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启示类试题答题技巧

“启示”类历史试题的解题指导

启示的意思是指“启发指点,使有所认识”。历史启示是指从历史上的人和事的经历或结果中所总结出来的可供后来人借鉴、少走弯路的认识。“读史使人明智”,这是学习历史的主要作用之一。“启示”类开放性试题通常是通过“启示”、“借鉴”、“经验教训”、“说明了什么”、“认识”、“对策”等引导词来提问,就某一个特定的历史问题要求考生总结规律、提出对策、得出结论、分析得失的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它一般出现在主观题的最后部分,用来检测考生历史思维层次、历史认知水平、历史感悟能力。
一.“启示”类历史试题的特点
请看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卷Ⅱ第38题:
38.(3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 欧洲 时间 中国 10—15世纪 远洋航海技术 宋

明前期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代发展远洋航海技术 16世纪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明中期 李时珍《本草纲目》 17世纪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
哈维血液循环学说
波义耳近代化学
笛卡尔解析几何
牛顿力学体系 明后期
清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
《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18至19世纪中叶 瓦特蒸汽机
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细胞学说
分子—原子结构学说,进化论 清
材料二 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工作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试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试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致瓦·博尔吉乌斯》)
材料三 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清世宗实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在10至19世纪中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的根本性差异。(8分)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8分)
(3)根据材料二、三与所学知识,分析清代(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展停滞的原因。(12分)
(4)简述从中西方科技发展变化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4分)
(评分说明:围绕生产力发展、政治经济变革、思想解放与科技发展的关系等任一角度回答,凡言之有理

,均可酌情赋分。)
有一点要强调,“启示”类开放性试题的答案不是惟一的,但它不是没有答案,更不是没有正确答案。开放性试题的答案有多种可能性,开放性问题的答案具有多元化、弹性化的基本特征。开放性试题对考生能力的考查,一般属于“应用能力”层次,比较强调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
二.解答好此类试题可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是“读”。一是读懂背景材料的中心意思,明确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方面的历史现象或问题;二是读懂设问的指向和规定,明确设问要求回答哪方面的启示,这是解答好试题的前提。例如2006年全国文综卷Ⅱ第38题第(4)小题简述从中西方科技发展变化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首先要明确此题的中心是中西方科技发展变化,其次要明确此题是对中西方科技发展变化进行比较,这就为回答好“启示”打下了基础。
第二是“找”。它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找出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或问题的原因;二是找出教材中对此类历史现象或问题的基本知识,并分析产生这些历史现象和问题的原因。这是解答好题的关键。只有找出原因,我们才能明确今后应该借鉴哪些经验,避免哪些失误。只有回归教材,找出相应的观点和表述,我们才能将原因上升到应有的理论高度,分析出精练的答案。正如2006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Ⅱ第38题第(4)小题,我们既要知道中西方科技发展变化的历史,又要知道中西方科技发展变化的原因,这样就能答好此题。
第三“提”。这就是根据前面所找出的历史现象或问题的原因,提出今后应该怎样做,努力的方向是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避免什么。这是解答好“启示”的落脚点。例如通过10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发展变化的历史,我们应该:①要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增加科研投入。②要改革教育制度,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③全民族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④要善于引进和吸收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发展本国科技。等等。
平时要有意识的加强训练。解答好此类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这就要在第一轮复习中有意识地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训练,在备考中加强对这种题型的练习并总结解答规律和方法。
下面提供一些历史知识的“启示”,以供大家参考:
1.中国古代夏、商、西周灭亡的启示:
①统治者必须勤政爱民,②缓和社会矛盾,才能长治久安。
2.历史上选拔人才给我们的经验或启示:
①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②完善考试制度,有利于人才选拔;③要用德才兼备敢言直谏者;④任人唯亲、姑息养奸则危害严重;⑤应树立尊

重知识和人才的正确观念。
3.中国古代改革的启示:
①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②改革是促进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要动力之一;③改革要有远见卓识、坚决彻底、善于用人;④改革措施要符合客观实际、行之有效;⑤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是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⑥改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必将遭到守旧势力、既得利益者的反对,充满着尖锐甚至是血腥的斗争。
4.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给我们的启示:
①开放有利于进步,闭关导致落后;②以独立自主,平等互利为原则进行外交;③与各国保持平等团结,但坚决反击侵略;④坚持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5.辛亥革命的历史启示:
①必须要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②反封建必须与反帝有机结合,二者缺一不可;③必须要有一个坚强、正确的革命政党的领导;④必须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以联合和发动农民参加革命发展;⑤必须建立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⑥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6.中共开辟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启示:
①必须从实际和国情出发来确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②要学习外国经验但不能照搬外国的经验;③毛泽东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出路;④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是中共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都为此作出了重要贡献。
7.对三次科技革命中中国落伍的认识:
①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②要科教兴国;③国家独立,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④一个民族要不断进取,改革开放,才能缩短差距,迎头赶上。”
8.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历程的启示:
①国家独立是民族经济振兴的基本前提; ②善于抓住有利的国际机遇;③优化投资环境,减少垄断经营;④保证充足资金,以科技为先导,增强国际竞争力。
9.195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得与失的启示:
①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制订方针政策;②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阶级关系的正确认识是正确制订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③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地进行;④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⑤国民经济必须按比例发展,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⑥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实际水平;⑦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⑧不能人为地制造阶级斗争;⑨必须发扬民主,实行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⑩必须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必须健全党纪和社会主义法制,加强民主化、法制化建设。
10.二战给人类的启示:

①和平来之不易;②人民是胜利之本;③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可以联合;④居安思危,防止悲剧重演等。
11.20世纪50年代以来,东欧各国改革的失败对我国的改革的借鉴之处:
①要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反对一切外来势力的干扰;②从各国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③发挥市场、计划等经济手段的作用;④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改善党群关系。
12.中国古代、现代科技成就的启示: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经济搞上去,为科学技术发展奠定雄厚物质基础;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③要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要建立知识创新体系,鼓励知识创新。 ④要充分认识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明确科学技术的作用科技发明的大量产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前进。 ⑤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明确在激烈的科技竞争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极其重要的。 ⑥要全面行使国家职能,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
13.由西、葡、荷、英扩张的历史得到的认识:
扩张与掠夺只是一种不正当的手段,它不可能使一 个国家永久强盛;对外贸易并不一定能引发工业革命,实现现代工业文明。只有立足本国实际,加快本国工业化的进程,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14.从量子论和相对论的的创立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
①体会尊重事实,不迷信权威、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②认识科学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科学终将战胜愚昧和迷信。③提醒我们不要被常识和日常经验所蒙蔽,要学会辩证看问题。④认识人们对任何一种新生事物的认识都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过程。⑤没有学术的民主和思想的自由,科学就不会繁荣。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