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提高生活水平

城市化提高生活水平
城市化提高生活水平

1.生态效益2、社会效益3、经济效益

论辩方案:城市化的实质是城市文明化。人的生活质量是人的物质、精神、社会生活需要满足的状况。使人生活质量提高指人的生活质量提高的事实和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趋势。

1.我方立场的前提性理解是(1)城市不等于城市化。城市是城市化的载体。城市化是城市各种要素聚集整体性发展的动态过程。(2)城市化、社会文明化、提高生活质量这三者的发展过程是一致的。(3)评价生活质量的标准是动态的综合性指标。

2.逻辑框架:我方以城市的文明设计为逻辑起点;以城市化不断解决城市问题,使人的物质生活从贫困走向富裕、精神生活从贫乏走向充实;社会生活从简单走向丰富的事实论据。以城市化的历史发展过程,现实状况和未来关系为逻辑中介;以城市化促进城市发展,推进人类进步,使生活进步的必然性为逻辑终点。

3.逻辑的底线:城市化在于使城市文明化,使人民生活质量提高。

4.对双方辩论场利弊的分析:(1)对方可能依据目前城市化中存在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认为城市化必然造成大量的城市问题,城市化的发展使城市问题加剧。城市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问题,从而得出城市化使人的生活质量下降的结论。对方的论据与立论对我方最不利的是,目前城市问题确实较为严重,某些国家和地区的某些城市问题有上升趋势。从我方论点与论据来看,存在大量有利于我方的事实。人类发展城市的观念、理论有所进步,全人类创造城市文明,解决城市问题,提高生活质量的实践有所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5.战略战术:针对双方利弊的分析,我方以分析并解决城市问题为核心立场,攻击对方立场,以城市化必然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为防守阵地,实施一体性的攻方整体化战略。具体战术是以有利于我方的事实,攻击对方立场、以解决城市问题的理论、实践、趋势,防守我方立场。

盘问:

1. 深圳由改革开放前的小渔村到如今的大城市,可谓是城市化的代表。是不是您认为深圳人的生活质量一直在下降?

2.(城市化)深圳可一直在一个城市化的过程之中。就在最近他还在将“城中村”变为社区。还请您正面论证这些年深圳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生活质量下降了。

2. (不提高)《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报告》已经连续两年将深圳评为全国生活质量最高的地方,是不是大家认为高的您反而不赞同?

3. 那我们具体来看。深圳由原来渔民打渔农民种地的生活现在成为物质丰富,社保医保全国顶尖,大家的物质生活上去了。由原来村落中大家麻将解闷到现在丰富的社区文化大家精神生活也上去了。这难道还不是生活质量的提高吗?

4. 由过去的村转变成城市社区,村民自己都觉得有吸引力和归属感。城市化后的深圳交通便利了,生活有了保障了,这难道还不是生活质量的提高吗?

开篇立论

谢谢主席大家好。今天我们是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整体背景下,讨论城市化使人生活质量提高还是下降的问题,为寻找合理的答案,我们必须首先明确以下几个逻辑问题:1.城市,是集中并优化人口、经济、科技、文化的区域系统。2.城市不等于城市化,城市是城市化的载体,城市化是城市系统发展的过程,城市化是城市的人口、经济、科技不断集约化,城市系统不断完善,城市化的实质是城市的文明化。

3.生活质量是指人类物质精神需要满足的程度,是人类生活舒适与方便的程度,评价生活质量的标准是综合的,动态的,系统的生活指标。根据上述前提,我方认为城市化使人类的生活质量提高。

1.城市化提高了人们生活的物质质量。城市中集中的较高素质的人才,就有先进的生产基础,

建设现代化城市便有着更高水平的效率。城市化推动城市和经济不断发展,人们收入不断提高,不断改善人的物质生活条件。目前,我国城市用17%的国土和30%的人口创造了近70%的国民生产总值,就上海来说,从92-9?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1000美元增长至3000多美元,而世界上物质生活质量较高的地区,往往野是城市话水平较高的地方,这一切不正表明城市化使人们生活质量提高。

2.城市化提高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质量。人类精神生活的本质在于不断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而

人是文化的存在,城市是人类文化和精神生活的中心拥有大批优秀的精神生产者,有着较为优越的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条件和设施。城市化使精神生产不断集约化。目前,我国90%以上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都集中在全国479个城市中,实现着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和科学探索工作。而电影、戏剧、音乐、美术等艺术创作活动也主要集中在城市,创造出大量精神文化,使现代社会享受着丰富的文化生活,这一切也表明了城市化使人的生活质量提高。

3.城市化不断创造新的生活方式。改变原有的生活关系。现代化城市有着高度发达的通讯、

交通网络、缩短了国家之间、城市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进程,正是由于城市化的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今天知识和观念不断更新,而人们必须不断放弃遗忘的生活习惯,以适应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大众传播媒介,缩短了城市圈之间的人际交往进程,而同时野实现了农村和城市的信息交流。这些变化,一方面丰富了人的生活内容,一方面改善了人的生活环境,使人类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不断加强。

城市化辉煌的昨天,如果没有辉煌的今天续写,人们就会为文明的中断而遗憾。回顾城市化的历程,正视城市化的现实,展望城市化的未来。我们深信城市化必然会使人类越来越拥有丰裕的物质生活,充实的精神生活,丰富的社会生活。谢谢大家

结辩

(一)

对方辩友今天所有的论证分为两点,第一点告诉大家,好处不是城市化带来的。第二点告诉大家有现在有种种问题,综两点用只看不好不看好的思路论证了人民生活质量不升反降。一一来看。

1.他说城市化是个过程而城市是结果,所有的好处全和城市化这个过程没有关系。可城市是在一天建成的吗?从过去到现在城市化的过程从来没有完成过,我们不正是在城市化这个过程中享受生活质量提高的结果吗?现代化也是个过程,难道现代化也没有使大家生活质量提高吗?可见对方过程结果的划分不合理。

(他说好处是社会发展带来的,不是城市化的原因)

2.对方辩友指出种种问题却不看原因。

我们知道,中国的城市化依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城乡结构失衡。正是中国断腿的城市化水平,使得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得不到吸纳,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种地效率低,农民收入低使得“三农问题”无法得到根治。而农民生活质量不高又使得他们必须去寻求出路,于是大量涌入现有的城市,又引发了民工潮流动人口使得城市加重了负担,城市也出现了问题。

可见,对方辩友指出种种问题的根源不是因为城市化进程,恰恰是因为城市化水平过低,没有很好的城市化。要解决现有问题,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不正是要从这个根源入手吗?

