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雪对社会有哪些危害

暴风雪对社会有哪些危害
暴风雪对社会有哪些危害

暴风雪对社会有哪些危害

暴风雪,又称雪暴。指大量的雪被强风卷着随风运行,并且不能判定当时是否有降雪,水平能见度小于1km的天气现象。那么暴风雪对社会有哪些危害呢?雪崩的急救措施有哪些呢?

暴风雪对社会的危害:

暴风雪天气中大量的雪被强风卷着随风运行,并且不能判定当时是否有降雪,水平能见度小于1km,这样的环境中人会失去对方向的认知,极容易因此迷路而冻死在野外。当遇到暴风雪袭击时,畜群惊恐不安,

往往因辨不清方向而随风狂奔不止,无法赶拢回圈,常常掉进湖泊水泡或掉下山崖,摔死冻死。怀孕母畜在逆境中奔跑,容易导致机械性流产;有的幼畜甚至异嗜污雪、或结冰牧草,引起恶性传染病的爆发,导致幼畜死亡率剧增,暴风雪是牧业生产上的灾害性天气之一。

暴雪来临前的准备:

1、关注气象部门关于暴雪的最新预报、预警信息;

2、做好道路清扫和积雪融化准备工作;

3、暴雪来临前要减少外出活动,特别是尽可能减少车辆外出,并躲避到安全地方;

4、机场、高速公路、轮渡码头可能会停航或封闭,要及时取消或调整出行计划;

5、做好防寒保暖准备,储备足够的食物和水;

6、不要待在不结实不安全的建筑物内;

7、农牧区要备好粮草,将野外牲畜赶到圈里喂养;

8、对农作物要采取防冻措施,防止作物受冻害。

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

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 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目前,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已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具体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环境激素污染等。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的现象。当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进入大气,水、土壤环境,如果其数量、浓度和持续时间超过了环境的自净力,以致破坏了生态平衡,影响人体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时,称为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的产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目前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的使用,使有用的资源变为废物进入环境而造成危害。

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 环境污染的主要类型有一下几种: (一)大气污染 人需要呼吸空气以维持生命。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大约2万多次,吸入空气达15~20立方米。因此,被污染了的空气对人体健康 有直接的影响。大气污染主要是指大气的化学性污染。大气中化学性 污染物的种类很多,对人体危害严重的多达几十种。我国的大气污染 属于煤炭型污染,主要的污染物是烟尘和二氧化硫,此外,还有氮氧 化物和一氧化碳等。这些污染物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内,不经过 肝脏的解毒作用,直接由血液运输到全身。所以,大气的化学性污染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很大。这种危害可以分为慢性中毒、急性中毒和致 癌作用三种。大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是呼吸 道疾病与生理机能障碍,以及眼鼻等粘膜组织受到刺激而患病。

高考地理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专题训练(附答案)

2019年高考地理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专 题训练(附答案) 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 境的自然现象,以下是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专题训练,请考生认真练习。 (2019太原模拟)中新网2019年11月13日电截至目前,超强台风海燕在菲律宾已造成2 275人死亡,80人失踪,约60万人无家可归。海燕在我国沿海登陆后,也给我国南方多地带来了大到暴雨。读海燕中心位置移动经纬度示意图,完成1~2题。 1.台风海燕在我国登陆后移动方向大致为() A.由正西转向西北 B.由东南向西北 C.由西北转向东北 D.由西南向东北 2.此次台风给菲律宾造成的主要灾害是() A.海啸 B.山体滑坡 C.泥石流 D.强风、暴雨 解析:第1题,由图知大约11日前,台风中心向西北移动,11日后,则转向东北。第2题,台风带来的灾害主要有狂风、暴雨等。 答案:1.C 2.D 3.下图是47N部分地点海拔与年降水量对照图。 乙地所在地形区春季影响农作物生长的突出自然灾害是()

A.虫害 B.冻害 C.滑坡 D.洪水 解析:选B。本题考查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以及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空间定位能力。从其海拔、经纬度来判断,乙地位于东北平原,春季受北方冷空气影响,低温冻害时有发生,影响农作物生长。因此B项正确。 考向二我国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 4.(2019高考天津卷)如图为了减轻未来可能发生强烈地震造成的损失,断裂带附近的城市制定建筑防震标准应主要考虑() A.震级 B.震中距 C.烈度 D.震源深度 解析:选C。烈度是表示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遭受地震破坏的程度,是城市制定建筑防震标准考虑的主要因素。震级大小、震中距和震源深度均能影响烈度大小,但不是制定抗震标准的主因。故选C。 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说明我国雨涝区的分布规律,并从地形与降水的特点分析原因。 (2)如图中A地区为多涝区,试从人为因素方面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3)如图中B地区为湿润地区,但又是干旱频发区,试从地形

