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下学期第15周《白马篇》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下学期第15周《白马篇》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下学期第15周《白马篇》教学设计

《白马篇》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诗的鉴赏,使学员了解汉、魏、晋诗歌在继承发扬《诗经》、《楚辞》的艺术特点方面的成就,理解作者塑造这位武艺高超、渴望为国立功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游侠少年形象的深刻意义,培养学员英勇善战、忠贞爱国、视死如归的战斗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曹植的文学成就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体会诗中“游侠儿” 形象的深刻意义

3.把握曹植诗歌“骨气奇高”的艺术风格

一、解题

《白马篇》又名《游侠篇》,作者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国时魏诗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是文学史上五言诗的奠基人,自如地运用乐府体裁,大大地开拓了五言诗的境界,宋人辑有《曹子建集》。《白马篇》是乐府歌词,以开头二字命名。诗中塑造了一位武艺高强的少年英雄形象,歌颂他“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精神。同时寄托了作者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凌云壮志。

(补充:曹植的生平及其创作)

1.曹植的生平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丕的弟弟。曾封为陈王,死后谥“思”,故世称陈思王。曹植生于乱世,幼年即随曹操四方征战。他自称“生乎乱,长乎军”,在时代的熏陶和曹操的影响下,以“戮力上国,流惠下民”自期。曹植天资聪颖,才思敏捷,深得曹操宠信,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太子。然而曹植行为放任,屡犯法禁,终于失宠。建安二十五年(220),曹丕即位后,曹植几次被贬爵移封。曹睿即位后,曹植曾多次上书,希望能有报效国家的机会,但都未能如愿。最后在忧愤困顿中死去。在政治上,曹植是一位悲剧人物,然而政治上的悲剧客观上促成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卓越成就。

2.曹植的创作

曹植的诗今存有80多首,以五言诗成就最高。其章表辞赋也很著名,其中以《洛神赋》为最佳。有《曹子建集》。

曹植的创作以曹丕即位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1)前期作品主要抒发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白马篇》。同时也写了一些反映社会动乱和表现人民疾苦的诗篇。

曹植前期也是在相对安定的环境中过着贵公子生活,但颇有功名事业心。他一生所热烈追求的是“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与杨德祖书》)。当曹操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局面时,他的政治雄心便是西灭“违命之蜀”,东灭“不臣之吴”,“混同宇内,以致太和”(《求自试表》)。他的诗歌的主要内容之一,便是表现这种雄心壮志。《薤露篇》说:“愿得展功勤,输力于明君。怀此王佐才,慷慨独不群”。在《假但篇》里,诗人自比为鸿鹄,把“势利惟是谋”的小人比为“不知江海流”的假但和“安识鸿鹄游”的燕雀。这些都表现了他追求理想和颖脱不群的性格。

(2)后期作品较多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表现了自己备受压抑、有志不得伸的悲愤情绪。其代表作有《野田黄雀行》、《赠白马王彪》、《七哀诗》、《怨歌行》、《杂诗》等。

野田黄雀行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赠白马王彪》

诗序云:“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任城王与余俱朝京师,会节气。到洛阳,任城王薨。至七月,与白马王还国。后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意每恨之。盖以大别在数日,是用自剖,与王辞焉,愤而成篇。”

全诗共分七章,以感情活动为线索,集中抒发了诗人数年来屡受迫害而积压在心头的愤慨。诗中痛斥小人挑拨曹丕与他们的手足之情,对任城王的暴卒,表示深切地悼念。这首诗在抒情中穿插以叙事、写景,将诗人后期备受迫害的感受凝聚起来,鲜明感人,是文学史上有名的长篇抒情诗。

七哀诗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馀哀。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杯。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子建与文帝同母骨肉,今乃浮沉异势,不相亲与,故特以孤妾自喻,而切切哀虑之也。” ——刘履评此诗《选诗补注》卷二

(3)曹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作为建安时期的杰出诗人,曹植的诗歌,既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含着《楚辞》窈窈深邃的奇谲;既继承了汉乐府反映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达到了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成为当时诗坛最杰出的代表。南朝钟嵘在《诗品》中说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

曹植对诗歌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后人给予他极高的评价。

“陈思之于文章也,譬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音乐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钟嵘《诗品》

“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谢灵运

“韩退之之文,曹子建、杜子美之诗,后世所以莫能及也。” ——张戒《岁寒堂诗话》

二、内容赏析

全诗共28句,可分为四层来理解。

第一层(开篇两句):概写主人公游侠儿英俊豪迈的气概。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白色的战马,饰着金黄的笼头,直向西北飞驰而去。

借代和烘托的手法,看似写马,实则写人,显示了军情的紧急,创造出浓郁的战争气氛。

第二层(“借问谁家子”以下12句):补叙游侠儿的来历和他超群的武艺。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以高度凝练的笔墨、铺陈描写的手法,生动形象而又集中概括地交待了这位英雄不凡的来历和超群的武艺,为写他英雄事迹作了坚实的铺垫。

第三层(“边城多警急”以下6句)写游侠儿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奋勇杀敌的英雄事迹。

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从结构上讲,紧承开头"连翩西北驰",这既是"西北驰"的原因,也是"西北驰"的继续。

从内容上讲,把人物放在了严酷的战争环境中来塑造。在边塞紧急的关头,国家一声令下,他毫不犹豫,立即奔赴前线。

第四层(最后8句):写游侠儿弃身报国、视死如归的崇高思想境界。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在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这既是诗篇中主人翁的独白,又是诗人对英雄崇高精神世界的揭示和礼赞。

三、教学过程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①读诗,扫除文字障碍。

②内容梳理。

再次读全诗,讨论后明确:

诗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先写少年的装束,再写少年的不平凡的经历,然后写“游侠儿”超群的武艺。板书:装束、外在美。

后半部分先写参战之快,再写作战之勇,然后揭示其内心美。板书:征战、内心美。

(解说:先概括,为下一步的具体品味打下基础。)

2.具体品味,把握重点难点

前半部分赏析分四步:

①起句奇特:“白马”“金羁”,一白一黄,色彩鲜艳。“连翩”“驰”,马又是何等英姿。看似写马,实则写人。骏马配英雄,英雄驭骏马。

②“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仅此一句,写出了少年不平凡的经历。

③重点赏析:“宿昔秉良弓……勇剽若豹螭”八句。

A.内容概括:写“游侠儿”超群的武艺。

B.表达作用:此八句既是“扬声沙漠垂”的重要原因,又为后半部分写“游侠儿”“捐躯赴国难”的英勇行为作好了铺垫。

C.艺术手法及其作用——铺陈。

④重点句吕味: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写少年英雄身手比“猴猿”还要“狡捷”,气势像“豹螭”那样“勇剽”。

后半部分赏析:

①“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对偶句的使用,增强了诗句的表达效果,“蹈”“凌”写出了少年英雄长驱直入、排山倒海之势,尽现为国征战、蹈死不顾之勇。为什么能为此左凌右蹈呢?自然过渡到原因的分析,揭示少年英雄纯美的内心世界。

②赏析“弃身锋刃端”以下八句:

A.此段铺陈,淋漓尽致,极写少年英雄精忠报国的英雄肝胆。

B.连用两个反问句,把舍身为国、不顾家庭的爱国感情表现得更强烈,显示义无反顾的气概。可试着改用陈述句,让学生比较表达效果的差别。

四、艺术手法(总结)

本诗结构谨严,环环相扣,气势宏伟,酣畅淋漓,诗人不仅以激情的笔调写出了白马少年的英雄行为,而且以精湛的语言揭示了人物的爱国精神,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其具体运用的艺术手法有:

1.倒叙、补叙手法的运用。

诗歌以“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突兀而起,又以“借问谁家子”十二句来补叙“西北驰”的原因。继而又倒叙“名在壮士籍”、告别家人时的心情;最后策马“赴国难”的一幕则与开首重合。如此章法,象电影中的“闪回”,使白马英雄的形象渐次深化,忧国去家,捐躯济难的主题得到鲜明突出的表现。

2.铺陈笔法的运用。

这正是乐府诗突出的艺术特点。如诗中写游侠儿的武艺:“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左的”、“月支”、“马蹄”,都是练习射箭的靶子,作者这样铺陈地写,就从左、右、上、下不同的方位表现了他高强的射箭本领。再如写他的战功:“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躯蹈匈奴,左顾凌鲜卑。”“羽檄”就是命令,他闻风而动,立即投入浴血的战斗当中。他平定了边乱,保住了四境的安全。这种铺陈的写法,前后句文意互应,渲染了气氛,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五、相关评论

……《白马篇》……诗中讲述一位少年侠士舍生忘死、勇猛善战的故事:“有位少年侠士骑着戴有金色笼头的白马,那马翻飞般的向西北奔去。要问那是谁家的儿郎,说是幽州并州一带的的少年游侠。他从小就离开了家乡,扬名在与沙漠相连接的边塞。每天都要跨着良弓,背着很多苦木制成的箭矢。他射箭时可左右开弓,都十分的准确。朝上射和向下射的技法也是相当的高超娴熟。身形的狡捷胜过猿猴,勇猛轻疾则比得上龙豹。边城那边常有外敌入侵的警报传来,那些入侵的骑兵屡次犯入境内。一旦有告急迎战的文书传到,少年便策马登上御敌的工事。而后便是长驱直捣匈奴营地,转回后再冲击压制鲜卑的兵营。他已忘却展转于锋口刃尖之中,抛开了自身的生命安危。此刻就连自己的父母也顾及不上了,哪还谈得上子女和妻子呢?既然已是军中壮士名册中的一员,就不得再存有任何的私念。国家有难之时当以生命去捍卫,应把死看得轻飘如归宿。”后世的人说,这个《白马篇》是曹植对自身壮志的写照,看来不无道理,因为诗中的叙述都是托志的描写,并非实实在在的叙事。史料记载,植济世治国的政治抱负很大,一直有宏才未用、大志未酬的慨叹。不过,撇开文学上的成就而从政治上细细推究,还是暴露出很多在他身上人未老成的书生意气。由于这个致命的弱点,加速了他后半生的凄惨。操死后,他成为同族中的受气包。丕乃至后来继位为魏明帝的丕之

子曹睿,都对他倍加警忌。虽在植的余生之年,他那位高居帝位的小侄对他稍有关照和包容,但仍不给他丝毫以展示志向与抱负的机会,终使他这位天才的叔叔在公元232年便以40岁英年抑郁而死、含恨而别。在操逝后的十余年中,丕父子俩对植是百加警惕,植的爵位一再受贬,封地屡次远迁,给养逐年匮乏。植在《迁都赋》中描述这段经历时是这样说的:“号则六易,居实三迁。连遇瘠土,衣食不继。”

高中语文选修 《白马篇》教学设计

《白马篇》教学设计 《白马篇》出处:人教版高中语文读本二第三章十二课 适用学生:高中一年级学生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曹植简况;掌握本诗重点词汇;背诵全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和合作探究,走进人物的思想和情感世界。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为何要对“侠”的文化意义进行改造以及作者“捐躯赴难,视死如归”的人生抱负,确立热爱祖国、积极乐观进取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 1、作者为何要对“侠”的文化意义进行改造? 2、作者为什么会有“捐躯赴难,视死如归”的人生抱负? 3、帮助学生确立热爱祖国、积极乐观进取的人生观。 二、导入: 教师:同学们都听说过“才高八斗”这个词,这个典故出自南朝谢灵运,他一生写了大量山水诗,名重一时。谢灵运曾言:“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一石”就是十斗,“才”的意思是“才气、才分”.(板书在左边:一石:十斗;才分) 谢灵运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下才华,十分之八都被曹子建占去了,自己独占了一斗,其他人共分一斗。这句话固然体现了谢灵运的自负,也从侧面表现了曹子建的才思之高和名声之大。 那请问同学们:“曹子建”指谁呢?对,曹植。 前几天我们刚学习了曹操的《短歌行》,今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曹操之子曹植的《白马篇》。(在中央偏上方板书:《白马篇》曹植;播放PPT) 三、曹植简介 1、我知道咱们班有不少同学是三国迷,那好,请一位同学来介绍曹植。 2、学生介绍完毕,点评(播放PPT) 曹植:字子建,封陈王,谥曰思,故称陈思王,曹操第三子,著有《曹子建集》,代表作《洛神赋》、《名都赋》、《七步诗》。他是建安时期成就最大的作家,钟嵘称为“建安之杰”,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他诗歌风格以曹丕继位为界,前期以宴饮游乐为主,后期以抒发忧愤为主。钟嵘评价其艺术特色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3、教师播放PPT,介绍《七步诗》。这首著名的七步诗写于曹植的创作后期,表现了其兄长哥哥曹丕与自己争储位、即将对自己痛下杀手、骨肉相残的哀叹和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案

