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公园申报

地质公园申报
地质公园申报

地质公园申报建设的有关要求

巢志众

(江西省国土资源厅)

一、地质公园的概念、目的

地质公园(Geopark)是以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并融合其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既为人们提供具有较高科学品位的观光游览、度假休闲、保健疗养、文化娱乐的场所,又是地质遗迹景观和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地质科学研究与地学知识普及的基地。

“ 地质公园”一词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6年在开展“ 地质公园计划”进行可行性研究时创立的新名词,其中,“ 地质”指的是地质公园必须包含有地质遗迹的内容,“ 公园”是指其所担当的社会角色及其所具有的价值属性。

建立地质公园有三大目的,一是保护地质遗迹,二是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三是普及地学科学知识。

1、世界地质公园的定义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工作指南中明确提出了世界地质公园的10条定义:

(1)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的地质公园是一个有明确的边界线并且有足够大的使其可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的表面面积的地区。它是由一系列具有特殊科学意义、稀有性和美学价值的,能够代表某一地区的地质历史、地质事件和地质作用的地质遗址(不论其规模大小)或者拼合成一体的多个地质遗址所组成,它也许不只具有地质意义,还可能具有考古、生态学、历史或文化价值。

(2)这些遗址彼此有联系并受到正式的公园式管理的保护;地质公园由为区域性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采用自身政策的指定机构来实施管理。在考虑环境的情况下,地质公园应通过开辟新的税收来源,刺激具有创新能力的地方企业、

小型商业、家庭手工业的兴建,并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如地质旅游业、地质产品)。它应为当地居民提供补充收入,并且吸引私人资金。

(3)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的地质公园将支持在文化和环境上可持续的社会经济发展。它对其所在地区有着直接影响,因为它可以改善当地人们的生活条件和农村环境,加强当地居民对其居住区的认同感,促进文化的复兴。

(4)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的地质公园将探索和验证地质遗产的各种保护方法(例如具代表性的岩石、矿产资源、矿物、化石和地形的保护)。在国家法规或规章的框架内,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的地质公园须为保护重要的、能提供地球科学各学科信息的地质景观作出贡献。这些学科包括:综合固体地质学、经济地质和矿业、工程地质学、地貌学、冰川地质学、水文学、矿物学、古生物学、岩相学、沉积学、土壤科学、地层学、构造地质学和火山学。地质公园的管理部门须征求各自权威地学机构的意见,采取充分措施,保证有效地保护遗址或园区,必要时还要提供资金进行现场维修。

(5)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的地质公园可用来作为教学的工具,进行与地学各学科、更广泛的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有关的环境教育、培训和研究。它须制订大众化环境教育计划和科学研究计划,计划中要确定好目标群体(中小学、大学、广大公众等等)、活动内容以及后勤支持。

(6)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的地质公园始终处于其所在国独立司法权的管辖之下。其所在国须负责决定如何依照其本国法律或法规管理特定遗址或公园区域。

(7)被指定负责特定地质公园管理的机构须提供详尽的管理规划,该规划至少要包括下列内容:①地质公园本身的全球对比分析;②地质公园属地的特征分析;③当地经济发展潜力的分析。

(8)对于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的地质公园的属地,须作好各项组织安排,这种组织安排涉及到行政管理机构、地方各阶层、私人利益集团、地质公园设计与管理的科研和教育机构、属地区域经济发展计划和开发活动。与这些团体的合作,可以促进协商,鼓励在该属地利益相关的不同集团之间建立合伙关系;将调动起地方政府和当地居民的积极性。

(9)负责管理地质公园的机构,应对被指定为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的

地质公园的属地进行适当的宣传和推介,应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期了解地质公园的最新进展和发展情况。

(10)如果地质公园属地与世界遗产名录已列入的地区、或者已作为“人与生物圈”的生物圈保护区进行过登记的某个地区相同或重叠,那么在提交申请报告之前,须先获得有关机构对此项活动的许可。

2、世界地质公园的提出与发展

1991年6月13日在法国迪涅如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地质遗产保护学术会议”上,来自30多个国家的100多位代表共同签发了《国际地球记录保护宣言》,该宣言指出,地球的过去,其重要性决不亚于人类自身的历史。在1997年 11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9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 创建独特地质特征的地质遗迹全球网络”的决议。1999年4月15日召开的第156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会议上,正式通过了世界地质公园计划的议程,并提出了筹建“全球地质公园网络”的倡议。2000年9月在巴西召开的第31届国际地质大会上,召开了世界地质公园专题讨论会。制定了世界地质公园计划,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直接领导,世界地质公园秘书处(现设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处)负责日常工作,目标是每年在全球建立20处世界地质公园,以期实现在全球建立500处地质公园的远景目标。计划将密切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进行合作。

2004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法国巴黎主持召开了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评审会,批准授予了25处全球最具代表性的地质公园首批世界地质公园称号,中国有8处国家地质公园入选。2005年至200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授予了三批世界地质公园,前后四批共批准了包括中国20家地质公园在内的57家世界地质公园。

3、国家地质公园的概念

国家地质公园是指具有特殊的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优雅的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有全国性代表意义的地质遗迹为主体,并融合其他自然景观或人文景观构成的特定地区,经国家地质遗迹(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国家地质遗迹(地质公园)领导小组批准,由国土资源部公布的地质公园。

国家地质公园以保护地质遗迹、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为人们提供具有较高品味的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康疗保健、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的场所。

4、国家地质公园提出与发展

国家地质公园这个名称在中国最早出现在1985年11月,原地矿部在长沙召开了“首届地质自然保护区区划和科学考察工作会议”,与会代表考察了武陵源风景区后提出建立“武陵源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议,在国内形成一定影响。1987年7月地质矿产部以地发(1987)311号文下发的《关于建立地质自然保护区规定(试行)的通知》中,把地质公园作为保护区的一种方式提了出来。

1995年5月地质矿产部颁布了《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进一步以条文形式把地质公园作为地质遗迹保护区的一种方式列入。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计划”(UNESCO Geopark Programme)的提出,对中国建立地质公园体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999年12月,国土资源部在山东威海召开了“全国地质地貌保护会议”,决定建立国家地质公园。

在“世界地质公园计划”和威海会议的促进下,国土资源部环境司于2000年3月向国土资源部提出了开展国家地质公园工作的报告。国土资源部于2000年8月以国土资厅发[2000]68号文下发了《关于国家地质遗迹(地质公园)领导小组机构及人员组成的通知》,正式成立了“国家地质遗迹保护(地质公园)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了《国家地质遗迹(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2000年9月,国土资源部以国土资厅发[2000]77号文下发了《关于申报国家地质公园的通知》,详细规定了国家地质公园申报、评审、批准等一系列工作的要求和内容,使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从开始建立就步入规范化道路。

2001年,参照世界地质公园的标准,国土资源部制定了国家地质公园评选办法等系列文件。2000年到2005年,分4批共批准建立了138处国家地质公园。

二、地质公园的申报材料要求

在省内或省际以上区域具有典型地质科学意义,且具有较高的观赏、旅游价值和一定自养能力的地质遗迹区,可以申报省级地质公园。在国际、国内具有典型地质科学意义的省级地质公园,可以申报国家地质公园。

