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初探

高等院校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初探
高等院校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初探

高等院校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生物化学是医学高等院校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由于其概念抽象、结构复杂、知识点多且难记,使得教与学都有一定的困难。作为医学院校生物化学教师,我们根据学校性质和培养目标,结合该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从教材、教法、教师及学生等几个方面不断进行探索与改进,努力提高生化教学效果,为培养高素质医疗人才服务。

[关键词]生物化学教学改革能力素质

生物化学是高等医学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在医学教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与医学的其他基础课程相比,生化课程由于其概念抽象、结构复杂、知识点多且难记、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缺乏联系等,使得很多学生对学习生物化学缺乏兴趣和信心,有的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直接影响了生化学习的效果,也影响了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更好地掌握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是教师工作的一个重点内容。我们根据医学院校的性质和培养目标,结合本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从教材、教法、教师及学生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改进,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我们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科发展为基础,更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内容

近年来,由于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技术更新快、内容多,要使医学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在较少的学时内掌握扎实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且所掌握的生化知识又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真研究和探讨。因此,在分析学科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教师根据不同专业需求更新教学内容就成为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学科知识,我们在保证授课内容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根据各专业特点、培养目标,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侧重,分别编写相应的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做到“以人为本,以实用为纲”,力求将生物化学与疾病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整体素质等方面全面、协调发展。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构建教学双重主体之间的互动与协作关系,教师的主要职能由“教”变为“导”,使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重视能力的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的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体育学院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方案

体育学院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方案 体育课程教学是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基本课程之一,是高校体育的中心环节和主要形式。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依照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办法》及国家教育部2002年颁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在总结西华师范大学公共体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全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要求和我院师资、场馆、地域、学生特点等实际情况对公共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和完善,旨在使每位大学生在大学四年里既能锻炼身体,保持较好身体素质,又能愉悦身心、增长体育知识与技能,同时又能掌握几项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并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为此,特制订本方案。 一、基本目标 1、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同时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熟练掌握一至两项健身运动基本技、战术、理论、竞赛规则和裁判法以及基层单项比赛的指导方法和组织方法。了解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3、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关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培养良好的体育习惯,具备健康的体质和心理素质。 二、体育课类型 大学第一学期为身体素质提高期,第二、第三、第四学期采用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每一学期1个学分;三、四年级为体育选修课,修完一学期获得1个选修学分。 三、体育课基本内容 (一)学生分班原则 1 根据进校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分为体育保健班和体育班;对于身体有残疾及有心脏病、哮喘或动过大型手术等不适合进行剧烈运动的学生将之统一编入体育保健班学习和锻炼,并采取与体育班不同的考试办法进行考核。身体健康的学生则统一进行体育班。 2 对体育班学生根据其运动素质情况分为基础班和提高班,身体素质较差、运动能力一般的学生进入基础班学习、锻炼和考核,身体素质较好、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进入提高班学习、训练和考核。 (二)课程设置及结构 1、体育班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4个学期共计179学时(含8课时体质测试)的体育课程。第一学期为13周,每周2学时,

关于民办高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

关于民办高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 摘要:根据当前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分析了我国民办高校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在实验教材的建设、课程体系的建立、教学管理模式的构建、教学方法与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建议 Discussion on the teaching reform About 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 Course in Private Colleges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for personnel training from the current social,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 teaching in private colleges are analyzed, several reform recommendations for 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 teach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materials, the establishment of Course system, the building of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mode, teaching method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are proposed. Key words: 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 Teaching Reform suggestion 大学物理实验是高校理工科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实验课程,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理论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可使学生获得基本

浅析高校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

浅析高校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 【摘要】高校实验室是进行实践教学和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地方,在培养创新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中扮演重要角色,可以说高校实验室的建设水平体现了学校教学水平、科学水平和管理水平,建设高水平实验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实验室;问题;思路 一、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教师队伍不稳定 长期以来,实验教师作为教学辅导人员的身份制约了实验队伍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引进人员多数具有硕士学历,其从事的实验室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从身份和待遇上无法和理论教师相比,多数人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待博士毕业后又转为了理论教师,致使实验教师队伍人才流失较多。 (二)实验室学科布局不理想 目前很多高校实验室未按照一级学科进行设置,导致实验室建设走入小而全的建设模式,由于历史原因造成有部分学院的实验课程和实验项目出现交叉,也会导致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另外,目前新兴专业的出现,出现了几个学院都

