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 激励理论 (11.2)--激励概述

管理学 激励理论 (11.2)--激励概述
管理学 激励理论 (11.2)--激励概述

案例

“我不在家,就在星巴克;我不在星巴克,就在去星巴克的路上”

星巴克(Starbucks) 这个名字来自麦尔维尔的小说《白鲸》中一位处事极其冷静,极具性格魅力的大副,他的嗜好就是喝咖啡。一百多年之后的1971年,3个美国人在西雅图把它变成一家咖啡店的招牌,经营着原产于世界各地、经过精心烘焙的咖啡豆。目前这条来自西雅图的小的“美人鱼”已经进化成为今天遍布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绿巨人”。 在星巴克的忠实顾客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我不在家,就在星巴克;我不在星巴克,就在去星巴克的路上。”

星巴克体验

雅斯培·昆德在《公司宗教》一书认为,星巴克的成功在于在消费者需求的重心由产品转向服务,再由服务转向体验的时代,星巴克成功地创立了一种以创造“星巴克体验”为特点的“咖啡宗教”。星巴克的价值主张之一便是:星巴克出售的不是咖啡,而是人们对咖啡的体验。星巴克在产品、服务和环境上都试图营造出自己的“咖啡之道”,即独特的“星巴克体验”。从而让一杯一杯的星巴克咖啡使整个世界为之着迷。

霍华德·舒尔茨

但最初的星巴克并不是现在家喻户晓的连锁咖啡店经营模

式。如果没有霍华德·舒尔茨,或许星巴克仍然是一家经营优质咖啡豆的特色店铺。1982年,霍华德·舒尔茨通过销售咖啡机的机会偶然走进了星巴克,并为那里浓郁的咖啡所吸引,他放弃纽约的事业加盟星巴克,成为了公司的营销主管,从此展开了他在星巴克的传奇之路。其中最为著名的手笔之一,是始于80年代末的“豆股票”计划。

咖啡豆股票计划

1987年,舒尔茨购买了星巴克咖啡公司,他建立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星巴克“期股”形式,即公司所有员工都将获得公司的股权,获得健康保险。1991年,星巴克开始实施“咖啡豆股票”(Be a n St o ck)。这是面向全体员工(包括兼职员工)的股票期权方案。其思路是:使每个员工都持股,都成为公司的合伙人,这样就把每个员工与公司的总体业绩联系起来,无论是CEO还是任何一位合伙人,都采取同样的工作态度。要具备获得股票派发的资格,一个合伙人在从4月1日起的财政年度内必须至少工作500个小时,平均起来为每周20小时,并且在下一个一月份即派发股票时仍为公司雇佣。1991年一年挣2万美元的合伙人,5年后仅以他们1991年的期权便可以兑换现款5万美元以上。

为了吸引和留住本地优秀人才,星巴克已于2006年11月份在大中华区开始实施 “咖啡豆股票计划”。无论是公司高层还是普通员工,只要是在2006年4月1日前加盟星巴克,每周

工作时间超过20小时的全职或兼职员工,都有权获得星巴克的股票期权。公司董事会决定将这个计划初次实施的比例确定为14%,即有权享受该福利的员工将获得相当于年薪的14%价值的公司股票期权。这是迄今为止外资公司在中国进行的最大范围的股票期权计划。

在星巴克公司,员工不叫员工,而叫“合伙人”。这就是说受雇于星巴克公司,就有可能成为星巴克的股东。霍华德·舒尔茨将公司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这种伙伴关系的独特性。他说“如果说有一种令我在星巴克感到最自豪的成就,那就是我们在公司工作的人中间建立起的这种信任和自信的关系。”

问题 1.你认为星巴克的取得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为什么?问题2.结合你所掌握的激励理论,谈谈星巴克对合伙人的激励是从几方面进行的?你认为其中最为有效的方式是什么?

问题1答案:

1.星巴克的成功就在于充分调动了人的潜质:

首先,优厚的薪酬及独特的额外福利。与同行业的其他公司相比,星巴克雇员的工资和福利都是十分优厚的。在许多企业,免费加班是家常便饭,但在星巴克,加班被认为是件快乐的事情。因为那些每周工作超过20小时的员工可以享受公司提供的卫生、员工扶助方案及伤残保险等额外福利措施,这在同行业中极为罕见。那些享受福利的员工对此心存感激,对顾客的服务就会更加周到。

其次,股票期权激励——“豆股票”。在星巴克公司,员工不叫员工,而叫“合伙人”。也就是说,只要受雇于星巴克公司就有可能成为星巴克的股东。“豆股票”使每个员工都持股,都成为公司的合伙人,这样就把每个员工与公司的总体业绩联系起来,无论是CEO还是任何一位合伙人,都采取同样的工作态度。由此可见,如果优厚的薪酬是星巴克吸引人才成为员工的原因,那股票期权激励是它留住人才的关键。

再次,认真对待每一位员工的意见或建议,鼓励员工的出谋划策。各种渠道的民意调差、公司内部的公开论坛等都体现了对员工的极大尊重,有利于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问题2 答案:

星巴克的员工激励机制可以用多种内容型激励理论来解释。如下:

