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砼梁、板构件安装方法

钢筋砼梁、板构件安装方法
钢筋砼梁、板构件安装方法

钢筋砼梁、板构件安装方法

施工方法

1)构件达到规定强度时,用吊机移运至堆放场,在吊点位置下承垫横枕木,放置稳固。

2)堆放构件的场应平整压实,不沉陷、不积水。

3)构件应按吊装次序、方向水平分层堆放,标志向外,板梁平放,一般不宜超过三层,要逐层支撑牢固,层与层间要以垫木隔开,相邻构件间要留出适当宽度的通道。

4)起吊梁板可用吊钩钩住吊环或通过预留孔用钢丝绳起吊,起吊时注意不得损伤砼。

5)梁、板吊装前,应检查砼质量及截面尺寸,如有缺陷要及时修补,以免安装时发生困难。

6)梁、板运输可用平板车或大型拖车,运输时构件要平衡放正,作用特制的固定架,防止倾复,并采取防止构件产生过大的负弯距的措施,以免断裂。

7)构件吊装前,在每片梁板二端要标出竖向中心线,并在墩台面上放出梁的纵向中心线、支座纵横中心线、梁板端位置横线以及每片梁板的具体位置。

8)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安装方法:

(1)自行式吊机架设法:即直接用吊车将运来桥孔的梁板吊放到安装位置上。

①一台吊机架设法

②二台吊机架设法

99

③适用条件:平坦无水桥孔的中小跨径预制梁板安装

(2)简易型钢导梁架设法:将用型钢组拼成的导梁移运到架设桥孔,在导梁上铺设轻轨,将砼梁用轨道平车运到桥孔,再用墩顶龙门吊机将梁横移就位,之后随着架梁的需要,移动导梁和龙门架。

适用条件:地面有水,孔数较多的中小跨径预制梁板安装。

(3)联合架桥机架设法:采用钢导梁配合墩顶龙门、托架等完成预制梁的安装。在导梁上铺设钢轨,托架通过钢轨托运龙门吊机在墩顶就位,系好缆风绳,将预制梁装上平车运到桥孔导梁上,利用二个龙门吊装就位或完成横移,接着导梁前伸,用龙门将未吊装好的梁吊装就位,托架托运龙门吊机前移,用同样程序中吊装下孔。

适用条件:孔数较多的中型梁板吊装。

(4)双导梁架桥机架设法:将轨道上拼装的架桥机推移到安装孔,固定好架桥机后,将预制梁由平车运至架桥机后跨,二端同时起吊,横移小行车置于梁跨正中并固定,将梁纵移到安装跨,固定纵移平车,用横移小平车将梁横移到设计位置下落就位,待一跨梁全部吊完,小行车置于梁跨正中固定,将梁纵移到安装跨,固定纵移平车,用横移小平车退到后端,前移架桥机,拆除前支架与墩顶联结螺栓,把前支架挂在鼻架上。重复上述程序进行下一跨梁的安装。

适用条件:孔数较多的重型梁吊装。

(5)跨墩龙门架架设法:预制梁由轨道平车运至桥孔一侧,用二台同步运行的跨墩龙门吊将梁吊起再横移到设计位置落梁就位。

适用条件:无水或浅水河滩,孔数较多的中型梁板安装。

(6)浮运、浮吊架梁:将预制梁用各种方法移装到浮船上,浮运到

100

架设孔以后就位安装。浮运架设的方法有①将预制大梁装船浮运至架设孔起吊就位安装法②将预制大梁装载在一艘或两艘浮船中的支架枕木梁上,使梁底高度高于墩台支座顶面0.2-0.3米,然后浮船拖运至架设孔,充水入浮船,使浮船入水加深,降低梁底高度使大梁安装就位③浮船支架拖拉架设法:将梁的一端纵向拖拉滚移到岸边的浮船支架上,再按移动式支架架设法的方法拖拉浮船至安装位置,用龙门架或人字扒杆安装就位。

预制梁装船的方法有①用大吨位、大伸幅的吊车将梁从岸上吊装至浮船上②用大吨位、大伸幅的浮式吊机将梁从岸上吊至浮船上③用栈桥码头将预制梁纵向拖拉上船④用栈桥码头横移大梁上船。

101

结构构件(柱梁板墙)基本构造要求

9. 9 结构构件的基本规定 两对边支承的板应按单向板计算; 2 四边支承的板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1)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不大于2.0时,应按双向板计算; 2)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2.0,但小于3.0时,宜按双向板计算; 3)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不小于3.0时,宜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构造钢筋。 9.1.2 现浇混凝土板的尺寸宜符合下列规定: 1 板的跨厚比:钢筋混凝土单向板不大于30,双向板不大于40;无梁支承的有柱帽板不大于35,无梁支承的无柱帽板不大于30。预应力板可适当增加;当板的荷载、跨度较大时宜适当减小。 2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的厚度不应小于表9.1.2规定的数值。 9.1.3 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当板厚不大于150mm时不宜大于200mm 当板厚大于150mm时不宜大于板厚的1.5倍,且不宜大于250mm。 9.1.4 采用分离式配筋的多跨板,板底钢筋宜全部伸入支座;支座负弯矩钢筋向跨延伸的长度应根据负弯矩图确定,并满足钢筋锚固的要求。

