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湖北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荐书

2018年湖北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荐书
2018年湖北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荐书

2018年湖北省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荐书成果名称现代学徒制理论与实践研究

成果完成人周松兵李强唐棠余立明

陈志成高宏李雷张龙朱大斌

成果完成单位湖北十堰职业技术(集团)学校

湖北正奥比克希汽车电气系统有限公司

推荐单位名称及盖章十堰市教育局

推荐时间 2018 年 03 月 12 日

成果所属类别 1

代码 10802

一、成果简介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报书

以“点、线、面、体”自我评估为核心的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建立及实施效果 一.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1000字) 成果简介:开展自我评估是教育部“五位一体”评估制度的基础。南昌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当中,牢固树立质量立校、质量强校理念,立项研究,积极实践,先后开展教师授课质量评价(点)、专业综合评估(线)、学院本科教学工作状态评估(面)、学校基本教学状态数据监测(体)的自我评估工作,构建了以“点、线、面、体”自我评估为核心的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持续有效地开展校内自我评估,对教学质量进行常态监测和持续改进,有效提高了学校教学质量。 该体系由教学决策、资源保障和教学执行、监控督导和教学评估、信息反馈等四个子系统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见图1),以“点、线、面、体”自我评估系统(质量评价与诊断)为核心,在教学质量信息收集的基础上,通过开展自我评估,对学校的教学质量过程进行综合评价与诊断,然后通过质量反馈及修正系统进行改进。自我评估坚持每年进行(教师授课质量评价每学期开展),实现了对教学质量的全方位、全过程常态监测,在“质量信息收集—自我评估诊断—评估信息反馈—调控与修正” 的闭环管理模式下,实现了对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其最主要的特点是能够实现教学质量“常态监测、自我诊断、自我调控、持续改进”的功能。

项目实施过程,制定了覆盖教学主要环节的质量标准和涵盖教学全过程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制度,建立了定量与定性结合定量为主的结果导向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合纵连横的全贯通的评价组织机构,建设了基本状态数据与时点评价数据相结合的结果呈现平台,形成了评价激励与约束机制相结合的持续改进机制,在提高学校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投入、本科教学条件建设、教学管理水平、本科生培养质量、优化专业结构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图1 南昌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示意图本成果以问题为导向,旨在破解传统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中存在的难题:

《省级教学成果奖推荐书》填报说明

《省级教学成果奖推荐书》填报说明 《省级教学成果奖推荐书》(以下简称《推荐书》)是教学成果奖申请、推荐、评审、批准的主要依据,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格式、栏目及所列标题如实、全面填写。 封面 1.成果名称:应准确、简明地反映出成果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字数(含符号)不超过35个汉字。教学成果如为教材,在成果名称后加写(教材)。 2.成果完成人、成果完成单位:按《2005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办法》(以下简称《奖励办法》)的有关规定填写。集体完成的成果,成果完成人和完成单位按照其贡献大小从左至右,从上到下顺序排列。 3.推荐等级建议:指成果推荐单位按《奖励办法》的有关规定给推荐成果所定的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建议。 4.推荐单位:指高等学校。 5.推荐时间:应为推荐单位决定推荐省级奖的时间。 6.成果所属科类:按下条《成果所属科类代码》中的规范要求填写。 7.代码:组成形式为:abcdef,其中: ab:成果所属科类代码:哲学—01,经济学—02,法学—03,教育学—04,文学—05,历史学—06,理学—07,工学—08,农学—09,医学—10,管理学—11,军事学-12,其他(包括:政治思想教育、素质教育、评估、教育技术研究与应用等)—13。 *科类代码(规范)与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教高[1998]8号)的学科代码(规范)一致。填写科类代码一般应按成果所属学科归类。 c:成果完成人为一个人填1,两个人填2,三个人填3,四个人填4,五个人填5,其它填0。 d:成果属普通教育填1,继续教育填2,其它填0。 e:成果属高职高专教育填1,本科教育填2,研究生教育填3,其它填0。 f:成果内容属教书育人填1,教学改革填2,教学建设填3,教学管理填4,其它填0。 *填写编码时,不得少填、多填或错位填写,若编码中某一项无法填写,请在这一位填W。 8. 编号由省教育厅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励办公室填写。 一、成果简介 1.成果曾获奖励情况:指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中国人民解放军设立的教学奖励;经登记常设的社会力量设立的教学奖励,但不包括商业性的奖励。 2.成果起止时间:起始时间指立项研究、开始研制日期;完成时间指成果开始实施(包括试行)或通过验收、鉴定的日期。 3.主题词:按《国家汉语主题词表》填写3至7个与推荐成果内容密切相关的主题词,每个词语间应加“;”号。 4.成果主要内容:是考核、评价该成果是否符合获奖条件的主要依据,字数一般不超过1000个汉字。凡涉及到该项成果实质内容的说明、论据及实验结果等,均应直接叙述,不要采取“见**附件”的表达形式。 5.创新点:是成果详细内容在创新性方面的归纳与提炼。应简明、准确、完整地阐述,每个创新点的提出须是相对独立存在的。字数不超过400个汉字。 6.应用情况:应在栏目内,就成果的应用、推广情况及预期应用前景进行阐述,或就成果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书刊中的评价及引用情况进行阐述。 二、主要完成人情况 1.主要完成人情况,是核实推荐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主要完成人是否具备获奖条件的依据,应按表格要求逐项填写。 2.主要贡献:应在栏目内如实地写明该完成人对本成果做出的贡献。 三、主要完成单位情况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荐书填写说明

