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合金行业发展规划

镁合金行业发展规划
镁合金行业发展规划

镁合金行业发展规划

——行业发展实施规划

作为汽车节能减排的主要途径之一,轻量化一直是汽车行业不断推进的技术方向。当前,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轻量化更是重中之重。汽车轻量化主要体现在汽车的优化设计、合金材料及非金属材料应用上,其依次为汽车的轻量化减重10%至15%、30%至40%、45%至55%。镁合金是以镁为基础加入其他元素组成的合金,是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具有重量轻、吸震性能强、铸造性能好、自动化生产能力和模具寿命高、尺寸稳定等优点,不仅适合铸造汽车零部件,也是最有效的汽车轻量化材料。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动力,大力发展产业,优化要素配置,构建产业新体系,拓展发展新空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产业“由大变强”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前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为加快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本指导意见。

第一章规划思路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紧紧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大机遇,主动适应产业发展趋势,加快优势产业发展转型升级,提升示范引领产业发展协同发展的能力,使区域产业发展在更好地服务经济建设中实现提质增效。

第二章指导原则

1、因地制宜,示范引领。着眼区域实际,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逐步研究制定适合区域特点的能效标准。制定合理技术路线,采用适宜技术、产品和体系,总结经验,开展多种示范。

2、区域协同,部门联动。深入推进区域产业发展协同发展,在更大区域范围内打造产业发展链条,形成错位发展、共同发展格局;加强部门间的统筹协调,建立联动机制,形成合力。

3、坚持融合发展。推进业态和模式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强化产业与上下游产业跨界互动,加快产业跨越式发展。

第三章产业发展分析

作为汽车节能减排的主要途径之一,轻量化一直是汽车行业不断推进的技术方向。当前,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轻量化更是重中之重。汽车轻量化主要体现在汽车的优化设计、合金材料及非金属

材料应用上,其依次为汽车的轻量化减重10%至15%、30%至40%、45%至55%。镁合金是以镁为基础加入其他元素组成的合金,是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具有重量轻、吸震性能强、铸造性能好、自动化生产能力和模具寿命高、尺寸稳定等优点,不仅适合铸造汽车零部件,也是最有效的汽车轻量化材料。

据了解,镁的密度只有1.74g/cm3,是铝的2/3,钢的2/9。采用镁合金能减轻整车重量,可在铝轻量的基础上再减轻15%~20%。镁合金的比强度和比刚度远高于铝和钢,镁合金的刚度随厚度的增加而成立方比增加,对用镁合金制造刚性好的整体构件十分有利。镁合金具有良好的阻尼系数,减振量大于铝合金和铸铁,用于壳体可以降低噪声,用于座椅、轮毂可以减少振动,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在汽车轻量化趋势的推动下,近年来,全球镁合金行业获得了快速发展,汽车用镁合金产品产量和消费量都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全球汽车用镁合金产品产量由38.3万吨增长到80.8万吨,年增长率保持在11%-25.2%之间;消费量由34.1万吨增长到73.1万吨,年增长率保持在11.6%-25.5%之间。

欧美、日本等国对镁合金在汽车领域的推广和应用都有相应的支持。并且在这些国家,汽车用镁合金已经有逐渐替代铝合金的趋势。

但由于种种原因,汽车用镁合金在我国没能得到大力推广和使用。数

据显示,我国汽车用镁合金产量占全球的21.9%,但消费量仅占全球的16.0%。我国镁合金还有一些技术难题亟待突破,包括较低的耐蚀性能、较低的疲劳性能、较低的蠕变性能等。

全球镁合金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已经迎来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一方面,全球节能减排政策不断趋严,推动汽车轻量化,而镁合金是最轻

的金属结构材料;另一方面,汽车产业不断进行结构调整,智能汽车、新能源汽车获得市场青睐,发展前景较好,而这些领域对汽车轻量化

的需求更为迫切。此外,汽车用镁合金的技术不断突破,应用范围已

经逐渐能够与铝合金相媲美,是铝合金良好的替代材料。在良好的战

略机遇下,镁合金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将迅速增加,发展前景广阔。

第四章区域发展环境

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增长xx%,规模工业等主要经

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国前列。企业净增xx多家。全口径财政总收入突破

xx亿元,全口径税收突破xx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xx亿元,地方税收突破xx亿元,财税收入质量持续改善。 xx年是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今年形势将比去年更加复杂严峻,但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

基本态势没有改变。要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抢抓地区崛起的战略机遇,进一步释放积蓄的发展动能和市场活力,加快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城市。坚持科学稳健,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坚决摒弃粗放式发展模式,努力扩大有效需求,正确处理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关系,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今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xx%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xx%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xx%左右,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财政金融风险有效防控,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万元GDP能耗下降xx%。

