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信息卷)(一)文综政治试题(解析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文综(一)政治部分

1.在第十三届全运会期间,吉祥物“津娃”和纪念邮票热销。下列图像中,能大致反映全运会前后这些商品价格变化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影响价格的因素。此题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图形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内容主旨。全运会期间,吉祥物“津娃”和纪念邮票的需求量增加,这些商品价格处于高位;全运会前后的一段时间,由于需求不多,商品价格会走低,故D符合题意;A中商品价格持续下降,排除;B中商品价格持续上升,排除;C中商品价格先降后升,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D。

【点睛】经济曲线尽管形式新颖、灵活,但其考查的基本观点却有着深刻的理论渊源。基本理论知识是解读经济学曲线的基本支撑元素,基础知识愈深厚,对信息的感受愈敏锐,对信息的理解和分析愈深刻,判断事物则愈准确,所以,要特别重视对理论知识和观点的理解和把握。同时,经济学曲线试题的另一个特点是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进行“变通”、“整合”、“创新”,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拓展、延伸,在“旧知”的基础上形成“新知”。

2.下表为2002~2017年我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及相关数据(元/人)。为进一步释放我国居民→的文化消费

潜力,下列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A. 保持经济增长→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购买力→释放文化消费潜力

B. 保持经济增长→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释放文化消费潜力→增加文化产品消费

C.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缩小居民收人差距→丰富文化产品供给→提供更多的消费选择

D.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收入预期→拥有更多的消费选择→降低食品消费支出

【答案】A

【解析】

此题考查影响消费的因素。本题为传导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要确定起点,要注意前后之间应该有因果联系,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根据经济增长、居民收人和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A传导路径正确,入选;经济增长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之间无直接传导关系,B错误;丰富文化产品供给是由发展生产而来的,与缩小居民收人差距无直接传导关系,C错误;随着收人的增加和消费选择的增多,居民食品消费支出比重在降低,D“降低食品消费支出”表述错误,排除。故选A。【点睛】从影响消费的因素认识如何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

(1)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提高消费水平最根本的途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居民收入;政府要完善分配制度,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领域都要注重公平: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居民的消费信心。作为个人,要通过自己的知识和劳动,增加个人收入。

(2)政府要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保持供需平衡,保持物价稳定。

特别提示:用全面的观点理解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很多,除收入和物价水平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家庭人口数量和结构、社会福利制度等都对居民消费水平有重要影响。

3.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举措。截至2017年11月底,北京市属国企共有95

家进行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引进了非公有资本金额合计200.31亿元,市属国企实现营业收入11223亿元,同比增长20.1%;利润总额650.4亿元,同比增长38.8%,各项数据全面优于全国国企平均水平。北京市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①有利于激发社会资本活力,彰显社会资本在促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②有利于实现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交叉持股,扩大国有资本的支配范围

③有利于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发挥国有经济的主体作用

④有利于提升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此题考查国企改革。本题出题意图在于考查学生对于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难度适中,得分关键在于抓住题干。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利于实现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交叉持股,扩大国有资本的支配范围,提升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故②④符合题意;社会资本在经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而非关键作用,排除①;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③表述错误,排除。故选B。

进入新时代后,中央把振兴实体经济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这让实业从业者振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对于东北地区而言,实体经济一直是“看家本钱”,在经济总量中占有重要份额。发挥老工业基地的既有优势,真正把实体经济当作“压舱石”,加速转型升级,发展强而优的实业,让老工业基地升级为新工业基地,是振兴东北的关键。促进东北实体经济转型,需要

①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②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以增强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③提供优越的人才环境,为实体经济转型提供人才支撑

④以科技为引领,突出政府在实体经济转型中的主体地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此题考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本题出题意图在于考查学生对于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难度适中,得分关键在于抓住题干。实现实体经济转型需要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提供人才支撑,故①③符合题意;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与增强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没有必然联系,②错误;实体经济转型需要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④表述错误,排除。故选B。

【点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①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

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③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主攻方向。(具体措施一立足点是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里和效益,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④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⑤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具体措施一坚持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把生态文明建设方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5.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振兴实体经济,对一国实现经济持续增长、改善人民生活、提供就业岗位、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下列对公民为振兴实体经济建言献策的表述合理的是

