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1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1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1

第二节国民革命的兴起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军阀混战。冯玉祥北京政变。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孙中山逝世。五卅惨案。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广东革命政府的两次东征。国民政府的成立和国民革命军的组成.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通过讲述军阀混战和冯玉祥北京政变,使学生认识:由于一战后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侵略和在帝国主义操纵下各派军阀的连年混战,使国家分裂,民不聊生,一场“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大革命,已成为中国社会中各阶层强烈的共同要求。

2、通过讲述孙中山北上和孙中山的逝世,使学生认识:孙中山北上,是他“一生最后阶段的一次英勇斗争。他为挽救中国付出了毕生精力。他这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丰功伟绩永远值得我们纪念和学习。

3、通过讲述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和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使学生认识:席卷全国的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统一,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成果,是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推动革命运动发展的具体表现。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通过讲述在五卅运动中各个阶级的表现,培养学用阶级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五卅运动和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统一。

本课难点:冯玉祥北京政变;孙中山北上。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国共两党合作是建立在怎样的政治基础之上的?它决定了大革命的任务是什么?国共两党合作有何意义?(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政治基础是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和国民党的新三民主义基本吻合;国民革命的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统一中国;合作的意义:①有利于共产党以合法的身份领导工农运动;壮大革命力量。②国共合作建立的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全国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运动迅速开展。通过对前一课教材的复习性问答,把新旧历史知识联系起品以旧启新,有利于新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

第二节国民革命的兴起

(教师用投影仪打出下列阅读提纲.由学生根据提纲自习。)

1什么是北京政变?冯玉祥为什么会发动改变?政变后的措施什么?

2国民会议运动的要求是什么?孙中山对这次运动有何影响?

3为什么说五卅运动是大革命时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

4列举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四件大事,并指出迅速统一和巩固的原因。

一、北方:冯玉祥北京政变和孙中山北上

(一)冯玉祥北京政变

1、原因:冯玉祥为什么要发动政变?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⑴历史背景(社会环境的影响):列强掠夺、军阀混战使人民要求“打倒军阀,除列强”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美列强卷土重来。加紧对华掠夺使中国又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②在列强的操纵下,直、皖、奉三大派军阀,从1920年起先后进行发直皖战争、两次直奉战争等,军阀连年混战,人民生命财产没有保障,生活痛苦不堪,不断起来反抗,③却遭到了北洋军阀政府镇压。使“打倒军阀,除列强”成为中国社会中各阶层强烈的共同要求。

⑵个人因素

①有一定的朴素的爱国思想,并受孙中山和南方革命政府影响

冯玉祥虽然为直系将领,但具有一定的朴素的爱国思想,他仰慕孙中山,早年受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拥护共和,主张革新。特别是在1924年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在革命形势迅速发展和南方革命政府的影响下,使他受到进一步的影响,逐渐倾向革命,这是发动政变的主要原因。

②与吴佩孚的矛盾激化,促使了这次北京政变。

⑶有利时机:利用第二次直奉战争之际,偷偷从前线返回北京。直奉战争它反映了军阀争权和英美与日本帝国主义的争夺。类似于府院之争。

2、概况:1924年直系将领冯玉祥在北京囚禁了总统曹锟,推翻了直系控制的北京政权。这就是北京政变。同时把溥仪赶出了皇宫。

3、结果:

冯玉祥政变后采取了哪些措施?”(由学生回答)(1)宣布脱离直系,把部队改为“中华民国国民军”;(2)1924年10月25日,冯玉祥召集政治军事会议,电邀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共商国事,是他倾向革命的反映;(3)为抗拒直系势力的威胁,又不得不邀请

段祺瑞、张作霖进京。不久段祺瑞同张作霖勾结,排挤冯玉祥,自己担任了“中华民国临时执政”的执政,控制了北京政权。反映了冯玉祥对军阀认识不清。

4、性质和意义:

⑴性质:北京政变是一次具有进步意义的武装政变,但不是一次革命。

⑵意义:冯玉祥的政变正值中国革命高潮之际,他的倒戈是北洋军阀内部分化的表现,沉重地打击了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不仅推动了北方革命形势的发展,而且还引发出一场更为广泛性的社会运动即国民会议运动。

(二)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

1924年11月4日,孙中山在接到冯玉祥的邀请后,毅然抱病北上。

1、目的:为了落实全国的和平统一。

2、概况:10日,发表《北上宣言》宣言提出对内消灭军阀势力,对外消灭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要求“召集国民会议,以谋求中国之统一和建设”,阐明了国民革命的目的。为了进行宣传,扩大影响,而且由于要绕开孙传芳所控制的地盘,他绕道北行,经上海取道日本北上,沿途不断接见记者和中外人士,多次发表重要言论。表明自己的北上目的及主张。到达北京后,继续为召开国民会议,反对段祺瑞的卖国政策进行斗争。孙中山的北上一直为国人瞩目。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3、影响:国民会议运动的兴起

随着孙中山的北上宣传及在北京斗争的进行。具有广泛性的社会运动——国民会议运动也蓬勃地开展起来了。

国民会议运动的要求是什么?

“国民会议”的口号是中国共产党在1923年7月提出的,孙中山接受了共产党的主张。国民会议运动的目的(1)外:反侵略、废约;(2)内:结束军阀统治。

它代表了当时社会的潮流——”打倒军阀,除列强”。整个运动起到了动员人民参加革命斗争的积极作用。特点是体现了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张。

(此目是难点,讲完后教师进了于归纳.理顺孙中山北上与国民会议运动开展的关系:国民会议运动是围绕着孙中山北上及在北京的斗争而发展壮大.中共为其产生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4、孙中山的逝世

在国民会议运动蓬勃发展的情况下,1925年12月31日孙中山抵达北京。由于孙中山北上是抱病起程的,加上旅途辛苦和对段政府继续卖国的痛恨,病情加速恶化,于1925

年3月12日患肝癌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59岁。临终时他留下了《遗嘱》和《致苏俄遗书》,叮嘱国民党人坚持爱国反帝,坚持三大政策,一定要继续努力,将革命进行到底。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正如毛泽东指出的“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卒,死而后已”。他“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的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引言部分用投影打出)

二、南方

国共两党合作后,共产党以合法身份直接推动了工人运动的恢复和发展,五卅运动就是在中共领导下掀起的一场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全国范围的反帝爱国运动。

(一)工人运动的高涨:五卅运动——反帝爱国运动高潮

1、原因:

