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朗诵技巧

现代诗歌朗诵技巧
现代诗歌朗诵技巧

现代诗歌朗诵技巧

一、以真挚的情感为基础

真正好的朗诵者是以声音传达出内心真挚的情感来感动听众的。朗诵时的声音情感要

出自内心的深处,适切地传达出朗诵者真正所体悟到的诗意。并不是故意地夸张吼叫

或娇柔造作,更不是声情太过泛滥,使听众被气氛浓厚的声音「表演」形式所感染,

反而造成「喧宾夺主」的现象。因此,朗诵者在朗诵准备前,一定要先清楚了解朗诵

的主要历程与目的.摒弃做作、夸张、恶心的声音表现

朗诵者应以真挚的情感来深刻感受诗人的感情,再呈现出适当声情技巧。可由以下三

个步骤来达到:

解诗:所谓「解诗」,就是正确分析和深入理解诗的思想感情,探索诗人的创作动机

及诗篇的构思。可由以下步骤来达到:

1、熟读诗——掌握作者:把握作者对诗篇的创作理念及构思,是最好且最直接的方式。——

2、深刻解诗:「解诗」并不是照着字面上的意义分析一下就够了,除了掌握作者外,而是要用自己的思想感情做基础,努力探索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动机。进而分析每段,

每句,甚至每个字的内在意义。不仅这样,而且要把诗内所含的思想情感,逐渐变成

自己思想情感的冲动,直到情不自禁不能不说的时候,再开始朗诵。

3、掌握基调:「基调」就是朗诵时整首诗的「主题意识」、「主题呈现」的整体方式。诗的基调可能是忧伤的、愉快的、励志的、哀恸的等等,

4、入诗

首先入诗的应是朗诵者。朗诵者因着深刻理解诗句而深受诗意感动,而后藉由丰富且

适切的声情表达方式,感动了自己,最后感动了听者,双双进入诗境之中。

为了不使朗诵者误解诗人、诗意,因此,朗诵者在朗诵前有三项功课:一为字音正确,二为根据诗作的主旨,揣摹作者所要表达此字词的状态。譬如「冷」,是「寒风刺骨」的冷?还是「冰天雪地」的冷?抑或是「春寒料峭」的冷?至于第三层次的抽象

体会,朗诵者则需要更多练习,试着把握其中的精微之处。譬如「身冷但心不冷」的

雪中送炭的「感激之情」,或是「身不冷心却冷」的世态炎凉的「绝望之情」,思索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该如何用声音来呈现。透过这三项功课,用心的朗诵者便可以

适切地用声音来传达他所体会到的深层情感的部分。

深刻地体会诗作中的字词意义、状态、境界后,这时朗诵者必须将自己的情感触角导

向作者或是作品,从感情的角度再来深刻地理解作者、理解作品,这时需要靠朗诵者

平日的学习经验与生活经验累积。因此,若能在选择朗诵的题材时,配合朗诵者本身

的年纪、历程等等的生命经验来挑选诗篇,相信必能有真挚的情感作后盾。反之,若

相距过大,朗诵者在诠释上可能会十分吃力且容易矫情。

「完美的朗诵」是对朗诵者不间断的考验,要把握「诗情」、「声情」的轻重。重要

的是,朗诵者以真挚的情感为基础,而听众是不是已经接收到朗诵者所传递出去的「诗情」。至于「声情」的技巧应该在不着痕迹之中,称职地扮演推手的角色。

二、以丰富的声情为方法

声音是很有「表情」的,不过一般人并没有特别注意它。仔细想想,我们经常能藉由

别人的说话声调与语气中,探知他人的喜、怒、哀、乐。这也就是所谓的「声音的表情」。

用来表达诗情的一种方式。

1、字正:

2、腔圆:就是要求吟诵时声音饱满、圆润、优美和腔调婉转、圆活、动听。「腔圆」是对声音的再要求。若朗诵者只做到了「字正」而无「腔圆」,就算所发出的字音十

分正确,但是听起来却缺乏了感情、不动听,就像是机器人说话般平述的口吻。因此,「腔圆」就是朗诵的第二重要的基本要求。

(1)正确的呼吸方式-朗诵时最好能使用「胸腹联合式呼吸」,吸入的气息最深、呼出的气息也最强、最长,可以给予朗诵时充足的气息动力。

(2)注意气息的补充方式,也就是要注意「换气」、「偷气」的运用方式。所谓「换气」,通常指一句唱完之后、下句开始唱之前,利用自然停顿的时间进行吸气。由于

两句之间停顿的时间较长,「换气」时吸入的气息较深、较多。所谓「偷气」,通常

指歌唱进行之中只要感到肺中气息不足,便赶紧利用字音的收声或音高、感情等的变

化转折,在剎那间不知不觉地吸进少量气息。「偷气」时吸入的少量气息较浅,仅到

上胸部。

(3)真挚的情感

(三)适当的语音呈现

1、停连:

指的是朗读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简单的说,「停连」就是朗诵时,诗句的「停顿」与「连接」的状态。要注意的是,「停顿」并不是「休息」。当朗诵者面临到新

的诗篇时,首要便是要将诗句的内容读清楚,掌握诗意的内涵,从字、句、段中,将

其中的关系清楚地分析。「停连」的使用便是第一步骤。目的是要让诗句的意义表达

地更加清晰、正确。

譬如,一句「最贵的一张值八百美元」的停连方式,可有以下四种:

1最贵的一张值八百美元。2最贵的^一张^值^八百^美元。

3最贵的一张^值八百美元。4最贵的^一张值八百美元。

我们可以看出;1是没有停顿的,语意并不清晰;2停顿太多,支离破碎,仍然没有清晰的语意;3和4语意不相同,但各自的语意都清晰,却是共同的。3是说一张画最贵,卖到八百美元;4是说最贵的有好几张,每一张都可卖八百美元。这就是因为停连的

位置不同,而产生了歧义。

停连的方法,可分为「大停顿」、「小停顿」、「紧连」、「缓连」四种来相互运用。就停顿的角度来说,「大停顿」是指字与字、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因诗意

的需要而做收音停留时间较长的呈现。但就连接的角度而言,其实就是「缓连」。反之,「小停顿」就是「紧连」,让字与字、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作收音停留

时间较短的呈现。当然,一般语音的呈现,停连并不能单独起作用的,还必须和「重音」、「语气」、「节奏」相结合,才能完整的展现语音的丰富性。

2、重音:

在朗读时需要强调或突出的词或词组,甚至某个音节,叫做重音。同样的一句话,如

果重音不同,表达出来的意思也就不同。如下:

我知道他会唱歌。(我知道,不用你说)我知道他会唱歌。(我是说他会,不是指别人)

我知道他会唱歌。(他会,而不是不会)我知道他会唱歌。(他会唱歌,别的不一定会)

表现重音的方式可有「强中加强」、「低中见高」、「快中显慢」、「实中转虚」、「连中有停」等五种方法呈现。朗诵者要能够善用重音的高低层次及对比的效果,就

可达到利用重音来体现诗意的目的了。

3、语气:

就朗读的语句来说,既有内在的思想感情的色彩和分量,又有外在的高低、强弱、快慢、虚实的声音形式。综合这两方面,我们称之为「语气」。同样一句话,因语气的

表现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意义。例如:

不行!(坚决。说不行就不行)―――拒绝的语气。

不行?(好啦!答应嘛!可不可以呀!)―――犹豫的语气。

不行?(怎么可能!我以为你会答应。)―――怀疑的语气。

不行?(你不要命了!竟然说不行。)―――轻视的语气。

不行!(不好意思?其实我可以呀!)―――期望的语气。

当我们说「语气不对」的时候,应该包含以下三种意义:

1.用词不当,句法欠妥;

2.态度不对,感情失真;

