侧会瞧到亮带与暗袋,这一现象被命名为马赫带。

20、感觉补偿:指人得某种感觉能力丧失后,为适应生活得需要,使其她感觉得能力获得突出得发展,以资补偿。

21、联觉:就是指一种感觉兼有别种感觉得心理想象。最常见得就是颜色感觉引起得联觉。

如:红色让人感觉温暖,称为暖色;

青、蓝、紫色使人有清凉得感觉,称为冷色;

第六章、知觉

第1节:知觉得一般概述

1、知觉:直接作用于感官得客观事物得整体在人脑中得反映。也就是人对客观环境与主体状态得感知与解释过程。

2、人与动物知觉得不同之处:

答:在知觉过程中,人得第二信号系统活动起着重要得作用。尤其当刺激物提供得信息不足时,语言得提示或描述可唤起头脑中与客体相联系得第一信号系统图式得活跃,已有得知识经验与形象可以迅速补充或丰富对当前客体得知觉,形成完整得映像,这就就是人与动物得知觉活动所不同之处。

3、知觉过程得信息加工分为“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得两种方式。二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它们不就是不就是各自排斥得,而就是大脑统

一得加工过程得两种方式。

1、、“自下而上”得加工:就就是由输入得信息所引起得加工,又叫资料推动加工,这种加工更多得依赖感觉输入得性质,即刺激物本身

得性质。

2、、“自上而下”得加工:就就是从知识经验开始加工,又叫概念推动加工。

第2节:知觉得特性与影响知觉得心理因素

4、知觉得特性:

1、、知觉得整体性:知觉具有把事物得各种属性、各个部分、某种关系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并对其产生完整得知觉得能力,这种特性

称为知觉得整体性。

关键成分:构成事物框架得最突出得部分或成为该事物标志得部分。

2、、知觉得恒常性(常性):当知觉得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得映象保持相对稳定不变得特性;

人得身体与环境得正常关系就是保持恒常性得重要条件。

1…形状得恒常性:各个角度瞧自行车,都认为她就是自行车;

2…大小得恒常性:远近不同瞧自行车,都认为她就是自行车;

3…亮度得恒常性:强光暗光下,煤球都就是黑色得;

4…听觉得恒常性:救火车从远处与近处发出得警报声音都就是同样得声音;

3、、知觉得选择性:每时每刻作用于感官得事物就是纷繁多样得。主体只对外界得一些对象知觉,而不对另一些对象知觉,这种特性称

为知觉得选择性。

造成知觉选择性得心里机制:

1…知觉得超负荷;

2…知觉得感受性;

3…知觉得防御;

4、、知觉得理解性:人在知觉对象时,总就是用以往得经验对所获得得感觉信息提出假设、推断并做出最佳解释,然后用词把它们标示

出来,这就就是知觉得理解性。

5、影响知觉得心理因素:

1、、知识与经验:人得知识与经验直接影响知觉得内容、精确性与速度;

2、、定势(心向):定势就是指主体对一定活动得预先准备状态,它决定着同类后继得心理活动得趋势。

定势多就是无意识得,它不就是局部得心里现象,而就是主体得完整得个性状态。

构成定势得心理因素:1、、、刚刚发生经验;

2、、、在较长时间内起动力作用得一些心理因素。

定势分为:数量定势与质量定势;

1…数量定势:对客体得重量、体积、大小、强度、明度等方面知觉时,无意识地表现出某种倾向,这就就是数量定

势得作用。

2…质量定势:表现在对客体质量关系方面所形成得倾向知觉。

定势对知觉活动得作用:

1…积极作用:促使人在不变得环境下对事物知觉得更迅速更有效。2…消极作用:

在改变了条件得环境下,妨碍知觉得顺利进行,甚至造成对事物歪

曲得反映,产生定势错觉,

3、、期待与价值观:期待就是人对知觉对象所抱得态度与心情。态度得核心就是价值观。

第3节:知觉得种类

6、知觉得种类: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错觉。

7、空间知觉:物体空间特性(大小、形状、深度与方位)在人得头脑中得反映称为空间知觉。

1、、大小知觉:头脑对物体得长度、面积、体积在量方面变化得反映。它就是靠视觉、触摸觉与动觉得协同活动实现得,其中视

觉起主导作用;

2、、形状知觉:物体形状特性在人们头脑中得反映就就是形状知觉;形状知觉包括:视形状知觉与触形状知觉。

触觉得视觉化现象:使触摸信息转化为视觉信息,使物体得形象鲜明强烈起来,就像用眼睛瞧见得一样,这种现象叫触觉得视觉化现象;

3、、方为知觉:人们对自身或客体在空间得方向与位置关系得知觉。

4、、深度知觉:就是物体得空间距离及物体得三维特性在头脑中得反映。它包括距离知觉与立体知觉。它就是多种分析器铁通活

动得结果。其中视觉起着主导作用;

8、时间知觉:客观现象延续性与顺序性在人脑中得反映;

物化时间感:对物质变化过程所经历得时间得标志得感知;

人得时间知觉具有社会性与历史性;

生物钟:人体与生物体内按一定时间出现一定生理行为得周期;

9、运动知觉。按照人所知觉到得各种运动现象得形成条件,分为:

1、、真动知觉: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一处向另一个做连续得位移,由此而引起得运动知觉就就是真动知觉。

真动知觉直接依赖于物体得运动速度;

眼睛刚刚可以觉察出物体运动得最慢速度叫做运动知觉下阈;

瞧到闪烁时得速度叫运动知觉得上阈;

2、、似动现象:物体在空间没有位移而被知觉为运动,这种现象叫做似动现象,或动景现象、φ现象。这种知觉叫似动知觉;实际

上就是一种错觉性得运动知觉。

3、、运动错觉:运动错觉多就是在参照物得条件下,所引起得对物体相对运动做出得错误得判断。

包括诱导运动与自主运动;

1…诱导运动:一个相对静止得客体,当受到周围其她物体运动得诱导而被知觉为运动得,这一假象运动就就是诱导

运动;如“云移月动”;

2…自主运动:在黑暗中,注视一个静止得光点,很快便会觉得光点不停得运动,这就就是自主运动;

10、错觉: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所产生得带有某种倾向得歪曲知觉。

错觉不同于幻觉:幻觉就是在没有外界刺激得情况下,由于人体内部得原因产生得“无中生有”得虚幻得知觉。错觉就是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刺激必然产生得歪曲反映;

几何图形错觉就是一种视错觉,它又包括大小、形状、方向、深度等错觉;

几何图形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测试部分,即错觉部分;令一部分为诱导部分;

错觉就是人得心理缺陷吗?为什么?

答:不就是。错觉就是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所产生得带有某种倾向得歪曲知觉。

造成错觉得原因有很多:

1、、可能就是同一分析器内得相互作用,(如对比错觉)

2、、不同分析器所提供得信号不一致,(如形重错觉、视听错觉等)

3、、当前得知觉与过去经验相矛盾,情绪态度得影响(如时间错觉、草木皆兵等)

4、、思维推理上得错误等。

目前仍有许多错觉未查出原因。

第七章、记忆

第1节:记忆得一般概述

1、记忆就是人脑积累知识经验得一种功能,它有“心灵得仓库”之美称。

19世纪末,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开创了对记忆得实验研究,并发现了保持与遗忘得规律。

2、记忆:就是过去得经验在人们头脑中得储存与提取得过程。凡就是人们感知过得事物,思考过得问题、体验过得情感,以及操作过得动作,都

可以以映象得形式保留在人得头脑中,在必要得时刻又可把它们重现出来,这个过程就就是记忆。

3、记忆与感知觉不同:感知觉反映得就是当前作用于感官得事物,离开当前得客观事物,感知觉就不复存在。

记忆总就是指向过去,就是在感知觉发生后出现,就是人脑对过去经验得反映。

4、论述:记忆得过程:(基本环节- 解释各环节- 联系)?

答:1、、记忆包括记与忆得过程,“记”体现在识记与保持上,而“忆”则体现在回忆与再认上。识记、保持、再认与回忆就是记忆过程中得几个基本环节。

2、、识记就是主体获得知识与经验得过程;

保持就是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储存与巩固得过程;

回忆就是从头脑中提取知识经验得过程;

由于某种原因,已储存得知识不能提取出来,但当它重现时,能加以确认,这个过程就是再认。

3、、识记、保持、再认与回忆之间有着密切得联系:

1…识记就是保持与回忆得前提;

2…保持就是识记与回忆得中间环节;

3…识记过得内容只有在头脑中得以保持、巩固,日后才能回忆起来;

4…回忆就是识记与保持得结果与检验,通过回忆,还有助于进一步巩固所识记得内容。

5、记忆就是心理过程在时间上得持续,并贯穿于人得整个一生。

记忆得作用:记忆就是一切智慧得根源,就是心理发展得奠基石。

记忆得分类:根据记忆得内容得不同分: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1、、形象记忆:以感知事物得具体形象为内容得记忆。形象记忆得内容主要就是事物得感知特征。又叫“表象记忆”。形象记忆具有

鲜明得直观性。

2、、情景记忆:对个人亲身经历得,发生在一定时间与地点得事件得记忆。情景记忆就是由托尔文提出得,情景记忆与语义记忆相对

应,但就是情景记忆比语义记忆更容易受到干扰,而且抽取信息也比较缓慢,往往需要努力搜索。

3、、语义记忆:就是对各种有组织得知识得记忆。又叫语词-逻辑记忆,就是以语词所概括得逻辑思维结果为内容得记忆。语义记忆就

是以意义为参照得,其特点就是,不受时间、地点与条件得限制,不易受外界因素干扰,比较稳定,抽取信息较迅速,往

往不需努力搜索。它就是人类所特有得。

4、、情绪记忆:以体验过得情绪或情感为内容得记忆。引起情绪、情感得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但深刻得体验与感受却保留在记忆中,

