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当地结婚风俗

义乌当地结婚风俗
义乌当地结婚风俗

文章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0d885956.html,/佛堂镇123网

一、提包:古时称纳采,男女双方恋爱差不多可以谈婚论嫁了的时候,男方向女方提出要提包,女方同意了就可以了。提包的日子一般是算过的好日子,是要双月双日的,适宜婚嫁的日子。提包那天,男方提去的包(一般用元宝篮)里面装桂圆、荔枝(凑双),由媒人提去,女方接下来,男女双方就初步缔结了婚约。

二、定亲:古时称纳征。提完包以后,就是准备定亲了。男方去讲几个好日子,然后男女双方在这几个日子里面商量定下一个好日子。

定亲当天,男方要有聘礼送到女方家,聘礼要整理成担,要凑成双数的,比如10担、12担(因为早前都没有车子,聘礼都是亲戚朋友用肩膀担过去的,每人一担,所以要整理成担)。

聘礼传统上是:桂圆、荔枝、枣子、莲子、白糖、藕粉、酒、香烟、喜糖、饮料,还有女方的衣服、鞋子、袜子、化妆品、脸盆、牙刷、牙膏、香皂、雨伞、梳子,最重要的是首饰(金器银器)、彩礼。

女方的衣服、鞋子、袜子、化妆品、脸盆、牙刷、牙膏、香皂、雨伞、梳子,最重要的是首饰(金器银器)、彩礼礼金这些放到定亲专门用的那种篮子里(红色的、双层的那种篮子),义乌土话叫“良篮”,凑成两担。金器银器女方会收下来,彩礼礼金会适当的收取零头,其余归还。

目前在义乌,彩礼礼金都是有讲究的,用8字的,凑双,比如:88888元、188888元、288888元,有的有钱人家会拿出更多,不一而足。

文章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0d885956.html,/佛堂镇123网

定亲当天,男方按时辰出发去女方,一般男方有条件都是六辆车或是八辆车去(最好有两辆车是皮卡,好放聘礼),一路上鞭炮放过去。男方这边有本家、亲属去女方家的(以前等于是去挑聘礼的),去几个要跟女方家商量好,都要凑双。

到女方家后,女方家会安排人接担头的,把男方车上的聘礼拿下来,拿回家去。

担子歇下来以后,男方去的亲属在女方家坐下来喝茶、吃鸡蛋,吃点心,女方的亲戚则在一旁作陪,聊天。然后吃午饭,一般在吃午饭的时候,女方的亲属会来陪酒,双方酒喝得越多越表示尊重。

吃完午饭后启程回家。女方有回礼的,回礼的东西有:男方从头到脚的服饰一套(帽子、西服、衬衫、领带、皮鞋、袜子)、五只袋子(女方用的提包或者以后小孩子用的书包)、完整的藕两条(由新郎捧在手里,注意,不能弄断,藕的义乌话是“后”,表示有后代)、五代馒头、五代粽子,这些都放在“良篮”里,由男方拿回家的,其他的还有步步糕、饼干、花生、喜糖、馒头、粽、红果,这些是女方打点起来让男方拿到村里去分的,表示女方有礼了。

还有重要的一点,女方还有脚钿(就是红包)给男方的,脚钿的本意是辛苦费,以前没有车的时候,聘礼不都是需要人从男方家挑到女方家的嘛,很辛苦,所以有脚钿。男方回去给当天去过女方家的本家亲属的,每人一个红包,加上每辆车一个红包,比如男方去12个人,加上8辆车,女方就回20个红包的脚钿。

男方亲属们回男方家后,男方家要招待亲属们吃晚饭,以表示感谢之意。

文章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0d885956.html,/佛堂镇123网

三、送日子:古时称请期。就是把迎亲的日子送到女方家。男方去讲几个好日子来,请媒人送到女方家里,随行还要送红布(一般8尺)、桂圆、荔枝、日子银(这个最重要)。然后请女方选定一个日子。说明一下,义乌也有的地方风俗是把迎亲的日子在订婚当天放到“良篮”里,也算送日子了。

四、迎亲:迎亲之前,男方要把婚车借齐,迎亲之前一天或者当天凌晨,车辆要到位。并且迎亲前一天,主婚车要装扮好(婚庆公司会做的),副婚车的装饰相对简单,可以到婚庆公司把彩带和车贴拿回家自己装饰。

如果有摄像的,前一天或者当天凌晨要把摄像师傅接到家中来,因为车队出发的一路上摄像师傅都要摄像的。一般摄像婚庆公司都会安排的。

车队出发要按时辰办事,比如接亲时辰是七点到九点的,那么最好七点之前要到达女方家,然后九点之前回到男方家。

车队出发时,一路上,要放鞭炮。

有一点,新郎在迎亲当天之前要准备好开门包,就是红包,一般要准备几十个,里面分别装5元、10元、20元面值的钱,以备进门求婚时之用。

迎亲当天,媒人提着行灯,拿着元宝篮去女方家。元宝篮里面装着五代蜡烛、白糖、利是包、婆衣(新郎妈妈的衣服)。来到新娘家,由新娘家的两个利是爷爷接下来。

迎亲当天凌晨,新娘跟妆的师傅会到新娘家给新娘化妆,跟妆的师傅在这一整天就跟

文章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0d885956.html,/佛堂镇123网

着新娘,随时给新娘补妆,跟妆师傅婚庆公司也会安排的。

车队到达新娘家之后,新郎手捧鲜花(婚庆公司会准备的)来到新娘房间门口。一般这时,会有新娘的姐妹、表姐妹或者闺蜜给新郎出难题,不让新郎轻松进房间,比如唱歌啦、做俯卧撑啦、跳舞啦,不一而足。这时,新郎就拿出开门包给这帮新娘的小姐妹,一个一个给,直到这帮小姐妹愿意开门。然后,新郎就捧着鲜花来到新娘面前跪地求婚。

在新郎求婚的同时,新郎方来的亲戚朋友在新娘方亲戚的作陪下,喝茶、吃鸡蛋汤。然后,新娘来到厨房办一个出嫁仪式:新娘坐到灶台前面,新娘前面放一个米筛,米筛上面放上剪刀、镜子、尺子、梳子。然后新娘在利是婆婆的帮助下梳头、洗脸、吃甜茶、吃鸡蛋、吃上轿饭。然后,在厨房里放三条凳子,凳子要一条比一条高的,让新娘子一步一步爬上去(寓意步步高),然后在最高凳子上的时候,新娘子要穿一下前面媒人带过来的婆衣,寓意和婆婆关系融洽、相处友好。

新娘下来的时候踩在米筛上面,然后由舅子(新娘的兄弟)抱到主婚车上,在上车之前,两个利是婆婆会把米筛拿到车门口,让新娘踩过,然后再上车,到车上后,新娘还要换新鞋子。

新娘家有东西要嫁过去的,要放到车上,有囍字的八挂(挂床头的囍字)、铜火铳、子孙桶、锡烛台、锡酒壶、七子果袋(两只红布袋子,里面装花生、糖、鸡蛋等七样东西)、后袋(里面装鸡蛋、后代银、万年青、定心镜)、小孩的五代鞋,还有两条完整

文章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0d885956.html,/佛堂镇123网

的藕、万年青、被子、枕头、电器、家具、鞋、袜,(女方有鞋子送给媒人和男方长辈的,这个鞋子的尺码男方要在之前问清楚,女方根据男方提供的鞋码买的),然后鞋子嫁过去的时候里面要装满鸡蛋、花生、桔子等东西。还有两袋粟稻子、油麻子放到之前媒人提来的元宝篮里带回新郎家,寓意着发子发孙。

