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资料—腰痛

中医内科学资料—腰痛
中医内科学资料—腰痛

中医内科学——腰痛

细目一:概述和病因病机

一、腰痛的主症特点

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因外感内伤或挫伤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急性腰痛,病程较短,轻微活动即可引起一侧或两侧腰部疼痛加重,脊柱两旁常有明显的按压痛。慢性腰痛,病程较长,缠绵难愈,腰部多隐痛或酸痛。常因体位不当,劳累过度,天气变化等因素而加重。

二、腰痛的常见病因

内因:体虚年衰,跌仆损伤和劳欲太过。外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

三、腰痛的病机要点及转化

腰痛的病位:病位在腰,为肾之府。

基本病机,外感腰痛的主要发病机理是外邪痹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总离不开湿邪为患;内伤腰痛多因肾精气亏虚,腰府失其滋润、濡养、温煦,内伤不外乎肾虚。病理性质,外感属实,内伤属虚或虚实夹杂。

细目二:辨证论治

一、腰痛的辨证要点

辨致病原因:腰痛病因主要分为外感、内伤与外伤。

外感者,多起病较急,腰痛明显,常伴有感受寒湿之邪的症状;

内伤者,多起病隐袭,腰部酸痛,病程缠绵,常伴有脏腑虚损症状,多见于肾虚;

外伤者,起病急,疼痛部位明显,瘀血症状明显,常有外伤史。

二、腰痛的基本治则

腰痛治疗当分标本虚实。感受外邪属实,治宜祛邪通络,根据寒湿、湿热的不同,分别予以散寒行湿、清热利湿;外伤腰痛属实,治宜理气通络,活血祛瘀为主;内伤致病多属虚,治宜补肾为主,兼顾肝脾;虚实兼见者,宜辨主次轻重,标本兼顾。

治疗腰痛应注意补肾固本。但在外邪偏盛时,则应急则治其标,先祛邪,后治本。

三、寒湿腰痛、湿热腰痛、瘀血腰痛、肾虚腰痛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须牢记的架构图】

1.寒湿腰痛

主症: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病痛不减,寒冷和阴雨天则加重。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治法:散寒行湿,温经通络。

代表方:甘姜苓术汤加减。

常用药:干姜、桂枝、甘草、牛膝、茯苓、白术、杜仲、桑寄生、续断。

2.湿热腰痛

主症:腰部疼痛,重着而热,暑湿阴雨天症状加重,活动后或可减轻,身体困重,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舒筋止痛。

代表方:四妙丸加减。

常用药:苍术、黄柏、薏苡仁、木瓜、络石藤、川牛膝。

3.瘀血腰痛

主症:腰痛如刺,痛有定处,痛处拒按,日轻夜重,轻者俯仰不便,重则不能转侧。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代表方:身痛逐瘀汤加减。

常用药: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虫、香附、没药、五灵脂、地龙、牛膝。

4.肾虚腰痛

(1)肾阴虚

主症:腰部隐隐作痛,酸软无力,缠绵不愈,心烦少寐,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法:滋补肾阴,濡养筋脉。

代表方:左归丸加减。

常用药:熟地黄、枸杞子、山萸肉、山药、龟板胶、菟丝子、鹿角胶、牛膝。

(2)肾阳虚

主症:腰部隐隐作痛,酸软无力,缠绵不愈,局部发凉,喜温喜按,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少腹拘急,面色白,肢冷畏寒。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治法:补肾壮阳,温煦经脉。

代表方:右归丸加减。

常用药:肉桂、附子、鹿角胶、杜仲、菟丝子、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子。

四、常见证候治疗加减变化

寒湿腰痛,若寒邪偏胜,腰部冷痛,拘急不舒,加熟附片、细辛温经散寒;湿邪偏胜,腰痛重着,苔厚腻,加苍术、薏苡仁燥湿散邪,年高体弱或久病不愈,肝肾虚损,气血亏虚,兼见腰膝酸软无力,脉沉弱等症,宜独活寄生汤加附子。

