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秦观词对柳永词的继承和发展【开题报告】

试论秦观词对柳永词的继承和发展【开题报告】
试论秦观词对柳永词的继承和发展【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汉语言文学

试论秦观词对柳永词的继承和发展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选题背景:

词在宋代文学中成就最高,它与楚辞、汉赋、六朝骈文、唐诗、元曲、明清小说同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葩。词的风格多样,婉约与豪放各领风骚。作为婉约地的代表作家,北宋的柳永和秦观是具有重要地位的。他们分别被称为“婉约之组”和“婉约之宗”。他们跳出了花间窠臼,突破了以传统的以小令为主的体式,拓展了词的范围,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风格意趣。他们用精炼的语言、真挚的感情、美丽动人的艺术形象,道尽了人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为此的创作开辟了新的境界。

作为婉约词的集大成者,秦观对于婉约词的开山鼻祖柳永的婉约之风既有继承又有发展。秦观对于柳永的继承方面,主要包括思想和艺术手法两个方面。当然秦观词也表现出和柳永词不同的特色,这就是秦观对于柳永婉约之风的发展。婉约词,作为抒发情怀的重要方式,当人和词人的生平经历分不开。因此通过比较两位词人的生平经历和创作的词来研究两位词人的异同点,即秦观词对柳永词的继承和发展。

选题意义:

1、宋代的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宋代词坛是一个群芳争艳、姹紫嫣红的百花园。主要流派有两个:一个是豪放派,一个是婉约派。豪放派的特点是壮美、豪迈,其代表人物是苏轼;婉约派的特点是凄美、缠绵,代表人物当推柳永和秦观。作为婉约词一“祖”、一“宗”的柳永和秦观,他们对于婉约的开拓和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的。具体研究他们对婉约派词所作的贡献有很大的意义。

2、柳永和秦观均一生仕途失意,都是营造意境的高手。秦观词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最柔婉幽微的感受,不必有寄托,另一类是他政治上受挫之后的感慨身世之作。而柳永正好也有与此类似的两类作品。因而,秦观在某种程度上对柳永词的思想和艺术上有继承的一方面;然而秦观在吸收柳永的一些艺术创作手法的同时,也有自己的拓展。因此研究秦观词最柳永词的继承和发展关系,可以加深对婉约词的理解。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基本内容:

本课题重点研究秦观词对柳永词的继承和发展关系。包括那个介绍秦观和柳永的生平,并且对他们的词风分别作简要的介绍。在介绍秦观词对柳永词的继承方面,包括介绍秦观对柳永思想、词风和艺术手法的继承;在介绍秦观词对柳永词的发展放年,通过具体分析秦观的《淮海词》中和柳永词同题材却不同的写法等,表现秦观对柳永的婉约词的发展。最后,要深入分析秦词对柳词继承和发展的原因,主要从人生经历、词学思想、师承等方面入手。

具体为:

一、柳永和秦观的生平介绍

1、 1.1柳永生平介绍,突出其仕途失意、命运乖蹇的部分。

1.2柳永词的分类

1.3柳永写作艳情词等婉约词与生平经历的关系

1.4柳永婉约词创作风格的总体介绍

2、秦观的生平介绍

1.1秦观生平以及他写作婉约词的渊源

1.2秦观词的分类

1.3秦观词创作风格的总体介绍

二、具体研究秦观词对柳永词的继承和发展情况

1、秦观词对柳永词的继承

1.1秦观词对柳永词的思想继承

柳永一生仕途失意,他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最柔婉幽微的感受,不必寄托,另一类是他政治上受挫之后感慨身世之作。而秦观和柳永有着相似的经历,这种经历投射到作品中就形成了与柳永类似的创作思想,他的作品大致也有“不必寄托”和“感慨之作”这两类。

1.2 秦观词对柳永词的词风继承

秦词善博取,早期词风格委婉缠绵有似于柳永。词至柳永,词风才有了显著变化,柳永将词的表现范围由狭小的上层社会扩展到都市,又将小令扩展为长调慢词,以其自然朴素的风格打破了晚唐五代的靡艳词风,这对秦观的影响很大,为秦词开启了新的创作方向。

1.3秦观词对柳永词的艺术继承

宋初词坛几乎没有大家,直到真宗后期至仁宗朝,词坛才渐趋繁荣,至柳永方才大变。柳永多从都市生活摄取题材,他从形式上把慢词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使中国的

词上升到一个开阔的空间,把词中传统的“春女善怀”变成了“秋士易感”。柳永对慢词的大量创作,运用赋法入词,扩大了词的生活容量,丰富词的表现手法。秦观便从柳永身上学习慢词长调形式,大开大合的艺术手法,以及自述情志的自我意识。

1.4秦词对柳词结构模式的继承

1.4.1上片布景,下片抒情

1.4.2两种惯用模式,一是“从现在设想将来谈到现在”,二是“由我方设想对方思念我方”。

1.4.3复杂化的多层结构模式,即打破“上景下情”的结构模式,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换,情感与景物组合成为不同的层次,层次之间紧密相连,将两种惯用模式相互交叉。

1.4.4叙述性结构

2、秦观词对柳永词的发展

2.1秦词对柳词艺术风格的发展,包括对小令的发展,对慢词的改进,对铺叙手法的拓展等。

2.2秦词对柳词语言风格上的发展,体现在柳词“俗”而秦词“雅”上。

2.3秦观对柳永爱情词及其体现的爱情观的发展

三、秦观词对柳永词继承和发展的原因

1.秦词对柳词继承的原因

1.1前代婉约词派的影响相同,两人都受晚唐花间词派的影响

1.2类似的人生经历

2.秦词对柳词发展的原因

2.1师承不同秦观受到苏轼的影响,表现出不同于柳永的方面。

2.2性格不同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①通过对于柳永词和秦观词,探讨秦观词对柳永词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②分析秦观词对柳永词继承和发展的原因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对本课题的研究采用综合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即在老师的指导下,将经验总结法、比较研究法和文献资料法相结合,进行课题研究。

在理论研究阶段,采用文献资料法,主要通过网上数据库(维普全文数据库与中国知网)收集参考文献资料,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阅读和分析,为文章的撰写提供了大

量客观的事实依据。

在论文构思阶段,采用比较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将收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比较研究,总结前人经验的相似之处,发现前人研究成果的创新之处,并寻找论文写作不同的切入点。

在论文写作阶段,在引用总结的前人研究成果同时,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力求论文的新颖性和价值性。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与进度:

1、2010年11月25日—12月21日,确定论文内容及题目;

2、2010年12月22日—1月初,论文开题,并填写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和开题论证记录表;

3、2011年2月至3月,进一步查找资料,完善构思,并撰写论文第一稿;

4、2011年4月初,提交论文初稿,二稿,与导师交流修改论文;

5、2011年5月,提交论文定稿。

五、主要参考文献:

[1]【宋】秦观著,陈祖美选注,《淮海词》(两宋名家词选注丛书),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年11月第一版

[2]【宋】秦观著,徐培均校注.《淮海居士长短句》(宋词别集丛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8月第一版

[3]周义敢著.《苏门四学士》(中国古典文学基本知识丛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11月第一版

[4]李小珊.论秦观婉约词风的继承与开拓.江苏:文学语言学研究,2207年2月号上旬刊

[5]谢志勇.浅论秦观爱情词的词史意义[A].中国商界.2008年第11期

[6]陈焯廷著.《白雨斋词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7]王国维著.《人间词话》.上海: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

[8] 周济.宋四家词选[M].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

[9]沈祖棻.《宋词赏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