论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论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环 境与我们日常息息相关,健康是我们永恒的主题。 环境是影响和决定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环境对人体的危害可分为以下三种:急性危害,慢性危害,远期危害。 1.那何谓这三种危害? (1)急性危害:污染物在短期内浓度很高,或者几种污染物联合进入人体可以对人体造成急性危害 (2)慢性危害:慢性危害主要指小剂量的污染物持续的作用于人体产生的危害。如大气污染对呼吸道慢性炎症 发病率的影响等 (3)远期危害: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一般是经过一段较长的潜伏期后才表现出来,如环境因素的致癌作用 等。环境中致癌因素主要有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因 素 2.我们结合一些事例来具体分析这三种危害。 (一)急性危害 从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在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中,相继出现了不少污染事件,引起人群中毒死亡。1952年12月5—9日是在伦敦多次烟雾事件中最严重的一次,当时的逆温层是在60—90米的低空,从家庭炉灶和工厂烟囱排出来的烟尘、SO2被封盖在下面扩散不出去,污染物不断蓄积。在雾的初期,伦敦市民感到胸闷、咳嗽、嗓子痛以至呼吸困难,进而发烧;在浓雾后期,死亡率急剧上升,支气管炎死亡率最高,其次是肺炎、肺结核,以及患有其他呼吸系统疾患和循环系统疾病的患者相继死亡,尤其是老年和幼儿患者死亡率更高。病理解剖发现,死者多属急性闭塞性换气不良,造成急性缺氧或引起心脏病恶化而死亡。 环境污染对人体造成的急性危害,近年来在我国也有发生,如1971年7月13日17时许,某市冶炼厂镍冶炼车间,由于输送氯气的胶皮管破裂,造成氯气污染大气的急性中毒事件,使工厂周围284名居民受害。同时也使附近工厂受到影响,不能正常生产。 (二)慢性危害 1.大气污染对呼吸道慢性炎症发病率的影响 根据我国某市某地区对中小学生和成年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调查结果显示,重污染区与轻污染区中小学生慢性鼻炎、慢性咽炎和同时患两种以上慢性鼻、咽腔疾患的有病率比较,重污染区显著高于轻污染区。

环境污染的危害都有哪些

环境污染的危害都有哪些 近年来,环境污染是我国最严重的污染之一,尤其是PM2.5所带来的污染,更是让政府和人们头疼不已。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很大,也从另一方提醒我们要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物的排除。今天,我们就具体来了解一下环境污染的危害的内容吧。 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比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 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出现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就是这方面的突出表现。

大气污染的危害 ▲1、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人需要呼吸空气以维持生命。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大约2万多次,吸入空气达15~20立方米。因此,被污染了的空气对人体健康有直接的影响。 大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表现为呼吸系统受损、生理机能障碍、消化系统紊乱、神经系统异常、智力下降、致癌、致残。人们把这个灾难的烟雾称为"杀人的烟雾"。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很高时,会造成急性污染中毒,或使病状恶化,甚至在几天内夺去几千人的生命。其实,即使大气中污染物浓度不高,但人体成年累月呼吸这种污染了的空气,也会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及肺癌等疾病。 ▲2、环境污染与癌症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环境污染是导致癌症发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依靠全社会的力量,采取综合措施、有效地治理环境污染,是癌症综合预防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3、对植物危害 大气污染物,尤其是二氧化硫、氟化物等对植物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当污染物浓度很高时,会对植物产生急性危害,使植物叶表面产生伤斑,或者直接使叶枯萎脱落;当污染物浓度不高时,会对植物产生慢性危害,使植物叶片褪绿,

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

化学与社会结课作业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论文 学院:城市建设学院 班级:城市规划1202 姓名:李少璇 学号:0513120210

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使环境要素或其状态发生变化,环境质量恶化,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人类的正常生活条件的现象。简言之,环境因受人类活动影响而改变了原有性质或状态的现象称为环境污染。例如大气变污浊、水质变差、废弃物堆积、噪声、振动、恶臭等对环境的破坏都属环境污染。由于环境污染,从而导致日照减弱,气候异常,山野荒芜,土壤沙化、盐碱化,草原退化,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繁,生物物种绝灭等。环境污染的实质是人类活动中将大量的污染物排入环境,影响其自净能力,降低了生态系统的功能。 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的主要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这些问题都是由于人们的行动违反自然规律所致,预料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大规模的深入地改造环境,也必将引起更复杂的新的环境问题。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调节人类社会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目前,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已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具体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环境激素污染等。 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 一、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分类 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健康损害是复杂多样的,其危害程度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通常按损害性质分为急性危害、慢性危害、远期危害及间接效应。 1、急性危害:环境污染的急性危害是由于短时间内大量污染物接触(进入体内)所引起的,通常其损害表现快速、剧烈,呈明显中毒症状、疾病暴发,甚至死亡。急性危害的典型例子见于世界各国大气污染中毒的公害事件。例如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由于逆温等不利气象条件,燃煤排放的大量烟尘和二氧化硫浓度急剧增加、扩散不开,结果造成数千居民中毒死亡。洛杉矶、纽约、东京及我国兰州市曾多次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这种淡蓝色的烟雾多在气温高、阳光强的夏季中午发生,对眼有强烈的刺激与催泪作用,污染严重时还可引起肺水肿,使老年人死亡率增加。1984年印度博帕尔农药厂发生异氰酸甲酯泄漏,造成严重污染,导致该市80万人口中有52万人发生不同程度的中毒,5万人失明,2500人死亡。1986年曾发生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件,当地放射性污染水平达正常允许量的1500倍。数十人因急性放射病死亡,共有25万人不得不从周围污染区紧急撤离。 2、慢性危害:慢性危害是由于低剂量的环境污染物长期反复作用于人体,污染物在体内负荷量蓄积,其产生的损害不断累积,而造成的特定的病理反应。慢性危害最为常见,且影响广泛,是较为潜匿的健康损害方式。例如,在磷肥厂、炼铝厂周围的大气受氟化氢污染,居民长期吸入而引起慢性氟中毒。某些金属矿冶炼与精炼过程中排放的含砷烟尘污染大气,造成附近儿童的慢性砷中毒。 3、远期危害: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一般是经过一段较长的潜伏期后才表现出来,如环境因素的致癌作用等。环境中致癌因素主要有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因素。