1.双因素理论模型包括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是属于和工作环境或条件相关的因素包括管理水平、薪酬待遇、公司政策、物理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等。激励因素是属于和工作本身相关的因素,包括工作成就感、工作挑战性、工作中得到的认可与赞美、工作的发展前途、个人成才与晋升的机会等。良好的保健因素让员工没有不满意,良好的激励因素让员工产生满意。首先,对于保健因素,星巴克是个“第三空间”,工作环境情调浪漫,本身有种让人身心放松、心情愉悦工作氛围,员工当然没有不满意。另外,员工的薪酬待遇比同行优厚,额外福利也罕见优渥,

另外还有“豆股票”的股票期权激励,保健因素的措施总的来说实施得非常不错,几乎没有令员工不满意的方面;其次,对于激励因素,星巴克鼓励员工献计献策,哪怕微小主意,都会认真对到,且允许员工在公司内部公开论坛上向高管直接提问。这一方面可以体现对员工的尊重,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公司的凝聚力,另一方面对改进公司起到或大或小的作用,最后可以增强员工的成就感,可谓一举三得。

2.公平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于1965年提出来的,基本内容是人的工作积极性不仅受其所得的绝对报酬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其相对报酬的影响。这种相对报酬是指个人付出劳动与所得到的报酬的比较值。星巴克用比同行要丰厚的薪酬和福利,让员工感到所付出的劳动得到了更好的回报,愿意留住星巴克工作,同时对于工作到一定时间的员工,不管是全职还是兼职,都可以拥有“豆股票”,这是用适当的刺激量合理公平设计员工之间的总体薪酬福利差别,更有利于留住员工。星巴克在丰厚奖酬后还有思想工作,鼓励员工踊跃提建议,满足员工的成就感,体现对员工的尊重。星巴克将公平理论运用得得心应手,将其效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管理学激励理论的发展史

管理学激励理论的发展史 案例1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个故事: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下来。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 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却唯独不能没有希望。希望是人类生活的一项重要的价值。有希望之处,生命就生生不息 ! 为生命画一片树叶只要心存相信,总有奇迹发生,希望虽然渺茫,但它永存人世。 案例 2: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徒弟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等到徒弟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 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带松开,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 . ”“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徒弟呢?“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且热心地告诉我,我一定要保护他这种热情的积极性,及时地给他鼓励,至于为什么要将鞋带解开,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说。” 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组织或企业是由人组成的群体。企业最大的原动力来自员工。无论企业的潜力多么大,实力多么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在于员工积极性的发挥,而企业的领导者就是要做一个为员工画树叶的人。不论领导者多么优秀和能干,如果他不能成功地促进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与合作,就难以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从这个角度来说,管理中的领导职能是通过对人的激励实现的。 一、中国古代激励思想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有关激励的论述极为丰富,司马迁《史记 ?范睢蔡泽列传》中即有 “欲以激励应审”之说,意即激发使其振作。西方学者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論、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和强化理论、公平理论和挫折理论等激励理论都可以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找到影子。 (一)通过教育调动积极性的激励思想 儒家主张通过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相应措施来调动人的积极性。孔子提出,为政首先就是要考虑施恩惠于人民,使人民过着安逸的富裕生活,否则就是“不仁、不义”。 治理国家的目标,首先在于安民。民贫则怨,民富则安。儒家所阐述的以人为本的仁学思想,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就是要求企业领导人要有一颗真诚的爱心。他必须热爱企业,热爱全体员工,热爱所从事的事业。要办好企业,就必须“得民心” ,而要得民心,就必须“以仁心买人心” 。企业经营者要以爱心对待员工,进行“感情投资” ,它对于企业内部化解矛盾,增进企业凝聚力,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都起着显著的作用。 (二)因人而异的激励方法 兵家提倡以心治心,因人而异,奖罚分明,赏罚及时的激励方法。兵家提出,管理者要注重下属的心向、态度,“夫主将之法,务揽英雄之心” 。不同的部下,心态、个性各不相同,管理者要因人而异地进行管理、激励。企业中员工有个体差异,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或不同类型的企业员工需

管理学复习题2的案例分析答案

复习题(二) 1、s公司的多样化经营 2、林肯电气公司的激励制度 1.林肯公司使用了何种激励理论来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林肯电气公司在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方面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激励理论: 1) 公平理论。表现在生产工人工资采取按件计酬,同时公司的奖金制度有一整套计算公式,全面考虑了公司的毛利润及员工的生产率与业绩,这种做法一方面将所得与所付出充分联系起来,意味着大家报酬的取得和多少完全看个人的生产量,而与所占据的职位无关。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产量与质量进行挂钩,确保高产量同时实现高质量,否则员工的奖金会受到影响,无疑这也是一种水平。 2) 期望理论。大多数员工进入公司后都期望有相当的工作报酬、丰厚的奖金和较好的职业保障。毫无疑问,林肯公司提供给员工的正是员工所期望的那些东西,它们是那么地富有吸引力,而且员工加以努力都能实实在在地得到。公司58年起从未辞退过一名员工,即使是经济萧条时期,公司员工平均年收入一直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这些都是期望理论具体运用的真实写照。 3) 目标设定理论。从员工来讲,按件计酬给员工自身确定目标带来了便利,它不是大锅饭,限制个人能动性和积极性发挥。从公司来讲,公司给员工明确的目标是分享年终奖金和稳定的职业保障,当然这也要求员工连续工作两年以上并以不离开公司为前提。 4)激励保健理论。其中主要保健理论以用来消除员工的不满意因素,经济萧条与不景气一般意味公司要裁员减人,而林肯公司的管理者们都不因此辞退任何员工,这种方式自然使员工具有职业安全感,社会归属感,从而更激励他们加倍努力工作。 2.为什么林肯公司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励员工工作 从理论上讲,当被公司用来激励员工的方式行之有效或目标、结果对于员工极具吸引力,且员工付出适度的劳动能够达成一定的目标、取得相应的效果时,那么激励就是成功的,有效的。 实际上,员工也都是些普通大众,更多地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所得与所付出之比是否相称,同身边人比是否公平,而无论是公司设定的分享、年终奖金或高职业保障政策,还是取消最低小时工资的按件计酬制,对大多数员工都称得上公平,且大家付出一定的努力都能达到、实现。所以,长期以来,林肯公司能有效地激励员工工作。 3.你认为这种激励系统可能会给管理层带来什么问题 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当其有利的一面充分展现的时候,它的弊端也就逐渐呈现出来。林肯公司的激励系统以生产率和成本意识为核心,长期以来十分有效地发挥着作用,促进公司产品数量、质量均稳定增长、提高,但严格的计件工资制度和高度竞争的绩效评估系统,却形成了很有压力的氛围,有些工人还因此产生了一定的焦虑感,也给管理层带来了一些问题:

《管理学》习题与答案——第17章激励

第十七章激励 一、教学要点 1、解释激励过程。 2、卢因的力场理论的基本内容。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 4、需要的性质。 5、弗鲁姆的期望理论的基本内容。 6、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的基本内容。 7、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的基本内容。 8、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模型的基本内容。 9、四种激励方法的基本内涵。 10、关键名词:激励、力场理论、需要层次理论、需要、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正强化、负强化、 二、习题 (一)填充题 1.管理的激励职能就是研究如何根据规律性来提高人的________________。 是产生激励的起点,进而导致某种行为。 3. 根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所谓效价是指个人对达到某种预期效果的__________,或某种预期成果可能给行为者个人带来的___________。 4.根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激励力=某一行动结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库尔特·卢因(Kurt LEwin)把人看作是在一个力场上活动的,力场内并存着________和__________,人的行为便是场内诸力作用的产物。 6.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______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7. 马斯洛将需要划分为五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尊重的需要可以分为两类,即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9.安全的需要可以分为两小类,即_______的安全的需要和对_______的安全的需要。 10.需要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 11.需要的可变性是指需要的____________、从而需要的_________是可以改变的。 12. 期望理论的基础是____________,它认为每一员工都在寻求获得最大的________。 13.期望理论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 14.期望理论的员工判断标准是员工个人的_________,而与实际情况不相关。 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于1960年代首先提出的,也称为社会比较理论。 16.公平理论认为人们将通过两个方面的比较来判断其所获报酬的公平性,即_________比较和_________比较。 17.强化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_______________的函数。 18.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两大类: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波特和劳勒的激励模式指出,个人是否努力以及努力的程度不仅取决于__________,还受到个人觉察出来的__________和受到奖励的__________的影响。 (二)选择题 1.提出力场理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A.马斯洛 B.卢因 C.弗鲁姆 D.亚当斯 2.提出公平理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马斯洛 B.卢因 C.弗鲁姆 D.亚当斯 3.提出期望理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A.马斯洛 B.卢因 C.弗鲁姆 D.亚当斯 4.激励理论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 A.力场理论 B.需要层次理论 C.权变理论 D.公平理论 E.期望理论 5. 处于需要最高层次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管理学 激励理论 (11.2)--激励概述

案例 “我不在家,就在星巴克;我不在星巴克,就在去星巴克的路上” 星巴克(Starbucks) 这个名字来自麦尔维尔的小说《白鲸》中一位处事极其冷静,极具性格魅力的大副,他的嗜好就是喝咖啡。一百多年之后的1971年,3个美国人在西雅图把它变成一家咖啡店的招牌,经营着原产于世界各地、经过精心烘焙的咖啡豆。目前这条来自西雅图的小的“美人鱼”已经进化成为今天遍布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绿巨人”。 在星巴克的忠实顾客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我不在家,就在星巴克;我不在星巴克,就在去星巴克的路上。” 星巴克体验 雅斯培·昆德在《公司宗教》一书认为,星巴克的成功在于在消费者需求的重心由产品转向服务,再由服务转向体验的时代,星巴克成功地创立了一种以创造“星巴克体验”为特点的“咖啡宗教”。星巴克的价值主张之一便是:星巴克出售的不是咖啡,而是人们对咖啡的体验。星巴克在产品、服务和环境上都试图营造出自己的“咖啡之道”,即独特的“星巴克体验”。从而让一杯一杯的星巴克咖啡使整个世界为之着迷。 霍华德·舒尔茨 但最初的星巴克并不是现在家喻户晓的连锁咖啡店经营模

