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物扩散模式

大气污染物扩散模式
大气污染物扩散模式

第四章 大气扩散浓度估算模式

第一节 湍流扩散的基本理论

一 湍流

1.定义:大气的无规则运动

风速的脉动 风向的摆动

2.类型:

按形成原因 热力湍流:温度垂直分布不均(不稳定)引起,取决于大气稳定度

机械湍流:垂直方向风速分布不均匀及地面粗糙度引起

3.扩散的要素

风:平流输送为主,风大则湍流大 湍流:扩散比分子扩散快105~106倍

二 湍流扩散理论(主要阐述湍流与烟流传播及湍流与物质浓度衰减的关系)

1.梯度输送理论

通过与菲克扩散理论类比建立起来的(菲克定律: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断面上的物质的数量与浓度梯

度呈正比)

类比于分子扩散,污染物的扩散速率与负浓度梯度成正比

x

C k

F ??-= 式中,F — 污染物的输送通量

k — 湍流扩散系数 C — 污染物的浓度

X — 与扩散截面垂直的空间坐标(扩散过程的长度)

x

C

??— 浓度梯度 要求得各种条件下某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由于边界条件往往很复杂,不能求出严格的分析解,只能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求出近似解,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 2.湍流统计理论

泰勒首先将统计理论应用在湍流扩散上

图4-1显示:从原点O 放出的粒子,在风沿着x 方向吹的湍流大气中扩散。粒子的位置用y 表示,则结论为:

①y 随时间变化,但其变化的平均值为零

②若从原点放出很多粒子,则在x 轴上粒子的浓度最高,浓席分布以x 轴为对称轴,并符合正态分布。 萨顿实用模式:解决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的实用模式

高斯模式:应用湍流统计理论得出正态分布假设下的扩散模式 3.相似理论

第二节 高斯扩散模式

一 坐标系的建立—右手坐标系

1.原点O :无界点源或地面源,O 为污染物的排放点

高架源,O 为污染物的排放点在地面上的投影点

补充:点源 高架源 连续源 固定源

线源 地面源 间歇源 流动源 面源

2.x 轴:正向为平均风向,烟流中心线与x 轴重合 3.y 轴:垂直于x 轴 4.z 轴:垂直于xoy 平面

二 高斯模式的有关假定

1.污染物浓度在y 、z 轴上的分布为正态分布;

)2exp(21

)(22

y y

y y f σπ

σ-=

)2exp(21

)(22

z z

z z f σπ

σ-=

y σ,z σ— 分别为污染物在y 和z 方向上分布的标准差,m

2.全部高度风速均匀稳定,即风速u 为常数;

3.源强是连续均匀稳定的,源强Q 为定值;

4.扩散中污染物是守恒的,不考虑转化,即烟云在扩散过程中没有沉降、化合、分解及地面吸收、吸附作用发生;

0=??t

C

5.在x 方向上,输送作用远远大于扩散作用,即 )(x

C

k x x C u x ????>>??; 6.地面足够平坦。

三 无界空间连续点源扩散模式

由正态分布假定,得下风向任一点C (x ,y ,z )的浓度分布函数为:

方差的表达式: 源强积分式(单位时间物料守恒): 联立以上各式,得到无界空间连续点源扩散的高斯模式:

??

??

???

?+-=)22(ex p 2)0,,,(2222z y z y z y u Q z y x C σσσσπ

四 高架连续点源扩散的高斯模式—像源法

高架连续点源的扩散问题,必须考虑地面对扩散的影响.根据前述假定,可以认为地面象镜面一样、对污染物起全反射作用。按全反射原理,可以用像源法来处理这一问题。

P 点的污染物浓度可看成是两部分贡献之和:

①不存在地面时P 点所具有的污染物浓度,由源点A (0,0,H )造成 ②由地面的反射作用所增加的污染物浓度,由像点A ′(0,0,-H )造成

P 点在以源点A (0,0,H )为原点的坐标系中的坐标为C (x ,y ,z-H ) P 点在以像点A ′(0,0,-H )为原点坐标系中的坐标为C (x ,y ,z+H )

源点A 的贡献为:

???

?

????-+-=)2)(2(ex p 22

2221z y z y H z y u Q C σσσσπ

像点A ′的贡献为:

22

(,,)()e e --=ay bz

c x y z A x 22

d d ∞

=

?

?y y c y c y σ22

00

d d ∞

∞=?

?z z c z

c z

σd d ∞

-∞

-∞

=

??

q uc y

z

???

?

????++-=)2)(2(ex p 22

2222z y z y H z y u Q C σσσσπ

则P 点的实际浓度为: C (x ,y ,z ,H )= C 1+C 2

???

???+-+---=)2)(exp()2)(exp()2exp(2),,,(222222z z y z

y H z H z y u Q H z y x C σσσσσπ

讨论:

1)地面浓度模式(公式中z=0)

???

?

????+-=)22(ex p ),0,,(2222z y z y H y u Q

H y x C σσσσπ 2)地面轴线浓度模式(再取y=0)

)2exp(),0,0,(22

z z

y H u Q

H x C σσσπ-=

3)地面最大浓度模式

考虑地面轴线浓度模式)2exp(),0,0,(22

z z

y H u Q

H x C σσσπ-=,随x 增大,y σ,z σ增大,第一项减小,

第二项增大,则必然在某x 处有最大值。 设y σ/z σ=const ((实际中成立)) 由

0),0,0,(=z d H x dC σ求得, y

z e H u Q

C σσπ*22

max = 2

max

H c x x z

=

4)地面连续点源扩散的高斯模式(H=0)

??

?

?

????+-=)22(ex p )0,,,(2222z y z y z y u Q

z y x C σσσσπ 地面连续点源造成的浓度恰是无界连续点源造成浓度的两倍

第三节 污染物浓度的估算

一 烟气抬升高度的计算

1.抬升高度

有效源高 H H H s ?+= 式中:s H — 烟囱的几何高度

H ?— 烟流的抬升高度

烟气抬升——初始动量: 速度、内径

——烟气温度—浮力

2.抬升高度计算式 1)Holland 公式:适用于中性大气条件(稳定时减小,不稳时增加10%~20%)

A Q V s =

υ,2

4

D A π=,m Z Z u u )(11=

Holland 公式比较保守,特别在烟囱高、热释放率比较强的情况下,偏差较大

2)Briggs 公式:适用不稳定及中性大气条件

3)我国“制订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中的公式

3s s a H s 1

(1.5 2.7)(1.59.610)--?=

+=+?s v D T T H D v D Q T u u

H 1 1/3

2/3s H

1 1/32/3s H 21000kW 10 =0.36

2 10 =1.55-->???当时s Q x H H Q x u x H H Q H u H 1

1/31/3H 3/52/5H s 6/5 3/53/5

H s 21000kW 3* =0.362 3* =0.332 *=0.33--<????当时Q x x H Q x u x x H Q H x Q H u 12H s a 1 n n

