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企业员工的幸福感

如何提升企业员工的幸福感

如何提升企业员工的幸福感

发表时间:2019-05-07T15:27:55.26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作者:杜娟

[导读]

哈尔滨哈工轴承有限公司

企业员工的幸福感是指员工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它包括企业员工对具体事件的情绪反应、个体的心境、对生活满意感的判断、满足感,以及对具体的生活领域的满意感,是衡量企业员工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的一种重要的综合性心理指标。在激烈的商业竞争环境中,员工也明显感觉工作节奏的加快,工作标准要求的提高,工作任务的繁重,加之物价上涨、生活压力等等因素,员工心里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假如这些压力不能以很好的方式释放,很容易积累成为消极、抵触等不良的情绪,危害员工的身心健康,甚至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企业员工的职业幸福感每增加5%,客户满意度会相应增加11.9%,企业组织效益也会随之提升2.5%。由此可见,员工心理愉悦程度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就会得到很好的提升。也就是说,员工在充分体验职业幸福感后,就会产生一种对企业的认同感,并感觉工作是一种快乐,从而带着愉快的心情,积极投入到日常工作中。美国管理学学者威廉大内认为:管理文化的核心是使员工关心企业。既然如此,企业管理就绕不开“幸福感”这个与人密切相关的话题。那么,“幸福感”理论对于我们管理企业有何启发呢?

一、“幸福感”理论有助于提升企业凝聚力

幸福可以理解为一种感受,企业员工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份埋头苦干的事业,而应是得到能让自己各方面得到满足的幸福感。幸福感是一种长久、内在、坚定的心里状态的情绪体验,是员工言行举止上的真实反映,员工的幸福感与企业的发展相辅相成,有人认为,提高员工收入是最重要的,诚然,提高员工收入能够调动其积极性,特别是在员工收入普遍偏低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收入的确能够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提高收入与调动积极性之间,之所以有这样正比例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幸福感”机制的作用。

怎样才能提高“幸福感”呢?

首先,应建立以业绩为主要考核指标的薪酬管理制度。企业应坚持“多劳多得”原则,根据不同的岗位、工作性质、工作环节等制定科学全面的薪酬管理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当员工的努力得到最大的薪酬回报时,他们才会觉得幸福。同时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完善员工的各种福利待遇,建立健全了员工医疗保险,医疗补充保险,养老补充保险,员工疗养,员工住房补贴,带薪休假,失业保障和员工慈善互助基金等制度,为员工解除后顾之忧。

其次,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建立畅通的人才选拔机制,使员工的培养——?????????员工的培训——优秀员工的选拔——职务或级别的晋升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确定员工的培养体系,根据每个员工的素质及特点与员工一起确定职业发展方向,让员工在明确努力方向的同时,感受到企业对自己的关爱,从而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上进心。

最后,建立和谐的工作氛围。和谐的干群关系、和谐的同事关系、和谐的工作环境等都能让员工感受到幸福。这就需要管理者首先更新管理理念,摒弃那种高高在上、生硬严肃的管理方式,在“管”中“服务”员工,了解员工的所想、所需,并积极地创造条件帮助员工解决工作中的难题,化解生活中的困难,使员工时时感受到领导的关怀,从而从心理上产生一种受到尊重的幸福感。

二、加强员工的心理健康教育

将对员工心理帮扶工作纳入思想政治工作范畴。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贯穿、渗透、体现于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我们必须基于服务员工的根本需要,从了解需要、激发动机入手,及时主动地给有心理困惑、心理障碍的员工以必要的援助,帮助员工正视心理压力,挑战心理压力并有效地缓解心理压力。并且对思想政治工作者进行心理辅导培训,邀请专家传授心理辅导技巧和沟通方法,学习心理学、行为科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等知识,让员工在遇到一系列困惑时,知道如何去疏导和交心谈话。

三、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价值导向,在历史文化、社会舆论、职业认同感等方方面面导向的共同作用,影响着员工的生活信念、生活态度以及生活方式,并最终影响到员工职业幸福感的获取。从企业文化建设着手,营造宽松活跃、有激情的工作氛围。沟通与理解是员工内心的渴望,了解员工的不满情绪,管理者直接关注、关心员工的状态,多一点微笑,多一点倾听,多一点理解。同时,工会组织也可以时常组织一些联欢活动、磨炼意志的团队训练活动、技术比武活动、集体郊游等,让员工充分陶冶情操、展现自我、愉悦身心,减轻来自各方面的心理压力。单位应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企业主张什么反对什么,可以通过营造企业文化来体现。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大大提高员工的幸福感,并能丰富企业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精神生活。优秀的企业文化也能陶冶了员工的情操,增强企业凝聚力,让每个员工充分参与到企业管理中,使员工发自内心的热爱本企业并且心甘情愿的付出自己的劳动和知识。

四、合理规划员工的职业发展

自从传统的“铁饭碗”的终身雇佣关系被打破后,员工生存的唯一之道就是不断地发展、提升。企业应为员工搭建一个公平、合理、公正的发展平台,建立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牵引员工不断的努力提高。同时,在企业内部为员工提供课程、导师、轮岗等多种发展所需的资源,建立职业规划体系,设立技术、专家、行政等多通道发展路径。具体方法如下:

其一、为员工提供培训机会,对员工的培养可以分层次进行,以达到知识更新、能力培养、思维变革、观念转变和心理调节的目的。尊重个人价值和提供成长机会是增强员工职业幸福感的关键,职业发展前景的良好规划、晋升通道的顺畅等等,可使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和进步,从而增强员工的职业幸福感。

其二、维护人格尊严。当员工平时的辛勤工作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赞扬时,就会感受到被企业尊重,就会在被肯定中感受到幸福。

其三、要有一个“把员工利益放在首位”的企业领导班子。企业领导层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把心思凝聚到为员工谋利益上,把精力集中到为员工办实事上,从广大员工最盼望的事情抓起、最需要的事情做起,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员工的根本利益。同时切实保障职工的民主权利,落实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全方位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总之而言,把“幸福感”理念引入企业管理,有利于“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真正落到实处。企业的“幸福管理”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涉及到企业物质、精神、政治“三个文明”建设,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值得企业各级管理者认真思考和探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