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学复习提纲宇宙超级无敌究极进化完整版 南通大学

质量管理学复习提纲宇宙超级无敌究极进化完整版 南通大学
质量管理学复习提纲宇宙超级无敌究极进化完整版 南通大学

《质量管理学》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产品质量:过程的结果所具有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2、产品:某一活动和过程的结果

3、质量职能:是指在质量形成全过程中,为实现质量目标所必须发挥的质量管理功能及其相应的质量活动。

4、质量螺旋:是一条螺旋式上升的曲线,该曲线把全过程中各质量职能按照逻辑顺序串联起来,用以表征产品质量形成的整个过程及其规律性,通常称之为朱兰质量螺旋。

5、全面质量管理: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加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6、质量改进: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7、缺陷:为满足与预期或规定用途有关的要求,并指出与不合格有关联关系。

8、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9、质量认证:用合格证书或合格标志的方法证明某一产品或服务符合特定的标准或技术规范的活动。

10、控制图:是控制生产过程状态保证工序质量的主要工具。

11、6sigma管理:一项以顾客为中心、以质量经济性为原则、以追求完美无瑕为目标的管理理念。

12、第二方审核:是顾客对供方开展的审核。

13、控制图第一类错误:因虚发信号而造成的错误判断。

14、抽样检验:是按照根据数理统计原理预先设计的抽样方案,从待检总体取得一个随机样本,对样本中每一个体逐一进行检验获得质量特性值的样本统计值,并和相应的标准比较,从而对总体质量作出判断。

15、合格质量水平:是供需双方共同认为可以接收的连续交验批的过程平均不合格率的上限值。

16、质量成本:为了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达到满意的质量所造成的损失。

17、质量机能展开:是将顾客需求转化为产品开发和生产中各个阶段的技术需求,并通过这些技术需求的实现和协调保证产品的最终质量,从而真正满足顾客需求的一种有效技术。18、卓越绩效评价准则:通过综合的组织绩效管理方法,是组织和个人得到进步和发展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和能力,为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创造价值,并使组织持续获得成功。

二、解答题

1、简述统计质量控制阶段的主要进步和存在问题。

(1)主要进步:将质量管理中的“事后把关”变为事先控制、预防为主、防检结合,并开创了把数理方法应用于质量管理的新局面。

(2)存在问题:因为是运用概率统计分析方法,不可能百分百确定合格以否,存在PR(α)、CR(β)二类风险;

2、简述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及基本特点。P41

(1)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2)其基本特点有:

①TQM是一种管理途径,既不是某种狭隘的概念或简单的方法,也不是某种模式或框架;

②TQM强调一个组织必须以质量为中心来开展活动,其他管理职能不可能取代质量管理的中心地位;

③TQM必须以全员参与为基础;

④TQM腔调一个组织的长期成功,而不是谋求短期效益或哗众取宠的市场效应;

3、简述PDCA循环的步骤和特点。P186

(1)PDCA 循环是质量改进活动的一般方法或程序,反映了质量改进活动中所必须经历的(2)四个阶段: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置(ACTION)。

这四个阶段具体可分为七个步骤:

①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并尽可能用数据加以说明。

②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影响因素。

③找出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

④针对(3),制定措施,提出改进计划并预计其结果。

⑤按照制定的计划组织实施。

⑥检查实际执行的结果。

⑦总结。

⑧提出这一循环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将其转入下一次PDCA循环。

(3)PDCA 循环的特点:

①大环套小环,互相促进。

②不断循环上升(螺旋式上升)。

③推动PDCA 循环关键在改进(A)阶段。

4、简述质量审核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分别按照审核对象、审核方不同进行的分类。88

质量审核要遵循的三个核心原则:

(1)独立性。是指执行审核的机构和审核人员须具有独立性,依据审核准则进行客观评定,得出客观结论。

(2)客观性。采用正当手段获取客观证据,作为审核证据,同时通过文件的形成确保审核的客观性。

(3)系统方法。先文件审核后现场审核,同时审核包括符合性、有效性和达标性三个层次。

质量审核按审核对象分:(1)产品质量审核;(2)过程(工序)质量审核;(3)质量管

理体系审核;(4)多管理体系结合审核四种。

质量审核按审核方不同可分为:(1)第一方审核(内审);(2)第二方审核;(3)第三方

审核(外审)三种。

5、对一个组织而言,什么是其内部顾客和外部顾客?内部顾客与外部顾客的区别与联系是

什么?

(1)顾客是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内部顾客即组织的成员,外部顾客即除组织成员以外收到企业经营活动影响的当事人。

(2)联系:内部顾客与外部顾客都存在着顾客满意度问题,都有对组织的需求和期望。组织不仅要关注外部顾客,而且也要关注内部顾客——如果内部顾客长期处于不满意的情况下,则组织也难于保证让外部顾客满意,这是必然的后果。因此内部顾客满意和忠诚是外部顾客满意和忠诚的基础和前提,反之亦然。

(3)区别:①内部顾客生产产品,外部顾客则是产品的接收者;②内部顾客是企业内部成员,使内部顾客满意的主要措施是提供令其满意的工资、福利、工作环境、发展前景等;③外部顾客主要指企业外部接收产品的组织和个人,使外部顾客满意的措施是产品要满足其明示的或未明示的需求;④外部顾客较内部顾客更难于控制。

6、ISO9000族标准提出哪些质量管理原则?其中又以哪一条原则为核心?为什么?56 (1)八大管理原则:①以顾客为关注焦点;②领导作用;③全员参与;④过程方法;⑤管理的系统方法;⑥持续改进;⑦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⑧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2)其中又以“①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为核心,因为其他原则均围绕该原则展开。只有牢牢地树立顾客导向的观念,将顾客满意贯穿于质量管理活动之中,其质量管理体系菜具有灵魂,才能够得到真正实施,企业的经营目标菜能够实现。

7、简述ISO9001:2000与ISO9004:2000之间的联系和区别。P54、82

联系:(1)共同构成ISO9000:2000族标准的四个核心标准;(2)ISO9001:2000是质量管理的基础要求,而ISO9004:2000则是在ISO9001:2000的基础上的用于业绩

改进指南,进一步改进、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体系有效性和效率的方法。

8、何谓顾客、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实施顾客满意管理应遵循哪些原则?