3.声音不合,气息失调。

从以上解说可知,讨论语气可从内在的思想感情和外在的声音形式两个条件来分别说明。就内在的思想感情来说,朗诵时我们务求感情的真挚感人,而这整体的声情表现

是否恰当,端赖语气中所呈现出的色彩而定。透过语气的色彩可以显露出爱、憎、悲、喜、惧、欲、急、冷、怒、疑等等的情感,也就表达出了诗中的情感。就外在的声音

形式方式ㄑ来说,首先要了解语气与语势的关系。「语势」就是指有声语言中语句的

发展或行进的趋向和态势。其实研究语气、语调、语势,是不能孤立地只研究语句的

声音形式,而是要从朗诵的主体-诗作的篇、段、句、字,根据诗意,从发展趋势及

行进态势来分析、来把握,不要一味地追求现成的公式,这样反而会造成呆板无变化

的语气呈现。

1、节奏:

所谓节奏,乃是相等的即同长的时隔为再现即回复的加强所刻划,所记出。所谓「同

长的时隔再现」就是一般人说的「拍子」。就乐理来说,在一个小节内的音符,每隔

一定时间出现一个相等时值的重音,而各重音的强弱也相同,就叫做「拍子」。拍子

不断地回环往复,也就造成了「节奏」。可以说拍子是节奏的基本,节奏以小节为单位。所以,节奏就是整首乐曲的整体骨干。而强声,就是拍子与节奏的基干。将以上

的乐理运用到朗诵上,对朗诵而言,节奏也就是整首诗的骨干,利用不断地回环往复,支配着所有的声音元素,掌握气氛的转换或营造,展现诗中的基调。其中,重音是节

奏变化的最主要的因素。

朗诵时,朗诵者会对于诗句稍作「停连」的分析,其实也就是做了分别「音节」的工作。音节里的节奏该如何呈现呢?譬如:

1│他喜欢唱歌│ 2│他喜欢│唱歌│ 3│他-│喜欢│唱歌│

4│他喜│欢唱歌│ 5│他│喜│欢│唱│歌│

这几种划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同样字数的句子,甚或是同一个句子,因为语言

目的、语言环境、具体思想感情的不同,语气和节奏所要球的速度也就不同。

因此,节奏的变化就在这小节当中的字距与句距松紧度的运用情形。当然,重音更是

节奏最重要的一环。传统的朗诵方式令人觉得恶心造作,原因就在于音节上的划分总

是固定的二字或三字一组,完全不考虑诗意是否贯串,甚至末字一定强调尾音的拉高

拉长。这样单板的节奏呈现,难怪不吸引人也不动听了。

节奏与速度之间的关系也十分密切。速度也是字距与句距的长短运用。若以一小音节

为例,若小节中朗诵较少的字,速度就是慢;若朗诵较多的字,速度就是快。譬如:

1│他喜欢唱歌│ 2│他喜欢│唱歌│

同样是「他喜欢」不过1的「他喜欢」朗诵出来的速度就比2的「他喜欢」还要快。2的「他喜欢」朗诵出来的速度较慢。所以,速度也是相对的关系,不是绝对的关系。

因此,朗诵时,速度要产生变化,一定要把握住「欲快先慢、欲慢先快」的原则。

以上这四类语音的呈现方式并不能单独作战,缺一不可。

停连,解决词、词组、句子、段落、层次之间的疏密关系,使语意完整清晰,感情隐

现得体。但是,只有语气准确,贴切,停连的位置和时间才会有生命的活力;而停连

的错误也会造成语气的不当。

重音,解决句子、段落中的主次问题,使语言目的明确,重点突出。但是,只有在语

气的带动下,重音才会更凝聚地、更深层地表意传神;而重音不准确,表达方法不恰当,也会造成语气的模糊。

至于节奏,那具体的回环往腹不依靠语气,当然就要黯然失色、空泛笼统了。而节奏

又可以在回环往腹的转换中,使语气更添光彩。

我们可以说,语气可以支配停连、重音,也可以形成节奏的不同类型,同时,停连、

重音、节奏的各自不同的变化,主要由语气来体现。

三、以适当的仪态为辅佐

任何需要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形式,如戏剧、舞蹈、相声等等,表演者整体的体态所

传达出来的肢体语言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戏剧的舞台上,表情

和动作是「主」;而在诗的朗诵舞台上,表情和动作是「宾」。表情和动作是不能喧

宾夺主,损害了诗的「朗诵」,于是这期间的尺度就须是恰当的掌握。所谓「合适」,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不但呆板而毫无表情要不得,就是不当和不够也都要不得;

而尤其可怕的更是过火的夸张。至于「表情」方面,不论脸部的,或者身体、四肢,

不必夸张,只要顺其自然,随着内在情绪受到诗中情境的触发,自然会影响到整个身心,而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反射出来。

在整体的仪态中,以眼神最为重要。眼神生动,是所有肢体动作的最基础的要求。若

眼神恍惚、不专注,就算表情再逼真、仪态再自然,也让观众觉得缺乏真实感。但是,就团体朗诵而言,要所有人的眼神生动且专注,训练起来将十分不容易。

但是,经过严格训练后,眼神生动便可以有以下三种传达的效果:

(一)专注度

由朗诵者的眼神,我们可以立即地看出朗诵者的专注度如何?再藉由专注度所呈现出

来的深浅,可以看到朗诵者的态度,是否恭敬地、全心全意地诠释诗意?若朗诵者自

身十分专注地进入诗境当中,这也才能带领着观众进入诗境中。若朗诵者自身眼神恍惚、四处飘荡,又如何能说服观众呢?在方法上,可以藉由处理眼神视线停止处及眼

神流转的方式来传达专注度。

(二)形象传达

在朗诵中,形象的传达当然绝大部分是由声音的感情表现来呈现。不过,眼神亦扮演

着重要的角色。譬如:当朗诵者正慷慨激昂时,眼神的传达却是柔弱无力的;当朗诵

者正哀凄悲痛时,眼神却是炯炯有神的。这时,不论朗诵者的声音呈现如何丰富恰当,眼神一不对味,整体的感觉就走味了。对观众而言,更感觉到声情与诗情的格格不入。所以,朗诵时,眼神要配合诗意呈现,传达出诗中不可言喻的鲜明形象。

