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培养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我认为作文是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品味生活以及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生活的统一体,它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运用。教师要善于以放为主,以扶为辅,认真评议,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让学生在欣赏中提高作文水平。

一、感受生活

想方设法提高学生认识生活、反映生活的水平,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独特的、敏锐的触角去感受世界,在感悟中去发现美,进而去表现美,让作文回归生活,让个性回归作文。

作文教学专家李白坚认为:“任何生活和学科都可以从作文中找到表现的方式,反之,作文也就可以从任何生活和学科中找到体现自己的丰富内容。”沟通学科间的联系,把作文和学科学习相联系起来,不仅拓宽学生的写作素材,创设了丰富的写作情景,而且教会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学习能力,从而达到作文和学科教学的共同提高。

(一)注意观察

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提高观察兴趣,训练观察能力,形成初步的探索大自然的能力,并学会用语言总结自己的观察、探索的内容。学会在自然界中观察动物,观察大自然,在课上观察科学实验,在美术课上学生写生、临摹、制作各种小物品,设计喜欢的东西,既学会认识形、色的方法,提高描绘物体形态、色彩的能力,积累写作素材,在体育课上学会观察描绘把握动作,增强动作的协调性。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小学生必须热爱生活,对生活有敏锐的感悟力。热爱生活,心中的话才会淌出源源清流。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积累生活,思考生活,才能拥有自己的思想,对周围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对生活观察得越细致,描写的事物越生动形象。有的同学提笔作文,左右逢源,信手拈来,一气呵成,大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势,究其原因,便是在积累上下过功夫,材料储备丰富。

不少同学写作苦于无言,只好“望题兴叹”,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素材,腹中空空。因此,要说作文先观察,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过程。

(二)善于积累

积累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包括思想上的、经验的、知识上的、语言技能上的等等。只有有了一定的积累才能在写文章时把这种积累化为优美的文字。因此,有积累,才能表达,才能有感而发。那么,怎样积累呢?

1.充实生活,丰富生活内容。

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是五彩缤纷的,作文要不断地生活化、平凡化,不要概念化、模式化。对此,义务教育大纲指出:“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细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同时,还指出:“课内和课外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其他学科中的观察、参观、操作、实践等实践活动,有的可以作为作文的内容。”因此,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阅读有益书籍是有效地积累材料的方法。”语文教师要不断地创设情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喜爱生活。比如:在学习了《观潮》这一单元后,习作写景点或景物,带学生走出教室,去看、去体会,体会到了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带学生去到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学生在导游的讲述和亲眼目睹凶恶的狼、可爱的马来熊、温顺的长颈鹿、美丽的孔雀,学生有了亲身经历,写出了有血有肉的好文章。

2.教给学生积累的方法。

有了充实的生活,丰富的活动内容,并不等于学生就有了积累。

首先,在平时要求学生准备积累本,指导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搞搞摘抄,积累词语;读读文章,找到“写作的模样”。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引人深思的现象,抓住细微的“小事”,抓住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的一瞬,动脑筋思考,写成日记。这也是平时积累素材的结果。经常练笔写日记,不仅可以增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和习惯,而且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生活,积累作文素材,丰富写作内容。

其次,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积累感悟能力的培养是一种指导写作的行之有效的方法。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名言名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

和精彩片段,积累课内外、国内外的优美诗文,积累文学文化知识等,并且经常在课上交流,不定期地对学生积累的内容进行检查,了解学生积累、掌握的情况。经过一段时间循序渐进的阅读、摘记、背诵,学生的语感有了明显提高,而且阅读能力大大提高,表达能力也有较快的增强,学生的写作也得心应手了。

二、多种感官综合利用

(一)要让学生会说作文

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在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究其根源,是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要培养学生写的能力,首先要强调说的能力,这是写话的基础,有话可说,才有话可写,说得精彩,才会写得绘声绘色。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得从小学一年级抓起,让孩子们说熟悉的词语,用喜欢的词语说一句完整的话,要求一句话不但完整,而且要能表达一定的意思。例如:在语文教学中,用“有的.......有的......”“越......越......练习说一句简单的话。学生说:“下课了,同学们有的跳绳,有的投沙包。”冬天越来越冷”。“树叶越落越多”。然后再在这几句基础上加上别的修饰成分练习说几句连贯的话。或者说自己的一件小事。让学生充分体会说的乐趣。

要让学生说好话,就要教会他们先做生活的有心人,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有一些同学害怕写作文,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原因大都是对生活缺乏观察,或是不习惯于思考。殊不知,大千世界、学校和家庭,叩击我们心弦,引起我们关注和兴奋的事时有发生。同时,我们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其中就有很多可取作写作的材料。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写作的源泉一定是汩汩滔滔,长流不息。观察就是汲取生活源泉、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

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吕叔湘先生也说:“对于作文可以首先要求它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少搬‘公式’,少说废话。”学生作文是否有发自内心的真情,是衡量创作的一个重要尺度。作文创作应以敞开心灵,表现个性,真实坦白地抒写自己为创作原则。真诚是一切文学之本,尤其是初学写作者——学生所必须遵从的。

(二)由说到写,写好日记

如果“说”是手段,“写”才是目的。积累素材,由易到难,写日记是提高小学作文的必经之路。要使学生能够掌握、运用日记,学生形成写日记的习惯,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帮助学生学好语文,陶冶情操,还必须遵循以下几点:

1.持之以恒。

要使学生真正掌握、运用日记这一文体,还需要我们老师在四至六年级,连续不断,持之以恒地进行日记的训练指导,使学生形成记日记的习惯,帮助学生巩固运用所学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认识事物及记叙描写的能力,并为作文积累丰富的素材。

2.循序渐进。

日记作为学生学习语文及其他方面都有极大帮助的这一文体,要使学生终身享用,我们只有在教学训练中,按照规定的训练要求做到循序渐进。一是在训练中对学生记日记的数量要求达到循序渐进。对学生来说,只要求在一定时间内记记日记,四年级时可规定每周每人至少写三篇,老师要定期在一定时间收阅,形成惯例。二是在训练记日记的内容上要循序渐进。因小学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特点都各不相同,因此,第一学段的学生只要求他们把句子写通顺,第二学段的学生应把训练的重点放在格式的规范和怎么记一件事情上,第三学段放在要有一定的条理上。这样,使学生的日记训练由低学段向高学段不断地发展。

3.读写结合、以读助写。

阅读能力的提高必定有助于作文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通过轻声读和默读领会理解课文内容,或者通过教材中的“语文园地”“口语交际”等内容,学习其中的写作知识,在学习的基础上将教材中零散的、片断的写作知识系统化成整体知识,这样有利于在作文过程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1)加强课外阅读,才能不断培养想象能力。

阅读能力的提高必定有助于作文能力的提高。重视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生动的、有趣的写作材料,在文章之外下足功夫,一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课外多读书、多观察、多交流,广泛涉猎历史、科技、自然等方面的知识。这样不

