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简答题

数据库简答题
数据库简答题

第一章

1.8. List four sig ni fica nt differe nces betwee n a file-p rocess ing system and a DBMS.

答:1.两者都包含了一系列的数据以及一些可用于操作数据的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够协调该数据的物理结构以及逻辑结构。而对于文件处理系统而言,只有物理结构。

2.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确保所有经授权访问的程序能够访问到数据的物理部分,

因此可以减少数据冗余。在文件处理系统中,当一个数据被一个程序所写入的时候,

它有可能不能被另一个程序所读取。

3.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灵活的访问方法(例如查询),而文件处理系统则要按照事先确定的方法去访

问数据(例如程序编译)

4.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让多个用户在同一时间对同一数据进行操作。而文件处理系统通常是允许一个或多个程序在同一时间访问不同的数据。在文件处理系统中,当且仅当

两个文件在同一时间对同一个文件进行只读操作时才能并发进行这个操作。

1.9 Explain the concept of p hysical data independen ce, and its importance in database systems.

答:物理数据独立是指能够应用程序不受影响的情况下修改物理模式。物理层的实现比较复杂,物理数据独立之后,当逻辑层需要修改某些数据的时候,就不需要设计复杂的物理

结构,减轻了逻辑层的负担。

1.10List five respon sibilities of a database-ma nageme nt system. For each respon sibility, explain the p

roblems that would arise if the respon sibility were not discharged.

答:1.与文件管理器进行交互。如果没有了,数据库管理什么都做不了,包括数据存储以接受。

2.完整性约束。缺少之后,一致性约束就没法满足。

3.安全性。没有安全性管理,未经授权的用户可能会访问到数据库里面的数据以及已经拥有部分授权

的用户访问到未经授权的部分。

4并发执行。

5.备份和恢复。

1.13What are five main functions of a database admi nistrator?

答:1.模式定义2.存储结构以及存取方式定义3.模式以及物理组织的修改4.数据访问授权

5.日常维护

1.14Explain the differe nee betwee n two-tier and three-tier architectures. Which is better suited for Web

appi icatio ns? Why?

答:区别:两层体系结构中,应用程序驻留在客户机上面,通过查询语言表达式来调用服务器上的数据库系统功能。

在三层体系结构中,客户机只作为一个前端并且不包含任何直接的数据库调用。客户端通常通

过一个表单界面与应用服务器进行通信。而应用程序与数据库通信

以访问数据。

三层体系结构更适合Web应用。可以减轻客户机的负荷。

第二章

2.10 Con Sider the advisor relati on show n in Figure 2.8, with s id as the p rimary key of advisor. Suppose a stude nt can have more tha n one advisor. Then, would s id still be a p rimary key of the advisor relati on? If not, what should the p rimary key of advisor be?

答:不是。因为一个学生可能会被多个导师指导,用导师无法区分学生。主码应该是 和 s id 。

2.11 Describe the differe nces in meaning betwee n the terms relati on and relati on schema.

和关系模式在意义上的区别)

答:关系模式(Relational Scheme ):它由一个关系名以及它所有的属性名构成。它对应二维 表的表头,是二

维表的构成框架(逻辑结构)

关系(Relation ):表示多个实体之间的相互关联,

每一张表称为该关系模式的一个具体关

系。它包括:关系名,表的结构和表的数据(元组)

2.14 List two reas ons why n ull values might be in troduced into the database.

答:当确切的值不存在或者不知道的时候,空值就可能会被引入。

第四章

4.17 Explain why, whe n a man ager, say Satoshi, grants an authorizati on, the grant should be done by the man

ager role, rather tha n by the user Satoshi.

答:考虑一下,如果用户Satoshi 并不是一个经理但是可以授予权限, 当他离开公司的时候,

上层回收原属于他的所有权限,尽管有些人的工作尽管没变,但是权限也一样被回收。 如果权限授予是由经理完成的,从

Satoshi 里回收权限的时候就不会发生级联撤销。

在授权图图里面,我们可以把经理以及用户当成是一个结点。如果权限是由经理授予,从 Satoshi 那里回收权限是不会对经理造成任何影响的。

4.18 Suppose user A, who has all authorizati ons on a relati on r, grants select on relati on r to p ublic with grant op tio n. Suppose user B the n grants select on r to A. Does this cause a cycle in the authorizatio n graph? Explain why.

答:会的。A 授予权限给所有用户,会产生一条从 A 到所有用户的边,这就意味着每个人都

拥有权限,B 也一样具有。这也意味着 public 到系统里面所有的用户都会有一条边。如果没 有的话,就不会存在一条从授权图的根到代表该用户定点的路径(用户具有授权的充要条 件)。B 可以进行权限转移,当 B 把权限转移给 A 的时候,就会有一条从 B 到A 的边,也就

构成了环。

第五章

5.21 Suppose there are two relatio ns r and s, such that the foreig n key B of r references the

p rimary key A of s. Describe how the trigger mecha nism can be used to imp leme nt the on delete cascade op ti on, whe n a tuple is deleted from s.

答:有一些关系的主码被一些其他关系作为外码被参照, 我们为这些关系定义了触发器。 每

当一条元组从被参照的关系中删除时,

触发器就会被激活。触发器的动作是搜索所有参照的

关系后,如果外码的值与被参照关系中被删除元组的主码的值相等的话, 就删除这些外码值

所在的元组。这一类触发器将会和级联删除操作拥有相同的作用。

5.22 The executi on of a trigger can cause ano ther acti on to be triggered. Most database systems

i_id

(关系

P lace a limit on how dee p the n est ing can be. Explain why they might p lace such a limit 答:一个触发器里面写的东西有可能会造成一个无终止的递归。举个例子,在一个关系上,有一个触发器是定义在插入操作之前的,而这个触发器尝试插入另一条记录到这个相同的关

系里面。

一般来说,想静态地确认和禁止这样的触发器产生是很困难的,程中会设

置一个嵌套的触发器调用的深度限制。

第七章

7.14Explain the dist in cti ons among the terms p rimary key, can didate key, and sup erkey.