荷塘月色 朱自清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 3.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进而学习运用比喻、通感、。 拟人和叠字表情达意的技巧 【教学重点】 1.在特定语境中揣摩词句的含义。 2.体味作品写景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1.课文情景交融,“景语”“情语”浑然一体。 2.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朱自清散文的意境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诗中“月”的意象及其含义。 李白《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在这里,“月”成了诗人排遣内心深处的孤独寂寞的一种载体。 2、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这里,“月”成了词人表达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载体。 那么,在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里,“月”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咱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散文《荷塘月色》。 二、了解作者(知人)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炫,号秋实,取春华秋实之意。为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保持清白,便取《楚辞》中“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字佩弦。生于江苏东海县,祖籍浙江绍兴,自祖父以来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扬州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哲学系,在江浙等地的中学任教,参加了文学研究会。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杂文集《论雅俗共赏》、《标准与尺度》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士,是毛泽东称颂的“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著名作家、学者、民主战士。毛泽东曾热烈赞扬其“宁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的高尚气节。 三、了解背景(论世) 1927年7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两次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了中国大地。旧时代正在崩溃,新时局尚未到来。知识分子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生活,但颓丧和骚动使得他们惶惶然,处于苦闷彷徨之中,看不清前进的方向。这种内心的痛苦与矛盾就外化为荷塘月色的图景,素雅朦胧的景致和作者内心的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是一致的。作者在此想躲开恼人的现世,求得短暂的安宁。所以清清冷冷的荷塘也成为超脱世尘的绝妙世界。在创作本文之前,作者曾积极投身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员干将。五四新文化运动热闹了一阵子之后,于1925年前后进入了低潮期。对此朱自清必然有所失落、有所彷徨。这一点也曲折地在《荷塘月色》中反映了出来。 四、请学生听朗诵带,注意字词并注意体会其中的语言、思考如何划分层次。 1、字词<略> 2、全文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1): 月夜漫步荷塘的缘由。(点明题旨)(情) 第二部分(2-6): 荷塘月色的恬静迷人。(主体)(景) 第三部分(7-8):荷塘月色的美景引动乡思。(偏重抒情)(情) 附:感情线索: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 游踪线索:(略) 五、理出心情(披情) 1.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表现作者心情发展变化的语句。 2.请三至五位同学说说自己找到的能表现作者心情发展变化的语句。 3.教师归纳总结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郁闷)──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开朗)──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重新陷入郁闷)──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又引出新的郁闷) 五、领会意境(入境) 1、作者是如何表现失眠的郁闷心情的?(一是借助对“月亮”的描写表现夜已深。二是借助对“孩子们”和“妻”的描写反衬出“我”的失眠) 2、作者是如何表现观月的开朗心情的?(一是借助对平时没有月光时路上的景象的描写反衬今晚月光下景色的宜人,从而烘托出自己开朗的心情。二是借助对自己在苍茫的月光下的独特感受的

《白马篇》教案

《白马篇》教案 郑州幼师金扬眉 教学思想:贯彻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教学理念,体现教学民主思想,尊重学生个性,力争在平等、自由、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目的: 1、鉴赏游侠形象,了解揭示人物外在美和内在美的艺术手法; 2、运用想象和联想,再现忠勇双全的游侠形象; 3、了解曹植创作的主题。 重点难点:鉴赏游侠形象是重点,再现游侠形象是难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质疑法、发现法等。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指导学生如何鉴赏诗歌中的形象。 1.导入。 2.释题,指出学习重点。 3.回顾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是读、想、悟,鉴赏《白马篇》的关键是通过联想和想象,再现诗歌形象。 二、鉴赏《白马篇》。 (一)指导诵读,感知语言。 1.生配乐朗诵全诗。 2.找出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二)联想想象,再现形象(20分钟) 1.学生自由发言,分析少年英雄形象 (1)《白马篇》塑造了怎样一位英雄形象?请发挥想象,描述一下“游侠儿”的形象。 (2)《白马篇》是从哪几方面来塑造少年英雄形象?试举例说明。 (3)试比较分析《木兰辞》和《白马篇》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异同。 2.教师总结、扩展。 3.再现游侠儿形象。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的形式去演绎、再现少年英雄形象。 (三)联系背景,感悟诗境 1.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曹植身世和时代背景,说说《白马篇》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与曹植对话:学了《白马篇》,你的最深的感悟是什么?你想对曹植说些什么? 三、结语。 四、布置作业。 (一)以“我的英雄梦”为题目,发挥想象和联想,写一篇作文。(必做) (二)要从下面的两题中任选一题进行研究性学习。(选做) 1.曹植与建安文学研究 2.从作品看曹植前后期思想的变化 板书设计: 白马篇 曹植 内容艺术表现 装束 外在美武艺铺陈 少年英雄炼字