简支板或连续板下部纵向受力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且宜伸过支座中心线。当连续板温度、收缩应力较大时,伸入支座的长度宜适当增加。 9.1.5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的体积空心率不宜大于50%。 采用箱型孔时,顶板厚度不应小于肋间净距的1/15且不应小于50mm。当底板配置受力钢筋时,其厚度不应小于50mm。孔间肋宽与孔高度比不宜小于1/4,且肋宽不应小于60mm,对预应力板不应小于80mm。 采用管型孔时,孔顶、孔底板厚均不应小于40mm,肋宽与孔径之比不宜小于1/5,且肋宽不应小于50mm,对预应力板不应小于60mm。 (Ⅱ)构造配筋 9.1.6 按简支边或非受力边设计的现浇混凝土板,当与混凝土梁、墙整体浇筑或嵌固在砌体墙时,应设置板面构造钢筋,并符合下列要求: 1 钢筋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且单位宽度的配筋面积不宜小于跨中相应方向板底钢筋截面面积的1/3。与混凝土梁、混凝土墙整体浇筑单向板的非受力方向,钢筋截面面积尚不宜小于受力方向跨中板底钢筋截面面积的1/3。 2 钢筋从混凝土梁边、柱边、墙边伸入板的长度不宜小于l0/4,砌体墙支座处钢筋伸入板边的长度不宜小于l0/7,其中计算跨度l0对单向板按受力方向考虑,对双向板按短边方向考虑。 3 在楼板角部,宜沿两个方向正交、斜向平行或放射状布置附加钢筋。 4 钢筋应在梁、墙或柱可靠锚固。 9.1.7 当按单向板设计时,应在垂直于受力的方向布置分布钢筋,单位宽度上的配筋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的受力钢筋的15%,且配筋率不宜小于0.15%;分布钢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当集中荷载较大时,分布钢筋的配筋面积尚应增加,且间距不宜大于200mm。 当有实践经验或可靠措施时,预制单向板的分布钢筋可不受本条的限制。 9.1.8 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应在板的表面双向配置防裂构造钢筋。配筋率均不宜小于0.10%,间距不宜大于200mm。防裂构造钢筋可利用原有钢筋贯通布置,也可另行设置钢筋并与原有钢筋按受拉钢筋的要求搭接或在周边构件中锚固。 楼板平面的瓶颈部位宜适当增加板厚和配筋。沿板的洞边、凹角部位宜加配防裂构造钢筋,并采取可靠的锚固措施。 9.1.9 混凝土厚板及卧置于地基上的基础筏板,当板的厚度大于2m时,除应沿板的上、下表面布置的纵、横方向钢筋外,尚宜在板厚度不超过1m围设置与板面平行的构造钢筋网片,网片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纵横方向的间距不宜大于300mm。 9.1.10 当混凝土板的厚度不小于150mm时,对板的无支承边的端部,宜设置U形构造钢筋并与板顶、板底的钢筋搭接,搭接长度不宜小于U形构造钢筋直径的15倍且不宜小于200mm; 也可采用板面、板底钢筋分别向下、上弯折搭接的形式。

【混凝土习题集】—10—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

第十章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 一、填空题: 1、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盖按施工方式可分为 、 、 三 种形式。 2、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盖结构按楼板受力和支承条件不同,又可分 为 、 、 、 等四种形式。 3、从受力角度考虑,两边支承的板为 板。 4、现浇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是由组成 、 、 的。 5、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中,板和次梁采用 计算方法,主梁采用 计算方法。 6、多跨连续梁、板采用塑性理论计算时的适用条件有两个,一是 ,二是 。 7、对于次梁和主梁的计算截面的确定,在跨中处按 ,在支座处按 。 8、多跨连续双向板按弹性理论计算时,当求某一支座最大负弯矩时,活荷载按 考虑。 9、无梁楼盖的计算方法有 、 两种。 10、双向板支承梁的荷载分布情况,由板传至长边支承梁的荷载为 分布;传给短边支承梁上的荷载为 分布。 11、当楼梯板的跨度不大(m 3 ),活荷载较小时,一般可采用 。 12、板式楼梯在设计中,由于考虑了平台对梯段板的约束的有利影响,在计算梯段板跨中最大弯矩的时候,通常将8 1改成 。 13、钢筋混凝土雨篷需进行三方面的计算,即 、 、 。 二、判断题: 1、两边支承的板一定是单向板。( ) 2、四边支承的板一定是双向板。( ) 3、为了有效地发挥混凝土材料的弹塑性性能,在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中,板、次梁、主梁都可采用塑性理论计算方法。( ) 4、当求某一跨跨中最大正弯矩时,在该跨布置活载外,其它然后隔跨布置。( ) 5、当求某一跨跨中最大正弯矩时,在该跨不布置活载外,其它然后隔跨布置。( )

6、当求某跨跨中最小弯矩时,该跨不布置活载,而在相邻两跨布置,其它隔跨布置。( ) 7、当求某支座最大负弯矩,在该支座左右跨布置活载,然后隔跨布置。( ) 8、当求某一支座最大剪力时,在该支座左右跨布置活载,然后隔跨布置。( ) 9、在单向板肋梁楼盖截面设计中,为了考虑“拱”的有利影响,要对所有板跨中截面及支座截面的内力进行折减,其折减系数为8.0。( ) 10、对于次梁和主梁的计算截面的确定,在跨中处按在支座处T 形截面,在支座处按矩形截面。( ) 11、对于次梁和主梁的计算截面的确定,在跨中处按矩形截面,在支座处按T 形截面。( ) 12、多跨连续双向板按弹性理论计算时,当求某一支座最大负弯矩时,活荷载按满布考虑。( ) 13、当梯段长度大于3m 时,结构设计时,采用梁板式楼梯。( ) 三、选择题: 1、混凝土板计算原则的下列规定中( )不完全正确。 A 两对边支承板应按单向板计算 B 四边支承板当21 2≤l l 时,应按双向板计算 C 四边支承板当 312≥l l 时,可按单向板计算 D 四边支承板当321 2 l l ,宜按双向板计算 2、以下( )种钢筋不是板的构造钢筋。 A 分布钢筋 B 箍筋或弯起筋 C 与梁(墙)整浇或嵌固于砌体墙的板,应在板边上部设置的扣筋 D 现浇板中与梁垂直的上部钢筋 3、当梁的腹板w h 高度是下列( )项值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纵向构造筋(俗称腰筋)。 A mm h w 700≥ B mm h w 450≥ C mm h w 600≥ D mm h w 500≥ 4、承提梁下部或截面高度范围内集中荷载的附加横向钢筋应按下面( )配置。 A 集中荷载全部由附加箍筋或附加吊筋,或同时由附加箍筋和吊筋承担 B 附加箍筋可代替剪跨内一部分受剪箍筋 C 附加吊筋如满足弯起钢筋计算面积的要求,可代替一道弯起钢筋 D 附加吊筋的作用如同鸭筋 5、简支楼梯斜梁在竖向荷载设计值q 的作用下,其承载力计算的下列原则( )项不正确。 A 最大弯矩可按斜梁计算跨度0 l '的水平投影0l 计算 B 最大剪力为按斜梁水平投影