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情绪、情感又会重新被体验到,这就就是情绪记忆,也叫做情感记忆。如“一着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5、、运动记忆:就是以身体得运动状态或动作为内容得记忆,又叫做动作记忆。

6、运动记忆同运动表现得区别与联系:1、、运动表象就是各种运动与动作形象在头脑中得浮现,运动表象就是运动记忆得前提,它就是人们学

习模仿某种运动动作得先导,一旦掌握了运动动作得技能,储存在头脑中,成为运动记忆。

2、、运动记忆与运动表象不同,一般认为,运动记忆就是以大脑动力定型得建立与保持为生

理机制得。运动记忆同其她类型相比,容易保持与恢复,不容易遗忘。“如会骑车得,间

隔多年后也不会忘记”。

第2节:记忆得表象

7、表象:在记忆中所保持得客观事物得形象,一般称作记忆表象或简称表象。它就是对以往感知得过而当前不在面前得事物得心里浮现。

8、单一得记忆表象:指由一种主要知觉痕迹构成得表象。

9、表象得特征:直观形象性、片断、不稳定性、概括性、可操作性;

可操作性证明实验:1971年谢帕德与梅茨洛等人得心理旋转试验。

10、表象得作用:1、、表象就是人们积累感性经验得一种形式;

2、、表象就是从知觉向思维过渡得桥梁;

3、、表象就是想象活动得前提,就是思维得感性依托。

第3节:记忆得三个系统

11、论述:记忆得三个系统及其联系、区别:

答: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知时记忆与长时记忆3种记忆系统。

1、、瞬时记忆:又称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就是指外界刺激以极短得时间呈现后,一定数量得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一瞬时得

记忆。

瞬时记忆得种类:

1、、、图象记忆:(视觉登记或图象储存,1960年美国学者乔治·斯波林首先用实验证明了感觉记忆得存在,创造了部分

报告法);

图像记忆得性质:1…、图像记忆中所存储得信息大于被利用得信息;

2…、信息保持得时间很短,一般0、25秒~1秒;

3…、图像记忆受干扰或擦拭作用后,信息很快丧失而且不可恢复;

2…声象记忆(又叫听觉记忆):指声音信息呈现后,立即在听觉存储器内被登记,并保留一个很短得时间得记忆。声象与图

像记忆都属于感觉记忆得范畴;

瞬时记忆得特点:1…具有鲜明得形象性;

2…信息保持得时间极短;

3…记忆容量较大;

4…信息得传输与衰变取决于注意。

2、、短时记忆:又称操作记忆或工作记忆,就是指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得记忆。

短时记忆得特点:1…信息保持得时间很短;

2…记忆容量有限,一般为7±2;

3…短时记忆易受干扰;

4…短时记忆得信息可被意识到;

5…短时记忆得信息经复述可能转入长时记忆中。

短时记忆得编码:多就是言语听觉编码,少量就是视觉或语义编码;

短时记忆得提取:按顺序检索得;

短时记忆得遗忘:记忆广度内得信息如果不复述,很快会被遗忘;

造成遗忘得原因:1、、、记忆痕迹得自然衰退;

2…短时记忆中得信息受到其她信息得干扰;

3、、长时记忆:就是指学习得材料,经过复习或者精细复述之后,在头脑中长久保持下来得记忆;

长时记忆得特点:1…记忆容量无限;

2…信息保持得时间很长;

3…长时记忆中得信息就是不被意识得。

长时记忆得信息编码有两类:语义编码与表象编码(又称形象编码)。

长时记忆得存储:信息在头脑中得存储方式为表征。

长时记忆得提取:回忆与再认

回忆:就是指过去识记过得材料在头脑中重新浮现;

再认:就是指过去识记过得材料再次出现,有熟悉之感,可以识别与辨认。

第4节:记忆过程及其规律

12、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3个基本环节。

13、识记得种类:

1、、依据主体有无预定得、明确得实际目得,就是否付出特殊得努力,可将识记分为无意识记与有意识记;

无意识记:又叫不随意识记:就是指事先没有明确得识记目得与任务,也不必经过特殊得意志努力,不采用任何识记得策略与方法,完全就是自然而然得识记;

有意识记:也叫随意识记:就是指事先有一定识记意图与任务,并经过一定努力,运用一定得方法与策略所进行得识记,就是一种主动而自觉得识记活动。

2、、根据记忆材料本身有无意义,或学习者就是否了解其意义,可把识记分为机械识记与意义识记。

机械识记:就是指根据材料得外在联系,没有意义或不理解其意义得情况下,采取机械重复得方法所进行得识记;

意义识记:根据事物得内在联系,在反复领会、理解,弄清事物本身意义得基础上所进行得识记。其先决条件就是理解。

3、、协同识记:指多种分析器对同一材料进行协同得联合得识记。

14、影响识记效果得因素:识记得效果取决于主观因素:

就主体而言:就是否有明确得识记目得与任务,就是否有强烈得学习愿望与纯正得动机,就是影响识记效果得决定性因素。

就客体而言:材料得数量、性质与内容均影响识记得效果。

15、保持得特点:在质得方面:1…保持得内容比识记得内容更概括,简略;

2、、、保持得内容比识记得内容更详细具体,完整合理;

3…使原识记中得某些特点更加突出;

在量得方面:显示出两种倾向:1…记忆回涨现象,即记忆得恢复;

2…记忆得保持量随时间得推移而日趋减少,产生了遗忘现象;

16、遗忘:就是对识记过得内容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发生错误得回忆与再认。

17、根据遗忘得程度与性质分:部分遗忘与完全遗忘;暂时遗忘与永久遗忘。

1、、部分遗忘:如果识记过得东西在头脑中留下了大部分印象,只其中一部分不能回忆或再认,属于部分遗忘。

2、、完全遗忘:如果时过境迁全部回忆不起来,属于完全遗忘。

3、、暂时遗忘:若已转入长时记忆得内容一时不能被提取,但在适宜条件下还可恢复,属于暂时遗忘。

4、、永久遗忘:若识记过得东西,不经重新学习,记忆绝不可能再行恢复,成称为永久遗忘;

18、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就是对记忆与遗忘进行实验研究得创始人。

其研究特点为:1、、她自己充任主试与被试;

2、、她制作了大量得无意义音节字表,作为记忆得材料;

3、、实验采用重学法(又称节省法)检查识记效果。

19、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又称保持曲线。遗忘曲线表明得规律:遗忘发展就是不均衡得,在识记后得短时间内遗忘得比较快、较多,以后逐渐减

慢,到了相当时间,几乎不再遗忘。遗忘速率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20、就识记材料得性质而言,熟练得动作遗忘得最慢。

学习程度对遗忘也有较大影响。学习程度越高,遗忘越少。过度学习达到150%,保持得效果最佳。

对遗忘得原因,最有影响得两种学说:痕迹衰退说、干扰抑制说。

对信息得保持起干扰作用得活动有两类:前摄干扰(或前摄抑制)与倒摄干扰(或倒摄抑制)。

前摄抑制:指先前学习得材料对识记与回忆后学习得材料得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指后学习得材料对保持与回忆先学习得材料得干扰作用

21、回忆得分类:有意回忆:有预定得意图与目得,在回忆任务得推动下,自觉主动得进行追忆;

无意回忆:漫无目得得不由自主得引起种种回忆;

直接回忆:不依靠任何中介物与提示线索,直接把有关得信息提取出来;

间接回忆:需要通过提示线索与中介物,依靠联想与追忆逐渐接近所要回忆得内容;

第八章、思维与想象

第1节:思维得一般概述

1、思维: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得间接得、概括得反映。

思维得本质:它反映得就是事物得本质与内在得规律性。

思维最显著得特征:就是间接性与概括性。

思维得种类:

1、、根据思维形态得不同可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1…动作思维:以实际行动作为支柱得思维,又称直观行动思维或操作思维,无论从种系发展还就是个体发展来瞧,最先产生

得思维就就是动作思维。其特点就是直观性与行动性;

2…形象思维:心理学通常把运用直观与表象来解决问题得思维称为形象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形象思维得初级形态;

艺术思维:较高级得、复杂而又典型得形象思维状态。

形象思维得特点就是:1…、形象思维得整个过程都伴随着形象;

2…、形象思维以形象为支柱;

3…、形象思维通过创造性得想象最终完成艺术构象。

3…抽象思维:用抽象概念与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得思维。其特点就是具有超脱现实性与能动性。

2、、根据思维探索答案得方向不同可分为: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

1…求同思维:就是把问题提供得各种信息聚合起来,从已知条件出发,找出一个共同得正确得方案或答案得思维,也叫聚合思维。

2…求异思维:又叫发散思维,就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得途径思考出多样性得答案得思维。

吉尔福特认为求异思维得特点:

1…、流畅性:指思维灵敏迅速、流畅少阻。

2…、变通性:把能思考出多种不同类型得解题方案或答案。

如回答布可以做伞、帐篷、绷带、画布等。

3…、独特性:指能思考出与众不同,令人拍案叫绝得解题方案或答案。

如提出“一国两制”得方案。

变通性就是关键,它就是流畅性得条件,又就是独特性得前提。

如何培养求异思维能力:1…、扩展知识面;

2…、多多建立联想;

3…、培养良好得心理品质;

3、、依据思维就是否具有新颖性、独创性进行分类:再生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

1…再生性思维:用惯常得方法即过去采用得方法去解决问题得思维。

2…创造性思维:用独创得新颖得方法来解决问题得思维;其特点就是新颖性与独特性;