湿热腰痛,热象偏重,舌质红、口渴、小便短赤,脉弦数,加栀子、萆薢、泽泻以助清利湿热,湿热之邪,蕴蓄日久,或热邪偏盛,耗伤阴津,腰痛伴咽干、手足心热,治当清利湿热为主,佐以滋补肾阴,酌加女贞子、旱莲草。

瘀血腰痛,兼有风湿,肢体困重,阴雨天加重,加独活、秦艽、狗脊;腰痛日久肾虚,兼见腰膝酸软无力,眩晕、耳鸣,小便频数,加桑寄生、杜仲、续断、熬地黄,腰痛引胁,胸胁胀痛不适,加柴胡、郁金;有跌仆、扭伤、闪挫病史,加乳香、青皮行气活血止痛;瘀血明显,腰痛入夜更甚,加全蝎、蜈蚣、白花蛇通络止痛。

肾虚腰痛,肾阴不足,相火偏亢,可选知柏地黄丸或大补阴丸加减化裁;虚劳腰痛,日久不愈,阴阳俱虚,阴虚内热者,可选杜仲丸;肾虚及脾,脾气亏虚,腰痛乏力,食少便溏,甚或脏器下垂,应补肾为主,佐以健脾益气,升举清阳,加黄芪、党参、升麻、柴胡、白术。

无明显阴阳偏盛者,可服用青娥丸,补肾治腰痛;房劳过度而致肾虚腰痛者,可用血肉有情之品调理,如河车大造丸、补髓丹等。

中医内科学资料—腰痛

中医内科学——腰痛 细目一:概述和病因病机 一、腰痛的主症特点 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因外感内伤或挫伤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急性腰痛,病程较短,轻微活动即可引起一侧或两侧腰部疼痛加重,脊柱两旁常有明显的按压痛。慢性腰痛,病程较长,缠绵难愈,腰部多隐痛或酸痛。常因体位不当,劳累过度,天气变化等因素而加重。 二、腰痛的常见病因 内因:体虚年衰,跌仆损伤和劳欲太过。外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 三、腰痛的病机要点及转化 腰痛的病位:病位在腰,为肾之府。 基本病机,外感腰痛的主要发病机理是外邪痹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总离不开湿邪为患;内伤腰痛多因肾精气亏虚,腰府失其滋润、濡养、温煦,内伤不外乎肾虚。病理性质,外感属实,内伤属虚或虚实夹杂。 细目二:辨证论治 一、腰痛的辨证要点 辨致病原因:腰痛病因主要分为外感、内伤与外伤。 外感者,多起病较急,腰痛明显,常伴有感受寒湿之邪的症状; 内伤者,多起病隐袭,腰部酸痛,病程缠绵,常伴有脏腑虚损症状,多见于肾虚; 外伤者,起病急,疼痛部位明显,瘀血症状明显,常有外伤史。 二、腰痛的基本治则 腰痛治疗当分标本虚实。感受外邪属实,治宜祛邪通络,根据寒湿、湿热的不同,分别予以散寒行湿、清热利湿;外伤腰痛属实,治宜理气通络,活血祛瘀为主;内伤致病多属虚,治宜补肾为主,兼顾肝脾;虚实兼见者,宜辨主次轻重,标本兼顾。 治疗腰痛应注意补肾固本。但在外邪偏盛时,则应急则治其标,先祛邪,后治本。 三、寒湿腰痛、湿热腰痛、瘀血腰痛、肾虚腰痛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须牢记的架构图】

