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规定(ISO9001 :2015)

风险管理规定(ISO9001 :2015)
风险管理规定(ISO9001 :2015)

1.目的:

识别和确定组织需应对的风险和机遇,采取应对措施,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实现其预期结果/目标,增强有利影响,避免或减少不利影响,实现改进。

2.适用范围:

适用于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和运行中的风险管理工作,包括风险信息收集、风险评价、风险处理和风险管理监督与改进的管理。

3.定义:

3.1 风险:不确定的影响。通常以潜在事件和后果,或它们的组合来描述,或事件后果和发生的可能性组合来表达。影响是与期待的偏差,可以是积极和/或消极的;不确定性是指,与事件和其后果或可能性的理解或知识相关的信息的缺陷的状态,或不完整。风险主要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五大类。

3.2 风险源:单独地或以结合的形式具有产生风险的内在可能性的因素。一个风险源可以是有形的或者无形的。

3.3 风险程度:以后果和可能性的组合表达的风险的量或组合结果。

3.4风险评价: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定的整个过程。

3.5风险处理:修正风险的过程。

3.6 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发展目标,在管理的各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包括组织机构、制度流程和方法技术等),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总体要求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应把识别和确定需应对的风险和机遇及应对的措施,在过程的策划和建立中整合并实施,并通过过程目标或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的监视、测量和分析,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

4.职责:

4.1质量管理部负责本规定的归口管理和解释。负责全面组织开展对应风险识别、分析、评定和风险处理对策制定的管理;负责把风险和机遇及其应对措施应作为体系策划的输入,并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中

4.2各部门负责结合本部门的业务工作开展风险信息收集、风险评价、风险应对施制订等各环节的工作;负责风险应对措施的执行和有效性的评价。

5.工作程序:

5.1 风险管理总则:

最高管理层应重视开展公司风险管理工作,促成实现下述风险管理要求:

a) 确保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

b) 确保将风险控制在与企业总体经营发展目标、质量目标相适应并可承受的范围内,促进企业实现战略目标。

c) 确保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提高质量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d) 确保把确定的风险和机遇及其应对措施纳入企业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规范运行管控,保护企业不因风险或人为失误而遭受重大损失。

5.2风险管理工作分工

根据现有组织结构和当前的管理状况,各职能部门应做好跟本部门相对应的风险管理工作,原则上分工如下(该分工随组织结构和部门职能的调整而调整):

a) 总经理:战略选择风险、投资与资源配置风险、并购合作风险等。

b) 质量管理部、生产部、设备部管控范围:产品质量管控类风险、生产类风险等。

c) 技术部管控范围:技术创新风险等。

d) 人事部管控范围::人力资源风险、道德操守遵从性风险等。

e) 办公室管控范围:政治法律环境风险、法律法规遵从性风险、重大法律纠纷风险、信息系统风险等。

f) 销售部:品牌运营风险、市场竞争风险、新兴市场风险、重大协议和贸易合同风险、消费者需求及趋势风险。

g) 采购部管控范围:原材料、零部件价格及市场供需风险。

h) 财务部管控范围:会计和财务报表风险、流动性风险、资产管理风险、盈利能力风险、金融市

5.3 风险信息收集应关注的主要方向

5.3.1 战略风险方面: 应收集与公司相关的宏观经济政策、技术环境、市场需求、竞争状况等方面的重要信息,重点关注公司发展战略和规划、年度经营目标、以及编制这些战略、规划、目标的有关依据。

5.3.2 财务风险方面: 应收集与公司盈利能力、资产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指标的重要信息,重点关注成本核算、资金结算业务中曾发生或易发生错误的业务流程或环节。

5.3.3 市场风险方面: 应收集与公司相关的市场供需、销售价格、竞争对手、主要客户和供应商等方面的重要信息,重点关注原材料、产品价格及市场供需的变化趋势。

5.3.4 运营风险方面: 应收集与公司相关的经营策略、基础设施资源质量、产品质量控制、技术更新、质量管理现状、人力资源、供应链保障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信息,重点关注现有企业业务流程操作运行情况及持续改进能力和风险管理的现状和能力。

5.3.5 法律风险方面: 应收集与公司相关的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员工道德、协议合同、法律纠纷案件、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信息。

5.4 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定

质量管理部应采取日常和专项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布置开展对应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定工作。风险识别和分析方法可结合企业实际灵活应用,可包括:

目标导向的风险识别:组织或项目小组有明确任务目标。那么任何可能危及目标或部分目标获得的事件都被识别为风险。

流程导向的风险识别:对企业或组织的主要业务流程进行分解,发现每个流程的,各个环节是否存在风险因素,可同时进行业务流程优化。

应用方法可包括:正式的风险管理框架ISO31000,头脑风暴法、访谈询问法(如果、什么)、因果分析法,SWOT、FMEA等。

各部门应按质量管理部的布置要求,识别与本部门业务工作相关的风险,同时对风险信息进行整理、汇总、统计、分析和评估。

风险评估及是否要采取应对措施,目前不制定明确的评估标准要求,由各部门结合实际经验组织会议评估来确定。会议评估结果确定的需应对的风险和机遇应记录在《风险/机遇及其控制一览表》里。

5.4风险处理

各部门针对风险评估结果,结合自身业务特点,风险发生可能性的高低和对经营发展目标影响程度的大小,权衡收益和风险,合理制定各类风险的应对措施,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应与其对于产品和服务符合性的潜在影响相适应。

制定的应对措施应记录在《风险/机遇及其控制一览表》里。各部门的《风险/机遇及其控制一览表》完成后,统一交由质量管理部保存和进行对应的体系管理策划应用。

在评估多项具体风险时,应对各项具体风险进行比较,确定关注重点和管理优先顺序。

应对风险可包括规避风险,为寻求机遇承担风险,消除风险源,改变风险的可能性和后果,分担风险,或通过明智决策延缓风险。

机遇可能导致采用新实践。推出新产品,开辟新市场,赢得新客户,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利用新技术以及能够解决组织或其顾客需求的其他有利可能性。