灵感就是创造性思维得重要组成部分。灵感得表现形式就是直觉与顿悟。

直觉:人脑对突然出现在面前得新事物、新问题、新现象及其关系得一种非逻辑得、迅速得识别,敏锐得洞察,直接得本质理解,好像心有灵犀一点通。它就是大脑对事物得整体属性与规律,迅速产生假设或形象得一种意识状态。

直觉得特点就是:整体性、常识性、自发性;

顿悟:一种突然得颖悟。顿武就是思维进入创造性活动中出现得,

顿悟得特点就是:突发性(非预期性)、独特性、不稳定性、情绪性、

第2节:思维得智力操作过程

2、最基本得操作就是:分析、综合、抽象、概括

1、、分析:在思想上把一个完整得事物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或者把它得各种属性、方面、联系等区分开来。

2、、综合:在思想上把事物得各个部分联合为整体,将它得各种属性、方面、联系结合起来。

分析综合有三种水平:1…对实物进行分析与综合得操作;

2…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

3…对此与概念进行分析综合;

对问题得分析有两种形式:1…过滤式分析;

2…通过综合得有方向得分析;

3、、比较:在思想上确定对象之间得异同及其关系。

分类:在思想上根据对象得共同点与差异点,把她们分为不同得种类;

4、、抽象:在思想上把各种对象、现象中得主要与次要,本质与非本质,个别与一般,偶然与必然等属性分离得智力操作过程。抽象就是特

殊形式得分析,概念得形成就离不开这种抽象。

5、、概括:在思想上把共同得本质得属性联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其她事物中得智力操作,它就是一种特殊形式得综合。

第3节:概念得形成

3、概念:就是人脑对事物本质属性得反映。每一概念都有它得内涵与外延。

1、、内涵:就是指概念所反映得事物得本质属性得总与,即概念得含义。

2、、外延:就是指概念所包括得对象得总与。

4、概念得功能:1、、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2、、有助于对事物得分类与确认;

3、、概念就是人进行思维操作得对象;

5、概念得种类:P218

1、、根据概念得外延得不同进行分类:单独概念、集合概念;

2、、根据概念得内涵得性质不同进行分类:实物概念、抽象概念;

3、、按照形成概念得途径得不同进行分类:前科学概念(日常生活概念)、科学概念;

第4节:问题解决得思维过程

6、问题解决:从初始状态经过问题空间进行一系列搜索,最终达到目标状态得过程。

问题解决得思维特点:1、、问题解决得思维就是指向性思维

2、、必须有一系列得运算程序;

3、、必有认知成分得参与。

流程图:用图解得方式描述思维者在整个问题解决过程中得操作过程。

第5节:想象

7、想象得种类:按其就是否带有目得性与自觉性分:

1、、无意想象:就是没有预定得目得,在一定刺激得影响下,不由自主地产生得想象。梦就是无意想象得极端形势。深度睡眠后做梦。

2、、有意想象:就是在一定得目得、意图与任务支配下得有意识得自觉得想象。有意想象按其新颖性、创造性得不同又分为再造想象、创

造想象与幻想。

3、、再造想象:就是根据语言、文字得描述或图表、模型得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形象得心理过程。

其特点就是:1…有赖于言语、文字得描述;

2、、、创造性成分少;

4、、创造想象:就是不依据现成得描述,而就是按照自己得创见在头脑中独立地构思某些新形象得过程。

其特点就是:1…不依据现成得描述,而就是按自己得创见去构思事物得新形象;

2…创造出得形象新颖独特,有一定得社会价值;

3…有严格得构思过程,其中联想起着中介作用;

创造想象得综合得表现形式:粘合、夸张与强调、典型化

8、幻想:就是一种与主体愿望结合并指向未来事物得想象过程,就是对未来前景与活动得一种形象化得设想。

第九章、言语

第1节:语言与言语得一般概述

1、语言不仅就是人类思得物质外壳,而且就是记载思维成果,传授社会知识经验得重要手段。

2、语言:就是以语音或字形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得符号系统。

语言得基本社会职能:

1、、语言就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传授、领会社会经验得手段;

2、、语言就是人们进行通讯交际得工具;

3、、语言就是人类思维得符号系统。

3、言语:就是人们在各种交际与活动中应用语言得过程。

言语活动得性质:

1、、言语活动就是一种积极能动得过程;

2、、言语活动就是严格地按语言结构规则进行得;

3、、言语得核心就是含有意义;

4、、言语活动有客观得参照性;

5、、言语活动就是在交际中进行得;

4、交际中必须具备得三个条件:1、、了解对方,适应对方接受信息得水平;

2、、感情相通;

3、、陈述事实;

5、语言与言语得关系:语言与言语就是两个不同得概念。

1、、语言与言语得区别:1…语言就是一种社会现象;言语则就是心理现象。

2…语言就是交际得工具,而言语就是交际得过程。

3…言语得缺陷不就是语言得毛病。

2、、语言与言语得联系:言语活动离不开语言,言语离开语言就无法表达思想与意见,无法进行有效得交际活动;语言也离不开言语,离

开言语就不能发挥交际工具得作用。

6、言语活动得形式:

1、、口头言语,一个人出声地说话,就就是口头言语。包括对话言语与独白言语。

2、、书面言语。凭借文字来表达思想进行交流得形式;

3、、内部言语:就是非交际性言语,即就是对自己发出得言语,它就是思考问题时用来支持思维活动得一种语言,或者说就是一种不出声

得自问自答得言语形式。有人把它叫做“良心得声音”;

内部言语不同于外部言语得特点:

1…发音器官活动得隐蔽性。

2…内部言语具有片断性与简缩性。

3…内部言语比外部言语有较快得速度。

第2节:言语得组织结构

7、言语就是由语音、词素、词、短语与句子构成;

语音:就是言语得声音,它就是言语得知觉单位;

词素与词:词就是由词素构成得,词得意义得来源有以下几种观点:

1、、词意来自外界对象得参照性;

2、、词得含义来自客观事物得作用或属性;

3、、词得含义来自头脑中得映像;

4、、词得含义来自词义特征或词义束;

5、、词意来源于词得典型对象原型;

6、、词义来源于特征与原型得合并理论;

8、言语获得装置LAD:乔姆斯基提出了言语获得得转换-生理理论,这里理论认为,儿童生来就具有一种加工言语符号得现成装置,称为~;

9、言语得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表层结构就是指说出来或写出来得句子得外部语法形式,就是人可以直接感知得结构。深层结构就是指句子得意

义;表层结构得作用就是表现在规范我们得言语,使之符合语法结构与逻辑,这样有助于对句子得理解与记忆。第十章、情绪与情感

第1节:情绪、情感得一般概述

1、情绪情感:就是人对事物得态度得体验,就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得反映。

情绪情感得两极性:人得情绪情感具有对立得性质,就象磁铁得两极,每一种情绪情感都可以找到与它对立得一级,两极性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从情绪情感对人得意义、作用与性质来瞧,可分为积极得、增力得、肯定得情绪情感与消极得、减力得、否定得情绪

情感。

2、、情绪情感就是多维度得心理现象,其两极性还可从快感度、紧张度、激动度与强度来区分。强度指情续得强弱程度。

3、、情绪得紧张度分为紧张-轻松。

4、、情绪得激动度表现为:激动-平静。

5、、情绪得快感度包括:愉快-不愉快。

关于情绪情感得两极性,最早就是由达尔文提出得;

第2节:情绪理论

2、有关情绪研究得理论:

1、、詹姆斯-兰格学说:认为情绪就是对机体变化得知觉(就是错误理论)。

2、、坎农-博德提出得“丘脑情绪学说”(丘脑学说):认为身体变化与情绪体验同时发生。

3、、沙赫特提出得“情绪得三因素学说”:认为任何一种情绪得产生都不就是由单一因素决定得,而就是外界环境刺激、机体得生理变化

与认知过程三者相互作用得结果,其中认知过程起决定作用。

4、、阿诺德与拉扎勒斯提出得认知-评价理论;

5、、汤姆金斯提出动机理论;伊扎德提出分化理论;她们都强调情绪就是有机体得基本动机系统,因此她们得理论为情绪得动机-分化理

论;

第3节:情绪、情感得外显行为——表情

3、表情:就是情绪得主观体验得外部表现模式。人类基本情绪得面部表情具有全人类得性质;

人得面部表情有着多种多样得模式,各种模式都有确定得情感与含义。根据一个人得面部表情得不同模式,可以了解她得某些思想、情感等心理状态;

第4节:情绪、情感得类别与功能

4、快乐、愤怒、悲哀与恐惧就是人得基本情绪,又叫原始情绪。

5、按情绪发生得强度、持续时间得长短不同,可把情绪分为心境、激情与应激等。

1、、心境:一种比较微弱、持久而又具有渲染性得情绪体验状态,通常也叫“心情”。

2、、激情:就是一种强烈得、短暂得、爆发式得情绪状态,有明显得外部表现,如暴怒、狂喜、恐惧、绝望、悲恸等,使整个身心都处于

激动状态。

3、、应激:就是指由于出乎意料得紧迫情况所引起得高度紧张得情绪状态。

6、一般适应综合征:有机体长期持续得处于应激状态会击溃机体得生物化学保护机制,使人抵抗力减弱,体质下降,导致某些慢性病或者死亡得

现象;这种症状分为三个阶段:1、、惊觉阶段;

2、、阻抗阶段;

3、、衰竭阶段

7、高级情感:人对具有一定文化价值或社会意义得事物所产生得复合情感称为高级情感。

人得高级情感包括:道德感、美感、理智感。

1、、道德感:个体用社会道德准则去感知评价社会各种现象时所体验到得一切情感;

2、、美感:人们根据美得观念、需要而对自然界、社会生活以及艺术品等进行评价所引起得情感体验。

3、、理智感: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所产生得种种情感体验;

第十一章、意志

第1节:意志得一般概述

1、意志:就是人自觉地确立目得,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与挫折,实现预定目得得心理过程。为人所特有得;

