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高三物理必修1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专项练习(带答案与解析)解答解析、考点详解.doc

新部编版高三物理必修1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专项练习(带答案与解析)解答解析、考点详解.doc
新部编版高三物理必修1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专项练习(带答案与解析)解答解析、考点详解.doc

新部编版高三物理必修1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专项练习(带答案与解析)

的正确答案、解答解析、考点详解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判断题计算题附加题总分

得分

1.【题文】伽利略在著名的斜面实验中,让小球分别沿倾角不同、阻力很小的斜

面从静止开始滚下,他通过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得到的正确结论有( )

A.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B.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C.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时的速度与倾角无关

D.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所需的时间与倾角无关

【答案】B

【解析】(1)倾角一定时,小球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当倾角一定时,分析位移、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由于斜面倾角一定,则小球下滑的加速度为定值,由

x=at2可知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又由v=at知速度与时间成正比,故A错,B对.(2)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运动时间与倾角的关系.当斜面长度一定时,分析小球滚到底端的速度及所需时间与倾角的关系,由于斜面倾角越大,小球下滑的加速度越

大,则由可知倾角越大,小球到达底端时的速度越大;又由得倾角越大,小球到底端所需时间越短,故C、D均错.

2.【题文】(2011·深圳模拟)如图所示为杂技“顶竿”表演的示意图:一人站在地上,肩上扛一质量为M 的竖直竹竿,当竿上一质量为m的人以加速度a加速下滑时,竿对“底人”的压力大小为( )

A.(M+m)g

B.(M+m)g-ma

评卷人得分

C.(M+m)g+ma

D.(M-m)g

【答案】B

【解析】对竿上的人分析:受重力mg、摩擦力Ff,有mg-Ff=ma、Ff=m(g-a),竿对人有摩擦力,人对竿也有反作用力——摩擦力,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对竿分析:受重力Mg、竿上的人对竿向下的摩擦力Ff′、顶竿的人对竿的支持力FN,有Mg+Ff′=FN,又因为竿对“底人”的压力和“底人”对竿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到FN′=Mg+Ff′=(M+m)g-ma.B项正确.

3.【题文】(2011·江苏物理·T9)如图所示,倾角为α的等腰三角形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一足够长的轻质绸带跨过斜面的顶端铺放在斜面的两侧,绸带与斜面间无摩擦。现将质量分别为M、m(Mm)的小物块同时轻放在斜面两侧的绸带上。两物块与绸带间的动摩擦因数相等,且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在α角取不同值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两物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总是相等

B.两物块不可能同时相对绸带静止

C.M不可能相对绸带发生滑动

D.m不可能相对斜面向上滑动

【答案】AC

【解析】当物块与丝绸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时,M、m恰好相对于绸带静止,M相对于斜面向下运动,m相对于斜面向上运动,由于斜面光滑且不计绸带质量,此时绸带等效为一根轻绳;当时情况相

同;当时,m会相对于斜面向下滑动,M相对于绸带静止,沿斜面向下滑动,无论何种情况绸带绸带对两物体的摩擦力大小均相等,故A、C正确,B、D错误。

4.【题文】(09·安徽·17)为了节省能量,某商场安装了智能化的电动扶梯。无人乘行时,扶梯运转得很慢;有人站上扶梯时,它会先慢慢加速,再匀速运转。一顾客乘扶梯上楼,恰好经历了这两个过程,如图所示。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顾客始终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B.顾客始终处于超重状态

C.顾客对扶梯作用力的方向先指向左下方,再竖直向下

D.顾客对扶梯作用的方向先指向右下方,再竖直向下

【答案】C

【解析】:在慢慢加速的过程中顾客受到的摩擦力水平向左,电梯对其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方向指向右上,由牛顿第三定律,它的反作用力即人对电梯的作用方向指向向左下;在匀速运动的过程中,顾客与电梯间的摩擦力等于零,顾客对扶梯的作用仅剩下压力,方向沿竖直向下。

5.【题文】如图所示,一向右运动的车厢顶上悬挂两单摆M和N,它们只能在图示平面上摆动,某一瞬时出现图示情景,由此可知车厢的运动及两单摆相对车厢运动的可能情况是()

A.车厢做匀速直线运动,M在摆动,N静止

B.车厢做匀速直线运动,M在摆动,N也在摆动

C.车厢做匀速直线运动,M静止,N在摆动

【答案】AB

【解析】由牛顿第一定律,当车厢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相对于车厢静止的小球,其悬挂应在竖直方向上,故M 球一定不能在图示情况下相对车厢静止,说明M正在摆动;而N既有可能相对于车厢静止,也有可能是相对小车摆动恰好达到图示位置,知A,B正确,C错,当车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合外力一定不等于零,故不会出现N球悬线竖直的情况,D错,故应选A、B.

6.【题文】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规定:各种小型车辆前排乘坐的人(包括司机)必须系好安全带,这是因为( )

A.系好安全带可以减小惯性

B.是否系好安全带对人和车的惯性没有影响

C.系好安全带可以防止因车的惯性而造成的伤害

D.系好安全带可以防止因人的惯性而造成的伤害

【答案】D

【解析】根据惯性的定义知:安全带与人和车的惯性无关,A错,B选项不符合题目要求,故B项不对,系好安全带主要是防止因刹车时,人具有向前的惯性而造成伤害事故,C错D对.

7.【题文】如图所示,甲运动员在球场上得到篮球之后,甲、乙以相同的速度并排向同一方向奔跑,甲运动员要将球传给乙运动员,不计空气阻力,问他应将球向什么方向抛出( )

A.抛出方向与奔跑方向相同,如图中箭头1所指的方向

B.抛出方向指向乙的前方,如图中箭头2所指的方向

C.抛出方向指向乙,如图中箭头3所指的方向

D.抛出方向指向乙的后方,如图中箭头4所指的方向

【答案】C

【解析】以乙为参考系,甲是相对静止的,相当于并排坐在汽车里的两个人.甲要将球传给乙,只要沿3

方向抛出就行了.以地面为参考系时,不但要考虑乙向前的速度v,还要考虑甲抛出球时,由于惯性,球有一个向前的速度分量v,所以当甲向3方向抛出球时,正好可以到达乙的手中.

