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高教自考《心理学史》课程考试大纲笔记

福建省高教自考《心理学史》课程考试大纲笔记
福建省高教自考《心理学史》课程考试大纲笔记

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心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

《心理学史》课程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心理学史》是是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心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能够了解西方心理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掌握心理学发展的思想、理论以及历史规律,提高考生分析能力、鉴别能力和批判能力,为进一步的专业学习打好基础。考生重点掌握考试用书的绪论、第一篇(第一章至第十一章内容),教材其它内容只作一般了解,不作考核要求。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如果说普通心理学是对心理学研究范围和内容的横向展开,那么心理学史则是从纵向探讨心理学思想或理论形成、发展的历史与规律问题。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心理学与心理学史的关系;初步了解心理学史的范围与内容;认清学习心理学史的意义;明确关于心理学史的编撰学原则。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心理学与心理学史

识记:(1)普通心理学是对心理学研究范围和内容的横向展开,那么心理学史则是从纵向探讨心理学思想或理论形成、发展的历史与规律问题。

(2)以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标志,心理

学的历史被划分为两大时期:实验心理学建立之前的漫长前科学心理学时期

和实验心理学建立之后的科学心理学时期。

(二)心理学史的范围与内容

识记:本书涉及的心理学历史与体系,包括三部分内容:西方心理学史(研究西方国家中作为主流心理学存在和发展的历史)、中国心理学史(包括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史和中国近现代心理学史)和苏俄心理学史(包括苏联和俄罗斯的心理学,包括十月革命前俄国的、苏联时期及现在的俄罗斯的心理学)

(三)学习心理学史的意义

应用:(1)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理解心理学的现在和未来

(2)心理学史为心理学提高了一种整合力量

(3)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提高理论素养

(4)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培养健康怀疑与批判精神

(四)心理学史的编撰学原则

理解:(1)伟人说与时代精神说

(2)现实主义与历史主义

(3)内在历史观与外在历史观

第一编西方心理学史

第一章西方心理学的历史渊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古代西方哲学的心理学思想;明确近代西方哲学的心理学思想;初

步了解西方近代科学的心理学思想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古代西方哲学的心理学思想

了解:古希腊早期哲学的心理学思想

(1)米利都学派

(2)毕达哥拉斯学派

(3)爱菲索学派

(4)爱利亚学派

(5)原子论学派

识记:古希腊繁荣时期的哲学心理学思想

(1)亚里士多德《论灵魂》。认为灵魂和身体是合一的,可通过身体、行为间接了解灵魂。最早提出演绎法。

1、灵魂论:灵魂是生命的动力,是生命的最终原则,是身体的形式。

2、四因论:世界的运动变化来源于四类因素的影响,即质料因、形式因、动力

因、目的因。

3、感觉论:感觉是一种辨别的官能,是客体在感官上留下的印象。

4、记忆观:记忆是过去的事物所留下印记的再生。

理解:古希腊晚期与古罗马时期哲学的心理学思想

(1)斯多亚学派,认为人的灵魂是物质的,应顺从宇宙理性,个体心灵是一张空洞无物的白纸,任由感觉在上面书写。

(2)伊壁鸠鲁学派,认为灵魂具有原子实体的性质,提出影像流射说。

(3)新柏拉图学派:普罗提诺设定了“太一”的概念,认为世界万物是从“太一”

那里流溢出来。

(4)古罗马宗教哲学:奥古斯丁认为人的本性在于灵魂,第一位主张灵魂内省。(二)近代西方哲学的心理学思想

识记:近代西方哲学奠基者的心理学思想

(1)弗兰西斯.培根

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鼻祖

他提出“知识就是力量”,主张用科学的知识来探求世界万物的本原和规律,

用科学的知识来冲破宗教的藩篱,用科学的知识来化解人类的愚昧。是经验主

义心理学的思想先驱。

(2)笛卡尔

笛卡尔把理性作为判断一切的标准。是西方哲学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标志着近

代心理学实际的开端。提出了自己的心理学观点。第一,天赋观念论。第二,内

省法。

理解:经验主义心理学思想:认为知识的可靠源泉是人的感觉经验、观察和实验是科学研究的成功途径,表现为联想主义心理学和感觉主义心理学两种学术形态。

(1)联想主义心理学

1、洛克,反对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说,提出白板说,认为一切认识都是从后天的

感觉经验中得来,第一次提出“联想”的概念,洛克错觉(一手热一手冷)。

2、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认为感知觉来自主观经验。

3、休谟,提出三大联想律(观念的相似性、时空接近性)

(2)感觉主义心理学,源于英国,但法国占主导地位,具有明确的唯物主义立场。

1、爱尔维修,认为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智力和品格起决定的作用,提出“需要是

情绪的尺度”。

2、狄德罗,认为物质只有一种普遍的基本性质——感受性,感觉和意识起源于

物质的属性,代表了同时代机械唯物主义的最高水平。

3、霍尔巴赫,机械唯物主义心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认为大脑是心理的器官,

没有不朽的灵魂。

识记:联想主义心理学

(1)洛克题、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

(2)贝克莱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3)休谟是不可知论的著名代表

理解:理性主义心理学思想,强调理性知识在认识过程和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斯宾诺莎,认为世界是由实体构成,心灵和肉体是平行存在的;认为情绪与身体的欲望有密切联系,情绪的动机性质为现代情绪理论所证实。

(2)莱布尼茨,是欧洲大陆唯理论哲学的系统化者,其单子说是哲学思想的核心。

(3)康德,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和辩证法哲学创始人。提出先验的“批判的方法”,最早宣称心理学不可能成为一门科学的学者。

识记:(1)斯宾诺莎认为,世界是由实体构成的,心灵和肉体是同一实体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他将认识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是感觉,第二阶段是理性,

第三阶段是直观。

(2)莱布尼茨的单子说是其哲学思想的核心

(三)西方近代科学的心理学思想

识记:天文学与心理学,人差方程式,问题核心是人的视觉反应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方法给实验心理学送去复合实验和反应实验两种方法。

(1)复合实验

贝塞尔认为,星体印象加在“眼耳”感觉之上的一霎那,人们不及时进行比较,

是造成时间延误的原因,感觉、知觉均会出现复合的现象,而复合需要时间。

识记:物理学与心理学,物理学实验方法和物理学心理学结合而成的心理物理学。

(1)韦伯定律

韦伯定律的内容:差别阀限的计算公式为K=△I/I,其中I代表原来的刺激量,△I表示刚能引起感觉差异的差别阀限,这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心理数量法则。

(2)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认为人的感受性分为差别感受性和绝对感受性,第一次对感觉能力进行划分。韦伯-费希纳定律:S=KlgR,其中S代表感觉强度,R 代表刺激强度,K为常数,感觉强度和刺激强度间为对数关系。费希纳是新的实验心理学的奠基者。

第二章冯特与实验心理学的建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冯特的实验心理学,了解他的理论体系和内容以及对他的评价。认识艾宾浩斯以及谬勒的主要研究成果。初步了解谬勒的学生。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冯特的实验心理学

识记:冯特的心理学体系及其在心理学史上的地位

(1)冯特的心理学体系

冯特是实验心理学之父,他的心理学体系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个体心理学,第二部分是民族心理学

(2)冯特心理学的内容

1、心理学的对象

他认为都是关于经验的科学,人类的经验分为经验的主体和经验的客体

2、心身关系理论

他主张身心平行论,二者具有协调性,但不存在因果关系。

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内省法(借助实验进行内省的心理学方法)、民族心理学的方法

4、心理学的任务

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心理有哪些元素、二是心理复合体的结构如何,三是心

理复合体形成有哪些规律

理解:对冯特的评价

(1)冯特的历史贡献

1、冯特的最大贡献就是使心理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科学

2、冯特创立了新心理学---实验心理学

3、培养了一支国际心理学专业队伍

(2)冯特的历史局限:1、冯特的理论体系显得庞杂和混乱;2、以经验取代客观现实,混淆了经验与客观现实的区别,具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3、尽管将实验法引入心理学研究,但仍没有摆脱内省主义的影响;4、尽管主张整体的心理学观,但仍有元素主义的倾向。

(二)与冯特同时代的其他德国心理学家

识记:(1)艾宾浩斯关于记忆的研究,第一个对记忆开展实验研究的人。

一、研究的方法

1、创造了无意义音节的研究方法,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实验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

性;

2、创造了节省法

二、研究的贡献

1、发现了人类记忆保持与遗忘的规律,即“艾宾浩斯曲线”,揭示了人类的遗

忘规律是先快后慢,遗忘量与时间量之间是函数关系,遗忘量是时间的函数;

2、对记忆做了大量的定量研究,并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发现

3、在1867年创造了填充测验法,后被广泛运用于智力测验和学力测验。

应用:(2)对艾宾浩斯的评价

贡献以及缺陷:在心理学史上第一次运用实验法研究高级心理过程,开辟了实验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尤其在记忆研究方面取得了杰出成就,极大地促进了实验心理学的发展。缺陷:1、只对记忆作数量上的分析,没有涉及记忆内容的性质;2、在记忆研究中过分依赖无意义音节,与现实生活脱节;3、回避率人类记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将记忆简单地看作机械重复的结果;4、未形成正式的理论体系。

(3)谬勒的主要研究

1、心理物理学的实验研究,修订和补充了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理论;

2、颜色视觉的研究,修改和补充了海林的色觉说;

3、记忆的实验研究,进一步验证和扩大了艾宾浩斯的许多研究成果。

第三章构造心理学与机能心理学的对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铁钦纳的构造心理学。理解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兴起。明确芝加哥大学的机能主义心理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机能主义心理学。认识机能主义心理学的特征及其与构造主义心理学的比较。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铁钦纳的构造心理学,铁钦纳是冯特的学生,一直把自己视为忠实的冯特主义者,创立了构造主义心理学。

理解:构造心理学的哲学基础

1、经验主义,主张摆脱宗教神学的玄思,将经验世界作为哲学的对象,把知

识置于经验的基础上。

2、联想主义,其基本理念是,心理事件是由联想规律控制的,在意识中发生

的一切是由心理事件彼此之间的联系决定的。

3、实证主义,主张关于世界的正确知识必须以自然科学的方法为基础,那些

超越客观事实的宗教和哲学思辨性的概念是无效的。

识记:构造心理学的体系和方法

(1)构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他认为心理学是一门关于心理和意思经验的科学,对象是人的经验。但心理和意识是有区别的,将经验分为独立经验和依存经验,心理学研究的是依赖于经验者的经验。

(2)构造心理学的任务

简单的说是回答1、将具体或实际的心理经验分析为最简单的成分即“是什么”;2、发现这些元素是如何结合起来及其规律有哪些即“怎么样”;3、把这些元素和他们的生理或身体条件联系起来即“为什么”的问题。

(3)构造心理学的方法

他持实证主义的观点,认为科学始于观察,而心理学中的观察就是内省,给内省规定了种种限制,对内省者进行严格训练,并将内省分为注意和记录两个部分,从而把冯特的实验内省改造为系统内省。但使内省法运用的限制更强、范围更小,主观性更明显,研究结果和效度更令人怀疑。

