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摄影草稿

黑白摄影草稿
黑白摄影草稿

黑白摄影的独特魅力

袁巍

(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陕西宝鸡 721007)

[摘要]当精神快餐日益增多,人们对摄影作品的追求有些“忘本”,黑白摄影的独特魅力对摄影师或摄影爱好者有着重要的警示意义。[关键词]黑白摄影;创造;纯艺术;原创

“当摄影发明之初,由于技术的局限,人们对能够现实世界的影像记录下的惊喜,也许远远大于彩色画像的欲求”,这或许就是人们对于摄影原始的情感。众所周知,摄影具有记录客观世界和表现客观世界两大基本功能,然而具有艺术家身份的摄影师,更加应该赋予摄影以“创造”世界的功能。无疑,彩色摄影在记录和表现客观世界的功能上具有相当大的天赋,不过在“创造”功能上,黑背摄影蕴藏着更为巨大的潜力空间。安塞尔.亚当斯不追求真实感的表现,他认为从充满色彩,满载着信息的现实世界中,如何选择和选取来将之置换为黑白照片才是最重要的,这其中有着个人的偏执和理解。而如果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摄影本体的话,那么从黑白摄影入手就是对摄影的追本溯源。

一:去掉了色彩,使得观者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到形体关系上,集中到了作者的意图、主题上。组成画面的元素无非造型、线条、色等,而失去了色彩使画面仅仅依赖光、影对比来表现线条、造型。简化过的画面能更为单纯的表现主题内容。色彩的存在会将人们的注意力分散到对色彩的观察上和对画面真实感的体会上,而且我们知道色彩本身是具有符号属性的,比如红色具有革命、生命、危险、警示等的心理暗示。色彩的出现有可能会在这些方面分散或者误导观者对画面的分析认识。

二:彩色照片较黑白照片更为真实,也就是说,黑白照片更为抽象。一些摄影家在谈及黑白摄影时曾这样说:“彩色较黑白更为真实,但也常常是过于真实,让你停留在此时此地,而不是给人以更深刻、更抽象的形象”。抽象意味着画面将更加具有符号性,增加了联想空间。不同的构图和造型同样是具有符号性的,比如平行线对应平稳、终结、黑色,而垂直线对应动感、进取、新生、白色。具有锐角的简单形体比较激进、有张力和方向性,而钝角的直线型则鲁钝、稳重且具有重力。黑白灰在画面中单纯的对比出轮廓线能够清晰且概括出面、体的轮廓形态和体面关系,更能突显构图、造型所带来的符号属性。而相反的,色彩则会多少影响到这些元素表现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三:绘画是加法艺术,而摄影是减法艺术,基由这一点,黑白照片由于简化了画面,与“减法”精神更易一致。所谓减法艺术,概括的指摄影总是要从丰富繁杂的空间中,选取作者感兴趣的主体作为主题。然后不停的去除与这一主题无关的一切内容,达到用最少的元素充分表现这一主题的目的。画面中元素越少,对比效果越单纯强烈,以更加准确体现作者的美术意识和思想内涵。而相比之下,绘画是从一张白色空间开始,不断地加入与主题相关的元素来充分表述这一主题的加法艺术。由于多少减少了画面的层次和色彩属性,可以通过对曝光

度的控制及其他专业手法减少作者不想要的元素。摄影并不是简单的复制,作为艺术作品,它和绘画一样需要艺术加工来表现作者的情感意愿。相对于绘画艺术而言,摄影则可用手段不多。摄影与绘画的最大区别之处在于,当你按下快门时,往往对于作画不利的东西也会感光定影到胶片之上。所以,摄影的创作过程是对被摄体进行构图整理,将多余的东西力求从画面中排除出去,以更加准确地体现创作者的美学意识和思想内涵。而黑白摄影中把一个现实的彩色世界,置换为黑、灰、白的单色影像的原理是同摄影表现的原则相一致的。

四:黑白照片与生俱来具有陌生感,即拉远了与观众的距离,增加了第三人称的观感。如果将同一景象下拍摄的彩色照片和黑白照片相对比,彩色照片的真实性会使观者忽略掉作者的存在。相反我们在欣赏黑白摄影作品的同时会由于距离感而主动寻求作者对画面主题意图的表现。黑白影像抽去了现实物像中的色彩,使影像处于"似是而非"的疏离状态,拉开了与现实的距离,正所谓距离产生美。这里的距离其实是心理距离,是欣赏者由记忆和体验出发,认知艺术、沟通心灵的历程,这段心理历程是欣赏者驰骋想象的自由空间,是一块梦幻的画板,是参与创作的平台,因此,其间会生发出美。黑白影像的语言特征与彩色相比具有"距离"优势黑白摄影能够启发人们对景、物的某种意识感觉,通过这样的方法,黑白摄影能够超越它的题材,进而产生具有独创性的视觉效果。在影视作品中,黑白影像的插入和闪回,成为与现实拉开距离、制造陌生感的方式,以此表现记忆和幻想。而所谓第三人称观感是让观者后退到旁观者的位置,以“旁观者清”的理性境界来准确分析感受画面较强的视觉冲击带来的情感释放。距离为欣赏者构建精神田园提供了媒材,在心灵的游历中使"物"与"我"、景与情、虚与实、具体与抽象有机地联接起来、融合起来,所以亚当斯才断言,在表现画意的摄影中黑白优于彩色。

五:黑白照片以无彩色系为骨骼,比彩色照片更加多了“静”感,静止而冷静。站在这个角度,黑白摄影会放大某一个细节,使其更为凸显。(这也是许多新闻题材照片易选用黑白摄影的原因)黑白摄影以灰阶的形式呈现物体的色彩变化,形成了完全不同于彩色的视觉"组结状态",以简约变形的手段抽象,以浓淡深浅的方式造型,再现的客观物象。而作为构思画面第一步的“构图”由于画面结构单纯则更易于表现,或者说构图表现的空间更大,带给观者的意境、情趣感更强!

六:黑白摄影天生具有怀旧情结,并且相比彩色摄影作品更加具有后退感和颓废感。在翻拣历史记忆的时候,那些褪色泛黄、划痕遍布的老照片显得更亲切、更真实。事实上我们在说怀旧这个词时,由于人的记忆力有限,更多时候我们怀念的是某人或某事,所以对色彩的印象难免或是去活力或者我们可以说是纯度降低的。并且人类工业的发展也使得提取颜色的技术有着朴素的过去。所以,在大多数人的记忆力,过去、以前、复古应该都是灰蒙蒙的,时间越久越是这样,这也是我们看到《英雄》、《十面埋伏》时总觉得不如《三国演义》、《勇敢的心》真实惨烈的原因。所以作为无纯度的"黑白",更显得具有怀旧精神。

我们看到了黑白摄影的特点和优势。当我们闭上眼睛细细思考或者喝着咖啡品味摄影作品时不妨可以体会一下,而这所有更加说明了——黑白照片更具“原创”精神,它更加适合拍出“纯摄影”的艺术作品。将现实的色彩斑斓的世界置换为一个黑、白、灰的单色世界是黑白摄影的表现原则,这恰恰与中国水墨国画的表现方式一致。老画家秦古柳说:“补笔墨之不足,而后论色彩。”同一画幅中,色彩处于辅佐地位。黑白的绘画,更具有高雅的一面,在中国绘画上,除了没骨画,很难看到不含有墨的成分的绘画。中国传统人物画理论中没有“写生”这一概念,与此相类似的概念是“写神”或“写真”。道家追求与自然同趣的至大

至美的艺术观。“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所谓“五色令人目盲”,因而面向对自然本质的追求。他们认为人为的色彩追求是不足取的,因为追求人为的色彩就会破坏自然固有的“全美”。这种面向自然本质的精神。与中国画色彩演变之间。存在着非常内在的关联。作为道家最基本的思想的“道”。其本质是“无”是“虚”,而又表现为“有”为“实”,这种有无相生,虚实相成的艺术哲学对中国绘画的色彩追求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而黑白摄影从这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山水画与黑白摄影这种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注重“神似”而非“形似”的美学思维方式,更能充分、纯粹地体现创作者的精神和艺术境界。在黑白摄影中,对灰阶的感悟和控制可以产生丰富而奇妙的趣味,在表现画意作品时尤其突出。黑白摄影只是与彩色摄影有所不同而已。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的不同正是在于能够促进个人的创造性;它具有一种无可匹敌的力量,比起彩色摄影来毫无逊色,它是作为一种表现手段因自身具有独到之处而存在的。黑白摄影虽然缺少色彩的烘托,却更加质朴无华,这使它特别善于表现深沉的感情世界。黑白作品很容易使人直接进入作品的感情世界,去感受作者倾注的热情和作品传达的感情.

