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地理学院0907070098 2011年8月27日

1、前言

1.1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意义

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现象形成的过程和分布规律的科学。自然地理现象及其成因复杂多变,课堂上讲授的地理知识是前人研究和实践总结得到的最一般、最普遍的原理,高度概括归纳的结果。实际自然地理现象往往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非常错综复杂。通过野外实习可以把抽象的自然地理理论与实际的自然地理现象相结合,真正理解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因此,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

1.2实习目的

1、通过野外实习,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了解和掌握有关仪器和工具(罗盘、海拔仪、GPS、放大镜、小刀、瓷板、锤子、土壤环刀、铲、钻等)的使用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自然地理野外调查工具;

2、培养学生阅读地质图,通过分析了解庐山区域地质概况;

3、培养学生学会野外仔细观察主要岩石、矿物、构造的主要特征,重要自然地理、地质现象,并准确、完整记录所观测到的现象、特征和数据,标本与样品的采集方法,学会初步分析有关现象、特征形成的原因;

4、培养学生独立从事自然地理野外考察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初步掌握确定地壳运动的一般方法;

5、通过实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庐山主要地貌类型、基本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分析其成因,了解地质、水文、气候、土壤与植被等对地貌形成的影响。

6、使学生学习掌握自然地理野外调查全过程的程序与方法,包括资料的搜集、野外观测记录、标本与样品的采集、资料的综合分析整理等。

7、了解庐山植被类型和代表性植物的种属,观察植物生态与环境的关系;

8、使学生学习掌握植物群落调查的样方法;

9、学会对土壤剖面进行观测及对土壤组成、结构等特征和PH值进行简易测定;

10、掌握土壤路线调查、土壤标本的采集、土壤分布草图、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11、初步了解庐山地区人文地理特征。

1.3实习前准备

1、充分了解实习计划书以及庐山地区相关介绍内容,对庐山有了初步的了解。

2、准备实习相关仪器及使用。

3、实习区地形图及地质图的准备。

1.4实习时间及路线

1、8月18日下午

汉口峡—大月山水库—大月山

2、8月19日

庐山植物园—含鄱口—五老峰

3、8月20日

牯岭街飞来石—锦绣谷—仙人洞—龙首崖

4、8月21日

小天池—好汉坡

5、8月22日

庐山博物馆—黄龙寺—黄龙潭

6、8月23日王家坡

2、区域概况

2.1庐山地理位置

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九江市南部,西北滨临长江,东南临鄱阳湖,地理坐标是:东经115°50′~116°10′,北纬29°28′~29 °45′。庐山是由断裂抬升而形成的断块山,山体平面形态呈肾形,由西南向东北方倾斜延伸,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渐收窄,长20多公里,最宽10多公里,主峰为大汉阳峰,海拔1473.8m,高出四周平原约1440m,属于中山类型。

2.2庐山气候条件

庐山地处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因受东亚季风环流影响,具有鲜明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特色。庐山是一座中山,随着海拔高度增加,水热状况存在着垂直分异。与周围平原地区相比较,又具有山地气候特色。庐山年太阳辐

射能比较丰富,如南昌为4676.15MJ/㎡,而在海拔1165m的庐山牯岭为5040.4MJ/㎡。

2.3庐山植被及土壤

由于庐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典型的山地地貌,亚热带季风山地湿润气候条件,因此发育了多种多样的土壤,以及比较典型的山地植被。根据庐山植被垂直分布的特点,可以分为三个垂直带。首先为山地常绿阔叶林带,是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基带,为水平地带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向山地的延伸部分。分布于海拔700m(西北坡)或800m(东南坡)以下,占有最大的垂直幅度。里属于中亚热带气候,土壤类型为红壤、黄壤和山地黄壤,有机质含量很低,表层在3%以下,土壤呈强酸性反应,pH值4.5-5.5。其次为山地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分布在海拔700m或800m至1000m(西北坡)或1100m(东南坡),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两植被型垂直带之间的过渡带。里属亚热带气候向暖温带气候的过渡类型,土壤为山地黄棕壤,有机质含量较高,表层可达8%左右,全剖面呈较强的酸性反应,pH值5-6。山地落叶、阔叶林带分布在海拔1000m 或1100m以上。这里属暖温带湿润气候,发育山地棕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壤呈微酸性反应。本地带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还分布着面积较大的黄山松林,以及日本柳杉林、柳杉林等针叶林。在森林植被遭受破坏的地段,则为次生山地灌丛或草甸所占据,此外庐山还有丰富的蕨类植物。

2.4庐山的人文

庐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名胜古迹遍布。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名人志士在此留下了庐山风景如烟海的丹青墨迹和脍炙人口的篇章。苏轼写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庐山云雾;李白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秀峰马尾瀑;毛泽东写的“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吕洞宾修仙而居的仙人洞,均是诗景交融、名扬四海的绝境。庐山的名胜古迹还有:列中国四大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唐寅《庐山图》中的观音桥、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时屯兵饮马的小天池、凭栏可极目远眺蜿蜒长江的望江亭、白居易循径赏花的花径、千年古树三宝树、观鄱阳湖日出的含鄱口,有3000多种植物的植物园、如五老并立的五老峰、抛珠溅玉的三叠泉瀑布,被陆羽誉为天下第一泉的谷帘泉,天下第六泉的招隐泉,天下第十泉

的天池峰顶龙池水,等等。此外庐山还有独具异域风情的别墅群,公元19世纪下半叶,庐山别墅伴着西风东来应运而生,随后相继兴建并保留至今,形成蔚为大观的别墅建筑群。名人、事件与别墅相连,建筑、历史与文化相映,由此产生了以八处国宝级别墅为代表的众多建筑佳作。现在庐山最著名的别墅有张学良住过67号瑞典式别墅、蒋介石和宋美龄住过的120号别墅“美庐”。美庐有“天下无庐美此庐”的盛誉,毛泽东和江青也曾多次于此庐下榻。此外当代有许多重大政治会议在此召开,如有毛泽东组织召开的庐山会议等,使庐山成为了政治名山。这些都使得庐山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

3、实习路线及观察要点

3.1实习路线选取原则

1、尽可能不走重复的路。

2、能穿过实习区所有的地理单元。

3、能尽量多的观察到地理要素的多种类型。

4、能穿过典型的剖面、类型、地点或露头。

5、切过阐明实习地区自然地理结构最有意义的地点。

6、注意地貌的走向和路线的选择。

3.2具体的实习路线及成果

(一)8月18日

实习路线:汉口峡—大月山水库—大月山

实习内容:(1)观察滑坡面及分析其成因。(2)观察河流袭夺地貌(3)观察山地棕壤。

第一点:汉口峡。18日下午,我们抵达庐山,在简单点的休整之后,我们赶到了实习的第一个目的地,在汉口峡路边发现一个典型的滑坡面。在分析滑坡之前我们对当地的经纬度及海拔进行测量、当时的气压及干湿球温度、以及对滑坡的一个面进行了产状的测量。所得数据如下:经纬度:N29°34′3.26″,

E1155857.5,海拔1141m,干球温度:30.6。滑坡面产状:315°∠51°。根据观察我们发现滑坡面的岩石主要为前寒武纪所形成的石英砂岩,这种岩石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形成,但变质不彻底,介于原岩与变质岩之间,呈粉砂状,硬度不大。该滑坡主要是沿着节理面向下滑动,由于该滑坡位于公路旁,有人工开挖的痕迹,我们断定为该滑坡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滑坡体沿着节理面滑落。此外我们发现未滑落的一侧坡面上堆积这大量的石英砂岩的碎屑物质,据观察这一侧岩层已经发生了错动沿着断层面下滑。很有可能发育另一个滑坡。

第二个点:汉口峡与大月山水库交界地段,根据实测,大月山水库的经纬度:N29°33′52.4″,E115°59′4 ″;海拔:1245m;气压:874.7hpa;风向:西偏南60;风速:1.4m∕s。在此我们观测到此时山地的主要植被为常绿针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主要云片柏、侧柏、黄山松、以及壳斗科的茅栗。观察还发现,此处发生过河流袭夺现象,汉口峡河流为袭夺河,大月山水库所在的大校场谷地河流为被袭夺河流,大校场谷地因此形成了干谷。其成因为:汉口峡河流溯源侵蚀的速度快于大校场谷地,因此将大校场河流的源头夺取,成为汉口峡河流源头。我们发现汉口峡落差大,谷地较窄,为形成的谷地,是因为谷地上升而使得溯源侵蚀速度变快。而大校场谷地由于发育时间较早,溯源侵蚀变慢,形成了宽谷。大月山水库为人工根据当地的地形地貌特点而筑成的,成为了饮用水源地。