附件4: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荐书》等填报说明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荐书》(以下简称《推荐书》)是教学成果奖申请、推荐、评审、批准的主要依据,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格式、栏目及所列标题如实、全面填写。 封面 1.成果名称:应准确、简明地反映出成果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字数(含符号)不超过35个汉字。教学成果如为教材,在成果名称后加写(教材)。 2.成果完成人、成果完成单位:按《2005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办法》(以下简称《奖励办法》)的有关规定填写。集体完成的成果,成果完成人和完成单位按照其贡献大小从左至右,从上到下顺序排列。 3.推荐等级建议:指成果推荐单位按《奖励办法》的有关规定给推荐成果所定的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建议。 4.推荐单位: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或国家有关部门教育管理机构。 5.推荐时间:应为推荐单位决定推荐国家级奖的时间。 6.成果所属科类:按下条《成果所属科类代码》中的规范要求填写。 7.代码:组成形式为:abcdef,其中: ab:成果所属科类代码:哲学—01,经济学—02,法学—03,教育学—04,文学—05,历史学—06,理学—07,工学—08,农学—

09,医学—10,管理学—11,军事学-12,其他(包括:政治思想教育、素质教育、评估、教育技术研究与应用等)—13。 *科类代码(规范)与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教高[1998]8号)的学科代码(规范)一致。填写科类代码一般应按成果所属学科归类。 c:成果完成人为一个人填1,两个人填2,三个人填3,四个人填4,五个人填5,其它填0。 d:成果属普通教育填1,继续教育填2,其它填0。 e:成果属高职高专教育填1,本科教育填2,研究生教育填3,其它填0。 f:成果内容属教书育人填1,教学改革填2,教学建设填3,教学管理填4,其它填0。 *填写编码时,不得少填、多填或错位填写,若编码中某一项无法填写,请在这一位填W。 8.序号:组成形式为abcdef,其中: abc为省(部)代码(详见下表); def为省(部)推荐成果的顺序号。 例如:序号“911001”为北京市推荐的、编号为001的成果,其中911为推荐单位:北京市的代码,001为推荐国家级教学成果的顺序号。 省(自治区、直辖市)代码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

附件1 2014年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 报送数量限额 (省辖市、直管县、重点扩权县(市),厅直单位)

附件2 2014年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市级单位(省直管县、重点扩权县(市))信息表 年月日 注: 推荐单位填写此表 (一式二份),并于2014年2月25日前寄送或传真至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课题办(415房间)。

附件3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 申报表 成果名称 成果完成者 所在单位 市级教学成果奖励等级 推荐单位名称及盖章 推荐时间:年月日 编号 河南省教育厅制

成果持有者承诺书 在申报成果奖过程中,本人自愿做出如下承诺: 对填写的各项内容负责,成果申报材料真实、可靠,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未弄虚作假、未剽窃他人成果。 成果持有者签字: 所在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签章): 年月日

一、成果类别 (一)在下列所属基础教育阶段、领域中打“√”(限选一项) □1—学前教育 □2—小学教育 □3—初中教育 □4—高中阶段教育 □5—特殊教育 □6—其他,如成果内容涉及上述两个及以上阶段或领域,或涉及基础教育与其他教育的衔接等 (二)在下列所属改革与实践探索领域中打“√”(限选一项) □01—幼儿园保育教育 □02—幼儿园环境创设与资源利用 □03—幼儿园教育评价 □04—幼儿园教学研究与指导 □05—幼儿家庭教育指导 □06—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07—中小学课程开发与实施 □08—中小学教学方式、组织形式改革 □09—中小学教学评价改革 □10—中小学教育技术教学应用与资源建设