想建设该专业实验室,在专业和课程的建设上容易交叉,在设备的投入上容易重复,这都不利于高校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 (三)新专业实验室建设资金缺乏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大量新专业的增加,新专业实验室急需建设,但苦于资金没有保障,实验用房和实验设备均无法得到保障,致使一些新专业的专业实验课程无法开出,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实验室开放有待加强 虽然很多实验室制订了相应的开放管理办法,部分实验室开放工作也做出了一些成绩,但任然有大部分的高校没有具体的鼓励教师申报开放项目的措施。开放实验项目也较少,参与开放的学生不多,实验室开放还没有真正开展起来。 (五)实验室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强 随着社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加强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但是目前高校实验室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还不尽人意,虽然大部分实验室建立了网站,但是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实验教学,让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室网络开展自学和预习的实验室较少。总体上说,我国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信息化、网络化手段在实验室的建设管理中还未能普及。 二、实验室建设的思路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高职高专部分)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等文件精神,深入实施广东省高职高专教育改革与实践工程,推动我省高职教育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拟组织申报2012年度广东省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广东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优化升级的要求,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突破口,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全面提升我省高职教育整体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通过实施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引导和推进我省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解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教学实践问题,培育教学成果,努力推进我省高职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立项范围 2012年度广东省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按A、B、C类项目,重点支持各高职院校围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

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进行建设与立项。 (一)A类项目。根据我厅“十二五”工作部署和重点工作,拟在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制定、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保障平台建设等方面面向全省高职院校招标。 (二)B类项目。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实践为主要内容,突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三)C类项目。以高职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为主要内容。 具体范围见附件:2012年度广东省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指南。 三、项目条件 (一)基本条件:1.项目理念先进。项目能把握理论与改革实践前沿,符合改革与发展趋势,体现当前国家对高职要求。2.基础条件扎实。有校级以上重点项目立项与研究实践的基础,团队结构合理,项目获得充裕的经费支持。3.方案科学合理。项目实施方案具有创新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性强。4.预期效益明显。项目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作用,预期效果显著,在省内高职院校中具有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5.保障体系健全。学校每年开展校级教改项目立项建设工作,制定教改项目实施奖励管理办法,采取措施鼓励支持本校教师开展教改实践项目。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论文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论文 一、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急需改善的问题 (一)实验教学采用“一灌式教学”,激发不了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每次上实验时老师都要根据教材讲解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注意事项等,然后学生 照着事先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测得数据,计算出结果,就完成了实验。这种“教师 起主导作用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束缚了学生更好地发挥实验的 能力,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大学物理实验课时为两个 学时,老师的讲解以及示范实验操作过程要占去三分之一时间,真正留给学生自己动手操 作仪器获得实验数据的时间并不多,因而大部分实验都要超时,老师们只得想一些办法简 化实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没时间思考只得向老师请教,学生的观察浮于表面, 没有深入思考实验现象的本质,很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抑制了教 师去启发、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想法,教师则更多是直接帮学生排除故障,这样的做 法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大学物理实验室中的实验仪器设备陈旧、老化 某些大学基础物理实验室中的实验仪器设备陈旧、老化。如有的实验室还在使用老式 的电位差计做实验,仪器的精度和性能都难以保障,导致实验数据的误差很大,不能得到 精确数据,以至于学生会对科学的严谨性产生怀疑,对以后的科研工作产生不良的影响。 部分普通高校由于经费欠缺导致大学物理实验室的资源配置难以达到现代高科技物理实验 室的要求。另一方面,有的高校在购进新仪器时追求“现代化”、“先进化”,使学生的 `实验步骤操作简化,非常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而且实验仪器种类杂乱,质量良 莠不齐,假冒伪劣仪器时有出现,从而对实验测量带来不利影响。 (三)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未接轨 受我国现行高考制度的影响,高考只注重书面表达能力而不锻炼学生动手能力,使刚 进入大学的学生缺乏动手创新能力。有的高中一味追求分数,只讲考试大纲要求的课题, 而对更多可以提高学生能力的实验弃之不顾,进行机械式教育。受实验条件的影响,特别 是农村乡镇高中,实验设备落后,实验室不足,实验器材缺乏,高中生很少有机会亲自动 手做实验,导致到大学后,只知道实验原理而不会实际操作,使学生在做大学物理实验时 非常吃力,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了。 (四)大学物理实验与当代科学发展热点有关的综合型、设计性实验结合的较少 在现代自然科学体系中,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结合是必然趋势,而现在单一的力学、光学、电磁学等基础实验教学已无法满足培养优秀大学生所需的条件,也无法培养社会急 需的高精尖人才。

