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物馆学基础试题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试题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试题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试题

中国博物馆学研究有自己的特点。中国古代的文物收藏与研究是中

国博物馆学的历史渊源。下面由为你整理中国博物馆学基础试题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一、名词解释(必答,每题10分,共120分)

1、大溪文化

2、漆烟墨

3、谯斗

4、春山秋水

5、唐寅

6、铊具

7、垂花门

8、郎世宁

9、史墙盘

10、歙砚

11、龟兹五铢钱

12、珐华器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试题二二、论述题:(选答其中四题,每题45

分,共180分;多选按得分最低题计算)

1、新石器时代玉器的工艺特色

2、1950年以后汉长安城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3、博物馆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及其产生的影响

4、评述我国釉陶的发展过程

5、宋元取得的科技成就及原因

6、春秋以来西晋地区的青铜器的地方特色及其原因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试题三一、名词解释(必答,每题12分,共120 分)

1、徐渭

2、三角缘神兽镜

3、解谪瓶

4、平安帖

5、六齐

6、南宋四家

7、曾昭燏

8、营造法式

9、筌蹄

10、御土窑

二、论述题:(选答其中4题,每题45分,共180分;多选按得分最低题计算)

1、山东新石器文化的传播和影响

2、两周玉器的特点

3、简述二里岗青铜器特征

4、两汉都城礼制建筑考古发现

5、汉到唐农业耕作方式及农具

6、龙泉窑考古发现并简述龙泉窑瓷器特征

7、评述并展望中国博物馆志愿者工作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

博物馆基础知识 博物馆的定义 (哥本哈根11届国际博物馆协会会议):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永久性机构。它把收集、保存、研究有关人类及其环境见证物当做自己的基本职责,以便展出、公诸于众,提供学习、教育、欣赏的机会 海牙16届博协会议: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盈利的永久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 博物馆特征: 1 实物性(物的收集和保存;物的研究;物的利用) 2 直观性 3 广博性 博物馆的功能 基本功能——收藏、教育、研究 欧美“3E”功能——教育国民、提供娱乐、充实人生 我国博物馆的基本任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收集保藏文物和标本,进行科学研究,举办各种陈列展览,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博物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1、收集、保藏文物、标本和其它实物资料; 2、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 3、思想品德教育; 4、科学研究; 5、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 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保存、研究和利用自然标本和人类文化遗存,以进行社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包括博物馆事业的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也包括博物馆社会功能的演进、内部机制的运营和相互作用的规律。 博物馆学: 《中国大百科全书》:博物馆学是研究博物馆的性质、特征、社会功能、实现方式、组织管理和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律的科学。 国际博协(ICOM):博物馆学是一种对博物馆的历史和背景、博物馆在社会中的作用,博物馆的研究、保护、教育和组织,博物馆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对不同博物馆进行分类的研究。

中国博物馆学知识竞赛

中国博物馆学知识竞赛 博物馆学结构是指博物馆学分支学科的区分、内容、周界和相互关系。那么大家对博物馆学的竞赛感兴趣吗?下面由为你整理的中国博物馆学知识竞赛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1、什么叫博物馆学? 博物馆学是研究博物馆的性质、特征、社会功能、实现方法、组织管理和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律的科学。 2、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是保存、研究和利用自然标本与人类文化遗存,以进行社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包括博物馆事业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也包括博物馆社会功能的演进、内部机制的运营和相互作用的规律。 3、为什么说博物馆学是一门社会科学? 博物馆作为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人是博物馆活动的主体,博物馆活动和博物馆的发展是受社会制约的,博物馆的任务主要是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领域。它所运用的知识范围,虽然也包括或涉及自然科学学科的知识,但主要还是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管理学等社会科学,其方法论也主要采用社会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因此,一般认为博物馆学是一门社会科学。

4、博物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研究博物馆藏品、陈列、观众以及各项工作及相互关系,博物馆事业建设各个方面以及各级各类博物馆之间的关系等;二是研究博物馆与社会公众、以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 5、怎样才能形成比较完整的博物馆学体系? 只有既从博物馆的内部联系,又从博物馆的外部联系;既从博物馆的历史演进,又从其未来的发展趋向,全面地历史地探讨其客观规律,才能形成比较完整的博物馆学体系。 6、博物馆学有哪些分支学科? (1)、理论博物馆学;(2)、博物馆方法学;(3)、博物馆管理学;(4)、历史博物馆学;(5)、普通博物馆学;(6)、专门博物馆学。 7、何谓理论博物馆学? 主要探讨博物馆的基本性质、社会功能和特点以及博物馆与社会发展及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关系。其中又可以分为:(1)、博物馆学基础理论。这包括博物馆学研究对象、内容、学科性质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博物馆学结构体系;博物馆学方法论;博物馆学说史;(2)、博物馆基本理论研究。这包括博物馆特征、社会职能;博物馆的社会条件及其未来的发展。 中国博物馆学知识竞赛二8、何谓博物馆方法学? 研究博物馆藏品的征集、鉴定、分类编目、保管、修复;陈列展览的设计、组织;对观众的服务、教育等工作原则和方法。它们分别