答:超码:是一个或者多个属性的集合,这些属性的组合可以使之在一个关系中唯一地标识一个元组。一个超码可能包含有无关属性。也就是说,当K是超码时,K的任何

父集也是超码。

候选码:超码中,若它们的任意真子集都不能成为超码,这样的最小超码也称为候选码

主码:在一个关系中,用于区分不同元组的候选码。

第八章

8.30 List the three desig n goals for relati onal databases, and explain why each is desirable. 答:三个目标为:1.无损分解。2.保持依赖。3.最小数据冗余

可以让我们拥有一个更精确的数据库,对更新的数据库进行正确查询以及花费更小的数

据库存储空间。

8.31 In desig ning a relati onal database, why might we choose a non-BCNF desig n?

答:这是因为BCN F有时候是不能保持着函数依赖的,因此,我们会选择另一种模式(特别是3NF),这样在检查更新时的数据依赖会更加容易。

第十章

10.9解释为什么在磁盘块上分配记录的策略会显著影响到数据库系统的性能。

答:如果我们分配相关记录到磁盘块中,我们就可以通过对磁盘的一次请求就可以检索到更

多或者是全部的所求的记录。磁盘的存取问题是数据库中的瓶颈,由于这个分配策略减少了

对磁盘存取的操作次数,因此提高了数据库系统的性能。

因此,数据库系统在执行过

第十二章

12.16列出ACID特性,解释每一特性的用途答:

ACID特性:

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

持久性: 事物的所有操作在数据库中要么全部正确反映出来,隔离执行事务时,可以保持数据库的一致性尽管多个事务是并发进行的,但是这个可以保证每个事务都感觉不到系统中有其他事务在并发执行。

一个事务成功之后,它对数据库的改变是必须永久的,即使出现系统故障。

要不完全不反映。

12.17事务从开始执行到提交或者终止, 期间要经过几个状态。列出所有可能出现的事务状

态序列,并解释原因。

答:有三种可能性:

活动部分提交提交:

这是一个正常事务所会发生的顺序。在执行完它的所有语句之后,它会进入部分提 交状态,在足够的恢复信息被写入磁盘之后,就会进入最终的提交状态。

活动部分提交 中止:

在执行事务的最后一条语句的时候,就会进入到部分提交状态。在足够的恢复信息 被写入磁盘之前可能会有硬件出错,然后损坏内存里面的内容,这就会导致数据库 什么都不能做,最后事务进入中止状态。

活动失败中止:

在事务开始执行之后,在某些时刻发现一些正常的执行操作不能继续(或者是内部 程序或者是外界的因素),事务就会进入失败的状态,然后回滚,进入中止状态。

12.18解释串行调度和可串行调度的区别

答:属于同一事务的指令在调度中紧挨在一起就叫做串行调度。 可串行化调度有一个比较弱

的限制就是,有些串行调度必须要等价。这里有两个调度等价的定义:冲突等价以及视图等 价。

12.22.为什么数据库系统支持事务的并发执行,

尽管需要额外编程工作来确保并发执行不会 引起任何

问题 答:事务进程系统通常可以让多个事务并发执行。我们容易强调这个更容易事务串行执行。 然而,下面有两个更好地理由来解释: 在另一张磁盘上进行读写。这样就可以增加吞吐量,同时利用率也提高了。 减少等待时间。系统中可能运行着各种各样的事务,有些时间长,有些短。如果各 事务针对数据库的不同部分进行操作,让它们并发执行会更好,它们之间可以共享

C PU 周期与磁盘存取。可减少执行事务时的不可预测的延迟以及平均响应时间。

1. 解释为什么?

2. 数据库如何看待?

答:1.是由于所有的存储设备都是由硬件构成。所有硬件对于机械以及电子设备故障来 说都是很脆弱的。

.2.数据库把数据同时写入多个存储器之中,如果一个设备崩溃了,还有其他可用的

设备有备份,就不会说数据会丢失。

12.31如果与某块有关的某些日志记录没有在该块输出到磁盘之前输出到稳定存储器中, 解释数据库可能会

如何变得不一致。

答:考虑到一个银行系统以及一个事务,是账号 A 转50块给账号B 的。以下是事务执行的

步骤:

1. 2. 3. 第一,

提高吞吐量和资源利用率。一个事务由多个步骤组成。一些设计

些涉及CPU 活动。在计算机系统中 CPU 与磁盘可以并行运作。因此, 与CPU 处理并行进行。

利用 CPU 和I/O 系统的并行性,多个事务可并行执行。当 个事务在一张磁盘上进行读写时,另一个事务可以在

I/O 活动;还有一

I/O 活动可以 CPU 上运行,第三个事务又可

第二,

12.30 稳定存储器是不可能实现的

a.

b. Read(A, a1); a1: = a1-50;

c.

d.

e.

f . write(A, a1);

read(B,b1);

b1 :=b1+50;

write(B b1);

假设上述故障发生了,进一步假设在崩溃的那一刻,第三步已经是写进磁盘里面了,然而B的缓冲页还没写进磁盘里面。当系统处于不一致状态时,这已经是没办法恢复了,

因为在日志那里没有相关记录。

数据库试题及答案_

笔试样卷一 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25分) 1.数据库阶段数据管理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解释DB、DBMS、DBS三个概念? 3.什么是物理数据独立性和逻辑数据独立性? 4.试说明DBMS的主要功能? 5.在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时,联系类型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作不同的处理,试说明之。 二、计算题(20分) 1.设有关系R和S R: S: A B C A B C 3 6 7 3 4 5 2 5 7 7 2 3 7 3 4 4 4 3 列表计算R∪S、R-S、R×S、π 3,2(S)、δ B<5 (R)。(5分) 2.设有三个关系 S (SNO, SNAME, AGE, SEX, SDEPT) SC (SNO, CNO, GRANDE) C (CNO, CNAME, CDEPT, TNAME) 试用关系代数表达式表示下列查询

(1)检索LIU老师所授课程的课程号、课程名 (2)检索年龄大于23岁的男学生的学号和姓名 (3)检索学号为S3的学生所学课程的课程名和认课教师姓名 (4)检索WANG同学不学的课程的课程号 (5)检索至少选修了两门课程的学生的学号(10分) 三、设有三个基本表(45分) S (SNO, SNAME, AGE, SEX, SDEPT) SC (SNO, CNO, GRANDE) C (CNO, CNAME, CDEPT, TNAME) 1.试用T-SQL的查询语句表达下列查询 (1)检索LIU老师所授课程的课程号、课程名 (2)检索年龄大于23岁的男学生的学号和姓名 (3)检索学号为S3的学生所学课程的课程名和认课教师姓名 (4)检索WANG同学不学的课程的课程号 (5)检索至少选修了两门课程的学生的学号(10分) 2.试用T-SQL的查询语句表达下列查询 (1)统计有学生选修的课程的门数 (2)求选修C4课程的学生的年龄 (3)求LIU老师所授课程的每门课程的学生的平均成绩 (4)统计每门课程的学生选修人数 (5)求年龄大于所有女同学年龄的男学生的姓名和年龄(10分)3.试用T-SQL更新语句完成下列更新操作 (1)往表S中插入一个学生资料(‘S9’, ‘WU’, 18)