仅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而且会产生描述、书写的强烈愿望。二是多开展一些相关活动,如让一个组的学生把自己最近在课外书籍中读到的优美词句或精彩片断背诵给其他学生听,以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学生对着作文本、咬着笔、苦思冥想的不佳状态,使学生变得爱写作文,并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2)引导学生善于续写、扩写或补写。

有的课文结尾意犹未尽,耐人寻味。教学时,我常引导学生对重点情节为续写的起点,联系课文或生活实际,张开合理想象,顺着课后的思路,进行续写故事的结尾。有的文章由于一定的原因,省略了有关的情节,或在过渡环节上,对人物情节写的十分简练。遇到这样的文章,我指导学生想象,补写一段相关的情节,进行扩写练习。这样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学生兴趣浓,乐意写。同时注意假写,假写是直接结合课文内容,提出假设,再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写一篇或一段话。通过实践研究,利用课文进行想象做训练,一举多得,既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丰富了写作内容,渗透了品德教育,又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还提高了学生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写作能力。

总之,学生写作的过程是观察、记忆、想象、逻辑、整合等能力的集中的表现。应指导学生扎根在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体验来理解所学知识,将所学知识去实际应用,写出自己的生活感受。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手段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思路,指导学生习作,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写作文的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上作文课时,许多老师都倍感烦恼。因为现在不少学生害怕写作文,提起作文就像是“老鼠见了猫”,还有不少学生对作文“敬而远之”,学生作文常常出现模仿甚至抄袭作文指导书上的文章,造成学生作文千篇一律,文章没有新意,

更缺乏创新意识。学生长此以往,不仅影响到作文水平的提高,而且制约了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让学

生不再觉得作文难写呢?我想这是许多小学老师乃至学生家长所关注的问题。

二、影响小学生写作文的主要因素

当前许多小学生写作能力较弱,水平不高,把写作文看成是“老大难”的事情,如此对于写作文自然是没有什么兴趣可言,我们只要找出原因,对症下药,问题自然不难解决。影响小学生写好作文的主要因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下面将分而述之:

(一)学生生活单调,缺少素材

小学生的生活十分单调,写作上缺少可写的素材。生活中的空间范围基本上就是“三点一线”,学校—家庭—辅导班,生活空间狭小,缺少课外生活。生活不够丰富,不够多样化,对生活没有新鲜感,作文自然没有内容可写,也就引不起写作的兴趣。所以才会出现千篇一律、内容空洞的作文。我们现在的孩子还在小学一年级时,父母就给孩子报这个兴趣班,那个兴趣班,如若真是孩子兴趣所致,那到也无可厚非,关键是大多数都是父母的“兴趣”。我们班很多学生来上作文课时,嘴里都会嘟嘟嚷嚷的,“累死人了!每个星期都这样,变都没变过!”。看,孩子的怨言多大呀!我们作为孩子的老师、家长更应该注重寓教于乐,丰富学生的生活。

(二)学生词汇的累积过少

小学生由于阅读水平的限制,所以存在脑中的词汇过少,作文描写时自然语言空洞、乏味,不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词汇比较贫乏。翻来覆去就是那几句话,就是那几个词,不少学生甚至写不出一个完整通顺的句子,语言基本功太差。我在带一级作文班的时候,让学生描写花,学生的语言除了“红红的花,真漂亮,黄黄的花,真美丽。”就想不出别的词语来描写花了,不仅仅是描写不好花,很多物品学生描写起来总是那几句,干巴巴的让人读着觉得索然无味。所以我们要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加词汇的累积,让学生不再觉得作文无话可写。

例如:有一篇《我爱春天》的作文这样写春天:“春天来了,真美啊!冰化了,花开了,鸟儿在叫,春风在吹,啊!美极了!我爱你啊,美丽的春天!百花齐放的春天!”你看,小作者要赞美春天,心里也很激动,可是写不出春天“美”在哪里。尽管文章里用了许多“美”字,还有很多“!”号来表示作者激动的心情,但是读者并不感动。我们再看看另一位同学是怎样写春天的:“人们赞美春天,尽情地讴歌春天,确实,当大地回暖,千枝绽绿的时侯,刚刚经历过严冬的万物,饱尝到春风的温暖,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不用提,翠枝上的雀儿,也不用看解冻的涓涓流水,只要望一望枝头的嫩芽,谁心中不回荡着一个万紫千红的新春!”同样是写春天,这位同学由于掌握了丰富的词汇,把握住春天的特点,字里行间饱含着热爱春天的感情,我们读了以后确实感受到春天的来临。

(三)学生不善于观察

学生缺少观察能力,不善于观察生活。现在的大多数小学生整日忙于应付作业,对周围的事物经常是熟视无睹,更不会观察生活,观察事物。没有对生活的仔细观察,就不能发现事物的细部特征,就不会有新的发现,就不可能把握事物描写的准确度,因而作文没有新意,就会出现千人一面的现象。不论是描景状物还是叙事写人都是用现成的空话套话,没有自己的语言,没有任何新意,枯燥乏味。有一次我批改一篇作文,题目叫做“让我感动的一件事”,改完之后我发现很多学生的文章丝毫没有可感性,语句混乱。我对学生说:“写作文可不能当成任务来胡弄,这样是写不出好作文的。”学生们都说:“老师,我没有胡弄,只是确实没有什么好写的呀,我真的不知道有什么好让我感动的东

西。”我想,也许这一方面是年龄的问题,他们还太小。另一点恐怕就是孩子对于身边的事物、人物没有留心观察过,没有用心去体会,也不知道怎么去观察,因而没有受到真正的感动。

(四)学生缺乏想像力

学生在进行作文创作时缺乏想象力,导致作文干巴巴的,没有任何新意、亮点。命题作文时,一些条条框框,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甚至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没有好处的。另外现在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存在“不敢想”的问题,怕写夸张了写跑题了影响评分,这也是学生作文没有想象力的一个原因。在写景作文课中描写花时,很多学生的作文都是差不多的,如“花儿有红的,黄的,蓝的,很好看。”“花儿的花瓣是粉色的。”等类似语句,其实只要在细想一下“红的像什么?黄的像什么?”把想象力发挥一下,凭现在孩子的聪明脑子能想出一大堆稀奇古怪的话来。所以我们应当鼓励孩子在写作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三、解决的方法

(一)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积累素材

在这里笔者觉得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引导学生在玩中学,说起来简单,施行起来的时候难度较大,因为学生的课外生活不是老师能够决定的,在这一点上,家长的配合很重要,在孩子完成学校的作业后,家长应该多带孩子接近大自然,陪着孩子玩耍,陪他去看他感兴趣的东西,这样在玩的同时,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学习,在这个时候,你与孩子最亲近,孩子更能够接受你的思想。教师在作文教育中也可以这样,我们在上作文课的时候不一定非要在教室中才能进行。

例如:我经常带领孩子们在上课时到校园外玩耍,在玩耍的同时,也是带有目的的,我带他们去看老人家钓鱼时,会问他们:“你们看爷爷穿着什么样的衣服?他的神情怎么样?动作什么样的?你有没有什么感觉啊?我觉得爷爷就像是姜太公一样,你们知道姜太公是谁么?谁能给我说说?”等等类似的语言来启发引导,这个时候的孩子没有了课堂里的约束,虽然顽皮了一点,但是说出来的话语确实丰富多彩,让人赞叹。