0H s H a V a s H H 121s H 12100k W ()35K =0.35 1700k W 2100k W 1700

=()

400

2(1.50.01)0.04 =s Q T T H n Q H u T Q P Q T T T T Q Q H H H H v D Q H u -≥-≥?=????=-<<-??+?-?+?-

(1)当和时(2)当时H H 8(1700)

1700k W 35K Q u Q T -≤?<(3)当或时

二 扩散参数的确定

1.P -G 曲线法(Pasquill —Gifford )方法要点:

首先根据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即太阳辐射情况(云量、云状和日照)和离地面10m 高度处的风速(地面风速),将大气的扩散稀释能力划分为A —F 六个稳定度级别.然后根据大量扩散实验的数据和理论上的考虑,用曲线来表示每一个稳定度级别的,y σ,z σ随距离x 的变化.这样就可用前面导出的扩散模式进行浓度估算了。

2.P —G 曲线法的应用

1)根据常规资料确定稳定度级别

A -极不稳定

B -不稳定

C -弱不稳定

D -中性

E -弱稳定

F -稳定

2)根据稳定度和x 值,利用扩散曲线确定y σ和z σ或由表3-5英国伦敦气象局给出20km 内的y σ和z σ

3)地面最大浓度估算

计算步骤:

①用有效源高H 和2

max

H c x x z

=

=σ计算出z σ

②由z σ~x 曲线(图4-5)反算出m ax c x ③由y σ~x 曲线(图4-4)反算出y σ ④由y

z e H u Q

C σσπ*22

max =

求出C max 例题:

课本P96,例4-2;P99,例4-3。 3.中国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

1)稳定度分类方法(改进的P -T 法 )

a 先由表4-7根据当时当地的时间和月份查出或由公式4-30计算出太阳倾角δ;

b 由太阳倾角δ、当地的地理经度和纬度、观测时间按公式4-29计算出太阳高度角h 0;

c 再由太阳高度角h 0和云量查表4-5,得出太阳辐射等级;

d 最后由太阳辐射等级和地面风速查表4-6得出大气稳定度级别 2)扩散参数的选取

扩散参数的表达式为(取样时间0.5h ,按表4-8查算)

具体选取方法如下:

a 平原地区和城市远郊区,D 、E 、F 向不稳定方向提半级

b 工业区和城市中心区,C 提至B 级,D 、E 、F 向不稳定方向提一级

c 丘陵山区的农村或城市,同工业区 例题:

课本P99,例4-4。

第四节 特殊气象条件下的扩散模式

一 封闭型扩散模式

实际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温度层结:低层为不稳定大气,在离地面几百米到l ~2km 的高空存在一个

明显的逆温层,即通常所说的有上部逆温的情况.它使污染物的垂直扩散受到限制,只能在地面和逆温层底之间进行.因此,有上部逆温的扩散称“封闭型扩散”。 用“像源法”求解:

任一点污染物的浓度可看成是实源和无穷多个像源在Z 方向上的叠加贡献之和 1)把逆温层底看成是和地面一样能起全反射作用的镜面

1

2

2

1,a a y z x x σγσγ==

2)相当于两镜面之间无穷次全反射

3)任意一点的污染物浓度看成实源和无穷多个虚源贡献之和 4)n 为反射次数,在地面和逆温层底之间 5)实源在两个镜子里分别形成n 个像

则任一点污染物的浓度为:

??

????++-+??????-+--=∑2

22222

2))(2(exp 2))(2(exp )2exp(2)...(Z Z y z y H Z nD H Z nD y u Q H z y x C σσσσσπ

D ——混合层高度或逆温层底高度,m 则地面轴线上的污染物浓度为:

计算简化:(1)当x ≤x D 时,烟流扩散尚未受到上部逆温的影响,用高架源扩散模式计算

15

.2H

D z -=

σ,用P-G 曲线法或国标法确定x D (2)当x ≥2x D 时,z 向浓度混合均匀,y 向正态分布,用下式计算地面轴线浓度

)2exp(2),(22

y y

y D u Q y x C σπ

σ-=

(3)当x D

用x=x D ,x=2x D 两点的浓度内插(假设为线性变化) 例题:

课本P101,例4-5。

二 熏烟型扩散模式

在夜间发生辐射逆温,清晨日出后,逆温从地面开始破坏而逐渐向上发展,当逆温破坏到烟流下边缘以上时,便发生了强烈的向下混合作用,使地面污染物浓度增大,这个过程称为熏烟(或漫烟)过程。

为估算熏烟条件下的地面浓度,假设烟流原是排入稳定层内的,当逆温层消失到高度h f 时,在高度h f 以下浓度的垂直分布是均匀的.则地面浓度仍可用封闭型扩散模式(x ≥2x D )计算.只是D 应换成逆温层消失高度h f ,源强Q 只应包括进入混合层中的部分,所以计算公式改为:

22

(2)exp[]2π∞

-∞-=-∑

z y z q H nD C u σσσp

h f ——逆温层消失高度,m ; Y σ——原大气稳定度级别下的y 方向扩散参数,m Yf σ——熏烟条件下的y 方向扩散参数,m

h f =H

yF

F H u Q H x σπρ22),0,0,(=

yF

F F h u Q H x σπρ2),0,0,(=

第五节 烟囱高度的设计

一 烟囱高度的计算

要求:

(1)达到稀释扩散的作用

2.15152.15

8

+?=

=+

o

y yf y H tg H σσ

σ

(2)造价最低,造价正比于H 2 (3)地面浓度不超标 1.精确计算法

步骤:1)假定一个H s ,H H H s ?+=

2)由气象条件、地形条件、污染源条件选择扩散模式进行计算得出地面浓度分布

3)将浓度分布数据与规定的标准比较,若达不到则再取一较大的H s ,直到H s 在满足地面浓度达标

的前提下为最小

2.按地面最大浓度计算

H s >100m,5.0/=y z σσ H s <100m,0.16.0/-=y z σσ

3.按地面绝对最大浓度计算

S

c H B u u

C =

=??得0max

)

(20b S C C eB

H -=

π

4.按一定保证率的计算法

方法1、2,H s 较小,在风速小于u 时,地面浓度会超标 方法3的H s ,不论风速大小,地面浓度皆不会超标,但造价高

对方法3中的u 和稳定度取一定保证率下的值(上述两种情况之间一定保证率下的平均风速和扩散参

2max 2()πe =z y

q C uH σ

σy z σσs =-?H H

b C C C -=0max 在0.5~1.0之间取0C -标准浓度b C -本底浓度max C ↓u ↑(4-10)

