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地理《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考点训练通用版含答案

2021高考地理《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考点训练通用版含答案
2021高考地理《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考点训练通用版含答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考点训练:大气受热过程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下图甲为地球表面受热过程图。乙为长江中下游地区附近一个蔬菜大棚的照片。读图完成1~3题。

1. 从数量上看,①>②的原因是

A.②大部分被地面吸收

B.②大部分被大气吸收

C.①大部分被大气吸收

D.大气对①具有削弱作用

2. 阴天夜晚比晴天夜晚气温高,是因为

A.①减弱

B.④增强

C.③增强

D.②增强

3. 照片拍摄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农民一般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而不是我们常见的白色塑料薄膜或者玻璃大棚。推测照片拍摄的时间以及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分别是

A.6—7月,增加④以降低白天土壤的温度

B.7—8月,削弱③以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

C.11—12月,增强②以防止近地面夜间气温过低

D.12—次年1月,减少①以提高大气的温度

【答案】1. D 2. B 3. B

【解析】

1. 图示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①是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是经过大气削弱作用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所以①>②的原因是大气对①能够吸收、反射、散射,从而对①起到削弱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故D正确,ABC错误。

2. ①是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是经过大气削弱作用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阴天的夜晚云层厚,大气逆辐射增强,使地面增温保温,故B正确,ACD错误。

3. A、④表示大气逆辐射,增加④会提高土壤的温度,因此覆盖黑色尼龙网,不是通过增加④来降低白天土壤的温度。故A错误。

B、7-8月,正值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值伏旱天气,气温高、降水稀少、蒸发旺盛。覆盖黑色尼龙网,可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从而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的蒸腾。故B正确。

C、白色塑料薄膜或者玻璃大棚有较强的保温功能,但却弃而不用,说明覆盖黑色尼龙网不是为了要达到保温、防低温冻害的目的,因此不可能是11—12月。故C错误。

D、白色塑料薄膜或者玻璃大棚有较强的保温功能,但却弃而不用,说明覆盖黑色尼龙网不是为了要达到保温、防低温冻害的目的,因此不可能是12—次年1月。故D错误。

这道题解题的关键是要抓住进入大棚内的太阳辐射的多少。黑色尼龙网相对于白色塑料薄膜,其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更强,虽然黑色尼龙网表面的温度比白色塑料薄膜表面的温度更高,但是黑色尼龙网覆盖的大棚内的太阳辐射明显比白色塑料薄膜覆盖的大棚内的太阳辐射更弱,因此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能起到良好的降温作用。

下图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4~6题。

4. 图中表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的数码依次是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②①

C. ④③②①

D. ②③④①

5. 青藏高原比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是青藏高原

①离太阳近②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太阳高度小

③云层厚且夜晚长④地势高、空气稀薄⑤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A. ①④

B. ④⑤

C. ②③

D. ②⑤

6. 大气受热过程,按热量传递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辐射→大气吸收

B.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太阳辐射→地面吸收

C.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地面吸收→大气吸收

D. 地面辐射→地面吸收→大气辐射→太阳辐射

【答案】4. C 5. B 6. A

【解析】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

4. 太阳辐射穿过地球大气时,少量被大气吸收或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地面被加热,并以地面(长波辐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近地面大气主要吸收地面辐射并以大气辐射的形式向外传递热量,其中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C正确。

5. 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纬度大体相同,因此太阳高度大体相同。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中水汽、杂质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故气温日较差大;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大气中水汽、杂质多且集中在对流层底部,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故气温日较差较小。B正确。

6. 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地面。故A项正确。A正确。读下图所示信息,回答7~8题

7. 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

A. 光照太强

B. 热量不足

C. 日温差较小

D. 年温差较小

8. 在冬季为了保温,菜农一般在傍晚往大棚内洒水,其原理是

A. 增强地面辐射

B. 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

C. 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

D. 增强地面保温

【答案】7. C 8. C

【解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读图析图能力,主要涉及到大气的受热过程,需要重视对应的基础知识的掌握。

7. 大棚里的蔬菜由于昼夜温差小而养分积累不如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光照条件一般在大棚内外没有太大差别,而在冬季大棚里的热量条件要好于自然界的,所以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日温差小,C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8. 在大棚内洒水,增加空气湿度,有利于空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C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太阳散射辐射指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分子、水蒸气、灰尘等质点的反射,改变了方向的太阳辐射。如图为阴晴天气下散射辐射的日变化。读图,回答9~10题。

9. 结合上图可知,一天中

A.散射辐射越强,气温越高

B.散射辐射越强,温差越大

C.散射辐射越强,大气逆辐射越弱

D.散射辐射越强,大气能见度越差

10. 导致图中阴晴天散射辐射差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云量多少

B.太阳高度差异

C.下垫面性质

D.海拔不同

【答案】9.D 10.B

【解析】

9. 由图可知,从时间上看太阳散射辐射最强时并非气温最高;一天中阴天的太阳散射辐射比晴天强,而阴天昼夜温差比晴天小;散射辐射越强说明被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越多,云量多,空气中尘埃杂质多,大气逆辐射强,大气能见度差。

10. 图像显示阴天太阳散射辐射与晴天的差异主要表现为日出后和日落前时段晴天稍强于阴天正午前后时段阴天强于晴天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其他选项所述要素在一天中没有(明显)呈现该变化。

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越强。某校同学通过测量记录地表温度(表1),探究不同下垫面对地面辐射的影响。读图,据此完成11~12题。

表1地表温度记录表单位:℃

11. 依据表中数据,推测地面辐射从强到弱的排序是

A.池塘、灌木土地、沙坑

B.操场、草坪、沙坑

C.草坪、池塘、灌木土地

D.操场、沙坑、池塘

12. 可以提高实验准确性的措施有

A.每天测量一种下垫面地表温度,最后比较数据

B.测量塑胶操场不同部位的温度,并计算平均值

C.同时测量沙坑不同深度的温度,并计算平均值

D.尽量选择草地的边缘测量温度,以免破坏草坪

【答案】11. D 12. B

【解析】

11. 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越强。表中下垫面的温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操场、沙坑、灌木土地、草坪、池塘,可推知地面辐射从强到弱依次为操场、沙坑、灌木土地、草坪、池塘,D正确。