(对方辩友的担忧是合理的,的确,在西方发达国家走传统城市化道路时有过一些不当的做法,重工业轻环境,重经济发展轻人本关怀,为居民生活带来过一些不良影响。但一个错误的发展模式就能阻碍我们社会的前进道路吗?

我国城市化水平不高,只要我们选择一条新型的以人本和文明为主导的道路,既可以抑制传统城市病,更能解决中国城乡现实问题。)

我们的国家也正是这么做的。十六大以来,全国城市化水平年均上升1%左右,农业比重下降,工业服务业比重上升,结构的调整实现更多农业人口非农化,使得县镇等中小城市大力发展,既为大都市分担了压力,又为农村提供了契机。城市化进程辅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者并举,实现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的转化,实现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这不正是生活质量的提高吗?谢谢

(二)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观众大家好!

我不敢说对方辩友顽固,但是我不得不指出对方辩友的几个错误。

第一,刚才对方辩友说到过一段时间,城市化就不再城市化了。那对方辩友是不是要告诉我,上海南京城市化了是不是他们的生活质量就比我们低了呢?

第二,刚才岁方辩友说我们的城市化是一个静态过程,殊不知城市化是一个发先问题并不断改进的过程啊!第三,刚才对方辩友说农村变成城市不行,城市变成农村不行,那情对方辩友为我们新中国的建设之一个方向吧!

下面请允许我继续阐述我方的观点,城市化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鉴于刚才对方一再混淆概念,我不得不重申城市化和生活质量是两个问题。

首先,城市化是一个社会概念,即面而非点。再者,城市化也并不是简单的将农村变为城市,否则社会的发展将要是“灭耕地,存水泥”了。

再者,对于生活质量,生活包括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两个方面,所以我们所说的生活质量也包括物质生活质量和精神生活质量两个方面。下面请允许我从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物质生活质量角度,城市化在政府规范的指导下,通过人们去力求新的生产,犹如无形手在推动经济的发展,使生产力得以进步,生产关系完善,从而提高了作为物质生活质量标准的第一、第二产业的水平,当然,这只是从理论上看,那事实又是怎样呢?工业革命以后,全球变进行城市化,虽然我国开始较晚,但成绩斐然,从大范围看,GDP数额增长一支独秀,生产力突飞猛进,生产关系日益完善,从小看,我们从住草房到住楼房,从吃不起窝窝头到能买粮,城市化功不可没啊!

第二、从精神生活质量角度来看,首先城市化让人们集中的生活工作在了一起,提供了一种不断完善车的城市化生活模式,提供了更各种场所,让人们可以地更好交流、沟通。再者,城市化通过经济手段,不断推动教育文化的发展等产业的发展,提高作为生活质量标准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再次,城市化过程中,随着物质生活不断丰富,新鲜血液不断注入,人们的观念眼界不断提升,比如说辩论赛的产生就是一例,当然一切事物都不理想的,也并非完美的,城市化也不例外,难免会有弊端,城市化不可能提高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我们。

所以我们应该从整体的,主流的眼光去看待城市化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当我拿起这张白纸,我希望大家说这是一张白纸,而不是一个墨点啊。最后让我们放眼社会,城市化给人们带来的提高下辖呢日益见,才被作为一次项方针提了出来。感谢我们亲爱的祖国和党委为我们指出了走城市化的道路,,让我们沿着城市化的额道路大踏步地想走下去吧!因为千言万语,千事万例均已经证明了,城市化确能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谢谢!

(三)

纵观对方辩友的立论,可谓磬南山之竹,书错未穷;决东海之波,流误难尽啊!

第一,前后矛盾。对方辩友说我方从政策入手,是从主观出发,苍白无力,但三对方辩友自己一直在强调幸福感这样主观的东西。这是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呢?

第二,概念不清。对方反复强调拉国家的城市化。我方强调城市化,但畸形的的城市化是城市化么?

第三,主观臆断。我方只字未提GDP,对方却一厢情愿的反复提及,是不是怕准备好的东西说不出来,强扶上马呢?

下面让我继续论述我方观点:

众所周知,文明,使人为人。所以谈生活质量,无疑,我们必须由文明谈开。

首先,物质文明。

礼记曰,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也指出生理需要与安全需要是人类一切需要的基础。我方强调的优化性中提到,城市化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的层面上功勋卓著。

对于城市化,车水马龙不是目的,灯红酒绿不是目的,鳞次栉比的高楼也不是目的,城市化所追求的是资源的集中带来的快捷,良好的福利带来的踏实,优越的保障带来的温馨。

其次,政治文明。

亚里士多德说人是政治的动物。孟子曰: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而这些与我方强调的城市化的规划性吻合。

亚里士多德的时代,政治萌芽于古老的希腊城邦。古罗马,市民的资格象征了权利与民主,无上光荣。中世纪更是流传着“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样的谚语。今天的城市化带来温饱与安全的同时,人口

的集中,提供了更多交往的机会,更多被认可的机会。同时,法治的存在无疑保障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古老的城邦沐浴了自由的晨光,而今日的都市更是充斥着法治的芬芳。

最后,精神文明。

罗曼罗兰说,我永远服从理性。康德有言,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屹立于马斯洛需求理论的顶端的也是人类对自我实现的需要。城市化的变化性使城市精神趋于包容,人类品格趋于完善。

城市漫步于文化的最前沿,演绎出众多的文化思潮,珍藏着人类文化的精华。城市中,智慧与智慧接触而孕育伟大,思想与思想碰撞而产生火花。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变化的是多元的思想,不变的是城市所集中的人类的理性与文化的精华,博大。

由此可见,人们生活质量取决于物质,政治,精神三大文明的发展,体现于马斯洛需要理论的五个层次,而这些与城市化发展中的三大特性一一佐证,互为表里,可谓相得益彰。

德国诗人海涅说,哲学就是人们怀着一种乡愁的冲动去寻找人类的家园,使人的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一同升华的过程。而今天我们相信,城市就是这样一门哲学,不断提高着,巩固着,发展着人们的生活质量。

谢谢大家!