板的配筋率规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

板的配筋率规范规定、各类构件配筋率表格、板的构造详图 构造钢筋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按照构造需要设置的钢筋,相对于受力钢筋而言。 构造钢筋不承受主要的作用力,只起维护、拉结,分布作用。 构造钢筋的类型有:分布筋,箍筋,拉筋,构造腰筋,架立筋等。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表9.5.1 第9.5.1条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表9.5.1规定的数值。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9.5.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9.5.2 第9.5.2条对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中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小于0.15%。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9.5.2 第9.5.3条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中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应符合下列要求: M u≥Mcr(9.5.3) 式中

Mu--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按本规范公式(7.2.1-1)、(7.2.2-2)或公式(7.2.5)计算,但应取等号,并将M以Mu代替; Mcr--构件的正截面开裂弯矩值,按本规范公式(8.2.3-6)计算。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10.1.6 第10.1.6条当现浇板的受力钢筋与梁平行时,应沿梁长度方向配置间距不大于200mm且与梁垂直的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且单位长度内的总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中单位宽度内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该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从梁边算起每边不宜小于板计算跨度l0的四分之一(图10.1.6)。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10.1.7 第10.1.7条对与支承结构整体浇筑或嵌固在承重砌体墙内的现浇混凝土板,应沿支承周边配置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现浇楼盖周边与混凝土梁或混凝土墙整体浇筑的单向板或双向板,应在板边上部设置垂直于板边的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宜小于板跨中相应方向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三分之一;该钢筋自梁边或墙边伸入板内的长度,在单向板中不宜小于受力方向板计算跨度的五分之一;在双向板中不宜小于板短跨方向计算跨度的四分之一;在板角处该钢筋应沿两个垂直方向布置或按放射状布置;当柱角或墙的阳角突出到板内且尺寸较大时,亦应沿柱边或墙阳角边布置构造钢筋,该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应从柱边或墙边算起。上述上部构造钢筋应按受拉钢筋锚固在梁内、墙内或柱内; 2嵌固在砌体墙内的现浇混凝土板,其上部与板边垂直的构造钢筋伸入板内的长度,从墙边算起不宜小于板短边跨度的七分之一;在两边嵌固于墙内的板角部分,应配置双向上部构造钢筋,

梁、板结构设计规范

1 梁设计 1.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高宽比不宜大于4,跨高比不宜小于4;宽扁梁及 深梁详规范。 2.梁截面控制指标 A. 纵筋配筋率:最小配筋率按《混凝土规范》表11.3.6-1中数值取用,一般 模型计算会考虑,不用管;最大配筋率不宜大于2.5%; B.纵筋净距:顶筋不应小于30mm和1.5d,底筋不应小于25mm和1.0d。钢筋多余2层时,2层以上钢筋中距应比下面2层中距增大1倍。各层钢筋间距不小 于25mm和d(d为纵筋最大直径)。 C. 纵筋面积比: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四级规范无要求, 一般取0.25。 D. 箍筋直径及肢数:当截面高度大于800时,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截面高 度小于800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mm;一级不小于10mm,二三级不小于8mm,四级不小于6mm,当纵筋配筋率大于2%时,箍筋直径加大(按规范的表中最小 直径来加大);箍筋肢数:梁宽小于350mm用双肢箍,350~600时四肢箍, 650~800时六肢箍。 E. 箍筋加密区最大间距:一级不大于hb/4、6d、100的较小者;二级不大于 hb/4、8d、100的较小者;三四级不大于hb/4、8d、150的较小者。 F. 箍筋加密区长度:一级不小于2hb、500的较大者;二三四级不小于 1.5hb、500的较大者。 3.梁配筋构造 A. 架立筋:一般用12mm,但是《混凝土规范》9.2.6中指出,跨度小于4m 是不宜小于8mm,跨度4~6m不应小于10mm,大于6m时不应小于12mm。 B. 梁侧构造筋:梁腹板高度hw(梁高-板厚)不小于450mm时,梁两侧沿高度 配置纵向构造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单侧配筋率不小于腹板面积(bhw) 的0.1%;注意,扭筋构造是按照全高布置构造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C. 悬臂梁构造:应有至少2根钢筋伸至悬臂梁外端,并向下弯折不少于12d, 其余钢筋不应截断,应在《混凝土规范》9.2.8条规定的弯起点弯折。 D. 框架梁上开洞时,洞口位置宜位于梁跨中1/3区段,洞口高度不应大于梁 高的40%,洞口上下高度不宜小于200mm E.吊筋计算(和创计算):一般次梁两侧各设4个箍筋,每侧扣除一个基本箍。计算时,用梁设计内力包络图中次梁传递来的剪力放大1.25倍,然后减去两侧一共6各箍筋的受剪承载力,得出的差值查表看需要用几号吊筋。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配筋图的表示方法讲解