8.【题文】(2011·无锡模拟)一列以速度v匀速行驶的列车内有一水平桌面,桌面上的A处有一小球.若车厢内的旅客突然发现(俯视图)小球沿如图所示的虚线从A点运动到B点,则由此可以判断列车的运行情况是( )

A.减速行驶,向北转弯

B.减速行驶,向南转弯

C.加速行驶,向南转弯

D.加速行驶,向北转弯

【答案】B

【解析】小球具有惯性,相对于列车向前运动,故列车在减速,相对于列车向北运动,故列车向南转弯. 9.【题文】下面是摘自上个世纪美国报纸上的一篇小文章:阿波罗登月火箭在脱离地球飞向月球的过程中,飞船内宇航员通过无线电与在家中上小学的儿子汤姆通话.宇航员:“汤姆,我们现在已关闭了所有发动机,正向月球飞去.”汤姆:“你们关闭了所有发电机,那么靠什么力量推动火箭向前运动?”宇航员犹豫了半天,说:“我想大概是伽利略在推动火箭向前运动吧.”若不计星球对火箭的作用力,由上述材料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汤姆问话所体现的物理思想是”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宇航员答话所体现的物理思想是“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C.宇航员答话所体现的物理思想是“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D.宇航员答话的真实意思是火箭正在依靠惯性飞行

【答案】A

【解析】上小学的汤姆,对于力和运动的认识,只能凭经验感觉,不会认识到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

10.【题文】如图所示,体积相同的小铁球(如图中黑色球所示)和小塑料球(如图中白色球所示)分别用细线系于两个带盖的盛水的瓶子中,当两瓶和车一起加速向右运动时,会发生的现象最接近图中的哪一种

情景( )

【答案】B

【解析】由于系统加速度向右,而水具有惯性,只会出现如题图A、B所示的水面.同样体积的铁球、水、塑料球中,铁球的惯性最大,塑料球的惯性最小,因而两球的相对位置如图B所示.

11.【题文】(2011·泉州模拟)一个榔头敲在一块玻璃上把玻璃打碎了.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榔头敲玻璃的力大于玻璃对榔头的作用力,所以玻璃才碎裂

B.榔头受到的力大于玻璃受到的力,只是由于榔头能够承受比玻璃更大的力才没有碎裂

C.榔头和玻璃之间的作用力应该是等大的,只是由于榔头能够承受比玻璃更大的力才没有碎裂

D.因为不清楚玻璃和榔头的其他受力情况,所以无法判断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

【答案】C

【解析】这里要明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作用效果的问题,因为相同大小的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效果往往不同,所以不能从效果上去比较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关系.故选项C正确.

12.【题文】(2011·海口模拟)用计算机辅助实验系统做验证牛顿第三定律的实验,点击实验菜单中“力的相互作用”.把两个力探头的挂钩钩在一起,向相反方向拉动,观察显示器屏幕上出现的结果如图所示.观察分析两个力传感器的相互作用力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以得到以下实验结论( )

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存在

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相反

【答案】ACD

【解析】由题图可知:两个力传感器的相互作用力属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它们同时存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故A、C、D正确.

13.【题文】(2011·无锡模拟)有人设计了一种交通工具,在平板车上装了一个电风扇,风扇运转时吹出的风全部打到竖直固定在小车中间的风帆上,靠风帆受力而向前运动,如图所示.对于这种设计,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这种设计能使小车运行

B.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这种设计能使小车运行

C.这种设计不能使小车运行,因为它违反了牛顿第二定律

D.这种设计不能使小车运行,因为它违反了牛顿第三定律

【答案】D

【解析】风扇吹出风时,风对风扇叶片产生向右的作用力,风扇运转时吹出的风打到风帆上时,风会给风帆一个向左的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对于整个装置而言,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属于内力,小车不会前进.

14.【题文】(2011·东北四校联考)如右图所示,小车上有一直立木板,木板上方有一槽,槽内固定一定滑轮,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一端系一重球,另一端系在轻质弹簧测力计上,弹簧测力计固定在小车上,开始时小车处于静止状态,轻绳竖直且重球恰好紧挨直立木板,假设重球和小车始终保持相对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小车匀加速向右运动,弹簧测力计读数及小车对地面压力均不变

B.若小车匀加速向左运动,弹簧测力计读数及小车对地面压力均不变

C.若小车匀加速向右运动,弹簧测力计读数变大,小车对地面压力变小

D.若小车匀加速向左运动,弹簧测力计读数变大,小车对地面压力不变

【答案】B

【解析】小车匀加速向右运动时重球将飞离木板后与小车一起加速,二者保持相对静止,此时弹簧拉力大于重球重力,其读数变大.小车匀加速向左运动时重球受到木板向左的支持力,竖直方向上弹簧拉力仍与重力保持平衡,其读数不变.取整个系统分析由平衡条件可知小车对地面的压力保持不变,始终等于系统重力,综上可知B项正确.

15.【题文】如图所示,在台秤上放半杯水,台秤示数为G′=50 N,另用挂在支架上的弹簧测力计悬挂一边长a=10 cm的金属块,金属块的密度ρ=13×103 kg/m3,当把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块平稳地浸入水深

b=4 cm时,弹簧测力计和台秤的示数分别为多少?(水的密度是ρ水=103 kg/m3,g取10 m/s2)

【答案】26 N 54 N

【解析】金属块的重力为:

G金=ρga3=3×103×10×0.13 N=30 N

金属块所受水的浮力为

F浮=ρ水ga2b=103×10×0.12×0.04 N=4 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T=G金-F浮=26 N

台秤的示数为FN=G金+F浮=54 N

16.【题文】如图所示,高为h的车厢在平直轨道上匀减速向右行驶,加速度大小为a,车厢顶部A点处有油滴滴落到车厢地板上,车厢地板上的O点位于A点的正下方,则油滴落地点必在O点的左方还是右方?