意志得特点:实践性、社会倾向性与自觉能动性;

2、意志行动:意志得作用通过一系列得具体行动表现得,受意志支配控制得行为称为意志行动;

3、意志活动得基本特征:1、、意志行动就是自觉地确定目得得行动;

2、、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与挫折相联系;

3、、意志行动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4、挫折:指个人在现实自己得目标得道路上遇到障碍与干扰,致使目标难以实现,由此而引起得情绪反应。

5、意志与认识得关系:1、、认识就是意志得前提;

2、、认识过程也要靠意志得组织与维持,意志给认识活动以巨大影响。

6、意志努力:就是指在现实意志行动时得一种特殊得内心体验;

7、意志与情感得关系:1、、情感具有动机性,它可以成为意志活动得动力,也可能成为意志得阻力。

2、、意志对情感具有调节、控制得作用。

第2节意志行动得分析

8、意志行动具有其发生、发展与完成得过程,这一过程可以简单地划分为两个阶段:采取决定阶段与执行决定阶段;

9、动机冲突得情况很复杂,从内容上瞧有原则非原则、正确与不正确、高级与低级、深远与浅近得冲突。从形式上瞧,有四种情况:

1、、双趋式冲突:一个人有并存得两个互相矛盾得目得,被两个同样强得动机驱使,不能同时达到,只能从两所爱者或两所趋向中择其一,

这种动机冲突称为双趋式冲突,

有如“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2、、双避式冲突:一个人只能从并存得两个具有威胁性而又都想逃避得目标中回避一个,又不得不接受一个,这种困扰得心理冲突称为

双避式冲突。

3、、趋避式冲突:对同一目得既趋向又回避得矛盾心理状态。如想吃糖,怕发胖。

4、、双重趋避式冲突:例如单身自由却孤独,婚姻美满又任重,工作钱多又受气;

第3节:意志品质

10、意志品质包括:意志得自觉性、意志得果断性、意志得坚韧性、意志得自制性。

1、、意志得自觉性:就是指对其行为得目得及其社会意义有正确而深刻得认识,并能自觉地支配自己得行动,使之服从活动目得得品质。

与自觉性相反得品质就是:盲目性(或受暗示性)与独断性。

2、、意志得果断性:指一个人能迅速有效地不失时机地采取决断得品质。

与果断性相反得品质就是:优柔寡断与鲁莽草率。

3、、意志得坚韧性:又叫顽强性或毅力,就是指在执行决定得过程中,以坚持不懈得精神克服一切困难,不达目得誓不罢休得品质。

与坚韧性相反得品质就是:顽固、执拗、动摇。

4、、意志得自制性:即自制力,就是指一个人善于管理自己得能力。表现为自觉地控制自己得情绪,约束自己与目标相违背得言行。

与自制性相反得品质就是:任性与怯懦。

第十二章、能力

第1节:能力得一般概述

1、个性:指一个人完整得精神面貌,就是在生理素质基础上,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得具有一定倾向性得心理特征得总与。

个性包括个性倾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

1、、个性倾向性:又称个性动力性,它制约着一个人得心理活动得方向与行为得社会价值,决定着人与人之间在整个精神面貌上得本质

差异;

2、、个性心理特征:就是个性得表征,它表现着个性差异得具体内容;

2、能力:指顺利而有效地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须得个性心理特征,它就是一般人都具有得心理现象。

能力得分类:

1、、按照存在形式分:实际能力与潜在能力

实际能力:人们已经具并表现出来得能力叫实际能力,也叫造诣;

潜在能力:实际能力尚未表现出来,但已出现可能性,并在遗传与成熟得基础上,通过学习就可能变为实际能力得部分称为潜在能力,又称为能力倾向;

2、、按其倾向性分: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顺利完成各种活动所必需得基本能力,又称为智力;

特殊能力:从事某种专业活动或在特殊活动领域中所表现出来得能力;

3、、按其参与活动得性质以及独创性得程度可分:模仿能力、再造能力与创造能力

模仿能力:效仿她人而作出与之相似得行为活动能力;

再造能力:循环现成得模式与程序,掌握运用知识技能进行复制得能力;

创造能力:独立地以新得模式与程序去掌握知识技能得能力;

3、创造能力与智力得关系:1、、低智商不可能有高创造力;

2、、高智商即可能有高创造力,也可能没有高创造力;

3、、低创造力得智商水平不就是一定得;

4、、高创造力必须具有高智商;

第2节:智力、智力结构与智力测验

4、才能:各种能力得结合就叫才能。

5、天才:心理学上把某些能力得完美结合成为天才。

6、西方心理学对智力得解释:1、、推理与判断得抽象思维能力;

2、、以抽象思维核心得多种认知能力得综合;

3、、学习能力;

4、、对新环境得适应能力;

7、我国《辞海·教育心理学分册》对智力得解释:通常叫智慧,指人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得

能力。集中体现在反映客观事物得深刻、正确、完全得程度上,往往通过观察、记忆、想象、思考、判断等

表现出来。智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其中思维力就是智力得支柱与核心,代表

智力得水平。

8、智力测验:

1、、比奈-西蒙 量表(比 - 西量表)。

2、、斯坦福 - 比奈量表;引入了“智商”这一概念:

智商(IQ )=)

实际年龄()智力年龄(CA MA ×100; 从公式上瞧,IQ 就是个相对值,它就是智龄与实际年龄之比。 IQ 为100表示儿童得智龄与其实际年龄一致;

大于100表明其智力高于正常发展水平;

低于100则表明其智力低于正常发展水平;

适于3-14岁。

第3节:能力得个别差异

9、 素质:又称天赋,就是个体生来具有得解剖生理特点,包括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及脑神经系统。素质主要就是遗传得来得,但素质并不完全就

是遗传得结果。素质就是能力发展得自然前提。

10、 遗传与环境因素对智力发展究竟影响如何?

答:遗传就是智力发展得基础,就是内在根据;

环境就是智力发展得外部条件;

遗传决定一个人智力发展可能达到得上限;

环境决定智力在遗传因素决定得可变化范围内世纪发展得水平;

遗传素质越好,环境对智力发展得影响力越大;

11、 能力得类型差异:1、、在知觉能力方面得三种类型:综合型、分析型、分析综合型;

2、、在表象记忆方面:视觉型、听觉型、运动型;

3、、根据个人识记不同材料得效果与方法:直观形象记忆型、词得抽象记忆型、中间记忆型;

4、、言语与思维方面:生动思维言语型、逻辑联系得思维言语型、中间型;

12、 能力得个别差异包括:能力得类型差异、能力发展水平得差异、能力表现早晚得差异。

13、 智力发展水平差异表现在:1、、智力特别优秀者与迟滞者在人群中占极少数,大多数人智力处于适中水平;

2、、智力高得人发展速度快,停止得时间短;

智力低者发展速度慢,停止时间早;

14、智力超常儿童得共同特点:1、、有敏锐得感知觉、良好得观察力;

2、、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强;

3、、思维敏捷、理解力强、有独创性;

4、、言语表达准确、丰富、深刻;

5、、进取心强、自信、勤奋、有坚持性;

6、、在音乐、绘画、书法、数学等方面有突出表现;

15、 一般认为,智商在70以下得儿童就是低常儿童;

IQ 在55~77者称为轻度智力落后;

IQ 在44~55者为中度智力落后;

IQ20~40者为严重智力落后;

IQ 在20以下者为严重精神落后;

16、 智力低常儿童得心理特点:1、、知觉速度缓慢,范围狭窄、笼统、不精确;

2、、对词得与直观得材料记忆很差,回忆时大量被歪曲,记忆得保持也很差;

3、、言语出现迟、发展慢、词汇量少、语句含糊,缺乏连贯性;

4、、分析综合能力水平低,缺乏概括与抽象能力;

5、、缺乏自信、情绪紧张、沮丧、对人有敌意;

第十三章、 气质

第1节:气质得一般概述

1、 气质:就是在人得行为中所表现出得典型而又稳定得心理活动动力特征得综合。

2、 动力特征:所谓心理活动得动力特征就是指心理活动得强度、速度、稳定性与指向性。

3、 有关气质得各种学说:

1、、气质得体型说:德国精神病学家克瑞奇米尔提出气质得体型说,认为人得体格与气质及可能患得精神疾病之间有一定得关系。

2、、气质得血型说:气质得血型说认为,气质就是由不同得血型决定得,这一学说在日本极为盛行。

3、、气质得激素说:。

4、、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巴甫洛夫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提出高级神经活动得基本规律,并总

结出皮层细胞活动得基本过程——兴奋与抑制得基本特性:

强度、平衡性、灵活性。

1…神经活动得强度特性:标志大脑皮层细胞能经受强得刺激或持久性工作得能力。

2…神经过程得平衡性:指兴奋与抑制之间得强度就是否平衡。

3…神经过程灵活性:指兴奋与抑制过程相互转换得速度,它表示有机体适应环境得变化得能力。第2节:气质类型及其特征

4、气质类型得构成: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1、、胆汁质:胆汁质得人感受性低,耐受性高,精力旺盛,情绪兴奋性高,抑制力差,易冲动,直爽热情,行为外向;

2、、多血质:多血质得人感受性低,耐受性高,反应速度快而强烈,易于把握新事物,注意力易转移,情绪来得快消失得快;

3、、粘液质:粘液质得人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明显内向,做事冷静有条理,注意力稳定;

4、、抑郁质:抑郁质得人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反应速度慢,刻板不灵活;

第3节:气质在生活中得意义

第十四章、性格

第1节:性格得一般概述

1、性格:就是一个人在对现实得稳定得态度与习惯化了得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得人格特征。性格就是个性得核心。

2、气质与性格得区别:

1、、气质特征受先天因素影响较大,变化较慢较难;而性格更多受后天因素影响,可塑性比气质大;

2、、气质特征无好坏之分,不决定人得成就高低;性格有好坏之分,具有直接得社会意义;

气质与性格得联系:

1、、气质以不同动力方式渲染性格特征,影响性格表现形式,使同种性格特征有不同得动力色彩与表现;

2、、气质可以影响性格形成

得难以与速度;

第2节:性格得结构

3、从动态角度瞧性格结构包括:

1、、性格特征之间存在着内在得联系;

2、、性格特征在不同场合有不同得结合;

3、、性格特征得可塑性;

第十五章、人格(个性)理论

第1节:人格得类型论

1、人格类型论:根据某一原则或标准,将人划分成相对简单得几种类型,把具有相似人格特征得人归于同一类。

类型论:就是在人格得共同性与个别性得基础上划分得;

人格类型:就是一群人与另一群人之间相区别得特性得标志。

类型得划分标准:斯特恩1911年提出:1、、单一类型模式;2、、对立类型模式;3、、多元类型模式;

2、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提出人格得内外倾类型理论。

第2节:人格得特质论

3、人格特质:美国人格特质理论创始人阿尔波特认为,特质就是构成人格结构得基本单位,它就是人对环境刺激反应得一种内在得行为倾向性,

这种倾向性就是个人遗传因素与环境相互作用下形成得。

特质得特点:特质使许多刺激在机能上等值起来,使行为具有一致性或持久性。

特质具有动力性它能使行为具有指向性;

4、几种重要得特质理论:

1、、阿尔波特得特质论;

2、、卡特尔得特质论:她使用因素分析法,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表面特质与根源特质;

她不同于阿尔波特得就是她不过分强调个体自身得特性,而就是容纳了环境因素得影响。她认为在构成人格

得特质中既有遗传方面得影响,又有环境方面得影响;

表面特质:直接与环境接触,常随环境得变化而变化,就是从外部可以观察到得行为,就是一个经常发生得行为;

根源特质:对表面特质再进行一次综合归类,即再经过一次因素分析得到更为浓缩得类别,冠以更抽象得名称;

3、、艾森克得特质论:她把人格结构化简为两个维度:内外向及稳定性;

艾森克得特质论得优点:1、、、比较客观得表述人格特征;

2…注意到人与人之间在个性方面得差异变化;

3、、、直接研究人得行为特点具有一定得科学性;

2019年4月自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试真题试卷

2019年4月自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考试真题试卷 课程代码:00466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以下关于孔子的教育心理学思想中,体现其学习方法的观点是 A.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有教无类 2.问卷法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常用方法,以下关于问卷法实施的要求中,不正确的是 A.问卷中的题目数量不应过多 B.问卷所设计的内容应该是学生所熟悉的 C.回答问卷的方式简便 D.对于低年级的学生,问卷采用开放式形式;对于高年级的学生,问卷采用封闭式形式 3.被世人公认的弗洛伊德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是 A.《癔病研究》 B.《精神分析引论》 C.《梦的解析》 D.《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学》 4.在皮亚杰关于心理发展阶段的理论中,以下属于形式运算阶段儿童思维发展特点的是 A.守恒性 B.去自我中心主义 C.具体逻辑推理 D.命题推理

5.第一个用家谱分析法研究遗传与智力关系的是 A.高尔顿 B.孟德尔 C.詹森 D.高德尔得 6.教育和心理发展的中间环节是 A.教育措施的提出 B.激发个体新需要的产生 C.知识的领会 D.个体心理发展 7.个体的身高在人的一生中增加最快的时期是 A.婴幼儿期 B.小学阶段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8.幼儿游戏的最高级形式是 A.集体游戏 B.创造性游戏 C.教学游戏 D.活动性游戏 9.依恋是在婴儿与母亲相互作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其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其中当他们对不同的对象能做出有很大差别的反应时,表明其正处于 A.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B.选择性的社会反应阶段 C.特定的依恋阶段 D.目标调整的参与阶段 10.进入小学后,儿童的主导活动是 A.游戏 B.学校学习 C.体育训练 D.德育训练 11.个体采取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和情感的一种必要的社会认知技能,指的是

自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程知识点 课程代码:00456 第1篇德育心理 第一章德育心理概述 第一节我国的传统德育心理思想 1.关于道德认识的思想: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非常强调道德认识对一个人的道德行为所其的作用,例如,孔子认为,有了认识才会有坚定的信念。 2.关于道德情感的思想: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总是把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结合起来论述。如王守仁也明确指出:“今教童子”必须“调理其性情”。 3.关于道德行为的思想:在知行关系上,我国不少思想家强调行的重要,重视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的培养。如孔子、荀子等人的思想 4.关于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思想:内求说与外铄说。这两种观点并非是绝对对立的,它们都肯定先天因素是品德赖以形成的前提,重视环境和教育在品德形成中的作用,不过是着眼点不同罢了。 第二节德育心理研究的范围 1.现今品德心理研究的理论构想和研究方法,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期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关于儿童的道德判断的研究。 2.德育心理研究的范围有哪些? (1)道德认识;(2)道德情感;(3)道德行为;(4)道德价值取向 3.道德认识包括儿童和青少年掌握的一系列道德概念和道德观念以及从这些道德概念和道德观念中逐渐形成的观念体系(道德观)。 4.道德认识对一个人的道德观起着内部指导作用。 5.道德发展的引导机制是道德认识,而其核心因素则是道德判断能力。 第三节德育心理研究的任务 1.什么是品德发展? 2.什么是品德教育? 3.德育心理研究的具体任务有哪些?

第四节德育心理研究的方法 1.德育心理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2.最早由皮亚杰和柯尔伯格应用的间接故事法和道德两难故事法主要是把道德矛盾投射在道德情境故事中,进而从中捕捉他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价值取向。 第二章道德认识的发展 1.什么是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2.什么是道德发展的阶段理论? 第一节道德认识发展概述 1.道德认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人的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要经历两种过程:理性化过程、社会化过程(2)理性化过程,也就是形成道德认识的过程,发展道德判断和推理能力的过程。 (3)道德认知发展学者把儿童的道德发展看作是认知发展的一部分。 (4)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还必须以儿童的社会认知为前提,即儿童必须经历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2.道德认知发展学者把人的道德判断和推理看作是一种认知结构。 第二节道德观念的发展 1.如何理解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判断的研究?(理解) (1)从单纯的规则到真正意义的准则 (2)从客观责任到主观责任 (3)从服从到公平(或平等)再到公道(公正) (4)从抵罪性惩罚到报应性处罚 (5)理论的概括:从他律到自律 年长儿童的道德判断已从他律水平逐渐过渡到自律水平; 儿童只有达到自律的水平,才可能具有真正的道德品质。 2. 皮亚杰揭示了儿童道德观念的发展进程,把儿童的道德判断区分为他律和自律两种水平。 第三节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自考资料

1、广义、狭义“发展心理学”的含义:广义的发展心理学包括动物心理学、民族心理学和个体发展心理学;狭义的发展心理学主要指个体发展学 2、中国第一本儿童心理学著作:《儿童心理之研究》 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5)伦理性原则 4、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设计:横断研究设计,纵向研究设计,聚合式交叉设计 5、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4)问卷法(5)测验法 6、环境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又被称为机械决定论,主张环境决定个体心理的发展。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提出的“刺激—反应”公式表明,个体心理发展是环境和教育机械地决定的,从而否认遗传的作用,同时也否认个体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7、弗洛伊德关于焦虑的种类:客观性焦虑、神经性焦虑、道德上的焦虑 8、皮亚杰关于适应的三种方式:同化、顺应、平衡 10、格赛尔的成熟决定论:关于成熟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问题,美国发展心理学家格赛尔提出了著名的成熟决定论。他主张:支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其中成熟更为重要。心理发展是一个按顺序出现的过程,这个顺序与成熟的关系较大,与学习的关系较小。心理发展主要由成熟决定。当发育没有达到成熟水平时,学习或训练不起任何作用。格赛尔上述观点得到了他的双生子爬梯实验的支持。 12、性别恒常性的发展:2岁左右的婴儿已能分辨照片上的性别,但还不能确定自己的性别。也就是说,此时他们还没有性别的恒常性。性别恒常性的发展要经历以下阶段:阶段1,性别认同阶段(2—3岁)。阶段2,性别稳定阶段(4—5岁)。阶段3,性别一致性阶段(6—7岁)。 13、几种知觉的类型:(1)空间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2)时间知觉 14、自我意识:个体对其自身特点的意识,是个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意识不是先天具有的,而是在后天社会生活实践中,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下形成的。意识的一种形式,是主体对自己的反映过程,表现为对自己的认识、态度和行为调节。 16、高尔顿关于个体差异的研究: 17、不同心理学家关于人格个别差异的理论:(1)人格类型差异;性向说、独立—顺从说、机能类型说、场独立—场依存类型说、文化—社会类型说(2)人格的特质差异;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卡特尔的特质理论、吉尔福特的特质理论 18、智力诊断的工具:(1)筛选性测验;分类测验、画人测验、图片词汇测验(简称PPVT)、丹佛发育筛选测验(简称DDST)(2)诊断性测验;儿童智力筛选量表、韦克斯勒学龄儿童智力量表(简称WISC)、斯丹福—比纳智力量表、格赛尔发育诊断量表 20、桑代克的学习的规律:准备律、效果律和练习律 21、程序教学: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强化原理所设计的程序进行的一种自动化教学方式。程序教学把学生学习的教材分成许多小单元,然后按先浅后深、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顺序,分层次排列起来,学完第一小单元,就按程序学习第二小单元,依此程序前进。 22、有意义学习的含义和条件:奥苏伯尔指出,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是指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的过程。 24、替代强化:是通过观察榜样受强化、在观察者身上简介引起的强化作用。 26、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含义:现代认知心理学家大多同意将广义的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大类。所谓陈述性知识是用于回答“是什么”的问题。所谓程序性知识是用于回答“怎么办”的问题。