(四)

第一,让我们先来明确一下几个概念:中科院曾宣称:城市化是指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它的根本目的是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人具有自然性和社会性双重属性,这就涵盖了我们全球60多亿所有直立行走,能思考,会劳动的高等生物。生活质量表现的是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在内心中的满意程度的一种综合动态指标。

第二,从物质层面上说。城市化在客观上推动了人的物质生活从贫乏走向丰足。传统的农业社会,生产效率低下,人们的物质满足感极端缺乏。而城市化带来的专业分工,集约化的生产方式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产能力,人们的物质满足感不断增强,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而城市化的发展需要大量人才和人力资源的涌入,这就使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人们和城市里的人一样,享受着更多的就业机会与物质保证,更重要的是,它给人们提供了更多表现自我,实现自我的平台,人们的内心满足感不断增强;先进的教育机制也为人们实现自我打下了基础:在一些城市化发展较高的地区,义务教育的年限已达到12年、15年,在瑞典,芬兰等地区甚至扩展到了大学。强大的医疗保障体系在城市化发展的地区已覆盖到70%以上,各种疑难杂症和高额的药费都不再是难题。住房及其周边条件的改善让过去的贫民窟、小瓦房变成了高楼大厦,各国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也让这一切真正的落实到了每一个人的身上:悉尼曾提出,让每一个市民享受碧水蓝天。

这一切,都为人们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物质决定意识相信是对方辩友怎样也无法辩驳的事实。

第三,从精神层面上说。城市化在发展过程中的多元包容性使人类文明从初始走向整合。人们的心里状态更多的表现为一种满足感和安全感。设施完善的影院、剧院丰富着人们的精神追求;形式多样的时装节、艺术节满足了人们对艺术之美的享受;完善的娱乐设施让疲惫的人们得到彻底的放松。

同时,城市化的有效管理让整个社会体系趋于完善: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结构;包容性的人际关系;强大的社会安全保障体系,让人们不用为政权的更迭而担忧,不用为周边的安全而惶恐,人们的内心更多的是一种安宁与和谐。世界价值观调查委员会出具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从1981年到2007年97个国家的国民幸福感持续增长,这26年也正是城市化不断发展,完善的阶段。

最后,我方承认在城市化发展的一些初级阶段,我们在探索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暂时对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但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表现为螺旋式上升或波浪是前进的过程,但前途是光明的。所以,我们不能因城市化发展在某一阶段的弊端,就把其归罪于城市化使人的生活质量下降。我们有理由相信,城市化在不断发展、完善的动态过程中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满足感,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所以我方坚持认为:城市化使人的生活质量提高!

中国城市化发展特点研究

中国城市化发展特点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中国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增长,中国城市化建设出现新的契机,进入了城市、城镇发展的快车道,成为世界上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但是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和城市发展不平衡等不可持续问题,这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瓶颈。本文将从城市化等的概念入手,阐述现有城市化指标的问题,并构建恰当的城市化指标体系,分析过去十年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和城市化过程中的资源消耗、污染排放等,正确评价中国城市化与环境变化的关系,并对未来的城市化提供一定的建议。 一、研究背景 我国的城市化经过了一个相当曲折的发展过程。在过去30年间,中国保持了高速的城市化发展,但它是以发展的不平衡为代价的。这一时期,由于经济的过快增长和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对城市建设用地和城市建设资金的需求都迅速增长,很多地方将农地转为建设用地,盲目扩大城市规模,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城镇新增人口主要集中到上海、北京、广东、福建、江苏、浙江等少数地区,使得中国城市化布局极不平衡,城镇空间布局与资源环境承

载能力不相适应,使中国资源和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各种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不断涌现出来,给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资源与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的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使得人类不能无限制的发展下去,1989年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思想。1996年联合国在伊斯坦布尔举行了人类住区第二次大会,并在会议上提出了“城市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二、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特点 1、中国城市化发展与经济增长 学术界普遍认为,经济增长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与该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逐渐向城镇聚集,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善和社会文化的提升,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而反过来,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载体,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使城市对劳动力、技术等要素的控制能力增强,产生规模经济效应并使劳动效率提高,也就是说,城市化同样能够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化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表明,城市化水平应该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过度城市化或者城市化不足都将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为了便于计算,在统计分析中,我们选择单项指标城

影响城市化的因素

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 (1)产业结构 世界城市化的历史表明,产业结构调整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城市化的实质是由生产力变革引起的人口和其他经济要素从农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而它表现在生产方式上,就是产业结构的大规模调整,即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各非农产业部门的转移。因此,产业结构的变动必然体现为城市化的变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主要是靠第二、三产业比重的上升,二者几乎同步进行,即工业、服务业就业比重每上升1%,城市化水平也提高1%。如果第一产业比重低,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比重则比较高,则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反之亦反。长期以来,西部由于受到观念、制度、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制约,产业结构调整十分缓慢。不合理的产业结构直接导致了不合理的就业结构。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使西部地区大量劳动力滞留于农村,影响了农业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变,是西部城市化水平落后的主要原因。 (2)经济增长 从各国城市化发展的历史来看,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间存在很强的正相关关系。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步伐。由于经济发展使经济收入增加,人们的需求也随之提高,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生理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更高层次的需求会随之产生,但不同层次的需求收入弹性是不同的。在众多商品中,农作物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较低,人们对该类产品的实际需求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相对减少;相反,制造业产品和服务业的需求收入弹性较高,收入增长导致对它们的需求更快的增长。因此经济增长会带来需求结构的变动也必然带动投入结构(资本与劳动的投入)和产出结构相应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大规模转移,导致资本与人口在空间的高度集聚,并因此加快城市化步伐。 (3)资金状况 城市化实际上是经济发展的结构转换与升级过程,这一过程的核心问题是区域的工业化过程,这个过程导致对资金的强烈需求。一方面,工业化特别是农村工业化需要足够的资金积累用于发展制造业及相关的资金密集、周转时间长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城市化要为农村人口的转移提供足够的城市基础设施,城市要成为现代化经济发展的中心就需要建设现代化设施,发展现代服务业,这些都需要足够的资金投入。 (4)区位因素 世界上的各种资源不是均衡分布的,因此城市总是在那些地理、气候、图纸、矿藏条件和原有经济基础较好的地区产生和发展;并不断吸引人口与资本向其中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更好的城市聚集,从而体现出不同的效益差别来。所以,滨海的良港、河流的两岸、铁路的沿线,不仅城市数量多,而且规模大、发展快、效益好;相反,“穷乡”则往往处于“僻壤”。地理位置沿海、沿江的城市或临近已有大城市的地区总是能得到更快的发展。又因为自然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衡,造成了资源供给的地区价格差异,从而影响城市的分布和工业布局。自然资源匮乏或长期难以利用的地区,其城市化水平总是落后于资源丰富、或利用条件较好的地区。