(4)构造心理学的具体研究

构造心理学的课题研究主要包括注意、联想以及情绪和情感。

(二)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兴起,是美国第一个心理学流派,集中在很实际、功利主义的问题上,即心理或心理过程完成什么。哲学基础是詹姆斯的实用主义,科学基础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理解:詹姆士的心理学思想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他将心理学定义为研究心理生活的现象及其条件的科学。后来,做了一定修改,认为最好将心理学定义为关于意识状态的描述和解释的科学。

(2)意识流学说

他提出了意识流学说,认为意识具有以下特征:

1、意识是私人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不可通融;

2、意识是变动不居的,是经常变化而永不中断的过程;

3、意识具有认识的特性,我们是具有认识性的、可以了解外界的现实的;

4、意识的最后一个特性是选择性,这种选择是由刺激、审美和个体价值观的特点决定的。

(3)自我理论

他认为,自我不是一个单独的实体,而是许多自我。他将自我分为客体自我和主体自我,客体自我是自我觉知、自我观察、自我评价的对象,主体自我是客体自我的觉知者。

(4)詹姆士的心理学思想与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关系

詹姆士是机能主义心理学的思想先驱。这是因为:

1、他反对元素主义和构造主义,将进化论的适应观引入心理学

2、他强调心理活动,变“静态”心理学为“动态”心理学

3、詹姆士的实用主义为机能主义发展应用心理学提供了哲学基础

(三)芝加哥大学的机能主义心理学,狭义的机能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有杜威、安吉尔和卡尔。

理解:(1)杜威的生平,是美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作为心理学家,他为美国狭义的机能主义心理学提供了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作为哲学家,他传播并发展了实用主义;作为教育学家,他是“进步教育”运动的先驱。

(2)安吉尔的生平,师从詹姆斯,建立了人类关系研究所。力图对人类行为进行全面的研究。

(3)卡尔的生平,是安吉尔的学生和继承者,也是芝加哥机能心理学的完成者和集大成者,在华生之后主持华生所建立的动物实验室的工作。

(4)卡尔的机能主义心理学,出发点:意识是一种心理活动,每一种心理活动都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察:心理活动的适应性意义、心理活动对先前经验的依赖性和心理活动对有机体未来活动的潜在影响。适应性行为是卡尔心理学理论中的一个关键概念,且具有进化论色彩。卡尔比较关注个体差异,提出综合多样的研究方法。

识记:(1)杜威的机能主义心理学思想

杜威于1896年发表的《心理学中的反射弧概念》一文,被视为狭义的机

能主义心理学的开始,将完整动作的机能确定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把人

的心理、意识看做整个有机体适应环境的一种工具,主张用反射弧概念作

为指导心理学研究的统一原则。

(2)杜威的教育思想

他的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在做中学”,认为教育应尊重个体性,允许学

生参与教育过程,教育的目标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多方面的能力,培养

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四)哥伦比亚大学的机能主义心理学,创始人是卡特尔,主要代表是桑代克和伍德沃斯。

识记:(1)桑代克的动物实验研究

桑代克是动物实验的首创者

桑代克的迷箱实验,提出了尝试-错误说,认为动物的学习过程是以本能活动开始的一种尝试与错误的过程。

(2)学习测量与心理测量

桑代克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三条学习律:练习律、效果律和准备

律。还提出了五条学习副律:1、多重反应原则2、定势原则3、优势原

则4、类化反应原则5、联合的转移律

(五)机能主义心理学的特征及其与构造主义心理学的比较

理解:(1)机能心理学与构造主义心理学的比较

1、在心理学的哲学基础上,机能心理学推崇詹姆斯的实用主义哲学,而构造

主义心理学则把马赫的经验批判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2、在学科性质上,机能心理学把心理学视为应用科学,强调心理和行为对环

境和社会的适应性功能以及心理学理论的实用功能,并把心理学理论推

广应用到社会各领域;而构造心理学则坚持心理学是一门“纯科学”,

其任务是用内省的方法发现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普遍规律;

3、机能心理学还重视个别差异,积极推动心理测量运动,使心理学与日常生

活发生了密切联系;构造心理学对个体差异和心理学理论的应用不感兴

趣,重理论、轻应用,重分析、清整合。

(2)机能心理学的局限性:1、具有折中主义倾向,理论和方法缺乏一致性和连贯性;2、具有生物主义倾向,将心理学归结为生物科学,将

意识的社会属性清洗掉,把动物实验中的结论直接用于解释人的行为,

具有还原论色彩。

第四章行为主义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行为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掌握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内容。认识其他早期的行为主义者的思想和观点。明确行为主义的贡献和局限性。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行为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理解:行为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社会背景:当时美国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的需要;是美国社会政治生活中进步运动的产物。

(2)哲学背景

1、机械唯物主义,华生在创立行为主义体系时,接受了机械唯物主义思想。

2、实证主义,孔德首创,认为一切科学知识都必须建立在来自观察和实验

的经验事实的基础上。

3、实用主义,强调行为、实践和生活的哲学,其要点就是强调要立足于现

实生活,把获得效果当作最高目的。

(3)神经生理学背景

巴甫洛夫的研究,首创并运用条件反射法对人的高级神经活动进行了严格而客观的研究,提出了以条件反射学说为核心的高级神经活动规律理论。由此,

华生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包括人的一切智慧行为都是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形

成的条件反射。

(4)心理学背景

1、传统意识心理学的危机,学术上的纷争、实践上的无能和社会的不满。

2、动物心理学的发展

3、机能心理学的进一步发展

(二)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识记:(1)心理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

1、行为主义的诞生是以华生1913年发表的《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

为标志的

2、华生认为心理学的性质:1、心理学是一门纯粹的自然科学;2、研究对

象是行为,行为是可以外部公开观察的有机体的反应;3、行为完全独立于

意识,应该根据行为自身的特征来研究行为;4、人类行为和动物行为都应

作为研究对象。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分为不需要借助于仪器控制的观察,也就是自然观察以及借助于仪器的观察(又称受控观察)两种。

2、条件反射法,是华生将巴甫洛夫在生理学中首创并使用的条件反射法引入心理学中对行为进行实验研究的仿佛能体现行为主义观点的研究方法。

3、言语报告法,是研究正常人行为的一种方法,是通过被试报告其体内的变化来实现,又称口头报告法。

4、测验法,测试被试对测验刺激情境所作出的反应。

5、社会实验法,是华生的行为主义原理在社会问题研究中的应用。

应用:在具体问题上的观点

(1)本能理论,早期不否认本能,但后来又完全否认本能,由“相互作用论”

转向“环境决定论”,认为通过条件作用这种最基本的途径并控制好外界

刺激,就能形成各种符合要求的复杂行为。

(2)情绪理论,认为意识经验不是情绪行为的必要构成要素,情绪不过是对特定刺激所作出的身体反应,婴儿有三种内在的情绪反应:恐惧、愤怒和亲

爱。

(3)思维的外周理论,认为思维就是一种内隐的感官运动,思维和言语并无本质区别,都可归结为语言习惯。

(4)人格理论,认为人格是个体整个行为模式的总体,是个体一切动作的总和,是习惯系统的最终产物,人格比较稳定,但不是固定不变,改变人格的唯

一途径是改变个体的环境。

(三)其他早期的行为主义者

识记:(1)梅耶

他出版了《人类行为的基本规律》和《他人心理学》两部专著

与华生不同,梅耶非常重视对人类行为的研究

(2)麦独孤

麦独孤特别强调活动、行动和行为在心理学中的作用,认为目标-追求或有目的的行为是心理活动和行为的中心特征,用“激励”一词表示。

(四)对行为主义的评价

应用:对行为主义的评价

(1)行为主义的贡献

1、强化了心理学的自然科学特征,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确定为可以外部观察的行

为,坚持以客观的实验方法来研究人和动物的行为,使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具

有了自然科学的特征。

2、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3、促进了心理学的应用研究,心理学的应用研究成为趋势。

(2)行为主义的局限

1、生物化倾向严重,忽视人的特殊性,否认人的心理和意识的存在,走上了生物还

原论的道路。

2、缩小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否认意识、心理、内息及相关概念,忽视对有机体内

部条件的研究,使心理学成为没有心理的心理学和没有头脑的心理学。

3、犯了环境决定论的错误,否认生理和遗传对心理的作用,把人看作一架被动的刺

激-反应机器。

第五章行为主义的发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新行为主义的产生,认识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和赫尔的逻辑行为主义。掌握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的基本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新行为主义的产生

识记:(1)哲学背景

1、逻辑实证主义,20世纪早期出现于维也纳,是实证主义的第三代,继续坚持

实证主义的可观察证实的基本原则和经验证实原则,但特别强调对经验进行逻

辑分析,通过对已证实命题的推演或推理的间接证实的方法证实命题,因此从

方法论上突破了早期行为主义以不能直接证实为借口对研究人体内部因素实

施的禁忌。

2、操作主义,认为一个给定的科学发现或理论构想的确实性依赖于完成这一发

现或构想所使用的那些操作的确定性,引申到心理学中,则一切不能被操作所

表达的主观意识、心理状态都没有科学价值。

(2)心理学背景

1、早期行为主义内部的危机:完全否认了意识、根本忽视对有机体内部条件的研

究。

2、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影响,机能主义者特别是伍德沃斯的动力心理学思想对新行

为主义者的影响最为典型,对学习过程的重视是新行为主义心理学产生的另一个原因。

(二)托尔曼的目的行为主义

识记:(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整体行为,即整个有机体的整体反应活动,这种整体活动具有目的性、选择性、认知性和可教性。

(2)行为的决定因素:中介变量,是介于环境刺激和可外部观察的行为反应之间且对行为产生导向作用的心理过程。

(3)学习理论:符号—格式塔,用符号一词来代表有机体对环境的认知,而关于目标的意义及达到目标的手段和途径的知识则是对符号意义的认知,学习其实就是习得达到目的的符号及其所代表的意义。

1、期待,是指有机体对未来事件的假设或信念。分为记忆性期待、感知性期待和推理性期待。

2、位置学习,认为学习在本质上是位置学习,动物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习得了关于目的物的意义,也习得了关于刺激情境的意义。

3、潜伏学习,学习可以在没有强化的条件下进行,只不过其结果不甚明显,是潜伏着。

(4)学习的类型

1、专注,是指把某些特点的驱力状态与某些特定的对象联系起来的习得性倾向,这种倾向是通过后天的学习获得的。

2、等值信念,当一个次级目标具有了与目标本身同样的效果时,这个次级目标就与目标本身具有了等值信念。

3、场的期待,是指有机体对环境能够形成一种认知组织,知道什么符号代表什么含义。

4、场---认知模式

5、内驱力辨别,是指有机体可以辨别自己的内驱力状态的性质,从而据此采取相应的反应方式。

6、运动性模式

(三)赫尔的逻辑行为主义

识记:赫尔的行为原理

(1)学习的基本条件:接近与强化,认为接近和强化是学习的缺一不可的条件,学习的基本条件就是在强化情况下的刺激与反应在时间上的接近。

(2)行为的动力:内驱力,内驱力是一种由有机体的组织需要状态所引起的刺激,其功能是引起或激起行为,内驱力激活反应习惯,是反应有可能

发生。

(3)行为的抑制或消退,他认为一个人行为之所以会消失,由于这种行为被起抑制作用的偶发因素抑制的结果。

(四)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

理解:(1)斯金纳心理学的基本立场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把行为本身作为研究对象,其任务就是对行为进行

