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材料分析题

政治材料分析题
政治材料分析题

政治材料分析题,所占分值大,能力要求高,一直是高考政治试卷的“压轴题”。它的设问五花八门,材料多种多样,学生大多有畏难情绪,得分率普遍偏低,多年来,始终是困扰学生政治考试成绩的难点之所在。学生要突破这一难点,就必须深入研究高考试题,准确把握试题命制的思路、趋势和特点,积极探索解题的策略、方法与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升答题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从政治材料分析题本身来看,它包括材料和设问两部分。综观历年高考试题,可以清晰地看出,政治材料分析题具有以下显著的特点:材料数量较多,呈现方式灵活,内涵丰富,时代感强,信息量大;而且视觉新颖,设问巧妙,指向明确,要求具体。比如,从材料的呈现方式看,就有文字型,图表型,图表、注释型,混合型等几种。从设置的问题看,可将其归结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大类。所以,学生在学习和平时的训练中,就要注意选取典型题例,进行比较分析,明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材料分析题的上述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去分析探讨审题、答题的一系列思路、步骤、策略,以及方法、技巧与规律,以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学习效果。

我认为,学生在解答政治材料分析题时,要紧紧抓住试题特点,着重把握和运用好以下五个解题策略。

一、捕捉有效信息,舍弃无效信息,挖掘隐性信息。全面解读材料,准确获取信息,是解好题的基础和前提。而学生所要审读的材料,作为现象的东西,它是以当年的重大社会热点和人们关心、关注的现实问题为背景,来精选材料,设置情境的;它往往是从宏观着眼,微观切入,材料精巧而深刻,提问明确而新奇。所以,学生在审读材料时,必须开动脑筋,要把分析与综合的科学思维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经过一番“去粗去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过程,方可审清材料,提取信息,把握本质,明了题意。

二、紧抓关键字、词,分析图表数据,把握内在联系。在平时作业和训练过程中,学生要注意针对各种不同类型材料的具体特点,采取合理的审读对策,瞄准解读材料的切入点。比如,对文字型材料,要紧扣关键字、词或者重点语句,因为这有助于学生快捷、准确的理解题意;而图表型材料,重点在于对材料所提供的数据,以及图形变化趋势的精准分析。而且,题目所给各种类型的材料,往往会组成一个有机整体,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逻辑联系。这客观上要求学生只有综合思考,才能真正弄清联系,有效提取信息。

三、审清设问要求,找准问题类型,依据特点作答。高考政治材料分析题的设问虽然丰富多彩,令人眼花缭乱,但若稍加分析,就不难看出,它总是围绕着“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三个问题而设置的。比如,“反映了——现象”,“分析(或说明)——原因(理由、依据),”“分析——(社会、政治、经济)

意义,或措施、建议”等等设问,仔细分析,即可将其准确归入上述三类问题,据此求解答案,即可化难为易。因为这三类问题的答题范式和具体要求,学生普遍比较熟悉,可以说是轻车熟路,得心应手。

四、揭示材料意蕴,分析说明原因,寻找破解对策。材料分析题的设问角度灵活,问题多种多样,所以,学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区别对待,各有侧重。比如,“表1和表2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的设问就属于“是什么”的问题,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注意从现象入手,全面分析理解材料,深刻揭示材料的内在本质。对于“结合上述材料,运用认识论原理,说明我国现阶段加大中央财政支农这一决策的合理性”这类“为什么”的问题,重在调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情境,围绕设问指向,寻找理论依据(或现实依据)。而对于“运用经济常识,就如何保证中央财政支农功能的实现,提出措施或建议”的“怎么样”类问题,核心是灵活运用和准确迁移知识储备,从不同主体、层次和方面进行多角度的综合思考和针对分析,探讨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和措施。

五、依据背景材料,联系社会热点,链接教材观点,找准问题切点,生成答案要点。文综政治高考试题彰显时代精神,反映国家意志,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而选择鲜活材料,创新问题情境,设置精巧提问,侧重考察能力的材料分析题正是这一命题思路的集中体现。它把理论与实际,热点、知识与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所以,学生要紧紧抓住高考试题的这个显著特点,通过认真细致的思考分析和扎实有效的针对训练,学会分析认识热点,准确链接考点,寻找问题切点,科学整合答案,自然生成答案要点,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解答材料分析题的能力和水平。

2020考研政治材料分析题答案(文字版)