20讲城市化及其影响

限时规范训练20城市化及其影响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读我国某市三大产业比重和城乡人口变化图,回答下面两题。 1.2019年该市城市化处于() 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D.再城市化阶段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2019年该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约为53%,且城市化水平上升速度较快,说明处于城市化发展的中期阶段。 答案:B 2.关于图示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A.2019年该市人口最多B.第一产业产值持续下降 C.第二产业产值增速最快D.第三产业产值先降后升 解析:根据该市的乡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可计算出该市人口总量,其中2019年最多;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但随着总产值增加,第一产业产值可能增加;第二产业产值增速最快,由2019年的约40%增长至2019年的约60%;第三产业比重先升后降,但随着总产值增加,第三产业产值可能持续增加。 答案:C (2019·北京东城区模拟)读图,回答下面三题。 3.我国城市化发展最快的时段是() A.1949~1955年B.1955~1965年

C.1965~1975年D.1985~2019年 解析:读图可知,1985~2019年的曲线斜率最大,说明此时段我国城市化发展最快。 答案:D 4.有关我国城市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人口分布较均衡B.已进入逆城市化阶段 C.起步晚、发展快D.不同等级的城市发展均衡 解析:我国城市化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目前为52%左右,处于中期加速阶段。 答案:C 5.目前,我国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①城市面积扩大,减轻热岛效应 ②水循环过程受到干扰 ③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改变 ④生物多样性减少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解析:城市化过程中城市面积扩大,热岛效应增强;城市的建设导致水循环过程受到干扰;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改变属于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过程中易破坏植被,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答案:B 城市变化过程可以分为景观城市化(即人们观察到城市的景观,如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 人们消费观念也产生了明显的变化, 我国居民食物消费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不断下降,饮料已从昔日的生活奢侈品转为日常的生活必需品。 我国饮料市场发展非常迅速,市场容量不断扩大。饮料市场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潜力。同时,由于饮料行业的进入壁垒并不高,在原有的饮料生产企业不断加大投入,推出新产品的同时,又有新的企业纷纷加入这个行业,饮料市场上的竞争变得异常激烈。 对于我国的饮料企业来说,无论是产品还是营销,高品质仅是企业参与竞争所必须具备的条件,而了解市场,掌握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及口感偏好是企业研发新产品、制定营销策略的基础因素。作为消费者,人们所考虑的因素除去饮料最基本的解渴功能,情感和审美的个性化需要开始成为主导。 随着消费者追求健康,天然的意识的不断提高,国内饮料市场对品种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消费者在购买饮料时的考虑因素主要是味道、健康效果、品牌,而且在购买饮料时成分构成及价格也是主要因素。对于一个饮料产品来说,好喝肯定是排在第一位的;与此同时,在目前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问题的今天,饮料的健康效果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不仅要喝出美味,也要喝出健康。 对于购买饮品的信息收集途径,大多数人还是通过电视这一传统的广告渠道获取信息,其次店面的宣传单及各类促销活动也是收集信息的主要渠道。自90年代电视普及以来,收听广播的人数有所下降,所以从收音机广播中获取信息的比例下降严重。 下面,将各类饮料消费调查各信息分列如下: 在目前的饮料市场上,矿泉水/纯净水在人们日常所饮用的饮料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其次是果汁类饮料和茶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和蔬菜类饮料较少。在碳酸饮料、牛奶类/酸奶类饮料不能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生活需要的今天,我们发现果汁类饮料越来越受人们喜爱,果汁饮料汇集了新鲜水果的精华,融营养、保健为一体,深受消费者喜爱;茶饮料因其更解渴、口味更适宜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而矿泉水/纯净水由于既能解渴,且健康卫生、价格便宜这一性价比的优势,成为大多数人的首选,大大高于其它品种。 矿泉水/纯净水饮料在40-49岁人群的选择比例略高于其他年龄段;果汁类

高分作文范文-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人是需要追求的。 杜甫追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才有“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满足与欣慰;文天祥追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所以才敢于为国捐躯;于谦追求“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所以在被迫入狱后依然不卑不亢,不屈于人;苏轼追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所以才会在仕途不顺、一再被贬的状况下,仍然有着美好的精神寄托——“食芋饮水,著书以为乐”。 追求,让我们放飞梦想;追求,让我们的梦想开花。古往今来,哪个功成名就者不是很明智地定下了自己清晰的目标,不断为之追求,奋斗,才有了最后的成就?人是需要有追求的,那么国家和民族呢? 回溯历史,清王朝闭关锁国,盲目自信,“自信”到毫无追求,不思进取,导致科技落后,国防虚弱,最终被列强欺凌,造成文明被践踏、主权被侵犯的惨痛历史悲剧。 我们的新中国是在不断的追求中才有了今天令人瞩目的国际地位的。且看近现代历代领导人是怎样引领着国家在不断追求中强盛起来的:孙中山带领人民追求“三民主义”,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毛泽东领导人民追求“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使中国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摆脱了“一穷二白”的困境;邓小平带领全国人民追求“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航程……虽然在走向富强的道路上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去解决,但毕竟我们的国力富强了,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的经济飞跃了。如果安于现状,无所追求,哪来令人刮目相看的今日中国? 人有追求,所以成为无愧于自己的人;国家和民族有追求,才能昌盛富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追求,方显英雄本色! 智者云:天公人异,成事不同。 而我说:人,要放开手去追求。让我们的青春在梦想中飞扬,让飞扬的青春在追求中华丽绽放!

中国城市化发展及其特点

中国城市化发展及其特点

中国城市化发展及其特点 摘要:我国城市化道路蜿蜒曲折,经历了一个连续而又不稳定的发展阶段。这段曲折历程又可分为四个时期:①1949—1957年城市化短暂健康发展时期;②1958—1965年城市化剧烈波动时期;③1966—1978年城市缓慢发展和城市化徘徊停滞时期;④1978年至今,城市化进入持续稳定的加速发展时期。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已由1949年的10.6%上升到1997年的29.62%。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城乡二元、改革开放、集约型城市化、健康发展、区域城市化 城市化一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世界城市化发展的经验表明,城市化快速发展是任何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不可逾越的阶段。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的步伐前进的,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工业、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现阶段已进入到高速城市化的起飞线上。如何依照可持续发展理论,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进程,是21世纪中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历史回顾 一百多年来,中国城市发展的进程,走的是一条十分曲折、反复的道路。从十九世纪下