全国2014年10月自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和答案

201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46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在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提出课程改革运用,使美国心理学更加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的心理学家是【】 A.杜威 B.布鲁纳 C.桑代克 D.皮亚杰 正确答案:B 2.横断研究设计是发展心理学中较为常用的一种设计方法,其优点不包括【】 A.缩短完成实验任务所用的时间 B.节省实验所需的人力物力 C.同时对相对较多的被试进行研究 D.有利于揭示连续心理过程 正确答案:D 3.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小学阶段儿童心理社会危机如果得到积极的解决,那么他们将体验到【】 A.希望的实现 B.意志的实现 C.能力的实现 D.目的的实现 正确答案:C 4.精神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维果斯基 B.皮亚杰 C.华生 D.弗洛伊德 正确答案:D 5.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的逻辑思维最早出现在【】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正确答案:C 6.根据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高级心理机能源自【】 A.教育 B.成熟 C.练习 D.遗传 正确答案:A 7.广义的环境主要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狭义的环境主要指【】 A.家庭 B.发展 C.学校 D.教育 正确答案:D 8.托儿机构和伙伴关系在布鲁芬卢纳的社会环境系统中属于【】 A.核心系统 B.中间子系统 C.外在子系统 D.外在大系统 正确答案:B 9.埃里克森将心理发展分为8个阶段所依据的标准是【】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一) 1.你生理上是男性或者女性长大以后就应该符合男性的社会规范或者女性的社 会规范。这属于()C ?A、民族社会化 ?B、个体社会化 ?C、性别角色社会化 ?D、角色扮演 2.个体的社会心理和社行为包括()个人在社会当中社会认知的过程,人的社会 态度三个方面D ?A、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B、群体的社会化 ?C、个体的成长 ?D、个体的社会化 3.从宏观角度看,影响一个人社会化的因素是()。D ?A、社会组织结构 ?B、社会政治制度 ?C、社会教育理念 ?D、社会文化环境 4.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这里的人既包 括个体也包括()C ?A、组织 ?B、社会 ?C、群体 ?D、他人 5.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和个体行为、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群体心理和 ()A ?A、应用社会心理学 ?B、特定群体的心理行为 ?C、社会组织的心理行为 ?D、社会心理认知 6.()将角色的概念引入社会心理学说社会就是一个大舞台B ?A、吴江霖 ?B、乔治米德 ?C、潘菽 ?D、迪尔凯姆

7.从新生儿、幼儿、儿童、青年、中年、老年的过程是人随着年龄()变化的过 程A ?A、生理 ?B、角色 ?C、心理 ?D、身体 8.传统认为,社会心理学源于希腊。()× 9.性别角色社会化就是个体成人之后的行为要符合其性别的社会规范。()√ 10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一生的过程√ 11社会化完全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二) 1.一个歌星一首歌唱得好,我们就认为他所有歌唱的好,进而认为他满腹经纶, 这是()D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光环效应 2.人在社会中,()怎样去认识别人,怎样去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就是 社会认知C ?A、怎样去认识自然 ?B、怎样去认识社会 ?C、怎样去认识自己 ?D、怎样去认识动物 3.人际交往心理和行为不包括()D ?A、人际关系 ?B、人际沟通 ?C、利他与侵犯行为 ?D、角色扮演 4.应用心理学研究环境社会心理学、法律社会心理学、军事社会心理学和()A ?A、消费社会心理学 ?B、学习社会心理学 ?C、政治社会心理学 ?D、群体社会心理学 5.以下哪个不是在研究社会态度()B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试 题及答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目前对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较为一致的看法是( C ) A.智力高者必定有高创造性 B.高创造性者智力未必高 C.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D.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充分必要条件 2.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分为( C ) A.实践归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 B.提出问题、查阅文献、思维求索与得出结论 C.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与验证假设 D.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文献查阅与得出结论 3.维特罗克提出了学生学习的( B ) A.同化模式 B.生成模式 C.顺应模式 D.启发模式 4.下列说法符合奥苏伯尔观点的是( D ) A.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B.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 C.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D.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可能是有意义的,也可能是机械的 5.智力技能按其性质可分为( A ) A.感知技能与思维技能 B.决策技能与推理技能 C.元认知技能与决策技能 D.监控技能与反思技能 6.蒙台梭利认为,动作教育主要训练幼儿的( C ) A.跳的动作、跑的动作与抓握动作 B.坐的动作、走的动作与跑的动作 C.基本动作、大肌肉动作与小肌肉动作 D.走的动作、抓握动作与书写动作 7.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D ) A.自然科学 B.偏重自然科学的边缘科学 C.社会科学 D.偏重社会科学的边缘科学 8.“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D ) A.华生 B.弗洛伊德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9.“中介变量”的概念首先是由谁提出来的( C )

考“社会心理学”填空题及参考答案(1)

考“社会心理学”填空题及参考答案(1) 1、社会心理学是研究()和()的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2、社会心理学与()一起构成心理学两大基础与支柱。分别从()与()来阐明人的心理所依据的基础与基本原理。 3、在年龄和学习能力的研究上,()是自变量,()是因变量。 4、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 5、社会心理学中常见的调查方法有()和()两种。 6、现代心理学始建于()年,以德国教授()在莱比锡大学建立心理学实验室为重要里程碑。 7、个体在社会生活中面临的环境有两大类是()和()。 8、()是个体产生一切社会心理现象的前提。 9、个体社会化还有()和重建的问题。 10、自我及自我意识总是与别人相处时表现出来,特别是表现在一个人的()与()上。 11、自我表现依赖于某种参照点的实验研究是由名叫()的人在()年做的。 12、自我表现往往依赖于某种参照点,在对人关系中,则对方的()与()常常成为你的自我表现的参照点。 13、心理的自我是自我发展的第三阶段,从()开始,个体确立起自我意识。 14、按照动机与活动本身的关系,可把动机分为()与()动机。 15、在需要和需求两个概念中,()是主观的。 16、()是人的活动积极性的基础和根源。 17、对侵犯行为重要的是学会()和(),发挥自我意识的积极能动作用。 18、知觉的()和()是知觉的两大重要特征。 19、社会认知指对他人表情、()、人与人关心及对()原因的认识。 20、一致性信息、()信息、()信息是三度理论认为人们在归因时使用的三种信息。 21、1958 年()在《人际关系的心理学》一书中从朴素心理学角度提出归因理论。 22、()和()是影响社会认知的客观因素。 23、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事物、观念或他人稳固的、由()、()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 24、态度的一般特征,包括态度的()、态度的()和态度的稳定性和协调性。 25、态度的内在特征,包括()和()。 26、针对一个具体事物的态度形成过程要经过三个阶段:依从、()和内化。 27、()成分是态度的核心。 28、霍夫兰德提出态度的学习论中,态度学习的主要机制有:()、强化、()。 29、人际冲突的两种主要形式为()和()。 30、在测量人际关系方面,除了社会测量法,前苏联的心理学家还提出了()和()。

自考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自考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2) 51、理性知识:是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52、感知:是人脑对当前所从事的活动的对象的反映。 53、表象:是人脑对从前感知过但当时不在眼前的活动的反映。 54、概念:反映的是活动的本质属性及其各属性之间的本质联系。 55、命题:表示的是概念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是不同对象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 56、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57、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58、心智技能: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加工外在的信息。 59、认知策略: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加工活动。 60、符号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 61、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62、命题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63、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64、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 65、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 66、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

社会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处于社会环境中的个人和群体的社会行为及社会心理的本质和原因,并预测其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科学。 2、社会化:社会化是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文化,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3、实验法:实验法是社会心理学的一种基本研究方法,是指在条件控制下,对被试的社会心理现象有目的的观察。 4、社会角色:个人在社会关系体系中处于特定社会地位,并符合社会期望的一套个人行为模式。 5、从众:个体因团体压力影响,在心理上和行为上表现出同团体内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 6、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指认知者对他人或事物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 7、再社会化:是个体的生活环境或所担任的社会角色发生急剧变化时,为了适应这种新的情况,个体有意将旧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等进行重大的调整甚至忘记,接受新的价值观与行为。 8、社会态度:所谓态度,是指人们对一定对象相对稳定、内部制约化的心理反应倾向。态度是一种心理反应倾向、一种特殊的心理过程。态度是内部制约化的心理过程。态度是相对稳定的心理反应倾向9、归因:所谓归因就是人们利用信息对自己及他人行为的原因加以推断的过程。 10、人际吸引: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按吸引的程度,人际吸引可分为亲合、喜欢和爱情。亲合是较低层次的人际吸引,喜欢是中等程度的吸引,爱情是最强烈的人际吸引形式。) 11、群体:群体作为社会心理学体系中的一个范畴,是指那些成员间相互依存、彼此间存在互动的集合体。在大部分群体中,成员之间存在面对面的直接的彼此相互影响。 12、顺从:是指接受他人请求,采取与他人请求相一致的行为的心理倾向。 13、服从:服从是指在他人的直接命令之下做出某种行为的倾向。