摄影入门基础知识及17种摄影构图技巧

摄影入门基础知识 一、光圈 光圈,是镜头中光线通过的孔径大小,用F表示。简单理解成水管孔径大小,孔径越大,水流越过。所以光圈越大,光线越多,但F后面的数值越小,如大光圈F1.4。 光圈与景深有直接关系:光圈越大,景深越小,也就是背景虚化模糊程度越高,如拍摄人物时,使用大光圈虚化背景,人物突出;而拍摄风景时,需要背景清晰,就要用到小光圈。 二、快门速度

快门速度就是曝光时间。快门速度分为高速快门和慢门,高速快门可以抓拍运动瞬间,同时拍摄不容易产生抖动模糊;慢门也就是长曝光,增加曝光时间在弱光拍摄更有利,还可以表现主体动感,记录光点轨迹,如水流车轨光绘星轨等等。 快门的运行原理如下图: 按下快门后: (1)后幕帘开启 (2)前幕帘开启,曝光开始 (3)后幕帘关闭,曝光结束 (4)前幕帘关闭。 三、对焦

对焦,就是调节对焦机构移动焦平面位置,让主体成像清晰。对焦主要有自动对焦AF和手动对焦MF,自动对焦又分为单次自动对焦,伺服(连续)自动对焦,智能自动对焦三类。 1、单次自动对焦 单次自动对焦一般用AF-S表示,半按快门后听到“嘀”一声,表示对焦完成,按下快门拍摄即可,一般适合拍摄静物,如商品拍摄,花草拍摄,摆拍人像等。 2、伺服(连续)自动对焦 伺服对焦,也称为连续对焦,用AF-C表示。拍摄移动主体时,保持半按快门,可以持续对焦直到拍摄结束,不用重新半按快门,适合拍摄移动主体,如体育运动,野生动物等。 3、智能自动对焦 就是相机自动对焦,用AF-A表示,根据主体是否运动选择单次对焦或连续对焦,有时候会出错。

4、手动对焦 手动对焦用MF表示,是最精准的对焦方式。当自动对焦失效,如拍摄距离过近、有物体遮挡时,都需要手动对焦来调整。还有需要注意细节的拍摄题材,如微距摄影,都需要使用手动对焦。 四、焦距 焦距是镜头的光学中心到感光元件的距离,镜头上标示的50mm,代表焦距50mm的定焦镜头;标示的24-70mm代表焦距24-70mm的变焦镜头。 焦距要明白两点:视角与景深。 1、视角 焦距越小,我们称为广角,如18mm。广角的视角大,可以在有限空间内拍摄到更多的内容。 焦距越大,我们称为长焦,如300mm。长焦的视角小,可以拉近放大拍摄主体。

校色技巧:如何找准照片中的黑白灰场

校色技巧:如何找准照片中的黑白灰场 https://www.360docs.net/doc/0d17146249.html, 2006年06月01日 09:39 太平洋电脑网 作者:苏醒的燕子 在给数码照片进行色彩校正时,如何准确的找到图像中的黑白灰场是很关键的步骤。本文将介绍一种快捷方便的技巧,只要图像中存在黑白灰,我们便可以利用这个方法帮助你快速准确的找到黑白灰场。注意该方法并不是万能的,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图像都有黑白灰场。但只要它有,我们就可以快捷的找到它。 这是一张家庭入门级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我们以校准它的色彩为例,看看如何找出黑场、白场以及灰场。 色彩校正前

色彩校正后 找出黑场 1、打开需要校正色彩的照片。点击图层面板底部的“创建新的填充或调整图层”按钮,从弹出菜单中选择“阀值”,在弹出的“阀值”对话框中,拖动滑杆至最左边,此时图像一片空白。再慢慢的将滑杆向右拖,你将会看到黑色像素不断出现。最先出现的黑色像素区域即是图像最暗的部分,即黑场。点击“确定”按钮,Photoshop即新增一个调整图层。 图1

图2 2、从工具箱中选择色彩取样工具,在上面步骤中调出的黑色像素区域点击,标记出图像的黑场所在点。 图3

找出白场 1、在阀值调整图层的“图层缩略图”上双击,再次打开调整图层对话框,将滑杆移向最右方,图像将变成全黑。再慢慢的将滑杆向左拖动,你将会看到白色像素不断的出现。最先出现的白色像素区域即是图像的最亮的部分,即白场。点击“确定”按钮。 图4 图5 2、同样选择色彩取样工具,标记出图像的白场所在点。

图6 找出灰场 1、点击背景图层,使之处于激活状态。点击图层面板底部的“创建新的填充或调整图层”按钮,从菜单中选择“solid color(纯色)”,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将填充色指定为“808080”,即中性灰色。此时填充调整图层应该在背景图层之上,阀值调整图层之下。在图层面板中,将该图层的混合模式改为“difference(差值)”。

黑白摄影中彩色滤镜的用途

黑白摄影中彩色滤镜的用途 (2012-10-23 16:11:48) 转载▼ 标签: 黑白摄影 彩色滤镜 杂谈 黑白摄影中彩色滤镜的用途: 1. 浅黄 (2E) 这种滤色片藉由强调黄色、橙色及红色的处理,使得作品显得更为温馨柔和与优雅。特别适用于妇女与小孩的人像摄影、自然光下对肤色色调改善、春天的风景照与大自然的摄影等。滤色片指数为1.5。 2. 中黄(8) 利用这个滤色片可使绿色景物创造出更微妙的层次,亦可更细腻的描绘天空。我们尤其推荐将它应用在风景照及花草作物的摄影中。在日光下做人像摄影时,搭配此滤色片可将皮肤上的瑕疵及潮红淡化,使肤色较柔和,同时是浅色变质更讨好。滤色片指数为3。 3. 深黄 翻拍沙滩及雪景等作品时,配用这个滤色片可以得到很显著的改善。它也可以加强花草作物的反差,使景物看起来更清晰。人工光源下做人像摄影时,使用这个滤色片能减轻皮肤上的瑕疵及雀斑。也能使眼球的颜色加深;使唇色变淡。滤色片指数为3。 4. 黄橙(16) 这片鲜橙色的滤色片可加深蓝、紫、绿以及黄绿等色调。对于偏好景物鲜明且轮廓清晰的风景照及建筑摄影来说,这个滤色片是绝对不可或缺的。蓝天在白云高反差的衬托下,更为凸显。这个滤色片亦广泛的被采用于日光下的人体摄影。滤色片指数为4。 5. 红橙(22) 这个滤色片能使天空变暗,创造出风暴的戏剧化云彩效果,并利用高反差强化阴影暗部。在工商摄影时,也常用它来提升黄、橙及红色的亮度,以使色阶分明。滤色片指数为4。 6. 黄绿(11) 此种滤色片能将各种不同色差的绿色景物区分出来,所以最适于用来拍摄风景照。尤其是拍摄春天的景色时,它藉由突显浅绿色调,来描绘嫩叶的景致。此外,由于它对红色色调具处理效果,因此也常被用在自然光下的人像摄影或团体照。滤色片指数为2。 7. 绿色(13)

白加黑减摄影技巧.