①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为振兴实体经济提出合理化建议

②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参与到振兴实体经济的决策中去

③积极建言献策有利于提高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

④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积极为振兴实体经济建言献策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民主决策。本题需要学生准确把握题干主旨,结合教材所学,选出答案。公民通过合法渠道参与决策,有利于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为振兴实体经济提出合理化建议,提高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故①③符合题意;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是民主监督的渠道,②错误;政府需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④混淆了政府和公民的界限,排除。故选C。

6.宁夏是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之一,民族、宗教与各方面事务紧密交织,维护宁夏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是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必然要求。扎实推进宁夏地区的民族宗教工作,需要

①高举民族团结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②坚持民族区域自治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

③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始终把握各民族共同繁荣这一中心工作

④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通过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排除题肢中和材料无关的。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本题难度适中。依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可知,扎实推进宁夏地区的民族宗教工作,需要高举民族团结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通过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故①④正确;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表述错误,排除;“始终把握各民族共同繁荣

这一中心工作”说法错误,排除③。故选C。

7.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实现将中国的发展机遇转变为世界的发展机遇,将世界的机遇转化为中国的机遇,通过睿智运用“中国智慧”、合理提出“中国方案”、正确使用“中国力量”,推动中国与世界的良性互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

①凝聚正能量,践行“合作共赢”理念,实现共同发展

②释放正能量,通过“对话”实现和平共处的外交目标

③传递正能量,发挥中国的决定性作用,促进世界和平

④积累正能量,奉行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发展伙伴关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此题考查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排除题肢中和材料无关的。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本题难度适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凝聚正能量,践行“合作共赢”理念,积极发展伙伴关系,实现共同发展,促进世界和平,故①④符合题意;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②错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发挥中国的建设性作用,③“决定性”表述错误,排除。故选B。

8.中国在金砖国家的合作中,始终坚持凡事大家商量着来,保持开放、透明,追求互利、共赢,不针对第三方,也不与任何人对抗的原则。2017年厦门峰会,中国提出了“金砖+”合作模式,打造开放多元的发展伙伴网络,并创造性地举办了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提到了“一带一路”建设合作愿望,是开放包容理念的延续。材料表明

①厦门峰会既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又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特色

②中国能与其他文化和睦相处,在文化交流中相互借鉴、合作共赢

③中国坚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的态度,推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

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使得中国能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打造多元的发展伙伴网络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此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符合题意的和错误的选项。“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在材料中未体现,①不选;“坚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的态度”说法错误,排除③;

“‘金砖+’合作模式”体现了中国能与其他文化和睦相处,在文化交流中相互借鉴、合作共赢,中国能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打造多元的发展伙伴网络,故②④符合题意。故选B。

9.任何物质都是在一定的物理条件下形成的,通过使物理实验条件达到极端状态,可以形成许多在常规物理条件下不能得到的新物质和新物态。2017年10月,我国启动建设全球首个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利用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可以人为实现“超低温”“超高压”,以及“超强磁场”和“超快光场”。这表明

A. 人们可以根据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创造出世界上不存在的物质形态

B.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技装备的使用,颠覆了人们对物质世界的已有认识

C.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在正确意识的指导下能够创造出事物赖以存在的环境和条件

D. 随着人类实践能力和实践水平的提高,物质存在和发挥作用的条件发生了变化

【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物质与规律的相关知识。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排除题肢中与材料无关的,从而筛选出正确的选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利用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使物理条达到极端状态,这说明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物质形成和存在的条件,故C正确;题干没有强调人们可以根据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创造出世界上不存在的物质形态,故A不符合题意;题干没有体现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技装备的使用,颠覆了人们对物质世界的已有认识,故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是人类改造物质发生作用条件的表现,不是物质自身条件的变化,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2017年是苏轼诞辰980周年,清华附小开展了一系列致敬苏轼的活动。从成果呈现来看,《大数据分析帮你进一步认识苏轼》《苏轼的社交圈》《苏轼的旅游品牌价值分析》等论文资料翔实、堪称惊艳,对此有人感慨、有人调侃,质疑声也随之而来。对于清华附小学生的逆天表现,人们的态度反应不一,是因为

A. 实践主体借助不同的实践手段获得了对事物的不同认识

B. 任何实践主体总是有其自身无法逾越的认识局限性

C. 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对同一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D. 客观事物的复杂变化会制约人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

【答案】C

【解析】

此题考查认识的相关知识。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考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排除题肢中与材料无关的,从而筛选出正确的选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材料中人们的态度不一是由立场、观点和方法等主观因素导致的,故C正确;对于清华附小学生的逆天表

