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类

糖类
糖类

第三节糖类

糖类也称碳水化合物,碳、氢、氧为其主要组成元素,其化学本质是多羟基的醛、酮或水解后能生成多羟基醛、酮的有机化合物。按照分子的复杂程度和水解情况,可以将糖类分为3类:

1.单糖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不能水解。单糖按分子中碳原子的多少还可分成三碳糖(丙糖)、四碳糖(丁糖)、五碳糖(戊糖)、六碳糖(己糖)等;也可按分子中主要官能团的不同,将单糖分为醛糖和酮糖。单糖中比较重要的是戊醛糖、己醛糖和己酮糖,如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木糖、阿拉伯糖等,单糖的结构有链式和环状两种,当单糖分子从链式结构转变成环状结构时,分子中增加了一个手性碳原子,它在空间的排列方式有2种,因此形成了2种环状异构体,分别称为α-式和β-式,如葡萄糖形成环状结构时,有两种异构体,α-葡萄糖和β-葡萄糖。

2.低聚糖是由2~10个单糖分子缩聚而成的,能水解生成相应数目的单糖分子。按水解后生成的单糖分子数,低聚糖可分成二糖(双糖)、三糖、四糖等等,其中双糖最常见,典型的代表是蔗糖、乳糖、麦芽糖。

单糖和双糖一般都具有旋光性,能使在一个平面上振动的偏振光发生一定角度的偏转,按偏转的方向不同,分为右旋和左旋。不同的糖旋光性能有差异,同一种糖的不同构型旋光性能也有差异。

3.多糖多糖是指单糖聚合度大于10的糖类,能水解。多糖中的典型代表是淀粉及纤维素,一些氨基多糖和海藻多糖也日益受到重视。

糖类由于结构特点的不同,体现出某些不同的性质特点,在食品加工中比较重要是还原性,糖的还原性是指糖还原费林试剂、托伦试剂等碱性弱氧化剂的性质,我们把具有还原性的糖称为还原糖,没有还原性的糖称为非还原糖。所有的单糖都是还原糖;所有的多糖都是非还原糖;有的低聚糖具有还原性,而有的则没有还原性,比如蔗糖是非还原糖,而麦芽糖、乳糖则是还原性双糖。

食品中常见的糖类有单糖、双糖、转化糖(蔗糖的酸性水解液,含等量的葡萄糖和果糖)、环糊精及麦芽糊精,淀粉、果胶、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糖类是食物中重要的供能营养素,可被人体消化的淀粉、单糖、双糖等是食物中的主要热能来源。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某些多糖,其可能的营养保健功能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木糖、低聚果糖等能促进人体内双歧杆菌增殖,有利肠道微生态平衡,又如膳食纤维(包括半纤维素、果胶、无定形结构的纤维素和一些亲水性的多糖胶)可促进肠的蠕动,改善便秘,预防肠癌、糖尿病、肥胖症等。单、双糖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如作为甜味剂、形成食品的色泽等等;多糖的增稠作用在日常烹饪中也有应用;糖类的衍生物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总而言之,糖类不仅为人类提供生命活动的能量,在食品加工中对食品的口味、质地、风味及加工特性也有很多贡献,食物原料的深加工和综合利用以及食品新技术的发展很多也与糖类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单、双糖的加工特性

(一)(一)物理特性

1.甜味具有甜味是单、双糖的一个基本物理性质,在食品加工中常常利用糖作为甜味剂。甜味的强弱称之为甜度,但甜度是很难用一个绝对的物理化学标准来评判的,只能利用人的味觉来测定,而这种测定又是带有很大的个体性的,

但是测定出不同糖之间甜度的差异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通常以一定温度条件下蔗糖溶液的甜度作为比较标准,得出不同糖的相对甜度,如表1-9中的数据。

表1-9 糖的相对甜度

由表1-9可知,不同糖的甜度强弱顺序一般如下:

果糖>转化糖>蔗糖>葡萄糖>麦芽糖>半乳糖>乳糖

研究表明,分子结构决定物质是否具有甜味以及甜味的强弱。单糖、双糖和一些三糖具有甜味,多糖没有甜味。

糖的甜味与糖的分子结构、状态以及温度等外界因素有关。晶体果糖中,β-式的甜度比α-式大,而晶体葡萄糖的α-式比β-式更甜。固态糖与液态糖的甜度也有差异,如果糖在溶液中比蔗糖甜,但当添加在某些饼干、小甜饼等焙烤食品时却与蔗糖的甜度相似。在溶液中,同一种糖的α-式和β-式会互变且达到平衡,因此某一种异构式的糖在溶解过程中会发生甜度的变化,直到一定条件下平衡后,才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甜度。温度的高低也会影响糖的甜度,一些糖在温度升高时甜度下降。其他物质的存在有可能也会影响甜味强弱。

2.溶解性及渗透压糖的溶解性对食品加工具有重要的意义。表1-10列出了果糖、蔗糖、葡萄糖的溶解度。

表1-10 糖的溶解度

单糖和双糖都能溶于水,溶解度各不相同,果糖的溶解度最大,其次是蔗糖、葡萄糖等;各种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室温条件下,果糖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约是80%,而葡萄糖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约是50%。

糖的溶解性是糖在食品加工中体现甜味特性的前提。在食品加工中,有时会同时使用两种糖,这时应考虑这两种糖的溶解度基本相似。比如,当温度大于60 ℃时,葡萄糖的溶解度大于蔗糖,温度小于60 ℃时,葡萄糖的溶解度小于蔗糖,当温度等于60 ℃时,葡萄糖的溶解度与蔗糖相当。

糖的溶解性也可用于食品的保藏,果酱、蜜饯制品就是很好的实例。这一目的的实现需要糖有高的溶解度,以得到高浓度的糖液,才能有效地束缚水分子,减少自由水的含量,降低水分活度。只有糖浓度高于70%时,才能有效地抑制酵母、霉菌的生长。从表1-9可以看出,室温条件时,葡萄糖和蔗糖都没有达到这个浓度要求,保藏性较差,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实际生产中的糖煮工序就是利升温来增加糖的溶解度,利于保藏;而果糖在这一方面却有较好的优势,一些淀粉糖浆、果葡糖浆中因水解和结构互变,含有一定量的果糖,从而提高了保藏性能。

高浓度糖液的保藏性实际上是与其渗透压有关的。糖液的渗透压使食品脱水,降低了水分活度。高渗透压的获得需要有高浓度的糖。渗透压的大小与溶液中溶质的分子数成正比,因此相同质量分数的单糖和双糖溶液,由于单糖溶液中溶质的分子数约为双糖的两倍,所以单糖的防腐效果较好。在保藏过程中,还应注意,糖的结晶析出,会降低糖液浓度,使糖液渗透压下降,保藏性下降。

3.结晶性单、双糖可能会形成过饱和溶液。但各种糖液在一定的浓度和温度条件下,都能析出晶体,形成结晶,这就是糖的结晶性。糖结晶形成的难易与溶液的粘度和糖的溶解度有关。蔗糖易结晶且晶粒较大;葡萄糖也易结晶,但晶粒较小;果糖和转化糖较难结晶;淀粉糖浆是葡萄糖、低聚糖和糊精的混合物,不能结晶,并能防止蔗糖的结晶。

蔗糖的结晶性可用于糖果的制造。如果在饱和蔗糖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淀粉糖浆、低聚糖和糊精混合物或转化糖浆,在冷却时能形成不定形的玻璃体,利用这一特点可以制造生产各种硬糖。在糖果制作过程中如果加入牛奶、脂肪、明胶等其他物质,也会限制结晶的增大而阻碍蔗糖结晶的产生,所以可以各种物料的特性制成各种性质的硬糖和软糖。

蔗糖的结晶性质还用于面包、糕点及其他一些食品表面糖霜的形成。另外,一些食品外表面糖衣的形成,也是利用了蔗糖的结晶性。

利用蔗糖与风味物质共结晶的方法是一种有用的微胶囊技术。将风味物掺到熔化的蔗糖溶液中,蔗糖在冷却结晶时可包裹住风味物,当此种结晶蔗糖加入到食品中时,风味物也随之进入,有利于提高风味物的储藏稳定性。这种技术也可用于提高固体饮料和添加剂的稳定性和速溶性。

糖类的结晶性有其可利用的一面,但对另外某些食品可能会带来不良的后果。糖溶液中晶体的析出,直接降低了糖液的浓度,减小了糖液的渗透压,不能有效地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不利于食品的保藏,还可能造成糖果、糕点等食品口感的变化(如返砂现象)。

4.吸湿性和保湿性吸湿性和保湿性都表明糖结合水的能力。吸湿性是指糖在较高的环境湿度下吸收水分的性质;保湿性是指糖在较低的环境湿度保持水分的性质。这种性质都与糖分子中的羟基有很大的关系。果糖的吸湿能力最强,转化糖中由于含有果糖,所以吸湿能力也较强。常见糖的吸湿性强弱为:

果糖≥转化糖>麦芽糖>葡萄糖>蔗糖>无水乳糖

一些糖醇,是糖的还原产物,比糖类具有更好的保湿性。

糖的吸湿性和保湿性对于保持糕点类食品的柔软性和食品的贮藏、加工都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面包、糕点需要保持柔软的口感、软糖果需要保一定的水分,避免在干燥天气中干缩,所以在制作时,常用转化糖和果葡糖浆为宜;糕饼表面的糖霜起限制水进入食品的作用,在包装后,糖霜也不应当结块,因此应选用吸湿性较小的蔗糖,吸湿性最小的乳糖也适宜用于食品挂糖衣。食品加工中利用糖的吸湿性或保湿性,实际上就是为了达到限制水进入食品或是将水保持在食品中的目的。

含有一定数量转化糖的糖制品,比如蜜饯,如果没有合适的包装,便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增加自由水含量,使水分活度增大,降低耐藏性。

(二)(二)化学特性

单、双糖的许多化学性质在食品生产中也有很多应用。

1.水解反应蔗糖在酸或酶的作用下,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等量的葡萄糖和果糖的混合物,蔗糖是右旋的,水解后的混合物中,由于果糖的旋光度比葡萄糖大,果糖是左旋糖,因此水解液的旋光性由原来的右旋转变为左旋,所以转化糖的名称也由此而来。蜂蜜中含有大量的转化糖。

果品糖制加工时,经糖煮工序,利用加热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蔗糖的溶解度,而且,由于果品含一定量的有机酸,糖煮过程同时发生蔗糖的酸催化水解,可以使转化糖的含量达到30%~40%,这样蔗糖就不易结晶析出,可保证加工品的质量。当果品的有机酸含量不高时,可以加入少量的酒石酸或柠檬酸。

2.烯醇化作用和异构互变葡萄糖在碱性溶液中可以发生烯醇化作用,此后可以与甘露糖和果糖互变异构,建立动态平衡(见图1-1)。

图1-1 D-葡萄糖、D-果糖、D-甘露糖之间的转化

利用这一性质在工业上可以生产果葡糖浆,在一些食品生产中代替蔗糖以获得较好的保藏性及避免蔗糖结晶的析出。但利用碱催化的结构互变生产果葡糖浆,产率有限,所以现在一般是利用酶制剂,通过葡萄糖异构化酶的催化作用使葡萄糖转变为果糖,生产果葡糖浆。