然后,伴随着噼噼啪啪的鞭炮声,车队出发回程,新娘起身去新郎家了。

同新娘一起去新郎家的有新娘的亲属本家,去的人也是凑双的,新郎家也要开脚钿(红包)给新娘的这些亲属们,新郎还要开新舅包,就是给舅子开红包。新舅提一只篮子,篮子里面有花生等熟果,让新娘吃了,寓意新娘和新郎家这边的人都熟了。

车队到达新郎家后,新娘由新郎抱到家里(也有的地方由利是爷爷抱回新郎家里)。到家后,来到楼梯下,新娘要走麻袋,由新郎的女性亲属来传袋,新娘踩在麻袋上上楼,走完一只袋子马上把另外一只袋子传到新娘前面,新娘再走上去,这样一直到床前。来到床前,新娘坐到床沿,由新郎方的利是婆婆主持梳头、洗脸、吃甜茶、吃鸡蛋。新娘家的亲属会在新郎家喝茶、吃鸡蛋、吃点心,然后吃午饭。

接下来就是晚上在酒店宴请宾朋,新郎新娘一般在下午三四点钟来到酒店与司仪进行婚礼仪式彩排,然后休息一会儿就是到酒店门口迎接客人了。

广东结婚的风俗范文

广东结婚的风俗范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登录 | 注册发布 在广东结婚可谓是头等大事,不管是贫是富,结婚之事皆按礼 数而行。而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到底在广东结婚是有着怎么样的风俗习惯吧。 订亲最隆重之仪式,约在婚礼前十五天到二十天前进行。男家 择定良辰吉日,携带礼金和多种礼品送到女家。时到今天,由于这种传统婚嫁礼仪繁琐需时,甚少会采用全套[三书六礼]仪式,多化繁为简,最广为重要的便是过大礼这一环。 男家过大礼如下: ·精装龙凤礼饼两盒、西式礼饼一盒。 ·双喜八样生果吉子篮(生生猛猛) ·椰子两对(有爷有子)、特长精装龙凤烛两对(长长广东新娘) ·精装烫金男女家对联各一对、精装茶叶、芝麻各两盒(女子 坚贞、守信不移) ·双喜烫金大礼金封两个(装聘金用) ·百年好合三牲封两个(鸡、鱼、猪肉大礼可以三牲利市代替) ·双喜贴盒(核桃、有衣莲子、百合、红枣、有壳花生、荔枝干、龙眼干、红豆、绿豆、芝麻、茶叶、十一样吉祥京果) ·扁柏一包、双喜烫金利市封两包. 女家回礼如下: ·金莲藕船(佳偶天成)、石榴一对(多子多福)

·添丁姜、连理芋头(添丁发财)、芙蓉、扁柏(趋吉避凶)、桔子(大吉大利)双喜烫金利市封两包、双喜贺惟巾一对 ·大茶礼(大发松糕、金钱、龙利、煎堆、红包等){油麻茶礼} 搬嫁妆 收到大礼后,女家最迟需于大婚前一天把嫁妆送到男家。嫁妆 是女家身份与财势的象征。以往,广东人喜用樟木拢送嫁妆,取其坚固耐用之意。送嫁妆可分为[送妆]与[迎妆]。[送妆]是女家将嫁妆往男家送,除了抬妆的人外,女家会请几位亲友跟随照料,人数愈多代表女方家底愈厚。嫁妆抬到男家后,男家会请亲朋好友出来迎接,这叫[迎妆]。在嫁妆中,除了名贵的珠宝金饰外,还有许多象征好兆头的东西。以痰孟作子孙桶,希望女儿开枝散叶,儿孙满堂。以红尺作子孙尺,有良田万顷之意;花瓶代表花开富贵;铜盘及鞋则寓意同偕到老;银包皮带有腰缠万贯之意;剪刀有指蝴蝶双飞;龙凤被、床单及枕 头一对,祝福新人恩爱缠绵;片糖则比喻甜蜜幸福;龙凤碗筷作衣食碗筷有丰衣足食之意(碗内放置一封利市,可取代嫁妆的72套衣服) 新娘嫁妆用品: o 百年好合茶具(一盘、一壶、四杯) o 百年好合衣食碗(碗、筷、碟、匙各一对) o 百后好合有盖杯(一对) o 真丝刺绣同心筷子双人套、双喜全红子孙桶(痰孟) o 双喜鸳鸯面盘、安床京果盘 安床

广州婚嫁习俗

广州婚嫁习俗 虽然我地都是时尚新人,但是到左结婚的时候,就吾再系同lg两个人既事啦,爸爸妈妈老爷奶奶一辈,好多都仍然相信属于我地广州的一些婚礼礼仪、习俗、顾忌,吾好话我地迷信,有好多习俗虽然比较繁琐,但是为左比所有我地身边既人一个美好既回忆,麻烦就麻烦D啦! 三书六礼 《三书六礼》是中国传统婚俗的基本。所谓《六礼》则是娶妻必须办妥的六项手续。每段婚姻均须完成这六个步骤,才算得到正式承认。 《三书》[聘书]:男女双方在订婚时男家交予女家的书柬,用作确定婚约。[礼书]:男家在过大礼时女家的书信,详细列明过大礼时的物品和数量。[迎书]:迎亲当日,男家送给女家的书柬。这三书是整个婚礼程序中男女互相致敬的书柬。 《六礼》 [纳采]是古时婚礼之首。男方属意女方便会请媒人做媒[提亲]。 [问名]女方家长接纳提亲后,会将女方的出生年、月、日(即年庚八字)交给媒人,媒人会将准新娘的八字、姓名、籍贯及三代资料等写在红纸上(称为“庚贴”)交给男家以占卜吉凶,目的在于防止近亲婚姻,以及占卜其婚姻是否适宜,亦即*夹八字*。 [纳吉]又称[过文定]。男家会请算命先生根据男女双方的年庚八字推算双方是否互相配合,以决定这婚事是否吉利。如果男女双方年庚八字无相冲相克,便可带备薄礼到女家,奉上聘书,告知女家议婚可以进行并商量订亲条件。所以以前算命先生对婚事掌有最大的权柄,亲事成与不成全凭他的一句话,有人称这种仪式叫[小定]。 [纳征]又称过大礼。是三书六礼中保留下来较完整,同时也较受重视的传统礼节,此举代表了男方对女方的爱护与尊敬,亦显示着财势。这种习俗延至现在仍是婚嫁礼仪中最为重要的。过大礼一般在大婚前一个月至两周进行,男女双方家长洽商妥了婚事的一切条件,男家会依照议定的条件送聘礼(俗称定礼或茶礼)到女家,当日男家会请两位或四位女性亲戚(她们必须是全福之人,即是既有丈夫、儿女,而公婆、父母皆在)会同媒人,带备聘金、礼金及大批礼品到女方家中。点收大礼的工作一定要由女家长辈代办。男家备礼金和多种礼物送到女家,作为订亲仪式。通常过礼应用的有礼饼、礼金、礼品等,数量均用偶数,即取成双成对之意。除送赠聘礼外,男方亦会先择取两、三个吉日,于过大礼当日请女家决定大婚之期。男家聘礼送到后,男家的女宾会打开礼盒挑选几件金饰为新娘戴上,边说吉祥话,之后大家互相祝贺道喜,过大礼的仪式便算完成。 [请期] 亦即[择日],男家请算命先生择定良辰吉日,找个迎娶的好日子,以求婚事顺利,二人和顺。当吉期择定后,再通知女家为女儿出嫁作好准备,便是请期。 [搬嫁妆]收到大礼后,女家最迟需于大婚前一天把嫁妆送到男家。嫁妆是女家身份与财势的象征。以往,广东人喜用樟木拢送嫁妆,取其坚固耐用之意。送嫁妆可分为「送妆」与「迎妆」。「送妆」是女家将嫁妆往男家送,除了抬妆的人外,女家会请几位亲友跟随照料,人数愈多代表女方家底愈厚。嫁妆抬到男家后,男家会请亲朋友好出来迎接,这叫「迎妆」。在嫁妆中,除了名贵的珠宝金饰外,还有许多象征好兆头的东西。以痰盂作子孙桶,希望女儿开枝散叶,儿孙满堂。以红尺作子孙尺,有良田万顷之意;花瓶代表花开富贵;铜盘及鞋则寓意同偕到老;银包皮带有腰缠万顷之意;剪刀有指蝴蝶双飞;龙凤被、床单及枕头一对,祝福新人恩爱缠绵;片糖则比喻甜蜜幸福;龙凤碗筷作衣食碗,有丰衣足食之意(碗内放置一封利市,可取代嫁妆的72套衣服)。 [安床]婚礼前数天的吉日,由好命婆将新床在有利于新人的吉位安床,然后铺上龙凤被,并撒上红绿豆、莲子、红枣、桂圆、核桃等喜果。安床后新人便不可睡新床,孕妇、带孝者及有月事之女性更不可入内。此外,安床后,要让小孩跳床,并吃喜果,古称[压床],有开