12. 每天的辐射状况有差异,因此每天只测量一种下垫面地表温度,无论进行比较,A错误。测量塑胶操场不同部位的温度,并计算平均值,可提高操场的实验准确性,B正确。实验比较的是地表温度,只测量沙坑不同深度的温度而其他下垫面不是这样测量,则参照的标准出现偏差,C错误。应选择草坪的中间,可减少其他下垫面的干扰,D错误。

高中地理人教版考点训练:热力环流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下图为某地热力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 甲、乙、丙、丁四处,气压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

A. 甲、乙

B. 甲、丙

C. 丁、乙

D. 丁、丙

2. P处可能是

A. 郊区吹向城市的风

B. 白天的陆风

C. 夜晚的海风

D. 夜晚的谷风

【答案】1. D 2. A

【解析】

1. 根据所学知识,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图中丁地位于近地面,且气流下沉形成高压,丁地气压最高;图中丙处位于高空,气流由乙流向丙,说明气压低于乙处,气压最低,D正确。

2. 图中P地风由丁吹向甲,可能郊区吹向城市的风,A正确;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温高,形成低压,白天吹海风,故B错误;夜晚陆地降温快,气温低,形成高压,夜晚吹陆风,故C错误;夜间山坡降温快,气流下沉,吹山风,故D错误;该题选A。

甲、乙两图示意两种常见的热力环流,读图完成3~4题。

3. 甲图所示的热力环流

A. 出现在白天

B. 出现在夜间

C. 此时陆地近地面为低压

D. 此时海洋高空为低压

4. 乙图中

A. 市区气温高于郊区

B. 市区气压高于郊区

C. 在①地建设绿化带比在②地更合理

D. 在②地布局水泥厂比①地更合理

【答案】3. B 4. A

【解析】

3. 从图中可见,近地面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是因为晚上海洋放热慢,形成低压,陆地放热快,形成高压。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相反。

4. 乙图为城市风,是因为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城市气流上升,到郊区下沉,然后在城郊之间,空气由郊区流回城区,因此在布局工业时,要把污染严重的企业布局在城市风的下沉距离之外。在此范围内可布置绿化带净化空气。

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存在着局部环流,下图为我国某大湖东湖岸某时刻实测风速(m/s)垂直剖面图,完成5~6题。

5. 形成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局部环流的根本原因是

A. 湖、岸地形高低差异

B. 湖、岸热力性质差异

C. 湖、岸太阳辐射差异

D. 湖、岸植被类型差异

6. 图示环流最明显的时间可能是

A. 夏季白天

B. 夏季晚上

C. 冬季晴天

D. 冬季阴天

【答案】5. B 6.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热力差异和热力环流。陆地和水热容量不同,在同样太阳照射下温度不同,形成气压差异,导致热力环流。

5. 大湖和湖岸存在着热力差异,形成热力环流,导致高空和近地面的风向相反,选择B。

6. 近地面从湖面吹向湖岸,高空风从湖岸吹向湖面,说明近地面湖面气压高气温低,湖岸气压低气温高,四个选项中最可能是夏季白天,选择A。

读我国某地冬、夏季山谷、山顶气温日变化图,回答7~8题。

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山谷

B. 山顶气温日较差大于山谷

C. 山顶气温日较差冬季大于夏季

D. 夜间的大气比白天稳定

8. 野生蓝莓是多年生灌木小浆果果树,多分布在该地较高的山坡上,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 水分充足

B. 冻害轻微

C. 土壤肥沃

D. 人类破坏少

【答案】7. D 8. B

【解析】

本题考查大气热力运动。

7. 据图可知:冬季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山顶处,夏季最高气温出现在山谷处,A错;一天中山顶气温曲线变化最和缓,山顶气温日较差小于山谷,B错误;冬季的山顶气温日较差最和缓,夏季的山顶气温日较差曲线起伏大于冬季,C错;夏季夜间山顶气温高于山谷,出现逆温现象,对流运动弱,冬季夜间温差大于白天,故夜间的大气比白天稳定,所以本题D正确。

8. 读图可知,冬季山地较高处气温较高,蓝莓不易遭受冻害。故选B。

下图是某大陆沿北回归线作的剖面示意图,据此回答9~10题。

9. 如果图中MP 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此时④地吹

A. 东南风

B. 东北风

C. 西北风

D. 西南风

10. 上图中下列地区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答案】9. A 10. A

【解析】

9. 注意观察M、P两等压面所显示的特点是:在陆地上向上凸,海洋上向下弯曲,根据等压线要竖直方向上的弯曲规律“高凸低凹”可以判定此时陆地是高压,海洋是低压,风应该从陆地吹向海洋;再根据题上的提示“是沿北回归线所做的剖面图”可知左右方向分别表示的是西东两个方向,北半球受地转向力的影响,向右发生偏转即可以判定图中此时④地吹东南风

10. 根据所学的大气的作用原理可知多云的地区比晴朗的地区的昼夜温差小,由此可以排除选项C D 。再根据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可知,海上的昼夜温差较陆地小,进而可以肯定答案为A。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规模在不断扩大,为了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许多城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图为城郊间热力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 图中①~④处,气压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2. 下列能有效缓解许多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是

A.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B.扩大中心城区面积

C.提高建筑物高度

D.增加市区道路密度

【答案】11. B 12. A

【解析】

11. 同一地点近地面的气压高于高空,故②>①,③>④;③位于城区,人口集中,工业生产、日常生活和交通工具产生的废热多,气温高,气压低,②位于郊区,相比城区气温低,气压高,因此气压最高的是②处,B项正确。

12. 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城市中废热较多,应从降低城区气温,增大城市比热容等角度入手,因此A项正确。

图左示意某沿海地区海陆风形成的热力环流剖面图,右图为该地区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 有关气压分布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地气压低于②地