申报地质公园,必须提交下列材料

1、地质公园申报书。内容包括地质公园名称、地点、面积、管理及建设状况、主要地质遗迹概况及保护现状、自然环境状况及人文景观资源状况、地质公园及其周围地区社会经济状况及其评价、科学研究概况、前期工作及总体规划简介、基础设施概况、专家论证意见、申报单位意见等。

2、拟建地质公园的综合考察报告。包括地质公园基本概况、地质背景及地质遗迹评价、地质公园保护现状报告三大部分,主要目的是查明和评价园区内地质遗迹及其他自然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阐明申报国家地质公园的理由和价值。

3、拟建地质公园总体规划。主要目的是如何把一处符合国家地质公园要求的地质遗迹区,规划成一处可供游览的国家公园。主要应当解决下列问题:“确定公园的性质”、“划定公园范围及外围保护地带”、“确定园区内地质遗迹及其他资源的保护措施”、“对园区进行总体布局,划分出各种功能区”、“确定游客接待容量和地质旅游、观光活动的组织管理措施”、“统筹安排公用服务、接待及其他基础设施”、“安排开发建设顺序,估算投资和效益”、“公园管理体制和保障措施”。总体规划是国家地质公园建设的依据。

4、拟建地质公园图件,包括公园位置图、地形图、卫片、航片、环境地质图、规划图等。

5、拟建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及其要保护对象的录像片、照片集、博物馆建设方案和标示标牌集。

6、土地使用权属证书等证明材料

申报国家地质公园必须为省级地质公园,原则上应当有省级地质公园建设和管理二年以上的经验。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必须是已经开园揭碑并且建成的国家地质公园。

三、地质公园总体规划编制要求

申报地质公园获得批准后,地质公园应当遵循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地质遗迹资源,促进地质公园的健康发展,在申报材料地质公园总体规划的基

础上,修编和完善地质公园总体规划,按照公园的级别,分别报国土资源部或省国土资源厅审批。地质公园总体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

1、总则:自然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位置、地理坐标;范围、边界、面积;规划期限;规划依据;公园发展概况及规划背景等。

2、地质公园的性质与发展目标:公园性质与特色;总体发展目标、分项目标、分期发展目标(长远发展目标、中期发展目标和近期发展目标)。

3、地质遗迹景观及评价:地质地貌概述;地质遗迹类型;地质遗迹对比评价,按科学价值、美学价值、科普教育价值及旅游开发价值等对地质遗迹进行对比评述,并分别按上述标准列出其级别(分为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和地方级)。

4、其他景观资源及评价:生物及其他自然景观及评价;人文景观及评价(包括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5、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总体布局与园区、景区划分;功能区划分;生态保护带。

6、地质遗迹保护规划:地质遗迹保护区的划分及边界坐标;各级保护区的控制要求与保护措施;特殊地质遗迹的保护方案。

7、生态环境与人文景观保护规划:地质公园环境容量控制与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灾害防治;珍稀物种名录及保护;人文景观保护。

8、科学研究规划:课题选择和依据;计划编制;近期研究计划的实施方案;研究经费;科学研究成果出版及转化

9、解说系统规划:解说系统架构;地质博物馆及影视厅;公园主、副碑及综合图文介绍栏;景点、景物解说牌;公共信息标识牌;图书音像的出版和推广;各种解说系统设施维护与更新。

10、科学普及行动计划:乡土科普活动计划;科学实践活动计划;面向普通游客的专项科普活动计划。

11、旅游规划:旅游发展目标;旅游客源市场;地质公园推广计划;旅游项目;专题考察路线。

12、地质公园信息化建设规划:地质遗迹数据库;公园监测系统;网站建设。

13、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规划:道路交通规划;水电设施规划;环境卫生规划服务设施规划。

14、土地利用与社会调控规划:土地利用调控规划;社会调控规划,居住地调整、人口与劳动力转移到为地质公园服务的机关行业等。

15、地质公园的人才规划:各类专业人员的配备,地质公园专业技术人员(尤其是地质专业人员)的配备与培养计划;导游人才及其培训计划;管理层培训等。

16、地质公园的管理体制规划:管理机构设置,机构名称、性质、级别、主要职责及人员编制;职能部门设置,部门名称、职能及人员编制。

17、近期行动计划安排与投资估算:近期建设项目计划;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方案。

18、附则:规划的批准与生效;规划的变更与调整程序;规划的解释。

19、规划主要附图:地质公园在全国、省的位置图、区位交通图、地质图、地质遗迹及其他自然人文资源分布评价图、遥感卫星影像图、地质遗迹保护规划图、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图、地质公园园区(景区)功能分区图、地质公园科学导游图、地质公园解说系统规划图、地质公园旅游服务设施规划图、地质公园基础设施规划图。

图件比例尺:小型地质公园:面积小于20km2,图件比例为1/5000-1/10000;中型地质公园:面积21-100km2,图件比例为1/10000-1/25000;大型地质公园:面积101-500km2,图件比例为1/25000-1/50000;特大型地质公园:面积500km2以上,图件比例为1/50000-1/100000。

四、地质公园建设要求

经批准的地质公园,必须按照地质公园总体和建设规划进行建设,地质公园揭碑开园以后,还要不断进行建设和完善。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1、地质公园博物馆建设:博物馆是充分利用图片、文字、模型、实物、影视、及信息系统等多媒体形式,向游客全面系统介绍地质公园的资源、地质遗迹、及其它景观、自然和社会环境以及地质发展历史,进行科学知识宣传和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并提供各种旅游信息的场所。

博物馆一般要求划分为:展示厅、陈列厅、演示厅、接待休息厅和游客服务

中心等五个功能区。

博物馆内陈展应当采用新颖多样的手法,先进的技术,严谨的理论依据,设计应体现出趣味性和观赏性,整体空间应当具有美感和层次性。博物馆内应当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制作地质公园立体沙盘模型,设置多媒体投影和触摸屏式计算机,研制地质遗迹形成和演化模拟系统,设立地质公园服务系统。

2、地质公园的标示系统建设:包括地质公园野外景点说明牌和地质公园标牌,所有标示、标牌上都要在显著位置设置地质公园徽标,文字用中、英文同时表达。

(1)野外景点说明牌:这是地质公园的基础设施和区别于其它公园的关键所在,地质公园这个天然博物馆的无声导游,是营造地质公园氛围、保护珍贵地质遗迹、发挥地质公园科学普及功能的重要手段。要求全面、客观地反映野外地质遗迹点的典型意义,进行系统描述,文字表达简洁、明了、浅显、通俗易懂,说明牌设计要精心设计,充分考虑当地特色,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美观实用。