对学习平法施工图识读的总结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配筋图的表示方法有3种:详图法、梁柱表法和平面整体表示法。详图法和梁柱表法都属于传统的施工图绘制方法,传统的结构施工图表示方法将创造性劳动和非创造性劳动混为一体,不仅有出图量大的缺点,而且图中还有大量的重复性工作,绘图过程中容易出错,也不易修改,从而导致设计效率低,质量难以控制。 平法则是把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配筋等,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合,使之构成一套新型完整的结构施工图,平法的优点是标准化程度较高,直观性强,可提高工作效率一倍以上,减少图纸量65%—80﹪,减少错漏碰缺现象及校核方便,易于更正。 在课堂上我学习的主要是梁、板、柱的平法表示方法,通过学习,我对平法也大致有了一些认识,对于一些简单的配筋图也可以看明白了,下面我就对这段时间对平法的学习做一个总结: 一.板平法施工图。板平面注写有两种方式:板块集中标注和板支座原位标注。板块集中标注的内容主要包括板块编号、板厚、贯通纵筋及板顶面标高高差。如(YXB2 h﹦160/100 B:Xc﹠YcФ8﹫200 T:XcФ8﹫200 )表示的是2号延伸悬挑板,板根部厚度为160㎜,端部厚度为100㎜,板下部双向均配置直径为8㎜间距为200㎜的构造钢筋,板上部X向配置直径为8㎜间距为200㎜的构造钢筋。板支座原位标注内容主要包括板支座上部非贯通纵筋和纯悬挑板上部受力钢筋。 二.柱平法施工图。柱平法施工图表示方法分为柱列表注写方式和截面注写方式。柱列表注写方式是指在柱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相同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或几个截面标注该柱的几何参数代号;在柱表中注写柱号、柱段的起止标高、几何尺寸和柱的配筋值,并配以各种柱截面形状及其箍筋类型图的方式表示柱平法施工图。截面注写方式是指在各标准层绘制的柱平面布置图的柱截面上,分别在相同编号的柱中选择一个截面,将截面尺寸和配筋数值直接标注在其上的形式。 三.梁平法施工图。梁平法施工图表示方法有梁平面注写方式和截面注写方式。梁平面注写方式是指在梁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编号不同的梁中各选一根梁,将截面尺寸和配筋的具体数值标注在该梁上来表达梁平面的整体配筋。平面注写方式又包括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集中标注必须标注梁编号、梁截面尺寸、梁箍筋、梁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和受扭钢筋的配置,选注值为梁顶面标高高差;原位标注,当梁上部和下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自上而下分开,直径不同时中间用加号相连。梁截面注写方式是指在分标准层绘制的梁平面布置图上,分别在不同编号的梁中各选择一根梁用剖面号引出配筋图,并在其上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具体数值的表示方式。

钢筋混凝土板的钢筋构造要求

钢筋混凝土板的钢筋构造要求 钢筋混凝土板的钢筋构造要求 板配筋规定 : 钢筋混凝土板是受弯构件,按其作用分为 :底部受力筋、上部负筋、分布筋几种。 一、受力筋主要用来承受拉力。悬臂板及地下室底板等构件的受力钢筋的配置是在板的上部。当板为两端支承的简支板时,其底部受力钢筋平行跨度布置; 当板为四周支承 并且其长短边之比值大于 2 时,板为单向受力,叫单向板,其底部受力钢筋平行短边方向布置 ;当板为四周支承并且其长短边之比值小于或等于 2时,板为双向受力,叫双向板,其底部纵横两个方向均为受力钢筋。 1、板中受力钢筋的常用直径:板厚h 100mm时为6~8mmm;h=100~150mm为 8~12mm;h 150mr时为12~16mm采用现浇板时受力钢筋不应小于 6mm预制板时不应小于4mm。 2、板中受力钢筋的间距,一般不小于 70mm当板厚h 150mmi时间距不宜大于 200mm当h 150mm时不宜大于1.5h或250mm板中受力钢筋一般距墙边或梁边 50mn开始配置。 3、单向板和双向板可采用分离式配筋或弯起式配筋。分离式配筋因施工方便,已成为工程中主要采用的配筋方式。 当多跨单向板、多跨双向板采用分离式配筋时,跨中下部钢筋宜全部伸人支座支座负筋向跨内的延伸长度 a 应覆盖负弯矩图并满足钢筋锚固的要求。 4、简支板或连续板跨中下部纵向钢筋伸至支座的中心线且锚固长度不应小于 5d。当连续板内温度收缩应力较大时,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宜适当增加。

对与边梁整浇的板,支座负弯矩钢筋的锚固长度应为La,见图2-21右侧支座 负筋 5、在双向板的纵横两个方向上均需配置受力钢筋。承受弯矩较大方向的受力钢筋,布置在受力较小钢筋的外层。 二、分布钢筋 它主要用来使作用在板面荷载能均匀地传递给受力钢筋; 抵抗四温度 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在垂直于板跨方向所产生的拉应力 ; 同时还与受力钢筋绑扎在一起组合成骨架,防止受力钢筋在混凝土浇捣时的位移。 1 、单向板中单位长度上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15%,且不宜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0.15%;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50mm直径不宜小于6mm 对集中荷载较大的情况,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应适当增加,其间距不宜大于 200mm。 2、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钢筋间距宜为150,200mm并应在 板的配筋表面布置温度收缩钢筋。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宜小于 0.1%。温度收缩钢筋可利用原有钢筋贯通布置,也可另行设置构造钢筋网,并与原有钢筋按受拉钢筋的要求搭接或在周边构件中锚固。 三、构造钢筋 为了避免板受力后,在支座上部出现裂缝,通常是在这些部们上部配置受拉钢筋,这种钢筋称为负筋。 板的配筋原则 : 1、对与支承结构整体浇筑或嵌固在承重砌体墙内的现浇混凝土板,应沿支承 周边配置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 8mm痩距不宜大于200mm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混凝土习题集】—10—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

第十章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 一、填空题: 1、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盖按施工方式可分为、、三种形式。 2、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盖结构按楼板受力和支承条件不同,又可分 为、、、等四种形式。 3、从受力角度考虑,两边支承的板为板。 4、现浇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是由组成、、的。 5、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中,板和次梁采用计算方法,主梁采用计算方法。 6、多跨连续梁、板采用塑性理论计算时的适用条件有两个,一是,二是。 7 、对于次梁和主梁的计算截面的确定,在跨中处按,在支座处按。 8、多跨连续双向板按弹性理论计算时,当求某一支座最大负弯矩时,活荷载按 考虑。 9、无梁楼盖的计算方法有、两种。 10、双向板支承梁的荷载分布情况,由板传至长边支承梁的荷载为分布;传给短边支承梁上的荷载为分布。 11、当楼梯板的跨度不大(3m ),活荷载较小时,一般可采用。 12、板式楼梯在设计中,由于考虑了平台对梯段板的约束的有利影响,在计算梯段 板跨中最大弯矩的时候,通常将1 8 改成。 13、钢筋混凝土雨篷需进行三方面的计算,即、、。 二、判断题: 1、两边支承的板一定是单向板。() 2、四边支承的板一定是双向板。() 3、为了有效地发挥混凝土材料的弹塑性性能,在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中,板、次梁、主梁都可采用塑性理论计算方法。() 4、当求某一跨跨中最大正弯矩时,在该跨布置活载外,其它然后隔跨布置。() 5、当求某一跨跨中最大正弯矩时,在该跨不布置活载外,其它然后隔跨布置。() 6、当求某跨跨中最小弯矩时,该跨不布置活载,而在相邻两跨布置,其它隔跨布置。() 136

