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实务》整合版笔记

《社会工作实务》整合版笔记
《社会工作实务》整合版笔记

第一讲社会工作实务

一、理解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

1、社会福利的含义

社会福利是社会服务和机构的有组织的体制,帮助个体和群体获得满意的生活和健康水平、发展个人能力和提升福祉的个人和社会关系。

社会福利是社会制度的组成部分,牵涉较大数量人群的福祉和利益,包括身体、教育、心理、情绪、信仰和经济需要。社会福利经济上是大事情。

2、社会工作的定义

国际社会工作者联盟(社会工作专业促进社会变迁、人的关系中的问题解决、人们解放和赋权以改善福祉。社会工作使用人的行为和社会系统的理论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之处实施干预。人权和社会公正原则是最基本的;帮助人们实现有效的心理社会功能水平、影响社会变迁以改善所有人的福祉的应用科学;王思斌:以利他主义为指导、运用科学理论助人自助的社会活动。

·二、理解社会工作实务

1、社会工作实务是社会工作基础的基本要素

社会工作基础包括:1)社会工作价值观和伦理;2)多样性:理解人们经验、需要、信仰的差异和相似性,能够将评估方法、社会干预与特定人群对应;3)理解社会和经济公正:推动社会变迁和社会干预的技术;4)对受社会问题影响的风险人群的理解;5)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人生物-心理-社会发展的知识和理论、个人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系统(家庭、团体、组织、机构、社群)的知识;6)社会福利政策与服务:了解政策及其对社会工作的影响,如何根据社会和经济正义分析和影响政策的形成;7)社会工作实务;8)研究:包括量的、质的研究

2、理解社会工作的传统方法:社会工作行业构造了不同的结构化的方式来描述和影响它的工作。

1)信仰的观念文化能力(找到正确处理不同于自己的文化的文化的方法的能力)

2):根据服务受益人来分组:共同的地点,如邻里、小镇、农村地区、国家等;共同的关注、利益或认同。

在国际水平来解决影响人们福祉的社会问题。

在美国社会,个案工作是自然的起始点;团体、组织的社会工作比个案工作复杂。文化因素会影响到案主结构的划分,在有些社会,家庭、社区是主要的参照点。

3)社会工作者和案主的活动常按照一个相对标准化的阶段进行建立关系:在工作者、案主、案主的环境之间建立关系。

评估和计划:评估风格与工作者的理论视角、机构的使命有关;评估内容就是要理解实务情境。

干预:案主与工作者共同的活动,而不是工作者单方面的努力。干预过程受工作者的理论观点的影响。

干预成效评价:思考投入的努力和资源是否充分、有效。对工作有效性的评估可以使未来在同样情境中的案主受益。许多人认为在整个服务过程中要使用评价

结束关系:主要关注良好的结束。回顾工作、谈论关系、怎么发展、哪里起作用、哪里不起作用、计划进一步发展。

3、整合的社会工作实务

1)等的定义整合社会工作考虑个人问题与集体问题的相互作用,对不同的人的系统—社会、社群、邻里、复杂组织、正式和非正式团体、家庭、个人—以创造使社会功能最大化的改变2)整合社会工作实务的特点:

实务工作者确认在多种系统水平的改变潜能——系统内部、系统之间、各种环境系统之间,具备对不同大小的系统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能力;

“人在情境中”:在社会环境的背景之中考察人的行为;

专业社会工作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开展;

将社会政策、社会工作研究活动与直接实务整合起来。

3)社会工作四个相互关联的目标:

通过帮助个人、团体、家庭、组织、社群完成任务、减少不幸、使用资源来改善、恢复、维持、提高他们的社会功能;社会政策、服务、资源、项目的规划、拟定、贯彻,以满足基本需要、支持人的能力的发展;

通过组织的、行政的主张或政治与社会行动最求政策、服务、资源、项目,给风险人群赋权、改善社会和经济公正;

发展和检验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与技术。

4)指导整合社会工作的理论框架:内部-外部力量范式

第二讲社会工作实务的理论视角

二、社会工作的理论

1、社会工作不断从其他学科借用理论:这说明社会工作根据社会发展而改变自己,是有活力的专业;社会工作者是多才多艺的;社会工作与社会文化相适应。但社会工作也因此受到批评。

2、社会工作对自身实务的理解与理论创建:心理社会理论、问题解决模型、生态系统理论、赋权理论

3、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作用

①理论指导确定什么是对人们真正有帮助的;

②理论帮助检验观点、预期不同干预的结果,并将这些结论

应用于未来情境;

③理论使实务情境变得有条理、连贯:干预活动不是任意的、

易变的,而是基于合乎逻辑地评估一个案例多大程度上符合理论的论断。

三、社会公正理论

1、社会公正;

2、社会工作的主张:社会工作关于社会公正

的伦理原则:

3、社会不公:①表现:;②原因或解释:社会达尔文主义、

社会学解释、心理学解释、③后果或影响

四、人权视角

1、人权:

2、人权与社会工作实务的关系:人权确认了一些

基本需要以及致力于满足这些基本需要,因此人权视角为社会工作提供了道德基础、判断事物的准则,并反映社会工作追求的基本信念:.

3、人权内容:联合国人权宣言:公民权、政治权、经济社

会和文化权利是不可分割的。我国的人权行动计划:国家人权行动计划

4、当代人权观:人权被看做是社会建构的,反映不同的背

景、观念和文化;重视人权共同点的社会理解;不再墨守条文,强调世界人们反思性的对话:作为人究竟意味着什么,人如何认识到相互依赖,保护我们的未来。

五、优势视角

1、优势视角的原则:社会工作强调人的长处、优点、力量,

而不是人的病态

二、病理视角与优势视角的比较

人叫做“案例”;症状的结果是诊断人是独特的,特质、才能、谋略导致力量

治疗以问题为中心治疗以可能性为中心

个人陈述通过专家的解释有助于诊断个人陈述是理解和欣赏人的必要途径

儿童期创伤是成年期病理的先兆儿童期创伤可能增强或削弱一个人

治疗关键是工作者设计的治疗计划关键是家庭、个人、社群的愿景

工作者是案主生活的专家个人、家庭、社群是自身问题的专家

选择、控制、追求、可能性

受病理限制

可能性是不确定的

工作的资源是专业人士的知识、技能资源是个人、家庭、社群的力量、能力、适应技能

帮助减少症状的影响以及行动、情绪、思维、人际关系的消极的个人和社会结果帮助围绕着过好的生活、支持和发展价值观、追求和寻找新的成员身份

3、优势视角对社会工作实务的挑战

知识和专业训练使社会工作者确实知道某些人、家庭、社群成长和改变的能力的上限,优势视角给予社会工作者转变思维方式的创造能力以很大压力。

优势视角认可人所受到的身体、情绪和生存上的痛苦,不缩小不幸的严重性,它寻求人们关于他们自己的生活的专长、他们正视自己生活障碍的抗逆力和能力。

练习

下面列出了传统的问题解决取向的社会工作服务过程,根据优势视角,这些过程该如何改造、每一过程做什么?