⑴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领导。

⑵是中国工人运动不断发展的结果。1925年,各地工人纷纷罢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日英等帝国主义残酷地镇压工人罢工。

⑶导火线:顾正红事件

这场运动的导火线是“顾正红事件”。1925年5月15日,上海日本资本家枪杀了中国工人、共产党员顾正红。并打伤多人。这一暴行激起了上海工人、学生和广大人民的极大愤怒。事发后,5月28日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把经济斗争与反帝国主义的政治斗争结合起来。(强调经济斗争与政治斗争的结合将成为五卅运动的新特点),定于5月30且在上海租界举行反帝大示威,抗议帝国主义屠杀中国人民的血腥罪行。

五卅运动首先从上海开始,有他它的历史渊源,上海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是列强侵略中国的重要基地,民族矛盾一直异常尖锐。

2、概况:

⑴“五卅惨案”

5月30日,工人和学生在公共宣传讲演和示威游行,租界的英国巡捕在南京路上突然开枪,向密集的群众射击,打死学生、工人等13人,伤者不计其数。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它成为五卅运动的直接原因。这些事件发生后,激起了上海以至全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怒,多少年来深埋在中国人心里的对帝国主义的怒火一下子喷发出来,成为五卅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

⑵三罢斗争:(上海工商学联合会;反帝、除特权、惩凶、赔款、撤军)

当晚,中共中央决定建立反帝统一战线。组织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的“

三罢斗争”,6月1上海总工会成立,并组成了以上海总工会为中坚的,包括上海学生联合会,各马路商界联合会等组成了具有反帝统一战线性质的上海工商学联合会,作为反帝运动的公开指挥机关。上海总商会拒绝参加。

联合会提出了与帝国主义交涉17项条件,内容包括:(用投影仪打出)“永远撤驻沪之英日海陆军”,“取消领事裁判权”,”华人在租界有言论、集会、出版之绝对自由”,“惩凶、赔偿,道歉”。条件包括政治和经济

帝国主义的屠杀未能扑灭中国人民的反抗火焰.于是便利用中国资产阶级的弱点来分化统一战线,以停止借款、通汇、运输和断绝电力供应相威胁,上海总商会退出罢市.民族资产阶级退出反帝统一战线。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护工人阶级的利益,保存建立起来的工人组织;同时也为了避免孤军作战,中共决定改变罢工策略,在帝国主义承认工会合法权利、增工资、抚恤死伤工人和学生等条件下,停止罢工。经济斗争得以实现。

(提问)这场运动中工人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大资产阶级有什么不同表现?大资产阶级首先退出反帝统一战线;民族资产阶级在帝国主义的威胁下,动摇了;工人阶级“齐心奋斗坚持到底”,事实证明工人阶级是反帝斗争的主力军。

⑶省港大罢工

五卅惨案震动了全国各地,海外侨胞和外国工人。上海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形成了全国规模的汹涌澎湃的反帝浪潮,6月,香港、广州工人罢工,在省港罢工委员会的领导下,罢工坚持了16个月,是五卅反帝斗争高潮中规模最大、影响最深、时间最长,给英殖民者以沉重的打击,它是这次全国人民反帝爱国斗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省港罢工游行队伍路经沙基时,驻沙面粗界的英军向游行队伍开枪,珠江里的英法军舰也向游行群众开炮。游行群众当场死五十多人,重伤一百七十多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沙基惨案”。沙基惨案发生以后,广东革命政府立即宣布同英国:断绝经济往来,支持罢工。

3、意义

⑴以五卅爱国运动为开端,掀起大革命时期反帝运动的高潮;

⑵它给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封建军阀以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大大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和组织力量,也是大大提高了中共和中国工人阶级的威信,为后来的北伐战争和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群众基础。

国民会议运动和五卅运动表明中国国民革命已经兴起,随着革命形势的日益发展,更要求把广东尽快建成巩固的革命根据地。

(二)广东革命根据地巩固

1、背景

出示《广东革命根据地图》,1924年的广东革命政府只控制了全省1/3土地,其他地区由军阀控制。主要有东江的粤系陈炯明、南部的邓本殷、广州的滇系军阀杨希闵、刘震寰等。他们在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支持下,虎视眈眈,时刻梦想推翻广东革命政府。1924年冬陈炯明乘孙中山北上之机,准备进攻广州,企图占广州推翻革命政府。

2、概况

⑴两次东征:广州形势异常紧张,广东革命政府在中共的支持下,组织了以黄埔学生军为主力的东征军,于1925年2月出师讨伐陈炯明。东征军在海陆丰农民积极支持下,连战皆捷。当东征军乘胜追击,准备攻取陈的老巢惠州时,滇系杨希闵、刘震寰却在广州发动政变,形势危急。于是东征军从东江回师。在广州工、农支持下一举平定场、刘叛乱,巩固了广州。10月又组织了第二次东征,11月全歼陈炯明部,收复了东江。

廖仲恺: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被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常委。政治委员会委员。担任工人部长,农民部长。黄埔军校党代表。大元帅大本营秘书长等职。成为坚定的国民党左派。孙中山逝世后,肩负起孙中山未竟的事业,为贯彻新三民主义而奋斗。他积极支持工农运动,亲自参加省港工人罢工斗争,讨成陈炯明的东征,参加镇压杨希闵、刘震寰的叛乱,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帝国主义分子和国民党右派对他十分仇恨,1925年8月20曰,在广州被暗杀。暗杀一事,在事先胡汉民是知道的,但他并没有讲,所以受到排挤,孙中山的三个最得力的手下,胡汉民受到排挤调到北方,廖仲恺被暗杀,最得益的是汪精卫,他曾被袁世凯收买,后投靠孙中山,并随之北上,是总理遗嘱的签证人之一,谁也没想到,后来成为中国头号汉奸、卖国贼。

⑵统一:

①割据结束

第二次东征的同时又发兵南下,讨伐粤系军阀邓本殷,1926年2月全歼邓本殷。至此,广东境内的军阀全部被肃清。广东得到统一,1926年3月,广西李宗仁等接受国民政府领导,使广东、广西实现了统一。

②政治统一:广东革命政府成立

第一次东征以后,1925年7月1日广州国民政府成立,汪精卫任主席。

③军事统一:整编为国民革命军

国民政府在军队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许多共产党员任党代表或政治部主任。他们在军队中进行了大量的政治工作,提高了部队的革命精神和战斗力。