高一地理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教案

高一地理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教案 高一地理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描述自然灾害的概念、特征及类型。2、举例分析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3、据表分析自然灾害给我们带来的危害。4、据表分析中国自然灾害的类型及特点。5、说出洪涝灾害的类型及含义,并能举例分析我国洪涝灾害频发的成因,初步认识自然灾害发生的机制和规律及防御措施。6、通过对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原因的探讨,培养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复杂地理问题的能力。7、通过查阅1998年长江流域相关的雨情、水情、灾情等资料,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8、通过阅读材料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二、重点难点我国洪涝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探究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三、教学方法运用读图表分析的方法、案例分析方法等方法来组织教学。四、新授导入新课据中国台网测定,2005年10月08日,11时50分36.0秒在巴基斯坦(北纬34.4,东经73.6) 发生7.8级地震。此次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给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重大影响。从这一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地震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影响外,还有哪些灾害会给我们人类带来影响呢?带来哪些影响呢?我们这一节课就来学习“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活动智能要求预测点拔活动1阅读p107“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图

4-32。完成:1、什么是自然灾害?2、自然灾害主要有哪些特征?(结合实例来说明)3、举例说出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发生产生哪些影响?4、自然灾害按成因和发生过程分为哪些?知道自然灾害的概念、特征及类型。举例分析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发生产生的影响引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来分析。活动2读表“20世纪以来自然灾害的典型事件”及“中国的自然灾害”分析完成:1、从自然灾害的类型来看具有哪些特征?2、自然灾害通过哪些途径来限制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 3、中国的自然灾害有哪些特点?据表分析自然灾害给我们带来的危害。据表分析中国自然灾害的类型及特点。活动3读“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主要的洪涝灾害、灾情”回答:1洪涝灾害包括哪几类?各是一种什么样现象?2读表归纳我国洪涝灾害的特点?说出洪涝灾害的类型、含义及特点。读“1998年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及“长江洪水淹没范围”分析:1这次全流域洪水有什么特点?2形成洪水的气候因素是什么?3从河流形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是什么?4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原因?5从图中分析防洪压力特大地区是哪些地方?举例分析我国洪涝灾害频发的成因,初步认识自然灾害发生的机制和规律。读“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回答:1成灾的原因是什么?影响较大的因素是什么?2我国气候有什么特点?它对洪灾的形成有什么作用?3我国锋面雨带移动规律是什么?4分析暴雨形成条件是什么?我国暴雨具有哪些特点?通过对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原因的探讨,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复杂地理问题的能力。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查阅1998年长江流域相关雨情、水情、灾情等资料,

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

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 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空间,不仅包括自然环境,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环境,还包括现代生活用品的科学配置与使用。环境污染不仅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突出地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安全健康和生活质量,如今已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有效控制环境污染,不断改善环境质量,才能让我们呼吸到清洁的空气,喝上放心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拥有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人类健康的基础是人类的生存环境,只有生物多样性丰富、稳定和持续发展 的生态系统,才能保证人类健康的稳定和持续发展,而环境污染是人类健康的大敌,生命与环境最密切的关系是生命利用环境中的元素建造自身。 对人体健康有影响的环境污染物主要来自工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废水、废气、废渣,包括城市垃圾等。环境污染物影响人体健康的特点,一是影响范围大,因为所有的污染物都会随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而流动,并且对所有的接触者都有影响;二是作用时间长,因为许多有毒物质在环境中及人体内的降解较慢。 环境污染物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是呼吸道和消化道,也可经皮肤和其他途径进入。气态污染物一般是经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的。由于呼吸道各个部位的结构不同,对污染物的吸收速率也不同。人体肺泡面积达90平方米,毒物由肺部吸收速度极快,仅次于静脉注射。进入肺泡的污染物直径一般不超过3μm,而直径大于10μm 的颗粒物质,大部分被粘附在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粘膜上。水溶性较大的气态物质,如氯气、二氧化硫,往往被上呼吸道粘膜溶解而刺激上呼吸道,极少进入肺泡;而水溶性较小的气态毒物(如二氧化氮等),大部分能到达肺泡。污染物进入人体后,由血液输送到人体各组织。不同的有毒物质在人体各组织的分布状况不同。一