中国各民族婚礼习俗

中国各民族婚礼习俗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由于汉族是中国第一大种群,其他民族比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很广。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绝大部分县级单位都有两个以上的民族居住。中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西藏、云南、贵州、青海、四川、甘肃、辽宁、吉林、湖南、湖北、海南、台湾等省、自治区。 中国一共有56个少数民族。它们是: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僳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 因为多民族的存在也使我国的婚庆习俗变得多种多样,本文将例举一些比较有特色的民族婚庆习俗: 羌族婚俗 羌族结婚操办喜事,新郎要陪新娘回娘家,娘家要备好“回门酒”,亲友要向新婚夫妇馈赠礼物,并致词祝福。羌族民间有的地方还有“逗新郎”的习俗。即在回门酒的宴席上娘家人要给新郎用四尺长的筷子,而且还要在筷子的后面加几个用马铃薯做的筷子坠,要新郎使用这种筷子,隔着几盏油灯去夹用肉丁和豆粒做成的菜,如果因为筷子长,夹不起菜,或油灯烧着下巴,就要被罚酒,这种活动既是节日聚餐,也是一种娱乐。 白族婚俗 当白族青年男子向姑娘求婚时,姑娘如同意,要向男方送粑粑;婚礼时新娘要下厨房制作“鱼羹”;婚后第一个中秋节新娘要做大面糕,并以此表现新娘的烹调技艺。婚礼时讲究先上茶点,后摆四四如意(即四碟、四盘、四盆、四碗)席。 苗族婚俗 在青年男女婚恋过程中也必不可少的食品是糯米饭。湖南城步的苗族把画有鸳鸯的糯米粑做为信物互相馈赠;举行婚礼时,新娘新郎要喝交杯酒,主婚人还要请新郎、新娘吃画有龙凤和奉娃娃图案的糯米粑。 彝族婚俗 男女青年订婚之后,便要进行婚宴的准备。婚宴多用猪、鸡肉,一般不用羊肉(丧事则用羊肉)。滇南石屏彝族有在出嫁前邀集男女伙伴聚餐痛饮之习;滇西的彝族,凡娶亲嫁女,

结婚当天生活常识和习俗

结婚当天生活常识和习俗 第一、我们在结婚的当天,一般来说需要进行一下简单的祭祖仪式,这主要是说的男 方在出门,马上要迎娶新娘之前,先祭拜祖先,表明自己已经成人,马上就要成立家庭, 告慰在天上的亲人。 第二、女方家里面也需要做一个简单的仪式,不同的是女方家在男方迎娶的前一天祭 祖就可以了,不需要当天进行,女孩子祭祖的时候主要是一种叙述,说明自己结婚的情况,爸爸妈妈要在身边陪伴。 第三、男方需要有一个车队,前去迎娶自己的爱人,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出发迎亲车队 为单数即可,因为去到女方家以后,女方会带一辆车,这样就可以凑成一个双数,代表两 人和和美美,甜甜蜜蜜。 第四、女孩子的家庭,要在新郎礼车开到自己的家门口的时候,找一个男童站在门口 欢迎新郎的到来,新郎下车后要礼貌的答谢,同时给这个小男孩一个红包作为答礼,再进 入女方家,而且要拉着男孩子的手。 第五、我们在新郎带着孩子进去以后,跟着新郎的朋友们要仅仅跟随,同时帮新郎把 捧花那好,进入新娘家里买的时候,将捧花给新郎,这时候新郎捧花给房中待嫁之新娘, 这时候新娘的女伴要挡住新郎要红包等要求。 第六、新郎将新娘的朋友们交代完毕之后,就要和新娘一起拜见新娘的父母亲,新郎 要叩拜新娘的父母,然后说一些道别的话,同时新娘的父亲给新娘盖上头纱,新郎这时候 要鞠躬行礼即可。 第七、出来新娘的家门之后,新娘家里面要燃炮,由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要给新 娘家的人安排好车辆,然后去新郎家里面拜见父母,之后就可以去饭店里面了,这是一道 必要的程序,大家在结婚的似乎可以借鉴。 第一、结婚是人生的大事情,我们在准备结婚的时候,首先需要的是征得双方父母亲 的认可,得到他们的祝福,这样才可以开始筹备婚礼,结婚前的准备就从正式见双方的父 母亲开始,大家一定要记住。 第二、商量婚事的时候我们必须找一个中间人,不能双方家人直接说,这样会造成双 方面子不好看,而且难免出现矛盾,如果有一个中间人的话,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了,一 般来说中间人男女双方都应该有。 第三、我们在生活之中要知道礼仪,在我们结婚前,按照我们国家的风俗来说,男方 和女方都要举办订婚宴席,一般来说男方和女方邀请各自的近亲家人即可,同时男方要给 女方一半左右的彩礼。

义乌市文化旅游发展战略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义乌市文化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1、研究意义:随着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人民享受到了更多改革开放带来的实惠,居民收入不断增加,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恩格尔系数越来越低,人们在满足温饱生活后,有了更多的收入结余。这样一来,出门旅行成了大多数老百姓在休闲假日的第一选择。伴随着中国人口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士注重对自身人文素质的培养。人们日益注重在旅游过程中对文化知识的积累,文化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义乌作为一个全球知名的国际性商贸城市,每年有大量的采购商来往。人口流动量庞大,旅游购物人群也有相当可观的数量。并且义乌的历史悠久,可供开发的文化旅游资源也不少。故在义乌发展文化旅游具有很大的挖潜增效的空间。一旦文化旅游景点开发成功,将直接增加旅游人群在义乌的逗留天数,并吸引更多慕名前来的游客。这对促进义乌与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乃至对当地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种情况下,本人就义乌的文化旅游发展战略进行研究,以期为义乌发展文化旅游,形成文化旅游品牌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2、预期目标:通过阅读有关文化旅游的大量资料、文献,加上实地考察调研,结合自己的理论观点,对义乌市发展文化旅游进行SWOT分析,充分利用义乌自己的优势,发掘自己的潜力,抓住机会,使义乌文化旅游能够快速发展,以打造出义乌文化旅游这个品牌。为旅游管理部门提供一些富有建设性意义的思路。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于文化旅游,国内外学者的在研究内容上存在着差异,也有着各自的研究结果。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文化旅游研究简述,在西方,用来指称“文化旅游”的词主要有“cultural tourism”或“heritage tourism”。随着西方文化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学术界开始了对文化旅游的广泛研究,并且积累了许多研究成果,但对文化旅游的概念研究尚未形成定论。世界旅游组织给文化旅游的狭义定义为: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之目的的行为过程。泛指以鉴赏异国异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踪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的