直接的、描述性的研究。

2、心理学的性质,主张心理学是完全实证性的实验研究,是致力于行为研

究的自然科学。

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采取归纳的方法和行为分析法。

(2)斯金纳行为原理的应用

1、言语行为,坚持用强化原理解释人类的语言,认为言语也是一种行为,这种

行为是习得的,可以预测和控制。

2、行为原理在发展和教育领域的应用,“空中摇篮”和教学机器。

3、社会控制计划,认为社会上的一切都是控制,人类无法逃脱控制,因此要发

挥行为科学的作用,使用行为技术来选择和完善控制。

(3)对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的简评:1、以操作条件作用为核心,并以高度精确

的实验技术精心构筑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建立了一门真正的行为科学;2、推动

了心理学的应用研究,使心理学走向社会事务和社会实际;批评:1、忽视了理

论研究;2、实验研究仅限于动物和有限行为,并把结论推论到所有动物甚至人

类和社会生活领域,是简单化、片面化的;3、环境决定论。

应用:斯金纳的行为原理

(1)应答性行为与操作性行为

早在1932年,斯金纳就把行为区分为两种,应答性行为与操作性行为。两种不

同行为导致两种不同的条件反射。

(2)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规律

1、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建立,依赖于两个因素,操作及其强化。

2、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消退,是由于强化的停止导致

3、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分化,是运用渐进的方法,强化动物操作性条件反射

的某一特征以使动物形成选择性反应的过程,关键因素也是强化。

(3)强化的种类

1、积极强化物(正强化物,给白鼠食物以增加按杠杆的频率)与消极强化

物(负强化物,当白鼠按杠杆时,电击停止),

2、条件强化物与概括化的强化物(最常见最典型的就是金钱)

3、强化作用的模式,包括固定时距模式、变异时距模式、固定比率模式、

变异比率模式。

第六章格式塔心理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格式塔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及其主要代表人物。明确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及思想。掌握格式塔心理学对心理学发展的主要影响。认识拓扑心理学。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格式塔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及其主要代表人物

识记:格式塔心理学的思想渊源及产生背景

(1)古代整体论的思想传统,整体大于各部分单纯相加之和。

(2)社会历史背景,德国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强调统一、强调主观能动性。

(3)哲学理论背景,1、康德的先验论思想;2、胡塞尔的现象学。

(4)科学背景,物理学中场论思想的提出。

(5)心理学背景,马赫的理论和形质学派理论。

识记:格式塔心理学的三个主要代表人物

(1)马克斯.韦特海默,格式塔心理学的创始人。

(2)沃尔夫岗.苛勒,在对黑猩猩进行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顿悟学习理论。

(3)库特.考夫卡,最多产的一位。

(二)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及思想,集构造主义和行为主义为一身,考夫卡认为心理学是一门意识的科学、心的科学和行为的科学。

识记:(1)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直接经验,主体在对现象的认识过程中所把握到的经验,具有超几何、超物

理的性质。

2、行为,分为显明行为和细微行为,认为心理学应研究显明行为,显明行为是

一种在环境中的活动,细微行为是有机体内部的活动。环境分为地理环境(真

实存在的客观环境)和行为环境(个体头脑中意识到的环境),人的行为主要

手行为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从属性上行为分真正的行为、外显行为和现象行为,

现象行为是格式塔心理学主要研究对象。

(2)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1、整体的观察法,是以掌握事物的自然经验为目的的观察方法,不论是观察还是

内省,都要从整体上去把握。

2、实验现象学的方法,主要以归纳为手段,追求建构现象场并发现现象场的意义,

主要以文字描述并不作任何推论和解释,只做质的分析,主试不严格操控被试。

提倡现象学的描述而反对心理元素的分析,提倡整体中形式的突现而反对联想的集合,提倡对对象意义的理解而反对对感觉内容的分析和内省。

理解: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

(1)突显论:似动现象,原本是静止的两条线段在一定条件下知觉为单线移动的现象。

(2)同型论,在每一个知觉过程中,人脑内都会产生一种与物理刺激构造精确对应的皮质“图画”。

(3)知觉的组织原则,八种。

(4)学习理论,苛勒的顿悟说

(5)创造性思维,核心是思维者关注问题的整体,要让问题的整体来决定或支配部分,同时要深刻理解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三)格式塔心理学对心理学发展的主要影响

应用:(1)格式塔心理学贡献

1、反击元素主义心理学

2、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对认知心理学的积极贡献

4、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场的思想在社会心理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实验现

象学为社会心理学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2)格式塔心理学的局限

1、唯心主义的理论基础

2、现象学实验不够严禁,缺失客观性

3、许多理论观点的概念不很明确

(四)拓扑心理学

识记:(1)心理动力场理论

勒温心理学研究的最大特色是对需要心理系统、紧张心理系统、团体行为、个体

行为和社会气氛等的强调,是一种趋向于社会科学的心理学。

1、心理环境,是实际影响一个人发生某一行为的心理事实,分为准物理事实、

准社会事实和准概念事实。

2、心理动力场

心理场是其理论的核心,心理场是由一个人的过去、现在的生活事件、经验和未来的思想愿望所构成的一个总和。

3、行为动力,动机体系包括六个基本概念:需要、紧张、效价、矢量、障

碍和平衡。

(2)勒温的团体动力学及其发展,认为团体是一个动力整体,各成员间的依赖关系决定着团体的特性,团体及其情境构成了社会场,团体的行为主要由团体的社会场中各区域的相关关系所决定。

1、团体内聚力,是团体内抵抗分裂的力量,主要是指团体成员间的正效价或吸引力,它的强度依赖于个体求得成员资格的动力强度。民主气氛内聚力比专制气氛更强。

2、团体与行为改变的研究,通过团体来改变个体的行为比直接去改变一个个具体的人更好。

第七章精神分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精神分析的思想渊源与历史背景。掌握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的内容。认识其他早期精神分析学家的观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精神分析的思想渊源与历史背景

识记:(1)社会历史条件,贫富分化严重,阶级矛盾尖锐,社会竞争激烈,性压抑,社会迫切需要能治疗心理疾病的理论和方法。

(2)文化思想渊源

1、哲学和心理学思想的影响,哲学方面,叔本华和尼采的无意识的意志哲学思想以及享乐主义哲学的影响;心理学方面,布伦塔诺的心理现象意向性和能动性思想、亚里士多德的发生学思想、莱布尼兹的单子论思想、赫尔巴特的意识阈限思想、费希纳无意识的冰山假说等,都对弗洛伊德产生影响。

2、科学思想的影响,物理主义、能量守恒和进化论思想盛行。

3、心理病理学的背景

(二)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

识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主要思想

(1)潜意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括意识和无意识,无意识现象又可分为前意识和潜意识,潜意识包括原始的本能冲动和欲望。精神分析主要研究对象是无意识现象,而不是意识现象。

(2)精神分析的方法

1、自由联想法,让患者处于身心放松状态,鼓励其说出脑海里涌现的任何思想

观点或感情经验。

2、梦的解析法,梦是一种潜意识现象,是潜意识愿望经过伪装后的象征性满足,

梦的解析是从显梦到隐梦的破译和探测的过程。

3、日常生活的心理分析法,主张对正常人的小过失进行分析可以揭示潜意识愿

望,小过失主要有:口误、笔误、疏忽和遗忘等。

(3)本能论

本能构成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本质,本能是一种决定心理过程方向的先天状

态,有根源、目的、对象、强度四个特征。有死本能、生本能(包括自我本能

和性本能[里比多])

(4)人格论

人格结构,他认为人格是由本我(先天的本能、欲望构成,能量来源于肉体,是非理性的)、自我(遵循现实原则,是理性的)和超我(遵循至善原则,

监督自我,使人的行为符合道德,包括自我理想和良心两部分)三部分组成。

自我有三个主人:本我、超我、现实。

将人格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口唇期(0-1岁,口唇区域是快感中心);

肛门期(1-3岁,肛门区域是性感区,接受排便训练,第一次接触到外部纪律,

代表了本我与社会规范间的冲突);性器期(3-5岁,生殖器是快感中心,恋

母情结和恋父情结,靠先天性别倾向和对同性父母的自居作用解决危机,形成

超我),人格最初形成在5岁左右;潜伏期(5-12岁,生殖器仍为性感区,但

兴趣转向同伴,特别是同性同伴);生殖期(12-20岁,性发育成熟、里比多

的压抑逐渐解除,选择新的性对象会以自己的父母为模型)。固着和倒退是心

理疾病产生的原因。

(5)焦虑与心理防御机制论

三种类型的焦虑:现实焦虑、神经症焦虑、道德焦虑。

八种自我防御机制:压抑(将引起焦虑的思想观念和欲望冲动排遣到潜意识中

去)、反向作用(用相反的行为来替代受压抑的欲望)、投射(把自己内心中

的不为社会接受的欲望冲动和行为归咎于他人)、否认(个体拒绝承认引起自

己痛苦和焦虑的事实的存在)、移置(个体的本能冲动和欲望不能在某种对象

上得到满足,就会转移到其他对象上,或是转变驱力)、升华(将本能冲动转

移到为社会赞许的方面)、自居作用(个体把他人的特征加到自己身上,模拟

他人的行为,又称认同)、倒退(当个体遇到挫折时,以早期发展阶段的幼稚

行为来应付现实,目的是获得他人同情、减轻焦虑)

(6)社会文化观,基本观点是将人性和人类文明相对立,主张俄狄浦斯情结是宗教、道德、文艺产生的根源,是唯心主义的。

应用: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评价

(1)弗洛伊德理论的贡献

1、开创了无意识的研究领域

2、开辟了心理学的新的研究领域,如性心理学、动力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

3、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科学的的各个领域

(2)弗洛伊德理论的局限

1、非理性主义倾向,否定了意识是心理的实质和主导作用

2、生物学化的倾向,抹杀了人的社会性和社会文化环境对人的心理发展的作用

3、方法论上的局限

(三)其他早期精神分析学家的观点

理解:(1)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1、对荣格分析心理学的评价:贡献:1、分析心理学扩展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2、开创了个体差异研究的新领域;