(三)增加意象

对朗诵而言,舞台上的道具布景呈现并不是重点。而在舞台上,也不太可能将所有的

道具布景一一备齐。这时,便可善用眼神的暗示来让观众想象。藉由想象,不但可以

使舞台的空间无限加大,更可容易地使观众进入他自己所想象的诗中世界。譬如:朗

诵到「高山」时,朗诵者的眼神自然就会往上看。如果是很高、很高的山,还要将眼

神的视线不断地、慢慢地向上延伸,以展现「很高」的意象。在方法上,朗诵者可善

用眼球转动的方式或眼神停止处的方式来达到增加意象的效果。

总而言之,若眼神生动灵活,实际上,并不需要特意的设计肢体的动作,仪态自然而

然便能适当地传达出诗情。有了真挚的情感及丰富的声音表情,再透过适当的仪态来

传达诗中的意境,更能感动人心

现代诗歌朗读技巧

现代诗歌朗读技巧 一、把握诗歌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诵读现代诗,首先必须把握其思想内容,根据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如《再别康桥》,写的是离愁别绪,其情感基调定在一个“愁”字上,而且,这愁,不是哀愁,不是浓愁,而是轻淡的柔愁,愁中又带有一丝对康桥美景的沉醉,带有一丝对母校眷恋的深情。 二、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诗歌诵读的语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果表现的内容是欢快的、激动的或紧张的,速度要快一些;表现的内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慢一些;表现的内容是平铺直述的,速度采取中等为宜。”比如,《再别康桥》与《我爱这土地》的语速要慢一些。 在同一首诗歌当中,语速并非一成不变。诗歌情感有发展,语速随之有变化。如闻一多《发现》一诗: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 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 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呕出一颗心来,你在我心里! 作者一步步发现,一步步追问,节奏愈来愈紧,痛苦愈来愈深。最后,在沤心沥血之中终于发现,祖国原来珍藏在自己心底。因此,这首诗的语速应是:慢→快→慢。 三、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诗歌诵读,有轻有重,有音长音短,才能将诗歌情感强调出来,才能将诗歌的韵味体现出现,字词句的轻重及音长音短,要根据诗歌内容、意境来判断。如《再别康桥》: 轻轻地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地来; 我轻轻地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这整节诗比较轻柔,但轻柔之中依然有强调部分。其中,下画双线部分可稍读重一些;而下画单线部分的三个“轻轻”虽然属于这节诗中重点强调的部分,但根据诗歌意境来看,不能重读。那么该怎么处理呢?我们可以这样处理:语速放缓慢,声音稍微拉长。这样,两种强调处理,各有不同,一种重读,一种轻读拉长,“歌”的韵味便出来了。 四、根据语境的关系,确定诗句的停顿。诗歌诵读,需要正确处理好停顿。节奏自然鲜明,诗歌才富有韵律美。“一般说来,顿号后的停顿最短,逗号后的停顿长一点,分号和冒号后的停顿再长一点,句号、问号、感叹号和省略号后的停顿更长一些。”对于标点符号处的停顿我们容易判断,那么,无标点符号之处又如何停顿呢?我们要明白的是,古诗有节拍停顿,现代诗也有节拍停顿。一般是“两个音节一拍或三个音节一拍”,如顾城的《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有时需根据诗歌内容和语意关系来断定。比如闻一多的《红烛》最后一节,一般性的处理可能会是这样: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然而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诗歌内容、意境,会发现这样的处理不太合适。诗人借咏颂燃烧的红烛寓志,在反复吟咏之后明志,表示要以“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执著态度对待人生。所以,最后一节的处理,应有别于本诗其他章节。这是本诗的高潮部分,每一字都非常重要,每一字都寓含作者的情与志。为了体现每一字的力度,在诵读时,我们这样处理比较合适: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如此处理,一字一顿,一字一拍,更能准确地突出诗人的志向及志向的坚定。 总的说来,现代诗歌诵读,不同于一般的课文朗读,它具有很浓的表演性。它需要读者掌握一定的技巧,将情感投入其中,反复吟咏,方能渐入佳境,最终达到“诗、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朗诵散文和诗歌时应该如何停顿和换气

朗诵散文和诗歌时应该如何停顿和换气? 朗读者在朗诵过程中既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在语调、节奏、停顿、抑扬顿挫等方面一定要符合语法规范和民族使用习惯,从而使听者听得清、听得懂,又要在对朗诵材料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对语言再现从语调、节奏、停顿、抑扬顿挫等方面进行个性化的艺术处理。 要朗诵好一篇作品,一方面要深刻透彻地把握作品的内容,另一方面,则要合理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准确地表达出作品的内在含义,二者缺一不可。常用的基本表达手段有:停顿、重音、语速、语调。 1.停顿指语句或词语之间声音上的间歇。停顿的作用,一是呼吸换气的自然需要。二是用来表示语句间区分、转折、呼应、递进等各种关系,有助于听众理解文意。三是为了充分表达思想感情。 2.重音是指那些在表情达意上起重要作用的字、词或短语在朗诵时要加以强调的技巧。重音是体现语句目的的重要手段。 3.语速是指语言节奏的快慢变化,朗诵时的语速与文章的思想内容相联系,是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一般说来,热烈,欢快、兴奋、紧张、激昂、愤怒、驳斥、申辩的地方速度要快一些;平静、失望、庄重、悲伤、沉重、追忆的地方速度要慢一些。而一般的叙述、说明、议论则用中速。 4.语调指语句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语调主要有四种:升调、降调、平调、曲调。 再次,朗诵时的态势语也不容忽视。从艺术再现的角度来说,朗诵时态势语运用得好,可以将朗诵达到最高水平。

朗诵具有表演性,适当运用态势语,可加强语势,有助于情感的表达,否则会显得呆板。 朗诵运用手势,要少而精,自然、果断、舒展,形体姿态要端庄大方,彬彬有礼、自如洒脱。 朗诵者的目光要保持神采,用丰富明快的眼神使朗诵更生动、传神,并注意台上台下目光的交流。

现代诗歌朗诵技巧

现代诗歌朗诵技巧 一、以真挚的情感为基础 真正好的朗诵者是以声音传达出内心真挚的情感来感动听众的。朗诵时的声音情感要 出自内心的深处,适切地传达出朗诵者真正所体悟到的诗意。并不是故意地夸张吼叫 或娇柔造作,更不是声情太过泛滥,使听众被气氛浓厚的声音「表演」形式所感染, 反而造成「喧宾夺主」的现象。因此,朗诵者在朗诵准备前,一定要先清楚了解朗诵 的主要历程与目的.摒弃做作、夸张、恶心的声音表现 朗诵者应以真挚的情感来深刻感受诗人的感情,再呈现出适当声情技巧。可由以下三 个步骤来达到: 解诗:所谓「解诗」,就是正确分析和深入理解诗的思想感情,探索诗人的创作动机 及诗篇的构思。可由以下步骤来达到: 1、熟读诗——掌握作者:把握作者对诗篇的创作理念及构思,是最好且最直接的方式。—— 2、深刻解诗:「解诗」并不是照着字面上的意义分析一下就够了,除了掌握作者外,而是要用自己的思想感情做基础,努力探索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动机。进而分析每段, 每句,甚至每个字的内在意义。不仅这样,而且要把诗内所含的思想情感,逐渐变成 自己思想情感的冲动,直到情不自禁不能不说的时候,再开始朗诵。 3、掌握基调:「基调」就是朗诵时整首诗的「主题意识」、「主题呈现」的整体方式。诗的基调可能是忧伤的、愉快的、励志的、哀恸的等等, 4、入诗 首先入诗的应是朗诵者。朗诵者因着深刻理解诗句而深受诗意感动,而后藉由丰富且 适切的声情表达方式,感动了自己,最后感动了听者,双双进入诗境之中。 为了不使朗诵者误解诗人、诗意,因此,朗诵者在朗诵前有三项功课:一为字音正确,二为根据诗作的主旨,揣摹作者所要表达此字词的状态。譬如「冷」,是「寒风刺骨」的冷?还是「冰天雪地」的冷?抑或是「春寒料峭」的冷?至于第三层次的抽象 体会,朗诵者则需要更多练习,试着把握其中的精微之处。譬如「身冷但心不冷」的 雪中送炭的「感激之情」,或是「身不冷心却冷」的世态炎凉的「绝望之情」,思索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该如何用声音来呈现。透过这三项功课,用心的朗诵者便可以 适切地用声音来传达他所体会到的深层情感的部分。 深刻地体会诗作中的字词意义、状态、境界后,这时朗诵者必须将自己的情感触角导 向作者或是作品,从感情的角度再来深刻地理解作者、理解作品,这时需要靠朗诵者