第三点:大月山。该地发育的为山地棕壤,地表植被主要为针阔混交林。山地棕壤发育于网纹红土之上,为庐山在上升后气候及植被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山地棕壤。

(二)8月19号

实习路线:庐山植物园—含鄱口—五老峰

实习目的:(1)了解庐山植物的构成及分布特征,以及庐山植物园的部分植物。(2)了解含鄱口角峰的形成(3)了解庐山云雾的形成。(5)观察单面山并分析其形成。

第一点:庐山植物园,庐山植物园为学校首任校长胡先骕先生等人所创建,占地近300公顷,引种栽培植物3400余种,以松柏和杜鹃为主要特色。全园建有松柏区、国际友谊杜鹃园、温室区、草花区、树木园、岩石园、猕猴桃园、药圃、茶园等9个不同类型的专类园和展览区。庐山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在植被类型上是以亚热带植被类型为主,兼有温带植被类型,而在垂直分布上明显的反应了亚热带低山植被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大致如图所示:在海拔500m以下主要为常绿的阔叶林以及常绿的针叶林,组成常绿阔叶林的多为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的常绿树种,而针叶林为马尾松。海拔800~1000m处分布着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组成主要为壳斗科、山茱萸科、金缕梅科、胡桃科、槭树科。海拔1110~1300m,为典型的温带植被,组成这一植被的建群种主要为温带落叶阔叶树种。常见的有:茅栗、鹅掌楸。其次在海拔200~1300m均分布这山地灌丛,主要有杜鹃、满山红、蜡瓣花等。此外还分布这大量的竹林,其中毛竹林的主要分布在海拔800m以下,玉山竹林在海拔800~1300m均有分布,由于气候的变化毛竹林的上限有所上升,已经危及了原有植被的生存,可能对庐山的生态产生重大的影响。

我国的蕨类分类系统为著名的植物学家秦仁昌先生所创立,是中国蕨类植物学的奠基人。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首先观察的是蕨类植物。1、东方荚

果蕨:植株高达100cm。根茎直立,连同叶柄基部密被披针形大鳞片。叶簇生,二型;营养叶的叶柄长30-80cm,禾秆色;叶片长椭圆形,长50-80cm,宽25-40cm,顶端渐尖,深羽裂,基部不变狭,叶轴和羽轴疏被狭披针形鳞片,二回羽状半裂;羽片长12-22cm,宽2.5-3cm,裂片边缘略具钝齿;侧脉单一;孢子叶一回羽状;羽片栗褐色,有光泽,向下面反卷包被囊群成荚果状。孢子囊群圆形,生于侧脉的分枝顶端,成熟时汇合成条形;囊群盖白膜质,近圆心形,基部着生,向外卷盖囊群,成熟时压在囊群下面,最后散失。2、中国特有的蹄盖蕨,根状茎短而直立,叶柄基部扩大成纺锤形,向下变尖成喙状;叶片二回羽状,下部几对逐渐缩短,成熟的小羽片狭长圆形,边缘脱裂,顶端钝圆,有小齿牙。孢子囊群近圆形,生分叉侧脉的上侧一脉;囊群盖同形,边缘有睫毛。

其中槭树科的有:1、青榨槭:落叶乔木。树皮黑褐色或灰褐色,常纵裂成蛇皮状。小枝细瘦,圆柱形,无毛;当年生的嫩枝紫绿色或绿褐色,具很稀疏的皮孔,多年生的老枝黄褐色或灰褐色。杂性,雄花与两性花同株,成下垂的总状花序,顶生于着叶的嫩枝。鸡爪槭:属落叶小乔木或乔木,树冠伞形,姿态雅丽。树皮平滑。小枝红棕色。叶对生,掌状7~9裂,基部截形成心脏形。裂片先端尾状,边缘有不整齐锐齿或重锐齿,嫩叶密生柔毛,老叶平滑无毛。秋日红叶如锦,十分悦目。花杂性,由紫红小花组成伞房花序,4月开放。翅果展成钝角,向上弯曲,10月成熟,棕黄色。

然后是杜鹃科,如云锦杜鹃:是一种常绿大灌木,高约四、五米,树冠浑圆平整,主干分明,旁枝逸出,叶片革质,形似枇杷叶,正面墨绿油亮,背有黄色茸毛。每年立夏过后,顶生伞状花序,待放的花苞则如荷箭。花朵盛开时,由7—13朵小花。猴头杜鹃: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7米。幼枝有红棕色曲柔毛,老枝无毛,有明显的叶痕。叶互生,常集生枝顶;叶片厚革质,倒被针形成长圆状倒披针形。顶生伞形式总状花序。

植物园内还有众多的柏科植物,罗汉柏:常绿乔木,高达35m,胸径2m;树冠广圆锥形;大枝平展,不整齐状,轮生,枝端常下垂,小枝扁平。叶鳞片状,对生,在侧方的叶略开展,卵状披针形,略弯曲,叶端尖;在中央的叶卵状长圆形,叶端钝;叶表绿色,叶背有较宽而明显的粉白色气孔带,叶长4-7mm。球果,近圆形。线柏:乔木,树皮红褐色,裂成薄皮脱落;树冠尖塔形;生鳞

叶小枝条扁平,排成一平面。鳞叶先端锐尖,侧面之叶较中间之叶稍长,小枝上面中央之叶深绿色,下面之叶有明显的白粉。球果圆球形。

杉科的有:活化石之称的水杉:落叶乔木,树皮灰褐色或深灰色,裂成条片状脱落;小枝对生或近对生,下垂。叶交互对生,在绿色脱落的侧生小枝上排成羽状二列,线形,柔软,几乎无柄。南方红豆杉:常绿乔木,树皮淡灰色,纵裂成长条薄片;芽鳞顶端钝或稍尖,脱落或部分宿存于小枝基部。叶2列,近镰刀形,长1.5—4.5厘米,背面中脉带上无乳头角质突起,或有时有零星分布,或与气孔带邻近的中脉两边有1至数条乳头状角质突起,颜色与气孔带不同,淡绿色,边带宽而明显。种子倒卵形或柱状长卵形,长7—8毫米,通常上部较宽,生于红色肉质杯状假种皮中。东北红豆杉:树皮红褐色,有浅裂纹;枝条平展或斜上直立,密生;小枝基部有宿存芽鳞,一年生枝绿色,秋后呈淡红褐色,二、三年生,枝呈红褐色或黄褐色;冬芽淡黄褐色,芽鳞先端渐尖,背面有纵脊。叶排成不规则的二列,斜上伸展,约成45度角,条形,通常直,稀微弯,长1-2.5厘米,宽2.5-3毫米,稀长达4厘米,基部窄,有短柄,先端通常凸尖,上面深绿色, 有光泽,下面有两条灰绿色气孔带,气孔带较绿色边带宽二倍,干后呈淡黄褐色,中脉带上无角质乳头状突起点。

此外植物园内还有庐山唯一一棵的假地枫皮:乔木:树皮褐黑色,剥下为板块状,非卷筒状;芽卵形,芽鳞卵形或披针形,长3-5毫米,有短缘毛。叶常3-5片聚生于小枝近顶端,狭椭圆形或长椭圆形。

第二个点:含鄱口,根据观测我们的该地的经纬度为:E115°58′51.47″,N29°32′46.22″,海拔:1128m。气压:886.5hpa。干球温度:25.4,25.2。

在此我们观测到大量的积状云,是由于地表受热不均,对流旺盛而形成,积状云发展到一定程度将会变成积雨云,午后很有可能因此而产生热雷雨。此时,云量大约为7,同时我们还观察到大量云雾沿着山谷向山顶运动,成因为白天山顶较谷地气温高形成环流,导致空气流动。含鄱口形成大量的云雾,水汽主要来源于东南面鄱阳湖。在山地中常常形成地形云,当达到饱和的云变成降雨之后,未达到饱和状态的继续上升,达到饱和之后又形成降雨,如此循环。可以形成波状云。