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核心讲义(博物馆建筑)【圣才出品】

第19章博物馆建筑 一、博物馆建筑的总体布局 1.馆址的选择与环境的结合 (1)博物馆的选址要求 ①遵照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②符合博物馆性质、职能的要求 (2)博物馆选址对环境的要求 选址前综合考察,因地制宜利用环境,并结合建筑物的特点考虑与环境的关系。 ①馆址最好尽量选择在风景优美、环境幽静或有纪念意义的地段。 ②位置应便于群众集散往来,交通方便。 ③如果建在市区,建筑应离开干道不能少于60米,并注意馆区周围环境的美化。 ④避免在低洼潮湿和散发有害气体、粉尘、煤烟等工厂的下风侧地段建馆。 ⑤博物馆的建筑地段应尽量选择良好朝向。 2.平面布局与立面造型 (1)博物馆的组成部分 陈列厅(包括观众服务和休息室)、文物藏品库、各项业务办公用房、后勤管理以及机房变电室等附属用房。 (2)平面布置和立面造型的要求

①平面布置中,应该根据其特点,本着按需而设置,按功能而分区来安排; ②立面造型上,必须体现博物馆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建筑的性格特征,充分反映其思想性、艺术性、群众性,体现着为广大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风貌。 (3)博物馆建筑的体型要求 ①不宜过分追求庄严宏伟、富丽堂皇的气派和过于精致、纤细的处理手法; ②造型特征要各有特色,避免千篇一律。 (4)我国博物馆的布局与造型分类 表19-1 我国博物馆的布局与造型分类及其优缺点

布局(自由活

3.结构的选型与材料的选用 (1)概况 结构是建筑物中承重的构件(梁、柱、墙、楼板和基础等)体系,其功能是承受作用在建筑物的各种荷载。 (2)结构要求 建筑结构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和耐久性,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与使用的寿命,结构作为建筑的骨骼,是创造空间,达到建筑目的主要的物质手段。 (3)结构的作用 ①一幢建筑物的平面布置、立面造型都要受到结构的制约。 ②不同的结构体系可以创造出体型与空间各异的建筑物。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笔记

博物馆学 ?一、博物馆学 博物馆学定义 博物馆学是研究博物馆性质、特征、社会功能、实现?方法、组织管理理和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律律的科学。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是保存、研究和利利?用?自然标本与?人类?文化遗存,以进?行行社会教育的理理论和实践,包括博物馆事业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也包括博物馆社会功能的演进、内部机制的运营和互相作?用的规律律。国际博协的定义为:“博物馆学是?一种对博物馆的历史和背景,博物馆在社会中的作?用,博物馆的研究、保护教育和组织。博物馆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对不不同博物馆进?行行分类的研究。” 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 研究对象: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是保存、研究和利利?用?自然标本与?人类?文化遗存,以进?行行社会教育的理理论和实践,包括博物馆事业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也包括博物馆社会功能的演进、内部机制的运营和互相作?用的规律律。国际博协的定义为:“博物馆学是?一种对博物馆的历史和背景,博物馆在社会中的作?用,博物馆的研究 研究内容和任务:博物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许多?方?面,?而每?一?方?面?又形成?一个分?支学科,它们包括: 1. 理理论博物馆学。主要探讨博物馆的基本性质、社会功能和特点以及博物馆与社会发展 及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关系。其中?又包括博物馆学基础理理论和博物馆基本理理论研究。 2. 博物馆?方法学。研究博物馆藏品的征集、坚定、分类编?目、保管、修复;陈列列展览的 设计、组织;对观众的服务、教育等?工作?方法和原则。 3. 博物馆管理理学。从宏观上研究博物馆事业的国家或地区发展规划和管理理制度,从微观 上研究博物馆的内部职能、机构组织、?人员配备、管理理制度和管理理?方法。 4. 历史博物馆学。探讨博物馆事业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律以及博物馆在不不同社会发展阶段 的不不同性质、作?用和特点。 5. 普通博物馆学。综合上述各个分?支学科进?行行研究阐释的学科。 6. 专?门博物馆学。是把?一般博物馆学的理理论与?工作?方法应?用于某些专?门博物馆领域的学 科。

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核心讲义和考研真题详解

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核心讲义和考研真 题详解 第1章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 1.博物馆学概述 (1)博物馆学以博物馆所特有的运动形式及其内在规律为基本研究对象。 (2)“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是保存、研究和利用自然标本与人类文化遗存,以进行社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包括博物馆事业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也包括博物馆社会功能的演进、内部机制的运营和相互作用的规律。” 2.博物馆学定义 (1)日本《大百科事典》 “博物馆学是明确博物馆本质,科学地研究博物馆的真正目的及实现的方法,使得博物馆正确发展的学问。” (2)荷兰博物馆学者彼得·门施 “博物馆学是包括关于管理和使用文化和自然遗产在内的理论和实践的完整复合”。 (3)美国艾利斯·G.博尔考教授 “博物馆学是有关博物馆制度、历史、演进,现在的地位和将来发展,以及博物馆对社会的独特责任的研究”。 (4)前苏联《苏联大百科全书》 “博物馆学是研究博物馆产生,研究它的社会职能,以及研究博物馆事业的理论和工作方法问题的科学”。 (5)国际博物馆协会