□11—中小学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 □12—中小学教育教学综合改革 □13—特殊教育改革研究 □14—其它 (三)在下列所属学科或具体的实践探索领域中打“√”(限选一项) □01—幼儿发展观察分析与指导 □02—幼儿学习与发展领域研究与实践 □03—幼儿园教育活动适宜性与有效性研究 □04—幼儿园一日生活组织与指导 □05—幼儿游戏研究与实践 □06—幼儿园保育教育综合改革 □07—活动区玩具教具材料与幼儿发展的适宜性 □08—幼儿园社区教育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09—幼儿发展评价 □10—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评价 □11—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价 □12—园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13—学前教育区域教研机制与教研网络建设 □14—面向家庭与社区的学前家庭教育指导 □15—0-3岁婴幼儿发展研究与指导 □16—公益性早期教育服务模式探索

省级教学成果奖总结

《基于“以赛促学”的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成果总结 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 2013年9月20日

《基于“以赛促学”的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成果总结 如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课题组经过多年的探索,认为: 启发学生主动实践,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 竞赛任务是培养大学生主动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课题组针对这一情况,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意义的设计竞赛活动,构建“以赛促学”实践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启发学生主动实践,培养大学生主动实践能力。 下面将课题组多年来的一些实践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基于设计竞赛的大学生主动实践能力培养 何谓被动实践?即实践的目的、对象、方法、程序等关键要素都是由教师制定,学生在教师规定的框架中,沿着既定的路线去完成实践任务。 被动实践是对从书本上学习知识的一种巩固。然而,真正使知识成为活的知识,真正让学生融会贯通的,则需要从一般到特殊和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应该由认识的主体去完成这种过程。而选择实践的对象、目的、方法、程序等,全部由认识的主体去完成,也就是主动实践。 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一定方法的组建而获得的,组建构成中需强调学习环境在学习中的作用,“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这与主动实践的要素质疑力、观察力、协同力、领导力有着诸多的内在联系和契合点。因此不难看出,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重视“被动”和“主动”的平衡,对于学生主动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深刻的启示。 对于学生而言,主动实践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而设计竞赛是学生主动实践能力培养的一种有效途径。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科学总结 成果名称研究型大学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的探索与实践 成果完成人李元元、王迎军、邱学青、李正、徐向民成果完成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二〇〇九年三月二十八日 1(前言 本世纪头20年尤其是“十一五”期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历史时期。推进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奋斗目标的根本保证。科技创新的根本在人才,工程人才培养是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和前提。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程人才培养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面对新世纪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需求,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途径、培养手段和培养方法等方面存在许多不足和不适应的地方。因此,开展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提出相应的行动纲领和改革举措,是当前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需求。 本项目组基于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立项课题“面向创新型国家的工程教育改革研究”、第二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教育部“质量工程”项目):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广东省教育厅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理工类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等7个教学改革和研究项目,自2004年开始,在华南理工大学工程类专业进行了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系列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2(理论创新

2.1 面向创新型国家建设需求,在全国率先提出现代“研究型工程师”和“科技型企业家”的工程人才培养目标 项目组在全国较早地从认识上解决了研究型大学要不要培养工程师和培养怎样的工程师的问题。2004年,学校明确提出把培养敢创新、能创业、会创造的拔尖创新人才作为根本使命。根据以工为主的学科特点和办学基础,学校把培养现代高素质工程师作为自身的重要培养目标,明确提出以培养研究型工程师和科技型企业家作为主要培养方向:一方面致力于培养能站在国际技术发展前沿、了解我国国情,掌握关键技术,并能结合企业实际提出和解决问题的研究型工程师;另一方面,着力培养具有学科领域专业技术知识,受过严格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训练,能领导和驾驭科技型企业成长,具有强烈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意识,集专业技术、市场经验和管理才能于一身的科技型企业家。“研 1 究型工程师”和“科技型企业家”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见图1)。 “大工程”研究型大学需求与挑战背景(华南理工大学)创新型国家战略人才定位人才需求综合性学科结构创新型 经济转型科学实力工程师产业升级师资队伍 办学基础全球一体化挑战理工科工程训练条件优势 研究型科技型 工程师企业家 共性能力 工程实市场管 专业技技术创践能力理能力 术能力新能力

省级教学成果奖推荐书附件

省级教学成果奖推荐书附件 成果名称: 大学物理CCBP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目录 1、《大学物理CCBP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成果总结 2、成果支撑材料目录 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0e11672253.html,/course2008/cg11.htm