教案-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教案-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一、设计意图 心理学研究表明:5岁是幼儿的社会认知情感、技能协调发展的最佳时期,活动设计《我来关心、帮助你》正适合这一年龄段的幼儿。 去年夏天,当我们愉快地度过暑假时,长江流域却发生特大洪水。在抗洪抢险期间,解放军挺身而出,他们为了灾区人们,在抗洪第一线与洪水搏斗,舍生忘死,在后方的人们向灾区群众捐款,捐物,献出一片爱心,这些事迹感人肺腑。而当今的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他们大多数被照顾得无微不至,很少能够体会到别人的辛苦与困难,形成自私、狭隘等不良的个性品质。为此我依据《规程》第二十一条“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点,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设计此课题。 二、活动目标: 1.知道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学习解放军叔叔的抗洪精神。 2.激发幼儿对灾区人民的同情心,产生帮助他们的愿望。 三、活动准备 录像一:xx情景 录像二:解放军抗洪救灾的情景 录像三:人们捐款、捐物献爱心的场面。

四、重点:培养幼儿学会关心、帮助,学会共同生活,做二十一世纪社会的主人。 难点:学习解放军叔叔的抗洪精神,运用材料操作帮助灾区的人们。五、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的兴趣,导入新课。在很远的地方有一位叫江珊的小朋友,她告诉我她的家乡非常美丽,想请我们大家去参观,你们想不想去? 2.出示画面:美丽的家乡。她的家乡在长江附近,有高高的楼房,漂亮的房子,小鸟快乐地在天上唱着歌,小朋友在操场上做游戏。可是,就在这个美丽的地方发生了一件事,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就请小江珊来告诉大家。 3.放录像一(配音:小朋友,我是小江珊,你们看,天又下雨了,我们这儿发了大水,大水真可怕。你们能想像出,我们美丽的家乡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吗?) 提问: 1.小xx的家乡发生了什么事情? 2.大水会将他们的家乡变成什么样子?

环境整洁的意义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环境整洁的意义 城乡环境卫生状况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直接体现保障广大群众拥有良好生存和生活环境的利益要求,是反映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主要有几个方面: 第一,改善环境卫生,可以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广大群众对一些地方脏、乱、差等环境卫生很不满意。城乡环境卫生水平是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关系老百性的切身利益,是广大人民群众热切盼望的一项民生工程,将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纳入民生工程战役,就是要集中精力,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打一场攻坚战,彻底解决一些地方卫生脏、乱、差问题,使我省城乡卫生尽快好起来、美起来、优起来。 第二,改善环境卫生,可以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水平。 城乡环境卫生状况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脏乱差的环境卫生条件,是引发疾病暴发流行的重要原因,近几年来,手足口病等疫情的发生和流行,都与环境因素有密切的联系。通过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及时清理垃圾废弃物,翻盆倒罐、整治河沟、清除积水,清除“四害”孳生地。科学运用药物杀灭,有效降低“四害”密度,预防控制虫媒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第三,改善环境卫生,可以进一步优化、美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拥有良好环境卫生的城市和乡村不仅能为当地群众带来美好的人居环境,还能吸引更多的项目和投资,提升综合竞争力。实施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不仅是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促进全民健康,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具体体现,也是改善我省投资环境、推动对外开放、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第四,改善环境卫生,可以充分体现各级政府的社会管理水平。 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城乡卫生环境最能代表一个地方群众的精神面貌。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改善的是环境,塑造的是形象,凝聚的是人心,推动的是工作。我们把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纳入民生工程

2019版第4章第3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第3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对 人类的危害 本节复习脉络: 考点一 I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对应学生用书第88页) [识记一基础梳理] 1. 自然资源概述 (1) 概念: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 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 ⑵分类 2.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一一以煤炭为例 石油、天然气、煤炭为主 化石能源为主 ------------------------- >

3 [理解一要点突破] 1.自然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2.自然资源的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依据图,结合社会发展历程,不难分析出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存在如下关系: (1)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类对资源的依赖程度不断降低。 (2)人类对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所利用资源的分布空间从地表到地下, 利用程度从单一到综合。 (3)不同的历史阶段,各种资源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有所不同。如能源在当今社 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运用一考向通关] 考向1矿产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2019浙江名校协作体测试)近几年,美国成功进行了页岩气革命;2019年5 月,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页岩气和可燃冰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可燃冰主要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据此完成1?3题。 1 ?页岩气和可燃冰主要埋藏于() A ?变质岩 B .沉积岩 C.侵入岩 D .喷出岩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可燃冰可完全替代石油 B.可燃冰开发成本低 C.页岩气属于可再生资源 D.页岩气属于清洁能源 3 ?下列地形区中,可能有可燃冰分布的是()