→max (321)H H C ?↓→↓→-→↑

出现极大值

2=B 代入下式可得

此时s c

?=

=H

H H u absm

2s s c ()2πe 2πe z z

y

y q q C H B H u σσσσ??=?s =

H

数),此法较合理。

5.P 值法(国标GB/T 13201-91)

H P

Q H S ?-?=6

10,P 为点源排放控制系数

二 烟囱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1.上述计算公式按锥形高斯模式,在温度层结相同的条件下导出,在逆温较强的地区,需要用封闭型(上部逆温)或熏烟型(辐射逆温)模式进行校核;

2.烟气抬升高度的选取:优先采用国家标准中的推荐公式; 3.防止烟流下洗、下沉现象

第六节 厂址选择

一 厂址选择需收集的气候资料

1.风向和风速的气候资料

取多年平均值,绘成风向频率和风速复合玫瑰图:矢线长度代表风向频率的大小,矢线末端的风速羽代表平均风速的大小,每一羽代表0.5或1.0m/s

另外常把静风(10u <0.5 m/s )和微风(10u =0.5~1.0m/s )之间的单独分析,因为此时大气的通风条件差,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容易引起大气污染。 2.大气稳定度的气候资料

根据以往的气象资料对当地大气稳定度进行,并作相应的频率图表,多注意统计逆温资料。 3混合层高度的确定

二 厂址选择

理想的建厂位置为: 1.污染物背景浓度小; 2.大气扩散稀释能力强;

3.排放的污染物被输送到城市或居民区的可能性最小的地方。

大气污染物扩散模式

第四章 大气扩散浓度估算模式 第一节 湍流扩散的基本理论 一 湍流 1.定义:大气的无规则运动 风速的脉动 风向的摆动 2.类型: 按形成原因 热力湍流:温度垂直分布不均(不稳定)引起,取决于大气稳定度 机械湍流:垂直方向风速分布不均匀及地面粗糙度引起 3.扩散的要素 风:平流输送为主,风大则湍流大 湍流:扩散比分子扩散快105~106倍 二 湍流扩散理论(主要阐述湍流与烟流传播及湍流与物质浓度衰减的关系) 1.梯度输送理论 通过与菲克扩散理论类比建立起来的(菲克定律: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断面上的物质的数量与浓度梯 度呈正比) 类比于分子扩散,污染物的扩散速率与负浓度梯度成正比 x C k F ??-= 式中,F — 污染物的输送通量 k — 湍流扩散系数 C — 污染物的浓度 X — 与扩散截面垂直的空间坐标(扩散过程的长度) x C ??— 浓度梯度 要求得各种条件下某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由于边界条件往往很复杂,不能求出严格的分析解,只能是在特定的条件下求出近似解,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 2.湍流统计理论 泰勒首先将统计理论应用在湍流扩散上 图4-1显示:从原点O 放出的粒子,在风沿着x 方向吹的湍流大气中扩散。粒子的位置用y 表示,则结论为: ①y 随时间变化,但其变化的平均值为零 ②若从原点放出很多粒子,则在x 轴上粒子的浓度最高,浓席分布以x 轴为对称轴,并符合正态分布。 萨顿实用模式:解决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的实用模式 高斯模式:应用湍流统计理论得出正态分布假设下的扩散模式 3.相似理论 第二节 高斯扩散模式 一 坐标系的建立—右手坐标系

1.原点O :无界点源或地面源,O 为污染物的排放点 高架源,O 为污染物的排放点在地面上的投影点 补充:点源 高架源 连续源 固定源 线源 地面源 间歇源 流动源 面源 2.x 轴:正向为平均风向,烟流中心线与x 轴重合 3.y 轴:垂直于x 轴 4.z 轴:垂直于xoy 平面 二 高斯模式的有关假定 1.污染物浓度在y 、z 轴上的分布为正态分布; )2exp(21 )(22 y y y y f σπ σ-= )2exp(21 )(22 z z z z f σπ σ-= y σ,z σ— 分别为污染物在y 和z 方向上分布的标准差,m 2.全部高度风速均匀稳定,即风速u 为常数; 3.源强是连续均匀稳定的,源强Q 为定值; 4.扩散中污染物是守恒的,不考虑转化,即烟云在扩散过程中没有沉降、化合、分解及地面吸收、吸附作用发生; 0=??t C 5.在x 方向上,输送作用远远大于扩散作用,即 )(x C k x x C u x ????>>??; 6.地面足够平坦。

点污染源空气污染扩散模型

8 点、中午12 点、晚上9 点都没有排放气体,该怎么算,是不是需要找到一个关于时间t的函数,来计算多长时间之后污染还剩下多少 c=Q./(2*pi*sigy.*sigz*u+eps).*exp(-0.5*(y.^2)./((sigy+eps).^2)).*(exp(-0.5*(z-H).^2./((sigz+eps).^2))+exp(-0.5*(z+H).^2./((sigz+ eps).^2))); 这个函数对吗?该调用什么函数? 问题: 建立单污染源空气污染扩散模型,描述其对周围空气污染的动态影响规律。 现有河北境内某一工厂废气排放烟囱高50m,主要排放物为氮氧化物。早上9 点至下午 3 点期间的排放浓度为406.92mg/m3,排放速度为1200m3 /h;晚上10 点-凌晨4 点期间 的排放浓度为1160mg/m3,排放速度为5700m3 /h;通过你的扩散模型求解该工厂方圆51 公里分别在早上浓度8 点、中午12 点、晚上9 点空气污染分布和空气质量等级。 源代码 clear all clc [x,y]=meshgrid(0:20:5100,0:20:5100); Q=135.64; z=1.5; H=50; u=1.94; sigy=0.3914238*x.^0.865014; sigz=0.0757182*x.^1.00770; c=Q./(2*pi*sigy.*sigz*u+eps).*exp(-0.5*(y.^2)./((sigy+eps).^2)).*(exp(-0.5*(z-H).^2./((sigz+eps).^2))+exp(-0.5*(z+H).^2./((sigz+ eps).^2))); mesh(x,y,c); xlabel('X'),ylabel('Y'),zlabel('C'), clear all clc [x,y]=meshgrid(-5100:20:5100,-5100:20:5100); Q=1836.7; z=1.5; H=50; u=1.7; sigy=0.3914238*x.^0.865014; sigz=0.0757182*x.^1.00770; c=Q./(2*pi*sigy.*sigz*u+eps).*exp(-0.5*(y.^2)./((sigy+eps).^2)).*(exp(-0.5*(z-H).^2./((sigz+eps).^2))+exp(-0.5*(z+H).^2./((sigz+ eps).^2))); mesh(x,y,c); xlabel('X'),ylabel('Y'),zlabel('C'), 分享到: 2015-05-29 16:32 提问者采纳 clear all [x,y]=meshgrid(-51000:100:51000,-51000:100:51000); Q=135.64; z=1.5; H=50; u=1.94; sigy=0.3914238*x.^0.865014;