浅谈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浅谈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摘要:该文通过分析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现阶段各高校已开设的基础型实验、综合型实验和设计型实验的实际现状出发,提出了实验教学改革应该向着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性教学改革方向发展,探索了实验教学改革的方法和思路;具体分析了改革实验的实施步骤及实验教学应遵循的模式:(1)信息采集;(2)决策制定;(3)开展计划;(4)实施过程;(5)检查;(6)评估。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创新和科研能力,对实验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关键词:改革实验教学实施步骤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a)-0159-01 实验教学是整个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促进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实验教学是大学理工科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知识覆盖面广,具有丰富的实验思想和方法,同时是学生进入大学后接受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 现阶段实验教学通常强调的是教授给学生现成的知

识,而没有关注到知识产生的历史过程,导致知识发展的历史消失在逻辑一贯的叙述背后,学生只会自己动手简单的模仿实验,根本达不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随着科学技术的日趋进步,社会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21世纪的人才需要具有扎实的基础、宽广的知识、深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适应开拓性创新性的研究工作,因此,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科学研究和科学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下面从实验教学的实际出发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1 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实验教学的现状来看,确实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对实验教学在思想上重视不够。由于受历史与现实诸多原因以及客观条件的限制,大多数高校的实验课程尚未独立设课,实验课的开设存在很大的随机性,学时数设置也偏少,而且不占独立学分,这就使得学生对实验课程不重视,认为可有可无,做实验时也是敷衍了事,根本达不到提高动手能力的目标。 (2)教学组织形式单一。现行的教学组织形式基本上是分组循环方式,每个实验的编写基本上是“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实验内容(或步骤)―思考题”这样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课题选题指南

附件3: 2016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选题指南 一、本科教育综合改革 1-1 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的应用技能型本科教育综合改革 1-2 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发展定位与结构优化研究 1-3 构建高等学校全方位育人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1-4 校企、校院(所)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1-5 基于自主学习的本科教育综合改革的研究 1-6 跨校、跨学科(专业)培养人才的试验研究 1-7 本科专业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的构建与实践研究二、高校分类管理和分类指导 2-1 高校管理中的分类指导实践体系建构 2-2 本科高校分类管理与分类指导的比较研究 2-3 高校分类体系和分类标准设置研究 2-4 应用技术型高校教师分类管理与评价研究 2-5 地方高校教务管理流程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研究2-6 对高年级明确毕业去向的学生按类管理分类指导 2-7 高校分类管理和分类指导实施路径研究 三、创新创业教育 3-1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3-2创新创业教育政策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3-3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研究 3-4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3-5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

