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复习提纲

人格心理学复习提纲
人格心理学复习提纲

选择、填空、名词解释

★威特金的心理分化表现为

1.自我与非我的分化

2.心理机能的分裂

3.神经生理分化

自我—非我的分裂可以通过两种技能即认知改组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的测量来确定。

心理机能分裂的程度可以通过对冲动有组织的控制和特殊化的防卫这两个方面表现出来。

★人格建构的基本假设和推论

基本假设:

“个体的信息加工过程被他对事件的预期所引导。”

11个推论

1.建构推论:一个人通过对事物的反复建构来预测未来事件。

2.个体推论:人们在建构事件时的方式各不相同。

3.组织推论:每个人在预测事件时都会自然形成一种包括结构顺序关系的建构体系。

4.两分推论:一个人的建构体系包含种种两分结构的构念。

5.选择推论:每个人在通过自己的建构体系对某事物作出预期时,他都会在两分结构

中做出选择。

6.范围推论:一个结构只能对有限范围的事件做出预测。

7.经验推论:一个人对外界事物的建构与他个人的学习经验有关。

8.调整推论:个人构念系统的变化与调整要受到构念渗透度的制约。(是否可容纳新)

9.片断推论:个人构念系统中存在彼此分离、不一致的亚层次构念。

10.共同性推论:建构经验方式的共同性可以导致人们心理与行为的相似性。

11.社会性推论:个体在建构自己的构念时,会在社会交往中扮演了他人的角色,以便

更好地理解对方、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

★控制点理论由罗特提出

★EAS气质模型划分了三个气质维度:

1.情绪性

2.活动性

3.交际性

★班杜拉观察学习过程分为四个主要组成部分:

1.注意过程

2.保持过程

3.动作再现过程

4.动机过程。

★阿尔波特认为有3种类型的特质:

1.根本特质——在顶层

2.主要特质——在中间

3.次要特质——在下面

★卡特尔从个体与群体的角度将人格特质分为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

从特质层次上区分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

★弗洛姆提出了人们用来战胜无能和焦虑的三种主要策略。

1.权威主义

2.破坏

3.自动舒适装置

★1913 年在慕尼黑国际精神分析大会上荣格第一次提出了内倾和外倾人格。

★投射技术区别于其它几种评估技术的主要特征有两点:

1.间接性

2.推论性

★阿德勒把个人追求优越目标的方式称为 " 生活风格 "

★人格研究的途径

1.临床研究

2.相关研究

3.实验研究

★人格心理学的建立的来源最主要有两个 :

1.心理测量运动

2.临床精神病学的发展。

★人格的基本特性

1.整体性(倾向性和心理特征统一;内在动力和外在行为的统一)

2.稳定性(指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具有跨时间的连续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

3.复杂性(从结构上讲,人格的构成因素复杂;从功能上讲,人格所处关系复杂)

4.独特性(基因不同,环境不同、每个人与环境发生交互作用的方式也不同)

★1937 年美国心理学家阿尔波特的名著《人格 : 心理学的解释》正式出版 , 被认为是人格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

★米歇尔五个认知变量

1.能力:感知差异。

2.译码和分类策略:人们在注意、解释和分辨事件时存在差异。

3.预期:对行为-结果的预期。

4.主观价值:对主观刺激价值的估计。

5.自我调节系统:通过自我表扬和自我强化来激发自己的行为。

★多拉德和米勒将原有的反应等级不能解决当前问题的情况叫“学习困境”。

★左半球活动水平高与积极情绪相连

右半球活动水平与消极情绪有关。

★★★艾森克把三个人格维度命名为内外向性、神经质和精神质。

★高峰体验:是人感受到的一种强烈的、心醉神迷的狂喜或敬畏的情绪体验。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从现象学和存在主义中吸取其哲学的基础

人本主义提倡从人的主观意识经验出发,反对行为主义的环境决定论和精神分析的无意识动机决定论,被称为心理学中有别于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传统的第三势力。

★人格的五个维度

1.神经质(N)

2.外向性(E)

3.求新性(O)

4.随和性(A)

5.尽责性(C)

★沙利文非常注重人格与人际的关系:

人格“从来不能与复杂的人际关系相隔绝,人们生活在这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之中,并成为他们自己。”

★弗洛伊德

梦的实质就是被压抑的无意识欲望的一种变形的满足方式。

★中国古代人格心理学思想主要有三大方面:

1.人格形成思想

2.人格分类思想

3.人格鉴定思想

★人格形成思想涉及:人性本质、人格结构、人格形成与发展

★心理学上最早探讨个别差异及其测量问题的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高尔顿。

★著名美国心理学家、人格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尔波特提出了人格的经典定义:人格是一个人内在的心理生理系统的动力组织,决定着个人特有的思想和行为

★“Personality is the dynamic organization within the individual of those psychophysical systems that determine his characteristic behavior and thought.”