5.5风险应对措施的落实、监督和有效性的评价

质量管理部应组织把风险和机遇及其应对措施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策划的输入,并在体系建设中予以落实,要求:

1) 在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的策划和建立中整合并实施这些措施,应纳入体系的对应运行规则里。

2)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的过程绩效/目标或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的监视、测量和分析的实

施,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

5.6. 质量管理部应保留《风险/机遇及其控制一览表》。

6. 引用文件:无。

7. 本程序形成文件化的信息

7.1 文件

《风险管理规定》

7.2 记录表格

《风险/机遇及其控制一览表》

(注:附表是质量管理体系部分业务模块的风险识别和对策的应用案例,供风险识别和应对时参考。)

应用案例:

风险、机遇及其控制一览表

编制: 2016-7-5 审批: 2016-7-5

信息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价管理程序

信息安全风险识别与评 价管理程序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通过风险评估,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威胁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者减少威胁事件造成的影响,从而将风险消减到可接受的水平。 二、范围: 适用于对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信息安全风险的识别、评价、控制等管理。 三、责任: 管理者代表 信息中心执行信息安全风险的识别与评价;审核并批准重大信息安全风险,并负责编制《信息资产风险评估准则》,执行信息安全风险调查与评价,提出重大信息安全风险报告。 各部门 协助信息中心的调查,参与讨论重大信息安全风险的管理办法。 四、内容: 资产识别 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是评价资产的三个安全属性。风险评估中资产的价值不是以资产的经济价值来衡量,而是由资产在这三个安全属性上的达成程度或者其安全属性未达成时所造成的影响程度来决定的。安全属性达成程度的不同将使资产具有不同的价值,而资产面临的威胁、存在的脆弱性、以及已采用的安全措施都将对资产安全属性的达成程度产生影响。为此,应对组织中的资产进行识别。 在一个组织中,资产有多种表现形式;同样的两个资产也因属于不同的信息系统而重要性不同,而且对于提供多种业务的组织,其支持业务持续运行的系统数量可能更多。这时首先需要将信息系统及相关的资产进行恰当的分类,以此为基础进行下一步的风险评估。在实际工作中,具体的资产分类方法可以根据具体的评估对象和要求,由评估者灵活把握。根据资产的表现形式,可将资产分为数据、软件、硬件、服务、人员等类型。 表1 列出了一种资产分类方法。

信息分类的重要度分为5类:国家秘密事项、企业秘密事项、敏感信息事项、一般事项和公开事项。 信息分类定义: a)“国家秘密事项”:《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指定的秘密事; b)“企业秘密事项”:不可对外公开、若泄露或被篡改会对本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损害,或者由于业务上的需要仅限有关人员知道的商业秘密事项; c)“敏感信息事项”:为了日常的业务能顺利进行而向公司员工公司开、但不可向公司以外人员随意公开的内部控制事项; d)“一般事项”:秘密事项以外,仅用来传递信息、昭示承诺或对外宣传所涉及的事项; e)“公开事项”:其他可以完全公开的事项。 信息分类不适用时,可不填写。

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最新版标准

ISO9001:2015标准目录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组织的背景4 理解组织及其背景4.1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4.2 质量管理体系范围的确定4.3 质量管理体系4.4 领导作用5 5.1 领导作用和承诺5.2 质量方针5.3 组织的作用、职责和权限6 策划 6.1 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质量目标及其实施的策划6.2 变更的策划6.3 支持7 7.1 资源7.2 能力意识7.3 沟通7.4 形成文件的信息7.5 8 运行8.1 运行的策划和控制8.2 市场需求的确定和顾客沟通运行策划过程8.3 8.4 外部供应产品和服务的控制产品和服务开发8.5 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8.6 8.7 产品和服务放行不合格产品和服务8.8 绩效评价9 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内部审核9.2 9.3 管理评审 10 持续改进 10.1 不符合和纠正措施 10.2 改进 附录 A 质量管理原则 文献 1 范围 本标准为有下列需求的组织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a)需要证实其具有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b)通过体系的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 注1:在本标准一中,术语“产品”仅适用于: a) 预期提供给顾客或顾客所要求的商品和服务; b) 运行过程所产生的任何预期输出。 注2:法律法规要求可称作为法定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只有引用的版本适用。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任何修订)适用于本标准。 ISO9000:2015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ISO9000:2015 中所确立的术语和定义。 4 组织的背景环境 4.1 理解组织及其背景环境 组织应确定外部和内部那些与组织的宗旨、战略方向有关、影响质量管理体系实现预期结果的能力的事务。 需要时,组织应更新这些信息。 在确定这些相关的内部和外部事宜时,组织应考虑以下方面: a) 可能对组织的目标造成影响的变更和趋势; b) 与相关方的关系,以及相关方的理念、价值观; c) 组织管理、战略优先、内部政策和承诺; d) 资源的获得和优先供给、技术变更。 注1:外部的环境,可以考虑法律、技术、竞争、文化、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方面,不管是国际、国家、地区或本地。 注2:内部环境,可以组织的理念、价值观和文化。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组织应确定: a) 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 b) 相关方的要求 组织应更新以上确定的结果,以便于理解和满足影响顾客要求和顾客满意度的需求和期望。 组织应考虑以下相关方: a) 直接顾客 b) 最终使用者 c) 供应链中的供方、分销商、零售商及其他 d) 立法机构 e) 其他 注:应对当前的和预期的未来需求可导致改进和变革机会的识别。 4.3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 组织应界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边界和应用,以确定其范围。 在确定质量管理体系范围时,组织应考虑: a) 标准4.1 条款中提到的内部和外部事宜 b) 标准4.2 条款的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应描述为组织所包含的产品、服务、主要过程和地点 描述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时,对不适用的标准条款,应将质量管理体系的删减及其理. 由形成文件。 删减应仅限于标准第7.1.4 和8 章节,且不影响组织确保产品和服务满足要求和顾客满意的能力和责任。过程外包不是正当的删减理由。 注:外部供应商可以是组织质量管理体系之外的供方或兄弟组织。 质量管理管理体系范围应形成文件。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的形式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的形式 本文介绍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基本概述,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基本要素、原则、模型、方法以及通用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过程。提出在实际工作中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剪裁,完成自己的风险评估实践。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及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加快,信息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信息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人类越来越依赖基于信息技术所创造出来的产品。然而人们在尽情享受信息技术带给人类巨大进步的同时,也逐渐意识到它是一把双刃剑,在该领域“潘多拉盒子”已经不止一次被打开。由于信息系统安全问题所产生的损失、影响不断加剧,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重视。 信息安全问题单凭技术是无法得到彻底解决的,它的解决涉及到政策法规、管理、标准、技术等方方面面,任何单一层次上的安全措施都不可能提供真正的全方位的安全,信息安全问题的解决更应该站在系统工程的角度来考虑。在这项工作中,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信息系统安全的基础和前提。 1.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概述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所指的是信息系统资产因为自身存在着安全弱点,当在自然或者自然的威胁之下发生安全问题的可能性,安全风险是指安全事件发生可能性及事件会造成的影响来进行综合衡量,在信息安全的管理环节中,每个环节都存在着安全风险。信息安全的风险评估所指的是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采用科学的手段及方法,对网络信息系统存在的脆弱性及面临的威胁进行系统地分析,对安全事件发生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进行评估,同时提出有针对的防护对策及整改措