数据库试题和答案

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 1.对于现实世界中事物的特征,在实体-联系模型中使用() A)属性描述B)关键字描述C)二维表格描述D)实体描述 2.把实体-联系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时,实体之间多对多联系在关系模型中是通过()A)建立新的属性来实现B)建立新的关键字来实现 C)建立新的关系来实现D)建立新的实体来实现 3.专门的关系运算不包括下列中的() A)联接运算(两个关系横向连接)B)选择运算(从行抽取) C)投影运算(从列抽取)D)交运算 4.对关系S和关系R进行集合运算,结果中既包含S中元组也包含R中元组,这种集合运算称为 A)并运算B)交运算C)差运算D)积运算 5.在数据库设计中,将ER图转换成关系数据模型的过程属于() A)需求分析阶段B)逻辑设计阶段 C)概念设计阶段D)物理设计阶段 6.对于关系数据库,任何二元关系模式最高都可以达到范式。 A)1NF B)2NF C)3NF D)BCNF 7.在概念设计阶段,最常使用的数据模型是() A)对象模型B)物理模型C)逻辑模型D)实体联系模型 8.下面有关索引的描述正确的是() A)创建非聚集索引以后,原来的数据库表文件中记录的物理顺序将被改变(不被改

变) B)索引与数据库表的数据存储在一个文件中(创建一个新的文件) C)创建非聚集索引是创建一个指向数据库表文件记录的指针构成的文件 D)使用索引并不能加快对表的查询操作(能加快) 9.关系R1和R2,经过关系运算得到结果是S,则S 是 A)一个关系B)一个表单C)一个数据库D)一个数组 10.子模式是用户与数据库的接口之一,它对应于数据库的 A)外模式B)概念模式C)内模式D)存储模式 11.已知关系R(A,B,C,D,E)及其上的函数相关性集合,F={A→B,E→A,CE→D},该关系的候选关键字是 A)AE B)BE C)CE D)DE 12.设有关系R(A,B,C,D)及其上的函数相关性集合F={B→A,BC→D},那么关系R最高是A)第一范式的B)第二范式的C)第三范式的D)BCNF范式的13.如果学生表STUDENT是使用下面的SQL语句创建的CREATE TABLE STUDENT(SNO CHAR(4) PRIMARY KEY NOT NULL,SN CHAR(8),SEX CHAR(2),AGE DECIMAL(2) CHECK(AGE>15 AND AGE<30)) 下面的SQL语句中不可以正确执行的是 A)INSERT INTO STUDENT(SNO,SEX,AGE) valueS ("S9","男",17) B)INSERT INTO STUDENT(SNO,SEX,AGE) valueS ("李安琦","男",20) C)INSERT INTO STUDENT(SEX,AGE) valueS ("男",20) D)INSERT INTO STUDENT(SNO,SN) valueS ("S9","安琦") 14.设有部门和职员两个实体,每个职员只能属于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可以有多名职员。

数据库简答题 (2)

章一 1、简述数据库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答:数据库管理技术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 (1)、人工管理数据的特点: A、数据不保存。 B、系统没有专用的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 C、数据不共享。 D、数据不具有独立性。 (2)、文件系统阶段的特点: A、数据以文件的形式长期保存。 B、由文件系统管理数据。 C、程序与数据之间有一定的独立性。 D、文件的形式已经多样化 E、数据具有一定的共享性 (3)、数据库系统管理阶段特点: A、数据结构化。 B、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度底。 C、数据独立性高。 D、有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 3、简述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三个概念的含义和联系。 答:数据库是指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软件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借助操作系统完成对硬件的访问,并对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存取、维护和管理。 数据库系统是指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它主要由数据库、数据库用户、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计算机软件系统几部分组成。 三者的联系是:数据库系统包括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主要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的。 4、数据库系统包括哪几个主要组成部分?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画出整个数据库系统的层次结构图。 答:数据库系统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用户、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 数据库主要是来保存数据的。 数据库用户是对数据库进行使用的人,主要对数据库进行存储、维护和检索等操作。 软件系统主要完成对数据库的资源管理、完成各种操作请求。 硬件系统主要完成数据库的一些物理上的操作,如物理存储、输入输出等。

(完整版)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习题带答案

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1. 在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在这几 个阶段中,数据独立性最高的是(A)阶段。 A. 数据库系统 B. 文件系统 C. 人工管理 D.数据项管理 2. 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的主要区别是(B)。 A. 数据库系统复杂,而文件系统简单 B. 文件系统不能解决数据冗余和数据独立性问题,而数据库系统可以解决 C. 文件系统只能管理程序文件,而数据库系统能够管理各种类型的文件 D. 文件系统管理的数据量较少,而数据库系统可以管理庞大的数据量 3. 在数据库中存储的是(C)。 A. 数据 B. 数据模型 C. 数据及数据之间的联系 D. 信息 4. 数据库的特点之一是数据的共享,严格地讲,这里的数据共享是指(D)。 A. 同一个应用中的多个程序共享一个数据集合 B. 多个用户、同一种语言共享数据 C. 多个用户共享一个数据文件 D. 多种应用、多种语言、多个用户相互覆盖地使用数据集合 5. 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DBS)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 )。 A. DBS包括DB和DBMS B. DBMS包括DB和DBS C. DB包括DBS和DBMS D. DBS就是DB,也就是DBMS 6.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C)。 A. 一个完整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B.一组硬件 C. 一组系统软件 D.既有硬件,也有软件 7. 数据库是在计算机系统中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存储和应用的(B)。 A. 文件的集合 B. 数据的集合 C. 命令的集合 D. 程序的集合 8. 支持数据库各种操作的软件系统是(B)。 A. 命令系统 B. 数据库管理系统 C. 数据库系统 D. 操作系统 9. 由计算机硬件、DBMS、数据库、应用程序及用户等组成的一个整体叫(B)。 A. 文件系统 B. 数据库系统 C. 软件系统 D. 数据库管理系统 10. 数据库系统中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接口是(B)。 A. 数据库集合 B.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C. 操作系统OS D. 计算机中的存储介质 11. 在DBS中,DBMS和OS之间关系是(D)。 A. 并发运行 B. 相互调用 C. OS调用DBMS D. DBMS调用OS 12. 在数据库方式下,信息处理中占据中心位置的是(C)。 A. 磁盘 B. 程序 C. 数据 D. 内存 13. 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对数据处理方式的主要区别体现在(A)。 A. 数据集成化 B. 数据共享 C. 冗余度 D. 容量 14. DBMS通常可以向下述哪个对象申请所需计算机资源(B)。 A. 数据库 B. 操作系统 C. 计算机硬件 D. 应用程序