什么是“白加黑减” 曝光是相机的基本功能,也是摄影人与光线做的游戏。正确理解曝光需要了解光比、宽容度、相机的曝光原理等一堆繁冗的理论,为了简化概念,前人便总结概括出“白加黑减”一说。我在相同条件下各拍三张照片分别说明什么是“白加”和“黑减”。相同条件指的是:光圈先决5.6,平均测光,阴天室内自然光。 P1 不作曝光补偿 P2 加2EV相当一档 P3 加4EV 相当二档

P4 不作补偿

P6 减2EV 相当一档

P6 减4EV 相当二档

为了形象直观的说明观点,我选择的是极端的例子,“白”指的是亮背景下的暗主体1-3P。“黑”指的是暗背景下的亮主体4-6P。 1-3P可以看出:随着曝光量的增加,主体镜头盖的细节越加丰富,背景纸板的折痕因曝光过度逐渐淡化。这便是“白加”的效果。 4-6P可以看出:随着曝光量的减少,主体照片形象的细节越加丰富,背景布的细节因曝光不足逐渐消失。这便是“黑减”的效果。

这个方法适用于几乎所有门类的摄影。加多少,减多少,取决于主体所占画面比例,以及现场的光照条件和采用的测光方式等等。 通常拍摄的主体约占画面的1/4,剩下的3/4亮过主体的理解成“白”,暗过主体的理解成“黑”,比如侧逆光的人像属“白加”,绿草丛中的一朵白花属“黑减”。对白和黑的理解不是传统意义的黑白,准确的表述应该是明和暗,也就是说:被摄主体的亮度超过背景亮度时要减档曝光,反之则要加档曝光。 拍摄技巧之新人菜鸟指导超新人菜鸟 虽然自己也是新人菜鸟一个,可是在坛子里发现,原本一些看来很平常的摄影常识问题,也有人不会。所以,我就以一个新人菜鸟的身份,把自己了解的一些菜鸟技巧总结一下吧。(由于是随笔,所以想到哪写到哪,如果有错误的地方,还请高人指教)一、最基本的,经常有新人拍的照片很模糊,就怪机子不好使。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要先半按快门,这样相机会自动调节对焦,之后再全部按下快门,拍出的照片就会很清楚。这是最最最基本的常识。二、在近拍特写照片的时候,一定要开微距,否则,被摄体会很模糊。三、红眼问题。是在黑暗的环境中,使用闪光灯后造成的自然现象,不是相机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尽量使用ISO模式,有「红眼减弱」功能的相机开启功能,或者后期用软件处理。四、白色圆点问题。也是闪光灯造成的。由于,在镜头附近的漂浮颗粒(灰尘、花粉等),在使用闪光灯后,呈现为白色圆点。解决方法:照亮房间,尽量不使用闪光灯,多使用ISO模式。其实,在夜晚,或较暗的环境下用ISO模式拍摄出的照片要比用闪光灯真实许多,闪光灯会发黄。不过,ISO模式对相机防抖要求比较高,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三脚架,或者把相机放在平稳的地方,取景后用延迟自拍模式拍摄。五、取景问题。记得之前有同事借了别人的数码相机,外出旅游。照片倒是拍了不少,可惜除了人物的大头像,还是大头像,背景一片模糊,所有的照片都没有体现出景点的「美」。结果被同事们数落一顿。其实,在拍之前,完全可以慢慢取景,试想一下,如果你看到屏幕上的效果都不觉得好看的话,那你还拍它做什么呢?另外,如果对自己的技术没有信心的话,同一个场景多拍几张,回来后挑最好的。或者在不同的方位拍几张,也许会有一张给你意外的惊喜。六、逆光问题。在拍照的时候经常会遇到风景处在光源处,而被摄体正好背光,这样拍出的画面会使被摄体,看起来很暗,甚至根本看不清(比如人脸黑乎乎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使用闪光灯解决这种问题。或者使用定点测光模式(我用的是T2,不知道其他相机是什么模式),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不过,如果被摄体是透明的,在逆光下拍出的照片会是另外一种效果。七、长焦镜头。一般情况下拍摄无法靠近的对象的时候,我们会想到使用长焦镜头,其实长焦镜头还能模糊前景并在照片中去掉它。比如在拍笼子里的动物时,就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去掉笼子。好累哦。在上班的时候偷偷地写这些,像做鬼一样。好啦,就想到这些。还请高人多多指教啊。 春节将至烟花焰火最简单实用的拍摄技巧

世界最著名的32张摄影作品

世界最著名的32张摄影作品 1、《受伤的女子》——这幅照片是摄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一个受伤而只绑绷带裸睡的女子,是那幺安详而不带一丝猬亵。显示了布拉弗观察事物的智能:摄影是人们经历多年的努力结果,并且会继续开拓下去--摄影必须朝改善人的形象和生于斯的环境而努力。人和环境是多样性,且经常会改变的,我们要把观点放在上面,才有可能使影像表现永保丰富。 2 、《枪》——在纽约105街区,一个小流氓将枪直指摄影家的镜头。"他只有11岁,却学会了一切狰狞。"克莱因回忆说:"当然,他手里是一把假枪,他正玩的也不过是美国

孩子街头巷尾惯玩的游戏。但在我看,这一瞬间早已不再是儿童的游戏。" 3、《最著名的吻》——这是有关接吻的著名照片中最早的一张。面对这张在公共场合抢拍的照片,今天的人们可能会想到肖像权,隐私权这样的字眼,实际上它的确引发了一场肖像权的官司。但这并没能阻挡它在全世界流传。

4、《她叫玛格丽特马瑟》——这幅坐姿人体使韦斯顿的人体摄影达到巅峰状态,也是人体摄影最伟大的经典之一,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抽象的人体艺术.

5 、《奥马伊拉的痛苦》——1985年11月13日,哥伦比亚鲁伊斯火山突然爆发,山上的积雪融化后夹杂着泥石流顺坡而下,几乎吞没了附近的阿麦罗镇,造成了毁灭性的灾难。火山爆发后的第三天,美联社的法籍摄影记者富兰克福尼尔赶到现场采访。在现场发现一个叫奥马伊拉的12岁小姑娘被两座房脊卡在中间不能自拔,她的脊椎已被砸伤,尽管福尼尔曾经当过外科医生,但此时也无能为力。只有在他拍下小姑娘那美丽而

坚强的面孔的同时,不时同她交谈。希望增强她生存的力量和信心。待救护人员赶到时,她已在泥浆里浸泡了60个小时了。虽然小姑娘接受了治疗,但还是死了。福尼尔从始至终守候在奥马伊拉身边,一直拍到小姑娘下葬的最后一个镜头。翌年这组照片获第29届WPP突发新闻系列一等奖,其中充分表现小姑娘横遭灭顶之灾时仍能保持神情镇定自若的这张被评为1985 年年度最佳新闻照片。 6 、《裸跑者》——在1975年英联邦橄榄球决赛上,包括伊利莎白女王在内的英国政要聚集在主席台上。这个体型优美的裸跑者-澳大利亚会计师米歇尔.奥.布瑞恩