(2)标志碑(主碑、副碑):地质公园的标志性建筑,是地质公园的形象和缩影,又是重要的景观和旅游景点。主碑碑文应包括:批准的地质公园的中文和英文全称,批准机关,批准日期,国家和世界地质公园的徽标。副碑是公园园区或景区入口地带的标志性建筑,是对公园主碑的补充,碑文应包括该园区(景区)的中、英文介绍。

(3)公园说明牌和景区说明牌:位于公园入口处,可与主副碑联合设计,也可单独设计,对公园的基本特征进行概括,介绍公园名称、面积、园区及景区划分,地质遗迹及景观特征、科学价值与意义,文字语言力求简明、优美、通俗,便于普通游客理解,用中、英文表述。还应当有配套地质遗迹及景观点分布图或景区导游图。

(4)公园道路指示牌:包括公园外围道路和公园内部道路的说明,用中、英文同时表达。外部道路说明牌应在交通管理部门指导下设置。

(5)公园区界说明牌、服务说明牌、提示牌等

3、地质公园导游:编制地质公园导游手册、编写地质公园导游词、培训地质公园导游员。

地质公园导游手册应该系统介绍地质公园的科学内容,体现通俗易懂、深入

浅出的特点,可以使普通游客容易理解,又能为专业人员和导游接受。内容应包括:公园所在地概况、公园概况、主要地质遗迹,园(景)区划分、地质景点介绍及旅游路线设计、其他旅游资源等。

地质公园导游词必须针对性强、内容丰富充实、语言生动风趣、风格通俗易懂。体现科学性、通俗性、趣味性和艺术性。

地质公园导游员应当进行地质公园基本概念、地质公园建设现状与发展、与地质公园相关的基础地学知识、地质遗迹与地质景观基本知识以及本公园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特点与地质背景、成因和科学意义等方面的培训。

4、制作地质公园光盘:利用声像媒体技术,对地质公园进行全面概括和介绍。播放长度以20~40分钟为宜,内容应包括地质公园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大地构造背景、主要地质遗迹及其特色、地质遗迹的形成、演化和发展历史、地质遗迹的评价及保护的重要意义等,同时还应适当介绍地质公园内独特的人文历史、社会经济和其他旅游资源。

5、地质公园信息系统建设:地质公园应当建设地质公园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地质遗迹保护数据库,建设地质公园网站(网页)。地质公园网站必须体现出地质公园的特征,包括地质公园基本知识、地质遗迹特征、地质博物馆等,必须对网站经常进行维护,更新、发布动态信息。

6、地质公园配套展示工程:在地质公园外围地区和沿途的主要道路、广场以及主要活动场地,设置地质公园和与之相关的宣传牌,为地质公园营造氛围,美化沿途和周边环境,宣传地质公园和保护地质遗迹。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概况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概况 -----------------------作者:-----------------------日期:

2008-2025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 临海市人民政府 二OO八年九月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

(2008年—2025年) 组织单位:临海市人民政府 承担单位:临海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委员会 省地质调查院 编制时间:二00八年九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一节规划修编原由 (1)

第四节规划期限 (2) 第五节规划依据 (3) 第六节公园发展概况 (4) 第二章地质公园性质与发展目标 (6) 第一节公园性质 (6) 第二节公园建设原则 (6) 第三节公园发展目标 (7) 第三章地质遗迹景观及评价 (9) 第一节地质地貌概述 (9) 第二节地质遗迹类型 (10) 第三节地质遗迹综合评价 (11) 第四章其它景观资源及评价 (16) 第一节生态景观资源 (16) 第二节人文景观资源 (17) 第三节生态及人文景观资源综合评价 (17) 第五章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 (20) 第一节总体布局 (20) 第二节功能分区 (22) 第六章地质遗迹保护规划 (25) 第一节地质遗迹保护现状 (25) 第二节地质遗迹保护原则 (25) 第三节地质遗迹保护区划分 (26) 第四节地质遗迹保护措施 (27) 第七章生态环境与人文景观保护规划 (29) 第一节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 (29) 第二节人文景观保护 (30) 第三节防灾规划 (31) 第八章旅游规划 (32)

第三节旅游客源市场及游客规模 (33) 第四节旅游项目安排 (34) 第五节旅游营销工作 (35) 第九章解说系统规划 (37) 第一节宗旨原则 (37) 第二节室解说中心—博物馆 (37) 第三节户外解说系统 (38) 第四节图书音像的出版和推广 (39) 第十章地质科学研究与科普规划 (40) 第一节地质科考路线 (40) 第二节研究课题选择与实施 (41) 第三节科普活动计划 (41) 第十一章土地利用及社会调控规划 (42) 第一节土地利用规划 (42) 第二节社会调控规划 (43) 第十二章地质公园信息化建设规划 (44) 第一节地质遗迹数据库建设 (44) 第二节公园监测系统建设 (44) 第三节公园建设 (45) 第四节公园信息中心建设 (45) 第十三章基础及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46) 第一节道路交通规划 (46) 第二节给排水工程规划 (48) 第三节供电工程规划 (49) 第四节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50) 第十四章地质公园管理体制规划 (53) 第一节组织机构设置 (53) 第二节人员编制 (53) 第三节人员培训 (54)

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情况报告

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情况报告 https://www.360docs.net/doc/0e1125209.html, 2009年08月20日17:35 人民网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分布地域广阔、种类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为履行我部地质遗迹保护职责,我们大力推进建立国家地质公园工作,自2000年我部组织实施国家地质公园计划以来,公园建设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世界地质公园20处(全球共58处),批准建立国家地质公园138处,省级地质公园159处。在138处国家地质公园中,已经揭碑开园的有127处。 一、我国国家地质公园发展历程 我国是世界上最先由政府部门组织建立国家地质公园的国家,也是全球建立地质公园最早的国家之一。上世纪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创建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的号召。1 999年12月,我部在山东威海召开“全国地质地貌景观保护工作会议”,提出了以建设国家和地方不同层次地质公园的形式来推进我国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的方针。随后,成立了由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财政、环保、林业、旅游、文物、教育、国土及中国地质学会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的国家地质遗迹(地质公园)领导小组和国家地质遗迹(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制订了《全国地质遗迹保护规划》,印发了《关于申报国家地质公园的通知》,出台了《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工作指南》、《国家地质公园评审标准》等规范,并从2000年开始在全国组织实施国家地质公园计划。我们已分别于2000年、2001年、2004年、2005年开展了四批次国家地质公园评审工作。2009年8月,历经四年准备,第五批次国家地质公园评审会在北京召开,经专家评审有44家地质公园获得了国家地质公园资格,在三年的建设期后,将会有44个新成员加入到我们的地质公园网络体系中来。 2004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我部联合在北京召开“第一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我国黄山、庐山、云台山等8个国家地质公园被首批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到目前为止,我国先后又有四川兴文、内蒙古克什克腾、福建泰宁、山东泰山、中国雷琼、四川自贡等12