1.寒湿腰痛 主症: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病痛不减,寒冷和阴雨天则加重。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治法:散寒行湿,温经通络。 代表方:甘姜苓术汤加减。 常用药:干姜、桂枝、甘草、牛膝、茯苓、白术、杜仲、桑寄生、续断。 2.湿热腰痛 主症:腰部疼痛,重着而热,暑湿阴雨天症状加重,活动后或可减轻,身体困重,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舒筋止痛。 代表方:四妙丸加减。 常用药:苍术、黄柏、薏苡仁、木瓜、络石藤、川牛膝。 3.瘀血腰痛 主症:腰痛如刺,痛有定处,痛处拒按,日轻夜重,轻者俯仰不便,重则不能转侧。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代表方:身痛逐瘀汤加减。 常用药:当归、川芎、桃仁、红花、虫、香附、没药、五灵脂、地龙、牛膝。 4.肾虚腰痛 (1)肾阴虚 主症:腰部隐隐作痛,酸软无力,缠绵不愈,心烦少寐,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法:滋补肾阴,濡养筋脉。 代表方:左归丸加减。 常用药:熟地黄、枸杞子、山萸肉、山药、龟板胶、菟丝子、鹿角胶、牛膝。 (2)肾阳虚 主症:腰部隐隐作痛,酸软无力,缠绵不愈,局部发凉,喜温喜按,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少腹拘急,面色白,肢冷畏寒。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治法:补肾壮阳,温煦经脉。 代表方:右归丸加减。

中医内科学名词解释

癌症:是在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正气虚弱的基础上,外邪侵入,痰湿气淤毒等搏结日久,积渐而成。 不寐: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而引起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症。 鼻衄:凡不因外伤或女性不因逆经所致血以鼻腔溢出者。 便秘:是指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导致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便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出不畅的病证。 痹病: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致使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引起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灼热,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闭证:属实,骤起,邪气内闭清窍所致。临床以神智昏迷,牙关紧闭,口噤不开等为特点。喘症:是由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肺肾出纳失常而致的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症。 齿衄:血自牙龈齿缝间溢出,并可排除外伤所致者。 痴呆:多由髓减脑消或痰瘀痹阻脑络,神机失用而引起的在无意识障碍状态下,以影响生活和社交能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脑功能减退性疾病。 癫狂:癫与狂,都是属于神智失常的疾病,皆因谈迷神窍、气机逆乱而致。(癫)以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少动,(狂)或精神亢奋,狂躁刚暴,喧扰不宁,毁物打骂,动而多怒为特征的一类病症。 癫病:因情志所伤,或先天遗传,致使痰气郁结,痰迷心窍,阴阳失调,精神失常所引起的精神病。 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气逆上冲,出于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的一种病证。 肺痈:是指由于热毒血於,壅滞于肺,以致肺叶生疮,形成脓疡的一种病症。 肺痨:是由于体质虚弱,气血不足,感染痨虫,侵蚀肺脏所致的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性疾患。临床主要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等为其特征。 肺胀:是由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脾肾三脏虚损从而导致痰淤阻结,气道不畅。肺气壅滞,胸膺胀满,不能敛降,临床以喘息气促、咳嗽、咯痰、胸部膨满、憋闷如塞,或唇甲紫绀,心悸浮肿等为主要表现的病症。 反胃:饮食入胃,宿谷不化,经过良久,由胃反出的病证。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多由脏腑气机不利,经脉失养而成。 感冒:凡感受风邪或时行疫毒,导致肺卫失和,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畏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外感疾病。 鼓胀:因肝脾肾三脏受损,气、血、水瘀积腹内,临床以腹部胀大如鼓、皮色苍腹壁脉络暴露为特征,或有胁下或腹部痞块,四肢枯瘦等表现的病证。 关格:是指肾气衰惫,致使气化失常,关门不利,浊毒内蕴,损伤脾胃,升降失司,胃气上逆,临床出现小便不通与呕吐并见的病证。 汗症:是指由于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不固引起汗液外泄失常的病症。 黄疸:是指因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或血败不华于色,引发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厥证:是由阴阳失调,气极逆乱所引起,以突然昏倒、不醒人事四肢厥冷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