济南结婚风俗

济南婚礼习俗 单回双:指去接新娘的人数为单数,回来加上新娘刚好是双数,意制指成双成对,比翼双飞。 偷茶杯:指男方到女方家接新娘时,一般有一人偷偷将带把手的茶杯带回婆家。 不走回头路:指车队从婆家出发接新娘的路线和从娘家出发回婆家(或酒店)的路线不重复。 敲门砖:一般接新娘的人到新娘家的时候,往往会被“拒之门外”,只有往门里多塞几个红包,门里面的娘家人才会把门打开让接亲的人进屋。 上轿包子下轿面:即在新娘准备离开娘家时由新娘母亲给新娘吃水饺,而当接亲者顺利将新娘接回到婆家时,煮面给新娘。 喜宴开始之前,酒店桌面上一般摆放点心瓜子等。一般为六样小碟,分别盛有喜烟,喜糖,白瓜子,黑瓜子及两样点心。另外,还需在转盘中央摆放各类酒品及标明参加宴会客人的桌签,如新郎同学,新娘朋友,男方亲属,工作人员等等。 主席台座次一般分婆家跟娘家,即男女双方分别就坐,男左女右。分别为双方父母,双方领导(包括证婚人及主婚人),双方亲属代表,介绍人等。每方以四到六人为宜。 提示: 别忘带:结婚证,结婚信物,父母给新人的红包。 别忘了给酒店厨师长,司机准备礼品或者红包。给厨师长的礼品可以提前一两天送到,而司机们的礼品可以在出发前发送。 证婚人一般是男方的领导,而主婚人则是由父母主婚,但由于父母一般佩戴的胸花是父母的胸花,所以现在更多的情况是由双方领导出一位代表给他们主婚,而主席台上除证婚和主婚之外的领导佩戴贵宾胸花。 经验: 是否考虑备清真席。 婚礼仪式长度一般控制在半小时左右,不宜过长或过短。 为了保证拍摄的全面性,给摄影,摄像师提供更好的条件,最好准备一辆不算在车队中的摄影摄像车,供摄影师和摄像师专门乘坐。另外,现在更流行使用两个摄像师,拍摄时可以分为娘家和婆家两边分别摄像,婚礼时可以一个固定机位,一个流动机位,敬酒时可以一个摄像跟新人,一个摄像跟父母。 如果迎亲路线比较复杂,则最好是画一份路线图,标注路线,顺车地点等要素,给每一个司机发一份,这样就算是车队被红绿灯卡住,甚至有的车跟丢了,至少也可以按照路线图到达目的地。 最好列一份所有婚礼涉及人员的联系清单,多打印几份分发,要素则包括司仪,证婚人,男方父母,女方父母,总管等职务以及他们的姓名,联系电话,单位等。这样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如果发生什么问题也可以直接找到责任人。 一般婚礼举行时必须的程序是:入场,证婚,拜父母,谢来宾,夫妻对拜,交杯酒,互赠信物。另外,现在有些婚礼还有游戏,倒香摈塔,切婚庆蛋糕,点烛台等环节,而这些环节则根据新人喜好添加。 现在几乎所有婚礼都有摄像师拍摄,制成光盘后给新人。而现在市面上常见

全国各地结婚习俗大全

全国各地结婚习俗大全 1、★杭州婚礼习俗★ 2、★沈阳婚礼习俗★ 3、★石家庄婚礼习俗★ 4、★成都婚庆习俗★ 5、★济南婚庆习俗★ 6、★福建婚庆习俗★ 7、★烟台婚庆习俗★ 8、★聊城婚庆习俗★ 9、★江西婚庆习俗★ 10、★台湾婚庆习俗★ 11、★安徽婚庆习俗★ 12、★上海婚庆习俗★ 13、★北京婚庆习俗★ 14、★广东婚庆习俗★ 15、★温州婚庆习俗★ 16、★宁波婚庆习俗★ 17、★东北婚庆习俗★ 18、★湖南婚庆习俗★ 19、★河南婚庆习俗★ 20、★天津婚庆习俗★ 21、★山西婚庆习俗★

23、★厦门婚庆习俗★ 24、★云南婚庆习俗★ 25、★海南婚庆习俗★ 26、★武汉婚庆习俗★

一、说媒 杭州民间婚礼,基本上沿袭南宋婚礼的习俗遗风。旧时男女婚配封建色彩极浓,中等以上人家都要请媒婆说合,叫做“穿婚”。男、女方问卜得吉“定帖”后,男家择日备礼邀女家,两亲相见,谓之“相亲”如女方中意,即以金钗插于冠髻中,名曰“插钗”若不如意,则送彩缎两匹,谓之“压惊”。 二、订婚 正式结婚前的一种仪式,古称“缔姻” ,又称“传红”订婚这天,两家都挂灯结彩,厅上供和合二仙神马,燃点红烛,邀请亲友吃订婚酒。 三、行聘 订婚后,男家要行聘,古称“纳征”,现在俗称“聘礼”“财礼”。 根据男家情况,以送金银、绸缎为主,女家受聘,亦必有答礼,称为“回盘”。 四、发奁 结婚日期确定前一日要发奁,俗称“发嫁妆”。 旧时,富裕大户嫁妆甚厚,嫁妆先在家中布置陈列,何桌在先,何物在后,都有一定的格式。到了男家必须照样陈列,最前面的嫁妆,必为子孙桶,桶内盛有红蛋、喜果各一包。 女家嫁妆无论如何丰富齐全,唯眠床必须男家准备女方家长必须在棉被内放一些花生 ,以讨生儿育女化生的吉利。 五、迎娶 婚礼的正日,俗称“拜堂”。 早一日下午,花轿抬至男家大厅,晚间,百烛齐燃,灯火辉煌,称为“亮轿”。 女方早一日亦要备席请新娘,称为“辞家宴” ,俗称“别亲酒”。 古俗,婚礼系昏礼,须晚间举行。 杭俗大都在日间,拜堂之日,以巳午未三时为多,花轿从男家出发,到女家后停在厅上。 新娘由喜娘伴随着遍辞父母和家属亲戚,然后,由一人执红烛,一人执红灯笼,引上花轿。花轿由四人杠抬,官宦人家还可以鸣锣喝道。这也是浙江女子出嫁的特殊风俗,相传系南宋康王赵构为感谢宁波女子救命之恩而特地封赠的“半副銮驾”。 六、三朝回郎 即新亲上门,就是女方亲属上男方去,旧时都要在结婚第三天举行。 现在男方习惯第二天就邀请女方父母及兄弟姐妹上门。旧时还有吃三道茶等礼节,现在吃一餐新亲上门酒。 婚后三天,新郎偕新娘一同回娘家,拜见岳父岳母,俗称“双回郎”。 旧时,新娘回娘家,多则住一月,少则七天,再由新郎接回家 五四运动后,知识界渐渐带头自由恋爱,文明结婚近年来父母包办婚事已经少有,但结婚讲排场习俗仍存。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