3.氧化作用单、双糖彻底氧化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糖分子中的醛基、酮基、羟基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氧化生成不同的氧化产物。氧化条件可分为碱性条件、酸性条件和酶催化。

碱性条件下还原糖被费林试剂氧化,这一性质已广泛用于糖的定性、定量检测。

酸性条件下,情况相对复杂。

在酸性弱氧化剂条件下,比如溴水作氧化剂,醛糖分子中的醛基被氧化生成糖酸。例如葡萄糖可以氧化生成葡萄糖酸,葡萄糖酸可以与钙离子形成葡萄糖酸钙,葡萄糖酸钙可作为医用补钙剂,在食品添加剂中,也可作为钙质营养强化剂。加热时,葡萄糖酸分子中的羧基与羟基可以形成分子内酯——葡萄糖酸内酯,在食品工业中可用作蛋白质沉淀剂。酮糖不与酸性弱氧化剂作用,这是醛糖与酮糖的区别。

在酸性强氧化剂作用下,酮糖可发生分子碳链的断裂,生成较小分子的二元酸。而醛糖在酸性强氧化剂作用时,醛基和伯醇基都被氧化而生成糖二酸。在某些酶的作用下,醛糖分子中的醛基可被保护而中氧化伯醇基,形成糖醛酸,是构成果胶质、半纤维素等的基本单元。

4.还原作用许多糖醇,如山梨醇、木糖醇、麦芽糖醇、甘露糖醇、乳糖醇等具有甜味且口味较好,化学性质稳定,对微生物的稳定性好,不容易引起龋齿,所以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糖醇在工业上可以通过催化加氢来获得。如山梨醇就是通过葡萄糖催化加氢得到的,它同时具有很好的保湿性,在一些糕点制作中常替代蔗糖作为甜味剂;而乳糖醇和甘露糖醇恰相反,吸湿性很小,用于硬糖果制作时,不易吸湿。木糖可加氢还原成木糖醇,木糖醇的代谢不需要胰岛素的参与,所以木糖醇可作为糖尿病患者食品中的甜味剂。

5.酯化反应单、双糖分子中的羟基可以与有机酸和无机酸发生酯化反应。这一反应在食品工业中的一个重要应用是蔗糖与脂肪酸酯化生成的脂肪酸蔗糖酯,主要是蔗糖单酯和蔗糖双酯。蔗糖酯用于面包、冰淇淋、饼干、香料、口香糖、巧克力、油脂中,是一种高效、安全的乳化剂;也可用用糕点、快餐食品的防老化剂,同时还可作为抗氧化剂,可防止食品的酸败,延长保藏期。

6.焦糖化与羰氨反应单糖或其他还原糖能与胺、氨基酸、蛋白质等物质发生羰基和氨基之间的缩合反应,进一步形成类黑色素,这一反应称为羰氨反应或美拉德反应。食品在加热和储存过程中发生的褐变大多与此反应有关,如烤面包时表面形成的金黄色、酱油发酵过程形成的棕褐色、奶粉在贮藏过程中的变色等。

糖类在没有氨基化合物存在时,加热到熔点以上,发生脱水,也会逐步生成黑褐色物质——焦糖,这一反应称为焦糖化作用。焦糖是一种黑褐色胶态物质,在食品生产中可作色素。

有关羰氨反应和焦糖化作用讨论将在第三章中详细述及。

(三)(三)单、双糖的其他加工特性

单、双糖都属于小分子糖,它们溶于水后可引起溶液冰点的下降,浓度越高、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冰点降低越多,淀粉糖浆冰点降低的程度还与转化程度相关。

在冷饮生产时,用淀粉糖浆代替部分蔗糖,可以使冰点降低程度比单独使用蔗糖时小,用低转化度的淀粉糖浆效果更好,这样冰点降低小,可以节约冻结所用的能源,还可形成细腻的冰粒、提高黏稠度、改善甜味,使产品更可口。

糖溶液都有一定的黏度,一般黏度的大小与分子体积大小成正比,葡萄糖和果糖溶液的黏度比蔗糖溶液低。黏度大小还与温度有关,葡萄糖溶液的黏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蔗糖溶液正相反。食品生产中可利用糖溶液的黏度来提高食品的稠度和可口性,适当增加黏度可以稳定带肉果汁,使其不易分离。蔗糖溶液的黏度使其可以抑制蛋白质泡沫的膨胀,提高泡沫的稳定性。

糖类发酵在食品加工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酒类的生产就是利用了微生物对糖的发酵作用。酵母菌能使葡萄糖、果糖等发酵生成酒精,同时放出二氧化碳。面包膨松也是以此为基础的。酵母菌不能直接利用多糖发酵,必须将多糖水解后再行发酵。糖类的可发酵性也可能造成某些食品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引起食品变质。

利用糖液浸渍鲜果,保持其风味、颜色及维生素C的含量,这与糖溶液的抗氧化性有关。糖溶液的溶氧量低于水,所以使其有一定的抗氧化性。蔗糖、葡萄糖、淀粉糖浆都有相似的抗氧化性。调节糖溶液的浓度、pH值和其他条件,可以有效地降低鲜果中维生素C的氧化损失。

二、淀粉的加工特性

多糖是食品加工中一类相当重要的物质。多糖对食品的致密性、脆性、硬度、黏度、稠性、吸水膨胀性、凝胶形成性、水溶性和水分散性都有很大的影响。淀粉是多糖中的典型代表。

淀粉按分子结构的差异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者共存,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在植物根、茎、种子中含量丰富,是植物体中碳水化合物的贮藏形式,以独立的淀粉颗粒存在。

纯支链淀粉易分散于冷水中,直链淀粉则不能。直链淀粉可分散于热水中形成胶体溶液,而支链淀粉仍以淀粉粒残余的形式保留于水中,若提高温度并加搅拌可以形成稳定的黏稠胶体溶液。

淀粉能与分子碘呈色,直链淀粉呈深蓝色、支链链淀粉呈紫红色,形成的有色物质对热不稳定,受热颜色消失,冷却颜色可恢复。淀粉和其他多糖都没有还原性,但可水解,淀粉的水解产物在食品工业中多有应用。

(一)淀粉粒的结构

淀粉由植物细胞生物合成后以颗粒状态存在于胚乳细胞中。不同粮食作物的淀粉粒大小、形状、结构、性质各不相同,这是由其生物合成体系和组织环境所决定的。根据这些差别可鉴别粮种、辅助研究改进粮食的食用品质。

1.淀粉粒的形状淀粉颗粒的形状大致有三种:圆形、椭圆形和多角形(见图实-2)。水分含量以及生成部位会影响淀粉粒的形状。一般高水分时,淀粉粒呈大而齐整的形状;当处于中心粉质胚乳中,且蛋白质含量少,则淀粉粒大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如果处在外层富含蛋白质的角状胚乳中,淀粉颗粒是多角形的。马铃薯淀粉较大、米淀粉粒较小。淀粉粒的大小是以其长轴的长度来表示的,最小的为2 μm,最大可达170 μm。淀粉粒的相对密度在1.5左右,一般不溶于水。

2.淀粉粒的轮纹结构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淀粉粒都有轮纹结构,与树木的年轮相似。淀粉粒的轮纹围绕着淀粉粒的裂口一层层展开,这一裂口称为淀粉粒的脐点,淀粉粒中大部分淀粉分子从脐点伸向边缘。

3.淀粉粒的微晶结构在交叉的尼柯尔棱镜所产生的偏振光的照射下,可以看到淀粉颗粒具有双折射现象,产生黑色偏光十字,十字的中心正好在脐点,见图1-2。

图1-2 淀粉粒的偏光十字

双折射现象说明淀粉粒具有球状微晶结构。X光衍射分析证明淀粉粒中存在晶体结构。通过现代分析测试仪器得出的结论认为:

(1)淀粉粒是由许多排列成放射状的微晶束构成的。

(2)微晶束由长短不同的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分子相互采取平行的位置以氢键彼此结合而成。

(3)微晶束的大小以及密度各不相同。

(4)淀粉分子,包括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分子,参加微晶束的构造时,并不是整个分子全部都参加到一个微晶束里,而是一个淀粉分子可以以其长链的各个部分,或各个分支链参加多个微晶束的组成,分子上也有些部分并未参与微晶束的组成,这一部分就呈无定形态。所以微晶束之间存在无定形的淀粉,这使淀粉粒之间具有弹性变形现象。

淀粉颗粒中,结晶结构约占颗粒的60%。由于极性基团在形成微晶束时,以氢键彼此结合,游离的极性基团很少,所以淀粉粒不易溶于水。

(二)淀粉的糊化、老化及应用

1.淀粉的糊化淀粉不溶于冷水,但当把淀粉与水的悬浊液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淀粉粒会吸水膨胀,体积增大,然后形成黏稠的胶体溶液,这一变化称为淀粉的糊化。糊化发生的温度称为糊化温度。由于不同粮食具有不同的淀粉颗粒,同一粮食的淀粉粒也存在大小差异,因此,糊化难易不同,糊化的温度不同,而且从糊化开始到糊化结束,存在一个糊化温度范围(见表1-11)。

表1-11 几种粮食淀粉的糊化温度

淀粉糊化的本质是淀粉粒中有序的微晶结构被破坏,形成无序结构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

(1)第一阶段未达糊化温度时,水分从淀粉粒上的孔隙进入淀粉粒内,被吸着或与许多无定形部分的极性基团相结合。这一阶段淀粉粒体积和变化、悬

浊液黏度的变化都不易察觉,微晶结构仍然存在。此时若脱水干燥,淀粉粒有可能恢复原状。

(2)第二阶段达到糊化温度,淀粉粒突然膨胀,大量吸水,迅速成为黏稠的胶体溶液。水分子进入淀粉粒的微晶结构,破坏淀粉分子之间的氢键结合,使淀粉分子失去原有的规则取向而成为无序混乱的排列。这一阶段,由于淀粉粒中的微晶束解体,双折射现象消失,双折射现象开始消失的温度称为糊化温度。糊化后的淀粉无法恢复原有状态。

(3)第三阶段温度继续升高,膨胀的淀粉继续分离支解。

淀粉的糊化也叫淀粉的α-化,所以糊化淀粉也称为α-淀粉。糊化的淀粉由于分子分散,所以易被消化;同时由于形成了胶体状态,对食品的增稠、增黏、凝胶形成都是有利的,利用粮食为原料的发酵制品的生产,都要进行蒸煮以使淀粉糊化,利于后续工序中酶的作用。

2.淀粉的老化糊化的淀粉溶液在较低温度下放置一定时间后,会出现沉淀混浊现象,称为淀粉的老化。淀粉的老化不仅会发生在糊化的淀粉溶液中,同样也会发生在含糊化淀粉的制品中。老化的淀粉不易再溶解,也不容易被淀粉酶降解。

淀粉老化的本质是分散了的淀粉分子重新以氢键结合,部分恢复微晶化的过程。在温度降低的情况下,溶液中的淀粉分子运动减弱,分子之间靠残留的结点相互靠近,并重新形成氢键,使体积增大而易凝沉。但这种分子间氢键的恢复是不完全的,也不完全等同于未糊化时的微晶结构,因此在性质上也不同于生淀粉。但老化的淀粉中分子之间的氢键结合特别牢固,所以老化的淀粉难溶且不易消化。