“大学物理CCBP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成果总结 “大学物理CCBP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教学研究成果是以安徽省教育厅2005年批准的“大学物理CCBP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为基础,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对大学物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实践。现就本课题所取得的成果汇报如下: 一、课题执行情况 本课题自2005年开题以来,课题组一直紧紧围绕主要建设内容开展工作,至2007年12月份已经圆满完成了课题全部任务,具体情况如下: 1、根据大学物理CCBP教学体系的要求编写了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2、精选了华中科技大学李元杰教授编写的《大学物理(CCBP)》的作为CCBP大学物理教材,并结合专业的特点编写有特色的讲稿和教案。 3、考虑到我校专业特点和学生的情况,课题组从2005年开始遴选计算机专业作为CCBP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并选择了相同专业的另外两个班级作为参照。在试点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CCBP引入到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中,打破传统《大学物理》教材按照力、热、电、光、原、近代物理的顺序编排,突出物理本质、物理思想,特别是物理方法,引入计算机数值计算和模拟技术等研究工具,引导学生如何充分利用计算机的数值处理功能,将复杂的物理方程,特别是现代物理学的微分、积分方程以及非线性问题的转变为计算机处理,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物理问题的计算机算法,引导学生自己独立编写求解物理方程的计算机程序,将物理方程的求解过程交给计算机进行处理。使得学生从纯理论的推导转变到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得到了较好的锻炼。经过两年的试点,我们发现试点班的同学利用计算机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明显比非试点班同学要强。从2007年开始推广到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和自动化专业,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 4、建立了一支具有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本课题组现主要人员中硕士学历以上比例达60%以上,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数达到50%。逐步建立起一支职称分布合理、年龄结构适当,能满足二十一世纪本

2017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申报材料有关要求【模板】

2017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申报材料有关要求 一、《**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推荐书》与《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申报表》填写要求 《**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推荐书》是校级教学成果奖申请、评审的依据。同时,为保证与推荐省级教学成果的对接,填写要求应与《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申报表》基本一致。 《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申报表》(以下简称《申报表》)是教学成果奖申请、推荐、评审、批准的主要依据,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格式、栏目及所列标题如实、全面填写。 (一)封面 1.申报类别:分别填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 2.成果名称:应准确、简明地反映出成果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字数(含符号)不超过35个汉字。教学成果如为教材,在成果名称后加写(教材)。 3.成果完成人:填个人成果的完成人。成果完成单位,填集体成果的完成单位。成果完成人和完成单位,均按贡献大小从左至右或从上到下顺序排列。 4.申报学校名称:填成果的申报学校。 5.申报时间:应为申报单位决定推荐省级奖的时间。 6.成果所属科类:按下条“成果所属科类代码”中的规范要求填写。 7.申报等级建议:指成果申报学校根据《江苏省教学成果

奖励办法》给申报成果提出的省级一等奖或二等奖建议。 8.代码:组成形式为abcdef。填写时,不得少填、多填或错位填写。若编码中某一项无法填写,请在这一位填W。其中:ab表示成果所属科类: 基础教育类:学前—01,语文—02,外语—03,数学—04,德育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思想政治)—05,历史—06,地理—07,物理—08,化学—09,生物—10,科学—11,信息技术—12,通用技术—13,劳动技术—14,艺术(音乐、美术)—15,体育与健康—16,综合实践活动—17,其他—18 职业教育类:德育—01,语文—02,数学—03,外语—04,农林牧渔类—05,土木水利类—06,机械制造类—07,石油化工类—08,轻纺食品类—09,交通运输类—10,信息技术类—11,电子电气类—12,医药卫生类—13,财经商贸类—14,旅游服务类—15,文化艺术类—16,其它(物理、化学、历史、地理、资源环境、能源、休闲保健、体育、教育、司法、公共服务、教育技术、教育评估、综合等)—17。 高等教育类(本科):哲学—01,经济学—02,法学—03,教育学—04,文学—05,历史学—06,理学—07,工学—08,农学—09,医学—10,管理学—12,艺术学-13,其他(政治思想教育、素质教育、评估、教育技术研究与应用等)—14。 高等教育类(高等职业教育):农林牧渔—51,资源环境与安全—52,能源动力与材料—53,土木建筑—54,水利—55,装备制造—56,生物与化工—57,轻工纺织—58,食品药品与粮食