施,从而有效地化解及防范信息安全的风险,或把风险控制在能够接受的范围内,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为信息安全及网络保障提供相关的科学依据。 2.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作用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信息安全工作的基本保障措施之一。风险评估工作是预防为主方针的充分体现,它能够把信息化工作的安全控制关口前移,超前防范。 针对信息系统规划、设计、建设、运行、使用、维护等不同阶段实行不同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这样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各种所存在的安全隐患,然后再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风险进行分析,从而解决信息化过程中不同层次和阶段的安全问题。在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阶段,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实行,可以使企业在充分考虑经营管理目标的条件下,对信息系统的各个结构进行完善从而满足企业业务发展和系统发展的安全需求,有效的避免事后的安全事故。这种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必不可少的,它很好地体现了“预防为主”方针的具体体现,可以有效降低整个信息系统的总体拥有成本。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作为整个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基础、它确保了信息系统安全、业务安全、数据安全的基础性、预防性工作。因此企业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需要落到实处,从而促进其进一步又好又快发展。 3.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基本要素 3.1 使命

ISO90012015标准质量管理体系最新版标准

ISO9001:2015标准目录 范围1 规范性引用文件2 术语和定义3 组织的背景4 理解组织及其背景4.1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3 质量管理体系范围的确定 4.4 质量管理体系 5 领导作用 5.1 领导作用和承诺质量方针5.2 组织的作用、职责和权限5.3 策划6 6.1 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6.2 质量目标及其实施的策划变更的策划6.3 支持7 资源7.1 7.2 能力7.3 意识7.4 沟通形成文件的信息7.5 8 运行运行的策划和控制8.1 市场需求的确定和顾客沟通8.2 8.3 运行策划过程外部供应产品和服务的控制8.4 产品和服务开发8.5 8.6 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产品和服务放行8.7 8.8 不合格产品和服务 9 绩效评价 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9.2 内部审核 9.3 管理评审 10 持续改进 10.1 不符合和纠正措施 10.2 改进 附录 A 质量管理原则 文献 1 范围 本标准为有下列需求的组织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a)需要证实其具有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b)通过体系的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 注1:在本标准一中,术语“产品”仅适用于: a) 预期提供给顾客或顾客所要求的商品和服务; b) 运行过程所产生的任何预期输出。

注2:法律法规要求可称作为法定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只有引用的版本适用。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任何修订)适用于本标准。 ISO9000:2015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ISO9000:2015 中所确立的术语和定义。 4 组织的背景环境 4.1 理解组织及其背景环境 组织应确定外部和内部那些与组织的宗旨、战略方向有关、影响质量管理体系实现预期结果的能力的事务。 需要时,组织应更新这些信息。 在确定这些相关的内部和外部事宜时,组织应考虑以下方面: a) 可能对组织的目标造成影响的变更和趋势; b) 与相关方的关系,以及相关方的理念、价值观; c) 组织管理、战略优先、内部政策和承诺; d) 资源的获得和优先供给、技术变更。 注1:外部的环境,可以考虑法律、技术、竞争、文化、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方面,不管是国际、国家、地区或本地。 注2:内部环境,可以组织的理念、价值观和文化。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组织应确定: a) 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 b) 相关方的要求 组织应更新以上确定的结果,以便于理解和满足影响顾客要求和顾客满意度的需求和期望。 组织应考虑以下相关方: a) 直接顾客 b) 最终使用者 c) 供应链中的供方、分销商、零售商及其他 d) 立法机构 e) 其他 注:应对当前的和预期的未来需求可导致改进和变革机会的识别。 4.3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 组织应界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边界和应用,以确定其范围。 在确定质量管理体系范围时,组织应考虑: a) 标准4.1 条款中提到的内部和外部事宜 b) 标准4.2 条款的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应描述为组织所包含的产品、服务、主要过程和地点 描述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时,对不适用的标准条款,应将质量管理体系的删减及其理由形成文件。 删减应仅限于标准第7.1.4 和8 章节,且不影响组织确保产品和服务满足要求和顾客满意的能力和责任。过程外包不是正当的删减理由。