这是对人类社会进程的一个巨大促进。中国的城市化不仅决定着中国的未来,而且也决定着世界的城市化发展进程。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现在,我国经历了十一个五年计划,每个五年计划时期政府从国家层面上确立的路线、方针、政策,直接或间接地都对我国城市化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或根本性的影响。正是在这些国家政策的引导和宏观调控下,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才取得了今天较为显著的成就,总体来看,我国城市化道路先后经历了单一化、多样化和协调化的发展历程,城市化道路的数度调整有力地推动着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 三、我国的城市化的基本特征 3.1 城市化的连续性和不稳定性 我国城市化道路蜿蜒曲折,经历了一个连续而又不稳定的发展阶段。这段曲折历程又可分为四个时期:①1949—1957年城市化短暂健康发展时期;②1958—1965年城市化剧烈波动时期;③1966—1978年城市缓慢发展和城市化徘徊停滞时期;④1978年至今,城市化进入持续稳定的加速发展时期。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已由1949年的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说课稿

2.3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说课稿 各位专家、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好,我是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几个方面进行讲述: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湘教版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共有三个知识点: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城市环境问题、我国城市发展趋势。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辩证认识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能够正确分析归纳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对策,探究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正确道路。 2.学情分析 通过本章前两节的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的学习,学生对城市的结构与成长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同时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因此学生对此节内容的学习会体现出特别明显的主动性。而这正是本节课内容能够顺利实现的关键所在,但部分学生由于生长在农村对城市环境缺少较为深刻的感性认识。这就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和精心的教学设计。 3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城市化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2.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逆城市化的成因分析。 4.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图示、材料及实地考察,了解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探究解决城市化问题的途径。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城市环境问题的学习,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环境观教育。 2.在分析当前城市化一些不良倾向的过程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城市发展观。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城市环境问题。 3.我国城市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 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逆城市化。 二、教学教法分析 1、教学方法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小孩青春期越来越前。初中阶段恋爱比比皆是。看着一些孩子手牵手,互相看,作为老师我还是诱导和开班会讨论和同学们畅谈,而不是一味的尘封。 心里学家说,只有渴望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对其态度观念、为人处世甚至一个举手投足间各个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好奇心,才有可能产生一种心灵亲密接触的感觉。在班会上我问一个同学:初中生为什么要谈恋爱,他们说这挺好玩。又问他们以后怎么办,他们说以后不可能在一起,分手就分手呗。我对一个正在谈的女孩说:“你能不能试着与他分手,看看自己的感受。”几天后女孩找我说:“分手让她很难受,觉得做人没有意思。” 他们这只是刚刚开始接触感情,很短的时间便让她觉得分手很难,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感情的深入,分手给他们造成的伤害不是要更严重吗。 我说:据调查,初中生谈恋爱成功的机会很小,既使少数几对成功了也要经历巨大的磨难与伤痛。大家想一想,这些生活中真实的现象,跟你所想象的恋爱完全一样吗?同学们,我想,品尝感情并不是现在的你一种必不可少的心理需要,你们只知道感情的美妙,却没有意识到它可能带来的伤害,而当将来一旦意识到时又已为时太晚,对学习和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影响你们整个人生观。所以,老师有这个义务在你们受到伤害前提醒你们注意,你们要懂得去保护自己。 我说:异性间的接近是以相互欣赏、相互倾慕为基础的,要想让对方注意自己、喜欢自已,就必须让自己变得更出色。同学们,初恋是人生中最纯洁的感情之花,不论它开在什么时候都是应该珍惜的。当然,应该让他最恰当的时间,最适宜的环境开放,它才会最鲜艳、最美丽的。 一场班会很热烈,对一些纯蠢蠢欲动的同学有了一些启示和借鉴。

【思想汇报范文】思想汇报:提高生活水平

思想汇报:提高生活水平 敬爱的党组织: 20xx年,可谓弹指一挥间!20xx年的个人经历让我触摸到了社会前进的脉搏,20xx年的改革开放惠及了每一个国人的生活。 听妈妈说,计划经济时期凭证供应的年代,一年至多能添置上两件新衣服,还是一般的平布。"过年穿新衣"的期盼是她们那个时期的同龄人都有过的愿望吧,如果能在没有过年就穿上新衣裳,让邻居羡慕时的那种满足和得意让现在的年轻人不能理解,更不要说现在的小天使们每个至少都有多套样式和质地都很好且四季分明的衣物了。 食品的供应更是让妈妈难忘,买肉凭票是自然的,但绝对没有挑肥选瘦的份儿,更不要说得排上拥挤不堪的露天长队,并要担心轮到自己时还有没有货物可以买到。因为争购食品引起大人们吵闹甚至是相互抓扯让孩子们惊恐不已,妈妈十几岁时最怕的就是让家长吆喝着去排队,常常在接受这个任务时嘴硬地说"宁可不吃肉也不去排队"。六七十年代物资极度匮乏,一块红糖或豆腐乳,甚至是加了点食盐的辣椒面都曾经是分享的零食,而在当时津津有味的吃相一点不逊于现在孩子们吃到最新上市食品时的兴奋程度,被辣椒麻木过后的畅快也不亚于现在吃火锅后的酣畅淋漓。 1920xx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国家经济在三十年间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也在这三十年间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衣食住行和生活环境、工作条件哪一样都是翻天覆地。 三十年前,许多家庭的住房都只有一间,几乎相同的布局就是用一张床或一个大立柜放在房屋的中间,拉上帘子把屋子隔成两间,前面是客厅兼饭厅,

妈妈说,她们玩时只能以床入座,条件好些的能备上一两只小马扎或小木凳;孩子多的家庭还得设计成上下铺,而床后面就是另一间卧室与储藏室的统一。现在,条件好了,人们大多住上了单位分的三室一厅,有了自己的独立王国,兴奋不言而喻。 且不说现在的自动化办公条件如何先进,单说喝开水一项都不知道换了多少种热水器,而在上个世纪20xx年代末,开水只能是在早上锅炉房供应时间打好以保证全天的需要。现如今,坐在办工作旁,伸手就是饮水机加纯净水,冷热自斟,好不自在。 还有通讯工具的变化,八十年代用的是手摇式电话,每次需要联系时头疼不已,且不说先要接通邮电局的接线员,再转接至某个地方或某个单位,若对方是信号不太好,得打上好几个电话,有时甚至得呼叫上一天才能接通。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先行者,腰间跨着bb机,传呼信号随时呼叫,每每发出叫声,还要故意装作听不见,让它多响几声......,持有者的那份自豪,不言而喻。到了千禧之年,大哥大又成了身份的象征,持有者不仅要用上与自己身高不成比例的嗓音大喊,还得夹杂着地方语同时进行,才觉得在人前显圣。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每一个人手里都有不止一个手机,无论走到哪里都与对方近在咫尺,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六十年间的种种变化让我感慨多多,而自己经历的只是千千万万国人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缩影。中国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的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来之不易。我们生活在如此美好的黄金时代,这种幸福和安定和谐的局面也需要我们倍加珍惜和维护,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奋斗,祖国还会越来越富强,人民生活也会越来越美好! 我心中的家乡―永年