“博物馆学是一种对博物馆的历史和背景、博物馆在社会中的作用,博物馆的研究、保护、教育和组织,博物馆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对不同博物馆进行分类的研究。” (6)《中国大百科全书·博物馆》 “博物馆学是研究博物馆的性质、特征、社会功能、实现方法、组织管理和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律的科学。” (7)中国 博物馆学应该既研究微观的博物馆系统,又研究宏观的博物馆事业,但其中微观的博物馆系统是博物馆学研究的核心。 3.博物馆学的学科性质 (1)几种看法 ①博物馆学是一门社会科学 a.博物馆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 b.博物馆活动的主体是人。 c.博物馆的任务主要是为上层建筑的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属于社会科学研究领域。 d.博物馆运用的知识范围,主要是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管理学等社会科学。 e.博物馆学的方法论,主要采用社会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 ②博物馆学应属于信息科学 博物馆的物是信息的载体。 (2)博物馆学的学科性质 ①博物馆学有很强的跨学科性 a.博物馆学与周围的学科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b.博物馆学的发展与政治、经济、心理等相关领域及其理论、研究方法相联系。

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核心讲义(博物馆教育与服务)【圣才出品】

第14章博物馆教育与服务 一、博物馆教育的新观念和主要任务 1.为广大观众,尤其是青少年提高思想品德、文化素养和陶冶情操服务。 (1)对小学生,着重向他们讲解与文物遗迹有关的历史事件,民族英雄、革命先烈的动人故事,从小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2)对中学生和城乡青年,着重向他们介绍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和优良的革命传统,不断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培养高尚情操。 (3)对大学生和青年知识分子,着重引导他们认清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历史责任感,自觉继承发扬革命传统,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贡献力量。 2.为在校学生的校外教育服务。 (1)结合中小学有关课程的教学内容,对教师进行辅导,使之增加文物标本知识,或组织教师予以有针对性地讲解,或向教师提供教学参考资料。 (2)组织学生来馆参观,结合学生课堂学习,做好陈列讲解和辅导。 (3)与博物馆所在地附近的中小学校建立固定联系,设立校外学科辅导员,或兼任学校少先队辅导员,经常到学校开展活动。 (4)提供教具。根据本馆性质和条件,制作一些模型和标本,如矿石、生物标本,历史文物、科学模型等,借给学校组织教学。

(5)组织小型、轻便的展览到所在地区的中小学校巡回展出,同时携带有关录像和幻灯,向中小学生和广大群众普及历史与科学知识,宣传有关保护文物、自然生态环境的法令。 3.为成人终生教育、回归教育服务。 (1)博物馆担负着社会教育的任务。 (2)博物馆在成人教育中是一支重要力量。 ①博物馆有丰富的实物教学资料,适合成人的学习特点。 ②博物馆涉及许多专业,包容的知识面较宽,容易满足成年人综合学习的要求。 ③对一定的专业来说,博物馆人才集中,有较好的设备,为成人教育提供适宜的进修条件。 4.为科学研究服务 (1)提供藏品资料和研究成果,提供咨询服务、文物标本的鉴定服务以及提供必要的科研技术设备。 (2)与有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在某些研究项目中进行合作。 5.为旅游观光和文化休息服务 (1)对国外游客的服务 ①接待要热情,要使他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②加强参观辅助服务。对国内外的旅游观众,应作好导引工作和咨询服务活动。 ③尽可能提供较好的服务设施,办好博物馆服务部的经营管理。 (2)参观纪念品的供应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

博物馆的定义 (哥本哈根11届国际博物馆协会会议):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永久性机构。它把收集、保存、研究有关人类及其环境见证物当做自己的基本职责,以便展出、公诸于众,提供学习、教育、欣赏的机会 海牙16届博协会议: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盈利的永久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博物馆四条件:有藏品;有基本陈列;向社会公众开放;有经营管理藏品、开展社会教育的专业人员 博物馆特征: 1 实物性(物的收集和保存;物的研究;物的利用) 2 直观性 3 广博性 博物馆的功能 基本功能——收藏、教育、研究 欧美“3E”功能——教育国民、提供娱乐、充实人生 我国博物馆的基本任务: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收集保藏文物和标本,进行科学研究,举办各种陈列展览,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博物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1、收集、保藏文物、标本和其它实物资料; 2、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 3、思想品德教育; 4、科学研究; 5、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 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保存、研究和利用自然标本和人类文化遗存,以进行社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包括博物馆事业的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也包括博物馆社会功能的演进、内部机制的运营和相互作用的规律。 博物馆学: 《中国大百科全书》:博物馆学是研究博物馆的性质、特征、社会功能、实现方式、组织管理和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律的科学。 国际博协(ICOM):博物馆学是一种对博物馆的历史和背景、博物馆在社会中的作用,博物馆的研究、保护、教育和组织,博物馆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对不同博物馆进行分类的研究。 博物馆的学科性质 博物馆学所运用的知识范围,虽然也包括或收集自然科学学科的知识,但主要还是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管理学等社会科学,其方法论也主要采用社会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一般认为博物馆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同时也是信息科学。 博物馆与周围学科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它的发展与政治经济社会自然和人的生理与心理发展密切相关,也必然与这些领域的理论及研究方法有联系,所以说博物馆学有很强的跨学科性。 博物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他的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接受时间的检验。 博物馆学研究内容 1、研究博物馆藏品、陈列、观众以及各项工作及相互关系,博物馆事业建设各个方面以及各级各类博物馆之间的关系;

博物馆笔试题目及答案

2014 年上海博物馆笔试题目 10月13日下午14:00~15:30 在上海信息技术学校参加的笔试,我们岗位至少100 多人参加考试,上博一共参加所有岗位笔试的同学有540 人,分为18个考场,每个考场30人。 其实,所以岗位的考试卷题目都是一样的,只是最后一道大题不一样。 最后一道大题是问答题:针对你报的岗位,如果你能入职,那么入职后你准备怎么开展相关岗位的工作呢 下面是我尚能记忆起来的题目: 1、博物馆工作的重要职能是什么 2、文化交流包括哪些交流 3、博物馆的第一要务是什么 4、1905 年()博物馆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博物馆 的诞生。 5、文物的价值包括哪些 6、陈列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7、国际博物馆日是几号 8、上海城市文化遗产由构成