中医内科学简答题

1、论述“无痰不作眩”和“无虚不作眩” “无痰不作眩”出自xx 病机: 过食肥甘,劳倦太过,伤于脾胃,脾失健运,水谷不化,聚湿生痰,痰湿中阻,则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蒙蔽 清窍所致。 表: 眩晕而头重如蒙,属本虚标实之证,以治痰为先。 “无虚不作眩”出自xx 先天不足,久病伤肾,气血亏虚,房劳伤精,以致老年肾亏,造成体内精气血的亏虚,以致髓海不足清窍失养而形成 的眩晕病症。 证以眩晕动则加剧,劳则即发为特点,属虚证,补虚为主 2、消渴病的三多症状,上、中、下之分。 (1)肺燥,多饮,上消胃热,多食,中消肾虚,多尿,下消 (2)辩标本 本病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各有侧重,互为因果,初病多以燥热为主,病长者阴虚燥热忽见,日久阴虚,阴损 及阳,导致xx 俱虚。 (3)三多一少,消瘦为基本临床表现,本证为主,并发症为次,多数患者先见本证后见并证,少数患者相反。 消渴辨证要点:1辨病位①以肺燥为主,多饮症状较突出者,称为上消② 以胃热为主,多食症状较突出者,称为中消③ 以肾虚为主,多尿症状较为突出者,称为下消。2 辨标本:

本病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常因病情长短及病情轻重不同,而阴虚和燥热之表现各有侧重。一般初病多以燥热为主,病程较长者则阴虚与燥热互见,日久阴虚为主,由于阴损及阳,导致阴阳俱虚。3 辨本证与并发症: 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为本证的基本临床表现,易发诸多并发症为另一特点,多数患者先见本证再见并发症,少数相反,如少数中老年患者,本证不明显,常因心脑病症等为线索,最后确诊本病。 3、xx 湿重于热症状治法代表方 症状: 身目俱黄,黄色不及热重于湿鲜明,身困、痞满、恶心呕吐、腹胀,舌苔厚腻微黄,脉濡数或濡缓。 治法: 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 代表方: 茵陈XX合甘露消毒XX加减 4、痹证治疗原则 (1)痹症以风寒湿热、痰瘀痹阻气机为基本病机,治疗以驱邪通络为基本原则,根据邪气偏盛分别予以祛风、散寒、 除湿、清热、化痰、行瘀兼顾宣痹通络 (2)痹症治疗: 养血活血,治寒温阳补火,治湿健脾益气,久痹正虚者扶正补肝益气血 5、xx 风病的xx 经络与xx 脏腑有啥区别 (1)中经络病浅、病轻,无神志改变,仅表现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 (2)中脏腑病深、病重,主要表现神志不清,猝然昏扑,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失语

中医内科证型及药方总结

中医内科学 一、感冒 1. 风寒证: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 2. 风热证: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3. 暑湿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5.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二、咳嗽 1.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止咳散 2.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 3.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肺止咳-桑杏汤 4. 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三子养亲汤 5. 痰热郁肺:清热化痰肃肺-清金化痰汤 6. 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泻白散合黛蛤散 7.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三、肺痈 1. 初期:清肺解表-银翘散 2. 成痈期:清肺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如金解毒散 3. 溃脓期:解毒排脓-加味桔梗汤 4. 恢复期:养阴补肺-沙参清肺汤、桔梗杏仁煎 四、哮证 1. 发作期 1)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

