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息安全法律体系简1

我国信息安全法律体系简1
我国信息安全法律体系简1

我国信息安全法律体系简析

阅读选项: 自动滚屏[左键停止]

: 405

摘要:分析了我国信息安全法律体系的现状、主要特点及不足,简要回顾了我国信息安全法律体系的发展历程,展望了我国下一步的信息安全立法。

关键词:信息安全、法律体系、法律、法规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信息安全威胁日益严峻。恶性病毒的危害、黑客攻击的日益猖獗、垃圾邮件的不断侵扰以及不良信息内容的肆意传播,使得全球信息安全形势越发严峻。美国、俄罗斯、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均把信息安全摆到与国家安全同等高度进行了相应的机构整合,制订了指导整个国家信息安全发展的战略和规划。我国政府对信息安全工作也给予了高度重视,进一步明确了国家信息安全领导体制,组织研究国家信息安全发展战略,实行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方针,全面、系统地规划我国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在我国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中,法律环境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也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信息安全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信息安全相关行为的规范、信息安全中各方权利义务的明确、违反信息安全行为的处罚,等等,都是通过相关法律法规予以明确的。有了一个完善的信息安全法律体系,有了相应的严格司法、执法的保障环境,有了广大机关、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对法律规定的遵守及应尽义务的履行,才可能创造信息安全的环境,保障国家、经济建设和信息化事业的安全。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及规章中,与信息安全有关的已有近百部,它们涉及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信息内容安全、信息安全系统与产品、保密及密码管理、计算机病毒与危害性程序防治、金融等特定领域的信息安全、信息安全犯罪制裁等多个领域,在文件形式上,有法律、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司法解释及相关文件、行政法规、法规性文件、部门规章及相关文件、地方性法规与地方政府规章及相关文件多个层次,初步形成了我国信息安全的法律体系。当然,这一体系还很不完善,尤其是缺乏一部信息安全的基本法,在一些信息化的具体应用领域,还缺乏可操作的规范,这些都还有待于国家通过进一步的立法来解决。

在目前我国信息化事业发展的关键阶段,在我国信息安全法律体系建设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对我国信息安全体系进行系统的盘点、分析,找出目前法律环境的不足,为下一步的信息化立法献计献策都非常必要。基于这种考虑,本文试图抛砖引玉,谈一下对目前我国信息安全法律体系整体的粗浅认识。

一、目前我国信息安全法律体系的主要特点

通过对目前我国现行信息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整理分析,我们可以初步概括出目前我国信息安全法律体系的主要特点:

1、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初步形成

目前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及规章中,与信息安全直接相关的是65部,它们涉及网络与信

息系统安全、信息内容安全、信息安全系统与产品、保密及密码管理、计算机病毒与危害性程序防治、金融等特定领域的信息安全、信息安全犯罪制裁等多个领域,在文件形式上,有法律、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司法解释及相关文件、行政法规、法规性文件、部门规章及相关文件、地方性法规与地方政府规章及相关文件多个层次。

其中,全面规范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有18部,包括9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法规,也包括2003年的《广东省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管理规定》,98年的《重庆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地方法规;侧重于互联网安全的有7部,包括2000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法律层面的文件,也包括97年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侧重于信息安全系统与产品的有3部,包括97年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检测和销售许可证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侧重于保密的有10部,既包括8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等法律,也包括98年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2000年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97年的《农业部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安全保密管理暂行规定》等部门规章;侧重于密码管理及应用的有5部,包括99年的《商用密码管理条例》等法规,也包括2005年的《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电子认证服务密码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还包括2002年的《上海市数字认证管理办法》、2001年的《海南省数字证书认证管理试行办法》等地方法规或规章;侧重于计算机病毒与危害性程序防治的有9部,包括2000年的《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也包括94年的《北京市计算机信息系统病毒预防和控制管理办法》、2002年的《天津市预防和控制计算机病毒办法》等地方法规或规章;侧重于特定领域信息安全的有9部,包括98年的《金融机构计算机信息安全保护工作暂行规定》、2003年的《铁路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办法》、2005年的《证券期货业信息安全保障管理暂行办法》等部门规章,也包括2003年的《广东省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暂行办法》等地方法规或规章;侧重于信息安全监管的有3部,包括2004年的《上海市信息系统安全测评管理办法》等地方法规或规章;侧重于信息安全犯罪处罚的主要是我国刑法第285条、286条、287条等相关规定。

总体来看,这些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或多或少所体现的我国信息安全的基本原则可以简单归纳为国家安全、单位安全和个人安全相结合的原则,等级保护的原则,保障信息权利的原则,救济原则,依法监管的原则,技术中立原则,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而基本制度可以简单归纳为统一领导与分工负责制度,等级保护制度,技术检测与风险评估制度,安全产品认证制度,生产销售许可制度,信息安全通报制度,备份制度等。

2、与信息安全相关的司法和行政管理体系迅速完善

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17、218、285、286、287、288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电信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依据,有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端、声讯台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司法解释,一些危害信息安全的案例迅速得到裁判,如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判的吕薛文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案、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判的何朴利用其担任银行计算机操作员的职务便利贪污巨额公款案等,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维护了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正常秩序。

经过多年的工作,在我国信息安全行政管理方面,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也已初见成效,与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相配套的标准体系建设、应急处理体系建设、等级保护体系建设、电子认证体系建设、安全测评体系建设、计算机病毒疫情调查和控制体系建设以及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制度建设等都得到较快的发展,为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及信息化做

出了贡献。

3、目前法律规定中法律少而规章等偏多,缺乏信息安全的基本法。

虽然可以说目前我国信息安全的法律体系已初步形成,但还很不成熟,在这一体系中,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及规章等占了绝大多数,而法律、法规只占到65部中的8部,为12%。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及规章等效力层级较低,适用范围有限,相互之间可能产生冲突,也不能作为法院裁判的依据,直接影响了这些措施的效果。并且十分关键的是,目前我们还没有一部信息安全的基本法,对于信息安全的基本法,我们理解为一部确立信息安全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及一些核心内容的法律,而我们前面提到的很多规定都应是从这部法律的基本框架中延伸出来的,只有有了这部法律,我们的信息安全法律体系才能说是有了主干。国外类似的法律如美国2002年的《联邦信息安全管理法》、87年的《计算机安全法案》、俄罗斯95年的《联邦信息、信息化和信息保护法》等。