(1)顾客是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2)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

(3)顾客忠诚是指顾客在满意的基础上,对某品牌或企业做出长期购买的承诺,是顾客的一种意识和行为的结合。它是CS的进一步发展,是企业最终所追求的目标。

(4)开展CS管理必须遵循以下的原则:

①全程性原则。全程是指实施CS战略不能只局限于产品的前期研发阶段,企业实施CS战略必须贯穿于从开发决策、设计、生产、销售直至交付顾客使用及提供售后服务的全过程;

②面向顾客的原则。实施CS战略的核心内容就是以顾客需求为导向,这需要从顾客需求结构的调查、反映顾客需求的项目指标及指标权值体系的确定和对顾客主观感受的调查等几方面予以保证;

③持续改进的原则。在现代企业质量管理中实施CS战略,其重要目的就在于时刻推动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改进。CS本身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顾客的需求处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之中,因此,在现代企业中实施CS战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坚持持续改进的原则,才能取得更大的、持续的成功。

9、如何理解质量成本与其他会计成本的区别?

(1)质量成本针对产品制造过程的符合性质量而言,其前提是设计质量标准或规范已经确定。不包括重新设计、改进设计、用于提高质量等级和质量水平而支付的费用。

(2)质量成本是在制造过程中同出现不合格品有密切联系的有关费用。

(3)质量成本不包括制造过程中与质量有关的全部费用,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是同不合格品的产生最直接、最密切的费用。正常生产状态下的工人工资及福利费、材料费、能源费等,都不计入质量成本。

(4)研究质量成本的目的是通过分析质量成本的构成寻找改进质量、控制质量成本的途径和评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以达到用最经济的手段实现规定的质量目标的目的。

10、如何理解质量成本的含义及构成?331

质量成本是指为了确保和保证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达到满意的质量所造成的损失。质量成本包括:

(1)运行质量成本——是企业内部运行而发生的质量费用,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企业为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发生的各种投入性费用——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另一类是因没有获得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各种损失性费用——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

(2)外部质量保证成本——是指根据用户需要,企业为提供客观证据而发生的各种费用(一般是在合同环境下)。

11、抽样检验中隐含哪些风险?如何控制这些风险?

(1)存在两类风险:一类是合格产品被拒收,这种把实际是高质量的产品批当作不好的产品批接收的概率(小概率)称为第一类错误,即生产者风险PR,常用α表示。二是不合格产品被接受,这种把实际低质量的产品批当作好产品批而被接收的概率(小概率)称为第二类错误,即消费者风险CR,常用β表示。

(2)风险的控制:①从理论上讲,要完全杜绝两类风险是不可能的。②要同时减少两种错判概率的唯一方法是增加检验的样本容量n,但这样会增加检验的成本,这在通常情况下是不可行的。因此在实践中供需双方都要接受一定的风险,具体多少需要双方协商决定。一般情况下,对于实际质量水平(批不合格率p较小)为AQL的交验批应以(1- α)的高概率判为合格接收,以保护供方利益;而对于实际质量水平(批不合格率p较大)为LTPD的交验批应以(1- β)的高概率判为不合格而拒收(或以小概率β判为接收),以保护需方的利益。

12、如何理解“顾客意见的多少并不是衡量产品质量好坏的唯一标准”?

1)顾客、顾客需求;2)质量、产品质量3)质量的符合性与适宜性

13、简述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1)以满足顾客需要为出发点;(2)全员的质量管理;(3)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4)全组织的质量管理;(5)综合运用多种技术与管理方法

三、计算题

1、工序能力分析(P228~235);

2、控制图分析(平均值-极差控制图、中位数-极差控制图、不合格品数控制图公式);

3、用J.M.cameron抽检表,计算(n∣C)抽检方案(P318);

考试题型:

1、单项选择题1’x 20 =20’

2、判断并改正2’x 10 =20’

3、应用题10’

4、名词解释2’x 5=10’

5、简答题5’x 5=25’

6、计算题(7’+8’)x 2=15

(完整版)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汇总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提纲 第21章生命的发生和发展 一.生命起源过程: 原始大气与现代大气的主要区别是原始大气没有氧气。 三.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是化石,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 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 六、寒武纪:三叶虫时代,寒武纪出现的海口虫—脊椎动物的祖先;中生代:恐龙时代。在地质年代早期只有最简单的生物,越是地质年代晚期,生物种类越多和现存生物也较接近;这说明现在的各种各样的生物是漫长历史的产物,生物经历了由漫长的演变过程。七.生物进化历程: 原始单细胞藻类→原始多细胞藻类→原始苔藓→原始蕨类→原始种子植物(植物进化系统树) 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无脊椎动物……→原始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动物进化系统树) 八.生物进化趋势: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 九.达尔文—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 概念:在生存斗争中,通过激烈的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过程: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竞争实现的,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意义:生物通过遗传、变异、自然选择而不断进化。 人工选择:按照人们的喜爱精心选择和培育形成的,如宠物狗、金鱼、毛质好的绵羊等。 十、四个现代类人猿:猩猩,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类人猿与人类来自共同的祖先(森林古猿),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两足直立行走 直立人有:元谋人、北京猿人智人有:山顶洞人 第22章物种的多样性 第1\2节生物的分类和植物的主要类群 一、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 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可以作为鱼的饵料,还为水生动物提供氧气,也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藻类的经济意义:①海带、紫菜、海白菜等可食用②从藻类植物中提取的碘、褐藻胶、琼脂等可供工业、医药上使用③可作为水域是否被污染的指示植物(赤潮现象) 二、苔藓植物的植物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有茎、叶的分化,但茎很细小,叶又小又薄,如葫芦藓、墙藓;另一种没有茎、叶的分化,植物体只是扁平的叶状体,如地钱。 特征:苔藓植物的根是假根,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苔藓植物的茎和叶中没有输导组织,不能运输水分。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并且植株很矮小。 生活环境:阴湿的地面或背阴的墙壁上。 苔藓植物的应用:①苔藓植物密集生长,植株之间的缝隙能够涵蓄水分,所以,成片的苔藓植物对林地、山野的水土保持具有一定的作用。 ②苔藓植物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在污染严重的城市和工厂附近很难生存。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质量管理学复习资料9