六、后现代和批判社会建构

1、后现代主义的影响:让人们质疑我们怎么获得知识、怎么评价、如何区分信念与真理,对一些宣称为绝对的或权威的真理的假设或理论进行批判(解构过程)。强调个别性。

2、后现代思潮为社会工作提供很多视角来理解人们生活的社会现实:

②(解构):将一些信念分解开来进行探讨,以发现它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③(社会处境):由社会处境我们要认识到:不是要拒绝从一个环境中出现的观念,而是要认识到它产生于特定的环境,不是针对所有情境的绝对的、合乎道德的真理。

对社会工作者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的影响:

④(批判社会建构):现有的权力安排使许多人的声音被压制,那些能够做出这些安排的人有权力使自己享受特权、压迫其他人。特权群体不仅从特权中受益,而且通过权力来维护他们的信念从而使特权长期存在,这逐渐就被当作了真理。

七、对一些问题的思考

1、理论之间的关系:每个理论强调的是社会工作的不同方面,它们彼此适合、相互补充。

2、理论与实务之间的距离

理论与实际发生的实务情境之间不完全一致。原因是:理论必须遵守科学原则,而案主的经验和生活千变万化。社会工作者需要运用智慧将理论转化为服务技能。

第三讲探讨社会工作实务目标

一、关于实务目标的不同观点

1.:

2.:①服务所在的系统确定的角色、方法和结果,如心理健康、收入维持、儿童福利等;②由服务方法所确定的目标:如认知和行为改变。

3.由社会工作者的社会处境所确定的目标:

(二、社会工作实务中的矛盾)

1.(社会控制与社会改变):社会工作者在一些社会机构中受到当局授权发挥社会控制的功能;在一些情况下,社会工作者致力改变基本的社会结构以实现社会变迁。

①社会工作者需要协调社会控制、社会变迁与自身的职业安全。

②专业伦理变化的影响:社会工作在早期关注案主的道德状况,发挥社会控制功能;的工作使社会工作者开始考虑尊重案主的习俗和传统,同时帮助他们获得结构性资源。

社会工作与社会存在四种可能的关系模式

社会工作代表社会作为社会控制的代理人:对案主实施再社会化、改造。

社会工作作为社会的改革者:社会问题来自错误形成的社会结构,社会工作者通过社会行动、政治改革等策略改善或改革社会条件,促进社会在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结构上的变迁。

社会工作独立于社会:临床实务以个人干预为焦点、不关注社会变迁,对社会问题持中立立场。

社会工作是个体与社会之间的调解者:社会工作处于案主系统与社会环境之间的位置,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强调社会功能过程的背景。

持有不同的关系模式会导致社会工作实务过程发生变化。2.(接纳和改变)

例如在夫妻关系中感到负担过重、痛苦、愤怒的妇女,通过比较不同方案的利弊帮助她:

①不改变她的性别认同,给予支持、提升现有应对技能;

②案主没有解除关系的愿望,可以提供-;

③在内部和社会改变婚姻关系,使之更平等;

④暴力升级,必须改变婚姻中的动力关系。

3.(临床与间接服务)工作者应该主要关注临床工作还床工作?

非临床工作也叫政治实践,包括改善机构的反应,改变或支持与阶级、性别、能力、少数民族有关的法律、政策、社会结构等。

围绕临床与非临床取向的争论:

在发展社会化和再社会化之间进行区分,发展社会化是社会工作的领域,而再社会化属于心理治疗领域。

但自以来,大量的社会工作者从事临床服务。

围绕临床与非临床取向的整合:

①扩展临床工作的定义:临床工作包括;反思工作者的特权、解决好.

②在家庭暴力领域结合临床和非临床取向:

③新西兰建立实施将临床实务与社会公正的非临床追求

结合起来:

④人不仅对环境作出反应,也是环境的构造者。

⑤运用解构将临床与环境实务联系起来:

4、(专家与权力分享):

一方面,教育和职业系统强调专长、专家知识,并因此成为受尊敬的专业人士。另一方面近来在专业文化中产生权力分享的观念,质疑专家权力,个人是自身生活、经验、文化、目标的专家,社会工作者只在那些受过训练的、有限的活动中拥有权力,而案主拥有指引工作方向的权力。

世界复杂,所以必须专业化人们相信专家的专长、并放弃在相应领域参与决策的权力,不过这一般与生理、医疗、物理等过程有关。但是.”社会工作主要与社会过程有关。

专家角色在人类服务领域的危害:专家角色妨碍案主的所有权和参与权。那些经历过这些依靠专长的服务系统的案主感觉到卑贱、受侮辱、摆派头.

当代社会工作的视角:降低专长的核心地位,而代替以伙伴关系、权力分享

优势视角、女权主义方法、赋权方法都缩小工作者与案主之间专长的界限。

5.(全球公民与地方社群):社会工作实务在全球和地方的投

入问题

①美国社会工作者长期在地方、邻里背景下开展工作,而把

全球的发展看做遥远的、不相干的。这主要由于历史、文化、地理、财富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②全球化对美国人的影响:911事件让美国人认识到遥远的

阿富汗山村与身边的社群有联系,一个国家的社会或政治行动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另一个国家的人们。

③无处不在的美国:与美国和英国紧密相连的支配全球经济

体系,它们的政策损害第三世界的社会福利项目、社会安全网,削弱了地方经济,改变或排除了本土的生活方式,侵蚀了当地政府的自主权;跨国公司到处赚取利润

全球化对社会工作的要求:

①许多社会问题没有国界,如、无家可归者、剥削和忽视儿

童、贫困、暴力、传染病、土地过度开发、毒品依赖

②国际上发生的事情影响社会工作的环境和实务,工作者需

要发展新的技术和理论视角,如对难民和移民的服务。

③发展适合本土的社会工作:

④社会工作者要注意到全球不公平与国内社会公正之间的

联系,并通过教育举措和集体的政治行动为世界的未来奉献希望。

三、注意我们注意的内容

作为社会工作者,需要反思自己行为的各个方面、专业状况和世界的状况。

1.:社会工作者需要注意自己实务过程的行为、盲点、案主行为的影响因素、环境的社会意义。

2.:这符合后现代主义及社会建构的思想。社会工作者要不断扩展自己的注意能力,保持警觉,注意自我世界的界限、能够进入他人的世界。

3.注意我们习以为常的偏差:

①经验、动机、态度等影响我们的工作,有时它们影响选择过程是不知不觉的;

②注意人格特点:每个人都有自己应付压力、关系及其他社会相互作用的倾向性方式,它们没有好坏,只与人格有关。关键是认识到行为模式、它们如何影响工作。

注意文化所导致的偏差:工作者和案主之间存在文化差异,而文化会影响到确定目标、案主行为的判断。

第四讲价值和伦理在实务中的应用

一、美国社会工作伦理的历史简介

1、早期社会工作者关心案主的道德和伦理,不关心自身的职业伦理

2、美国社会工作专业注意和扩展自身伦理关注的主要历史时期社会工作者努力发展正式的、书面的准则或文件,以阐明本专业共同的思想。1947年前身采用了第一个正式的准则。

在1970受生物科技、医疗环境中生物伦理、计算机和经济全球化、人权的影响,社会工作者对自身伦理变得更加敏感。

3.社会工作伦理的功能:

1)为实务工作者面临实务困境包括伦理问题时提供指导;

2)保护公众不受平庸的、胜任力不足的工作者的影响;

3)保护本专业不受政府控制;自我控制比国家控制更可取;4)使专业人士和谐相处,预防由于内部争吵而导致的自我破坏;5)保护专业人士被诉讼,为遵循守则而出现不良实践的实务工作者提供诉讼保护;

6)证明社会工作是覆盖范围广泛的合法的职业;

7)使公众相信社会工作服务是负责任的;