大气污染扩散模型

第一节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一、湍流与湍流扩散理论 1. 湍流 低层大气中的风向是不断地变化,上下左右出现摆动;同时,风速也是时强时弱,形成迅速的阵风起伏。风的这种强度与方向随时间不规则的变化形成的空气运动称为大气湍流。湍流运动是由无数结构紧密的流体微团——湍涡组成,其特征量的时间与空间分布都具有随机性,但它们的统计平均值仍然遵循一定的规律。大气湍流的流动特征尺度一般取离地面的高度,比流体在管道内流动时要大得多,湍涡的大小及其发展基本不受空间的限制,因此在较小的平均风速下就能有很高的雷诺数,从而达到湍流状态。所以近地层的大气始终处于湍流状态,尤其在大气边界层内,气流受下垫面影响,湍流运动更为剧烈。大气湍流造成流场各部分强烈混合,能使局部的污染气体或微粒迅速扩散。烟团在大气的湍流混合作用下,由湍涡不断把烟气推向周围空气中,同时又将周围的空气卷入烟团,从而形成烟气的快速扩散稀释过程。 烟气在大气中的扩散特征取决于是否存在 湍流以及湍涡的尺度(直径),如图5-7所示。 图5-7(a)为无湍流时,烟团仅仅依靠分子 扩散使烟团长大,烟团的扩散速率非常缓慢, 其扩散速率比湍流扩散小5~6个数量级;图5 -7(b)为烟团在远小于其尺度的湍涡中扩散, 由于烟团边缘受到小湍涡的扰动,逐渐与周边 空气混合而缓慢膨胀,浓度逐渐降低,烟流几乎呈直线向下风运动;图5-7(c)为烟团在与其尺度接近的湍涡中扩散,在湍涡的切入卷出作用下烟团被迅速撕裂,大幅度变形,横截面快速膨胀,因而扩散较快,烟流呈小摆幅曲线向下风运动;图5-7(d)为烟团在远大于其尺度的湍涡中扩散,烟团受大湍涡的卷吸扰动影响较弱,其本身膨胀有限,烟团在大湍涡的夹带下作较大摆幅的蛇形曲线运动。实际上烟云的扩散过程通常不是仅由上述单一情况所完成,因为大气中同时并存的湍涡具有各种不同的尺度。 根据湍流的形成与发展趋势,大气湍流可分为机械湍流和热力湍流两种形式。机械湍流是因地面的摩擦力使风在垂直方向产生速度梯度,或者由于地面障碍物(如山丘、树木与建筑物等)导致风向与风速的突然改变而造成的。热力湍流主要是由于地表受热不均匀,或因大气温度层结不稳定,在垂直方向产生温度梯度而造成的。一般近地面的大气湍流总是机械湍流和热力湍流的共同作用,其发展、结构特征及强弱决定于风速的大小、地面障碍物形成的粗糙度和低层大气的温度层结状况。 2. 湍流扩散与正态分布的基本理论 气体污染物进入大气后,一面随大气整体飘移,同时由于湍流混合,使污染物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扩散稀释,其扩散程度取决于大气湍流的强度。大气污染的形成及其危害程度在于有害物质的浓度及其持续时间,大气扩散理论就是用数理方法来模拟各种大气污染源在

大气污染物扩散高斯模型模拟

大气污染物扩散的高斯模型模拟:可视化模拟点源大气污染的扩散Gaussian Atmospheric Dispersion Model 突发性大气污染事故时有发生,对大气污染扩散进行模拟和分析,有利于减小事故的危害,减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高斯扩散模型是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推荐使用于重气云扩散模拟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在非重气云扩散的应用日益广泛。高斯扩散模型是描述大气对有害气体的输移、扩散和稀释作用的物理或数学模型,是进行灾害预测和救援指挥的有力手段之一。 高斯扩散模型 高斯模型又分为高斯烟团模型和高斯烟羽模型。大气污染物泄漏分为瞬时泄漏和连续泄漏,瞬时泄漏是指污染物泄放的时间相对于污染物扩散的时间较短如突发泄漏等的情形,连续泄漏则是指污染物泄放的时间较长的情形。瞬时泄漏采用高斯烟团模型模拟,而连续泄漏采用高斯模型烟羽模型模拟。高斯模型适用于非重气云气体,包括轻气云和中性气云气体。要求气体在扩散过程中,风速均匀稳定。 在高斯烟团模型中,选择风向建立坐标系统,即取泄漏源为坐标原点,x轴指向风向,y轴表示在水平面内与风向垂直的方向,z轴则指向与水平面垂直的方向,具体公式见式: (mg/s); x、y、z轴上的扩散系数,需根据大气稳定度选择参数计算得到(m);x、y、z表示x、y、z上的坐标值(m);u 表示平均风速(m/s);t表示扩散时间(s);H 表示泄漏源的高度(m)。 同理,高斯烟羽模型的表达式如: 技术方法 若用高斯模型算出空间每一个点在一个时刻的污染浓度,这个计算量是很大的。因此所设计的系统一般都是采用先进行图层网格化,由高斯模型计算出有限个网格点的上的污染物浓度,在进行空间内插得到面上每一个点的污染物浓度,并由此得到污染物浓度的等值线。整个过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热力因素