9、博物馆开放时间应不少于几天 10、中国博物馆的发展要考虑什么 11、世界三大博物馆指 12、文物分为珍贵文物和 13、中国博物馆员工职业道德准则提出的时间 14、上海首批免费开放的纪念博物馆有哪些 15、中国博物馆藏品已经有几件 16、上海的一级博物馆有哪些 17、上海古代园林有哪些 博物馆招聘考试笔试题【外省考题】 、填空题(每空1 分,共计50分)

1、博物馆学一词英文写做(),是1885 年英国人()最先使用这个写法的。 2、()年7 月上海市博物馆()写了《博物馆学通论》。 3、博物馆具有()、()、()特 征。 4、世界近代第一个向公众开放的博物馆是()年英国的()博物馆。 5、大英博物馆是在()的私人收藏基础上于 ()年在()落成开放的。 6、()年7月27日,法国()改建为共和国艺术博物馆,8月10日向公众开放。 7、()年,()在南通成立南通博物苑,标志着 中国人创办博物馆的开始。 8、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前身——国立历史博物馆成立于()年,筹建初的旧址是(),筹建负责人是()主任。 9、故宫博物院成立于()。该博物馆的成立推动 了民国时期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10、()年4 月,中国博物馆协会在北京成立,促进了中国博物馆学的研究和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11、()年9 月,毛泽东视察()时说:

考研:中国博物馆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 中央民族大学 博物馆观众 博物馆 藏品 洛狄武神 儿童陈列 古物陈列所 生态博物馆 观光休闲型游客 复原陈列法 大不列颠博物馆 南京大学 生态博物馆 南通博物苑 文物 博物馆学 生态博物馆 藏品 大英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 南开大学 史密森学会 物质文化 北京大学 物馆藏品管理 博物馆市场 科技博物馆 博物馆学 基础博物馆学 高校博物馆 博物馆藏品管理 国际博物馆学会 博物馆观众服务 南通博物苑 大都会博物馆 博物馆基本陈列《博物馆管理办法》故宫博物院 张骞和南通博物苑四川大学 浙江大学 陈列语言

1国际博物馆协会成立于()年 A.1936 B.1946 C.1956 D.1966 2、我国博物馆文物藏品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其中珍贵文物分为 A.5 个等级 B.4 个等级 C.3 个等级 D.2 个等级 3、我国政FU规定每年的六月第二个()为国家“文化遗产日” A.星期天 B.星期六 C.星期四 D.星期三 社科院考古所 张謇与南通博物苑 古物陈列所 史密森学会 埃尔米塔什博物馆 中山大学 博物馆 历史文物定名 博物馆之友 藏品登记 博物馆岛 文物鉴定 博物馆学 传统民居 文化遗产 陈列 文物 杂项收藏 博物馆观众 藏品征集 陈列设计 近现代文物 博物馆 生态博物馆 陈列展示 文物鉴定 文化遗产 文物保护 山东大学 智能博物馆 网络博物馆 陈列设计 厦门大学 故宫博物馆 不可移动文物 南通博物苑 拓片 大遗址保护

原状陈列 中国大民大学 博物馆学 复旦大学 博物馆藏品 博物馆定义 博物馆建筑 陈列语言 国际博物馆日 史密松学会 博物馆学 大英博物馆( 国际博物馆日 史密森学会 博物馆 缪斯神庙 西北大学 克孜尔石庙 吉林大学 张謇 生态博物馆 威尼斯宪章 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 二、简答题 中央民族大学 博物馆信息化 博物馆建筑的主要功能要求(陈列相关?) 博物馆的实物性特征 博物馆之友 信息化对博物馆日常工作的影响 论博物馆建筑如何实现其自身特色 南京大学 南开大学 北京大学 试述信息建设对博物馆管理的影响 四川大学 我国博物馆分类?举例 论述博物馆学的研究内容 浙江大学 博物馆观众的类型研究及其意义 社科院考古所 列举我国五个世界文化遗产,并详细列出其文化要素列举我国一级博物馆中的五个,并简述其展示特点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考试重点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考试重点 1、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是博物馆的国际学术组织,1946年11月由美国博物馆协会会长C.J.哈姆林倡议成立。总部设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内。1947年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签订了《关于两组织之间进行合作的途径和方法》的协定。 2、博物馆定义:博物馆是指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过文物行政部门审核、相关行政部门批准许可取得法人资格,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永久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 3、定义的变化:非营利性 公益性、公共性 人与物的结合 4、博物馆特征:实物性:博物馆藏品的收集、保存、研究、利用 直观性:以展品为主的展览效果,生动具体 广博性:门类众多,藏品广泛 5、博物馆功能:中国:收藏、研究、教育 欧美:三E功能,三I功能 教育国民、提供娱乐、充实人生 (Educate Entertain Enrich) 调查研究,教育,激励 (Investigation Instruction Inspiration) 6、生态博物馆:1971年国际博协第9次大会 乔治·亨利·里维埃首次使用生态博物馆(Ecomuseum) 环境科学的系统性、整体性原则引入博物馆 法国地方天然公园等一批生态博物馆 强调空间、时间、人与自然的关系、管理人员与一般博物馆不同 由地方当局和居民共同筹划、建造和运作,依靠自己的意愿、知识、个人力量 推动工作 参观者了解当地产业、生活习惯和信仰的主要途径 邻里博物馆、街区博物馆 世界上已有300多座: 西欧、南欧约70座(法、西班牙和葡萄牙)北欧约50座(集中于挪威、瑞典 和丹麦)拉丁美洲约90座(集中于巴西和墨西哥);北美洲约20座(集中于 美国和加拿大)。中挪文化合作项目——六枝梭戛生态博物馆是亚洲和中国的 第一座生态博物馆 7、一般与生态比较: 一般博物馆生态博物馆