数据库系统概论试题及答案

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 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下列四项中,不属于数据库系统的主要特点的是()。 A.数据结构化B.数据的冗余度小 C.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D.程序的标准化 2.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是指() A.内模式改变,模式不变 B.模式改变,内模式不变 C.模式改变,外模式和应用程序不变 D.内模式改变,外模式和应用程序不变 3.在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中,描述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和特征 的是()。 A.外模式B.内模式C.存储模式D.模式 4. 相对于非关系模型,关系数据模型的缺点之一是()。 A.存取路径对用户透明,需查询优化B.数据结构简单 C.数据独立性高D.有严格的数学基础 5. 现有关系表:学生(宿舍编号,宿舍地址,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出生日期)的主码是()。 A.宿舍编号 B.学号 C.宿舍地址,姓名 D.宿舍编号,学号 6.自然连接是构成新关系的有效方法。一般情况下,当对关系R和S使用自然连接时,要求R和S含有一个或多个共有的()。 A.元组B.行C.记录D.属性 7.下列关系运算中,()运算不属于专门的关系运算。 A.选择B.连接 C.广义笛卡尔积 D.投影 8.SQL语言具有()的功能。

A.关系规范化、数据操纵、数据控制 B.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控制 C.数据定义、关系规范化、数据控制 D.数据定义、关系规范化、数据操纵 9.从E-R模型关系向关系模型转换时,一个M:N联系转换为关系模式时,该关系模式的关键字是()。 A.M端实体的关键字B.N端实体的关键字 C.M端实体关键字与N端实体关键字组合D.重新选取其他属性 10.SQL语言中,删除一个表的命令是() A. DELETE B. DROP C. CLEAR D. REMOVE 11.图1中()是关系完备的系统 A B C D 图1 12.有关系模式A(S,C,M),其中各属性的含义是:S:学生;C:课程;M:名次,其语义是:每一个学生选修每门课程的成绩有一定的名次,每门课程中每一名次只有一个学生(即没有并列名次),则关系模式A最高达到()A.1NF B.2NF C.3NF D.BCNF 13.关系规范化中的删除异常是指 ( ) A.不该删除的数据被删除B.不该插入的数据被插入 C.应该删除的数据未被删除D.应该插入的数据未被插入 14.在数据库设计中,E-R图产生于() A.需求分析阶段B.物理设计阶段 C.逻辑设计阶段D.概念设计阶段 15.有一个关系:学生(学号,姓名,系别),规定学号的值域是8个数字组成的字符串,这一规则属于()。 A.实体完整性约束 B.参照完整性约束 C.用户自定义完整性约束 D.关键字完整性约束

数据库原理简答题总结

数据库原理简答题总结第一章数据库概论 1.人工管理阶段数据管理的特点: (1)数据不保存在机器中 (2)无专用的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 (3)只有程序的概念,没有文件的概念 (4)数据面向程序 2.文件系统阶段数据管理的特点: (1)数据可长期保存在外存的磁盘上 (2)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有了区别 (3)文件组织已呈多样化。有索引、链接和散列文件 (4)数据不再属于某个特定的程序,可重复使用。 3.文件系统显露出三个缺陷: (1)数据冗余性 (2)数据不一致性 (3)数据联系弱 4.数据库阶段的管理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1)采用复杂的数据模型表示数据结构 (2)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3)数据库系统为用户提供方便的用户接口 (4)系统提供四方面的数据控制功能 (5)对数据的操作既可以以记录为单位,又可以以数据项为单位 5.数据描述三个领域之间的关系: 从事物的特性到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经历了三个领域:现实世界、信息世界、机器世界。 (1)现实世界:存在于人们头脑之外的客观世界,称为现实世界。 (2)信息世界:是现实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3)机器世界:信息世界的信息在机器世界中以数据形式存储。 信息世界中数据描述的术语有:实体、实体集、属性、实体标识符 机器世界中数据描述的术语有:字段、记录、文件、关键码 它们的对应关系是: 在数据库中每个概念都有类型和值之区分,类型是概念的内涵,值是概念的外延 6.数据描述的两种形式: 数据描述有物理描述和逻辑描述两种形式。 物理数据描述指数据在存储设备上的存储方式,物理数据是实际存放在存储设备上的数据。 逻辑数据描述指程序员或用户用以操作的数据形式,是抽象的概念化数据。 数据管理软件的功能之一,就是要把逻辑数据转换成物理数据,以及把物理数据转换成逻辑数据。 7.物理存储介质层次:

数据库系统概论试题及答案整理版

数据库系统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在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在这几个 阶段中,数据独立性最高的是 A 阶段。 A.数据库系B.文件系统C.人工管理D.数据项管理 2.数据库的概念模型独立于 A 。 A.具体的机器和DBMS B.E-R图C.信息世界D.现实世界 3.数据库的基本特点是 B 。 A.(1)数据结构化(2)数据独立性 (3)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大,易移植 (4)统一管理和控制 B.(1)数据结构化(2)数据独立性 (3)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小,易扩充 (4)统一管理和控制 C.(1)数据结构化(2)数据互换性 (3)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小,易扩充 (4)统一管理和控制 D.(1)数据非结构化 (2)数据独立性 (3)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小,易扩充 (4)统一管理和控制 4. B 是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结构的数据的集合。 A.数据库系统B.数据库C.数据库管理系统D.数据结构 5.数据库中存储的是 C 。 A. 数据 B. 数据模型 C.数据及数据间的联系 D. 信息 6.数据库中,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是指 C 。 A.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相互独立 B.用户程序与DBMS的相互独立 C.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数据库中的数据是相互独立的 D.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中数据的逻辑结构相互独立 7.数据库的特点之一是数据的共享,严格地讲,这里的数据共享是指 D 。 A.同一个应用中的多个程序共享一个数据集合 B.多个用户、同一种语言共享数据 C.多个用户共享一个数据文件 D.多种应用、多种语言、多个用户相互覆盖地使用数据集合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期末试题及其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要保证数据库逻辑数据独立性,需要修改的是 A.模式 B.模式与内模式的映射 C.模式与外模式的映射 D.内模式 2.下列四项中,不属于数据库特点的是( ) A.数据共享 B.数据完整性 C.数据冗余很高 D.数据独立性高 3.学生社团可以接纳多名学生参加,但每个学生只能参加一个社团,从社团到学生之间的联系类型是( ) A.多对多 B.一对一 C.多对一 D.一对多 4.反映现实世界中实体及实体间联系的信息模型( ) A.关系模型 B.层次模型 C.网状模型 D. E-R模型 5.对数据库并发操作有可能带来的问题包括( ) A.读出“脏数据” B.带来数据的冗余 C.未被授权的用户非法存取数据 D.破坏数据独立性 6.关系数据模型的三个组成部分中,不包括( ) A.完整性规则 B.数据结构 C.数据操作 D.并发控制 7.SQL语言的REVOKE语句实现下列哪一种数据控制能 A.可靠性控制 B.并发性控制C安全性控制D完整性控制 8.事务有多个性质,其中不包括( ) A.一致性 B.唯一性 C.原子性 D.隔离性 9.SQL语言通常称为( ) A.结构化查询语言 B.结构化控制语言 C.结构化定义语言 D.结构化操纵语言 10.如何构造出一个合适的数据逻辑结构是( )主要解 决的问题。A.关系数据库优化 B.数据字典C.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 D.关系数据库查询 1.在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在这几个阶段中,数据独立性最高的是____阶段。A.数据库系统 B.文件系统 C.人工管理 D.数据项管理 2.对关系模型叙述错误的是____。 A.建立在严格的数学理论、集合论和谓词演算公式的基础之上B.微机DBMS绝大部分采取关系数据模型C.用二维表表示关系模型是其一大特点D.不具有连接操作的DBMS也可以是关系数据库系统 3.关系运算中花费时间可能最长的运算是____。A.投影 B.选择 C.笛卡尔积 D.除 4.假定学生关系是S(S#,SNAME,SEX,AGE),课程关系是C(C#,CNAME,TEACHER),学生选课关系是SC(S#,C#,GRADE)。要查找选修“COMPUTER”课程的“女”学生姓名,将涉及到关系____。 A.S B.SC,C C.S,SC D.S,C,SC

知识点_简答题(数据库)

SQL Server基本知识点_简答 第1章数据库技术基础 一、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历程P2-4 1、人工管理阶段:应用程序完全依赖数据,并且数据大量重复存放。但是数据不独立、不共享、不保存。 2、文件系统管理阶段:数据与应用程序分离,数据独立存放在数据文件中,数据可以反复使用和保存。应用程序通过文件系统与数据文件发生联系,但数据共享性差,冗余度大,无集中管理。 3、数据库系统管理阶段:对所有数据实行统一规划管理,数据按一定的结构组织在一起,数据和应用程序独立。数据库中数据能够满足所有用户的不同要求,减少了数据存储冗余、实现数据共享、保障数据安全及高效检索和处理数据。二、数据库系统的组成P7-9 数据库系统是一个安装了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的计算机系统,用来组织、存储和处理大量的数据信息。主要包括:计算机系统(硬件和基本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应用程序系统、使用和维护数据库的用户(数据库管理员、应用设计人员、最终用户等)。 三、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体系结构P10-11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由外模式、概念模式(简称模式)和内模式以及2个映射(内模式——模式映射和模式——子模式映射)组成。 1、外模式:又称子模式,是某个或某几个用户所看到的数据库的数据视图(外部视图),由对用户数据文件的逻辑结构描述以及和全局视图中文件对应关系的描述组成。外模式是从模式导出的一个子集,包含模式中允许特定用户使用的那部分数据。一个子模式可以由多个用户共享,而一个用户只能使用一个子模式。 2、模式:又称概念模式或逻辑模式,是综合所有用户的数据,按照统一的观点构造的全局逻辑结构,是对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总体描述以及存储视图中文件对应关系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全局视图)。 3、内模式:又称存储模式,由对存储视图中全体数据文件的存储结构的描述和对存储介质参数的描述组成,它描述了数据在存储介质上的存储方式和物理结

数据库简答题答案

1 .试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 数据: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称为数据。数据的种类有文字、图形、图象、声音、正文等等。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 数据库: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2. 使用数据库系统有什么好处? 使用数据库系统的好处是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特点或优点决定的。使用数据库系统的好处很多,例如可以大大提高应用开发的效率,方便用户的使用,减轻数据库系统管理人员维护的负担等。为什么有这些好处,可以结合第5题来回答。使用数据库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应用开发的效率。因为在数据库系统中应用程序不必考虑数据的定义、存储和数据存取的具体路径,这些工作都由DBMS来完成。用一个通俗的比喻,使用了DBMS就如有了一个好参谋好助手,许多具体的技术工作都由这个助手来完成。开发人员就可以专注于应用逻辑的设计而不必为管理数据的许许多多复杂的细节操心。还有,当应用逻辑改变,数据的逻辑结构需要改变时,由于数据库系统提供了数据与程序之间的独立性。数据逻辑结构的改变是DBA的责任,开发人员不必修改应用程序,或者只需要修改很少的应用程序。从而既简化了应用程序的编制,又大大减少了应用程序的维护和修改。使用数据库系统可以减轻数据库系统管理人员维护系统的负担。因为DBMS在数据库建立、运用和维护时对数据库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包括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多用户并发控制,故障恢复等等都由DBMS执行。总之,使用数据库系统的优点是很多的,既便于数据的集中管理,控制数据冗余,可以提高数据的利

数据库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在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在这几个阶段中,数据独立性最高的是( A )阶段。 A. 数据库系统 B. 文件系统 C. 人工管理 D.数据项管理 2.数据库三级视图,反映了三种不同角度看待数据库的观点,用户眼中的数据库称为(D)。 A. 存储视图 B. 概念视图 C. 内部视图 D. 外部视图 3.数据库的概念模型独立于(A)。 A.具体的机器和DBMS B. E-R图 C. 信息世界 D. 现实世界 4.数据库中,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是指(C)。 A. 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相互独立 B. 用户程序与DBMS的相互独立 C. 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库中的数据是相互独立的 D. 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中数据的逻辑结构相互独立 5.关系模式的任何属性(A)。 A. 不可再分 B. 可再分 C. 命名在该关系模式中可以不惟一 D.以上都不是 6.下面的两个关系中,职工号和设备号分别为职工关系和设备关系的关键字: 职工(职工号,职工名,部门号,职务,工资) 设备(设备号,职工号,设备名,数量) 两个关系的属性中,存在一个外关键字为( C )。 A. 职工关系的“职工号” B. 职工关系的“设备号” C. 设备关系的“职工号” D. 设备关系的“设备号” 7.以下四个叙述中,哪一个不是对关系模式进行规X化的主要目的( C )。 A. 减少数据冗余 B. 解决更新异常问题 C. 加快查询速度 D. 提高存储空间效率 8.关系模式中各级X式之间的关系为( A )。 A. B. C. D. 9.保护数据库,防止未经授权或不合法的使用造成的数据泄漏、非法更改或破坏。这是指数据的( A )。 A. 安全性 B.完整性 C.并发控制 D.恢复 10.事务的原子性是指( B )。 A. 事务一旦提交,对数据库的改变是永久的 B. 事务中包括的所有操作要么都做,要么都不做 C. 一个事务内部的操作及使用的数据对并发的其他事务是隔离的 D. 事务必须使数据库从一个一致性状态变到另一个一致性状态 11.下列哪些运算是关系代数的基本运算( D )。 A. 交、并、差 B. 投影、选取、除、联结 C. 联结、自然联结、笛卡尔乘积 D. 投影、选取、笛卡尔乘积、差运算