3、原因:国共两党合作;工农群众支持;将士奋勇。

4、意义: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有力推动了工农运动,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为北伐战争准备了比较可靠的后方基地。

本课小结:

国民革命的主要目标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国家统一”。它是在两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国共两党的推动作用下兴起的,而且是一步步走向高潮。冯玉祥北京政变就是革命形势影响下发生的。它推动了北方革命形势发展,也引发出了广泛性的社会运动——国民会议运动。国民会议运动的发展,五卅运动爆发及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为革命高潮——北伐战争的到来奠定了群众、武装、政权、根据地的基础。

冯玉祥与北京政变:

冯玉祥:1882年生,字焕章,安徽巢县人,14岁入淮军当兵,20岁投奔袁世凯,并皈依基督教,以基督将军闻名于世。1911年武昌起义后,他参加滦州起义。他受孙中山革命思想影响,拥护共和,主张革新。1917年进兵北京,参加平定张勋复辟丑剧,不久,段祺瑞政府命令他进攻南方孙中山的护法政府,冯玉祥抗命不从,在武穴发表通电,反对内战,主张和平,以后与孙中山有秘密书信来往。孙中山对冯玉祥寄予厚望,认为他是北方革命事业唯一的适当人才。1920年后,经国民党人徐谦介绍,认识了李大钊,后又与苏俄代表越飞、加拉罕等来往,对革命形势有了进一步认识。1924年,国共合作后,革命形势迅速发展,使冯玉祥受到了进一步的影响。他倾向广东革命政府。另一方面冯玉祥原任河南督军曹锟的北京政府曾按吴佩孚的主意夺取了冯玉祥河南督军的职务,那时吴佩孚又扣发冯军的军饷,冯与吴矛盾很大。

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后,吴佩孚命冯玉祥任第三路军总司令,开赴热河前线作战,吴战时欲借刀杀人(冯),故意将冯安排在行军艰难之处,并派人监视冯,冯因此决心兵变。冯出发前与部下胡景翼、孙岳等密议要乘机发动政变,推翻曹吴政权。冯历来主张兵贵神速,结果,此次则借口路行不便,日进二三十里,10月22日,冯玉祥得知吴佩孚在前线大败,却日行二百多里,便率部秘密从前线返回北京,囚禁了曹锟,并迫使曹锟下令免去吴佩孚本兼各职。吴佩孚率残兵从海上南逃,后在长江流域占有一席地。24日,冯玉祥主持军政会议,决定成立中华民国国民军,脱离直系军阀,冯亲任国民军总司令。后来电请孙中山北上讨论国家大事,将溥仪驱逐出故宫,当时溥仪正在和皇后婉容吃苹果,听到要赶他出皇宫,苹果惊掉于地。另一方面,冯玉祥在南方直系势力的威胁下,又把皖系头子段祺瑞请了出来,以抗直系。段祺瑞与张作霖勾结排挤冯玉祥,逼冯玉祥步步退让。后冯玉祥等共推段祺瑞为中华民国临时总执政。11月24日,段祺瑞在北京正式成立了北京临时执政府。接着段祺瑞政府宣布取消国民军名义,任命冯玉祥为西北边防督办。1925年初,冯玉祥离开北京去张家口任职。

曹锟: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时,打败了张作霖,第二年,唆使军警逼走黎元洪,并以5000元一票贿赂国会议员,议员还讨价还价,总共化了1356万当选总统,人称猪仔总统、猪仔国会、猪仔议员。北京政变后被囚,1926年获释,长期寓居天津,作画自娱,七七事变后,日伪诱以高官,为其所拒。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1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北伐的条件;北伐战争的目的、对象、作战方针、北伐经过和结果;北伐期间工农运动发展概况。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帝国主义制造“万县惨案”、“一三惨案”和“南京惨案”;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北伐胜利进军的主要原因。 2.能力方面: (1)通过对教材中提供的“中国国民党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宣言”史料的阅读和理解,培养学生运用文献资料分析和说明问题的能力。 (2)通过“北伐胜利进军”、“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和“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等内容的教学,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内在联系,全面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北伐战争中共产党人在无畏精神的表现,使学生认识到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2)通过帝国主义制造众多惨案,公开干涉中国革命的史实,使学生认清帝国主义的反动本质,更深刻理解中国人民革命必须坚持反帝与反封建相结合的基本观点。 (3)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说明各种革命力量的联合和相互支持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北伐战争的胜利是本节的重点。从广东誓师到攻占南京仅10个月,革命形势发展迅速,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威震全国,促进了工农运动的发展。北伐军消灭了数倍于己的军阀主力,使军阀的反动统治崩溃,也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是大革命的最高潮。此后国民政府迁都武汉,武汉成为全国革命的重心。 2.难点分析:北伐战争的胜利的原因是本节的难点。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下,北伐战争能够取得巨大胜利并使国民革命运动达到高潮,其原因需从国民革命的大背景下分析北伐的方针、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以及广大北伐军将士的英勇作战,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几方面综合分析,具有一定难度。 三、学法指导: (1)结合课文带领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史料和图片,训练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的方法。

辛亥革命与国民大革命的异同(一)

辛亥革命与国民大革命的异同篇一 (1)背景不同。辛亥革命发生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民革命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领导阶级不同。辛亥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国民革命是在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领导下进行的。 (3)革命成果不同。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国民革命基本上打垮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4)群众基础不同。辛亥革命只靠革命党的力量,国民革命中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北伐胜利进军。 (5)革命纲领方面。从旧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明确反帝反封建。 (6)革命武装方面不同。由没有自己的军队,发展到建立黄埔军校,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7)群众觉悟程度不同。人民觉悟提高,国民革命时期“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8)斗争方式不同。辛亥革命是直接通过武装起义方式进行的,主要依靠新军和革命党人的力量,国民革命采取工农运动和革命战争想结合的方式进行,既依靠军队力量,又依靠工农力量。 篇二 一、领导阶级不同。辛亥革命是由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由于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不愿意与帝国主义完全决裂,也不敢发动和依靠广大亿群众,彻底摧毁封建势力,这就决定了辛亥革命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国民革命是由国共合作结成的革命统一战线领导的,决定了国民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还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当时的国民党,孙中山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其内容代表着各革命阶级的共同利益,因而成为国民革命的指导思想。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及其领导,动员了群众,促进了团结,有力地推动了革命的进行。 二、群众觉悟程度不同。辛亥革命时群众对革命党人武力推翻清朝的革命手段缺乏认同,决定了其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正如孙中山在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回忆的那样“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漫骂之声,不绝于耳”。二是由于当时改良思潮盛行,