含鄱口处有一座角峰,经测量岩层产状为:71.5°∠63.5°,岩性为石英岩。

形成原因主要为经过内力作用导致岩层直立,后来经过外力作用两侧被剥蚀,形成了一座独立的山峰,山势陡峻。

第三点:五老峰,登上五老峰一峰我们看到了陡峭的单面山,单面山是指一面为陡坡或悬崖,另一面为缓坡或背坡的地形。该山峰是由于断层而产生的,一侧为地堑下降,五老峰为地垒上升。根据几天的观察我们可以断定庐山为前寒武纪形成的断块山,其中有过大概有过至少两次的上升运动。同时庐山要早于扬子地台和华北地台的形成,是古老的山峰。判断是否发生多次上升运动,可以看谷地内是否有谷套谷或者是阶地的,如果有很有可能有多次上升运动。

(三)8月20日

实习路线:牯岭街飞来石—花径—锦绣谷—仙人洞—龙首崖

实习目的:(1)判断飞来石的成因。(2)观察花径所在的谷地。(3)锦绣谷和仙人洞的成因。(4)了解铁船峰的形成。

第一点:庐山中学旁的飞来石,经测量较大的一块的产状为:153°∠55°,岩性为含砾石英砂岩,这两块巨大的飞来石位于一个宽谷中。但由于该地经过人为的改造,我们已经无法辨别出它真正的成因。飞来石如果为冰川作用所形成的,则岩石前方会有堆积物的存在;如果没有冰川作用,只有流水作用,则反之。两块巨大的岩石有可能是在河流溯源侵蚀时,岩石崩塌跌落而形成的。形成了形状类似冰桌的两块飞来石。

第二个点:花径和锦绣谷,花径位于如琴湖旁,在一个U型的宽谷上,该宽谷为东西走向,是由于向源侵蚀所形成的,由于形成年代较早,形成了U型谷。而锦绣谷为深切峡谷,锦绣谷形成初期为U型谷,后来由于地形的抬升作用形成了,在加上流水的溯源侵蚀作用,有强烈的下蚀作用而形成V型谷。到达天生桥附近时形成了河流的裂点。天生桥为流水地貌,由于天生桥和原来下面的岩层有裂隙,只将下面的岩块侵蚀,因此形成天生桥。此外我们还发现天生桥附近的岩石有明显的岩脉,为石英岩脉。形成原因为原来是石英砂岩中有裂隙,经过高压高温的作用,石英融化,在裂隙中形成了重结晶作用,因此形成了石英岩脉。

第三点:仙人洞,据观察仙人洞岩性为石英砂岩,岩石岩性较脆,岩石崩塌而形成,后来经过人工的开挖,变成了现在的仙人洞。但仙人洞不适宜深挖,

岩层为水平节理,继续深挖很有可能会有崩塌的危险。

第四点:龙首崖,在龙首崖之上可以俯看石门涧峡谷,同时也是观察铁船峰的最佳观赏点,将铁船峰的全貌看的一清二楚。经观察铁船峰为一座背斜山,岩层向上隆起,由于有上升的张力作用,铁船峰有轻微的错动。

(四)8月21日

实习路线:好汉坡

实习目的:(1)掌握分析土壤剖面的方法。(2)观察山地土壤的垂直变化。

地点一:半山亭,地理坐标是(29°35'08"N,115°59'05°E)海拔是947m

地点二:LS—HHP—02,月弓堑,地理坐标为(29°35'23"N,115°59'06"E),海拔为869m,压强为916.6hpa,右图即为土壤剖面图,其相关数据记载如下:

地点三:LS—HHP—03,地理坐标为(29°36'16"N,115°59'03"E),海拔为433m,压强为955.5hpa.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山地的植被的垂直变化以及土壤的变化,由山地的棕壤

变成黄壤再变成红壤,土壤的颜色也随着海拔的变化在不断变化着。同时山地的阴坡和阳坡土壤也有很大的差异,根据在途中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这一点。整个庐山的土壤分布大致如图所示:

(五)8月22号

实习路线:美庐—庐山博物馆—大校场谷口—黄龙寺—黄龙潭

实习目的:(1)了解庐山近代的发展史,对庐山的历史有进一步的了解。(2)参观博物馆使我们进一步的了解庐山。(3)分析黄龙潭的成因。(4)分析刀型树的成因。

第一点:美庐。美庐它是庐山所特有的一处人文景观,它展示了风云变幻的中国现代史的一个侧面。“美庐”曾作为蒋介石的夏都官邸,“主席行辕”,是当年“第一夫人”生活的“美的房子”,它演化出的历史轨迹与世纪风云紧密相联,它曾是一处“禁苑”,日夜被包裹在漂浮的烟云中,令人神往,又令人困惑。如今“美庐”敞开它的真面目,以它独有的风姿和魅力,吸引着海内外的游人。庐山的别墅群是是由传教士李德立发起建造的,站在庐山东谷牯岭镇的高地,可以看到,郁郁葱葱的绿树之间,掩映着一栋栋风格迥异的西洋别墅,它们建造精美,规划合理,错落有致,集中了欧美各国的建筑特点。清末民初,这座江边名山曾汇集了世界各地20多个国家特色的建筑物,几千个人在此居住,因此这里也被称为万国建筑博物馆。

第二点为大校场谷口,经纬度:N29°33′19″,E115°58′20″,海拔:1012m,气压:897hpa。通过观察以及在庐山博物馆格的参观,我们了解到庐山大部分区域分布这大量的变质核杂岩,在至今18~25亿年间庐山处于一个类似日本群岛的岛弧之上,在加里东运动时期开始上升,当时并没有现在的扬子地台和华北地台。在至今8~5亿年间庐山没有发生过堆积,但在此期间发生过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庐山在后来的燕山构造运动及喜马拉雅构造运动中也发生过上升运动。

第三点:黄龙潭。在去黄龙潭的路上我们发现有些刀型树,刀型树是由于滑坡体上的树木随土体滑动而歪斜,在滑动停止后树干的上部又逐年转为直立状态的树木。一般发生在土层较为深厚的滑坡体上。黄龙潭瀑布为河流的裂点,主要是因为溯源侵蚀的作用形成的,一般多裂点地区河流发育速度较快。

(六)8月23日

实习路线:王家坡

实习目的:(1)分析王家坡U型谷形成的原因。

第一点:王家坡,经纬度N29°34′48.9″,E115°59′38.4″海拔:1143m,气压:884.4hpa:。此行的主要目的为观察王家坡U型谷,并分析其成因。由于大雾的影响,我们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在北山公路旁,我们发现了由于公路修建而开挖的山体,在山体上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断层面和节理面,根据岩层的节理,我们可以判断出岩层的错动情况,以及正逆断层。上盘下降,下盘上升的为正断层,反之则为逆断层。

结束语:庐山是一座地垒式的断块山,外险内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通过六天的实习,可以看出庐山是主要由石英砂岩或者是石英岩构成的在一组很老的山峰,同时又主要由多次上升运动和流水作用塑造出庐山的地貌,因此庐山有着复杂的地质地貌;此外庐山为历来著名诗人及政治家所青睐,因此具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也就有庐山作为天下名山的独特的魅力,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及旅游价值。

4、实习小结

我们的庐山地理实习虽然只有短短的六天时间,但在整个实习过程却让我们受益匪浅。在这不仅收获了知识和实践能力,同时还享受与同学们在一起的乐趣,还有看待某些事物的态度。

在整个实习过程中,面对着许多对于庐山是否存在第四纪冰川的争论也是一直存在的。李四光先生认为庐山存在大量的U型谷地、角峰、冰窖、冰斗、以及冰桌等,有许多类似冰川地貌的遗迹,因此庐山存在第四纪冰川。而施雅风院士认为庐山不存在冰川地貌,理由主要有:庐山牯岭海拔1165米,从现代气候记录推测,7月气温必须下降20摄氏度,处此高度的庐山才具备积雪成冰的条件,而事实上,长江中下游地区在任一冰期均未降温达如此大的幅度,从而判断地处中纬度的庐山形成第四纪冰川绝无可能;从砾石组成、砾径变化、沉积结构、擦痕等各种沉积物特征来分析,庐山较广泛分布的泥砾堆积均是因