(完整版)数据库系统概论期末试题及答案(重点知识)

试题十 1.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是( )、数据独立、减少数据冗余、避免数据不一致和加强了数据保护。 A .数据共享 B .数据存储 C .数据应用 D .数据保密 2. 数据库系统中,物理数据独立性是指( )。 A .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相互独立 B .应用程序与DBMS 的相互独立 C .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数据库的物理模式是相互独立的 D .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中数据的逻辑结构相互独立 3. 在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中,描述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是( )。 A .外模式 B .内模式 C .存储模式 D .模式 4. E-R 模型用于数据库设计的哪个阶段( )? A .需求分析 B .概念结构设计 C .逻辑结构设计 D .物理结构设计 5. 现有关系表:学生(宿舍编号,宿舍地址,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出生日期)的主码是( )。 A .宿舍编号 B .学号 C .宿舍地址,姓名 D .宿舍编号,学号 6. 自然连接是构成新关系的有效方法。一般情况下,当对关系R 和S 使用自然连接时,要求R 和S 含有一个或多个共有的( )。 A .元组 B .行 C .记录 D .属性 7. 下列关系运算中,( )运算不属于专门的关系运算。 A .选择 B .连接 C .广义笛卡尔积 D .投影 8. SQL 语言具有( )的功能。 A .关系规范化、数据操纵、数据控制 B .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控制 C .数据定义、关系规范化、数据控制 D .数据定义、关系规范化、数据操纵 ( 考 生 答 题 不 得 超 过 此 线 )

数据库课后简答

第一章 1.什么是数据什么是数据管理 答:数据是用于承载信息的物理符号,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数据管理是利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对数据进行有效的收集、存储、处理和应用的过程。 4.什么是数据库管理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用于建立、管理和维护数据库的大型系统软件。主要功能是1)数据定义功能2)数据操纵功能3)数据库运行管理功能4)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5)数据库的传输功能。 5.数据库系统包括哪几个主要组成部分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画出整个数据库系统的层次结构图。 答:数据库系统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 6.试述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及每级模式结构的作用。 答:数据库的三级模式是指逻辑模式、外模式(子模式)、内模式(物理模式)。逻辑模式是对数据库中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外模式是对各个用户或程序所涉及到的数据的逻辑结构和数据特征的描述。内模式是数据的内部表示或底层描述。 作用:逻辑模式是系统为了减小数据冗余、实现数据共享的目标,并对所有用户的数据进行综合抽象而得到的统一的全局数据视图。通过外模式,可以方便用户使用和增强数据的安全性。通过设计内模式,可以将系统的模式(全局逻辑模式)组织成最优的物理模式,以提高数据的存取效率。改善系统的性能指标。 指的是什么它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答:DBA: 是“数据库管理员”的简称,是数据库系统中的高级用户,全面负责数据库系统的管理、维护、正常使用等工作。 主要职责:1)参与数据库设计的全过程,决定数据库的结构和内容。2)决定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和存取策略,已获得较高的存取效率和存储空间利用率。3)帮助终端用户使用数据库系统。4)控制和监控用户对数据库的存取访问,维护数据库的安全性。5)监督控制数据库的使用和运行,负责定义和实施适当的数据库备份和恢复策略。6)改进和重组重构数据库,负责监视和分析系统的性能。 9.解释实体、属性、实体键、实体集、实体型、实体联系类型、记录、数据项、字段、记录型、文件、实体模型、数据模型的含义。 答:实体:客观存在并可以相互区分的事物叫实体。 属性: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一个实体可由若干个属性来刻画。 实体键: 实体键是指能够唯一地标识实体集中的每个实体的某个属性或属性组合,用于把某个实体个体与其他实体个体区分来开。也称为关键码。 实体集:同型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 实体型:具有相同属性的实体具有相同的特征和性质,用实体名及其属性名集合来抽象和刻画同类实体称为实体型。 实体联系类型: 是实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三种联系类型,分别为一对一联系、一对多联系和多对多联系。 记录: 记录也称为元组,指的是关系中的一行数据,用它描述实体。它是数据项的有序集,即一个记录是由若干个数据项组成。 数据项: 数据项也称为分量,是数据库中可以命名的最小逻辑数据单位,指某个元组对应列

《数据库系统概论》简答题集及答案

《数据库系统概论》简答题集答案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它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定义功能、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运行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数据管理技术的人工管理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数据管理技术的文件系统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用文件系统管理数据具有如下特点:数据可以长期保存、由文件系统管理数据、数据共享性差冗余度大、数据独立性差。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什么是数据的物理独立性?什么是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什么是数据模型?它应该满足哪三方面的要求? 在数据库中用数据模型这个工具来抽象、表示和处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和和信息。即数据模型就是现实世界的模拟。 数据模型应满足三方面的要求:一是能比较真实地模拟现实世界;二是容易为人所理解;三是便于在计算机上实现。 ◆试述概念模型的作用 概念模型实际上是现实世界到计算机世界的一个中间层次。概念模型用于信息世界的建模,是现实世界到信息世界的第一层抽象,是数据库设计人员进行数据库设计的有力工具,也是数据库设计人员和用户之间进行交流的语言。 ◆满足什么条件的数据库系统被称为层次模型数据库? 层次模型数据库是满足下面两个条件的基本层次联系的集合: (1)有且只有一个结点没有双亲结点,这个结点称为根结点 (2)根以外的其他结点有且只有一个双亲结点 ◆在层次模型中可以那两种方法表示多对多联系,两者的优缺点如何? 在层次模型中表示多对多联系,必须首先将其分解成一对多联系。分解方法有两种:冗余结点法和虚拟结点法。冗余结点的优点是结构清晰,允许结点改变存储位置,缺点是需要额外占用存储空间,有潜在的不一致性。虚拟结点法的优点是减少对存储空间的浪费,避免产生潜在的不一致性,缺点是结点改变存储位置可能引起虚拟结点中指针的修改。 ◆试述层次数据模型的优缺点 ◆满足什么条件的数据库系统被称为网状模型数据库? ◆试述网状数据模型的优缺点 ◆试述关系数据模型的优缺点 ◆试述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是指数据库系统是由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三级构成;数据库管理系统在这三级模式之间提供了两层映象,从而形成了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 ◆什么是物理独立性?什么是逻辑独立性? ◆试述数据库系统对硬件资源的要求 由于数据库系统数据量很大,DBMS本身因功能繁多同样规模很大,因此数据库系统对硬件资源提出了较高的要求:1、要有足够大的内存,存放操作系统、DBMS核心模块、数据缓冲区和应用程序。2、有足够大的磁盘等直接存取设备存放数据库。3、要求系统有较高的通道能力,以提高数据传送率。 ◆数据库系统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软件? ◆数据库管理员的职责是什么? ◆数据库系统应该包括哪些方面的人员? ◆试述关系数据库的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