3.影响淀粉糊化和老化的因素淀粉粒内部的结构是影响淀粉糊化的决定性因素。如果淀粉粒内部的结晶区比较多,结晶结构比较规则而紧密,那么淀粉粒就比较难糊化;如果淀粉粒内部的无定形部分比较多,结构比较疏松,那么糊化就比较容易。淀粉粒的大小、形状、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比例都会影响糊化的难易。

淀粉的糊化显然需要一定的温度条件,此外水分的多少、其他共存组分的种类和数量都会影响淀粉的糊化以及糊化后淀粉溶液的黏度或淀粉凝胶的强度。对天然淀粉而言,水分不足时,糊化难以完全,当有糖、盐等其他组分时,水分活度小,糊化对水分要求更高,水分活度过低,糊化难以进行。

糖的存在会降低淀粉糊化的速度。能与直链淀粉形成复合物的脂肪的存在,会推迟淀粉粒的膨胀,延缓淀粉的糊化,如在低脂的面包中,淀粉的糊化率要高于高脂的曲奇饼。一般的食品酸度下,pH对淀粉糊化的影响很小,但个别偏酸性食品中,如果要利用淀粉糊化以达到增稠的目的时,最好使用改性的淀粉,以免酸性条件下普通淀粉水解而变稀。淀粉酶的作用也可以加速糊化的过程,这也是新米比陈米易煮糊的原因之一。

影响淀粉老化因素也有内因和外因。

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比例、淀粉分子的大小(聚合度)是影响淀粉老化的内部原因。淀粉的老化是从分子的靠近缔合开始的,直链淀粉由于分子空间位阻小、分子链容易定向,链间靠拢比较容易,所以直链淀粉比支链淀粉容易老化。聚合度适中的淀粉分子既容易定向,也有较多的结合点,所以比较易老化。

水分含量、温度和其他共存物也会影响淀粉的老化过程。水分过多时,淀粉分子之间的形成氢键的机会少;水分过少时,糊化了的淀粉分子也难以调整分子

链的定向,所以水分过高或过低,都可阻碍老化的进行。水分含量在30%~60%范围内,老化最易发生,当水分含量低于10%时,一般不发生老化。

温度也是影响淀粉老化的重要因素。常温,尤其是接近0 ℃的低温最易发生淀粉的老化。80 ℃以上的高温和-22 ℃的低温几乎都不发生淀粉的老化。这是由于高温下,分子的动能很大,难于发生分子的定向和聚拢;低温下水分深度冻结,阻碍了淀粉分子间的靠拢和氢键的形成,所以都不利于老化。从60 ℃到-2 ℃老化速度增加,从-2 ℃到-22 ℃老化速度又逐渐下降。但反复冻融食品会导致淀粉的老化加速。

糖、脂、乳化剂及其他亲水性的大分子物质都能延缓淀粉的老化。

4.糊化与老化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方便即食型食品大多是富含淀粉的。其加工原理简言之,就是将刚糊化的淀粉迅速脱水至10%以下,使淀粉被固定在糊化状态,避免老化,且易复水。

方便面的生产过程是将原料和成面团,经压延、切条、折花后,将成型的面坯蒸熟,然后热风干燥或油炸迅速去水,冷却后即为成品。其中蒸煮的目的就是使淀粉糊化,糊化的程度越高,复水的性能越好。蒸煮过程中淀粉充分吸水,晶体结构充分解体,再通过快速脱水控制其老化。这就是通过控制淀粉的糊化和老化生产方便面的原理。

脱水米饭或称α-化速煮米饭的生产原理与方便面相似,国外一般采用在α-化下将温度突然下降到-10 ℃~-30 ℃,再进行升华干燥以保持淀粉的α-化。国内一般采用高温热风干燥,控制淀粉的老化。

淀粉的老化在食品生产中一般是希望避免的,但也有例外。粉丝、粉皮的生产是将淀粉糊化以后,促进其老化,以得到有韧性的产品。

(三)淀粉的水解和淀粉糖浆的加工原理

淀粉可发生水解反应,在酸或酶的催化下可彻底水解得到葡萄糖。但其水解是一个过程,水解过程可以得到麦芽糊精、麦芽低聚糖、麦芽糖、葡萄糖等,它们的混合物就称为淀粉糖浆。采用一定的手段、控制一定的水解程度并结合采用异构化,可以形成工业使用的多种糖浆。

食品工业中将淀粉的水解也称为淀粉的糖化,水解的程度以葡萄糖值来表示。葡萄糖值是糖化液中还原糖占干物质的质量分数(还原糖量常以葡萄糖量计)。完全水解的葡萄糖值应该是100%,实际生产中很难达到,酸法水解的葡萄糖值可达90%~92%,酶法水解可达97%以上。

用25%~30%的淀粉乳,以0.30%~0.35%用量的食用盐酸作催化剂,在约143 ℃条件下加热约15~30 min进行糖化,然后在70~80 ℃条件下用碳酸钠中和以及一系列后处理,可生产制得酸糖化饴,其中含葡萄糖35%~45%,糊精35%~45%。麦芽饴糖的生产分液化和糖化两步进行,均采用酶催化。液化时在85~90 ℃用淀粉酶催化,使淀粉分子的聚合度减小,淀粉浆黏度下降;糖化时在60~63 ℃,用3%~5%淀粉量的麦芽或其浸出液催化糖化,再经后处理后浓缩到固形物含量为75%~80%,即为成品。

淀粉用酸或酶催化水解可生产葡萄糖。酸水解法与酸糖化饴的生产基本相似,但水解时间要增加。酶法生产也分液化和糖化两步,糖化的时间要比麦芽饴糖化的时间长,以使水解彻底。

选择具有专一性的酶,还能生产不同组成的糖浆产品。酶法生产比酸法生产易于控制糖浆的组成。

果葡糖浆是一种含有果糖、葡萄糖的混合糖浆。生产上采用异构酶催化葡萄

糖部分转化为果糖。果葡糖浆的生产一般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先将淀粉质原料生产精制的葡萄糖浆,再异构化而得果葡糖浆。酶应用技术的提高,使果糖的含量不断提高,最高含量可达90%,这样的糖浆称为高果糖浆。果糖含量为55%的称为第2代高果糖浆,含90%果糖的称为第3代高果糖浆。

由淀粉制得的各类糖浆适用于不同的食品生产。饴糖具有抗结晶性,可用于制造硬糖;葡萄糖浆适合生产发酵食品,还用于糕点、饼干的生产;高果糖浆甜度高,并具有清凉爽口的风味,用于生产清凉饮料;又因其黏度小,渗透压高,防腐性强,所以被用来生产蜜饯、果酱、软糖、罐头等食品。

(四)改性淀粉

为了食品加工上的需要,应用物理、化学或酶的方法处理天然淀粉,改变淀粉的物理性质,如溶解性、黏度、色泽、流动性等,这样经处理后的淀粉称为改性淀粉或变性淀粉。物理处理方法有机械研磨法及加热法等,对物理性质的改变不是很多。化学处理法较常见。常见的改性淀粉有预糊化淀粉、酸改性淀粉、磷酸化淀粉、交联淀粉、氧化淀粉等。

1.预糊化淀粉将淀粉悬浊液,利用热滚筒干燥技术,在80 ℃以上将糊化的淀粉干燥到水分含量在10%以下,然后再粉碎就可得预糊化淀粉。其特点是加入冷水即可形成黏糊,在布丁、馅料和糖霜等食品生产中。

2.酸改性淀粉酸改性淀粉是在糊化温度下用无机酸处理天然淀粉所得的改性淀粉。常用的无机酸是盐酸和硫酸,经酸处理后,形成淀粉片断,再经碱中和、过滤干燥而得。酸改性淀粉加热后可溶解,溶液黏度低,高浓度的溶液冷却后可形成高强度的凝胶。用于制造软糖基、果冻等食品,用酸改性淀粉生产的软糖质地紧密、外形柔软、富有弹性,高温处理也不收缩,不起砂,能较好地保持糖果的质量。

3.磷酸化淀粉用酸式磷酸盐、焦磷酸盐或三聚磷酸盐的干混合物在高温下处理淀粉可得磷酸化淀粉,使淀粉分子上的羟基部分磷酸化。磷酸化淀粉的糊化温度较低,糊的黏度大,透明性和胶黏性高,保水性好,不易凝沉,常用作增稠剂,而且耐受冷冻——解冻过程的能力较高,在冷冻食品中很有用处。

4.交联淀粉用交联剂处理天然淀粉所得的产品称为交联淀粉。处理后使淀粉链之间产生共价交联,提高了淀粉粒的稳定性,使其糊化温度也提高,糊的稳定性高。交联淀粉耐酸、耐碱、耐热,抗剪切性好,吸水膨润慢,食品加工中用于汤类、肉汁、酱汁等的增稠剂和赋形剂。

5.氧化淀粉用次氯酸的钙盐或其他氧化剂处理淀粉所得的产品即为氧化淀粉。经氧化后的改性淀粉色泽洁白,糊化温度低,糊质清亮,黏度较低,不易老化,常用作乳化剂和分散剂。

三、其他多糖的加工特性

(一)果胶

果胶物质存在于植物细胞壁及细胞间,在果蔬中含量尤其高。

在植物的成熟过程中,果胶物质存在3种形态:原果胶、果胶和果胶酸。不成熟的果蔬中,果胶物质主要是原果胶。它是果胶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不溶于水,这使未成熟的果实较坚硬。原果胶没有粘性,水解后生成果胶。果胶存在于植物细胞汁液中,在成熟果蔬中含量丰富。分子结构中包含了半乳糖醛酸和半乳糖醛酸甲酯以糖苷键聚合形成的分子链,因此是不同程度甲酯化的聚半乳糖醛酸。果胶有粘性,可溶于水。果胶水解可得到果胶酸。果胶酸是

非甲酯化的半乳糖醛酸,无粘性,溶于水。

食品加工中最重要的是果胶。果胶按其甲酯化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两类:高甲氧基果胶和低甲氧基果胶。含甲氧基量在7%~14%的果胶称为高甲氧基果胶,低于7%称为低甲氧基果胶(含甲氧基量为14%的果胶甲酯化程度为100%)。

1.果胶的主要性质果胶可溶于水,其溶解性随分子苷链的增长而降低,一定程度上随酯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强;果胶溶液是高黏度溶液,其黏度与果胶分子链长成正比。果胶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形成凝胶。

2.果胶在食品加工中的特点果胶溶液是亲水性胶体,在适当条件下可形成凝胶,这一性质是果胶在食品工业中最重要的应用。

果胶溶液形成凝胶需糖、酸条件,一般果胶水溶液含糖量在60%~65%,pH 在2.5~3.5,果胶含量为0.3%~0.7%时,能形成凝胶。加入的糖起脱水剂的作用,这是由于糖与水的水化作用强于果胶与水的水化作用,破坏了果胶分子的水化膜;加入的酸可中和羧酸根离子的电荷,也使果胶胶体失去稳定因素,有利于形成凝胶。