外出旅游申请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外出旅游申请报告 篇一:外出旅游的申请 关于员工外出旅游的活动申请 为了加强员工的团队意识、增强交流、促进理解,同时也为了舒缓员工的脑力、体力、精神压力,丰富节假日生活,现向领导申请进行一次全体员工外出旅游活动,以便更好的感染员工身心,更好的调动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性。外出旅游活动安排如下: 一、旅游景点及人数费用: 1旅游地点上阳江两日 2费用预算310/人 3公司人数行政人事部x人;产品研发部x人;财务部x人;理货部x人;物流信息部x人;IT部x人;市场部x 人;销售部x人;合计人数为x人。 二、费用预算及安排: 1、在公司工作不满一年的员工费用个人承担一半,公司承担

一半(不包括外出旅游的自费项目)。 2、在公司工作满一年以上的员工公司承担旅游费用(不包括外出旅游的自费项目)。 3、预计总费用合计:其中满一年的有35人*310元/人=10850元;其中不满一年的有16人*155/每人=2480合计总费用13330元 三、外出旅游的所有保险有保险公司承担(不包括单独行动的意外险)。 以上妥否,请领导批示! 行政人事部 20XX年6月26日 篇二:关于员工集体外出旅游及费用申请的报告 关于员工集体外出旅游及费用申请的报告公司领导、财务管理部: 20XX年上半年,在韩总的正确经营领导下,公司机构逐渐健全,各职能部门运行顺畅,全体员工在各自岗位上不辞辛苦,共同努力,充分发挥了应尽的职责,为进一步加强员工的团体意识,增强交流,促进理解,同时也为舒缓员工脑力、体力、精神压力,丰富企业文化生活,增强企业认同感和凝聚力,满足员工集体外出旅游请求,行政管理部拟组织总部员工外出旅游活动1项,具体活动安排如下: 1、时间:8月9日至8月12日(具体时间可酌情调整)。

中国神农架世界地质公园概述

神农架世界地质公园概述 神农架世界地质公园地处东经109°56′~110°59′,北纬31°18′~31°52′,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神农架林区西南部,面积1022.72平方千米,是典型的构造地貌生态综合型地质公园,包括神农顶、官门山、天燕垭、大九湖、老君山五大园区。 神农架19亿年独特的地质发展史,经历了多期大地构造运动,形成了极为特殊的高山构造地形地貌。最高峰神农顶海拔3106.2米,号称“华中第一峰”,神农顶、大神农架等6座3000米以上的山峰构成了长江和汉水在湖北省境内的分水岭,是举世闻名的“华中屋脊”。中元古代十分完整的地层层序——神农架群,是极为珍贵的地质遗产;辉绿岩墙为地质史上罗迪尼亚超大陆裂解事件提供了重要证据;新元古代的南沱冰碛岩是早期全球性冰期事件的遗迹;分布范围、产出规模、完美程度均可和中国最著名的叠层石产地蓟县相媲美的叠层石群,是研究早期生物演化及沉积环境的重要证据;以及陡山沱组盖帽白云岩、第四纪冰川地貌、大九湖湿地剖面等地质景观和地质现象对揭示古气候、古地理及地质演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公园雄伟壮观的山体地貌、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岩溶地貌等地质景观近200处,构成了一座天然地质博物馆。神农架是名符其实的世界地质资源的重要宝库和璀璨明珠。 神农架是中国内陆地区保存完好的一片绿洲,是全球中纬度地区非常罕见的绿色宝地,是全球14个具有国际意义生物多样

性保护与研究的关键地区之一,在全球193个生物地理省中,代表了中纬度地区最具典型意义的、保存完好的生态系统。神农架有脊椎动物493种、昆虫4143种、高等植物3239种、低等植物926种;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金丝猴、金钱豹等73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珙桐、银杏等26种,地区特有植物神农香菊、洪平杏等116种;发现白熊、白麂等白化动物30多种,堪称“白化动物之乡”。神农架不仅是驰名中外的“绿色明珠”、“物种基因库”,更是第四纪冰川劫难的“生物避难所”。 神农架因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在此架木为梯、采尝百草而得名。古老的炎帝神农传说、震惊中外的野人之谜、被誉为汉民族创世史诗的《黑暗传》、独具特色的地域风俗以及原始神秘的高山文化,赋予了公园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特有品质。 神农架丰富多样的地质奇观、古朴自然的生态环境、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构成了举世罕见的构造地貌生态综合型公园。GGN 专家赞誉神农架世界地质公园是地质、生态、文化的完美融合,代表了世界地质公园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神农顶园区简介 神农顶园区展示了壮丽的山岳地貌、高山植被景观和典型的神农架群地层剖面,面积达360.75平方公里,主要有金猴岭原始森林、板壁岩石芽群、酒壶坪冰蚀谷、长岩屋冰川漂砾、猴子石寒冻石柱、神农顶主峰、神农谷石林、阴峪河峡谷、大龙潭金丝猴研究基地等景观,旅游服务设施完善,是地质旅游与科学考察的重点区域。 官门山园区简介

新邵白水洞国家地质公园规划(2018).doc

湖南新邵白水洞国家地质公园规划(2018-2035 年) 新邵县人民政府 二 O 一八年六月 湖南新邵白水洞国家地质公园规划 (2018-2035 年) 项目负责:刘文锋 报告编制:张舒迟刘江龙刘文锋肖锋喻丹 审核:陈永明 总工程师:余洪亮 编制单位:湖南大垚国土资源勘查有限公司 新邵县人民政府 二O 一八年六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 第一条公园位置 1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 第二条范围、边界、面积 1 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 第三条规划期限 1 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 第四条规划依据 1 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尔。 第五条公园发展概况及规划背景 2 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點鉍。 第二章地质公园的性质与发展目标 4 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卺癩。 第六条公园性质与特色 4 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镀齐。 第七条发展目标 4 鹅娅尽損鹌惨歷茏鴛賴縈诘。 第三章地质遗迹景观及评价 6 籟丛妈羥为贍偾蛏练淨槠挞。 第八条地质地貌概述 6 預頌圣鉉儐歲龈讶骅籴買闥。 第九条地质遗迹类型 6 渗釤呛俨匀谔鱉调硯錦鋇絨。 第十条地质遗迹对比评价 6 铙誅卧泻噦圣骋贶頂廡缝勵。 第四章其他景观资源及评价8 擁締凤袜备訊顎轮烂蔷報赢。 第十一条生物及其他自然景观及评价8 贓熱俣阃歲匱阊邺镓騷鯛汉。 第十二条人文景观及评价8 坛摶乡囂忏蒌鍥铃氈淚跻馱。 第五章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9 蜡變黲癟報伥铉锚鈰赘籜葦。 第十三条总体布局与园区、景区划分9 買鲷鴯譖昙膚遙闫撷凄届嬌。 第十四条功能区划分9 綾镝鯛駕櫬鹕踪韦辚糴飙钪。 第六章地质遗迹保护10 驅踬髏彦浃绥譎饴憂锦諑琼。 第十五条地质遗迹保护区的划分及边界坐标(主要拐点)的确定 10 猫虿驢绘燈鮒诛髅貺庑献鵬。第十六条各级保护区的控制要求与保护措施10 锹籁饗迳琐筆襖鸥娅薔嗚訝。 第十七条特殊地质遗迹的保护方案10 構氽頑黉碩饨荠龈话骛門戲。 第七章生态环境与人文景观保护12 輒峄陽檉簖疖網儂號泶蛴镧。 第十八条地质公园环境容量控制与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12 尧侧閆繭絳闕绚勵蜆贅瀝纰。 第十九条灾害防治12 识饒鎂錕缢灩筧嚌俨淒侬减。 第二十条珍稀物种名录及保护12 凍鈹鋨劳臘锴痫婦胫籴铍賄。 第二十一条人文景观保护13 恥諤銪灭萦欢煬鞏鹜錦聰櫻。 第八章科学研究14 鯊腎鑰诎褳鉀沩懼統庫摇饬。 第二十二条课题选择和依据14 硕癘鄴颃诌攆檸攜驤蔹鸶胶。 第二十三条计划编制14 阌擻輳嬪諫迁择楨秘騖輛埙。