泥石流而非冰川所成;包围砾石的网纹红土与孢粉(即植物的花粉)组成表明,沉积时期的暖温带-亚热带湿热环境,而并非寒冷冰川环境。在几天的庐山实习中,根据贾老师和李老师的推断也一致认为庐山并没有第四纪冰川。在这些争论上,我们虽然不能完全判断孰是孰非,但至少应该认识到一点,就是我们对于某些学术观点需要有一种怀疑的态度,在判断某些地理现象也需要有足够的证据,我们需要以事实说话。同时这也让我感觉到自己的专业知识不够杂事,也缺乏许多见识。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以认真的态度去对待,同时也要善于观察及思考。

庐山实习中我们用到一些实习工具,虽然在实习前期应经掌握了工具的用法,但对为什么要测量得出这些数据也只是一知半解,例如产状,产状是岩层在地壳中展布的状态。通过测量岩层的产状,我们可以大致的将该地是地质构造给描述出来,可以利用各种工程建设领域等等。同时根据前人拥有的产状资料,我们可以避免重复测量,直接加以利用。因此,我认为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我们应该要理解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这样才能真正的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实践。如果只是简单的了解仪器的使用,远远达不到我们实习的真正目的。

在庐山的日子虽然可以算是有点艰辛,但是因为和大家在一起,却是非常有意义,同时我们也需要体验作为一个地理人应该适应的环境。庐山实习已经成为过去,给我们留下的是更多的思考和记忆。

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庐 山 地 理 野 外 实 习 报 告 地理学院0907070098 2011年8月27日

1、前言 1.1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意义 自然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现象形成的过程和分布规律的科学。自然地理现象及其成因复杂多变,课堂上讲授的地理知识是前人研究和实践总结得到的最一般、最普遍的原理,高度概括归纳的结果。实际自然地理现象往往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非常错综复杂。通过野外实习可以把抽象的自然地理理论与实际的自然地理现象相结合,真正理解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因此,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 1.2实习目的 1、通过野外实习,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了解和掌握有关仪器和工具(罗盘、海拔仪、GPS、放大镜、小刀、瓷板、锤子、土壤环刀、铲、钻等)的使用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自然地理野外调查工具; 2、培养学生阅读地质图,通过分析了解庐山区域地质概况; 3、培养学生学会野外仔细观察主要岩石、矿物、构造的主要特征,重要自然地理、地质现象,并准确、完整记录所观测到的现象、特征和数据,标本与样品的采集方法,学会初步分析有关现象、特征形成的原因; 4、培养学生独立从事自然地理野外考察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初步掌握确定地壳运动的一般方法; 5、通过实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庐山主要地貌类型、基本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分析其成因,了解地质、水文、气候、土壤与植被等对地貌形成的影响。 6、使学生学习掌握自然地理野外调查全过程的程序与方法,包括资料的搜集、野外观测记录、标本与样品的采集、资料的综合分析整理等。 7、了解庐山植被类型和代表性植物的种属,观察植物生态与环境的关系; 8、使学生学习掌握植物群落调查的样方法; 9、学会对土壤剖面进行观测及对土壤组成、结构等特征和PH值进行简易测定; 10、掌握土壤路线调查、土壤标本的采集、土壤分布草图、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庐山实习报告_实习报告_

庐山实习报告 :调查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主要是地貌、土壤和植被的概况。 实习时间: 2002年8月1日至2002年8月8日 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 实习内容: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 实习生:地理系2000级本科函授班张雅芸 [一]、概况: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二]、分述: 庐山植物 实习时间:2002年8月1日至2002年8月8日 实习内容:调查庐山主要植被类型及组成、结构动态和分布规律。 实习路线: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含鄱口。沿途认识植物。8月3日上午:庐山会址——回龙路1000米处。下午:黄龙寺、三宝树简易公路。土壤植物综合实习。8月8日:乘车下山,经秀峰观察常绿阔叶林。 一、植物概况: 庐山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在钟灵清秀的庐山,更有集庐山植物景观之大成的璀璨的“山中明

珠”——庐山植物园。 1、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沿途认识植物。其中,庐山牯岭街10种植物的科名、属名:①、黄山松:松科、直条型。②、扁柏:柏科。③、马挂木:木兰科。④、化香树:胡桃科,落叶阔叶树。⑤、金钱松:松科。⑥、小叶柏了树:安息香科、落叶阔叶树。⑦、灯台树:回照科,落叶阔叶树。⑧、大花金鸡菊:菊科。⑨、胡桐树:胡桐科。⑩、红豆杉、柳杉和冷杉:三尖杉科。其次,庐山植物园10种植物科名、产地和用途:①、白花杜鹃:杜鹃花科,原产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用途:观赏。②、杉木:杉科,原产河南、安徽、广东、广西。用途:材用。③、金缕梅:金缕梅科,原产广西、湖北、江西。用途:观赏。④、山茶:山茶科,原产云南。用途:观赏及药用。⑤、平枝荀子:蔷薇科,原产陕西、四川、云南。用途:观赏。⑥、南方铁杉:松科,原产安徽、浙江、福建、湖南。用途:材用及观赏。⑦、青杆:松科,原产河北、山西、陕西。用途:材用及观赏。⑧、厚皮香:茶科。⑨、日本木槭:原产日本,用于观赏。⑩、么锦杜鹃:杜鹃科,原产云南、贵州、江西。用途:观赏、花作为药用。 二、庐山群落类型: 庐山在自然植被上,由于它地处中亚热带,海拔1400多米,属于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离海700公里左右,在植被分布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导致植物群落类型多种多样。从大的方面来分,主要分为两部分:针叶林和阔叶林。 (一)、针叶林: 对于针叶林,我们所抽取的样方有两个点,一个是日照松林——黄山松群落。另一个是8月3日上午在回龙路1000米处的扁柏林——线状植被。 1、黄山松群落:分布在牯岭,属于落叶阔叶林的一个群落。黄山松,又名中国台湾松,它属于阴性树种,耐低温,能在贫瘠的土壤中生长。一般分布在海拔800或850米以上至山顶的地段,在海拔1250

庐山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庐山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 报 告 书 二〇一七年六月 淮阴师范学院城环学院

庐山地区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1503班殷昌军 学号:2015110313 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九江市南部,西北滨临长江,东南临鄱阳湖,地理坐标是东经115°50'-116°10',北纬29°28'-29°45'.庐山是由断裂抬升而形成的断块山,山体平面形态呈肾型,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倾斜延伸,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渐收窄,长20多公里,最宽10多公里,主峰为大汉阳峰,海拔1473.8m,高出四周平原约1440m,属于中山类型。 庐山的形成经历了复杂而又漫长的历史过程,留下了许多自然地理遗迹。山体也由时代不同的岩石组成。由于庐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加上它具有中山地地貌特征,亚热带山地地貌特征,土壤和植被垂直分带明显等特点,故成为了一个很好的自然地理实习地点。 一、实习计划与安排 实习时间:2017年6月18日-2017年6月24日 实习地点:庐山地质公园 实习目的: 1、通过实习,使每个同学对庐山地区的地质、地貌、土壤气候、植被水文等自然因子及综合体系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掌握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对地球人类的重要性。 2、要求识别庐山地区的地貌类型、形态、分布及其发生发展演化规律,初步掌握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学会地质地貌剖面图判读。 3、了解庐山地区的鮮明山地气候特色和小气候特点,土壞、植被的纬向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认识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和发生过程,初步掌握土壞野外调查方法,识别地带性代表植物、主要植被类型及其分布规律,了解各类植物群落结构、生态特征及植物群落的演替,学会采集主要自然地理因素的相关标本。 4、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及地图信息的野外表达,认知自然、人文地理、资源环境等信息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反演。 5、通过野外实习,使学生增强集体观念,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开阔眼界,了解祖国的丰富物产资源,浏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深化学生的专业热情。 实习工具:地质罗盘、地质锤、铁锹、测绳、望远镜、野外记录本、记录笔 实习计划: 1、观察狮子洞喀斯恃地貌,抵达庐山。 2、观察了解庐山地层与地质构造基本轮廓,观察侵蚀地貌,观察黄山松林和落叶阔叶群落,学习植物群落调查的基本方法;观察窖洼的形成及形态特征;了解剪刀峡的形成及形态特征;小夭池洼地及小天池谷地的形态特征于成因和小天池沼泽土遗迹;王家坡一带岭谷地貌形态及成因,大坳冰斗;了解地质图的野外判读。 3、观察西谷形成、岩性、构造、与地貌发育关系,观察河流袭夺现象与侵蚀裂点;观察重力地貌、峡谷地貌、构造地貌、峰林地貌、夷平面地貌等,山下土壤分布规律,认知不同地貌的地理信息表达。 4、观察芦林盆地地形,掌握土壤、植被分布;观察山地黄棕壤土壤剖面,了解山区河流水文特征;观察柏林、常绿阔叶混交林,继续植物群落样方和无样方调查,了解地理信息方法的景观生态学应用。 5、沿途观察植物,在植物园中识别多种植物;观察山地黄棕壤土壤剖面;观察含鄱口山顶