2020考研政治材料分析题答案(文字版) 34. 【参考答案】 1.“巧”在尊重和正确利用客观规律。人们的生产生活必须尊重和正确利用客观规律,发挥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也必须以承认规律的 客观性为前提。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作用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2.启示之一:联系是普遍的,发展经济必须与保护环境相协调。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趋势,必 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 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 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启示之二: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人类认识自然规律是一个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规律是客观的,要按照客观规律去办事,违背 规律就要受到惩罚。 35【参考答案】 1.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中国式奇迹”主要是在近30年的改革开 放过程中,党领导人民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中国式难题” 主要是指在取得这些伟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也付出了一些代价,包 括生态平衡被破坏,雾霾污染严重等等。 2.按照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分析:第一,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第二,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 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第三,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 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第四,毛泽东指出,我国存在着两种不同性 质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 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按照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第一,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 产力发展。第二,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第三,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第四,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由此可见,“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36【参考答案】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巨大成就是不可磨灭的,因此“毛主席像要永远保留 下去”。党领导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 解放。这就为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扫清了 障碍,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 了根本政治前提。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 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人民建立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创 造性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全面确立社会主义基 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党不失 时机地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 基本经济制度。党还领导人民建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 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了马 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符合 中国国情和人民根本利益,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制 度基础。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后,毛泽东同志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的任务,要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过实践探索,党积 累了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党团结带领人民全力推进社会 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2.“两个不能否定”体现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当前国际形势、国内发展所面临的形势作出的又一个准确务实的判断和清晰的论述。

大学政治材料分析题题库

一、 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是贯彻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要“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切实保障各方面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说明,为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体现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质和核心? (2)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从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说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与实现公平正义之间的内在联系。 答:(1)社会保障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优抚安置等几方面的内容。社会保障的内容与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和切身利益直接相关,是这些需要在不同群体、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问题。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正是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这一本质和核心。 (注:如果考生就社会保障内容的某一两点深入展开分析,可酌情给分。) (2)社会保障体系具有调节收入差距,缓解各种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的基本功能,是经济发展的安全网,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能为维护社会安定提供可靠的保证。 公平正义就是要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使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仅能够为社会的低收入者和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的保障,使社会全体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都能够得到满足,而且能够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和实现公平和正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所需的制度保障。 二、 材料1: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级特大地震。面对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灾难,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形成了抗击地震灾害的强大力量,迅速打响了气壮山河、感天动地的抗震救灾战斗。巨大的自然灾害在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悲伤的同时,也使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剧创中迸发,在苦难中深化,铸造了一座中华民族精神新的历史丰碑。 材料2:2008年8月8日晚,举世瞩目的北京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开幕式并宣布本届奥运会开幕。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奥林匹克运动与五千多年传承的灿烂中华文化交相辉映,共同谱写人类文明气势恢弘的新篇章。 材料3: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这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又一重要成果,是

中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材料分析题(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材料分析题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辛亥革命,则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这个革命,按其社会性质说来,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这个革命,现在还未完成,还须付与很大的气力,这是因为这个革命的敌人—直到现在,还是非常强大的缘故。孙中山先生说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就是指的这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材料2: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五十年来,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 ——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材料3:现阶段的中国革命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革命呢?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还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革命呢?显然地,不是后者,而是前者。……现时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己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这种革命已经过时了,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结合材料1和材料2说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有伟大的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第二,辛亥革命确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共和国,制定了具有资产阶级临时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使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给予封建主义以沉重的打击,使人民的思想得到一次大解放。 第三,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由于清政府已经是“洋人朝廷”,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因此,辛亥革命在实质上具有反帝的性质。 第四,辛亥革命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若干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辛亥革命促使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 (2)结合材料2和材料3说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辛亥革命的失败,客观上是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反动联盟的力量大大超过革命派的力量;主观上

考研政治分析题答题模板

考研政治分析题答题模板 考研政治共5道分析题,题号是34-38题,分别对应5个科目: 第34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般只考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35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36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有时候是纲要+毛泽东思想) 第37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38题: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通用模板 一、是什么?(阐述原理) 联系原理:该材料联系的是?原理,该原理认为? 照抄方法:**原理要求我们(原理包含的方法论) 二、为什么?(过渡部分) 联系材料:这个材料告诉我们… 解释说明:如果有错误观点要批驳(以上观点具有完全的欺骗性,是毫无根据的,有着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是把xx问题政治化) 三、怎么做?(行动性的语言) 提出行动 建议措施:调动三个积极性:人+自然条件+科技(主体、客体、媒介) 分析题:马原(哲学) 1.实践(人与自然,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 2.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辩证法的核心) 3.必然性和偶然性 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认识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 5.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分析题模版一:马原(哲学)——实践、人与自然关系问题 一、是什么 1.实践的定义:

是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客观性=物质性=无条件 2.范畴 ①生产②处理社会关系③科学实验 3.基本特征 ①物质性(直接现实性);②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③社会历史性(受历史条件制约) 4.实践是形成社会关系的基础(发源地) ①人与自身意识 ②人与人(思想道德修养) ③人与自然(马哲) 二、为什么 1.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①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实践使人从自然界分化出来 ②由于人在改造自然地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时,首先要遵循客观规律,所以人和自然需要和谐相处 ③人类社会与自然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协调共同发展 2.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与遵循客观规律 ①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人类能够认识和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达到自己的目的; ②但人类不能不顾自然规律,为所欲为,否则,最后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身。 3.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时,坚决践行科学发展观 ①中国坚持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②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③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三、怎么做:调动三个积极性4点 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人) ②依靠技术进步,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和可持续能源(科技) ③控制人口,实行计划生育。绿化改善环境,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环境) ④加强环保的法制宣传

政治材料分析题答题方法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种下“付出”,收获“杰出”! 材料分析题的答题方法 ★政治中考中,材料分析题的题型包括简答题、分析说明题和综合探究题。 ★解题步骤: 一、理解题意。要求认真阅读材料和问题,注意明确材料的中心,又要明确问题的指向。(其中,对漫画材料、图表材料要注意“三看”:看标题、看文字、看画面。) 二、联系教材知识点。要求根据材料和题意,回顾所学知识,找准相关的知识点。 三、完美答题。要求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规范答题。注意要点清晰,全面深刻,语言流畅。 ★材料分析题中几种常见的具体题型及其答题模式: 一、 “是什么”类。 ●方法:认真阅读材料,从材料获取信息,归纳答案。 常见的设问有: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材料反映了什么? 你从材料中可以获取什么信息? ●答题模式:材料反映了…… / 材料一说明了…… 二、 “为什么”类。 ●方法:主要讲出原因,可以从作用、意义、地位、重要性、必要性等方面作答。 常见的设问:国家为什么要这样做? 国家为什么要提出XXX政策? ★答题格式:因为XXX有利于…… / 因为XXX是……的需要。 例1:“国家为什么要重视“三农”问题?” 或“国家为什么要着力解决“住房难、上学难、看病贵”等民生问题?”

★[万能答案]: 因为XXX ①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 ②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③有利于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主要矛盾。 ④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 例2: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经济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万能答案]: 这是因为①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制定方针政策的总依据。 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国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 ③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④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⑤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等。 ⑥坚持党的领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三、“怎样做”类。 ●方法:从多方面、多角度回答,如国家、学校、家庭、社会、个人等。 如果限定是中学生、青少年的,则可从思想、行动上两方面作答。 常见的设问:请你为实现……提一些合理的建议/提议/方法/措施。 ★答题格式:①国家应该……(可从政策、法律等方面作答); ②社会应该……(落实XXX政策,遵纪守法等); ③个人应该……(树立XXX意识/观念,从我做起,从生活小事做起等)。 常见的设问:作为中学生应该怎样做?/ 作为青少年打算如何做? ★答题格式:作为中学生应该 思想上:树立……意识/观念。 行动上:A、坚持/贯彻落实国家的……方针、政策。 B、坚决与……行为作斗争。 C、从我做起,从生活小事做起。 D、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努力为……作贡献,报效祖国等。 ★谨记——材料分析题一定不能丢空,“为什么”和“怎么做”等题目只要言之有理一定有不少分数!