第九章供应商关系管理(重点串讲) (recite)供应商关系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1)认识到采购职能是组织的一项战略性的、高增值的职能,必须配备以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 (2)采购部门的领导要把权力委授给那些富于想象并注意成果的人员,他们应该得到公司高层的全力支持,同时也能够得到经营单位的信任。 (3)与经营单位的战略协调一致的采购战略; (4)经营单位的管理层对于供应战略的成功实施负有责任; (5)承担采购职能的管理层对供应过程的绩效和持续改进负责; (6)组建跨职能的团队来管理货品和服务的采购; (7)保持跨职能团队持续地关注整个供应链绩效,包括总占有成本、增值机会的识别以及竞争优势的辨识和实现; (8)通过尽可能地跨越经营单位的边界来合并和分配采购活动来实现采购战略的制定、实施和管理; (9)与最终用户及在最终用户之间保持公开、诚实和经常的沟通; (10)采购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应建立在经营单位之间的合作与协作、以事实为依据的决策过程以及一个测量系统的基础之上。 (comprehend)联合质量计划的目的 联合质量计划中一般要包括经济、技术、管理三个方面。 (comprehend)供应商关系计划的含义 供应商关系的计划是指有关识别顾客需要、分析和制定满足这些需要的供应策略方面的活动。计划过程的关键输出之一是形成一个详细描述对象商品的顾客总占有成本的初始模型。因此,在整个计划过程中还会要求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simple apply)制定供应商关系计划的步骤 (1)整理汇编有关组织过去的、当前的和未来的采购活动的各种文件资料; (2)从采购活动中识别那些对于企业经营既具有很高的重要性又有很高费用的商品; (3)针对该商品组建跨职能的团队,团队中要包括顾客的代表,还要包括公司职能部门的代表,如技术、采购、质量、财务等。该团队的使命是明确顾客对该商品的供应需要并制定能够满足此 需要的供应策略。 (4)通过数据收集、调查和其他的需要评估活动来确定顾客的供应需要; (5)分析供应行业的结构、能力和趋势; (6)分析商品的总占有成本的成本构成; (7)将顾客的需要转化为一个供应过程,该过程将使顾客满意并提供管理和优化总占有成本的机会; (8)获得管理当局的批准以将所制定的供应策略转入运作部门加以实施。 (comprehend)供应商控制的要求

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同步训练C卷

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种群基因频率的 改变与生物进化同步训练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42分) 1. (2分) (2019高三上·芜湖开学考) 人眼的虹膜有褐色的和蓝色的,褐色是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蓝色是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的。已知人群中蓝眼占百分之一,则一个褐眼男人与一个褐眼女人(这个女人的母亲是蓝眼)结婚,这对夫妇生下蓝眼女孩的可能性是() A . 9/400 B . 1/44 C . 9/200 D . 1/22 【考点】 2. (2分)下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概念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 ①表示生存斗争,这是生物过度繁殖与有限生存空间的矛盾体现 B . ②导致③改变的内因是基因突变,外因是自然选择 C . ③代表物种形成,其形成的必要条件是存在生殖隔离 D . ④是由于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的结果 【考点】

3. (2分) (2019高二下·湖州期末)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可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前提 B . 植物自交种群的基因颏率不发生改变 C . 有害的突变基因一般不会在种群中扩展而会被删除掉 D . 突变的方向与环境的诱导无关而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 【考点】 4. (2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②种群是进化的单位 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⑥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A . ②④⑤⑥⑦ B . ②③④⑥ C . ①②⑤⑥ D . ①②③⑤⑦ 【考点】

地球与宇宙

龙文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生:科目:第阶段第次课教师:课题第三章地球与宇宙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知识点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2.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两极半径为6357千米(两极半径比 赤道半径短21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扩展知识: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108千米2,地球的体积约为1.083×1012千米3) 3.海面上远去的船只为什么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答:因为地球是个球体,地球表面是个曲面,所以海面上远去的船只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4.那些现象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答:(1)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先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2)20世纪,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3)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这说明海面是曲面。(4)站得越高看得越远,说明大地也是曲面。(5)月食是地球的影子遮挡了月亮,从月食的过程可以判断地球是球体。 第二节知识点 一..地球仪: 1.纬线和经线: (1)纬线:纬线都是圆形,也称为纬线圈,长度不等。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纬度:赤道是零度纬线。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做“北纬”,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作代号。 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 0°—30°30°—60°60°—90° 2.经线和经度 (1)经线:也叫子午线。经线是半圆形,所有经线长度相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2)经度:零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作代号;以西的 180°属于西经,用“W”作代号。