1)肺虚证:补肺固卫-玉屏风散 2)睥虚证:健脾化痰-六君子汤 3)肾虚证: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七味都气丸 五、喘证 1.实喘 1)风寒袭肺:宣肺散寒-麻黄汤 2)表寒里热:宣肺泄热-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清泄痰热-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化痰降气-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2.虚喘 1)肺虚: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2)肾虚:补肾纳气 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参蛤散 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 六、肺胀 1)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补肺汤2)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 3)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涤痰汤 七、肺痨 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 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 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4)阴阳两虚: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必考内容——腰痛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必考内容——腰痛 细目一:概述和病因病机 一、腰痛的主症特点 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因外感内伤或挫伤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急性腰痛,病程较短,轻微活动即可引起一侧 或两侧腰部疼痛加重,脊柱两旁常有明显的按压痛。慢性腰痛,病程较长,缠绵难愈,腰部多隐痛或酸痛。常因体位不当,劳累过度,天气变化等因素而加重。 二、腰痛的常见病因 内因:体虚年衰,跌仆损伤和劳欲太过。外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 三、腰痛的病机要点及转化 腰痛的病位:病位在腰,为肾之府。 基本病机,外感腰痛的主要发病机理是外邪痹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总离不开湿邪为 患;内伤腰痛多因肾精气亏虚,腰府失其滋润、濡养、温煦,内伤不外乎肾虚。病理性质, 外感属实,内伤属虚或虚实夹杂。 细目二:辨证论治 一、腰痛的辨证要点 辨致病原因:腰痛病因主要分为外感、内伤与外伤。 外感者,多起病较急,腰痛明显,常伴有感受寒湿之邪的症状; 内伤者,多起病隐袭,腰部酸痛,病程缠绵,常伴有脏腑虚损症状,多见于肾虚;外伤者,起病急,疼痛部位明显,瘀血症状明显,常有外伤史。 二、腰痛的基本治则 腰痛治疗当分标本虚实。感受外邪属实,治宜祛邪通络,根据寒湿、湿热的不同,分别予以散寒行湿、清热利湿;外伤腰痛属实,治宜理气通络,活血祛瘀为主;内伤致病多属虚, 治宜补肾为主,兼顾肝脾;虚实兼见者,宜辨主次轻重,标本兼顾。 治疗腰痛应注意补肾固本。但在外邪偏盛时,则应急则治其标,先祛邪,后治本。 三、寒湿腰痛、湿热腰痛、瘀血腰痛、肾虚腰痛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须牢记的架构图】 「1?寒湿膜痛一散寒行湿,温经通貉一甘姜苓术汤 2?湿热題痛一洁热利湿,舒筋止痛一四妙丸 痛,3?瘀血痛一活血化瘀,通路止痛一身痛逐瘀汤 ,4.肾虑題痛J①肾阴虚一滋补肾阴,濡养筋脉一左归丸 1②肾阳虑一补肾壮阳.温煦经脉一右归丸 1.寒湿腰痛 主症: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病痛不减,寒冷和阴雨天则加重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中医内科学笔记

中医内科学笔记 知识提纲 上篇 总论 第一节 感冒 第一节 水肿 第二节 咳嗽 第三节 哮病 第二节 淋证 第四节 喘证 第一章 肺系病证 第五节 肺痈 第五章 肾系病证 第三节 癃闭 第六节 肺痨 第七节 肺胀 第四节 阳痿 第八节 肺痿 第一节 心悸 第五节 遗精 第二节 胸痹 第一节 郁证 第三节 不寐 第二节 血证 第二章 心系病证 第四节 癲狂 第六章 气血津液 第三节 痰饮 第五节 痫病 第四节 消渴 第六节 痴呆 第五节 自汗 第七节 厥证 盗汗 第一节 胃痛 第六节 内伤 第二节 痞满 发热 第三节 呕吐 第七节 虚劳 第四节 噎膈 第八节 肥胖 第三章 脾胃病证 第五节 呃逆 第九节 癌病 第六节 腹痛 第一节 痹证 第七节 泄泻 第八节 痢疾 第二节 痉证 第九节 便秘 下篇 各论 第一节 胁痛 第七章 肢体经络 第三节 痿证 第二节 黄疸 第三节 积聚 第四节 颤证 第四章 肝胆病证 第四节 鼓胀 第五节 头痛 第五节 腰痛 第六节 眩晕 第七节 中风 第八节 瘿病 第九节 疟疾 中 医 内 科 学

第一章肺系疾病 第一节感冒 一、定义:由于感受风邪或时行病毒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特征。 二、源流:1、《内经》提出病因和主证。 2、《伤寒论》认识到风寒感冒有轻重之别。 3、《诸病源候论》倡导时行致病。 4、《仁斋直指方》首提感冒一名。 5、《丹溪心法》认为病位在肺,提出治疗大法。 6、《类证治裁》提出时行感冒之名。 7、从温病学说兴起之后,把风热感冒纳入温病的卫分证,创立了银翘散、桑菊 饮等著名方剂。 三、病因病机: (一)发病学特点:卫外功能减弱,外邪乘袭致病。 (二)病理关键:邪袭肺卫,以卫表失和为主。 (三)病理性质有寒热两类: (四)预后良好,少有传变。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辨寒热虚实、辨不同兼夹、辨虚实 (二)、治疗原则:解表达邪 (三)、分型论治: 1、风寒束表证: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2、风热犯表证: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 3、暑湿伤表证:新加香薷饮加减 4、气虚感冒:参苏饮 5、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 五、感冒与温病早期的鉴别诊断、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的鉴别诊断 六、预防及预后