8)使本专业新手社会化,熟悉本专业的使命、价值、伦理原则、伦理标准。

二、社会工作者伦理守则的内容

1、内容:它围绕六个核心价值观(它们与六个一般的原则匹配)建立起来,这些价值观是社会工作者的活动、技能、原则、品质和态度的混合。

1、内容:伦理守则遵循上述六个伦理原则,它围绕下述六个关系范畴或标

准组织起来:

1)社会工作者对案主的伦理责任

2)社会工作者对同事的伦理责任

3)社会工作者在实务情境中的伦理责任

4)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人士的伦理责任

5)社会工作者对专业的伦理责任

6)社会工作者对更广泛的社会的伦理责任

2、国际社会工作者联盟伦理守则内容:

第一部分社会工作的定义:.(社会工作专业促进社会变迁、人的关系中的问题解决、人们解放和赋权以改善福祉。社会工作使用人的行为和社会系统的理论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之处实施干预。人权和社会公正原则是最基本的。)

第二部分:七个国际公约

第三、四部分:

价值观的应用:社会工作实务的原理

社会工作价值是一个从一般到具体的连续体。在一般水平,价值陈述表达了被所有专业成员接受的抽象理想;在具体水平,价值观用一些行动操作化。价值观抽象地影响社会工作者的思维方式,通过实务原理具体地指导工作者的行动。

社会工作者需要将抽象的价值观转化为实务原理,然后将实务原理转化为特定情境下的行动。练习:列举有助于或妨碍价值观实现的行为表现及行为效果

练习参考答案

三、价值观的应用:社会工作实务的原理

1.(接纳):仁慈地、考虑周到地对待案主,提供尊严和价值。要求倾听、创造相互尊敬的氛围、欢迎和理解案主的观点、发现案主的优势和潜能。

妨碍接纳的因素:缺乏自我觉察、人类行为的知识不足、投射、偏见、无法保证的承诺、混淆接纳与赞同、案主对接纳的顾虑。

2.(个别对待):认可和欣赏案主独特的特性、个别差异、权力和需要,将对于人类行为的普遍性认识与案主的情境结合;避免将案主看作对象、偏差和偏见、贴标签和使用刻板印象。

3.:情绪是人类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案主需要有机会表达他们的情绪,但是不能毫无控制地表达或压抑。工作者通过倾听、问相关问题、表现宽容和不做好坏判断来鼓励案主分享事实和感情;感情表达应有助于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从情绪发现案主对问题的理解、解除压力和紧张以释放积极的、建设性的行动;表达的感情更能够处理。

4.(不做好坏判断的态度):不做好坏、值得或不值得、罪责的判断基于人的价值和尊严,与接纳是紧密联系的。在一些意志消沉、污名和值得责备的情境尤其要有这种态度,不能有责备的态度和行为。

当然,这不排除做出专业的判断、决策和评价。

5.(客观):工作者要不带偏差地检查案主的情境。为了客观,工作者要避免将个人感情和偏见注入与案主的关系中。

工作者的教育经验、对社会的理解、生活经验、信念和价值观、身体特性都影响客观性。

6.有控制的情绪转入:没有控制的情绪转入包括缺乏投入和过度认同。需要学会.

7.最好的成长来自内部尊重案主自由选择和决策的权力和

需要是这一认识的反映。

案主自决受到法律、机构制度和标准、可获得的要求、案主决策能力的限制。负责任的工作者建立良好关系以使案主实现自决。

8.(获取资源):9.(保密):尊重隐私权是建立信任关系的基础,使用案主身份信息、与其他人讨论、记录等必须得到案主的同意。工作者最好在工作开始时与案主讨论保密问题及保密的界限,达成共识。

10:(职业责任):工作者要精通自己的方法和技术,落实伦理守则,承担对案主、同事、雇佣组织、社会、专业的责任。

四、克服伦理守则的局限

伦理守则说明的是普遍的期望、一般的指导原则、社会主流的信念和追求,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它的局限性。——公开探讨有助于保持专业的活力。

1、善解人意的社会工作者结合社会情境进行决策:重视对话过程的价值:与伦理问题相关各方讨论他们的思维、分析他们的价值观、不同选择的含义、当前的压力。

2.使用伦理守则时需要冒险和创造性:僵化地、过度简单地解释守则和标准化的、仪式似的反应是不可取的。

3.普遍的伦理准则应用于所有情境时不完全符合工作者和

案主的经验背景,忽略人们、文化之间的差异。

五、伦理守则和法律

1、伦理守则与法律对社会工作者的影响是相似的。

伦理守则反映的是专业标准,法律通常采用专业标准来衡量专业人士的行为。

2、法律与伦理守则之间可能存在冲突(可能在哪些方面冲

突)

如何处理隐私和保密?

①在儿童和老人保护中报告的义务:报告有关虐待事件导致

激怒虐待人;抱怨保护机构反应不充分导致他们更加不愿意与这些事扯上边;与法律相关性不强、报告可能导致更大危害的事件。

②保护第三者免受暴力威胁的责任:如果案主表现出对第三者

严重的暴力威胁,工作者必须用合理的方法保护第三者免受暴力威胁。

3、法律与伦理守则基于共同的目标:使公众受益。

法律是不可缺少的外部压力。

六、伦理困境与价值冲突

价值冲突:一个人的价值观和另一个人或系统的价值观冲突。伦理困境:一个人抱有两个或更多相互冲突的价值观。有许多伦理困境,如个人和专业价值观冲突、两种专业价值观之间的冲突、专业价值观与文化价值观之间的冲突、或这些价值观之间混合的冲突。

1、如何评价和解决具体情境中的伦理困境:

①伦理原则过滤(2000);②(2001)的策略;③(2003)的策略

伦理原则过滤

原则1:保护生命:避免使生命处于死亡、饥饿、暴力、忽视或其他危险中的事件或现象。

原则2:平等与不平等:致力于平等、公正获得服务和基本处理。原则3:自主和自由:人们自由地作出关于他们生活的决策的权力。

原则4:最少伤害:保护人们免受伤害。在可能存在伤害事件时,人们有权只遭受最少的伤害。

原则5:生活质量:人、家庭、社群有权定义和追求他们想要的幸福。

原则6:隐私和保密:没有案主明确的同意,他们的个人信息不能被公开。

原则7:诚实和充分的揭示:工作者应该准确、充分地告诉案主与他们相关的真实情况,并帮助他们理解。

策略

(建议遵循下述四个步骤提高决策质量):

1.(确认伦理问题,包括相互冲突的社会工作价值观和义务).

2.(确认可能受到伦理决策影响的个人、团体和组织).

3.(尝试确认所有可能的行动方针、卷入的人、可能的好处和风险).

4.(彻底检查支持和反对每一可能行动方针的理由).