中国婚礼习俗中国婚礼文化中国婚礼的习俗有哪些,婚礼中国!中国婚礼习俗仪式,中国婚礼流程,婚礼,在中国原为“昏礼”,属于汉族传统文化精粹之一,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 婚礼,在中国原为“昏礼”,属于汉族传统文化精粹之一,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基于此原因,夫传统中式婚服(明制)妻结合的礼仪称为“昏礼”。昏礼在五礼之中属嘉礼,是继男子的冠礼或女子的笄礼之后的人生第二个里程碑。 中国的婚礼可分为三个阶段﹕礼,即「订婚」正婚礼,即「结婚」或「成婚」的礼仪,就是夫妻结合的意思婚後礼,是「成妻」、「成妇」或「成婿」之礼,这表示了男女结婚後的扮演的角色在中国传统的结婚习俗里,婚前礼和正婚礼是主要程序,这些程序都是源自周公的六礼。 中国传统婚礼,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以及独具风格的传统喜文化特征,亚洲婚礼文化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时代变迁尽管有些礼仪已经逐渐淡出,但保留下来的精髓依然独具魅力. 中式传统婚礼源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累,中国人喜爱红,认为红是吉祥的象征.吉祥.祝福.孝敬成为婚礼上和主旨,几乎婚礼中的每一项礼仪都渗透着中国人的哲学思想. 传统中式婚礼习俗 1. 三书:按照中国传统的礼法,指的是礼聘过程中来往的文书,分别是“聘书”——订亲之书,在订婚时交换:“礼书”—礼物清单,当中祥列礼物种类及数量,过大礼时交换:“迎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接新娘过门时用。 2. 六礼:是指由求亲到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续。分别为“纳采”——俗称说媒,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问名”——俗称合八字,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纳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议定“纳征”——又称过大礼,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大礼:“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不喜选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选六是因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姻缘,十一月隐含不尽之意。“亲迎”——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书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3. 安床:在婚礼前数天,选一良辰吉日,在新床上将被褥,床单铺好,再铺上龙凤被,被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意喻新人早生贵子。抬床的人。铺床的人以及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好命人”——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齐全,婚姻和睦。儿女成双,自然是希望这样的人能给新人带来好运。 4. 闹洞房:早时规定,新郎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新房,老人们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讯,婚后如意吉祥。

中国民间结婚风俗

中国民间结婚风俗 婚姻礼俗是男女建立婚姻关系必要途径。由于结婚是人生最大喜事,关涉到家庭幸福、家族香火的延续和社会的安定,因此有关婚姻的习俗也就特别繁多。哭嫁仅仅是婚俗中的一个插曲。我们简单梳理了哭嫁习俗流变的轨迹,从中可以看出,婚俗的历史非常悠久,并且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中国的婚俗历代主要沿袭的是“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现在有所简化。下面依照婚礼的程序,展示婚礼中重要环节中的风俗画面。 1.女儿出嫁送嫁妆 送嫁妆,即发奁。女儿出嫁,首先要准备嫁妆。近代多流行于汉族某些地区。陪嫁由女方自备,其种类可分为铺陈、摆设、日用等物品,因世俗视嫁妆多寡而论新娘身份高低,故而一般人家不得不倾其所有,大事铺排,以争体面。陪嫁物多为衣服、蚊帐、被絮、澡盆、脚盆、洗脸盆(架)、提桶、木箱、木柜、屉桌、大桌大椅、小桌矮凳、火盆、木炭、茶具、餐具等,多者可达十余抬。为显丰厚,大件为2~4人共抬,小件也要2人合抬。由于物多人众,队伍浩浩荡荡,蔚为壮观。富户大族多有陪送田地、山林者。贫寒之家亦有由男方备办一部分陪嫁,事先悄悄送至女家,过礼之日再一同抬回男家的习俗。由于陪嫁丰盛,民间俗有“生崽满堂红,生女一场空”之说。 旧时北京地区,女家收到男家的定礼之后,即将送来的龙凤喜饼、茶食点心分成若干份,装入食盒,给七姑八姨等近亲友好送去,告知陪送妆奁的日期,表示邀请。对于一般朋情,仅送去一张请帖就可以了。上书:“谨詹于×年×月×日为小女××于归之期,敬请阖第光临”等语。凡收到礼品或请帖的,都要届时送些礼品,给姑娘买些嫁妆,如衣料、首饰或鞋袜等物,谓之“填箱”。也有的送些礼金,装在红封套里。上书“奁敬×元”。 女子出嫁要陪嫁,奁具名目繁多,其丰俭因女家贫富而异。1924年6月,顾颉刚先生在北大《歌谣》周刊上发表一篇文章,罗列了光绪十五年(1889)苏州地区一场婚礼的“奁目”:铜、锡、瓷、牙、竹、木各式器具齐全,粗略统计,有箱子四只,面盆、脚炉、茶炊等铜器二十四件,汤盅、酒壶、茶瓶等锡器四十一件,茶碗、大盆、汤碗等瓷器一百三十五件,箱橱、妆台、浴桶等木器五十一件,丝箩、提篮等竹器六件,另有团圆镜等各式镜子,象牙筷等牙器及床上用品等多种。 过去在湖北天门一带,女方陪嫁有“一堂一房”的规矩,即堂屋和洞房家具均由女方陪送,而男家过礼则须“整猪整羊”。于是,“一堂一房”、“整猪整羊”,成为当地小康之家过礼及陪嫁的标准。京山一带陪嫁,除居家用品之外,还流行陪送风车、水车、锄、镰、耙等农具。在公安等地,陪嫁中必有八把大交椅,专置于堂屋,以示娘家气派。随州习俗,嫁妆有三件头、四件头、五件头之分。每件均为双数,各件均系居家用品。竹溪一带则分为三抬、四抬、八抬乃至二十四抬。当地有“八抬猪,八抬羊,八抬嫁妆送姑娘”的俗语流传。 新中国成立(1949)以后,传统的重嫁妆的观念和习俗并没有发生多大变化,只是在五六十年代,物资供应极为紧张,条件较差,许多机关、事业单位都实行供给制,“彩礼”、“嫁妆”根本无从考虑,往往是两只单人床一并就成家了。即使在农村,多数青年男女也不刻意追求物质条件,有了最基本的生活用具就可以了。购置嫁妆的费用仍是由姑娘的家庭支付的,但姑娘多年来靠自己的劳动,已为家庭攒得不少收入。如果新娘是在国营企业或是公社劳动成员有固定工资收入的,在父母同意的前提下,她会把工资的绝大部分用来置办嫁妆。在一般工人或农民家庭,嫁妆的内容和数量还和中华民国期间通行的标准差不多,主要是个人生活用品。但是所有的东西都必须是新的,装在两只木箱里。“嫁妆”已经成了男女双方为打造婚后小家庭生活,各自所作物质准备的代名词。 上世纪70年代情况有所好转,尽管一些紧俏商品仍凭票供应,但已开始进入寻常百姓之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重嫁妆的传统风气又开始抬头。“奁目”是一个时代

人文浙江 价值观

(一)浙江人文特点 1.人文底蕴 浙江省,简称“浙”,省会杭州。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 浙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吴越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浙江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活动;境内有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拥有杭州和绍兴等7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浙江有众多文化古迹,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技术精湛的手工艺品,美味可口的佳肴,被称为“丝绸之府”、“鱼米之乡”和“文物之邦”、文化之都。 浙江人文底蕴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在全国甚至是历史上都留下了深刻的足迹,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史前文化源远流长,有典型的代表性;文博古迹数不胜数,久负盛名;戏剧艺术底蕴丰厚,发展迅速;书画艺术历史引领。图书馆藏丰富;民间艺术绚丽多姿,三雕一塑独树一帜。 (1)史前文化 距今1万年的上山文化遗址、7000-8000年前的跨湖桥遗址、6000-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6000多年的马家浜文化和4000-5000年的良渚文化是浙江悠久灿烂的史前文化的杰出代表。上山文化、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的发现,证明了长江流域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2)文博古迹 浙江文物古迹众多。现有杭州、绍兴、宁波、衢州、临海等5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杭州六和塔、岳飞墓,宁波保国寺、天一阁,绍兴古纤道、大禹陵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1处,居全国第5位。浙江同时是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较早的省份,藏物丰富。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国茶叶博物馆、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良渚文化博物馆等在中国众多的博物馆中具有鲜明特色。在保存古代文献、培养人才、促进学术研究等方面素负盛名。 (3)戏剧 越剧是中国主要剧种之一。20世纪初发源于浙江嵊县(今嵊州市)。曲调优美婉转,细腻抒情。后来越剧得到迅速发展,并日益成为国内最具影响的地方剧种之一。改革开放以