3-6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3—7 大学生创业实训平台建设与实践 3-8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3-9 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建设与评价机制研究 3-10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3-11 政府、社会、企业、高校共同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协同机制研究 3-12 基于大学生成长规律的创业教育模式探索研究 3-13 创新创业案例教学改革与建设 3-14 高校创新创业类精品课程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 3-15 系统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 3—16 创新创业在线共享课程建设与应用 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4-1 以“三农”建设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4-2 为新型城镇化服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4-3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4-4 基于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本科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4-5 地方高校“教师.辅导员.家长”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研究 4-6 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4-7 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体制机制研究 4-8 校企合作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4-9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可持续发展及效果评价研究 4-10 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与运行机制研究 4-11 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4-12 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建设研究与实践 4-13 基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大学物理实验是高等院校理工类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进行改革能激发大学生对大学物理实验的学习主动性,能促进大学生对大学物理实验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提高大学生在综合应用各方面知识的能力。 标签:大学物理教学改革 1 概述 在高等院校的理工类专业中,物理课程具有重要的地位。物理学实验课程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曾经为培养基础前沿学科的优秀人才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而大学物理实验为高等院校理工科大学生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性实验,也是大学生进入高校的第一门基础实验课,它反映了理工科基础实验的一般性问题。通过对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大学生不仅能正确地去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而且能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同时也能更好的培养自己的开拓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 因此,在高等学校里面,对大学生开设基础实验课,特别是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这就是锻炼大学生地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学好了基础实验,对于大学生的专业实验起到了很大的奠基作用。因此,在高等院校地理工科学生中开展大学物理实验课,就是为高等院校去培养一批专业知识扎实、动手实践能力强的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在大学物理实验的实际教学中,由于一直以来受到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的制约,比如:较差的实验教学条件与环境,以及不充足的师资力量。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实验教学很容易导致学生形成机械化的学习方式,不能自主的去做自己想做的实验,也制约了学生开拓和创新能力的形成。 因此,要真正去提高和改善高等院校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应该从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模式、教学课程体系、课堂教学和管理、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积极有效地改革[1-3]。 2 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过去教育资源缺乏的现象得到了解决,特别是各种网络资源此起彼伏,但是很多高校面对这种丰富的资源并没有很好的应用,还是采用老一套的教学模式,仍然是按部就班的对大学生进行教学,大学物理实验课也不例外。安排好时间和实验项目,有的学校还对学生的小组都要做到安排,这样就无言的限制了学生自举选择实验项目和实验时间,只能按照老师的布置。

浅谈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浅谈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发表时间:2012-06-12T08:54:46.75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2年7月总第60期供稿作者:吉晓颖[导读] 采取安排在职人员短期脱产进修,在职进修读硕及引进高技术人才等办法,提高教师整体水平。 ◆吉晓颖河北省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054000 摘要:物理实验课是中等医学院校学生开设的一门基础实验课程,通过物理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可以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养成优良的科学作风和协作精神。因此,物理实验课的教学、实验室的建设及仪器装置的先进性直接关系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也直接影响学校的整体发展及综合实力。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实验室建设人才培养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课,在物理学科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学生通过做实验可以巩固物理理论知识,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本人根据我校现有的实验设施及条件,对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提出了一些想法,现就以下两个方面浅谈如下。 一、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 1.合理安排实验,做到实验安排与理论教学紧密相联 实验课程的安排应以基础理论课为依据,应遵循先简后繁、先易后难和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理论课讲授的进度合理安排实验课程。我校物理实验一学期开设九个内容的实验,在第一次实验课时,将实验的内容、目的、要求明确向学生讲清楚,引起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 2.注重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过去我们的实验教学方法老套、死扳,教学手段过于单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不利于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提高,为此,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手段,强调实验教学的整体能力,突出构成整体的各个要素的相互作用,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改革的重点是将过去单一的教学摸式改变成课堂讲授与演示教学、电化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摸式,使学生自觉动手、动脑,认真做好实验,才能真正达到了实验教学目的。 3.将计算机应用于实验中 要求学生必须学会掌握先进设备的应用,在物理实验上要让学生学会用计算机分析实验、处理数据,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计算机在科学实验中的作用。在实验开设上增加一部分与计算机有关的实验,以提高学生综合实验能力。 4.充分发挥实验室课程资源的作用 首先应向学生开放实验室。物理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最多的是通过实验来进行的探究活动。那么,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备、模型都是宝贵的课程资源,但尚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过去,学生实验基本上是按照教科书的设计,学生根据“菜单”而进行的验证性实验。新课程则要求学生以实验室的活动为手段,通过探究,自己去设计实验,选择仪器,收集实验数据,归纳总结规律;过去的学生实验只限于教科书规定的几个实验,新课程则要求根据探究活动的需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在实验室活动,不再局限于教科书上的几个实验。实验室应该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创设条件,为此,实验室应向学生开放,让学生随时熟悉并接触各种实验仪器,以便选择适当的仪器和器材进行科学探究。 二、物理实验室的建设 1.补充实验仪器,更新实验设备,实验仪器的更新换代将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实验结果的准确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具体讲必须做到:仪器仪表更新换代。我校物理实验室现所使用的仪器仪表都是指针式的,精度、灵敏度都不高,而且受实验条件影响大,很多实验不能开设,同时还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2.完善实验室的管理机制 制定实验员的工作考评制度,督促其积极管理、维修实验仪器,来配合教师顺利开展各类实验;上级主管部门应建立严格合理的监督制度、规定实验室达标的硬性指标以及不定期的巡回检查等措施,能够督促学校领导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对实验员的进修、工作成绩和教师的实验教学、研究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从而为实验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高水准、教风严谨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保证实验教学改革取得良好的成效,必须建立一支精通业务、结构层次合理、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我校对教师队伍建设非常重视,制定了具体的师资培训计划,鼓励教师攻读硕士学位,更新知识结构,充实专业水平。采取安排在职人员短期脱产进修,在职进修读硕及引进高技术人才等办法,提高教师整体水平。 长期以来,实验室建设缓慢,实验教学过于单调、机械,学生做实验是“照方抓药”,学生做实验没有创新意识,没有取得应有的实验成效。为此,加强实验室建设,改革传统的实验方法,优化实验课程显得极为重要。我们应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创造必要条件,加大实验教学改革力度,积极开展实验内容和实验技术、方法、手段的研究,努力上好实验课,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2]关于实验室建设的几个问题.教育技术网站。 [3]姚合宝懂光国冯忠耀等加强实验室建设,促进实验教学改革。