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热力因素 热力因子主要是指大气的温度层结和大气稳定度。 温度层结是指崔埤球表面上方大气的温度随髙度变化的情况,即在垂直方向上的气温分布。气温购垂直分布抉定着大气的稳定度,而大气稳定程度又影响着湍流的强度,因而温度 -层结与大气污染程度有着紧密的关系。 2,2.2.1大气边界层的温度场 为了推述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经常运用气温垂直递减率这个概念。气温(T)随高度(Z)的升高而條低的快慢用每上升单位高度(100m)的降低值即气温垂直递减率y = —dT/dZ 表不。 通常气温垂直递减率y平均为0.65°c/100m,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时y>o,气温随温度度的并高而增加时y<0,气温随高度的升高不变时r=0。 空气与外界无热量交换,但由于外界压力的变化使其被压缩或向外膨胀时所引起的温度变化称为气温的绝热变化。在绝热过程中.,空气内能的变化是由外力对空气做功,或空气以膨胀的形式反抗外力做功的结果,当空气上升时,由于周围气压的降低,使空气膨胀而降温。相反,空气下降时,由于气压的增加,使空气被压缩而增温。 干空气绝热上升单位距离时的温度降低值,称为干空气的绝热垂直递减率,简称干绝热直减率,通常以—表示。T;为干空气团的温度,据计算,其值约为1°C/ 100m,也就是说,干空气在绝热上升中,每上升100m,温度约降低1°C。相反,在绝热下降时, 与y (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截然不同的。是干空气每下降100m,温度约升高1°0。必须注意:y d 在绝热升降过程中本身的变温率,它近似为常数。而y表示周围大气的温度随高度的分布状况,它可以有不同的数值,既可大于7d,也可以等于或小于 饱和湿空气绝热上升单位距离时的温度降低值,称为湿空气温度的绝热垂直递减率,简称湿绝表示。未饱和湿空气的绝热垂直递减率与干绝热垂直递减率相热直减率,通常以y m 同。但是,当它绝热上升到使湿空气达到饱和后,水汽就要发生凝结并释放出潜热。反之,饱和的湿空气绝热下降,水汽凝结物就要蒸发而消耗热量,因此,湿绝热直减率总比干绝热直减率要小,而且也是一个变化的数值,通常在0.4 ?0.7°C/100m之间。 2. 2. 2. 2大气稳定度 大气稳定度是指在垂直方向上大气稳定的程度,即大气是否易于发生对流。它与气温垂直递减 密切相关。 率y和干绝热递减率y d 任何物体都具有三种不同的状态稳萣平衡、不稳定乎If和中性平衡。取大气中某一高度上的一团空气,假如它受到了某种外力的作用产生了向上或向下的运动,那么就会出现上述三种状态。如果它移动以后逐渐减速,并有返回原来髙度的趋势,这时的大气是稳定的;如果它一离开原位就加速地向前运动,这时大气是不稳定的;如果将它推到某一高度以后,它既不加速也不减速,这时的大气是处于中性平衡状态。当一团空气在大气中上升时,它受到周围大气的压力逐

第五章 大气污染扩散

第五章大气污染扩散 第一节大气结构与气象 有效地防止大气污染的途径,除了采用除尘及废气净化装置等各种工程技术手段外,还需充分利用大气的湍流混合作用对污染物的扩散稀释能力,即大气的自净能力。污染物从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扩散过程及其危害程度,主要决定于气象因素,此外还与污染物的特征和排放特性,以及排放区的地形地貌状况有关。下面简要介绍大气结构以及气象条件的一些基本概念。 一、大气的结构 气象学中的大气是指地球引力作用下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其最外层的界限难以确定。通常把自地面至1200 km左右范围内的空气层称做大气圈或大气层,而空气总质量的98.2%集中在距离地球表面30 km以下。超过1200 km的范围,由于空气极其稀薄,一般视为宇宙空间。 自然状态的大气由多种气体的混合物、水蒸气和悬浮微粒组成。其中,纯净干空气中的氧气、氮气和氩气三种主要成分的总和占空气体积的99.97%,它们之间的比例从地面直到90km高空基本不变,为大气的恒定的组分;二氧化碳由于燃料燃烧和动物的呼吸,陆地的含量比海上多,臭氧主要集中在55~60km高空,水蒸气含量在4%以下,在极地或沙漠区的体积分数接近于零,这些为大气的可变的组分;而来源于人类社会生产和火山爆发、森林火灾、海啸、地震等暂时性的灾害排放的煤烟、粉尘、氯化氢、硫化氢、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为大气的不定的组分。 大气的结构是指垂直(即竖直)方向上大气的密 度、温度及其组成的分布状况。根据大气温度在垂直 方向上的分布规律,可将大气划分为四层:对流层、 平流层、中间层和暖层,如图5-1所示。 1. 对流层 对流层是大气圈最靠近地面的一层,集中了大气 质量的75%和几乎全部的水蒸气、微尘杂质。受太阳 辐射与大气环流的影响,对流层中空气的湍流运动和 垂直方向混合比较强烈,主要的天气现象云雨风雪等 都发生在这一层,有可能形成污染物易于扩散的气象 条件,也可能生成对环境产生有危害的逆温气象条件。 因此,该层对大气污染物的扩散、输送和转化影响最大。 大气对流层的厚度不恒定,随地球纬度增高而降低,且与季节的变化有关,赤道附近约为15km,中纬度地区约为10~12 km,两极地区约为8km;同一地区,夏季比冬季厚。一般情况下,对流层中的气温沿垂直高度自下而上递减,约每升高100m平均降低0.65℃。 从地面向上至1~1.5 km高度范围内的对流层称为大气边界层,该层空气流动受地表影响

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影响因素探究

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影响因素探究 地形地势对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和浓度分布有重要影响,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大气污染物扩散影响因素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了解。 1大气污染物扩散影响因素辨析 污染物从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只是一系列复杂过程的开始,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迁移、扩散是这些复杂过程的重要方面。这些过程都是发生在大气中,大气的性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污染物的时空分布。实践证明,风向、风速、大气稳定度、温度的空间差异、地面粗糙度、雨和雾等,是影响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 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与过境风、湍流和温度梯度密切相关,过境风可使污染物向下风向迁移和扩散,湍流可使污染物向各方向扩散,温度梯度可使污染物发生质量扩散,风和湍流在污染物迁移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根据湍流形成的原因可分为两种湍流,一种是动力湍流,它起因于有规律水平运动的气流遇到起伏不平的地形扰动所产生,它们主要取决于风速梯度和地面粗糙等;另一种是热力湍流,它起因于地表面温度与地表面附近的温度不均一,近地面部分空气受热膨胀而上升,随之上面的冷空气下降,从而形成垂直运动。湍流具极强的扩散能力,它比分子扩散快105-106倍,湍流越剧烈,污染物的扩散速度就越快,污染物浓度就越接近区域平均水平。 降水能有效地吸收、淋洗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雾像一顶盖子,

虽然能稀释部分酸性污染物,却会使空气污染状况短时间内加剧。 地形地势对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和浓度分布有重要影响。山区地形、海陆界面、大中城市等复杂地形均对大气污染物扩散产生影响。 城市建筑密集,高度参差不齐,因此城市下垫面有较大的粗糙度,对风向、风速影响很大,一般说城市风速小于郊区,但由于有较大的粗糙度,城市上空的动力湍流明显大于郊区。 2各因素对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2.1城市“热岛效应”.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效果与城市规模有关。一般大城市中心区域与周围乡村温差可达7℃以上,而中等城市可达5℃左右。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大气污染物扩散的主要影响体现在:加大了市中心区域空气扰动,其产生的热力湍流加速了该区域的污染物混合,同时在静小风情况下阻碍污染物向周边区域输送,使大气污染物更易于在城市中心区域聚集并滞留,所以一般城市中心区域大气污染物浓度较高。 2.2大气稳定度。大气稳定度对大气污染物扩散影响较大,大气稳定度从稳定到不稳定,决定了大气对污染物的扩散能力从难以扩散到有利于污染物扩散的过程。 2.3粗糙度。粗糙度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分两方面:一是形成湍流,加快大气污染物混合,避免局部浓度过高现象发生;二是高层建筑容易形成类似过山气流的污染物闭塞区,使大气污染物在高层建筑背后避风区聚集并滞留,不容易向其它区域扩散。这也是大中城市中心区域大气污染物浓度一般高于周边地区的一个原因。