中国城市化水平之国际比较

中国城市化水平之国际比较 李京文/吉昱华 1.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有关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化的关系,理论界的判断存在相当大的差异。有观点认为,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明显偏低;有观点认为,中国城市化水平略有滞后,但还在正常范围内;也有观点认为,中国存在着隐性超城市化。 下表可见1999年世界收入类别国家GNI 、按PPP 调整的GNI 以及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关系。 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1999年城市化率为32%,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4个百分点,比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高1个百分点,比中下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低11个百分点,比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平均水平低2个百分点。考虑到中国1999年人均GNI 和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NI 都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们无法就中国城市化水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得出中国城市化水平严重滞后的结论。1999年,中下等收入国家的人均GNI 和按购买力平价调整的GNI 为1200美元和4250美元,分别高于中国420美元和700美元,如果考虑到中国正进入一个加速城市化的阶段,1995—2001中国城市化水平年均提高1.44个百分点,中国的人均GNI 如果以年均8%的速度增长达到1200美元需要5年多的时间,五年中如果中国城市化水平以年均1.44个百分点的速度提高,则五年后中国城市化水平将达到39.2%,低于中下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同样无法得出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的结论。如果使用购买力平价调整的人均GNI ,中国的城市化的滞后程度大约不到8个百分点,同样无法支持严重滞后的观点。如果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到东亚和太平洋国家,情况就更为明显。1999年,该地区人均GNI 和按购买力平价调整的GNI 分别为1010和3740美元,城市化水平为34%,与中国的情况大体相当。如果运用2002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1999年,中国城

(完整版)城市与城市化2013-2017年高考专题练习

(2014-2017高考)城市与城市化专题练习 【2017全国卷Ⅲ】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图2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据此完成1~3题。 1.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A.站点的用地面积 B.周边的人流量 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 D.周边的环境质量 2.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 丙站点沿线区域为 A.中心商务区 B.森林公园 C.大型住宅区 D.产业园区 3.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 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 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 【2017天津卷】天津既有优美的盘山自然景观,又有海河沿岸的历史遗迹。读图回答4—5题。4.盘山从山顶至山脚分上、中、下三盘,夏季常出现“三盘暮雨”的现象。图1中受“三盘暮雨”影响 最明显的自然景观是 A.a B.b C.c D.d 5.目前,天津部分称“沽”的村落(图2所示)已难寻觅, 主要原因是 A.城市的扩展 B.河流的改道 C.人口的迁移D.文化的融合 【2017江苏地理卷】图11为“我国某城市制造业企业数 量及其空间分布变化图”。读图回答6~7题。 6.该城市0—6km的中心城区企业数量 A.1985~2004年增多B.1985~2004年减少 C.2004~2013年增多D.2004~2013年减少 7.2004年之后,该城市已进入 A.工业化初期阶段 B.工业化中期阶段 C.郊区化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 (2016?上海卷)海港城市秦皇岛市为响应北京城市功能的拓展,调整城市空间布局,致力于发展成为北京的又一出海大通道。 7.在城市空间布局调整中,秦皇岛市依托海岸线打造由北向南延伸的城 市发展轴。这样做是为了 A.扩大城市土地面积 B.优化城市生态环境 C.传承悠久历史文化 D.发挥自然环境优势 8.秦皇岛市将玻璃制品制造、食品加工、金属冶炼等企业从沿海向中部 发展轴转移。这样做的作用主要是 A.转移企业污染空间 B.优化城市功能分区 C.调整第二产业结构 D.扩大农业用地范围 (2016?上海卷)黄浦江笑迎米奇,迪士尼情牵金猴。 9.上海迪士尼乐园融入了中国风,例如,某些墙面饰有中国12生肖的马 赛克壁画。这表明商业服务会越来越考虑 A.客户的消费能力 B.地域的文化元素 C.服务的专业水平 D.地区的自然资源 10..迪士尼耗费巨资,在乐园中配置了很多自动化的服务设施。例如,在花车巡游沿线的路灯内设 置了探测装置,其可以根据巡游队伍表演节目的变化自动选择播放合适的音乐。这反映未来的商业服务中某些因素可能越来越重要,这些因素包括 ①员工素质②科学技术③资本投入④客户需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16?上海卷)“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蓄水,需要时“放水”。 11.上海建设“海绵城市”,除能够提高地下水位外,对地理坏境产生的影响还有 A.加强城郊间热力环流 B.防止海水倒灌 C.减缓地面沉降 D.减弱酸雨污染 12.上海建设“海绵城市”可以采取的措施之一是 A.退耕恢复湿地 B.铺设防渗路面 C.完善排水系统 D.增加绿地 面积 (2016?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13-14题。地租是城市各种环境因素 在经济上的综合表现,图4显示了某市中心城区地租从中心向边缘递减的 变化趋势,由于环境质量、基础设施等因素的不同,城市不同方向的地租 变化程度存在差异。 13.符合图中该城区实际情况的表述是 A. 北部地区的地租梯度,总体大于南部地区 B. 地租相同的区位,西南方向距离市中心最近 C. 西北方向地租等值线稀疏,表示该方向交通设施较好, D. 东南方向地租等值线密集,表示该方向空气质量较好 14.该市规划在甲地建设产业园区,最适宜的是 A. 电子信息产业园区 B. 钢铁工业产业园区 C. 航空航天产业园区 D. 汽车工业产业园区 (2016?北京卷)城市居民往返于居住地和各功能区之间所耗费的能量 总和,即出行能耗。图7示意某大城市居民月出行次数与出行能耗的 组合关系。读图,回答第15题。 15.据图推断 1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引起人们的疑虑。 其中,在油脂食品加工中,有关油脂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对人健康产生危害即是一 个颇为敏感的问题。经过近10余年来人们对油脂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的深入研究,有关反式脂肪酸对人体的影响 脂肪酸是最简单的油脂或脂肪,他们由 4 到 24 个碳原子组成的链。 油脂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加氢、长时间高温等引起脂肪酸结构变化,顺式脂肪酸转变为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易导致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 脂肪酸是最简单的油脂或脂肪,他们由4 到24 个碳原子组成的链。这些脂肪 酸分子可以是饱和的,即所有碳原子相互连接,饱和的分子室温下是固态。当链中 碳原子以双键连接时,脂肪酸分子可以是不饱和的。当一个双键形成时,这个链存 在两种形式:顺式和反式。顺式键形成的不饱和脂肪酸室温下是液态如植物油,反 式键形成的不饱和脂肪酸室温下是固态。 摘要近年来反式脂肪酸(1r11A)在我国引起政府、学术团体、学者以及有关企业的关注。本文就膳食TFA的摄 入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做一综述。膳食中的TFA主要是由部分氢化植物油或鱼油引入。与饱和脂肪酸、顺式单不 饱和脂肪酸及多不饱和脂肪酸相比,7rFA可降低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提高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 醇的比例,增加冠心痛发作的风险。另外,仰A还可增加致命性的心脏猝死,增加患代谢综合症以及糖尿病