果胶的分子结构能影响凝胶的形成。果胶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越易形成凝胶,而且形成的凝胶强度大。果胶的甲酯化程度越高,形成凝胶的强度也越大,所以高甲氧基果胶凝胶能力强,低甲氧基果胶凝胶能力较弱,加入钙离子、铝离子等可以提高低甲氧基果胶的凝胶能力。

果胶发生胶凝作用所需的pH随果胶来源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在偏碱性条件下,由于果胶的水解作用而难以形成凝胶。

利用果胶的胶凝作用可生产果脯、果酱和糕点;果胶还可用作巧克力、糖果的稳定剂。但在果酒、果汁的生产中,果胶产生的凝胶会使产品产生沉淀、混浊,造成过滤困难,还可影响产品质量。

(二)琼脂

琼脂又名琼胶,俗称洋菜、凉粉,是从海藻类中提取的粘质类多糖。琼脂至少含两种多糖,主要以半乳糖和脱水半乳糖为结构单元。

琼脂不溶于冷水,能溶于热水形成溶胶。琼脂很易形成凝胶,1%的琼脂溶液在35~50 ℃不需其他物质即可形成坚实的凝胶。琼脂很稳定,唾液、胰液中的酶对它不作用,也不能被微生物利用,人体也不能吸收利用。根据这些性质,琼脂可以作为微生物的培养基;在食品工业中可作为稳定剂及胶凝剂,可以改善冷饮食品的组织结构,提高凝结能力和黏稠度,防止冰晶析出,保持良好的滑润口感;在饮料工业中可以作为果汁的浊度稳定剂;糖果工业中可用作软糖的基质。

(三)纤维素与半纤维素

纤维素是葡萄糖分子通过β-1,4糖苷键缩合而成的大分子物质,每个纤维素分子含有2 500个以上的葡萄糖残基,相对分子质量达30万至50万。天然纤维素形成高度结晶化的微晶丝,结构高度稳定。酸催化下可彻底水解成葡萄糖。但人体缺乏分解纤维素的酶,所以纤维素不被人体消化吸收,但能促进肠蠕动,有助于消化和排泄。

纤维素在食物中含量不是很高,在加工过程中也很少变化。食品加工中也有用到改性纤维素,即将天然纤维素经适当处理后,改变其原有的一些性质,以适应特殊的需要。如羧甲基纤维素(CMC),是用氯乙酸钠在碱性条件下处理纤维素而得,是一种白色、无嗅、无味、无毒的粉末,主要用作增稠剂,提高食品的黏度,国外也用以生产米面包,代替面筋吸附发酵气体的作用;用稀酸处理可以得到粉末极细的微晶纤维素,在疗效食品中作为无热量的填充剂。

半纤维素大多存在于植物的木质化部分,如秸杆、玉米芯等,海藻中含量也较多。它是多成分多结构的混合物,水解时,可得到木糖、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等。它不溶于水,可溶于稀碱,不容易被酶作用。半纤维素是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在焙烤食品添加半纤维素可提高面粉结合水的能力。

(四)环糊精

实际上环糊精属于低聚糖。主要有α-环糊精、β-环糊精、γ-环糊精三种,分别是由6个、7个、8个葡萄糖基通过α-1,4糖苷键结合形成的环状结构的分子(如图1-3)。

图1-3 环糊精的结构示意

环糊精的结构类似一个圆形的空筒,亲水性的羟基位于筒外侧,疏水性基团朝向筒内,所以环糊精分子的外表面呈亲水性,内表面呈疏水性。当溶液中既有亲水性物质,又有疏水性物质时,疏水性物质可被环糊精包合在分子内部,这一性质使环糊精有如下的作用:

保持挥发性物质的长期稳定、对光和热不稳定以及在空气中不稳定的化合物可增加稳定性、改变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溶解性、乳化作用。

目前在食品生产中应用得比较多的是β-环糊精,主要用途有:

1.用作香气稳定剂和色素稳定剂香气物质一般都有挥发性,容易散失,经环糊精包合以后,可减缓香气的挥发;很多色素物质容易氧化分解,经环糊精的包合,可减少色素与氧的接触。在速溶食品的生产中效果良好。

2.改善食品的风味和气味环糊精可除去鱼类、肉类、乳制品、海产品的异味;减少橘子汁中由糖苷引发的苦味和沉淀;在竹笋罐头生产中,环糊精可提高沉淀物的溶解性;大豆制品生产中,环糊精可消除腥味和苦涩味。

3.作乳化剂和起泡促进剂环糊精作乳化剂可乳化食用油脂、冰淇淋原料,提高产品的食用品质。环糊精与其他表面活性剂用作焙烤食品的添加剂时,可提高表面活性剂的乳化能力和起泡能力,并对泡沫有稳定作用。

4.保护营养成分的作用在维生素类营养强化的食品中,添加环糊精,可以减少高温对维生素的破坏。

此外,环糊精还有防潮、保湿的作用。在糖果生产中添加后可防潮;在奶酪制品中有保湿作用;在肉制品中应用,可起粘结、保湿作用,防止水分析出,增加弹性,提高产品质量。

有关糖类代谢问题

剧烈运动以后为什么会肌肉酸痛? 不常锻炼的人,进行较剧烈的运动后,局部肌肉都会疼痛,这与肌肉内部的能量代谢有关。人体各种形式的运动,主要靠肌肉的收缩来完成。肌肉收缩需要能量,这能量主要依靠肌肉组织中的糖类物质分解来提供。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如人体处于静息状态时,肌肉中的糖类物质直接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大量能量。但人体在剧烈活动时,骨骼肌急需大量的能量,尽管此时呼吸运动和血液循环都大大加强了,可仍然不能满足肌肉组织对氧的需求,致使肌肉处于暂时缺氧状态。结果糖类物质分解出乳酸,释放的能量也比较少。乳酸在肌肉内大量堆积,便刺激肌肉块中的神经末梢产生酸痛感觉;乳酸的积聚又使肌肉内的渗透压增大,导致肌肉组织内吸收较多的水分而产生局部肿胀。 经常运动的人,运动时肌肉能获得较为充足的氧气,糖类物质分解的乳酸较少,肌肉就不会有明显的痛感。 因此,我们平时应多锻炼,在运动前先做好准备活动,运动后要做些肌肉放松的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这样,肌肉的疼痛就可以减轻。 在饥饿时靠什么来维持血糖水平和能量供给 人体能量消耗的过程是及时吃的能量,肝糖原,脂肪,然后肌糖原,再到蛋白质,当到蛋白质是人基本已经快死了,所以长期饥饿时消耗的是肌糖原 饥饿过程中,糖异生主要在肝内进行。约占异生糖的80%。糖异生一般在以下情况下进行:1、在糖供应不足时进行——保证在饥饿情况下,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因体内储存的糖原有限,实验证明,禁食12~24小时后,肝糖原耗尽,此时糖异生显著增强,成为血糖的主要来源。另外,长期禁食后肾脏的糖异生也明显增加,从而维持血糖水平正常,保证在饥饿情况下,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2、在乳酸增加时进行——调节酸碱平衡:在剧烈运动或某些原因导致缺氧时,肌糖原酵解产生大量乳酸,引起组织pH降低,通过乳酸循环的糖异生作用,乳酸经血液运到肝脏可再合成肝糖原和中性的葡萄糖,不仅回收了乳酸能量,防止乳酸酸中毒的发生。3、在氨基酸增多是进行——协助氨基酸代谢实验证实进食蛋白质后,肝中糖原含量增加;禁食晚期、糖尿病或皮质醇过多时,由于组织蛋白质分解,血浆氨基酸增多,糖的异生作用增强,因而氨基酸合成糖可能是氨基酸代谢的主要途径。4、在摄取葡萄糖能力减弱时进行——补充肝糖原:由于肝葡萄糖激酶Km值高,摄取葡萄糖能力弱,即便进食以后也有相当一部分葡萄糖是先分解成丙酮酸、乳酸等三碳化合物,再异生成糖原,此途径称为糖原合成的三碳途径。 是什么导致了糖尿病人血糖升高 血糖高并不是说吃单纯的糖,吃的任何可以转化为糖的食物都可以导致血压高,因为这些食物最后变成血糖。导致血糖高的根本是血糖不能被细胞运用,血糖对人来说好比汽车的机油,所以糖尿病是是长期缺乏能量导致细胞死亡的,人就这样慢慢被饿死的。根本的问题是改变饮食生活习惯。均衡营养。 糖尿病的症状可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与代谢紊乱有关的表现,尤其是与高血糖有关的“三多一少”,多见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常不十分明显或仅有部分表现;另一大类是各种急性、慢性并发症的表现。 1.多尿是由于血糖过高,超过肾糖阈(8.89~10.0mmol/L),经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形成渗透性利尿。血糖越高,尿糖排泄越多,尿量越多,24h尿量可达5000~10000ml。但老年人和有肾脏疾病者,肾糖阈增高,尿糖排泄障碍,在血糖轻中度增高时,多尿可不明显。 2.多饮主要由于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明显增高,加之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加重高血糖,使血浆渗透压进一步明显升高,刺激口渴中枢,导致口渴而多饮。多饮进一步加重多尿。 3.多食多食的机制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倾向是葡萄糖利用率(进出组织细胞前后动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差)降低所致。正常人空腹时动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差缩小,刺激摄食中枢,产生饥饿感;摄食后血糖升高,动静脉血中浓度差加大(大于0.829mmoL/L),摄食中枢受抑制,饱腹中枢兴奋,摄食要求消失。然而糖尿病人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缺乏或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组织摄取利用葡萄糖能力下降,虽然血糖处于高水平,但动静脉血中葡萄糖的浓度差很小,组织细胞实际上处于“饥饿状态”,从而刺激摄食中枢,引起饥饿、多食;另外,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大量葡萄糖从尿中排泄,

高中生物糖类小专题(精选.)

“糖类”小专题知识归纳 1.糖类的化学组成、种类和结构 (1)化学组成和种类 (2)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的结构简式,可联系的内容有:组成糖类的化学元素,核糖、脱氧核糖、葡萄糖的化学式和结构简式,蔗糖、麦芽糖、乳糖、淀粉、纤维素、糖元的化学式,单糖、二糖、多糖的分布和功能。 2.几种糖的性质 (1)葡萄糖的化学性质。①还原性,可联系的内容有:银镜反应,用班氏试剂进行尿糖的测定,用斐林试剂进行组织中还原性糖的测定;②能跟酸起酯化反应;③氧化反应,可联系的内容有:动、植物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时的比较,厌氧发酵(酒精发酵、乳酸发酵),兼性厌氧型微生物——酵母菌。 (2)蔗糖和麦芽糖的化学性质。①蔗糖不具有还原性,而麦芽糖具有还原性,可联系的内容有:还原性糖(还有果糖)与非还原性糖的鉴定;②水解反应,蔗糖水解生成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而麦芽糖水解生成两分子葡萄糖,可联系的内容有:蔗糖不具有还原性,而它的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 (3)淀粉的化学性质。①跟碘作用呈现蓝色,可联系的内容有:用碘液检验淀粉;②水解反应,可联系的内容有:食物中淀粉的化学性消化的过程,工业上用硫酸等无机酸作催化剂水解制葡萄糖。 (4)纤维素的化学性质:水解反应; 3.糖类的功能: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4.绿色植物体内糖类的代谢 可联系的内容有:光合作用的概念、反应式、 过程,叶片遮光实验,适当提高温室内CO2的浓 度,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概念、反应式、过程, 中耕松土,种子的储藏,蔬菜的保鲜。 5.人和动物体内糖类的代谢 可联系的内容有:糖类的化学性消化过程及 部位,葡萄糖被吸收的方式、途径,葡萄糖在细 胞内的代谢,血糖的正常值,低血糖症、高血糖症和 糖尿病血糖浓度的范围,高等动物和人体在剧烈运动 时细胞呼吸的产物、能量,北京鸭等饲养动物的肥育 过程,糖代谢与蛋白质代谢、脂肪代谢的关系。 6.人体内血糖平衡的调节 可联系的内容有:血糖的平衡及其意义,参与血 糖平衡调节的主要激素及其作用,参与血糖平衡的神 经——激素调节的具体过程,低血糖的病症、病因及 其防治,糖尿病的诊断、病症、病因及其防治。 7.生物学意义 ①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也是细胞的主 要能源物质;②淀粉和糖元分别是植物和动物细胞中 储藏能量的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成分。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方便更改 word.