第六章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教案

(1924年初——1927年7月) 【本章重点知识】 1、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条件与方针; 2、中共“三大”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及评价; 3、国民党“一大”召开时间、地点、中心议题、主要内容和意义; 4、新三民主义的作用及其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原则区别; 5、黄埔军校的领导人、特点; 6、冯玉祥北京政变的背景和结果; 7、孙中山北上宣言和国民会议运动的内容; 8、五卅运动的直接原因、主力、性质、领导机构; 9、省港大罢工的领导机构和特点;10、两次东征的主力、对象、意义;11、北伐胜利进军的目的、对象、主要战场及结果;12、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领导人;13、帝国主义公开干涉中国革命的三个惨案和收回的两个英租界;14、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15、“四一二”与“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的时间、地点、发动者、标志;16、张作霖杀害李大钊; 17、大革命的性质、失败原因、作用与教训。 【知识结构】 一、开始标志: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1、国共合作的条件与方针 ①中国共产党:在后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建立。(必要性) ②中国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派,比较是真正的派”;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威信;在南方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孙中山在失败后,真诚地欢迎同他合作,决定改组。(可能性) ③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1921年会晤孙中山,建议孙中山,创办,同合作;孙中山接受和的帮助,同意以“”的方式与合作,改组。(外部条件) ④中共“三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共关于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政策正式形成): a、时间:年 b、召开地点: d、合作方针:共产党员以身份加入;保持共产党在上、上和上的;帮助国民党改组成为阶级、阶级、和 联盟的政党。 e、评价:中共三大的决定,有巨大的历史功绩;但没有提出党对的问题(成为以后陈独秀犯右倾错误和大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 2、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①时间:年初 ②地点: ③中心议题:讨论问题 ④大会主席: ⑤内容:a、通过《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在实际上确立了“、、”的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若干是一致的,这是国共合作的基础。 b、同意以身份加入。 ⑥意义:a、标志着的实现和的正式建立; b、全国的运动迅速开展起来。 3、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原则区别: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中有彻底实现、小时工作制和彻底的纲领;民主革命阶段之后,还有一个阶段,实现和 的最高革命纲领。新三民主义没有上述内容。 4、黄埔军校的建立: ①条件:和的帮助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1

第二节国民革命的兴起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军阀混战。冯玉祥北京政变。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孙中山逝世。五卅惨案。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广东革命政府的两次东征。国民政府的成立和国民革命军的组成. 二、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1、通过讲述军阀混战和冯玉祥北京政变,使学生认识:由于一战后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侵略和在帝国主义操纵下各派军阀的连年混战,使国家分裂,民不聊生,一场“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大革命,已成为中国社会中各阶层强烈的共同要求。 2、通过讲述孙中山北上和孙中山的逝世,使学生认识:孙中山北上,是他“一生最后阶段的一次英勇斗争。他为挽救中国付出了毕生精力。他这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丰功伟绩永远值得我们纪念和学习。 3、通过讲述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和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使学生认识:席卷全国的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统一,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成果,是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推动革命运动发展的具体表现。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通过讲述在五卅运动中各个阶级的表现,培养学用阶级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五卅运动和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统一。 本课难点:冯玉祥北京政变;孙中山北上。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国共两党合作是建立在怎样的政治基础之上的?它决定了大革命的任务是什么?国共两党合作有何意义?(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政治基础是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和国民党的新三民主义基本吻合;国民革命的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统一中国;合作的意义:①有利于共产党以合法的身份领导工农运动;壮大革命力量。②国共合作建立的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全国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运动迅速开展。通过对前一课教材的复习性问答,把新旧历史知识联系起品以旧启新,有利于新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 ①

北伐战争和国民革命的失败

北伐战争和国民革命的失败 北伐战争和国民革命的失败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 北伐战争的目的、对象、战况和胜利,;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教学难点:对北伐战争概况的整体性把握;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教法设计: 教师讲解,学生就部分问题进行探究。有条的学校可以利用本资库所提供的或自制,进行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导入新: [播放《国民革命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通过歌曲完成情景设置并进一步设问:我相信这是同学们熟悉的旋律,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曲的名称吗?这首歌曲诞生在一个怎样波澜壮阔的时代呢?如果你学习完本节的知识,下次你再听到这首歌,肯定会有新的感受。此处可就这首战歌的产生作一简单介绍。 讲授新 一、北伐的胜利进军 1.北伐的目的和对象 要指明北伐战争的目的性和正义性。这场革命战争符合全国人民的

共同愿望,顺应了中国历史前进的要求。革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主要方式。教师可结合《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讲解力量对比和战略布置。指出从军事实力上看,敌强我弱:北洋军阀总兵力7万,是一个庞然大物。国民革命军总兵力约1万,一部分兵力留守后方,可以投入征战的兵力有6000人。同时指出北洋军阀有两个致命弱点:全国人民对他们的统治早已深恶痛绝,寄希望于南方的国民政府;北洋军阀内部四分五裂,难以统一行动,便于北伐军对他们各个击破。 教师提示学生阅读叶挺独立团组建的,认识共产党在北伐军中的作用。指出北伐军是正义之师,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部队影响很大,成为北伐胜利的基本条。北伐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先打吴佩孚,再打孙传芳,最后消灭张作霖。 2.北伐的胜利进军 本目所写的胜利,表现在歼敌主力、席卷大江流域和革命重心由广州移至武汉等三个方面。此处可安排学生前准备,在上由学生讲解北伐由誓师到胜利进军的过程,特别是汀泗桥、贺胜桥、武昌、九江、南昌和南京几场战役可让喜欢军事的学生制作电脑演示其过程,并强调北伐军第四军是两湖战场上的主力军,叶挺独立团是进军先锋。由于独立团战功卓著,载誉两湖,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称号。随着北伐军由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 3.冯玉祥响应北伐 由于本教材未提“北京政变”,对冯玉祥从直系军阀中分化出的情况,可适当有所交待。对冯玉祥出师响应北伐,着重指明意义:冯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和国民大革命