高中语文下学期第15周《白马篇》教学设计

《白马篇》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诗的鉴赏,使学员了解汉、魏、晋诗歌在继承发扬《诗经》、《楚辞》的艺术特点方面的成就,理解作者塑造这位武艺高超、渴望为国立功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游侠少年形象的深刻意义,培养学员英勇善战、忠贞爱国、视死如归的战斗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曹植的文学成就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体会诗中“游侠儿” 形象的深刻意义 3.把握曹植诗歌“骨气奇高”的艺术风格 一、解题 《白马篇》又名《游侠篇》,作者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国时魏诗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是文学史上五言诗的奠基人,自如地运用乐府体裁,大大地开拓了五言诗的境界,宋人辑有《曹子建集》。《白马篇》是乐府歌词,以开头二字命名。诗中塑造了一位武艺高强的少年英雄形象,歌颂他“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精神。同时寄托了作者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凌云壮志。 (补充:曹植的生平及其创作) 1.曹植的生平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丕的弟弟。曾封为陈王,死后谥“思”,故世称陈思王。曹植生于乱世,幼年即随曹操四方征战。他自称“生乎乱,长乎军”,在时代的熏陶和曹操的影响下,以“戮力上国,流惠下民”自期。曹植天资聪颖,才思敏捷,深得曹操宠信,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太子。然而曹植行为放任,屡犯法禁,终于失宠。建安二十五年(220),曹丕即位后,曹植几次被贬爵移封。曹睿即位后,曹植曾多次上书,希望能有报效国家的机会,但都未能如愿。最后在忧愤困顿中死去。在政治上,曹植是一位悲剧人物,然而政治上的悲剧客观上促成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卓越成就。 2.曹植的创作 曹植的诗今存有80多首,以五言诗成就最高。其章表辞赋也很著名,其中以《洛神赋》为最佳。有《曹子建集》。 曹植的创作以曹丕即位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1)前期作品主要抒发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白马篇》。同时也写了一些反映社会动乱和表现人民疾苦的诗篇。 曹植前期也是在相对安定的环境中过着贵公子生活,但颇有功名事业心。他一生所热烈追求的是“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与杨德祖书》)。当曹操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局面时,他的政治雄心便是西灭“违命之蜀”,东灭“不臣之吴”,“混同宇内,以致太和”(《求自试表》)。他的诗歌的主要内容之一,便是表现这种雄心壮志。《薤露篇》说:“愿得展功勤,输力于明君。怀此王佐才,慷慨独不群”。在《假但篇》里,诗人自比为鸿鹄,把“势利惟是谋”的小人比为“不知江海流”的假但和“安识鸿鹄游”的燕雀。这些都表现了他追求理想和颖脱不群的性格。 (2)后期作品较多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表现了自己备受压抑、有志不得伸的悲愤情绪。其代表作有《野田黄雀行》、《赠白马王彪》、《七哀诗》、《怨歌行》、《杂诗》等。 野田黄雀行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赠白马王彪》 诗序云:“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任城王与余俱朝京师,会节气。到洛阳,任城王薨。至七月,与白马王还国。后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意每恨之。盖以大别在数日,是用自剖,与王辞焉,愤而成篇。” 全诗共分七章,以感情活动为线索,集中抒发了诗人数年来屡受迫害而积压在心头的愤慨。诗中痛斥小人挑拨曹丕与他们的手足之情,对任城王的暴卒,表示深切地悼念。这首诗在抒情中穿插以叙事、写景,将诗人后期备受迫害的感受凝聚起来,鲜明感人,是文学史上有名的长篇抒情诗。

江苏新沂市棋盘中学高二语文看社戏教案二

江苏新沂市棋盘中学高二语文看社戏教案二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语文学科总第 2 课时教案课题看社戏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语文学科总第 2 课时导学案 课题看社戏 使用时间:主备人:毛善胜 一、学习目标: 握散文选材、剪裁以及合理安排文章结构的方法。 二、知识构成: ⒈本文篇幅较长,可以分成三大部分,同样写看社戏,但角度不同,侧重点不同,请同学们找出来。 ⒉下列句子中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 刚来的那会儿,就听说此地的每年阴历九月十五是赶庙会的日子,届时商贾(jiǎ)密集,百戏相随,热闹得不得了。 B. 我暗忖(chěn),今晚的重头戏,主角“大刀王怀女”,非她莫属了。 C. 它不像京剧那么多的老框老套,也不像昆曲那样的高深古雅,它的全部特征个性,就在于它的不搭架子,不囿(yòu)陈法,土极且又俗极。 D. 在目前戏剧日渐式微的情形下,似乎还独有这个胡乱套的豫剧,未见蔫垮,不靠官办俸(pěng)禄,活得有滋有味。 3. 以“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为开头,重组下面这个句子,不得改变原意。 一个民族对待祖先遗产的态度,比一个民族遗产的丰富与否,更能体现出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 三、学法和自检: ⒈本文人物众多,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将他们有条不紊地,个性县鲜明地写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⒉本文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来写本文,感性抒发与理性思考相结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⒊对比与照应相结合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举例说明,并说明这样写好处。

课题看社戏 四、达标检测 阅读理解: 如水的越剧 如果是液体,那它就是妩媚的水;如果是植物,那它就是水边的柳;更如果江南是一艘典雅精致的画舫,那它分明就是咿呀的橹声和旖旎的水波。从六朝金粉的秦淮到晓风残月的西湖,从烟花三月的扬州到枫桥夜泊的姑苏,再没有哪种戏剧比越剧更令人缱绻悱恻、至性至情了。 很难想象近一百年前,越剧于江南的诞生,是怎样的一种奇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戏剧更浓缩着一方风情的灵魂和精华。粗犷厚朴的黄土地适宜于秦腔的撒野,茂密火红的高粱田孕育了二人转的品格,温山软水的江南无疑就是越剧千回百转的河流和湖泊。 不仅如此,越剧的诞生更在江枫渔火、烟柳画桥,自古便以阴柔为美的江南,大大延拓了观美、享美的疆域,构建了审美、赏美的磁场。在吸收容纳昆曲、绍剧、滩簧、京剧以至话剧、舞蹈等诸多精华的同时,更构筑起一座美妙的岛屿,让所有热爱江南戏剧的芸芸众生,无不以登临为乐。 有道是女子是水做的骨肉,阴柔之美莫不以女子为甚。如果说三十年代前,男女混演的“绍兴文戏”已如一匹妩媚的绸缎,颇具阴柔之秀的话;那么1938年以后,旦、生、面、丑诸角色以女子出演的新越剧,更是一条女性的河流,顾盼流转千娇百媚里,将女子的阴柔之美、江南的阴柔之美,充盈铺张到了极致,流泻洒扬到了极致。 就像婉约清丽的江南之水体现了江南的本性一样,曲调和唱腔同样以委婉柔美、深沉哀怨着称的越剧,亦淋漓尽致地演绎着江南之水的本性和特质。四工调的明快恰如春天里的桃花汛,弦下调的幽怨仿佛深秋中的芭蕉雨,而尺调作为越剧最主要的唱腔,那一份无以复加的洒脱和柔美,则更似初夏时节新绿荷塘里孟浪的涟漪。 曲调和唱腔是如此,越剧的器乐无疑亦是江南之水的天籁和传真。江南丝竹本来便凝水的声色和精灵,在江南众多的戏剧里,这样的声色和精灵怕以越剧为最。 总思量江南地域里众多越剧的舞台常离不了水,或依偎于河边,或矗立于水中。这样的以水为伴,固然有江南水乡水路便捷的因素,但细细地想来,当委婉的唱腔贴着水面活泼泼 地度向四邻八乡,当飘飘的水袖袭着水波妖娆娆地迭出片片倒影,甚至当娇嗔的眼波借着水光的映衬湿漉漉地愈见鲜亮,那份极至的柔美和水灵,又岂是远水的舞台所能比拟所能打量 如果说“私订终生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不无肤浅地概括了诸多越剧剧目故事主题、情节主线的话,那么哪怕在如此肤浅的概括里,越剧所演绎、所展示的情感审美,尤其是女性情感的审美,其内涵和形态也已如江南之水的绮丽和丰沛一样,是何等缤纷和华美了。《红楼梦》里焚稿葬花的林黛玉,渗透的是一腔彻骨的愁怨和苍凉;《白蛇传》中断桥寄情的白素贞,洇漫的是一份大胆的追求和浪漫;而《梁山伯与祝英台》里,十八相送的祝英台,鼓荡的更是一种惊世的叛逆和勇敢——一部越剧大典,何尝不是水做骨肉的江南女性、乃至中国女性情感的演示台、命运的演示台、人生的演示台总说柔情如水,如水的越剧却让如水的柔情化为冰、化为火、化为永远芬芳在江南天空和地域上一坛情感的女儿红,让每一个品尝过越剧的人从此情也缱绻、梦也缱绻,侠骨氤氲、柔肠百回。