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回顾与展望

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回顾与展望 关于如何有效、持续地保护遗迹,长期以来各国地学界的同仁进行了各种思考和探索。最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力支持下,欧洲和中国在21世纪初率先通过建立地质公园来解决这一问题。地质公园是以珍贵地质遗迹为主体,以有效保护、传播地学知识、发展当地经济为目标而提出的一种新型自然遗迹保护模式。这种模式有效缓解了发展中的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激烈冲突(其本质是不同利益群体之间人与人的冲突),体现了一种可持续的发展理念,符合当前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 《寻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帮助申请加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的国家地质公园工作指南》(以下简称《工作指南》)中对地质公园的定义作了详细描述,概括起来就是:“地质公园”是一个具有明确的范围界定,并具有足够大的面积以便促进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主要是通过旅游)的区域,应当包含若干各种规模且具有国际意义的地质遗迹,或者其中包含了具有特殊科学意义、稀有或美丽的地质体的一部分,这些特征以及形成这些特征的事件和过程在区域地质历史中具有代表性。此外,非地质主题是其整体的一部分,其中包括一些具有生态、考古、历史或者文化价值的遗址。地质公园的英文名称由Geological Park组合缩写而成,为Geopark。 在2002年2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地质对比计划执行局年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地学部(现为生态与地学部)提出建立地质公园网络,其日标是:①保持一个健康的发展环境;②进行广泛的地球科学教育;③营造本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网络计划每年在全球吸收20个地质公园加入,全球共吸收500个成员。随即,该网络计划得到UNESCO的正式认同,其英文名称为“Global Geoparks Network”,或者“Global Network of National GeoParks”,缩写为“GGN”。从2004年开始,该网络正式吸收了来自中国和欧洲的25个成员,截止2008年底,共有56个成员,分布在18个国家。 一、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的起源 (一)世界地质公园网络产生的必然性 1.人类保护地质遗迹的需要 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对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十分重视。例如,英国1991年成立了自然洞穴保护协会,制订了地质遗迹登录办法。目前已登记遗产地2200处,建立了信息库,并进行分级管理。1987年,中国原地质矿产部发布了《关于建立地质自然保护区规定(试行)的通知》,把保护地质遗迹首次以部门规定的形式提了出来。一个多世纪以来,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印度、印度尼西亚、非洲和拉丁美洲的100多个国家陆续建立起国家

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

附件 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 前言 中国的地质公园建设,是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世界地质公园网络体系”的倡议,贯彻国务院关于保护地质遗迹的任务,由国土资源部主持于2000年开始进行的一项新工作。 地质公园担负三项任务:第一,保护地质遗迹,保护自然环境;第二,普及地球科学知识,促进公众科学素质提高;第三,开展旅游活动,促进地方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目前,中国地质公园体系已初具规模。地质公园事业的发展使得我国地质遗迹保护事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依托地质公园建设,很多珍贵地质遗迹得到了切实保护,社会地球知识科学普及水平迅速提升,同时还带动了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振兴。 为加强地质公园管理,进一步规范我国的地质公园规划建设,指导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特制订本技术要求。 一、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地质公园的规划编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保护优先,科学规划,合理利用。 2.体现地质公园宗旨,突出地质公园特色。 3.统筹兼顾,做好与相关规划的衔接。 二、规划工作的主要依据及规范性引用文件 (一)法律法规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风景名胜区条例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 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地质矿产部) 古生物化石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 (二)技术规范、标准、指南类: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与工作指南(国土资源部,2002-11) 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指南和标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

我国国家地质公园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及开发战略

我国国家地质公园发展现状、存在问题 及开发战略 工商管理学院 15旅专升本2班 H1585211 朱莹莹

国家地质公园属于国家公园,它不同于一般的“公园”,地质公园必然有地质遗迹遗址景观;地质遗迹保护是建立地质公园的基本宗旨;地质公园需以较高的科学品位吸引游客;地质公园是地质研究和科学基地。 国家地质公园——作为国家地质公园体系的一种景观类型:地质公园是具有独特地质景观、典型地质现象或重要地质遗迹的自然公园;具有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和生态旅游价值;具有科学价值和科普价值;地质公园是珍贵的地质遗产保护区;地质公园是进行地学考察研究和科普教育的露天自然博物馆;地质公园是典型的公共品和公共资源。 (一)我国地质公园发展现状 中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地质公园计划”试点国家之一。我国是世界上地质遗迹资源比较丰富,种类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在世界自然宝库中享有盛名。2001年我国首批11家地质公园获准建立之日起,“国家地质公园”,从此载入我国公园建设与发展史册 (二)我国地质公园存在的问题 (1)多头管理,造成管理混乱或无人管理 由于地质遗迹保护系统没有形成集中管理,从而出现了管理“盲区”或分散多头管理。例如,国家风景名胜区由国家建设部门管辖,国家森林公园属林业部管,国家自然保护区又分属环保总局、农业部、林业部、国土部、水利部等部门管。各部门由于其部门性质侧重点不同,因而对地质遗迹资源的理解认识、重视程度和采取保护措施也就不同,导致在地质遗迹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带来许多矛盾和问题,致使一些珍贵的地质遗迹资源因重视不够,保护不力而遭到破坏。(2)对地质公园缺乏认识,概念不清,导致无人问津,缺乏研究。

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

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 前言 (2) 一、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3) 二、规划工作的主要依据及规范性引用文件 (3) 三、规划工作的重点及要求 (4) 四、规划的成果要求 (14) 五、本技术要求的适用范围 (20) 六、附则 (20) 七、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纲要 (21) 第一章总则 (21) 第二章地质公园的性质与发展目标 (22) 第三章地质遗迹景观及评价 (22) 第四章其他景观资源及评价 (22) 第五章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 (23) 第六章地质遗迹保护 (23) 第七章生态环境与人文景观保护 (23) 第八章科学研究 (24) 第九章解说系统规划 (24) 第十章科学普及行动 (25) 第十一章旅游发展 (26) 第十二章地质公园信息化建设 (26) 第十三章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 (27) 第十四章土地利用 (27) 第十五章社区行动计划 (27) 第十六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28)