4、相关法律规定篇幅偏小,行为规范较简单。

我国现有信息安全相关法律规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篇幅较小,规定得比较笼统,比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共7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共31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共17条,《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公安部)共25条,《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共27条,《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检测和销售许可证管理办法》(公安部)共26条,《商用密码管理条例》共27条,《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国家保密局)共20条,《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公安部)为22条。

此外,总体看来,目前这些法律法规主要存在三个方面有待完善的地方:第一,这些法律法规主要内容集中在对物理环境的要求、行政管理的要求等方面,对于涉及信息安全的行为规范一般都规定的比较简单,在具体执行上指引性还不是很强;第二,目前这些法律法规普遍在处罚措施方面规定得不够具体,导致在信息安全领域实施处罚时法律依据的不足;第三,在一些特定的信息化应用领域,如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网上支付等,相应的信息安全规范相对欠缺,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5、与信息安全相关的其他法律有待完善

在建立健全信息安全法律体系的同时,与信息安全相关的其他法律法规的出台和完善也非常必要,如电信法、个人数据保护法等,这些法律法规与信息安全法律体系一起构成我国信息安全大的法律环境并且互为支撑、缺一不可。

在这里,我们还可以简单理一下这个大信息安全法律环境的脉络:

首先,从权利的角度看,信息安全中涉及的个人权利主要包括通信秘密、言论自由、隐私权、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而与通信秘密、言论自由相关的法律是宪法、国家安全法和警察法,与隐私权相关的法律是民法通则,与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是著作权法、合同法,此外,还可能涉及的法律有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和国家赔偿法;信息安全中涉及的单位的权利主要包括商业秘密、技术秘密、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等,而与商业秘密、技术秘密相关的法律有反不正当竞争法、技术合同法,与著作权及相关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有著作权法、合同法,此外,还可能涉及的法律有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和国家赔偿法;再从国家的角度看,信息安全涉及国家安全、保密和金融安全等,与国家安全相关的法律是国家安全法,与保密相关的法律是保守国家秘密法,与金融安全相关的法律是银行法。

其次,从应用的角度看,与信息安全相邻或相交的领域包括:电信、无线电、集成电路、计算机软件与系统集成、网络及网络信息服务、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公开、利用等。在这些领域我们又可以看到电信条例、无线电管理条例、集成电路

布图设计保护条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电子签名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及地方法规、规章。

二、我国信息安全法律体系的发展过程

虽然早在91年劳动部就出台了《全国劳动管理信息计算机系统病毒防治规定》,但那时类似信息安全法规和规定还是非常少的,这一局面到1994年2月18日有了根本转变,这一天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该条例规定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的主管机关、安全保护制度、安全监管等。从94年以后,我国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体系进入了初步建设的阶段,一大批相关法律法规先后出台,如《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公安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检测和销售许可证管理办法》(公安部)、《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国家保密局)、《商用密码管理条例》、《金融机构计算机信息安全保护工作暂行规定》等。

而2000年12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出台又代表着我国信息安全法律体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规定了一系列禁止利用互联网从事的危害国家、单位和个人合法权益的活动。这个阶段的标志就是更加重视网络及互联网的安全,也更加重视信息内容的安全。这一阶段的法律法规有《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国家保密局)、《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公安部)等。

2003年7月22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3]27号),则标志这我国信息安全法律体系的建设进入一个更高的阶段。该意见明确了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原则,确定了实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加强以密码技术为基础的信息保护和网络信任体系建设、建设和完善信息安全监控体系、重视信息安全应急处理工作、加强信息安全技术研究开发、推进信息安全产业发展、加强信息安全法制建设和标准化建设、加快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增强全民信息安全意识等工作重点,使得我国信息安全法律体系的建设进入了目标明确的新阶段。这一阶段,有代表性的法律法规包括《电子签名法》、《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证券期货业信息安全保障管理暂行办法》、《广东省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管理暂行办法》、《上海市信息系统安全测评管理办法》、《北京市信息安全服务单位资质等级评定条件(试行)等》。

三、我国信息安全法律体系的发展

对于下一步我国信息安全法律环境的发展,就象前文提到,一方面我们需要一部信息安全的基本法,另一方面与信息化相关的法律也亟待完善,如电信法、个人数据保护法等。在具体内容上,目前我国信息安全法律范畴比较薄弱或需要提高规定的层级的环节主要可以概括为:信息安全的基本原则与制度、信息安全的监管模式、信息安全的等级保护、网络与信息系统的建设与运行中的信息安全、信息内容安全、信息安全预警通报和应急处理、特定领域的信息安全——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信息或信息财产的基本法律地位、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规范、政府信息公开中的相关信息安全问题等。

[技术管理,计算机网络,信息]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管理与应用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管理与应用 摘要: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包含计算机病毒、木马、黑客入侵等在内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给信息时代的人们敲响了警钟。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给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活动成本,使原本复杂、繁琐的工作变得简单易行。但互联网开放、自由的特点又使得其不得不面临许多问题。文章围绕基于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管理的计算机应用进行探讨,分析了当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主要的网络信息安全防范技术,希望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网络信息安全知识,规范使用计算机,提高网络信息安全水平。 关键词:网络;信息安全;黑客;计算机应用 引言 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明与应用是二十世纪人类最重要的两项科学成果。它们的出现,深深改变了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对人们的思想和精神领域也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信息时代,网络上的海量信息极大地改善了人们工作条件,原本困难的任务变得简单,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计算机和互联网在给人们带来巨大的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威胁。每年因为网络信息安全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就数以亿计。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也日渐凸显,已经引起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加强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研究与应用,避免网络信息安全事故发生,保证互联网信息使用安全是当前IT 产业重点研究的课题。 1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互联网本身特性的原因 互联网具有着极为明显的开放性、共享性和自由性特点,正是这三种特性,赋予了互联网旺盛的生命力和发展动力。但同时,这三个特点也给互联网信息安全带来了隐患。许多不法份子利用互联网开放性的特点,大肆进行信息破坏,由于互联网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尚不完善,用户的计算机使用行为还很不规范,缺乏安全防范意识等,这些都给不法份子进行违法活动创造了机会。 1.2黑客行为与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黑客行为和计算机病毒、木马等是现阶段计算机安全最主要的两大威胁。所谓黑客,是指利用计算机知识、技术通过某种技术手段入侵目标计算机,进而进行信息窃取、破坏等违法行为的人。黑客本身就是计算机技术人员,其对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安全防护措施等都较为了解,进而能够通过针对性的措施突破计算机安全防护,在不经允许的情况下登录计算机。目前就世界范围而言,黑客数量众多,规模庞大,有个人行为,也有组织行为,通过互联网,能够对世界上各处联网计算机进行攻击和破坏。由于计算机用途广泛,黑客行为造成的破坏结果也多种多样。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特殊的计算机软件,它能够自我复制,进而将其扩散到目标计算机。计算机病毒的危害也是多种多样的,由于计算机病毒种类繁多,且具有极强的