我们还要让学生积累材料,让学生作文有内容写。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所以我们的生活要丰富多彩。因此,我们应引导学生接触生活,从生活中积累,一、要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二、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三、要指导学生做好记录,及时记下每天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最新鲜、最有意义、最动情的内容,让日记成为“习作素材库”,让学生习作时“有米可炊”。

(二)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增加词汇的积累

一个人的语言水平是在不断的学习、积累、模仿中提高的,而要学习语言,最好的途径就是阅读,不断地向他人学习,不断的积累,不断的模仿,运用词汇的水平才能提高。在教学时我们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推荐学生欣赏其他学生的好文好段,阅读中外文学名著以及其他各类书刊,鼓励学生读报、读课外刊物,读时文读美文。鼓励学生把阅读中遇到的好词好句加以摘抄,慢慢积累起来,这样,以后学生在作文中就可以侃侃而谈了。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教学时,我经常会不经意地问问学生在家都看些什么书,通常我会让已经掌握一定技巧的孩子不用再看同级的作文,这时候的孩子可以看比自己高一级的作文来感觉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别,逐渐的往高一级

的靠拢。对于那些作文水平一般或教差的学生,他们大多数都不喜欢看书,这时候你可以推荐对他们有帮助的书,来告诉他或他的家长,并让家长配合,逐渐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都说是得益于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通,最常见的形式,它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对于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课标还规定了小学生每个年级的阅读量,要想圆满完成这项任务光靠课堂阅读教学是不行的,我们要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营养大餐,让孩子在其中获取知识、体味人生、陶冶情操,丰富自身内涵,文化底蕴。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要写出好文章,就必须学会观察生活,让孩子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发现生活中有代表性的素材,发现感兴趣的事物的特点,发现能引起大家共鸣的东西。我们在引导学生的时候,有意地对学生做一些提示,让学生留心对事物进行观察。

例如:有一次在带学生进行景物描写时,我并不只是读几篇范文,讲讲写作要点就了事,而是亲自带领学生观察花园内的苍松翠柏,绿叶红花,观察园内小湖假山,观察天空中的白云飞鸟,还让学生分成几组观察旁边人的言行、外表、衣着打扮等等,并且从旁指导学生,“你们看春天的松树它的叶子怎么样?与夏天比起来颜色是深还是淡了?它的树皮摸起来什么感觉?像不像老人的脸皱皱的?”用这样一些类似的语言,一步步引导学生逐渐学会观察。

教会了观察的方法,学生写起文章来就生动形象了。学生在《盛夏的中午》一文中,没有提到一个"热"字,只是抓住不同事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反映来描写,读了以后,的确让人感觉身临夏天中午的感觉。他在文章中是这样写的:“中午,火球般的太阳,故意向我们靠近了许多,树叶儿差点儿烤焦了,蝉儿实在忍受不住就拼命地大声呼救着。我用毛巾擦了一下脸上的汗水,端着自己吃剩下来的一点点饭菜"狗狗狗"地叫着,可总不见我心爱的"小花"。哪儿去了呢?我便家前屋后找了起来。噢,它还在老榆树下仰着头,张着嘴,红舌头挂在外面,随着急促的喘气而不停地动着。我把饭送到它嘴边,他摇摇头,好象在对我说:快拿把扇子给我扇点儿凉风吧。”这样的文章不但摆脱了枯燥乏味而且还绘声绘色的描写了一副“夏日趣图”,可见观察在作文中的运用是多么重要啊。

(四)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

我们在布置作文时可以去掉那些条条框框,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尽情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作文不提过多的要求,不做过多限制,学生爱写什么写什么,想写什么写什么,让学生的思想自由驰骋,让他们把自己的思想、情感、爱恨、怨怒尽情地自由的倾诉,以调动他们内在的潜质,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展示,调动学生写作文的兴趣,鼓励学生放胆表达。(六)激励教学,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第一条全科玉律是给学生以劳动的快乐”,作文评价当然也不例外。在评价中应该用欣赏的目光千方百计去寻找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并加以激励。比如巧妙的构思,新颖的选材,丰富的想象,精采的个性化表达等,尤其对于后进生来说,更要用放大镜去欣赏、发掘。比如一句情感真挚的句子,一个亮丽的词语,一处妙不可言的标点等,都不能错过,而且要小题大做,大张旗鼓地夸奖他们,让他们感到自己也有优点,自己也能成功,从而勇敢地抬起头来走路,满怀信心地面对今后的作文。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培养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我认为作文是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品味生活以及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生活的统一体,它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运用。教师要善于以放为主,以扶为辅,认真评议,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让学生在欣赏中提高作文水平。 一、感受生活 想方设法提高学生认识生活、反映生活的水平,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独特的、敏锐的触角去感受世界,在感悟中去发现美,进而去表现美,让作文回归生活,让个性回归作文。 作文教学专家李白坚认为:“任何生活和学科都可以从作文中找到表现的方式,反之,作文也就可以从任何生活和学科中找到体现自己的丰富内容。”沟通学科间的联系,把作文和学科学习相联系起来,不仅拓宽学生的写作素材,创设了丰富的写作情景,而且教会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学习能力,从而达到作文和学科教学的共同提高。 (一)注意观察 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提高观察兴趣,训练观察能力,形成初步的探索大自然的能力,并学会用语言总结自己的观察、探索的内容。学会在自然界中观察动物,观察大自然,在课上观察科学实验,在美术课上学生写生、临摹、制作各种小物品,设计喜欢的东西,既学会认识形、色的方法,提高描绘物体形态、色彩的能力,积累写作素材,在体育课上学会观察描绘把握动作,增强动作的协调性。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小学生必须热爱生活,对生活有敏锐的感悟力。热爱生活,心中的话才会淌出源源清流。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积累生活,思考生活,才能拥有自己的思想,对周围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对生活观察得越细致,描写的事物越生动形象。有的同学提笔作文,左右逢源,信手拈来,一气呵成,大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势,究其原因,便是在积累上下过功夫,材料储备丰富。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培养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通过几年的教学研究,我认为作文是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品味生活以及运用语言文字表达生活的统一体,它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运用。教师要善于以放为主,以扶为辅,认真评议,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让学生在欣赏中提高作文水平。 一、感受生活 想方设法提高学生认识生活、反映生活的水平,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独特的、敏锐的触角去感受世界,在感悟中去发现美,进而去表现美,让作文回归生活,让个性回归作文。 作文教学专家李白坚认为:“任何生活和学科都可以从作文中找到表现的方式,反之,作文也就可以从任何生活和学科中找到体现自己的丰富内容。”沟通学科间的联系,把作文和学科学习相联系起来,不仅拓宽学生的写作素材,创设了丰富的写作情景,而且教会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学习能力,从而达到作文和学科教学的共同提高。 (一)注意观察 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提高观察兴趣,训练观察能力,形成初步的探索大自然的能力,并学会用语言总结自己的观察、探索的内容。学会在自然界中观察动物,观察大自然,在课上观察科学实验,在美术课上学生写生、临摹、制作各种小物品,设计喜欢的东西,既学会认识形、色的方法,提高描绘物体形态、色彩的能力,积累写作素材,在体育课上学会观察描绘把握动作,增强动作的协调性。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小学生必须热爱生活,对生活有敏锐的感悟力。热爱生活,心中的话才会淌出源源清流。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积累生活,思考生活,才能拥有自己的思想,对周围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对生活观察得越细致,描写的事物越生动形象。有的同学提笔作文,左右逢源,信手拈来,一气呵成,大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势,究其原因,便是在积累上下过功夫,材料储备丰富。不少同学写作苦于无言,只好“望题兴叹”,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素材,腹中空空。因此,要说作文先观察,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过程。 (二)善于积累 积累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它包括思想上的、经验的、知识上的、语言技能上的等等。只有有了一定的积累才能在写文章时把这种积累化为优美的文字。因此,有积累,才能表达,才能有感而发。那么,怎样积累呢? 1.充实生活,丰富生活内容。 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是五彩缤纷的,作文要不断地生活化、平凡化,不要概念化、模式化。对此,义务教育大纲指出:“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细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同时,还指出:“课内和课外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其他学科中的观察、参观、操作、实践等实践活动,有的可以作为作文的内容。”因此,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阅读有益书籍是有效地积累材料的方法。”语文教师要不断地创设情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喜爱生活。比如:在学习了《观潮》这一单元后,习作写景点或景物,带学生走出教室,去看、去体会,体会到了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带学生去到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学生在导游的讲述和亲眼目睹凶恶的狼、可爱的马来熊、温顺的长颈鹿、美丽的孔雀,学生有了亲身经历,写出了有血有肉的好文章。