离O点距离为多少?

【答案】右h

【解析】设油滴离开车厢顶部时,车速为v0,油滴因惯性此时也具有水平速度v0,对地做平抛运动,油滴落到车厢上的时间为t,这段时间油滴水平位移为x1=v0t,车的水平位移为x2=v0t-at2,油滴落在O点的右方,距O点Δx=x1-x2=at2,而t=

得Δx=h.

牛顿第三定律-优质课教案

牛顿第三定律-优质课 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牛顿第三定律 [课题]: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知道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 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3. 能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二)能力目标: 1. 培养通过实验和事例总结规律的能力。 2. 在具体受力分析中应用牛顿定律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观点。 [教学重点]: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平衡力和作用力、反作用力。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上课开始即叫学生鼓掌欢迎听课的老师,接着提问:“在鼓掌时手掌有什么感觉?”鼓掌时右手对左手有力的作用,同时左手对右手也有力的作用,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那么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这一问题。 二.新课教学 (一)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演示】先在水平桌面铺上一排小玻璃管(减小摩擦力),然后在玻璃管上面铺一张轻质的硬纸片,在纸片上面放置一个小型电风扇。当开动电风扇的时候扇页会带动附近的空气使空气由静止变为运动形成风,同时电风扇也在向后移动。说明空气对扇页也有一个推力,风扇和空气之间产生了一对作用力。 通过学生的观察,教师的引导得出结论: 1.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总是相互的。物体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力总是成对出现的,通常把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演示】把两个相同的弹簧秤A和B连接在一起,用手拉弹簧秤A,可以看到两个弹簧秤的指针同时移动,弹簧秤B的示数指出弹簧秤A对它的拉力F 的大小,而弹簧秤A的示数指出弹簧秤B对它的拉力F′的大小,可以看出两弹簧秤的示数是相等的,改变手的拉弹簧秤的力,弹簧秤的示数随着改变(同时增大,同时减小,同时为零),但两个弹簧秤示数总相等,方向总相反。 通过学生的观察,教师的引导得出结论: 2.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相互作用的物体上。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基础夯实 1.对于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作用力产生后,再产生反作用力;当作用力消失后,反作用力才慢慢消失 B.弹力和摩擦力都有反作用力,而重力无反作用力 C.甲物体对乙物体的作用力是弹力,乙物体对甲物体的作用力可以是摩擦力 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两个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平衡 答案:D 解析: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知,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性质相同,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故可判定A、B、C错误,D正确。 2.(珠海市12~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在足球比赛中,前锋队员一记势大力沉的射门,足球应声入网。在射门瞬间,比较力的大小,正确的说法是() A.脚对球的力大于球对脚的力 B.脚对球的力等于球对脚的力

C.脚对球的力小于球对脚的力 D.脚对球的力等于足球受到的重力 答案:B 解析:脚对球的力与球对脚的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临沂市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人站在地面上,先将两腿弯曲,再用力蹬地,就能跳离地面,人能跳起离开地面的原因是() A.人对地球的作用力大于地球对人的引力 B.地面对人的作用力大于人对地面的作用力 C.地面对人的作用力大于地球对人的引力 D.人除受地面的弹力外,还受到一个向上的力 答案:C 解析:对人受力分析:人受到地面给人的弹力和重力,因为弹力大于重力所以人跳起。 4.(深圳市三校12~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用牛顿第三定律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轮船的螺旋桨旋转时,向后推水,水同时给螺旋桨一个反作用力,推动轮船前进 B.甲乙两人拔河时,甲对绳子的拉力与乙对绳子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马拉车前进,只有马对车的拉力大于车对马的拉力时,车才能前进 D.一个作用力和它的反作用力的合力为零

必修教材1第三章第1课时教案:牛顿第一定律

第一课时牛顿第一定律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4-1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内容: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1、了解历史上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的不同认识等有关史实; 2、理解掌握牛顿第一定律,并解释有关物理现象; 3、了解物理学的一种新的研究方法—理想实验法;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自学辅导法、观察法 教学难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教学过程: 引入:学生分析日常现象,有的物体推一下可以跑很远,有的物体用力推时就动,不推就停下来。 实例1:用手推一下小车,小车前进,停止用力,小车就停下来。 实例2:使小车以同样的初速度分别在水平的草地、水泥地、冰面上滚动,小球在哪种地面上滚得更远?为什么?设想,如果地面绝对平滑,小球的运动会怎样呢? 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 探究结论:由实例1是否得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结论? —亚里士多德观点。 由实例2是否得出没有力也可运动的结论? —伽利略观点 分析:实例1中,手推车使车由静止到运动,改变了运动状态。但撤去手后,小车在摩擦阻力的作用下,速度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运动是因为受了推力,静下来是因为受了阻力。 实例2中,摩擦阻力越小,阻碍作用就越小,因而减速得很慢。当阻力没有时,就不再减速,因而永远运动下去。→维持物体运动不需要力的作用。 验证性实验1:如图所示弹球实验。 验证性实验2:滑块在气垫导轨上不停地运动下去(反弹除外)。 正确结论:物体总有维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即静者恒静、动者恒动的性质。当有外力作用时,这种状态就改变。 一、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理解:①一切物体—无一例外,只要是物体就有;②总是—反映物体的本性;③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平衡状态,ΣF=0;④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外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二、惯性 1、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故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2、惯性的量度:质量。即物体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质量有关,与运动状态无关。 注:质量,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单位是:千克(kg)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