B. ③地气压高于④地

C. 近地面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①地比②地低

D. 高空同一等压面的分布高度④地比③地高

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的风向为东南风

B. b为上升气流

C. c的风向为西南风

D. d为上升气流

【答案】13. B 14. D

【解析】本题考查资料综合分析运用能力(热力环流)。

13. 根据图b为该地区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甲地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差大,乙地垂直方向上的气压差小判断,甲地的近地面为高压,高空为低压;乙地的近地面为低压,高空为高压。故B项正确。

14. 由于该区域所在南北半球未知,故ac无法判断(地转偏向力方向不能确定);b处近地面为高压,故垂直方向上盛行下沉气流;错误。D处近地面为低压,故垂直方向上盛行上升气流,正确。

下图为某城区与郊区之间的大气水平运动俯视图。读图回答15~16题。

15. 地面风力最强应该出现在每天的

A. 日出前后

B. 正午前后

C. 日落前后

D. 夜前后

16. 关于图中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地面风向冬季和夏季相反

B. 地面风向白天和晚上相反

C. 其成因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

D. 城区的气流上升

【答案】15. A 16. D

【解析】

15. 地面风力最强应出现在城区和郊区的气压差最大(温差最大)时。日落后,郊区温度迅速降低,而城区温度受人为因素影响降低速度较慢,因此两者的温差逐渐增大,日出前后温差达到最大。

16. 图中的城市热力环流的风向不随季节和昼夜而变化,其成因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无关;城区气温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

2020版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五专题训练

专题训练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恐龙是地质历史时期的爬行类动物族群,在距今大约2亿3 500万年至6 500万年曾经繁盛一时,支配全球生态系统超过1亿6千万年之久。读图,完成第1~2题。 图中数字表示距今年代(单位:亿年) 1.恐龙生活的时代主要是在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2.对于恐龙的突然灭绝,一种学说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另一种学说认为是地球气候发生剧变所致,这些学说认为导致恐龙灭绝的共同原因是( ) A.气温变化 B.植物变化 C.降水变化 D.各自然要素都发生了变化 答案1.D 2.D (2018浙江金华十校高二期末)读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影响土壤形成最活跃的要素是( ) A.风化基岩 B.气候 C.地形 D.生物 4.图示区域( ) ①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②陡坡上的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浅薄③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 ④地下径流量受当地气温影响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3.D 4.A 解析第3题,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相关。故选D项。第4题,植被覆盖率越高,水体下渗越多,地表径流越少,因此地表径流量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①正确;陡坡上由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水土迁移较快,因此土壤厚度一般比较浅薄,②正确;土壤中的矿物养分来自于成土母质,③错误;地下径流量受当地降水和植被的影响大,④错误。故选A项。 (2018浙江稽阳3月联考)下图是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降水差异示意图。读图,完成第5~6题。

5.根据图中信息推测丙地的自然带是( ) A.温带针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温带荒漠带 D.温带草原带 6.甲—乙—丙三地的自然植被变化,体现了( ) A.纬度地带分异 B.干湿度地带分异 C.垂直分异 D.地方性分异 答案5.D 6.B 解析第5题,丙地年降水量为200~400毫米,植被类型为草原。第6题,据图可知,甲—乙—丙的自然植被的变化是由于降水的差异引起的,故体现了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2018浙江11月选考,15~16)下图为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东坡自然植被分布示意图。完成第7~8题。 7.山麓自然植被沿图中M方向更替,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垂直分异规律 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8.垂直带上甲地植被为森林,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热量 B.光照 C.降水 D.土壤 答案7.C 8.C 解析第7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由图可知,山麓自然植被沿图中M方向更替为南北更替,故为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故选C项。第8题,考查自然带的成因。由图可知,垂直带上甲地植被为森林,其下方自然植被为草原、荒漠,说明甲地相对其下方水分条件较好,故选C项。 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在某一地质时期与近现代的植被分布情况示意图。据此完成第9~11题。

高考地理常考知识点汇总

高考地理常考七大知识点汇总 关于水环境的12个知识点 1、水回圈:①按其发生领域分为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回圈和海 上内回圈。 ②水回圈的主要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 ③它的重要意义在於:使淡水资源持续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 以再生,维持世界水的动态平衡。 2、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①以雨水补给为主的的河流其径流的变化与降雨量变化一致:a 地中海气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b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流量夏 季;c温带海洋性与热带雨林气候河流流量全年变化小; ②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其径流变化与气温关系密切:冰川融水 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 ③河流水地下水之间可相互补给,湖泊对河流径流起调蓄作用。 3、我国河流补给的差别:①我国东部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东北春季有积雪融水) ②我国西北地方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汛型,冬季断流) 4、海水等温线的判读:①判断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 ②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高温流向低温是暖流, 反之是寒流。 5、影响海水温度因素——太阳辐射(收入)、蒸发(支出)、洋流 6.洋流的形成:定向风(地球上的风带)是形成洋流最基本的动力,风海流是最基本的洋流类型。

7.洋流的分布(画一画右面洋流分布模式图): ①中低纬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 ②北半球中高纬逆时针方向洋流圈 ③南半球40—60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 ④北印度洋形成季风洋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 8.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 ②影响海洋生物—-渔场③影响航海④影响海洋污染 9.世界主要渔场:北海道、北海、纽芬兰渔场---寒暖流交汇;秘鲁渔场――上升流 10.海洋渔业集中在大陆架的原因:①这裏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 ②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饵丰富。 11.海洋灾害是指源于海洋的自然灾害:海啸和风暴潮。 12.海洋环境问题指源於人类活动的海洋生态破坏:海洋污染、海平面上升、赤潮 高考地理复习【二】 关于大气的30个知识点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②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平稳,以水准运动为主,有利於高空飞行。

2020高考地理二轮高频考点突破6-3 地质地貌形成过程【带答案解析】

6-3 地质地貌形成过程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板块名称:A为欧亚板块,B为太平洋板块,C为印度洋板块,D为美洲板块,E为非洲板块,F为南极洲板块 知识系统 考点精讲

