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及其处理

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及其处理
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及其处理

案例与思考

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及其处理

2005年11月13日,吉林省吉林市的石化公司双苯厂胺苯车间发生爆炸,成百吨苯流入松花江,直接导致下游大城市饮用水资源严重污染。

然而,在吉林石化公司爆炸事故发生十天后,当地政府才首次承认爆炸事故导致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11月21日,哈尔滨市政府先后发出了两份停水公告,但停水原因却大相径庭。首次公告称停水原因为管道维修,二次公告才称是因为松花江水可能受中国石油公司吉林石化公司(简称吉化)爆炸而污染。市民陈宪超说,由于首次公告缺乏可信度,才造成了市民盲目抢购的现象。很明显,谁也不会相信维修管道需要全城停水,而且维修前缺乏详细计划,维修时间又具有不确定性。二次公告仍语焉不详,吉化爆炸可能造成松花江水污染,但污染到何程度,饮用后果如何,都没有明确告诉市民。同时,哈尔滨市何时发现松花江水污染也未明确说明,现在是否有市民饮用了被污染的水呢?在80公里长的污染带不断奔流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极其缓慢、严重滞后的信息反应系统。因此,我们也看到哈尔滨市在突发公共事件面前的措手不及。同时,在吉化爆炸事故发生后,国家环保部门和地方环保部门也未能做出及时反应,致使水污染范围不断扩大,后果日益严重。

在松花江大面积污染后,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和关心,及时派出工作组、专家组赶到黑龙江,对处置松花江污染事件给予指导和支持。黑龙江省政府及时制订了“三步走”的措施以确保哈尔滨的市民用水安全:第一步是停水并且保证在停水期间居民有水喝;第二步是解决恢复供水的问题;第三步是解决长期的综合治理污染的问题。黑龙江省及哈尔滨市主要领导分兵把口,深入实地解决问题。省、市政府对松花江水质进行不间断监测,全面调动人力、物力、财力扩大哈尔滨市饮用水供应,加强市场监管以平抑物价,确保全市生产生活正常运行和社会稳定,如在每个市区设置3至5个供水点、平抑市场水价、拨款用于救助社会弱势群体、及时查处哄抬物价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不法行为。同时,在一些专业技术问题上,采用专家的意见,及时做出决策,以便迅速对事件做出处理。比如在运用活性炭技术对水厂进行改造的方案上,就是在新闻媒体参与的现场采用了专家的意见,然后由政府当即拍板决定的。

为了取得群众的谅解和支持,在这次事件处置的中后期,政府充分相信群众,把污染情况和政府的对策通过新闻媒体每天向社会公布,随时发布污染指标监测

结果,使群众心里有了底,消除了恐慌,逐渐形成了政府主导、群众配合、上下互动的良好局面。

由于政府措施得力,工作卓有成效,尽管这次突发事件严重,涉及面大,给哈尔滨市民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但一座近四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平稳安定、井然有序地度过了90小时的非常时期,没有出现一起与水有关的中毒事件,没有发生一起与事件有关的治安和刑事案件。

当然,从这次事件处置的全过程来看,还有很多需要反思的问题。正如一个社会基层组织所说:松花江的污染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只靠政府少数监测部门来监测环境质量,人们将面临更多的风险。而建立社区层面公众参与机制和环境监查预警机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建立类似居民议事会或村民议事会这样的社区中介组织是参与机制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在社区层面,建立环境质量监测机制、建立环境影响评价的社区听证机制、建立环境执法监督机制、建立信息公开的交流网络,以及推进绿色社区干部的培训,都是建立环境安全的社区参与机制的必备元素。一个区域的环境灾难可以成为刺激力和切入点,促使社区大众对自身生存环境质量的切实关注和积极参与,使环保逐步从一种社区外部的公益呼吁变成社区内部的利益需求。民间环保组织的主要使命是提升大众意识,推动公民参与,社区无疑应该成为最广阔的工作场所。

案例思考题:

1. 在吉林石化公司爆炸事故发生十天后,为什么当地政府才首次承认爆炸事故导致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这对于正确地制定和执行有效处置这次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决策会造成什么负面影响?

2. 如何正确认识政府在处置这次突发公共事件的决策与执行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

3. 从上述案例来看,建立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决策的参与机制有什么重要作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