博物馆学复习

博物馆学基础复习 第一讲博物馆和博物馆学 第一节什么是博物馆 二、博物馆的定义 ②中国: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是我国社会主义科学事业的重要组织部分。 ③国际博物馆协会:博物馆是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常设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见证物。 博物馆应当具备的四个条件: 1、具有藏品实物 2、有基本陈列 3、向社会公众开放 4、要有经营管理藏品,开展社会教育的专业人员 三、博物馆的性质、特征、职能、构成要素及作用 性质: 性质体现工作宗旨,博物馆的宗旨是: 1、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关注未来,关注社群。 2、非营利机构,不得向机构拥有者、成员风向利润,利润不得上交、私分,应当重新投入社会服务。 3、向社会开放,为社会提供公共品。 “三性两务”:博物馆的基本性质是科学研究机构、文化教育机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遗存以及自然标本的收藏所;博物馆的基本任务为科学研究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职能: 中国:收藏,研究,宣教(群工) 国际博联:收藏,保护,研究,传播,展览 构成要素: 展品、设施、专业人员、观众、 作用 ①基本作用:对社会文化的继承与传播,整合社会和种族的记忆。 ②政治作用:代表现政府对历史的态度,反映政府形象。 ③科研作用:为科研提供实物资料。 ④经济作用: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文化消费。 ⑤休闲娱乐。 ⑥文化遗产。 ⑦社交。 第二节博物馆学 一、博物馆学的定义: 国际博协的定义:博物馆学是一种对博物馆的历史和背景、博物馆在社会中的作用,博物馆的研究、保护、教育和组织,博物馆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对不同博物馆进行分类的研究。 二、博物馆学的特点: 1、边缘学科 2、实践性较强3学科性质是社会科学,4研究对象是社会现象

【文博专硕院校选择之人大】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考研真题参考书 录取难度

【文博专硕院校选择之人大】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考研真题参考书录取难度 今日有话说: 接着上篇文章的北大文博,今天给大家整理的人大的文博专业的考试情况,包括历年的录取难度、参考书、真题以及复习经验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文博专业来说,北大人大也是国内最好的,其他学校比如社科、首师、中央民族大学等也是可以考虑的,京外的就不给大家一一叙述了。关于院校选择方面大家可以直接联系我。 关于:考试难度及考试科目 关于:专业课参考书 《中国考古学通论》,张之恒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五星,大部分题都是这本书里的,一定要认真看。这本书知识点细而杂,考古学、金石学相关概念,从史前到元明清各个阶段的内容都有,挺多的,还涉及很多文物学的内容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王宏钧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小小一本,文博的会比考古的占比稍微多一点,比考古通论通俗多。 《中国文物学概论》,李晓东,河北人民出版社:看看就好,因为大部分的文物学相关知识那本考古通论里都有,这本书就很理论,重点看看文物的作用、价值。 《田野考古学》吉林大学出版社:这本书就看看前两章一些小的概念,例如类型学、地层学,他们的基本理论什么的,探方、基点吧啦吧啦一些细碎的小概念。文博基本上没有,可以看看,内容不多,总结出来最多就两张纸的正反面。考古学的同学要看看。后几章的田野考古发掘就不用看了,不会考。 《文物保护学基础》,周静罗雁冰康忠镕,四川大学出版社 《文物保护学》,王蕙贞编著,文物出版社 《科技考古学概论》赵丛苍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博物馆技术》格林.汤姆森,吉林大学出版社 推荐阅读期刊: 《文物》文物出版社 《考古学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考古》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故宫博物院院刊》故宫博物馆 关于:专业课真题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硕士考研真题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 王宏钧 考研资料整理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 第一编博物馆学基本理论和博物馆历史 一、博物馆学 1、博物馆学的定义 国际博物馆协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简写ICOM)对博物馆学的定义是:“博物馆学是一种对博物馆的历史和背景、博物馆在社会中的作用,博物馆的研究、保护、教育和组织,博物馆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对不同博物馆进行分类的研究。” 《中国大百科全书·博物馆》卷提出:“博物馆学是研究博物馆的性质、特征、社会功能、实现方法、组织管理和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律的科学。”一般而言,博物馆学应该既研究微观的博物馆系统,又研究宏观的博物馆事业,其中微观的博物馆系统是博物馆学研究的核心。 国际博物馆协会 国际非政府性博物馆专业组织,简称“博协”,成立于1946年11月16日。宗旨是:促进博物馆学以及与博物馆管理和运行有关的其他学科的发展。这个组织由国家委员会、国际专门委员会以及附属组织和地区性委员会组成。会员由个人会员、团体会员、赞助会员和名誉会员构成。总秘书处设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内。全体大会是国际博协的最高决策机构,每三年召开一次,主要内容有通过和修改协会章程,选举国际博协主席和执行委员会等。中国是最早(1946年11月)发表声明支持创建国际博协的27 个国家之一。1983年7月,中国博物馆学会代表团出席了在伦敦召开的国际博协第13届大会,正式宣布中国加入国际博协,并于同年建立了国际博协中国国家委员会。国际博协的主要出版物有:《国际博物馆协会新闻》、《国际博物馆研究丛刊》等。 2、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 博物馆所特有的运动形式及其内在规律就是博物馆学的基本研究对象。 因此《中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是保存、研究和利用自然标本与人类文化遗存,以进行社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包括博物馆事业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社会的关系,也包括博物馆社会功能的演进,内部机制的运营和相互作用的规律。” 3、博物馆学的学科性质——属于社会科学 博物馆学的学科性质,取决于它的研究对象所涉及的领域。博物馆作为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人是博物馆活动的主体,博物馆活动和博物馆的发展是受社会制约的,博物馆的认为主要是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领域。它所运用的知识范围主要是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管理学等社会科学,其方法论也主要采用社会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因此一般认为博物馆学是一门社会科学。 博物馆学有着很强的跨学科性,也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4、博物馆学的研究内容 博物馆学的研究内容,取决于它的研究对象。