2018年全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立项指南

附件2 2018年全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 立项指南 一、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本科教育综合改革研究 1.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服务“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健康中国”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不同类型高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研究 3.“双一流”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4.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的应用技能型本科教育综合改革 5.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发展定位与结构优化研究 6.构建高等学校全方位育人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7.校企、校院(所)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8.基于自主学习的本科教育综合改革的研究 9.跨校、跨学科(专业)培养人才的试验研究 二、高校分类管理和分类指导 10.高校管理中的分类指导实践体系建构 11.本科高校分类管理与分类指导的比较研究 12.高校分类体系和分类标准设置研究 13.应用技术型高校教师分类管理与评价研究 14. 地方高校教务管理流程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研究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15.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培养方案的研究 16.创新创业教育政策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17.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整合研究 18.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19.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实践体系研究 20.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21.大学生创业实训平台建设与实践 22.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3.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建设与评价机制研究 24.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25.政府、社会、企业、高校共同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协同机制研究

26.基于大学生成长规律的创业教育模式探索研究 27.创新创业案例教学改革与建设 28.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研究 29.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组织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 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 30.以“三农”建设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1.为新型城镇化服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2.服务“一带一路”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 33.基于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本科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34.地方高校“教师.辅导员.家长”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研究 35.高校关于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36.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体制机制研究 37.校企合作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38.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可持续发展及效果评价研究 39.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建设研究与实践 40.基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41.创业教育与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42.特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43.中外合作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五、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建设研究 44.有利于多学科融合发展的学科基地建设模式改革与实践 45.特殊人才专业教育标准建设与实践 46.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建设 47.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设置与调整 48.高校本科专业综合改革与实践 49.高等学校专业建设评估体系研究 50.本科专业质量标准建设与综合改革实践 51.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与实践 52.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理论研究与实践 六、教学信息化改革研究与实践 53.通识课资源共享网络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54.面向数字化学习方式的电子教材设计 55.基于数据挖掘的网络学习行为分析及其教学策略研究 56.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课程资源的建设与研究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开题报告书

项目编号:103443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开题报告书 项目类别一般项目 项目名称高职院校数学建模竞赛活动的组织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 项目主持人_ 徐江涛 起止时间__ 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_ 学校名称_____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______ _ 通讯地址_ 重庆市沙坪坝区上桥一村 邮政编码400037 联系电话_ 65210591 ________ E-mail 填表时间_____ _ 2010 年 11 月________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印 制