策略

1.研究文献、向有名望的委员会正式咨询、获得督导、咨询同伴(如运用对话过程;

2.考虑每一种选择最坏的情况;

3.考虑最少伤害、公正和公平原则和可能出现的公开化程度;

4.考虑伦理和临床含义;

5.考虑过程;

6.考虑根据确定的、最主要的权力关系行动的障碍。

2、常见的实务困境:

在社会工作所遵守的伦理原则中出现的潜在困境中,实务情境中常出现的可分三类:双重关系、专业与私人的矛盾、家长作风与案主自决的困扰。

双重关系

1.在专业关系以外、与专业关系明显不同的关系接触,构成双重关系。讨论较多的是性关系,也存在非性的双重关系。

伦理守则规定:当存在对案主剥削或潜在风险时,工作者不能和案主或以前的案主建立双重关系。

2.双重关系对专业关系的影响(2003):

①干扰工作者行使专业自由裁量权;

②干扰工作者作出没有偏见的判断;

③剥削案主、同事、或第三方,促进工作者个人利益;

④伤害案主、同事、或第三方。

3.(不是每个人认为严格的关系界限是必要的、可取的)

指出:在有些情境,除了专业关系,工作者不可避免会与案主建立其他关系。而且,在以社群观念不断扩大、多元文化经验为特征的世界,社会工作者可能被要求在许多领域与他人建立关系、履行多种角色。

4.如何评价和应对双重关系?在双重关系中,考虑最多的是权力和角色、剥削问题。

提出两个原则处理双重关系。要分析案件的具体内容,而不是禁止所有的双重关系。的原则1:工作者要改变看待双重关系的方式,有些方面(如更多的社会联系和案主自决)其实有利于案主。剥削观念可以分解为几个容易处理的成分,并根据这些成分来衡量双重关系是有利于还是伤害案主。

的原则2:

社会工作者决定是否是自然发生的(没有工作者的企图)、或故意的(工作者为自己的目的安排)?

考察这种双重关系是否是剥削的(为了工作者的好处)、必要的(在社区的生存)、改善的(对案主有益)?

案主福祉与社会责任

在社会工作实务中,一些看起来私人的问题在公众视野下会变得突出。这导致一个伦理探讨:一个特定事件是仅仅作为个人问题、由卷入的个人解决,还是作为一个影响社会的公众问题?

家长作风与案主自决

1.家长作风指工作者相信自己知道什么是案主的最大利益

从而干涉案主的自我决策过程。

2.确认了三种家长作风形式:(1)隐瞒信息(例如不告知医疗后果、事故中受伤害的程度);(2)故意对案主撒谎(例如安慰心烦意乱的家庭成员一个将死的人将变好);(3)用控制物理环境的方式干预以防止案主的行为(例如)

当然,家长作风不只上述三种形式;有些形式很难判断是否是家长作风,如提供帮助和建议。

家长作风与案主自决

3.工作者什么时候可以干涉案主的情境?

①在一些极端情形,如案主对他人构成威胁,法律提供了解决方法;

②在精神健康领域,需要衡量案主自身行为能力、问题严重性以及社会可以忍受的程度;

③协调工作者关注案主福祉与案主自决之间的关系。

4.家长作风的一种变式:工作者推动案主参与工作者自己重视的活动它不是产生于专业价值观,而是自我利益。

对待伦理困境的最好方法是工作者经常思考它。

七、后现代世界的伦理思考

1、由于多重现实的存在,工作者的思维和所知道的正确的事情常会受到别的经验和可能性的挑战。因此伦理挑战是经常性的。

2、现有的关于专业伦理探讨的特点:注重工作者个人行为、对伦理的违犯、对性的抱怨、费用调控,而不是工作者的长处、集体责任、其他的歧视、贫困等。

3、关于伦理的另类关注:(甘地原则包括服务、社会公正、非暴力、弱势群体优先、用心将所有事物统一起来).

八、伦理风险管理

1.工作者有责任思考、质疑伦理守则;但是,如果不遵守伦理守则就会遭到麻烦、诉讼。

2.-检查了781宗违犯伦理的情况,发生频率依次为:突破专业关系界限(常见的是性关系)、实务很差、能力、记录保持、诚实、破坏保密、不知情的同意、冒犯同事、服务清单、利益冲突。

3.“(伦理风险管理)”的方法:

①必须让学生熟悉违犯伦理守则的后果

②通过督导利用有胜任力的社会工作者的经验

第五讲建立联系

不同书本阐述关系的不同方面。例如阐述关系对于个体发展的重要性、助人关系的特征、社会工作者与其他人和专业人士的关系。

本书阐述在建立关系阶段该使用哪些技能。

作为社会工作者要认识到:在直接服务过程中,存在与案主之间一对一的、亲密的、关怀的伙伴关系,也包括与其他重要人士及服务人员的伙伴关系(多种职业人士合作)。在小

组、家庭、组织、社群发展工作中,关系也是重要的工作组成部分。

建立关系是整个工作过程中持续的任务。

一、倾听案主的讲述

1、倾听案主讲述的目的:理解案主如何描述他们的情况、这些情况对他们的意义;当情况好转时,他们希望生活如何;他们如何使用时间、有什么才能;他们希望你做什么等等。

机构规则(’)对倾听过程的规定:时间限制,例如多长时间内为案主建立干预计划;任务要求,例如了解案主心理社会历史、详述案主整个生活。

2、开始交谈的技术和方法:

.提出的会谈技巧:工作者以自我介绍的方式问候案主;让案主坐定,以拉家常的方式让案主适应会谈场所;用中性的、简短的话(不要降低案主地位)说出某些东西以帮助案主开始,例如“你今天为了某些事情来这里吧?”

应该避免下述说法:(1)“我很高兴你今天下午来”——这很表面化。(2)“我用什么方式帮助你呢?”——错误地传达工作者是主要的问题解决者。(3)“你有问题吗?”——这可能提示工作者正在把案主看作有问题的人。

&提出“理解技能”,由四种技能构成:

(1)保持开明的态度:保持开放、好奇,接受新经验、新观点;注意倾听、探讨,不要对案主的情形匆忙解释或下结论,不要将案主划入现有的类别。

(2)把熟悉的事物当作新事物看待:始终保持新鲜感。”’’”.

(3)理解案主的故事就象解拼图游戏:案主的故事可能矛盾、不连贯,这反映案主还没有准备分享它们、或没有确定要泄露多少。工作者必须抑制好奇心,不要立即解决这些不一致,等待案主自己说出。

(4)从多种角度进行考察

这些技巧同样适用于与其他对案主有影响的重要人士交谈。工作者由于关注案主的权力和福祉,常常会由于过度热心而对案主的不利情境下结论。

3、对话的具体技能:

(1)明确意图与影响:意图与影响是有区别的。衣着、姿势、语言、空间距离、家具摆放等都影响沟通过程;案主的取向、文化、个人处境都影响对意义的理解;因此要考虑意图与影响的一致性。

(2)使用鼓励案主表达自己的意图和目标的问题

(3):发动和鼓励案主沟通

给案主留出理清思路和感情、明确焦点的时间:不要忙于填补交谈过程中的沉默。.

用距离、姿势、眼睛接触等非言语方式反应:坐姿要考虑姿势、角度、距离,让案主能看到工作者的脸和眼睛接触。

用最少的言语回应:简单的一词或两词句能鼓励案主继续。将案主的表述换一种方式表达澄清:可以避免过度概括,表现对案主复杂性的尊重。总结

(4)使用直接的、封闭的问题:在可能牵涉到危险行动、紧急的伤害威胁时,需要直接处理以确保安全,这时常使用直接的、封闭的问题以获得明确的回答。

在其他情况一般使用开放式问题,以充分了解案主。

4、将技术联合起来使用:目的是为了更好理解案主的陈述及意义;这些技术客观上很难分开。

一种方法是积极倾听:(1)(不带前提假设地听)(2)(留心倾听)(3)(解构式倾听)(4)(陪伴式倾听).

1.:为案主的陈述而听、听案主的陈述,不是寻求症状或洞察,而是案主的经验及其对案主的意)。

2.:工作者帮助案主发现对于其人生故事的不同理解及解释,认识它们(建构)是怎么产生的。建构整合其长处、资产和局限性的新的理解。

3.询问案主对于他人的视角的知觉、理解。这可以发现案主对于他人的观点的理解。

4.:这类似于同理心。.