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呢

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呢 常听到新雾是某个城市雾霾了,空气指数严重下降,随着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工业污染,汽车尾气等等都会严重污染环境,那么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呢?我们应该怎么来保护环 境呢,长时间的空气污染,白色垃圾污染对人体都是有极大害处的,下面我们针对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来了解下吧。 (1)急性危害:污染物在短期内浓度很高,或者几种污染物联合进入人体可以对人体造成急性危害。 (2)慢性危害:慢性危害主要指小剂量的污染物持续的作用于人体产生的危害。如大气污染对呼吸道慢性炎症发病率的影响等。

(3)远期危害: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一般是经过一段较长的潜伏期后才表现出来,如环境因素的致癌作用等。环境中致癌因素主要有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因素。物理因素,如放射线体外照射或吸入放射性物质引起的白血病、肺癌等,生物学因放,如热带性恶性淋巴瘤,已经证明是由吸血昆曳传播的一种病毒引素的。化学因素,根据动物实验证明,有致癌性的化学物质达1100余种。另外,污染物对遗传有很大影响。一切生物本身都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环境污染对人体遗传的危害,主要表现在致突变和致畸作用。 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人类不断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但由于大气、水、土壤等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会自然降低,这种现象叫做环境自净 .如果排放的物质超过 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质量就会发生不良变化,危害人类健康 和生存,这就发生了环境污染。 上面所讲的就是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有哪些,平时保护环境应该从自我做起,要学会环保出行,必须做好每一步环境

农村环境污染的危害

农村环境污染的危害 ㈠农村生活垃圾污染危害 1、侵占大量土地,对农田破坏严重。由于垃圾含有大量玻璃、金属、碎砖瓦等杂物,破坏了土壤的团粒结构和理化性质,致使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降低。 2、严重污染空气。在大量垃圾露天堆放的场区,臭气冲天,老鼠成灾,蚊蝇孽生,有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污染物向大气释放。仅有机挥发性气体就达100多种,其中含许多致癌致畸物。 3、严重污染水体。垃圾不但含有病原微生物,在堆放腐败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酸性和碱性有机污染物,并会将垃圾中的重金属溶解出来,是有机物、重金属和病原微生物三位一体的污染源。任意堆放和简易填埋的垃圾,其内所含水份和淋入垃圾中的雨水产生的渗滤液注入周围的地表水体和渗入封,会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严重污染,致使污染环境的事件屡有发生。 ㈡农村生活污水污染危害 农村水环境泛指分布在广大农村周围的河流、湖泊、沟渠、池塘、水库等地层表面的水体,以及地下水、土壤中的含水等。由于我国广大农民群众对保护水环境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乱倒生活污水的现象十分普遍。长此以往,使不少地区的农村水环境受到了日趋严重的污染。这些污水分布广泛无序、不易悼念,难以集中处理,其污染危害性不容忽视。据调查,由于农村水环境被污染的影响所导致淡水资源更加贫乏。全国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广大农村和牧区约有5800