有关糖类生物化学论文

生物化学综述 摘要: 单糖就是不能再水解的糖类,是构成各种二糖和多糖的分子的基本单位。按碳原子数目,单糖可分为丙糖、丁糖、戊糖、己糖等。自然界的单糖主要是戊糖和己糖。根据构造,单糖又可分为醛糖和酮糖。多羟基醛称为醛糖,多羟基酮称为酮糖。例如,葡萄糖为己醛糖,果糖为己酮糖。单糖中最重要的与人们关系最密切的是葡萄糖等。常见的单糖还有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 关键词: 糖单糖物化性质单糖衍生物 (一)单糖的结构 1.单糖的链状结构 确定链状结构的方法(葡萄糖): a.与Fehling试剂或其它醛试剂反应,含有醛基。 b.与乙酸酐反应,产生具有五个乙酰基的衍生物。 c.用钠、汞剂作用,生成山梨醇。 最简单的单糖之一是甘油醛,它有两种立体异构形式,这两种立体异构体在旋光性上刚好相反,一种异构体使平面偏振光的偏振面沿顺时针方向偏转,称为右旋型异构体,或D型异构体。另一种异构体则使平面偏振不的编振机逆时针编转,称左旋异构体或L型异构体。 像甘油醛这样具有旋光性差异的立体异构体又称为光学异构体,常用D,L 表示。以甘油醛的两种光学异构体作对照,其他单糖的光学异构构与之比较而规定为D型或L型。 差向异构体:又称表异构体,只有一个不对称碳原子上的构型不同的非对映异构体,如D-等等糖与D-半乳糖。 链状结构一般用Fisher投影式表示:碳骨架、竖直写;氧化程度最高的碳原子在上方。 2.单糖的环状结构

在溶液中,含有4个以上碳原子的单糖主要以环状结构。 单糖分子中的羟基能与醛基或酮基可逆缩合成环状的半缩醛。环化后,羰基C就成为一个手性C原子称为端异构性碳原子,环化后形成的两种非对映异构体称为端基异构体,或异头体,分别称为α-型及β-型异头体。 环状结构一般用Havorth结构式表示: 用FisCher投影式表示环状结构很不方便。Haworth结构式比Fischer投影式更能正确反映糖分子中的键角和键长度。转化方法: ①画一个五员或六员环 ②从氧原子右侧的端基碳开始,画上半缩醛羟基,在Fischer投影式中右侧的居环下,左侧居环上。 构象式: Haworth结构式虽能正确反映糖的环状结构,但还是过于简单,构象式最能正确地反映糖的环状结构,它反映出了糖环的折叠形结构。 3.几种重要的单糖的链状结构和环状结构 (1) 丙糖:D-甘油醛二羟丙酮 (2) 丁糖:D-赤鲜糖 D-赤鲜酮糖 (3) 戊糖:D-核糖 D-脱氧核糖 D-核酮糖 D-木糖 D-木酮糖 (4) 己糖:D-葡萄糖(α-型及β型) D-果糖 (5) 庚糖:D-景天庚酮糖 4.变旋现象 在溶液中,糖的链状结构和环状结构(α、β)之间可以相互转变,最后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称为变旋现象。 从乙醇水溶液中结晶出的D-glucose称为α-D-(+)Glucose =+113°),从吡啶溶液中结晶出的D-glucose称为β-D-(+)glucose ([α]20 D ([α]20 =+18.7°)。将α-D-(+)葡萄糖与β-D-(+)葡萄糖分别溶于水中,放置一 D 段时间后,其旋光率都逐渐转变为+52.7?C。原因就是葡萄糖的不同结构形式相互转变,最后,各种结构形式达到一定的平衡,其中α型占36%,β型占63%,链式占1%。 5.构型与构象

糖类商品归类

糖类商品归类概述 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是自然界中分布最为广泛的一类有机化合物。葡萄糖、果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等都属于碳水化合物,它们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氢和氧原子数目之比都是2:1,如同水分子一样,故称为碳水化合物,通式为Cm(H2O)n。但是,随着对这类化合物的深入研究,发现有的化合物,根据其性质和结构应属于糖类,但元素组成和上述通式却并不相符,如鼠李糖(C6H12O5)和脱氧核糖(C5H10O4)等。有的化合物,其组成符合上述通式,但性质和结构完全不同于糖类,如乙酸(C2H4O2)等。因此,从现代化学的观点来看,糖类是指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水解后可生成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根据糖类化合物的结构,可以将糖分为三大类。 单糖是多羟基醛、酮化合物,单糖化合物都是结晶固体,溶于水,有的还带有甜味,如葡萄糖、果糖、阿拉伯糖、甘露糖、半乳糖等。按照分子中所含官能团的不同,单糖还可分为醛糖和酮糖两大类,按照分子中碳原子的数目,单糖又可分为丙糖、丁糖、戊糖、己糖和庚糖等。 经过水解可以生成2~20个单糖的糖类化合物称为低聚糖,例如麦芽糖可水解生成两分子葡萄糖,蔗糖水解生成一分子葡萄糖和一份子果糖,绵子糖水解后可得到一分子葡萄糖、一分子果糖、一分子半乳糖。 水解后可生成单糖的分子数目在20个以上的糖类化合物称为多糖,如淀粉和纤维素。多糖无甜味,一般是无定形粉末状。 从商品归类的角度看,非化学纯的糖(甜菜糖、焦糖等)以及无论是否化学纯的蔗糖、乳糖、麦芽糖、葡萄糖和果糖的归类比较简单,相应归入17.01或17.02即可。除此之外,绝大多数化学纯糖归入品目29.40,但也有例外,根据29..40品目注释,该品目中的糖类每一个糖单元必须至少四个但最多不炒超过八个碳原子所构成,因此由三个碳原子构成的丙糖,这类糖就应该根据其结构归入第二十九章的其他品目,如甘油醛(29.12)和二羟基丙酮(29.14)。没有化学定义的低聚糖和多糖的归类较为复杂,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在此仅简单列举,如淀粉归入11.08,糊精和改性淀粉归35.05,果胶、果胶酸盐、果胶酸酯及植物琼脂归13.02,糖原归39.13,而多数未在其他品目具体列名的纤维素归入品目39.12。 在食品行业中,有的产品虽然名称为糖,如17.04的口香糖、18.06的含糖巧克力,由于其基本特征已不仅限于糖本身,在此便不作冗述,也有的产品虽然具有甜味,但根据上述定义并不属于糖类,如木糖醇等,在实际归类时切勿与糖类商品混淆。 文章来自全润通,和大家交流一点心得经验。

2020编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章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第2节糖类油脂教案

第2节糖类油脂 课题分析 本课题简单介绍了糖类、油脂对人体的营养作用,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这几类物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意义,了解正常安排饮食和从体外摄取必须的营养物质对人的生长发育等生命需求是至关重要的。 课标要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葡萄糖和淀粉是重要的营养物质,是维持生命活动和进行各种活动所需热量的主要来源; (2)认识油脂是重要的营养物质,是维持生命活动和进行各种活动所需热量的主要来源。 2.过程与方法 (1)会用实验方法检验淀粉和葡萄糖; (2)会用实验方法从大豆中提取油脂。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食物中糖类、油脂的学习,知道营养物质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以及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淀粉和葡萄糖的检验方法是重点; (2)油脂的分类及组成。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吗?你还记得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什么?可用什么方法检验这些产物呢? 二、推进新课 活动1:糖类 【展示】一盆花草,置于太阳下这些花草在发生着什么变化?用什么方法可以检验证明?

1.光合作用 【想一想】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什么?如何检验?你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光合作用吗?【点拨】沐浴在阳光下的绿色植物在悄悄进行了一个重要的化学变化,它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葡萄糖,同时生成氧气。 绿色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还能把葡萄糖进一步转化成蔗糖、淀粉或纤维素。 2.淀粉与葡萄糖作用 【讨论交流】我们可以从哪些食物中摄取淀粉?淀粉在人体内如何被消化? 【小结】大米、玉米、土豆、面粉等食物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与水反应,转化为葡萄糖,食草动物还能把牧草、青草等中的纤维素通过体内的微生物作用分解、消化,转化成葡萄糖。葡萄糖进一步发生缓慢氧化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热量。【联想与思考】马拉松运动员在途中为什么补充葡萄糖水?低血糖的人出现乏力、疲倦、昏迷、休克等症状时为什么应及时补充葡萄糖水而不是淀粉? 【点拨】葡萄糖在体内可以直接氧化,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而淀粉则需要经过消化、水解才能变成葡萄糖。 3.葡萄糖和淀粉的检验 (1)葡萄糖的检验 步骤:①制取氢氧化铜。向试管中加入2 mL10%NaOH溶液,滴加5%的硫酸铜溶液4~5滴,混匀,观察现象。②向试管中加入2 mL10%葡萄糖溶液,并在酒精灯上加热至沸腾,观察发生的现象。 应用:糖尿病患者,葡萄糖在体内的代谢不正常,葡萄糖会随尿液排出,如何检查病人是否尿糖? (2)淀粉的检验 原理:淀粉与碘反应呈现蓝色,用碘水或碘酒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步骤:将碘水滴在自带的食物(山芋、土豆、面包等)上进行检验,观察是否变蓝。 【强化练习】 活动2:油脂 【过渡】 在全球减肥热潮中,脂肪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可以说是每况愈下,甚至“谈脂色变”,