附件 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 前言 中国的地质公园建设,是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世界地质公园网络体系”的倡议,贯彻国务院关于保护地质遗迹的任务,由国土资源部主持于2000年开始进行的一项新工作。 地质公园担负三项任务:第一,保护地质遗迹,保护自然环境;第二,普及地球科学知识,促进公众科学素质提高;第三,开展旅游活动,促进地方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目前,中国地质公园体系已初具规模。地质公园事业的发展使得我国地质遗迹保护事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依托地质公园建设,很多珍贵地质遗迹得到了切实保护,社会地球知识科学普及水平迅速提升,同时还带动了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振兴。 为加强地质公园管理,进一步规范我国的地质公园规划建设,指导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特制订本技术要求。

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申报书

附件1 桂林理工大学 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 申报书 立项年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类别:创新训练□创业训练□创业实践□ 项目级别:国家级□自治区级□学校级□ 项目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责人所在院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表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桂林理工大学

填写须知 一、项目类别说明: 1. 创新训练项目是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每个项目参与学生一般不超过5人。 2. 创业训练项目是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角色,完成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每个项目参与学生一般不超过6人。 3. 创业实践项目是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此类项目不限参与学生人数。 二、本表由申请人如实填写,表达简明扼要。 三、填表字体用小四号宋体,单倍行距,要求统一用A4纸双面印制、装订。

项目名称 项目起止时间年月至年月 负责人姓名年级所在院系学号联系电话 项目中的 分工 项目组成员 校内指导教师姓名职务/职称 所在单位 联系电话E-mail 姓名职务/职称 所在单位 联系电话E-mail 校外指导教师姓名职务/职称 所在单位 联系电话E-mail 姓名职务/职称 所在单位 联系电话E-mail

地质公园规划试卷90

地质公园规划试卷90 1.单选题【本题型共4道题】 1.《世界地质公园申请表评估表》,属自然属性的“地质与景观”权重为() A.50% B.35% C.40% 2.()是地质公园内的核心保护区域,不允许观光游客进入,只允许经过批准的科研、管理人员进入开展保护和科研活动,区内不得设立任何建筑设施。 A.特级保护区 B.一级保护区 C.二级保护区 D.三级保护区 3.以下国家地质公园中,不属于丹霞地貌的是() A.江西龙虎山 B.广东丹霞山 C.甘肃平凉崆峒山 D.浙江雁荡山 4.以下()国家地质公园主要地质特征与火山五关。 A.黑龙江五大连池国家地质公园 B.浙江雁荡山国家地质公园 C.内蒙古阿尔山国家地质公园 D.安徽黄山国家地质公园 2.多选题【本题型共2道题】 1.以下()属于地质遗迹保护的内容。

A.对追溯地质历史具有重大科学研究价值的典型层型剖面(含副层型剖面)、生物化石组合带地层剖面,岩性岩相建造剖面及典型地质构造剖面和构造形迹。 B.有独特医疗、保健作用或科学研究价值和温泉、矿泉、矿泥、地下水活动痕迹以及有特殊地质意义的瀑布、湖泊、奇泉。 C.具有特殊学科研究和观赏价值的岩石、矿物、宝玉石及其他典型产地。 D.具有科学研究意义的典型地震、地裂、塌陷、沉降、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遗迹。 2.关于地质公园定义的描述正确的有() A.地质公园是一个有明确边界线并且足够大的使其可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的表面面积的地区。 B.地质公园是由一系列具有特殊科学意义、稀有性和美学价值的,能够代表某一地区的地质历史、地质事件和地质作用的地质遗址(不论其规模大小)或者拼合成一体的多个地质遗迹所组成。 C.地质公园不只是具有地质意义,还有可能具有考古、生态、历史或文化价值。 D.地质公园以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优雅的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 3.判断题【本题型共4道题】 1.上海崇明岛地质公园主要地质遗迹特征/地质遗迹保护对象是火山地质遗迹。 Y.对 N.错 2.《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将地质遗迹保护区分为国家级、省级、县级三个等级。 Y.对 N.错 3.地质遗迹保护区的管理机构可根据地质遗迹的保护程度,批准单位或个人在保护工区范围内从事科研、教学及旅游活动。 Y.对 N.错 4.地质公园内禁止开山、开荒等破坏地貌景观和植被的活动,根据需要可以设立工业开发区。 Y.对 N.错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地质论评》2007年第1期发表了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胡炜霞博士等的文章,“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特色及快速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章指出,中国在推动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中国的经验对推动全球地质公园事业的发展也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国家地质公园在促进地质遗迹保护、经济发展和科普教育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快速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数量增长相对过快、类型和地区分布还有待平衡和谐、国家地质公园景区的旅游品牌效应尚需提高、科普与旅游参与尚待有机和谐等方面。 国家地质公园是以具有特殊科学意义、稀有性和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有全球或区域性代表意义的地质遗迹为主体,并融合其他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组合而成的特定区域,是保护地质遗迹,将其开发用于旅游的一种可持续发展形式。 文章指出,截止2005年,中国已经建立了四批138个国家地质公园,这使得许多著名风景区都纳入了国家地质公园的管理范围。公园的建设既促进了旅游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也提高了对地质遗迹的投入和居民对地质遗迹保护的自觉性,使一些地质遗迹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如河南焦作云台山、北京延庆硅化木、陕西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等。国家地质公园的室内室、外博物馆的展示为人们了解科学知识创造了实际空间,十分适合新世纪游客求新、求异、求知的心理,促进了科学世界观

的普及。但在将地质遗迹景观推向市场、国家地质公园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些泛化和过热现象也逐渐凸显出来:目前对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发展的研究从个案的开发、管理及保护的角度谈得多,而谈问题的较少,对国家地质公园中的一些泛化及过热问题还鲜有述及。 在中国建立国家地质公园,须由中央级政府组织(国土资源部)直接批准,这在世界上是第一个国家。中国的地质遗迹资源丰富,种类齐全,但由于地质遗迹保护法律法规的相对滞后,地质遗迹景观人为破坏比较严重。基于更有效地保护地质遗迹,同时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9年提出的建立地质公园的计划,国土资源部在1999年12月召开的“全国地质地貌景观保护工作会议”上提出围绕“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思想而建立国家地质公园的设想。2000年中国国土资源部编制《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指南》以指导国家地质公园规范工作。2001年国土资源部成立国家地质公园领导小组和国家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负责地质公园建设等重大政策决策和审批等,下设国家地质公园办公室,挂靠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并于2001年3月审批了首批11家国家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的运作属市场行为,尽管政府不对地质公园的建设直接进行投入,但对其内部的地质遗迹保护有经费支持。2003年UNESCO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世界地质公园网络。2004年6月,第一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在中国北京召开。迄今为止,全球评选出的33家世界地质公园我国占12家。中国在推动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北京十渡国家地质公园规划(2011~2025年)