变更中的风险识别与控制措施

变更中的风险识别与控制措施 1 目的 为了识别产品、过程和服务过程中能够控制以及可施加影响的风险 ( 即危害因素和环境因素 ) ,并确定、更新重大危害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以对其进行控制管理,特制定本程序。?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产品、过程和服务中变更过程的风险的识别、评价、更新管理。?职责 3.1 安全主任负责风险识别、评价、控制、更新的组织、协调与监督管理。 3.2 行政部负责本公司办公区域和办公活动中的风险的识别与更新,以及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和落实。 3.3 各部门负责本单位风险的识别、评价的具体实施,风险控制和应急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4 工作程序 4.1 风险识别 4.1.1 危害识别组织 安全主任组织各相关部门成立风险识别工作小组,工作小组成员应包括部门经理与岗位操作人员等。危害识别与评价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a )熟悉本公司的生产、服务规范和技术; b )具有风险管理、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能力; c )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判断能力及责任感; d ) 具有一定的基层工作经验和现场经验; e )具备质量、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相关知识培训或教育经历。 4.1.2 风险识别的范围与内容 风险识别范围必须覆盖本公司所有产品、活动、服务、作业现场、设备设施、人员(包括相关方人员)中能够控制或使可加影响的因素,包括如下内容: a )风险识别应考虑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以及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所

造成的危害和环境影响; b )八个方面:废气排放、废水排放、噪声、废弃物、土地污染、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植被和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对社区和其他相关影响。 c ) 七种类型: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生理、心理因素、行为因素及其它因素。 d ) 考虑活动、产品或服务从开始到废弃和处置的全过程,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作业场所内的设施。 4.1.3作业活动信息的收集 对于每项作业活动,在进行危害辨识前要收集作业活动的相关信息: a )设备的设计信息,设备、设施之间的安全距离;考虑在评价期限内,已有措施的适用性和效果。 b )设备、设施的运行情况; c )生活配套设施和应急设施与装配; d )作业过程中使用和产生的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噪音、粉尘、有毒气体等,以及有害气体与主风向的关系; e )员工的不良习惯、心态、健康状况及其违章操作行为等; f )自然条件中的气象及其地质现象,如雷击、暴雨、洪水、地震等; g )机动车在道路行使可能遇到的人员、路况、车况、气候影响等; h ) 各项制度的有效性(人为因素违反管理要求)。 4.1.4 风险识别方法的选择 风险识别以事故预防,控制和减少事故及污染发生为指导思想,采用现场观察、调查表、查阅记录、工作危害分析法( JHA )、安全检查表( SCL )等方法,对涉及到的全部风险进行辨识。工作危害分析法是把一项作业活动分解为几个步骤,识别每一步骤中的危害及其程度。工作危害分析的步骤: 4.1.4 作业活动的选定与划分 各部门负责识别本部门的作业活动,根据下列方法或下列方法的结合来识别和划分作业

信息系统安全评测与风险评估试题及答案.doc

信息系统安全评测与风险评估试题 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36分) 1.信息安全评测实际上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严肃的(),严谨的(),严格的()以及极具魅力的评测技巧,是一个科学和艺术圆满结合的领域。 2.在评测一个信息系统的数据安全时,国家标准要求从数据完整性,数据()性和数据的()与恢复三个环节来考虑。 3.资产分类的方法较多,大体归纳为2种,一种是“自然形态”,即按照系统组成成分和服务内容来分类,如分成“数据,软件(),服务(),其他”六大类,还可以按照“信息形态”将资产分为“信息,()和()三大类。 4.资产识别包括资产分类和()两个环节。 5.威胁的识别可以分为重点识别和() 6.脆弱性识别分为脆弱性发现()脆弱性验证和() 7.风险的三个要素是资产()和() 8.应急响应计划应包含准则,()预防和预警机制()()和附件6个基本要素。

二:问答题:(64分) 1.什么是安全域?目前中国划分安全域的方法大致有哪些?(10 分) 2.数据安全评测是主要应用哪三种方法进行评测?你如何理 解?(10分)

3.国家标准中把主机评测分为哪八个环节?你如何理解?(10 分) 4.什么是资产和资产价值?什么是威胁和威胁识别?什么是脆 弱性?(14分)

5.什么是风险评估?如何进行风险计算?(20分) 答案 一:填空题答案: 1.科学精神工作作风 2.保密性备份 3.硬件人员信息载体和信息环境 4.资产赋值 5.全面识别 6.脆弱性分类脆弱性赋值 7.脆弱性威胁 8.角色及职责应急响应流程 二:问答题答案: 1.安全域是将一个大型信息系统中具有某种相似性的子系统聚集在 一起。目前,中国划分安全域的方法大致归纳有资产价值相似性安全域,业务应用相似性安全域,安全需求相似性安全域和安全威胁相似性安全域。 2.国家标准中要求信息安全评测工程师使用“访谈”,“检查”和“测

ISO90012015 标准关键点整理

ISO9001:2015 版标准关键点整理 一、2015 版标准哪个条款与组织的环境有关?如何理解?审核时如何关注? 1、2015 版标准有两个新的条款与组织的环境有关,它们分别是条款4.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和条款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这两个条款均要求组织确定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策划的事宜和要求。 2、条款4.1“理解组织及其环境”。组织环境是指对组织建立和实现目标的方法有影响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组合。每一个企业都是不一样的,每一个组织在设计它的qms的时候都要考虑并确定与其战略和目标相关并影响体系达到预期结果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是什么?这是建立体系的出发点,是从根本上使质量管理体系与组织真正共处一个经营环境之中。內部因素包括:组织的价值观、文化、知识和绩效等。外部因素包括:法律的、技术的、竞争的、市场的、文化的、社会的和经济的环境等。这些内外因素可能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应定期对其进行监视和评审;审核时应关注:1)关注审核方案的策划,对于组织环境要做尽可能细致的了解。2)一阶段审核(包括文件审核)需要获取除企业提供的文件以外的更多的信息;3)审核计划要考虑分别从管理层、体系主管部门、主要生产部门、对顾客感受的监控部门收集证据4)审核时通过对4.1 条款涉及的有关活动及输出的了解,判断组织质量管理体系与其环境的适宜性。4)审核报告应体现“评价技术”的价值,以适应新版标准“更加关注结果”的要求。