一、开题会议简况 1.开题时间:2010 年 12 月 23 日 2.开题地点: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3.评议专家 施金良(专家组组长)教授重庆科技学院教务处处长韩 西教授重庆交通大学实验教学及设备管理处处长冉学农 副教授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教务处处长丛连钢副教授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教务处处长 李北平教授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地质与测绘工程学院4.参加人员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亚杭、教务处处长唐继红,学院教务处 相关人员。 课题组主要研究人员: 徐江涛(项目主持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数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刘琼荪重庆大学数理学院,教授,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重庆赛区组委会秘书 郭思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数学教研室,讲师燕 长轩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数学教研室,讲师陈善 全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数学教研室,讲师罗淑君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数学教研室,副教授徐敏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数学教研室,副教授张婧怡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讲师陆海重庆电子工程职业 学院数学教研室主任,讲师

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和质量提升计划

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和质量提升计划 (2010.9——2012.7) 《公共体育》课程是四川省省级精品课程,也是四川省省级教学团队,曾经连续获得四川省人民政府第一至六届教学成果省级奖,拥有高级职称教师比例60%,是一支在省内外同类课程中有一定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的教学团队。为了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教体艺〔2007〕8号)的精神和要求,在认真总结研究过去情况的基础上,结合体育系的实际,为进一步提高《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特制定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和质量提升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的精神和要求,落实学校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巩固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取得的成果,开展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以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二、建设目标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在同类课程教师中省内领先、国内知名的教学团队;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力争再次获得校级以上教学成果奖;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通过率达到90%;使公共体育课在四川省高校和全国农业院校同类课程处于领先地位。 三、主要内容和主要措施

要紧紧围绕学校第九次党代会确立的发展战略,以“公共体育教学改革和质量提升计划”为创先争优活动的主题和载体,切实推进师资队伍、教学质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一)实施公共体育教学改革计划 1、在全面实施“211工程”学术支撑人才的专项科研支持计划的同时,利用学校的相关政策,每年稳定资助2-3名骨干教师10000元的教学、科学研究经费,促进教师教学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增强团队的核心竞争力,以此带动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快速提升,促进教学骨干的迅速成长。首先加强对“计划”入选人员的目标管理和年度考核;其次是有计划地对“计划”候选教师进行培养,争取每年有3-4位教师入选。 2、加大研究项目的组织力度,组织学术团队或课题组积极申报省级以上教学科研课题,拓宽项目申报渠道,争取每年有2-3个项目获得省级以上立项;团队成员在核心期刊上每年至少发表1-2篇学术或教研论文。 做好新一轮校级教改项目的立项工作,积极组织申报省级、国家级教改项目。拟申报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1-2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2-3项。团队成员每两年至少撰写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一篇。 3、实施科研支持和奖励制度。计划每年投入1万元,对教师申报科研教研课题、出版教材专著、发表教学论文给予大力支持和相应奖励。 4、计划每年投入3-4万元,邀请国内知名教授到学院给教师开设高层次的学术讲座或讲学1-2次;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和交流,每年派10-12名教师参加国内大型的学术会议和学术交流工作,进一步加大团队成员到国内著名高校进行教学交流的力度,为团队建设储备丰富的人力资源。

高等院校教改项目管理办法

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以下简称“教改项目”)管理工作,确保立项项目顺利实施和研究成果应用推广,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根据教育部和省相关政策文件和法律法规,结合学校整体转型发展的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教改项目管理办法适用范围: 1.学校立项建设的级教改项目; 2.学校承担的省级及以上教改项目; 3.学校整体转型发展中的各项教改项目。 第三条凡是涉及学校转型发展改革的教改项目,均由学校转型办会同教务处计划统筹、监督评估、项目结题。教务处作为主管部门需制定项目建设的技术标准并负责项目建设日常管理,项目建设的责任单位(项目负责人)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学校转型办、教务处等有关部门组织专家进行项目结题验收。 第四条学校教改项目管理包括申报立项、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经费管理、项目孵化等环节。 第五条教改项目实行学校、二级学院(部门)、项目负责人三级管理。 第二章立项原则及范围 第六条教改项目立项原则,以学校转型发展与特色建设为指引,