培养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点滴体会

培养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点滴体会 写作是另一种交际方式,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交际。随着全球化发展,运用正确、流畅的英文在国际范围内活动是21世纪人才整体素质必要的素质之一,所以对学生的写作训练只能加强,而不能消弱。下面我想就这种能力的培养问题谈谈自己的做法和看法。 一、培养英语写作能力的方法 1.听说先导,为写搭桥 根据里弗斯和坦珀利的统计,听说在言语交际中占的时间比例是75%。由此可见口语的重要地位。大量的语言信息及语感是通过听说这个交际活动获得的,所谓写作,就是把听到、看到的或者把所说的话写出来。若听不懂、说不出,那就很难写好了。因此,练习写作,我们必须以听说为先导,坚持先听说后写,听说写结合的原则,把听、说、写的训练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方法来加强听说,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为更好地进行书面表达打下基础。 1.1坚持课前口头表达训练,听说结合,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每节英语课上课前,坚持让值日生本人或他们的伙伴到班上讲英语,结合学生实际,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不同的形式训练。在初一,词汇量不大,所学内容不多,我要求学生课前背诵所学的对话或根据所学的对话创造自己的对话,并与同伴将对话表演出来;到初二,随着词汇量的增多,英语知识的增长,我要求学生背一段课文或将一个故事、幽默;到了初三,则给结合所这课文内容给学生一个话题,让学生就这一话题,连贯地讲几句或一段话。在这些活动结束后,教师针对值日生的许话内容提出几个问题,并要求个别同学回答,促使其它同学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做到认真听、认真想,锻炼听力。这样由易到难、坚持不懈地进行训练,使大部分同学有了较强的语感,口头表达能力、听力均得到提高。 1.2口头复述训练,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口头复述是学生开始命题写作前不可缺少的一种训练手段,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语法知识与词汇的综合运用能力、语言材料的组织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常用的复述方法有两种,一是对话复述,现行的英语教材中,以对话形式出现的课文居我,在复述此类课文时,教师用第三人称句子为学生开个头,然后要求学生同样以第三人称复述对话内容;二是文章复述,现行的中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提供紧扣话题的文章,针对这部分内容的复述,教师可利用图片或简笔画辅助,帮助学生复述课文,或者学生提供书面提纲,学生根据提纲进行口头复述。 2.抓好基础知识,综合教材,阶段侧重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方法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方法 导读:在语文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不喜欢作文。原因是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将来又不当作家,作文写好写不好无所谓;也有的学生提起作文就头疼,肚里无货,觉得没什么可写的;还有的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懒得写等等,造成了学生作文成绩提高慢,老师无从下手或效果不好的现象。鉴于以上原因,我认为,语文老师如果能做到以下三条,那么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就一定很有思想了。一、纠正错误认识,让学生意识到写作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就要站在学生的立场,设身处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让他们在交流中意识到写作差对自己形象的影响,因为现在的学生自尊心都很强,所以,他们都会想尽一切办法来提高自己的形象。每接手一个新班,我首先会告诉学生:语文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最重要的表达方式就是写作。不当作家就用不着写作,就是把写作理解得太狭窄。著名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说:“一个有文化的人必须会写。生活中要写信,要写日记。去看朋友要给他留个条儿。有事或者有病不能去上学、上班,得写个假条……所有这一切,都是生活、学习、工作之中必要的。写得好或不好,对于生活、学习和工作很有影响。”况且,现在网络越来越普及,用QQ软件聊天、用手机发个短信、在网络上写篇博客、发个微博……这些都与写作有关,你写的内容错字连篇,句意表达不明了等等,这些都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张先生的话很清楚地告

诉我们:一个人要生活、学习和工作,必须会作文。 二、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让写作成为学生的一大乐趣 良好的作文习惯是指导多读、多看、多写、多说、多改。 1.多读。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多读可使人提高认识,陶冶情操,更重要的是可以开阔视野,丰富语言,启发思路。所以,在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多读中外名著或现代优秀的小说、散文,至于教材中的优秀篇目,则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尤其是近年来,我以开展振兴阅读工程为契机,以学校图书室为依托,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 2.多看。多看指对生活中的人、景、事、物等要多观察。我要求学生平时注意多观察父母、兄弟、老师、同学,观察他们的长相、言谈举止等;还可以仔细观察学校、街道等。总之,周围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学生们观察的对象。为此,我还借鉴电视栏目的做法,开设了“每日视点”,要求学生在晨读前用一两句话表达自己看到的事物,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3.多说。说和写虽然是两种不同的人际交流方式,但他们却有着密切的关系。(论文范文 )一般来说,说话流畅的人,他写的文章往往也很有条理。在平常教学中,我很注意鼓励学生多说,课堂上多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平时学校或区里举办的演讲比赛,就成了我练兵的舞台,先在班内组织,然后推荐学生到上级部门参加,学生共同参与,无论谁选上,大家群策群力,共同把这次比赛做好,争取最好的