3、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相关方也称利益相关方。指影响或受组织的决策或活动影响或自认为受到影响的相关方,典型的利益相关方可以是:顾客、组织所有者、组织内部人员、供方、银行、联合会、合作伙伴或协会,可能包括竞争者或持反对意见的压力集团。组织的生存,客观上离不开相关方,所以组织不仅要确保关注顾客要求,而且对质量管理体系利益相关方的要求也应进行确定,并监视和评审所确定的相关方及其要求;审核时应关注:1)关注审核前的策划,对于组织的利益相关方及要求要做尽可能细致的了解。2)审核计划要考虑分别从管理层、体系策划部门了解相关信息。3)审核时通过对4.2 条款涉及的有关活动及输出(收集信息的方式、建立相关的准则)的了解,判断组织利益相关方及要求的适宜性。4)利益相关方及其要求可能是不断变化的,审核时应关注组织定期监控及评审的情况。 二、“产品”和“服务”的联系和区别 1、联系:“产品”和“服务”同属输出,同为过程的结果。大多数情况下,术语“产品”和“服务”会通常在一起使用。组织提供给顾客或外部供方提供给组织的大部分输出往往同时包含产品和服务。 2、区别: 1)是否与顾客接触:产品是指在供方和顾客之间未发生任何必然交易的情况下,可以实现产品的生产。服务是至少有一项活动必须在供方和顾客之间的接触面上完成。 2)产品的主要特征是有形的。服务是无形的输出。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1、目的 2、适用范围 3、引用标准及文件 4、职责 5、工作程序 6、实施过程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1、目的对梁场管理范围内所有管理活动和施工生产过程中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对其风险性进行评价,划分风险类别,明确重要危险源,制定相应安全技术措施,达到事前控制的目的。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梁场施工全过程、生活区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危险源辨识及其风险评价和控制。 3、引用标准及文件 3、1 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3、2 公司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手册 3、3《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6441-86 3、4 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4、职责 4、1 安全质量部职责:负责本程序的编制和修改,是本程序的主管部门。指导梁场对重要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价和策划。负

责汇总重要危险源及控制措施,必要时组织编制作业指导书等作业文件。 4、2 设备物资部职责: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 4、3 工程管理部职责:配合安全质量部指导梁场进行重要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 4、4 综合办公室:负责办公区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工作。 5、工作程序 5、1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步骤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步骤如下图所示: (1)危险源辨识:梁场在开工前进行危险源辨识。梁场安全质量部、工程管理部、设备物资部、综合办公室等有关人员辨识与各项作业活动有关的危险源;(2)确定风险等级:在假定现有的或计划的控制措施适当的情况下,对各项危险源有关的风险进行等级评定;(3)确定风险是否可承受:判断现有的或计划的预防措施是否足以把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水平;(4)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计划;(5)评审措施计划的充分性。 5、2 危险源辨识 5、2、1 危险源辨识原则危险源辨识应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原则,根据本单位管理范围内所有管理过程和施工生产的全过程及相关方活动的三种时态、三种状态和六

ISO90012015年质量管理体系版标准

---------------------考试---------------------------学资学习网---------------------押题------------------------------ ISO9001:2015标准 目录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组织的背景 4.1 理解组织及其背景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3 质量管理体系范围的确定 4.4 质量管理体系 5 领导作用 5.1 领导作用和承诺 5.2 质量方针 5.3 组织的作用、职责和权限 6 策划 6.1 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 6.2 质量目标及其实施的策划 6.3 变更的策划 7 支持 7.1 资源 7.2 能力 7.3 意识 7.4 沟通 7.5 形成文件的信息 8 运行 8.1 运行的策划和控制 8.2 市场需求的确定和顾客沟通 8.3 运行策划过程 8.4 外部供应产品和服务的控制 8.5 产品和服务开发 8.6 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 8.7 产品和服务放行

8.8 不合格产品和服务 9 绩效评价 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9.2 内部审核 9.3 管理评审 10 持续改进 10.1 不符合和纠正措施 10.2 改进 附录A 质量管理原则 文献 1 范围 本标准为有下列需求的组织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a)需要证实其具有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b)通过体系的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 注1:在本标准一中,术语“产品”仅适用于: a) 预期提供给顾客或顾客所要求的商品和服务; b) 运行过程所产生的任何预期输出。 注2:法律法规要求可称作为法定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只有引用的版本适用。

信息系统安全评测与风险评估试题及答案

信息系统安全评测与风险评估试题及答案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信息系统安全评测与风险评估试题 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36分) 1.信息安全评测实际上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严肃的(),严谨的(),严格的()以及极具魅力的评测技巧,是一个科学和艺术圆满结合的领域。 2.在评测一个信息系统的数据安全时,国家标准要求从数据完整性,数据 ()性和数据的()与恢复三个环节来考虑。 3.资产分类的方法较多,大体归纳为2种,一种是“自然形态”,即按照系统组成成分和服务内容来分类,如分成“数据,软件(),服务(),其他”六大类,还可以按照“信息形态”将资产分为“信息,()和()三大类。 4.资产识别包括资产分类和()两个环节。 5.威胁的识别可以分为重点识别和() 6.脆弱性识别分为脆弱性发现()脆弱性验证和() 7.风险的三个要素是资产()和() 8.应急响应计划应包含准则,()预防和预警机制() ()和附件6个基本要素。 二:问答题:(64分) 1.什么是安全域目前中国划分安全域的方法大致有哪些(10分) 2.数据安全评测是主要应用哪三种方法进行评测你如何理解(10分) 3.国家标准中把主机评测分为哪八个环节你如何理解(10分)