空气污染物相关性统计分析

数理统计课程作业报告 题目:郑州市主要空气污染物相关性分析课程:数理统计 学院:物流工程院 专业:物流工程专业 姓名:原上草 学号: 666666666668 2015年12月20 日

目录 一、研究背景 (4) 二、污染物各月数据特征分析 (4) 三、郑州与杭州空气质量比较分析 (6) 四、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7) 4.1 PM2.5浓度相关性分析 (7) 4.2建立模型 (8) 4.3求解模型 (8) 4.4残差分析 (9) 4.5模型预测 (9) 五、总结 (10) 参考文献 (11) 附件程序 (12)

摘要 本文选取了2014年12 月至2015年11月期间郑州市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数据,首先分析了郑州市各个月空气中PM2.5、PM10、CO、SO2和NO2的污染物浓度数据的特征值, 探讨了空气污染物浓度的时间变规律;然后对比了郑州市和杭州市AQI指标,分析空气污染物的空间变化规律;最后采用MATLAB软件分析了PM2.5与其它主要空气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得到了 350.39*143.99*20.032 =-+++-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用12月份的y x x x x 数据进行预测PM2.5浓度与真实值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的拟合PM2.5与其它污染物间相关性。 关键词:多元线性回归;特征分析;空气污染物;相关性

一、研究背景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增长,城市的空气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长期积累的环境风险开始出现。在2 0 1 2 年2月,国家出台了新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调整了部分污染物浓度限值,并增设PM2.5和O3浓度限值,对环境监测环境管理和环境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好坏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研究和解决空气质量问题,通过分析各污染物浓度之间相关性,才可能准确掌握城市大气污染规律,对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分析了郑州市PM2.5浓度与其他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的相关性。 二、污染物数据特征分析 郑州市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冷暖适中、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日照长,冬季寒冷少雪。四季分明的特点在污染物的时空分布上也是表现的十分明显。本文对郑州市最近12个月空气中PM2.5、PM10、CO、SO2和NO2的污染物浓度特征值进行分析,主要污染物的变化情况如下所示: 表一:PM2.5浓度特征值 表二:PM10浓度特征值

污染物扩散与各种气象的关系

污染物扩散与各种气象的关系 污染物从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只就是一系列复杂过程的开始,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迁移、扩散就是这些复杂过程的重要方面。大气污染物在迁移、扩散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与危害。因此,大气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规律为人们所关注。 一、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子 大气污染物的行为都就是发生在千变万化的大气中,大气的性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污染物的时空分布,世界上一些著名大气污染事件都就是在特定气象条件下发生的。影响大气污染的气象因素最重要的就是流场与温度层结。 (一)风与大气湍流的影响 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取决于三个因素。风可使污染物向下风向扩散,湍流可使污染物向各方向扩散,浓度梯度可使污染物发生质量扩散,其中风与湍流起主导作用。湍流具有极强的扩散能力,它比分子扩散快105~106倍,风速越大,湍流越强,污染物的扩散速度就越快,污染物浓度就越低。在自由大气中的乱流及其效应通常极微弱,污染物很少到达这里。 根据湍流形成的原因可分为两种湍流,一种就是动力湍流,它起因于有规律水平运动的气流遇到起伏不平的地形扰动所产生,它们主要取决于风速梯度与地面粗糙等;另一种就是热力湍流,它起因于地表面温度与地表面附近的温度不均一,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而上升,随之上面的冷空气下降,从而形成垂直运动。它们有时以动力湍流为主,有时动力湍流与热力湍流共存,且主次难分。这些都就是使大气中污染物迁移的主要原因。 (二)温度层结与大气稳定度 1. 大气温度层结 由于地球旋转作用以及距地面不同高度的各层次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程度上的差异,使得描述大气状态的温度、密度等气象要素在垂直方向上呈不均匀的分布。人们通常把静大气的温度与密度在垂直方向

点污染源空气污染扩散模型

8点、中午12点、晚上9点都没有排放气体,该怎么算,是不是需要找到一个关于时间t的函数,来计算多长时间之后污染还剩下多少 c=Q./(2*pi*sigy.*sigz*u+eps)*exp(-0.5*(y.A2)./((sigy+eps).A2)).*(exp(-0.5*(z-H).A2./((sigz+eps).A2))+exp(-0.5*(z+H).A2./((sigz+ eps)A2))); 这个函数对吗?该调用什么函数? 问题: 建立单污染源空气污染扩散模型,描述其对周围空气污染的动态影响规律。 现有河北境内某一工厂废气排放烟囱高50m,主要排放物为氮氧化物。早上9点至下午 3点期间的排放浓度为406.92mg/m3,排放速度为1200m3 /h;晚上10点-凌晨4点期间 的排放浓度为1160mg/m3,排放速度为5700m3 /h;通过你的扩散模型求解该工厂方圆51 公里分别在早上浓度8点、中午12点、晚上9点空气污染分布和空气质量等级。 源代码 clear all clc [x,y]=meshgrid(0:20:5100,0:20:5100); Q=135.64; z=1.5; H=50; u=1.94; sigy=0.3914238*x.A0.865014; sigz=0.0757182*x.A1.00770; c=Q./(2*pi*sigy.*sigz*u+eps).*exp(-0.5*(y.A2)./((sigy+eps).A2)).*(exp(-0.5*(z-H).A2./((sigz+eps).A2))+exp(-0.5*(z+H).A2./((sigz+ eps)A2))); mesh(x,y,c); xlabel('X'),ylabel('Y'),zlabel(C), clear all clc [x,y]=meshgrid(-5100:20:5100,-5100:20:5100); Q=1836.7; z=1.5; H=50; u=1.7; sigy=0.3914238*x.A0.865014; sigz=0.0757182*x.A1.00770; c=Q./(2*pi*sigy.*sigz*u+eps).*exp(-0.5*(y.A2)./((sigy+eps).A2)).*(exp(-0.5*(z-H).A2./((sigz+eps).A2))+exp(-0.5*(z+H).A2./((sigz+ eps)A2))); mesh(x,y,c); xlabel('X'),ylabel('Y'),zlabel(C), 分享到: 2015-05-29 16:32 提问者采纳 clear all [x,y]=meshgrid(-51000:100:51000,-51000:100:51000); Q=135.64; z=1.5; H=50; u=1.94; sigy=0.3914238*x.A0.865014;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卷(整理带答案)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复习资料 1、大气污染:系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得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人们的福利,甚至危害了生态环境。 2、二次污染物:是指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已有组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经过一系列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与一次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质。 3、空气过剩系数:实际空气量V 0与理论空气量之比V a. 4、集气罩:用以收集污染气体的装置。 5、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是一类有机化合物的统称,在常温下它们的蒸发速率大,易挥发。 6、温室效应2.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如甲烷、一氧化二氮、臭氧、氟氯碳、水蒸气等,可以使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地通过,但却可以吸收地表的长波辐射,由此引起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 7、理论空气量:.单位量燃料按燃烧反映方程式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空气量称为理论空气量。 8、大气稳定度:.指在垂直方向上大气稳定的程度,即是否易于发生对流。 9、气体吸收:.气体吸收是溶质从气相传递到液相的相际间传质过程。 10、气体吸附:气体吸附是用多孔固体吸附剂将气体混合物中一种或数祖分被浓集于固体表面,而与其他组分分离的过程。 11、气溶胶.系指沉降速度可以忽略的小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它们在气体介质中的悬浮体系。 12、环境空气:.指人类、植物、动物和建筑物报露于其中的室外空气。 13、空燃比.单位质量燃料燃烧所需要的空气质量,它可以由燃烧方程式直接求得。 14、能见度:.能见度是指视力正常的人在当时的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或辨认出的目标物的最大水平距离,单位用m或km。 15、有效躯进速度:在实际中常常根据除尘器结构型式和运行条件下测得除尘效率,代入德意希方程反算出相应的躯进速度。 16、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气温的现象。 17、烟气脱销:除通过改进燃烧技术控制NO x 排放外,有些情况还要对冷却后的烟 气进行处理,以降低NO x 排放量 18、控制流速法:系指在罩口前污染物扩散方向的任意点上均能使污染物随吸入气流流入并将其捕集所必须的最小吸气速度。 填空题: 1、煤中的可燃组分有 C、H、O、N、S ,有害成分主要是灰分、挥发分 1.化石燃料分为:煤炭、石油、天然气 3.煤的工业分析包括测定煤中: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 2、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是气体扩散、气体吸收、气体吸附、气体催化转化 3、根据燃料的性质和大气污染物的组成,把大气污染分煤烟型、石油型、混合型和特殊型四类。 4、大气污染侵入人体主要途径有:表面接触、食入含污染物的食物、吸入被污染的空气 5、旋风除尘器的分割粒径是指除尘效率为50%时的粒径。若除尘器的分割粒径越小,除尘效率越高。