信息安全试题及答案45094

信息安全试题(1/共3)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是___。 A. 保密性 B.完整性 C. 可用性、可控性、可靠性 D. A,B,C都是 2.假设使用一种加密算法,它的加密方法很简单:将每一个字母加5,即a加密成f。这种算法的密钥就是5,那么它属于___。 A. 对称加密技术 B. 分组密码技术 C. 公钥加密技术 D. 单向函数密码技术 3.密码学的目的是___。 A. 研究数据加密 B. 研究数据解密 C. 研究数据保密 D. 研究信息安全 4.A方有一对密钥(K A公开,K A秘密 ),B方有一对密钥(K B公开 ,K B秘密 ),A方向B方发送数字签名M,对信息 M加密为:M’= K B公开(K A秘密 (M))。B方收到密文的解密方案是___。 A. K B公开(K A秘密 (M’)) B. K A公开 (K A公开 (M’)) C. K A公开(K B秘密 (M’)) D. K B秘密 (K A秘密 (M’)) 5.数字签名要预先使用单向Hash函数进行处理的原因是___。 A. 多一道加密工序使密文更难破译 B. 提高密文的计算速度 C. 缩小签名密文的长度,加快数字签名和验证签名的运算速度 D. 保证密文能正确还原成明文 6.身份鉴别是安全服务中的重要一环,以下关于身份鉴别叙述不正确的是__。 A. 身份鉴别是授权控制的基础 B. 身份鉴别一般不用提供双向的认证 C. 目前一般采用基于对称密钥加密或公开密钥加密的方法 D. 数字签名机制是实现身份鉴别的重要机制 7.防火墙用于将Internet和内部网络隔离___。 A. 是防止Internet火灾的硬件设施 B. 是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软件和硬件设施 C. 是保护线路不受破坏的软件和硬件设施 D. 是起抗电磁干扰作用的硬件设施 8.PKI支持的服务不包括___。 A. 非对称密钥技术及证书管理 B. 目录服务 C. 对称密钥的产生和分发 D. 访问控制服务 9.设哈希函数H有128个可能的输出(即输出长度为128位),如果H的k个随机输入中至少有两个产生相同输出的概率大于0.5,则k约等于__。 A.2128 B.264 C.232 D.2256

“信息安全技术”第一章概述的课后作业

“信息安全技术”第一章概述的课后作业 现代信息安全的内涵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网络出现前,主要指面向数据的安全; 网络出现后,还涵盖了面向用户的安全。 ISO 所定义的5 种安全服务和8 种安全机制各是哪些? ISO的5种安全服务:认证、访问控制、数据保密性、数据完整性、不可否认。 ISO的8种安全机制:加密机制、数字签名机制、访问控制机制、数据完整性机制、鉴别交换机制、业务填充机制、路由控制机制、公证机制。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是什么?其触发条件主要有哪些? 广义上的定义:凡能够引起计算机故障,破坏计算机数据的程序统称为计算机病毒。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第28条规定: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其触发条件:时间、击键次数或者特定组合键、运行文件个数或感染文件的个数、启动次数、感染失败、CPU型号/主板型号等。 请列举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 通过不可移动的计算机硬件设备进行传播; 通过移动存储设备来传播: 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传播; 通过点对点通信系统和无线通道(如手机)来传播。 什么是安全策略?主要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 在特定环境里,为保证提供一定级别的安全保护所必须遵守的规则,是网络安全技术集成的基础。 主要包括5个方面: 物理安全策略 访问控制策略 防火墙控制 信息加密策略 网络安全管理策略 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特征包括哪几个方面?各是什么含义? 保密性信息不泄露给非授权的个人、实体和过程,或供其使用 完整性信息未经授权不能被修改、破坏、插入、延迟、乱序和丢失 可用性保证合法用户在需要时可以访问到信息及相关资产 可控性授权机构对信息的内容及传播具有控制能力,可以控制授权范围内的信息流向及其方法 可审查性在信息交流过程结束后,通过双方不能抵赖曾经做出的行为,也不能否认曾经接受到对方的信息 什么是P2DR 模型? P2DR模型是动态的自适应网络模型,强调系统安全的动态性,以安全检测、漏洞监测和自适应填充“安全间隙”为循环来提高网络安全,特备考虑到人为管理的因素。 特点: 安全管理的持续性、安全策略的动态性。

《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试题2AD-A4

考试方式:闭卷Array ××××大学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试卷(A) I. 选择题(从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 信息未经授权不能改变的安全特性称为。 a.保密性 b. 有效性 c. 可控性 d. 完整性 2. 网络安全涉及的保护范围比信息安全。 a. 大 b. 相同 c. 小 d. 无关 3. 软件产品通常在正式发布之前,一般都要相继发布α版本、β版本和γ版本供反复测试使用,主要目的是为了尽可能。 a. 提高软件知名度 b. 改善软件易用性 c. 完善软件功能 d. 减少软件漏洞 4. 因特网安全系统公司ISS提出的著名PPDR网络安全模型指。 a. 策略、评估、设计和履行 b. 法律、法规、管理和技术 c. 策略、保护、检测和响应 d. 法律、法规、管理和教育 5.具有原则的网络安全策略是提高安全投资回报和充分发挥网络效能的关键。 a. 最小化 b. 均衡性 c. 易用性 d. 时效性 第 1 页共6 页