2018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材料分析题篇】

2018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材料分析题篇】 三、材料分析题答案解析 34、(1)如何理解“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答:(1)在矛盾群中存在着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在矛盾体系中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次要矛盾在矛盾体系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性作用。主要矛盾和次 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还要统筹兼顾,恰当的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因为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所以“抓住了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2)根据矛盾主要方面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原理,说明为什么“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答:(2)在矛盾群中存在着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矛盾中处于 支配地位,发挥主导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 规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在矛盾中处于被支配地位、分化从属作用的方面,所以我们看问题时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在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发展问题是我们的主要方面,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35、(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答:(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 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需要与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的新特点、深刻理解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有机结合起来。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站到更高层级的历史方位上,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对的最大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最关键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 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进入新时代要朝全面建设社 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前进。(2)为什么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答:(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 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36、(1)为什么说 中国共产党是“应运而生”?答:(1)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两大重要历史任务。包括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都为了国家出路进行了早期的探索,由于阶级局限而失败。历史证明,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919年五四运动,中 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2)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由“简”而“巨”,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答:(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就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就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就有了正确的方向和奋斗目标。有了中国

政治材料分析题

政治材料分析题,所占分值大,能力要求高,一直是高考政治试卷的“压轴题”。它的设问五花八门,材料多种多样,学生大多有畏难情绪,得分率普遍偏低,多年来,始终是困扰学生政治考试成绩的难点之所在。学生要突破这一难点,就必须深入研究高考试题,准确把握试题命制的思路、趋势和特点,积极探索解题的策略、方法与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升答题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从政治材料分析题本身来看,它包括材料和设问两部分。综观历年高考试题,可以清晰地看出,政治材料分析题具有以下显著的特点:材料数量较多,呈现方式灵活,内涵丰富,时代感强,信息量大;而且视觉新颖,设问巧妙,指向明确,要求具体。比如,从材料的呈现方式看,就有文字型,图表型,图表、注释型,混合型等几种。从设置的问题看,可将其归结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大类。所以,学生在学习和平时的训练中,就要注意选取典型题例,进行比较分析,明确认识和准确把握材料分析题的上述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去分析探讨审题、答题的一系列思路、步骤、策略,以及方法、技巧与规律,以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学习效果。 我认为,学生在解答政治材料分析题时,要紧紧抓住试题特点,着重把握和运用好以下五个解题策略。 一、捕捉有效信息,舍弃无效信息,挖掘隐性信息。全面解读材料,准确获取信息,是解好题的基础和前提。而学生所要审读的材料,作为现象的东西,它是以当年的重大社会热点和人们关心、关注的现实问题为背景,来精选材料,设置情境的;它往往是从宏观着眼,微观切入,材料精巧而深刻,提问明确而新奇。所以,学生在审读材料时,必须开动脑筋,要把分析与综合的科学思维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经过一番“去粗去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过程,方可审清材料,提取信息,把握本质,明了题意。 二、紧抓关键字、词,分析图表数据,把握内在联系。在平时作业和训练过程中,学生要注意针对各种不同类型材料的具体特点,采取合理的审读对策,瞄准解读材料的切入点。比如,对文字型材料,要紧扣关键字、词或者重点语句,因为这有助于学生快捷、准确的理解题意;而图表型材料,重点在于对材料所提供的数据,以及图形变化趋势的精准分析。而且,题目所给各种类型的材料,往往会组成一个有机整体,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逻辑联系。这客观上要求学生只有综合思考,才能真正弄清联系,有效提取信息。 三、审清设问要求,找准问题类型,依据特点作答。高考政治材料分析题的设问虽然丰富多彩,令人眼花缭乱,但若稍加分析,就不难看出,它总是围绕着“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三个问题而设置的。比如,“反映了——现象”,“分析(或说明)——原因(理由、依据),”“分析——(社会、政治、经济)