有效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研究及策略

有效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研究及策略 卞庄街道中心小学 邢广美 【论文摘要】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学生怕写作文,获取材料是基础,把握方法是桥梁,形成能力是目的。而学生能力的形成必须要有教师的指导和学生自己的反复实践。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 体验生活写好日记积累材料流露真情 【正文】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写作就是说话,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出来;不过不是口头说话,而是笔头说。因此,写作对于学生来说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然而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一提起作文就胆战心惊,勉强写出来的作文也是千篇一律,落入俗套,毫无新意。这种现象恰与新课标对学生的写作要求“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背道而驰,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观察生活,缺乏合理想象,缺乏写作兴趣所致。因此,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写作的兴趣,这是十分必要的。 一、指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观察和体验生活是

写作的基本功。要写好作文,就必须获得写作素材,写作素材就是文章的内容,这些素材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在作文时却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究其原因就在于平时没有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没有积累写作必须的材料。必要把学生从狭窄的校园空间引入到自然环境,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勤于观察,让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做到心灵相触,情感相融。激发其产生丰富的联想,构思出具体生动的情节,达到丰富表达的效果。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写起作文就会有话可说、言之有物,才会得心应手,笔下的人物也就会栩栩如生。此举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也为这类文章的写作提供了真实的个性体验过程,避免了学生无内容可写、无法下笔的现象的发生。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方法初探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方法初探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初中阶段写作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为了更好地完成写作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乐于表达 兴趣是写作的主要动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他们乐于表达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写自己想说、想写的内容,让学生把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结合个人的见解,有创意地把它表达出来。同时教师也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写作机会,鼓励学生多写、勤写,让学生能够时刻保持一种写作的冲动和愿望以及写作的热情。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的自信心。 二、拓展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鼓励学生自由的表达 从目前的作文教学来看,各校在作文教学中都存在着诸多弊端,学生作文多数以命题作文为主;规定的条条框框太多,写作的体裁、格式、词语运用的技巧都要进行规定。这种重外轻内的教学方法,过分地强调作文的内容和形式,无疑让学生的写作戴上了一副重重的枷锁,从而让学生丧失了写作的兴趣和热情。久而久之,学生对写作便产生了厌倦心理。因此,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为学生的自由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比如,在写人物传记时,教师不必一味地让学生写歌功颂德的文章,要给学生充分自由的表达空间,学生既可以写心目中的好人,也可以写心中的坏人。再比如说,在写科普性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特长以及学习的条件、资源等不同情况,让学生有选择地、有侧重地自由展开活动。同时,要多进行一些开放式的写作,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多鼓励学生自由的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三、开展创造性的写作训练,让学生自主写作 要想提高学生写作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多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写作训练。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头脑风暴法。也就是突破原有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充分的写作自由,不对题材、体裁、篇幅、语法及主题等做太多的要求,而是让学生进行一些充满想象性和创造性的写作训练,不拘于形式,自由表达,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只要是学生自己说的话,哪怕是读起来幼稚可笑也要给予鼓励,千万不要用教师的标准来规范学生。第二,养成随机观察的好习惯。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写作的基础。在日常的学习和写作期间,教师要启发和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特征、变化,以及捕捉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事物来丰富自己的见闻,同时也要重视个人独特的心灵感受,养成随机观察的好习惯。学生一旦养成随机观察的好习惯,他们发现和捕捉生活的能力就会增强,因而头脑里的材料就会越来越丰富,写作文就会文思泉涌了。 四、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策略 要想在写作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 (一)广泛阅读,积累语言材料。学生进行写作必须要有语言的积累。可是我们发现,相当多的学生虽然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但是却无法表达出来,或者表达得不够确切,甚至是思路紊乱。这些都是因为缺乏足够的阅读积累而造成的。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作为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丰富的源泉。比如,可以充分发挥学校的图书馆、阅读室、画廊、校报和班级图书箱、图书角、班级简报等的作用来丰富学生的阅读材料。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仅在于给学生提供成千上万的写作模式,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阅读,一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另一方面也拓宽了写作思路,提高了学生表达事物的能力。

如何指导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如何指导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杜艳鸽 众所共识,写作能力是各种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写作能力不提高或提高的幅度小,语文教学就很难说是成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一直困惑着所有的学生和老师,多年来探索写作教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已取得了很多成功经验。但有一点我觉得还很有必要突出出来,那就是指导学生认识写作活动的实质,遵循写作能力形成的规律来指导学生不断提高写作能力。具体有以下四个指导环节: 一、探求写作之源,加强对学生的生活指导 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根本,具体帮助学生解决“没啥写”的问题。所谓探源就是指导学生探求写作的本源。写作的本源在哪?就在鲜活的生动的现实生活中。我们都知道,写作必须首先要有思想感情和材料。为什么学生在写作时总是无话可说,靠硬挤、靠拼凑、靠抄袭?就是因为学生头脑中没有生活素材,没有由生活而引发的切实感受和独立的思想感情。 作为语文教师,要密切关心自己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和他们一起畅谈国际风云、国家大事、社会热点、青年的理想和前途、学校和班级、友情和爱情、幸福和苦恼等等话题。只要他们感兴趣、有故事、想表达,教师就可以组织他们座谈、辩论。教师从中只要把握议题方向,做出正确的引导、点拨,有意激发出他们的思想感情,让他们在丰富的感情中寻找理智的坐标,不断认识自己、认识人生、认识社会,从而把握自己、把握生活,不断走向成熟,这才积累了生活,积累了思想感情,才积蓄了一定的写作之源。他们才会感到生活真是丰富多彩,生活中真是有很多要想的事情、要说的话、要写的东西。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积累和运用这些丰富的写作素材,训练其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和表达等能力。 二、探求作文之法,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 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具体帮助学生解决“不会写”的问题。所谓的求法,就是探求文体的章法和写作的技法。现在很多学生的阅读量实在是太少,即使是教材上的选文,他们都没有读熟,只是勉强地跟着老师分析、讲解,这样的阅读指导就很难达到在写作上应用的实际效果。这也是当前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严重脱节的病根。 针对现状,我认为阅读指导课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阅读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获得大量的阅读积累。要“让作品直接教学生”,然后才是教师的具体的有效指导。所以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教师实施阅读指导的前提,这也是符合人的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的。 阅读指导必须以少而精为准则,其关键在于真正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切实落在“指导”上,即体现出教师指导上的功夫,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阅读指导千万不要教师讲授一言堂,要确切了解学生想听什么、想要什么,有的放矢;教师只是当好向导、当好顾问,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多给他们一些读书方法、强