3、字词联想实验和情结理论对西方心理学

的影响很大;4、心理治疗理论对其他学派的心理治疗家影响很大。局限:是建

立在解释学基础上而非实证主义基础上的理论;2、具有浓厚神秘主义色彩;3、

非理性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

识记:(1)荣格分析心理学思想

1、字词联想实验与情绪理论,被试对某些联想词作出异常反应,对这些情结指

示词的分析可以探测出患者心理症结,在联想试验的基础上提出情结理论,认

为情结主要来源于童年的心理创伤和人性的冲突。

2、人格结构理论

他将人格称为“心灵”,它由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三部分组成。意

识是人的心灵中唯一能够被个体直接感知到的部分,自我是意识的核心。个体

潜意识是靠近意识的心灵,是潜意识的表层,包含了一切被遗忘了的记忆、知

觉及被压抑的经验,它的内容是情结。集体潜意识位于心灵的最深层,是人类

祖先经验的积淀,主要内容是本能和原型。

3、心理类型学

荣格把两种态度(内倾和外倾两种类型)和四种机能类型(思维、情感、感觉

和直觉)组合起来,构成了8种心理类型

4、心理动力学:认为心灵的能量来自外界或身体,但一旦外界能量转化为心灵

的能量,就由心灵来决定其使用;心理能量有前行和退行两种流动方向;心理

的动力遵循因果性原则和目的性原则。

5、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童年期(出生到青春期,分无序阶段、君主阶段和二元

论阶段);青年期(从青春期到中年,是心灵的诞生阶段,个体独立的心灵对产

生时期);中年期(女35男40到老年,要放弃青年时期的外倾目标,懂得个

体生命和生活的意义);老年期(易沉浸在潜意识中,必须通过发现死亡的意

义才能建立起新的生活目标)

第一阶段是童年期,第二阶段是青年期,第三阶段是中年期,第四阶段是老年

(2)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主要思想,提出克服自卑感和追求优越是人格发展的动力。

1、追求优越,认为追求优越是人们行为的根本动力,既是与生俱来的又是后天发展出来的,分为只追求个人优越和追求完善的社会的优越。

2、自卑与补偿

阿德勒把自卑与补偿看作是追求优越的动力根源

3、生活风格:把个体追求优越目标的方式成为生活风格。

阿德勒提出了三种途径来帮助理解一个人的生活风格,第一是出生顺序,第

二是早期记忆,第三是梦的分析

2、社会兴趣:是指个体对所有社会成员的一种情感,或是对人类本性的一种态

度,表现为个体为了社会进步而不是个人利益而与他人进行合作。社会兴趣根

植于每个人的潜能中,是在社会环境中发展起来的,特别是早期的亲子关系会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儿童能否形成成熟的社会兴趣。社会兴趣的发展状况可以通

过职业选择、参与社会活动和爱情婚姻这三大任务的解决情况来衡量。

3、创造性自我:每个人在形成自己的生活风格时能够感觉自己的经验和遗传积

极地建构,使我们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决定了对优越目标的选取、达到目标

的方法和社会兴趣的发展。

第八章精神分析的发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弗洛伊德之后精神分析的演变。明确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学、

艾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克莱因的对象关系理论、霍妮的社会文化精神分析、弗洛姆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基本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弗洛伊德之后精神分析的演变

理解:(1)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核心观点是强调自我这一人格结构相对于本我的某种独立性和它本身的极端重要性。

(2)精神分析的对象关系学派,强调本能的对象的重要性,从而把对象关系即人际关系,特别是亲子关系作为理论和临床的中心。

(3)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把精神分析的潜意识和社会文化因素相调和来解释人的心理问题和社会状况。

(4)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学,站在精神分析的角度,对存在主义哲学进行心理学改造,使其变成探讨人的心理生活和实施心理治疗的经验科学。

(二)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学

识记:(1)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

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学是以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他的学说标

志着自我心理学的真正建立,被誉为自我心理学之父。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

并非指空间领域,而是一套心理机能,这些心理机能在既定的时间内可以在心

理冲突的范围之外发挥作用。

(2)自我的起源及其自主性的发展

在他看来,自我的自主发展有两种:一种是初级自主性(是指那些先天的独立

于本我的没有冲突的自我机能),一是次级自主性(是指从本我的冲突中发展

起来,并作为健康地适应生活的工具的那些自我机能)

(3)能量的中性化

意思是指一种把本能能量改造为非本能模式的过程,比如婴儿饿了用哭声来呼

唤母亲

(4)自我的适应过程

自我的适应过程就是能量的中性化过程

应用:对哈特曼自我心理学的评价:1、是在弗洛伊德身后引领正统的精神分析沿着自我心理学方向发展的引路人;2、澄清和修正了弗洛伊德和安娜的模糊的自我心理学思想,扩大了精神分析的目的和范围,使古典精神分析从研究本能冲突的病态心理学向研究自我适应的正常心理学转变,使精神分析的内容纳入普通心理学。但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学体系又存在不可克服的矛盾。

(三)艾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

识记:(1)自我及其同一性

自我同一性是具有建设性机能的健康自我所具有的一种复杂的内部状态,实际上就是生存感,其反面是同一性混乱。自我同一性包括四个方面:1、个体性2、整体性和整合感3、一致性和连续性4、社会团结感。

(2)人格发展渐成论原则

他认为,人的一生生命周期可分为八个阶段,它们是固定地以不同的先后顺序逐渐展开的,在不同文化中普遍存在,由遗传决定,每个阶段都存在危机,有积极解决和消极解决,人格的健康发展必须综合前一阶段危机解决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这两个方面。

理解:(1)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岁,父母足够的爱和有规律的照料,会产生基本的信任感);2、自主对羞涩和疑虑(1-3岁,对儿童的大小便控制既限制又给予一定自由,会形成自控);3、主动对内疚(3-5岁,肯定和鼓励儿童的自主行为和想象,会形成主动性);4、勤奋对自卑(5-12岁,从学习活动中得到满足,会形成勤奋感);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岁,全面深入思考关于自己和社会的信息,以确定自己未来生活的策略,会形成自我同一性);6、亲密对孤独(20-25岁,建立了牢固自我同一性的人才敢于与他人发生爱的关系,会形成爱的品质,反之会形成两性关系的混乱);7、繁殖对停滞(25-65岁,如形成了积极的自我同一性,过着充实的幸福生活,就会试图把这一切传递给下一代或为了下一代创造更多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形成关心的品质,反之形成自私自利);8、自我整合对失望(65岁-死亡,如顺利渡过前七个阶段,则会有充实幸福的生活,感到对社会有所贡献,从而具有完善感,不惧死亡,形成智慧的品质,反之形成失望和无意义感)

(2)对艾里克森理论的评价:贡献:1、将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理论修正为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是自我心理学理论的突破性发展;2、探讨了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其人格发展渐成论具有一定的辩证因素;3、关于自我同一性和同一性危机的思想广为流传并得到证实。不足:1、人格发展理论思辨性和经验性较强,科学性和实证性较弱;2、他的理论是一种个人-社会发展的机械平行论。

(四)克莱因的对象关系理论,克莱因是对象关系学派的创建者。

识记:儿童发展观

(1)偏执---分裂样心态和抑郁性心态,用心态观修正弗洛伊德的阶段观,认为人在一生中,总是不断从一种心态发展到另一种心态,发展自两种

心态:偏执---分裂样心态和抑郁性心态,二者存在张力。

(2)超我与俄狄浦斯情结的发展,超我和俄狄浦斯情结都起源于前生殖欲期,而且超我的形成先于俄狄浦斯情结,并促进了它的发展。

(五)霍妮的社会文化精神分析

了解:(1)神经症的文化观,认为神经症的根源在于社会文化,是时代和文化的产

物。

(2)神经症的治疗,主张分析治疗的重心是分析患者的神经症需要和人格类型,以帮助患者克服冲突,实现与他人和自我的和谐关系。

(3)对霍妮的社会文化精神分析的评价:贡献:1、率先提出社会文化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成为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的开创者和领袖;2、吸收了人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新成果,适应社会文化条件,将弗洛伊德的本能与文化的矛盾的心理学发展为文化本身的内在矛盾的心理学,强调了人际关系的失调以及与此有关的自我内在冲突的重要性,更能帮助现代人认识和解决自己的内心冲突;3、对人性的看法和治疗神经症的依据是人的自我实现的潜能,对抗了早期精神分析学家的人性悲观主义,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提供了直接的启示。不足:1、没有具体分析文化作用于人的机制;2、只关心个体如何适应文化,但没有提出社会改革的理论和要求。

识记:神经症病理学

(1)基本焦虑:是指人将基本敌意泛化到一切人和整个世界,感到世界上的一切人和事物都潜伏着危险,从而在内心不自觉的积累并到处蔓延着一种孤

独和无能感,一种自我轻视、被抛弃、受威胁的体验,一种置身于怨恨和

荒诞的世界的感受,这种感受是滋生神经症的温床。

(2)神经症需要:敌意和焦虑会导致更深的不安全感和更深的痛苦,这时,人就会形成一些潜意识的防御性策略。

(3)神经症人格,神经症需要决定神经症的人格,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顺从型(行为发生是接近他人,顺从他人),第二种是攻击型(行为方式是与人对抗),第三种是退缩型(行为方式是回避人)

(4)神经症的自我,认为人格是完整的动态的自我,自我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真实自我(指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内在力量,是人类共有的,具有建设性,是可能的自我),第二种是理性化自我(指个体凭空设想的纯粹虚幻的形象,是不可能的自我),第三种是现实自我(是个体此时此地身心存在的总和)

(5)基本冲突

认为冲突的基本类型有三种,为解决这些冲突,可采用三种策略:自谦、夸张、放弃

(六)弗洛姆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

理解:(1)论人的处境

他从三方面来论人的处境:1、人在生物学意义上的的软弱性;2、人的存在的

矛盾性,根植于人本身,不可能被解决;3、历史的矛盾性

(2)论人的需要

1、关联的需要---爱与自恋

2、超越的需要---创造与毁灭

3、寻根的需要---母爱与乱伦

4、同一感的需要---独立与顺从

5、定向与献身的需要----理性与非理性

(3)社会性格论,人的性格和潜意识是在以上这些需要的基础上形成的。

1、同化过程中的倾向,包括非创生性倾向和创生性倾向。创生性倾向的人关

心人的潜能实现,思维具有理性,工作目的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潜能,感情上既

保持自我的完整独立,又与他人建立积极的联系,乐意与他人结为一体,认为

爱包括关心、责任、尊重和理解四个基本要素。非创生性倾向包括接受、剥削、

囤积和市场倾向。

2、社会化过程中的倾向及其与同化过程中的倾向的联系。在社会化过程中会

形成四种不健康的性格倾向:施虐、受虐、破坏、迎合,这与同化过程中形成

的剥削、接受、囤积和市场倾向是一一对应的。健康的性格就是能够自发性(创

生性)地爱和工作。

3、堕落综合症与成长综合症,堕落综合征是恋尸癖、自恋、共生-乱伦的固着

的结合体,成长综合征是恋生癖、人之爱、独立性的结合体。

4、重占有的生存方式与重存在的生存方式,前者关注对物、人、精神的占有,

后者关注生命的存在本身,以爱和工作潜能的实现为生存目的。

(4)现代西方人的困境与精神危机

他的心理学的核心问题是:现代西方人的困境、精神危机和出路

1、逃避自由,现代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社会变迁频繁、人际竞争激烈、

经济危机和战争频繁,导致人的不安全感日益增加。

2、异化,人与自然、他人和真实自我越来越疏远和对立,人所创造出来的现代

文明反过来压抑了人性。

3、现代人性格和潜意识,现代人患上了堕落综合征。

4、对纳粹主义和希特勒的心理学研究,希特勒是典型的堕落综合征患者。

5、心理健康的概念,真正健康的人必须是具有创生性倾向的人。

第九章皮亚杰学派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皮亚杰理论的思想渊源与历史背景。掌握皮亚杰理论。认识皮亚杰理论的发展,明确对皮亚杰学派的评价。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皮亚杰理论的思想渊源与历史背景