高一语文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高一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方案 [单元]第二单元 [年级]高一年级上册 [单元课时数]6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本单元鉴赏中国现当代散文和外国散文,知识要点是在整体把握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散文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其表达效果,学习文章中运用的写作手法,在写作中借鉴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德育目标: 体味作者对大自然、对自由生活、对独立人格的向往和迷恋之情唤起学生对积极而坚实、乐观而执着的人生追求。 教学方法和措施: 1、朗读教学法。声情并茂的朗读,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讨论法、点拨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师生互动,沟通认识和看法,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3、比较鉴赏法。将几篇散文的表现手法进行比较,从而深入理解和把握本文的美点。 所需材料及资源 1、多媒体课件 2、课文赏析 3、朗读示范磁带 4、美文荐读《航船中的文明》(朱自清)、《故乡的月色》(庄园)、《江南古镇》(杨国民)、《冬天的山》(代青)、《轮椅间的心灵对话》(张海迪)、《彻悟生死之后才可能拥有的宁静》(蒋子丹)、《故乡的胡同》(史铁生)、《爱从未离开你》(史丹利.D.慕尔森)、《落叶》(日本)(岛崎藤村) [教学过程] 《荷塘月色》第1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美点寻踪,赏析课文的美,背诵课文4、5、6段。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我们曾经品读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父亲那臃肿而蹒跚的背影所承载的悲凉、惆怅与沉重似乎还积淀在我们的心头。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进朱自清先生心灵的荷塘,叩响心扉,解读那淡雅朦胧的心月,心荷。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多媒体显示“荷塘月色”优美画面,学生感受画面的美。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入境,欣赏美景,体味感情。 3、放录音,学生复听一次,纠正朗读中的错误。(投影显示,给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三、美点寻踪,体味课文的美。 1、欣赏文章的“画面美”。无论是荷塘的月色,还是月下荷塘,景物美妙怡人,画面立体感强,并且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浓淡相宜,疏密有致。不仅色彩均匀悦目,而且透出一股神韵,有着浓浓的诗意。 2、品味文章“语言美”。

白马篇教案

《白马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汉、魏、晋诗歌在继承发扬《诗经》《楚辞》的艺术特点方面的成就。 2.了解五言诗的“指事造形.穷情写物”的特点及奇偶相配。富有变化的节奏的句式特点。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在写作实践中能够自如运用外在美与内在美相得裢彰的描写人物的能力。 德育目标 1.学习《白马篇》中的少年英雄形象。 2.学习《白马篇》,要培养学生勇敢、奉献,甘愿牺牲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 《白马篇》中的“游侠儿”的外在荚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的形象 教学难点 铺叙和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 一、解题 曹植(192~231),字子建,曹操的第三子,建安时代的杰出诗人,五言诗的奠基者。他与父亲曹操、哥哥曹丕在文学史上并称为“三曹”,其中以曹植的文学成就最高。《白马篇》是他的代表作。 《白马篇》又名《游侠篇》,是作者前期(220年曹丕即位之前)的作品,从诗中可看出作者的豪情壮志,有较浓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 二、朗读课文,注意读准节奏 三、整体把握课文 1.要求学生集体朗读课文 2.要求学生概括诗歌大意 明确:全诗赞颂了一位少年游侠健儿的英勇善战、忠贞爱国、视死如归的精神。 3.梳理涛歌思路 可让学生讨论。 明确:诗分作两节,第一节先写少年的装束,再写少年的不平凡的经历,然后写“游侠儿”超群的武艺。 板书:装束外在美 后一节先写少年参战之快,再写其作战之勇,然后揭示其内心美。 板书:征战内心美 (解说:夯实学生的概括能力,为下一步的具体品味打下基础) 四、重、难点突破过程 1.学习第一节 (1)提问:诗歌起首两句,有何作用? 明确:运用色彩鲜明的词语,—…白一黄,色彩鲜艳。“连翩……驰”,马又是何等的英姿,看似写马,实则写人,骏马配英雄,英雄驭骏马。 板书:白马金羁 (2)提问:“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两句写出了少年的什么? 明确:少年不平凡的经历。 (3)要求学生品味“宿昔秉良弓……勇剽若豹螭”八句,讨论:这几句诗表现了什么?用

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诗言志7诗三首白马篇》4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诗歌<白马篇>赏析》教学设计 刘潇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曹植的简况,从多角度赏析诗歌,把握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与合作探究,走进人物的思想和情感世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确立热爱祖国、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诗歌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理解作者借人物形象抒发建功立业、忠心报国的人生抱负,引导学生确立热爱祖国、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这是李白《侠客行》中的诗句,写出了侠之风骨,香泽后世,不输于世上的英雄豪杰,我选取这两句诗作为诗歌《白马篇》的主题,让同学们更能领悟诗歌的深意。 一、诗人简介、创作背景 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国时魏国诗人,建安文学代