庐山实习报告

地理学综合实习报告

目录 一、庐山实习简介 (3) 1.1.实习概况 (3) 1.2.庐山自然地理与人文概况 (4) 1.3.庐山地质地貌概况 (4) 地质概况 (4) 地貌概况 (5) 二、地质基础与构造地貌 (6) 2.1褶皱构造地貌 (6) 2.2单斜构造地貌 (8) 2.3断层构造地貌 (10) 三、流水地貌 (12) 3.1谷地地貌 (13) 3.2河流袭夺 (14) 3.3裂点 (15) 四、冰川地貌 (16) 4.1庐山冰川的学术争议 (16) 4.2“疑似冰川物质”介绍 (16) 4.3我看庐山冰川 (18) 五、植被 (18) 5.1庐山植被概况 (18) 5.2实习所见植被 (19) 六、土壤 (20) 6.1庐山土壤概况 (20) 6.2实习所见土壤 (21) 七、资源与环境 (22) 7.1资源与环境 (22) 7.2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23) 八、总结与收获 (24) 附录 (25)

一、庐山实习简介 1.1. 实习概况 实习目的 1.将课本理论与实际地理实体和对象对照,用理论解释实际,通过实践及调查以理解和丰富理论 2.通过实地考察,与地形图等工具的利用,为学习地理学其他知识打下扎实基础 3. 锻炼学生野外实习的能力与 素养,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地理工作打下基础 实习时间:2013年9月2日—2013年9月13日 地点:庐山北部地区 实习内容: 此次我们在庐山实习的主要内容为庐山的地质基础与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冰川地貌、植被类型及分布、土壤及其分布规律、庐山资源与环境等。 实习路线

1.2. 庐山自然地理与人文概况 庐山地区北至长江,南至星子县,东到鄱阳湖东岸湖口县,西至瑞昌县。气候上属于亚热带东南季风区,其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约10℃,空气中水汽充足,云雾天气多,降水丰沛,通常夏短冬长,春长于秋,且山地气候明显;在地势上属我国第一级阶梯;地貌上属上江中下游平原区,地势平缓,水网密布,植物葱郁,土壤肥沃,为富饶的鱼米之乡。 庐山是断块作用形成的地垒式褶皱山体。山峰险峻、怪石集聚,峰岭景观构成极富观赏性的旅游资源。庐山的人文胜迹,遍布山上山下,并呈现出山上近代为主、山麓古代为主的特色。许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珍贵的诗篇,给庐山增添了神韵。同时,庐山上1000多栋西方典型建筑风格的别墅以及近代和现代中西合璧的别墅,使庐山成为了别墅的宝库。 1.3. 庐山地质地貌概况 地质概况

庐山地理野外实习报告1

庐山地理野外实习 报告0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地理教育专业 班级:B1241班 学号:21210040138 姓名:李国军 日期:2013年11月

摘要 庐山位于东经115°52′~116°8′,北纬29°26′~29°41′,地处江西省北部, 北靠长江,东临鄱阳湖。是我国三山五岳中的三山之一,山顶平均海拔1200米。1996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是中国第一个"世界文化景观"。山体呈椭圆形,属典型的地垒式长断块山,长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庐山拥有90多座山峰,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界。 目录 摘要 (2) 一、庐山实习计划与安排 (3) 二、庐山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 (5) 三、庐山地理野外实习过程及内容 (6) ⑴庐山实习准备工作 (6) ⑵女儿城半山腰—月照松林—庐山气象站—观云亭 (6)

⑶女儿城半山腰—大月山—五老峰—大月山水库 (11) ⑷女儿城半山腰—大校场U型谷—含鄱口—植物园—女儿城半山腰 (14) ⑸女儿城半山腰—飞来石——仙人洞—石门涧大桥下面—庐山博物馆门口前 (16) 四、庐山地理野外实习总结 (22) 后记 (24) 一、庐山实习计划与安排 实习时间:2013年11月4日—2013年11月8日 实习地点:江西省九江市庐山 实习工具:水准仪、地质罗盘、地质锤、铁锹、卷尺、皮尺、放大镜、实习记录本、铅笔、海拔仪、手持气象仪、流速仪指导老师:赵追、赵军凯和曹铭三位老师 实习路线:11月4日:女儿城半山腰—月照松林—庐山气象站—观 云亭;

11月5日:女儿城半山腰—大月山—五老峰—大月山水 库; 11月6日:女儿城半山腰—大校场U型谷—含鄱口—植 物园—女儿城半山腰; 11月7日:女儿城半山腰—飞来石——仙人洞—石门涧 大桥下面—庐山博物馆门口前。 实习目的: 本次庐山实习目的在于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通过大自然进一步促进我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据庐山的自然地理环特征,联系书本知识分析庐山的各种地貌的形成过程,研究岩层的产状,学会辨别各类岩石,认识、了解庐山冰川地貌等,同时学会使用地质罗盘、手持气象仪和流速仪等仪器。 通过野外的实地实习,认识庐山的地质概况和庐山地区地貌的基本类型及其成因,掌握地质地貌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培养实践技能,培养我们对地理的兴趣。 实习要求 (1)了解庐山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2)研究庐山地层与地质构造、了解庐山的冰川等地貌的成因和分布,以及植被类型及其分布,区域资源利用与环境整合。 (3)实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庐山实习基地,要注意财产安全、饮食安全,要处理好与其他实习班级的关系。

地理实习报告范文3篇

地理实习报告范文3篇 作为一名地理科学专业的本科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按照学校的要求,我在暑期进行了两周实习。通过实习,初步了解了授课的基本流程,相信这次实习为我大三的专业课程学习会有一定的帮助,也为今后工作积累一点的经验。现在,对这十来天的实习生活做一个大体的回顾。 一、备课 备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程。备课时不仅要对说讲述的内容熟悉掌握,而且要有主有次、重点突出。这样才能在有限的上课时间里,完成自己的授课任务,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因为地理学科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边缘学科,和其它学科有很密切的联系。备课时不仅要注意对本学科知识的熟练掌握,还要注意其它学科的融会贯通。考虑到地理知识的理论性强,学生很难领会。我特地增加了一些图片模型,是地理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们便于接受。如讲到褶皱地貌时,因为我们地处平原,学生大多没看见过褶皱地形。如果在课堂上展示褶皱模型和做书本挤压成褶皱的实验,就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什么是褶皱地貌及褶皱地貌的形成原因。如在讲解民风民俗时,适当地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图片视频,当地的标志性建筑,节日活动时的视频录像等等,能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学生对当地的民风民俗一目了然。

二、教学仪器的应用 随着教学设备的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在学校教学中越来越普及。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应用新技术。由于本人电脑知识的缺乏和操作不熟练,为了不在课堂上出差,这回我可把电脑知识恶补了一回。对地理模型的选用,也要注意大小,既要让全班同学都看得见、看得清,还要方便易拿,不给教学活动造成麻烦。在展示完后,要放到学生们看不见的地方,不要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在照片的选择上要注意它的数量,太多,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只注意图片,而不重视所讲内容,本末倒置。太少了容易忽略一些代表性的事物,学生不能更好地熟悉当地人文现象,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 三、授课 站在讲台上和坐在下面感觉就是不一样。课堂授课使一项组织性的工作。在课堂上要适当地分配时间,对讲解内容有轻有重,既要面面俱到又要突出重点。不失适宜地展示一下教学模型、图片、视频等,不仅能缓解一下课堂的紧张气氛,还能增强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注意事项: 板书,虽然多媒体技术普及,但一手漂亮的板书还是不可缺少的。板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弥补多媒体一闪而过的缺憾; 课堂纪律,良好的课堂纪律是授课活动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上课时要注意那些开小差的学生,适时地提问他们一些问题,使他们的思绪回到教学能容上来。但注意不要太难,学生回答不上来,会打击