如何提高写作能力开题报告

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课程改革项目启动以来,对基础教育界触动很大,将许多学校推到了改革的前沿,然而,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严重制约与阻碍着创新教育的开展。“师道遵严”及“上尊下卑”等传统观念,往往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缺少独立的思考空间和个性的学习,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成了一种简单的问答。其结果常常是言者谆谆,听者昏昏,这又如何能培养出综合型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我们应该调整心态,扭转教学观念,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启发思维,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目的。 21世纪是科学技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在这个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中,人们越来越重视以语言文字作为载体,介绍科技成果,传播科学知识,交流社会信息,储存精神财富,人类已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写作时代。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修订版小学教学大纲明确要求:中年级“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高年级“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的高低,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如何有效地进行写作教学,切实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的课题。这些要求反映了新世纪新时代的要求,也给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⑴心理学理论。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造就一代新人。教育必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其中正确的教学活动不仅要以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而且能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积极作用。这是所有学科所共有的特征,作文教学也不例外。 作文心理是作文教学的基础理论。作文是一种心理现象,是把通过感官获得诸事物的情感在脑中再现,反映客观现实的一种形式。它依存于客观现实,是生活实践、思维、运动和语言运用的综合统一体。作文源于生活,这是心理学在作文教学方面的基本观点。作文生活化是激发学生写作动机的良好途径。根据活动心理学原理,儿童的写作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写作的内部动力。写作必须激发学生的动机。而语言的本质特征在于它是社会的交际工具, (2)生活教育理论。 生活教育理论指出,学生这个名词,就是学习生活,学习人生之道。学会生活,学会交际,是人发展的必须与必然,作文生活化是在生活中作文,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动机,使他们乐写、想写,从动机走向目的。 生活教育理论为作文生活化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广阔的研究天地。陶行知是我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内容。作文活动本身是生活内容的一部分,在将来知识经济时代,会成为一种重要的生活基本技能之一。作文之内容即生活之内容,作文教学可以成为生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作文即做人,生活的空间有多大,作文的领域就有多广,作文生活化研究是我们在作文

语文教学心得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语文教学心得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语文教学心得: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学生怕写作文,提到写作文便愁眉不展,唉声叹气;另一是教师怕改作文,改作文犹如“移山”,费时费力,效果并不明显。所以作文教学中写作质量是困扰语文教师的难题。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点: 一、教师作文训练的要求面面俱到。 一般来讲,每个教师在作文训练时总的出发点是写出一篇成功的作文。因此,作文训练时从文体、立意、谋篇到遣词造句面面俱到,而且字数不得少于600字。大多数学生完成这样一篇作文,要花费很多的心思和很多时间,能够当堂完成作文的人物寥寥无几。毕竟,学生的水平是有限的,还属于写作的练习阶段。在写作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束缚学生的手脚,限制学生的思路。要求学生作文面面俱到,往往使学生顾此失彼,难以兼顾。达不到良好的效果,学生很难取得成功。作文不成功,得不到老师表扬,长此以往,在多次失败的打击下,学生就会对作文产生厌倦害怕,甚至对抗心理,在这种消极情绪的支配下,不能写出好作文。 二、写作训练少。

中学语文教学,每学期仅6—8次作文。写作次数的有限,学生作文时满有“应官差”心理,凑合写一篇作文,够字数为目的,字数凑够,就算大功告成。这种心理循环反复,加之作文训练的重点不突出,缺乏针对性,学生的作文水平自然难以提高。 面对作文教学的现状,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正确认识“作文”概念。 要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必须重新认识“作文”这一概念。作文不是简单地写文章,而是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故此,作文并不是单纯写一篇文字,而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从这一角度看,写作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须经过有针对性的长期实践,反复练习。 (二)不强调成篇。 平时的作文训练大可不必要求面面俱到。具体说作文不必强调文体,也不一定强调成篇。从内容上说,生活中的点滴感受,思想上的片刻闪光,都可以形成文字;对于某一现象、某一看法,都可以用三言两语做个记录。而一味强调“成篇”,就会过多地考虑结构问题、考虑如何结尾等,这不但需要有足够时间,而且在表达上,往往会限制畅所欲言,而更多地留下“作”的痕迹。作文,作为语文课的一种训练,与其他作业一样,只是一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生写作能力差是很多年来一直困扰着无数语文教师的问题,令语文界同仁们感到无比棘手。学生写作水平提高不起来,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质量,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必须在写作方面进行重点攻关,只有攻克难关,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现提出几点见解,与同行们共同探究。 一、乐于观察,善于观察。 大千世界,有写不尽的人、事、物、景,生活是海洋,并不缺少素材,缺少的是发现的眼睛,然而,学生作文往往空洞无物,这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观察,而是不善于观察,在观察时,没有得到正确的指点。因此,只要引导学生到生活的海洋里去遨游,去观察,去体验,促使学生去发现以往不曾发现的,获得新鲜的感受,以使其有浓厚的写作兴趣,这样学生就会用自己的笔描绘这个色彩绚丽的世界。 1.留心观察。 要指导学生处处留心自己身边的事物。如要写一个熟悉的人首先就要确定观察的对象,然后设法接近他,观察他的肖像、衣着、言谈、举止、内心活动等,以防“身在此山中”,“不识真面目”。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去细致深入地观察,提高观察质量。如指导学生观察菊花时,首选通过视觉,了解菊花的形状、颜色、姿态;然后通过嗅觉,闻到它的花香;再通过触觉,摸到它的实体;最后通过味觉,尝到它的滋味。 2.带情观察。 学生在观察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一般伴有一定的情感。如看到美丽的景物,欣赏悦耳的音乐,一定会感到心旷神怡;看到丑恶的事物,听到刺耳的声音,一般会感到厌恶憎恨。也有的学生在观察中漫不经心,对观察的对象冷冷冰冰,写起文章来平平淡淡,没有半点生气,缺乏真情实感。可见,培养学生带着感情去观察很有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这样才能达到古人所说的“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的境界。 二、乐于积累,善于积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素材是文章的元素,没有它,文章无法组成。现在的初中生大多有这样的不足:知识面窄,平时又不注意积累素材,一提到作文就皱眉头,面对作文题搜肠刮肚,无话可说,于是只好硬着头皮东拉西扯地说上一些大话、空话、套话、假话。要广积素材就必须具有广阔的视野。广阔的视野从哪里来?从阅读中来,从观察中来,从历练中来。所以必须先拓展学生的阅读面:从书中吸取知识的营养;在书中与名人交流;在书中游历山川河流;从书中感悟人生……总之,在书中我们可以积累知识,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生活实践的积累对我们的写作也很重要。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个不歇。”这句话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说出了生活与写作的密切关系。教学中要让学生积累日常生活及学习过程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和事,并把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强调学生要多思、多感、多记。一年下来,所积累的素材就相当可观了。 我们应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 ①参于生活,融于生活。 学生并不是生活的局外人,学生写作文不仅要培养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更要引导学生积参与生活,有意识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如进行写人作文的训练时,若单在靠作文指导时启发学生选材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往往会一时想不起来而无从下笔。那么在写作文前我们要组织学生开展“夸奖他(她)”“我佩服他(她)”“他(她)真行”等即兴演讲形式的主题活动,学生就会有较多时间去有意回忆,搜集所写人物对象的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罗庆伟 【摘要】 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它对我们教师的要求相当严格的。不仅要有童心、爱心、耐心,还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和文化底蕴。惟有如此,我们才能以辽阔而富有个性的精神空间,去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激活思维能力,焕发创造力。同时写作也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合作。因此,我认为提高写作能力的基本途径是:信任学生,体验生活,适度写作,阅读与批改。 【关键词】信任阅读生活素材童情 写作是人们交流思想情感、传播信息、沟通公共关系的工具。人类产生了文字,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就离不开这个工具了。特别是当今时代对新型人才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即既懂专业,又懂管理,具有创造性的人才。这种人才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必须具备较高的写作能力。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当成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去做。但是,对写作感到轻松愉快其乐无穷的学生恐怕是凤毛麟角,而对作文感到困难艰苦忧心忡忡的学生则是成千上万。不少小学生一遇到作文课就产生害怕的心理,因此也不肯写作文。还有部分学生则认为自己以后不当作家、记者,写不写作文无所谓,因此也不肯写作文。那么如何使小学生排除这种畏惧心理呢?在此,我认为: 一、信任——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于情。”习作无非是让学生把自己心中的积蓄写出来,表达真情实感。作为教师只有把学生当成真正的朋友,课内外常和学生一起聊天,谈谈自己的童年趣事以及好的读书习惯。学生才会身受启发,努力去培养这样的习惯。同时,要倾听孩子的苦恼,分享他们的快乐,让孩子消除警戒,信任老师。这样,他们才敢在作文中展现自我。 信任的另一表现就是教师应该把写作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即鼓励学生自由练笔,自由练笔是指小学生不受任何题材、体裁的限制,自由去写作。从小学生的心理上来讲,他们也许比较喜欢写些日记一类的东西,但绝不愿意让任何人看。因为很多时候,怀着希望得到老师、父母等长辈的理解、分担的心情,向他人表白一些内心的想法后,往往被长辈认为是思想走了岔道,结果不但不被人理解,还被严词教导了一番。这样的情况,试问学生还怎么敢自由的表达看法呢? 再者,小学生的玩性很强,和他们讲大道理一点用也没有,很多老师采取压制、限制他们的自由,往往没有什么好结果。我觉得正确的方法应当是在娱乐的方法上引导他们,让他们明白并自觉地接受一些较好的思想。在玩好的同时,自愿的去学一些东西,同时感受学与玩的乐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准备一本“文集”让学生自己为文集写序,每周写上一篇自由作文,写不出来的可以摘抄写好文章。老师不必细改,只须写上些鼓励的话,这样学生就会慢慢喜欢写作,主动练笔了。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思维是敏感而丰富的,他们用心体会平淡的生活,把思想情感写进“文集”,与此同时观察、表达、组织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高。 二、体验——是学生迸发写作灵感的原动力 蒙台梭利说过:“我们只有在儿童身上才能领悟到大自然的雄伟。”因为儿童有一颗好奇的心,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个富有想象的大脑。所以,教师要发挥他们的所长,引导他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论文摘要】: 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学生作文,获取材料是基础,把握方法是桥梁,形成能力是目的。而学生能力的形成必须要有教师的指导和学生自己的反复实践。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命题指导提高 【正文】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一提起作文就胆战心惊,望而生畏,勉强写出来的作文也是千篇一律,落入俗套,毫无新意。这种现象恰与新课标对学生的写作要求“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背道而驰。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观察生活,勤于思考,勤于动笔所至。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重视作文命题,激起学生习作兴趣 (一)结合实际生活和年龄特征命题 情绪是人们心理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当教师出示作文题目或写作要求时,学生情绪的变化是非常明显的。命题单一、死板和陈旧是导致学生厌倦作文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使学生在作文中充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教师一定要抓好作文命题。我们老师总喜欢让学生写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有意义的事,如: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等,当然这些题目亦无可非议,但是说实话,学生做好事不多,做坏事就更少了,做错的事倒不少。如果篇篇文章都让学生这么写,学生往往是同一件事改头换面反复写,有的干脆就是瞎编,以至于吹牛,这样的文章怎么可能表达学生的真情实感呢?因此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年龄特点进行命题,如老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写《这件事我做错了》、《爸爸,我想对你说》、《今天,我没有认真完成作业》等等,结果,学生写出了许多童年趣事,内容丰富、真实,充满了生活气息。 (二)变大题目为小题目 学生每年都要过六一儿童节、春节、国庆节等节日,于是,