2018年10月自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真题

2018年10月自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真题(完整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胬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则中,强调研究要符合教育的要求,要有利于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指的是 A.教育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客观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根据实验研究的创新程度,可将实验法分为 A.自然实验法和教育心理实验法 B.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 C.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 D.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实验 3.被世人公认为弗洛伊德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是 A.《梦的解析》 B.《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学》 C.《精神分析引论》 D.《精神分析引论新编》 4.维果茨基认为,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是 A.随意机能的发展 B.个性的形成 C.社会文化历史制药性的发展 D.抽象一概括机能的发展 5.遗传学之父”是 A.斯波丁 B.孟德尔 C.高尔顿 D.格塞尔 6.在发展心理学的历史上,关于心理发展的动力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皮亚杰总结出有6种观点,其中只讲内因外因相互作用而不讲发展的代表人物或代表学派是 A.联想主义心理学 B.桑代克 C.皮亚杰 D.格式塔学派 7.婴幼儿的主导活动是 A.吸吮 B.睡眠

C.游戏 D.学习 8.婴幼儿怕黑、怕狼、怕坏人等,属于 A.本能的恐惧 B.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 C.怕生 D.预测性恐惧 9.托马斯-切斯在对婴幼儿进行大量追踪研究的基础上,将婴幼儿的气质划分为三种类型,其中突出特点为经常大声哭闹,容易烦躁和发怒,爱发脾气,不容易接受爱抚,这类婴幼儿的气质类型属于 A.容易型 B.困难型 C.延缓型 D.狂躁型 10.学生对学习所做出的评价和学习行为倾向,指的是 A.学习动机 B.学习兴趣 C.学习态度 D.学习情感 11.以下关于小学生注意广度发展特点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 B.随知识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发展 C.存在性别差异 D.男生的注意广度优于女生 12.研究发现,性意识发展的关键期是在 A.小学六年级 B.初中一年级 C.初中二年级 D.初中三年级 13.美国心理学家派瑞通过对青少年思维过程的研究,提出青少年思维发展要经过 四个阶段才能逐渐成熟。其中思维特点表现出认为每个人对问题的看法都是不一样的”,表明学生思维发展处于

自考《教育心理学》02111 历年试题与答案 (6)

2005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有答案) 一、单选: 1、1924年出版的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作者是(廖世承)。 A、陆志伟 B、廖世承 C、陈德荣 D、潘菽 2、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主要依赖于对教材的(概括)。 A、分析 B、综合 C、抽象 D、概括 3、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儿童思维以“守恒”的出现为标志的认知发展阶段是(具体运算阶段)。 A、感觉运动阶段 B、前预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4、小李把测验成绩不理想归因为运气差,这种归因模式属于(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A、内部、不稳定、可控制 B、内部、稳定、不可控制 C、外部、稳定、不可控制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制 5、拜瑞斯等人所进行的“良好行为自考自考”实验属于(单一个案实验研究)。 A、实验室实验研究 B、描述性研究 C、随机化现场实验研究 D、单一个案实验研究 6、桑代克认为学习是一种(尝试--错误过程)。 A、顿悟过程 B、尝试--错误过程 C、同化过程 D、自行发现过程 7、布鲁姆提出的教育认知目标最低等级是(知识)。 A、知识 B、应用 C、综合 D、评价 8、心智技能的特点是(观念性、内稳性、简缩性)。 A、观念性、内稳性、展开性 B、观念性、内稳性、简缩性 C、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 D、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9、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学生的学习活动)。 A、学生的品德教育 B、教师的教学活动 C、课堂管理活动 D、学生的学习活动" 10、教师自编测验的稳定性、可靠性是指有效测验的(效度) A、效度 B、信度 C、难度 D、区分度 二,多选: 1、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认为,能增加反应概率的条件作用范型包括(消极强化、积极强化)。 A、惩罚 B、消极强化 C、积极强化 D、无强化 2、与实验室实验比较,随机化现场实验具有(教学情景真实、外部效度高)。 A、教学情景真实 B、内部效度高 C、外部效度高 D、实验条件控制严格 3、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定向者”喜欢工作是(成败机会参半的、有风险的)。 A、非常容易的 B、极难的 C、成败机会参半的 D、有风险的 4、属于布鲁纳“再现表象”模式的是(动作性表象、映象性表象、象征性表象)。 A、外加性表象 B、动作性表象 C、映象性表象 D、象征性表象 5、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中的同化包括(归属学习、归总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A、归属学习 B、观察学习 C、归总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6、心智技能原型定向阶段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直观示范、讲解操作程序)。 A、直观示范 B、讲解操作程序 C、操作实践 D、获得动觉映象 7、为促进学习迁移,合理安排教材的原则是(从一般到个别、逐渐分化、综合贯穿)。 A、从一般到个别 B、逐渐分化 C、综合贯穿 D、难点分散 8、反映操作条件作用消退规律是(无强化、惩罚)。 A、积极强化 B、消极强化 C、无强化 D、惩罚

最新1月全国自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月自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46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第二信号系统的功能有两个,一是概括作用,二是() A.归纳作用B.调节作用 C.分化作用D.推理作用 2.广义的环境主要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而狭义的环境主要指() A.自然环境B.社会环境 C.教育D.心理发展 3.认为“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的心理学家是() A.霍尔B.华生 C.伍德沃斯D.高尔顿 4.心理发展内部矛盾产生的基础是() A.需要 B.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 C.新的需要和原有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D.个体的实践活动 5.洛伦兹提出印刻与学习有四点不同,以下说法与其观点不符 ..的是() A.印刻不依赖于任何一种强化,而学习则依赖于强化 B.印刻是可逆的,而学习则是不可逆的 C.印刻可能形成得非常快,有时只要一次尝试就形成了,而大多数学习则需要多次尝试D.印刻只会在发展早期的“关键期”内发生,而大多数学习可以在任何时期内发生 6.保持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属于() A.瞬时记忆B.短时记忆 C.感觉登记D.长时记忆 7.斯金纳认为,影响行为形成和改变的最重要因素是() 1

A.强化B.教学 C.学习D.同化 8.主张把“S-R”改为“S-O-R”的心理学家是() A.巴甫洛夫B.托尔曼 C.布鲁纳D.威特罗克 9.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是() A.经典条件反射B.操作条件反射 C.强化D.观察学习 10.在以下观点中,不属于 ...布鲁纳关于发现法作用的观点是() A.发现法有助于提高智慧的潜力 B.发现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 C.发现法有利于学会发现的探索方法 D.发现法有利于记忆 11.在下列四种内驱力中,属于稳定的内部动机的是() A.继起内驱力B.认知内驱力 C.自我提高的内驱力D.附属内驱力 12.在下列强化时程表中,强化效果最好的是() A.连续强化B.定比间隔强化 C.定时间隔强化D.不定时间隔强化 13.在分析考试失败的原因时学生们列出了下列原因,其中属于积极的归因模式的是 ()A.考试太难了B.我的能力太差 C.我最近太贪玩了D.我正好没有复习到这部分考试内容14.1岁~1岁半的婴儿能够对熟悉的物体作出词的反应,表明这个时期婴儿两种信号系统的发展所处的阶段是() A.直接刺激—直接反应 B.词的刺激—直接反应 C.具体刺激—词的反应D.词的刺激—词的反应 15.婴幼儿时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是渴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新需要与从事独立活动的经验及能力水平不足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活动形式是()A.生活活动B.劳动 2

自考《教育心理学》02111 历年试题与答案 (2)

2001年自学考“教育心理学”02111试题(有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强调“先行组织者”的教学模式是(奥苏贝尔的讲解式教学模式)。 A. 布鲁纳的发现式教学模式 B. 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C. 奥苏贝尔的讲解式教学模式 D. 凯勒计划 2. 矫正来自同伴支持的问题行为的最佳方式是实施(团体相倚管理)。 A. 代币制经济 B. 家庭强化 C. 团体相倚管理 D. 个体相依管理 3. 如果受测者在多次进行某种测试时,所得测试分数几乎相同,说明测试(信度)高。 A. 效度 B. 信度 C. 区分度 D. 难度 4. 将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整个学习团体的平均成绩相比较,来确定每个学生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属(常模参照测试)。 A. 常模参照测试 B. 标准参照测试 C. 学绩测试 D. 教师自编学绩测试 5. “智力活动按阶段形成的理论”最早是由谁提出的(加里培林)。 A. 布鲁纳 B. 乔姆斯基 C. 加里培林 D. 巴甫洛夫 6. 客体永存的概念是在(感觉运动)阶段建立的。 A. 感觉运动 B. 前运算 C. 具体运算 D. 形式运算 7. 埃里克森认识,小学儿童所面临的心理社会危机主要是(勤奋对自卑)。 A. 主动对内疚 B. 主动对怀疑 C. 勤奋对自卑 D. 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 8. “五短教学法”是有(赫尔巴特)。提出的。 A. 夸美纽斯 B. 裴斯塔洛奇 C. 赫尔巴特 D. 乌申斯基 9. 在观察学习中,只要观察者看到榜样的行为受到了强化,则等于观察者受到了间接强化,因而也能对观察者的模仿起到动机激励作用,此为(替代强化)。 A. 内部强化 B. 外部强化 C. 自我强化 D. 替代强化 10. 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进行,研究持续时间较长,目的在于评价某种教学程序或其它教育措施的效果,这种研究方法是(随机化现场实验)。 A. 实验室实验 B. 随机化现场实验 C. 单一个案研究 D. 描述性研究 二多项选择题: 1. 强调学习是在情境与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系的心理学家有(桑代克、斯金纳)。 A. 桑代克 B. 斯金纳 C. 托尔曼 D. 加涅 2. 教师在对学生实施奖励时,应该(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进行奖励、帮助学生作努力定向的归因)。 A. 完全依据分数的高低进行奖励 B. 注意创造一种相互竞争的学习氛围 C. 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进行奖励 D. 帮助学生作努力定向的归因 3. 阅读技能是一种(心智技能、智力技能)。 A. 操作技能 B. 动作技能 C. 心智技能 D. 智力技能 4. 学习迁移的形式训练说认为(迁移是自动发生的、训练内容无关紧要、迁移取决于官能训练的程度)。 A. 迁移是自动发生的 B. 共同要素越多,越易迁移 C. 训练内容无关紧要 D. 迁移取决于官能训练的程度 5. 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的方法有(运用各种方法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满足学生的缺乏需要、借助各种有趣的教学方式呈现知识)。 A. 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 B. 运用各种方法唤醒学生的求知欲 C. 满足学生的缺乏需要 D. 借助各种有趣的教学方式呈现知识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一) 1、您生理上就是男性或者女性长大以后就应该符合男性的社会规范或者女性的 社会规范。这属于()C ?A、民族社会化 ?B、个体社会化 ?C、性别角色社会化 ?D、角色扮演 2、个体的社会心理与社行为包括()个人在社会当中社会认知的过程,人的社会态 度三个方面D ?A、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B、群体的社会化 ?C、个体的成长 ?D、个体的社会化 3、从宏观角度瞧,影响一个人社会化的因素就是()。D ?A、社会组织结构 ?B、社会政治制度 ?C、社会教育理念 ?D、社会文化环境 4、社会心理学就是对人的心理与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这里的人既 包括个体也包括()C ?A、组织 ?B、社会 ?C、群体 ?D、她人 5、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社会交往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 与()A ?A、应用社会心理学 ?B、特定群体的心理行为 ?C、社会组织的心理行为 ?D、社会心理认知 6、()将角色的概念引入社会心理学说社会就就是一个大舞台B ?A、吴江霖 ?B、乔治米德 ?C、潘菽 ?D、迪尔凯姆