深究其内涵,以崇工重商、理实兼优,校企合作、服务地方,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创新创业、教赛一体等为重点,开展项目研究,注重实效。 第七条教改项目坚持“问题导向”的原则,须针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立足现有的办学基础和办学特色,努力培育有创新、有突破、有实效、有影响的高水平教育教学成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第八条教改项目立项的范围:主要包括教育教学理念与管理体制机制、质量监控、专业综合改革类项目、精品资源共享课项目、教材建设项目、教学案例资源建设项目、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与建设项目、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项目、实训教学体系与方案、虚拟仿真实验类项目、学生素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等。 第九条立项建设的教改项目,既可以是一个体系研究与实践,也可是某个点的研究与实践。 第三章项目申报 第十条学校根据总体改革与年度工作任务,每年上半年启动教改项目的申报工作。发布校级教改研究课题指南。 第十一条各二级学院、部门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组织选题申报工作,并由项目申请人填写《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申请书》(以下简称立项申请书,附件1)。申请人所在单位须对立项申请书进行全面审核,对申请人的政治表现、业务能力、研究条件等方面签署明确意见,择优向学校推荐。

高校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与管理浅析——以锦州医科大学食品学院为例

中国校外教育教研试点 下旬刊06/2019高校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与管理浅析 ——以锦州医科大学食品学院为例 ◆张冬怡于小磊常宝贤 (锦州医科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要】高校实验教学中心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验教学的场所,它的建设与管理将直接影响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和水平。一个学校的实验室水平已经成为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所以建设和管理好高校的实验教学中心,对于高校的整体建设至关重要。 【关键词】实验中心 实验室建设高校建设教学体系 一、食品实验教学中心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良好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实验教学改革 顺利进行的保障。组建一支相对稳定的由实验中心主 任、副主任、专职实验教师和专兼职实验技术人员组成 的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队伍至关重要。以锦州医科 大学食品学院为例,锦州医科大学食品实验教学中心 (以下简称“中心”)实行中心主任负责制,设主任1名,副主任1名,负责中心的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管 理与其他日常工作的管理。实验中心的人、财、物实 施统管共用,打破学科界线,把实验室建成了多功能、 全方位的综合实验中心。 二、实验中心建设内容及特色 中心以提高学生创新、创造、创业能力和实践动手 能力为目标,以实验和自主实验两种基本形式,建立了 “一个基础、四个平台、三个层次、四个结合”的 “1434”实践教学体系。其中“一个基础”是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搭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专业课 的实验教学平台。“四个平台”为提升学生的科研创新 能力的四个课内实验平台。“三个层次”是指验证性、综 合(设计)性、研究创新性三个不同层次的实验项目。 “四个结合”是指在两个实践平台上,突出实验教学与 理论教学相结合,与科研相结合,与大学生创新、创 造、创业相结合,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中心还建立了合理的开放运行机制,准入制:对科 技创新实验、开放性实验项目进行实行项目立项、审 核、中期考核、结题报告、答辩、申请学分的过程管 理。导师制:学生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实行导师负责 制。搭建了多专业、多学科、多学院实验教学平台,促 进了学科交叉与融合、实现了优势互补。学生从三年 级开始,“一对一”导师制,两年时间,随时进入开放实 验室,完成毕业设计及开放性、创新性项目。 三、实验中心建设成果的创新点 中心以提高学生创新、创造、创业能力和实践动手 能力为目标,建立了“一个基础、四个平台、三个层 次、四个结合”的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的科学完 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基础操作、专业技能、科 技创新”三者并重的实践教学模式。教学管理创新自 主研发的“基于物联网的实验室综合管理信息化平台” 集成传统实验室、数字化和虚拟实验室的开放式实践学 平台,实现了实践课程指纹门禁和考勤、实验室远程视 频监控、实验室预约管理、仪器使用管理和课内外实践 课程耗材管理。四、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中心下设食品科学技术实验教学平台、食品分析与检测技术训练平台、食品加工技术训练平台、食品工程技术训练平台,现已全部实现多媒体网络教学。五、实验教学管理中心建立健全实验室管理体制。在中心主任的领导下,组织实验教学的实施、定期检查实验教学效果、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技能比赛。按照学校的总体规划,统筹安排、调配、使用实验教学资源和相关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的规律,对已有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作进一步完善和修订,重点抓好检查落实;完善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考核、评估、考勤制度与实验教学的科学评价机制,引导教师积极改革创新,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实验竞赛项目,鼓励教师参与实验教学改革、成果、精品课程、编写实验教材,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提高实验室的使用率和利用率;定期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学生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督促检查实验室安全规章落实情况,保障实验室安全、高效的运行,实现中心的开放管理与科学管理。六、仪器设备管理中心所有教学仪器、设备、低值耐用品均属学校财产,纳入中心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统一在中心建帐,由资产管理员负责,做到固定资产帐、物、卡相符率达到100%,仪器、设备,如出现故障应及时报修,无长期待修,对于大型贵重仪器设备实行专人专管。七、实验队伍建设中心每年度至少进行两次关于实验设备操作、保养维护等方面的培训讲座,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实验水平和设备保养维护能力。中心将实验技术人员的日常表现、科研能力、实验能力、仪器设备保养维护能力,纳入到年度绩效考核中,制定考核标准,明确各自的分工,责任和目标,充分调动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实验中心是高校建设的根本,只有不断加强实验中心的科研实力,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创新性人才,服务社会。因此,长效性的建设和管理好高校实验中心至关重要。参考文献:[1]宋海虹,陈小弟.现代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实践与探究[J ].实验室科学,2015,(5):115[2]宋英明.提高高校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水平和使用率浅析[J ].中国培训,2016,(20):94. 73