式。如果没有霍华德·舒尔茨,或许星巴克仍然是一家经营优质咖啡豆的特色店铺。1982年,霍华德·舒尔茨通过销售咖啡机的机会偶然走进了星巴克,并为那里浓郁的咖啡所吸引,他放弃纽约的事业加盟星巴克,成为了公司的营销主管,从此展开了他在星巴克的传奇之路。其中最为著名的手笔之一,是始于80年代末的“豆股票”计划。 咖啡豆股票计划 1987年,舒尔茨购买了星巴克咖啡公司,他建立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星巴克“期股”形式,即公司所有员工都将获得公司的股权,获得健康保险。1991年,星巴克开始实施“咖啡豆股票”(Be a n St o ck)。这是面向全体员工(包括兼职员工)的股票期权方案。其思路是:使每个员工都持股,都成为公司的合伙人,这样就把每个员工与公司的总体业绩联系起来,无论是CEO还是任何一位合伙人,都采取同样的工作态度。要具备获得股票派发的资格,一个合伙人在从4月1日起的财政年度内必须至少工作500个小时,平均起来为每周20小时,并且在下一个一月份即派发股票时仍为公司雇佣。1991年一年挣2万美元的合伙人,5年后仅以他们1991年的期权便可以兑换现款5万美元以上。 为了吸引和留住本地优秀人才,星巴克已于2006年11月份在大中华区开始实施 “咖啡豆股票计划”。无论是公司高层还是普通员工,只要是在2006年4月1日前加盟星巴克,每周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管理是共同劳动的产物,在多个人进行集体劳动的条件下,为使劳动有序进行,获取劳动成果,就必须进行组织与协调,这就是管理。因此,管理是共同劳动的客观要求。管理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得到强化 和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企业规模的扩大,资源配置越来越复杂,生产各环节相互依赖性越来越强,这些都要求更 高水平和更大强度的管理。管理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迅速得到强化与 发展。 一、《管理学基础》的主要内容 本书在写作过程,力求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历史发展与现实情况相结合、一般理论与个别特性相结合,并以企业管理的基础理论为主,同时力求理论叙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为已经具有管理基本知识 和一些管理知识较少的人们、进一步提高管理素质和能力的读者,提供一定的帮助与支持。本书分五篇共十三章,其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本章主要介绍了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研究方法有观察总结方法、比较研究方法、历史研究的方法、案例分析方法和试验研究方法等。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本章主要介绍了进入20世纪以来,西方管理学界又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理论,他们代表了管理理论 发展的新趋势:企业战略、企业文化、学习型组织、企业再造等。 第三章计划本章主要介绍了计划是管理工作的一项基本职能。 组织中的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需要按计划执行,否则就是盲目的行动, 组织目标也就难以实现。 第四章目标管理本章主要介绍了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将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高效地实现个人 目标和企业目标。 第五章战略管理本章主要介绍战略的概念、特征和构成要素 的基础上,重点阐述战略管理的基本过程、战略类型、选择战略的方法

《管理学》习题与答案——第17章 激励

一、教学要点 1、解释激励过程。 2、卢因的力场理论的基本内容。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 4、需要的性质。 5、弗鲁姆的期望理论的基本内容。 6、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的基本内容。 7、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的基本内容。 8、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模型的基本内容。 9、四种激励方法的基本内涵。 10、关键名词:激励、力场理论、需要层次理论、需要、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正强化、负强化、 二、习题 (一)填充题 1.管理的激励职能就是研究如何根据规律性来提高人的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是产生激励的起点,进而导致某种行为。 3. 根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所谓效价是指个人对达到某种预期效果的__________,或某种预期成果可能给行为者个人带来的___________。 4.根据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激励力=某一行动结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库尔特·卢因(Kurt LEwin)把人看作是在一个力场上活动的,力场内并存着________和__________,人的行为便是场内诸力作用的产物。 6.美国心理学家_____________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 7. 马斯洛将需要划分为五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尊重的需要可以分为两类,即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9.安全的需要可以分为两小类,即_______的安全的需要和对_______的安全的需要。 10.需要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 11.需要的可变性是指需要的____________、从而需要的_________是可以改变的。 12. 期望理论的基础是____________,它认为每一员工都在寻求获得最大的________。 13.期望理论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 14.期望理论的员工判断标准是员工个人的_________,而与实际情况不相关。 15.____________是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于1960年代首先提出的,也称为社会比较理论。 16.公平理论认为人们将通过两个方面的比较来判断其所获报酬的公平性,即_________比较和_________比较。 17.强化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_______________的函数。 18.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两大类: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波特和劳勒的激励模式指出,个人是否努力以及努力的程度不仅取决于__________,还受到个人觉察出来的__________和受到奖励的__________的影响。 (二)选择题 1.提出力场理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A.马斯洛 B.卢因 C.弗鲁姆 D.亚当斯 2.提出公平理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马斯洛 B.卢因 C.弗鲁姆 D.亚当斯 3.提出期望理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A.马斯洛 B.卢因 C.弗鲁姆 D.亚当斯 4.激励理论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 A.力场理论 B.需要层次理论 C.权变理论 D.公平理论 E.期望理论 5. 处于需要最高层次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生理的需要 B.安全的需要 C.感情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E.自我实现的需要 6. 期望理论认为,人们对工作的态度取决于对下述________________三种联系的判断。 A.努力-绩效 B.努力-奖赏 C. 奖赏-个人目标 D.绩效-奖赏 E.绩效-个人目标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管理学基础》综述 学校:安徽广播电视大学 姓名:刘华 学号:0934001450901 班级:09秋行政管理(专)指导教师:张阳

目录 内容摘要 一、《管理学基础》课程主要内容……………………………… 4―5 二、原理联系实际…………………………………………………… 5―6 三、学习体会……………………………………………………. 6―7 四、参考文献 (7)