声优练习素材-适合女生朗诵的诗歌

核心提示:一、第十首,余光中的《等你, 在雨中》:等你, 在雨中, 在造虹的雨中蝉声沉落, 蛙声升起一池的红莲如红焰, 在雨中你来不来都一样, 竟感觉每朵莲都像你尤其隔着黄昏, 隔着 这样的细雨永恒, ... 一、第十首,余光中的《等你, 在雨中》:等你, 在雨中, 在造虹的雨中蝉声沉落, 蛙声升起一池的红莲如红焰, 在雨中你来不来都一样, 竟感觉每朵莲都像你尤其隔着黄昏, 隔着这样的细雨永恒, 刹那, 刹那, 永恒等你, 在时间之外在时间之内, 等你, 在刹那, 在永恒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里, 此刻如果你的清芬在我的鼻孔, 我会说, 小情人诺, 这只手应该采莲, 在吴宫这只手应该摇一柄桂浆, 在木兰舟中一颗星悬在科学馆的飞檐耳坠子一般的悬着瑞士表说都七点了忽然你走来步雨后的红莲, 翩翩, 你走来像一首小令从一则爱情的典故里你走来从姜白石的词里, 有韵地, 你走来看过好多关于这首诗的评论,印象最深的是一篇关于科学馆和瑞士表那阕如何精彩的文字,说是古典与现代结合云云,不过,个人认为,这两个意象的出现也许就是这首诗唯一的败笔,西装和瓜皮帽的搭配让人看着怎么也不舒服。二、第九首,林徽音的《笑》:笑的是她的眼睛,口唇,和唇边浑圆的漩涡。艳丽如同露珠,朵朵的笑向贝齿的闪光里躲。那是笑——神的笑,美的笑:水的映影,风的轻歌。笑的是她惺松的鬈发,散乱的挨着她耳朵。轻软如同花影,痒痒的甜蜜涌进了你的心窝。那是笑——诗的笑,画的笑:云的留痕,浪的柔波。据说徐志摩就是因为爱慕这位才女才开始写诗的,不过,林徽音最后却选择了梁思成,后来很多人知道这个名字也是因为这个典故。我想,一个能写出这样作品的名字是不需要借助典故来记忆的。三、第八首,废名的《星》:满天的星,颗颗说是永远的春花。东墙上海棠花影,簇簇说是永远的秋月。清晨醒来是冬夜梦中的事了。昨夜夜半的星,清洁真如明丽的网,疏而不失,春花秋月也都是的,子非鱼安知鱼。冯文柄把他酷爱的老庄融入诗中,作品中到处流淌着思想。那些所谓的哲理诗和他相比,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四、第七首,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在所有以断章为题的作品中,这个是最有名的了。不过,很多权威评论家的解释却是作者本人不能苟同的。五、第六首,郑愁予的《错误》: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蛰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也许这个错误不只是对窗内人说的,对过客来说也一样,因为窗内人等的并不是他。郑愁予的诗很多都值得阅读,尤其是《情妇》。六、第五首,闻一多的《死水》: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也只有这样性格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作品。七、第四首,冯至的《蛇》:我的寂寞是一条长蛇,冰冷地没有言语---姑娘,你万一梦到它时,千万啊,莫要悚惧!它是我忠诚的侣伴,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它在想着那茂密的草原,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它月光一般轻轻地,从你那儿潜潜走过;为我把你的梦境衔了来,像一只绯红的花朵。冯至被鲁迅称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也只有他能写出这样作品。他的《南方的夜》也好到让人无话可说。八、第三首,何其芳的《预言》:这一个心跳的日子终於来临。你夜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我听得清不是林叶和夜风的私语,麋鹿驰过苔径细碎的蹄声。告诉我,用你银铃的歌声告诉我你是不是预言中的年轻的

现代诗朗读技巧

现代诗在内容和形式都有自己的特色。朗读时要认真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安排合适的重音、停顿,选择恰如其分的语气,读出新诗的艺术美。 1、重音:(包括语法重音和强调重音。) ⑴语法重音指根据语法结构特点而重读的词语。 由主语谓语构成的诗句,谓语是说明主语情况下,一般要重读。例如:“我们新鲜。我们净朗。我们华美。我们芬芳。”(郭沫若《凤凰涅槃,凤凰更生歌》) 主谓宾结构的诗句,宾语重读。例如:“月光恋着海洋,海洋恋着月光。”(刘半农《情歌》) 谓语前加上修饰语的诗句,则修饰语重读。例如:“霖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沈尹默《月夜》)“呼呼”“明明”这两个修饰语就取代了重音的位置。 ⑵强调重音指为强调语意重点而重读的词语。强调重音没有固定的位置,朗读时要根据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来确定。下面几种情况应处理为强调重音: 对表达诗人思想感情很重要的词语。例如:“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柯岩《周总理,你在哪里》)“好”是人民对周总理最高的评价,表达了诗人和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无限热爱和由衷的敬意。 表示对比,有突出句意作用的词语。例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重读“死”和“活”,使两种人形成鲜明对比,极具艺术感染力。 与上文有照应关系的词语。例如:“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郭沫若《天上的街市》)重音只有落在“灯笼”上,才能与上文“你看那朵流星”挂起钩来,构成比喻关系。 为了强化听者印象,诗句中列举的同类成分。例如:“我们对着高山喊,我们对着大地喊,我们对着森林喊……”重读“高山”“大地”“森林”能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 语法重音没有强调重音明显,一旦句中出现强调重音,语法重音便要服从强调重音。 2、停顿: 停顿表现在诗歌的朗读中主要指节拍。朗读时,根据诗句内部词语的疏密将其分成几段,以体现节奏的鲜明,语言的韵味,这样的停顿方式称为节拍。

朗诵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以高尔基的《海燕》为例

朗诵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以高尔基的《海 燕》为例 定稿人巩义三中孙红娟 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朗诵的基本知识掌握朗诵技巧。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诵实践掌握朗诵常用的表现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朗诵活动把我作品的感情基调,感受诗歌散文等的音韵美。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指导与探讨】 一、什么是朗诵 朗,即声音的清晰。响亮;诵,即背诵。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 朗诵是口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朗诵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朗诵,大者可以陶

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强理解;小者,可以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以及确立口语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鉴别能力。因此,要想成为口语表述与交际的高手,就不能漠视朗诵。 二、朗诵前的准备 朗诵是朗诵者的一种再创作活动。这种再创作,不是脱离朗诵的材料去另行一套,也不是照字读音的简单活动,而是要求朗诵者通过原作的字句,用有声语言传达出原作的主要精神和艺术美感。不仅要让听众领会朗诵的内容,而且要使其在感情上受到感染。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朗诵者在朗诵前就必须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一)选择朗诵材料 朗诵是一种传情的艺术。朗诵者要很好地传情,引起听众共鸣,首先要注意材料的选择。选择材料时,首先要注意选择那些语言具有形象性而且适于上口的文章。因为形象感受是朗诵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干瘪枯燥的书面语言对于具有很强感受能力的朗诵者也构不成丰富的形象感受。其次,要根据朗诵的场合和听众的需要,以及朗诵者自己的爱好和实际水平,在众多作品中,选出合适的作品。 (二)把握作品的内容

朗诵与朗读技巧

朗诵与朗读技巧 来源:刘扬的日志 一、朗诵一朗读的区别 《现代汉语词典》上是这样解释的: 朗诵——大声诵读诗或散文,把作品的感情表达出来。 朗读——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 辨析以上两个词的意义,可以这样理解: 1、朗诵的作品限于诗或散文;朗读的作品没有体裁的限制。 2、朗诵时,可以看着原文,也可以不看着原文(即背诵);朗读时,看着原文念。 3、朗诵时必须要有感情;朗读时可以有感情,也可以没感情,读出来即可 二、如何朗读 1、呼吸 学会自如地控制自己的呼吸非常重要,因为这样发出来的音坚实有力,音质优美,而且传送得较远。有的人在朗读时呼吸显得急促,甚至上气不接下气,这是因为他使用的是胸式呼吸,不能自如地控制自己的呼吸。朗读需要有较充足的气流,一般采用的是胸腹式呼吸法。它的特点是胸腔、腹腔都配合着呼吸进行收缩或扩张,尤其要注意横膈膜的运动。我们可以进行缓慢而均匀的呼吸训练,从中体会用腹肌控制呼吸的方法。 2、发音 发音的关键是嗓子的运用。朗读者的嗓音应该是柔和、动听和富于表现力的。为此,首先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嗓子,不要长期高声喊叫,也不要由于饮食高温或过于辛辣而刺激嗓子。其次要注意提高自己对嗓音的控制和调节能力。声音的高低是由声带的松紧决定的,音量的大小则由发音时振动用力的大小来决定的,朗读时不要自始至终高声大叫。再者,还要注意调节共鸣,这是使音色柔和、响亮、动听的重要技巧。人们发声的时候,气流通过声门,振动声带发出音波,经过口腔或鼻腔的共鸣,形成不同的音色。改变口腔或鼻腔的条件,音色就会大不相同。例如舌位靠前,共鸣腔浅,可使声音清脆;舌位靠后,共鸣腔深,可使声音洪亮刚强。 3、吐字 吐字的技巧不仅关系到音节的清晰度,而且关系到声音的圆润、饱满。要吐字清楚,首先要熟练地掌握常用词语的标准音。朗读时,要熟悉每个音节声母、韵母、声调,按照它们的标准音来发音。其次,要力求克服发音含糊、吐词不清的毛病,一是在声母的成阻阶段比较马虎,不大注意发音器官的准确部位,二是在韵母阶段不大注意口形和舌位,三是发音吐字速度太快,没有足够的时值。朗读跟平时说话不同,要使每个音节都让听众或考官听清楚,发音就要有一定力度和时值,每个音素都要到位。平时多练习绕口令就是为了练好吐字的基本功。