多万人和数弱落卖锤畜发生饮水困难。全国农村约有3亿多人仍然饮用不卫生为不安全的水,农村地区因饮水问题而导致的肠道传染病等一直居高不下。农村生活污水丰所含的大量氮、磷等无机盐类污染物与流失到水体中的化肥一样,是造成地面水环境富营养化的主要成因。例如,近年来江苏太湖和我国不少内陆湖泊、水库等频频爆发的蓝藻等污染事件,农村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是主要原因之一,其危害性几乎占全部水体富营养化污染因素的因素50%。 ㈢农村畜禽养殖业污染危害 农村禽畜养殖污染主要有污水、固体粪便和恶臭气体。在这些污染物存在大量的氮、磷、有机悬浮物、重金属、病菌及寄生虫等。具体污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污染土壤。畜禽粪便直接排放地表,可导致土壤孔隙阻塞,造成土壤透气、透水性下降,引起土壤板结。饲料中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添加剂所含的铜、锌、砷等重金属经畜禽粪便浓缩后排人土壤,可造成土壤长期的重金属污染。如铜的过量应用将引起植物中铜含量的增高、植物生长减慢、产量降低。 2、污染水质,畜禽粪便中的有机物、微生物、化合物未经处理、大量排放农村沟渠、江河湖泊中,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水体缺氧等现象,影响水生动物的生存。且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进木水体,易引起各类传染性疫病的发生,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同时影响下游畜禽养殖业的发展。有害、有毒物质著通过土壤进入地下水,则造成地下体的污染。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教案 课题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教学目标赵黎明 ㈠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说明自然事件与自然灾害的区别;简要描述某种自然灾害发生时的现象和产生的危害。 2.知道我国1998年长江洪涝灾害发生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因素并对长江防洪提出建议。 3.理解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活动规律与洪涝灾害发生的相互关联性。 ㈡过程与方法 1.运用图表和资料数据,说明自然灾害给人类造成的巨大危害。 2.根据图片和资料,综合分析长江(淮河)洪涝灾害发生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3.结合我国洪涝灾害发生和分布的特点,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洪涝灾害发生的地理机制和规律。 ㈢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人类活动可能对自然灾害产生诱发和加剧的影响作用,进一步确立起人地和谐、保护环境的观念,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坚定科学发展观。 重点中国的洪涝灾害。 难点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分析某种灾害的发生原因。 教学方法(手段)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教学内容、过程介绍(依据《地理课程标准》和《教师教学手册》及学生学情) 自然灾害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生产与生活,常常造成对现代社会的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严重的还影响到社会的稳定持续发展,自然灾害已成为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的主要限制因素。但大多数自然灾害是地球系统的正常事件,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或过程,因此,我们不能回避它,应当正视它,认识其危害、了解其机制、预知其发生、减少损失。课标设置“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其目的是通过对某种自然灾害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的探究,以增强学生的灾害认识、防灾意识、减灾能力,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和科学发展观。这就是本节基本教育价值所在。 根据本节教材的编排特点,在教学方法上,引导学生对地理图表数据的阅读分析,收集和运用数据说明地理问题;运用案例的方法,剖析灾害发生的原因、机制和规律。 ⒈自然灾害的概念 本节包括自然灾害定义、特征和类型三部分内容,教材的文字量很少,用了一个图标示自然灾害的一些特征。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区别自然灾害与自然事件,并结合本地实际,知道几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自然灾害的特征要求一般了解,重点是认识到自然灾害形成的多因性和复杂性,其他特征不深究。 为了让学生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对自然灾害需要把握三方面要点:①是发生在自然领域,即地球表层系统中; ②具有自然属性,即是地球系统演化过程中的自然事件;③同时具有社会危害性,即对人类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 对自然灾害特征,结合实例分析时点明,重点分析成因的复杂性和多因性(在分析长江流域洪涝灾害时解决),多因性中还得强调人为因素通过对环境要素的改变,进而诱发或加剧自然灾害。 关于自然灾害的分类方法很多,涉及分类标准,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分类方法,因此,只提几种中国常见、危害较大的几种,但不进行系统探讨,以免增加学生负担。 ⒉自然灾害的危害 对于自然灾害的危害是需要学生了解的重点之一。为了说明自然灾害的危害性,安排了一个统计图表“20世纪以来自然灾害的典型事件”,从全球视角选择几种主要自然灾害进行了扫描示演示。为了强调中国多灾害的国情,增加了一段阅读文字,简要点明中国灾害的基本特点: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进而指出洪涝、干旱、

环境污染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环境污染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环境污染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摘要】 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目前,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已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具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等。【关键词】环境污染污染物健康避免腐植酸【前言】 为什么环境污染能够引起人们如此的关心,特别是21世纪来,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加大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和对环境优化的投入,掀起了一轮环境保护热。那是因为历史和现实太多证据表明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而与人类密切相关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居住环境、娱乐环境与自

然环境、社会环境中的诸多因素相关联,对人群的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环境污染能够使人体发生病理变化(人的生理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伴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污染来源也变得越来越多元,污染物的出现形式也日趋多种多样。本文将针对于污染物对健康的危害进行简要的分析,并且提出笔者个人的看法。 【正文】 一.环境污染与人类关系概述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的现象。当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进入大气,水、土壤环境,如果其数量、浓度和持续时间超过了环境的自净力,以致破坏了生态平衡,影响人体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时,称为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的产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目前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的使用,使有用的资源变为废物进入环境而造成危害。 人类健康的基础是人类的生存环境,只有生物多样性丰富、稳定

