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农业生产活动复习上课讲义

高二地理农业生产活动复习上课讲义
高二地理农业生产活动复习上课讲义

高二地理农业生产活

动复习

第五单元人类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5.1农业生产活动

学案导学

本节是学习整个单元前半部分农业生产活动的概述。大纲中对本节内容没有具体要求,但学习农业区位选择及地域类型这两个知识点,需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储备,因此教材在本节中安排了农业生产活动的概念、特点、投入和产出及分类的知识点。其中重点是农业的投入和产出要素及农业的分类。

通过案例分析法、图解法可较好地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若能进一步联系实际参观一下现代农业温室大棚、走访调查农户田地生产的投入与产出,则能更透彻理解知识,学而不忘。

引言

农业生产活动的概念: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的产品。它需要依靠土地才能进行。农业生产的性质是自然再生与经济再生密切结合的物质生产过程。

教材先对农业生产的概念作了阐述,进而引申出农作物培植和驯化动物的传播对世界各地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目的是使学生一方面理解人们可通过劳动来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发展农业,一方面告诉人们进行农业生产可以有多种选择。为下几节的学习打下铺垫。

一、农业生产的特点

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含义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农业生产随季节而变化,并有一定的周期性变化

成因①不同生物生长发育要求的自然条件不同②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和国家政策差异很大①动植物生长发育有规律性②影响动植物生长的自然因素(尤其是气候因素)随季节变化,并有一定的周期性

运用关键因地制宜因地制宜或不违农时

■学法导航

□对于农业生产的这两大特点应注意:地域性是指农业生产空间分布上的特点;季节性和周期性是指农业生产时间分布上的特点。

■探究点拨

【探究】下列现象或语句分别反映了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

①“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②华北平原谚语:“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寒露两旁见早麦。”

③南方低山丘陵宜发展茶树生产,平原地区则种植水稻。

④“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点拨:①误地一时即错过季节,体现季节性;误人一年,体现周期性。

②早、迟、当时、寒露两旁均体现季节性。

③南方土壤为红壤(酸性土壤),适宜茶树生长;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水分充足,宜于种植水稻,又经过人类长期耕作,形成了熟化了的水稻土,体现地域性的特点。

④淮南、淮北气候条件不同,导致两地生产的地域性差异,造成作物的“味道不同”。

答案:①季节性与周期性②季节性③地域性④地域性

二、农业的投入与产出

1.投入:自然条件、劳动力、资金、生产资料和科学技术。

2.产出:农产品——供人们食用或作为工业原料。

农业投入—产出的一般模式图

■学法导航

对于农业的投入—产出理论较形象简便地记忆和理解就是要灵活理解和记忆图5-1-1,并结合一些实际例子,这样便能灵活运用。

■探究点拨

【探究】什么叫农业的投入和产出?

点拨:投入指人类生产所需要的各种条件。如自然条件、劳动力、资金、生产资料和科学技术。

自然条件的投入是指动植物(或是植物种子)以及热量、光照、水、地形、土壤等,是农业生产的必要投入。

劳动力的投入是必要条件。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影响农业,一般而言,素质差,数量要求多,只能从事劳动密集型的工作,产出低;素质高,数量要求少,可以从事技术密集型工作,产出高。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生产资料的投入比重逐渐增加,如果生产资料投入(良种、农具、化肥、农药等)得当,自然资源利用率高,导致生

产成本下降,农产品产量高;投入过多,产量虽高却出现增产但不增收的低效现象;投入过少,由于自然资源利用率大幅度下降,反而加大成本。

在现代农业中,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良种、改进灌溉技术、改革耕作方式等)成为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一方面提高产品数量,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农业生产形成规模效应;另一方面,提高产品质量,优质优价,市场畅销,前景好,能达到增产增效的最佳效果。发达国家,农业的新增产值中,60%以上是靠科技投入转化来的;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一比值也已经达到30%以上。例如玻璃温室生产出的反季节瓜果蔬菜、瘦肉型的牲畜、杂交水稻、绿色棉花、无土栽培生产等。

农产品的用途有二:一是供人们食用,如粮食、肉、蛋、奶、水果、蔬菜等;二是为加工工业提供原料,如粮食酿酒,棉花制成纺织品等。

答案:投入指人类生产所需要的各种条件。如自然条件、劳动力、资金、生产资料和科学技术。由于不同生产类型、不同生产性质、不同生产地区以及不同产品用途,投入的主要因素差异较为明显。

产出指人类生产活动过程的终端产物。如农产品、工业产品等。由于投入因素的差异,产品的质量、功能差异很大。

■知识拓展

农业的发展历史

世界农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阶段。下表列出了这三个阶段农业的主要特点。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农业多已进入现代农业阶段,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一般处于传统农业阶段,热带雨林地区、北极地区等还分布着原始农业。

世界农业三个历史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三、农业的分类

1.按生产对象分为三类

(1)种植业:如热带雨林迁移农业、种植园农业、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等。

(2)畜牧业:如游牧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等。

(3)混合农业:农民在自己的田地上同时经营种植业和畜牧业。如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桑基鱼塘、果基鱼塘等)就属于混合农业。

2.按投入多少分为两类

(1)粗放农业

(2)密集农业

3.按产品用途分为两类

(1)自给农业

(2)商品农业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