不饱和脂肪酸的特点是至少含有一个碳碳双人可增加冠心病(comnary hean dise 嬲e,CHD)的键。一个双键可能有顺、反两种构型(见图1)。天发病风险。 然植物和植物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均为顺世界卫生组织关于TFA的最新总结及结论嘲式构型。植物油在精炼和反复煎炸过程中会产生中确认,膳食中的TFA可增加CHD的风险。对冠一定量的反式脂肪酸(TFA)。动物脂肪大多为顺心病的不利影响是通过增加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式异构体.也含有一定比例的反式异构体。当顺式固醇(LDL—C)和脂蛋白(a)[Lp(a)】,降低高密度脂不饱和脂肪酸被反刍动物摄入后。在瘤胃细菌利蛋白胆固醇(HDL—C),促进炎症及内皮系统功能用厌氧发酵过程中。作为生产这些多余的氢受体,紊乱产生的。可能影响凝血系统、胰岛素抵抗以及导致脂肪酸的饱和:而一些不饱和双键形成了不置换细胞膜的必需脂肪酸.也可能影响前列腺素同的构型,产生了反式构型替代顺式构型。在工业及其它关键细胞膜的相关功能。目前的证据显示,上.植物油或鱼油经部分氢化.由液体转化为同体 TFA增加了多种心血管风险因子以及与冠心病相或半固体过程中会产生一定比例的rIIFIA。人们膳关的临床事件。 反式脂肪酸主要来源于工业中植物油的氢化过程和反刍动物的生物氢化过程。 防止油脂酸败、延长保质期 人造反式脂肪酸的产生主要是植物油通过氢化过程变成固态脂肪,比如人造黄油、奶油、起酥油等部分氢化的植物油,用于食品加工可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增加食品的风味 常膳食中添加氢化植物油制作的食品如焙烤食 [16,17] 品、薄脆饼干、炸薯条、巧克力、冰淇淋、人造黄油等都含有反式脂肪酸 [2 油炸过程中,油的温度会达到150~190℃甚至更高,作为热载体增加油炸食品的色泽和风味反式脂肪酸对人体健康有不利影响,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已经达成基本共识,关于引发II型糖尿病、高血压、影响婴儿发育的说法并没有达成一致性,还需深入和细致的研究。关于反式脂肪酸引起心血管疾病的机制也是多方面的,包括上文阐述的引发内皮细胞凋亡、影响巨噬细胞对胆固醇的转运、以及以HepG2细胞为研究对象得出的对胆固醇以及脂肪代谢的影响。因此,反式脂肪酸增加了血液汇总胆固醇的含量容易导致血管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反式脂肪酸异构体的种类很多,目前对单一异构体的研究较少。反刍动物反式脂肪酸对人体的效应表现出中性或者有益的影响,所以,目前重要的是消除或减少工业加工过程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 目前,反式脂肪酸影响健康的机制研究还不够完善,亟需深层次和全方位的认识和了解。暴露评估,体外和体内毒理测试以及基于组学手段的生理和病理效应研究仍需开展。

我国当前城市化的问题和发展战略

我国当前城市化的问题和发展战略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 2012年11月13日 编者按: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的推进,城市化进程始终以两倍于世界同期平均速度的步伐高速发展。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城市化发展处于什么样的阶段,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是否可以一直持续下去,明晰这些问题对于我国未来经济发展走向、提升国家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入到加速发展的新时期。但长期实施的城市化方针却严重阻碍了中国城市化向更高层次迈进。 我国当前城市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背景链接 2011年中国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意味着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中国城市化进入关键发展阶段,这必将引起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国的城市化道路是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非均衡道路;是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的非规整道路;是以抑制农村、农业、农民的经济利益来支持城市发展,导致不能兼顾效率和公平的非协调道路;是片面追求城市发展的数量和规模,而以生态环境损失为代价的非持续道路;是以生产要素的高投入,而不是投入少、产值高,依靠科技拉动经济增长的非集约道路。 传统的城市化存在着诸多弊端,中国未来的城市化必须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关于《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 该报告是由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教授担任主编,组织多名专家历时1年完成的研究成果。这是继2009年之后专门研究中国新型城市化战略的第四部年度报告。 城市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的非同步 投资与消费失衡: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拉动GDP增长的百分点数,尤其2009年,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达到95%以上,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达到了8.7个百分点;而同期的消费贡献率只有45.4%,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点数只有4.1%,货物和服务净出口贡献率为-40.6%,拉动经济增长百分点也出现了负值。在我国城市化发展中,一直存在着高投资、高出口、低消费的发展问题。按照国际惯例,发展中的转型国家,投资与消费的比例正常水平为30∶70,正常的下限是35∶65,但是我国的投资消费比接近1∶1。可见,我国消费率偏低,投资率偏高。投资与消费比例的失调是我们重建设、轻消费、居民收入水平低下、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原因。 第三产业比重过低:如果按照三大产业投资水平来看,第二产业投资一直保持较高水平,长期以来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向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倾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第三产业发展始终没有取得突破,2010年我国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占整个GDP的比重只有43.1%,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只有34%。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我国主要以商业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为主;邮电通讯、金融保险等基础性服务业以及信息咨询、科研开发、旅游、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新兴服务业虽然发展较快,但比重仍不高,发育仍不足。此外,我国服务业产品创新不足,服务品质和技术水平不高,在组织规模、管理水平与营销技术上与国外服务业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难以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需要。