6. 违反国家规定,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违反了。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 7. 下列那个机构专门从事安全漏洞名称标准化工作。 a. ITU b. IEEE c. CERT d. CVE 8. 《国际通用信息安全评价标准ISO/IEC 15408》在安全保证要求中定义了7个评价保证等级,其中的安全级别最低。 a. EAL7 b. EAL6 c. EAL4 d. EAL5 9.收发双方使用相同密钥的加密体制称为。 a. 公钥加密 b. 非对称式加密 c. 对称式加密 d. 数字签名 10. 从主体出发表达主体访问客体权限的访问控制方法称为。 a. 访问控制列表 b. 访问能力表 c. 自主访问控制 d. 授权关系表 11. 通过抢占目标系统资源使服务系统过载或崩溃的攻击称为。 a. 缓冲区溢出攻击 b. 拒绝服务攻击 c. 漏洞扫描攻击 d. 获取用户权限攻击 12. 当入侵检测监视的对象为主机审计数据源时,称为。 a. 网络入侵检测 b. 数据入侵检测 c. 主机入侵检测 d. 误用入侵检测 第 2 页共6 页

《网络信息安全》试题D与答案

《网络信息安全》试题 D 一、填空题(20 空× 1 分=20分) 1. 根据攻击者是否直接改变网络的服务,攻击可以分为___被动攻击_____和_ 主动攻击_______。 2. 当ping 一台计算机时,如果TTL 值小于128,则该操作系统的类型一般是____windows____。 3. 密钥相同时加密变换与解密变换的复合变换是____恒等变换____。 4. 密码学的两个组成部分是___密码编码学_____和____密码分析学____。 5. 破解单字母替换密码常用的方法是____频率分析法____。 6. 同一内部网的不同组织机构间再建立一层防火墙,称为___内部防火墙_____。 7. 在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建立一个被隔离的子网,该子网称为非军事区。 8. IDS 是____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 ____ 的简写。 9. IDS 的两个指标:___漏报率_____和__误报率______。 10. 根据采用的检测技术,IDS 可分为____异常检测____与___误用检测_____。 11. 蜜网是由___蜜罐主机____、____防火墙____、____IDS____等组成。 12. IPSec将两个新包头增加到IP包,这两个报头是___AH_____与____ESP____。 13. PKI 的体系结构一般为____树状____结构。 二、选择题(20 空× 1 分=20分) 1. 用户收到了一封可疑的电子邮件,要求用户提供银行账户及密码,这属于何 种攻击手段___B____。 A. 缓存溢出攻击 B. 钓鱼攻击 C. 暗门攻击 D. DDOS 攻击 2. 下列不属于系统安全技术的是__B_____。 A. 防火墙 B. 加密狗 C. 认证 D. 防病毒 3. DES 是一种以块为单位进行加密,一个数据块的大小是____B___。 A. 32 位 B. 64 位 C. 128 位 D. 256 位 4. 有一主机专门被用作内部网和外部网的分界线。该主机里有两块网卡,分别 连接到两个网络。防火墙内外的系统都可以与这台主机通信,但防火墙两边的系统不能直接通信,这是___C____防火墙。 A. 屏蔽主机式体系结构 B. 筛选路由式体系结构 C. 双宿网关式体系结构 D. 屏蔽子网式体系结构 5. __B____是通过偷窃或分析手段来达到计算机信息攻击目的的,它不会导致对 系统中所含信息的任何改动,而且系统的操作和状态也不被改变。 A. 主动攻击 B. 被动攻击 C. 黑客攻击 D. 蠕虫病毒 6. 关于安全审计目的描述错误的是__D______。 A. 识别和分析未经授权的动作或攻击 B. 记录用户活动和系统管理

信息安全技术试题答案A

信息安全技术教程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概述 一、判断题 1。信息网络的物理安全要从环境安全和设备安全两个角度来考虑。√ 2。计算机场地可以选择在公共区域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 3。计算机场地可以选择在化工厂生产车间附近.× 4。计算机场地在正常情况下温度保持在 18~28 摄氏度。√ 5. 机房供电线路和动力、照明用电可以用同一线路。× 6。只要手干净就可以直接触摸或者擦拔电路组件,不必有进一步的措施。× 7. 备用电路板或者元器件、图纸文件必须存放在防静电屏蔽袋内,使用时要远离静电敏感器件。√ 8. 屏蔽室是一个导电的金属材料制成的大型六面体,能够抑制和阻挡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 9。屏蔽室的拼接、焊接工艺对电磁防护没有影响.× 10. 由于传输的内容不同,电力线可以与网络线同槽铺设。× 11. 接地线在穿越墙壁、楼板和地坪时应套钢管或其他非金属的保护套管,钢管应与接地线做电气连通.√ 12。新添设备时应该先给设备或者部件做上明显标记,最好是明显的无法除去的标记 ,以防更换和方便查找赃物。√ 13.TEMPEST 技术,是指在设计和生产计算机设备时,就对可能产生电磁辐射的元器件、集成电路、连接线、显示器 等采取防辐射措施于从而达到减少计算机信息泄露的最终目的。√ 14. 机房内的环境对粉尘含量没有要求.× 15. 防电磁辐射的干扰技术,是指把干扰器发射出来的电磁波和计算机辐射出来的电磁波混合在一起,以掩盖原泄露信 息的内容和特征等,使窃密者即使截获这一混合信号也无法提取其中的信息。√ 16。有很高使用价值或很高机密程度的重要数据应采用加密等方法进行保护。√ 17. 纸介质资料废弃应用碎纸机粉碎或焚毁。√ 二、单选题 1. 以下不符合防静电要求的是 A。穿合适的防静电衣服和防静电鞋 B. 在机房内直接更衣梳理 C。用表面光滑平整的办公家具 D. 经常用湿拖布拖地 2。布置电子信息系统信号线缆的路由走向时,以下做法错误的是 A. 可以随意弯折 B. 转弯时,弯曲半径应大于导线直径的 10 倍 C。尽量直线、平整 D. 尽量减小由线缆自身形成的感应环路面积 3。对电磁兼容性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简称 EMC)标准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同一个国家的是恒定不变的 B. 不是强制的 C。各个国家不相同 D. 以上均错误 4。物理安全的管理应做到 A. 所有相关人员都必须进行相应的培训,明确个人工作职责 B。制定严格的值班和考勤制度,安排人员定期检查各种设备的运行情况 C。在重要场所的迸出口安装监视器,并对进出情况进行录像