二、说明工作者的角色与工作安排1、确保工作的透明度:

工作者说明将要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工作者诚恳地描述自己的状况与位置。

2、清楚描述工作者的角色与工作职责,避免案主混淆工作角色与目的:工作者必须坦率说明案主可以期待什么。

3、秘密工作安排是不符合伦理原则的

为保持真实、诚恳的关系,工作者必须接受共同确定工作方向、所使用的方法和干预目标。

建立关系时发现案主的优势

1、建立基于优势的关系的方法

(1)核心条件:同理心、真诚和接纳

(2)(3)在背景中理解案主的问题:要避免将责备自我转变为责备环境;强调环境由机会、资源和各种限制构成。(4)自我揭示:自我揭示有助于建立平等关系;但自我揭示应该帮助建立信任、证实关系品质、为案主利益而示范管理情绪的有效方法。

三、建立关系时发现案主的优势

(5)陪伴:实际的陪伴,陪伴案主做一些事情;比喻意义上的陪伴,加入到案主改变的历程中去,它会在工作结束以后继续与案主共鸣。不过陪伴的需要与适宜性应根据对情境细节的仔细评估。

(6)根据案主对于表扬、成就认可的理解进行强化和庆祝:人人愿意被欣赏,但工作者需要考虑在特定背景下案主的反应。.

(7)其他技能:明确不做负面判断或企图改变案主,而是支持案主的愿望、一起工作以实现梦想;参与共同喜欢的活动;对文化因素敏感,尊重多样性,寻求帮助人们参与对他们有意义的复杂事物;在助人过程中寻求结合幽默、欢乐和欢笑。

2、在后勤安排与活动选择中注意发挥案主的优势

(1)地点和布置:初次接触的地点和布置传递关于工作和伙伴关系的重要特性。机构特征、保密要求、机构目的、案主偏好和经济状况都会影响地点选择。传统的地点是在工作者的办公室。

(2)在助人过程中结合使用活动:交谈的价值是有限度的,如果结合使用活动,如一起打球、林中散步等,可以避免过度言语取向,减少紧张。

(3)使用案主的习语来交谈:有些案主在交谈中使用比喻来表达他们生活的某些细节,工作者可以使用同样的比喻作出反应。’.

四、处理权力关系

1、工作者的权力:’.

工作者权力的来源:.

机构资源:社会服务机构可以取得和控制许多资源,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工作者和机构管理者根据评估决定资源分配。现在提倡案主指导的资源.

专家知识:案主尊重专家知识;但工作者应肯定和增强案主对自己问题的了解。

人际关系权力:以建立稳固关系、发展友好关系、劝说他人的能力为特征的个人品质。工作者的人际关系权力可帮助案主获得资源或服务,但也会导致权力不平衡。平衡的、合作的关系是可取的。

合法的权力:合法的权力是受到约束的。

2、理解案主所处的权力关系:工作关系以外的权力关系、

工作关系中与工作者的权力关系。

(1)案主工作关系以外的权力关系:存在由于个人、文化、政治等因素导致的权力不平等,它可能影响到案主的个人认同。检查和解构这些权力关系,有助于解除案主的无能感、提升自尊,从而有助于案主采取行动解决自己的问题。

(2)与工作者的权力关系:工作者与案主之间不可避免会存在很多差异,如角色和专业知识上的差异;有些差异,如性别、年龄、社会地位,如果被当作问题,那么建立关系的过程会变得复杂。

这种权力差别可能被抱怨、羡慕或没有被觉察到;工作者有时也会为这些权力关系感到尴尬、窘迫,尤其对于年轻的、地

位不高的社会工作者。当这些差异妨碍工作开展时,坦率地提出和讨论这些问题是有帮助的、必要的。

五、从社会正义和人权视角理解案主的陈述

1、工作者保持理智与清醒,用科学理论理解案主的陈述:

当案主与工作者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时,常产生;面对个人痛苦,社会正义、人权等看起来变成了遥远的、理智的概念。

工作者要用理论(社会正义、人权)将不同个案组织起来,使实务工作变成规划细致、连贯的活动和清楚的、讲原则的承诺,不只是对个人情绪作出反应和表达同情。

2、社会工作者在个人、组织、社会水平理解案主的不幸:有许多社会歧视,社会排斥是社会歧视的表现之一。

(1)社会排斥发生在不同水平

(2)提升社会正义与人权的策略与技能

社会排斥

:个体知觉到自己被抛弃或禁止参与一些人际场合。被排斥的个体受到不公正对待,个体不一定对排斥表示不满,他们可能会认为“这就是命”、“事物就是这样”。

组织制度妨碍个体或群体参与。在很多方面表现出来,雇佣政策、晋升政策等

:社会力量或制度妨碍参与和进行限制。结构性排斥倾向于使社会不公长期存在。

提升社会正义与人权的策略与技能

社会正义与人权问题通常通过政策实务来解决:

六、讨论关系的约束因素与评价

社会工作者在与案主建立关系的过程有很多约束因素,留意这些问题并与案主讨论,可以避免许多不幸。

1、保密:根据法律工作者必须报告所见或他人描述的会造成伤害的事件,这可能妨碍关系建立。工作者在工作早期就应告知案主保密的界限。

2、隐私:

3、对关系质量的评价:工作者要持续监控与案主、案主的重要他人的关系,并根据反馈情况调整自己的方法。

第六讲:评估和计划

存在于评估原理背后的一个基本假设是人的行为是人和他们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人人都有与他人的相互依赖关系,是许多相互联系的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

一、评估的含义

1、评估的定义:

评估是收集、分析和综合数据进入系统阐述的过程,这种系统阐述包含了下述重要的方面:(1)案主问题的性质,包括特别关注于案主和其他人在困难中的角色;(2)案主和其他人的功能(优点、局限、人格、财富和缺陷);(3)案主解决问题的动机;(4)形成问题的相关环境因素;(5)有用的或者改善案主困难的重要的资源。

(1999):确定问题的性质、原因、演化和后果以及问题中涉及的人格和环境的过程,获得对问题、成因和能够改变什么来减少问题或者解决问题的理解的功能。

(1975):(评估是对问题、人、情境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区别的、个别化的、准确的确认和评价的过程,它作为区分性的帮助干预的正确基础)

(2006):(评估是寻求案主情境的意义、对相关因素排序和列出优先顺序、采取相应行动的过程)

当代社会工作者对评估的共同看法:

评估就是更加完整地理解案主的背景,既关注问题领域,也关注案主的力量(优势)与资源。资源包括扎根于案主生活经验的地理、历史、文化和传统。强调案主提出工作标准、而不是工作者的专长和分析。

生态系统观指导对评估信息的分析:不仅确认问题,而且评估生物、心理、社会文化、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也注意案主积极的动机和能力。

评估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从最初接触开始,一直持续到关系的结束。不断衡量相互作用过程中所揭示的信息的意义及重要性。

评估是案主与工作者合作、一起完成的过程:一起分析和整合信息、形成对问题的表述。形成对问题的认识后,有可能继续服务、有可能终止。

2、评估与诊断的区别:

诊断由于1917年引入社会工作领域,反映的是一种对疾病、症状、功能失调、工作者的权威医学取向的理解。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影响。(诊断标签或术语提供基于具体的标准的便捷的分类,可以反映医学状况、心理障碍或别的分类)诊断所服务的目的:

诊断的局限或问题:会导致自我实现的预言;诊断是单一维度的,而人的问题是多维度的,因此使问题过度简化;诊断强调问题,忽视人积极的力量;有些诊断标签是侮辱性的。

3、评估的注意事项:

有些情境评估是由临床服务小组共同完成的,如由社会工作者、心理学家、精神病医生、护士、教师或其他行业的人士组成的小组,往往通过小组会议达成集体评估,社会工作者基于自己的专业提供与人际关系、家庭动力有关的社会史或知识。

存在需要评估的共同因素,但机构环境、工作者的理论取向会导致评估焦点不一样。

评估往往会形成书面报告。书面报告的范围、核心依赖三个因素:工作者的角色、工作发生的情境、案主的需要。如学校、家庭、医疗、职业、社区健康领域的社会工作者的评估报告是不一样的。

有些内容的评估具有优先性:(1)案主主要关注或问题是什么;(2)是否有案主、工作者必须考虑的法律要求,不管案主是否有同样的关注,法律要求必须优先考虑;(3)是否有潜在的严重健康或安全问题,这种情况下,预防严重的、可预见的、紧迫的伤害比遵守案主自决更重要。

二、理论视角对评估的影响

工作者的理论视角影响评估的内容、工作者-案主的关系及后续的工作。

1、经典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相信内在的、无意识动机影响案主行为和选择的工作者会把评估的焦点放在揭示案主的无意识动机上。

依恋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提出。在生命最初两年开始,婴儿与其主要的养育者之间会形成情绪上的联系,这种联系创造未来人际关系基础。儿童早期的依恋关系会影响未来其为自己的小孩提供和维持依恋关系机会的能力。在家庭社会工作中,可以通过实验观察了解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依恋关系特点。

认知理论:人是会思考的动物。如何看待事物影响情绪和行为。

2、当代理论:

优势视角:会了解案主和环境的困难和障碍,但这不是评估的焦点。评估焦点是案主对自己问题的陈述、他们的才能和愿望、案主所做的努力、环境中的资源如何养育和支持案主的力量、环境中的权力关系如何影响案主。

叙事理论:叙事理论取向的社会工作者不使用“评估”这个术语,他们工作的核心是理解案主的陈述、故事,并根据案主的愿望帮助他们重新书写自己的故事。

3、对理论的评价:

工作者都受理论指导,但没有哪个理论比别的理论更优秀。

理论要接受检验、质疑。

有些理论更接近我们的日常经验。

优势视角理论对评估的影响

提出指导工作者理解案主对于问题情境的理解的指导原则:重视案主对于问题的理解;

相信案主工作者的理解和案主的理解同样有价值;

发现案主的需要;

评估重视案主和环境的力量、长处、资源等;

进行多维度的优势评估;

通过评估发现案主的独特性;

评估是案主和工作者的共同活动;

对评估达成一致;

避免责备和实施责备;

避免因果关系的思维;

评估,而不是诊断。

&(2002)提出包括两个成分的评估模型(-):工作者和案主首先探讨一系列问题以界定问题情境,然后一起确定对案主有影响的力量和障碍。

1:总结的语言应该简单、直接,案主与工作者间达成一致。2:叙事理论

3.叙事理论与优势视角是一致的:案主有自己的才能、价值观、信仰,是自己问题的专家。

三、评估的内容

1、影响评估内容的因素:影响评估内容的因素:机构目标、工作者的理论取向和工作情境、案主的需要或问题

工作者的知识基础:熟悉个人社会功能过程的不同方面;熟悉对案主有影响的经济、政治、教育、法律、医疗、社会、人际等多种系统。(以上知识大部分可以从课程《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中获得)

评估的信息来源:案主的口头报告、评估表(机构根据自身情况设计,需考虑信度、效度)、心理测量、非言语行为的观察和分析、工作者与案主的互动、工作者与其他重要人士的互动和家访等。评估的基本内容或领域(.等)

2、对案主问题系统的评估:

问题系统:案主、其他人和环境要素的互动所形成的问题情形的结构形式。问题系统包括案主的问题以及直接同案主的生态背景相关的那些人和因素。

问题系统评估需回答的问题:找出、排列、具体描述案主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各种相关的问题;案主如何看待问题?谁转入问题系统?参与者如何转入?问题的原因是什么?问题行为发生在什么地方?问题行为发生在什么时间?问题行为的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是什么?问题行为的历史是什么?案主需要什么?案主是如何应对问题的?案主克服困难需要什么样的技巧?克服困难所需要的外部资源是什么?案主的资源、技巧和优点是什么?被推荐的行动过程是什么?

3、对案主目标的评估:工作者帮助案主形成愿景。

1)帮助案主发展想要的现实():工作者与案主对话,形成案主可以具有的不同生活景象。但许多案主可能不相信自己的生活可以不同,因此工作者必须树立案主可以拥有不同的生活的信念、避免自己受绝望情绪的感染,帮助案主扩展对自己的看法、认识到追求更好的生活所需要的改变。

小小的改变就可以导致很大的不同。在为案主想要的生活而工作时,不是要求立即产生巨大的变化,而是让案主认识到应该可以不同,并且用明白的、小规模的术语来描述案主的愿景。

支持案主近期和长远目标,帮助安排目标的优先顺序。

2)对案主不现实的、或有问题的目标做出诚实的反应:案主有些目标违法、有害、太泛、超出其能力范围等,这时工作者诚实做出回应。

对案主不现实的、或有问题的目标做出诚实的反应

1、面对目标上的冲突,工作者要明确:在案主的情境中,工作者的法律和职业责任是什么?工作者所偏向的评估中,个人风险(利益)是什么?是否反映自己的优先性、价值观和文化倾向?如果不解决目标上的冲突,或者案主不愿意处理它,会不会违犯伦理原则?案主的目标是不现实还是不广泛?

2、面质:与案主诚恳地对话,分享案主的愿望;有时支持案主的梦想,但是在梦想与现实之间帮助建立中间的、转换性目标。

3、当案主目标过高时,一方面,不应简单地认为案主的目标不现实;另一方面,帮助案主认识到实现目标所需要的条件,帮助案主考虑一些被忽视的信息或因素;也可以帮助发展次一级的目标、追求目标的行为步骤;也可以帮助降低目标,太高的目标是破坏性的。

4、环境资源的评估:

1)工作者熟悉正式和非正式资源对案主很有好处:正式资源:(外部的、精心组织的援助机会,通常表现为服务的形式。)

非正式资源:内部的、非正式的、基于社群的有价值的人或事物,例如人、自身的创造性、自然发生的社会网络等。一些最有意义的关系会从社区生活的非正式背景下出现。

2)评估内容:了解案主、资源、案主和资源之间的适合性和成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

3)当案主所需要的资源不存在时,工作者可以:倡议改变对案主需要反应不充分的正式资源、政策或项目,或者在没有资源的地方创造资源。

4)采取社会行动时需开展的评估:当资源不充分、存在歧视、所需资源根本不存在时需要采取政策实务的方法。社会行动是代表案主对不公正的情境做出反应一种政策实务方法。

社会行动:(一种政策实务方法,工作者一般目的在于改变权力结构以便改变机构的反应)

需要开展的评估:应该或将要发生什么;谁执行,结果是什么;案主是否对所确定的行动感兴趣、有能力执行;可选择的行动路径;可能的代价和收益,风险和代价发生的可能性。采取社会行动时,案主应该知晓所有可能后果的信息,并对行动达成一致。