第八章运动和力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 知识点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地面上滚动的足球滚动得越来越慢,最终静止,是因为足球受到地面的________。这说明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________来维持,力是______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这个问题曾经困扰人们很长时间。其实,利用如图8-1-1所示的实验装置做实验,然后经过合理的推理,我们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要确保实验成功,下列关于三次实验的一些描述错误的是() 图8-1-1 A.所用的斜面是相同的 B.所用的小车是相同的 C.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是不同的 D.小车从斜面上下滑的高度不同 3.如图8-1-2所示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请回答: 图8-1-2 (1)让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后在水平面上运动,是为了使小车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______力和________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阻力。 (2)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别选择光滑木板、棉布、毛巾铺在斜面底端的水平面上,发现从斜面相同高度处由静止运动下来的小车在不同水平面上运动时速度都在减小,且水平面越光滑,速度减小得越______,运动的距离越______。 (4)请大胆猜想: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小车若不受阻力,会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2牛顿第一定律

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体会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思想。 ⑵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⑶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回顾历史探究过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过程。 ⑵理解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历史探究过程,使学生体会规律的形成都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低级到高级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⑵通过理想斜面的教学,体会理想实验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 【难点】转变经验概念,明确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任何物体都具有,牛顿定律是惯性现象的规律总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游戏,引入课题 撕纸游戏 猜一猜:

1.一张纸已剪成两截,但未完全剪断,如果迅速用力撕两边,纸会断成几截? 2.现在把纸剪成三截,但未完全剪断,如果迅速用力撕两边,纸会断成几截? 大家不要动手,先猜一猜。 3.如果在中间的纸下面夹一个夹子,然后迅速撕两边,纸会断成几截? 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是这样一个结果呢?怎样解释我们的游戏呢?其实,在我们的游戏中还涉及到一个古老的话题──力和运动:用力撕纸,纸条断开运动起来。运动和力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体验古人的探究过程,学习古人的探究方法,进一步理解论述运动和力关系的牛顿第一定律。 (二)回顾历史,探究定律 1.情景设问,经验猜想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运动和力如影随形,总是和人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比如:马拉车则车前进,不再拉,前进的车会停下来;人象推车则车前进,不再推,前进的车会停下来;踢球,球沿草地向前滚动,不再踢,滚动的球会慢慢停下来。 思考:运动和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最早提出这个问题并给出经验猜想的是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 他根据生活生产经验猜想: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在一个地方。运动需要力维持。 他的观点来自实际经验,还能用实际经验验证,所以被人们广泛接受,并维持了近两千年。 设问:我们现在知道,他的观点是错误的。那么他有贡献吗? 亚里士多德的贡献: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高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 3人教版必修一

牛顿第三定律 教材依据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五节 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能应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 3.会区分平衡力跟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4.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总结规律的能力和在具体受力分析中应用牛顿第三定律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教师设问,提出研究问题,然后由学生动手实验。

2.教师指导,学生探究总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 3.应用讨论、练习的方法教会学生区别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 三、情感目标 1.进一步掌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哲学思想。 2.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到物理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美。 教学重点 1.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2.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教学难点 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教学方法 实验归纳法、分析推理法。 教学器材 投影仪、投影片、弹簧一个、弹簧测力计两个、物理小车两辆、光滑长木板、条形磁铁一个、铁块一块。 教学环境 传统授课班,多媒体教室。 教学实录 (首先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并用它来解决实际问题。 3、区分一对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什么是力?力学中常用的力有哪些? 学生: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力学中常用的力有:重力(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等。 教师:一个物体可以发生力的作用吗? 学生:不能,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存在两个物体,前一个是施力物体,后一个是受力物体。 教师: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这句话对吗? 学生:对,因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 教师:那么,什么是“相互”作用呢? 学生:“相互”就是说:甲对乙有作用,同时乙对甲也有作用。 教师:那么物体间的这对相互作用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本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这一问题。———牛顿第三定律 二、新课教学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学生活动与体验] ①让学生坐在座位上用力推课桌。 教师:用力推桌子时,你有何感觉? 学生:桌子也在推我,我用的力越大,身体向后仰得越厉害。 ②让学生用笔用力写下“牛顿第三定律”这几个字。

人教版必修一《牛顿第三定律》WORD教案6

人教版必修一《牛顿第三定律》WORD 教案6 学习目标: 1.明白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明白得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 明白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能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 3.能区分平稳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学习重点: 牛顿第三定律 学习难点: 平稳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要紧内容: 一、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1.大量实验事实说明,自然界中一切力的现象,总是表现为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只要有力发生,就一定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甲物体施给乙物体一个力的同时,甲物体也受到乙物体施给的一个力,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2.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把相互作用的一对力中的一个叫做作用力(或反作用力),另个就叫做反作用力 (或作用力)。谁叫作用力,谁叫反作用力是随意的。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 探究实验: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方法一、用弹簧秤显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改变不同的条件,观看两弹簧的读数大小关系: 实验注意事项: 1、使用弹簧秤前先进行调零。 2、拉伸弹簧秤时不能超过量程。 3、将弹簧秤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拉。 方法二、用力传感器探究 投影演示传感器,介绍传感器的用法 A 把两个弹簧秤钩在一起