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附件3 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方案 目录 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方案 (1) 1、建立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1) 1.1成立安全保障机构 (1) 2、可靠性保证 (2) 2.1操作系统的安全 (3) 2.2系统架构的安全 (3) 2.3设备安全 (4) 2.4网络安全 (4) 2.5物理安全 (5) 2.6网络设备安全加固 (5) 2.7网络安全边界保护 (6) 2.8拒绝服务攻击防范 (6) 2.9信源安全/组播路由安全 (7) 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方案 1、建立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1.1成立安全保障机构 山东联通以及莱芜联通均成立以总经理为首的安全管理委员会,以及分管副总经理为组长的网络运行维护部、电视宽带支撑中心、网络维护中心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互联网网络信息安全应急小组,负责全省网络信息安全的总体管理工作。 山东联通以及莱芜联通两个层面都建立了完善的内部安全保障 工作制度和互联网网络信息安全应急预案,通过管理考核机制,严格执行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标准,接受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同时针对三网融合对网络信息安全的特殊要求,已将IPTV等宽带增值业务的安

全保障工作纳入到统一的制度、考核及应急预案当中。内容涵盖事前防范、事中阻断、事后追溯的信息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域名信息登记管理制度IP地址溯源和上网日志留存等。并将根据国家规范要求,对三网融合下防黑客攻击、防信息篡改、防节目插播、防网络瘫痪技术方案进行建立和完善。 2、可靠性保证 IPTV是电信级业务,对承载网可靠性有很高的要求。可靠性分为设备级别的可靠性和网络级别的可靠性。 (1)设备级可靠性 核心设备需要99.999%的高可靠性,对关键网络节点,需要采用双机冗余备份。此外还需要支持不间断电源系统(含电池、油机系统)以保证核心设备24小时无间断运行。 (2)网络级可靠性 关键节点采用冗余备份和双链路备份以提供高可靠性。网络可靠性包括以下几方面: ?接入层:接入层交换机主要利用STP/RSTP协议在OSI二层实现网络收敛自愈。 ?汇聚层:在OSI第三层上使用双机VRRP备份保护机制,使用BFD、Ethernet OAM、MPlS OAM来对链路故障进行探测,然 后通过使用快速路由协议收敛来完成链路快速切换。

信息安全技术题库及答案(全部)最新版本

防电磁辐射的干扰技术,是指把干扰器发射出来的电磁波和计算机辐射出来的电磁波混合在一起,以掩盖原泄露信息的内容和特征等,使窃密者即使截获这一混合信号也无法提取其中的信息。 正确 基于网络的漏洞扫描器由组成。abcde A、漏洞数据库模块 B、用户配置控制台模块 C、扫描引擎模块 D、当前活动的扫找知识库模块 E、结果存储器和报告生成工具 基于内容的过滤技术包括。A、内容分级审查B、关键字过滤技术C、启发式内容过滤技?? 加密技术是信息安全技术的核心。对 完全备份就是全部数据库数据进行备份。正确 纸介质资料废弃应用啐纸机粉啐或焚毁。正确 权限管理是安全管理机制中的一种。正确 信息安全技术教程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概述 一、判断题 1. 信息网络的物理安全要从环境安全和设备安全两个角度来考虑。√ 2. 计算机场地可以选择在公共区域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 3. 计算机场地可以选择在化工厂生产车间附近。× 4. 计算机场地在正常情况下温度保持在18~28 摄氏度。√ 5. 机房供电线路和动力、照明用电可以用同一线路。× 6. 只要手干净就可以直接触摸或者擦拔电路组件,不必有进一步的措施。× 7. 备用电路板或者元器件、图纸文件必须存放在防静电屏蔽袋内,使用时要远离静电敏感器件。√ 8. 屏蔽室是一个导电的金属材料制成的大型六面体,能够抑制和阻挡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 9. 屏蔽室的拼接、焊接工艺对电磁防护没有影响。× 10. 由于传输的内容不同,电力线可以与网络线同槽铺设。× 11. 接地线在穿越墙壁、楼板和地坪时应套钢管或其他非金属的保护套管,钢管应与接地线做电气连通.√ 12. 新添设备时应该先给设备或者部件做上明显标记,最好是明显的无法除去的标记,以防更换和方便查找赃物。√ 13.TEMPEST 技术,是指在设计和生产计算机设备时,就对可能产生电磁辐射的元器件、集成电路、连接线、显示器 等采取防辐射措施于从而达到减少计算机信息泄露的最终目的。√ 14. 机房内的环境对粉尘含量没有要求。× 15. 防电磁辐射的干扰技术,是指把干扰器发射出来的电磁波和计算机辐射出来的电磁波混合在一起,以掩盖原泄露信息的内容和特征等,使窃密者即使截获这一混合信号也无法提取其中的信息。√

信息安全技术 个人信息安全影响评估指南-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影响评估指南》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1任务来源 GB/T 35273《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标准一经发布就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个人信息安全规范》标准强调展开个人信息安全影响影响评估工作,旨在发现、处置和持续监控个人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安全风险。2017年3月,在信安标委会议周,云计算及大数据特别工作组讨论会议上,一致同意编制《个人信息安全影响评估指南》。本标准为自主制定标准,标准任务编号为:20180840-T-469。 1.2主要起草单位和工作组成员 标准由颐信科技有限公司牵头,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四川大学、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全知科技(杭州)有限责任公司、北京腾云天下科技有限公司、国家金融IC卡安全检测中心、强韵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北京信息安全测评中心、联想(北京)有限公司、清华大学、阿里巴巴(北京)软件服务有限公司、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省网络与信息安全测评中心等参与编制,归口单位为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简称信息安全标委会,TC260)。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洪延青、何延哲、胡影、高强裔、陈湉、赵冉冉、刘贤刚、皮山杉、黄劲、葛梦莹、范为、宁华、葛鑫、周顿科、高磊、李汝鑫、秦颂、兰晓、陈舒、陈兴蜀、金涛、秦博阳、高志民、顾伟、白利芳、白晓媛、张谦、王伟光、贾雪飞、冯坚坚、朱信铭、王艳红、李怡等。 1.3 主要工作过程 1、2017年3月,在云计算及大数据特别工作组讨论会议上,一致同意编制《个人信息安全影响评估指南》,对个人信息安全影响评估方法、应用、政策和标准进行调研分析,确定标准化需求。 2、2017年5月初,成立正式的个人信息安全影响评估指南标准编制组,标