7、当求某支座最大负弯矩,在该支座左右跨布置活载,然后隔跨布置。() 8、当求某一支座最大剪力时,在该支座左右跨布置活载,然后隔跨布置。() 9、在单向板肋梁楼盖截面设计中,为了考虑“拱”的有利影响,要对所有板跨中截 面及支座截面的内力进行折减,其折减系数为0.8。() 10、对于次梁和主梁的计算截面的确定,在跨中处按在支座处T 形截面,在支座处 按矩形截面。() 11、对于次梁和主梁的计算截面的确定,在跨中处按矩形截面,在支座处按T 形截面。() 12、多跨连续双向板按弹性理论计算时,当求某一支座最大负弯矩时,活荷载按满 布考虑。() 13、当梯段长度大于3m 时,结构设计时,采用梁板式楼梯。() 三、选择题: 1、混凝土板计算原则的下列规定中()不完全正确。 l 2 A 两对边支承板应按单向板计算 B 四边支承板当 2 l 1 时,应按双向板计算 C l 2 四边支承板当 3 l 1 l 2 时,可按单向板计算 D 四边支承板当 2 3 l 1 ,宜按双向板计 算 2、以下()种钢筋不是板的构造钢筋。 A 分布钢筋 B 箍筋或弯起筋 C 与梁(墙)整浇或嵌固于砌体墙的板,应在板边上 部设置的扣筋 D 现浇板中与梁垂直的上部钢筋 3、当梁的腹板h w 高度是下列()项值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纵向 构造筋(俗称腰筋)。 A h w 700mm B h w 450mm C h w 600mm D h w 500mm 4、承提梁下部或截面高度范围内集中荷载的附加横向钢筋应按下面()配置。 A 集中荷载全部由附加箍筋或附加吊筋,或同时由附加箍筋和吊筋承担 B 附加箍筋可代替剪跨内一部分受剪箍筋 C 附加吊筋如满足弯起钢筋计算面积的要求,可代替 一道弯起钢筋 D 附加吊筋的作用如同鸭筋 5、简支楼梯斜梁在竖向荷载设计值q 的作用下,其承载力计算的下列原则()项不正确。 A 最大弯矩可按斜梁计算跨度l 0 的水平投影l 0 计算 B 最大剪力为按斜梁水平投影 净跨度 1 l 计算,即V ql cos C 竖向荷载ql0 沿斜梁方向产生轴向压力n n 2

(完整版)钢筋混凝土第十章梁板结构试题答案

计算题 1. 图示结构沿梁长的承载力均为(±)Mu ,其中(qL P =)。 A 处,则由 (2)若取调幅系数为0.25,则调幅后A 支座弯矩为 u u A M M M 75.0)25.01(=?-= (3)若按塑性理论计算,则当支座、跨中都达到Mu 时,梁才达到极限承载力,此时Pu 为: AB 跨为: L P M M u u u 41 = + 则 L M P u u 8= BC 跨为:2 81L q M M u u u =+ 则 2 16L M q u u = 2.已知一两端固定的单跨矩形截面梁受均布荷载作用,其净距为6m ,截面尺寸 mm mm 500200?,采用C20混凝土,2/6.9mm N f c =支座截面配置了3Φ16钢筋,跨中 截面配置了3Φl 6钢筋2 /210mm N f y =,2603mm A s =,614.0=b ξ,梁的受剪承载力 满足要求。按单筋截面计算,两端固定梁的弹性弯矩:支座2121n ql M =,跨中2 24 1n ql M =。求:(共15分) (1) 支座截面出现塑性铰时,该梁承受的均布荷载1q ;(5分) (2) 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该梁的极限荷载2q ;(5分) (3) 支座的调幅系数β。(5分)

解:(1)支座截面和跨中截面配筋相同,截面尺寸相同。因此截面的承载能力也相同。为u M 。 纵筋配筋率min %65.0462 200603 ρρ>=?= )2/(0x h f A M y s u -?= mm b f A f x c s y 66200 6.90.1603 2101=???= = α 143.038 50066 =-= ξ,显然614.0<ξ m kN x h f A M y s u ?=??=-?=54428603210)2/(0(2分) 由于荷载作用下,支座弯矩比跨中大,故支座先出现塑性铰,此时梁承受的均不荷载1q u M l q =21121 , 所以m kN l M q u /181221==(2分) (2)显然35.01.0<<ξ,可以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此时极限状态为支座和跨 中均出现塑性铰,承载能力为u M (2分),根据力平衡方程得到:8/22 2l q M u = 可以算出 m kN l M q u /24162 2== (2分) (3)支座的调幅系数为 25.012 /62412/61812/6242 22=??-?=-= 弹 塑 弹M M M β 3.图示结构沿梁长的承载力均为(±)M u ,(共15分) 求: (1)按弹性理论计算,其极限承载力u P (按弹性分析A 支座弯矩PL M 16 3 = ) ;

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钢筋密集区域优化设计

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钢筋密集区域优化设计 摘要:通过改变混凝土梁柱节点区域交叉钢筋的空间布置,由平面交叉改为立体交叉,钢筋的特性得到合理的配置和发挥,提高了梁柱节点核芯区延性、抗震剪切力和冲击力,同时避免因钢筋密集而造成的混凝土浇筑质量问题。 关键词:梁柱节点钢筋密集区域平面交叉立体交叉U形钢筋抗震剪切力抗震冲击力延性 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区域一般钢筋密集,纵横向梁的受力钢筋在此区域交叉和锚固,致使钢筋间净距和钢筋网眼尺寸减小,形成类似密目滤网的作用(见图1),工程实例证明,导致梁柱节点钢筋密集区域一些主要质量问题: 1、混凝土浇筑困难,泵送混凝土难以直接浇筑到位,多采取二次转运、小批量浇筑, 或采取钢筋安装与混凝土浇筑振淘交替进行,降低工效; 2、混凝土振淘困难,振动棒直径大于钢筋网眼净距,振动棒难以顺利插于新浇混凝 土内工作,振淘不密实; 3、由于交叉钢筋的滤网作用,导致混凝土离析,粗骨料沉积于钢筋网上部,水泥浆 流失,致使柱根部混凝土形成空洞、蜂窝、烂根等质量通病(见图2,3); 4、纵横交叉的钢筋在节点区域密贴,缩减了钢筋的保护层厚度,降低了锚固抗拉强 度,对节点抗震不利; 5、钢筋混凝土节点区域截面钢筋过于密集,在侧向地震荷载作用下有类似于超筋脆 性破坏的风险和可能; 6、梁柱节点水平钢筋网层的存在,类似于在混凝土柱中水平方向形成断层,造成水 平方向剪应力集中,对结构抗震和节点核芯区抗震非常不利。