结论: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逝、同时变化。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 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相互作用的不同物体上,各自产生作用成效,可不能抵消。 二、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表达式: F= -F' 3.注意:既适用于静止的物体之间,也适用于运动的物体之间,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参考系的选取无关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对平稳力 相 同 点 大小 方向 是否共线 不 同 点 性质 作用时刻 作用对象 作用成效 以卵击石,鸡蛋“粉身碎骨”石头却“安稳无恙”是不是因为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小,而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 课堂练习: 1、甲、乙两人发生口角,甲打了乙的胸口一拳,致使乙受伤,法院判决甲应支付乙的医药费,甲狡辩说:“我打了乙一拳,依照牛顿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乙对我也有相同大小的作用力,因此乙并没有吃亏。”那么这一事件判决的依据在哪里() A、甲打乙的力大于乙对甲的作用力,判决甲支付乙的医药费。 B、甲打乙的力等于乙对甲的作用力,但甲的拳能承担的力大于乙的胸能承担的力,乙受伤而甲未受伤,甲主动打乙,判决甲支付乙的医药费 C、甲打乙的力等于乙对甲的作用力,甲的拳和乙的胸受伤程度不相同,甲轻而乙重,判决

牛顿第三定律-优质课教案

牛顿第三定律 [课题]: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知道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 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3. 能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二)能力目标: 1. 培养通过实验和事例总结规律的能力。 2. 在具体受力分析中应用牛顿定律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观点。 [教学重点]: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平衡力和作用力、反作用力。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上课开始即叫学生鼓掌欢迎听课的老师,接着提问:“在鼓掌时手掌有什么感觉?”鼓掌时右手对左手有力的作用,同时左手对右手也有力的作用,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那么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这一问题。 二.新课教学

(一)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演示】先在水平桌面铺上一排小玻璃管(减小摩擦力),然后在玻璃管上面铺一张轻质的硬纸片,在纸片上面放置一个小型电风扇。当开动电风扇的时候扇页会带动附近的空气使空气由静止变为运动形成风,同时电风扇也在向后移动。说明空气对扇页也有一个推力,风扇和空气之间产生了一对作用力。 通过学生的观察,教师的引导得出结论: 1.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总是相互的。物体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力总是成对出现的,通常把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演示】把两个相同的弹簧秤A和B连接在一起,用手拉弹簧秤A,可以看到两个弹簧秤的指针同时移动,弹簧秤B的示数指出弹簧秤A对它的拉力F的大小,而弹簧秤A的示数指出弹簧秤B对它的拉力F′的大小,可以看出两弹簧秤的示数是相等的,改变手的拉弹簧秤的力,弹簧秤的示数随着改变(同时增大,同时减小,同时为零),但两个弹簧秤示数总相等,方向总相反。 通过学生的观察,教师的引导得出结论: 2.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相互作用的物体上。 (二)牛顿第三定律 1.牛顿第三定律的表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牛顿第三定律的数学表达式表述:F=-F′(负号表示反作用力F′与作用力F的方向相反) 定律中的“总是”这两个字是强调对于任何物体,在任何条件下,相等的关系都成立即:不管物体大小形状如何,不管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 (三)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 1. 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完整版)高一物理牛顿第一定律

必修一 4.1 牛顿第一定律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A.预习目标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惯性及惯性现象。 2、知道日常生活中由于惯性而产生的简单现象。会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二、预习内容 1、一切物体总保持_______状态或________状态,除非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力不是_________的原因,而是______________的原因. 2、物体的这种保持_________或__________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物体的____性质. 三、提出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能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能不加研究、分析而只凭经验,对物理问题决不能主观臆断.正确的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 2、帮助学生养成研究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对比研究的习惯. 3、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知道物体的运动是不需要力来维持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动画演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2、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认识惯性与质量的关系。培养学生大胆发言,并学以致用。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二、学习过程 (一)下面你就利用桌子上的器材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让学生利用桌子上的器材,自主设计实验,分别研究: l、力推物动,力撤物停。 2、力撤物不停。 提问:你还能举出其他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吗? 刚才的两个实验为什么会出现两种现象呢?矛盾出在哪呢? 总结:物体的运动是不需要力来维持的。(力撤物停的原因是因为摩擦力。如果没有摩擦力,运动的物体会一直运动下去)。最早发现这一问题的科学家是伽利略。伽利略是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4.5《牛顿第三定律》word导学案

《4.5牛顿第三定律》基础导学 姓名班级组别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 知道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能用它解决简单的问题。 3.能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学习重点】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用它分析实际问题 3.区别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学习难点】区别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自主学习】 一、演示实验 现在我们知道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 ①用手拉弹簧秤A之前,两弹簧秤的示数均为零,说明两弹簧秤间无作用力;当用手拉弹簧秤A时,可以看到两个弹簧秤的指针移动.弹簧秤B的示数指出弹簧秤A对它的作用力F的大小,而弹簧秤A的示数指出弹簧秤B对它的反作用力F, 的大小.可以看出,两个弹簧秤的示数是的;改变手拉弹簧 的力,弹簧秤的示数也随着,但两个示数总. 这说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总是,并且总是产 生,同时,同时. ②分析弹簧秤B受到A的拉力F方向和弹簧秤A受到B的拉力F方 向,这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总结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发生在两个物体之间的一对力. (2)任一物体既是对另一物体的施力物,同时也是另一物作用的受力 物. (3)相互作用的一对力中,任何一个力都可作为作用力或者反作用 力. 二、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方向,作用在直线上。 2.表达式:(作用力)F=- F′(反作用力),式中的“一”号表示方向相反。 3.重要意义 ①牛顿第三定律独立地反映了力学规律的一个重要侧面,是牛顿第一、第二定律的重要补充,定量地反映出物体间相互作用时彼此施力所遵循的规律,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 ②全面揭示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可归纳为三个性质和四个特征。 三个性质是: A.异体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彼此相互作用的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自产生各自的作用效果; B.同时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不分先后; C.相互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相互的,成对出现的。 四个特征是: A.等值:大小总是相等的;B.反向:方向总是相反的; C.共线:总是在同一直线上;D.同性:力的性质总是相同的。