★认知变量:用来解释个体差异和个体内心的加工过程的相关的稳定认知因素。

★自我同一性:一种个人自我一致的心理感受。(自我统合感、自我认同感)

★自我:是一种独立的力量,不再受本我和超我的压迫。

★观察学习:是指人们仅仅通过观察别人(榜样)的行为就能学会某种行为,又称替代学习、模仿学习。

简答、论述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

1.婴儿期(0-1岁)------ 信任-不信任

2.学步期(1-3岁)------自主性-害羞和怀疑

3.儿童早期(4-5岁)------ 主动性-内疚

4.小学期(6-11岁)------- 勤奋-自卑

5.青少年期(12-20岁)-------自我认同感-角色混乱

6.成年早期(20-24岁)--------亲密-孤独

7.成年期(25-65岁)-------抚育后代-停滞

8.老年期(65岁-死亡)------自我完善-绝望

◆惩罚和负强化的区别205

有些后果会使先前某行为出现的频率增加,这些后果叫强化,即正强化和负强化。

有些后果会使先前某行为出现的频率减少,这些后果叫惩罚,即停止强化和惩罚。

◆心理防御机制

1.压抑——指个体将可能不容于超我的观念、情感、冲动抑制到无意识中去,以避免

焦虑发生的心理机制。

2.升华——将不为社会认可的本能欲望导向比较崇高的、为社会所赞许的方向的心理

机制。

3.替代(转移)——将对某一对象的情感转向其他对象的潜意识机制。

4.拒绝(否认)——拒不承认现实的某些方面,借以减轻焦虑和痛苦的心理机制。

5.反向——指对内心的一种难以接受的情感以相反的态度和行为表现出来。

6.投射——将自我不能接受的冲动、欲望和观念加诸别人,以减少自己因此(缺点)

而生的焦虑。

7.合理化——指给自己的行为和处境寻找能为自我和社会认可的理由。“文饰作

用”。

8.认同——指自我尝试与某一对象潜意识地视为等同,借以减轻焦虑。又称“自居作

用”。

9.抵消——以象征性动作、语言和行为来应对已经发生了的不愉快的事物。

10.补偿——指一个人为了减轻由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而引起的痛苦和自卑感,不自觉

地努力发展其它方面的才能。

◆新弗洛伊德主义理论的贡献

贡献一:其主要贡献是对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却被弗洛伊德忽视的几个问题作了精心探索。

1.社会文化因素、

2.整个一生中人格发展、

3.重视自我的积极功能

贡献二:引入一些新的概念。出生次序、自卑情结、

1.原始意象、内向性格、

2.人格意象、

3.认同危机、

4.权威主义性格等术语。

贡献三:对后来的理论家和新的心理治疗学体系发展的贡献。

1.为人本主义人格理论同样 ,

2.为人格的社会学习理论

◆机能完善的人具有以下特征:

1.经验的开放。

2.协调的自我。

3.机体估价过程。

4.无条件和自我尊重。

5.人际关系和睦。

◆认知人格的不足之处

分析说明

◆“人是科学家”——凯利227

◆火既可以熔化黄油,也可以固化鸡蛋——奥尔波特128

◆人以特质来迎接外部世界,人以特质来组织经验。——奥尔波特 128

◆导致满意后果的行为被重复的可能性更大,而导致不满意后果的行为不大可能被重复。

——桑代克

◆“我们身上多数真实的东西都不是意识,而我们意识中的多数东西都不是真实

的。”------艾里克?弗洛姆

扩展题

◆艾森克内外向人格维度的生理机制(183)

◆举例说明班杜拉的三元交互作用(221)行为、外因和内因。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