人像摄影的目的就是把人拍美

人像摄影的目的就是把人拍美,所以,摄影者一定要在被摄人物的脸型气质等都达到最美时再拍摄,不然的话勉强拍了则么也别扭。 如何修饰被拍摄对象,是对摄影者的一个考验,什么时候要拍出反差,表现皮肤的质感,什么时候要较少反差掩盖皮肤的缺陷,都需要有观察和思考的积累经验才能准确作出判断。例如一般概念中使用平光,是想将较瘦的人拍的显得胖一些,具体方法是利用平光再加上降低相机高度,尽管这种方法能使人显得胖一些,但,人物的鼻孔会露出来,破坏了美感。这就是使用传统的灯光与相机机位组合的弊端,所谓的救一救不了二。所以,现在我们通常是使用以姿态造型来改善塑造人物的形象。 “美姿”应该注意技巧。 (一)对于相貌较难看者,应当尽量避免拍摄特写和近照。 (二)对于脸型较胖者,可以适当采用头纱手或者其他小饰物来遮挡,同时也可以提高相机机位。 (三)大小眼睛的拍摄,应该调整被拍摄者的角度,小眼睛者近量靠近镜头。 (四)"翻白眼"的拍摄;应尽量使被拍摄者的眼神朝向一边,扑捉眼神转向的一瞬间,而不是眼睛瞪大的一瞬。 (五)“斗鸡眼”的拍摄;摄影者应尽可能的寻找一个合适的角度,使被拍摄者的双眼不同时正对画面出现。 (六)对于脖子较长的被摄者,也应当提高机位,让被摄这位手下颌。 (七)对于尖下巴的人应该使用高机位,被摄者低头的组合方式拍摄。 (八)拍摄“朝天鼻”最困难了,只有不拍摄正面就是了。 日常拍摄积累的拍摄人像的一些小技巧,供大家参考。 通常就是三种常用的构图模式,也叫公式化模式构图; (一)特写 (二)七分身 (三)全身 在拍摄取景时,相机的高度也应该随着拍摄的范围的扩大而下降。拍摄半身像时候,相机的高度约与被摄者鼻子的高度相等;拍七分身照片时,相机机位约在被摄者的胸部高度;拍摄全身照时,相机的高度应该在被摄者的腰部。所谓构图,即使在特定的画面景物内,安排各种拍摄要素,以达到表现诉求对象的效果。现在流行的人像摄影技巧,在构图取景表现主题上通常利用以下方法,写出来大家给以参考指正。 (一)利用前后景深的差异,突出主题人物。 (二)用大小对照的方法,使主体大一些而陪衬物小一些。 (三)利用色彩对比的手法强调主体。 (四)利用主体静止陪体运动的方式,主构图的稳定性就相对强。 时下人像摄影或婚纱影楼届很流行外景是地拍摄,在外景拍摄时候,光线以太阳下山前1--2小时为最好。 但是,此时光线色温偏低,应在选择胶片时加以注意。外景拍摄,使用顺光为大忌。因为这时候光线造型呆板,被摄者的眼睛较难张开而没有立体感,而且顺光较难补光。如果选用逆光,则广线造型较为生动,眼睛立体感好,补光也容易。但在运用逆光时不要让光线直入镜头。自然景致具有摄影棚所没有的魅力,因此外景拍摄时,应先用眼睛去搜寻理想景物,在设法将人加进去,以构图的协调来维持自然景物的完整。但应该注意,人像摄影的主题是人物,背景应尽量虚化。 还有,如果非特殊需要,无需使用滤色镜,但是不妨尝试一下柔光镜雾化镜等等。 从对摄影事业的态度来看,我主张把摄影家分成基本不同的两类:技术摄影家和主题摄

摄影常识及技巧(摄影选修课试题附答案)

课程名称:实用摄影与作品欣赏教师:杨晓利 学生姓名:学号:分数: 一、填空( 每空2 分共30 分) : 1 、“线条”是摄影造型的四大要素之一,线条的作用:()、 ()、()、()。 2 、色彩中含灰的量越大,色饱和度就越()。 3 、能够将普通光改变为偏振光的滤光器是()。 4 、能够使拍摄的影像产生适度的虚化效果的滤光器是()。 5 、前景是照片中位于被摄主体前面的景物, 它的作用是( ) 、 ()、()、()。 6 、逆光是由()方向投射来的照明光线。 7 、顺光是由()摄向被摄体的照明光线。 8 、在同一张底片上进行两次以上的感光,被称为()技术。 9 、“框式构图”是利用()美化画面的构图形式。 二、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20 分: 1、追随摄影 2、新闻摄影 3、景深 4、感光度 三、课堂面试(每题 2 分共50 分) (将“题号”和“答案”写在考券背后)

课程名称:实用摄影与作品欣赏教师:杨晓利学生姓名:学号:分数: 一、填空(每空 2 分共30 分): 1 、“线条”是摄影造型的四大要素之一,线条的作用:(引导视线)、(增强透视)、(完整构图)、(图案形式)。 2 、色彩中含灰的量越大,色饱和度就越(低)。 3 、能够将普通光改变为偏振光的滤光器是(偏光镜)。 4 、能够使拍摄的影像产生适度的虚化效果的滤光器:(柔光镜)。 5 、前景是照片中位于被摄主体前面的景物,它的作用是(引导视线)、(陪衬主体)、(充实画面)、(表达空间)。 6 、逆光是由(由照相机相对)方向投射来的照明光线。 7 、顺光是由(拍摄者方向)摄向被摄体的照明光线。 8 、在同一张底片上进行两次以上的感光,被称为(多次曝光)技术。 9 、“框式构图”是利用(框式前景)美化画面的构图形式。 二、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20 分): 1、追随摄影: 在快门开启的瞬间,摄影镜头随物体运动方向移动。运 动物体始终落在胶片的一个位置上,造成清晰影像,而静止的背景形像则变成模糊的影像。 2、新闻摄影: 一种运用摄影技术技巧进行新闻报导的宣传形式。要求 迅速及时地真实再现社会事件、生活现状、及有代表性的人物 活动。 3、景深: 景物清晰的范围. 影响景深的因素: 光圈大小、焦距长短、 距离远近。 4、感光度: 表示感光材料感光快慢的数值。

黑白摄影冲洗印放技术学习心得

黑白摄影冲洗印放技术学习心得 ——《暗房技术与技巧》课期中报告伴随着紧张严格的军训结束,我们迎来了新学期的学习生活。本学期开设的《暗房技术与技巧》课依然是由敬爱的“马爷”为我们授课。从对黑白摄影的生疏到渐渐熟悉,从对传统相机的生涩到渐渐熟练,使我在摄影这条路子上不断成长…… 本学期已至期中,在教室的理论课上认真听取了马老师讲习亚当斯“区域曝光”理论、蓝晒(铁氰酸盐)印相法;在暗房的实践课上学习了黑白摄影的印放技术,并顺利完成了10幅作品的印放;在外出去街子古镇和丹景山的采风中,丰富了我的所见所闻,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拍摄的机会。 黑白摄影在记录和表现现实世界方面拥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在黑白摄影中,把一个现实的色彩世界置换为黑、白、灰的单色影像,能够更准确地体现创作者的美学意识和思想内涵。黑白摄影的魅力不仅是在拍摄过程中,而且在后期暗房处理中更为神奇,亚当斯说过一句名言:“底片是乐谱,印放是乐章。”足以说明黑白摄影后期暗房处理中“手工制作”的乐趣,也同时道出黑白摄影作品制作过程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拍摄、冲洗、印放是黑白摄影影调复制的三大过程,《暗房技术与技巧》课程更加注重冲洗和印放过程的学习。通过对胶卷冲洗,控制底片的反差,以求得一张密度适宜的底片;通过对相纸印像,控制相纸的曝光,以求得一张影调丰富的照片。摄影创作是艺术和技术的有机结合,只有用严谨的态度对待黑白摄影才能创作出最佳的影像,在摄影的任何过程中都应做到精心,都要有耐心,都须用心。

