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教案诊断学教案精修订

诊断学教案诊断学教案精修订
诊断学教案诊断学教案精修订

诊断学教案诊断学教案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诊断学教案

第一篇问诊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的:

二、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四、课的类型:

理论课

五、教授方法:

讲授法

六、教具:

电脑、磁盘、粉笔

七、授课内容和步骤:

1、问诊的定义及在医疗过程中的意义

2、问诊的常用重要技巧

①从礼节性交谈开始

②从主诉开始,逐步深入,有目的、有层次、有顺序的询问

③避免暗示性提问和逼问

④避免重复提问

⑤避免使用特定意义的医学术语

⑥注意及时核实不确切或有疑问的情况

第二章问诊的内容

一、教学目的:

1、熟悉问诊的内容

2、掌握现病史的询问及主诉的归纳

二、教学重点:

1、一般介绍问诊的一般项目、婚姻史、月经史、家族史

2、仔细讲解既往史及个人史。

3、讲解现病史的问诊及主诉的归纳总结

4、现病史的七项内容

三、教学难点:

1、主诉与现病史的归纳总结

2、现病史与既往史的联系与区别

四、课的类型:

理论课

五、教授方法:

讲授法

六、教具:

电脑、磁盘、粉笔

七、授课内容和步骤:

1、问诊的一般内容

2、主诉

3、现病史

4、既往史

5、系统回顾

6、个人史

7、婚姻史

8、月经史

9、家族史

第三章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一、教学目的:

1、熟悉重点问诊和特殊情况的问诊方法与技巧。

2、掌握问诊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重点:

1、问诊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2、特殊情况下的问诊

三、教学难点:

特殊情况下的问诊

四、课的类型:

理论课

五、教授方法:

讲授法

六、教具:

电脑、磁盘、粉笔

七、授课内容和步骤:

1、问诊的基本技巧与方法

2、特殊情况的问诊

①缄默与忧伤

②焦虑与抑郁

③多话与唠叨

④愤怒与敌意

⑤多种症状并存

⑥文化程度低下或语言障碍

⑦重危、晚期患者

⑧儿童

⑨老年人

⑩精神疾病患者

第四章常见症状

一、教学目的:

1、掌握常见症状的概念

2、熟悉常见症状的发病机制、伴随症状

3、了解常见症状的病因

二、教学重点:

1、常见症状的概念

2、常见症状的发病机制、伴随症状

3、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问诊技巧

4、相近症状间的鉴别诊断

三、教学难点:

1、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及其意义

2、相近症状间的鉴别

四、课的类型:

理论课

五、教授方法:

讲授法与多媒体结合

六、教具:

电脑、磁盘、粉笔、多媒体播放设备

七、授课内容和步骤:

1、“症状”的定义

2、“症状学”的内容及意义

§1-4-1 发热

1、“发热”的概念与正常体温和生理性变异

2、发病机制

3、常见病因和分类

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

5、热型的定义及常见热型及其临床意义

6、伴随症状

§1-4-2 皮肤黏膜出血

1、“皮肤黏膜出血”的定义

2、发病机制

3、常见病因和分类

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

5、出血点、淤点、紫癜、淤斑的鉴别

6、伴随症状

§1-4-3 水肿

1、“水肿”的概念

2、发病机制

3、常见病因和分类

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

5、伴随症状

§1-4-4 咳嗽与咳痰

1、“咳嗽与咳痰”的概念

2、发病机制

3、常见病因和分类

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

5、伴随症状

§1-4-5 咯血

1、“咯血”的概念

2、发病机制

3、常见病因和分类

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

5、伴随症状

6、咯血与呕血的鉴别

§1-4-6 胸痛

1、常见病因和分类

2、临床表现、临床意义

3、伴随症状

§1-4-7 发绀

1、“发绀”的概念

2、发病机制

3、常见病因和分类

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

5、伴随症状

§1-4-8 呼吸困难

1、“呼吸困难”的概念

2、发病机制

3、常见病因和分类

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

5、伴随症状

§1-4-9 心悸

1、“心悸”的概念

2、发病机制

3、常见病因和分类

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

5、伴随症状

§1-4-10 恶心与呕吐

1、“恶心与呕吐”的概念

2、发病机制

3、常见病因和分类

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

5、伴随症状

§1-4-11 呕血

1、“呕血”的概念

2、发病机制

3、常见病因和分类

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

5、伴随症状

§1-4-12 便血

1、“便血”的概念

2、发病机制

3、常见病因和分类

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

5、伴随症状

§1-4-13 腹痛

1、“腹痛”的概念

2、发病机制

3、常见病因和分类

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

5、伴随症状

6、肠绞痛、胆绞痛、肾绞痛的鉴别

§1-4-14 腹泻

1、“腹泻”的概念

2、发病机制

3、常见病因和分类

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

5、伴随症状

§1-4-15 便秘

1、“便秘”的概念

2、发病机制

3、常见病因和分类

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

5、伴随症状

§1-4-16 黄疸

1、“黄疸”的概念

2、发病机制

3、常见病因和分类

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

5、伴随症状

6、溶血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滞性黄疸的鉴别要点

§1-4-17 腰背痛

1、发病机制

2、常见病因和分类

3、临床表现、临床意义

4、伴随症状

§1-4-18 关节痛

1、“关节痛”的概念

2、发病机制

3、常见病因和分类

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

5、伴随症状

§1-4-19 血尿

1、“血尿”的概念

2、发病机制

3、常见病因和分类

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

5、伴随症状

§1-4-20 尿频、尿急与尿痛

1、“尿频、尿急与尿痛”的概念

2、发病机制

3、常见病因和分类

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

5、伴随症状

§1-4-21 少尿与多尿

1、“少尿、无尿、多尿”的概念

2、发病机制

3、常见病因和分类

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

5、伴随症状

§1-4-22 头痛

1、“头痛”的概念

2、发病机制

3、常见病因和分类

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

5、伴随症状

§1-4-23 眩晕

1、“眩晕”的概念

2、发病机制

3、常见病因和分类

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

5、伴随症状

§1-4-24 晕厥

1、“晕厥”的概念

2、发病机制

3、常见病因和分类

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

5、伴随症状

6、晕厥与眩晕的鉴别

§1-4-25 抽搐与惊厥

1、“抽搐、惊厥”的概念

2、发病机制

3、常见病因和分类

4、临床表现、临床意义

5、伴随症状

抽搐与惊厥的鉴别

§1-4-26 意识障碍

1、“意识障碍”的概念

2、意识障碍的分类

3、发病机制

4、常见病因和分类

5、临床表现、临床意义

6、伴随症状

第二篇体格检查

第一章基本方法

一、教学目的:

1、解体格检查基本检查方法的注意事项

2、掌握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重点:触诊、叩诊、听诊的方法及其特点。

三、教学难点:视诊、触诊、叩诊、听诊检查方法。

四、课的类型:

理论课

五、教授方法:

讲授法

六、教具:

电脑、磁盘、粉笔

七、授课内容和步骤:

1、一般介绍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的注意事项。

2、仔细讲解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嗅诊的基本手法。

3、重点讲授触诊、叩诊方法、叩诊音及其特点。

第二章一般检查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性别、年龄、体型、发育与某些疾病发生的关系。了解表

浅淋巴结的分布。

2、熟悉生命体征、营养、意识状态、步态、皮肤毛发检查的内容

及其异常的临床意义。

3、掌握面容和表情、体位、皮肤荫色的异常及其临床意义,掌握

淋巴结的检查方法及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

二、教学重点:

1、视诊、触诊、叩诊、听诊检查方法。

2、一般检查项目和内容。

3、生命征的检查方法、成人体型的种类、营养状态的等级、

意识障碍和紫瘢、蜘蛛痣的检查,表浅淋巴结的组群分布和检查方

法以及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意义。

三、教学难点:

分析影响生命征检查结果的因素及一般检查中典型异常体征的临

床意义。

四、课的类型:

理论课

五、教授方法:

讲授法

六、教具:

电脑、磁盘、粉笔

七、授课内容和步骤:

1、一般讲解性别、年龄、发育与体型、语调与语态、姿势、浅表

淋巴结的分布等。

2、仔细讲解生命体征、营养状态、意识状态、步态、皮肤检查。

3、重点讲授面容与表情、体位、淋巴结检查方法与顺序、淋巴结

肿大病因与表现。

第三章头部检查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头部各个器官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2、熟悉头面部器官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3、掌握头面部器官检查的方法和内容。

二、教学重点:头部检查顺序和方法,正常状态和异常改变的临床意

义。

三、教学难点:外眼检查及意义。

四、课的类型:

理论课

五、教授方法:

讲授法

六、教具:

电脑、磁盘、粉笔

七、授课内容和步骤:

1、一般介绍头发和头皮、头颅的大小外形和运动异常。

2、详细讲解麒面及其器官的检查、异常表现及临床意义。

3、重点讲授外眼检查、眼前节检查、口唇、口腔粘膜、舌、咽部及扁桃体检查。

第四章颈部检查

一、教学目的:

1、了解颈部姿势与运动,颈部皮肤与包块。

2、熟悉颈部外形与分区,颈部血管检查和气管检查。

3、掌握甲状腺检查方法、甲状臃肿大的分度及其常见疾病。

二、教学重点:颈部检查顺序和方法,正常状态和异常改变的临床意

义。

三、教学难点:颈部血管检查和甲状腺检查方法及其肿大程度的判

断。

四、课的类型:

理论课

五、教授方法:

讲授法

六、教具:

电脑、磁盘、粉笔

七、授课内容和步骤:

l、一般介绍颈部外形与分区、颈部姿势与运动、颈部皮肤与包块。

2、详细讲解颈郁血管检查和气管检查。

3、重点讲授甲状腺检查方法、甲状腺肿大的分度及其常见疾病。

第五章胸部及肺检查

第一节至第四节胸部、乳房、肺和胸膜检查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胸部的体表标志及胸壁的检查。了解胸部和肺体格检查的步骤

和主要内容,了解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2、熟悉胸廓外形改变的意义。熟悉乳房的检查方法及常见病变。熟

悉正常呼吸运动、肺部叩诊音及肺界的叩诊。熟悉胸膜摩擦感和胸膜

摩擦音的特点和临床意义。

3、掌握胸部和肺的视触叩听的检查方法。掌握呼吸运动异常及常

见呼吸类型的特点和临床意义。掌握语音震颤、肺部异常叩诊音的病理

基础及临床意义。掌握正常呼吸音、异常呼吸音和啰音产生的机制、分

类、听诊特点和临床意义。掌握肺实变、胸腔积液、气胸和肺气肿的体

征。

二、教学重点:肺和胸膜的视、触、叩、听。肺实变、肺气肿、肺不张、

胸腔积液、气胸的典型体征。

三、教学难点:肺部异常叩诊音、异常呼吸音和啰音的判断。

四、课的类型:

理论课

五、教授方法:

讲授法

六、教具:

电脑、磁盘、粉笔

七、授课内容和步骤:

1、一般介绍胸部体表标志,胸部和肺体格检查的步骤和主要内容,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

状和体征。

2、详细讲解胸壁、胸廓与乳房检查,详细讲解肺和胸膜检查的视诊、触诊、叩诊、听诊的内容、检

查方法、正常表现、异常体征及其临床意义。

3、重点讲授语音震颤、正常及异常呼吸音、啰音的分类、产生机制、听诊特点和临床意义。

第五节至第七节心脏血管检查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与心脏有关的几种胸廓畸形,了解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

和体征。

2、熟悉心脏视诊、触诊、·叩诊的内容,熟悉脉搏及血管杂音的

检查及临床意义。

3、掌握震颤、心脏浊音界、血压测量的检查方法,掌握心脏瓣膜

听诊区及听诊内容、心脏杂音听诊要点及其临床意义,周围血管征

的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二、教学重点:心脏的视、触、叩、听诊的检查方法。

三、教学难点:心脏各种震颤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心脏的听诊及其各瓣

膜区杂音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四、课的类型:

理论课

五、教授方法:

讲授法

六、教具:

电脑、磁盘、粉笔

七、授课内容和步骤

1、一般介绍与心脏有关的几种胸廓畸形、血管杂音的检查和循环

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

体征。

2、详细讲解心脏视诊、触诊、叩诊的内容、方法及其异常体征的

临床意义。详细讲解心脏杂音产生的机制、心包摩擦音、血压、脉

搏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3、重点讲授震颤、心脏浊音界、血压测量的检查方法,掌握心脏

瓣膜听诊区及听诊内容、心脏杂音听诊要点及其临床意义,周围血

管征的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第六章腹部检查

一、教学目的:

l、了解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与腹腔内脏的对应关系。了解腹部常见病变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2、熟悉腹部常见体征及其临床意义:

3、以腹部触诊为重点,掌握腹部的检查方法、顺序和内容。

二、教学重点:肝脾触诊、腹壁紧张度、压痛及反跳痛检查。移动性浊音

检查方法及其阳性体征的临床意义。

三、教学难点:肝脾触诊方法。腹部异常发现及其鉴别。

四、课的类型:

理论课

五、教授方法:

讲授法

六、教具:

电脑、磁盘、粉笔

七、授课内容和步骤:

1、—般介绍腹部的体表标志及分区,腹壁其它情况,除肠鸣音、血管杂

音以外的听诊内容。—般介绍腹部常见病变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2、详细讲解腹部视诊、叩诊、听诊的内容、方法及临床意义。

3、重点讲授腹部触诊的方法、腹壁紧张度、腹部压痛及反跳痛,脏器

触诊及腹部肿块的触诊及其临床意义。

第八章脊柱及四肢检查

一、教学目的:

1、熟悉脊柱四肢病理性改变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2、掌握脊柱四肢检查检查方法。

二、教学重点:脊柱压痛、四肢检查方法及其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

三、教学难点:脊柱、四肢检查方法。

四、课的类型:

理论课

五、教授方法:

讲授法

六、教具:

电脑、磁盘、粉笔

七、授课内容和步骤

1、一般介绍脊柱的生理曲度、四肢与关节的位置与形态。

2、详细讲解脊柱、四肢与关节病理性改变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3、重点讲授脊柱、四肢与关节检查方法和几种特殊试验。

第九章神经系统检查

一、教学目的:

1、了解12对颅神经的顺序和名称;熟悉其检查方法与功能;掌握各帧神

经异常的定位诊断。

2、了解运动功能检查所包括内容(随意运动及支配中枢、不随意运

动及支配中枢);熟悉随意运动检查内容(肌力分级、肌张力、共济失

调);掌握异常体征的定位诊断。

3、了解感觉功能检查意义及内容,熟悉其检查方法;掌握感觉异常

的定位诊断。

4、了解神经反射检查的意义;熟悉检查内容,掌握反射异常的定

位诊断(生理反射、浅反射、深反射、病理反射、锥体束征、膜膜刺

激征)。

5、了解自主神经分类(交感与副交感神经)与功能,熟悉检查内

容,掌握皮肤划痕试验检查。

二、教学重点:神经反射的检查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三、教学难点:脑神经检查、肌张力检查、瘫痪的定位诊断。

四、课的类型:

理论课

五、教授方法:

讲授法

六、教具:

电脑、磁盘、粉笔

七、授课内容和步骤:

1、详细讲解12对颅神经的检查。

2、重点讲授运动功能检查;瘫痪的定位诊断、肌力、肌张力检查。

3、重点讲授感觉功能检查:浅感觉检查、深感觉检查、复合感觉检

查。

4、重点讲授神经反射检查:浅反射、深反射、病理反射、脑膜刺激

征。

5、一般介绍自主神经功能检查。

第三篇病历书写

第一章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

一、教学目的:

1、了解病历书写的重要意义

2、了解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

3、掌握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

二、教学重点:

1、病历书写的基本要求

三、教学难点:

1、病历书写的要求

四、课的类型:

理论课

五、教授方法:

讲授法结合多媒体教学

六、教具:

电脑、磁盘、粉笔

七、授课内容和步骤:

1、病历内容必须客观真实

2、病历的格式要规范

3、病历描述要精练,用词要规范

4、病历书写要全面,内容不可遗漏

第二章病历书写的种类、格式与内容

一、教学目的:

1、熟悉病历书写的基本规则和要求

2、熟悉门诊病历和常用检查申请单的书写

3、掌握住院期间病历书写的种类、格式与内容

二、教学重点:

1、门诊病历和常用检查申请单的书写

2、住院期间病历书写的种类、格式与内容

三、教学难点:

1、住院期间病历书写(住院病历、表格病历)

2、住院期间病历的种类、格式与内容

3、医疗常用文件的书写

四、课的类型:

理论课

五、教授方法:

讲授法,辅助多媒体教学

六、教具:

电脑、磁盘、粉笔

七、授课内容和步骤:

§3-2-1 住院期间病历

1、住院病历的格式与内容

2、住院病历举例

3、常用医疗文件

①、入院记录

②、病程记录

③、会诊记录

④、转科记录

⑤、出院记录

⑥、死亡记录

⑦、其他医疗文书

4、再次职员病历

5、表格式住院病例

§3-2-2 门诊病历

1、书写要求

2、书写内容

3、门诊病历举例

①初诊记录

②复诊记录

③急诊记录

第四篇实验诊断

第一节概论

一、教学目的:

1、熟悉实验诊断学的概念

2、掌握标本的采集、处理

3、理解实验诊断的临床应用及评价

二、教学重点:

1、标本的采集、处理

2、实验诊断的临床应用及评价

三、教学难点:

实验诊断的临床应用及评价

四、课的类型:

理论课

五、教授方法:

讲授法

六、教具:

电脑、磁盘、粉笔

七、授课内容和步骤:

1、实验诊断学的概念

①、临床检验的进展和现状

②、实验诊断学与检验医学

③、实验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④、实验诊断学的应用范围

⑤、学习的方法和要求

2、标本的采集、处理

①、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②、骨髓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③、排泄物、体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3、实验诊断的临床应用及评价

①、正确选择实验室检查项目

②、参考值

③、检验质量的保证

④、影响检验结果的常见因素

⑤、检验结果的解释与临床的辨证统一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验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血细胞比容测定和红细胞有关参数及血细胞的临床应用

2、了解血细胞的生成和发育过程中的形态演变规律

3、熟悉红细胞形态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4、熟悉病理性白细胞的形态、产生原因和临床意义

5、熟悉血小板、网织红细胞计数及其临床意义

6、熟悉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学特征

7、熟悉细胞化学染色的原理、结果和临床意义

8、掌握血红蛋白测定和红细胞、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的正常值及增减变化的临床意义

9、掌握中性粒细胞细胞核象变化和临床意义

10、掌握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酸化溶血试验的临床意义

11、掌握血沉的正常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12、掌握骨髓细胞学检查的内容、方法和临床意义

二、教学重点:

1、血细胞比容测定和红细胞有关参敷应用及血细胞直方田的临床应用。

2、红细胞形态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3、白细胞、网织红细胞、血小板、红细胞沉降率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4、溶血性贫血常用的几种特殊检查如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

酸化溶血试验

5、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正常值及增减变化的临床意义,中性粒细胞的形态、正

常参考值、数量增减及核象变化的临床意义

三、教学难点:

1、性粒细胞细胞核象变化和临床意义

2、溶血性贫血常用的几种特殊检查如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抗人球蛋白试验、

酸化溶血试验

3、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正常值及增减变化的临床意义,中性粒细胞的形态、正

常参考值、数量增减及核象变化的临床意义

四、课的类型:

理论课

五、教授方法:

讲授法

六、教具:

电脑、磁盘、粉笔

七、授课内容和步骤:

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检验

2、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

3、类白血病反应

4、网织红细胞计数

5、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6、红细胞比容测定和有关参数的应用

7、溶血性贫血的分类

8、溶血性贫血确诊的试验室检测

9、溶血原因分析的有关检验

10、溶血性贫血的常用试验室检查

11、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的临床应用

12、血细胞的生成、发育规律及正常形态学特征

13、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内容和方法

14、血细胞的化学染色

15、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点

16、贫血

17、白血病

第三章出血、血栓与止血检测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出血性疾病常用检测项目的选择和应用

2、熟悉止血、凝血和纤溶的机制

3、掌握关于止血和凝血障碍的常用检查法的原理、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二、教学重点:

1、出血性疾病常用检测项目的选择和应用。

2、止血、凝血和纤溶的机制,血管壁、血小板、凝血因子(凝血时间、活化部

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的检测、纤维蛋白溶解检测(血浆凝血酶时间、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测定)

3、出凝血时间、毛细血管脆性试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

三、教学难点:

1、凝血过程

2、纤溶过程

3、出、凝血检测

四、课的类型:

理论课

五、教授方法:

讲授法

六、教具:

电脑、磁盘、粉笔

七、授课内容和步骤:

1、止血、凝血和纤溶机制

2、血管壁检测

3、血小板检测

4、凝血因子检测

5、生理性抗凝蛋白和病理性抗凝物质检测

6、纤溶活性检测

7、血液流变学检测

8、检测项目的选择和应用

第四章排泄物、分泌物及体液检测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尿标本的收集、尿液常用特殊检验和尿液自动化仪器检测

2、掌握尿液常规检查的内容,正常范围及临床意义

3、熟悉粪便隐血试验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4、掌握粪便梭查法内容及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

二、教学重点:

1、尿标本的收集、尿液的特殊检验,尿液自动化仪器检测

2、尿液的一般性状、化学检测、显微镜检查

3、尿液的化学检测和显微镜检查

4、粪便的标本采集和临床应用

5、粪便的一般性状检测、量傲镜检测、化学检测和细菌披测

三、教学难点:

1、尿液的化学检测和显微镜检查

2、粪便的一般性状检测、量傲镜检测、化学检测和细菌披测

四、课的类型:

理论课

五、教授方法:

讲授法

六、教具:

电脑、磁盘、粉笔

七、授课内容和步骤:

1、尿液的一般检验

2、尿液的其他检验

3、粪便标本采集

4、粪便的检验项目

5、临床应用

第五章常用肾功能试验室检测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肾小管性酸中毒诊断试验、有效肾血浆流量测定的意义和肾活体组织病

理检查的诊断意义

2、熟悉肾小管功能试验主要是远端肾单位功能试验的方法、正常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3、掌握肾小球功能检查的内容、方法、正常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二、教学重点:

1、有效肾血浆流量测定、肾小管性酸中毒诊断试验和肾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的诊断意义

2、肾小管功能试验的方法、正常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3、肾小球功能检查的内容、方法、正常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三、教学难点:

1、有效肾血浆流量测定、肾小管性酸中毒诊断试验

2、肾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的诊断意义

3、肾小球功能检查的内容、方法、正常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四、课的类型:

理论课

五、教授方法:

讲授法

六、教具:

电脑、磁盘、粉笔

七、授课内容和步骤:

1、肾小球功能检测

2、肾小管功能检测

3、有效肾血流量测定

4、肾小管性酸中毒诊断试验

5、肾功能试验的定位

6、肾脏活体组织病理检查的诊断意义

第六章肝脏功能检测常用的试验室检测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胆汁酸代谢、肝脏摄取、排泄功能检查、谷氨酸脱氢酶、单氨氧化酶检查的临床意义

2、了解肝脏疾病检查项目的选择与应用

3、熟悉脂类代谢功能检查,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及其同工酶测定、血氨测定的临床意义

4、掌握蛋白质代谢、胆红素代谢、血清氨基转移酶及其同工酶、碱性磷酸酶及其同工酶、凝血因子的测定原理、正常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二、教学重点:

1、肝脏的基本功能,胆汁酸代谢、脂类代谢、肝脏摄取、排泄功能检查、肝脏疾病检查项目的选择与应用

2、血清酶学检查、凝血因子测定及血氨测定

3、蛋白质代谢,胆红素代谢及血清酶学检查中的血清氨基转移酶及其同工酶、碱性酸酶及其同工酶检查

三、教学难点:

1、胆汁酸代谢

2、血清酶学检查、凝血因子测定及血氨测定

3、蛋白质代谢,胆红素代谢及血清酶学检查中的血清氨基转移酶及其同工酶、碱性酸酶及其同工酶检查

四、课的类型:

理论课

五、教授方法:

讲授法

六、教具:

电脑、磁盘、粉笔

七、授课内容和步骤:

1、肝脏的基本功能

2、肝脏疾病常用的试验室检查

3、肝脏病检查项目的选择与应用

第五篇器械检查

第一章心电图及其常用心电学检查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心电图产生的原理及心电图导联体系

2、了解小儿心电图特点

3、了解动态心电图、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的方法、应用范围及结果分析判断

4、熟悉窦房、分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逸搏及逸搏心律的心电图特点、电

解质紊乱和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

5、掌握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测量方法及正常数据

6、掌握心房、心室肥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点,心肌缺血与ST—T改变的关

系及临床意

7、掌握窦性心律失常、期前收缩、异位心动过速、扑动和颤动、房室及左右束

支传导阻滞

的心电图表现。

二、教学重点:

1、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测量方法及正常数据

2、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小儿心电图特点;简单介绍动态心电图、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和心电图的分析方法及临床应用

3、心房、心室肥大、心肌缺血与ST—T改变、窦性心律失常、窦房、分支传导

阻滞、预激综合征、逸搏及逸搏心律、电解质紊乱和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

4、心肌梗死、期前收缩、异位心动过速、扑动和颤动、房室传导阻滞。

三、教学难点:

1、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

2、心肌缺血与ST—T改变

3、心肌梗死的动态心电图演变

四、课的类型:

理论课

五、教授方法:

讲授法及多媒体教学

六、教具:

电脑、磁盘、粉笔

七、授课内容和步骤:

1、临床心电图学基本知识

2、心电图学的测量和正常数据

3、心房、心室肥大

4、心肌缺血与ST-T改变

5、心肌梗死

6、心律失常

7、电解质紊乱和药物影响

8、心电图的分析方法和临床应用

9、动态心电图

10、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