理解:皮亚杰理论与生物学的关系

1、生物进化论奠定了皮亚杰理论的基调

2、借鉴生物学上的适应概念,解释认知的机制

(3)皮亚杰理论与康德哲学的关系:1、康德对于认识论主体在构造、解释人的经验中所起的能动作用的强调,是被皮亚杰所采纳的;2、皮亚杰对主客体的相互作用的认识受康德哲学的深刻影响。

(4)皮亚杰理论与结构主义

1、“结构”和“结构主义”,结构有三要素:整体性、转换性、自我调节性。

2、皮亚杰理论与结构主义,皮亚杰认为主体是具有积极适应机能的有机体,机能是有机体在生物学上所特有的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方式,两种主要机能是组织和适应。

3、皮亚杰的结构论思想,是系统地把结构论思想引入心理学的第一人。认为心理完全像身体那样,也具有结构,即认知结构,用图式一词来表示,认知结构产生的源泉是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形成的主要机能是同化。

(5)皮亚杰理论与控制论

(二)皮亚杰理论

应用:(1)皮亚杰理论中的基本假设

1、儿童认知发展的内在主动性,儿童与环境间构成作用与反作用的关心,是儿

童自己决定着自身的发展方向和水平。

2、儿童认知发展是其心理结构的改进与转换,正是由于结构的整体性、转换性

和自调性,使儿童通过与外在环境的相关作用而获得智力结构的不断改善和转

换。

3、儿童认知发展的建构性特点

(2)认知发展的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来认识事物,所具有的只是一种图形的知识,主要成就是形成协调运动,开始出现心里表征,特别是形成客体永久性概念)

能形成正确的概念)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去自我中心,具有了运算的可逆性,思维守恒能力成熟,能够说明事件的因果关系并做一定程度的推理,但仍离不开具体事件)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不再依靠具体事物来运算,能进行抽象的逻辑运算,此阶段后,推理的性质就不再有结构上的改进)

(3)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

1、成熟,主要是神经系统的成熟

2、经验,儿童通过与外界物理环境的接触而获得,包括物理经验和逻辑-数理经验。

3、社会环境,指人与人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社会文化的传递,主要包括社会生活、文化教育、语言、交往等。

4、平衡,指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和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是一种内部自我调节体系,在各因素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使成熟、经验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作用协调起来,成为一个一贯的、不矛盾的整体。

(4)皮亚杰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影响

1、人们从皮亚杰关于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中引申出了教育要与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观点。

2、儿童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探索

理解:(1)关于认知发展的机能

1、组织与适应,生物的发展是个体组织自己与适应环境这两种活动的相互作用。认知发展的核心是组织机能和适应机能。认知发展是机能不变和结构变化的统一体。

2、同化与顺应,认知结构的发展借助于次级机能,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把外界元素整合于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顺应是对认知结构给以增补、提炼并使之复杂的创立新认知结构的过程。同化和顺应是相互依存的。

(2)关于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划分依据

1、关于认知阶段的特点:1、先后次序固定不变,不可跨越、不能颠倒;

2、每一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认知结构;

3、每一个阶段都是前面阶段的延伸。

2、划分认知发展阶段的依据:用运算这一概念作为划分认知发展阶段的依据,主要指心理运算。心理运算有四个特征:1、是能在心理上进行的内化了的动作;2、可逆性;

3、守恒性;

4、总是形成一种整合的整体结构。

(三)皮亚杰理论的发展

识记:早期新皮亚杰学派: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以前,以帕斯卡-莱昂内为代表的早期皮亚杰理论。

早期新皮亚杰学派有两个核心观点:一是发展是一个“局部过程”,二是发展受到“一般约束”的限制

(四)对皮亚杰学派的评价

应用:(1)皮亚杰学派的贡献

1、独具特色的“发生认识论”

2、皮亚杰创立的儿童心理学,开辟了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和新方法

3、皮亚杰学派开创了多学科研究课题的风气

(2)皮亚杰学派的局限

1、发生认识论的生物学化倾向;

2、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结构问题,认为结构本身不可观察;

3、关于认知发展阶段,只关心质变不关心量变;形式运演不是思维的最高阶段;对认知发展阶段的描述过于抽象;实验过于困难且不适合幼儿做。

4、皮亚杰学派对心理的动机和社会因素的忽略

有相当的实证性证据支持。

第十章认知心理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认知心理学的思想渊源与历史背景。掌握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和联结主义的认知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明确对认知心理学的评价。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认知心理学的思想渊源与历史背景信息加工理论和联结主义,1967年奈瑟尔《认知心理学》的出版标志着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成为一个学派。

理解:(1)认知心理学的开始:1956年是认知心理学的起点。首先是乔治米勒《神奇的7±2》、其次是杰罗姆倡导的“知觉的新观察运动”、最后是斯蒂文森心理物理学方面的研究。

(2)认知心理学的哲学渊源:逻辑实证主义是现代认知心理学主要的哲学基础。

(3)现代心理学自身的发展和矛盾运动

1、与早期实验心理学的联系,现代认知心理学是实验心理学在推翻行为主义之后向早期实验心理学的回归。

2、与格式塔心理学的联系,与格式塔心理学的观点一脉相承,研究领域也比较接近。

3、与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联系,是对行为主义在否定层次上的扬弃。

4、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的联系,都关注人的认知的内部结构或机制,都带有系统论和整体论思想。

(4)相关学科的研究和社会需要的影响

1、心理语言学的影响,乔姆斯基和斯金纳的论辩。

2、人因学及相关理论研究的影响

3、计算机科学或人工智能研究的影响

(二)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信息在信息加工系统中的传递、转换、储存和作用机制,以揭开头脑黑箱内的活动。

理解: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

信息加工理论在研究人的认知时强调以下五点:信息的描述,不断分解,信息的连续性,信息的动态性,物理具体化

识记:信息加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

(1)知觉加工与模式识别研究

三种代表性的理论:模型匹配模型(认为人的记忆系统中储存着各式各样的刺激物的模板,当输入的刺激信息正好与某一储存的模板相匹配,该刺激信息就得到破译和识别)、原型匹配模型(认为人在记忆系统储存的是一类刺激的概括表征即原型,外部刺激信息输入后,会将刺激信息识别为与其有最佳匹配的原型,并赋予其一定的意义,使之获得理解)、特征分析模型(是模式识别的主导观点,认为主体接受输入信息后,首先对其进行特征分析,然后将分析的结果与长时记忆中的事物特征表进行比较,一旦获得最佳匹配就获得识别)

(2)注意的研究

1、过滤器模型(又称早期选择模型,认为大脑皮层的加工能力非常有限,为了

避免系统超载,就需要过滤器加以调节,选择出一部分信息进入高级中枢的分析阶段,于是在信息输入通道出现了瓶颈口式的过滤器,按照“全或无”的原则工作)2、衰减器模型(又称中期选择模型,认为一些特别强烈或对主体特别有意义的信息,因激活阈限低,也能被激活和识别,信息通道中的过滤装置是按照衰减方式工作的)3、晚期选择模型(认为选择性注意发生在信息加工的晚期,过滤装置位于知觉加工和工作记忆之间,假定所有输入信息都到达了长时记忆并激

活相关项目,然后竞争工作记忆的加工,知觉强度高的或意义较大的信息获得了进一步的系列加工,然后作出反应)

(3)记忆的研究

1、关于记忆结构的研究,记忆的三级信息加工模型,记忆有感觉记忆(1秒)、

短时记忆(1分钟,7±2个信息组块)和长时记忆(知识)。

2、记忆信息表征的研究

(4)问题解决的研究

应用:信息加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1)实验方法,主要是反应时作业成绩为指标的实验,反应时法主要包括减法反

应时法和加因素法。

(2)眼动研究方法,常用的参数包括:1、眼动轨迹图;2、眼动时间;3、眼动的方向和距离;4、瞳孔大小和眨眼。

(3)口语报告分析法,也称出声思考法,是一种由被试大声地报告自己在进行某项操作时的想法来探讨其内部认知过程的方法,所报告的应主要是短时记忆中保留的很快就会消失的信息。

(4)计算机模拟法,通过对心理过程的计算机模拟来认识人的心理活动过程本身,即对人的内部信息加工过程进行逻辑分析。

(三)联结主义的认知心理学

理解:(1)联结主义和第二次认知革命,《并行分布加工》第一次系统阐述了联结主义的观点和成就,是联结主义里程碑式的著作。

(2)联结主义的基本观点与模型:联结主义观点认为,以神经单元及其联结构

成网络,然后将信息广泛储存于神经单元的联结中,内外因素导致神经单元之间联结强度或联结权重的改变,则意味着心理状态或心理结构的改变,也包括知识结构的改变。基本构成是成分是单元和联结。

识记:(1)联结主义模式基本构成成分包括单元和联结

(2)联结主义模型的学习规则

1、赫布学习规则,认为神经网络的学习过程最终发生在神经元之间的突触部位,

突触的联结强度随着突触前后神经元的活动而变化,变化的量与两个神经元的活性之和成正比,属于无监督的学习规则。

2、Delta学习规则和BP算法,有监督的学习规则。

(四)对认知心理学的评价

识记:(1)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贡献

1、实现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的回归

2、实现了研究方法上的新突破

3、初步形成了认知研究中的整体观,强调了心理活动的动态性、

4、重视研究各种认知策略,有助于理解人类智慧的本质,也推动了教育实

践的发展。

(2)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局限

1、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面临着人机类比和模拟研究的局限性

2、它从另一个方面限制了心理学研究的范围

3、依然未能把心理学统一到完整的理论体系上来

应用:联结主义认知心理学的贡献与局限性

(1)联结主义认知心理学的贡献:1、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在解决不确定的、不完善问题时遇到困难,但联结主义却在此得心应手;2、联结主义对传统

的符号系统理论进行了补充和修正;3、联结主义理论推动了认知研究领域

的一次大联盟。

(2)联结主义认知心理学的局限:以对大脑的同构性或同态型模型为研究对象,

心理学概论复习大纲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1、心理的本质: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对客观现 实的反映是主观能动的。 2、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意志等构成的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 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它是人类大脑所特有的反映功能,是人的心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是物质发展最高阶段的产物,也是自然进化的最高产物。 3、行为是心理的外在表现和指标。行为的复杂性是由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引起 的。 4、常见的心理现象: ?认知活动: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具体的形式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的整体及其关系的反映。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却并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 注意是指人脑对外界刺激信息的选择以及对所选择信息的指向和集中。 人类不仅能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作出反应,而且还能对过去曾经作 用于感官的刺激作出反应,并且能储存和积累过去的各种行为经验。这 就是人类的记忆活动。 ?情意活动:情绪和情感是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而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体验,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一方面,情感是个体存在状态的一种反映;另一方面,情感对人的认知 和行为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 意志是有意识地确定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 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需要和动机:需要是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对维持和发展其生命所必需的客观条件的反映。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向一定目 标前进的内部动力。 ?能力、气质和性格: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 稳定的心理特征。(脾气、秉性)性格是表现在对事物的态度和习惯化行 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 5、心理现象又可分为两大类: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个性心理也成人格,是指 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6、总而言之,人的心理现象主要包括认知活动、情意活动和个性心理三个主要 方面。 7、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学实验室,这 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的母体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8、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 9、心理学的主要任务: ?描述与测量:描述研究对象的特点和状况是心理学研究最基本的目的。 ?解释与理解 ?预测