由于135底片画幅较小,所以在暗房处理中需要对影像进行放大。放大时,先将负片置于放大机的底片夹中,调节镜头与放大纸的距离,改变放大的倍数,聚成清晰的影像。经过光源的照射,使负片的影像光线通过镜头投射到相纸上,曝光后相纸产生“潜影”,再经过显影、定影、水洗、晾干等处理,便可得到与拍摄景物影调相同的放大照片了。在放大过程中,调整焦距和曝光时间是两个重要环节,会影响到放大的效果和照片的质量。调焦时,看画面线条是否分明,注意人物眼睛、头发是否清晰。曝光先是采用梯级式曝光试样,从中选择正确的曝光时间,再正式放大曝光。对于试样,一定要认真分析,不可马虎,这可是决定放大效果的关键。 在这10幅作业中,最令我满意的有3幅作品。其中一幅是在宽窄巷子拍摄的“公馆菜”建筑,相传那里曾是在古建筑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一家高档餐饮会所,但如今因反腐倡廉狠刹公款“吃喝风”,这种高档消费场所也遭受巨大打击。如图所现,原来生意红火的会所现已大门紧锁,我有意将大门处的影调处理成低调,便是为了更加突出一种沉重的感觉。整幅作品为对称式构图,质感的表达离不开光线,在自然的漫射光下,一砖一石都清晰可见,展现出一幢独具特色的老成都典型建筑。另一幅是在团结老街拍摄的纪实作品,图中一位中年男子抽着旱烟,烟雾弥漫在他的脸庞,迷离的眼神若有所思,背景是一辆虚化的老旧自行车前车把和车筐,交代了这位男子所处的环境,同时反映了这幅照片的主题“老街、老物、老人”。不过,较高的反差使照片失去了细节层次,但也正是这样才体现出了老事物的沧桑。还有一幅作品是在团结敬老院拍摄的人像,岁月好似一把无情的尖刀在老人家的面部刻画出道道皱纹,这把年纪往事已成追忆,失去了年轻力壮的身躯,但是,这位老人面对镜头,害羞的微笑着比出剪刀手,慈祥的面容反

人像摄影的影调与色调

---------------------------------------------------------------最新资料推荐------------------------------------------------------ 人像摄影的影调与色调 人像摄影的影调与色调、构图等常规技巧[zt] 2008-03-23 23: 27: 05 业界 | 评论(0) | 浏览(3122) 本人学习摄影的时间不久,也许看这贴的很多朋友都是我的前辈。 但今天转发这个帖子,最主要是想把自己对人像摄影的调子问题跟大家交流下,一来抛砖引玉,希望通过讨论和高手的指点,让自己和更多的朋友得到提高,二来也是对一些跟我一样在学习摄影的朋友提供一点借鉴。 目前看了很多摄友的作品,在人像拍摄上,很多摄友的用光,构图、光圈、快门、景深等技术层面已经非常到位,但片子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我觉得摄影包括两个要素,技术要素和艺术要素。 通过学习和练习,我们使拍摄过程标准化,尽快的提高技术水平;但对于真正影响我们的视觉和情感的,我觉得还是对片子调子的处理。 看过很多优秀的人像作品,包括优秀的商业摄影的人像作品,发现自己一直坚持的有关理论在很多地方均被一一打破(当然这跟本人入门时间晚,学习太少有关),就象用光,我有时候太注重片子的质感,要求正确曝光,决不会去高光溢出,但一些给我们良好视觉和身心愉悦的片子,却不一定拘泥于这些框框。 下面转的这篇文章,就是对我人像拍摄的一个观念转折,特贴 1 / 9

出来,供各位品鉴。 人像摄影的影调与色调调子影响视觉和情感。 人像摄影可以分作高调、低调、一股影调、软调、硬调五种影调。 另外,还可以处理成不同的色调。 要掌握各种影调与色调的构成方法。 一、调子对视觉的影响人像摄影中所说的调子,是影调与色调的统称。 一幅照片上的阴暗变化,是影调的变化,它是由被摄体接受光线的多少以及被摄体本身的反光率形成的。 无论在黑白摄影或彩色摄影中,都有这种影调上的变化。 比如,一件红色衣服,如果受到倒光的照射,衣服的受光面与非受光面就形成不同的影调,它们虽然都是红色的,但受光面的影调亮,非受光面的影调暗。 这便是彩色画面中影调的变化。 色调,是指色彩的变化而言,比如,照片是红蓝的色调还是蓝青的色调,这是色彩上的差别。 一幅人像摄影作品,如果它是黑白的,只有影调的变化,而没有色调的变化;倘若它是彩色的,则既有影调的变化,又有色调的变化。 人像摄影作品,如果从影调方面来说,可以有高调人像、低调人像、中间调人像、软调人像、硬调人像这几种表现形式;倘

一些摄影的基本知识与技巧

一些摄影的基本知识与技巧(网络整理版) 光圈 光圈是一组制作在镜头里面可以活动的叶片,藉由控制光圈的大小,就可以控制光线在一定时间内,进入相机内光量的多寡。一般在拍照的过程中,我们通常都是藉由调整「光圈」与「快门」的大小组合,来完成一张相片的曝光。「快门」我们留到下一堂课中来研究,在这里老师要请大家有空时背一下下面的光圈数值: f1.4 / f2 / f2.8 / f4 / f5.6 / f8 / f11 / f16 / f22 / f32 上面的光圈数值,是我们一般相机镜头上常用的光圈值,其中号码越小的光圈(例如f1.4)它的进光量会越大,相对的光圈号码越大(例如说f22)的进光量反而小。所以一般我们在说大光圈时,就是指号数越小的光圈值,这点初学者时常会搞混。 在每一组邻近光圈值之间,都有「一格」(或称为「一级」)的光量差异。例如f1.4 与f2两个光圈差了一格,f5.6与f8两组光圈间也是差了一格。每一格光圈的进光量都是以倍数成长,例如f4的进光量是f5.6的一倍,f2.8又是f4的一倍,这样倒算回去,f2.8的进光量就是f5.6的四倍了。其实不会算这个没有关系,目前你只要知道光圈每一格之间光量的差距是一倍就可以了,另外就是把上面几个光圈值花点时间记下来。 景深 景深所指的是当我们对焦完成之后,在底片上呈现完全清楚(也就是说不会模模糊糊的样子)的距离范围。景深的大小与镜头焦距的长短、光圈的大小以及摄影的距离有密切的互动关系。通常镜头焦距越长(例如说是长镜头)、光圈越大、摄影距离越近,景深就会越浅;而镜头焦距越短(例如广角镜头)、光圈越小、摄影距离越远,景深也就会跟着变深。每一支焦聚、光圈大小不同的镜头,它的景深变化都会不一样。在大部分手动的镜头上常会刻有景深表供使用者来判断,而自动对焦的镜头则大多是使用了简化的景深表。 由于景深对于一张照片的影响非常重要,所以在这个课程中要大家自己体验一下在使用不一样的光圈和镜头时,会有怎样的景深变化。在熟悉自己常用镜头在景深上变化的表现后,以后拍照才能更得心应手。 很简单的一句话,大光圈长焦距往往适合人像和静物的拍摄,可以造成浅景深的效果,也就主题清晰,背景虚化的效果,而一般来说,MM时尚机器都不是很容易做到,但是焦段略长,诸如10X焦的DC就能做到的效果了。。。 第二节快门的初识 上一节选集讲到了光圈和景深的关系,其实摄影说白了就是一个通过相机来控制光的过程,而光圈和快门,都是来控制暴光多少的方法而已!上节说到光圈值越大