北京十渡国家地质公园规划(2011~2025年) 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政府 二0一三年十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一条公园位置 (1) 第二条范围、边界、面积 (1) 第三条规划期限 (1) 第四条规划依据 (1) 第五条公园发展概况及规划背景 (3) 第二章地质公园的性质与发展目标 .................................. 5第六条公园性质与特色.................................................. 5第七条发展目标......................................................... 5第三章地质遗迹景观及评价.. (7) 第八条地质地貌概述 (7) 第九条地质遗迹类型 (7) 第十条地质遗迹评价 (9) 第四章其他景观资源及评价 (11) 第十一条生物及其他自然景观及评价 (11) 第十二条人文景观及评价.11 第五章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 (12) 第十三条总体布局与景区划分 (12) 第十四条功能区划分 (12) 第六章地质遗迹保护 (13) 第十五条地质遗迹保护区的划分及边界坐标(主要拐点)的确定 (13) 第十六条各级保护区的控制要求与保护措施 (13) 第十七条特殊地质遗迹的保护方案 (14) 第七章生态环境与人文景观保护 (15) 第十八条地质公园环境容量控制与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 (15) 第十九条灾害防治 (16) 第二十条珍稀物种名录及保护 (18) 第二十一条人文景观保护 (18)

第八章科学研究 (19) 第二十二条课题选择和依据 (19) 第二十三条计划编制 (19) 第二十四条近期研究计划的实施 (20) 第二十五条研究经费 (20) 第二十六条科学研究成果出版及转化 (20) 第九章解说系统规划 (21) 第二十七条解说系统架构 (21) 第二十八条地质博物馆及科普电影馆(影视厅) (21) 第二十九条公园主、副碑及综合图文介绍栏 (21) 第三十条景点、景物解说牌 (21) 第三十一条公共信息标识牌 (22) 第三十二条图书音像的出版和推广 (22) 第三十三条解说系统设施维护与更新 (22) 第十章科学普及行动 (23) 第三十四条乡土科普活动 (23) 第三十五条科学实践活动 (23) 第三十六条面向普通游客的专项科普活动 (23) 第十一章旅游发展 (24) 第三十七条旅游客源市场 (24) 第三十八条地质公园推广计划 (24) 第三十九条旅游项目及旅游产品 (25) 第四十条专题考察路线 (26) 第十二章地质公园信息化建设 (27) 第四十一条地质遗迹数据库 (27) 第四十二条公园监测系统 (27) 第四十三条网站建设 (27) 第十三章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 (29) 第四十四条道路交通 (29) 第四十五条水电设施 (29)

地质公园规划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4道题】 1.()地质遗迹保护区的建立,由地质遗迹所在地的地(市)、县(市)人民政府或同级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省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评审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并签署意见,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A.国家级 B.省级 C.县级 用户答案:[B] 得分:0.00 2.《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区的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A.能为一个大区域甚至全球演化过程中某一重大地质历史事件或演化阶段提供重要地质证据的地质遗迹。 B.具有国际或国内大区域地层(构造)对比意义的典型剖面、化石及产地。 C.具有国际或国内典型地学意义的地质景观或现象。 D.能为区域地质历史演化阶段提供重要地质证据的地质遗迹 用户答案:[D] 得分:10.00 3.()是地质公园内的核心保护区域,不允许观光游客进入,只允许经过批准的科研、管理人员进入开展保护和科研活动,区内不得设立任何建筑设施。 A.特级保护区 B.一级保护区 C.二级保护区 D.三级保护区 用户答案:[A] 得分:10.00 4.《世界地质公园申请表评估表》,属自然属性的“地质与景观”权重为()

A.50% B.35% C.40% 用户答案:[A] 得分:0.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2道题】 1.以下()属于地质遗迹保护的内容。 A.对追溯地质历史具有重大科学研究价值的典型层型剖面(含副层型剖面)、生物化石组合带地层剖面,岩性岩相建造剖面及典型地质构造剖面和构造形迹。 B.有独特医疗、保健作用或科学研究价值和温泉、矿泉、矿泥、地下水活动痕迹以及有特殊地质意义的瀑布、湖泊、奇泉。 C.具有特殊学科研究和观赏价值的岩石、矿物、宝玉石及其他典型产地。 D.具有科学研究意义的典型地震、地裂、塌陷、沉降、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遗迹。 用户答案:[ABCD] 得分:10.00 2.关于地质公园定义的描述正确的有() A.地质公园是一个有明确边界线并且足够大的使其可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的表面面积的地区。 B.地质公园是由一系列具有特殊科学意义、稀有性和美学价值的,能够代表某一地区的地质历史、地质事件和地质作用的地质遗址(不论其规模大小)或者拼合成一体的多个地质遗迹所组成。 C.地质公园不只是具有地质意义,还有可能具有考古、生态、历史或文化价值。 D.地质公园以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优雅的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 用户答案:[ABCD] 得分:10.00 三、判断题【本题型共4道题】 1. 上海崇明岛地质公园主要地质遗迹特征/地质遗迹保护对象是火山地质遗迹。

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

公选课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 结课报告 姓名: 学号: 教师: 日期: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分布地域广阔、种类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为履行我部地质遗迹保护职责,我们大力推进建立国家地质公园工作,自2000年我部组织实施国家地质公园计划以来,公园建设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世界地质公园20处(全球共58处),批准建立国家地质公园138处,省级地质公园159处。在138处国家地质公园中,已经揭碑开园的有127处。 一、我国国家地质公园发展历程 我国是世界上最先由政府部门组织建立国家地质公园的国家,也是全球建立地质公园最早的国家之一。上世纪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创建世界地质公园网络”的号召。1999年12月,我部在山东威海召开“全国地质地貌景观保护工作会议”,提出了以建设国家和地方不同层次地质公园的形式来推进我国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的方针。随后,成立了由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财政、环保、林业、旅游、文物、教育、国土及中国地质学会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参加的国家地质遗迹(地质公园)领导小组和国家地质遗迹(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制订了《全国地质遗迹保护规划》,印发了《关于申报国家地质公园的通知》,出台了《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工作指南》、《国家地质公园评审标准》等规范,并从2000年开始在全国组织实施国家地质公园计划。我们已分别于2000年、2001年、2004年、2005年开展了四批次国家地质公园评审工作。2009年8月,历经四年准备,第五批次国家地质公园评审会在北京召开,经专家评审有44家地质公园获得了国家地质公园资格,在三年的建设期后,将会有44个新成员加入到我们的地质公园网络体系中来。 2004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我部联合在北京召开“第一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我国黄山、庐山、云台山等8个国家地质公园被首批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到目前为止,我国先后又有四川兴文、内蒙古克什克腾、福建泰宁、山东泰山、中国雷琼、四川自贡等12家世界地质公园获得批准,2家(内蒙古阿拉善地质公园、陕西秦岭终南山地质公园)已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请,6月下旬联合国也已派专家对上述公园完成实地考察工作,目前已进入最后审批阶段;另有2家(广西乐业—凤山地质公园和福建宁德地质公园)已完成国内审查,近期将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 目前,我国已有世界地质公园20个,占全球世界地质公园总数(58个)的1/3,是世界地质公园数量最多、增长最快的国家。中国在地质公园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官员赞扬说“中国在地质公园建立这一工作中起到了开拓性的推动作用”,并将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办公室设立在中国北京,显示了中国在世界地质公园网络中的重要地位。 二、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取得巨大社会经济效益 地质公园在我国从无到有,从默默无闻到今天的被大家广泛认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作为一种新的资源利用方式,它已在地质遗迹与生态环境保护、地方经济发展与解决群众就业、科学研究与知识普及、提升原有景区品位和基础设施改造、国际交流和提高全民素质等方面日益显现出巨大的综合效益。据统计,到目前为止,138家国家地质公园的实际投入为146.3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