2014年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

2014年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名单 序号成果名称完成单位完成人 一等奖(45项) 1 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与活动指导的有效策略山东女子学院,淄博市实验幼儿园,淄博市市直机关第三幼儿园,淄 博市市直机关第二幼儿园,山东省商务厅幼儿园,淄博市市直机关第 一幼儿园 董旭花,王翠霞,韩冰川,刘霞,阎莉,赵福云 2 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培养策略实践研究山东银座·英才幼儿园(集团)赵春梅,袁霞,许继红,王少群,邓群,李军 3 幼儿园体育活动趣味性与科学性的研究淄博市市直机关第三幼儿园赵玉玲,韩冰川 4 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的组织策略淄博市实验幼儿园淄博市实验幼儿园 5 乡村“微型小学”区域协同发展策略研究济南市历城区西营镇教育办公室陈汝钧,周国宏 6 培育家校教育的新型共同体——济南舜耕小学 推进“家、校、社”教育一体化的实践 济南市舜耕小学济南市舜耕小学 7 小学语文“探究体验式”阅读教学法青岛市普通教育教研室张兴堂 8 乡村微型学校区域协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教育部山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西 营镇教育办公室,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徐继存,陈汝钧,孙宽宁,车丽娜,吉标,张莉 9 体验性作业的实践与探索枣庄市立新小学冯勇,庄海霞,韩敏,李磊 10 小学单元整体课程实施与评价体系山东省德州跃华学校李怀源,畅立强,孙红侠,任宏新,张松,张忠泉 11 科学课教师胜任特征及其生成路径的研究与实 践 山东省教育厅临沂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临沂市商城实验学校李中国,张文娟,李健梅,张怡斌,韩其敏,刘春志 —1 —

序号成果名称完成单位完成人 12 小学数学“应用问题·模型构建”的实践与研 究 东营市实验学校魏瑞霞,宋季凤,王新红,徐宁,刘晓萍,李小玉 13 情境串教学法青岛市普通教育教研室刘仍轩 14 童心悦读的实验与研究淄博市临淄区金茵小学杨世臣,相效文,于炳信,崔方强,崔文真,刘燕 15 经典阅读内容与教学山东省教学研究室,山东省邹城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李家栋,魏衍良 16 “主题式”小学序列作文教学研究与实践 青岛市李沧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滨州市实验小学,滨州市滨城区逸 夫小学,滨州市滨城区第四小学,青岛实验小学,青岛铜川路小学 宋道晔,李丽,李香菊,张强,王春蕊,史超 17 农村初中发展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构与实 践创新齐鲁师范学院,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 所,莱芜市莱城区教育局,临沂第二十中学,临沂大学 李红婷,许爱红,黄秀清,王俊相,姜怀顺,李中国 18 “导学互助探究展示总结”自主学习模式茌平县杜郎口镇中学茌平县杜郎口镇中学 19 “适才教育”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潍坊广文中学,潍坊市实验教学研究中心,潍坊文华国际学校赵桂霞,张庆亮,贾友玉,王京强,张建英,赵燕燕 20 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优质课堂探索山东省临沂第二十中学姜怀顺,刘建宇,刘峰,徐铎厚,朱飞燕 21 “零”作业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利津县北宋镇实验学校,东营市教科院,山东省教科所,利津县教研室李志欣,季俊昌,王建军,张斌,武俊秋,陈新红 22 “新双基”课堂的探索与实践山东省泰安市实验学校崔成林,程和方,尚春香,朱金平,张勇,王志刚 23 《快乐的启蒙化学》学校特色课程研究 山东省中小学师资培训中心,荣成市教育教学研究培训中心,荣成市 第三十七中学,北镇中学实验初中部,北京市十一学校 程同森,毕诗文,李立平,谷峰,林秀丽,王笃年24 初中化学实施“观念建构”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山东省教学研究室,山东师范大学,泰安市泰山区教科研中心,青岛 市市南区教研中心,济南市济微中学,泰安市南关中学 卢巍,毕华林,崔素芳,石秀竹,辛本春,刘文静25 “个性化思维建构教学”的思考与实践山东省济南稼轩初级中学李新生,王钢城,高玉岱,滕德新,侯月阳,李矿水 —2 —

河海大学教学成果奖评选办法

(2005)沪电院教字第126号上海电力学院教学成果奖评选办法 (2005年11月修订) 为表彰取得优秀教学成果的集体和个人,鼓励我校教育工作者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深入开展教育创新,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根据国家和上海市有关教学成果奖励办法的精神并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教学成果 教学成果是指反映教育教学规律,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明显效果的教育教学方案及实施成果。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一)针对教育对象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要求,在转变教育思想,优化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实验技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综合提高、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成果。 (二)根据教育目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教学规律,在组织教学工作,推动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学科)、教师队伍、教材、实验实习基地、校风、教风及学风建设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促进产学研相结合与各种合作办学,开展评估,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机制,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等方面的成果。 (三)结合自身特点,推广、应用已有教学成果,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创新和发展,显著提高办学效益和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的成果。 二、评奖标准 根据成果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所产生的效果及推广范围的大小,分设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凡符合上款规定的成果,达到以下标准可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 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有显著贡献,达到上海市先进水平的,可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取得明显进展,有良好的人才培养效益,达到全校领先水平的,可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有所创新,取得较好的人才培养效益,达到全校先进水平的,可获得校级三等奖。 对特别突出的,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成果,学校将进行扶持,使之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并向上级部门推荐。 三、评奖范围和重点 教学成果的评奖范围是我校从事本科、高职和成人高教工作的教师、教学辅助人员、教学管理干部,在教书育人、教学改革、教学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取得教学成果的集体或个人。奖励的重点是在改革方面迈出重大步伐并取得显著实效的教学成果。 在相同条件下,长期从事公共课、基础课教学的教师取得的教学成果可优先考虑。