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正文:实习报告院系:专业:学号:姓名:一实习目的 1、通过实习,使每个同学对庐山地区的地质、地貌、土壤、气候、植被、水文等自然地理因子及综合体系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掌握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对地球人类的重要性,庐山实习报告。2、要求识别庐山地区的地貌类型、形态、分布及其发生发展演化规律,初步掌握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学会作地质地貌剖面。3、了解庐山地区的鲜明山地气候特色和小气候特点,土壤、植被的纬向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认识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和发生过程,初步掌握土壤野外调查方法,识别地带性代表植物、主要植被类型及其分布规律,了解各类植物群落结构、生态特征及植物群落的演替,学会采集主要自然地理因素的相关标本。4、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及地图信息的野外表达,认知自然、人文地理、资源环境等信息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反演。5、通过野外实习,使学生增强集体观念,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开阔眼界,了解祖国丰富的物产资源,浏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专业的热情。二实习时间:2011 年 5 月 22 日~ 2011年5月28日三实习地点:江西庐山四实习内容 1、了解庐山底层与地质构造基本轮廓,观察褶皱、断层、掀斜等地质构造和河流地貌(峡谷的形成、河流袭夺、裂点等)、坡地重力地貌(崩塌、滑坡、夷平面等)、冰川地貌(冰斗、角峰、刃脊、冰川漂砾、U型谷)等地貌类型,掌握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和岩层倾向、走向和倾角的测量。 2、观察红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土壤、山地棕壤的土壤剖面,掌握野外挖掘土壤剖面的方法。 3、观察柏松、常绿阔叶混交林黄山松林和落叶阔叶群落,学习植物群落调查的基本方法,了解山地土壤、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并分析其特征。 4、了解山区河流水文特征。 5、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及地图信息的野外表达。(一)庐山地质地貌实习部分主要实习地点:地质博物馆、月照松林 1、地貌概况:庐

庐山地区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庐山地区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九江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B1241班 樊筱莉 ㈡女儿城—大月山—五老峰—五教祈福文化园-大月山水库--9 ㈢女儿城—大校场—含鄱口—植物园-------------12 ㈣女儿城-牯岭—西谷—锦绣谷—仙人洞—三宝树-------15

三.部分个人观点---------------------18 ㈠马刀树及醉林----------------------18 ㈡关于庐山冰川问题--------------------19 ㈢飞来石的形成----------------------20 一、庐山概况 ㈠庐山地理位置概况 庐山,位于九江市庐山区内,九江县以东,星子县以西。是世界级名山,相对高1,200~1,400公米。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位于东经115°52′~116°8′,北纬29°26′~29°41′。 雄踞于江西省北部。

庐山是一座崛起于平地的孤立形山系。它经过漫长复杂的地质运动:早在震旦纪就在浅海底开始沉积,经过“吕梁运动”慢慢升高露出水面受到锉磨,后下沉淹没汪洋海水继得洗礼,直至白垩纪时发生“燕山运动”,掀起“褶皱”波涛重新露出水面,断块续升,定型山的骨架,又经长期积雪覆盖,到四世纪末地球变暖,再经更强烈的冰川剥蚀,因而造就了崔嵬孤突,峥嵘潇洒,雄俊诡异,刻切剧烈,雄踞在长江与鄱阳湖之间的庐山。 ㈡庐山的地貌概况 庐山是由北东—南西向断裂作用上升而形成的断块中山(>1000m)。山体内 的褶皱、断层和单斜构造地貌都很明显,河谷地貌特殊。此外还有尚在争议中的第四纪山岳冰川 地貌。 ),山脊 走向( 有许多深潭,着名的有黄龙潭、乌龙潭、青玉峡、碧龙潭等。此外,由流水侵蚀、塑造,山上山下沟谷发育,溪流众多。它们与瀑布、深潭、人工湖共同组成庐山水文网。 5.关于庐山第四纪冰川问题的争论 问题的提出:1947年李四光先生在专着《冰期之庐山》一书中提出,庐山在第四纪更新世曾 经出现过三次冰期。它们是:鄱阳期(Q 1)、大姑期(Q 2 )和庐山期(Q 3 ),证据是: ⑴冰蚀地貌 1)冰斗:如大坳冰斗、五乳寺冰斗、鼓子寨冰斗等。 2)冰川谷:如大校场、王家坡、七里冲冰川谷。 3)羊背石:如白石嘴的羊背石。

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07地理教育(2)班余静 实习目的:1、为了贯彻课堂教学与野外实践相结合,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地理野外独立工作的能力。 2、为了能够初步掌握对一个地区自然地理进行综合调查分析的方法。 3、地貌:将地貌学课堂教学与野外实习相结合,认识有关第四纪堆积物的成因类型,初步分 析实习地区的地貌发育过程,初步培养野外认识和分析地貌现象的能力,以及地貌 野外基本工作方法。 4、植物:观察和了解实习地区的植被及其主要植物群落类型,了解植物群落与环境的相互关 系,认识植物群落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分布规律;识别本地区主要的一 些植物种类;调查样地的植物群落。 5、土壤:观察当地土壤类型,学会对土壤剖面的调查和分析。 实习时间:2008年5月11日——2008年5月16日 实习地点:江西庐山 实习内容:1、地貌:通过实地的观察了解庐山的大概地貌特征,进而分析一些地貌的成因,如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冰川地貌。 2、地质:通过实地的观察了解庐山的地质构造。分析庐山的形成。 3、植物:辨认庐山地区植物以及采集植物标本和该地区的植被类型,拉植物样方并进行整理和 分类;对庐山地区的植物群落与环境进行基本调查和研究。 4、土壤:通过挖土壤剖面从土壤的成土因素方面分析庐山土壤种类。 实习路线:2008年5月12日:美庐——庐山会址——庐山大厦——大较场——庐山博物馆——芦林湖— —电站大坝——大王峰阴坡观察土壤剖面——石门涧峡谷。 2008年5月13日:飞来石——如琴湖——锦绣谷——仙人洞——采集植物标本——圆佛殿— —大天池——龙首崖。 2008年5月14日:含鄱口——植物园——五老峰——三叠泉 2008年5月15日:剪刀峡——望江亭——小天池 实习报告: 一、庐山概况 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九江市南,东经 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长约29公里,宽约16公里,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耸立在鄱阳湖与长江之滨,以雄,奇,险,秀闻名。享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庐山以“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1年3月又被批准为中国首批“国家地质公园”,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中国首批“国家地质公园”,是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圣地,宋代诗人苏轼曾发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慨!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庐山奇特瑰丽的山水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庐山生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 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昆虫2000余种,鸟类170余种,兽类37种。山麓鄱阳湖候鸟保护区,是“鹤的王国”,有世界最大的白鹤群,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座万里长城”。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二、庐山的地质概况 1、庐山的形成 庐山的形成经历了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山体也由时代不同的岩石组成。它是一座崛起于平地的巍峨的孤立形山系。但是在上升之前它曾经也经历过了沉降的过程。 大约在10—23亿年前,即前震旦纪——二叠纪时,本区处于浅海至滨海环境,并发生缓慢的沉降,沉积物厚达5000米,沉积岩层有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沙砾岩、砾岩、石灰岩、页岩和凝灰岩等。当然在总的沉降过程中,也有几次的上升,过程如下:前震旦纪——吕梁运动上升为陆地——后下沉——晚奥陶世上升——后下沉——志留纪末至泥盆纪早期上升(加里东运动)——泥盆纪中期至二叠纪下沉。 中生代燕山运动时,从上二叠纪至白垩纪庐山发生断裂上升而成为陆地——晚白垩纪庐山周围断裂下沉接受沉积,沉积物厚达数百米——第三纪历史地区微弱上升——第四纪直到现在强烈上升,并使庐山成为断块山,山体受到剥蚀,但是庐山周围相对下沉,而且产生鄱阳湖。庐山断裂上升量最大是在山体的中南部,向东北方是西南方递减,所以庐山的高度也同样中南部最高。 2、庐山的地层 本区地层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庐山主要由震旦纪及前震旦纪地层组成,山体中部出露最宽向东北部和西部收敛,以九奇峰,仰天坪一节为界,庐山地层分为南、北两部。南部主要由出露前震旦纪双桥山群,庐山最高峰汉阳峰为前震旦纪喷出交流纹岩组成,因受风化,故呈圆浑状,北部出露震旦系统南沱组。