影响大气扩散的气象要素

影响大气扩散的气象要素 1. 风速与风向 风就是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是一个矢量,具有大小和方向。风向是指风的来向。风向可分为8个方位或16个方位表示,也可用角度表示。例如从北方吹来的风称为北风(N)或称风向为0°,东南^?向吹来的风称为东南风(SE)或称风向135°。 风向是经常变化的,但不同地区在一年中都有经常出现的风向,即主导风向。风向频率表示某方向风出现的次数占全年各方向风出现总次数的百分比。风向决定了污染物扩散的方向。 表示。在大气边界层中,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空气在水平方向运动的距离,用m/s或km/ s 摩擦力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当气压梯度力不随高度变化时,风速随距地面高度的增加而增大,风向与等压线的交角随高度增加而减小。通常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与风成反比,风速增加一倍,下风向浓度将减少一半。 平均风速随高度的变化曲线称为风速廓线,风速廓线的数学表达式称为风速廓线模式。 2 气温与气压 大气的物理状态及其变化规律与一些物理量有关,矣中最主要的是温度与气压。 气象学中的地面气温一般是指距地面1. 5m高处在百叶箱中观测到的空气温度。常用的气温单位为摄氏温度°C、绝对温度K和华氏温度T。三者之间的换算公式为: K=°C + 273. 15 °C = |-X(T-32) 众所周知,近地层大气的温度是不断变化的。近地层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决定了大气的稳定程度,大气稳定度又影响着大气的湍流程度,以至于影响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与稀释。因此,气温的垂直分布与大气污染程度密切相关。 气压定义为单位两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重量,即大气的压强。气压的常用单位有大气压(atm)、帕(Pa)、毫巴(mb)、毫米汞柱(mmHg),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latm=101326Pa=1013. 6mb=760mmHg 空气密度大的地方气压随高度降低得快,密度小的地方气压随高度降低得慢。 3 大气湿度 大气湿度是表示大气中水汽含量和潮湿程度的重要的物理量。大气湿度与天气变化密切相关,大气湿度的常用表示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绝对湿度P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的水汽质量(水汽密度),常用单位g/m3。 ②水汽压力空气中所含水汽的分压力,与气压用相同的单位(mmHg或Pa)。通常气温条件下,水汽压的毫米值与绝对湿度的数值相差不大,实际工作中常以水汽压

大气污染治理论文:大气环境污染因素分析及其治理措施

大气污染治理论文: 大气环境污染因素分析及其治理措施 摘要:本文对乌鲁木齐市大气环境污染现状及因素进行分析,旨在寻求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及其治理措施。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的基本属于煤烟污染型,其空气质量呈逐年恶化的态势,特别是冬季污染天数有所增加,且污染时间基本集中在采暖期。据此,为改善乌鲁木齐市空气环境质量,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乌鲁木齐;大气环境污染;因素分析;治理措施 引言 乌鲁木齐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地处欧亚大陆腹地[1]、天山北麓,为南北疆交通的枢纽,是全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现辖7区1县、1个经济开发区和1个高新开发区,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30平方公里[2]。该市东、西、南三面环山,北部为广阔的平原,城市用地发展有较大的局限性。因受地形地貌条件的支配,四季均有逆温出现,尤以冬季逆温出现频率最高,逆温层强度大,致使大气污染物不易稀释扩散。 近几年乌鲁木齐市的空气质量形势严峻,尤其是冬季大气污染日趋严重,已成为乌鲁木齐市对外开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如何处理好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是目前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1 大气环境污染现状 1.1乌鲁木齐市大气环境现状 随着乌鲁木齐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其耗煤量也是不断增加,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每年几百万吨增加到2008年的1320.79万吨(其中冬季采暖300多万吨),人均耗煤量居全国第一,并且乌鲁木齐市的采暖期长达半年,期间燃烧造成的煤烟长期笼罩在城市上空,污染非常严重。 据统计,乌鲁木齐市冬季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二项主要污染指标分别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0.77和0.44倍。自2009年1月1日起,乌鲁木齐连续12天出现了污染天气,其中7日、11日的空气质量更是达到重度污染级别,最严重的是1月7日,污染指数更达到500,是环保仪器能监测的最大值,属重度污染。 1.22003年—2008年乌鲁木齐市环境质量变化趋势 2003年—2008年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结果(见图1)分析,环境空气质量分级中,空气质量一级的天数总体明显下降;二级天数有所增加,尤其2008年达到了248天;三级天数基本持平; 四、五级天数在振荡中,有所增加;二级及好于二级和三级及好于三级的天数均为先下降后上升,但都没有超过起始值。但从总体来看,基本保持一致。