第十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和国民大革命 [复习目标] 1.正确认识分析新文化运动前后期变化、性质及影响。 2.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五四运动爆发和中共诞生的必然性,革命统一战线建立的可能性、必然性。 3.掌握中共初期的活动、斗争情况和对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正确评价陈独秀的功过。 4.掌握革命统一战线建立的背景、过程,分析革命统一战线对国民大革命的作用。 5.理解并掌握国民大革命的基本线索,正确认识国民大革命的经验教训。 [要点梳理] 本单元主要包括从五四运动到大革命失败的历史,涉及到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国民大革命等史实。 1.主要线索和阶段特征 五四运动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国历史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共成立后,集中领导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在实践中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在革命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国民大革命,基本摧毁了北洋军阀势力,打击了帝国主义,但最终在国民党右派进攻下失败。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中国人民同帝国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矛盾,革命的中心任务是打倒列强和北洋军阀政府,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其突出特点是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思想文化领域的变化 (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但在思想领域并未完成反封建的任务。北洋军阀政权建立后,在思想领域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这种反动思潮适应了两次帝制复辟和军阀割据的需要。 (2)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打破封建思想的束缚,这种要求反映在思想文化上,部分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以西方启蒙思想和进化论为武器,掀起了一场反对封建主义的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的主导战线是思想战线,另一条战线是文学战线。 (3)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基本上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是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变化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始和国民大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始和国民大革命、国共的十年对峙)【内容概述】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2年,中国共产党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出现了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是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共吸取二七罢工的教训,1923年召开三大,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实现了合作,国民大革命由此开始。进行东征,举行北伐,促进工农运动的迅速发展,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统治。蒋介石发动“中山舰事件”,抛出“整理党务案”,在帝国主义支持下,1927年,国民党右派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 1927年8月至1931年9月,是中国革命逐步复兴的阶段。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秋收起义进行了夺取敌人中心大城市的革命尝试,文家市决策开始了中国革命在农村的发展。此后,中国革命进入了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为基地和以农民为基本力量的新阶段。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国共政权对峙的局面正式形成。在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找到了中国革命的唯一正确道路。 1931年9月至1935年12月,是中国革命出现重大转折的阶段。国际上,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使日本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结果日本占领东北并逐渐深入到华北,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在国内,国民政府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由于共产国际“左”倾策略的影响,王明“左”倾错误占据统治地位,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长征。遵义会议在危急关头召开,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实现了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此后,革命重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革命形势重新走向高潮。 1935年12月至1937年7月,是中国革命从国内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转化阶段。随着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爆发的“一二·九”运动掀起了全国抗日救国运动新高潮。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美日矛盾逐步激化,美国对日本侵略逐渐由绥靖转向遏制。促使国民政府进一步分化为亲英美派和亲日派,对日不抵抗政策发生动摇。中国共产党及时放弃“抗日反蒋”口号,提出“逼蒋抗日”的总方针,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为全国规模的抗日战争的实现准备了必要条件。 【重点讲解】 考点1:对“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的理解 (1)反帝的根据: ①从斗争起因看:由山东问题引起,此问题是分赃的巴黎和会所导致的。 ②从斗争口号看:“外争国权”,不承认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决议。

《国民革命失败与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岳麓)

《国民革命失败与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同步练习 1.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是因为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并先后发动( ) ①“九一八”事变 ②“四一二”政变 ③“七一五”政变。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 2.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与国民党进行合作,推动国民革命,参加北伐战争。关于国民革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伐战争的目的是推翻清朝统治,统一全国 B.北伐战争的对象是张作霖、孙传芳、蒋介石 C.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场是广东`广西 D.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 3.我们能从右边大事年表获取有关国民革命运动的信息,包 括( ) ①背景 ②军事行动 ③阶段性成果 ④失败原因.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4. 1927 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 A. 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B.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遭到屠杀 C.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D.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5. 1927年,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得出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 A.国共两党分裂了 B.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C.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了革命 D.北伐战争失败了 6. 1927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导致这场革命运动失败的直接原因是 A.北洋军阀势力过于强大 B.国共两党从未进行过合作 C.八国联军进行武装干涉 D.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 7. 27年,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B.国民党实行“清共” C.没有打倒军阀张作霖 D.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反动派大肆屠杀 8.北伐战争期间,赢得“铁军”美誉的是( ) A.黄埔学生军 B.叶挺独立团 C.国民革命军 D.国民革命军第四军 9.国民革命失败的标志是() A.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 B.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C.北伐军攻到长江流域 D.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10.1926年,决定北伐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是() A.南京国民政府 B.广东国民政府 C.武汉国民政府 D.中华民国政府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短短的三个月内,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不少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文化教育的法令。这些法令对资产阶级的利益表现了热忱关切的态度,对地主阶级利益没有根本的触动,对广大农民的要求缺乏任何积极的反映。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第三次修订本,中华书局 材料二:日本投降后不久,内战爆发。国民党处于劣势。得不到控制的通货膨胀、食物短缺以及官员腐败使得国民党不得人心,并且摧毁了军队的士气。尽管国民党从美国得到军火,但是同组织良好并赢得广大农民支持的共产党相比,它仍不能取得军事优势。1948年,战

第五章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

第五章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
一、考点透析 1、本章主要考察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 北伐战争 ( “三 一八”惨案、北伐胜利进军、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大革命的失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 一五”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2、重点掌握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历史条件、合作方式及其原因、合作的实现过程及历史意义、合作 的破裂及其原因;国民革命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重大历史事件和突出特点;北伐战争的历史条件和 胜利进军及其原因;大革命失败的历史过程及其原因、历史意义及经验教训。 二、历年真题展示 真题 考点 分数 11 年 12 年 —— —— 13 年 —— —— 14 年 —— ——
第一节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考点 5-1-1:国共合作的条件与方针 1、原因——①“打到军阀,除列强”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根本原因) ②中共“二七”惨案以及国民党力量有限(护法运动、二次革命、护工运动的失败) ③共产国际的支持 2、合作条件:党内合作 3、中国共产党三大 (1)时间:1923 年 (2)地点:广州 (3)内容: ①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员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③帮助国民党改组成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 (4)缺点:共产党没有掌握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例 5-1-1】孙中山说:“国民党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鲜血液。”为此他采取的主 要措施是( ) B.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D.建立黄埔军校,培养新式军事干部
A. 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C.以党内合作方式同共产党合作 【答案】C
第 1页 共 7 页