普通生物学-进化部分-复习提纲

普通生物学进化部分复习提纲 1. 五界、六界系统分类的主要依据 五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 六界——无细胞总界:病毒界;原核生物总界:细菌界,蓝藻界;真核生物总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 六界——古细菌界,真细菌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 2. 病毒的主要特点,其有别于其它生物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 1.很小,可通过细菌滤器; 2.无细胞结构; 3.不具备细胞代谢所需的酶系统,不能产生ATP; 4.只有在活细胞体内才能够生长、繁殖 3. 原核生物的主要特点及主要代表种类 种类:细菌、蓝藻、原绿藻、放线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和衣原体,古细菌 特点:1.无成形的细胞核,但有环状的 DNA和RNA组成的基因转录、转译系统 2.无膜包围的细胞器,但有核糖体。 3.体积远比真核细胞小 4.分裂为裂殖法,没有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4.原生动物与多细胞动物体内单个细胞的异同点; 运动方式:采用鞭毛;纤毛或伪足运动; 营养方式:光能自养(藻类),光能异养(鞭毛虫),化能异养(大多数),兼性(自养、异养)摄食方式:胞口(细胞内消化),伪足吞噬,胞饮(液体营养物) 排泄:伸缩泡 支持结构:藻类的细胞壁,放射虫的内骨骼,有孔虫的外壳。

5.真菌的一般特征,有哪些主要类群它们的分类依据、代表种类是什么其生活史与其他高等植物的区别是什么? 一般特征: 1、有真正细胞核; 2、通常为分枝繁茂的多细胞丝状体,菌丝呈顶端生长; 3、有明显的细胞壁,大多数真菌的细胞壁由几丁质构成; 4、典型的异养生物,通过细胞壁吸收营养物质;异养方式有寄生和腐生型; 5、通过有性和无性繁殖的方式产生孢子延续种族 类型: 1. 藻状菌纲或接合菌纲——最原始的真菌,单细胞,无性繁殖(孢子囊,孢子) 代表:黑根霉、毛霉 2. 子囊菌纲——无性繁殖(分生孢子)和有性生殖(子囊,子囊孢子(n)→菌丝体) 代表:酵母菌,羊肚菌、冬虫夏草,白粉菌、赤霉菌,青霉菌,曲霉 3. 担子菌纲——大型真菌,真菌中最高级,有性生殖形成担子和担孢子 代表:蘑菇、灵芝、银耳、木耳等,马勃 4. 半知菌纲——只找到无性阶段,大多数腐生 代表:头癣、手癣、脚癣等多由半知菌寄生所致 生活史: 发育过程:营养阶段和繁殖阶段 繁殖方式:无性阶段(形成无性孢子),有性阶段(形成有性孢子) 细胞核变化:单倍体阶段;双核阶段;双倍体阶段 绝大多数真菌的生活史中没有世代交替 6.有胚植物、孢子植物、种子植物和维管植物所包括的类群

管理学原理复习大纲

管理学原理复习大纲 第一章管理概述掌握管理的概念及其要素、管理的职能、管理的内容、管理的原则、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的技能。重点掌握管理的概念、管理的职能和管理者的十种角色。第二章管理理论形成与发展掌握古典管理理论中的代表人物、主要理论观点,如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核心是提高工作效率;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提出了管理的五大职能;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提出了理性-合法式权威。掌握梅奥及其所领导的霍桑试验的基本发现,如社会人、非正式组织;麦格雷戈的X-Y 理论的基本观点。掌握组织文化的结构和组织文化的塑造途径,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的内容。重点掌握法约尔提出的管理的五大职能、组织文化的塑造途径、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的内容。 第三章决策掌握决策的概念、决策的类型、决策的影响因素、决策程序;掌握头脑风暴法的概念、德尔菲法的基本含义和特点;掌握盈亏平衡分析法、决策树法和非确定型决策方法的原理和求解思路。重点掌握决策程序、决策的影响因素。 第四章计划掌握计划的概念、计划的形式分类;掌握计划的特征;掌握计划的编制程序;掌握计划工作的原理;掌握滚动计划法的特点、目标管理的概念和特点。重点掌握计划的特征、计划的编制程序。 第五章组织与人事掌握组织的概念;掌握组织设计的程序;掌握管理幅度、管理层次的概念;掌握各种部门化的特点,能够区分是那种类型的部门化,如许多企业按照早、中、晚三班制安排生产活动,属于时间部门化;掌握组织职权的类型、集权与分权的含义;掌握各种组织结构的含义、特点和优缺点;掌握人员配备的原则、主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掌握组织变革的内容。重点掌握组织设计的程序、各种组织结构的含义与特点和优缺点。 第六章领导掌握领导的概念;掌握领导活动的要素;掌握领导的功能;掌握领导职权的组成;掌握领导方式的类型及各自的特点,掌握不同指挥模式下的领导方式的特点; 掌握四分图理论、管理方格图理论、领导权变理论的基本思想。重点掌握不同指挥模式下的领导方式的特点、管理方格图理论中五种典型的领导方式的特征、领导活动的要素。 第七章激励掌握激励的概念、需要和动机的概念;掌握激励的过程、激励的方法;掌握需要层次理论的五种需要、双因素理论中的两种因素;掌握期望理论、公平理论、强化理论、归因理论的基本思想和代表人物。重点掌握期望理论的内容和应用、需要层次理论的