2019年全国高考政治试题归类与解析

2019年全国高考政治试题归类与解析 ——历史唯物主义 1、〔北京卷〕34. 为引导高校毕业生到西部曲,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等部门组织实施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该计划的要紧内容包括:依照西部建设和进展需要设置服务岗位;给予志愿者一定的生活补贴,并在服务期满时为其提供考研加分等优惠政策和切实有效的就业服务。这一计划的设计所表达的哲学道理是 ①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统一②实现人生价值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在社会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④个人理想应该与社会需要相结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从材料中的中心意思我们看到:个人的理想只有符合社会与国家的需要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当个人服务国家和社会的时候,国家也会给个人的进展提供很大的空间和强有力的保障。这表达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一致性。综上我们选B。②③与此题中心意思无关。 2、〔山东卷〕 23.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多家单位联合公布的"2017年度中国主流媒体十大流行语〔综合类〕”有北京奥运、金融危机、志愿者、汶川大地震、神七、改革开放30周年、三聚氰胺、降息、扩大内需、粮食安全。这些词语在2017年的流行说明 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③价值观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④人们的价值选择应以价值判断为前提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解析】2017年的十大流行词语属于意识或主观认识范畴,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应选B;③④项不符合题意。 3、〔重庆卷〕32、一个替政府看门的中学毕业青年,60年锲而不舍地专注于自己的业余爱好――打磨镜片。借助自己研磨的超出专业技师水平的复合镜片,他发明了当时人类尚未知晓的微生物世界,得到科学界广泛赞誉,被授予巴黎科学院院士头衔。他确实是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材料说明 ①实践是个人与社会统一的基础 ②生活理想是个人全部理想的基础和归缩 ③人所特有的劳动创造力是人生价值的源泉 ④获得社会认可是人生价值实现的差不多标志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材料强调只有在丰富的材料的基础上加上科学的思维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此AB说法错误。D说的是人能够正确认识世界,是强调结果而非过程,不是材料所强调的,因此不选。答案C 在社会实践活动期间,某校组织学生前往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参观,村干部向同学们生动地介绍了小岗村改革开放的历程。回答34-35题。 4、〔上海卷〕1. “众志成城是民族的成熟,百姓高贵是历史的正常。当苦难酿造出大爱大智,更心怀敬畏;祖国永恒,人民至上!”这首讴歌抗震救灾精神的诗表达了〔〕。 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③青年是最有生命力的群体 ④尊重和敬畏生命的人文精神

历年考研政治34题马原答案分析

(2012、34) (1) 从打碎花瓶这一现象中所概括出的“碎花瓶理论”为什么能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原貌的物体?(4分) 答: 材料1 讲述的是丹麦的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不小心打碎一个花瓶,但他没有陷入沮丧,而是细心地收集起满地的碎片。他把这些碎片按大小分类称出重量,结果发现这些碎片的重量之间存在着倍数关系……因此他发现了“碎花瓶理论”。这个理论可以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体,给考古和天体的研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碎花瓶理论”之所以能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原貌的物体是因为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即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中包含共性。人们的认识就是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的过程。“碎花瓶理论”是对碎花瓶这一个别事物中所包含的一般特征的概括和反映,这就使得人们能够举一反三地认识和处理其他事物。 “碎花瓶理论”之所以能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原貌的物体是因为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改变了物的量的结构引起了质的飞跃的原理。 (2)如何理解“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4分) 答: “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实质上反映了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原理。真理和谬误是辨证统一的,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真理和谬误的定义、特征、作用、地位不同。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真理离不开谬误,任何真理都离不开谬误,离开了谬误,真理也不存在了。谬误离不开真理,任何谬误都离不开真理,离开了真理,谬误也不存在了。真理和谬误相互渗透,真理渗透着谬误,谬误渗透着真理。真理和谬误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真理能转化成谬误,谬误转化成真理。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既要看到真理,又要看到谬误。“世界上没有真正的错误,只有被忽略的智慧”并不是抹杀真理和谬误之间的区别,而是指没有单纯的、绝对的错误,是指由于不能辩证地对待错误而失去在错误中发现真理的可能。 此题也可以用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原理),真理的具体性的原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3)上述两例对我们增强创新意识有何启示?(4分) 答: 材料1 讲述的是丹麦的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发现了“碎花瓶理论”。这个理论可以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体,给考古和天体的研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材料2讲述的是迪迪?艾伦年轻时到一家电影公司打工在给电影《江湖浪子》剪辑时,犯了一个非常不应该的错误,她猛然意识到:这个错误的本身,其实就是一朵最美丽的地莓花!并发明了“错位剪辑”用到了这部影片的每一个切换的镜头中。影片上映后,这种剪辑效果让所有观众耳目一新,并引起了电影同行的关注和沿用,引起了一场电影剪辑艺术的革新!上述两例对我们增强创新意识具有重要的启发,理论创新是人们在对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发展规律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拓展新视野,开辟新思路,形成新认识的过程。它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能够在更高层次上引领和推动实践活动的开展。只有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我们的实践活动才能成功,如果在实践活动中,我们放弃了理论创新,我们的实践活动必然失败,所以,我们应该像材料中的丹麦的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和迪迪?艾伦处理人的实践活动,我们的实践活动就能成功!