国民革命的兴起

第六章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 第二节 国民革命的兴起 【知识体系】 一、历史背景: 1、国际方面: 2 、国内方面: “ ”成为人民 的共同愿望。 二、表现 1、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 ⑴导火线:冯玉祥发动 ①原因:朴素爱国思想;军阀的内讧(主要) ②性质:是一次具有进步意义的武装政变,是北洋军阀走向分化的内在表现 ③影响:直接导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直系的溃败,推动北方革命形势的发展。 ⑵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对内 , 对外 。要求 。 ⑶中共对孙中山的支持:掀起了一场全国性 的召开国民会议运动 内容:对内 ;对外 。 ⑷孙中山的逝世: ①时间: ②孙中山的活动及评价(见知识联系) 2、五卅反帝爱国运动 ⑴时间、地点: ⑵直接原因: ⑶领导机构: ⑷性质: 领导的, 发动的, 参加的反帝爱国运动。 ⑸结果:面对帝国主义的高压政策,大资产阶级单独退出运动,民族资产阶级被迫退 出,工人阶级为保存实力而停止了罢工。 ⑹高潮: ⑺意义:是大革命时期 的高潮,给 和 以前所未有的打击,为后来北伐战争准备了 基础。 3、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两次东征 ⑴时间及对象: ⑵主力: ⑶特点:得到 的支持,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⑷意义: 小结: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为大革命高潮——北伐战争进行作好政治准备.... ;黄埔军校与国民革命军的创办作好军事准备....;五卅运动等反帝爱国运动高涨作好群众基础....;两广统一以及国民政府建立作好牢固根据地...基础.. 。北伐战争的时机成熟了。 【重点难点】 1、工人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大资产阶级在“五卅运动”中的表现及反映的实质性问 (1)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人阶级举行罢工, 并同学生、商人成立统一战线组织——上海工商学联合会。后期,工人阶级在困境中仍在孤军奋战,并取得了一些胜利成果。因此,工人阶级是先进生 (2)民族资产阶级初期参加了反帝爱国运动,后期民族资产阶级退出了统一战线。说明,民族资产阶级既具有反帝反封建的一面,又有与帝国主义封 (3)大资产阶级拒绝参加反帝爱国运动和上海工商学联合会,他们与帝国主义的利益一致,是反动的阶级。

《国民大革命》教学设计

第10课国民大革命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1、了解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失败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掌握北伐战争的对象、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过程方法: 1、读图再现情景,从课文和插图或影象资料中想象北伐战争情景,联系当时历史背景理解北伐战争的目的,联系战争进程理解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 2、整合教材分析,辛亥革命缺陷→孙中山创黄埔军校→国共紧密合作→北伐胜利进军→陈独秀“右倾”危害、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国民革命失败。 3、讨论探索,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国民革命失败原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爱党情感:共产党人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他们在北伐战争中不惜流血牺牲,为后人树立起一座丰碑。 2、思想意识: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历史证明了国共真诚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回顾,讨论:1.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没有获得成功?2.五四运动有什么历 史作用?3.中共的诞生有什么意义? 承上启下:孙中山为了挽救革命,同共产党合作,继续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后来终于形成国民国革命的高潮——国民大革命。(布置学生阅读全课内容,做阅读标记,交流个人看法。) 组织学习和探究: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

1、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革命军与北洋军有哪些区别? 2、小结、过渡:袁世凯等人利用北洋军队作为自己独裁专制的工具,继续祸国殃民。所以,要想挽救国家危亡,就必须针锋相对,动用枪杆子来解决问题。 二、北伐战争 1、北伐战争的目的是什么?(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北伐战争的对象有哪些人?(《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中找到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的位置) 3、北伐军进攻路线上有哪些重要地名?(《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作出标记) 4、北伐战争为什么能够在不到半年内,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四个方面原因) 5、国民革命最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在学生根据课本回答的基础上,补充介绍党内“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领导权、一再妥协退让、甚至压制工农运动等。 A.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等人背叛革命; B.共产党领导人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造成严重危害。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南京国民政府具有什么性质?(反动的性质,代表着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2、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后,中国大地上同时并存着哪三个对抗的政权?(北京的北洋军阀政府、武汉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 教师指出:后来,武汉和上海的反动势力汇合起来,对幼年时期的共产党进行疯狂镇压。在强大的敌人面前,许多共产党人和革命积极分子惨遭屠杀。但是,英勇的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而是从地下爬起来,檫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重新投入战斗。北伐战争的历史昭示我们:国共两党真诚合作时,对于国家、民族和革命事业具有很大的好处;两党的合作被破坏时,对于国家、民族和革命事业都会产生负面作用。 小结巩固:结合板书要点总结。 布置作业:学习收获与感想。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第六章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第三节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知识体系】 一、北伐军胜利进军 1、背景:直奉结成反革命联合战线 ⑴原因: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⑵表现: 一面,一面。 例题: 1.北伐前夕,直奉两派军阀由交战到勾结,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两派军阀的本质属性一致 B.两派军阀的根本利益一致 C.帝国主义列强的幕后操纵 D.国民革命运动对反动势力的打击 2、条件: ⑴(政治准备) ⑵(组织准备) ⑶(军事准备) ⑷(群众基础) 3、目的、主要对象和方针。 ⑴目的: ⑵对象: ⑶方针:先打,后打,再打。(即“北上、东进、再北上”) 4、北伐的概况 ⑴时间与战场:开始北伐,在、和三个战场作战,是主战场。 ⑵重大战役:战役、战役、攻克武昌 ⑶胜利:打败、主力,到达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迁都(目的:)⑷继续:武汉北伐军与冯玉祥部队会师郑州;南京北伐军占领。 例题: 2.北伐战争前夕,广东国民政府面临的形势,不包括 A.直奉军阀在“共同反赤”口号下,结成反革命联盟 B.张作霖在日本支持下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 C.吴佩孚进攻湖南的国民革命军 D.孙传芳进攻闽浙的国民革命军 5、胜利进军的原因 第一、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 第二、北伐军得到了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第三、北伐军广大将士作战英勇,尤其是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叶挺的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 二、工农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 1、北伐战争与工农运动的关系: 北伐战争得到的大力支持,又推动了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 判断: ①没有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就没有北伐战争的胜利;() ②没有北伐战争的胜利就没有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 2、工人运动。 ⑴湘赣两省工人成立了,组织工人纠察队。 ⑵陈独秀、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胜利。(目的:)