对一幅摄影作品欣赏与赏析

要做到对一幅摄影作品的欣赏与赏析,首先应该需要摄影的艺术特征。 1892年创刊号的《斯汀迪奥》精美地再现了摄影和绘画作品,并把摄影与绘画、雕塑并列在艺术领域,杂志的第三期刊登了布林古尔《摄影艺术的诞生》的文章,这是摄影史上具有开创性的事件,从此,摄影正式踏入艺术殿堂。摄影艺术有着他特有的性质。 首先,摄影与其他视觉艺术形式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摄影创作依赖于照相机。在意识上,摄影更趋向于客观。摄影家在创作的时候,无论怎样选择他的拍摄对象,却总要面对物质世界的某个方面,它不以摄影家的意志而转移。虽然现代摄影技术和数字影像技术使摄影家的创造发挥空间得以扩展,但反映和揭示现实生活仍然是摄影创作的主流和本质。正如苏珊桑塔格所言:“画家的任务是构筑,而摄影家的任务是揭示。” 其次,摄影的时间性。摄影者必须适应自己的拍摄对象,而且往往要完全取决于它。摄影大师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理论把摄影的时间性和瞬间性简述的淋漓尽致。他提出:“摄影主要在一张照片里抓住事物的全部精华,”因此,摄影者的思考必须抢在曝光瞬间之前,一旦按下快门就无法改变注意。 再次,摄影与机遇也体现于好的摄影创作之中。这需要摄影者对手中相机的熟练掌握成都及预见能力。 第四,再现细节。摄影再现一切细节的能力其精确度是任何其他视觉手段都无法企及的。摄影能精确地再现物体的形态、色彩、光影、体积、空间、质感、机理等,体现拍摄对象本身材质的美、肌理的美、秩序的美。 第五,摄影家根据相机的曝光速度进行创作,产生真是与虚幻的效果,从而表达摄影家的思想和想法。 第六,在某种程度上,摄影者是“用光来作画”。摄影者在为拍摄画面进行视觉设计即构图时,摄影的这六个特点是决定性的,最重要的。摄影者一方面要有对客观世界敏锐的观察能力,也要有摄影者所特有的预见能力,并能在按下快门之前安排被摄体,选择角度、视点、俯仰,运用线条、块面、形状等形式,突出作品主题,使画面简洁,有条不紊。 对摄影作品的赏析需要一定的条件。首先了解摄影技术知识是欣赏摄影作品的基本条件。其次,对摄影艺术语言的解读能力。对一幅摄影作品的光线、色彩、透视、影调、清晰与模糊的解读可以为我们进一步欣赏做好铺垫。但很多摄影艺术作品所蕴藏的内涵却并非画面表现出来的那样简单,要求我们在更深的层次去探寻。第三,对作者及作品的时代背景的了解可以更好的帮助解读摄影作品的艺术语言,从而更好的欣赏一幅摄影作品。第四,建立与作者的心灵沟通,认真体会摄影作品的思想,读懂作品的思想内涵,才能达到欣赏摄影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要对一幅摄影作品进行分析,首先要了解摄影作品的拍摄主题。只有首先根据作品的主题思想来明确该作品的思想深度和人文立场,进而体会到作品的价值及对社会的影响,确定其思想品味的高低。其次,分析摄影作品的表现技巧,读懂摄影家运用的摄影技巧所表达的思想目的,继而对其进行正确客观的分析。对一幅摄影作品分析的步骤课分为读图、了解作者的拍摄意图、解读创作者、再回到读图;摄影图像是具有深刻意义、富含大量信息的平面,既然摄影是一种视觉语言,那么分析摄影作品先要从读图做起。当一张照片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首先想了解作者在画面里拍的是什么。拍摄的主体是什么,陪体是什么;进而我们想要知道作者在何时、何地拍摄的;然后我们会利用所知的摄影知识推断作者拍摄的角度,运用的摄影技巧、光线的处理、色彩处理等;最后再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视觉心理学、摄影视觉语言和构图原理组织画面。作者的拍摄意图(即作品的主题)是摄影作品的灵魂所在,摄影的拍摄技巧、构图原则都是为拍摄主体服务的。如果体会不到摄影家的真实拍摄意图,那你所看到的摄影技巧、表现形式、绚丽画面只不过是一个没有灵魂的空壳。我们应运用所知的相关知识从前面内外尽可能多地了解摄影画面所要表达的真实内涵。虽然

黑白照片的放大制作过程

黑白照片的放大制作过程 1、安装镜头 关于放大镜头的配置,也就是所要放大的底片面积一定要和相应焦距的放大镜头相配合,否则就会影响放大照片的实际质量。一般的放大机镜头都采用直径39mm的标准螺丝扣与放大机进行连接,但是您千万不要以为随便找一个有着同样规格螺丝扣的照相机镜头就可以替代放大镜头,这样做的结果有可能会无法聚焦成像,有可能会造成照片的边缘影像不清晰,当然也有可能放大出令您满意的照片。这其中的道理与镜头的成像原理有关,也与镜头本身的设计有关。 2、清洁放大机 在进行放大之前,一定要做好放大机的清洁工作,否则无数细小的灰尘就会随着底片上的影像一起放大到照相纸上,在确认放大机各个角落上的灰尘被清扫完毕之后,最好要等到尘埃落定再开始我们的放大工作。除了要对放大机进行除尘清洁以外,暗室也必须没有满天飞舞的灰尘。放大机一开,就会出现一个热源,循环流动的空气就会携带着那些细小的尘埃在屋子里往复运动,一旦落到底片或者是照相纸上,无数的白色小点就会产生。因此,我建议您在放大之前先用比较湿一些的墩布擦一擦地面,这是简单而又有效的除尘方法。 3、插入底片 找出需要放大的黑白底片,先用吹球将底片清洁一下,然后打开放大机的底片夹,用近似的方法清洁底片夹玻璃的4个表面,如果是没有玻璃的底片夹,也应当进行清洁,之后把这张底片小心地放置在底片夹的中央,注意,底片的药膜面要面向放大相纸,而底片的背面一定要朝向放大机的灯光。 4、调焦 在调节影像清晰度之前,首先要确定所要放大的照片的尺寸。将放大机的灯光打开,把放大镜头的光圈设置在最大,调整放大机机头的高度,就能够在压纸尺板上看到影像的大小,在确定了放大照片的尺寸之后,旋转放大机上的调焦旋钮,逐渐地将影像调节到最最清晰的程度为止。放大照片的调焦工作非常重要,一定要倍加细心,如果您觉得用眼睛直接观察映照在压纸尺板上的影像过于吃力,就应当去购买一个专门用于这项工作的调焦放大镜,把这个放大镜放置在影像密度中等的位置,直至看清楚底片上的颗粒的时候就一定是调焦清晰了。调焦的时候还应当在压纸尺板上先放上一张与放大相纸厚度相同的白纸(可以预先制作一张未经曝光但经过定影以及水洗过的照相纸),待调焦完毕之后将其撤除。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确保调焦清晰的影像与投影在放大相纸上的影像具有相同的清晰程度。 5、试样 在试样之前,先要把放大镜头的光圈缩小2—3级,比如镜头的最大光圈为F2.8,缩到F8的位置就比较合适。为什么一定要缩小光圈呢?因为光圈太大,曝光的时间就会太短,曝光的时间太短就很难对影像进行细致地加工;因为选择适中的光圈有可能会改进影像的品质,一般情况下镜头的最大光圈的成像品质总是不如中挡光圈更好;因为适当地缩小光圈会加大影像的景深,由于底片或照相纸的平整度欠佳而出现的调焦误差多数都可以在此弥补。 所谓试样,就是用一块不大的照相纸对曝光以后的实际影像结果进行评估,颜色深了就减少曝光的时间,反差大了就更换反差小一点的相纸或调节可变反差相纸的滤色镜。试样的时候可以在同一块相纸上做若干个试条,拿一张不透光的纸板用递减的方法进行分条曝光,最后以感觉最为正确的试条曝光时间为正式放大的曝光依据。注意,在放大试样的时候您就已经开始进入放大的程序了,缩小光圈之后就把镜头下面的红色安全片放置在镜头的下面,在压纸尺板上面的暗红色影像之中找到合适的画面,移去用于调焦的那张白纸,放好用于试样的照相纸,关闭放大机的光源,设定一个大致的曝光时间,再移开镜头下面的红色安全片,开启定时器的开关,在曝光之后这张用于试样的相纸同样要经过显影、水洗、定影、水洗的过