地球与宇宙复习提纲

第三章地球与宇宙 复习提要: 一、太阳和月球 1、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它的直径约为140 ,表面温度约为℃,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1.5 。 2、我们肉眼看到的是太阳的,它由里到外依次是、、。 3、的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它发生在层,耀斑发生在层,日珥发生在层。 4、太阳活动的周期约为。黑子数极少的一年称为太阳活动谷年,国际上规定从年起算的黑子周期为第一周,2009年开始为第周。 5、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6、正确使用天文望远镜: (1)选择视野开阔的地方安放。(2)用对准目标星体:a.先在镜筒外沿镜筒延伸方向用眼睛瞄准目标星体。b.用调节手柄做水平方位和不同高度的搜索。C.将目标星体置于视野中央。(3)用观察目标星体。a.调节镜的焦距使主镜内的影像清晰。b. 用调节手柄缓慢调节,直至在镜内找到目标星体。c. 瞄准目标后再次调节镜焦距,使目标星体的像清晰。 7、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它的直径约为地球直径的,,它的体积为地球体积的;它的质量约等于地球质量的;○1月球 上没有水和空气,昼夜温差,因此无生命,天气变化,听到声音。○2月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比地球,造成物体在月球上很轻.(跳高跳远)○3月球的表面明亮的是,暗黑的是;○4月球表面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布着众多的,是由撞击造成。 二、地球的自转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1方向:自向。(1)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时针方向旋转。 (2)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时针方向旋转。○2地球自转的周期:约。 2.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1日月星辰升落。○2昼夜交替:(1)昼夜现象:由于地球是一个、的球体。(2)昼夜交替:地球不停地。 3.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线和线构成。 4、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时,正确的日期是( ). A.夏至日B.冬至日C.二分日D.春分日 5、.右图中表示昏线的是() A.ABC B.ADC C.EBF D.EDF 三、地球的绕日运动 1、地球公转:○1方向: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绕日公转,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成夹角。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公转方向和地轴倾斜角度不变。○2周期:约。 2、太阳高度(角):○1太阳光与地面的夹角。○2太阳高度的时刻变化(地球自转):一天的正午,当太阳位于正或正方向,太阳高度最大,此时,杆影朝正或正方向。杆影最。○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地球公转):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日达到最大值。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日达到最大值。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两次直射,但回归线上只直射次○4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从直射点向两侧。 3.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昼夜长短变化、四季更替(地球公转):○1赤道全年昼夜平分。○2日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日南极圈及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4、北半球某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 A.夏至日B.冬至日C.春分日D.秋分日 5、我国某地有一口井,每年只有1天有阳光直射井底的现象,该地的纬度和该天日期搭配正确的是( ) A.23.50N夏至日B.23.50S夏至日C.23.50N冬至日D.23.50 S冬至日 6、下面四幅图中,表示南半球夏至日的是…………………………( ) 7、一年中冬季是() A.太阳最高、黑夜最长的季节B.太阳最高、白昼最长的季节 C.太阳最低、黑夜最短的季节D.太阳最低、白昼最短的季节 A.春分、秋分B.立冬、立夏C.立春、立秋D.大寒、小寒 9、如图甲、乙两点的同学通过互联网商定在同一天的正午测定竿影,并用相机记录后将图片传送给对方,ABCD是两位同学得到的一组图片,你认为正确的是( ) 10、你家乡所在地昼夜长短差别最大的节日是( ) A植树节B春节C建党节D国庆节 11、某点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以北有极昼极夜现象,以南为温带,这点的地理坐标是( ) A.23026’N,1800E B.66034’N,1600E C.23026’N,1800W D.66034’N,200W 12、正午时,地球上垂直物体的影子只朝北不朝南的地区是………( ) 春分月日 太阳直射点 全球昼夜 · 夏至月日 太阳直射点 春分月日 太阳直射点 全球昼夜 秋分月日 太阳直射点 全球昼夜 北半球昼夜 太阳直射点 北半球昼夜 太阳直射点 · · · · 冬至月日 太阳直射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第三节光合作用教案(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叶绿体的结构以及其中的光合色素,理解其中的色素与光合作用的关系;理解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基本过程和相互关系;理解光合作用的生理意义以及在生物界中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意义。 2.让学生初步学会提取、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和技能;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概括物质和能量转化的本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 3.通过光合作用的意义的教学,使学生在理解绿色植物在维持环境稳定中的作用,理解光合作用产物对人的生活和生产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增强学生关心爱护绿色植物,关心发展农业的意识从而对学生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1.叶绿体的结构特点以及其中的光合色素的种类和作用,是本课题教学的重点之一。因为: (1)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结构基础,且这种结构和成分与其光合作用具有一定的适应关系。如,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及其吸收光谱,色素在片层上的分布、基粒片层的垛叠形式、基粒和基质的关系等,都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学生清楚地知道这些结构和成分,才能顺利地理解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发生的场所。 (2)在第一章细胞部分,学生接触了叶绿体色素种类的知识,另外学生在生活中也经常看到或听到过有关叶绿素和胡萝卜素的知识,但没有提取和实际看到过各种叶绿体中的色素。因此学生对亲自从叶片中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具有浓厚的兴趣和渴望。做好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不但可使学生学会有关方法,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加深对有关知识的认识。

2.光合作用的过程的内容,是教学的又一重点。因为: (1)光合作用过程是本课题的核心内容。学生只有认识了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才能理解从光能、ATP分子中活跃的化学能到糖类等有机物分子中的稳定的化学能这一能量转移过程,掌握光合作用的能量和物质变化的本质。使学生对光合作用的认识水平,在初中的基础上前进一步。 (2)学生只有知道光合过程的各个环节,才能理解内外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才能进一步研究如何提高光合效率的途径,提高农业产量的技术。因此,学习光合作用的过程,是深入联系生产实际的理论基础。 3.光合作用的意义,也是教学的重点。因为: (1)通过光合作用的意义的教学,可使学生理解,当今世界面临的粮食、化石能源、环境污染等重大问题的解决与研究光合作用的关系。知道人类需要的农产品,归根结底要靠光合作用去生产。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应该把培育高光合效率的农作物品种,发明提高农作物充分利用光能的时间、空间的技术等途径作为研究方向。知道增加植被面积和质量,是改善环境的有效途径等。这些,是学生必备的科学素养。因此,光合作用的意义,是培养学生关心生物科学及其发展,关心社会问题的解决等意识的好材料,应充分重视。 (2)从生物界看,光合作用是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供绿色植物本身利用,也是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体中有机物的来源,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这些,是学生学习呼吸作用、生态系统等内容的基础。 4.光合作用中的物质和能量变化,是教学的难点。因为,学生对有关的物理和化学知识不熟悉,特别是有机化学知识,高二第一学期多数学校未学习到。对光合作用中的光能到电能、电能到不稳定的化学能、从不稳定的化学能到稳定的化学能的转变的必要性的理解,对暗反应中的二氧化碳的固定、三碳酸的还原等的必要性的理解都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二课时。 二、第一课时:

1八年级下济南版生物复习提纲4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生命的起源和进化 第一节生命的起源 1.化学进化观点 地球上的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漫长的化学进化过程,逐渐演变而来的。 原始大气层包含的气体:①水蒸气②氢气③氨④甲烷⑤硫化氢⑥二氧化碳。与现在大气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氧气。 2. a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 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原始生命的摇篮是原始海洋。 b .原始地球条件: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 海洋、无氧气 c.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

4。独立体系不断完善,一旦它们能实现原始的新陈代谢和个体增殖,便意味着原始生命诞生了。 5.米勒首创的实验属于模拟实验。 1953年,美国学者米勒 (https://www.360docs.net/doc/0e16178572.html,ler)进行了模拟实验,开辟 了通过实验研究生命起源的新途径。 沸水相当于原始海洋,火花放电相 当于闪电,密闭装置中的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冷却水模拟降雨过程,从取样活塞处取出的溶液中含有有机物即多种氨基酸。(1)米勒提出的问题是:原始地球有没有可能产生生命;(2)他做出的假设是原始地球有可能产生生命; (3)他搜集到的证据是实验条件下,无机小分子生成了原先不存在的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 (4)他得出的结论是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无机小分子可以生出有机小分子。 6.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利用氨基酸成功地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 7.1981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又利用简单的有机物,人工合成了组成生命的另一种很重要物质——核酸。 第四节生物进化的原因

动物的保护色,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英国学者达尔文于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巨著-——《物种起源》,该书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论,被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2.长颈鹿的祖先有颈长和颈短之分。这是变异现象。 3.在缺乏青草的时期,颈长的长颈鹿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容易得到食物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这是有利的变异。4.在缺乏青草的时期,颈短的长颈鹿吃不到高处的枝叶,生存下来的机会就比较小,这是不利变异。 5.环境的不断选择使颈长的长颈鹿被保留下来,逐渐形成了现在的长颈鹿。 6.由于生物的过度繁殖,使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都是非常有限的,为了争夺足够的食物和空间进行生存斗争。7.生存斗争包括:同种个体和不同种个体之间的斗争,以及生物与自然条件之间的斗争。 8.自然选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9.人工选择: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不断选择和培育生物新品种的过程,叫做人工选择。10.饲养动物和栽培植物都是对野生动植物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举例:我国的花卉、金鱼等品种很多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知识点复习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四章《地球与宇宙》 第一节太阳和月球 1、在宇宙中与地球关系最密切的两个星球是:太阳(恒星)月球(卫星) 2、太阳:本身能发热、发光,是气体球,是地球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1)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日地平均距离约1.5亿千米). (2)太阳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表面温度约6000℃,中心达1500万℃. (3)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三层:光球层(平时看到的形状)、色球层、日冕层. (4)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为11年),1998年开始为第23个周期.太阳活动激烈的标志:耀斑。 3、月球:地球唯一的天然固体卫星,本身不发光,灰色,平时看到的是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1)月地距离为38.44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的1/400; (2)月球直径约为3476千米,约为太阳直径的1/400; (3)月球的体积约为地球的1/49,质量约为地球的1/81; (4)月球的表面明亮的是高原和山脉,暗黑的是广阔的平原或盆地,分别称月陆和月海; (5)月球表面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布着众多的环形山,是由陨石撞击或火山爆发造成. (6)月球没有大气层,造成月球上昼夜温差大,不能传声,无天气变化和四季变化,天空背景是黑的.(7)月球表面上的物重约为地球的1/6.自转和公转周期都是27.32天。 ( 8)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次登上月球。 第二节地球的自转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证据:(1)、北极星附近星空的连续曝光照片,(2)、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1)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2)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北逆南顺) 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一天(约24小时)。 4、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东升西落 (2)昼夜交替 5、昼夜现象: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被照亮的一半称昼半球,背着太阳的一半为黑夜,称夜半球,于是出现昼夜现象。 昼夜交替现象:因为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就不断地更替。 6、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晨线和昏线构成。晨昏线平分地球、与太阳光垂直。由于地球自转,晨昏线不停地由东向西移动。 (1) 晨线:日出各点的连线,顺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夜变成昼的界线。 (2) 昏线:日落各点的连线,顺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昼变成夜的界线。 第三节地球的绕日运动 1、地球的公转:地球自西向东(逆时针)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周期约为365天,即一年。转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为66.50。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①一天中太阳高度早中晚:先变大再变小,杆影先变短再变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由于地球自转) ②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夏季大,杆影短(夏至日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 杆影长(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小,杆影最长)。(由于地球公转)