(完整版)大学数据库考试复习试题带答案

2019数据库期末复习内容 1.选择题 (1)(数据库)是存储在计算机内结构化的数据的集合 (2)下述关于数据系统正确的描述是(数据库系统减少了数据冗余)。 (3)数据库(DB)、与数据库系统(DBS)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之间的关系是(DBS 包含DB 和DBMS )。(4)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工作不包括(为定义的确据库提供操作系统)。 (5)用于对现实世界进行描述的工具是(数据模型)。 (6)在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中,描述数据库中全局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是(模式)。 (7)E-R图用来建立数据库的(概念模型)。 (8)下列模型中不能直接描述实体间多对多的联系的是(关系模型)。 (9)数据模型的三个要素是(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完整性约束) (10)数据库的设计人员和用户之间沟通信息的桥梁是(实体联系图)。 (11)数据的独立性分为(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12)数据库通常是根据(数据模型)来分类的。 (13)关系数据库系统能实现专门的关系运算,包括(选择、投影、连接、除)。 (14)在关系模型中,下述关于关键字的说法正确的是(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其值能唯一标识该关系模式中任何元组的属性组成)。 (15)被称为关系的两个不变性,由关系数据库系统自动支持的是(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 (16)在关系中不能出现相同元组的约束是通过(主码)来实现。 (17)下列数据模型中,数据独立性最高的是(关系模型). (18)规范化理论是关系数据库进行逻辑设计的理论依据。根据这个理论,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必须满足:每一属性都是(不可分解的)。 (19)关系数据库规范化是为解决关系数据库中(插入异常、删除异常和数据冗余)问题而引入的。 (20)在关系数据库中,任何二元关系模式的最高范式必定是(BCNF ) (21)若属性X函数依赖于属性Y时,则属性X与属性Y之间的关系是(多对一)。 (22)设有关系模式:部门(部门代码,部门名称,部门成员,部门经理)由于其中(部门成员)属性存在,使该关系不属于第一范式。 (23)若关系模式R中的属性都是主属性,则R最高属于(3NF )。 (24)若要彻底消除插入异常和删除异常,关系模式最低要属于(BCNF)。 (25)关系模式分解的无损连接和保持函数依赖两个特性之间的联系是(没有必然联系)。 (26)关系模式中数据依赖的存在,可能会导致成立蕴涵后者数据插入异常,这是指(该插入的数据未被插入)。(27)设要对关系模式R(学号,姓名,课程代码,课程名,课程成绩)进行分解,将其规范化到3NF,下列(B)是正确的规范化结果。B.R1(学号,姓名)R2(课程代码,课程名)R3 (学号,课程代码,课程成绩) (28)有如下关系R(是BCNF)。 (29)对用户访问数据库的权限加以限定是为了保护数据库的(安全性)。 (30)下面(可移植性)不是数据库系统必须提供的数据控制功能。 (31)数据库系统中,对存取权限定义为(授权)。 (32)在数据库的安全性控制中,为了保证用户只能存取他有权存取的数据,在授权的定义中,数据对象的(范围越小),授权子系统就越灵活。 (33)数据库安全性遭到破坏的情况属于(非法用户读取数据库中的数据)。 (34)数据库的(完整性)是指数据的正确性和相容性。 (35)数据完整性保护中的约束条件是指(值的约束和结构的约束)。 (36)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属于(静态关系约束)。 (37)数据类型、取值范围、空值约束属于(静态列级约束)。

数据库简答题答案

1 、试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 数据: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称为数据。数据的种类有文字、图形、图象、声音、正文等等。数据与其语义就是不可分的。 数据库:数据库就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与储存,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与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2、使用数据库系统有什么好处? 使用数据库系统的好处就是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特点或优点决定的。使用数据库系统的好处很多,例如可以大大提高应用开发的效率,方便用户的使用,减轻数据库系统管理人员维护的负担等。为什么有这些好处,可以结合第5题来回答。使用数据库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应用开发的效率。因为在数据库系统中应用程序不必考虑数据的定义、存储与数据存取的具体路径,这些工作都由DBMS来完成。用一个通俗的比喻,使用了DBMS就如有了一个好参谋好助手,许多具体的技术工作都由这个助手来完成。开发人员就可以专注于应用逻辑的设计而不必为管理数据的许许多多复杂的细节操心。还有,当应用逻辑改变,数据的逻辑结构需要改变时,由于数据库系统提供了数据与程序之间的独立性。数据逻辑结构的改变就是DBA 的责任,开发人员不必修改应用程序,或者只需要修改很少的应用程序。从而既简化了应用程序的编制,又大大减少了应用程序的维护与修改。使用数据库系统可以减轻数据库系统管理人员维护系统的负担。因为DBMS在数据库建立、运用与维护时对数据库进行统一的管理与控制,包括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多用户并发控制,故障恢复等等都由DBMS执行。总之,使用数据库系统的优点就是很多的,既便于数据的集中管理,控制数据冗余,可以提高数据的利用率与一致性,又有利于应用程序的开发与维护。 3、试述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区别与联系。 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区别:文件系统面向某一应用程序,共享性差、冗余度大,独立性差,纪录内有结构、整体无结构,应用程序自己控制。数据库系统面向现实世界,共享性高、冗余度小,具有高度的物理独立性与一定的逻辑独立性,整体结构化,用数据模型描述,由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数据安全性、完整性、并发控制与恢复能力。读者可以参考《概论》书中表1、1 中的有关内容。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联系就是: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都就是计算机系统中管理数据的软件。 *解析:文件系统就是操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DBMS就是独立于操作系统的软件。但就是DBMS就是在操作系统的基础上实现的。数据库中数据的组织与存储就是通过操作系统中文件系统来实现的。读者可以参考书中第十一章《数据库管理系统》。或者说,读者进一步学习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的有关课程(第十一章只就是DBMS实现技术的概述)后可以对本题有深入的理解与全面的解答。因为DBMS的实现与操作系统中的文件系统就是紧密相关的。例如,数据库实现的基础就是文件,对数据库的任何操作最终要转化为对文件的操作。所以在DBMS实现中数据库物理组织的基本问题就是如何利用或如何选择操作系统提供的基本的文件组织方法。 4、试述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数据库系统的主要特点有:一、数据结构化数据库系统实现整体数据的结构化,这就是数据库的主要特征之一,也就是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的本质区别。 *解析:注意这里“整体”两个字。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不再针对某一个应用,而就是面向全组织,具有整体的结构化。不仅数据就是结构化的,而且数据的存取单位