糖类与肿瘤有关系吗

糖类与肿瘤有关系吗 糖类是人体所必需的一种营养素,人体吸收之后马上转化为碳水化合物,是日常饮食中的首要能量来源。每克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产生4 kcal(16.74 kJ)能量,人体所需要的70%左右的能量由糖类提供。运动时,要大量出汗和消耗热能,糖类比其他食物能更快提供热能;疲劳、饥饿时,甜食可迅速被吸收,提高血糖;头晕,恶心时,补充糖类可升高血糖并稳定情绪。糖类是人体的必需品,它的摄入和消耗同样必须达到一个平衡,才能保持健康状态。功能性寡糖、膳食纤维、活性多糖存在大量膳食保护因子,有助于人体抵御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寡糖多见于豆类、大蒜、洋葱、牛蒡、芦笄,蜂蜜、甲壳类海产品,具有增强免疫力、抗肿瘤的作用。而且,多数寡糖属于益生元的范畴,可通过促进双歧杆菌等益生菌增殖,抑制肠内致癌物生成及吸收,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并促进机体的抗氧化能力。糖类中的膳食纤维主要是指不能被人体利用的多糖,主要来源是粗杂粮、果蔬类、薯类、豆类和菌藻类。因不易被水解消化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可增强肠道蠕动,促进益生菌生长,作为“肠道清道夫”及免疫活性,糖脂代谢调节物等,对结直肠癌有显著保护作用。活性多糖主要来源于香菇、金针菇、黑木耳、灵芝、茯苓、猴头菇等食用菌类,一方面可增强机体免疫防御能力,另一方面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调亡。 糖类摄入不平衡是近年来影响居民健康的一大问题,主要表现在精制糖、精米、精面相对摄入过多,膳食纤维及果胶摄入不足,易导

致肥胖、胰岛素抵抗,引起体内氧化应激、内分泌及免疫功能紊乱,促进肿瘤发生。例如,精制糖是由粗糖经过精细加工而成的糖,是纯能量物质,不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天然保护成分,过多摄入可增加结直肠癌的危险性:精制糖摄人量≥30 g/L者比摄入量≤10 g/L者的结直肠癌的患病风险显著提高。其他人群研究发现,精制糖的过量摄人还能显著增加胰腺癌、乳腺癌、子宫体癌和卵巢癌的发病风险。同时,糖类摄取过多极易引起肥胖,因此由肥胖导致的相关肿瘤的风险性也会大大提高。 因此,合理摄人糖类在日常生活中极其重要。精制糖和米面摄入过量易造成肥胖、胰岛素抵抗及代谢紊乱,易导致某些肿瘤发生与发展,而功能性寡糖、膳食纤维、活性多糖具有保护因子,能够积极预防并遏制肿瘤发生与发展。如果单纯地减少糖类的食物来源,同时也会降低这些作为肿瘤发生保护因子的摄入。只有在日常饮食中合理把握糖类摄人量,维持该平衡,才能“甜”得健康。

如何计算各种食物中糖类含量

如何计算各种食物中糖类含量 一些糖制品如糖果块,棒棒糖,它们的重量就是糖类重量,而其余的各种食品中糖类只是其总重量的一部分,计算其中糖类含量可以用以下三种方法。 一. 从食品外包装的说明中直接获知其中糖类含量 在有些食品,尤其是进口食品的外包装袋上会印有营养成分标签,其中包含总热量、每一包装内所含的糖类、蛋白质、脂肪的各自含量,由于标签上面已标出准确的糖类量,你只要知道自己1U 追加量可以吃多少克糖类,就可以马上算出吃这份食物要事先给多少追加量胰岛素。 比如,绅士牌芝士条,包装筒的标签上写有营养说明:每筒含7份,每份28克,总量184克,每份含160卡路里(来自脂肪),每种成分百分比是按2000卡路里计算的。 绅士牌芝士条包装筒标签上的营养说明 占每日热量 总脂肪12 克比例(%18%饱和脂肪 2.5克13%不饱和脂肪 1.0克 单不饱和脂肪 4.5克 胆固醇0毫克0%钠320毫克14%总糖量13克4%糖1克 膳食纤维〈1克3%维生素A2%维生素C0 钙0 镁0 蛋白质2克 既要注意标签上总糖类重量,还要注意膳食纤维含量,因为膳食纤维重量是包括在总糖类里的,如果纤维素含量超过4克,在计 算糖类重量时就要从总糖类重量中减去纤维素的重量。 比如,一位患者每注射1U追加量可以吃15克糖类,当他要吃绅士牌芝士条一份(含糖类13克)时,就需要事先输注

1*13/15=0.8~0.9U追加量,一筒芝士条重184克,一份重28克,所以他需要称28克(约30克)芝士条,并在吃前追加注入约0.8U追加量即可。 再比如,已经知道自己每吃10克糖需要1U胰岛素,从一酸奶的食品标签上又知道这杯酸奶含有糖类17克,这样当你要吃这样一杯酸奶的时候,只要事先给(17/10=)1.7U的胰岛素就可以了。 二. 从营养成分表中查找 由于我国目前的食品工业水平尚未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绝大多数食品标签上没有任何营养成分说明,或即使有营养成分也没有各种成分的比例或重量。 但有很多营养成分的书,例如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食品营养卫生研究所出版的“中国各类食品成分表”,就像一个规范的食品标签一样,从中可以迅速查出每100克该种食物中含有多少克糖类,下表列出我国人民日常生活中常吃的各类食品中糖类含量(克重),通常你还要对所吃的食物进行称量,将食物重量(克)X每100克食物中糖类重量(克)W OO即可算出你要吃的这份食物中有多少克糖类。 这需要每一位泵使用者实现必备一套称量工具: 1. 小型台式称 2. 不同大小的杯子或碗(自己标记上:1杯、1/2杯、1/3 杯、1/4 杯),或直接购买有准确刻度的杯或碗 3. 不同大小的汤匙 各类食物及其制品中糖类含量

有关糖类生物化学论文

糖类生物化学 糖类物质是多羟基(2个或以上)的醛类(aldehyde)或酮类(Ketone)化合物,以及它们的衍生物或聚合物,可分为醛糖(aldose)和酮糖(ketose),还可根据碳层子数分为丙糖(triose),丁糖(terose),戊糖(pentose)、己糖(hexose)。 最简单的糖类就是丙糖(甘油醛和二羟丙酮) 由于绝大多数的糖类化合物都可以用通式Cn (H2O)n表示,所以过去人们一直认为糖类是碳与水的化合物,称为碳水化合物。现在已经这种称呼并恰当,只是沿用已久,仍有许多人称之为碳水化合物。 根据糖的结构单元数目多少分为: (1)单糖:不能被水解称更小分子的糖。 (2)寡糖:2~6个单糖分子脱水缩合而成,以双糖最为普遍,意义也较大。 (3)多糖: 同多糖:水解时只产生一种单糖或单糖衍生物如:淀粉、糖原、纤维素、几丁质(壳多糖); 杂多糖:水解时产生一种以上单糖或/和单糖衍生物如:糖胺多糖类(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等)、半纤维素、 (4)结合糖(复合糖,糖缀合物,glycoconjugate):糖脂、糖蛋白(蛋白聚糖)、糖-核苷酸等。 (5)糖的衍生物:糖醇、糖酸、糖胺、糖苷 三、糖类的生物学功能 (1) 提供能量。植物的淀粉和动物的糖原都是能量的储存形式。 (2) 物质代谢的碳骨架,为蛋白质、核酸、脂类的合成提供碳骨架。 (3) 细胞的骨架。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肽聚糖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4) 细胞间识别和生物分子间的识别。 细胞膜表面糖蛋白的寡糖链参与细胞间的识别。一些细胞的细胞膜表面含有糖分子或寡糖链,构成细胞的天线,参与细胞通信。 红细胞表面ABO血型决定簇就含有岩藻糖。 四、单糖 (一)单糖的结构 1.单糖的链状结构 确定链状结构的方法(葡萄糖): a.与Fehling试剂或其它醛试剂反应,含有醛基。 b.与乙酸酐反应,产生具有五个乙酰基的衍生物。 c.用钠、汞剂作用,生成山梨醇。 最简单的单糖之一是甘油醛(glyceraldehydes),它有两种立体异构形式(Stereoismeric form),这两种立体异构体在旋光性上刚好相反,一种异构体使平面偏振光(Plane polarized liyot)的偏振面沿顺时针方向偏转,称为右旋型异构体

九年级化学-糖类的生理作用及缺乏症状、富含食物练习

糖类的生理作用及缺乏症状、富含食物练习 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__ 1.下列有关糖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糖类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成分 B.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C.在人类食物所提供的总能量中有60%~70%来自糖类 D.食物淀粉在人体内经酶的作用,与水发生一系列反应,最终变为蔗糖 2.下列有关葡萄糖的说法错误的是() A.油脂和葡萄糖都易溶于水 B.葡萄糖、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糖类 C.给低血糖的病人补充葡萄糖以缓解乏力、眩晕等症状 D.葡萄糖在人体内缓慢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热量 3.下列常见食物中,富含糖类的是() A.黄瓜 B.鸡蛋 C.豆油D.米饭 4.糖类是人体必需的重要营养成分之一.下列食物中富含糖类的是() A.鱼 B.西红柿 C.米饭 D.花生油 5.糖类是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之一。下列食物中,主要为人体提供糖类的是() A.纯牛奶B.大米饭C.花生油D.胡萝卜 6.糖尿病患者的尿中含有葡萄糖,病情越重,含糖量越高.因此,可通过测定尿中葡萄糖含量来判断患者的病情.测定过程中要用到的化学试剂为()

A.硫酸铜 B.氢氧化钠 C.氢氧化钠和硫酸铜 D.氢氧化铜和硫酸钠 7.化学实验对于学习化学十分重要,下列对相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红薯片上滴碘酒,红薯片表面变蓝 B.氨气通入酚酞试液后溶液变蓝 C.铁丝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黑色固体 D.聚乙烯在空气中灼烧有刺激性气味 8.检查糖尿病患者尿样的一组物质是() A.钾盐溶液中加过量盐酸 B.铜盐溶液中加过量盐酸 C.钾盐溶液中加过量氢氧化钠 D.铜盐溶液中加过量氢氧化钠 9.某校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下列家庭小实验不合理的是() A.用米汤检验含碘盐中的碘酸钾(KIO3) B.用灼烧并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纯棉织物和纯毛织物 C.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薄层水垢 D.用食用碱(Na2CO3)溶液洗涤餐具上的油污 10.哈尔滨市政府扶持农民采用棚栽技术种植蔬菜,从而满足人们对蔬菜的需求,现在市场的蔬菜种类繁多,并且每个季节都能购买到需要的蔬菜。请回答下列问题: 为了增强蔬菜的抗寒能力,需要施加的化肥种类是 (1) ,马铃薯产量高,营养丰富,可烹饪出美味佳肴,马铃薯富含淀粉,其化学式为(2)。所提供的