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信息安全保密制度 1、我公司建立了健全的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制度,实现信息 安全保密责任制,切实负起确保网络与信息安全保密的责 任。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落实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和职责,细化工作措施和 流程,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确保使用网络和提供 信息服务的安全。 2、网站信息内容更新全部由网站工作人员完成, 工作人员素质高、专业水平好, 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责任感。网站所有信 息发布之前都经分管领导审核批准。 工作人员采集信息将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 规定。严禁通过我公司网站及短信平台散布《互联网信息管 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信息(即“九不准”), 一经发现,立即删除。 3、遵守对网站服务信息监视,保存、清除和备份的制度。 开展对网络有害信息的清理整治工作,对违法犯罪案件,报 告并协助公安机关查处。 4、所有信息都及时做备份。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网站将保 存60 天内系统运行日志和用户使用日志记录,短信服务系 统将保存 5 个月以内的系统及用户收发短信记录。制定并遵守安全教

育和培训制度。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用户网络安全意识,自觉遵守互联网管理有关法律、法规,不泄密、不制作和传 播有害信息,不链接有害信息或网页。 安全技术保障措施 防病毒、防黑客攻击技术措施是防止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络 进行破坏活动,保护互联网络和电子公告服务的信息安全的 需要。我公司特此制定以下防病毒、防黑客攻击的安全技术 措施: 1、所有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应使用经公安机关检测合格的 防病毒产品并定期下载病毒特征码对杀毒软 件升级,确保计算机不会受到已发现的病毒攻击。 2、确保物理网络安全,防范因为物理介质、信号辐射等造 成的安全风险。 3、采用网络安全控制技术,联网单位已采用防火墙、IDS 等设备对网络安全进行防护。 4、使用漏洞扫描软件扫描系统漏洞,关闭不必要的服务端 口。 5、制订口令管理制度,防止系统口令泄露和被暴力破解。 6、制订系统补丁的管理制度,确定系统补丁的更新、安装、 发布措施,及时堵住系统漏洞。

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试题2ADA4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0)安全解决方案的经费预算。 IV. 根据表1所示的端口扫描分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共10分)。 表1 协议分析软件捕获的部分端口扫描分组 Source Destination Protocol Info 219.226.87.79219.226.87.78TCP2921 > 233 [SYN] Seq=0 Ack=0 Win=16384 Len=0 MSS=1460 219.226.87.78219.226.87.79TCP233 > 2921 [RST, ACK] Seq=0 Ack=0 Win=0 Len=0 219.226.87.79219.226.87.78TCP2922 > 5405 [SYN] Seq=0 Ack=0 Win=16384 Len=0 MSS=1460 219.226.87.78219.226.87.79TCP5405>2922 [SYN, ACK] Seq=0 Ack=1 Win=17520 Len=0 MSS=1460 219.226.87.79219.226.87.78TCP2922 > 5405 [RST] Seq=1 Ack=1 Win=0 Len=0 219.226.87.79219.226.87.78TCP2923 > 2032 [SYN] Seq=0 Ack=0 Win=16384 Len=0 MSS=1460 219.226.87.78219.226.87.79TCP2032 > 2923 [RST, ACK] Seq=0 Ack=0 Win=0 Len=0 219.226.87.79219.226.87.78TCP2924 > 32786 [SYN] Seq=0 Ack=0 Win=16384 Len=0 MSS=1460 219.226.87.78219.226.87.79TCP32786 > 2924 [RST, ACK] Seq=0 Ack=0 Win=0 Len=0 219.226.87.79219.226.87.78TCP2925 > 35 [SYN] Seq=0 Ack=0 Win=16384 Len=0 MSS=1460 219.226.87.78219.226.87.79TCP35 > 2925 [RST, ACK] Seq=0 Ack=0 Win=0 Len=0 1. 指出端口扫描类型(4分) TCP SYN 扫描 2. 指出开放的端口号或服务(3分) 5405 3. 指出被扫描的主机IP地址(3分)

信息安全技术与实践习题答案第3章

1、 消息认证是验证消息的完整性,当接收方收到发送方的报文时,接收方能够验证收到的报文是真实的和未被篡改,即验证消息的发送者是真正的而非假冒的(数据起源认证);同时验证信息在传送过程中未被篡改、重放或延迟等。消息认证和信息保密是构成信息系统安全的两个方面,二者是两个不同属性上的问题:即消息认证不能自动提供保密性,保密性也不能自然提供消息认证功能。 2、 消息鉴别码(Message Authentication Code )MAC是用公开函数和密钥产生一个固定长度的值作为认证标识,并用该标识鉴别信息的完整性。 MAC是消息和密钥的函数,即MAC = C K(M),其中M是可变长的消息,C 是认证函数,K是收发双方共享的密钥,函数值C K(M)是定长的认证码。认证码被附加到消息后以M方式一并发送给接收方,接收方通过重新计算MAC以实现对M的认证。 3、 数字签名技术是将摘要信息用发送者的私钥加密,与原文一起传送给接收者。接收者只有用发送者的公钥才能解密被加密的摘要信息,然后用HASH函数对收到的原文产生一个摘要信息,并与解密的摘要信息进行对比,若相同则说明收到的信息完整,在传输过程中未被修改;否则说明信息被修改。 1)签名应与文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可以防止签名被分割后替换文件,替换签名等形式的伪造。 2)签名者事后不能否认自己的签名。 3)接收者能够验证签名,签名可唯一地生成,可防止其他任何人的伪造。 4)当双方关于签名的真伪发生争执时,一个仲裁者能够解决这种争执。 4、 身份认证是指证实主体的真实身份与其所声称的身份是否相符的过程。它通过特定的协议和算法来实现身份认证。身份认证的目的是防止非法用户进入系统; 访问控制机制将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对用户访问某项资源进行控制,只有规则允许才能访问,违反预定安全规则的访问将被拒绝。访问控制是为了防止合法用户对系统资源的非法使用。 5、 1)基于口令的认证技术:当被认证对象要求访问提供服务的系统时,提供服务的认证方要求被认证对象提交口令信息,认证方收到口令后,将其与系统中存储的用户口令进行比较,以确认被认证对象是否为合法访问者。 2)双因子认证(Two-factor Authentication):一个因子是只有用户本身知道的密码,可以是默记的个人认证号(PIN)或口令;另一个因子是只有该用户拥有的外部物理实体—