图1 典型梁柱节点配筋示意图 图2 典型梁柱节点混凝土质量问题示意图 图3 典型梁柱节点混凝土质量问题实例 随着高层建筑和大跨度工业厂房的增多,设计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截面配筋率越来越高,同时为了获取较高强度的混凝土,所采用的混凝土粗骨料粒径也越来越大,梁柱节点区域钢筋网眼的尺寸与粗骨料的粒径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而设计单位一般未就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作出详细的深化设计,国内也为解决此问题进行有益的探索,方案较多,优劣利弊各异。

(梁板结构)混凝土结构设计复习题及答案

混凝土结构设计习题 楼盖(200题) 一、填空题(共48题) 1.单向板肋梁楼盖荷载的传递途径为 楼面(屋面)荷载 → 次梁 → 主梁 → 柱 → 基础 → 地基。 2.在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设计中,板的短跨方向按 计算 配置钢筋,长跨方向按_ 构造要 求 配置钢筋。 3.多跨连续梁板的内力计算方法有_ 弹性计算法__和 塑性计算法___ 两种方法。 4.四边支承板按弹性理论分析,当L 2/L 1≥_2__时为_单向板_;当L 2/L 1<__2 _时为_双向板 。 5.常用的现浇楼梯有__板式楼梯___和___梁式楼梯___两种。 6.对于跨度相差小于10%的现浇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板,可按等跨连续梁进行内力计算。 7、双向板上荷载向两个方向传递,长边支承梁承受的荷载为 梯形 分布;短边支承梁承 受的荷载为 三角形 分布。 8、按弹性理论对单向板肋梁楼盖进行计算时,板的折算恒载 '/2g g q =+, 折算活载 '/2q q = 9、对结构的极限承载力进行分析时,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即 极限条件 、 机动条件 和 平衡条件 。当三个条件都能够满足时,结构分析得到的解就是结构的真实极限荷载。 10、对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进行分析时,满足 机动条件 和 平衡条件 的解称为上限解, 上限解求得的荷载值大于真实解;满足 极限条件 和 平衡条件 的解称为下限解,下限 解求得的荷载值小于真实解。 11、在计算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中次梁在其支座处的配筋时,次梁的控制截面位置应 取在支座 边缘 处,这是因为 支座边缘处次梁内力较大而截面高度较小。 12、钢筋混凝土超静定结构内力重分布有两个过程,第一过程是由于 裂缝的形成与开展 引起的,第二过程是由于 塑性铰的形成与转动 引起的。 13、按弹性理论计算连续梁、板的内力时,计算跨度一般取 支座中心线 之间的距离。按 塑性理论计算时,计算跨度一般取 净跨 。 14、在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中,单向板的长跨方向应放置分布钢筋,分布钢筋的主要作用是:承担在长向实际存在的一些弯矩、抵抗由于温度变化或混凝土收缩引起的内力、将板上作用的集中荷载分布到较大面积上,使更多的受力筋参与工作、固定受力钢筋位置。 15、钢筋混凝土塑性铰与一般铰相比,其主要的不同点是:只能单向转动且转动能力有限、能承受一定弯矩、有一定区域(或长度)。 16、塑性铰的转动限度,主要取决于钢筋种类、配筋率 和 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 。当低或 中等配筋率,即相对受压区高度ξ值较低时,其内力重分布主要取决于 钢筋的流幅 ,这时 内力重分布是 充分的 。当配筋率较高即ξ值较大时,内力重分布取决于 混凝土的压应变 , 其内力重分布是 不充分的 。

超详细的梁、板设计规范整理

超详细的梁、板设计规范整理 梁设计 1.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高宽比不宜大于4,跨高比不宜小于4;宽扁梁及深梁详规范。 2.梁截面控制指标 A. 纵筋配筋率:最小配筋率按《混凝土规范》表11.3.6-1中数值取用,一般模型计算会考虑,不用管;最大配筋率不宜大于2.5%; B.纵筋净距:顶筋不应小于30mm和1.5d,底筋不应小于25mm 和1.0d。钢筋多余2层时,2层以上钢筋中距应比下面2层中距增大1倍。各层钢筋间距不小于25mm和d(d为纵筋最大直径)。 C. 纵筋面积比: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四级规范无要求,一般取0.25。 D. 箍筋直径及肢数:当截面高度大于800时,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截面高度小于800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6mm;一级不小于10mm,二三级不小于8mm,四级不小于6mm,当纵筋配筋率大于2%时,箍筋直径加大(按规范的表中最小直径来加大);箍筋肢数:梁宽小于350mm用双肢箍,350~600时四肢箍,650~800时六肢箍。 E. 箍筋加密区最大间距:一级不大于hb/4、6d、100的较小者;二级不大于hb/4、8d、100的较小者;三四级不大于hb/4、8d、150的较小者。

F. 箍筋加密区长度:一级不小于2hb、500的较大者;二三四级不小于1.5hb、500的较大者。 3.梁配筋构造 A. 架立筋:一般用12mm,但是《混凝土规范》9.2.6中指出,跨度小于4m是不宜小于8mm,跨度4~6m不应小于10mm,大于6m时不应小于12mm。 B. 梁侧构造筋:梁腹板高度hw(梁高-板厚)不小于450mm时,梁两侧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单侧配筋率不小于腹板面积(bhw)的0.1%;注意,扭筋构造是按照全高布置构造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C. 悬臂梁构造:应有至少2根钢筋伸至悬臂梁外端,并向下弯折不少于12d,其余钢筋不应截断,应在《混凝土规范》9.2.8条规定的弯起点弯折。 D.框架梁上开洞时,洞口位置宜位于梁跨中1/3区段,洞口高度不应大于梁高的40%,洞口上下高度不宜小于200mm E.吊筋计算(和创计算):一般次梁两侧各设4个箍筋,每侧扣除一个基本箍。计算时,用梁设计内力包络图中次梁传递来的剪力放大1.25倍,然后减去两侧一共6各箍筋的受剪承载力,得出的差值查表看需要用几号吊筋。 F.加腋计算:加腋位置一般出现在大悬挑处,先建悬挑梁计算得出合适结果,然后在模型中靠近支座处增加节点,然后在该节点与柱节点间设变截面梁进行计算,要求计算结果靠近支座的数值往外逐