内容摘要 《管理学基础》是研究管理过程中基本规律与特点的一门科学。在管理实践中,它从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紧密联系国内外管理工作实际,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原理、方法和技术,注意总结管理工作的经验与教训,阐明管理工作中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为此,注意培养学员辩证的管理科学思维方法,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本文第一部分是《管理学基础》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是理论联系实际,战略远景描述的是组织希望在多年以后要达到的一种状态,而一项有效的战略还必须设定一套中短期的目标和目的,作为组织实现其战略远景道路上的里程碑。第三部分是学习体会。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一、《管理学基础》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讲述了管理的概念及性质和管理的职能及作用,还对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做出了描述。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管理职能即管理的职责和权限。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讲述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史,管理实践活动的经验概括和理论总结。 第三章、计划工作,主要叙述了计划的含义、特征、种类以及编制方法,编制方法有很多,如滚动计划法,网络计划计数法,线性规划法,作为一个管理者,应对每一个计划方法都有所了解,并不一定非常精通。 第四章、目标管理,降水量目标的确立和目标管理的生产,发展和应用。目标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出点,是企业计划的重要内容。企业目标是由各层次目标组成的体系。它用系统的方法将许多关键活动联系起来,高效率的实现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 第五章、战略管理,主要讲述了战略的含义和特征以及构成要素等计划使企业明确了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是企业行动的指南。预测就是对尚未发生、目前还不明确的事物进行预先估计并推测是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影响了企业发展的任何因素都成为预测对象。 第六章、决策,主要讲述了决策的含义方法和特征,决策具有以下特征:超前性、目标性、选择性、可行性、过程性和科学性。方法有战略、战术和业务决策,决策是计划的核心,无论是确定目标还是制定计划,管理都需要做出决策,事实上,决策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的始终。 第七章、组织结构设计,主要讲述了组织的概述,组织的作用和原则。组织是一切管理活动赖以存在的物质载体,无论是作为静态的组织者,还是作为动态的组织职能,组织在管理活动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组织结构的设计和形式,描述了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内容以及集权与分权的内容。因此,建立合理高效的组织结构是十分必要的。 第八章、人员配备、主要是对管理人员的选聘、考核和培训为实现组织目标,建立合理的部门结构,明确各部门的权利和任务,这仅仅实现了硬件上的搭配,还需要为各部门配备适当的人员,通过人去完成组织结构中的各项任务,才能最终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人员配备的任务就是物色合适的人选,促进组织结构有效发挥,充分开发组织人力资源。

管理学原因中激励的主要方法

管理学原因中激励的主要方法 一、形象激励 这里所说的形象包括组织中领导者、模范人物的个人形象与优秀团队的集体形象等。无论哪一种形象,都能激发员工的荣誉感、成就感和自豪感,达到激励人的作用。为此,企业的领导者应把自己的学识水平、品德修养、工作能力、个性风格贯穿于自己的日常工作之中,以自己良好的个人形象对被领导者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激励。同时,对于在工作中表现突出,具有代表性的新人、优秀员工、劳动模范以及工作团队等,采用照片、资料张榜公布,开会表彰发放荣誉证书,在电视、互联网上宣传等精神奖励方式,深入宣传和展现其良好的形象,号召和引导员工模仿学习。 二、感情激励 感情是人们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喜怒哀乐等心理反应,包括情绪和情感两种类型。感情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也是影响行为最直接的因素之一。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联系蕴藏着无限的潜能,可以超越物质利益、精神理想和外部压力的影响,产生“士为知己者死”的激励力量。因此,现代领导者不仅要注意以理服人,更要强调以情感人。感情激励就是加强与员工的感情沟通,从员工思想、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给予诚挚的关怀,想人所想,急人所难,与员工建立平等、亲切的感情,让员工感受到领导的关心和企业的温暖,以此来激发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信心激励 期望理论告诉我们,一个人在工作中受到的激励程度与个人对完成工作的主观评价以及工作报酬对自己的吸引力等有很大关系。当个人认为自己无论付出多大的努力都不能完成工作时,其工作的积极性肯定很低。出现这种情况,有些时候是因为工作确实超出了个人的能力范围,但更多的时候是由于个人对自己缺乏信心所至。他们往往不能清楚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不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所在,怀疑自己的能力,因而错误判断了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大小。这时就需要管理者在相信自己的员工的基础上,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潜力,给予充分的鼓励,让他们看到未来的机会和希望,帮助他们树立“我能做好”的信心。员工有了良好的心态、必胜的信念和动力,就能激发出巨大的创造力。正像一句广告词说的那样:“只要有激情,一切皆有可能”。

管理学基础0033

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 1. 对供应商的评价中,()主要涉及的是供应商响应买房需求变化的能力。 A 技术能力 B 服务能力 C 协同能力 D 供应能力 参考答案:C;考生答案:C;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2 2. 激励方法得当,有利于激发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根据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詹姆士在对职工的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职工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而受到激励的职工的能力可发挥到()。 A 50%--60% B 60%--70% C 80%--90% D 90%以上 参考答案:C;考生答案:C;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2 3. 平衡记分卡的核心思想是以()为出发点。 A 组织战略 B 成本 C 利润 D 收益率 参考答案:A;考生答案:A;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2 4. 具有极大偶然性和随机性,无先例可循的决策。比如,一个新产品的营销组合方案决策,属于()。 A 风险型决策 B 不确定型决策 C 程序化决策 D 非程序化决策 参考答案:D;考生答案:D;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2