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核心讲义(当代博物馆)【圣才出品】

第6章当代博物馆 一、当代中国博物馆 1.原有博物馆的改造与整顿(1949~1952年) (1)改造方针 ①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设立了文物事业管理局,由著名学者郑振铎任局长,负责领导全国的文物博物馆事业。 ②接管各地博物馆。 ③实行法治,保护文物古迹,严禁文物非法出口。 ④改造、整顿旧型博物馆。 (2)调整制度 ①古物馆改组为陈列、保管、群众工作三部。 ②增设古建保护部。 ③确立了宫廷建筑、宫廷史迹和古代艺术两大体系陈列。 ④重新制订一系列古建、文物的保护管理和使用的规章制度。 2.社会主义博物馆事业的初步发展(1953~1966年) (1)地志性博物馆的建立 地志性博物馆又称综合性博物馆。1954年,文化部文物局以山东省博物馆为试点,历时一年零五个月,在山东建成了我国第一个地志性博物馆。

(2)纪念性博物馆的建立 1953年,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纪念馆。 1953年,杜甫草堂纪念馆。 1953年,景德镇陶瓷馆。 1954年,绍兴鲁迅纪念馆。 1955年,西柏坡革命纪念馆。 1955年,遵义会议纪念馆等。 (3)两次会议的推动 ①1956年,周恩来在党中央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提出,加强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工作。 ②1956年4月21日,全国博物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4)专门性博物馆的建立(北京三大馆) ①中国历史博物馆 a.该馆是反映中国从远古到近代历史发展的专门性博物馆。 b.主要收藏和保存中国古代、近代历史文物,陈列面积8000多平方米。 ②中国革命博物馆 a.该馆是反映中国革命史的专门性博物馆。 b.主要收藏自近代以来的革命文物和党史资料,举办党史或中国革命史内容的陈列展览,陈列面积4000多平方米。 ③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a.该馆是陈列、研究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和军队建设历史的专门性博物馆。 b.主要收藏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和人民军队军史方面的文物资料。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教学大纲

中国博物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博物馆学基础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授课教师及职称:李瑞平讲师 开课学期:第5学期 学时:36学时 教学对象:2011级文化产业专业本科学生 一、教学目的: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将博物馆置于社会历史发展背景中,了解作为社会文化事业机构的博物馆,了解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律,认识当代博物馆工作的特点,了解博物馆实现其社会职能、参与社会发展和为社会服务的途径和方法,了解博物馆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 二、基本要求: 通过课程教学与实践,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博物馆学的基本理论和博物馆的基本工作方法,以及具备从事博物馆学调查与研究工作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博物馆发展史、博物馆陈列设计、藏品保管与保护、博物馆科学研究、博物馆与观众、博物馆与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博物馆。 四、课程主要章节与课时安排 ?博物馆与博物馆学(2学时) ?世界博物馆发展历史与现状(1学时) ?中国博物馆发展历史与现状(1学时) ?博物馆类型与功能(1学时) ?博物馆的藏品管理与保护(6学时) ?博物馆陈列(5学时) ?博物馆与观众(3学时) ?博物馆的教育与服务(2学时) ?博物馆学的理论体系研究(1学时) ?博物馆的科学管理(4学时) ?博物馆营销(2学时)

?数字化博物馆(4学时) ?博物馆建筑(2学时) ?博物馆与文化遗产(2学时) 五、教学方式 多媒体教学﹑理论教学、实物教学、参观实习、课堂讨论、课外调查等多种方式相结合。 六、教学大纲 第一讲博物馆与博物馆学(2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使学生对博物馆学、博物馆、博物馆文化和新博物馆有较清楚的认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博物馆定义、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新博物馆学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 第一节什么是博物馆 一、博物馆的定义 1. 世界各国对博物馆定义的表述。 2. 中国对博物馆定义的表述。 二、博物馆应具备的条件。 三、博物馆的性质。 四、博物馆的使命、目的。 五、博物馆的特点。 第二节什么是博物馆学 一、博物馆学的定义。 1. 世界各国对博物馆学定义的表述。 2. 中国对博物馆学定义的表述。 二、博物馆学的历史发展 1.世界各国对博物馆学的研究。 2.中国近代博物馆学的倡导者。 3.中国近现代博物馆学的研究及其发展 三、博物馆学研究的内容与任务 四、博物馆学研究的新趋向