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挖掘文本留白处,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单位:赣州市滨江一校姓名:赖愈琴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育部门至上而下,都在提倡“精简设计,优化教学,提高效率”。要想切实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还必须抓住40分钟的课堂教学,向课堂要质量,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在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了学生的听、说、读的训练,而对于写的训练,一则不能保证训练时间,二则不能找准训练切入点。如何利用有限的40分钟课堂,有效地提高学生地写作水平,从而迅速高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于在新的形势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是有着实际意义的。笔者从教学需要出发,经过多年的研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在学生读写结合训练方面,取得了点滴经验。 一、读写结合是沟通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之间的桥梁 (一)新课标提出的新要求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要让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语言的学习应该在语言实践中完成,语言实践的过程就是语言内化和外化的过程。”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后举一反三。①(大意)这是学生的学习规律所决定的。 朱作人教授在其著述的《小学语文教学法原理》中,曾把阅读定义为“一种以书面语言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②并指出这种“意义”不但指阅读材料内说的是什么,对学生来说更为重要的是作者是如何表达的。阅读不仅是自外而内意义的吸收过程,更是写作的基础。因而在阅读教学中挖掘写作训练的契机,是一举两得,也是事半功倍。 (三)学生的实际情况所决定的 现在的小学生,虽然阅读量比之以往大大增加,可是,小学生有意识地模仿作品的能力,还不是很强,只能靠作品潜移默化的熏陶,这样,就需要大量的阅读积累,才能有效形成自己的写作方法。况且,许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差强人意。我校学生调查结果显示,60%的学生都不能保证每天的课外阅读!而即使有课外阅读习惯的学生,很多学生的课外读物也不是非常有典范性的文质兼美的文章,很多学生都喜欢看电视 ①《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第181、3、65页 ②朱作人:《小学语文教学法原理》,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 1988年版,第59页

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应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时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向上意识,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对每一个学生的作文,尽量做到以表扬鼓励为主,让学生自觉克服畏难情绪,每一次讲评作文,我除了让大部分学生某一方面或几方面收到老师夸奖,还经常朗读,展出学生的优秀作文,注意观察: (1)对每一个学生的作文,尽量做到以表扬鼓励为主,让学生自觉克服畏难情绪,每一次评讲作文,我除了让大部分学生某一方面或几方面受到老师夸奖,还经常朗读,展出学生的优秀作文,注意观察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特别要着重表扬后进生写得好的词或句,让后进生树立信心。 (2)表扬学生在作文中所表现的刻苦学习的精神和主动态度,如带病写作文,主动帮助同学等,一点一滴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3)对差生要具体帮助,尽量当面批改。教师要注意使自己的态度和言行都流露出“只要你努力,你一定能赶上来”的思想感情,使学生体验到老师对他们的学习能力十分信任。 对每一个学生的作文,尽量做到以表扬鼓励为主,让学生自觉克服畏难情绪,每一次评讲作文,我除了让大部分学生某一方面或几方面受到老师夸奖,还经常朗读,展出学生的优秀作文,注意观察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特别要着重表扬后进生写得好的词或句,让后进生树立信心。