最最经典摄影作品赏析

最最经典摄影作品赏析 [时代广场的胜利日] 这是一张极其经典的照片,作为二战胜利的象征被广为流传,又是人类最美好爱情的见证!当二战结束的消息传到纽约的时代广场,一位狂喜的海军士兵搂过正在身旁的陌生护士热烈地亲吻着她。旁边的人则报以会心的微笑:毕竟胜利来临了,是值得高兴的事!照片出现于《时代》杂志,是反映战争结束后人们轻松欢乐心情的优秀作品。它不饰雕琢,清新自然。40年后,摄影者阿尔夫里德.伊森斯塔特在报上刊登寻人启事找到了当年的这两位照片中的男女,他们已成了子孙满堂的爷爷和奶奶。

[小大人]照片中三位美国女孩在西班牙塞维尔某个地方交谈。这张照片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了美国销售第二的明信片。

[最著名的吻]这是有关接吻的著名照片中最早的一张。面对这张在公共场合抢拍的照片,今天的人们可能会想到肖像权,隐私权这样的字眼,实际上它的确引发了一场肖像权的官司。但这并没能阻挡它在全世界流传。

[撤退]这是在朝鲜战争中撤退的美国海军士兵。摄影者大卫.道格拉斯.邓肯别具匠心,真切的表现了当时极度的寒冷,1950年美国海军陆战队在朝鲜作战,冬季来临之前战况一直不错。当时麦克阿瑟将军的部队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以为他们会顺利推进到朝鲜北部,他们都意想不到地受到中国援朝军队的回击。史密斯将军的话使他们的失利更加出名:“撤退?他*的!我们打错了方向”! [温斯顿.丘吉尔]1941年1月27日,刚开完会的丘吉尔来到唐宁街10号的一个小隔间拍摄几张表现坚毅刚强的照片。然而,抽着雪茄的丘吉尔显得过于轻松,跟卡特所设想的领导神韵不符,于是卡特走上前去,把雪茄从这位领袖的嘴里拿开,丘吉尔吃了一惊,他被卡特的举动激怒了。就在他怒视卡特的一剎那,卡特按下了快门。这张照片在世界广为流传,成为丘吉尔照片中最著名的一张。

人像摄影_美姿

拍人像怎么摆POSE?(一) 今天,我们将你一起带入一个人像摄影的世界,和大家一起分享人体摄影的乐趣!人体摄影奖就曲线,那是自然曲线 人像摄影中如果不能体现自然的曲线,就可以想办法人工制造一些曲线,折线。比如: 身体能弯的折的你都弯一下折一下有可能有效果。 比如膝盖,手指,腰,脖子都是活动的关节,尝试不同的组合(象买股票一样)。 人像对角线 对角线构图在人像摄影中用的好的话可以使照片活力大增。 对角线给照片主要的贡献是带来动态的因素,所以不适合拍“正规”的照片。

比如大头照,正儿八镜的很难把大头照拍好,如果稍微倾斜相机效果就很容易出来了。 这张片子是俺拍的。当时的念头就是用对角线构图。 大头照的对角线构图

大半身像的对角线构图 当您的模特不太会摆pose,或者没有好的身材,或者没有好的服装,或者没有好的背景,您不能说模特不合格,呵呵,摄影师还是有活儿干的。这时大头像和大半身象是首选。只要活用对角线构图,您会发现服装,背景甚至身材都是次要的了。 用彩色拍人像的时候一定要使背景精良简单,不至于宣兵夺主,尤其是大半身和全身人像。 这张片子用白色背景,简单,模特的服装颜色也很简单,pose更是简单。 如果没有纯白背景,可以用白色或者浅色床单代替,然后用一个闪光灯打到背景

上,并且背景曝光比人物曝光至大2档。 大半身象俺指的是那中拍到模特腰部一下到膝部的片子,这个时候模特身体大部分,尤其是手都被派在片子里了,和半身像一样,关键的关键是如何为模特的手摆pose. 手和手臂得pose很多,可以用前面的“弯折”办法,也可以抚摸头发,跨在腰部,很多pose里模特吧手放在大腿(这时模特最好看着摄影师),或者弯腰去摸小腿(这时模特最好看着小腿)。也可以借用道具,如太阳静,帽子,手袋帮模特摆pose. 这张片子是大半身对角线构图,模特手放在大腿处,当然这时的服装一定是比较前卫的。这个片子是冬天气温只有0度左右在地下停车场拍的,所以模特神情和pose很容易达到摄影师要求的效果。服装颜色和简单的背景以及摄影师的概念都非常协调搭配

摄影技巧基础知识作业

1.什么是135单镜头发光数码照相机? 答:135相机就是指35mm相机,它的名称的由来是根据底片宽度为35mm得来的。 为了统一相机的标准,柯达公司制定了1XX名称制定的标准,所以后来有了110相机、135相机和120相机。 135胶卷采用的是35mm电影胶片,35是其宽度,那么,前面那个1是怎么回事呢? Oscar Barnack设计的莱卡相机首先使用35mm电影胶片,但是一开始胶片必须先装进可重复使用的暗合里,把片头剪去,才可拍摄。1934年,柯达公司引入了一次性的135胶卷盒,这实际上是德国斯图加特的Nagel相机厂的发明,柯达收购了该厂。柯达于1935年正式推出135柯达彩色胶卷。所以,135的那个1是指有别于可重复使用暗合的一次性暗合,135胶卷的完整定义则为“采用一次性暗合的35mm胶片”。 2.什么是镜头的焦距? 答:镜头焦距:是指镜头光学后主点到焦点的距离,是镜头的重要性能指标。镜头焦距的长短决定着拍摄的成像大小,视场角大小,景深大小和画面的透视强弱。镜头的焦距是镜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镜头焦距的长短决定了被摄物在成像介质(胶片或CCD等)上成像的大小,也就是相当于物和象的比例尺。当对同一距离远的同一个被摄目标拍摄时,镜头焦距长的所成的象大,镜头焦距短的所成的象小。根据用途的不同,照相机镜头的焦距相差非常大,有短到几毫米,十几毫米的,也有长达几米的。 镜头的焦距分为像方焦距和物方焦距。像方焦距是像方主面到象方焦点的距离,同样,物方焦距就是物方主面到物方焦点的距离。必须注意,由于照相机镜头设计,特别是变焦距镜头中广泛采用了望远镜结构,物方焦距与像方焦距是不一定相等的。我们平时说的照相机镜头的焦距是指像方焦距。 3.什么是镜头视角? 镜头中心点到成像平面对角线两端所形成的夹角就是镜头视角,对于相同的成像面积,镜头焦距越短,其视角就越大。对于镜头来说,视角主要是指它可以实现的视角范围,当焦距变短时视角就变大了,可以拍出更宽的范围,但这样会影响较远拍摄对象的清晰度。当焦距变长时,视角就变小了,可以使较远的物体变得清晰,但是能够拍摄的宽度范围就变窄了。 4.什么是鱼眼镜头? 鱼眼镜头是一种焦距为16mm或更短的并且视角接近或等于180°。它是一种极端的广角镜头,“鱼眼镜头”是它的俗称。为使镜头达到最大的摄影视角,这种摄影镜头的前镜片直径很短且呈抛物状向镜头前部凸出,与鱼的眼睛颇为相似,“鱼眼镜头”因此而得名。鱼眼镜头属于超广角镜头中的一种特殊镜头,它的视角力求达到或超出人眼所能看到的范围。 5.什么是超广角镜头? 广角镜头中,视角范围特别广的镜头(80—110度)才这样称呼。在35毫米相机上,多指15—20毫米的镜头。超广角镜头有着宽广的视野,又不像鱼眼镜头有强烈的畸变,是很好消除了畸变的镜头。 6.什么是广角镜头?