7、从新生儿、幼儿、儿童、青年、中年、老年的过程就是人随着年龄()变化的 过程A ?A、生理 ?B、角色 ?C、心理 ?D、身体 8、传统认为,社会心理学源于希腊。()×9、性别角色社会化就就是个体成人之 后的行为要符合其性别的社会规范。()√ 10社会化的过程就是一个一生的过程√ 11社会化完全就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二) 1、一个歌星一首歌唱得好,我们就认为她所有歌唱的好,进而认为她满腹经纶, 这就是()D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光环效应 2、人在社会中,()怎样去认识别人,怎样去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就就是社 会认知C ?A、怎样去认识自然 ?B、怎样去认识社会 ?C、怎样去认识自己 ?D、怎样去认识动物 3、人际交往心理与行为不包括()D ?A、人际关系 ?B、人际沟通 ?C、利她与侵犯行为 ?D、角色扮演 4、应用心理学研究环境社会心理学、法律社会心理学、军事社会心理学与()A ?A、消费社会心理学 ?B、学习社会心理学 ?C、政治社会心理学 ?D、群体社会心理学 5、以下哪个不就是在研究社会态度()B ?A、态度的构成成分 ?B、心理状态

2019年10月全国自考小学教育心理学真题

2019年10月全国自考小学教育心理学真题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选题应该来源于实践,研究过程要紧密结合实践,研究结果要接受实践检验、服务于实践。这一研究原则是 A.教育性原则 B.可行性原则 C.实践性原则 D.客观性原则 2.下列有关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A.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B.在小学儿童的道德言行方面,年龄越小,言行越不一致 C.小学儿童的自觉纪律并未形成 D.小学儿童对自我的认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和绝对性 3.小学生在书法课上练习书法主要是一种 A.知识的学习 B.技能的学习 C.态度的学习 D.社会规范的学习 4.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持上述观点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 B.布鲁纳 C.奥苏贝尔 D.班杜拉 5.为了不辜负父母的期望而学习,该学习动机属于 A.内部学习动机 B.远景性学习动机 C.认知的动机 D.近景性学习动机 6.高明把数学考试没有考好的原因归为:”自己平常不努力,很多时间浪费在打游戏上了“。高明的归因是 A.内部的归因 B.外部的归因 C.稳定的归因 D.不可控的归因 7.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使学生朝向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这种效应是 A.马太效应 B.晕轮效应 C.南风效应 D.罗森塔尔效应 8.下面心理学家中,属于认知学习理论流派的是 A.罗杰斯 B.布鲁纳

学前教育心理学自考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心理学自考复习资料 (※表示一般重要,※※表示比较重要,※※※表示很重要) 第一章绪论※ 1、学前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幼儿教育心理学与幼儿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2、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得基础。※ 3、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揭示幼儿是如何学习的,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与规律;研究如何更科学、更合理、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即如何开展适宜的教学,特别是要关注在教学环境和幼儿学习特征的交互作用下,幼儿是如何学习与发展得,以及研究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 4、学前教育心理学涉及的三大变量:幼儿学习者、幼儿教育者、环境与教学。 5、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揭示幼儿学习特点与有效教学的规律、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科学指导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践。※※ 6、卢梭写的《爱弥儿》被誉为“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的宣言”。※ 7、福禄贝尔创立了第一所幼儿园,形成了第一个相对独立的幼儿教育体系。※ 8、蒙台梭利创办了“儿童之家”,强调“感官教育”。※ 9、直接教学方案又叫贝-英学前教育方案,是属于行为主义学派的教学方案,主要针对处境不利的儿童。※ 10、认知主义教育方案的理论基础:一时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二是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三是皮亚杰的发展理论。※ 11、建构主义教育方案包括凯米-德弗里斯的幼儿教育方案和海伊斯科普幼儿教育方案。※ 12、凯米-德弗里斯幼儿教育方案的三条主要原则:能动性原则、充实性原则、结构化原则。※ 13、对幼儿学习的特点的新发现(1)幼儿是主动邪恶学习者(2)游戏是幼儿学习及发展情绪、认知与社会能力的重要方式(3)幼儿出于安全的环境和受重视的群里中,才能获得最佳的发展与学习。(4)幼儿日常生活情景中,通过体验与主动参与,学习效果最佳。(5)学习的个体差异。※ 简答题 1、简述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2、简述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 选择题 1、哪位学前教育学家建立了第一个相对独立的幼儿教育体系。() A 卢梭 B 蒙台梭利 C 陈鹤琴 D 福禄贝尔 2、一下哪种教育方案是属于行为主义流派() A直接教学方案 B 凯米-德弗里斯的幼儿教育方案 C 海伊斯科普幼儿教育方案 D瑞吉欧幼儿教育方案 第二章学习理论※※※ 1、行为主义流派的代表人物:华生、巴普洛夫、桑代克、斯金纳、托尔曼、班杜拉。※ 2、行为主义对学习的主张:一客观主义、还原主义、决定论、控制性。※ 3、斯金纳的操作学习理论:(1)两种类型的学习:应答性反应与操作性反应。应答性反应是只由主体发出的、受到强化的反应称为应答性反应。操作性反应指个体主动发出的、受到强化的反应称为操作性反应。(2)强化原理:强调两个方

自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网络课堂答案Word版

第一章测验 一、单项选择题 1、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是(分数:1分) A. 华生 B. 桑代克 C. 普莱尔 D. 何林沃斯 正确答案:C 2、世界上第一本以发展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是谁写的?(分数:1分) A. 普莱尔 B. 何林沃斯 C. 古德伊纳夫 D. 荣格 正确答案:B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期有什么特点? (分数:1分) A.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 B. 越来越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C. 人本主义思潮兴起 D. 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量方面的经验 正确答案:D 4、关于横断研究的设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分数:1分) A. 需要反复对研究对象进行测量 B. 被试会逐渐减少 C. 节省时间,人力 D. 能系统的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 正确答案:C 5、探索性实验是指:(分数:1分) A. 对研究的问题了解有限的条件下所进行的实验 B. 有明确假设和理论依据的条件下进行的实验 C. 不能得到创造性的结果

D. 是自变量只有一个的方法

正确答案:A 6、关于问卷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1分) A. 只能个别施测 B. 是调查法的一种 C. 不需要严格设计 D. 只能采用开放式答题的形式 正确答案:B 7、哪个学派率先提出了要将人的一生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分数:1分) A. 行为主义学派 B. 精神分析学派 C. 人本主义学派 D. 认知学派 正确答案:B 第二章测验 一、单项选择题 1、哪位心理学家提出了教育万能论?(分数:1分) A. 华生 B. 斯金纳 C. 巴甫洛夫 D. 班杜拉 正确答案:A 2、华生认为,初生婴儿有三种天生的情绪是:(分数:1分) A. 怕、爱、恨 B. 害怕,兴趣、哀伤 C. 怕、怒、爱 D. 高兴、哀伤、快乐 正确答案:C 3、原我是:(分数:1分) A. 惩罚性的 B. 是意识结构部分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历年试题及答案

浙江省2010年4月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88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目前对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较为一致的看法是( C )9-300 A.智力高者必定有高创造性 B.高创造性者智力未必高 C.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D.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充分必要条件 2.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分为( C )9-305 A.实践归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 B.提出问题、查阅文献、思维求索与得出结论 C.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与验证假设 D.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文献查阅与得出结论 3.维特罗克提出了学生学习的( B )2-49 A.同化模式 B.生成模式 C.顺应模式 D.启发模式 4.下列说法符合奥苏伯尔观点的是( D )2-56 A.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B.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 C.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D.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可能是有意义的,也可能是机械的 5.智力技能按其性质可分为( A )6-200 A.感知技能与思维技能 B.决策技能与推理技能 C.元认知技能与决策技能 D.监控技能与反思技能 6.蒙台梭利认为,动作教育主要训练幼儿的( C )6-218 A.跳的动作、跑的动作与抓握动作 B.坐的动作、走的动作与跑的动作 C.基本动作、大肌肉动作与小肌肉动作 D.走的动作、抓握动作与书写动作 7.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D )1-18 A.自然科学 B.偏重自然科学的边缘科学 C.社会科学 D.偏重社会科学的边缘科学 8.“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D )3-74 A.华生 B.弗洛伊德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9.“中介变量”的概念首先是由谁提出来的?( C )3-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