中医内科学讲稿肢体经络第五节腰痛

中医内科学讲稿肢体经络第五节腰痛 腰痛 【概说】 一、概念: 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因外感、内伤或挫闪等导致腰部 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引起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 二、沿革: (一)《内经》首先提出了肾与腰部疾病的密切关系。 《素问?脉要精微论》载:“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 将惫矣”,首先提出了肾与腰部疾病的密切关系。 《素问?刺腰痛论》根据经络循行,阐述了足三阴、足三阳以及奇经八脉为病所出现的腰痛病证,并介绍了相应的针灸治疗。 (二)《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论述了寒湿腰痛的发病、症状与治法。 “肾著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腰以下冷 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三)《诸病源候论?腰背病诸候》在发病方面强调肾虚风寒着于腰部,劳役伤肾,坠堕伤腰及寝卧湿地等因素。 认为腰痛是由于“肾经虚,风冷乘之”;“劳损于肾,动伤经 络,又为风冷所侵,血气击搏,故腰痛也。”在发病方面强

调肾虚,风寒着于腰部,劳役伤肾,坠堕伤腰及寝卧湿地等因素,并以突然发作者,称卒腰痛;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者称久腰痛。(四)《丹溪心法?腰痛》“肾气虚”是腰痛的病机关键。 “腰痛主湿热,肾虚,瘀血,挫闪,有痰积”。认为“肾气 一虚,凡冲寒、受湿、伤冷、蓄热、血涩、气滞、水积、堕伤与失志、作劳,种种腰痛,叠见而层出矣”。 (五)《七松岩集?腰痛》对腰痛常见的病因和虚实作了概括。“然痛有虚实之分,所谓虚者,是两肾之精神气血虚也,凡言虚证,皆两肾自病耳。所谓实者,非肾家自实,是两腰经络血脉之中,为风寒湿之所浸,闪肭挫气之所得,腰内空腔之中,为湿痰瘀血凝滞不通而为痛,当依据脉证辨悉而分治之”, (六)《张氏医通》、《杂病源流犀烛》归纳为风腰痛、寒腰痛、肾虚腰痛、气滞腰痛、瘀血腰痛等,使腰痛在辨证及治疗上更为系统。 (七)清代李用粹《证治汇补?腰痛》指出治疗上应分清标本先后缓急的治疗原则,具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治惟补肾为先,而后随邪之所见者以施治,标急则治标,本急则治本,初痛宜疏邪滞,理经隧,久痛宜补真元,养血 气。” 三、讨论范围 西医学的腰肌纤维炎、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病变、腰肌劳损等腰部病变以及某些内脏疾病,凡以腰痛为主要症状