表人物。魏武帝曹操的第三子,魏文帝曹丕之弟,封陈王,去世后谥号“思” ,故世称陈思王。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将其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白马篇》创作于曹植的青年时代,诗中有两句“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据史料记载,南匈奴在建安二十一年已臣服于曹操。这样推断本诗应作于这之前。而曹植生于初平三年,建安二十一年是25岁, 所以写《白马篇》时他也就20岁左右。 二、感知诗歌 1、 听朗诵录音,认准字音字型 2、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要读出诗人青年时期的意气风发。) 三、赏析诗歌 1、诗中塑造了一个什么人物形象? 诗歌塑造了一位_________的游侠儿。(用四字词语填空)【让学生发言,完成填空。】 (同时板书:训练有素、武艺精湛、经历不凡、装备精良、身手敏捷、勇猛剽悍 能征善战、英勇无畏、忠心报国、爱国情怀……注意内在外在分开写)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案例(共篇)

篇一:语文教学设计参赛优秀模板(含高中和初中) 语文教学设计优秀模版(含高中和初中) 初中篇 【设计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合作探究与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疏通文本的基础上,联系自身经验,对文本进行了个性化解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第“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这个例子既承担了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了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因此是个很好的蓝本。2.文本简析: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所以教师要采取鼓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热情。并且,初一是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因此要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以上几点主要是从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习惯和能力上去认识归纳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难点】 1.针对单元重点和教材内容,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2.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心理层次,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难点是: 【教学方法】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课时安排】 一课时(45分钟)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3分钟) (一)课前预习 1.掌握本文字词,熟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对有疑惑的地方做好记号。 2.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认识并熟悉作者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三、奇文探究共赏析(22分钟) 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内容,并且采用“小组擂台积分榜”进行评价。(一)研读入境品语言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白马篇教案 语文版必修4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白马篇教案语文版必修4 一、解题 《白马篇》又名《游侠篇》,作者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国时魏诗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是文学史上五言诗的奠基人,自如地运用乐府体裁,大大地开拓了五言诗的境界,宋人辑有《曹子建集》。《白马篇》是乐府歌词,以开头二字命名。诗中塑造了一位武艺高强的少年英雄形象,歌颂他“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精神。同时寄托了作者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凌云壮志。 二、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①读诗,扫除文字障碍。 ②内容和形式总理。 再次读全诗,讨论后明确: 诗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先写少年的装束,再写少年的不平凡的经历,然后写“游侠儿”超群的武艺。板书:装束、外在美。 后半部分先写参战之快,再写作战之勇,然后揭示其内心美。板书:征战、内心美。 (解说:先概括,为下一步的具体品味打下基础。) 2.具体品味,把握重点难点 前半部分赏析分四步: ①起句奇特:“白马”“金羁”,一白一黄,色彩鲜艳。“连翩”“驰”,马又是何等英姿。看似写马,实则写人。骏马配英雄,英雄驭骏马。 ②“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仅此一句,写出了少年不平凡的经历。 ③重点赏析:“宿昔秉良弓……勇剽若豹螭”八句。 A.内容概括:写“游侠儿”超群的武艺。 B.表达作用:此八句既是“扬声沙漠垂”的重要原因,又为后半部分写“游侠儿”“捐躯赴国难”的英勇行为作好了铺垫。 C.艺术手法及其作用——铺陈。 ④重点句吕味: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写少年英雄身手比“猴猿”还要“狡捷”,气势像“豹螭”那样“勇剽”。 后半部分赏析: ①“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对偶句的使用,增强了诗句的表达效果,“蹈”“凌”写出了少年英雄长驱直入、排山倒海之势,尽现为国征战、蹈死不顾之勇。为什么能为此左凌右蹈呢?自然过渡到原因的分析,揭示少年英雄纯美的内心世界。 ②赏析“弃身锋刃端”以下八句: A.此段铺陈,淋漓尽致,极写少年英雄精忠报国的英雄肝胆。 B.连用两个反问句,把舍身为国、不顾家庭的爱国感情表现得更强烈,显示义无反顾的气概。可试着改用陈述句,让学生比较表达效果的差别。 三、课堂训练 熟读全诗,当堂成诵。 四、课堂小结 本诗结构谨严,环环相扣,气势宏伟,酣畅淋漓,铺陈和委婉含蓄的艺术手法的运用,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尤其是少年英雄的忠勇报国之心、建功立业之志,值得我们学习。

《白马篇》教案

《白马篇》教案 一、解题 《白马篇》又名《游侠篇》,作者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国时魏诗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是文学史上五言诗的奠基人,自如地运用乐府体裁,大大地开拓了五言诗的境界,宋人辑有《曹子建集》。《白马篇》是乐府歌词,以开头二字命名。诗中塑造了一位武艺高强的少年英雄形象,歌颂他“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精神。同时寄托了作者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凌云壮志。 二、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①读诗,扫除文字障碍。 ②内容和形式总理。 再次读全诗,讨论后明确: 诗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先写少年的装束,再写少年的不平凡的经历,然后写“游侠儿”超群的武艺。板书:装束、外在美。 后半部分先写参战之快,再写作战之勇,然后揭示其内心美。板书:征战、内心美。 (解说:先概括,为下一步的具体品味打下基础。) 2.具体品味,把握重点难点 前半部分赏析分四步: ①起句奇特:“白马”“金羁”,一白一黄,色彩鲜艳。“连翩”“驰”,马又是何等英姿。看似写马,实则写人。骏马配英雄,英雄驭骏马。 ②“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仅此一句,写出了少年不平凡的经历。 ③重点赏析:“宿昔秉良弓……勇剽若豹螭”八句。 A.内容概括:写“游侠儿”超群的武艺。 B.表达作用:此八句既是“扬声沙漠垂”的重要原因,又为后半部分写“游侠儿”“捐躯赴国难”的英勇行为作好了铺垫。 C.艺术手法及其作用——铺陈。 ④重点句吕味: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写少年英雄身手比“猴猿”还要“狡捷”,气势像“豹螭”那样“勇剽”。 后半部分赏析: ①“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对偶句的使用,增强了诗句的表达效果,“蹈”“凌”写出了少年英雄长驱直入、排山倒海之势,尽现为国征战、蹈死不顾之勇。为什么能为此左凌右蹈呢?自然过渡到原因的分析,揭示少年英雄纯美的内心世界。 ②赏析“弃身锋刃端”以下八句: A.此段铺陈,淋漓尽致,极写少年英雄精忠报国的英雄肝胆。 B.连用两个反问句,把舍身为国、不顾家庭的爱国感情表现得更强烈,显示义无反顾的气概。可试着改用陈述句,让学生比较表达效果的差别。 三、课堂训练 熟读全诗,当堂成诵。 四、课堂小结 本诗结构谨严,环环相扣,气势宏伟,酣畅淋漓,铺陈和委婉含蓄的艺术手法的运用,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尤其是少年英雄的忠勇报国之心、建功立业之志,值得我们学习。