导学生写自己的所见所闻 指导学生作文,要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一般 来说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即写自己身边的事,自己所做、所见、所闻、所感的东西,显得比较真实具体,能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我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写如下方 面的内容。 (1)做过什么,写什么。学生写自己做过的事易写。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亲自参加实践,从中自觉地接受教育。学生只有参加实践才能把自己亲身经历的或感受较深的事写下来。如写一件自己最喜欢做的事,学生便可以把自己最喜欢做的事的过程写出来。如果平时教师注意组织学生为集体为他人多做好事,然后叫他们写《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的作文,学生就会感到有内容可写,做到炼人炼文相结合。 (2)看到了什么,写什么。学生写自己所看到的东 西不会感到难。教师平时要做有心人,要引导学生关心集体,热爱生活,多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多看、多想、多分析。需要写的时候手头就有东西可写。如要学生写某一景物或某一现象,要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或参观过程中指导﹑启发思路,帮助构思。比如带学生观察了县广场后,有一学生是这样写的:“离我们学校不远,有一座雄伟壮观的广场,我为她的美丽感到自豪……广场上有形状各异的花坛,有圆形的,有椭圆形的,有长方形的……花坛里种有许多种类不同的花儿,最引人注目的是美人蕉,它显得洁雅大方,花坛旁边绿草茵茵。踏上去软绵绵的像绿绒地毯……广场的中间有一座喷池,这座喷池分为三层,第一层是一个直径大约两米的大石球,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几十喷管便一起向中央喷水,把五个石球洗得一尘不

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语文教学心得_心得体会

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语文教学心得_心得体会 一、教师作文训练的要求面面俱到。 一般来讲,每个教师在作文训练时总的出发点是写出一篇成功的作文。因此,作文训练时从文体、立意、谋篇到遣词造句面面俱到,而且字数不得少于600字。大多数学生完成这样一篇作文,要花费很多的心思和很多时间,能够当堂完成作文的人物寥寥无几。毕竟,学生的水平是有限的,还属于写作的练习阶段。在写作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束缚学生的手脚,限制学生的思路。要求学生作文面面俱到,往往使学生顾此失彼,难以兼顾。达不到良好的效果,学生很难取得成功。作文不成功,得不到老师表扬,长此以往,在多次失败的打击下,学生就会对作文产生厌倦害怕,甚至对抗心理,在这种消极情绪的支配下,不能写出好作文。 二、写作训练少。 中学语文教学,每学期仅6—8次作文。写作次数的有限,学生作文时满有“应官差”心理,凑合写一篇作文,够字数为目的,字数凑够,就算大功告成。这种心理循环反复,加之作文训练的重点不突出,缺乏针对性,学生的作文水平自然难以提高。 面对作文教学的现状,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正确认识“作文”概念。 要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必须重新认识“作文”这一概念。作文不是简单地写文章,而是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故此,作文并不是单纯写一篇文字,而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从这一角度看,写作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须经过有针对性的长期实践,反复练习。 (二)不强调成篇。 平时的作文训练大可不必要求面面俱到。具体说作文不必强调文体,也不一定强调成篇。从内容上说,生活中的点滴感受,思想上的片刻闪光,都可以形成文字;对于某一现象、某一看法,都可以用三言两语做个记录。而一味强调“成篇”,就会过多地考虑结构问题、考虑如何结尾等,这不但需要有足够时间,而且在表达上,往往会限制畅所欲言,而更多地留下“作”的痕迹。作文,作为语文课的一种训练,与其他作业一样,只是一种练习。对于学生的作文,我们不宜用文学批评的“标准”去硬套,也不必去用文章应有的格局去衡量。作文相当于音乐课的视唱练习,相当于美术课的速写素描,主要是通过练习,获得音乐、美术的技能技巧,作为练习的作文,也同样如此。 从形式上说,多做一些分解的训练,有利于基本功的扎实加强。这好比一名跳远运动员,为了跳得远一些,能老在沙坑前跳吗?应在身体的耐久为、柔韧性、速度、灵敏性等各个方面有计划地去训练。这几方面能力分解训练,那么跳远的整体水平肯定会提高。作文,同样有许多要素:如何观察、如何积累、如何进行联想、如何选材组材、如何使用语言等,也是要有计划进行训练才可能落实。如果老是要求成篇,那就等于要求跳远运动员老是去跳远一样,成绩恐怕难以提高。小型、分解的训练,每次突出一个重点,进行一些分解训练、循序渐进、盘旋上升,学生的作文水平才有可能通过练习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获得扎实的提高。 采用化整为零的训练方法,通常以片段的形式出现。且不必拘泥于字数的多少,学生往往乐于接受。如:学习《变色龙》一文,主要产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鲜明的人物形象。那么,就可以给学生以作文训练:运用语言描写来写一个片段,刻画鲜活的人物形象。这样,学生既感到有范文可参照,又强化了人物描写方法的一个方面。比起用四种方法(肖像、语言、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文在许多孩子的心里一直是件可怕的事情,作文教学对许多教师来说也是一件不轻松的事。许多师生、家长都渴望寻求到一条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捷径。然而,作文学习是无捷径可言的。因为写作文,尤其是要写出一篇好作文,作者必须有比较广博的知识,同时,还须有比较熟练的写作技能,遣词造句、谋篇布局,都要能合乎情理。从这个意义上讲,作文是作者具有的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反映,获取这些知识和能力全靠日常积累和磨练,没有捷径可走。由于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受年龄限制,认识事物的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因此,小学作文教学就承担着加速扩展学生知识面,稳步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任务。怎样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 一、加强读写结合训练 首先,语文教学心理的研究表明,阅读和写作是两个不同的心理过程。前者是由外而内的心理吸收,后者是由内而外的思想表达,但这两个心理过程之间又是可以互相沟通的。就阅读过程的心理机制而言,存在这样两个心理“回合”:一是从感知语言文字入手,由句到段,由段到篇,逐步弄清,从而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这是一个从语言到思想,从形式

到内容、从外部到内部、从部分到整体的心理过程:二是从上“回合”探究到的中心思想出发,研究作者是如何选材组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这是从思想到语言,从内容到形式,从内部到外部,从整体到部分的心理过程。这两个“回合”恰好相反,前一个“回合”是基础,但有待于发展到后一个“回合”,一个完整的阅读教学过程,不仅要实现第一“回合”,也要实现第二“回合”。其次,从作文的心理角度看,前苏联心理学家阿科瓦廖夫论述到,作文教学的心理过程是个双向转化的过程。在作文教学中,首先是现实生活、客观事物向学生的头脑转化,这是从事物向认识的第一重转化;然后是学生的思想感情向外部语言的转化。作文教学要顺利地实现双重转化,关键就在于培养和提高认识能力,而这两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都必须以阅读教学为基础。再者,儿章学习语文具有模仿性和较强的发表欲等心理特点。低年级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飞速发展,在这一时期,小学生已认识了一定数量的字词,在积累了一定语言材料和写作知识,就萌生出一种强烈的发表欲,要求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发表出来,教师根据儿童的这一心理特征坚持读写同步,以模仿为桥梁,片断训练为手段,引导学生学习范文,仿其神,仿其意,仿其路,仿其格,仿其法,从而满足了小学生的心理需要,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许多教师成功的教学实践证明,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