庐山地理调查实习报告范文2篇

庐山地理调查实习报告范文 庐山地理调查实习报告范文精选2篇(一) 【摘要】庐山地理调查实习报告是对庐山的地理特征、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进行综合 调查和研究的实习报告。本文结合实际调查所得到的数据和资料,对庐山的地理特征、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同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以保护庐山的 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引言】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境内,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素有“天下第 一奇山”之称。庐山拥有丰富的地理特征和生态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科研和旅游 价值。为了更好地了解庐山的地理特征和自然环境,我们对庐山进行了一次综合的地 理调查实习。 【调查目的】通过对庐山地理特征、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调查和研究,了解庐山的 地貌、气候、水文、植被等基本情况,为保护庐山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调查内容】我们的地理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地形和地貌特征:庐山位于庐山山脉的中部,地势较为陡峭,主峰海拔度为1474米,山峰众多,形态各异,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和火山地貌。 2.气候和水文:庐山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降水充沛。庐山拥 有丰富的水资源,有众多的江河湖泊和大小山泉。 3.植被和动物资源:庐山的植被类型丰富多样,包括森林、草甸、湿地等。庐山的动 物资源也十分丰富,有多种珍稀濒危动物栖息于此,如金丝猴、北美黑熊等。 4.人文地理和社会经济:庐山是中国著名的文化名山,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庐 山旅游业发达,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调查结果】通过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几点结论: 1.庐山的地形和地貌特征丰富多样,具有较高的科考研究和旅游价值。 2.庐山的气候和水文条件良好,为庐山的生态系统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3.庐山的植被类型丰富,但也存在一些植被退化和破坏的问题,需要加强保护和恢复。 4.庐山的动物资源丰富,但也有部分物种濒临灭绝,需要加强保护工作。 5.庐山的旅游业发展迅速,对当地经济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也带来了一些环境 问题,需要加强管理和规划。 【建议和措施】为了保护庐山的生态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和措施: 1.加强庐山的生态保护,限制开发建设,保护和修复植被,加强动物保护。 2.加强庐山旅游管理,推行可持续旅游发展,合理规划旅游线路和景点,提高服务质量。 3.加大对庐山的科学研究力度,推动科研成果的应用,促进庐山的可持续发展。 4.加强庐山的环境监测和治理,控制污染物排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结论】庐山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具有丰富的地理特征和自然环境。通过我们 的地理调查实习,我们对庐山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 关于庐山实习报告 转眼间充满意义的实习生活就已结束了,相信你会领悟到不少东西,此时需要认真地写一份实习报告做好总结了。那么你知道实习报告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庐山实习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庐山实习报告1 1、实习时间: 20xx年8月1日至20xx年8月8日 2、实习内容: 庐山地貌状况;庐山构造地貌类型;庐山谷地地貌类型;庐山河流袭夺情况。 3、实习路线: 8月4日:牯岭汉口峡大校场芦林盆地;地貌实习。 8月5日上午:牯岭西谷锦绣谷仙人洞黄龙潭;地貌实习。 8月6日:大月山五老峰;地貌实习。8月7日:三叠泉;地貌实习。 一、地貌概况: 庐山是由北东南西向断裂作用上升而成的断块山,平面形态呈肾形,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逐渐收窄,长20多公里,最宽10多公里,最高峰为汉阳峰,高1474米。山体内的褶皱。断层和单斜构造地貌都很明显。此外,还有尚在争论中的第四纪山岳冰川地貌。六十多年前,地质学家李四光经过反复考察和研究,认定庐山第四纪时发生多次冰川,并命名为:鄱阳冰期、鄱阳—大姑间冰期、大姑冰期、大姑—庐山间冰期、庐山冰期,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构造地貌类型: 由构造(褶皱和断层)所控制的山脊主要有五列,由南向北,高度逐渐降低,山脊之间为谷地,主要有四列。山脊和谷地平行排列,而且均作北东南西走向。

(一)、褶皱构造地貌分述如下: 1、8月6日:大月山五老峰,进行地貌实习。五老峰单面山:它由五老峰背斜的北翼所成,其南翼因断层陷落于山南。 2、青莲寺七里冲向斜谷:位于大月山与五老峰之间,发育在三叠泉向斜构造之上。 3、大月山背斜山:大月山背斜山受大月山背斜构造控制,走向北东南西,主要由石英砂岩组成。 4、8月4日:牯岭汉口峡大校场芦林盆地,进行地貌实习。大校场(谷地名称)及西谷次成谷:前者在大月山与女儿城之间,后者位于虎背岭与牯岭之间,成因是牯岭向斜两翼的软弱岩层受外力的强烈侵蚀,破坏而成,地貌特别低下,故成为谷地。 5、女儿城(山名)及牯岭次成山:位于莲谷东谷的两侧,是牯岭向斜的两翼,由于岩石坚硬未被侵蚀而成为低矮的山岭。故称为次成山,山岭的相对高度不大。 6、东谷:(又称中谷)莲谷向斜谷:受牯岭向斜控制,位于女儿城北侧。两谷地本来向同一方向延伸,但因受剪刀峡断层的错动影响,故使莲谷向东北倾斜。 7、虎背岭单面山:它是虎背岭倒转背斜北翼断陷后残留的南翼,成为单斜层及单面山。 (二)、断层构造主要地貌如下: 1、虎背岭断层崖地貌:它是因虎背岭北侧的莲花洞大断层把虎背岭错开,使其北翼断落而成,该断层崖在石门涧和莲花洞一带高达1000米,向东北方和西南方降低,断层崖呈阶梯状,如好汉坡一带呈二级阶梯。 2、五老峰断层崖地貌:因庐山垄正断层切过五老峰背斜南翼而成,它在秀峰、海会一带崖高达1000米,向东北方递降,断层崖亦分2~3级,断崖受流水下切和溯源侵蚀,形成许多垭口,所谓五老峰就是五大垭口之间的山峰。 三、谷地地貌类型: (一)、成因:发源于庐山的河流,主要是循软弱岩层和地质构

地理(庐山)实习报告

地理〔庐山〕实习报告 地理〔庐山〕实习报告 目录 一、实习时间3 二、实习目的3 三、实习内容3 四、庐山概况3 五、实习内容3 【气象篇】3 【地质地貌篇】4 【植物篇】7 【土壤篇】8 六、实习感想10 庐山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21.7.1-2021.7.6 实习地点:江西庐山北部

指导老师:贾玉连老师,刘春燕老师,郑院长老师,曹禺老师实习目的 与要求:通过野外实习熟悉并学会应用地理测量工 具;熟悉庐山的气象气候及地区差异,并对气候垂直地带性精心观察; 熟悉庐山的土壤类型及组成,结构及分布规律;了解庐山地质构造, 地貌类型,并分析其原因;熟悉庐山的植物,植物类型和植物分布. 实习工具:罗盘,地质锤,铁锹,样品带,皮尺,剪刀,记录 本,笔,干湿球温度计,气压表,比色卡. 实习内容:熟悉庐山地区地形地貌及根本构造. 观察褶皱和断层构造地形,向斜谷,向斜山,单面山. 观察山地河谷地貌,了解河流形成与地质地貌关系,如河流袭夺,悬谷. 观察庐山土壤,红壤,黄壤,山地棕壤,山地黄壤,网纹红土,山地黄棕壤等土壤剖面. 熟悉庐山植被类型,进行植物群落样方调查,了解植物生长与 周围环境关系. 了解庐山独特气候气象和自然环境关系,及对庐山居民的影 响. 实习路线:7.1牯岭-气象局-月照松岭 7.2 牯岭-月照松岭-天桥-锦绣谷-仙人洞-龙首崖 7.3 汉口峡-大月山水库-大月山-五老峰-植物园 7.4 香山支一路-博物馆-黄龙潭-乌龙潭-黄龙寺路旁 7.5 植物园-含鄱口