怎样计算各种食物中 糖类含量

怎样计算各种食物中糖类含量 一些糖制品如糖果块,棒棒糖,它们的重量就是糖类重量,而其余的各种食品中糖类只是其总重量的一部分,计算其中糖类含量可以用以下三种方法。 一.从食品外包装的说明中直接获知其中糖类含量 在有些食品,尤其是进口食品的外包装袋上会印有营养成分标签,其中包含总热量、每一包装内所含的糖类、蛋白质、脂肪的各自含量,由于标签上面已标出准确的糖类量,你只要知道自己1U追加量可以吃多少克糖类,就可以马上算出吃这份食物要事先给多少追加量胰岛素。 比如,绅士牌芝士条,包装筒的标签上写有营养说明:每筒含7份,每份28克,总量184克,每份含160卡路里(来自脂肪),每种成分百分比是按2000卡路里计算的。 既要注意标签上总糖类重量,还要注意膳食纤维含量,因为膳食纤维重量是包括在总糖类里的,如果纤维素含量超过4克,在计算糖类重量时就要从总糖类重量中减去纤维素的重量。 比如,一位患者每注射1U追加量可以吃15克糖类,当他要吃绅士牌芝士条一份(含糖类13克)时,就需要事先输注1*13/15=0.8~0.9U追加量,一筒芝士条重184克,一份重28克,所以他需要称28克(约30克)芝士条,并在吃前追加注入约0.8U追加量即可。 再比如,已经知道自己每吃10克糖需要1U胰岛素,从一酸奶的食品标签上又知道这杯酸奶含有糖类17克,这样当你要吃这样一杯酸奶的时候,只要事先给(17/10=)1.7U的胰岛素就可以了。 二.从营养成分表中查找

由于我国目前的食品工业水平尚未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绝大多数食品标签上没有任何营养成分说明,或即使有营养成分也没有各种成分的比例或重量。 但有很多营养成分的书,例如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食品营养卫生研究所出版的“中国各类食品成分表”,就像一个规范的食品标签一样,从中可以迅速查出每100克该种食物中含有多少克糖类,下表列出我国人民日常生活中常吃的各类食品中糖类含量(克重),通常你还要对所吃的食物进行称量,将食物重量(克)×每100克食物中糖类重量(克)÷100即可算出你要吃的这份食物中有多少克糖类。 这需要每一位泵使用者实现必备一套称量工具: 1.小型台式称 2.不同大小的杯子或碗(自己标记上:1杯、1/2杯、1/3杯、1/4杯),或直接购买有准确刻度的杯或碗 3.不同大小的汤匙 各类食物及其制品中糖类含量

单糖 二糖

第二节糖类(第一课时) [复习] 1.乙醛能发生什么反应,这和它具有什么结构特点有关? 2.乙醇能发生什么反应,这又和它具有什么结构特点有关? 一、糖类的组成和分类 1.定义:从分子结构上看,糖类可定义为。 2.分类:根据能否水解以及水解后的产物,糖类可分为、和。 凡是称为单糖,如、、及等。 1mol糖的称为低聚糖。其中以二糖最为重要,常见的二糖有、和等。 1mol糖的称为多糖,如、等。 多糖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分析上述糖类化合物的元素组成以及C、 H、 O 原子数的比例,为什么人们曾经把这些糖类化合物称为“碳水化合物”?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并不是所有的糖分子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比例都是2:1.而有些物质虽符合此通式,从结构上看却不是糖,如乙酸C2H4O2.所以称“碳水化合物”并不准确,但沿用已久,在某些学科中仍然使用。 二、葡萄糖 1.存在,物理性质 水果、蜂蜜、植物、动物、人体内._____色晶体(或白色粉末)、熔点为_____℃,有_____味,但甜度_______蔗糖,_____溶于水,_______溶于乙醇,________溶于乙醚。 2.分子组成和结构 分子式:结构简式:或 3.化学性质 —CHO的性质:银镜反应、与新制Cu(OH)2反应、与H2加成 —OH的性质:酯化反应、与钠反应、消去反应 ①银镜反应 ②与新制Cu(OH)2反应 ③还原反应(加成反应) ④使溴水、KMnO4褪色⑤酯化反应(有多元醇的性质) ⑥氧化反应(与氧气) ⑦发酵生成酒精 4.葡萄糖的用途 制药、医用、营养物质、制镜 三、果糖 1.存在,物理性质 水果蜂蜜中含量最高,最甜的糖.无色晶体,熔点为103-105 ℃,不易结晶,通常为粘稠性液体,易溶于水、乙醇、乙醚。 2.分子组成和结构 分子式:结构简式:或 3.化学性质 ①果糖分子中含有,为,但在碱性条件下,果糖会部分转变为,因此果

高中化学关于糖类的测试题和答案(2)完整篇.doc

高中化学关于糖类的测试题和答案(2) 高中化学关于糖类的测试题和答案(2) 解析:复合材料往往可以集合几种材料的优异性能,即可以具有题目中所叙述的各种优点. 答案:D 3.下列材料中:①高分子膜;②生物高分子材料;③隐身材料; ④液晶高分子材料;⑤光敏高分子材料;⑥智能高分子材料.属于功能高分子材料的是( ) A.只有①②⑤ B.只有②④⑤⑥ C.只有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解析:既有传统高分子材料的机械性能,又有某些特殊功能的高分子材料都属于功能高分子材料. 答案:D 4.化合物被涂在手术伤口表面,在数秒内发生固化(加聚)并起黏结作用以代替通常的缝合,形成一种性能优良的功能高分子材料.写出该化合物固化时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题中提示给出合成一种功能高分子材料,以代替缝合,同时题中也提示出由化 合物加聚而成,所给化合物的结构中含有双键,按加聚反应原理反应后所得高分子主链链节上只有两个碳原子. 5.透明如玻璃、坚韧如钢的聚碳酸酯,可作防弹玻璃、防暴警察的护身盾牌、宇航员头盔上的防护眼镜等.其中一种可由含活性氯原子的光气( )和双酚 ( )缩聚而成,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解析:根据题给信息,光气中氯原子活泼,再根据学过的知识:①酚羟基中氢原子活泼;②缩聚反应会产生小分子,可得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 1.(2011 日照一中高二检测)下列关于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高分子分离膜应用于食品工业中,可用于浓缩天然果汁、乳制品加工、酿造业等 B.复合材料一般是以一种材料作为基体,另一种材料作为增强体 C.导电塑料是应用于电子工业的一种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D.合成高分子材料制成的人工器官一般都受到人体的排斥作用,难以达到生物相容的程度 解析:合成高分子材料一般具有优异的生物兼容性,较少受到排斥,可以满足人工器官对材料的苛刻要求. 答案:D 2.(2011 厦门一中高二检测)用高分子塑料骨钉取代钛合金骨钉是医学上的一项新技术,这种塑料骨钉不仅具有相当的强度,而且可在人体内水解,使骨科病人免遭拔钉的痛苦.合成这种塑料骨钉的原料能与强碱溶液反应,也能在浓硫酸条件下形成环酯.则合成这种塑料骨钉的原料是( ) A.CH2===CH CH2Cl B.CH2===CH COOH C.CH3 CH(OH) COOH D.H2N CH2 COOH 解析:能与强碱溶液反应则应有羧基或酚羟基;能形成环状酯,则分子中同时含有OH和COOH. 答案:C

2、糖类

第一节、概述 糖类是自然界分布广泛,数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食品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根据糖类的化学结构特征,其定义为多羟基醛或酮及其衍生物和缩合物。其主要功能为:供能、提供人们期望的质构、好的咳唾成珠及大家喜爱的甜味。 一、糖的种类(按组成分类) 1、分类 单糖:不能被水解的糖,可根据官能团不同醛糖 酮糖 寡糖:2-20个单糖缩合而成 多糖:大于20个单糖缩合而成的。 根据糖基各类不同分为:同聚多糖、杂聚多糖 根据结构有无支链分:直链多糖、支链多糖 根据功能分为:结构多糖、储存多糖、抗原多糖 2、食品中常见的糖有 五碳糖:L-阿拉伯糖、D-木糖、D-核糖、D-2-脱氧核糖 六碳糖:醛糖:D,L-半乳糖,D-葡萄糖,D-甘露糖 糖衍生物 第二节、糖的结构 一、单糖 糖类分子中含有手性碳原子,即不对称碳原子,它连接4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在空间形成两种不同的差向异构体,立体构型呈镜面对称。 单糖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一般含5-6个碳原子,均为D一甘油醛衍生物,单糖可以形成缩酮和缩醛:糖分子的的羰基与糖分子本身的一个醇基反应,形成半缩醛/半缩酮,(分子内),进一步形成五元环(呋喃环)或六元环(吡喃环)。 天然存在的糖环实际并非平面结构,吡喃G具有两种不同构象,椅式/船式,但大多已糖以椅式存在。 糖分子中除G外,任何一个生性碳原子具有不同的构型称为差向异构,如果在最高编号的生性碳原子上的羰基但于左边位置,则称L-,开然存在的L-不多,食品中有两种L -半乳糖、L-拉伯糖,L-糖往往具有重要的生化作用。 二、糖苷 糖在酸性条件下与醇发生反应,脱水后产品称糖苷,糖苷中糖部分称糖基,半糖部分称为配基。 1、可以形成糖苷的配基有:醇基、硫醇、胺等。 2、糖苷种类(天然):糖基主要来源于核苷酸生物。

食物中的糖 单糖 多糖

糖类 龋病俗称虫牙、蛀牙,是细菌性疾病,可以继发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如不及时治疗,病变继续发展,形成龋洞,终至牙冠完全破坏消失,其发展的最终结果是牙齿丧失。龋病特点是发病率高,分布广 导致龋齿的学说主要是菌斑至龋。菌斑内细菌代谢碳水化合物产生酸,酸的聚集,可使牙脱矿。而菌斑的构成是细菌、唾液蛋白、细胞外多糖等菌斑基质。所以糖类算是非常重要的菌斑基质了。综上,可以说含糖食物跟龋齿(俗称蛀牙)是有关系的。含糖食物自然包括糖(糖果)。 不同种类的糖,根据其使菌斑产酸多少及pH下降程度确立其致龋性,其排序为蔗糖>葡萄糖>麦芽糖>乳糖>果糖>山梨醇>木糖醇,山梨醇和木糖醇常作为防龋的甜味替代剂。 人类就已知道从鲜果、蜂蜜、植物中摄取甜味食物。后发展为从谷物中制取饴糖,继而发展为从甘蔗甜菜中制糖等。制糖历史大致经历了早期制糖、手工业制糖和机械化制糖3个阶段 糖类物质是多羟基(2个或以上)的醛类(Aldehyde)或酮类(Ketone)化合物,在水解后能变成以上两者之一的有机化合物。在化学上,由于其由碳、氢、氧元素构成,在化学式的表现上类似于“碳”与“水”聚合,故又称之为碳水化合物。它是为人体提供热能的三种主要的营养素中最廉价的营养素。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分成两类:人可以吸收利用的有效碳水化合物如单糖、双糖、多糖和人不能消化的无效碳水化合物,如纤维素, 发现历史:18世纪一名德国学者从甜菜中分离出纯糖和从葡萄中分离出葡萄糖后,碳水化合物研究才得到迅速发展。1812年,俄罗斯化学家报告,植物中碳水化合物存在的形式主要是淀粉,在稀酸中加热可水解为葡萄糖。1884年,另一科学家指出,碳水化合物含有一定比例的C、H、O三种元素,其中H和O的比例恰好与水相同为2:1,好像碳和水的化合物,故称此类化合物为碳水化合物,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碳水化合物分单糖、二糖、低聚糖、多糖四类。 米饭,是中国人日常饮食中的主角之一,中国南方主食。大约在5万年前,在云南地区已经出现了早期的稻属植物,大米中含淀粉75%左右,蛋白质7%-8%,脂肪1.3%-1.8%,并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等。 面粉是一种由小麦磨成的粉末,是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主食,用面粉制成的食物品种繁多,花样百出,风味迥异,小麦是小麦系植物的统称,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小麦的颖果是人类的主食之一,磨成面粉后可制作面包、馒头、饼干、面条等食物;发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白酒(如伏特加),或生质燃料。小麦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矿物质、钙、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维生素A及维生素C等。主要种植于华北地区。中国南方则较少种植小麦,因其湿热的气候不利于小麦灌浆,不仅产量低,还极易造成小麦赤霉病害,全世界有43个国家,有35%-40%的人口以小麦为主要粮食。 棉花并不是花,棉花植物开的花卉是乳白色或粉红色花卉。平常说的棉花是开花后长出的果子成熟时裂开翻出的果子内部的纤维。开花后留下绿色小型的蒴果,称为棉铃。棉铃内有棉籽,棉籽上的茸毛从棉籽表皮长出,塞满棉铃内部,棉铃成熟时裂开,露出柔软的纤维。含纤维素约87~90%,水5~8%,其他物质4~6%。棉花的原产地是印度和阿拉伯。在棉花传入中国之前,中国只有可供充填枕褥的木棉,没有可以织布的棉花。宋朝以前,中国只有带丝旁的“绵”字,没有带木旁的“棉”字。“棉”字是从《宋书》起才开始出现的。可见棉花的传入,至迟在南北朝时期,但是多在边疆种植。棉花大量传入内地,当在宋末元初, 美拉德反应又称为“非酶棕色化反应”,是法国化学家L.C.Maillard在1912年提出的。所谓美拉德反应是广泛存在于食品工业的一种非酶褐变,是羰基化合物(还原糖类)和氨基化合物(氨基酸和蛋白质)间的反应,经过复杂的历程最终生成棕色甚至是黑色的大分子物质类黑精或称拟黑素,所以又称羰氨反应。