钢筋混凝土梁板的配筋构造讲解

钢筋混凝土梁板的配筋构造 3.1 受弯构件的构造要求 (1)梁的一般构造 钢筋混凝土梁的常用截面有矩形、T形、工形和花篮形等形式,如图 图3.25梁的截面形式 受弯构件在外荷载作用下,截面上将同时承受弯矩M和剪力y的作用。在弯矩较大的区段可能发生沿横截面的(称为正截面)受弯破坏,在剪力较大的区段可能发生沿斜截面的受剪破坏,当受力钢筋过早切断、弯起或锚固不满足要求时,还可能发生沿斜截面的受弯破坏。 一、梁和板的一般构造规定 (一)梁的配筋构造 1)梁的截面尺寸 梁的截面高度h与梁的跨度l及所受荷载大小有关。一般情况下,独立简支梁,其截面高度h与其跨度l的比值(称为高跨比) h/l=1/12—1/8 ;独立的悬臂梁h/l为1/6左右;多跨连续梁h/l=1/18—1/12 。 梁的截面宽度b与截面高度h的比值b/h,对于矩形截面一般为1/2.5~1/2;对于T形截面一般为1/3~1/2.5 。 为了统一模板尺寸便于施工,梁的常用宽度一般为180mm、200mm、220mm、250mm,250mm以上以50mm为模数;而梁的高度h一般为250mm、300 mm、…、1000mm等尺寸,当h≤800mm时以50mm为模数,当h>800mm时以1OOmm为模数。 2)梁的配筋 梁中一般配置下列几种钢筋(图3.26): ①纵向受力筋。如①号筋,它是用来承受弯矩的钢筋。纵向受力钢筋的常用直径为10-28mm,根数不得少于2根。梁内受力纵筋的直径应尽可能相同;当采用不同的直径时,它们之间相差至少应为2mm以上,便于施工中容易用肉眼识别,但相差也不宜超过6mm。 ②弯起钢筋。如②、③号钢筋,它是由纵向受力钢筋弯起而成。它的作用是:中间段同纵向受力钢筋一样,可以承受跨中正弯矩;弯起段可以承受剪力;弯起后的水平段有时还可以用来承受支座处的负弯矩。 弯起钢筋的弯起角度—般是:当梁高h ≤800mm时为45°;当梁高h>800mm 时为60°

波形梁护栏构件组成及规范要求

公路安全护栏板 是公路上最常用的安全护栏,公路安全护栏板是采用波形板为主要防撞部件,它钢柔相间可以减少车辆在撞到护栏时造成的损失。 公路安全护栏板的原理:公路安全护栏板是一种以波纹状钢护栏板相互拼接并由主柱支撑的连续结构。它利用土基、立柱、横梁的变形来吸收碰撞能量,并迫使失控车辆改变方向,回复到正常的行驶方向,防止车辆冲出路外,以保护车辆和乘客,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波形板护栏的工作原理:波形板护栏利用土基、立柱、横梁的变形来吸收碰撞能量,并迫使失控车辆改变方向,回复到正常的行驶方向,防止车辆冲出路外,以保护车辆和乘客,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波形板护栏的特点:波形板护栏钢柔相兼,具有较强的吸收碰撞能量的能力,具有较好的视线诱导功能,能与道路线形相协调,外形美观,可在小半径弯道上使用,损坏处容易更换。波形防护栏即是指板产品,因为它属于高速公路防护栏所以也可称之为波形防护栏。 高速公路板采用国标Gr-A-4E或是Gr-A-2E配置来安装,部分加强路段采用三波护栏安装防护。

高速公路波形护栏配置:波形板采用4320*310*85*4(符合波形护栏 JT/T281-2007国家标准要求)+立柱通常使用140*4.5+防阻块+安装螺栓+立柱帽安装;Gr-A-4E型高速公路波形配件数量以立柱间距为4米为准配置;Gr-A-2E 型高速公路波形配件数量以立柱间距为2米来进行配置。 现行高速公路板标准是我国《JT/T281-2007国家标准》,标准中高速公路波形要求为:波形梁为厚度大于4mm的上差波形梁板,立柱为大于4.25mm钢管立柱(立柱标称为4.5,差幅为0.25mm)。 波形护栏规范 一,路侧波形梁防护栏的设置 1、设置路侧的,按防撞等级可分为A级和S级.S级护栏属于加强型,适合于路侧特别危险的路段使用.S级护栏的立柱中心间距为2m。 2、路侧波形梁护栏的横断布设,不应使护栏面侵入公路建筑限界以内,并不得使护栏立柱外侧的侧向土压力明显减小.立柱外边缘到路肩边缘的最小距离规定为:当土路肩宽度为75cm时,不应小于25cm;当土路肩宽度为50cm时,不应小于 14cm, 3、路侧护栏端头的设置:路侧波形梁护栏的起,讫点应进行端头处理.路侧护栏的端头可以设计成地锚式或圆头式.逆行车方向的上游圆头式端头与护栏标准段之间应设渐变段,顺行车方向的下游端头可与标准段护栏成一直线布设. 4、路侧波形梁护栏的防阻块是波形梁与立柱之间的承力部件,适用于交通流中车种比较复杂,担心碰撞车辆可能会在护栏立柱处拌阻的路段;或为了减少路缘石对碰撞车辆运动轨迹产生不利影响的路段. 护栏防阻块分为A型,B型两种.A型适用于圆形立柱, 5、路侧护栏应安装于坚实的土路肩中,当护栏立柱遇软基础情况时,应把护栏立柱设置于混凝土基础中,有条件时,宜采用抽换式护栏立柱.; 二,中央分隔带波形梁防护的设置 1、设置于中央分隔带的波形梁护栏,按防撞等级可分为Am级和Sm级.Sm级护栏属加强型,适合于在中央分隔带内有重要构造物,并需要限制护栏横向位移的路段.构造上有分设型和组合型两种.分设型护栏适合于中央分隔带相对较宽,中央带内的物较多,并在中央分隔带下埋设有管线的路段.组合型护栏适合于中央分隔带宽度较窄,中央带内构造物不多或埋设管线较少的路段. 2、中央分隔带波形梁护栏的横断布设应根据中央分隔带的宽度和断面形式确定.按分设型布设时,不宜使护栏面侵入到公路建筑限界以内.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