信息安全技术及应用

信息安全技术及应用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信息安全技术及应用· 浅谈网络信息安全及其防范技术 刘 辉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天津300451) 摘要:介绍网络信息安全的内容及其特性,分析了影响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针对目前常见的网络安全隐患提出了有效的防范技术. 关键词:网络信息安全;防范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09.2 文献标识码:A Simply Discussion of the Network Information Security and Precautionary Technology UU Hui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E.sineering,Tianjin Coastal Polytechnic Imtitute,Tianjin Key words:Network information security;Precautionary technology 300451) 计算机网络是通过某种通信手段,把地理上分散的计算机连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 因此在计算机网络的设计过程中,人们总是过多地考虑如何能够方便地实现资源共享,但 在实际应用中,资源共享总是在一个局部或者某些特定用户之间进行的,超越了这个范围,就会造成信息泄密,信息破坏等危害网络安全的现象,这是所有设计者和使用者都不希望 出现的,因此必须通过采用各种技术和管理措施,使网络系统正常运行.从而确保网络数 据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确保经过网络传输和交换的数据不会发生增加,修改,丢失 和泄露等现象.

信息安全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题库 一、选择 1. 密码学的目的是(C)。 A. 研究数据加密 B. 研究数据解密 C. 研究数据保密 D. 研究信息安全 2. 从攻击方式区分攻击类型,可分为被动攻击和主动攻击。被动攻击难以(C),然而(C)这些攻击是可行的;主动攻击难以(C),然而(C)这些攻击是可行的。 A. 阻止,检测,阻止,检测 B. 检测,阻止,检测,阻止 C. 检测,阻止,阻止,检测 D. 上面3项都不是 3. 数据保密性安全服务的基础是(D)。 A. 数据完整性机制 B. 数字签名机制 C. 访问控制机制 D. 加密机制 4. 数字签名要预先使用单向Hash函数进行处理的原因是(C)。 A. 多一道加密工序使密文更难破译 B. 提高密文的计算速度 C. 缩小签名密文的长度,加快数字签名和验 证签名的运算速度 D. 保证密文能正确还原成明文 5. 基于通信双方共同拥有的但是不为别人知道的秘密,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以该秘密作为加密和解密的密钥的认证是(C)。 A. 公钥认证 B. 零知识认证 C. 共享密钥认证 D. 口令认证 6. 为了简化管理,通常对访问者(A),以避免访问控制表过于庞大。 A. 分类组织成组 B. 严格限制数量 C. 按访问时间排序,删除长期没有访问的用户 D. 不作任何限制 7. PKI管理对象不包括(A)。 A. ID和口令 B. 证书 C. 密钥 D. 证书撤消 8. 下面不属于PKI组成部分的是(D)。 A. 证书主体 B. 使用证书的应用和系统 C. 证书权威机构 D. AS 9. IKE协商的第一阶段可以采用(C)。 A. 主模式、快速模式 B. 快速模式、积极模式 C. 主模式、积极模式 D. 新组模式 10.AH协议和ESP协议有(A)种工作模式。 A. 二 B. 三 C. 四 D. 五 11. (C)属于Web中使用的安全协议。 A. PEM、SSL B. S-HTTP、S/MIME C. SSL、S-HTTP D. S/MIME、SSL 12. 包过滤型防火墙原理上是基于(C)进行分析的技术。

信息安全技术课后习题答案 俞承杭版

信息安全技术复习资料 第一章 1.对于信息的功能特征,它的____基本功能_____在于维持和强化世界的有序性 动态性。 2.对于信息的功能特征,它的____社会功能____表现为维系社会的生存、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和自身的发展。 3.信息技术主要分为感测与识别技术、__信息传递技术__、信息处理与再生技术、信息的施用技术等四大类。 4.信息系统是指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系统,是人、____规程_________、数据库、硬件和软件等各种设备、工具的有机集合。 5.在信息安全领域,重点关注的是与____信息处理生活周期________相关的各个环节。 6.信息化社会发展三要素是物质、能源和____信息________。 7.信息安全的基本目标应该是保护信息的机密性、____完整性________、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抵赖性。 8.____机密性________指保证信息不被非授权访问,即使非授权用户得到信息也无法知晓信息的内容,因而不能使用。 9.____完整性________指维护信息的一致性,即在信息生成、传输、存储和使用过程中不应发生人为或非人为的非授权篡改。 10._____可用性_______指授权用户在需要时能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方便地使用所需信息。这一目标是对信息系统的总体可靠性要求。 11.____可控性________指信息在整个生命周期内都可由合法拥有者加以安全的控制。 12.____不可抵赖性________指保障用户无法在事后否认曾经对信息进行的生成、签发、接收等行为。 13.PDRR模型,即“信息保障”模型,作为信息安全的目标,是由信息的____保护____、信息使用中的___检测____、信息受影响或攻击时的____响应____和受损后的___恢复____组成的。 14.当前信息安全的整体解决方案是PDRR模型和___安全管理_________的整合

5步构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5步构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政府或企业对信息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没有各种信息系统的支持,很多政府或企业其核心的业务和职能几乎无法正常运行。这无疑说明信息系统比传统的实物资产更加脆弱,更容易受到损害,更应该加以妥善保护。而目前,随着互联网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于政府或企业的信息系统来讲,更是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和挑战。这就使得更多的用户、厂商和标准化组织都在寻求一种完善的体系,来有效的保障信息系统的全面安全。于是,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应运而生,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信息安全技术体系以及信息安全运维体系的综合有效的建设,让政府或企业的信息系统面临的风险能够达到一个可以控制的标准,进一步保障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 通常所指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包含了信息安全的管理体系、技术体系以及运维体系。本文将重点介绍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方法。 构建第一步确定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具体目标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是组织在整体或特定范围内建立信息安全方针和目标,以及完成这些目标所用方法的体系。它包括信息安全组织和策略体系两大部分,通过信息安全治理来达到具体的建设目标。 信息安全的组织体系:是指为了在某个组织内部为了完成信息安全的方针和目标而组成 的特定的组织结构,其中包括:决策、管理、执行和监管机构四部分组成。