化学与社会-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doc

环境污染的危害 地理环境污染geographical environment,pollution of由于人为原因,向地理环境释放物质和能量,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与发展,或造成某些地理要素的使用价值下降等现象。地理环境污染的范围,小可以是一座城市、一条河流,大可扩展到全球。地理环境污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可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危害生态平衡,破坏自然资源。 地理环境污染-污染状况 环境污染 由于人为原因造成地理环境污染的历史很久。早在城市发展初期,由于人口密集,各种手工业作坊排放出的烟气、污水、废渣等就污染周围的环境。13世纪,英国因烧煤致使伦敦烟雾弥漫,有碍居民生活,曾有对煤炭的“有害气味”提出抗议的记载。所以,地理环境污染首先是从城市开始的。但早期地理环境污染仅限于历史久、人口多和手工作坊发达的城市,对整个地理环境影响不大。 产业革命后,一些工业发达的城市和工矿区,随着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排向地理环境中的废弃物的量急剧增加,不断发生环境污染事件。例如,1850年英国由于排污造成了泰晤士河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事件;19世纪下半叶英国伦敦多次发生严重的有毒烟雾事件;19世纪后期日本足尾铜矿排出的废气毁坏了整片的山林和农作物,受害面积达400平方公里;1940年美国洛杉矶市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等。这个时期地理环境污染强度和范围增大,由一个点(城市)的污染大到一个地区的污染,从对人体产生影响大到对人体和生物造成危害,导致疾病和死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世界的社会生产力进一步飞跃发展,排向地理环境中的污染物数量和种类都急剧增加,许多地区和国家发生了现代工业带来的、范围更大、情况更加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例如,日本发生了由于Hg、Cd污染水体,再通过食物链的富集,最后造成“水俣病”、“痛痛病”等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由于难以降解并能在生物体内和地理环境中累积的有机氯等农药的使用和滥用,造成某些地区生态平衡的失调和危机。这些农药和其他污染物在盛行风和海流的带动下,传播到地球上各个角落,造成全球污染。对整个地球而言,严重的污染使大气中CO2浓度不断增高和臭氧层受到破坏。大气中CO2浓度增高产生温室效应,不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试题1(含答案)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1、我国最为常见、危害范围较广的自然灾害是 A.、旱涝B、地震C、台风D、寒潮 2、预防洪涝灾害的工程措施有 A.、修筑堤坝和植树造林 B、修筑梯田和植树造林 C、修建水库和分洪区 D、跨流域调水和修整土地 3.我国的洪水灾害 A.. 多发生在西部地区 B. 多发生在东部地区 C. 多发生在春季 D. 多发生在冬季 4.人类的下列行为不会加剧洪灾的是 A.. 破坏流域内植被 B. 大规模围湖造田 C. 修建水库 D. 建筑物占据河道 5.对农业生产来说,寒潮危害最大的是 A.. 早春季节 B. 盛夏季节 C. 早秋季节 D. 寒冬季节 6、一般来说,影响洪涝灾害发生的较大的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植被 D.河道 7、下列人类活动可能会引发洪涝灾害的发生或加剧危害程度的是 A..植树造林 B.蓄洪泄洪 C.围湖造田 D.修建水库 8、关于自然灾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灾害是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B.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 C.自然灾害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 D.自然灾害不会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9.有关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寒潮、泥石流等 B.我国川、滇、黔接壤地带多地震、火山、泥石流构成的灾害系统 C.各种地质灾害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 D.地质灾害是自然形成的,具有突发性,无法预测和防御 10下列各种地质灾害中,对人类影响和危害最大的是() A..地震 B. 火山 C.滑坡 D. 泥石流 11.下列属于我国滑坡、泥石流频发的地区,正确的是() A..华北平原 B.四川盆地 C.云贵高原 D.新疆天山地区 12.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强度不断上升,主要原因是() A..地壳运动越来越强烈 B.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越来越大

环境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及危害

社会环境与健康 学院:建管学院 学号:20090731 姓名:付杰

环境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及危害 人类健康的基础是人类的生存环境,只有生物多样性丰富、稳定和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才能保证人类健康的稳定和持续发展,而环境污染是人类健康的大敌,生命与环境最密切的关系是生命利用环境中的元素建造自身。 人体中含有大量的化学元素。在这些元素中,除碳、氢、氧、氮能形成各种体内的有机物质以外,其他元素都各以一定的化学形态和结构形成各种生物配合体、功能蛋白质、酶等存在于人体组织中,或作为组成人体结构的材料。或作为血氧运输的载体、或作为酶的激活剂、或作为体液中电解质平衡的调节剂,或作为人体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的通讯员,这些元素协同作用,共同完成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 但是,由于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并没有形成对现代社会环境中,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方面的巨大变化的元素的生态适应机制,环境中有些元素对于人体是必需的,有些是非必需的,不是可有可无的。而人体中任何一种化学元素超过一定的标准都会成为对人体的有害元素。例如,铁是人体必需的元素,具有造血、组成血红蛋白、传递电子和氧,维持器官功能的作用,但人体摄人过量的铁,就会损伤胰腺和性腺,甚至引起心衰、糖尿病和肝硬化。氟也是人体的必需元素,氟对防龋齿、促进牙的生长有积极作用,氟还参与人体内各种氧化还原反应和钙、磷代谢。但是,过量的氟会引起氟斑牙、氟骨症和骨质增生。其他很多元素也如此。 现代人与古代人人体中的微量元素的变化是由环境污染而造成

的。随着人类新技术的发展和对地球资源的开发利用,现代环境中的很多元素大大超过了古代环境。因此,现代人人体中各微量元素的含量水平也大大超过了古代人. 现代人体内大多数元素的含量高于古代人,而其中许多元素对人体的健康构成危害。它们在人体中有隐藏毒性,当高于某一阈值时,人体便发生中毒,甚至死亡。例如,铜的过量摄人曾导致了轰动世界的日本富山痛痛病,患者长期食用含铜量很高的米,全身自然骨折达72处之多,呼天叫地,痛不欲生。铅也是一个潜在的危害,目前它的主要来源是汽油中的防爆剂——四乙基铅。在汽油时代开始以前,古代罗马人已经开始大量使用铅了。古罗马人用铅制成贮存糖浆和果酒的容器,贵族妇女痴醉于铅做的化妆品。有的历史学家认为,铅中毒引起的死胎、自然流产和不孕症是罗马帝国上层阶级出生率低,从而导致古罗马最终衰亡的原因。随着铅的开采和汽油的使用,环境中的铅越来越多。铅中毒引起人体寿命缩短,情绪低沉、疲倦、贫血,甚至影响儿童的智力。二、人体对污染物的富集 人类利用自己的智能得到的物质越多,“潘多拉魔盒”效应也越明显。据统计,已有96000种化学品进入了人类环境。这些化学品在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环境问题。100年前,“滴滴涕”的发明者(瑞士人缀勒)由于发明了“滴滴涕”而获得诺贝尔奖,而现在许多国家因其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已将“滴滴涕”列为禁用品。 科学家发现,人体对环境中某些元素具有惊人的富集效应。美国