质量管理学复习提纲

质量管理复习提纲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质量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 A.管理 B.控制 C.质量 D.评审 2.“在质量大提的保护下生活”是著名质量管理学家朱兰博士提出的。朱兰是___。 A.英国人 B.美国人 C.日本人 D.中国人 3.我国第一个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系列标准是_____。 A.GB/T 19000—ISO9000 B.ISO9000 C.GB/T—19000.1—ISO9000-1 D.GB/T19002—ISO9002 4.质量责任制是企业建立经济责任制的____。 A.根本环节 B.关键环节 C.首要环节 D.最终环节 5.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中全部活动的总和,其含义为_____。 A.质量体系 B.质量职能 C.质量控制 D.质量保证 6.销售后的质量管理主要指的是_____。 A.售后的附加利益 B.售后信息反馈 C.售后服务 D.售后消费引导 7.在PDCA管理工作方法中,关键是_____。 A.P阶段 B.D阶段 C.C阶段 D.A阶段 8.把收集到的大量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意见、观点、想法和问题,按它们之间的相互接近关系加以归类,汇总的一种图示技术是_____。 A.树图 B.因果图 C.亲和图 D.矩阵图 9.企业赢得“货币选票”的最基本条件就是______。 A.赢利 B.品牌 C.特色 D.质量 10.1903年,英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认证标志,即用BS字母组成的_____。 A.风筝标志 B.蝴蝶标志 C.小鸟标志 D.钻石标志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 标准化 2. 质量体系 3. 质量控制点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 地球与宇宙带答案 专项训练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地球与宇宙带答案专项训练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 .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四川雅安在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发生发生7.0级地震,截至2013年4月24日10时,共发生余震4045次,3级以上余震103次,最大余震5.7级。受灾人口152万,受灾面积12500平方公里。此区域地震多发的原因是() A.地处板块内部B.地处陆地外缘 C.地处板块交界处D.地处洋中脊附近里 2 . 下列各项实验或事实,能作为证据的是 A.铅笔沿篮球表面向右移动时笔尖先消失——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B.喜马拉雅山区发现的海洋古生物化石——地壳变动的证据 C.两本书向中间挤压时中间隆起——板块碰撞形成山脉的证据 D.切开的熟鸡蛋有蛋壳、蛋白和蛋黄——地球内部结构的证据 3 . 科学中的论断是需要通过实验或事实去证明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证据之一是地球上的四季更替现象 B.地壳在不断变动的证据之一是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C.大西洋海底在不断扩张的证据之一是远离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较老 D.大陆是漂移的证据之一是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 4 . 据有关资料介绍,世界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脉还在以每年5cm的速度长高,估计50000万年后海拔会超过1万米。喜马拉雅山不断长高的原因是()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作用 B.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作用 C.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作用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作用 5 . 下图为地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地球各圈层从内到外依次为() A.地核、地幔、地壳B.地核、地壳、地幔 C.地壳、地核、地幔D.地幔、地核、地壳 6 . 下列自然灾害现象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是() A.1998年6月的长江全流域洪灾 B.2006年8月的“桑美”台风 C.2013年4月的四川芦山地震 D.2010年8月的舟曲泥石流灾害 7 . 首先在实验室里模拟大气成分,利用火花放电形成简单有机物的科学家是() A.达尔文B.米勒C.巴斯德D.奥巴林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复习提纲(正式)

课题:必修二复习提纲 1--6 2.1 遗传的细胞基础 考点1 细胞的减数分裂 1、 减数分裂的概念 减数分裂是指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减Ⅰ分裂(初级精(卵)母细胞) 减Ⅱ分裂(次级精(卵)母细胞) 染色体 间 前 中 后 前 中 后 末 2n 2n 2n 2n n 2n n n 考点2 配子的形成过程 1、 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及特征 间期:DNA 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前期: 联会期:同源染色质两两配对 四分体:每个四分体含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 中期:同源染色体上下排列在赤道板的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 前期:细胞内无同源染色体 中期:非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在赤道板上排整齐 后期:着丝点断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末期:形成新的核膜和核仁,染色体变成丝状染色质,形成4个精子细胞或者 3个极体和1个卵细胞 2、 配子的形成与生物个体发育的联系 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和卵细胞,必须相互结合形成受精卵,才能发育成新个体。 注:判断细胞图的三看原则:一看染色体数目、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三看同源染色体是否有行为(配对、分离或上下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考点3 受精过程 1、 受精作用的特点和意义 特点:精子的细胞核和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使彼此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减Ⅰ 分裂 减Ⅱ 分裂

意义:有性生殖过程可使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 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作用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对于生物遗传和变异是十分重要的。 2.2 遗传的分子基础 考点1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1、格里菲思、艾弗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实验材料 R型菌:无毒表面粗糙无荚膜 S型菌:有毒表面光滑有荚膜 (1)格里菲思实验过程及结论 ①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注射到鼠体内,鼠不死亡; ②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注射到鼠体内,鼠死亡; ③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射到鼠体内,鼠不死亡; ④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后的S细菌混合后,注射到鼠体内,鼠死亡 结论:已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2)艾弗里实验过程及结论 ①S型活细菌DNA+ R型细菌→R和S ②S型活细菌多糖或脂类+ R型细菌→R ③S型活细菌DNA+DNA酶+ R型细菌→R 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过程:①用35S标记了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并用32P标记了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 ②用被标记的两种噬菌体分别去侵染细菌; ③当噬菌体在细菌体内大量增殖时,对被标记物质进行放射性测试。 结果:用35S标记蛋白质的噬菌体侵染后,细菌体内无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的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内部;而用32P标记DNA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体内有放射性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3、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毒(烟草花叶病毒,车前草病毒,艾滋病毒)的遗传物质 是RN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考点2 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双螺旋:两条单链反向平行 基本骨架:磷酸——脱氧核糖——磷酸 碱基按照A—T、C-G配对的原则,通过氢键连接在一起 考点3 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 1、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多样性:碱基排列顺序 特异性: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 2、DNA、基因和遗传信息 遗传信息:DNA上的碱基排列顺序基因: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管理学原理复习大纲