信息安全的策略体系:是指信息安全总体方针框架、规范和信息安全管理规范、流程、制度的总和。策略体系从上而下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策略总纲 策略总纲是该团体组织内信息安全方面的基本制度,是组织内任何部门和人不能违反的,说明了信息安全工作的总体要求。 第二层技术指南和管理规定 遵循策略总纲的原则,结合具体部门、应用和实际情况而制定的较专业要求和方法以及技术手段。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技术指南:从技术角度提出要求和方法; 管理规定:侧重组织和管理,明确职责和要求,并提供考核依据。 第三层操作手册、工作细则、实施流程 遵循策略总纲的原则和技术指南和管理规定,结合实际工作,针对具体系统,对第二层的技术指南和管理规定进行细化,形成可指导和规范具体工作的操作手册及工作流程,保证安全工作的制度化、日常化。 构建第二步确定适合的信息安全建设方法论 太极多年信息安全建设积累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方法论,也称 “1-5-4-3-4”。即:运用1个基础理论,参照5个标准,围绕4个体系,形成3道防线,最终实现4个目标。

【技术】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试题2ADA4

【关键字】技术 I. 选择题(从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 信息未经授权不能改变的安全特性称为。 a. 保密性 b. 有效性 c. 可控性 d. 完整性 2. 网络安全涉及的保护范围比信息安全。 a. 大 b. 相同 c. 小 d. 无关 3. 软件产品通常在正式发布之前,一般都要相继发布α版本、β版本和γ版本供反复测试使用,主要目的是为了尽可能。 a. 提高软件知名度 b. 改善软件易用性 c. 完善软件功能 d. 减少软件漏洞 4. 因特网安全系统公司ISS提出的著名PPDR网络安全模型指。 a. 策略、评估、设计和履行 b. 法律、法规、管理和技术 c. 策略、保护、检测和响应 d. 法律、法规、管理和教育 5. 具有原则的网络安全策略是提高安全投资回报和充分发挥网络效能的关键。 a. 最小化 b. 均衡性 c. 易用性 d. 时效性 6. 违反国家规定,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违反了。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 7. 下列那个机构专门从事安全漏洞名称标准化工作。 a. ITU b. IEEE c. CERT d. CVE 8. 《国际通用信息安全评价标准ISO/IEC 15408》在安全保证要求中定义了7个评价保证等级,其中的安全级别最低。 a. EAL7 b. EAL6

c. EAL4 d. EAL5 9. 收发双方使用相同密钥的加密体制称为。 a. 公钥加密 b. 非对称式加密 c. 对称式加密 d. 数字签名 10. 从主体出发表达主体访问客体权限的访问控制方法称为。 a. 访问控制列表 b. 访问能力表 c. 自主访问控制 d. 授权关系表 11. 通过抢占目标系统资源使服务系统过载或崩溃的攻击称为。 a. 缓冲区溢出攻击 b. 拒绝服务攻击 c. 漏洞扫描攻击 d. 获取用户权限攻击 12. 当入侵检测监视的对象为主机审计数据源时,称为。 a. 网络入侵检测 b. 数据入侵检测 c. 主机入侵检测 d. 误用入侵检测 13. 误用入侵检测的主要缺点是。 a. 误报率高 b. 占用系统资源多 c. 检测率低 d. 不能检测知攻击 14. IEEE 802.11系列无线局域网采用协议解决多用户同享无线信道的冲突问题。 a. CSMA/CD b. WEP c. CSMA/CA d. WPA 15. 为了在全球范围推广IEEE 802.16标准并加快市场化进程,支持IEEE 802.16标准的生产厂商自发成立了联盟。 a. Wi-Fi b. SIG c. H2GF d. WiMAX 16. 下列那一个IEEE 标准是面向无线个人区域网的标准? a. IEEE b. IEEE c. IEEE 802.16 d. IEEE 802.15 17. WEP加密使用了24位初始向量IV,其目地是。

信息安全复习题(含答案)

信息安全复习题 一、多选题 1. 在互联网上的计算机病毒呈现出的特点是____。ABCD A 与因特网更加紧密地结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进行传播 B 所有的病毒都具有混合型特征,破坏性大大增强 C 因为其扩散极快,不再追求隐蔽性,而更加注重欺骗性 D 利用系统漏洞传播病毒 E 利用软件复制传播病毒 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规定,利用互联网实施违法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____或者____。AB A 行政处分 B 纪律处分 C 民事处分 D 刑事处分 3.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下列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的活动____。ABCD A 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的 B 未经允许,对计算机信息网络功能进行删除、修改或者增加的 C 未经允许,对计算机信息网络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或者增加的 D 未经允许,进入计算机信息网络或者使用计算机信息网络资源的 4. 用于实时的入侵检测信息分析的技术手段有____。AD A 模式匹配 B 完整性分析 C 可靠性分析 D 统计分析 E 可用性分析 214. 《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规定,____负责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许可审批和服务质量监督。ABC A 省电信管理机构 B 自治区电信管理机构 C 直辖市电信管理机构

D 自治县电信管理机构 E 省信息安全管理机构 5.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的信息内容有。ADE A 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信息 B 个人通信地址 C 个人文学作品 D 散布淫秽、色情信息 E 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信息 6.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规定,____由公安机关处以警告或者停机整顿。ABCDE A 违反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 B 违反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备案制度的 C 有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的其他行为的 D 不按照规定时间报告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发生的案件的 E 接到公安机关要求改进安全状况的通知后,在限期内拒不改进的 7. 与计算机有关的违法案件,要____,以界定是属于行政违法案件,还是刑事违法案件。ABD A 根据违法行为的情节和所造成的后果进行界定 B 根据违法行为的类别进行界定 C 根据违法行为人的身份进行界定 D 根据违法行为所违反的法律规范来界定 8. 对于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具有的特点是____。ABCD A 行政处罚的实施主体是公安机关 B 行政处罚的对象是行政违法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C 必须有确定的行政违法行为才能进行行政处罚 D 行政处罚具有行政强制性 9.___是行政处罚的主要类别。ABCDE A 人身自由罚 B 声誉罚 C 财产罚 D 资格罚 E 责令作为与不作为罚 10. 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和联网使用单位应当落实的互联网安全保护技术措施包括____ ABCD A 防范计算机病毒、网络入侵和攻击破坏等危害网络安全事项或者行为的技术措施 B 重要数据库和系统主要设备的冗灾备份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