5. 组织结构设计必须与()相匹配。 A 组织目标 B 管理理念 C 组织文化 D 战略计划 参考答案:A;考生答案:A;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2 6. 进行质量控制,首先应掌握()。 A 成本收益分析法 B 供应链管理方法 C 全面质量管理方法 D 预算控制 参考答案:C;考生答案:C;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2 7. 关于领导者与管理者的权力来源,下列描述准确的是()。 A 两者的权力都源自职位 B 领导者的权力源自职位 C 管理者的权力源自职位 D 管理者的权力源自自身 参考答案:C;考生答案:C;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2 8. 人们只记忆经过自己的选择愿意记忆的信息,这种认知过程产生的沟通障碍是由于个体障碍中的()原因造成的。 A 情绪 B 信息操控 C 选择性知觉 D 非语言提示 参考答案:C;考生答案:C;试题分数:2;考生得分:2 9. ( ) 的最大的优点在于它持久、有形、可以核实。 A 口头沟通

最新管理学说课稿-激励理论

一、教材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我所选用的教材是“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李军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2010年第二版。该教材以适应高职 高专教学改革需要为出发点,以全面反映新知识、新信息为主要特色。在内容上:它把管理学所探索研究的中心下移,即:注重基层、注重事务、注重技能的培养。在编写方式上:力求探索一种“讲解、阅读、研究、练习”一体化的教材模式,以尽可能适应教师精讲、学生多练、“能力本位”的新型教学方式的需要。在方法上,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老师的“教”完全是服从于、服务于学生的“学”。这同样也是适应教师精讲、学生多练、“能力本位”的新型教学方式的需要。 二、学生情况分析 由于《管理学基础》这门课程是专业基础课,我校把这门课程同其他专业基础课一起开设在第一学期,也就是说教学对象是大一新生。在知识掌握上新生还没有一定的专业基础所以需要以讲授为主。同时,因为授课内容是第六章知识,所以学生前期已经学了一部分的管理知识;结合大一新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他们注意力容易分散,对事情会有自己的见解和分析,所以在教学中要运用多媒体教学,引发学生兴趣。同时创造条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激励的概念和激励模式的一般原理,掌握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归因理论等激励理论,能运用激励理论分析组织中的激励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方案。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让学生感受和体会激励理论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意义,能够认识到激励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能在生活学习中运用各种方法激励周围的人去实现预定的目标。 四、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 (一)激励与激励模式 激励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激励模式 激励要素 工作动机与工作效率 (二)激励理论 内容型激励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克利兰的激励需要理论

浅析管理学中的激励机制

浅析管理学中的激励机制 摘要 激励机制的有效运用,可有助于企业吸引优秀人才的加入,激励员工更加努力地工作,更好地发挥创造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持续、健康地发展,必须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效能,必须有一套自己的人的管理方法,企业第一资源要素是人力资源,是产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改进和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及层次、优化人力资源能力是核心。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而激励是人力资源的重要容。企业要吸引优秀人才的加入,要激励自己的员工更加努力地工作,更好地发挥创造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需要灵活有效地运用激励理论,激励机制的科学运用与否,直接关系到人力资源运用的好坏,关系到企业的长足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本文重点介绍了激励机制的含义,主要从分析激励机制作用入手,介绍了激励机制的常用方法,论述了激励运用中常见误区,详细阐述了激励机制运用中关键问题的把握。 关键词:管理学;激励机制;作用;运用

目录 1 激励机制的含义及一般原则 (3) 1.1 激励机制的含义 (3) 1.2 激励机制的一般原则 (3) 1.2.1 目标结合原则 (3) 1.2.2 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3) 1.2.3 引导性原则 (3) 1.2.4 合理性原则 (3) 1.2.5 明确性原则 (3) 1.2.6 时效性原则 (3) 1.2.7 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4) 1.2.8 按需激励原则 (4) 2 激励机制的作用 (5) 2.1 营造良性竞争环境 (5) 2.2 激发员工创新精神 (5) 2.3 避免“本位”思想和“按酬付劳”现象发生 (5) 2.4 有助于留住人才、吸引人才 (5) 3 激励机制运用的主要方式 (6) 3.1 物质激励 (6) 3.2 能力激励 (6) 3.3 工作激励 (6) 3.4 成就激励 (6) 3.4.1 组织激励 (6) 3.4.1 榜样激励 (6) 4 激励机制认识误区及存在问题 (8) 4.1激励机制认识误区 (8) 4.1.1 “激励就是奖励”误区 (8)

管理学 激励理论 (11.42)--激励概述02

练 习 题 一、选择题 1.激励的作用有(ABD) A.有利于调动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B. 有利于将职工的个人目的和企业目标统一起来 C.有利于员工利益的实现 D.有利于增强组织的凝聚力,促进组织内部的协调和统一 二、简答题 1.说明激励的过程及动因 答:心理学家认为: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希望、愿望、动力等构成可对人的激励,人类的一切行动都是又某种动机引起的。激励力=某一行动结果的效价×期望值效价:个人对达到某种预期成果的偏爱程度。 期望值:某一具体行动可带来某种预期成果的概率 二:内因与外因,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