2.板块运动 对宏观地 形的影响? ? ?板块张裂——裂谷、海岭大洋中脊 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海岸山脉、海沟、岛弧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褶皱山脉、高原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褶皱:图中A、B处水平岩层发生弯曲,形成褶皱。其中A处岩层中间向上隆起,叫背斜;B处岩层中间向下凹陷,叫向斜。 2.断层:图中C处岩层发生断裂,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称为断层。其中E处叫地垒,常发育成陡峻的山峰;D处叫地堑,常发育成盆地或谷地。 三、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 1.火山活动常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多种火山地貌。 2.地震往往造成地壳断裂和错动。 四、外力作用下的两种地貌类型的答题思路 思考方向满分术语 侵蚀地貌河谷、沟谷、峡谷水在流动的过程中,对河床及两岸的冲蚀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 可溶性石灰岩在含有的CO2流水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被 溶解而形成的地貌 风力侵蚀地貌 风携带的大量沙石对周围岩石的破坏作用形成的地貌,如风蚀 蘑菇、风蚀城堡、戈壁等 沉积地貌河流冲积扇 河流流出山口,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宽,水流速度减慢, 河流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洪 积扇) 河口三角洲 河流携来大量泥沙注入海洋,由于地势低平,加上海水的顶托 作用,水流缓慢,大量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处堆积成三角洲

风携带的大量碎屑物质,在受到阻挡等作用下,风速降低,大 风力沉积地貌 量物质沉积而形成的地貌,如沙丘等 冰川携带的大量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冰川融化,大量物质在原 冰川堆积地貌 地堆积而形成冰碛地貌,如东欧平原等 【案例】岩溶地貌的形成过程 ①在浅海环境下接受沉积,形成红色砂岩(沉积岩) ②经地壳运动发生隆起抬升(地壳上升) ③再经流水侵蚀、切割形成该景观。 五.【特殊地貌】 1.嵌入式蛇曲 地点:黄河 形成过程:宽广、开阔的地区,河流侧蚀为主,形成弯曲河道——地壳快速隆升——河水下蚀将抬起的基岩侵蚀切割,形成嵌入式蛇曲。最终,隆升的地壳形成山地,而蛇曲则保持原形,嵌在山谷之中。 2.爬升沙丘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汇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汇》 第2讲《地图》 第3讲《地球上的大气》 1.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1)地球的圈层结构: 包括由地核、地慢、地壳组成的内部圈层和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组成的外部圈层。 (2)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特点:①地核的外核为液态或熔融状,内核为铁镍固体;②地慢为铁镁固体,地慢上部的软流层为岩浆发源地;③地壳厚度不均,陆壳厚洋壳薄,地壳上为硅铝层,下为硅镁层; (3)地球外部各圈层的特点:①大气圈高度愈增大气密度愈降;②水圈由液、固、气三态组成,连续而不均匀分布;③生物圈与地壳、大气圈、水圈交叉分布且相互渗透,是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最活跃的圈层。 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 (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界面——不连续面;地震波分类及特点 (3)划分:以两个不连续面(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将地球的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4)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全部由岩石构成,是构成地貌、土壤的物质基础,提供各种矿产资源。岩石圈与其它三个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一起,构成了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 3.地球外部的四大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1)大气圈的作用: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大气,而且还是生物生存的保护层等,对人类有重大作用。 (2)

(3)总的说来,自然界干洁空气中各部分的含量处于动态平衡中,但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能够改变大气各种成分的含量(特别是微量气体,如2CO 、臭氧的含量的变化)。当前,特别引起人类关注的是全球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和臭氧含量减少的现象,已经对人类的生存环境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 4.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各层的基本特点: (1)大气层虽然有数千千米(一般认为有2000~3000千米),但其质量的3/4以上却分布在离地面十几千米的低层。依据各大气层温度(如图5-1)、密度和运动状况,我们可以将大气层分成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5.大气受热过程 (1)“大气”是指低层大气,其高度不超过对流层顶。 (2)了解大气受热,需要明确大气的热量来源,即导致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是大气根本的热源,地面(包括陆面和海面)是大气直接的热源。 (3)大气受热过程,实际上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其中,大气温室效应及其作用是需要重点阐述的基本原理。 (4)学习大气受热过程,是为理解大气运动打基础,所以,大气热力环流是需要阐述的另一个基本原理。大气热力环流是大气不均匀受热的结果。大气不均匀受热主要是由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和下垫面热性质差异引起的。大气不均匀受热是大气运动的主要原因,大气热力

高考地理试题训练:自然资源

G2 自然资源 【文综地理卷·2015届重庆市重庆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201409)】G2 J3 L4 M1 4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 材料一:潘塔纳尔沼泽地是世界上最大的湿地、世界自然遗产,孕育着3500种植物和1000多种动物,其中美洲鳄、美洲豹、蓝紫金刚鹦鹉、巨犰狳等都是濒危物种。 材料二:巴西是世界上重要的柑桔生产国,所产柑橘大部用于加工橙汁。目前巴西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橙汁出口国,贸易量占世界的80% 。 材料三:新能源指传统能源之外,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例如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风能、生物能和核能等。清洁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或者生产和使用中污染较小的能源,例如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能、天然气和核能等。 巴西地图 巴西能源消费构成图 (1)结合巴西地图和材料一分析潘塔纳尔湿地形成原因,并列举破坏湿地的危害。(8分)