谈顺德的婚礼习俗

谈顺德的婚礼习俗 摘要:佛山顺德是一个拥有众多悠久习俗的地方,其中的婚礼习俗相当有特色。本文从文化的角度,介绍了顺德的婚礼习俗,阐述了顺德人婚礼前的准备及婚礼中的一些风俗。 关键词:顺德;婚礼;习俗 习俗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群体生活中逐渐形成并共同遵守的习惯和风俗。虽然习俗是没有明文规定,但事实上人人都不知不觉地按照它的规范去行事,有时可以延续若干代人而不曾改变。佛山顺德是珠三角经济实力比较强的城市,拥有悠久的风土习俗,譬如中秋吃螺、“龙舟”说唱、观音开库、民间做会等等。其中,顺德的婚礼习俗相当有特色,历经数百年,直到现在还有所保留,为顺德人自觉地遵从、创新。 婚礼是人生中重要的一件大事,关系人生下半辈子幸福。一个美好、高质量的婚礼,也许会对有情男女增添更多的幸福元素。顺德民间的婚姻习俗普遍流行着把年庚(问八字)、纳采、借时、上字、送嫁妆、安床、换新装、迎亲、、斟新茶、竭祖、宴客、回门等不成文的仪式程序[1]。 “把年庚”(俗称问时辰八字),即女家用红纸写上女出生年、月、日、时辰,托媒人送往男家。过去,顺德民间的婚嫁风俗是按“三书六礼”的规制结就秦晋之喜的。比如男家选中女家小姐后,是请媒人携带礼物向女家提亲,女家若收了礼物,即表示同意该门亲事。此时男家便向女家索小姐的年庚字,即姓名、出生年、月、日时辰等,用红纸写成庚谱拿回去[2]。通常男家拿了将女庚回去后会把它放在祖先神台前,摆三至五天。然后,再将女庚与男庚交算命先生推算“八字”进行占卜。随后男家便将男庚托媒人交与女家,再推算一次,如彼此相合,则珠联璧合。两家便把婚事定下来,相当于今日的订婚,称之为“撮合”。 其后,男家便请媒人到女家通知已择定的良辰吉日行骋礼。至日祭告祖先后男家便去女家过礼,意为新郎上新娘家提亲。其礼品主要有以下几样:礼金、礼饼、成双成对的红米酒,最有特色的大概就是送上一对活鸡、活鸭或者是鹅,而重头则是礼金。礼金为一般三千、六千、八千不等,一是要看男方的经济实力,二是这礼金的数字要图一个好意头。礼饼就是顺德特有的龙凤饼,有莲蓉的,有蛋黄的,一盒一对分红白两色,即今日的“派嫁女饼”习俗沿革的由来。饼的数量则要按女方家亲戚多少来定,一般一张请柬需附带一对礼饼,买的时候按重量买。女家回物为姑爷裤料,大发松糕等。 经过“过礼”之后,这门亲事名义上已成定局。男家乃行借时(“借时”与古代六礼中的‘问名”相似。)之礼,查询女子的行经(月经来潮)时日,以便取择吉日。届时,男方的女仆偕同媒人向女方送双隔篮盛的果饼和草帖。女方即回庚帖,帖内土写明女子生辰八字及行经日期。 过礼后,男家便择定良辰吉日,请媒人去告知女家,征得女家长同意后,便开始筹备迎亲。迎亲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帮新郎“上字”,就是新郎结婚前有名有姓,但没有字。上字表示新郎成家了,也成人了,可以有字了。这个字是伴随新郎一生的,在古时候就算新郎以后中了状元也是用这个字[3]。上字都是在夜晚,在事先选好的时辰拜神,搞完仪式后将新郎的字写在红字上,挂在墙壁的高处。而女子则会收到“婆家”嘱咐,要准备“龙头镜尺”。所谓“龙头镜尺”是指一个大盆、一把木尺、一捆红线;两面镜、两把梳、两把剪刀,其中各留一样在娘家;一对花瓶、一对油灯、一对水壶;一个全盒(类似于糖盒),一套新人敬茶用的茶具(盘、杯、茶壶),在整套婚礼中新娘都要用这套茶具敬茶。 另外,女家还要在男家去迎亲前的一二天,将嫁妆送到男家。嫁妆是女家身份与财势的象征。以往,顺德人喜用樟木拢送嫁妆,取其坚固耐用之意。送嫁妆可分为“送妆”“迎妆”。“送妆”是女家将嫁妆往男家送,除了抬妆的人外,女家会请几位亲友跟随照料,人数愈多代表女方家底愈厚。嫁妆抬到男家后,男家会请亲朋友好出来迎接,这叫“迎妆”。嫁妆主要是家庭中的日常生活用品,

太原地区婚礼风俗习惯和婚礼流程

太原地区婚礼风俗习惯和婚礼流程 一、婚前准备 1.定结婚日子 2.领结婚证 3.确定参加婚礼人数及桌数 4.预定饭店 5.购买、填写请帖,根据邀请人数购买,连新娘的一起买了 6.准备喜联(家门、卧室门) 准备大红喜字(包括单喜、双喜,大喜、小喜)家门上要贴红色双喜、卧室门上要贴红色双喜,楼单元门上要贴红色双喜,小区门前要贴一对红色双喜,楼梯上每个 台阶里面上贴一对小喜;女方家里贴单喜。 准备拉花(客厅、卧室均要使用拉花装饰);准备帐本(预估来宾人数之后,买适当数量,记得买签字笔);准备烟(除了婚礼当天用的烟,还要准备给丈人带的烟,给帮忙的人准备的烟,家里用的烟);准备酒(和烟的情况一样,要准备接亲的酒);准备饮料;准备糖(除了婚礼当天的糖,还有家里招呼客人的糖)、花生、瓜子、水果;准备点心(接亲的时候用,买两种,一种买四块,一种买八块);准备气球(婚车用,婚礼头天晚上新娘踩的用);准备彩带(婚车用);准备饭桌上来客登 记纸(每桌一张记名字)。 7.车辆确定 摄像车一辆、婚车一辆、车队。 8.人员确定 总管一名、礼房 2名(一名记帐、一名收钱)、司仪 1名、娶亲代表最少六名、饭店负责人两名、车队长一名(车队最好有电台)、炮长一名、炮手三人、录相师 1名、摄影师1名、伴郎一名。 9.包饺子、铺床人两名(要求父母双全、公婆健在、未离异、有后代的女性)。10.准备结婚前一天晚上饭 11.安排婚车装饰、安排车队集合报到时间 12.确定行车路线(结婚前一天晚上) 13.结婚前一天下午或当天早上派人到饭店送给饭店负责人烟、酒、糖、饮料、干果、礼簿。