7.6 王家坡-好汉坡 庐山概况:庐山位于赣北,扼长江,鄱阳湖,处于赣、鄂、皖 交界处,地理位置:115.8333-116.1667 E,29.4667-29.75 N;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山体为东北-西南走向,庐山地质地貌复杂, 植被保存较好,风景秀丽,为世界地质公园,也是国内五教祈福圣地, 避暑胜地. 庐山气候气象概况:〔二〕庐山气象站: 海拔:1164.5m 地理坐标:11559E 2934N 气象站的选址: 1、选在开阔地带; 2、风向、风速标杆要在10m以上. 庐山位于长江中下游,亚热带湿润气候,山地气候明显,年均温11.6摄氏度,夏季极端高温32摄氏度,极端低温16.8摄氏度,年降水量2021mm,日照时数1715.3小时,风大多无,大风达100天, 年均雾XXXX年积雪日30天,积雪深可达66厘米. 海拔600米以下,庐山是亚热带湿润气候,海拔600-800 之间,庐山是山地暖温带气候,海拔800-1000之间,是山地中温带气候,海拔1000米以上是山地温带气候. 近五十年来,庐山年均温呈上升趋势,特别是1998年后气温持 续偏高.但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为打破过去记录,80年代以 前,庐山气温较稳定,周围地区气温波动大,原因是良好的植被维护了稳定气候

巢湖庐山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绪言: 我们于5月10号下午2点多从学校坐车出发,前往我们第一个实习地巢湖北 部地区,下午4点30左右到达我们的驻地7410工厂。当天没安排实习内容,从11 号开始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始我们的实习内容。我们此次实习分两个阶段,即第一阶 段从5月11-14号在巢湖实习,15号前往江西庐山,16号-19号在庐山实习,20号返校,整个实习内容结束! 一、实习目的和内容 1、通过对巢湖、庐山的区域地质调查实习来培养培养我们用理论联系实际, 即将书本的知识同野外各种地质现象相联系,提高我们分析和解决实际地质问题的 能力,从而得以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 2、并通过这一实习,要求学生熟悉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地质调查设计和野外调查研究的能力。 3、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 方法,实事求是、严谨的工作态度,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献身祖国地学事业的崇高革命情操。 二、巢湖 1、通过实地观察学习,验证巢湖地区背斜、向斜及断层的构造形态及其原因; 2、学习一些特殊地理景观的形态及其成因,如鹅头岩,金银洞; 3、了解巢北地区地质发展史; 4、在紫薇洞景区观察喀斯特地貌

三、庐山 1、地貌:通过实地观察了解庐山的大概地貌特征,进而分析一些地貌的成因,如: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冰川地貌等; 2、植物:识别庐山地区植被,并采集植物标本,学习该地区的植被类型,制作植物标本; 3、土壤:通过挖土壤剖面,从土壤的成土因素方面分析庐山土壤种类,并了解关于土壤剖面的基本信息; 4、人文:了解庐山的文化发展状况,对其宗教文化,建筑文化及商业文化发展做进一步了解 二、实习队的组成 此次实习,实习队由10级测绘工程和地理信息科学2个专业共117人组成,由戴主任、丁老师、钱老师、王老师、金老师五人带队,每班根据情况6~7个人一组进行分组,我班44人分了6组,我们组由7人组成,组长王胜利。 三、实习内容、时间、路线、安排。 1,、此次野外实习时间为10天,实习内容及路线如下安排 巢湖: 11号:从驻地出发,绕麒麟山走一圈—狮子口—麒麟山东坡采石厂—鹅头崖—麒麟山山顶—沿公路返回。 12号:从驻地出发—小凤凰山——朝阳山西北坡采石厂—平顶山—水泥厂坐公交返回。

庐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地质学与地貌学》实习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地理信息系统 班级 时间 2012/6

一.庐山地理概况(行政区划、地理位置、基本地理特征) 行政区划 庐山风景区地理上隶属九江市管辖范围,行政上庐山风景区归庐山风景名胜管理局管理。庐山风景名胜管理局是江西省政府派出机构,副地级级别,江西省政府直管,由九江市代管, 管辖面积121平方公里。 其中牯岭镇是庐山风景 名胜区所在地,镇政府 驻牯岭街,面积53平方 公里,人口1.5万,辖 芦林、长冲、日照、正 街、窑洼、橄榄、大林、 花径8个居委会和朝阳、 胜利2个村委会。 行政代码:360402 行 政级别:市辖区 长途区号:0792 车 牌号码:赣G 人口:27万人人口密度:545人/km2 面积:495km2 邮政编码:332000 身份证前六位:360402 隶属政区: 九江。 地理位置 庐山,是江西首屈一指的名山,位于东经115°52′~116°8′,北纬29°26′~29°41′。 雄踞于江西省北部,紧靠九江市区南端的莲花镇附近。可谓一山飞峙,斜落而俯视着万里长江,正濒而侧影着千顷阔湖,山清水秀景色泛胜。由长江、庐山、鄱阳湖相夹地带,才会形成襟江带湖、江环湖绕,山光水色、岚影波茫之景象。故古人云:“峨峨匡庐山,渺渺江湖间”,形容恰到好处。也正因是如此,庐山才不愧为一幅充满魅力的天然山水画卷。庐山是一座崛起于平地的巍巍峨峨的孤立形山系。它经过漫长复杂的地质运动:早在震旦纪就在浅海底开始沉积,经过“吕梁运动”慢慢升高露出水面受到锉磨,后下沉淹没汪洋海水继得洗礼,直至白垩纪时发生“燕山运动”,掀起“褶皱”波涛重新露出水面,断块续升,定型山的骨架,又经长期积雪覆盖,到四世纪末地球变暖,再经更强烈的冰川剥蚀,因而造就了崔嵬孤突,峥嵘潇洒,雄俊诡异,刻切剧烈。 基本地理特征 自然地理

庐山实习总结

庐山实习总结 实习目的:调查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主要是地貌、土壤和植被的概况。实习时间: 2003年8月1日至2003年8月8日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实习内容: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实习生:地理系2000级本科函授班张雅芸[一]、概况: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

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二]、分述:庐山植物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03年8月1日至2003年8月8日实习内容:调查庐山主要植被类型及组成、结构动态和分布规律。实习路线: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含鄱口。沿途认识植物。8月3日上午:庐山会址——回龙路1000米处。下午:黄龙寺、三宝树简易公路。土壤植物综合实习。8月8日:乘车下山,经秀峰观察常绿阔叶林。一、植物概况:庐山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高等植物近3000种,在钟灵清秀的庐山,更有集庐山植物景观之大成的璀璨的“山中明珠”——庐山植物园。1、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沿途认识植物。其中,庐山牯岭街10种植物的科名、属名:①、黄山松:松科、直条型。 ②、扁柏:柏科。③、马挂木:木兰科。 ④、化香树:胡桃科,落叶阔叶树。⑤、

庐山地质实习报告3篇

庐山地质实习报告3篇 庐山地质实习报告1 1、实习时间: 11月9日至11月11日 2、实习目的: 1、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2、认识土壤的地理分布规律及其野外观测技 3、认识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和常见植物的识别 4、认识常见地质现象和岩石、矿物的野外的识 5、认识常见地貌类型,掌握其特征和形成的原因 3、实习路线:11月9日牿岭—飞来石—如琴湖—锦绣谷—天桥—仙人洞—龙首崖 11月10日牯岭—女儿城—含鄱口—三逸乡冰窖—五老峰—庐山植物园 11月11日牯岭——大月山水库——剪刀峡——好汉坡 一、庐山概况: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

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庐山长约25公里,宽约20公里,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牯岭街1167米,高出四周平原约1440米,属中山类型,。庐山的地形成因是断裂隙起的断块山,周围断层颇多,特别是东南部和西北部,呈东北—西南走向的断层规模较大,由于这种断层块构造而形成的山体,故多奇峰峻岭,悬崖峭壁,千姿百态,山地的周围则满布着断崖峭壁,峙谷幽深。 庐山有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类型,有地质公园之称。庐山也是中国古代教育基地和宗教中心。1996年12月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作为自然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庐山是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全国风景名胜区、世界遗产地——我国目前唯一的世界文化景观、我国首批世界地质公园,是世界级名山。风景区总面积302 平方公里,山体面积282平方公里,由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及亚热带山地气候特征,土壤和植被垂直分带明显等特征,也就成为了一个各高校都首选的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地点。 二、庐山地质概况 (一)庐山的形成 庐山的形成经历了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山体也由时代不同的岩石组成。它是一座崛起于平地的巍峨的孤立形山系。但是在上升之前它曾经也经历过了沉降的过程。 大约在10—23亿年前,即前震旦纪——二叠纪时,本区处于浅海至滨海环境,并发生缓慢的沉降,沉积物厚达5000米,沉积岩层有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沙砾岩、砾岩、石灰岩、页岩和凝灰岩等。当然在总的沉降过程中,也有几次的上升,过程如下:前震旦纪——吕梁运动上升为陆地,——后下沉——晚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