中国城市化发展及其特点

中国城市化发展及其特点 摘要:我国城市化道路蜿蜒曲折,经历了一个连续而又不稳定的发展阶段。这段曲折历程又可分为四个时期:①1949—1957年城市化短暂健康发展时期;②1958—1965年城市化剧烈波动时期;③1966—1978年城市缓慢发展和城市化徘徊停滞时期;④1978年至今,城市化进入持续稳定的加速发展时期。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已由1949年的10.6%上升到1997年的29.62%。关键词::城市化进程、城乡二元、改革开放、集约型城市化、健康发展、区域城市化 城市化一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世界城市化发展的经验表明,城市化快速发展是任何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不可逾越的阶段。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的步伐前进的,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工业、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现阶段已进入到高速城市化的起飞线上。如何依照可持续发展理论,积极稳妥地推进城市化进程,是21世纪中国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历史回顾 一百多年来,中国城市发展的进程,走的是一条十分曲折、反复的道路。从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中叶,由于受到世界列强的侵略,以及受到军阀割据的困扰,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十分不均衡,有些地区,比如上海,城市迅速扩张,另一些地区则完全处在工业化的进程之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城市布局有了比较明确的规划。但是,自50年代中期以后建立了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结构,使得城市化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更有甚者,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实行的是“反城市化”战略,也就是说,大规模地将城市人口迁往农村,比较典型的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市民返乡,干部下放等等。此种逆历史潮流的作法,非但不能真正解决城市人口聚集问题,反而使我国的城市化问题积蓄、矛盾累积。由于我国的城市化长期处于停滞状态,这样,到了改革开放以后,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流动就呈现出一种突然爆发的局面。总之,我国的城市化没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道路 1978 年到 2008 年的 30 年,是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取得重大进展的 30 年,是我国

[英语]城市化的影响

The influences of fast urbanization Nowadays, the urbanization is at a fast pace in our country. It is common to see numerous people thronging into big cities and lots of skyscrapers being built every day. The main reason for this phenomenon is the urgent need of a prosperous society by almost all civilians. Undoubtedly, the fast urbanization has brought great influences on people’s daily life. On the one hand, it has provided much convenience to people in the modern society. In recent years, the condition of people’s studying, working and living has been improved rapidly. Therefore, a great number of people have currently lived a relatively comfortable life in big cities. Thanks to the urbanization, it is estimated that the level of welfare and the sense of happiness of citizens has respectively risen by 40% and 50% since the implement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 However, on the other hand, there are also many negative effects concerning the fast urbanization. Firstly, with more and more people being appealed to throng into big cities, they have to be faced with much more pressure with regard to living and searching jobs than previously. Secondly, the traffic problem has become so severe that the efficiency of people’s working and studying has been lowered dramatically. What’s more, there are millions of cars running on the streets and tons of factories opening every day, which has led to inevitable and damaging pollution to almost everything on earth, our

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猪肉价格问题对国计民生的影响程度,超过以往任何时候。为了确保农民利益和副食品市场稳定,进而维护整个市场稳定和社会稳定,把猪肉和粮食一样看待,即作为略物资,由国家建立补贴、储备制度,非常必要。 从五月下旬开始,猪肉价格从6元/市斤起步,7元、8元、9元、10元、12元、14元,一路飙升到15元/市斤,并一直维持在15元/市斤的高价。随着猪价格的上涨,城镇居民的心态也随之发生变化,开始大家都不以为然,因为每年有5—9月,都是生猪出栏的淡季,肉价都有不同幅度的上涨,想买就买,想吃肉就吃,并没有因肉价上涨而受影响,同时,牛肉、家禽、禽蛋价格基本没涨,且与肉价息息相关的粮价也岿然不动,大家认为涨价只是暂时的。进入7月初,肉价突破了10块,涨幅也从1块提高到2块,牛肉、家禽、鲜蛋、鲜鱼也不甘人后,纷纷上涨,远远超出了城镇居民心理预期,心开始悬了起来,不过,大家还是寄希望于回落,因为粮价上涨并不多,只要粮价不大涨,肉价回落就指日可待。可市场还是跟大家过不去,7月中下旬,猪肉价格上涨到15元/市斤后,一直坚挺没有半点回头的迹象。每年的7、8月,是鸡、鸭出笼的旺季,价格都有小幅下调,可今年不仅没降,反而涨了不少,菜油、禽蛋、水产品、蔬菜等也紧步后尘,一天一个价。虽然,肉价和副食品价格上涨是建立在公务员(财政供养人员)工资上调、城乡劳务市场工价上涨基础上的,但绝大多数城镇居民只有一种感觉——涨得太快了,都抱怨物价涨得比工价快。价格上涨已直接影响城乡居民的正常生活消费。本文以城镇住户调查资料为基础,对肉价上涨给城镇居民生活消费带来的影响进行粗浅的定量分析。 一、肉禽水产品价格上涨,居民购买欲下降,消费量减少 8月份城镇居民肉禽蛋水产品消费与价格对比表 肉类项目 8月消费量(公斤)价格 2007年 2006年增减 2007年 2006年增减 猪肉 0.75 1.82 -1.07 24.75 12.37 12.38 牛肉 0.14 0.12 0.02 22.35 17.56 5.21 羊肉 鸡 0.6 0.74 -0.14 16.72 11.26 5.46 鸭 0.69 0.5 0.19 14.34 11.28 3.06 鲜蛋 0.52 0.53 -0.01 9.29 6.42 2.87 鲜鱼 0.69 0.6 +0.19 11.26 9.77 1.49 合计 3.39 4.31 0.92 因肉价居高不下,城镇居民想吃肉,但舍不得买肉,从城镇住户调查常年记帐户的情况来看,从7月20日到8月20日一个月内,没有买过一次肉的居民户占1成,买过肉,但在一市斤及以下的户也占了一成,买肉的次数减少,每次购买量也大幅度下降,每次购买都在半斤左右,在一市斤以下的占九成。过去只有买葱、买蒜论两买,今年,买肉也以两为单位,很多居民戏称买肉是买味精。 吃肉的少,卖肉的也少。笔者所在县城精瘦肉价格上涨到15元/市斤,纯肥肉也涨到每10元/市斤,屠户到农户家收购猪肉价格出上年同月的5元/市斤上涨到10元/市斤,从价差来看,猪肉价格上涨,屠户利润空间更大,似乎更有利可图,但事实却恰好相反,由于猪肉价格上涨超过了居民承受观念,买的人少了,卖的人自然减少。县城朝阳市场和中心农贸市场屠桌空出了一半左右。 肉禽蛋水产品价格全面上涨,居民购买消费量普遍减少。城镇住户调查资料显示,8月份,城镇居民猪肉购买价格上涨了一倍,人均猪肉购买量减少了一半以上。猪肉价格上涨,居民消费应该转向禽、蛋、水产品,但由于牛肉、家禽、鲜蛋、活鱼价格普遍上涨,除鸭、鲜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