变化的根据。根据此观点:可以把人的行为(B)看成是其自身特点(P)及其所处环境(E)的函数B=f(P、E)因此,为了引导人们的行为达到激励的目的,既要创造条件促进这些需要的满足,也要采取措施改变个人行动的环境。 (1)本案例描述的事件会对亨利的工作动力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哪一种激励理论可以更好的解释亨利的困惑?为什么? 答:亨利变得不满,工作动力会减少,工作积极性降低;过程型激励理论中的公平理论可以解释亨利的困惑,公平理论认为职工被激励的程度不仅受其所得绝对报酬的影响,而且也受到相对报酬的影响。亨利将他的收入和相类似职工的收入比较,结果是不公平的,产生了不公平感,影响了他积极性的发挥。 (2)你觉得爱德华的解释会让亨利感到满意吗?请说明理由。 答:不会,使亨利产生不公平感的根本原因没有得到解决。可发挥,酌情给分。(3)你认为公司应当对亨利采取些什么措施? 答:可以对亨利进行公平心理的疏导,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公平观:使大家认识到的绝对的公平是没有的;不要盲目攀比,所谓盲目性起源于纯主观的比较,多听听别人的看法,也许会客观一些;不要按酬付劳,按酬付劳是在公平问题

管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1)

管理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一)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答案中,只有1个是正确的,请选择。每题1分,共20分 1.为了保证组织目标得以实现,就需要有控制职能。纵向看,各个管理层次都要重视控制职能,( 。 A.愈是基层的管理者,控制要求的时效性愈短,综合性愈弱 B.愈是基层的管理者,控制要求的时效性愈短,综合性愈强 C.愈是基层的管理者,控制要求的时效性愈长,综合性愈强 2.约法尔是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管理的职能有五个,即( ,这五种职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 A.计划、决策、组织、人员配备和控制 B.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挥和控制 C.计划、组织、人员配备、协调和控制 3.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从( 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 A.生产流程 B.生产管理 C.作业管理 4.企业管理层次的差异决定了目标体系的垂直高度。这样,企业目标就成了一个有层次的体系和网络,即是目标的( 。 A.层次性 B.多重性 C.变动性 5.( 以后,在我国一些企业,目标管理思想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在实践中与计划管理、民主管理、经济责任制等管理制度相结合,形成带有中国特点的目标管理制度。 A.60年代 B.70年代 C.80年代 6.按预测时间范围长短不同,可将其分为短期预测、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三种。一般地,预测时间范围越短,预测质量越高;反之,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越低。因此,在进行产品价格决策时,需要做的是( 。

A.长期预测 B.中期预测 C.短期预测 7.用特尔菲法进行预测与决策,对专家人数的确定要视所预测或决策问题的复杂性而定。人数太少会限制学科的代表性和权威性;人数太多则难以组织。一般以( 人为宜。 A.5—10 B.10—15 C.15—20 8.授权时应依被授权者的才能和知识水平的高低而定。这就是授权的( 原则。 A.因事设人,视能授权 B.因人设职,视能授权 C.任人唯贤 9.有一种领导理论,它将领导方式分为四类,即专权命令式、温和命令式、协商式和参与 式,这种领导理论即( 。 A.管理方格理论 B.权变理论 C.管理系统理论 10.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詹姆士在对职工的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职工仅能发挥其 能力的20—30%;而受到激励的职工,其能力可发挥至( 。 A.60—70% B.70—80% C 80—90% 11.一个管理人员的职能是“计划、安排和实施各种不同的生产过程”,这是 ( 中的观点。 A.劳克林在1896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 B.塞缪尔·纽曼在1935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 C.弗雷德·马歇尔在1892年出版的《工业经济原理》 12.决定一个组织经济效益大小和资源效率高低的首要条件是( ,其手段都是管理。 A.对人的合理使用 B.科学技术的高度应用 C.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最优利用

管理学概论试题

第十一章激励 一、单项选择题 1.1.在激励工作中,最为重要的是要发现职工的( C ) A.安全需求 B.现实需求 C.主导需求 D.自我实现的需求 2.在赫茨伯格的领导理论中,下列哪一个因素与工作环境和条件有关? ( B ) A.激励因素 B.保健因素 C.环境因素 D.人际因素 3.提出X理论和Y理论的是( C )。 A.德鲁克 B.马斯洛 C.麦格雷戈 D.薛恩 4.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认为( C )。 A.保健因素能直接起激励职工的作用 B.保健因素改善后会导致积极的后果 C.保健因素能防止职工产生不满的情绪 D.激励因素不能产生使职工满足的积极效果 5.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最低层需要是( A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尊重需要 D.社交需要 6.曹雪芹虽食不果腹,仍然坚持《红楼梦》的创作,是出于其( C )。 A.自尊需要 B.情感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以上都不是 7.当某人力图与他人交往,建立亲近和睦关系时,表现出的是( D )。 A.对权力的需要 B.对成就的需要 C.安全需要 D.对社交的需要 8.当人们发现和他人相比自己的报酬偏低,会采取( A )措施以消除不公平。 A.增加自己的投人 B.减少自己的报酬 C.改变比较目标 D.增加他人的收入 9.激励进程的起点是( D )。