8.1牛顿第一定律——课时1:牛顿第一定律

8.1牛顿第一定律 课时1:牛顿第一定律 课前预习归纳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_____________的作用时,总保持_______状态或_____________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一步__________得出的,因此它 _______实验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________定律。 3.物体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性称为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________有关 课堂基础落实 1.运动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状态;静止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________状态;将上述两个结论合在一起,就是________________. 2.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物体,当此物体持续受到一个沿水平向右的力的作用时,物体的速度将________(增大/减小/不变);当撤去此力后,空气阻力不计,物体的速度将________(增大/减小/不变). 3.(2012?大庆)哪位科学家利用如图所示实验得出如下结论:运动物体如果不与其他物体 (3题)(4题)4.(2012?巴中)如图所示,一个小球在一段光滑弧形斜槽AB上运动,当小球A运动到B A.苹果从高处落下B.火车从车站出发 C.同步卫星绕地球匀速旋转D.匀速向上行驶的电梯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要维持物体运动一定要有力的作用 B.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要有力的作用 C.物体做圆周运动时,受平衡力的作用 D.上述三种说法均正确 7.若一小车的运动状态在发生变化,则此小车() A.一定在转弯B.一定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C.运动的快慢和方向一定都在变化D.所受力的合力不可能为零 8.下列几种情况中,哪种情况不需要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A.物体从静止变为运动B.物体由运动变为静止 C.物体运动由快到慢D.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 课后能力提升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

牛顿第三定律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说法是相对的; ②能够正确地表述牛顿第三定律,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并能运用它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③能够区分“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经历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体会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大小、方向等关系; ②通过运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物理现象,进一步提升分析和解决实际物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经历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的实验过程,进一步感受物理研究的基本方法; ②通过定性分析有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实例,培养独立思考、严谨扎实的作风,激发科学探索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对“总是”的理解。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与平衡力的关系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学生常常把这两种情况混淆,要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解决学生头脑中不正确的认识。 【学习过程】 【复习回顾:】 力:。只要谈到力,就一定存在着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力的四个性质:、、、。 【新课导入:】 一、定性探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实验一:把两个气球放在一起对压,观察到什么现象?A气球为什么会这样?B气球呢?

实验二:把两根条形磁铁分别放在两辆小车上,开始时让它们N极和S极相对,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实验三:让学生自己两手互搓,体味一下有何感觉? 结论:物体之间的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受到了力,同时另一个物体也会受到力,可见力是成对出现的,我们把其中任意一个力叫“作用力”,那么另一个力叫“反作用力”。 观看神舟十号火箭发射升空的过程,回答以下问题: 火箭升空的工作原理:火箭内的液氢和液氧在燃烧的过程中,向下喷出,对施加一向下的作用力,而反过来对火箭施加一向上的反作用力使火箭升空。 二、定量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1.用力的示意图把前面实验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表述出来。(方向、作用点) 相互挤压的气球相互吸引的磁铁 结论: ①物体上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作用点,是在(同一、不同)物体上,效果是(能、不能)抵消的。 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方向是在(同一、不同)直线上,且方向是(相同、相反) 判断实验中作用力、反作用力的性质: ①两气球相互挤压,一个气球受到作用力是弹力,那另一个气球受到的反作用力的性质是。 ②两磁铁相互吸引,一个磁铁受到作用力是磁场力,那另一个磁铁受到的反作用力的性质是。

第1课时 牛顿第一定律

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知识与 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表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能确认力并非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过程与 方法 1.能通过实验探究,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体验使用实验推理法得出物理规律.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1.通过对牛顿第一定律得出过程的体验,感受科学成果往往是多人智慧的结晶. 2.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重 点 通过实验归纳、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难 点 牛顿第一定律的归纳、推理过程. 环 节 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二次备课 创设情境 小明和妈妈一起到超市买菜,为了购 物方便,小明的妈妈推了一辆购物车.小 明是一名爱观察、思考的好孩子,他发现 妈妈用力推车,购物车就运动;妈妈停止 用力,购物车仍然继续向前运动…运动一 小段距离后,购物车又停了 下来.小明想:妈妈对购 物车的推力与购物车的运 动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 呢? 小明越想反而觉得越糊 涂……你能帮帮他吗? 通过对问题的思考,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 欲. 自 主学习“自主学习提纲”见学案出示导学提纲,指导学生 自主学习. 合作共建知识点1:力与运动的的关系 问题1:关于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你的 发现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一致吗? 知识点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问题1:你认为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关于 力与运动的观点,谁的更正确? 小结: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而伽 利略的观点更正确一些。 知识点3:实验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提 出自己的观点,写在学案 上. 引导学生分析课本图 7-1、7-2并结合个人的生 活经验得出个人的结论, 并进行讨论.

牛顿第三定律优质课教案

牛顿第三定律优质课教 案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牛顿第三定律 [课题]: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知道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 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3. 能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二)能力目标: 1. 培养通过实验和事例总结规律的能力。 2. 在具体受力分析中应用牛顿定律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观点。 [教学重点]: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平衡力和作用力、反作用力。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授课类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上课开始即叫学生鼓掌欢迎听课的老师,接着提问:“在鼓掌时手掌有什么感觉?”鼓掌时右手对左手有力的作用,同时左手对右手也有力的作用,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那么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这一问题。 二.新课教学 (一)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演示】先在水平桌面铺上一排小玻璃管(减小摩擦力),然后在玻璃管上面铺一张轻质的硬纸片,在纸片上面放置一个小型电风扇。当开动电风扇的时候扇页会带动附近的空气使空气由静止变为运动形成风,同时电风扇也在向后移动。说明空气对扇页也有一个推力,风扇和空气之间产生了一对作用力。 通过学生的观察,教师的引导得出结论:

1.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总是相互的。物体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力总是成对出现的,通常把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演示】把两个相同的弹簧秤A和B连接在一起,用手拉弹簧秤A,可以看到两个弹簧秤的指针同时移动,弹簧秤B的示数指出弹簧秤A对它的拉力F的大小,而弹簧秤A的示数指出弹簧秤B对它的拉力F′的大小,可以看出两弹簧秤的示数是相等的,改变手的拉弹簧秤的力,弹簧秤的示数随着改变(同时增大,同时减小,同时为零),但两个弹簧秤示数总相等,方向总相反。 通过学生的观察,教师的引导得出结论: 2.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相互作用的物体上。(二)牛顿第三定律 1.牛顿第三定律的表述: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牛顿第三定律的数学表达式表述:F=-F′(负号表示反作用力F′与作用力F的方向相反) 定律中的“总是”这两个字是强调对于任何物体,在任何条件下,相等的关系都成立即:不管物体大小形状如何,不管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 (三)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 1. 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一牛顿第一定律优质教案

一、牛顿第一定律 一、教学目标 1.物理知识方面的要求.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知道这一定律是在伽利略实验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推理而得出的. (2)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理想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概括能力. (1)观察课本p.104图9-1 实验,找出每次实验中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 (2)对比观察实验条件不同而导致的不同结果. (3)分析实验结果,概括出小车在平面上运动长短和受摩擦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4)通过分析实验,推理想象理想实验的结果,从而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 (5)能结合实际,分析一些问题,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渗透逻辑推理的方法.学习科学家丰富的想象力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牛顿第一定律. 2.难点: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分析: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抽象的逻辑推理,这种方法在初二学习物理中是初次碰到,且得出的结论又与学生的习惯认识不一致,学生总认为物体只要运动就得受力,错误地误解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而教师的任务是突破这一思维定式,建立正确的概念. 三、教具 1.斜面、铁架台. 2.小车. 3.毛巾、棉布. 四、主要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识: 提问:1.力的作用效果有哪几条? 答:(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提问:2.你能举一些力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例子吗? 答:(1)力能使静止的小车运动;(2)力能使运动的物体速度变大. (3)力能使运动的物体速度变小;(4)力能使小球改变运动方向,做曲线运动. (-)引入新课 师:刚才我们列举了生活中力改变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例子,问:一个物体如果不受任何力,将会怎样呢?(学生可能答:静止)

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

课题一、牛顿第一定律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不受力的物体不存在的。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过程与方法 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能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能不加研究、分析而只凭) 经验,对物理问题决不能主观臆断。正确认识力与运动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科学研究问题的态度。 2、利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认识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重点】 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 ) 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教具】小车、玻璃杯、塑料板、小锤、小球、不同材质的长木板、 伽利略理想实验(斜面模型)课件. 【教学过程】 一.实验引入: 用手推小车,小车前进;停止用力,小车就停止. 亚里士多德观点: 天上的运动是完美的圆周运动,地上的物体都应该是静止的。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下来。 ; 二、新课教学: (一)理想实验的魅力 1.演示实验: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小车从某一高度下滑,通过毛巾、帆布、木质等不同的材质长木板,摩擦因数越小的滑得越远。 伽利略认为: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是错误的.运动的小车能够停止是因为它受到摩擦阻力作用的结果。

2.伽利略猜想: 小球沿斜面上滑时,运动起来越慢;小球 沿斜面下滑时,运动起来越慢。如果水平 & 面光滑,小球的运动速度应该不增不减。 3.伽利略理想实验: 甲图让小球沿一斜面从静止滚下,小球将滚上男另一斜面,如无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高度.他推论说,如果减小第二个斜面倾角(如图乙)小球在这个斜面上达到原来高度就要通过更长的路程.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便它最终成水平面(如图丙)小球就再也达不到原来高度,而沿水平面以恒定速度持续运动了. - ` . 伽利略推出: 一切运动着的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并且一直运动下去. 师强调指出:伽利略推论是不能用实验证明的,因为物体完全不受外力是不可能做到的.物体不受阻力的条件也是无法实现的.但是,随科技进步将摩擦阻力减到很小是可以做到的。笛卡儿指出: 除非物体受到外力的作用,物体将永远保持其静止或运动状态,永远不会使自己沿曲线运动,而只保持在直线上运动。 ` (二)牛顿物理学的基石---惯性定律 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了伽利略前辈们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得出下述规律.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三层含义: (1)物体在不受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即: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 甲乙丙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1课时 牛顿第一定律

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 课题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研讨时间执行时间 三维目标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常识性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2.通过斜面小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3.通过科学史的简介,对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育,通过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给学生以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定理的理解 教学难点: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教学准备斜面,小车,毛巾,棉布,玻璃板,微机,实物投影,大倍投电视。 教学程序(主备)集体研讨个人修改一、实验引入:批驳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演示1]在桌面上推动木块(或板擦)从静止开始慢慢向 前运动,撤掉推力,木块立即停止。 分析: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现象,(如推桌子)。 这些现象从表面上看,“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才能使物 体继续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停下来.”即:板擦的 运动需要推力去维持。于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 根据这些现象总结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去维持”。这种 观点在历史上曾被沿用两千多年,但时沿用两千年是否 就一定正确呢?也可能有人曾表示过怀疑或有人认为就 是错误的,但没某能说服别人的理由。 [演示2] 在桌面上推动木块(或板擦)从静止使之向前 运动,用力推出,木块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后停止。 分析:推力撤掉,还要向前运动,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不符。 分析:木块:静止——运动——静止。两个过程中是否都 有力存在?在这两个过程中力的作用是维持原来的运动 状态还是改变运动状态? 二、讲授新课: 1.规律总结过程 方法1.教师引导 伽利略的贡献:理想实验 [演示](通过实物投影仪把实验过程反映在大倍投电视