中医内科学(腰痛)模拟试卷2

中医内科学(腰痛)模拟试卷2 (总分:8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1,分数:22.00) 1.首先提出肾与腰部疾病有密切关系的著作是 (分数:2.00) A.《金匮要略》 B.《伤寒论》 C.《七松岩集》 D.《丹溪心法》 E.《内经》√ 解析: 2.腰痛的基本病机为 (分数:2.00) A.郁遏卫阳,腰府气血不通 B.肾虚,腰府失养√ C.闭阻气血,腰府经气不运 D.湿蕴生热,经脉不畅 E.瘀血内阻,气血不畅 解析: 3.腰痛病变与哪一脏腑相关 (分数:2.00) A.脾 B.肝 C.大肠 D.肾√ E.膀胱 解析: 4.寒湿腰痛的代表方剂是 (分数:2.00) A.血府逐瘀汤 B.膈下逐瘀汤 C.身痛逐瘀汤 D.甘姜苓术汤√ E.桃红四物汤 解析: 5.腰痛的基本病机是 (分数:2.00) A.外感湿邪,经脉不畅 B.筋脉痹阻,腰府失养√ C.肾虚精亏,瘀血阻滞 D.邪痹经脉,气血不畅 E.气血不足,腰府失养 解析: 6.寒湿腰痛的舌脉为 (分数:2.00) A.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B.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C.舌质红,苔黄腻,脉细数 D.舌淡苔白腻而润,脉沉紧或沉迟√ E.舌质淡,苔白腻,边有齿痕,脉濡数 解析: 7.下列哪项不是外感腰痛的致病病邪 (分数:2.00) A.风 B.寒 C.湿 D.热 E.燥√ 解析: 8.下列哪项不是内伤腰痛的特点 (分数:2.00) A.腰部隐痛 B.病程缠绵 C.起病隐袭 D.腰痛明显√ E.酸软无力 解析: 9.湿热腰痛的主方是 (分数:2.00) A.四妙丸√ B.妙香散 C.石韦散 D.肾着汤 E.五皮散 解析: 10.治疗瘀血腰痛的主方是 (分数:2.00) A.石韦散 B.乌头汤 C.身痛逐瘀汤√ D.肾着汤 E.肾气丸 解析: 11.下列哪项不是瘀血腰痛的特点 (分数:2.00) A.腰痛如刺 B.痛处喜按√ C.痛有定处 D.昼轻夜重 E.俯仰不便 解析: 二、 A2型题(总题数:3,分数:6.00) 12.患者,男,27岁。3个月前出现腰、骶、臀、髋疼痛酸软,腰膝无力,晨起加重,伴口燥咽干,手足心热,心烦多梦,面色潮红,舌红少苔,脉细弦小数。治疗宜首选 (分数:2.00) A.身痛逐瘀汤加减威灵仙、制狗脊

中医内科学所有病名名解!!!!!!!

1、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而导致肺失宣肃,卫表不和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流 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其特征。 2、咳嗽是由外感、饮食、情志、他病等原因引起肺失宣降,以气逆作声,咯吐痰液为主要 临床表现的病症。 3、哮病是宿痰伏肺由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诱因触发引起痰气交阻,肺失宣降而形成 的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时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4、喘证是因六淫外邪、饮食不当、情志失调、久病劳欲等病因,导致肺失宣降,肾失摄纳, 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的病证。 5、肺胀是指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症 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憋闷如塞,喘息上气,咳嗽痰多,烦躁,心悸,面色晦暗,或唇甲发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等。 6、肺癌是由于饮食、劳倦、情志等因素长期损伤,导致正气亏虚,邪毒乘虚侵入,或痰瘀 内生,搏结于肺,而形成肺部积块,早期常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出现咳嗽、痰中带血或咯血、胸痛、发热、气急等症,但这些症状无特异性,易被忽视。 7、饮证是指三焦气化失常,体内水液运化输布失常,停留于某些部位的一类病证。 8、胸痹主要由寒邪、饮食、情志、年老等因素引起心脉痹阻,临证以胸部闷痛为主症,甚 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 9、心悸主要由体虚、情志、、外邪等因素导致心神不安,临证以患者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 安,甚至不能自主,常与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同时并见的一种病证。 10、自汗、盗汗是由于体虚久病、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而致阴阳失调,腠理不固,汗液外泄 失常的病证。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除外生理性汗出),而白昼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者为自汗;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 11、湿阻是指湿邪阻滞中焦,脾胃运化功能减弱,以脘腹满闷、肢体困重、口淡纳呆、苔腻 等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12、呕吐是指由外邪、饮食、情志等因素引起的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而致胃中的食物、痰涎 和水液等经口吐出,或仅有干呕恶心的一类病证。 13、噎嗝是由于饮食情志,房劳年老等因素导致食管阻隔不通,以吞咽食物时哽噎不顺,甚 则饮食难下或食入即吐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14、胃痛又称胃脘痛,主要由于外感、饮食、情志等因素引起的胃气阻滞不通,临证见心窝 部以下、脐以上的胃脘部疼痛为主症,或伴有脘胀、纳呆、泛酸、嘈杂、恶心呕吐等症的一种病证。 15、泄泻是因感受外邪、饮食七情及脏腑亏虚等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水湿下渗,而出现以粪 便稀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并多伴有排便次数增多为特征的一类病证。16、痢疾是因感受外邪,饮食所伤,而导致邪滞于肠,气血壅滞,肠道传导失司,脂络受损, 肉败血腐,出现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17、腹痛主要由外感、饮食、情志、瘀血等因素引起的气机阻滞不通,以胃脘以下、耻骨毛 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为主症,或伴有呕吐、便秘等症的一种病证。 18、便秘是因情志、饮食、劳损等因素造成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导致的,以大便秘结不通,排 便时间或间隔时间延长,或粪质干结,排除艰难,或经常便而不畅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