学前心理学大纲.doc

《学前心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XXXXX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 【学时/学分】34学时12学分 【实践学时】0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一、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 课程定位:《学前心理学》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具有基础理论课的特点。是儿童发展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学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教学目标:本课程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幼儿园教学工作必需的心理学知识,特别是幼儿心理的年龄特点、发展趋势;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逐步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和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 先修课程:学前卫生学。 后续课程:学前教育学、幼儿教育心理学等。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条件说明 改变传统的单调讲授为主的方法,辅以幼儿园丰富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教 学内容。此外,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增加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有利于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提高。 四、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说明 (1.关于考核方法的说明 2.出勤、提问、作业、实验、测验、期末考试等各占比例的说明3.其他必要的说明) 《学前心理学》是考试课,考核方式包括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根据平时学生的上课情况、提问(10%、作业(30%及卷面考试成绩(60%综合评定。 五、教材和参考书目(包括实验/实训/实习指导书) 教材:《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张丽霞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八月第一版。 参考书目:《学前心理学》陈帼眉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 执笔:吴恒(课程负责人) 审核:吴恒(教研室)

高觉敷__西方近代心理学史

高觉敷__西方近代心理学史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行为反应的科学。人的心理现象很早就引起了人类的注意了。古人以为在人体内有某一东西在主宰人的活动,这个东西被他们称为"灵气"或者"灵魂"。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公元前约460,370)、伯拉图(公元前427,347)、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古罗马的伊璧鸠鲁(公元前约 341,270)、卢克莱茨(公元前约99,95)、西欧中世纪的奥古斯丁(354,430)、阿奎那(1224,1275)等人对灵魂或心理现象都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这说明西方国家的心理学思想是源远流长的,心理学确实有一个长期的过去。心理学作为一种科学的历史却很短。心理学这个名词在欧洲16世纪以前没有出现过。通过17到19世纪哲学心理学的研究和19世纪心理生理学的研究,心理学才得到了它的体系、科学事实和研究方法。而科学心理学的创立,若以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的心理实验室建立为标志,则至今仅仅有120多年的历史。 绪论 心理学起源于西方,可上溯至古希腊(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公元前约 460,370]、柏拉图[公元前427,347]、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等人对灵魂或心理现象都提出了不同的见解)。1879年,德国的威廉.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培养出一大批一流的心理学家,使心理学脱离哲学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距今不过120多年的历史。 一、心理学史的性质和对象 1、学科性质与发展动力 研究心理学发展的学科,是心理学的分支之一,是历史学科而不是理论科学。 关于发展动力的两种观点:伟人决定论(托马斯?卡莱尔的《论英雄、英雄崇拜及历史上的英雄行为》——整个历史“归根到底是伟人史”)和时代精神决定论

心理学史复习提纲_1

---------------------------------------------------------------最新资料推荐------------------------------------------------------ 心理学史复习提纲 心理学史复习提纲应用心理学专业 11 级心理学发展概要 课程考试复习提纲 1 、对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一 个短暂的历史的理解(82) 漫长的过去指人类自古以来就对人的 心理有所揣摩、思考和研究,这种思考和研究往往是基于哲学层面的。 短暂的历史指人类真正将心理学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的历史很短。 2 、你对心理学学科属性的理解(18) 有人归结为社会文 化的产物,即人的心理是由于社会文化的影响而产生的,特别是通 过语言交流产生的,心理学必须研究文化和社会交往对人的影响, 因此心理学又称为交往之学 3 、心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动因(44) 1 人类的好奇心 2 认识到认识自己是最大的知识 3 思想与知 识整合的需要 4 心理学家的生存需要 5 多学科研究的推动 4 、机械论精神及其对心理学的影响(309) 1. 人的心理就像一 部精准的机器,按照一定的秩序而活动,而这些心理活动在时间上 的展开便构成了前因与后果的关系 2. 人的活动是受机械法 则控制的 3. 人是机器意味着人有被观察、被实验和被测量的 可能性 4. 人具有自然的属性,人的规律符合自然的规律 5. 人了解自然的方法和工具可以运用到对自己的了解上 6. 实验 心理学的产生恰恰以此为基本前提 7. 具体体现在重视观察和实 1 / 16

验以及精确的量化 8. 建立了研究的方法论体系,使得人类 对世界各种现象的研究统一于叫做科学的名义之下,做到有规可循, 从而肯定了科学的地位 9. 使人看到了人与自然抗衡的力量,人 有了重新估价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和价值的需要 10. 机械论精神 强调知识必须是精确的,经验观察必须经过数学分析才可靠 5 、 心理学家和心理学派关于人的心理的统一性和整体性的思想 6 、 家庭与身世对于心理学家思想的影响 7 、欧洲哲学家和心理学家 对善与知的关系的论述 8 、苏格拉底关于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 尺度的思想(189) 1. 他认为感性世界常变,由此得来的知识是 不确定、不可靠的,只有深入人心灵深处才能找到永恒的真理, 进而提出认识你自己 2. 认识自我乃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 3. 这就将人的精神世界中很重要的特质理性上升为世界的中心, 将知识、特别是经过逻辑验证的严密知识视为人生的追求、视 为一个人的美德,因而有知识即美德的名言 9 、柏拉图关于学 习的论述(208) 1. 那么人如果想获得理性就要靠学习,而学习 就是唤醒沉睡的理性,也就是回忆 2. 所以学习就是回忆 3. 柏拉图认为只有尽量地净化肉体的污染才能更近地接近知识,最彻 底的净化是灵魂与肉体的完全分离,最高的智慧只有在死亡之后 才能达到 4. 因此回忆是死亡练习 1. 2. 3. 4. 5. 6. 1. 2. 主张按自然生活自然指自然的理性规律 按自然生活就是服从命运,服从和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因为每个人 的角色就是每个人的命运人不能改变或控制命运,却可以控制对命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华东师大版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华东师范大学版本)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4、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 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 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 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 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 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 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 组织 (2)三过程 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 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 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 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 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 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西方心理学史知识点总结复习过程

实验心理学建立 一、科学背景 约翰内斯·缪勒、赫尔姆霍茨、海林在感官生理心理学方面的重大成果,韦伯、费希那在心理物理学方面用实验法取得的突破性成果,不仅为实验心理学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对冯特进一步建立实验心理学给以重要的启迪、借鉴和推动。有人比喻,科学心理学的产生,哲学是母亲,生理学是父亲,而生物学是媒人。 人差方程、脑机能的研究、神经心理学、感觉心理学、 二、冯特心理学的体系 内容心理学和民族心理学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内省法,客观测量,反应时和词语联想,心理产品分析法。 四、心理学的任务 1.心理元素的分析 感觉和情感,情感三维说,意志。 2. 经验的结合 心理复合体:由心理元素结合成,由感觉组成的心理复合体称为观念,由感情组成的心理复合体称为情绪,情绪导致意志。 联想的四种形式:融合、同化、合并、相继联想。 统觉:把特定心理内容由意识的范围提升到注意焦点的过程,具有创造性综合的功能。 心理复合的规律:创造性综合原则、心理关系原则、心理对比原则。 德国的其他内容心理学家 一、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记忆研究 对记忆做了定量研究。 创造了无意义音节来排除旧经验对识记的影响;用完全记忆法和节省法来测量记忆效果;对记忆保持和遗忘规律的发现;记忆保持与诵读次数的关系;重复学习和分配学习的规律;对联想开展了实验研究。 创造了填充测验。 对社会心理学也有论述 二、格奥尔格·缪勒 研究内容 对费希纳心理物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做了修订与补充。 对记忆的实验研究:整体学习比部分学习效果更好;提出了印象法;指出决心和心向对记忆的效果有很大影响;与舒曼一起发明了记忆鼓。 关于颜色视觉的研究。 用复合说对抗完形心理学的理论 三、缪勒的学生 舒曼——与缪勒一起发明了记忆鼓;视觉的空间知觉;用注意解释完形现象。 乔斯特——用无误的联想法得出Jost’s law。 卡茨——用经验来解释色觉的恒常性;提出三种颜色模式。 鲁宾——把视觉结构分为图形和背景,设计了著名的两可图形。 杨施——首先发现遗觉象,并且认为可以把它用来作为研究人格类型的一种方法。

中国美术史考研重点笔记高度概括

世界平面设计史世界设计现代史艺术概论美学概论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国美术史笔记 第一章原始美术 (一)原始陶器艺术 1、陶器及陶器的装饰手段 早期: 以实用为目的,简单粗劣、种类少, 第二个时期: 既有实用价值又有作为艺术品存在的价值,采用了彩绘、纹饰等装饰手段 第三个时期: 种类繁多,造型丰富,镂孔、印纹等手法的应用。 2、我国新石器时代出土陶器的著名文化遗址 仰韶文化(彩陶代表,公元前4100-前2500左右)、 马家窑(前3300-前1800,分石岭下、马家窑、半山、马厂四个类型)、半山类型陶器代表新石器彩陶艺术的最高水平 大汶口、龙山(素面陶突出代表),大汶口3大显著特点: 1、色泽多样化, 2、xx制作成熟, 3、雕刻技术发达镂孔随之发展、纹饰多样。龙山文化使用了快轮制陶术。 xx文化等。 3、新石器时代陶器的主要类型及风格特征

(风格上分黄河上游彩陶[仰韶、马家窑]、下游素面陶[大汶口、龙山]) xx陶器: 在彩绘上表达美的意识和愿望,但受实用性的约束,形体变化不大。 龙山文化: 表面装饰相对简单,但造型变化丰富。许多器皿已摈弃了实用目的。 (二)原始绘画 1、原始xx艺术 分图案和图画两大类,图案居多, 2、早期地画、壁画、岩画 82年,秦安大地湾仰韶晚期遗址发现地画。 岩画: 内蒙阴山岩画、广西花山岩画、连云港将军崖等 (三)原始雕塑 1、xx陶塑艺术品的造型种类 新石器时代雕塑有实用性和象征性两大特征,最具代表性的雕塑是玉器和陶塑。陶塑造型有动物和人物两大种类。 2、新石器时代石雕刻的两个中心及主要风格 南北两个中心,南方为良渚文化,北方为红山文化。 南方xx: 采用平面浅浮雕和线刻结合的手法,描绘对象主要为宗教礼器上的神人像,造型庄重神圣,较强的宗教意味。