二、结婚前一天晚上到女方家负责谈判 参与人员总管、接亲代表、介绍人 商量事项:1.酒席钱(协商);2.压箱钱(协商、一般情况888或者1888);3.开箱钱(200);4.开门钱;5.岁数钱虚岁+2(天、地)(一元硬币);6.包袱皮(红色) 8 个、带20个别针;7.四色礼:2瓶酒、2条烟、2盒点心(一种四块儿,一种八块儿)、2包糖(散糖用红纸包);8.猪肉十斤;9.红腰带 1条(共2条给新郎各新娘1条);10.红手绢(带喜字)10个;11.五色线:红、黄、兰、绿、紫各1条;12、内衣、内裤 1套(背心、短裤红色);13、红手套 1副;14、红袜子 1副;15、顶针十个;16、开心饺子宽心面(饺子的数量取决于新娘的岁数,即新娘虚岁+天+地+子孙,其中子孙饺子是大套小,套的多一些最好,所以饺子一定要袖珍,面条必须是宽面条,且只能是一根);17.鞭炮若干;18.红色脸盆、牙刷、香皂盒、漱口杯、毛巾各一对。 三、结婚正日子 1、早晨6点放3根大炮、贴喜字、贴对联(头天晚上准备好也行) 2、婚车、车队、摄像车集合 3、每车红包、糖一包、烟一盒。 4、接亲车辆出发前放炮 5、电话通知女方接亲车已出发 6、接亲车辆出发人员安排(接亲代表带开门钱) 7、接亲车到女方家放3根报信炮(临走时征求女方意见是否能放炮) 8、接亲车队回男方家开始放炮 9、安排接亲代表、介绍人、女方送亲人员休息 安排 1桌8个盘(点心、水果、烟、花生、瓜子、糖、茶水等)招待 10、新娘换衣服 11、典礼认亲摄像摄影留念 12、送亲朋到饭店,新郎、新娘乘婚车到饭店 四、饭店 1、饭店负责人及放炮人员带烟、酒上午10点左右到饭店 2、饭店负责人饭前每桌摆酒、烟、饮料、花生、瓜子、糖 1盘 3、饭店负责人把花生、瓜子、糖1盘给饭店服务员 4、放炮负责人在饭店门口摆放鞭炮 5、新人车到放炮 6、客人每桌10人安排 7、安排送亲人员到包间 8、司仪讲话 9、家长、新人感谢来宾 10、开饭 11、每桌 ...

潮州婚嫁习俗

潮州婚嫁习俗 随着时代的发展,广东人的婚礼已越来越富于时代气息,不少青年男女早已摆脱了“父母之命,媒灼之言”的婚姻习俗。然而,传统婚礼还存在,特别是在偏僻地区。下面由为你整理潮州婚嫁习俗的相关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潮州人结婚习俗一、提亲 亦称“求婚”。即由媒人到男方提亲,或由媒人先到男方介绍女方情况,男方认可再到女方提亲。 潮州人结婚习俗二、合婚 这里有两个环节,双方提亲认可后,即由媒人把女方姓名、生辰八字、籍贯、祖宗三代写成庚帖送交男方。三天内若男方家里没有发生意外不吉祥的事,如碰破碗、锅等,这就叫做“三日好”。有这个好兆头,男方才答应互换庚帖。换了庚帖再各自请人占卜合婚,确认男女双方是相生还是柑克。如果相克,议婚只好告吹。 潮州人结婚习俗三、定亲 合婚之后,就进人了定亲阶段,即由男方备礼物到女家定下亲事。礼物通常是一对金耳环或一枚金戒指,也有送金项链的,还有白糖、面条。这是表示订婚的信物。女方在行定亲礼时,要给亲朋邻里分送糖果饼食,告知亲事已定,定亲后便行聘礼。 潮州人结婚习俗四、行聘

亦称“送聘”。过去的聘礼,富者是金银、彩缎、猪、羊、酒果;贫者则只是槟榔、鸡、酒而已。潮州人把槟榔当做吉祥如意的象征,是甚有特色的行聘礼物。现代的聘礼包括实物和现金。实物必各四式以上:白糖、面条、大吉(潮州柑)、金银首饰、布料、饼食等,但务必为偶数。现金也称为“聘金”,分一份、两份、四份不等,但都是成倍数的。在买卖婚姻相当盛行时,聘金多少成了婚姻成败的关键。双方为了避开赤裸裸的讨价还价,便把聘金美称为“茶仪”,使它变为男方对女方父母育女的报答之意。“茶仪”以一担茶为单位,双方通过媒人两头奔走,定下了双方都满意的担数,然后按市价换成现款,尔后才行聘。男方有的早在定亲阶段就预支了部分“茶仪”,这就是买卖婚姻最为商品化的典型(解放后,这种买卖婚姻在潮汕地区已基本消失)。在送聘中,女方要有回礼,即把聘礼中的饼食部分退还,并回赠“鸳鸯蕉”、橘、猪心等。鸳鸯蕉即两个并生的香蕉,象征百年偕老;橘谐音“吉”,象征大吉;猪心(一半留在女方),象征同心。双方这时还要将对方礼物中的饼食郑重其事地分赠给亲朋邻里,报告结婚喜期。亲朋邻里也要回赠礼物表示祝贺。 潮州人结婚习俗五、请期 行聘礼后,就要选择结婚的日期,并转告女方,包括通知女方什么时候剪裁结婚礼服,什么时候“挽面”(开脸,即用线绞去脸上的汗毛),什么时辰沐浴,什么时辰迎娶等。请期所请的时辰大多在黑夜里。潮俗保持黑夜迎亲的婚俗,实是远古的遗风。在古时候,婚礼总是以昏为期,所以迎亲一定要在黄昏之后,甚至深夜。因此,《释

义乌风土人情

义乌的地理位置:北纬29°18'24.63"东经120°04'30.21"位于浙江省中部。东与东阳市相邻,南和永康市、武义县相连,西与金华县、兰溪市接壤,北同浦江县、诸暨市交界。市政府驻地稠城镇县前街21号,北距省城杭州108千米。面积1105.76万人。辖16个镇、5个乡,共792个村委会、55个居委会,计17个自然镇、1397个自然村。 地形:地处金衢盆地东缘,以丘陵为主,东、南、北三面环山,地势自东北向西南缓降,构成一个南北长、东西短的长廊式盆地。南部与永康市交界的大寒尖,海拔925.6米,为全市最高峰,北部大陈江边的瓦窑头,海拔41.9米,为全市最低点。境内山地、丘陵、平原呈阶梯状分布。东北部的大山海拔906.6米,南部的大寒尖海拔925.6米,西部的鹅毛尖海拔840.7米,这三座山成三足鼎立之势耸立在市域边界。中部为义乌江、大陈江、洪巡溪冲积而成的河谷平原。 十大历史文化名人 惠约(南朝,梁)、黄溍(元代)、王袆(明代)、吴百朋(明代)、倪仁吉(明末清初)、朱之锡(清代)、朱一新(清代)、陈望道(现代)、冯雪峰(现代)、吴晗(现代)。 12名优特产编辑义乌红糖义乌物产丰饶,红糖、火腿、南枣被称为义乌“三大宝”;豆腐皮、腐竹、白字酒、山花梨等名土特产,历史久、产量大、质量好。 东塘狗肉 大陈楂林一带很早就流传下来的一种风味美食。由现杀活狗烧烤而成。老嫩得当,香气扑鼻。上溪牛杂义乌上溪、吴店一带历来就有屠宰牛的场所,当地人将牛舌、牛血、牛蹄、牛杂等用上溪特有烧法烹制出“牛系列”。 佛堂白切羊肉 传统的佛堂白切羊肉,取本地山羊,宰杀去毛、去头、去爪、去内脏后,先用线绳扎紧四肢,用羊血均匀涂刷山羊表皮,晾干后整头羊下锅、烧、闷、浸泡熟后,取出晾干。[24] 神仙鸡 神仙鸡俗名无水鸡,即蒸鸡时用黄酒而不用水,按两斤鸡两三斤黄酒。将鸡放入陶钵内,再加黄酒和姜,若不喜甜食,就加盐。一般义乌人传统的蒸鸡法是加红糖,也可放几片瘦猪肉,大约两个小时后即可。 东河肉饼 “东河肉饼”,又叫“夹肉双层麦饼”。是把面团拉成的一个薄如宣纸的大饼,放进一口平底锅中油煎而成。东河肉饼诞生地在义乌东河乡的东河村,制作考究。东河肉饼有“传儿媳不传女儿”一说。 手牵面