(2)结合巴西地图和材料二指出巴西橙汁加工工业的分布地区,并分析巴西成为全球最大的橙汁出口国的原因。(8分) (3)结合巴西能源消费构成图和材料三归纳巴西能源构成特点,并分析其意义。(10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巴西的水文特征、农产品加工以及能源消费结构等知识 【答案解析】42.(26分) (1)(8分):降水丰富,河水泛滥,水源补给丰富(2分);地形平坦,排水不畅(2分);生物多样性减少(2分)水旱灾害加剧(2分) 解析:湿地的形成主要有两个方面:水多(与该地区的降水多、河流多有关),再就是排水不畅(地形平坦),再结合示意图进行解答。湿地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调节气候的作用。(2)(8分):东南沿海(2分)柑橘面积广(2分)橙汁加工工业发达(2分)海运便利(2分)离欧美市场较近(2分) 解析:巴西的柑橘生产主要位于东南部,以及这一地区交通便利、接近欧美市场使之成为主要的橙汁加工工业的分布地区。 (3)(10分):新能源比重大 (2分)清洁能源比重大 (2分)经济意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资源的开发(2分)社会意义: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缓解节能源危机(2分)环境意义: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利于环境的改善(2分) 解析:巴西的能源消费结构中新能源比重大尤其是清洁能源比重大,这可以带动相关产业促进新能源资源的开发,带动就业,环节能源危机,减少污染的排放保护环境等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要注意对题目的所给示意图和背景材料的运用,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文综地理卷·2014届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201405)】G2下图是美国本土某类电站分布图,完成4——5题。 4.该类电站使用的能源最可能是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自然地理 ?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 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统)——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外部: (1)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 (2)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自身: (3)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周期11年 (2)影响:发出电磁波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发出高能带电粒子——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 影响地球气候、灾害——水旱灾害,诱发地震 4.自转、公转的特点 5.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2)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3)地转偏向力: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6.昼夜长短的变化 (1)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夏至到秋分,秋分到冬至,北半球昼逐渐变短,夜逐渐变长。 (2)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3)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4)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7.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2)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3)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4)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5)直射问题:一年之中,有两次直射的是南北纬回归线之间,有一次直射是南北纬回归线。没有直射的是南北纬回归线分别到达南北极的纬度。 (6)日出日落:昼夜长短。日出变早,日落同程度变晚。 (7)影子问题:太阳高度角变小,影子变长。 8.四季的变化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9.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 (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 岩石圈:地壳+上地幔顶部软流层 (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岩石的三大类 (1)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 (2)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 (3)变质岩(变质作用)。 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三大类岩石转化图)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

2020高考地理二轮高频考点突破3-3 气温(含解析)

3-3 气温 知识系统 考点精讲一、气温的日变化 (一)大气受热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1.一天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日出后,太阳辐射变强,地面增温,大气温度升高) 2.一天中,太阳辐射最强是正午12时; 3.地面温度最高出现在午后1时(即当地地方时为13:00)左右

4.大气温度(气温)最高出现在午后2时(即当地地方时为14:00)左右。 (二)气温日较差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原理分析: 1.纬度因素。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 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 2.海陆位置:沿海气温日较差小于内陆地区。 原因:沿海地区受海洋的调节作用。这里可以适当迁移水汽较充足,湿度较大地区日较差会较小。 3.天气状况: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原因:阴天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强,气温不会太高;夜间保温作用比较强,气温不会太低。 4.地形因素:(接触面积大,气温日较差大) ①大尺度山地气温日较差一般比同纬度平原较小。 ②小尺度的地形区:凹地比凸地的气温日较差大,因为凹地与地面接触面积大受地面辐射影响较大。【(低凹地(如盆地、谷地)大于平地,平地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 5.注意低纬度的高原,其气温日较差一般比同纬度平原较大。 原因:高原与山地不同,大气与陆面接触面积比山地大,地面辐射较多。由于白天大量吸收太阳辐射,地面温度急剧升高,加速了近地面空气的升温作用;夜间,地面以长波辐射迅速散热降温,由于高原大气保

温作用弱,热量大量向空中散失,使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因而高原上各地日较差大。 二、气温的年变化 (一)海、陆气温年变化 一年中,北半球太阳辐射最强是6月份;北半球大陆气温最高是7月份; 北半球海洋气温最高是8月份。 (辐射最弱为12月,陆地气温最低为1月份,海洋气温最低为2月份) (二)气温年较差差异的影响因素及原理分析: 1.纬度因素。 纬度越高,夏季白昼越长,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越小,白昼越短,因而纬度越高气温年较差越大。 2.海陆位置。 陆地比海洋的比热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陆地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 3.海拔因素。 (1)同一纬度,海拔越高,气温年较差越小。 (2)凹地年较差大,凸地年较差小。【凹地>平原>凸地】 (2018·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在无锡惠山头茅峰下的一片茶园中竖立着若干根高高的风扇,读“某一时刻等温线的空间分布图”,回答第1题。 1.图示时刻多出现在 A.初春清晨B.初春午后 C.初秋清晨D.初秋午后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球

2019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球地理学以往仅指地球的绘图与勘查,今天已成为一门范围广泛的学科。小编准备了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希望你喜欢。 1、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1)微观:水金地火(类地行星)、木土(巨行星)、天海王(远日行星) (2)宏观: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地球的普通性:从地球的外观、所处的位置、运动特征而言,地球与其它八大行星相比,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地球只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2)地球的特殊性:由于地球具备了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所以又是特殊的:①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宜。②有液态水;③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使地球能够吸引住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④太阳的光照条件稳定。⑤九大行星绕日运行具有共面、同向性,彼此间不会发生碰撞。故地球所处的行星际空间安全稳定。简而言之,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是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氢核不断聚变为氦核能。 (2)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如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生物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3)太阳辐射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提供能量。如工业主要能源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 (1)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由里往外: ①光球:黑子(标志,变化周期11年))、 ②色球:耀斑(标志,以称色球爆发,最激烈) ③日冕:太阳风(带电粒子流)。 (2)对地球的影响: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与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的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②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发射的电磁波扰动电离层,电离层:地面以上80-500千米高度)③对地球磁场的影响:高能带电粒子流使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的现象,对地质勘探、行船造成一定影响。④两极地区的夜空出现极光现象。 5、地球自转 北极星与地平面的夹(1)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2)速度:①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快,南北纬60°减为赤道的一半。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线速度计算公式 Vф=1670千米/小时×COSф(其中ф为纬度)。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15°/h)。注意: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地球角速度一样 (3)周期:①恒星日(23时56分4秒,真正周期) ②太阳日(24时,昼