数据库期末试题(附答案)

《数据库原理》课程考试模拟题四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本题共16分,每小题1分) 1. 在数据库中,下列说法()是不正确的。 A.数据库中没有数据冗余 B.数据库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C.数据库能为各种用户共享 D.数据库加强了数据保护 2. 按照传统的数据模型分类,数据库系统可以分为( )三种类型。 A.大型、中型和小型 B.西文、中文和兼容 C.层次、网状和关系 D.数据、图形和多媒体 3. 在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中,( )是用户与数据库系统的接口,是用户用到的那部分数据的描述。 A.外模式 B.内模式 C.存储模式 D.模式 4. 下面选项中不是关系的基本特征的是( )。 A. 不同的列应有不同的数据类型 B. 不同的列应有不同的列名 C. 没有行序和列序 D. 没有重复元组 5. SQL语言具有两种使用方式,分别称为交互式SQL和( )。 A.提示式SQL B.多用户SQL C.嵌入式SQL D.解释式SQL 6. 设关系模式R(ABCD),F是R上成立的FD集,F={A→B,B→C},则(BD)+为( )。 A.BCD B.BC C.ABC D.C 7. E-R图是数据库设计的工具之一,它适用于建立数据库的( )。 A.概念模型 B.逻辑模型 C.结构模型 D.物理模型 8. 若关系模式R(ABCD)已属于3NF,下列说法中( )是正确的。 A.它一定消除了插入和删除异常 B.仍存在一定的插入和删除异常 C.一定属于BCNF D.A和C都是 9. 解决并发操作带来的数据不一致性普遍采用( )。 A.封锁技术 B.恢复技术 C.存取控制技术 D.协商 10. 数据库管理系统通常提供授权功能来控制不同用户访问数据的权限,这主要是为了实现数据库的( )。 A.可靠性 B.一致性 C.完整性 D.安全性 11. 一个事务一旦完成全部操作后,它对数据库的所有更新应永久地反映在数据库中,不会丢失。这是指事务的( ) 。 A. 原子性 B. 一致性 C. 隔离性 D. 持久性 12. 在数据库中,软件错误属于( )。 A. 事务故障 B. 系统故障 C. 介质故障 D. 活锁 13. 在通常情况下,下面的关系中不可以作为关系数据库的关系是( )。 A.R1(学生号,学生名,性别) B.R2(学生号,学生名,班级号) C.R3(学生号,学生名,宿舍号) D.R4(学生号,学生名,简历) 14. 有12个实体类型,并且它们之间存在着15个不同的二元联系,其中4个是1:1联系类型,5个是1:N

(完整版)数据库原理试题

南京农业大学试题纸 2007-2008 学年2 学期课程类型:必修、选修试卷类型:A、B 装 订 线 装 订 线

系主任出卷人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10分) 1.主码 表中的某个属性组,他可以唯一的确定一个元组。 2.数据库完整性 指数据的正确性与相容性。包括完整性约束机制、完整性检查机制和违背完整性约束条件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回答: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自定义完整性也可) 3.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是系统中各类数据描述的集合。一般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过程。 4.视图 视图是从一个或者几个基本表导出的表。视图本身不独立存储在数据库中,是一个虚表。可以在视图上再定义视图。 5.模式:是数据库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 (回答:对关系的描述,一般表示为:关系名(属性,域、属性与域的映射,函数依赖)也可以。) 二、选择题(10分) 1 C 2 . C. 3. C 4.D 5. B 6. C 7. C 8 C. 9. C. 10 D 三、填空题(10分) 1、抽象 2、数据定义 3、投影 4、网状模型、关系模型 5、原子性、隔离性(顺序可以颠倒) 6、数据项、数据流、存储过程、数据存储(4个里面选取任意2个) 7.面向主题 四、简答题(20分) 1.简要回答数据模型的概念及其组成要素?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中用来对现实世界进行抽象的工具,是数据库中用于提供信息表示和操作手段的形式构架。一般地讲,数据模型是严格定义的概念的集合。这些概念精确地描述系统的静态特性、动态特性和完整性约束条件。因此数据模型通常由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1)数据结构。(2)数据操作。(3)数据的约束条件: 2.什么是数据库恢复?数据库恢复的基本技术是什么? 把数据库从错误状态恢复到某一已知的正确状态(即一致状态或完整状态),就是数据库恢复。数据库恢复的基本技术是数据转储和登录日志文件 3. 什么是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数据库系统如何保证该独立性? 当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发生变化了,由数据库管理员对模式/内模式映像做相应改变,可以使模式保持不变。从而应用程序也不需要变化,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简称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4. 简述ODBC的工作原理? ODBC由四个部分组成。包括应用程序、驱动程序管理器、数据库驱动程序、ODBC数据源管理。 (对每个部分的功能做简要说明即可。如果画出体系结构更好。) 5.简要论述数据库新技术与发展。 数据库技术经历了第一代的层次模型与网状模型阶段、第二代的关系数据库阶段,目前发展到数据局系统大家族的第三代阶段。主要特征和技术包括:面向对象的方法和技术对数据库的发展有深远影响、数据库技术与多学科交叉融合,如与网络技术、分布市技术、并行计算技术、移动计算技术等互相结合、互相渗透。面向应用领域的数据库技术的研究也获得新的进展。如,统计数据库、数据仓库、工程数据库、科学数据库、空间数据库等。 五、设计题(50分) 1.(1)试用关系代数完成以下操作: 求供应工程J1零件为红色的供应商号码SN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