诗歌散文朗诵4篇

诗歌散文朗诵4篇 孤独的沉思□作者:柯蓝一让落叶飘向昨天,让流水去歌唱明天,我把今天留给自己。 因为我离不开我沉重的影子……此刻,我的思绪是屹立的大山,是移不动的大树。 那城市穿梭来往的人群和车辆,是流水吗?那缤纷的色彩,青春的欢笑,都成了落叶,铺在一条通往昔日的小径上。 我并不认识这追随我长长的影子(人们说它就是属于我的影子),它为什么不离我而去?二黄土高原上的冷月,是我心中一个不醒的梦。 大江大河中的水浪,是我日夜吟唱的歌。 从大漠吹过的风,是我追踪的足迹。 在起伏不停的茫茫林海,有我永不宁静的心灵……既然我把一切都交给你,连同我的生命和眼泪,那么,凡是有天有地,有水有木的地方便有我。 既然我把一切都交给你,连同我的记忆和追求,那么,凡是有哭有笑、有爱有恨的地方,便有我。 于是,我既存在又不存在。 既然,既然我作了这样的选择,那我将连我的影子,也不留给这个世界。 不增加这个世界的沉重。

诗歌散文朗诵(2):美□作者:艾君初次见到你,我赞美你像一 只开屏的孔雀美极了!再次见到你时,我羡慕你像天上飞来的仙鹤潇洒浪漫......可是当我第三次见到你时,我疑虑了,原来你像一盏没有蜡烛的灯笼缺少了血液。 那一天在马路上偶尔相见,我笑了,我笑的是你那无为的粉饰......我终于明白,你在我眼里变成一只飞不起来的孔雀,是一只蓝天上驱赶下来的仙鹤。 我欣赏孔雀,欣赏的是它有艳丽的衣衫;我赞美仙鹤,赞美它有蓝天运行的本色;我讨厌那盏灯笼,因为没有蜡烛,不能伴我走过没有星光的黑夜......诗歌散文朗诵(3):酒杯□作者:柯蓝朋友,请举起圣洁的、人生的酒杯,让生命永远充满芬芳,当你的酒杯盛满鲜花、掌声和赞美的时候,请你把手中的酒杯倒旋过来,让它成为警钟不停地敲打。 朋友,请高举起你圣洁的、人生的酒杯,让生命永远充满芬芳,当你的酒杯盛满诱惑、贪婪和欺诈的时候,请你把你的酒杯倒转过来,让它成为警钟不停地敲打。 于是,警钟长鸣、生命之树长青,中国永远充满芬芳。 诗歌散文朗诵(4):邀请□作者:柯蓝邀请你到我的心灵里做 客,我邀请你,最炙热的阳光、最清澈的流水、最迅猛的风暴和各色鲜艳的花朵,请你们都到我的心灵里做客,并且你们长久的留下,永远陪伴我。

现代诗朗诵技巧教案

现代诗朗诵技巧教案 一、以真挚的情感为基础 真正好的朗诵者是以声音传达出内心真挚的情感来感动听众的。朗诵时的声音情感要出自内心的深处,适切地传达出朗诵者真正所体悟到的诗意。并不是故意地夸张吼叫或娇柔造作,更不是声情太过泛滥,使听众被气氛浓厚的声音「表演」形式所感染,反而造成「喧宾夺主」的现象。因此,朗诵者在朗诵准备前,一定要先清楚了解朗诵的主要历程与目的.摒弃做作、夸张、恶心的声音表现 朗诵者应以真挚的情感来深刻感受诗人的感情,再呈现出适当声情技巧。可由以下三个步骤来达到: 解诗:所谓「解诗」,就是正确分析和深入理解诗的思想感情,探索诗人的创作动机及诗篇的构思。可由以下步骤来达到: 1、熟读诗——掌握作者:把握作者对诗篇的创作理念及构思,是最好且最直接的方式。—— 2、深刻解诗:「解诗」并不是照着字面上的意义分析一下就够了,除了掌握作者外,而是要用自己的思想感情做基础,努力探索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动机。进而分析每段,每句,甚至每个字的内在意义。不仅这样,而且要把诗内所含的思想情感,逐渐变成自己思想情感的冲动,直到情不自禁不能不说的时候,再开始朗诵。 3、掌握基调:「基调」就是朗诵时整首诗的「主题意识」、「主题呈现」的整体方式。诗的基调可能是忧伤的、愉快的、励志的、哀恸的等等, 4、入诗

首先入诗的应是朗诵者。朗诵者因着深刻理解诗句而深受诗意感动,而后藉由丰富且适切的声情表达方式,感动了自己,最后感动了听者,双双进入诗境之中。 为了不使朗诵者误解诗人、诗意,因此,朗诵者在朗诵前有三项功课:一为字音正确,二为根据诗作的主旨,揣摹作者所要表达此字词的状态。譬如「冷」,是「寒风刺骨」的冷?还是「冰天雪地」的冷?抑或是「春寒料峭」的冷?至于第三层次的抽象体会,朗诵者则需要更多练习,试着把握其中的精微之处。譬如「身冷但心不冷」的雪中送炭的「感激之情」,或是「身不冷心却冷」的世态炎凉的「绝望之情」,思索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该如何用声音来呈现。透过这三项功课,用心的朗诵者便可以适切地用声音来传达他所体会到的深层情感的部分。 深刻地体会诗作中的字词意义、状态、境界后,这时朗诵者必须将自己的情感触角导向作者或是作品,从感情的角度再来深刻地理解作者、理解作品,这时需要靠朗诵者平日的学习经验与生活经验累积。因此,若能在选择朗诵的题材时,配合朗诵者本身的年纪、历程等等的生命经验来挑选诗篇,相信必能有真挚的情感作后盾。反之,若相距过大,朗诵者在诠释上可能会十分吃力且容易矫情。 「完美的朗诵」是对朗诵者不间断的考验,要把握「诗情」、「声情」的轻重。重要的是,朗诵者以真挚的情感为基础,而听众是不是已经接收到朗诵者所传递出去的「诗情」。至于「声情」的技巧应该在不着痕迹之中,称职地扮演推手的角色。