中国古代婚礼习俗

中国古代婚礼习俗 《礼记;昏义》中的“昏”,原文作“昬”,得名于先民的亲迎礼于黄昏时进行,此时,日月渐替,含有“阳往阴来”之意,讲究天人合一的华夏先民选择了这么一个微妙的时刻,巧妙地诠释了婚义,同时也给这个仪式带上了神圣虔敬的情愫。后来,当“昏”字加上了“女”字偏旁写作“婚礼”的时候,亲迎不再限于静谧的黄昏了,当然这一仪式的神圣意识也逐渐淡去。 昏礼属于嘉礼之一,嘉礼以亲万民。周制昏礼是后世婚礼的范本,后世的婚礼在各种异族文化的交流中有所发展,也融合了不少新的习俗,不过从纳采至亲迎、合卺而入洞房,即使内涵风韵数易其容,但基本仪制的结构没有明显变化。 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通鉴外纪》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从此,俪皮(成双的鹿皮)就成了经典的婚礼聘礼之一。之后,除了“俪皮之礼”之外,还得“必告父母”;到了夏商,又出现了“亲迎于庭”“亲迎于堂”的仪节。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六礼婚制作从此为华夏传统婚礼的模板,流传至今。 中国传统婚礼,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以及独具风格的传统喜文化特征,亚洲婚礼文化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时代变迁尽管有些礼仪已经逐渐淡出,但保留下来的精髓依然独具魅力. 中式传统婚礼源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累,中国人喜爱红,认为红是吉祥的象征.吉祥.祝福.孝敬成为婚礼上和主旨,几乎婚礼 中的每一项礼仪都渗透着中国人的哲学思想. 中国的婚礼可分为三个阶段: 婚前礼,即“订婚”正婚礼,即“结婚”或“成婚”的礼仪,就是夫妻结合的意思婚后礼,是“成妻”、“成妇”或“成婿”之礼,这表示了男女结婚后的扮演的角色在中国传统的结婚习俗里,婚前礼和正婚礼是主要程序,这些程序都是源自周公的六礼。 婚前礼 传统婚俗之看亲篇:古代女子往往“生在深闺人未识,是妍是媸无人知晓”。经媒人说合后,男方往往提出看一看的要求。这种由男方在媒人的副食下到女家作初次访问的活动,称之为“看亲”。雅称“相亲”。 有些地区除了看亲之外,还有“察人家”的习俗。“察人家”其实也是看亲,是男方由媒人带领到女方看过姑娘后,妇方父母对婚事暂不表态,再由媒人带领,回方男家。祁阳一带则称为“看当”。看当时,男方父母应先奉上香茶一盏,然后和妇方父母交谈。妇方父母通过察看男家并与男方父母交谈,如果对婚事认可,就将香茶喝尽,男方父母立即以“亲家”相称,并盛情款待客人。否则,女方父母应起身告辞,男方不要勉强留客。 传统婚俗之过礼篇 “看亲”、“看当’、之后,要履行订婚手续,俗称“过礼”。 “ 过礼”的第一步合八字,是由媒人把男方的生辰八字送到女方,女方的生辰八送到男方,有些迷信的父母,自认为是对儿女的婚事负责,往往在接到红帖之后要请算命先生推算一下,看双方的“生辰八字”是否相合,如果不合;婚事就要重新考虑。好在现代人多半不相信这一套了,所以即使交换红帖,往往也只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有的甚至连换帖的形式都免了。 “换帖”、“合八字”之后,媒人要选个好日子,带男方去“过礼”订婚。“过礼”是大事,一般嫁娶的主动者(无论男女)要向另一方送一笔重礼,礼物至少要包括猪肘子一个,酒一对,鸡鸭各一,给对方父母的衣料各一套。鞋袜各一双,包封一个,给姑娘的东西若干。包封里封多少钱、给姑娘一些什订婚礼物,一般都在事先由媒人同双方分别协商好,不能由男方(或女方)

南京婚礼习俗

南京婚礼习俗 【婚礼前一天】 婚礼前一天,新郎和新娘是不能够见面的,因为南京习俗是见面了就不吉利啦。男方家会摆几桌,俗称暖房酒,主要就是男方家里的亲戚朋友,一般4,5桌样子。之后晚上需要有个小男孩来压床,是要童男,一般是男方家的亲戚小宝宝。新房的床下面会放一些红枣,花生,桂圆和莲子,寓意早生贵子。新房的床当晚只可以由新郎和压床的宝宝睡,其他的人都是不能够睡的 【婚礼当天】 婚礼当天南京的讲究就比较多了啊 婚车篇: 1. 婚车的数量要是双数,摄像车不包括在内。主车加上副车要双数。主车如果是白色为最好,寓意白头偕老。 2. 婚车的路线是在接新娘回新房的路线要和新郎出发的路线不重复,所谓不走回头路。回新房的路线要走吉祥的路线,比如富贵山,太平门,长乐路,海福巷等等。尽管有的新人两家距离很近,但是也会绕路走一下。富贵山太平门是南京人结婚最喜欢走的路线,寓意入太平,迎富贵。大家都乐此不疲 3. 婚车的时间也是有讲究的。出发时间一般为吉利的数字,8点18,8点28等等。另外接新娘回到新房的时间不能超过中午12点 物品篇: 南京结婚当天讲究的物品是在比较多 1. 甜汤新人双方和亲朋好友都是要喝甜汤的,男方女方都要喝。甜汤也是家里妈妈前一天就熬好,里面的材料无非也是寓意早生贵子,喝了甜汤寓意生活

甜甜蜜蜜。我也见过给新郎喝的甜汤里要加上一个煮鸡蛋的,也是寓意早生贵子的意思 2. 鞭炮新郎出发,到新娘家前,接到新娘准备回新房以及回到新房楼下,都是需要放鞭炮的。除了一般的一串串的连起来的鞭炮,还需要天地响。数量都是双数 3. 红包红包是必不可少的啦,无论是堵门的红包还是给各个人员的红包,记住都要给双数噢 4. 子孙桶子孙桶可以算是娘家的陪嫁啦。现在都做成工艺品的样式咯 5.婚鞋南京一般讲究新娘白天出门的时候穿的是红色的婚鞋噢 6. 婚纱大婚当日第一套婚纱不可以穿粉红色 人员篇: 背新娘出门的是娘家的兄弟或者是舅舅 其他讲究: 娘家兄弟背新娘出门的时候,新娘脚上不穿鞋,而且不能落地。新郎到达新家楼下,也要将新娘抱上去,直到新娘进了新房之后脚才可以落地敬茶改口双方都必须经历的程序 回门南京一般是当天中午12点之前回门或者3天之后回门 婚宴都是晚上举行,不像北方大多数是午宴 南京结婚习俗之结婚当天的流程 婚礼是见证新人对彼此爱的承诺的神圣仪式,也是对两人过去恋爱点滴的回顾,是亲情和友情交融的一场典礼。婚礼当天是新人最紧张、最繁杂、最容易出错的时候。有了结婚流程表,在婚礼中你就不会忙中出错了。 A. 中午婚宴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