A.目标 B.行为 C.动机 D.需要 10.赫茨伯格认为,下列因素中不属于激励因素的是( D )。 A.工作本身 B.成就感 C.责任感 D.工资 11.期望理论的核心是( C )。 A.自我利益 B.组织奖赏 C.双向期望 D.个人绩效 12.人们的行为表现和行为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 B )。 A.所受到的教育水平 B.所受到的激励程度和水平 C.所受到的尊重程度 D..心理的自觉程度 二、判断题 1.内在的需要是促使人产生某种动机的根本原因。( √ ) 2. "端起饭碗吃肉,放下饭碗骂娘”,反映了职工对其待遇的不公平感。( × ) 3. X理论是根据经济人假设提出来的。( √ ) 4.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行为是由主导需要决定的。( √ ) 5.激励的内容就是奖励。( × ) 第十二章沟通 一、单项选择题 1.下述对于信息沟通的认识中,哪一条是错误的( B )。 A.信息传递过程中所经过的层次越多,信息的失真度就越大 B.信息量越多,就越有利于进行有效的沟通 C.善于倾听,能够有效改善沟通的效果 D.信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在地位上的差异也是一种沟通障碍 2.人际沟通中会受到各种“噪音干扰”的影响,这里所指的“噪音干扰”可能来自于( A )。 A.沟通的全过程 B.信息传递过程 C.信息解码过程 D.信息编码过程 3.如果发现一个组织中小道消息很多,而正式渠道的消息较少,这意味着该组织( B )。 A.非正式沟通渠道中信息传递很通畅,运行良好 B.正式沟通渠道中信息传递存在问题,需要调整 C.其中有部分人特别喜欢在背后乱发议论,传递小道消息 D.运用了非正式沟通渠道的作用,促进了信息的传递

管理学基础概念

1、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2、管理就是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1)管理必然涉及其他人(2)管理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3)管理的核心问题是管理者要处理好与其他人的关系,调动人的积极性。 3、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4、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过程实际上是任何管理工作解决问题时所必经的过程。 5、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6、管理是对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快速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7、管理是通过协调其他人的工作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职能: 决策:组织中所有层次的管理者,包括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一线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 组织:计划的执行要靠他人的合作,组织工作正是源自人类对合作的需要 领导:组织目标的实现要靠组织全体成员的努力 控制:为了保证目标及为此而制定的计划得以实行 创新:创新在这管理循环之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成为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 管理的两重属性: 自然属性:管理的出现时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人类的任何社会活动都必定具有各种管理职能。管理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也是生产力。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是一种客观存在。 社会属性:管理是为了达到预期目标而进行的具有特殊职能的活动。管理的预期目标都是为了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更加和谐。 泰罗制的评价: 1、它冲破了百多年沿袭下来的传统的落后的经验管理方法,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并且创立了一套具体的科学管理方法来代替单凭个人经验进行作业和管理的旧方法,这是管理理论上的创新,也为管理实践开辟了新局面 2、推动了生产的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在这个时期发展的需要 3、使管理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有了实践基础 4、泰罗制是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同时也受到历史条件和倡导者个人经历的限制。泰罗的一系列主张,主要是解决工人的操作问题,生产现场的监督和控制问题,管理的范围比较小,管理的内容也比较窄。企业的供应、财务、销售、人事等方面的活动,基本没有设计 法约尔管理理论: 法约尔认为要经营好一个企业,不仅要改善生产现场的管理,而且应当注意改善有关企业经营的六个方面的职能:技术职能、经营职能、财务职能、安全职能、会计职能、管理职能。其中管理职能还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他还提出了管理人员解决问题时应遵循的十四条原则:分工、权利与责任、纪律、统一命令、统一领导、员工个人要服从整体、人员的报酬要公平、集权、等级链、秩序、平等、人员保持稳定、主动性、集体精神。 需要层次理论: 从一定的需要出发,为达到某一目标而采取行动,进而实现需要的满足,而后又为满足新需要产生新行为过程,是一个不断的激励过程。只有尚未得到满足的需要,才能对行为起激励作用。需要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论点:一是人的需要取决于他已得到什么,尚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二是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需要才出现。这一理论没有注意到工作与工作环境的关系。

管理学激励理论的发展史

管理学激励理论的发展史 案例1: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个故事: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下来。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最后一片叶子始终没掉下来。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却唯独不能没有希望。希望是人类生活的一项重要的价值。有希望之处,生命就生生不息! 为生命画一片树叶只要心存相信,总有奇迹发生,希望虽然渺茫,但它永存人世。 案例2: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徒弟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等到徒弟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带松开,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徒弟呢?“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且热心地告诉我,我一定要保护他这种热情的积极性,及时地给他鼓励,至于为什么要将鞋带解开,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说。” 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组织或企业是由人组成的群体。企业最大的原动力来自员工。无论企业的潜力多么大,实力多么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在于员工积极性的发挥,而企业的领导者就是要做一个为员工画树叶的人。不论领导者多么优秀和能干,如果他不能成功地促进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与合作,就难以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从这个角度来说,管理中的领导职能是通过对人的激励实现的。 一、中国古代激励思想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有关激励的论述极为丰富,司马迁《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中即有“欲以激励应审”之说,意即激发使其振作。西方学者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論、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和强化理论、公平理论和挫折理论等激励理论都可以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找到影子。(一)通过教育调动积极性的激励思想 儒家主张通过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相应措施来调动人的积极性。孔子提出,为政首先就是要考虑施恩惠于人民,使人民过着安逸的富裕生活,否则就是“不仁、不义”。治理国家的目标,首先在于安民。民贫则怨,民富则安。儒家所阐述的以人为本的仁学思想,应用于现代企业管理中,就是要求企业领导人要有一颗真诚的爱心。他必须热爱企业,热爱全体员工,热爱所从事的事业。要办好企业,就必须“得民心”,而要得民心,就必须“以仁心买人心”。企业经营者要以爱心对待员工,进行“感情投资”,它对于企业内部化解矛盾,增进企业凝聚力,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都起着显著的作用。 (二)因人而异的激励方法 兵家提倡以心治心,因人而异,奖罚分明,赏罚及时的激励方法。兵家提出,管理者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