短文朗读的技巧

短文朗读的技巧 停顿、重音、语速、句调是语调的四大要素,它们对传达语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都是口语中显示语意、抒发感情的方法和技巧,停顿、断句不当,重音处理不妥,句子抑扬不对,都会造成语意模糊或混乱,应尽量加以避免。 一、停顿 句读停顿 在书面语中,标点符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按照文章字面上的各种标点符号进行的停顿,就叫做句读停顿。在多数情况下,朗读的停顿方式跟用标点符号的方式是一致的。一般地说,句读停顿时间的长短是:顿号停顿的时间最短,逗号停顿时间比顿号稍长,分号、冒号停顿时间又比逗号长,而句号、问题、感叹号停顿的时间最长。而层次或段落之间的停顿时间可以更长一些。 语法停顿 停顿不能完全受标点的制约,在没有标点的地方常常也有一些表示语法关系的停顿,叫语法停顿。语法停顿可以使句子的各种关系明确,脉络清楚。语法停顿的时间一般比较短促。其停顿的主要位置是:较长的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动词和较长的宾语之间,较长的附加成分和中心语之间等。 强调停顿 为了强调某个事物或突出某个语意、某种感情所作的停顿,叫强调停顿,又叫逻辑停顿。这种停顿是由说话人或朗读者的意图和感情决定的,它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没有确定的规律。它可以和语法停顿一致,也可以在语法停顿的基础上改变停顿的长短,还可以和语法停顿不一致。 结构停顿 为了显示文章的层次、段落所做的停顿,叫做结构停顿。篇章中大的结构层次可以由划分的段落来进行辨认,而一段或一节甚至一句话内部的小层次辨认起来就比较困难一些。为了使朗读的作品更容易被听众所理解和接受,就必须仔细揣摩原文的层次,并用适当的停顿显示出来。一般情况下,结构停顿的时间长短是:段落长于层次,层次长于句子。句子间、层次间、段落间衔接紧密的就停得短些,另起话题之前则停得长些。 二、重音 重音是指朗读时把句子里的某个词、某个短语念得比较重的现象。朗读中对重要的词语加以强调,不仅可以避免朗读时的单调平板,更主要的是突出句子的主要意思,或者强调词语的某种特殊含义。重音读得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内容的表达。要读准重音,首先要选准重音。重音的确定受言语目的、意图、情感的制约,朗读时,应以文章的内容为依据,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及句子同上下文之间的联系与呼应,做出准确的判断。 语速 指说话或朗读的快慢,即朗读时每个音节的长短和音节之间连接的松紧。语速在朗读中是非常重要的。语速和节奏能反映出应试人的朗读是否熟练、流畅,对作品的内容是否真正理解,对语言的表达信息是否已经准确把握。朗读的快慢一般是由文章的思想内容决定的。一般来说表达“平静、从容、沉着、庄重、悲伤、失望”的感情语速要慢,表达“紧急、热烈、愉快、兴奋、慌乱、愤怒”的内容语速要快。 四、句调 说话或朗读时,语句声音总是有高低升降的变化,这种变化就是句调。句调是句子的语音标志,它是贯穿于整个句子之上的,只是在句末音节(指句末最后一个非轻声音节)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同一个句子用不同的句调表现出来,含义是不同的。句调和声音的轻重强弱、语流的停连快慢、节奏的缓急起伏紧密相连,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姿态,有声语言才更富有表现力。 (一)平调 全句语势平直舒缓,没有明显的升降变化。一般地说,文章的开始、平铺直叙的章节以及表示深思、庄严、冷淡、悲痛、迟疑等感情的句子多用这种句。 ①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作品1号《白杨礼赞》) ②其实,友情也好,爱情也好,久而久之都会转化为亲情。(作品32号《朋友和其他》) (二)升调 前低后高,语势上升。这种句调多用于疑问、反问、惊奇、号召、命令、呼唤等类句子中。 ①此时老板转向了布鲁诺,说:“现在您肯定知道为什么阿诺德的薪水比您高了吧!”(作品2号《差别》) ②许是累了?还是发现了“新大陆”?(作品22号《可爱的小鸟》) (三)降调 前高后低,语势渐降。一般用来表示肯定、感叹、赞美祝愿或心情沉重等感情。

第二十课现代诗歌朗诵

第二十课现代诗歌朗诵(三) 训练目的 现代诗歌诵读,具有很强的表演性。它需要读者掌握一定的技巧,将 隋感投入其中,反复吟咏,方能渐A佳境,最终达到“诗、人合一”的最高境界。本课的训练目的就是让小朋友在练习的过程中去寻找这种感觉。 训练方法 l.把握诗歌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诵读现代诗,首先必须把握其 思想内容,根据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如《再别康桥》,写的是离愁别 绪,其情感基调定在一个“愁”上。而且,这愁,不是哀愁,不是浓愁,而是轻淡的柔愁,愁中又带有一丝对康桥美景的沉醉,带有一丝对母校眷恋的 深情。 2.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诗歌诵读的语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如果表现的内容是欢快的、激动的或紧张的,速度要快一些;表现的内容是 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慢一些;表现的内容是平铺直叙的,速度中 等为宜。 3.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诗歌诵读,有轻有重,有 音长音短,这样才能将诗歌情感强调出来,才能将诗歌的韵味体现出来。 字词句的轻重及音长音短,要根据诗歌内容、意境来判断。 4.根据语境的关系,确定诗句的停顿。诗歌诵读, 顿。节奏自然鲜明,诗歌才富有韵律美。 诗歌朗诵练习 风 风啊,你/真奇怪。 有人说你/好,有人说你/坏 如果/我是风, 春天,送风筝/去找云彩; 夏天,给人们/送去凉快; 秋天,把谷穗/染得金黄; 冬天,到山沟里/藏起来。 嘿! 像我这样的风啊, 只有人说/好,没有人说/坏 云 蓝湛湛的天上/飞着白云, 白云呀/揪住了/孩子的心。 它变成了/一盘莲花, 孩子想把花儿/献给母亲; 它变成了/一匹大马, 孩子想骑上马儿/征服星辰。 啊,蓝湛湛的天上/飞着白云, 白云揪住了/一颗颗/天真的心…… 小雪花 冬天里,亮晶晶的小雪花/满天飞 小雪花飘落在/枝头,

散文朗诵技巧

散文朗诵技巧 散文是指篇幅短小,题材多样,形式自由,情文并茂且富有意境的文章体裁。其特点是通过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各种表现手法,创造出一种自由灵活、形散神凝、生动感人的艺术境界。 一、散文的朗诵基调 散文总是从作者主观视点来观察世界万物,从中有所感悟,于是有感而发,抒 发自己的感想。读散文,听散文,似乎是跟着作者去看去想,最终和作者想到一块儿去。因为是一个看,想,感悟的过程,所以散文朗诵的基调是平缓的。没有太大的起伏;即使是在作品的高潮,也不会像演讲那样异峰突起,慷慨激昂。在朗诵时要用中等的速度,柔和的音色,一般用拉长而不用加重的方法来处理强调重音。 散文虽然不像诗歌那样有规整的节奏和严格的韵律,但是也讲究节奏和韵律美。散文的局部和某些句子也有对称结构。 例如:“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在朗读时,我们可以用相同的语调来读这对语句,使文中的韵律美表现出来。 散文也有不同的类型。有的散文以抒情为主,不写人和事。 例如朱自清先生著名的散文《荷塘月色》,《匆匆》,都是在抒发作者的感受。有的文章中虽然也会出现一些事物,但是这些事物都是虚写而不是实写的,是概括而不是具体的。 例如朱自清先生在著名的散文《春》中描写春天,赞美春天,发出:“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感想,从而激发了对生活的热爱。基调是热情,愉快的。我们应该用明朗,甜美的声音去读。在文章中虽然有山有水,有花有鸟,还有人,但是这些都不是具体的某一个人。我们在朗读这一类型的散文时,完全可以用作者的感受为线索。朗

诵《春》时,一开始是一种殷切期盼的情感,在朗读“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时,要把三个层次读出来,把春天越来越近,人们越来越欣喜的心情读出来。中间的部分,从各个方面描写春天,也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我们可以用减低速度,降低音量的方法把描写和抒情区别开来。最后的三小节,用娃娃,姑娘,青年来比喻春天,体现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憧憬和希望,情绪也随之转向高昂。音量,语速也应随之步步提高。 另外一种类型的散文稍有不同。这些散文中穿插着一些人和事。有时,正是这些人和事给了作者启示,由此而产生了感慨。那么我们怎样来朗读这种类型的散文呢?总的说来,我们应该把其人其事作为散文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是把他们 作为一个故事来读。 二、朗诵散文要注意的问题 1、感情要真实。朗诵散文应力求展示作者倾注在作品中的“情感”,充分表现作品中的人格意象。散文是心灵的体现,是真情流露。朗诵时要充分把握不同的主题、结构和风格。如茅盾的《白杨礼赞》热情地赞美了白杨树,进而赞美了北方的农民,赞美我们民族在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质朴、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朗诵时要充分把握这种感情基调。 2、表达要有变化。散文语言自由、舒展,表达细腻生动,抒情、叙述、描写、设计相辅相成,显得生动、明快,对不同语体风格要区别处理。叙述性语言的朗诵要语气舒展,声音明朗轻柔,娓娓动听,描写性语言要生动、形象、自然、贴切;抒情性语言要自然亲切、由衷而发;议论性语言要深沉含蓄、力透纸背。朗诵者应把握文章的语言特点,恰如其分地处理好语气的高低、强弱,节奏的快慢、急缓,力求真切地把作者的“情”抒发出来。把握“形散神聚”的特点。