高一政治材料分析题答案

高一政治材料分析题答案 33.几年前,某国有独资企业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注册总资本 为90亿元人民币,国有资金占60%,非公有资金占40%,总资本比 股份制改造前增加近50亿元,企业的经济效益连年增长。 (1)该股份有限公司是什么所有制类型的企业?(2分) (2)我国公有制企业搞股份制改造有什么积极意义?(10分) (1)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企业。(2分) (2)①我国国有企业深化股份制改革,有利于优化国有经济布局 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4分)②有利于扩大 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3分)③公司制具 有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结构等优点,国有企业 搞股份制改革,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 导地位。(3分) 34.读图并运用经济常识回答: 材料一:2009年和2010年我国网络经济市场规模及增长率 注:互联网在全球经济结构中的地位日益重要,预计到2030年,互联网产业规模将占据全球生产总值的20%。 材料二:2011年2月21日,在香港上市的阿里巴巴公司宣布, 因有个别供应商涉嫌欺诈被终止服务,该公司首席执行官、首席运 营官为此引咎辞职。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致员工的公开 信中表示,诚信是阿里巴巴最珍视的价值观基础,违背公司价值观 的行为丝毫不能容忍。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5分) (2)网络经济市场规模的发展会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哪些积极影响?(10分)

(1)材料一说明2009年和2010年,我国的网络经济稳定增长,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网络经济发展极为迅速(3分)。这一趋势符合 全球经济结构中互联网产业迅速壮大的总趋势(2分)。 (2)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有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4分);有 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4分);有助于带 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3分)。 或:网络经济的迅速发展,有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 材料二:在国家确定实行“优化资本结构”的18个试点城市中,已正式或正在进入破产程序的企业达151家,其中已破产终结59家。 材料三: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规模最大的一项“强强联合”行动由金陵石化、扬子石化、仪征公司、南化公司及江苏石油集团有限公 司共同联合组建东联石化集团,被喻为“五鹤齐飞”。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二、三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及这些做法的意 义?(10分) (2)结合材料四,说明我国公司应怎样搞好经营?(10分) (1)、现象:企业兼并、破产、强强联合; 意义:①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率②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③提高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 获取更大利润 ③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企业信誉和形象的 作用: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就“两难”问题的解决,谈谈政府、企业和劳动者如何和谐共“舞”。(12分) ①政府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②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职工提供

九年级政治_材料分析题

九年级思想品德材料分析题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1、2010年8月19日15时15分,由西安铁路局西安客运段昆成车队第二乘务组值乘的K165次旅客列车运行至宝成线德阳至广汉间时,洪水致使石亭江大桥桥墩倾斜倒塌,造成列车机后5?17节车厢脱线,1318名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严重威胁。危急时刻,K165次列车乘务组临危不乱,迅速组织旅客有序撤离,短短15分钟内把所有旅客安全转移,创造了列车无一人伤亡的抢险救援奇迹。英雄列车的先进事迹感动了无数中国人。铁道部授予K165次列车第二 乘务组“抗洪抢险勇救旅客英雄列车”荣誉称号。2011年2月14日晚,《感动 中国》2010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揭晓,西安铁路局K165次列车第二乘务组获特别奖。 (1)、铁道部K165次列车乘务组的责任主要来自于什么?(2分)从他们 的事迹中你有哪些感悟?(4分) (2)、作为中学生,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承担哪些责任?(4分) 22、鞍钢集团矿业公司一名普通职工郭明义,被称为雷锋传人。他16年捐出工 资总额的一半参加希望工程,资助特困学生180多人;20载累计献血6万多毫升,相当于自身血量的10倍。郭明义说:“每做一件好事,就有一股幸福感涌上心头。”在郭明义的带动下和感召下,鞍山市成立了“郭明义爱心团队”, 吸引了5800多名鞍钢干部职工和普通市民加入。如今,郭明义精神已经走出鞍山,走向全国。 (1)、郭明义承担了什么责任?(2分)付出了什么代价?(2分)得到了什么回报?(2分) (2)、我们应怎样向郭明义学习,把模范人物的高尚行为转化为自己的行动? (4分) 23、某中学决定举行一次文明班级评选活动。为此,九年级某班同学展开了讨论:小明说:我只管好我自己的事,班集体的事与我无关。小刚说:没有文明的班集体,也就没有我们的健康成长。 小梅说:班集体的事应当是我们每个人的事,取得文明班级荣誉要靠我们大家努力。(1)、你赞成谁的观点?(1分)说明理由。(3分) (2)、在文明班级评选活动中,作为班级的一员,应承担哪些责任?(6分) 24、今年,“瘦肉精”、“健美猪”、“皮革奶”、“染色馒头”等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把“瘦肉精”添加到饲料中,可以增加动物的瘦 肉量。但食用含有“瘦肉精”的肉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常见有恶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中毒症状,特别是对心脏病、高血压患者危害更大。“皮革奶” 是将皮革下脚料溶