4.什么是资产和资产价值什么是威胁和威胁识别什么是脆弱性(14分) 5.什么是风险评估如何进行风险计算(20分) 答案 一:填空题答案: 1.科学精神工作作风 2.保密性备份 3.硬件人员信息载体和信息环境 4.资产赋值 5.全面识别 6.脆弱性分类脆弱性赋值 7.脆弱性威胁 8.角色及职责应急响应流程 二:问答题答案: 1.安全域是将一个大型信息系统中具有某种相似性的子系统聚集在一起。目 前,中国划分安全域的方法大致归纳有资产价值相似性安全域,业务应用相似性安全域,安全需求相似性安全域和安全威胁相似性安全域。 2.国家标准中要求信息安全评测工程师使用“访谈”,“检查”和“测试”这 三种方法进行评测。 访谈:指评测人员通过与信息系统有关人员进行交流,讨论等活动,获取证据以证明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措施是否有效的一种方法。 检查:指评测人员通过对测评对象进行观察,检查和分析等活动,获取证据证明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措施是否有效的一种方法。

ISO90012015标准条款及初解读

ISO9001-2015 标准条款及初解读 ERan.C 刁吉玉 第一部分:ISO9001:2015 正式版 1 范围 本标准为有下列需求的组织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a)需要证实其具有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b )通过体系的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顾客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 注1 :在本标准一中,术语“产品”仅适用于: a)预期提供给顾客或顾客所要求的商品和服务;b )运行过程所产生的任何预期输出。 注2 :法律法规要求可称作为法定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只有引用的版本适用。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任何修订)适用于本标准。 ISO9000 :2015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GB/T19000 中所确立的术语和定义。 4 组织的背景环境 4.1 理解组织及其背景环境 组织应确定外部和内部那些与组织的宗旨、战略方向有关、影响质量管理体系实现预期结果的能力的事务。需要时,组织应更新这些信息。 在确定这些相关的内部和外部事宜时,组织应考虑以下方面: a)可能对组织的目标造成影响的变更和趋势;b )与相关方的关系,以及相关方的理念、价值观;c )组织管理、战略优先、内部政策和承诺;d)资源的获得和优先供给、技术变更。 注1 :外部的环境,可以考虑法律、技术、竞争、文化、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方面,不管是 国际、国家、地区或本地。 注2 :内部环境,可以组织的理念、价值观和文化。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组织应确定: a)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

企业内部控制流程梳理与风险识别

企业内部控制流程梳理与风险识别 主讲:赵玉梅 目录 一、认识内控流程 二、认识风险识别 三、如何建立与改进 一、认识内控流程 (一)案例——典型内控事件 (二)内部控制的概念 (三)内控问题及产生原因 (一)案例——典型内控事件: 安然公司(Enron Corporation): 原是世界上最大的综合性天然气和电力公司之一,在北美地区是头号天然气和电力批发销售商。 辉煌业绩: 世界最大的能源公司,500强排名第7,曾被称为“美国最有创新精神的公司”。 严重问题: (1)2001年末,安然宣布第三季度亏损6.4亿美元。美国证监会进行调查,发现该公司1997以来虚报利润5.8亿美元。 (2)2001年末安然申请破产保护。在之前10个月内,公司因股票价格超越预期目标而向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发放3.2亿美元的红利。 (3)2006,安然主席及CEO被美国法院认定有罪,前创始人受多项指控,其中4项银行欺诈罪将导致最高120年监禁的判决;前CEO受19项指控最终判24年监禁;CFO也被判刑10年。 (4)半年多时间,股市市值缩水2.5万亿美元;安然公司破产直接导致美国金融机构损失200亿美元。 深层原因: (1)会计舞弊:通过财务作假和滥用会计方法,隐瞒亏损,掩盖债务和巨大的交易风险(1997以来虚报利润5.8亿美元),误导投资人以牟取私利。 (2)业务集中:业务集中在“能源衍生品交易”,公司出现任何信用风险后,带来一连串灾难性后果,造成现金流困难。 (3)恶性扩张:追求“管理创新”,自封“世界领先公司”,业务不断扩张,从天然气、电力业务,到风力、水力、投资、木材、广告、互联网宽带业务等,无所不包。 风险事件的反思: (1)安然、世通、施乐、安达信等公司欺诈,会计造假丑闻使投资大众遭受巨大的损失。 (2)中航油(新加坡)违规操作被判刑并罚款,巴林银行由于私自交易被1英镑价格交易。 (3)在2000年至2002年期间,由于在美国发生的涉及巨型公司财务丑闻,导致资本市场损失了7万亿美金的市值。 (4)诚信危机震撼着美国及国际社会,美国企业的假账丑闻一时间成为全球舆论的焦点。 强化内部控制是有效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 (1)知名企业失败案例与内部控制缺陷密切相关; (2)内部控制能够做到事前防范,及时发现苗头并予以补救。 (二)内部控制的概念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信息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价管理程序

通过风险评估,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威胁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或者减少威胁事件造成的影响,从而将风险消减到可接受的水平。 二、范围: 适用于对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信息安全风险的识别、评价、控制等管理。 三、责任: 3.1 管理者代表 信息中心执行信息安全风险的识别与评价;审核并批准重大信息安全风险,并负责编制《信息资产风险评估准则》,执行信息安全风险调查与评价,提出重大信息安全风险报告。 3.2 各部门 协助信息中心的调查,参与讨论重大信息安全风险的管理办法。 四、内容: 4.1 资产识别 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是评价资产的三个安全属性。风险评估中资产的价值不是以资产的经济价值来衡量,而是由资产在这三个安全属性上的达成程度或者其安全属性未达成时所造成的影响程度来决定的。安全属性达成程度的不同将使资产具有不同的价值,而资产面临的威胁、存在的脆弱性、以及已采用的安全措施都将对资产安全属性的达成程度产生影响。为此,应对组织中的资产进行识别。 在一个组织中,资产有多种表现形式;同样的两个资产也因属于不同的信息系统而重要性不同,而且对于提供多种业务的组织,其支持业务持续运行的系统数量可能更多。这时首

际工作中,具体的资产分类方法可以根据具体的评估对象和要求,由评估者灵活把握。根据资产的表现形式,可将资产分为数据、软件、硬件、服务、人员等类型。 表1 列出了一种资产分类方法。 表1 一种基于表现形式的资产分类方法 4.2.1信息分类的重要度分为5类:国家秘密事项、企业秘密事项、敏感信息事项、一般