牛顿第三定律公开课教学设计

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想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原因,总结出物理概念并将所学知识用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懂得:依靠自己的努力是可以探索并掌握新的知识的,从而树立持久的学习信心。更重要的:在实验、观察、总结的过程中,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感受到“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的认知规律。从近期来看,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从长远发展来看,可以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学习能力。利用传感器,进行学生的分组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使学生各项素质的提高落到实处。通过进行学生的分组实验,抛弃了那种由教师分析总结并得出结论的传统的教学模式,追寻科学的合理的探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3)理解反冲运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总结规律的能力 (2)在具体受力分析中应用牛顿第三定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掌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哲学思想。 (2)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到物理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美。 三、教学重点 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四、教学难点及疑点 难点:区分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疑点:(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它

们能平衡吗? (2)马拉车向前运动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吗? 五、教学资源 (1)实验器材:力传感器、弹簧秤、气球、磁铁、滑板等 (2)课件:各视频或图片资源。 六、教学过程

人教版(2019)高一物理必修一 4.1牛顿第一定律 巩固练习(带解析)

牛顿第一定律巩固练习 一、单选题(每道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关于牛顿运动定律,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等大反向,合力为零 B. 先有力的作用,然后才产生加速度 C. 质量越大的物体惯性也越大 D. 物体只有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运动 2.关于运动状态的改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要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运动状态就不变 B. 若物体的位移变化,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C. 若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D. 物体的合外力为零,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不变 3.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规定各种小型车辆前排乘坐的人(包括司机)必须系好 安全带。从高一物理知识的角度看,这是因为() A. 系好安全带可以减小人的惯性 B. 系好安全带可以增大人的惯性 C. 系好安全带可以防止因人的惯性而造成的伤害 D. 系好安全带可以让人更加舒适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质量越大,具有的惯性也越大 B. 第4秒初到第5秒末是1秒的时间 C. 质点一定是体积很小、质量很小的物体 D. 在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等于物体的路程 5.如图所示,木块放在表面光滑的小车上并随小车一起沿桌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 动.当小车遇障碍物而突然停止运动时,车上的木块将() A. 立即停下来 B. 立即向前倒下 C. 立即向后倒下 D. 仍继续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受力越大,运动状态改变越快,说明物体受力大时比受力小时的惯性大 B. 骑自行车的人,在上坡前往往要加紧蹬几下,这是为了增大自行车的惯性

C. 甲乙两人拔河时,甲对绳子的拉力与乙对绳子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D. 轮船的螺旋桨旋转时,向后推水,水同时给螺旋桨一个反作用力,推动轮船前 进 7.应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使物理学习更加有趣和深入.如图所示, 某同学坐在列车的车厢内,列车正在前进中,桌面上有一个小球相对桌面静止.如果他发现小球突然运动,可以根据小球的运动,分析判断列车的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小球相对桌面向后运动,可知列车在匀速前进 B. 小球相对桌面向后运动,可知列车在减速前进 C. 小球相对桌面向前运动,可知列车在加速前进 D. 小球相对桌面向前运动,可知列车在减速前进 8.如在一艘匀速向北行驶的轮船甲板上,一运动员做立定跳远,若向各个方向都用相 同的速率起跳,则() A. 向北跳最远 B. 向南跳最远 C. 向东跳与向西跳一样远,但没有向南跳远 D. 无论哪个方向均一样远 9.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足够长的小车上,有质量为m1, m2的两个小球(m1>m2),原来随车一起运动,当车突然 停止时,如不考虑其他阻力,则两个小球() A. 一定相碰 B. 一定不相碰 C. 不一定相碰 D. 无法确定,因为不知小车的运动方向 二、多选题(每道题有多个选项,多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0.如图所示,在匀速行驶的动车里,小明将一小球放在水平桌面 上,且小球相对桌面静止。关于小球与动车的运动,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物理必修一3.3 牛顿第三定律

3牛顿第三定律 一、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1.力是物体对的作用.只要谈到力,就一定存在着物体和物体. 2.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的,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作和.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互相、同时的.我们可以把其中任何一个力叫作,另一个力叫作. 二、牛顿第三定律 1.实验探究:如图1所示,把A、B两个弹簧测力计连接在一起,B的一端固定,用手拉测力计A,结果发现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的.改变拉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随着改变,但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总是的,方向. 图1 2.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方向,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三、“一对相互平衡的力”和“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区别 1.一对相互平衡的力作用在物体上,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物体上.(均选填“一个”或“两个”) 2.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一种类的力,而一对相互平衡的力是同一种类的力.(均选填“一定”或“不一定”)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物体间可能只有作用力,而没有反作用力.() (2)两个物体只有接触才存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3)物体间先有作用力,然后才有反作用力.() (4)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等大、反向,可以抵消.() (5)物块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物块所受重力和桌面对物块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平衡的力. () (6)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平衡的力.()

一、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导学探究 1.在光滑的冰面上,两人相对而立.当一人用力去推另一人时,两人同时向相反方向运动;两个小车上粘有磁铁,让两小车停在水平桌面上距离适当的位置,放手后两小车同时运动(相吸或相斥). (1)物体间的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产生有先后顺序吗? (2)上述两个例子中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各是什么性质的力? (3)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几个物体上? 2.拔河比赛时,甲队胜了乙队,是不是甲队对乙队的拉力大于乙队对甲队的拉力呢? 知识深化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四个特征 等值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总是相等的 反向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方向总是相反的 共线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同性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总是相同的 用锤头敲玻璃,玻璃被打碎,而锤头未碎,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锤头对玻璃的作用力大于玻璃对锤头的作用力,所以玻璃才碎裂 B.玻璃对锤头的作用力大于锤头对玻璃的作用力,只是由于锤头比玻璃能够承受更大的力才没有碎裂 C.锤头和玻璃之间的作用力是等大的,只是由于锤头比玻璃能够承受更大的力才没有碎裂D.因为不清楚锤头和玻璃的其他受力情况,所以无法判断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大小 如图2所示,一匹马拉着车前行,关于马拉车的力和车拉马的力的大小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2 A.马拉车的力总是大于车拉马的力 B.马拉车的力总是等于车拉马的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