高三语文:《花未眠》(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高三语文:《花未眠》(教学设计)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高三语文:《花未眠》(教学设计) 江西省遂川中学语文组冯小兵 教学目的:1、理解文章表达的有关审美的主旨。2、体味作者以自身感受起笔,以小见大,深入浅出的写法。3、让学生建立感受生活美的意识。 教学设想:教时:一课时。重点与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主旨为难点。2、善于通过语言,把握文章主旨为重点。 教学过程: 一、导语。海棠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诗意:东风微微地吹拂,海棠花透出高洁美丽的光泽,散发阵阵幽香,使人有空蒙迷茫之感。这时,月亮已转过曲折的走廊,照不到海棠花了。诗人只怕那花儿在深夜里也会睡去,自己更加寂寞,

所以点燃起明亮的灯烛,照看着那一簇簇红艳艳的海棠。 指点:这首诗写于元丰三年(1080),是诗人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诗中生动地刻画了月下海棠美丽的光泽、清幽的香味和红妆粉裹的娇神态,细致入微地表现了诗人对海棠花怜惜眷爱的殷切情意;同时,也蕴含着诗人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美好的海棠是诗人自比,因为“月转廊”,花儿就得不到月光的照射,以此比喻自己遭受贬谪、怀才不遇,既恰当,又含而不露。“只恐夜深花睡去”含有顾影自怜的意思。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这是北宋著名词人苏轼夜半醒来,面对寂然盛开的海棠,留下的千古佳句。无独有偶,千年以后,一位日本作家发现了凌晨四点海棠的美,心灵有所启迪,写下了随笔散文《花未眠》,这位作家就是1968年诺贝尔文学家获得者川端康成。 二、作者简介。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著名作家,出生在大阪。2岁丧父,3岁丧母,7岁祖母亡,15岁祖父亡,后来姐姐又病故。孤儿的遭遇使他的童年抑郁悲凉,这对他以后的文学创作

《短歌行》高中语文教学设计

《短歌行》高中语文教学设计 一、导语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里以吐纳风云的气势,睥睨历代君主:“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诚然,以毛泽东的文治武功,的确可以站在这样的高度去俯视封建君王。如果历史上只有一个人可以与他相提并论,这个人只能是魏武帝曹操。 二、作家介绍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罗贯中《三国演义》将其刻画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京剧脸谱也将曹操勾成白脸,这与历史的真实面目颇有出入。实际上,曹操雄才大略,“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对历史的发展有不可泯灭的功勋。 作为政治家:曹操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董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为衮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从此“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成为北方势力最强的军阀,并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太祖武帝。他在北方大力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几次下《求贤令》,打破当时以德行和家世为用人标准的惯例,任人唯贤,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当时四方知名的文士几乎网罗无遗,而具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才更是济济一堂。 作为军事家:实践方面,指挥了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理论上,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作为文学家:曹操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他的诗歌内容其诗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 他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招集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集中在邺下,公讌倡和,形成一个文学集团。曹操自己的文学路线和写作态度对于其他作家起着更具体的领导和倡导作用,促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 三、学习新课 1、朗诵课文。 2、整体感知:全诗反复出现一个“忧”字,诗人“忧”什么?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的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在历年教师考试里经常遇到,很多考生和学员经常不知道在深入研读环节如何进行提问,对于某些现代诗歌的知识也不知道如何进行讲解,所以中公教师为大家准备了关于《再别康桥》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优化自己的试讲内容,以防于未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现代诗歌的语言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讨,掌握学习现代诗歌的方法,锻炼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产生对文学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感受现代诗歌的语言特点。 【难点】 体会文章深邃的寓意。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设置情境法。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播放康桥的图片,并顺势导入新课《再别康桥》。 (二)知人论世,整体感知 1.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2.教师配乐范读全文,同学听读,初步感知文意。要求学生理解生字词,体会语气。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指导学生如何断句。 4.感知本文的情感基调以及主要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 学生按语文兴趣小组分组讨论PPT展示的问题串,10分钟时间后,指名学生具体分析问题的答案。 1.本文在景物描写的选择上独具特色,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景物分别是哪些? 2.为什么不说杨柳,绿柳而要说金柳?

3.作者是怎样描写青荇? 4.但在青草更青处,诗人想“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的狂态终未成就,那又是为什么呢? (四)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自古写离别诗之作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还记得有哪些诗词? (五)小结作业,巩固提高 1.师生共同总结。 2.举办诗朗诵比赛。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再别康桥》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组第2课《诗两首》的第二篇,诗歌记下了诗人1982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时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带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 学生之前也有学习过一些现代诗歌,对于鉴赏现代诗歌有一定的基础,但是仍需要老师进一步的指导和引领,所以,在深入研读的环节我会设置一系列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旨在引领学生解决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并且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进行小组讨论,锻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并且引导他们掌握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啊