高一历史复习知识点: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高一历史复习知识点:国民革命运动的 兴起 一、背景 1.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加紧掠夺中国,军阀混战,北洋军阀政府镇压人民的革命运动。“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人民的迫切要求。 3.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 原因:冯玉祥具有朴素的爱国思想,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后,在革命形势和南方革命政府的影响下,倾向革命。 过程: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时,冯玉祥从前线返回北京,囚禁总统曹锟,推翻了直系控制的北京政权。政变后,把部队改名为中华民国国民军,还邀请孙中山北上商议和平统一中国问题。不久,北京政权又落到段祺瑞手中。 性质:是一次具有进步意义的武装政变,是北洋军阀内部走向分化的表现。 二、兴起 1.国民会议运动的开展 为和平统一全国,1924年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要求“召集国民会议,以谋中国之统一和建设”。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支持孙中山的北上宣言。 一个对内要求结束军阀统治,对外要求反对帝国主义侵

略、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国民会议运动在全国蓬勃开展起来。 2.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 原因 ①1925年,各地工人纷纷罢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日英帝国主义残酷镇压罢工工人。 ②5月,帝国主义在上海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 概况 ①五卅惨案发生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上海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成立了统一领导三罢斗争的组织“上海工商学联合会”。 ②帝国主义实行高压政策继续镇压罢工工人,上海总商会单独退出罢市;帝国主义以停止供电和贷款等手段,迫使民族资产阶级退出统一战线,工人阶级处于孤军奋战的境地。 ③全国各地人民、海外侨胞和外国工人支持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省港大罢工,这是世界上罢工时间最长的一次,给英国殖民者以沉重打击。 意义:五卅运动是大革命时期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以前所未有的打击,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 3.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背景:1925年,陈炯明在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支持下准备进攻广州,推翻革命政府。

国民革命

课题:国民革命课型:新授课课时序号: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时间: 课时累计: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了解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 3、认识共产党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胜利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 【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知识结构】结合教材整理:一、自主学习 第一次国共合作开 始 时间年 (会议)的召开。 标志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国民党新的党纲,同意共产党以个 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的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标 志着。 发 展 黄埔 军校 的 建立 时间:地点: 全称: 校长:政治部主任: 意义: 高 潮 北 伐 战 争 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时间:年 对象:三个军阀,战略方针: 经 过 主战场 主要战役 结果 胜利 原因 国共团结合作;北伐方针正确;广大官兵的浴血奋战; 工农运动的有利配合;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结 束 失败标志:、 南京 国民 政府 的成 立 时间:1927年4月建立者: 性质:代表、利益 政 策 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对外投靠帝国主义 二、合作探究 1、阅读下列对联回答问题: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请回答:(1)斯指什么?它的全称是什么?它创办的时间,地点分别是什么? (2)从对联中可以看出它创办的宗旨是什么? (3)它创办的作用或是意义是什么? (4)谈谈你在学习了近代先辈们探索救国新航路后的历史感受。 2、北伐战争取得巨大胜利,基本打垮了北洋军阀,但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呢? 2、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成就与合作破裂的原因及教训是什么? 三、展示交流 四、拓展提升 材料补充: 北伐是国民革命的高潮,国民革命的功绩有三点.第一,请说话,它是一场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由国共两党合作发动和推进,使四个革命阶级的力量空前大联合, 爱国力量大凝聚. 中共直接领导的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空前的广泛和深刻,出现了反帝反 封建斗争的高潮,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是中心,同工农运动形成革命的整体,使大革命的风 暴席卷中国大地,取得了巨大成就. 第二,这场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给了帝国主义和城乡封建势力以沉重的打击.第三,为中国革命的继续前进准备了新起点.因 为它使人们在思想上受到了一次普遍的革命洗礼,去吧中共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为更多 的人民群众所接受,党组织的影响扩大了,也开始掌握一部分军队. 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胜利,但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呢? 这是因为革命阵营内,蒋汪背叛,出现了反共反人民的政府,又军阀被打垮了,出现了以蒋介石为首的代表大地主、大 资产阶级利益的新军阀。中国人民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任务,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 发生改变。 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当时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联合的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第二,国民党右派背信弃义,蒋介石、汪精卫集团,在国内外反动势力 的支持下,先后背叛革命,使革命力量遭受到巨大的损失。第三,中国共产党处在幼年时期, 缺乏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 命和革命武装的领导权。蒋介石汪精卫向革命势力发动突然袭击时,没有也无法组织有效的 抵抗,导致了革命的失败。 国民大革命留给我们的经验和教训是深刻的,是一惨痛的失败和血的代价换来的。最根本的一点是:共产党要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即党指挥枪。 1

高一历史上册:6.3《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学案(旧人教版)

第六章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 第三节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学案 北伐战争 n 背景 直奉联合,对付革命 n 条件 政治组织、军事、群众 n 目的 北伐宣言 n 对象 吴、孙、张 北伐战争2 n 方针 先、再、最后 n 过程 两个阶段及战役 n 成果 打到长江流域、武汉、张退 n 胜利进军原因 合作、方针、工农支持、英勇、苏联、冯配合 n 性质 一场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战争。 工农运动 n 与北伐战争的关系 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n 工人运动 湘赣工人总工会、上海第三次武装起义

n 农民运动 湘鄂赣农民协会、湖南农运、毛报告 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 n 原因 n 列强制造惨案:万县、一三、南京 n 意义 小结 n 国民革命运动的内容 1、工人运动 (五卅运动、省港工人大罢工、湘赣工人斗争、上海工人武装起义、汉口九江反帝斗争)2、农民运动 (湘鄂赣农民协会、湖南农民运动、毛泽东报告) 3、北伐战争 这三者的关系如何?说明什么? 军队的胜利、工农运动的胜利、收回租界的胜利形成了国民大革命的高潮 选择题1 n 与孙中山领导的反对北洋军阀斗争比较,北伐战争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 A.依靠“新军”反对北洋军阀 B.依靠革命武装反对北洋军阀 C.依靠会党反对北洋军阀 D.依靠地方军阀反对北洋军阀 答案:B 选择题2 n 北伐战争的最大成就是( ) A.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B.完成了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C.推动了全国工农运动的高涨 D.结束了军阀割据混战局面 答案:A 选择题3

n 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与以前相比,最本质的区别是( ) A.采用暴力斗争形式 B.有先进阶级的组织领导 C.斗争走向统一领导 D.以反帝反封建为目标 答案:B 选择题4 n 北伐战争中,北伐军攻战或进驻下列地点的先后顺序是( ) A.长沙、武汉、南京、上海 B.武汉、南京、长沙、上海 C.南京、上海、长沙、武汉 D.上海、南京、武汉、长沙 答案:A 选择题5 n 北伐战争进行时,对中国社会矛盾的状况表述不准确的是 ( ) A.人民大众与北洋军阀的矛盾即将解决 B.统一战线内部矛盾迅速上升并恶化 C.人民大众与帝国主义的矛盾次要化 D.国民党内部左派与右派矛盾加深 答案:C 选择题6 n 国民大革命相对于辛亥革命而言,有内在的继承性,这主要表现在:A.革命任务上 B.革命的领导阶级上 C.革命的结局上 D.革命的指导思想上 答案:A 选择题7 n 北伐战争时期制造“南京惨案”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 A.英美 B.英日 C.美日 D.英美日 答案:A