高考地理一轮中国地理专题训练

高考一轮中国地理专题训练 据下图1,判断1~2题: 1.在我国五条南北铁路干线中,穿越长江的有() A.3条B.4条C.5条D.2条 2.沿江分布铁路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A.长江航运功能强B.沿江地形制约 C.沿江经济落后D.沿江人口稀少 【解析】1选C,2选A。该题组考查考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五条南北铁路干线,都穿越了长江。第2题,由于长江航运功能强,是我国的黄金水道,所以,沿江铁路较少。 读下面“108°E的地形剖面图”(图2)。据图回答3~5题。 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为青藏高原 B. ①为四川盆地 C.①为黄河谷地 D. ①为喜马拉雅山 4.符合①地地形特征的是() A.有喀斯特地貌分布 B.具有广阔平原 C.海拔较高,起伏不大 D.远看成山,近看成川 5.关于①地形区形成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主要是流水侵蚀形成 B.主要是冰川侵蚀形成 C.主要是断裂陷落形成 D.主要是受挤压凹陷形成 【解析】3选B,4选A,5选C。第3题,关键是通过空间定位判断①①①①①①分别位于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汉江、秦岭、渭河谷地、黄土高原。第4题,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第5题,渭河谷地是一个地堑。 读“某区域示意图”(图3),完成6~7题。 6.图示地区存在水资源短缺的现象,主要原因是() ①人口、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①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不足①污染浪费严重①沙质土壤,水分渗漏严重 A.①① B.①① C.①① D.①① 7.该河口段冬季容易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 暴雪 B.沙尘暴 C.咸潮 D.赤潮 【解析】6选D,7选C。第6题,图示地区为我国的珠江口地区,该地区人口、城市集中,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再加上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导致存在水资源短缺的现象。第7题,冬季,珠江注入南海水量少,海水容易倒灌,形成咸潮。 下图是“我国某省城市分布图”(图4),读图回答8~10题。 8.该省北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比南部低,其主要原因是() A.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B.矿产资源短缺,能源匮乏 C.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低D.少数民族聚居,开发较晚 9.该省经济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是() A.以旅游业为主B.以轻工业为主 C.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D.以金融、贸易为主

2020年高考地理考点汇总

高考地理考点整理 一、自然地理 (1) (一)地球与地图 (1) (二)行星地球 (1) 1、地球的宇宙环境与圈层结构 (1) 2、地球自转运动 (1) 3、地球公转运动 (1) (三)地球上的大气 (2) 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2) 2、大气环流与气候 (2) 3、天气系统 (2) (四)地球上的水 (2) (五)地表形态的塑造 (3) (六)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3) (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 二、人文地理 (4) (八)人口与环境 (4) (九)城市与城市化 (4) (十)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5) (十一)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5) (十二)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6) (十三)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6) 三、区域可持续发展 (6) (十四)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信息技术 (6) (十五)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6) (十六)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7) (十七)区域经济发展 (7) (十八)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7) 四、区域地理 (7) (十九)世界地理 (7) 1、世界地理概况与亚洲 (7) 2、世界其他地区 (8) (二十)中国地理 (8) 1、中国地理概况 (8) 2、中国地理分区 (8) 五、选修地理 (9) (二十一)旅游地理 (9) (二十二)自然灾害与防治 (10) (二十三)环境保护 (10)

一、自然地理 (一)地球与地图 考点命题特点 名称内容 考题统计 (课标卷) 考查难度命题方式 经纬网的判读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 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 意义 2015课标Ⅰ,6, 4分 Ⅱ 以飞行航线为背 景。考查经纬网 的判读及应用 地图三要素地图上的方向、比例 尺、常用图例 —————— 等高线地形图海拔(绝对高度)和相 对高度,等高(深)线 和地形图 2012课标, 10-11,8分 Ⅱ 利用等高线地形 图,考查海拔, 高差计算 地形剖面图地形剖面图——————(二)行星地球 1、地球的宇宙环境与圈层结构 考点命题特点名称内容考题统计考查难度命题方式 天体系统,地球与宇宙探测地球所处的宇宙环 境,地球是太阳系中 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 行星 —————— 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014课标Ⅰ, 1-2,8分 Ⅰ 以太阳能光热电 站建设为背景,考 查我国太阳能资 源分布,以及光热 电站建设的影响 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 圈层的主要特点 —————— 2、地球自转运动 考点 名称内容 运动特征与水平物体的偏转 地球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晨昏线的判读 时间计算与日期变更 3、地球公转运动 考点命题特点名称内容考题统计考查难度命题方式 运动特征与四季、五带地球公转运动的地理 意义 —————— 昼夜长短的变——————

2020年高考地理总复习必考知识点汇总

2020年高考地理总复习必考知识点汇总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复习笔记、提纲 第一章地球在宇宙中 [复习指导] 本章知识可概括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二部分是地球的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复习时应紧紧把握住这两个方面。 1、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统称为天体。按照其物质组成、质量大小、运动规律,可分为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等主要的类型。最基本的天体类型是恒星和星云,它们的区别如下: 把天体在天球上的投影看成是它们本身。

3、星座;为了便于认识恒星,把天球分成若干区域,这些区域称为星座,全天共分为88 个星座。在北天极的周围有大熊、小熊和仙后三个星座,北半球中高纬度终年可见。北半 球中纬度9月初21时左右,天顶附近可见天琴、天鹅、天鹰等星座。 4、天体系统:宇宙间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互相绕转,形成不同级别的系统。(如下图所示) 5、太阳概况(和地球对比) 阳大气层的一切活动,总称为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周期都是11年。 个氦原子核。在核聚变过程中,太阳要损耗一些质量而放出大量的能。 8、太阳系: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中,其他的天体都在太阳引力作用下绕太阳公转(如下 图所示)。 9、九大行星的运动具有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三大特征。 10、九大行星按其结构特征可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三大类。 11、地球上具有生命的条件: (1)适当的日地距离和长短适宜的自转周期,使地球有适当的温度和液态水,有利于生命物质的存在; (2)地球具有适当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以吸住大气层中的各种气体,并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适合生物呼吸所需的大气。 二、地球和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高考地理:等值线专题训练