4.2.2 信息分类定义: a)“国家秘密事项”:《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指定的秘密事; b)“企业秘密事项”:不可对外公开、若泄露或被篡改会对本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损害,或者由于业务上的需要仅限有关人员知道的商业秘密事项; c)“敏感信息事项”:为了日常的业务能顺利进行而向公司员工公司开、但不可向公司以外人员随意公开的内部控制事项; d)“一般事项”:秘密事项以外,仅用来传递信息、昭示承诺或对外宣传所涉及的事项; e)“公开事项”:其他可以完全公开的事项。 4.2.3 信息分类不适用时,可不填写。 五、风险评估实施: 5.1 资产赋值 5.1.1 保密性赋值 根据资产在保密性上的不同要求,将其分为五个不同的等级,分别对应资产在保密性上应达成的不同程度或者保密性缺失时对整个组织的影响。 表2 提供了一种保密性赋值的参考

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最新版)

ISO9001 :2015标准 目录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组织的背景 4.1 理解组织及其背景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3 质量管理体系范围的确定 4.4 质量管理体系 5 领导作用 5.1 领导作用和承诺 5.2 质量方针 5.3 组织的作用、职责和权限 6 策划 6.1 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 6.2 质量目标及其实施的策划 6.3 变更的策划 7 支持 7.1 资源 7.2 能力 7.3 意识 7.4 沟通 7.5 形成文件的信息 8 运行 8.1 运行的策划和控制 8.2 市场需求的确定和顾客沟通 8.3 运行策划过程 8.4 外部供应产品和服务的控制 8.5 产品和服务开发 8.6 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 8.7 产品和服务放行 8.8 不合格产品和服务 9 绩效评价 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9.2 内部审核 9.3 管理评审 10 持续改进 10.1 不符合和纠正措施 10.2 改进 附录 A 质量管理原则 文献

1 范围 本标准为有下列需求的组织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a)需要证实其具有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要求和适用法律法规要求的 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b)通过体系的的有效应用,包括体系持续改进的过程,以及保证符合 顾客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旨在增强顾客满意。 注 1:在本标准一中,术语“产品”仅适用于: a) 预期提供给顾客或顾客所要求的商品和服务; b) 运行过程所产生的任何预期输出。 注 2:法律法规要求可称作为法定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只有引用的版本适用。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任何修订)适用于本标准。 ISO9000:2015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 ISO9000:2015 中所确立的术语和定义。 4 组织的背景环境 4.1 理解组织及其背景环境 组织应确定外部和内部那些与组织的宗旨、战略方向有关、影响质量管理体系实现预期结果的能力的事务。 需要时,组织应更新这些信息。 在确定这些相关的内部和外部事宜时,组织应考虑以下方面: a) 可能对组织的目标造成影响的变更和趋势; b) 与相关方的关系,以及相关方的理念、价值观; c) 组织管理、战略优先、内部政策和承诺; d) 资源的获得和优先供给、技术变更。 注 1:外部的环境,可以考虑法律、技术、竞争、文化、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方面,不管是国际、国家、地区或本地。 注 2:内部环境,可以组织的理念、价值观和文化。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组织应确定: a) 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 b) 相关方的要求 组织应更新以上确定的结果,以便于理解和满足影响顾客要求和顾客满意度的需求和期望。 组织应考虑以下相关方: a) 直接顾客 b) 最终使用者 c) 供应链中的供方、分销商、零售商及其他 d) 立法机构 e) 其他 注:应对当前的和预期的未来需求可导致改进和变革机会的识别。 4.3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

各工序风险识别与控制

常用工序风险识别与控制 一、起、下油管 1、主要风险识别 (1)井喷及井喷失控:主要指在起、下油管过程中由于一次井控失控,井内压力上升发生井喷及井喷失控事故。 (2)火灾:主要指因井喷引起的井喷着火事故。 (3)物体打击:主要指起下油管过程中出现的断大绳、顶天车、油管接箍刮碰井口、刮抽油机驴头、油管脱落、吊卡脱落、单吊环、游动滑车、大钩脱落、背钳伤人,以及井架附属物脱落后引起的物体打击伤害。 (4)机械伤害:主要指液压钳绞手、蹾井口吊环挤手。 (5)中毒:主要指施工井硫化氢、一氧化碳等引起的中毒伤害。 (6)坍塌:主要指井架倒塌。 2、控制措施 (1)防止井喷及井喷失控控制措施 ①严格按照施工设计进行洗(压)井,保持井内压力平衡; ②起下油管过程中配备并使用符合设计要求的防喷器(包括旋塞等附件); ③按照井控管理规定,对井喷高风险井,在起下油管作业过程中,配备一组洗(压)井车辆(泵车及罐车),随时进行灌液; ④按规定控制起下速度,防止大直径工具产生抽汲现象; ⑤发现溢流等井喷预兆时立即关井。 (2)防止火灾控制措施 ①执行“防止井喷及井喷失控控制措施”,防止发生井喷及井喷失控事故; ②起下油管过程中不得违章动用明火、吸烟等,防止油气遇火种引起井喷着火事故。 ③轻质油等易燃易爆油气井起下油管应使用铜质防爆工具。 (3)防止物体打击控制措施 ①防止断大绳控制措施 a)起下油管作业前对提升大绳进行检查,发现断丝超标时,必须停止施工,更换合格提升大绳后,方可进行起下抽油杆作业。