当前时期,是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世情、国情、省情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地区发展既面临难得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风险挑战。

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发展中国家群体力量继续增强,国际力量对比逐步趋向平衡。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贸易

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变化,传统安全威胁和

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

从国内看,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但发展进入新常态,

面临增速放缓、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的考验。经济发展加快向更高级

阶段演化,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

质量效益型,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等要素投入转向主要依靠创新

驱动。区域战略更加注重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加快欠发达地

区发展。国家治理加快向现代化目标推进,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

整体性和协同性,更加注重政府、市场和社会多元治理,更加注重治

理过程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从地区看,面临诸多有利条件:发展基础更加坚实。经过长期发展,地区物质技术基础日益雄厚,基础设施日益完备,生态环境日益

改善,产业核心竞争力特别是科教水平不断提升,人力资本累积效应

逐步显现。发展区位优势凸显。随着交通设施不断完善和国家“一带

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深入推进,地区将由沿海开放的内陆变为内

陆开放的前沿,具有巨大的商圈辐射优势和产业投资市场价值。发展

潜能依然巨大。地区处在工业化、城镇化中期阶段,在推动消费主导

型需求结构、服务业主导型产业结构、城镇主导型城乡结构形成过程中,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同步发

展孕育巨大潜能,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将极大地释放制

度新红利、激活发展新动力。

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发展不充分、不协调、不平衡的基本情

况还没从根本上改变,诸多矛盾叠加、风险挑战并存的局面有待进一

步扭转。经济总量不大、人均水平较低、综合实力不强,城镇化率、

服务业比重和外贸依存度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创新能力不强、发展

方式粗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收入差距较大、消除贫困任务艰巨等问题突出。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社

会治理等存在薄弱环节。县域经济、开放型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和金

融服务业仍是发展短板。改革攻坚日益触及深层次体制矛盾和利益调整,经济环境不优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改革举措落地需下更大功夫。

坚持做大总量与优化结构并重,传统提升与新兴壮大并举,统筹

全市产业布局。进一步培育壮大现代和新兴产业,促进信息技术广泛

渗透,加快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构建具有较强

竞争力的新型产业体系。

立足的资源禀赋,遵循产业发展规律,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

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和壮大产业集群,形成产业空间新格局。在优化空

间布局的基础上,形成“定位明确、产业明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第五章目标规划

到xx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xx%以上,若干家企业创新能力达

到世界先进水平。新型产品比重明显提高,产业结构明显优化,资源

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取得明显进展,全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xx%。

第六章主要任务

(一)产业集中区示范创建工程

创建以产业链为纽带、资源要素集聚为特征的产业示范基地。到

xx年,在区域范围内形成xx个具有较强影响力和配套能力,能主动融入产业发展,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示范基地。加强规划协调,

选择具有资源和市场优势、产业集聚发展基础好、产业链较为完善的

地区,按照“布局合理、特色鲜明、集约高效”的原则,重点发展产

业链配套体系。

(二)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围绕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加快推进重点企业创新平台项目。探索跨界融合、开放共享的集成创新模式。拓展主营业务领域,做大企业规模。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发起成立产业链集成创新联盟,搭建面向全社会的产学研用技术创新平台,。

(三)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促进行业转型升级

对于促进产业行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具有行业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专项资金予以优先支持。

(四)加强区域品牌整体推介

发挥引导作用,聚集国内外优势企业,开展产品展示、专题推介会、信息发布会,维护区域品牌,积极参加对外交流、商贸及会展活动,通过专业策划,集中区域产业优势,突出区域特色,。

第七章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区域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充分发挥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对规划实施的领导和组织协调作用,协调解决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确保规划各项目标任务得以实现。各有关部门要增强全局意识,切实履职尽责,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全面推进产业领域各项工作。

(二)做好项目建设服务

新建项目向重点区域集聚,建立项目跟踪服务制度,健全事中事

后监管制度。推行全天候、多方位的一站式服务,对产业项目实行能

办即办、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繁事简办。

(三)落实政策支持

完善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政策法规措施,结合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政策,加大对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相关部门应结合实际,

加大重点项目发展在有关产业发展、规划审批、土地供应、基础设施

配套、财政金融、行业监管等支持政策的落实力度,确保落实到位。

(四)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

积极推进区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全面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建

立健全产业有序转移的需求发现和对接服务机制,探索一批可复制、

可推广的改革措施和创新性政策。积极推进区域创新主体市场化合作,协同实施一批技术创新工程,联合建立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加快推动区域协同创新和产业升级转移,合作搭建区域服务业融合创

新和展示交易平台,支持企业跨行业、跨区域开展合作。

(五)注重规划引导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