大气污染物扩散的高斯模型模拟

9.2.2大气污染物扩散的高斯模型模拟:可视化模拟点源大气污染的扩散 9.2.2 Gaussian Atmospheric Dispersion Model 突发性大气污染事故时有发生,对大气污染扩散进行模拟和分析,有利于减小事故的危害,减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高斯扩散模型是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推荐使用于重气云扩散模拟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在非重气云扩散的应用日益广泛。高斯扩散模型是描述大气对有害气体的输移、扩散和稀释作用的物理或数学模型,是进行灾害预测和救援指挥的有力手段之一。 9.2.2.1高斯扩散模型 高斯模型又分为高斯烟团模型和高斯烟羽模型。大气污染物泄漏分为瞬时泄漏和连续泄漏,瞬时泄漏是指污染物泄放的时间相对于污染物扩散的时间较短如突发泄漏等的情形,连续泄漏则是指污染物泄放的时间较长的情形。瞬时泄漏采用高斯烟团模型模拟,而连续泄漏采用高斯模型烟羽模型模拟。高斯模型适用于非重气云气体,包括轻气云和中性气云气体。要求气体在扩散过程中,风速均匀稳定。 在高斯烟团模型中,选择风向建立坐标系统,即取泄漏源为坐标原点,x 轴指向风向,y 轴表示在水平面内与风向垂直的方向,z 轴则指向与水平面垂直的方向,具体公式见式(9.1): 22222()()()22223/2(,,,)()(2)y x z z y x ut z H z H x y z Q C x y z t e e e e σσσσπσσσ--+----=???+?…………(9.1) 其中:(,,,)C x y z t 为泄漏介质在某位置某时刻的浓度值;Q 为污染物单位时间排放量(mg/s); x σ、y σ、z σ分别x 、y 、z 轴上的扩散系数,需根据大气稳定度选择参数计算得到(m);x 、y 、z 表示x 、y 、z 上的坐标值(m);u 表示平均风速(m/s);t 表示扩散时间(s);H 表示泄漏源的高度(m)。 同理,高斯烟羽模型的表达式如: 22222()()222(,,,)()2y z z y z H z H y z Q C x y z t e e e u σσσπσσ-+---=??+………………………(9.2) 9.2.2.2 技术方法 若用高斯模型算出空间每一个点在一个时刻的污染浓度,这个计算量是很大的。因此所设计的系统一般都是采用先进行图层网格化,由高斯模型计算出有限个网格点的上的污染物浓度,在进行空间内插得到面上每一个点的污染物浓度,并由此得到污染物浓度的等值线。整个过程的示意图如图9.2.1所示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精彩试题及问题详解汇总情况

1120663班大气题 一、填空: 1 气态污染物总体上可分为(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碳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卤素化合物) 2常用的除尘器可分为(机械除尘器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 3 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可分为(人为污染源自然污染源)其中人为污染源按污染源的空间分布可分为(点源面源) 按照人们的社会活动功能不同,分为(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 三种 4影响旋风除尘器效率的因素有(二次效应比例尺寸烟尘的物理性质操作变量) 5根据气温在垂直于下垫面方向上的分布,可将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 二、名词解释: 1 温室效应 2 燃烧 3 可吸入颗粒物 4二次污染物 5空燃比 答案 1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元素如加完,一氧化二氮,臭

氧,氟氯烃,水蒸汽等,可以使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的通过,但却可以吸收地表的长波辐射,由此引起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称为温室效应。 2可燃混合物的快速氧化过程,并伴随着能量的释放,同时使燃料的组成元素转化为相应的氧化物 3 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微米的颗粒物 4 指有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已有组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经过一系列化学或光学反应而生成的与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污染物质 5单位质量燃料所需要的空气质量 四、简答题 1.除尘过程的机理? 答:将含尘气体引入具有一种或几种力作用的除尘器,是颗粒相对其运载气流产生一定的位移,并从气流中分离出来,最后沉淀在捕系表面上。 2、简述燃料中硫的氧化过程 答:煤受热后,煤中有机硫与无机硫也挥发出来,松散结合的有机硫在低温(小于700K)下分解。紧密结合的有机硫在高温(800K)下分解释出。 3、简述高斯扩散模式的假定及其扩散种类? 答:(1)污染物浓度在y、z轴上的分布符合高斯分布(正态分布);在全部空间中风速是均匀的、稳定的; 源强是连续均匀的;

(完整)高斯扩散模型

大气污染扩散 第一节大气结构与气象 有效地防止大气污染的途径,除了采用除尘及废气净化装置等各种工程技术手段外,还需充分利用大气的湍流混合作用对污染物的扩散稀释能力,即大气的自净能力。污染物从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扩散过程及其危害程度,主要决定于气象因素,此外还与污染物的特征和排放特性,以及排放区的地形地貌状况有关。下面简要介绍大气结构以及气象条件的一些基本概念。 一、大气的结构 气象学中的大气是指地球引力作用下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其最外层的界限难以确定。通常把自地面至1200 km左右范围内的空气层称做大气圈或大气层,而空气总质量的98.2%集中在距离地球表面30 km以下。超过1200 km的范围,由于空气极其稀薄,一般视为宇宙空间。 自然状态的大气由多种气体的混合物、水蒸气和悬浮微粒组成。其中,纯净干空气中的氧气、氮气和氩气三种主要成分的总和占空气体积的99.97%,它们之间的比例从地面直到90km高空基本不变,为大气的恒定的组分;二氧化碳由于燃料燃烧和动物的呼吸,陆地的含量比海上多,臭氧主要集中在55~60km高空,水蒸气含量在4%以下,在极地或沙漠区的体积分数接近于零,这些为大气的可变的组分;而来源于人类社会生产和火山爆发、森林火灾、海啸、地震等暂时性的灾害排放的煤烟、粉尘、氯化氢、硫化氢、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为大气的不定的组分。 大气的结构是指垂直(即竖直)方向上大气的 密度、温度及其组成的分布状况。根据大气温度在 垂直方向上的分布规律,可将大气划分为四层:对 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暖层,如图5-1所示。 1. 对流层 对流层是大气圈最靠近地面的一层,集中了大 气质量的75%和几乎全部的水蒸气、微尘杂质。受 太阳辐射与大气环流的影响,对流层中空气的湍流 运动和垂直方向混合比较强烈,主要的天气现象云 雨风雪等都发生在这一层,有可能形成污染物易于 扩散的气象条件,也可能生成对环境产生有危害的 逆温气象条件。因此,该层对大气污染物的扩散、输送和转化影响最大。 大气对流层的厚度不恒定,随地球纬度增高而降低,且与季节的变化有关,赤道附近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