安徽《省级教学成果奖推荐书》填写说明20100623015937

安徽《省级教学成果奖推荐书》填写说明 封面 1.成果名称:应准确、简明地反映出成果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字数(含符号)不超过35个汉字。 2.成果完成人、成果完成单位:按《2010年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励办法》(以下简称《奖励办法》)的有关规定填写。集体完成的成果,成果完成人和完成单位按照其贡献大小从左至右,从上到下顺序排列。 3.推荐等级建议:指成果推荐单位按《奖励办法》的有关规定给推荐成果所定的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建议。 4.推荐单位:指高等学校。 5.推荐时间:应为推荐单位决定推荐省级奖的时间。 6.成果所属科类:按下条《成果所属科类代码》中的规范要求填写。 7.代码:组成形式为:abcdef,其中: ab:成果所属科类代码:哲学—01,经济学—02,法学—03,教育学—04,文学—05,历史学—06,理学—07,工学—08,农学—09,医学—10,管理学—11,军事学-12,其他(包括:政治思想教育、素质教育、评估、教育技术研究与应用等)—13。 *科类代码(规范)与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教高[1998]8号)的学科代码(规范)一致。填写科类代码一般应按成果所属学科归类。 c:成果完成人为一个人填1,两个人填2,三个人填3,四个人填4,五个人填5,其它填0。 d:成果属普通教育填1,继续教育填2,其它填0。 e:成果属高职高专教育填1,本科教育填2,研究生教育填3,其它填0。 f:成果内容属教书育人填1,教学改革填2,教学建设填3,教学管理填4,其它填0。 *填写编码时,不得少填、多填或错位填写,若编码中某一项无法填写,

请在这一位填W。 8. 编号由省教育厅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励办公室填写。 一、成果简介 1.成果曾获奖励情况:指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高校和国务院有关部门、中国人民解放军设立的教学奖励;经登记常设的社会力量设立的教学奖励,但不包括商业性的奖励。 2.成果起止时间:起始时间指立项研究、开始研制日期;完成时间指成果开始实施(包括试行)或通过验收、鉴定的日期。 3.主题词:按《国家汉语主题词表》填写3至7个与推荐成果内容密切相关的主题词,每个词语间应加“;”号。 4.成果主要内容:是考核、评价该成果是否符合获奖条件的主要依据,字数一般不超过1000个汉字。凡涉及到该项成果实质内容的说明、论据及实验结果等,均应直接叙述,不要采取“见**附件”的表达形式。 5.创新点:是成果详细内容在创新性方面的归纳与提炼。应简明、准确、完整地阐述,每个创新点的提出须是相对独立存在的。字数不超过400个汉字。 6.应用情况:应在栏目内,就成果的应用、推广情况及预期应用前景进行阐述,或就成果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书刊中的评价及引用情况进行阐述。 二、主要完成人情况 1.主要完成人情况,是核实推荐省级教学成果奖主要完成人是否具备获奖条件的依据,应按表格要求逐项填写。 2.主要贡献:应在栏目内如实地写明该完成人对本成果做出的贡献。 三、主要完成单位情况 1.主要完成单位情况,是核实推荐省级教学成果奖主要完成单位是否具备获奖条件的依据,应准确无误,并在单位名称栏内加盖成果完成单位公章。单位是指成果主要完成人所在的基层单位。 2.主要贡献:应在栏目内如实地写明该完成单位对本成果做出的贡献。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请书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申请书附件 成果名称:激发学术志趣培养领跑人才:“学堂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推荐序号:11025 附件目录: 1.教学成果报告(不超过5000字,报告名称、格式自定) 2.教学成果应用及效果证明材料(仅限1份)

附件1 教学成果报告 成果名称激发学术志趣培养领跑人才:“学堂计划”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成果完成人袁驷/丘成桐/朱邦芬/张希/施一公/姚期 智/郑泉水/张文雪/苏芃 成果完成单位清华大学 2018年4月

