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部编教案:1 沁园春·雪

九年级语文部编教案:1 沁园春·雪
九年级语文部编教案:1 沁园春·雪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雪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同学们,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诗词,以其博大恢弘、奇恣纵肆的激情,成为当代诗坛一曲个性强烈,色彩斑斓的绝唱。吟诵豪放之作,令人热血沸腾、精神昂扬。《沁园春·雪》便是他文情并茂、最有气魄之作。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词作,

去感受毛泽东的豪放之风。(板书)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

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2)背景链接

本词写于1936年抗战前夜。当时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到达陕北,日本帝国主义加强对中国的侵略,而国民党反动派奉行不抵抗主义,中国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1936年2月,毛泽东率领抗日先锋队准备东渡黄河,开赴抗日战争最前线,渡河前,适逢大雪,毛泽东曾于雪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观察地形,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诗人满怀战胜敌人的坚定信念,豪情激荡地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2.生难字词

(1)字音

分.外(fèn) 稍逊.(xùn) 折.腰(zhé) 数.风流人物(shǔ)

妖娆.(ráo) 竞.折腰(jìng) 成吉思汗.(hán) 原驰.蜡象(chí)

一代天骄.(jiāo) 略输.文采(shū)

(2)词义

【折腰】弯腰行礼,文中是倾倒的意思。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惟余,只剩。莽莽,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

【顿失滔滔】指黄河因结冰而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照耀大地。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白雪覆盖大地。

【风流人物】文中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蜡象,

白色的象。原,作者自注:“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妖娆】娇艳美好。

【俱往矣】都过去了。俱,都。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1)学生听录音跟读,注意读准字音。

(2)方法指导:沉稳大气,注意停顿,语气一直为上扬,语速要缓慢,音要重,这样才能体现出一代伟人的大气与豪迈。

(3)注意朗读节奏。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

明确: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下片:分三层。前两句为第一层,过渡;中间七句为第二层,评古;后三句为第三层,论今。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了解

1.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明确: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视野的辽阔。“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2.“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明确:“望”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拟手法,把“山”“原”动态化。说山原在“舞”、在“驰”是形象地写出了群山和高原丘陵在万里雪飘中的恢宏景象,此句变静为动,使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3.“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

明确:“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

4.“惜”字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明确: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略输”“稍逊”与“只识”,前二者与后者比,褒贬的程度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5.作者在下片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明确: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影响。

步骤四深层探究赏析语言

1.这首词描绘了一个白雪皑皑的银色世界,作者用了哪些词来表现洁白?

明确:冰、雪、银、蜡、素。

2.这首词中有哪些词语用得准确精练、极富形象、饱含感情?

明确:动词:封、飘、舞、驰。

形容词:莽莽、滔滔。

副词:惟、顿、略、稍。

3.本文运用了多种修辞,请在文中找出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明确:“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北国冬季寒威之烈。“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以一个特征性的动作代指军事武功,具体可感,并增添了对人物的戏谑之意。“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用比喻手法,既形象又增加了动感。

4.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联系前面的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

明确:上片写景部分,严寒的冬天没有一点凄凉枯槁,恰恰相反,是人的乐观使北国冬天的风光雄壮朴素、美丽动人,令人心气豪爽,精神奋发,虽然句句写景,可是抒情的味道很浓重。下片评论人物,不流于俗,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有理有情,极有分寸。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

四、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这首词热情赞美祖国壮丽河山,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词的画面妖娆雄伟,意境壮阔,气势磅礴,感情奔放,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是中国词坛杰出的咏雪之作。

2.拓展延伸

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写过一首题为《江雪》的诗(投影: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五言绝句描写了冰封雪冻的千山万径,寒江垂钓的孤独渔夫,言简意深,

请同学们分析:这首诗与《沁园春·雪》在感情基调上有什么不同?

明确:《江雪》表现的是一幅老头雪夜垂钓的画卷,通过对画卷的描写,表现出一种孤独、清高,所以感情基调就是孤独、寂寞。

《沁园春·雪》表现的是诗人面对壮丽的雪景,所产生的豪迈激亢之情,感情基调是畅快、豪迈。

3.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体会“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含义。

明确:说明过去的历史人物毕竟有很大的局限性,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是今天的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只有他们,才是祖国河山的真正主人,才是真正的历史创造者。

(3)完成《名师测控》或《精英新课堂》本课练习。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写景:北国风光长城内外大河上下

山舞原驰红装素裹

抒情:江山如此多娇

议论: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五、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觉得还存在这样一些问题:

1.学生积极的调动不尽如人意。

2.学生诵读指导不够细致和充分。

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改进:进一步缩减教学内容,重点放在朗读上,

并将朗读与关键词的品味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在问题设计上少提一些问题,

也没有必要引导学生从上片说到下片,而是将上下片的品读任务分配给各小组,由他们先品再读,

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指导,我想这样的话,品和读会结合得更好,既将课堂还给了学生,

又能提高课堂的效率,效果可能会更好。让学生充分地活动起来。可以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先读先品,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品和读的实践,谈朗读处理,这样学生的参与度会提高,学生由于有了说的实践,课堂发言可能也会积极和精准一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