天津师范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原理材料分析题

根据原试卷打的,非复制粘贴拼凑!! 材料分析题: 1、下列各项中哪些是商品,哪些不是商品,为什么并简述商品的主要特点。(1)自然界中的空气,阳光:农民为自家使用养的鸡鸭;为美化生活在自家庭院里种植的花草等不是商 品。因为,自然界中的空气、阳光即不是劳动产品,又不是用于交换的,农民自家食用养的鸡鸭为美化生 活在自家庭院里种植的花草虽然是劳动产品,但不是用来交换的,为满足市场需要在大棚里种植的蔬菜, 瓜果,是商品,这些蔬菜瓜果,既是劳动产品,又是用于交换的(2)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它首 先是劳动产品,其次是它的有用性,能够用来交换。 2、请阐述下列命题所包含的基本观点:只见树木,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科学史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 这个命题是形而上学的观点,表现为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2)这个命题说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 义必然胜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食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也是一 个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3)这个命题既看科学技术的双重主要,也看到了人的作用,关键取决 于人。 3、下面是有关真理标准的论述:材料1: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材料2:使用主义者詹姆士。(1)两者观点一致吗?why? 观点不同。1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认为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是辩证唯 物主义的观点;2则认为有用的就是真理,把是否有用、是否能使我们得到某种效果作为检验认识是否具 有真理性的标准,是实用主义真理观。 (2)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分析材料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材料2的错误在于他否定了真理标准的客观性,把是否有用、是否能使我们得到某种效果作为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 4、概括命题中所包含的主要观点。材料1“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说明事物的发展史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材料2“时 有风吹幡动……”:认为世界时运动、变化、发展的、但同时她又把“心”作为世界的本原,认为运动史 精神的或心灵的运动。是主观唯心主义辩证法的观点。材料3“一言可以兴邦”过分强调了英雄人物的作 用,否定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5、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材料2:“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材料3:列宁指出吧主要的注意力正是放在认识“自己”运动 (1)简述材料1和2的主要观点:1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它用孤立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2是唯物辩证法 的观点,它认为事物的发展方向是前进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的发展是前与曲的统一 (2)简述34主要观点,并指出主要分歧:3是唯心主义观点,它认为运动是精神的运动割裂了物质和运 动的关系。4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认为事物的内部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分歧:是否承认事 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3把“心”看做是变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4强调事物内在的矛盾性, 事物内在的对立统一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 6、(1)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是什么? 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说明中国改革开放的必然性。——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或生 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说明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性。——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 筑矛盾运动规律(或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说明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性。(2)改革开放为什么能够使中国发生历史性变化?

2012中考政治:材料分析题(2)及答案

2012中考政治:材料分析题(2)及答案 1、王明是一名初一的学生。有一天,几名高年级学生摸样的人要他交五十元的“保护费”,否则将受到惩罚,他只好把他手头的零用钱交给了他们。几天后,他们又要他交出一百元,声称不给就划破她的脸,王明又偷偷的借了钱给他们。但又过了一个星期,这些人又来威胁,要他交出五百元……. (1)请你推测一下,王明可能会采取几种不同的方法来应对新的勒索,并可能导致的后果。(至少写出三种情况)(6分) 答28、(1)王明可能采取的措施和后果有以下情况:①忍气吞声,破财免灾。这样做的后果是加害者会变本加厉,后患无穷。②只身赴险,死拼蛮干。后果可能是造成无谓流血,人财两空。③纠集自己的亲朋好友找他们报复,以暴抗暴。后果可能是害人害己,得不偿失。④打110报警求助,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这样做即可惩罚坏人,又可保护自己。(6分)(2)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你推测的情况进行选择并说明理由?(4分) 答(2)选第四种情况。原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敢于和善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4分) 三、材料分析题 2、材料一2007年12月6日早晨,在哈尔滨市香坊区哈平路上,203路公交车司机何国强突然将车停在路边,打开车门,转头对乘客说:“我感觉很难受,你们坐下趟车吧!”他在车辆行驶过程突发脑溢血。昏迷前,这名司机以惊人的毅力,克服头晕等症状,将公交车稳稳的停在路边,保证了二十多名乘客的安全。材料二以“3.14”事件为起点,中国成为政治歧视、文化偏见和个人野心的牺牲品。而伴随着真相的公开、事态的发展,全球华人和亿万中国人的抗议浪潮,狂飙般兴起。2008年4月20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发表题为《爱国主义如何更有力》的署名文章。文章指出,爱国不需要理由,但理智表达爱国情感是一种对民族负责的态度,更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作为公民,我们有责任冷静理智的表达爱国热情,合法有序的表达爱国意愿,以做好本职工作和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维护一个有利于中国和平发展的环境。 (1)阅读材料一回答:何国强的事迹给我们什么启示?(8分) 答29、(1)何国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的所作所为充分说明他是个有责任感、心中有他人、珍爱生命的人。(2分)他的行为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都承担着不同的责任,我们应该负起我们的责任。(2分)我们要做到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就要加强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努力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2分)在做一件事情之前预先对其可能产生的后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尽量避免因做错事而给自己、他人、和社会带来不必要的损害。(2分)(2)阅读材料二回答:作为一个公民,当前我们应怎样负起我们的责任?(8分) 答当前我们国家正面临着许多困难,作为一个公民,我们有权利表达我们的爱国热情,也有义务承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最大的爱国。(2