高考地理:等值线专题训练 一、单选题 1.重庆年太阳年辐射总量数值约为:() A.80 B.86 C.95 D.107 2.受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影响:() A.重庆市应鼓励居民广泛使用太阳能 B.上海、福州可以太阳能取代常规能源 C.昆明四季如春,适宜发展花卉园林业 D.台北年降水量大,年太阳辐射总量小 3.与广州比,兰州的年太阳年辐射总量比广州丰富,主 要原因是:() A.纬度高,昼更长 B.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更大 C.降水更少,多晴天 D.位于黄土高原,海拔更高 图为“非洲大陆局部区域某月份平均气温(°C)分布 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4.控制图中①②③三条等温线基本走向及数值递变的 主导因素是 A.纬度 B.地形 C.洋流 D.海陆位置 5.图中R地的气温数值,可能是 A.27 B.23 C.20 D.16 干燥度是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通常反映某地 某时段水分的收入和支出状况。下图为海南岛等年 日照时数线分布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6.关于图示甲、乙、丙三地干燥度的叙述,正确的 是 A.干燥度甲>乙>丙 B.甲地太阳辐射强,降低了甲地的干燥度 C.乙地比丙地距海近,干燥度更小 D.丙地干燥度最低,最适合种植业的发展 7.关于图中盐场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处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 ②沿岸暖流增温,利于晒盐③晴天 多,太阳辐射强,蒸发旺盛 ④产盐最多的季节为春季⑤夏秋季 节多受台风影响,利于晒盐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①③⑤

下图为我国某月某日某时刻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8.此时, A.台北天气晴朗 B.西安西北风强劲 C.广州天气晴朗 D.渤海不可能有冰情 9.该日,我国北方出现大范围雾霾,据图推测此时雾霾最重的城市是 A.哈尔滨 B.北京 C.大连 D.青岛 读如图,完成下列各题。 10.根据图示信息,推断当地主要地形特征 A.地势起伏较小,以平原为主 B.东高西低,东部为山地 C.周边山脉围绕,应为盆地 D.地势起伏大,可能为高原 11.区域内沿-10℃等温线,自南向北走 A.自然景观由荒漠逐渐变为森林 B.自然带由亚寒带森林带逐渐变为温带草原带 C.降水中来自北冰洋的水汽含量比例增大 D.越往北土壤层越深厚,有机质含量越大 12. 读某区域小比例尺等温线分布图,若a>b,阴影部分为陆地,则图中所示为() A.北半球7月等温线分布 B.南半球1月等温线分布 C.南半球7月等温线分布 D.北半球1月等温线分布 图1所示区域陆地地势平坦,图2为图1 中河流甲、乙两处的年径流量曲线。读图 完成下列各题。 13.图中的河流乙河段河水补给主要是 ①湖泊水补给②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③冰川融水补给④雨水补给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14.关于图示区域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位于北半球 B.此时为1月 C.该地为热带沙漠气候 D.乙河段位于湖泊下游

全国卷(人教版)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全国卷(人教版)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第1讲《地球》 1、地球在天体系统中的位置: (1)微观:水金地火(类地行星)、木土(巨行星)、天海王(远日行星) (2)宏观: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地球的普通性:从地球的外观、所处的位置、运动特征而言,地球及其他八大行星相比,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地球只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2)地球的特殊性:由于地球具备了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所以又是特殊的:①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宜。②有液态水;③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使地球能够吸引住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④太阳的光照条件稳定。⑤九大行星绕日运行具有共面、同向性,彼此间不会发生碰撞。故地球所处的行星际空间安全稳定。简而言之,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是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氢核不断聚变为氦核能。(2)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

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如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生物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3)太阳辐射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提供能量。如工业主要能源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 4、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 (1)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由里往外: ①光球:黑子(标志,变化周期11年))、 ②色球:耀斑(标志,以称色球爆发,最激烈) ③日冕:太阳风(带电粒子流)。 (2)对地球的影响: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及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及黑子的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②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发射的电磁波扰动电离层,电离层:地面以上80-500千米高度)③对地球磁场的影响:高能带电粒子流使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的现象,对地质勘探、行船造成一定影响。④两极地区的夜空出现极光现象。 5、地球自转 (1)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 (2)速度:①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快,南北纬60°减为赤道的一半。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线速度计算公式Vф=1670千米/小时×COSф(其中ф为纬度)。 ②角速度(除两极为0外,各地相等15°/h)。注意: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高频考点突破5-2 河流专题(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高频考点突破5-2 河流的专题 知识系统

考点精讲1.河流特征

2.凌汛防治 (2019·全国高三专题练习)河流阶地是指在地质作用下,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读三峡地区河流阶地结构与旧石器时代遗址综合剖面图,回答1-2题。 1.图中多级河流阶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地壳间歇性下降流水侵蚀B.地壳间歇性抬升流水侵蚀 C.地壳间歇性下降流水沉积D.地壳间歇性抬升流水沉积 2.任一级阶地形成过程中地壳() A.相对稳定B.持续下降 C.持续上升D.反复升降 【答案】1.D 2.A 【解析】1.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上升时,河床纵剖面的比降加大,水流侵蚀作用加强,使河流下切形成阶地。地壳运动是间歇性的,在地壳上升运动期间,河流以下切为主;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 课后巩固