世界地质公园全录

第十部分世界地质公园大家庭 2004年第一批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成员 The First Batch of Members of Global Geopark Network in 2004 1. 奥地利艾森武尔瑾地质公园Nature Park Eisenwurzen – Austria 2. 中国黄山世界地质公园Huangshan Global Geopark– China 3. 中国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Wudalianchi Global Geopark–China 4. 中国庐山世界地质公园Lushan Global Geopark– China 5. 中国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Yuntaishan Global Geopark- China 6. 中国嵩山世界地质公园Songshan Global Geopark-China 7. 中国张家界砂岩峰林世界地质公园Zhangjiajie Sandstone Peak Forest Global Geopark- China 8. 中国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Danxiashan Global Geopark– China 9. 中国石林世界地质公园Stone Forest Global Geopark- China

10. 法国普罗旺斯高地地质公园Reserve Géologique de Haute Provence – France 11. 法国吕贝龙地质公园Park Naturel Régional du Luberon – France 12. 德国特拉维塔地质公园Nature park Terra Vita – Germany 13. 德国贝尔吉施-奥登瓦尔德山地质公园Bergstrasse –Odenwald Global Geopark– Germany 14. 德国埃菲尔山脉地质公园Vulkaneifel Global Geopark–Germany 15. 希腊莱斯沃斯石化森林地质公园Petrified Forest of Lesvos –Greece 16. 希腊普西罗芮特地质公园Psiloritis Natural Park – Greece 17. 英国大理石拱形洞--奎拉山脉地质公园Marble Arch Caves & Cuilcagh Mountain Park –Ireland, Republic of/Northern Ireland 18. 爱尔兰科佩海岸地质公园Copper Coast Global Geopark - Republic of Ireland 19. 意大利马东尼地质公园Madonie Natural Park – Italy

地质公园建设规划技术要求

地质公园建设规划技术要求 一、地质公园边界规划技术要求 确定地质公园规划范围及其外围保护地带,应依据以下原则:景源特征及其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历史文化与社会的连续性;地域单元的相对独立性;保护、利用、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划定风景区范围的界限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 划定边界线: 选择比例尺大小1:10000—1:5000地形图上标出边界红线,便于勘测划界;边界划定顺其自然,以现有明确的地形标志物为依托,如山头、山峰、山脊线、河流汇聚点、道路汇聚点等,确定地理界标、桩标点,并在合适的位置设立界桩、边界标识牌,使边界得以清晰的控制。 界桩通常在界线上每100~200m处或转折点处设一桩;边界标识牌位置,通常设在与界线交叉的路口附近,或明显的地形地物界线折点处,两牌间隔距离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每5~10km设置边界牌一块。地质公园面积较大,边界线长,规划设计可考虑建立边界林带,宽度宜为20~100m内。 边界标识牌文字包括:地质公园全名称、批准设立本公园的机关、批准时间等,标准字体阴刻。界牌设立要保证坚固能长久耐用,通常用天然石材,规格为0.60m×1.00m~1.00m×1.50m为宜。界桩上文字可用地质公园简称,标准字体阴刻,用条形石制作埋设,地面部分不小于0.4m。 2、确定外围保护区范围: 在1:5000—1:10000地形图上标明地质公园的外围保护区界线(面积不大的地质公园,也可在1:10000—1:5000地形图上标出,并确定外围保护区的重要界标点,如村庄、高速公路、铁路等。 3、地质公园根据地质遗迹的分布状况,可跨越行政区划,与行政区划不能混淆。 二、地质公园保护规划技术要求 1、地质遗迹分级保护方案怎样确定特级、重点和一般?每级保护区内游客的进入程度、保护措施的采用规划要求的深度;车辆处理?游览设施和服务设施安排? 在建设规划中,根据地质遗迹的科学价值,应提出地质遗迹分级保护方案,一般可分为特级保护、重要保护和一般保护三个等级,提出相应的保护方案。 特级保护区的划定及其保护方法: 将最需要保护的(最典型、最稀有、最有科学价值和容易受到人为破坏的)地质遗迹所在地块列为特级保护区。严格划定保护区范围,除科研需要经主管机关批准外,禁止游人靠近、触摸;要提出隔离保护措施,必要时配置必要的研究和安全防护性设施,如玻璃罩、玻璃屋、隔离室以及参观廊道、展示柜、保护馆(埋藏厅)等;要有效果图、防护设施选型方案、立

某旅游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过程

太湖风景名胜区西山景区总体规划 编制单位: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编制完成时间:2003年9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规划布局与景点规划 第三章旅游规划 第四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第五章保护培育规划 第六章典型景观规划 第七章游览设施规划 第八章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第九章植被规划 第十章基础工程规划 第十一章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第十二章分期发展规划 第十三章实施措施 第二部分说明 第一章规划背景 一、太湖风景名胜区的特点、组成 二、西山景区在太湖风景名胜区中的地位 三、以往规划编制情况及实施回顾 四、本次规划编制背景 五、本次规划总体思路 第二章景区基本概况 一、自然及资源条件 二、历史沿革 三、社会经济 第三章景观资源概况与评价 一、景观资源概况 二、景观资源评价 第四章规划指导思想与性质 一、规划依据 二、规划参考 三、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 四、规划范围和外围保护地带范围

五、规划期限 六、性质 第五章规划布局与景点规划 一、总体布局 二、景点规划 第六章旅游规划 一、景区旅游业发展背景分析 二、景区旅游发展现状 三、旅游市场开拓 四、游览路线组织 五、旅游环境容量 第七章土地利用协调规划 一、土地资源分析 二、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三、土地利用原则 四、土地利用分配 五、景区用地平衡表 第八章专项规划 一、保护培育规划 二、典型景观规划 三、游览设施规划 四、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五、植被规划 六、基础工程规划 七、经济发展引导规划 八、分期发展规划 第九章实施措施 第三部分图件 1、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区域位置图 2、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景源评价与现状分析图 3、西山景区总体规划――规划设计总图 4、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景观功能分析图 5、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协调规划图 6、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交通组织规划图 7、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保护培育规划图 8、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游览设施规划图 9、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居民社会调控规划图 10、西山景区总体规划――植被规划图 11、西山景区总体规划――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图 12、西山景区总体规划――供电电信工程规划图 13、西山景区总体规划――分期发展规划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