人教版高一历史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教案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教学目标 1.知识要求:掌握军阀混战;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孙中山北上和孙中山逝世;五卅运动;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2.能力要求:(1)回顾孙中山的一生,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2)通过对五卅运动中各阶级的表现的分析,培养学生用阶级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能够归纳国民革命兴起的主要表现。 3.情感目标:通过孙中山扶病北上,展开国民会议运动,并在北京最终逝世等内容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和感受孙中山作为中国民主革命先驱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因如此,他的逝世才有举国哀悼、万众悲痛的场面,深切感受国人对孙中山先生的爱戴之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1)孙中山北上是重点。通过这些事件,可以说明南北革命形势的差异,且更进一步说明了北方革命任务的艰巨性和孙中山作为民主革命先行者的坚韧不拔的人格精神。(2)五卅运动是重点。五卅运动作为大革命时期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有着重要的地位。在运动中,省港大罢工影响最大,而且成为当时世界上罢工时间最长的事件;在运动中,成立了反帝统一战线组织——上海工商学联合会。这一组织充分体现了革命统一战线性质。它是国共合作的产物。但是,由于帝国主义的高压政策,民族资产阶级退出统一战线。这再一次证明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和软弱性、妥协性的两重性特征。通过五卅运动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同时,也能认识到五卅运动对大革命高潮的到来所起的作用。 2.难点分析:大革命兴起时期南北革命形势的差别及其对大革命高潮——北伐战争的到来产生的影响是难点。在冯玉祥北京政变后,北方革命形势虽有很大发展,但毕竟情况复杂,形势不容乐观。特别是皖系军阀段祺瑞控制北京政权后,更加剧了孙中山北上后革命活动的艰巨性。同时也进一步说明,北方局势仍为封建军阀所控制,他们将成为未来北伐战争的对象。而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却为北伐战争准备了群众基础和坚实的后方基础。 课堂教学设计 师:第一节中,我们学习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请大家回忆国共合作有什么意义? 生:(回答) 师:国共合作实现后,大革命迅速开展起来。(板书第二节课题)中国大地上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都展开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 一、军阀混战和冯玉祥北京政变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一、北伐军胜利进军:(1)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2)北伐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3)方针:先打吴佩孚,后打孙传芳,再打张作霖。(4)北伐概况:1926年7月开始北伐,在两湖、江西和闽浙三个战场作战,两湖是主战场。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攻克武昌。打败吴、孙主力,到达长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迁都武汉。武汉国民政府继续北伐,武汉北伐军与冯玉祥部队会师郑州;南京北伐军占领徐州。(5)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第一、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第二、北伐军得到了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第三、北伐军广大将士作战英勇,尤其是共产党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叶挺的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第四、冯玉祥的配合、苏联的帮助和北洋军阀内部矛盾分化。 二、工农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1)北伐战争与工农运动的关系:北伐战争得到了工农运动的大力支持;北伐战争的胜利又推动了工农运动的蓬勃高涨。(2)工人运动的高涨:湘赣两省工人成立了总工会,组织了工人纠察队。陈独秀、周恩来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写下了中国工运史上光辉的一页。(3)湘鄂赣的农村大革命:湘鄂赣三省都成立了省农民协会,尤其湖南的农民运动发展最为迅猛(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三、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1)原因:命北伐胜利进军和工农运动的高涨,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帝国主义公开干涉中国革命,英国制造万县惨案(四川)、一三惨案(汉口)、南京惨案(直接原因)。(2)收回汉口和九江英租界:“一三惨案”发生后,各地纷纷举行反英大示威,形成了全国范围的反帝斗争。武汉政府支持人民的革命斗争。1927年2月,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协定先后签字。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一些被侵略的权益。

北伐战争是国民大革命运动的高潮

北伐战争是国民大革命运动的高潮。为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夺取革命在全国的胜利,1926年夏,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以武力打倒祸国殃民的封建军阀(主要对象是直系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奉系军阀张作霖)。根据敌众我寡和军阀内部貌合神离的情况,北伐军采纳了苏联顾问的建议,确定了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 北伐军的主攻方向是湖南湖北。在湖北战场,北伐军连克吴佩孚重兵把守的汀泗桥、贺胜桥,接着攻下武汉。吴佩孚主力被歼灭。北伐军主力随后转战江西战场。消灭孙传芳主力,进而占领南京,进逼上海。由于北伐军的英勇善战,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有力支援,在不到10个月的时间内就将革命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黄河流域,席卷了半个中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伟大胜利,北洋军阀迅速崩溃。 1927年北伐时国民革命军接管位于湖北的英国租界。1926年1月,改编湖南的「攻鄂军」为第六军,军长程潜。3月,改编广西军队为第七军,军长李宗仁。6月,湖南的唐生智参加国民革命,部队改编为第八军。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当时的国民革命军为八个军约十万人。蒋介石任总司令,李济深为参谋长,白崇禧任参谋\次长代理参谋长,邓演达为政治部主任,郭沫若为政治部副主任。一至八军军长及党代表分别为:(一军)何应钦/缪斌;(二军)谭延闿/李富春;(三军)朱培德/朱克靖;(四军)李济深/廖乾五;(五军)李福林/李朗如;(六军)程潜/林伯渠;(七军)李宗仁/黄绍竑;(八军)唐生智/刘文岛。 北伐初期,国民革命军的四、七、八军分别在湖南、湖北击败了吴佩孚;一、二、三、六军则在江西、江苏一带击败孙传芳及张宗昌。1927年4月26日发生宁汉分裂,北伐一度中断。国民党分裂成左派的武汉及右派的南京两个国民政府。以蒋介石为首的右派在南京成立政府,开始进行清党,将共产党人从军队内清除,并且取消国民革命军内党代表及政治部编制。至7月,宁汉复合;蒋介石於8月辞去总司令职。孙传芳乘机发动的反攻被何应钦、李宗仁在龙潭击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