福建省高教自考《心理学史》课程考试大纲笔记

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心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 《心理学史》课程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心理学史》是是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心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能够了解西方心理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掌握心理学发展的思想、理论以及历史规律,提高考生分析能力、鉴别能力和批判能力,为进一步的专业学习打好基础。考生重点掌握考试用书的绪论、第一篇(第一章至第十一章内容),教材其它内容只作一般了解,不作考核要求。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如果说普通心理学是对心理学研究范围和内容的横向展开,那么心理学史则是从纵向探讨心理学思想或理论形成、发展的历史与规律问题。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心理学与心理学史的关系;初步了解心理学史的范围与内容;认清学习心理学史的意义;明确关于心理学史的编撰学原则。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心理学与心理学史 识记:(1)普通心理学是对心理学研究范围和内容的横向展开,那么心理学史则是从纵向探讨心理学思想或理论形成、发展的历史与规律问题。 (2)以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标志,心理 学的历史被划分为两大时期:实验心理学建立之前的漫长前科学心理学时期 和实验心理学建立之后的科学心理学时期。 (二)心理学史的范围与内容 识记:本书涉及的心理学历史与体系,包括三部分内容:西方心理学史(研究西方国家中作为主流心理学存在和发展的历史)、中国心理学史(包括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史和中国近现代心理学史)和苏俄心理学史(包括苏联和俄罗斯的心理学,包括十月革命前俄国的、苏联时期及现在的俄罗斯的心理学) (三)学习心理学史的意义 应用:(1)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理解心理学的现在和未来 (2)心理学史为心理学提高了一种整合力量 (3)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提高理论素养 (4)学习心理学史有助于培养健康怀疑与批判精神 (四)心理学史的编撰学原则 理解:(1)伟人说与时代精神说 (2)现实主义与历史主义 (3)内在历史观与外在历史观 第一编西方心理学史 第一章西方心理学的历史渊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古代西方哲学的心理学思想;明确近代西方哲学的心理学思想;初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教学大纲.doc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的性质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专科)的一门必修课程。 (二)课程的任务 1、了解国内外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历史和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 2、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一般规律。 3、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原则、途径和方法,提高设计和组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能力。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门内容较为复杂、涉及多种学科领域知识的课程,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等学科都与之存在关联。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为学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奠定基础。 三、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重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教学。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概念、特点、影响因素和基本规律。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门复杂并涉及广泛领域的课程。教学中除介绍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外,还应向学生讲清楚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与其它学科领域、社会活动领域的关系,引导学生结合学前儿童的生活、运动、游戏、学习的现状,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本课程是理论与实践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在教学方法上宜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基本概念、基本规律以教师讲述为主,方法、活动设计等以讨论、合作学习及案例分析的形式为主。 第二部分多种媒体教材一体化设计初步方案 一、课时、学时

、多种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 1、文字教材 2、录像教材 3、IP课件 4、网上辅导文本 以上几种教学媒体在教学大纲指导下,进行整体设计,使各种辅导媒体与教材做到相辅 相成,同时又可使教师、学生根据教和学的条件,对辅助媒体进行选择。 三、教学环节 (一)各种教学媒体的使用 1、文字教材是教师教学、辅导和学生自学的主教材。 2、I P课件和录像教材按教学进度精讲课程文字教材中主要章节的知识结构、重点、难点。 3、网上课程辅导文本按教学进度,针对课程文字教材进行重点、难点内容辅导和提供相关教学参考资料。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主要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建议一览表

西方心理学史

西方心理学史 绪论 第一节西方心理学史得基本情况 一、西方心理学史得研究对象 西方心理学史就是研究西方心理学得产生、发展与演变得一门历史学科。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西方心理学得形成有三个故乡: ●古希腊就是心理学起源得故乡, ●德国就是心理学诞生得故乡, ●美国就是心理学发展得故乡。 行为主义心理学就是西方心理学得“第一大势力”; 精神分析心理学就是西方心理学得“第二大势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就是西方心理学得“第三大势力” 二、西方心理学史得研究方法 (一)史论结合法: 史,指史料、史实;论,指理论、论断,即观点、论点。 (二)纵横比较法: 纵向比较法,把每位心理学家、流派放在一定得历史背景下进行 前后比较;横向比较法,把每位心理学家、流派与同时代得心理 学家、流派进行比较。 (三)具体抽象两步法: 历史研究得完整过程包括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两 步方法。 具体抽象具体 (四)四步说明法: 针对每个心理学流派或每位心理学家思想得产生原因、发展过程、 形成结果、理论意义一一作出说明。 三、西方心理学史得学习意义 (一)有助于掌握西方心理学得历史规律 把构成现代心理学得许多领域与分支综合起来,认识各事实与理论之间得相互关系。 (二)有助于培养理论思维能力与批判精神 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得能力,提高鉴别能力与批判能力以及理论思维能力。(三)有助于学习心理学大师得创新精神与人格魅力 学习心理学家推陈出新与开拓创新得精神。 了解心理学家得生平,了解其人格形成与发展对她心理学理论与实践得意义。 (四)有助于促进我国心理学得建设 鉴古知今,避免西方心理学史上得错误,使我国心理学健康得发展。 四、西方心理学史得史学史 历史研究被称为史学; 历史研究得历史被成为史学史。 西方心理学史得史学史就是?就是西方心理学史研究得历史。 (一)西方得心理学史研究 第一个时期就是20世纪60年代之前得研究。(被忽视) 三位心理学家: 1、波林,1929年出版《实验心理学史》 2、墨菲,1929年出版《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 3、海德布雷德,1933年出版《七种心理学》、《心理学得一百年:1833—1933》

中国美术史的笔记

中国美术史的笔记 先秦两汉时期民族绘画风格的初步形成 中国绘画的萌芽、发展到成熟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他的源头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史前时代。起初表现的仅是原始先的朴素的理想和生活,以及为上层社会政教服务,同时也反映各时代跌宕的社会风貌与世俗的生活图景。 在这漫长的历程中,直到人类在劳动过程中创造了实用器物和建筑物,并在上面作装饰布置的时候,才注意到对于画面的利用,人们在上面所绘制的装饰图象,便开创了最初具有画面构图意识的先河。 原始的中国绘画——岩画新石器时代的彩陶饰纹早期中国画的特征——战国帛画重彩洒脱的先秦漆画气势宏大的秦汉墓室壁画瑰丽的马王堆汉墓帛画 生动写实的汉画像砖与画像石 原始的中国绘画——岩画 古代先民创造的原始岩画是中国绘画最早的遗存,它们大多分布在西北与西南,据说是游牧或少数民族部落所为。也许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北人食肉勇悍,南人食蔬文雅,故而西北与西南的岩画各有特色。 西北岩画以刻凿为多,图案以动物为主,新疆天山岩画、内蒙古阴山岩画、甘肃黑山岩画等为其代表。除动物之外,还有狩猎、生殖崇拜、放牧等内容,粗犷雄浑。 [原始]黑山岩画《狩猎图》 西南岩画以涂饰为多,图案以人物为主,云南沧源岩画、广西花山岩画等为其代表。除人物之外,还有房屋、树木、神灵祭器等内容,朴拙神秘。 然而无论南北岩画,其以线条为构图,或斫凿,或涂饰,以线成面,大多形成阴面造型,富有幼稚夸张的特点,充满写实装饰之美,则是相互一致的。 [原始]花山岩画《战争庆典牧放图》 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 距今4-7千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的生活由游牧、游耕而转入定居为主,陶器在农业、渔猎及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彩陶乃成为这一时期的文化象征。其彩绘大致可分为图案、图画两类。 彩绘是陶器装饰中最卓越的手法,朴实明快,绚丽多彩的彩陶,由于地域、时间的差异,宗教习俗的不同,描绘形式的各异,在造型和风格上也各不相同。有些条纹象征着起伏的波浪、同心扩散的水纹、绳革、丝网等。红黑相同,朴素而匀称,流畅而简洁。河南渑池的仰韶村、西安附近的半坡、甘肃的永靖,皆有大量的遗存。 [新石器时代]几何线条纹彩陶图画有穿衣的人物、野禽、奔鹿、游鱼、伏龟等,形状生动,明快活泼。如青海省大通县孙家寨出土的一只彩陶盆,口内绘有3组相同的舞蹈人物,每组5人,手挽着手,面向一致,足下四道平行带纹,代表地面。如果盆中盛有清水,微微晃动,则舞姿似动非动,更加绰约多姿,奔放灵动,富有节奏美感,堪称我国原始绘画中的上乘之作。 [新石器时代]舞蹈人物彩陶图 早期中国画的特征——战国帛画 最能代表战国时期绘画艺术成就的遗物,湖南省长沙出土的《美女龙凤图》、《人物御龙图》帛画。这两幅

职业心理学-复习大纲

华东师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系 王锋 email: fwang@https://www.360docs.net/doc/0d16975239.html, 职业心理学 第一讲:导论 ●Work /job 工作 ●Occupation 职位/职业/岗位 ●Career 职业/生涯/事业 ●V ocation 使命 一、职业与职业的特征 1.什么是职业? ●工作(job):有目的,有结果(价值)的,需要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而且持续一定时间的活动。 ●职业(occupation):指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进行的某一类确定的独立于个人的工作活动。 ●职位、岗位(position):指在一个组织中个人所从事的一组任务,有一系列重复出现或持续进行的任务相伴随 的一个工作单元。 ●生涯(career):是一个人工作、职位的变化及职业理想实现的整个过程,是终生职业经历的模式。 2.职业的特征 (1)同一性(2)差异性(3)层次性(4)基础性 (5)广泛性(综合)(6)时代性 生涯特点(金树人2007):1、方向性2、时间性3、空间性4、独特性5、现象性6、主动性 3.个体的生涯心理结构:三个相辅相成的系统。 导向系统(职业价值观、世界观、职业伦理);动力系统(职业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功能系统(气质、性格、能力) 二、职业心理学与职业心理咨询 1.职业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的分支。研究与人们选择、从事和改变职业有关的个体差异和特点的一们学科。 内容:职业选择与职业平衡,职业心理健康,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职业选拔、指导与咨询。 2.职业心理咨询: 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为个体提供寻找职业以及在职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适应性问题的建 议、信息与帮助的互动过程。本质:互动过程 三、职业心理学的发展 1.职业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1908年美国弗兰克·帕森斯(PARSONS)教授开设波士顿地方职业局,标志着职业心理学诞生,帕森斯因此被誉为职业心理学之父。 2.职业心理学的历史和发展 三大阶段:应用心理学阶段:个体自我发展;心理动力阶段:关注个体需求、性格、价值观;非直接阶段:提供全面信息 3.我国职业发展变化的趋势:第一,社会分工变革在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新职业种类涌现出来。 第二,分布在第三产业中的职业比重继续不断增加。 第三,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职业结构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也将发生变化。

心理学史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的 通过系统学习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知识,使学生掌握心理学历史演变基本特征和共同规律,树立辩证唯物史观;学会用历史思维看待当前心理学的发展,达到以鉴古知今;整合在其他课程所学的心理学知识,培养理论思维能力和批判精神;学习心理学大家的创新精神,领略心理学大家的人格魅力。 二、教学任务 在72个学时内完成主干教材的绪论、十八章和结语的教学工作,以教师系统讲授为主,并组织课堂讨论4学时,师生试讲、教师点评和补充6学时,另为组织学生课外进行主题研究和论文写作两次。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6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西方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 2.掌握西方心理学史的研究方法 3.了解西方心理学的史学史 4.掌握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尤其是近代英法的经验论心理学思想与德国的理性论心理学思想。 5.掌握西方心理学的科学起源。 (二)教学内容 第一讲西方心理学史的基本问题(一) 第二讲西方心理学史的基本问题(二) 第三讲西方心理学史的基本问题(三) 第四讲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一)