根据党和国家的人才总体战略以及清华大学的发展定位,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中央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努力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对拔尖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2009年,清华大学推出了“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试验计划”(以下简称“学堂计划”)。2010年,清华大学被批准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以下简称“拔尖计划”)。在中组部和教育部的指导和支持下,清华大学认真研究总结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历史经验,以“学堂计划”为载体,分别建立数学班、物理班、化学班、生命科学班、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和钱学森力学班,以清华大学标志性建筑之一“清华学堂”作为专用教学场所,努力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实施“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领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学校在已有人才培养模式实验班的办学经验基础上,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和力学等基础学科领域,每年动态选拔有志于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优秀本科生,配备一流的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促进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1、创立了“领跑者”理念,引导学生追求卓越 “学堂计划”提出了“领跑者”理念,“领跑者”理念即让优秀学生作为“领跑者”,带动整体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领跑者”理念是“学堂计划”的核心理念。学校把进入“学堂计划”的学生定位为“领跑者”,希望他们努力践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既要在“跑”中体现出自强不息的精神与追求,又要在“领”中表现出厚德载物的使命和责任;并告诫他们“领跑者”的五个“不是”五个“是”:不是光环,是使命;不是荣誉,是责任;不是娇宠,是磨练;不是圈养,是放飞;不是孤傲,是引领。让优秀的学生领跑,让所有的学生优秀——这是“领跑者”理念的根本和终极的追求。这一理念已被大家广泛认可,也成为国家“拔尖计划”的基本理念。 2、开展了综合教学改革,推动计划顺利实施 1)建立了科学的学生遴选机制 探索学生综合评价体系,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术兴趣和发展潜质,

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安排

附件2 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评审工作安排 一、评奖条件 (一)成果内容 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成就,代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的新成果,针对职业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解决办法,实施效果显著,能够在教育教学领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健全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发挥引领作用。主要包括: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健全德技并修育人机制,培养工匠精神、职业道德和就业创业能力,加强和改进公共基础课教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促进信息技术应用,推广应用优质教育资源,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教学组织管理,改革教学质量评价模式等方面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明显效果和推广价值的成果。

(二)成果要求 申报2018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教学成果应符合《教学成果奖励条例》规定的有关条件,一般应获得省级或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及以上奖励。成果的主要完成人应直接参加成果的方案设计、论证、研究和实施全过程,并做出主要贡献。成果的主要完成单位应为成果主要完成人所在单位,并在成果的方案设计、论证、研究和实践的全过程中做出主要贡献。 特等奖教学成果应在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上有重大创新,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取得特别重大突破,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有突出贡献,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并经过不少于4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检验。 一等奖教学成果应在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上有创新,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有重大示范作用,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重大成效,在全国或者省(区、市)内产生较大影响,一般经过不少于4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检验。 二等奖教学成果应在职业教育教学理论或者实践的某一方面有重大突破,在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并经过不少于2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检验。 实践检验的起始时间,应从正式实施(包括正式试行)教育教学方案的时间开始计算,不含研讨、论证及制定方案

哈尔滨工业大学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面向国际化的建筑学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哈尔滨工业大学始建于一九二零年,1996年成为首批进入"211工程"建设的院校之一,1999年又成为国家按照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目标重点建设的9所高校之一。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的"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以朴实严谨的学风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以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创造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专业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创立之初就具有工程教育 特色和国际化办学传统,以哈雄文、梅季魁、侯幼彬、郭恩章等为代表的老一代建筑教育专家奠定了哈工大建筑教育的基石;今天,在新一代学术团队的带领下,实现了新时期的跨越发展。自2005年起,哈工大建筑学专业着力改革和创新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培养新世纪全球一体化建筑设计市场需要的高质量、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的新途径、新方法,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 2011年、2013年先后获得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在"一个标准、两个体系、三个平台、四重保障"四个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 (1)"一个标准"——建立体现创新专业培养理念和目标的专业培养标准通过长期跟踪调查毕业生培养质量,深入剖析建筑学专业工程型人才培养规律和国际化趋势下的专业人才需求,提出指向"国际化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专业人才培养理念,确定与之相对应的培养目标定位;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着力实现建筑设计创新能力、工程执业能力、国际化能力等"三种核心能力"全面提升的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标准。 (2)"两个体系"——构建体现核心能力培养的国际化核心课程体系和特色化实践训练体系 整合课程、精炼主干,设计课程以问题为先导,与建筑技术类和历史人文类课程紧密结合,形成以"建筑设计"系列课程为主轴、技术和历史人文类课程为两条辅线的"一轴两线、立体交织"的核心课程体系。与海外高水平学者与机构采取多形式、多层面的合作,建设国际化特色课程群。聘请海外兼职教授、合约教授执教设计课程;国际顶级研究学者或设计大师讲授专题化课程;开展工作坊制的国际联合教学。 在基础能力构建、拓展能力提升、综合能力塑造三个阶段,针对进阶式的能力培养目标,设置相应的开放教学平台,构建强化工程执业能力培养的"2+2+l"