现,人们的态度反应不一,与实践手段、客观事物的复杂性无关,故排除AD;B“总是”表述绝对化,错误。故选C。

11.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聆听时代声音,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更加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

化和大众化

①彰显了矛盾具有特殊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②要坚持问题导向,准确地把握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③体现了矛盾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④要善于找准事物发展的中心和关键,重点解决主要矛盾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此题考查矛盾的相关知识。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应用知识能力,难度一般。“坚持问题导向”表明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②符合题意;“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体现了抓主要矛盾,④符合题意;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①错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③错误。故选B。

12.有这样一位老人,他为祖国的核潜艇事业三十年未曾回家,离家正壮年,归来已花甲。他的一句话,足以成为当代青年之座右铭,“敢做惊天动地事,甘做默默无闻人”。他,就是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深潜”三十年,为国铸重剑。2017年11月,黄旭华荣膺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黄旭华的事迹表明

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②个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享受者

③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和基础

④正确的思想意识对人生价值的实现与创造起促进作用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此题考查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应用知识能力,难度一般。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观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①表述错误,排除;③在材料中未体现,不选;“深潜”三十年,获道德模范殊荣体现了个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享受者,故②正确;“敢做惊天天动

地事,甘做默默无闻人”成为当代青年之座右铭,这表明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故④符合题意。故选B。

13.根据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年均增长7.4%,实现了与GDP增长基本同步;但同时也存在着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隐性收入、非法收入问题比较突出,部分群众生活仍比较困难,百姓总感觉“跑”不过房价、物价等问题,背离了党中央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导向。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基本方针是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重点任务是形成制度完善、调控有效、比例合理、关系协调的收入分配格局,把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调控作用相结合,既要有利于调动经济活动参与者的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率,又要相对公平地保证所有社会成员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形成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长效机制;最终目标是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使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阐述材料中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运用收入与分配的知识分析如何才能增加百姓的获得感。【答案】问题:①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收入差距较大;②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收入分配的公平性有待提高;③劳动报酬在居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

措施: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结合起来,为增加百姓的获得感提供制度保证;②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通过维护劳动者的主体地位来增加百姓的获得感;③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提高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缩小收入差距。再分配环节实行更加注重公平的政策举措,通过形成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长效机制来增加百姓的获得感;④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要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又要保证所有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增加百姓的获得感。

【解析】

此题考查我国的分配制度、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等相关知识。此题要求阐述材料中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运用收入与分配的知识分析如何才能增加百姓的获得感。从知识范围看,属于有明确知识范围限定的主观试题;从设问的指向性看,此题一共两小问。第一小问要求阐述材料中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属于问题概括类的主观试题;第二小问要求运用收入与分配的知识分析如何才能增加百姓的获得感,属于措施类的主观试题。考生作答时要结合所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进行。依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考生可从以下方面作答。第一小问: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收入差距较大;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收入分配的公平性有待提高;劳动报酬在居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第二小问: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结合起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提高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缩小收入差距;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考生围绕这些自行组织语言作答即可。

【点睛】政治解答题的审题要求:

(1)审设问: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二是

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干要求答题的类别,即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样”、或“怎样体现”中哪一类。

(2)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这些应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

(3)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这样做,一是为了正确联想相关知识,二是讲一步明确答题的主体,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二是关键的句子要作为“材料语言”写入答案要点中。审材料实质上就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审设问和审主体”的正确与否。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运的必然选择。”60多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巨大制度优势和内在自我完善能力,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国家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充分发挥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树立和维护宪法权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支持和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各地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障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好制度的理由,并分析应如何坚持和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案】理由: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制度优势和自我完善能力;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措施:①全面加强和改善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②始终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不断推进科学立法;③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支持和保障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④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在党的领导下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

【解析】

此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相关知识。此题要求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障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好制度的理由,并分析应如何坚持和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知识范围看,属于有明确知识范围限定的主观试题;从设问的指向性看,此题一共两小问。第一小问要求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障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好制度的理由,属于原因类的主观试题;第二小问要求分析应如何坚持和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属于措施类的主观试题。考生作答时要结合所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进行。依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考生可从以下方面作答。第一小问: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制度优势和自我完善能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第二小问:全面加强和改善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不断推进科学立法;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支持和保障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在党的领导下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考生围绕这些自行组织语言作答即可。

【点睛】规范化答题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审设问

1、明确知识范围:

知识类别:经济学、哲学、政治学

知识形态:微观、宏观

2、明确问题指向:

单一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复合型:谈认识、作分析

3、明确设问主体:

经济学:政府、企业、个人等

政治学:国家、政党、公民等

第二步:审材料

1、读材料时既要把握材料中的显性信息,又要把握材料中的隐性信息。

2、回归教材,试题虽然千变万化但都离不开用教材的内容来解答。读题时必须判明答题要用到教材中的哪几课、哪几节、哪几框的内容。这样

就缩小了思考的范围。

3、根据题目的要求恰如其分地引用、组织某方面的知识,做到有的放矢,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

第三步:调用知识(回归教材〕

1、依据关键词,直接调用(关键词本身是学科基本概念,则直接调用)

2、把握知识联系,联系调用(依据关键词,通过演绎、推导,找到可用知识)

3, 概括具体信息,归纳调用(关键词比较具体,与学科理论不能直接对应,则先归纳再调用)

4、依据设问,有效调用(知识调用要根据设问的要求,有的放矢地调用,反对盲目堆砌和过度引申)

第四步:确定答题思路

1、确定大逻辑:要点之间的逻辑,包括有几个要点,要点之间如何排列;

2、确定小逻辑:要点自身的逻辑,即要点如何展开,包括有几个关键词,如何排列。

第五步:写答案

1、层次分明,要点序号化——反对不分段落层次的“一块板’

2、表述准确,语言学科化一一反对使用文学化、生活化语言

3、逻辑严密,表述简洁化一一反对语句冗长、画蛇添足

4、字迹工整。卷面美观化一一反对字迹潦草、错字连篇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走出去”是我国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之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选择。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需要发挥多元载体的文化传播作用。可以利用春节、国庆日、建交日等重要节日、纪念日,组织举办高水平的文化交流活动,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我国文化企业可以选择资质、信誉良好的国外演出商合作经营,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运用,并加强对中国文化产品的宣传推介力度,大力宣扬我国优秀文化产品;借助国外著名的电影节、电视节、艺术节、书展、博览会等传播平台,以外国人的视角、思维方式、语言习惯传播中华文化,表现中国智慧、呈现中国精神、传递中国价值。做好文化“走出去”的顶层设计,应立足实际与当下,着眼长远与未来,分步骤、分阶段推进。要深入研究文化“走出去”战略的要素选择及有关模式,制定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走出去”战略的基本政策,以指导我国文化产业有针对性地实施“走出去”战略;深入分析当今世界文化消费市场的总体心理趋势、消费习惯及文化特点,充分考虑国外受众的欣赏习惯、审美情趣和消费心理;深入研究近年来与我国联系密切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导向,努力打造适销对路的项目和产品。

(1)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的知识,阐述多元文化传播载体在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中的价值。

(2)结合材料并运用意识的作用的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做好文化“走出去”的顶层设计的。

(3)请你为创新中华文化“走出去”模式提踺两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1)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表现;②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③商业贸易和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通过文化商演和文化宣传推介,宣传我国的优秀文化;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运用多元文化传播载体把具有中国精神和中国作风的文化产品推向世界,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2)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坚持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分步骤、分阶段地推动文化“走出去”;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文化“走出去”需要分析世界文化消费市场的总体趋势和文化特点,考虑国外受众的消费心理;③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顶层设计需要研究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有关模式以指导我国文化产业有针对性地实施“走出去”战略;④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要深入研究市场导向,为打造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提供指导。

(3)答案示例:①依托经贸舞台,搭建传播渠道;②多元主体参与,发挥民间力量;③采用恰当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此题以我国文化“走出去”作为背景材料,分别从文化生活和哲学生活的角度考查民族节日、大众传媒、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多样性、意识的特征、意识的能动作用等相关知识。

(1)此题考查民族节日、大众传媒、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多样性等相关知识。此题要求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的知识,阐述多元文化传播载体在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中的价值。从知识范围看,属于有明确知识范围限定的主观试题;从设问的指向性看,属于意义类的主观试题。考生作答时要结合所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进行。依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考生可从以下角度作答: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表现;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商业贸易和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运用多元文化传播载体把具有中国精神和中国作风的文化产品推向世界,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考生围绕这些自行组织语言作答即可。

(2)此题考查意识的特征、意识的能动作用等相关知识。此题要求结合材料并运用意识的作用的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做好文化“走出去”的顶层设计的。从知识范围看,属于有明确知识范围限定的主观试题;从设问的指向性看,属于说明措施类的主观试题。考生作答时要结合所学知识和对材料的分析进行。依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考生可从以下角度作答: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考生围绕这些自行组织语言作答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