b)起下油管解卡时,提升负荷不得超过大绳安全负荷。 ②防止顶天车控制措施 a)配备并使用天车防碰装置,并保证其完好; b)起下油管过程中,作业机操作手应平稳操作,注意了望。 ③防止刮碰井口、抽油机驴头控制措施 a)油管枕应略高出井口大四通上平面; b)待下井油管在挂提吊环时,其接箍应与井口保持20厘米左右的距离; c)六级及六级上以大风天气,应停止起下油管作业,防止因风的影响造成游动滑车摆动刮碰抽油机驴头; d)起弯曲油管时,如油管顶部有可能碰撞井架或抽油机驴头,应停止操作,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刮碰井架和抽油机驴头。 ④防止油管脱落、油管吊卡脱落、单吊环控制措施 a)起下油管过程中,天车、游动滑车、井口应始终保持在同一垂直线上; b)起下油管过程中,吊卡月牙必须朝上; c)起油管时,油管螺纹必须全部卸开; d)所用吊卡应与油管规范匹配,使用吊卡销子应系好保险绳(磁性吊卡销子磁力必须达到5公斤)。吊卡及月牙应完好、无损伤,手柄连接牢固,开关灵活有效; e)在挂摘吊环时,作业机操作手必须缓慢操作,井口操作人员必须将吊卡销子插到位,防止单吊环; f)起第一根油管时,井口操作人员应后退2米。 ⑤防止游动滑车、大钩脱落控制措施 按标准定期对游动滑车、大钩进行检测,确保其完好; ⑥防止背钳伤人控制措施 a)起下油管过程中,不得用人力打背钳; b)打好背钳后,操作人员要撤离井口危险区。 ⑥防止井架附属物脱落后控制措施 操作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进行操作。 (4)防止机械伤害控制措施 ①防止倒扣时液压钳铰手控制措施

信息安全系统风险评估-脆弱性识别-操作系统脆弱性表格-《GBT20272-2007》

服务器脆弱性识别表格 依据《GB/T20272-2007操作系统安全技术要求》中第三级---安全标记保护级所列举内容编制。 项目子项内容是否符合备注 安全功能身份 鉴别 a) 按 GB/T 20271-2006 中 6.3.3.1.1 和以下要 求设计和实现用户标识功能: ——凡需进入操作系统的用户,应先进行标识(建立 账号); ——操作系统用户标识应使用用户名和用户标识 (UID),并在操作系统的整个生存周期实现用户的唯 一性标识,以及用户名或别名、UID 等之间的一致性; b) 按 GB/T 20271-2006 中 6.3.3.1.2 和以下要 求设计和实现用户鉴别功能: ——采用强化管理的口令鉴别/基于令牌的动态口令 鉴别/生物特征鉴别/数字证书鉴别等机制进行身份鉴 别,并在每次用户登录系统时进行鉴别; ——鉴别信息应是不可见的,在存储和传输时应按 GB/T 20271-2006 中 6.3.3.8 的要求,用加密方法进 行安全保护; ——过对不成功的鉴别尝试的值(包括尝试次数和 时间的阈值)进行预先定义,并明确规定达到该值时 应采取的措施来实现鉴别失败的处理。 c) 对注册到操作系统的用户,应按以下要求设计和 实现用户-主体绑定功能: ——将用户进程与所有者用户相关联,使用户进程的 行为可以追溯到进程的所有者用户; ——将系统进程动态地与当前服务要求者用户相关 联,使系统进程的行为可以追溯到当前服务的要求者 用户。 自主 访问 控制 a) 允许命名用户以用户的身份规定并控制对客体 的访问,并阻止非授权用户对客体的访问。 b) 设置默认功能,当一个主体生成一个客体时,在 该客体的访问控制表中相应地具有该主体的默认值; c) 有更细粒度的自主访问控制,将访问控制的粒度 控制在单个用户。对系统中的每一个客体, 都应能够实现由客体的创建者以用户指定方式确定其 对该客体的访问权限,而别的同组用户 或非同组的用户和用户组对该客体的访问权则应由创 建者用户授予; d) 自主访问控制能与身份鉴别和审计相结合,通 过确认用户身份的真实性和记录用户的各种成 功的或不成功的访问,使用户对自己的行为承担明确 的责任;

iso90012015标准理解(变化部分说明)

1、结构的变化: ISO发布的一个指导文件,“ISO/IEC Directives 2013”。该指导文件中有一个规范性的附件,叫做“Annex SL”。这其实是一个管理体系标准的标准模版,即“标准的标准”。以ISO9001为代表的ISO管理体系标准,都将遵循这一标准模板格式,请记住现在标准的格式,以后的标准也都是这个格式了。 第一章–范围(Scope) 第二章–规范性引用文件(Normative references) 第三章–术语和定义(Terms and definitions) 第四章–组织的环境(Context of the organization) 第五章–领导力(Leadership) 第六章–计划(Planning) 第七章–支持(Support) 第八章–运行(Operation) 第九章–绩效评价(Performance evaluation) 第十章–改进(Improvement) 2、把产品和服务并列,而不是在2008版中说明的:本标准所出现的术语“产品”,也可指“服务”。 3、新增:4.1 理解组织及其背景和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这是之后所有标准都新增的条款,也是标准的基础条款,请深刻理解其中的含义。

4、明确提出质量管理体系的边界以确定范围(4.3),请关注确定范围的三个方面:背景、相关方、产品和服务。范围是文件化信息。 5、关于删减:不在局限在2008版的第7章。 6、领导力请关注a-j与2008版标准的新增部分,尤其是h和j的要求。 7、新增质量方针的沟通,方针需保持文件化信息。 8、取消了管理者代表的具体要求,内容合并到最高管理者的职责当中。 9、新增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实际上2008版中预防措施的升级版,对应了,不在出现预防措施这一条款。 10、目标需保持文件化的信息。 11、在7.1.1总则当中,请关注获取资源要考虑的两个方面: a) 现有内部资源的能力和局限; b) 需要从外部供方获取什么。 12、和2008版不同,7.1.4过程运行环境中增加了社会和心理方面的因素。 13、删除了对计算机软件的确认要求。 14、新增7.1.6 组织知识,请关注其中知识管理的要求。 15、将“能力、培训和意识“分为”能力“和”意识“两部分,弱化培训的要求。 16、对于”沟通“,请重点关注沟通的五要素。 17、对质量手册不在作为条款硬性要求。 18、顾客沟通注意新增的两条:顾客财产和应急措施。 19、将设计与开发的评审、验证、确认合并成开发控制,明确三者根据需要可以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