教学成果奖申报材料

成果名称: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成果完成人: 成果完成单位: 一、理论依据 随着职业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入,社会对职业学生专业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成为各级教育部门和职业院校共同关注的课题。 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的不断提高,重点体现在实践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上。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技能竞赛的重要性,通过技能大赛既能促进教师不断提升个人素质及教学水平,又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与专业实践能力,技能竞赛水平的高低是衡量职业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基于此,我们积极探索基于专业技能大赛的"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力求在学校深化教学改革上办出自己的特色,积极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二、基本内容 技能大赛是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在这个舞台上职业能力、职业精神将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能有幸参加大赛的学生固然是佼佼者,但是我们更看重的是大赛带给我们教学改革的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注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了全方位的职业技能提升机制。注重传导“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利用先进技术软件和装备,在

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完成技能大赛的项目训练与任务整合。在技能大赛的训练中,学生对于工作岗位职责及流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对于未来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通过技能大赛促进教师关注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关注行业企业技术发展趋势与应用方向,促进教师对于行业新发展新工艺新技术的学习,对于教学内容的更新补充完善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教师的素质提升以及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思路。 三、实践效果 践行“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人才培养模式”以来,我们连续在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及临沂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师在此过程中提升了专业素质与教学能力,更新了教学理念,并自主开发技能大赛训练的教材与训练计划,保留了宝贵的训练经验,对于人才培养有了新的认识。学生通过技能大赛,提升了专业技能,充分发掘了自身的潜能,也通过省技能大赛获奖,给一部分学生提供了更高的平台,能够获得高职院校乃至本科院校的免试入学机会,从而在学业的道路上得到了更好更长远的发展。 四、成果创新点 我们通过与企业深化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制定教学计划,聘请企业的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为学院锻造优秀竞赛良才的同时,让广大学生在踏上工作岗位之后能够适应各种生产任务。

大连理工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评选办法

郑州轻工业学院优秀教学成果奖评选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调动广大教师、教学辅助人员、教学管理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推进教育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规范教学成果奖评选工作,根据国务院颁布的《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国务院令第151号),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评选范围和评选条件 第二条凡我校的教师、教学辅助人员、教学管理干部以及与我校合作(我校为该项成果第一申报单位和第一完成人)的学术团体、社会组织和个人均可申报。但主要完成人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遵纪守法,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2、直接参加成果的方案设计、论证、研究和实施全过程,并积极承担工作,做出主要贡献; 3、直接承担教育教学工作(含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教学辅助和学生管理工作),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应达到所在院(系)的平均水平以上,其他人员应在本岗位上连续工作两年以上(含两年); 4、主要完成人在近三年内无III级以上(含III级)教学事故; 5、每项成果的主要完成人不超过5人。 第三条优秀教学成果奖的申报范围是指反映教育教学规律,体现育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方案,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和实用性的教育教学实践,以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先进教学手段的教学方法等,且同时符合下列具体要求: 1、教育思想正确,符合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教育规律,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明显效果; 2、经过两年以上(含两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检验,具有推广和使用价值; 3、有反映本项教学成果水平的科学总结、研究报告或CN刊物上正式发表的论文; 4、原则上属校级以上(含校级)教改立项项目; 5、未获得过校级以上(含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的教学成果。 第三章奖励等级及评审标准 第四条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设立特等、一等和二等三个奖励等级,其中特等奖占获奖总数15%左右;一等奖占获奖总数25%左右;二等奖占获奖总数60%左右。 第五条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评分标准见附件1,各奖励等级的评审标准如下: 1、特等奖标准:理论上有较大创新,实践上取得显著效果,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教学成果奖评选办法

附件6: 教学成果奖评选办法 一、评选对象 教学成果奖授予在学校各类教育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取得显著成果的个人或集体。 二、教学成果内涵 教学成果是指反映教学规律,具有创造性、新颖性、实用性,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产生明显效果的教育教学方案,主要包括:(一)在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调整专业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其相关的教材,改进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的成果。 (二)在组织教学工作、推动教学及教学管理改革,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开展质量保证与监控工作,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机制,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等方面的成果。 (三)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在推广、应用已有的教学成果,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创新和发展,显著提高办学效益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成果。 三、评选等级及标准 (一)经两年以上教育教学实践检验,在教学改革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有特殊贡献,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可获得校教学成果特等奖。 (二)经两年以上教育教学实践检验,在教学改革方面迈出重大步伐,取得很好的人才培养效果,达到省内先进水平的,可获得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三)经两年以上教育教学实践检验,在教学改革方面有所创新,取得较好的人才培养效益,达到校内先进水平的,可获得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同等条件下,对于实现培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有较大意义的综合改革项目以及校级以上立项并通过验收的教学建设与改革的重点项目,优先获奖。 四、主要完成人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直接参加成果的方案设计、论证、研究和实施全过程,并做出主要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