第五讲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二) 第六讲西方心理学的科学起源与科学心理学的建立 (三)教学方法 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四)教学要求 本章是整个课程的绪论,教师需要对心理学的历史发生背景以及现代心理学的基本路线有着整体的把握。在历史发生背景上,理清心理学产生的哲学背景和科学背景:在哲学背景中,要重视近代心理学思想尤其是唯理论心理学和经验论心理学;在科学背景中,要重视心理物理学。在心理学的基本路线上,把握现代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心理学和人文科学心理学两条路线。 第二章内容心理学(5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内容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2. 理解内容心理学的产生背景和代表人物。 3. 掌握内容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4. 正确评价内容心理学的贡献与局限 (二)教学内容 第一讲内容心理学概述(一) 第二讲内容心理学概述(二) 第三讲内容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与简要评价(一) 第四讲内容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与简要评价(二) 第五讲内容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与简要评价(三) (三)教学方法 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四)教学要求 教师在讲授本章时,需要把握内容心理学开创了自然科学心理学的地位,从学科观、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具体研究等方面有一以贯之的把握。同时,教师需要意识到冯特心理学思想的复杂性,他的思想中,除了内容心理学外,还存在着民族心理学思想。另外,冯特并非机械的元素论者,他的思想中也包括整体论观点。

心理学史复习提纲

应用心理学专业11级“心理学发展概要”课程考试复习提纲 1 、对“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的理解(82) 漫长的过去指人类自古以来就对人的心理有所揣摩、思考和研究,这种思考和研究往往是基于哲学层面的。 短暂的历史指人类真正将心理学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的历史很短。 2 、你对心理学学科属性的理解(18) 有人归结为社会文化的产物,即人的心理是由于社会文化的影响而产生的,特别是通过语言交流产生的,心理学必须研究文化和社会交往对人的影响,因此心理学又称为交往之学 3 、心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动因(44) 1 人类的好奇心 2 认识到认识自己是最大的知识 3 思想与知识整合的需要 4 心理学家的生存需要 5多学科研究的推动 4 、机械论精神及其对心理学的影响(309) 1.人的心理就像一部精准的机器,按照一定的秩序而活动,而这些心理活动在时间上的展开便构成了前因与 后果的关系 2.“人的活动是受机械法则控制的” 3.人是机器意味着人有被观察、被实验和被测量的可能性 4.人具有自然的属性,人的规律符合自然的规律 5.人了解自然的方法和工具可以运用到对自己的了解上 6.实验心理学的产生恰恰以此为基本前提 7.具体体现在重视观察和实验以及精确的量化 8.建立了研究的方法论体系,使得人类对世界各种现象的研究统一于叫做科学的名义之下,做到有规可循, 从而肯定了科学的地位 9.使人看到了人与自然抗衡的力量,人有了重新估价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和价值的需要 10.机械论精神强调知识必须是精确的,经验观察必须经过数学分析才可靠 5 、心理学家和心理学派关于人的心理的统一性和整体性的思想 6 、家庭与身世对于心理学家思想的影响 7 、欧洲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对善与知的关系的论述 8 、格拉底关于“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思想(189) 1.他认为感性世界常变,由此得来的知识是不确定、不可靠的,只有深入人心灵深处才能找到永恒的真理, 进而提出“认识你自己” 2.“认识自我乃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 3.这就将人的精神世界中很重要的特质—理性上升为世界的中心,将知识、特别是经过逻辑验证的严密知识 视为人生的追求、视为一个人的美德,因而有“知识即美德”的名言 9 、柏拉图关于学习的论述(208) 1.那么人如果想获得理性就要靠学习,而学习就是唤醒沉睡的理性,也就是回忆 2.所以学习就是回忆

《教育心理学大纲》

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3.教育心理学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 ①学生 ②教师 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日益成为教育心理学所关注的一项独特的课题 ⑤教学环境 (2)三过程 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 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4.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二)发展时期(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四)完善时期( 20世纪80年代以后) 6.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 (1)主动性研究 (2)反思性研究

(3)合作性研究 (4)社会文化研究 7.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 1924 第2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①连续性与阶段性 ②定向性与顺序性 ③不平衡性 ④差异性 3.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防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纵向:是从出生到成熟的各个年龄阶段的学习准备 横向:每个年龄段出现的各种内部因素 4.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劳伦兹 2岁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5. 皮亚杰认识发展的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 (2)前运算阶段 (3)具体运算阶段 (4)形式运算阶段 ①命题之间的关系 ②假设-演绎推理 ③抽象逻辑思维 ④可逆与补偿 ⑤思维的灵活性 6.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 (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识发展

西方心理学史

. 西方心理学史 绪论 第一节西方心理学史的基本情况 一、西方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 西方心理学史是研究西方心理学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一门历史学科。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西方心理学的形成有三个故乡: ●古希腊是心理学起源的故乡, ●德国是心理学诞生的故乡, ●美国是心理学发展的故乡。 行为主义心理学是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 精神分析心理学是西方心理学的“第二大势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西方心理学的“第三大势力” 二、西方心理学史的研究方法 (一)史论结合法: 史,指史料、史实;论,指理论、论断,即观点、论点。 (二)纵横比较法: 纵向比较法,把每位心理学家、流派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 前后比较;横向比较法,把每位心理学家、流派与同时代的心理 学家、流派进行比较。 (三)具体抽象两步法: 历史研究的完整过程包括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两步方法。 具体抽象具体 (四)四步说明法: 针对每个心理学流派或每位心理学家思想的产生原因、发展过程、 形成结果、理论意义一一作出说明。 三、西方心理学史的学习意义 (一)有助于掌握西方心理学的历史规律 把构成现代心理学的许多领域和分支综合起来,认识各事实和理论之间的相互关系。(二)有助于培养理论思维能力和批判精神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鉴别能力和批判能力以及理论思维能力。(三)有助于学习心理学大师的创新精神和人格魅力 学习心理学家推陈出新和开拓创新的精神。 了解心理学家的生平,了解其人格形成与发展对他心理学理论和实践的意义。 (四)有助于促进我国心理学的建设 鉴古知今,避免西方心理学史上的错误,使我国心理学健康的发展。 四、西方心理学史的史学史 历史研究被称为史学; 历史研究的历史被成为史学史。 西方心理学史的史学史是?是西方心理学史研究的历史。 (一)西方的心理学史研究 第一个时期是20世纪60年代之前的研究。(被忽视) 三位心理学家: 1.波林,1929年出版《实验心理学史》

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心理学的概念 一、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首先,心理学要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其次,心理学要研究心理和行为的活动规律(解释、预测和调控)。 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科学性质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是自从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受到自然科学的影响,建立心理实验室,使之脱离思辩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开始的。 这就使得心理学的研究工作更为困难和复杂,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了。 第二节: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 心理学是一门具有长远历史但又很年轻的科学。 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及构造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主要观点:用实验的方法分析出心理的基本元素及心理的结构。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 主要观点:强调意识的功能。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 主要观点:研究线路可用“刺激-反应”公式来表示,坚持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 四、格式塔心理学 代表人物:魏太默、考夫卡、苛勒 主要观点:“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五、精神分析学派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主要观点:研究人的潜意识 六、人本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 主要观点:主张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具有发展的潜能,与动物本质上完全不同。

七、认知心理学 代表人物:皮亚杰、奈瑟 主要观点:研究信息加工过程(常用“大声响”方法)。 第三节:心理学的主要分支 一、心理学的理论领域 (一)实验与认识心理学 (二)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三)发展心理学 (四)生理心理学 二、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一)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二)教育与学校心理学 (三)工业与组织心理学 (四)广告与消费心理学 (五)法律与犯罪心理学 第四节: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1、定义:是指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2、特点: 优点 缺点 二、测验法 1、定义: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三、实验法 1、定义: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2、变量种类: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3、种类 (1)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指在实际生活情景中,有实验者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2)实验室实验:是指在实验条件严格控制下,借助于专门的实验设备,引起和记录被试的心理现象。 四、调查法 1、定义: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2、种类:调查法分为:问卷法和谈话法

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总学时:32学时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必修课 考核方式:考试 基本面向:适用于专科体育教育专业 第一部分课程的性质、任务、基本要求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教育心理学是体育教育专业(专科)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该课程主要阐述教育心理学的基本规律和原理及其在学校教育实践中的应用。该课程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水平及实际应用能力,是一门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的课程。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第一,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探索学校教育的心理规律,能够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心理问题,为学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提供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第二,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教育心理学理论素养,形成现代教育心理观念,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教育心理学概述、心理发展与个别差异、学习理论、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知识获得的新观

点、概念、原理学习与问题解决、技能的形成、学习的迁移、品德的形成、学习策略、学习动机、教学心理、课堂学习管理、教学评价和教师心理等内容。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发展观、学习观与教学观;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个别差异;掌握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并按其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评价。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教学要求 1.了解教育心理学产生、发展的简史。 2.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3.掌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与性质 2.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与范围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1.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2.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原则 2.教育心理学的主要方法

旅游服务心理学教学大纲

《旅游服务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教学目标 旅游服务心理学是旅游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具较强的系统性、针对性与实用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旅游工作的性质、任务、作用及其意义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旅游从业意识以及开拓精神和竞争意识;使其具备初步的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置说明 本课程的开设,在于使学生了解旅游管理中心理学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最大限度的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有一定的处理问题的能力,并能利用该知识为旅游事业服务。 三、课程性质(适应专业对象和课程类别) 本课程是旅游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具较强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可参考学时) 总学时:32学时(一)导论(1课时) 1.教学目标 01)了解现代心理学的概念及其间生和发展的历史 02)熟悉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三大流派及其主要观点 03)掌握如何应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知识来分析现实的旅游心理 和行为。 2.教学基本要求 能熟练地运用西方心理学各大流派的心理学知识来合理进行了 现实的旅游心理分析和行为解释。

能熟练地把西方心理学各大流派的心理学知识运用到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二)旅游行为的研究模式(1学时)1. 教学目标 01)了解旅游心理动因和心理需求的发展趋势 02)熟悉旅游心理动因和心需求的特点 03)掌握旅游心理的主要成因和类型 2.基本要求 能运用旅游者心理需求理论解释相关的旅游现象 结合个人经验,理解旅游者需求类型(三)旅游 知觉(2学时)

1.教学目标 01)了解生活中的各种感觉现象 02)熟悉感觉的概念与感觉的种类 03)掌握知觉的概念和特征 2.基本要求 能明确知觉的组织规律,能分析影响知觉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能分析旅游活动中的各种社会知觉现(四)学习与旅游行为(1学时) 1.教学目标 01)了解行为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 02)熟悉旅游者学习过程 2.基本要求掌握关于旅游者学习的 基本理论 理解影响旅游者学习的各种因素 (五)旅游动机(2学时)1.教学 目标 01)了解动机的概念及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02)熟悉旅游动机的含义和旅游动机的类型 03)掌握旅游动机的功能和旅游者动机的激发 2.基本要求掌握关于旅游者动机的 基本理论 理解影响旅游者动机的各种因素能够利用影响旅游者动机的因 素激发和引导旅游者的旅游动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