黑白摄影

二、黑白摄影的特征 1.从色彩学来讲,白与黑称为极色,是所有颜色的两端。白色好比光色红、绿、青的混合(相减),黑色好比颜色红、黄、蓝的混合(相加),所以也称作“无彩的色”。黑白摄影正是利用不同的黑、白、灰多层次的单一色,经过摄影者的选择和取舍,将现实的极其复杂的多色世界转化为单色世界,更为集中引导人们领会作者的画面意图。英国摄影家邓肯对黑白摄影作过简洁的说明:“彩色在你心中,而不在你的眼里。”黑白摄影最有利于作者集中精力去刻画出那些最能感染人的关键细节,并把其他简化到最必须的限度,景象的色彩完全可以留给欣赏者自己去“再创造”。这就是“黑白”艺术的魅力,也是黑白摄影的独到之处。运用这一特征有利于摆脱“逼真”、“自然”的盲目追求,而迫使我们更加认真考虑所要拍摄的照片有无价值,是否可引起观赏者的反响,启发人们对形象的某种意识或感觉。 2.黑白摄影所享有的,也正是彩色摄影所缺乏的,那就是影调的控制因素。邓肯说过:“我能用控制黑白摄影的影调办法去支配你。我可以把调子压低,使你意识不到照片不是彩色的。”这种得天独厚的办法,就是通过对黑白摄影一系列的技术控制能力。首先在黑白拍照之前,经测光表测出被摄体的主要部位的明暗之后,就可预见到它在照片上应当是一个什么调子,还会知道它与其余部位的影调关系。所以,黑白摄影的“正确曝光”应以摄影者本身要想表现的某种情感、气氛、意境为转移。其次是相纸型号,显影液和显影方式的选择,能够恰当地增加或压缩照片的层次,改变照片的反差,也可强调某一部位,让它亮些或暗些。利用这些手段达到抓住观众、引导观众的作用。除了曝光、用纸、显影等控制方法外,还可以通过暗房特殊技巧的处理,达到各种特殊效果和美化画面的作用,甚至可以弥补拍摄中所造成的缺陷和不足,使黑白照片格外生辉。 可以说,黑白摄影的控制能力,为摄影者体现个人的创作风格和加强画面渲染力提供了最大的可能创造机会。在这方面它比起彩色摄影毫不逊色。3.黑白摄影和彩色摄影在性能上和技术上差别也很大。黑白胶卷一般可保存三四年,即使超过有效期,只要增加曝光量仍可使用。放在照相机内的黑白胶卷,半个月之后拍完冲卷,影象效果毫无影响。而彩色胶卷因含颜色耦合剂和空气接触,很容易氧化,破坏色彩均衡效果,因此有效期过后基本不能使用,特别是在潮湿的季节,如果彩色卷在相机内超过十天,色彩均衡就会起变化。 三、黑白摄影与彩色摄影 马克思曾说过:“色彩的感觉在一般美感中是最大众化的形式。”人们对色彩的直觉反应比较快,在生活中色彩与人们的关系极为密切。因此,彩色摄影能受到大众的欢迎并得到迅速普及就不奇怪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在进行摄影艺术创作时,就应该根据不同题材内容,认真考虑究竟采取什么样的表现形式更为有利,以便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否则不会得到创作的预想效果。比如在绘画中运用素描去画石膏体完全可以了,再加上颜色就未免有些多余了。如果被摄物的颜色最为突出,比如花、鸟、商品广告、自然标本等,或者要求得到高度的逼真、自然效果(科技摄影),用彩色摄影来表现就是最好的手段。 由此可见,黑白摄影与彩色摄影之间不存在着行与不行的问题,只是在某种情况下,对于某种题材,采用某种方式能产生更好的艺术效果或达到某种特殊要求,而被认为是可取的或可行的。“万能药”是不存在的,何况当代的人们对艺术的欣赏要求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要求形式多样化。当然彩色摄影的普及与提高将对黑白摄影质的要求不是低了,而是更高了,更难了,越是难越去研究它,才是难能可贵。 艺术创作不可因循守旧,而要提倡喜新厌旧。黑白摄影最先诞生是否就是“旧”,彩色摄影后来出现是否就是“新”,依笔者看来,艺术上的新与旧,不能单纯从时间上的前后来理解。人的生命在于运动,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这个“新”如何去创,首先是要继承,没有继承等于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素描是一切绘画的基础,学绘画应先从素描开始,黑白摄影是一切摄影的基础,彩色摄影应从黑白摄影的拍摄、冲洗、放大等方面技术开始,并掌握过硬的基本功,否则只是力图依靠色彩的“优势”去支撑自己的作品,其结果是无味的。年轻的摄影工作者只有明确了黑白摄影与彩色摄影的“血缘”关系,对二者彼此要取长补短,发扬各自长处,才能创造出新的表现形式,同时也要善于借鉴其他艺术,特别是绘画艺术的色彩表现技巧,以充实自己。在彩色摄影普及、提高的形势下,我们期待着黑白摄影能不断创新,在我国摄影艺术中出现新的飞跃、新的繁荣。 黑白摄影的魅力 自1839年8月19日,由路易-雅克-芒代-达盖尔(Louis Jacques Mande Daguerre,1787-1 851)在法国科学院将其银版摄影法(Daguerreotype,又称达盖尔式摄影法)公诸于世之日? , 摄影已走过了一百六十一年的历史。当今,世界正步入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不容置疑彩色图像更能适合时代的要求,更能准确、真切地传达情报和信息,更为大众所喜闻乐见。也正是在这样一个充斥着彩色的世界里,黑白摄影以其独特的表现力和持久的生命力,深深吸引着无数摄影爱好者。特别是近年,以美国为中心的欧美诸国的美术馆、专业摄影画廊等, 大量展示和收藏摄影作品,这其中绝大多数也是以黑白摄影作品为主要对象的。当然,这也有黑白摄影作品在保存特性上比较优异的要因,但从体现摄影家的思想内涵和创作意念来看,相对于彩色摄影,黑白摄影更具有象征性,更显得单纯化,更富有想象空间,也许这正是黑白摄影的最大魅力之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