【环保手抄报】: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doc

【环保手抄报】: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 害 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三个方面:(1)急性危害:污染物在短期内浓度很高,或者几种污染物联合进入人体可以对人体造成急性危害,(2)慢性危害:慢性危害主要指小剂量的污染物持续的作用于人体产生的危害。如大气污染对呼吸道慢性炎症发病率的影响等。(3)远期危害: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一般是经过一段较长的潜伏期后才表现出来,如环境因素的致癌作用等。环境中致癌因素主要有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因素。物理因素,如放射线体外照射或吸入放射性物质引起的白血病、肺癌等,生物学因放,如热带性恶性淋巴瘤,已经证明是由吸血昆曳传播的一种病毒引素的。化学因素,根据动物实验证明,有致癌性的化学物质达1100余种。另外,污染物对遗传有很大影响。一切生物本身都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环境污染对人体遗传的危害,主要表现在致突变和致畸作用。 2017-06-16 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三个方面:(1)急性危害:污染物在短期内浓度很高,或者几种污染物联合进入人体可以对人体造成急性危害,(2)慢性危害:慢性危害主要指小剂量的污染物持续的作用于人体产生的危害。如大气污染对

呼吸道慢性炎症发病率的影响等。(3)远期危害: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一般是经过一段较长的潜伏期后才表现出来,如环境因素的致癌作用等。环境中致癌因素主要有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因素。物理因素,如放射线体外照射或吸入放射性物质引起的白血病、肺癌等,生物学因放,如热带性恶性淋巴瘤,已经证明是由吸血昆曳传播的一种病毒引素的。化学因素,根据动物实验证明,有致癌性的化学物质达1100余种。另外,污染物对遗传有很大影响。一切生物本身都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环境污染对人体遗传的危害,主要表现在致突变和致畸作用。 2017-06-16 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三个方面:(1)急性危害:污染物在短期内浓度很高,或者几种污染物联合进入人体可以对人体造成急性危害,(2)慢性危害:慢性危害主要指小剂量的污染物持续的作用于人体产生的危害。如大气污染对呼吸道慢性炎症发病率的影响等。(3)远期危害: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一般是经过一段较长的潜伏期后才表现出来,如环境因素的致癌作用等。环境中致癌因素主要有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因素。物理因素,如放射线体外照射或吸入放射性物质引起的白血病、肺癌等,生物学因放,如热带性恶性淋巴瘤,已经证明是由吸血昆曳传播的一种病毒引素的。化学因素,根据动物实验证明,有致癌性的化学物质达1100余种。另外,污染物对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教案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课标分析:根据本节教材相应的《课程标准》内容:“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和危害”,本节课的教学用灾害图片和灾害事实,来使学生深刻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为了使学生真正了解自然灾害的危害及其成因,教学中主要通过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洪涝灾害案例来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和产生原因。以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2.教材分析:本节选自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本节教材内容分为三部分,即自然灾害的概念、自然灾害的危害和中国的洪涝灾害,知识结构清楚,层次分明。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危害是学习的基础,核心知识是第三部分——中国的洪涝灾害。 教材对自然灾害的概念部分学习,考虑到知识的完整性,涉及了相关的定义、分类和特征。学生认识了自然灾害的概念以后,教材从世界和中国两个方面使学生体会到了自然灾害的严重危害。并且教材基于中国国情,简要介绍了我国最常见、危害最大的几种灾害:洪涝、干旱、地震,为“中国的洪涝灾害”教学作铺垫。中国的洪涝灾害是本节教学重点,教材采用先摆事实,后讲道理的方式使学生理解我国洪涝灾害的危害和成因。 教材以中国的洪涝灾害为例,说明灾害对人类的危害。进而探讨灾害的成因和防治措施,其目的是让学生正确认识自然灾害现象,提高环境保护和防灾、减灾意识,正确对待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学会分析人为因素对自然灾害发生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和谐观,这是本节课的重要教育价值。 根据本节教材的编排特点,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重视用图像、音像资料以增强对灾害的感性认识;要注重引导对地理图表数据的阅读分析、收集和运用数据说明地理问题;要注意运用案例的方法,剖析灾害的发生原因、机制和规律。自然灾害的概念,包括自然灾害的定义、特征和类型三部分内容,教材的文字量很少,用了一个图标示自然灾害的一些特征。这部分内容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区分自然灾害和自然事件,并能结合本地实际。对于自然灾害的危害是需要学生了解的重点之一,使学生知道我国洪涝、干旱、地震是常见的自然灾害,为学习后半部分内容打下了伏笔。中国的洪涝灾害是学习的重点,我国洪涝灾害的原因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