雷晓萌:《大铁椎传》教学设计

《大铁椎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自主掌握文言基础知识。 2、进一步熟悉写人的常用方法,了解本文通过层层设疑和用次要人物反衬主要人物的写作特色。 3、明确传主的形象与个性特征,探究作者在大铁椎这一形象的塑造上有何寄托。 4、通过拓展阅读,体会武侠文化的内涵。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反衬手法,探究人物的侠义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寄托和“侠”的含义。 学情分析: 《大铁椎传》是人教版选修教材《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一篇纪传体散文。传主无名可考,因其使用的兵器为大铁椎,故名之。文章的主体部分采用特定人物的观察视角,叙写传主的外貌、言行,以及搏杀场面,活现一位隐逸民间的豪侠形象,有神龙见首不见尾之致。 因为高二的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阅读能力,并且这篇文章篇幅短小、情节生动、内容比较简单,所以学生能够结合字典与课文注释完成自学任务。而且只有在排除字词障碍、疏通文意之后,才能进一步分析人物形象。因此一定要抛弃以前的教师一味灌输的做法,大胆把时间教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实现自主学习,提高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为“创造形象,诗文有别”,而本课为自读传记散文,因此本课以分析探究人物形象为教学重点,但作者的写作方法有别于一般人物传记,用层层设疑的手法塑造了一个“异”人,在引导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应采取层层递进的方式,从初步印象到人物内心,从而在掌握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同时,理解作者的寄托和“侠客梦”。 课时要求: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江湖上赞扬一个人武艺高强经常用这么一句话: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什么是十八般武艺呢?就是泛指多种武器,多种技能。你们知道有哪些武器吗?(学生自由发言)补充:《水浒传》“矛、锤、弓、弩、铳、鞭、锏、剑、链、挝、斧、钺、戈、戟、牌、棒、枪、杈”。 今天,我们要学习其中一种冷兵器,大铁椎。

高中语文-白马篇教案-语文版必修4

高中语文-白马篇教案-语文版必修4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白马篇》教案 曹植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译文 驾驭着白马向西北驰去,马上佩带着金色的马具。有人问他是谁家的孩子,边塞的好男儿游侠骑士。年纪轻轻就离别了家乡,到边塞显身手建立功勋。楛木箭和强弓从不离身,下苦功练就了一身武艺。拉开弓如满月左右射击,一箭箭中靶心不差毫厘。飞骑射裂了箭靶“月支”,转身又射碎箭靶“马蹄”。他灵巧敏捷赛过猿猴,又勇猛轻疾如同豹螭。听说国家边境军情紧急,侵略者一次又一次进犯内地。告急信从北方频频传来,游侠儿催战马跃上高堤。随大军平匈奴直捣敌巢,再回师扫鲜卑驱逐敌骑。上战场面对着刀山剑树,从不将安和危放在心里。连父母也不能孝顺服侍,更不能顾念那儿女妻子。名和姓既列上战士名册,早已经忘掉了个人私利。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注释 [1]白马篇:又名“游侠篇”,是曹植创作的乐府新题,属《杂曲歌·齐瑟行》,以开头二字名篇。 [2]金羁(jī):金饰的马笼头。 [3]连翩(piān):连续不断,原指鸟飞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白马奔驰的俊逸形象。 [4]幽并:幽州和并州。在今河北、山西、陕西一带。 [5]去乡邑:离开家乡。 [6]扬声:扬名。垂:同“陲”,边境。 [7]宿昔:早晚。秉:执、持。

高一语文公开课教案

高一语文公开课教案 课题:烛之武退秦师 (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烛之武退秦师》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古文单元的第1节课,《左传》的文学价值很高,作者善于突出事物的重要环节,善于用简洁的语句写出复杂纷繁的过程。《左传》对战争的描写尤为出色,它注意从政治上分析各方力量,写出战争的性质和起因,并由此在开始便预示出战事的胜负。在叙述交战过程时则详略有致,曲折生动,形象逼真。《左传》还善于用精炼的笔墨刻画出人物的细致动作和内心活动,使人物跃然纸上。《左传》中有许多外交辞令也很出色。这些对后代的文学,特别是对叙事、议论的文字影响甚大。《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章也集中体现了外交辞令在战争中的作用,学习这一课要好好体会劝说的艺术。 二、学生第一课时利用手中的参考资料及课本中的注释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本节课在检查自学效果后重点强调文言实词和虚词后,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品味劝说的艺术,难度应该不会很大。 三、教学目标: 1、掌握实词:若、鄙、说、辞、知等。虚词:之、以、于等。 2、能口头翻译课文内容。 3、能理清层次结构,把握人物形象。 4.品味烛之武的劝说艺术。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烛之武人物形象的把握;波澜起伏,生动活泼的情节。

五、教学过程 1.检查第一课时学生的自学成果 指名学生口头翻译课文,教师提出翻译要求:一一对应,尽量直译;直译不能的意译。 2.理清故事情节。 板书以下问题,要求学生用原文在黑板上写出答案,并在句子中标出应该掌握的文言词语。 (1)晋侯、秦伯围郑的理由是什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晋、秦军驻扎地的什么特点?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3)谁推荐的烛之武?如何推荐的? 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4)烛之武如何推辞的?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5)郑伯如何道歉的?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6)烛之武的劝说分哪几个层次? 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马的研究教案20

《马的研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本次综合学习活动的主题的“马的研究”,学生通过查找与马有关的资料,阅读与马有关的文学作品,拓展学生对马的认识,丰厚储 备,开阔视野,深化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2、锻炼学生动手操作、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本次的综合实践学 习活动中,学生在研究、交流展示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进一步体会到合作学习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3、学会主动学习和创造的精神。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确定研究主题。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式交流展示自己的探索发现。 教学准备:1、向学生推荐与马有关的文学作品:曹植的《白马篇》,韩愈的《马说》、李白的《紫骝马》。 2、各个小组绘制好思维导图,确立研究内容。 3、学生课前查找的相关资料。 4、教师准备好投影仪,电脑。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在《马的天地》这个版块中,我们学习了有关于马的三篇课文,你们对马有了进一步了解吗?(学生回答)谁能说一说 你对马这种动物有了什么样的印象?(学生回答)今天我们将进 一步了解马,做一下马的研究。 二、各小组汇报阅读成果 1、在课前我向同学们推荐的曹植的《白马篇》,韩愈的《马说》、 李白的《紫骝马》你们都阅读了吗? 2、观看微课《白马篇》 3、学生进行汇报。 (1)作者曹植的简介,你知道了多少? (2)有感情的朗诵《白马篇》。 (3)《白马篇》哪些句子是写坐骑俊秀的?白马饰金羁,连翩西 北驰。 (4)这个少年游侠的身世,你们能在诗里找出来吗?借问谁家子, 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5)这位少年游侠的身手如何?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控弦 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 勇剽若豹螭 (6)哪些诗句写出了边关战事告急,少年游侠在沙场英勇作战的 形象?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 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7)哪些诗句赞扬游侠儿弃身报国、视死如归的高尚思想品德?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 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3、教师小结 三、分配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