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修订本)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 1.震旦博物院 答:震旦博物院是1868年由法国天主教耶稣会士韩伯禄(又称韩德)在上海徐家汇创建的,是由外国人所办的中国最早的一座博物馆,属于法国耶稣会在上海举办的文化事业,主要收藏中国植物标本和东南亚地区的地质矿产与生物标本。该院藏品也历年增加,除原有的动植物标本外,又增设古物部,包括铜器、兵器、货币、玉器、陶器等,共3500件。另有研究室、试验室、图书室、摄影室、植物园。震旦博物院于1933年冬正式开馆。 2.博物学通论 答:《博物学通论》是由陈端志编写的中国早期博物馆学著作,于1936年出版。这本著作是中国第一部较为系统的论述博物馆工作的专门著作,反映了我国20世纪30年代博物馆学的研究水平。 3.馆际交换 答:馆际交换是博物馆之间在自愿互利的原则下,双方的藏品以有易无。一般是以本馆藏品中的复品或与本馆性质不相适合者,去换取本馆所需要的藏品。馆际间藏品的交换体现了博物馆之间的合作,互通有无、以余补缺,可充分发挥藏品的社会价值,有利于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对所要交换的藏品,要列出藏品清单报当地文化主管部门批准,并向上级文物部门备案。

4.《博物馆法》 答:《博物馆法》是由国家制订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有关发展博物馆事业的专门法律。博物馆法以国家宪法为依据,以国家发展博物馆事业的根本方针政策为指导,根据本国博物馆事业的实际状况和发展要求制订,通过法制手段使博物馆纳入国家统一管理的轨道。它以法的形式提出了处理博物馆各种行为关系的准则、最佳模式与管理标准,由此使得博物馆事业的稳步、正常发展获得法律上的保证。 5.虚拟博物馆 答:虚拟博物馆是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媒介技术而存在的博物馆,如多媒体光盘、网络技术等。它的建设是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另一个方面。虚拟博物馆一定要有系统的文物展示行为,但可以没有固定的建筑和人员,也可以没有文物专业的研究行为。在虚拟博物馆中,也要有文物保存的行为,但不一定是实体的文物,在很多情况下更可能是实体文物的影像和数据,可称为数字文物。在虚拟博物馆中,数字文物分为两种方式保存:一种是基于CMIS系统而存在的,一种是依附于虚拟博物馆有系统的数字文物展示而存在的,即这种展示本身就是一种有序的保存方式。 二、简答(每题15分) 1.简述文物普查。 答:“普查”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概念,其一是通过全社会发动、组织广大群众参与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发现文物的方法。 (1)第三次普查的工作内容

中国人民大学2020年文物与博物馆专业考研参考书,考研经验,报录比,专业指导

中国人民大学2020年文物与博物馆专业考研参考书,考研经验,报录比,专业指导 本专业考试科目为:348—文博综合 本专业考研报考录取情况为:中国人民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基本每年推免5人,15人,共20人。 本专业考研情况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招生人数较少,从这一方面来说考研难度较大,但文博硕士几乎囊括了所有学科门类,这么宽广的原因,是因内容庞杂,需多学科一起研究。 本专业考研考试特点: 中国人民大学的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考试特点侧重于考古学知识,特别是参考书目:张之恒的《中国考古学通论》,348—文博综合总共300分,其中《中国考古学通论》约占180分。 [授课计划] 第一阶段,对指定教材知识点进行全面梳理,同时将依据考试大纲,对各个章节的主要考点分别予以详细讲解;同时结合本人备考经验,为考生进一步提炼每章节考研的重点、难点、必考点,让考生全面熟悉知识点。 本文来源公众号:新祥旭北京考研(ID:rendakylm)

第二阶段,讲解近年考研真题。这是很关键的一步,让考生能抓住出题风格,同时了解常考内容、重点内容,加深对专业课知识点巩固。 第三阶段,复习串讲所有知识点,形成系统知识,能灵活运用,同时讲解答题技巧。 [参考书目] 为主 张之恒:《中国考古学通论》; 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 李晓东:《文物学》。 中国考古学通论》,张之恒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五星,大部分题都是这本书里的,一定要认真看。这本书知识点细而杂,考古学、金石学相关概念,从史前到元明清各个阶段的内容都有,挺多的,还涉及很多文物学的内容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王宏钧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小小一本,文博的会比考古的占比稍微多一点,比考古通论通俗多。《中国文物学概论》,李晓东,河北人民出版社:看看就好,因为大部分的文物学相关知识那本考古通论里都有,这本书就很理论,重点看看文物的作用、价值。 《田野考古学》吉林大学出版社:这本书就看看前两章一些小的概念,例如类型学、地层学,他们的基本理论什么的,探方、基点吧啦吧啦一些细本文来源公众号:新祥旭北京考研(ID:rendakylm)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冲刺笔记(供参考)