小学生现代诗歌朗诵3篇

小学生现代诗歌朗诵3篇 让风从我这里经过桥下还剩有线样似的一条河。 头起也坚强地活着几颗白杨树河穿越整座山城,还有风也从这里经过。 我停靠在栏杆上望着细细的河水,也让风从我这里经过。 梳理全身,柔柔的经过我的所有。 沉醉在悠悠的天地间。 钟表和我吃饭的碗赶到了;扯起我的脚拉入了行走之中风儿,撕一片放在我的呼吸里留一丝丝给白杨。 我把脚带走,把心就放在这里吧小学生现代诗歌朗诵(2):泪水沉重了我的语言泪水沉重了我的语言不能言说。 不能言说已包容了一切;就像几万个字词中只有一个字被击中;就像一个豆芽被长出窜出老高;就像春天的胡须在睡醒根根拔节。 可我知道她顶破的是苍老的石头,石头里的暴发这座老房子里阳光如初生的婴儿幸福而温馨。 万物若回到了最原始的状态你未雕斫的豪气和狮子般的霸气风和沙子更擦亮了你的银器你执剑的手在语言中寻找敌人我看见你站到高处。 虽然你卑微的似一粒尘埃在我的泪腺里它会长出春天大地万物复苏的那刻,我第一个看见我用微笑和双唇向你祝福!小学生现代诗歌朗诵(3):祖国,我亲爱的祖国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

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祖国啊!我是贫困我是悲哀我是你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祖国啊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窝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祖国啊我是你十亿分之一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青春中国用茫茫的夜色作墨用疮痍的土地作纸在鸦片战争的硝烟之后是谁?写下的两个字--中国让人读得昏暗读得疲惫更让人读得心痛读得悲愤那萎缩在清末史书里的消瘦的中国呀那跪倒在《南京条约》里的软弱的中国呀那一天,无数的青年走上了街头面对淋漓的鲜血面对惨淡的人生他们的呐喊如同一阵阵惊雷激荡着这昏睡的土地他们就像一束束火焰在曲折的道路中蔓延盛开成五月绚丽的花朵此后,他们加入到共产党人的行列中他们义无返顾地选择了用铁锤砸碎黑暗用镰刀收割光明他们走过漫道他们越过雄关他们驰骋疆场他们英勇杀敌他们要以枪杆做笔写下一个崭新的中国他们要以鲜血为色描绘一个青春的中国许多年后的今天当我的目光穿越历史的峰峦我依然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呼吸我又看见我又看见了一群又一群的青年那挂满汗水的面孔我又听见了他们嘹亮的歌声在荒芜的土地上回荡他们用无怨无悔的青春在悠悠岁月中写着

现代诗歌朗诵技巧

现代诗歌朗诵技巧 诗歌与散文都是文学艺术的一种,二者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文学朗诵方面,大多数人更喜欢把诗歌与散文结合在一起,而朗诵则是表达内心情感世界的一种抒发形式,选择诗歌散文则能够更好的将自身情感展现出来,对于欣赏者来说,这不仅仅是朗诵,而是对艺术的一种欣赏。 现代诗歌朗读技巧: 诗歌需在不断的诵读中方能体现其神韵,现代诗歌更是如此。一般来说,朗读现代诗歌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深刻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 如徐志摩的名诗《再别康桥》,写的是离愁别绪,其情感基调定在一个“愁”字上,而且,这愁,不是哀愁,不是浓愁,而是轻淡的柔愁,愁中又带有一丝对康桥美景的沉醉,带有一丝对母校眷恋的深情。 二、根据情感的需要,掌握朗读的语速。诗歌朗读的语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如果表现的内容是欢快的、激动的或紧张的,速度要稍快一些;表现的内容是悲痛的低沉的或抒情的,速度要稍慢一些;表现的内容是平铺直述的,速度就要力求平稳、不紧不慢。” 如我们今天学习的《我爱这土地》的语速要慢一些。 三、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声音的长短。把握好诵读的“轻、重、缓、急”,恰当地分好“音步”,产生鲜明的节奏感,才能将诗歌情感强调出来,才能将诗歌的韵味体现出来。 四、根据语境,正确处理诗句的停顿。这样才能使诗歌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美。一般说来,顿号后的停顿最短,逗号后的停顿长一点,分号和冒号后的停顿再长一点,句号、问号、感叹号和省略号后的停顿更长一些。” 有时则需根据诗歌内容和语意关系来断定。 总之,现代诗歌诵读,具有很大程度的表演性。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投入真情,反复吟咏,方能读出诗歌的感染力,用诗歌特有的魅力打动读者。 四、语气:包括诵读的抑扬(语势及语调)、顿挫(停连)轻重(重音)、徐疾(节奏)等的变化。

诗歌朗诵的技巧

朗诵诗歌的技巧 学习诗歌,朗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朗诵好一首诗,就必须掌握朗诵技巧,如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使整个朗诵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 掌握朗读的基本技巧 (一)停顿 朗读时,有些句子较短,按书面标点停顿就可以。有些句子较长,结构也较复杂,句中虽没有标点符号,但为了表达清楚意思,中途也可以作些短暂的停顿。但如果停顿不当就会破坏句子的结构,这就叫读破句。朗读测试中忌读破句,应试者要格外注意。正确的停顿有以下几种类型: 1.标点符号停顿。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停顿符号,也是朗读作品时语言停顿的重要依据。标点符号的停顿规律一般是:句号、问号、感叹号、省略号停顿略长于分号、破折号、连接号;分号、破折号、连接号的停顿时间又长于逗号、冒号;逗号、冒号的停顿时间又长于顿号、间隔号。另外,在作品上的段落之间,停顿的时间要比一般的句号时间长些。以上停顿,也不是绝对的。有时为表达感情的需要,在没有标点的地方也可以停顿,在有标点的地方也可以不停顿。 2.语法停顿。语法停顿是句子中间的自然停顿。它往往是为了强调、突出句子中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或补语而做的短暂停顿。学习语法有助于我们在朗读中正确地停顿断句,不读破句,正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 3.感情停顿。感情停顿不受书面标点和句子语法关系的制约,完全是根据感情或心理的需要而作的停顿处理,它受感情支配,根据感情的需要决定停与不停。它的特点是声断而情不断,也就是声断情连。 但朗诵过程中,思想情感应处于积极的运动状态,在意思延续或激情澎湃的地方,必须一气呵成,这就需要用语流连贯的表达技巧。 (二)重音 重音是指那些在表情达意上起重要作用的字、词或短语在朗读时要加以强调的技巧。重音是通过声音的强调来突出意义的,能给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词增加分量。重音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语法重音。语法重音是按语言习惯自然重读的音节。这些重读的音节大都是按照平时的语言规律确定的。一般说,语法重音不带特别强调的色彩。 2.强调重音。强调重音不受语法制约,它是根据语句所要表达的重点决定的,它受应试者的意愿制约,在句子中的位置上不固定的。强调重音的作用在于揭示语言的内在涵意。由于表达目的不同,强调重音就会落在不同的词语上,所揭示的涵意也就不相同,表达的效果也不一样。 3.感情重音。感情重音可以使朗读的作品色彩丰富,充满生气,有较强的感染力。感情重音大部分出现在表现内心节奏强烈,情绪激动的情况。 重音——重音的读法(相对) 1.低中见高法:就是把要强点的字词读得重一些,响一些。这是最常见的方法。