积为主,这样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地。这种因构造运动形成的阶地,称为构造阶地。而图中河流阶地为堆积阶地阶段,因此其形成的地质作用有地壳抬升和流水沉积,故选D。 2.读图可知,图中阶地底部地势平坦,说明在阶地形成过程中,地壳相对稳定,故选A。 (2019·靖远县第四中学高三月考)下图是“北半球某条河流上游水文站和下游水文站分别测得的径流量随着季节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3-4题。 3.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上游和下游水源最主要的补给方式分别是( ) A.雨水、雨水B.湖泊水、高山冰川融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D.高山冰川融水、雨水 4.湖泊水对河流具有调节的作用,存在着相互补给的关系。下列关于该河流所在地区湖泊、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的湖泊在冬季时补给河流、夏季时则受河流补给 B.该地的湖泊中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C.该地的河、湖水不参与陆地内循环 D.该地河流的汛期主要在冬季 【答案】3.D 4.D 【解析】3.读图,该河上游水量小,各月份水量变化相对平缓,7、8月气温高,径流量较大,随着温度变化,冰雪融水量变化,不是降水影响的结果,所以上游是高山冰川融水。下游在冬季径流量大,冬季气温低,不会是冰雪融水,只能是大气降水补给为主。所以D 正确。 4.该河位于北半球,1月份是冬季,该河上游径流量小.7月份是夏季,上游径流量大,说明该河上游流量受气温影响大,最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川融水,该河流下游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分析气候特征是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应是地中海气候,结合图示明显看出,该地河流的汛期主要在冬季,因此,该河流位于地中海气候区,河流有冬训,D正确。因此该地的湖泊在冬季时水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北京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北京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每个地区高考所考查的知识点都不一样,那么北京高考地理有哪些知识点呢?接下来WTT为你整理了北京高考地理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北京高考地理知识点:中国主要铁矿分布 (1) 东北地区铁矿 东北的确铁矿主要是鞍山矿区,它是目前我国储量开采量最大的矿区,大型矿体主要分布在辽宁省的鞍(包括大弧山、樱桃园、东西鞍山、弓长岭等)、本溪(男芬、歪头山、通远堡等),部分矿床分布在吉林省通话附近.鞍山矿区是鞍钢、本钢的主要原料基地.1)鞍山矿区矿石的主要特点:除极少富矿外,约占储量的98%为贫矿,含铁量20-40%,平均30%左右.必须经过选矿处理,精选后含铁量可达60%以上. 2)矿石矿物以磁铁矿和赤铁矿为主,部分为假象赤铁矿和半假象赤铁矿.其结构致密坚硬,脉石分布均匀而致密,选矿比较困难,矿石的还原性较差. 3)脉石矿物绝大部分是由石英石组成的,SiO2在40-50%.但本溪通远堡铁矿为自溶性矿石,其碱度(Ca+Mg/SiO2)在1以上.且含锰1.29-7.5%可代替锰矿使用. 4)矿石含S、P杂质很少,本溪男芬铁矿含P很低,是冶炼优质生铁的好原料.(1)华北地区铁矿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宣化、迁安和

邯郸、邢台地区的武安、矿山村等的地区以及内蒙和山西各地.是首钢、包钢、太钢和邯郸、宣化及阳泉等钢铁厂的原料基地.(2) 迁滦矿区矿石为鞍山式贫磁铁矿,含酸性脉石,S、P杂质少,矿石的可选性好.邯邢矿区主要是赤铁矿和磁铁矿,矿石含铁量在40%-55%之间,脉石中含有一定的碱性氧化物,部分矿石S高.( 3)中南地区铁矿中南地区铁矿以湖北大冶铁矿为主,其他如湖南的湘潭,河南省的安阳、舞阳,江西和广东省的海南岛等地都有相当规模的储量,这些矿区分别成为武钢、湘钢及本地区各大中型高炉的原料供应 基地.大冶矿区是我国开采最早的矿区之一,主要包括铁山、金山店、成潮、灵乡等矿山,储量比较丰富.矿石主要是铁铜共生矿,铁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其次是赤铁矿,其他还有黄铜矿和黄铁矿等.矿石含铁量40-50%,最高的达54-60%.脉石矿物有方解石、石英等, 脉石中含SiO28%左右,有一定的溶剂性(CaO/SiO2为0.3左右),矿石含P低,(一般0.027%),含S高且波动很大(0.01-1.2%),并含有Cu(0.2-1.0%)和Co(0.013%-0.025%)等含有色金属.矿石的还原性较差,矿石经烧结、球团造块后入高炉冶炼.(4)华东地区铁矿华 东地区铁矿产区主要是自安徽省芜湖至江苏南京一带的凹山,南山、姑山、桃冲、梅山、凤凰山等矿山.此外还有山东的金岭镇等地也有相当丰富的铁矿资源储藏,是马鞍山钢铁公司及其他一些钢铁企业原料供应基地.芜宁矿区铁矿石主要是赤铁矿,其次是磁铁矿,也有部分硫化矿如黄铜矿和黄铁矿.铁矿石品位较高,一部分富矿(含Fe50%-60%)可直接入炉冶炼,一部分贫矿要经选矿精选、烧

高考地理综合题训练(一)

高考地理综合题训练(5) 1. (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注:干燥度是某地一定时段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 图10 (1)描述图示地区干燥度分布规律,并简析其成因。(8分) 酒泉、武威、兰州等地自古是重要的粮食、棉花及优质瓜果产区。近年来,酒泉等地农民在瓜秧周围的表土上铺一些小石块,以提高西瓜的产量和质量,这就是“压砂技术”。(2简述酒泉附近地区农业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说明“压砂技术”能够提高瓜果产量和质量的主要原因。(10分)

(3)指出A河河水的主要来源,并简述其水文特征。(10分) 针对B湖日趋缩小的现状,有专家提出“治湖的关键是治河,治河的关键是协调人地关系”的治理思路。 (4)谈谈你对这一思路的理解并提出治理措施。(8分) 2.实现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变,是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随着现代科技向农业领域的渗透和农业自身的发展,新的农业形式相继涌现。都市农业是农业新技术引进、试验和示范的前沿,具有样板、辐射功能。 材料二:图14为北京某农庄的农副产品综合循环利用示意图

图14 (2)指出可持续发展内涵,依据信息对应说明其在图14中的具体表现。(9分) 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认真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加强环黄海经济圈国家间的合作,不断创新,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环黄海经济圈包括日本、中国、韩国的沿黄海地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中、日、韩三方共同合作,推动“环黄海经济圈”的繁荣发展。 材料二:图15为环黄海经济圈示意图

图15 (2)简述中、日、韩三方合作的区位优势,说明山东半岛应如何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发展区域经济。(11分) 4.(36分)读我国局部地区年降水量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中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A地年降水量为_________毫米,,分析A B两地降水

2012年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的含义 ⑴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⑵特征: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其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总体影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异: ⑴地理环境的差异: ①地理位置差异:位于北纬30度附近,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于北纬43-48度,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②气候条件差异:长三角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三角。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三角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三角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⑵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 ①对农业:长三角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等,一年二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小麦等,一年一熟。 长三角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②对工商业:长三角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发展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1.地理信息技术 ⑴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⑵类型: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 ⑶应用领域: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导航等。 2.遥感(RS) ⑴概念:人们在航空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怼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⑵应用: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 3. 全球定位系统(GP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