中医内科学快速记忆

中医内科学速记 感冒 1风寒荆防败毒柴胡姜羌独枳桔苓甘芎 2 风热银翘散\葱豉桔梗汤:草竹子过桥葱接山河 3暑湿新加香薷饮 4 表寒里热双解汤荆防麻薄 石芩栀连梗5气虚参苏饮内陈皮草枳壳木香半夏苗葛根前胡桔梗茯气虚外感此方妙. 6 阴虚加减葳汤:用白葳豆豉葱白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 阴虚外感最相宜. 外感发热卫表证荆防败毒\银翘散肺热麻杏石甘汤胃热白虎汤腑实大承气汤胆热大柴胡汤脾胃湿热王氏连朴汤大肠湿热葛根芩连汤膀胱湿热八正散合小柴胡汤 湿阻湿困脾胃藿香正气散湿热中阻王氏连朴饮脾虚湿滞香砂六君子 痢疾湿热芍药汤芩香连当槟将军药草肉疫毒白头翁汤神犀丹或紫雪丹寒湿胃苓汤(平胃:苍术皮老厚)\不换金正气散虚寒附子理中汤或桃花汤(中赤石脂粳米干姜共用之)合真人养脏汤(木桂罂,当草寇药人,柯术) 休息连理汤阳虚温脾汤阴虚驻车丸噤口实开噤散玉枢丹虚六君子+石菖蒲姜汁 霍乱寒霍乱(轻藿香正气合纯阳正气丸;重附子理中) 热藿乱 (燃照汤或蚕矢汤)干藿乱玉枢丹 咳嗽 1外感风寒三拗汤\止嗽散:陈梗芥前去百草箢风热桑菊饮风燥桑杏:沙贝母栀豉桑杏梨皮/杏苏汤:桔姜枣二陈枳前 2 内伤痰湿二陈三子痰热清金化痰:桔橘草栀母麦桑芩苓瓜肝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白骨粳青陈味白茯人肺阴沙参麦冬汤:玉竹草桑叶扁豆合天花 肺痿 1虚热肺燥津伤麦门冬汤:甘粳人麦夏枣/清燥救肺汤:胶杷麻草桑叶人 麦杏仁膏 2虚寒肺气虚冷甘草干姜汤或生姜甘草汤加减 肺痈 1初期银翘散 2成痈清肺化瘀消痈千金苇茎:生薏仁瓜瓣桃仁四物邻/如金解毒散:三黄桔栀 3溃脓加味桔梗汤:橘及贝母戴红花拟仁葶苈水将尽/桔梗白散:桔梗贝母巴豆0.6g 4恢复期沙参清肺汤:麦薄荷芍,选贝母地丹草/桔梗杏仁煎:银翘母枳合麦枯藤胶 哮喘发作期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细辛苑款冬半夏五味姜/小青龙汤/阳虚脉沉细温阳补虚苏子降气橘半归前胡桂朴草姜随热哮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苏杏黄芩加甘草上实下虚此方高. 缓解期 1 肺虚玉屏风散\生脉散 2 脾虚六君子汤 3肾虚金贵肾气/七味都气丸:五味 子+六味 喘证实喘 1 风寒袭肺麻黄汤 2 表寒里热麻杏石甘汤 3 痰热郁肺桑白皮汤4 痰浊阻肺二陈三子 5 肺气郁痹五磨饮子:四磨乌药槟沉香枳实木香治情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