诵读教学:诗歌、散文诵读

《诵读经典(二)》学案 【课程介绍】 本节课,老师将带你进入诵读的第二个阶段:学会诗歌和散文的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通过读准字音,把握停顿,进而理解诗歌和散文的内容,并且对诗歌散文的意象和意境有所了解,体会诗人和作者的情感体验,在诵读中达到情感的共鸣。 【课程内容】 初中阶段的训练要点 四、诵读经典 (四)诗歌的诵读 1.怎样诵读诗歌? 诗歌是一种文学体裁。它抒情性强,语言凝练,想象丰富,节奏鲜明,音韵 和谐,因而最适合诵读。 好诗不胜数,我们怎样诵读诗歌呢? 首先要读出节奏和韵律。例如:艾青的《礁石》第一节: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 这首诗的韵脚是“ai”,对于韵脚的字“来”“开”,诵读时语音要丰满,不能让它轻易地淹没在诗句之中,否则其节奏感会受到影响。 诵读诗歌,一般来说,有标点符号的地方要停顿,有时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也要停顿,如上面画“|”的地方。诗歌的节奏,就是由词语间的有规律的停顿和声音的轻重高低组成的。读一读《三角帆》中的这几句诗:“见过海的,/没|见过海的,/都把海|想得十分蔚蓝,//扬过帆的,/没|扬过帆的,/都把帆|想得十分浪漫。……我们的海|总是很帅,/我们的帆|总是洁白……”我们会发现每一句或每一行诗里,停顿都有一定的规律,这样读起来就有节奏感。节奏自然鲜明,诗歌才富有韵律美。 其次,要运用想象,读出诗的意境。例如《最后的飞翔》:“为了最后的飞翔。/它聚集起周身的力量,/忍受着难以忍受的剧痛!/盘旋着,盘旋着/一圈、一圈一圈……/向着大海倾洒无尽的柔情!”诵读这几句时,你眼前是否出现了一只受伤被缚的鹰,它为了飞向蓝天,甘愿忍受剧痛的悲壮情景?读出意境,就要把诗人对生命的体验、对诗中所写事物的情感读出来。这就要借助想象了,要把自己想象成诗人,要看到他所看到的,要想到他所想到的,感受到他所感受到的,这时,你的情绪就会被调动起来,你自己会感动,也会感动别人。 诵读诗歌,准确把握诗歌个体的情感基调也很重要。朗诵时,是深沉坚定,还是悲愤凝重;是喜悦明快,还是豪放舒展,要根据作品要表达的情感来确定。比如:《樱桃》一诗中的那位老人,把樱桃树栽在路边,想让它在枝繁叶茂时造福路人。诵读时,要选择喜悦明快的基调,才能读出老人“樱桃是我种的”其中的自豪感。而在读《人年龄生命》时,则要选择悲壮、坚定的基调,才能表现刘胡兰坚强意志和献

三分钟的现代的诗歌朗诵

三分钟的现代的诗歌朗诵三分钟的现代诗歌朗诵(一) 《风》 当风徐徐吹来 我随之飘零 当风悄悄抚过 我变得沉静 一个人的世界 我开始了爱的耕耘 可换来的 总是孤独的身影 我不想徘徊 因为爱总在瞬间出现 我更不敢勇敢去追寻 因为我知道自己单薄的身影后面 隐藏着一颗脆弱的心 我并不害怕失败 因为我是男人 我非常害怕拥有后的失去 因为我懂得男人的责任 不停的想不停的问

我终于明白 只能在痛苦中感悟 在沉默中把爱升华 微风再次徐来 带走了我满脸的沧桑 可是 永远带不走我心中的尘埃 我只有等待 狂风暴雨袭来 将我的爱彻底掩埋! 三分钟的现代诗歌朗诵(二) 《背影后的等待》你为了谁流泪谁为了你沉醉 你想着谁哭得撕心裂肺 谁想着你独自一人憔悴 你追逐着谁的背影默默前行 谁追着你的背影不置一词 你说着你只能独自一人走 谁人噙着笑说你从不回头 你怨着谁薄情寡意 谁心里苦涩说着望尘莫及 你苦笑说不再追了 谁挑眉说不需等了

你站在原地还是不肯回头 谁站在你身后垂下眸 你又和谁的声音重合 说着:“我累了。” 三分钟的现代诗歌朗诵(三) 《迷途》我将天空许配给草原 生下一群河流般的孩子 他们是你人间的爱 我们拥有手臂 如同高山上的雪 触碰便是融化 不碰也一样陨逝 我将自由归给自由 让叶子回到叶子 果实回到果实 你在树上采下一个苹果 我在篱笆外看到 牵牛花里的小喇叭 黑夜里的一声长鸣 我将暴雨的还给暴雨 任由其在大地上流淌 没有一寸土地可以呼吸

大雨淹了一整座城 人们在水中行走 手里握着玫瑰花 我要自己回到自己 夜空中一闪而过的流星我也将带上镜子 照着你也照着我 同是想象中的世界 一瞬而逝踪迹难觅

诗歌朗诵方法

诗歌朗诵方法 诗歌朗读是一种操作性很强的行为,深高宏大的理论指导无可裨益,唯具体的操作策略方能导入正轨,如欲改变现代诗歌朗读教学畸形落后之现状,必须在教学策略上下功夫。一、感知课文内容 具体说来,一是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感情倾向,二是把握作品的抒情层次阶段、起伏高低的步骤和脉络。例如人教版高中新教材语文1第一单元是四首中国现代诗歌,相应的《教师教学用书》在单元总体说明中一开始就提示: 这4首诗……可以共用一个“情”字来概括:《沁园春长沙》中的革命豪情,《雨巷》中对丁香姑娘的朦胧爱情,《再别康桥》中对母校的绵绵别情,《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对“母亲”大堰河的赤子之情……情感“风景”可谓丰富多样。 编写者用精练的词语高度概括了这些诗作的情感特点,这些感情基调也应成为朗读者感情表达的基调。朗读者事先应寻找相关提示,若无提示,自己要认真感受体会、总结提炼,以求朗读内容、朗读方式的定向的准确无误。 再有,每首诗的情感倾向在大体一致的前提下,又呈现不同的层次,其间起伏高低参差互见。例如《沁园春长沙》的主体感情是“革命豪情”,但我们在把握时不能简单化,要认真体会这种豪情在全词中的丰富复杂性。词作上片写景抒情,一开始展现一幅辽阔无比的壮丽画面,革命豪情油然而生,可是一“怅”、一“问”表现了词人心中的激昂冲动和疑虑忧思;词作下片叙事抒情,多种情感混杂,既有回忆往事的沉醉,又有蔑视反动派的愤慨,还有要投身时代洪流中激情冲动。在朗读时应该循着诗人的感情基调,努力表达这种基调下的多层次、多向度的丰富诗情,情感和声调时而舒展,时而激烈;时而畅快,时而愤懑…… 在对诗作的整体和分段把握之后,朗读起来应该是心里有些底了。无数教学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不要一上来就快速朗读,要稍事准备,这样可以提高朗读的质量。或许有人说,这样做是否增加教学新环节,降低教学效率?不然,这种准备工作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切入课文的时间更短,探入课文更深,何谈效率低下? 二、认真投入感情 如果说上述“感知课文内容”属于客观认知、理性思考的话,那么投入情感应属于感兴、感性、感觉的体验,诗歌朗读教学本来就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思维活动。 许多老师认为诗歌朗读的关键在于技巧,或在于理解力,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但又失之偏颇,还有比技巧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情感。情感是诗的基石(如明代谢榛《四溟诗话》“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道出了诗歌的本质),情感是诗人创作的出发点(如南朝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说“诗者,持也,持人情性”,这里的“人”就是诗人),情感是沟通诗作、诗人、读者、听者之间的精神纽带(如唐代白居易《与元九书》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直言情之于诗歌接受、传播的重要性)。如果抽掉了诗歌朗读中的情感要素,朗读将变得索然无味,听众的“赏听”期待成为负值,也就没有一点感染力。 在诗歌朗读活动中投入的情感可细分几个层面:一是对读诗有神圣感,认为这是崇高的精神活动,先要沉静下来,净化一下心灵;二是对诗人有亲近感,通过朗读走近诗人,亲聆謦欬,仰慕诗人心灵境界;三是对诗作产生共鸣,消除与诗作的情感隔阂、时代隔阂、空间隔阂。 前面说的《沁园春长沙》“革命豪情”,《雨巷》“朦胧爱情”,《再别康桥》“绵绵别情”,《大堰河——我的保姆》“赤子之情”,多种情感纷繁复杂,其实它们有某种共同性,那便是内蕴丰厚、情味永长,非全心投入不能传达这些情感的丰富性、深刻性,乃至独特性和差异性。若能在朗读之始用情在先,情致高昂,必引人视听、夺人心魄。 三、把握抑扬顿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