南京大学政治学原理答题方法:大题的答题技巧

南京大学政治学原理答题方法 大题的答题技巧 原文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0d15950738.html,/thread-364218-1-1.html 大多数人只注重复习的全面性和知识的掌握程度,却忽视了几乎可以决定自己命运的一点:答题技巧。在掌握知识量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答题技巧的不同可能使总分相差10到20分。政治的考研试卷中大题的分值占百分之六十,而实际上大题也是技巧性最强的题型。下面向大家介绍大题答题四步曲: 第一步:仔细审题。找出本题目是关于哪个学科的哪个章节,在草稿纸上写下此章节内所有可能与本题有联系的基本概念及原理。大多数题目是跨章节,甚至跨学科的,要注意思维的发散性。 第二步:解释每一个概念并写出原理的基本内容。如果自己写出的相关概念太多,则视试卷留出的空白捡重要的写,解释概念和原理一般不要超过本题答题空间的二分之一。什么?太多了?不要怕,答多了不扣分。但要注意答题时每个概念和原理要作为一段,字迹要工整清晰。好了,本题目分数的一半你已经拿到了,下面进行第三步。 第三步:联系实际。如果本题是论述题,则根据本题联系实际中的一些现象,给出评价;如果本题是材料题,则材料就是实际,指出材料中的一些问题,也就是将材料用你学过的关于政治的术语再复述一遍。这部分一定要有,而且要作为一个段落,如果字迹工整的话,即使这一段答得驴头不对马嘴,至少也有两分。 第四步:总结。这一部分是绝对送分的,但也要有技巧。要将其作为一个段落,如果此题是论述题,则将整个题目再复述一遍,不要忘了在前面加上一个所以;如果此题是材料题,则提倡材料中好的做法,批评材料中坏的做法。 上面的四步中好像没有提过辨析题,其实辨析题就是一个分值较少而且需要判断的论述题,除了判断以外,上面的四步同样适用。但要特别注意的是辨析题的判断,千万不要盲目的说其对错,例如一些题目的前半部分是对的而后半部分是错的,有的题目说的不全面,这些都要指出。如果答大题时你能熟练地按上面的四步做,那么恭喜你,大题方面你至少可以比相同水平的其他人多得n分,不信?你看: 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有关原理说明"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的关系及其重要意义(2002年政治试题重中之重)。 首先仔细读题目,题目中已经告诉我们是用马哲中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几章的原理, 而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邓论中的内容,因此要考虑将两个学科结合起来答题。表面上看题目中有两个基本概念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联系到马哲,以德治国便是是道德问题,是上层建筑;以法治国便是法制问题。如此以来,此题需要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道德,法制,以德治国,以法治国,上层建筑,道德与法制的关系,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然后联系实际,这一步没关系,只要稍微写两句而且字迹工整便不失大格。 最后总结,好像这里把题目重抄一遍不顺口,其实只要稍微一改便行:要把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下面我们看一下标准答案: 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道德与法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的区别表现在: 道德的概念;法制的概念;道德与法制的关系。 2)历史唯物主义又认为,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变化;上层 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社会主义的法律和道德是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经济基础的发展 有重大意义。 3)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又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