管理学原理复习大纲 第一章管理概述 掌握管理的概念及其要素、管理的职能、管理的内容、管理的原则、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的技能。重点掌握管理的概念、管理的职能和管理者的十种角色。第二章管理理论形成与发展 掌握古典管理理论中的代表人物、主要理论观点,如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核心是提高工作效率;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提出了管理的五大职能;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提出了理性-合法式权威。掌握梅奥及其所领导的霍桑试验的基本发现,如社会人、非正式组织;麦格雷戈的X-Y理论的基本观点。掌握组织文化的结构和组织文化的塑造途径,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的内容。重点掌握法约尔提出的管理的五大职能、组织文化的塑造途径、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的内容。 第三章决策 掌握决策的概念、决策的类型、决策的影响因素、决策程序;掌握头脑风暴法的概念、德尔菲法的基本含义和特点;掌握盈亏平衡分析法、决策树法和非确定型决策方法的原理和求解思路。重点掌握决策程序、决策的影响因素。 第四章计划 掌握计划的概念、计划的形式分类;掌握计划的特征;掌握计划的编制程序;掌握计划工作的原理;掌握滚动计划法的特点、目标管理的概念和特点。重点掌握计划的特征、计划的编制程序。 第五章组织与人事 掌握组织的概念;掌握组织设计的程序;掌握管理幅度、管理层次的概念;掌握各种部门化的特点,能够区分是那种类型的部门化,如许多企业按照早、中、晚三班制安排生产活动,属于时间部门化;掌握组织职权的类型、集权与分权的含义;掌握各种组织结构的含义、特点和优缺点;掌握人员配备的原则、主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掌握组织变革的内容。重点掌握组织设计的程序、各种组织结构的含义与特点和优缺点。 第六章领导 掌握领导的概念;掌握领导活动的要素;掌握领导的功能;掌握领导职权的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进化》复习提纲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复习提纲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 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 (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 (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 (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 (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举例: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杂交试验中,F1 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 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高茎用D 表示 隐性性状:在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 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 表示。 (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或dd。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等。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等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如:Dd×dd 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3.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 测交法: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自交法: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4.常见问题解题方法 (1)如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 :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 (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 :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 (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5.分离定律其实质就是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 第2 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二) 1.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中的有关结论 (1)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 (2) F1 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一定分离,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同时发生。

质量管理学复习提纲宇宙超级无敌究极进化完整版 南通大学

《质量管理学》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产品质量:过程的结果所具有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2、产品:某一活动和过程的结果 3、质量职能:是指在质量形成全过程中,为实现质量目标所必须发挥的质量管理功能及其相应的质量活动。 4、质量螺旋:是一条螺旋式上升的曲线,该曲线把全过程中各质量职能按照逻辑顺序串联起来,用以表征产品质量形成的整个过程及其规律性,通常称之为朱兰质量螺旋。 5、全面质量管理: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加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6、质量改进: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7、缺陷:为满足与预期或规定用途有关的要求,并指出与不合格有关联关系。 8、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9、质量认证:用合格证书或合格标志的方法证明某一产品或服务符合特定的标准或技术规范的活动。 10、控制图:是控制生产过程状态保证工序质量的主要工具。 11、6sigma管理:一项以顾客为中心、以质量经济性为原则、以追求完美无瑕为目标的管理理念。 12、第二方审核:是顾客对供方开展的审核。 13、控制图第一类错误:因虚发信号而造成的错误判断。 14、抽样检验:是按照根据数理统计原理预先设计的抽样方案,从待检总体取得一个随机样本,对样本中每一个体逐一进行检验获得质量特性值的样本统计值,并和相应的标准比较,从而对总体质量作出判断。 15、合格质量水平:是供需双方共同认为可以接收的连续交验批的过程平均不合格率的上限值。 16、质量成本:为了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达到满意的质量所造成的损失。 17、质量机能展开:是将顾客需求转化为产品开发和生产中各个阶段的技术需求,并通过这些技术需求的实现和协调保证产品的最终质量,从而真正满足顾客需求的一种有效技术。18、卓越绩效评价准则:通过综合的组织绩效管理方法,是组织和个人得到进步和发展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和能力,为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创造价值,并使组织持续获得成功。 二、解答题 1、简述统计质量控制阶段的主要进步和存在问题。 (1)主要进步:将质量管理中的“事后把关”变为事先控制、预防为主、防检结合,并开创了把数理方法应用于质量管理的新局面。 (2)存在问题:因为是运用概率统计分析方法,不可能百分百确定合格以否,存在PR(α)、CR(β)二类风险; 2、简述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及基本特点。P41 (1)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2)其基本特点有: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三章_地球与宇宙复习提纲

第三章地球与宇宙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第一节地球 1、在“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的移动”中发现在木板上移动原铅笔的长度,随着铅笔位置的移动 (会、不会)发生变化,在篮球上移动的铅笔长度,随着铅笔位置的移动______(会、不会)发生变化,以此证实了地球是个______。月食、天涯海角走不到边、远去帆船船身比桅杆(先、后)消失、麦哲伦环球航行等都能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是一个两极,赤道_______的球体。在太空中,地球看上去很圆的原因是它的两极半径 仅比赤道半径短____千米左右,仅差0.33%,因此,地球看上去是很圆的。地球赤道周长约为_________。 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 3、地球仪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经线,也称_________。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也叫________________。0°经线向东为_______,向西为______,东西经最大度数为_______,且各条经线长度________。呈状。 4、地球仪上,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________,并且与经线________的线叫做______。与它平行的线叫 做__________,它以北的称为_________,它以南的称________。两边各有_____,北极和南极的纬度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各条纬线的形状为________,它们长度的变化规律为由;纬度按度数的高低可分为(0°~30°)、(30°~60°)和(60°~90°)。 5、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了,它可以准确表示地球表面上________________。经线指示 ________方向,纬线指示________方向。 6、划分南北半球的纬线是,划分东西半球的经线是。 7、地图是以各种图式________,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按照一定________缩小表面在平面纸上的图形。 8、要看懂地图,先要掌握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地图基本“语言”。其中比例尺表示 ,即。如比例尺为十万分之一的含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例尺常有、、三种表现方式。比例尺按其大小可分为(大于或等于1:100000)表示的范围________,描述的内容也较________,和____________(小于或等于1:100000)则反之。地图的方向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一般地图的方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节太阳和月亮 9、___ __和__ ___是地球在宇宙中两个最重要的近邻,而_______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________是地 球的唯一天然卫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