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该课程设计是学完《混凝土结构》课程,掌握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后的第一次实践性教学环节,该课程设计每人一题,每人每题的设计依据祥见表一、表二与表三。该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熟悉结构设计的全过程,学会利用目前国内土木行业中应用最广泛也最先进的PMCAD结构设计软件进行工程结构设计,初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1、了解单向板和双向板肋形楼盖的荷载传递路线及其计算简图的确定;通过板和次梁的计算,熟练掌握单向板和次梁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方法和双向板按弹性理论的内力计算方法。 2、通过主梁的计算,掌握主梁按弹性理论分析内力的计算方法和内力包络图及材料抵抗弯矩图的绘制方法。 3、正确理解和应用我国现行有关设计规范和规程,了解并熟悉梁板的有关构造要求。学会绘制钢筋材料表,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表达方式和制图标准的规定,训练学生手工和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技能。 二.设计资料 某三层地下综合体民用建筑的负二层平面如图所示,柱网尺寸为 7.2 m×7.2 m。采用钢筋砼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楼面活载标准值及楼面构造做法等设计资料如下: 1、楼面活载标准值为 8.0 kN/m2,楼面面层采用大理石贴面,自重1.16 kN/m2,板底和梁表面均采用20mm厚水泥砂浆粉刷,自重20 kN/m3。 2、梁板均采用强度等级为C 20的混凝土,主梁和次梁的纵向受力钢筋为HRB335级钢筋或HRB335级钢筋,其余均采用HPB235级钢筋。 3、板伸入墙内120mm,次梁伸入墙内240mm,主梁伸入墙内370mm;钢筋砼柱截面尺寸为350mm×350mm。 4、参考资料 (1)《混凝土结构》上、中册,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合编。 (2)《砌体结构》施楚贤主编;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3)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50105-2001。 (4)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三.设计内容和要求 1、合理地确定楼盖结构类型,进行楼盖结构平面布置。 2、单向板和次梁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内力;双向板按弹性理论计算内力;

梁板结构—概述——梁板结构类型(课件)

1 梁板结构 1.1 概述——梁板结构类型 混凝土梁板结构,是由板和梁组成的结构体系,其支承结构体系可为柱或墙体。 按施工方法,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可分为 ●(现浇)整体式梁板结构 ●装配式梁板结构 ●装配整体式梁板结构 1.1.1 (现浇)整体式梁板结构 1、整体式梁板结构的性能及适用条件 优点:整体性好,防水性好,抗震性强,施工技术简单; 缺点:施工现场工作量较大,模板用量较多,施工周期较长。

一般适用于下列情况: ●楼面荷载较大、平面形状复杂或布置上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 ●对防渗、防漏或抗震要求较高的建筑物; ●有震动荷载的楼面; ●高层建筑 2、整体式梁板结构的结构分类及应用 按结构组成,整体式梁板结构可分为: ●梁板结构(或肋梁楼盖):有板有梁,图1.1.1。 ●板柱结构(或无梁楼盖):有板无梁,图1.1.2。 按楼板的传力方式和支撑条件,整体式梁板结构分为 ●单向板梁板结构(单向板肋梁楼盖)

●双向板梁板结构(双向板肋梁楼盖) ●密肋梁板结构(密肋楼盖) ●井式梁板结构(井式楼盖)

无梁楼盖 3、整体式梁板结构的板与梁 整体式梁板结构中的板,通常为承受均布荷载的四边支承矩形板(大板中的一个单元),短边的长度为1l ,长边的长度为2l ,计算简图见图1.1.3。

在板的中央部位,取出两个单位宽度的正交板带,将作用在板上的均布荷载 q ,分解到正交板带上,分别为1q 和2q 。 两个方向的板带所承受的分配荷载1q 和2q ,与各个方向板带长度的对应关系 挠度:41111q l v EI a =、4 2222q l v EI a = 荷载分配:4 221441122l q q l l a a a =+、4 11244 1122 l q q l l a a a =+ 4 4 21111222 q l l q l l a a 骣骣骣鼢?珑?鼢?=?珑?鼢?珑?鼢?桫 桫桫 其中,125 384 a a == (板带支承条件和板厚相同) 上述公式表明,两个方向板带所分配的荷载1q 、2q ,仅与板带的跨度比12 l l 骣÷?÷?÷?÷桫 有关,或者,仅与其线刚度比21i i 骣÷ ?÷?÷?÷桫 相关(11EI i l =,22EI i l =)。 当 2 1 3l l =时,198.78%q q =,2 1.22%q q =。 于是,得到如下结论: ● 当板的长边与短边的长度之比大于3时,即,当 2 1 3l l >时,作用于板上的荷载,主要由短向板带承受,长向板带分配的荷载很小,可忽略不计。于是,我们将荷载由短向板带承受的四边支承板,称为单向板,由单向板组成的梁板结构,称为单向板梁板结构。 ● 当板的长边与短边的长度之比小于或等于3时,即,当 2 1 3l l £时,作用于板上的荷载q ,虽然仍然主要由短向板带承受,但长向板带分配的荷载虽小,却不能忽略不计。于是,我们将荷载由两个方向板带共同承受的四边支承板,称为双向板,由双向板组成的梁板结构,称为双向板梁 板结构。 ● 设计时,四边支承板的单向板和双向板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为了结 构设计的方便,《规》规定: ◆ 2 1 3l l 3时,按单向板设计; ◆ 2 1 2l l £时,按双向板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