2015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课题选题指南

附件1 2015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选题指南 一、本科教育综合改革 1-1 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的应用技能型本科教育综合改革1-2 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发展定位与结构优化研究 1-3 构建高等学校全方位育人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1-4 校企、校院(所)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1-5 基于自主学习的本科教育综合改革的研究 1-6 跨校、跨学科(专业)培养人才的试验研究 1-7 本科专业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的构建与实践研究二、高校分类管理和分类指导 2-1 高校管理中的分类指导实践体系建构 2-2 本科高校分类管理与分类指导的比较研究 2-3 高校分类体系和分类标准设置研究 2-4 应用技术型高校教师分类管理与评价研究 2-5 地方高校教务管理流程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研究 2-6 对高年级明确毕业去向的学生按类管理分类指导 2-7 高校分类管理和分类指导实施路径研究 2-8 应用转型背景下高校分类管理实践运行模式的构建 三、高校转型发展 3-1 高校转型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3-2 中外高校转型发展的比较研究

3-3 高校转型发展的政策保障与激励机制研究 3-4 多元化办学模式下高校转型机制研究与实践 3-5 高校转型发展评价体系与推进路径研究 3-6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策略研究与实践 3-7 高校转型办学定位和特色研究 3-8 高校转型后教师教学发展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3-9 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融合研究 3-10 地方高师院校转型发展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换和重构3-11 校企合作办学对高校转型发展促进作用的研究 3-12 普通高校转型发展思路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4-1 以“三农”建设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4-2 为新型城镇化服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4-3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4-4 基于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本科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4-5 地方高校“教师.辅导员.家长”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研究4-6 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4-7 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体制机制研究 4-8 校企合作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4-9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可持续发展及效果评价研究 4-10 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与运行机制研究 4-11 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4-12 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建设研究与实践 4-13 基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4-14 创业教育与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4-15 特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4-16 中外合作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10)

理工科类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基本运动形式、相互作用及其转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许多部门,是其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 在人类追求真理、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中,物理学展现了一系列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影响着人类对物质世界的基本认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生活,是人类文明的基石,在人才的科学素质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物理学本质上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实验是科学实验的先驱,体现了大多数科学实验的共性,在实验思想、实验方法以及实验手段等方面是各学科科学实验的基础。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物理实验课是高等理工科院校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本训练的必修基础课程,是本科生接受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 物理实验课覆盖面广,具有丰富的实验思想、方法、手段,同时能提供综合性很强的基本实验技能训练,是培 - 1 -

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它在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活跃的创新意识、理论联系实际和适应科技发展的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具有其他实践类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课程的具体任务是: 1.培养学生的基本科学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基本素质,使学生初步掌握实验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培养 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学生掌握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2.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积极主动的探索 精神,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爱护公共财产的优良品德。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 大学物理实验应包括普通物理实验(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实验)和近代物理实验,具体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如下: 1.掌握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处理实验数据的基本能力。 (1)测量误差与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能逐步学会用不确定度对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的结果进行评估。 (2)处理实验数据的一些常用方法,包括列表法、作图法和最小二乘法等。随着计算机及其应用技术的普及,应 - 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