《中国博物馆学基础》冲刺笔记(供参考)《中国博物馆学基础》复习笔记 (冲刺版) 第一编博物馆学基本理论和博物馆历史一、博物馆学 1、博物馆学 是研究博物馆的性质、特征、社会功能、实现方法、组织管理和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保存、研究和利用自然标本与人类文化遗存,以进行社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包括博物馆事业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社会的关系,也包括博物馆社会功能的演进,内部机制的运营和相互作用的规律。研究内容有两方面,一是研究博物馆藏品、陈列、观众以及各项工作及相互关系,博物馆事业建设各个方面以及各级各类博物馆之间的关系;二是研究博物馆与社会公众,以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博物馆学的学科性质属于社会科学。相关学科有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目录学、管理学等。研究方法有哲学方法、一般科学研究方法(分析和综合方法、历史法、调查法、比较法等)、具体研究方法。 2、博物馆学的分支学科, 1.理论博物馆学基础 (1)博物馆学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研究对象,内容,学科性质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博物馆学结构体系;博物馆学习方法论,博物馆学说史 (2)博物馆基本理论研究:博物馆特征,社会功能,社会条件及其未来发展 2.博物馆方法学

研究博物馆藏品的征集、鉴定、分类、编目、保管、修复;陈列展览的设计组织;对观众的服务教育等工作原则和方法,分别发展成藏品管理学,陈列学,博物馆教育学。 3.博物馆管理学 宏观上研究博物馆事业的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规划和管理制度,微观上研究博物馆的内部功能,机构组织,人员配备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 4.历史博物馆学 探讨博物馆事业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以及博物馆在不同阶段的不同性质、作用和特点。 5.普通博物馆学 综合以上各个分支学科进行研究阐述的学科 6.专门博物馆学 一般博物馆学的理论与工作方法应用于某种专门博物馆领域的学科。 3、博物馆学的学科建设, 1.专业语汇体系 2.逻辑体系 3.有独立性或排他性 1 4、21世纪博物馆学研究的新趋向 (1)20世纪70年代:以人为本; (2)80年代初期,人与物相结合,即博物馆必须将人的研究提到与物平等的水平上,博物馆本应是研究人对物的研究,研究人如何利用物; (3)90年代中期,应致力于研究人与物的关系,博物馆的本质是社会需要的由博物馆反映出来的人与物的结合。有助于人的发展和愉悦。参与社会,服务社会。以人为本,人与物的结合,有助于人的发展和愉悦将是重要的发展趋向。 5、新博物馆学运动

中国博物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国博物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国博物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课程:世界博物馆之旅 现状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成为体验经济热潮的引领。人们不再满足于日复一日的工作生活,享受生活成为了当代社会生活的一个关键词;其次,激烈火热的市场经济竞争让人们偏向于寻求有趣、轻松的旅游方式,;随着人口素质的提高,人们也逐渐热衷于较为高端的艺术文化所带来的美的享受。 到目前为止,我国博物馆总数达到3589个。其中,国有博物馆3054个、民办博物馆535个,全国一级博物馆达到100个(数据采自2012年12月26日海南日报)。在这个蓬勃的数字背后,情况是否真的如此乐观呢?近日在山西太原召开的中国博物馆协会区域博物馆专业委员会2012年会上传出信息:我国登记注册的博物馆数量到2011年年底已迅猛发展到3589个,并且还在以每年100个左右的速度增长(2012年11月21日,新华网)。过快得增长对接下来博物馆的长期运营形成了巨大地挑战。 实际上目前我国的博物馆存在许多重大的问题: 一、政府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大量的博物馆存在着冷清萧条运营的情况,在盲目扩张博物馆数量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当地政府在建设起初愿意投入部分资金却忽视了后期的运营。没有足够的资金,基础设施无法完善,博物馆正常的陈设工作受到干扰,更不必说进行一系列额外的项目。资金不足,对文物的保护也无法做好。如何解决大量地方博物馆出现的这种“虎头蛇尾”的发展形势?我们呼吁政府在建设博物馆之时,若只是打着公共文化服务的旗号实则为追求政绩请三思而后行。我们拒绝建“形式博物馆”。 二、缺乏专业人才管理与运营 十九世纪中叶,西方的博物馆学和科学文化一起介绍到中国;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博物馆事业发生了根本变化,博物馆学基本理论研究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以来,博物馆事业迅速恢复并得打很大发展,博物馆学研究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直到21世纪,我国已经发展出了一套有我国特色的博物馆学理论,但是人才依然不足,并且现有人才所具备的素质也存在不足。博物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涉及并吸取了许多学科的有关内容,它要求从事博物馆的人员具备一定的艺术、管理、规划、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素养。试问一个不懂得欣赏艺术的人如何能向公众展示出艺术的美?没有专业的人才进行规划与管理,那么博物馆最终难免会落入俗套,甚至连文物的保护都无法保障。 三、展览形式单调传统缺乏创新,博物馆的地方特色不够突出 在多媒体的传播的今天,人们对视听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大量的地方博物馆依然只采取传统陈设布展的形式。当然部分大型的综合博物馆已经能够采取多种形式(讲座、流动展览、沙龙、体验展、音乐会等等),然而大型的综合博物馆在资金、藏品方面已经有一个较为充足的资源,它们在发展过程中如何突破国际上现有的博物馆活动并结合自身特点从而策划出让人们兴趣盎然的展览活动是一个挑战。而地方博物馆由于资金来源不充足,藏品也不够吸引人。那么如何因地制宜,结合当地文化,打造出自己的文化品牌成为一个需要当地艺术工作者的思考。一个成熟的博物馆的标志是成为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一个地标,鲜明的文化特色使它成为游客的必经之处。博物馆以一座城池的文化载体的形象出现,而发展到后来它本身也成为特色之一,所以在中国博物馆数量增长的同时质量也必须引起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