糖蛋白有关

糖蛋白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1、首先糖蛋白主要存在于胃粘膜上面,可以帮助保护胃粘膜的大量细胞成分。 2、其次是对于呼吸道上的细胞而言,糖蛋白可以帮助增加呼吸道的润滑作用,对于出现的咽喉问题,补充糖蛋白可以缓解喉咙的干燥感。 3、第三是在生殖系统上,糖蛋白可以帮助卵细胞膜表面对于精子来进行识别。糖蛋白也是人体重要的一种免疫细胞,可以抵抗细菌和病毒的。 扩展资料: 糖蛋白与很多疾病如感染、肿瘤、心血管病、肝病、肾病、糖尿病以及某些遗传性疾病等的发生、发展有关。再者,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及糖脂可“脱落”到周围环境或进入血循环,它们可以作为异常的标志为临床诊断提供信息; 患某些疾病时体液中的糖蛋白亦常有特异性或强或弱的改变,这可有助于诊断或预后的判断。糖蛋白还日益介入治疗。例如,针对特定细胞表面特异性糖结构的抗体可作为导向治疗药物的定向载体。利用糖类(单糖、寡糖或糖肽)抗感染及抗肿瘤转移也已崭露头角。 糖蛋白是一种含有寡糖链的蛋白质,两者之间以共价键相连。其中的寡糖链通常是经由共转译修饰或是后转译修饰过程中的糖基化作用而连结在蛋白质上。 在糖蛋白中,糖的组成常比较复杂,有甘露糖、半乳糖、岩藻糖、葡糖胺、半乳糖胺、唾液酸等。 糖蛋白多肽链常携带许多短的杂糖链。它们通常包括N-乙酰己糠胺和己糖(常是半乳糖和/或甘露糖,而葡萄糖竟较少)。 扩展资料: 糖蛋白的功能: 携带蛋白质代谢去向信息,糖蛋白寡糖链末端的唾液酸残基,决定着某种蛋白质是否在血流中存在或被肝脏除去的信息。A.脊椎动物血液中的铜蓝蛋白。肝细胞能降解丢失了唾液酸的铜蓝蛋白,唾液酸的消除可能是体内“老”蛋白的标记方式之一。 B.红细胞。新生的红细胞膜上唾液酸的含量远高于成熟的红细胞膜。用唾液酸酶处理新生的红细胞,回注机体,几小时后全部消失。而末用酶处理的红细胞,回注几天以后,仍能在体内正常存活。 ①胃黏膜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与糖蛋白有关,①正确;

糖类

第三章糖类 学习目标 1.了解糖类的概念、分类。 2.掌握与烹饪应用密切相关的单糖和双糖的物理、化学性质。 3.掌握几种重要的单糖和双糖及其应用。 4.掌握淀粉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在烹饪中的应用。 5.理解纤维素、果胶物质、琼脂在烹饪中的应用。 第一节糖类概述 一、糖类的存在 二、糖类的概念与分类 (一)糖类的概念 糖类——多羟基(2个或以上)的醛类或酮类的化合物,在水解后能生成多羟基醛、多羟基酮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化学式符合Cn(H2O)m的通式,故又称之为碳水化合物。 1.单糖(monosaccharide) 不能被水解成更小分子的糖。 按碳原子数分为: 丙糖(甘油醛) 丁糖(赤藓糖) 戊糖(木酮糖、核酮糖、核糖、脱氧核糖等) 己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等) 按所含的是醛基还是酮基分为: 醛糖,如:葡萄糖为己醛糖 酮糖,如:果糖为己酮糖。 2.低聚糖(oligosaccharide) 低聚糖又称寡糖,系由2~10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形成的糖。完全水解后得到相应分子数的单糖。 根据聚合度可分为: 双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海藻糖)、 三糖(麦芽丙糖、棉籽糖)、 四糖(麦芽丁糖) ——其中以双糖的分布和应用最为广泛

3.多糖(polysaccharide) 多糖是由多个单糖分子缩合、失水而成的,是一类分子机构复杂且庞大的糖类物质。 4.结合糖(glycoconjugate) 结合糖又称复合糖,糖缀合物。 指糖和蛋白质、脂质等非糖物质结合的复合分子。主要有糖蛋白、蛋白聚糖、糖脂、脂多糖、肽聚糖等。 5.糖的衍生物(sugar derivatives) 包括:糖醇、糖酸、糖胺、糖苷等。 第二节单糖和双糖 一、物理性质 (一)溶解性 糖的溶解度和浓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糖的溶解度可以指导我们正确的选择不同糖的加入比例、加入时的温度以及贮藏温度条件等。 (二)甜度 糖甜味的高低即为糖的甜度,它是糖的重要特性。单糖和双糖都有甜味,多糖则没有。 甜度没有绝对值,一般以蔗糖的甜度为标准,规定以5%或10%的蔗糖溶液在20℃时的甜度为100,其他糖与蔗糖相比,得到的相对甜度,如下表: (三)黏度 在相同浓度下,葡萄糖、果糖的黏度较蔗糖低,淀粉糖浆的黏度最高。 葡萄糖溶液的黏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蔗糖溶液的黏度则随温度增大而降低。 根据糖类物质的黏度不同,在食品生产中应注意选用不同的糖类来调节食品的粘稠度和可口性。 (四)熔点 熔点是固体由固态熔化为液态的温度。 晶体糖加热到其熔点就会由固体变为液体,同时伴随着褐变现象的产生。如麦芽糖,因此常在烘烤等工艺中选用麦芽糖为食品着色。 (五)结晶性 蔗糖极易结晶,且晶体很大;

高中化学有趣的化学专题有关糖类的知识

▁▂▃▄▅▆▇█▉▊▋▌精诚凝聚 =^_^= 成就梦想▁▂▃▄▅▆▇█▉▊▋▌ 糖类是含多羟基的醛或酮类化合物,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其分子式通常以Cn(H2O)n 表示。 由于一些糖分子中氢和氧原子数之比往往是2:1,与水相同,过去误认为此类物质是碳与水的化合物,所以称为"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 实际上这一名称并不确切,如脱氧核糖、鼠李糖等糖类不符合通式,而甲醛、乙酸等虽符合这个通式但并不是糖。只是"碳水化合物"沿用已久,一些较老的书仍采用。我国将此类化合物统称为糖,而在英语中只将具有甜味的单糖和简单的寡糖称为糖(sugar)。 二、糖的分类 根据分子的聚合度分,糖可分为单糖、寡糖、多糖。 也可分为:结合糖和衍生糖。 1.单糖单糖是不能水解为更小分子的糖。葡萄糖,果糖都是常见单糖。根据羰基在分子中的位置,单糖可分为醛糖和酮糖。根据碳原子数目,可分为丙糖,丁糖,戊糖,己糖和庚糖。 2.寡糖寡糖由2-20个单糖分子构成,其中以双糖最普遍。寡糖和单糖都可溶于水,多数有甜味。 3.多糖多糖由多个单糖(水解是产生20个以上单糖分子)聚合而成,又可分为同聚多糖和杂聚多糖。同聚多糖由同一种单糖构成,杂聚多糖由两种以上单糖构成。 4.结合糖糖链与蛋白质或脂类物质构成的复合分子称为结合糖。其中的糖链一般是杂聚寡糖或杂聚多糖。如糖蛋白,糖脂,蛋白聚糖等。 5.衍生糖由单糖衍生而来,如糖胺、糖醛酸等。 三、糖的分布与功能 1.分布糖在生物界中分布很广,几乎所有的动物,植物,微生物体内都含有糖。糖占植物干重的80%,微生物干重的10-30%,动物干重的2%。糖在植物体内起着重要的结构作用,而动物则用蛋白质和脂类代替,所以行动更灵活,适应性强。动物中只有昆虫等少数采用多糖构成外骨胳,其形体大小受到很大限制。 在人体中,糖主要的存在形式:(1)以糖原形式贮藏在肝和肌肉中。糖原代谢速度很快,对维持血糖浓度衡定,满足机体对糖的需求有重要意义。(2)以葡萄糖形式存在于体液中。细胞外液中的葡萄糖是糖的运输形式,它作为细胞的内环境条件之一,浓度相当衡定。(3)存在于多种含糖生物分子中。糖作为组成成分直接参与多种生物分子的构成。如:DNA分子中含脱氧核糖,RNA和各种活性核苷酸(ATP、许多辅酶)含有核糖,糖蛋白和糖脂中有各种复杂的糖结构。 2.功能糖在生物体内的主要功能是构成细胞的结构和作为储藏物质。植物细胞壁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或胞壁质组成的,它们都是糖类物质。作为储藏物质的主要有植物中的淀粉和动物中的糖原。此外,糖脂和糖蛋白在生物膜中占有重要位置,担负着细胞和生物分子相互识别的作用。 糖在人体中的主要作用:(1)作为能源物质。一般情况下,人体所需能量的70%来自糖的氧化。 (2)作为结构成分。糖蛋白和糖脂是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蛋白聚糖是结缔组织如软骨,骨的结构成分。(3)参与构成生物活性物质。核酸中含有糖,有运输作用的血浆蛋白,有免疫作用的抗体,有识别,转运作用的膜蛋白等绝大多数都是糖蛋白,许多酶和激素也是糖蛋白。 (4)作为合成其它生物分子的碳源。糖可用来合成脂类物质和氨基酸等物质。 ▃▄▅▆▇██■▓点亮心灯 ~~~///(^v^)\\\~~~ 照亮人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