一次成功的社会行动,即使其结果比预期的小,对案主和工作者都能显著增权。

四、灵活使用评估技能

1、培养文化敏感性,了解人的多样性

文化塑造案主的价值观、对生活的体验、需要内容、看待世界的方式,因此工作者需要有文化胜任力。

(1)树立文化谦虚的态度:觉察自己的局限性,尊重案主独特的、基于文化的需要。

(2)提高对自身、自身文化的了解:认识文化在生活中如何起作用。

(3)和文化上不同于工作者的案主面谈的技能:人种学面谈——工作者是文化上的陌生人、案主是文化指导;面谈的重点不是社会史,而是使用一些总括性的问题了解案主的文化模式的某些方面;注意案主使用的一些掩盖的术语,它们携带着字面意义以外的意义。

(4)注意人的信仰对人的生活目的和意义的影响:进行信仰探讨可以鼓励人们发现生活中最具有支撑作用的领域。人的信仰在宗教、户外活动、志愿者活动等中体现出来。

2、运用绘图技能改善工作者与案主的对话过程:

常见的绘图技能:

(家庭树):通常描画三代内的个体之间的人际关系。通过确认关系的不同内容或特征,可以用于发现不同的家庭关系模式,如夫妻关系、职业模式、酒精依赖等。使用家庭树要认识到它所反映的模式是静态的,要避免案主产生宿命论的看法。

(生态图):可以表明案主社会联系的水平。生态图可以让案主发现自己的日常生活世界及其对自我的意义,也可以用于评估社会工作服务的效果。生态图可以与家庭图结合使用。

:用文化社会网络图()描绘案主社会联系的类型和性质.

工作者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通过绘图方式帮助案主理解很多内容,如人际相互作用模式、地形图等。

五、服务计划与合同

1、制定服务计划:案主参与计划过程,知晓将要发生什么、

如何经历这个过程。

计划要解决的问题:1)设置目标,并排定目标的优先顺序;

2)确定达到目标的方法;3)明确双方的角色——各自做什么;3)设定时间框架;4)确定替代方案;5)确定资源;6)确定衡量服务进展的方法和标准;7)确定工作结束点。

有些因素会妨碍案主参与计划过程:如情绪、认知、身体上的局限,长期处于弱势地位使案主很难相信共同的评估与计划过程。工作者不要因此而不重视案主的参与。

2、激发案主改变的动机:

评估案主追求目标的动机强度:确定目标的可能性、风险和

受益;探讨克服障碍和风险的方法。

任何改变都是发生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之中,因此会导致强有力的情绪反应。当案主不愿意合作、或对特定目标犹豫时,有时不是目标设置和合同的问题,而应探讨改变对案主及其环境的影响。

3、设置目标:

目标符合自愿寻求帮助的案主的愿望;对于被迫的案主,可以通过重新表述的方式改变案主对目标的认识,也可以结合案主自己的愿望,或者让其自己描述问题情境来增加合作;

目标应该用明确的、可测量的术语表述;

用积极的语言描述目标,强调案主的成长;

目标与工作者的知识、技能相符合;

避免同意工作者有保留意见的目标:工作者向案主解释为什么;向案主解释所确定目标的目的及功能;

根据案主的优先性排定目标顺序。

目标和任务表格:

4、签合同:书面或口头合同

第七讲:启动服务计划:在背景中干预

干预是在背景中进行的。背景塑造人的行为,人的行为同样影响背景。

任何问题可以有许多干预方法。从批判社会建构的角度看,对一个人有效的干预方法对另一个人不一定有效。因此不存在适应所有情况的干预方法。

案主是改变旅程的首要代表,社会工作服务过程首先要呈现和反映案主在这个旅程中取得成功的力量和能力。

对案主的干预活动由支持案主的力量、案主的环境的综合实务活动和技能构成。

一、整合实务活动的视角:赋权实务

1、赋权的含义:

2、理解赋权:赋权基于民主的政治哲学——感到有权力的公民才能参与影响他们福祉的决策;赋权是一种心理状态,个体感到有价值、有能力、有力量、有控制感;赋权牵涉到权力的再分配,与社会影响、政治权力()、法律权力()有关,这往往需要改变社会结构。

3、如何赋权:赋权存在于个人内部,仅仅能被鼓励或释放,而不可能由他人给与从三个方面实现赋权:

开发积极的、强有力的自我;

对关于一个人的环境的社会和政治现实进行批判性理解的知识和能力;

培育或解放获取个人和集体的社会目标的资源和策略。

二、实施计划过程中工作者的角色

社会工作者在实施计划过程中的角色代表了支持案主力量和案主环境的不同方面的服务活动。

1、经纪人:当工作者将案主与给案主提供需要满足的服务联系起来时,就承担着经纪人的角色。需要满足,可能是工具性的、有实用价值的服务,如食物、衣服、玩具等;也可能是无形的服务,如咨询、支持小组、支持等。

(1)经纪活动看起来很简单,但它要求社会工作者熟悉各种资源,培育和维持和这些资源的联系网络。在当代城市社会服务复杂的世界里,知道这些服务或资源的能力本身就是一种技艺;在农村,社会服务体系不广泛,和少量的可获得的资源建立联系尤其重要。

经纪活动是最老的社会工作角色,然而它的地位没有心理学的、治疗的角色重要。

(2)经纪活动的功能:经纪活动的五项功能:评估案主需要;评估可获得的资源;匹配或发起转介到适合的服务;连接服务和建立网络;分享信息.

有些实务工作者认为经纪活动也包括在没有资源的地方改造、发明或创造新的资源。

以上活动都在增强案主的环境上起作用。(3)为经纪活动建立网络:从事一些活动,如与其他机构中恰当的工作者保持持续的联系、熟悉其他机构的标准、谁愿意为你的案主提供服务、与为你案主提供服务的工作者建立工作关系,从而熟悉正式的和非正式的社区资源环境。(4)在经纪活动中做好案主需求与服务资源的匹配:运用知识和技能了解案主和服务提供者。当了解了案主,了解了服务内容、服务的限制条件、服务所具有的价值,就能更好地从事经纪活动。

工作者需要追踪了解自己的转介活动:了解案主是否参与服务、是否从服务中受益,服务提供者对转介的反应,提供的服务与案主需要之间是否匹配。

追踪了解转介服务对工作者的好处:得到服务提供者对于自己的能力和技术的尊重、信任,更加理解和欣赏他人的工作,发现自己的工作更加令人喜欢,发现社会系统对自己的案主的需要能做出反应。

2、调解者:调解是人类服务的一个方面,有正式调解和非正式调解;作为一种专业活动,它常常与法律和政策相联系。调解人作为第三方,在争议方之间建立共同基础、帮助理解彼此的观点、让彼此认识到各方在解决当前差异后在稳定的关系中的利益。

如何帮助解决争议:建立共同基础;表达愿意给与争议各方以帮助的愿望,不要偏袒;帮助各方理解彼此的观点;强调注意和解决此时此刻的问题符合各方利益;强调积极的关系对各方的好处。

个案管理经理

1)个案管理:许多助人专业使用个案管理,彼此竞争个案管理的领导权。

2)个案管理的不同模型:许多领域使用个案管理。一些情况下,个案管理被看做监控案主进步的过程;在一些情况下,会利用来自其他职业教育和培训项目的工作人员。

3)社会工作中个案管理的关键特征:

案主-工作者之间信任的、增强能力的关系为基础的过程。运用社会工作双重焦点理解环境中的个人。

目的在于确保对有复杂的、多重问题或残障人士的照顾的连续性。

临床干预以改善伴随疾病和功能丧失的情绪问题。

利用社会工作经纪、支持的技术作为垮行业服务发送的方法。

以需要基于社区或长期照顾服务的案主为对象,包括经济的、健康/医疗、社会的、人际的需要。

目的在于在最少限制的环境中提供服务。

在决定照顾水平时,需要评估案主功能发挥水平和支持网络。

肯定传统社会工作中案主自决、人的价值和尊严、决策中共同的责任的价值观。:

4)个案管理的共同成分:需求评估;服务或治疗计划;联结转介;监控;支持。

5)个案管理的目的与类型

不同的个案管理有两个主要的目的:通过协调服务提高照顾的质量、控制照顾的成本。

根据照顾、成本之间的关系确定了两种类型的个案管理:类型1:管理限量供给的社会资源以帮助个体提升生活或健康质量。管理资源是主要的目标、具有优先性。工作者既要在成本范围内满足案主需要、又要保护宝贵的资源。

类型2:过去系统的、结构性的因素使一些人群受到伤害,作为一种持续的回报,这些人有权力得到服务。社会公正优先于效率。

6)关于个案管理的争议:个案管理与临床服务的关系;管理案主、还是服务质量?伦理矛盾;管理型照顾、消费者运动、财政收入、服务情境等对不同类型个案管理的影响。

4、支持者:社会工作实务中的支持在于帮助脆弱的案主获

得权力和福祉。为了使案主受益,支持者可能获取资源、修改现有的政策或实务、推销新的政策。因此不管具体活动是什么,支持总是伴随权力斗争、帮助案主获得资源。

正式的支持常常以政治或公民权为焦点,日常生活中非正式的支持发生在案主被不公正地对待的时候。支持角色对于他人而言可能是不愉快或不受欢迎的。

支持与资源分配的社会公正有关,并常常使工作者进入政治舞台。权力往往是不公平分配的、也不容易被放弃,因此就牵涉到冲突,彻底的权力结构的改变是必要的。成功的支持是有奖赏作用的,但如果做得不好,案主会为之付出代价。

支持的类型:

1)个案支持:在个别案主或小组水平的支持。

通常利用机构或组织水平的资源提供支持,因此工作者要了解很多因素,如获取的条件、上诉政策、管理措施、权力结构等。2)事业支持:有些事业对某个类别的所有人施加障碍、剥夺他们获取资源的机会,工作者代表一个类型的案主所发起的支持。克服以上问题的方法:与有关的组织一起进行;选择明确的问题、不给案主强加任何解决方法;做足准备工作,分析案主的需要、所使用方法的成本、参与的可能性、利益相关者的好处等。

3)立法支持:通过增加、修正、改变、或消除某些立法从而使一大群案主受益的支持,是一种具体的事业支持。改变法律需要大量的见识和组织工作,常常需要和几个组织紧密合作来实现。

选择竞争最少的点进入你想支持的情境;

当案主直接卷入时,确保他们真正支持你的努力、理解对他们可能的冲击;

自己做好相关情况的知识准备,如获取的条件、权利界限、受影响的人数等;

对自己所希望发生的要绝对清楚、具体。没有呈现解决方法的对政策的抱怨,毫无意义;

从明白易懂的劝说开始;假设人人邪恶地保留自己的利益与假设没有人是邪恶的是同样地天真。在复杂的、官僚体制的世界,首先假设存在错误和疏忽是最可能合理的;

当劝说不起作用时,就必须进入一个新的水平;

评估新水平:能成功吗?案主支持吗?合作伙伴同意吗?

在任何支持努力中使用所有社会工作技能,清晰、坚决不排除倾听、同理心;

使用合作的话语、共同基础;寻求督导和顾问;

当进入立法支持这样的正式过程时,要知晓立法过程的技术细节。

5、教育者:社会工作者在直接服务过程中经常作为教育者而起作用,通常与帮助案主获得资源、采取想要的行为改变等内容有关,如提供服务和有关项目的信息、如何申请等。

1)帮助案主发展技能:案主需要学习一些技能以改变他们对于特定情境的参与情况。这方面的教育首先需要案主认识到自己的生活可以产生变化。通过教育发展案主的力量感和能力感、改变他们对自己的看法,将自我、技能与更广泛的环境整合起来。

2)对公众开展教育:有时解决案主的问题需要就影响案主的问题对更大的群体开展教育;有时这种教育可以预防问题的发生,例如教会如何做父母、如何宽容等。有些教育努力牵涉到在立法听证时提供证据、对公众就有关问题发表演讲;实习教学中也牵涉到对社会工作学生的教育。

三、支持案主的力量

1、基于力量的干预原理(2002)确认了两个原理:

工作者应该在案主的生活情境中行动:教育、行动、支持、联结;工作者应该使案主的力量正常化、并利用它们。

1)在案主的背景中行动:这方面的活动围绕帮助案主使用他们已有的和刚确认的个人力量、优势,将个人力量、优势与个人的目标、梦想联系起来。

2)利用案主的力量:巩固案主所获得的力量和优势。鼓励案主用已经表现出来的技能、长处去解决其他生活领域的问题,并从中概括出新的技能。

2、力量取向的技能和过程:

社会工作中有许多历史悠久的技术都支持案主的力量与优势,如同理心、接纳等。1)处理情感的技术:

(探索案主情感):案主没有明确表达情感、情感不明确、应该有情绪反应却没有表现出来、情绪与非言语反应或情境不协调,在这些情况下邀请案主谈论自己的情绪。

(等待案主表达自己的强烈情绪):当案主体验到强烈的情绪时,工作者坐着等待案主准备说出自己的情绪活动、即保持沉默。案主通常把这个过程体验为非压力的、接纳和尊重的。在评估阶段要学会沉默、在行动阶段也要适时沉默。2)核实意义的技术:在整个服务过程都要核实意义、准确理解案主。当工作进展到一定程度,工作者、案主彼此熟悉,于是会对对方的目的、意图、解释、意义做出假定,但是由于误解是很容易发生的,所以核实、澄清意义的过程就很重要。

3)支持多样性:把文化背景当作力量、优势的潜在来源,而不是障碍。例如:文化传统培养和给予案主生活以意义;哪些行动方式与文化价值观一致。

四、支持案主的环境

确认和增强案主生活其中的环境的力量,使环境对案主的需要做出更多反应;考虑环境因素就是考察制度和政策,不把案主的困难当作内部病态的症状。

1、考虑环境因素的原则:

原则1:工作者对案主负有责任、对案主所知觉到的问题做出反应。

原则2:工作者应理解案主任务的要求:工作者不应只看到个别案主,而应看到在同样情境中的他人。用一个象限图创造了一个“判断事物的准则,它涵盖了社会工作者任务的参数.

原则3:工作者应该使案主环境中潜在支持最大化:这是一个一般的原理,它要求工作者确认、获得、必要时纠正或创造案主所需要的支持。

原则4:工作者应该根据最少竞争的假设开展工作:工作者应该使用满足案主需要所要求的最低限度的压力,即首先要寻求现有的服务和政策来解决案主的需要,在一系列尝试失败后再考虑使用更有对抗性的措施。

原则5:工作者应该确认、强化、或增加案主最少化痛苦、最大化积极结果和满足的策略性行为技能:案主在引发来自社区的合作、开发资源上需要行为技能。

原则6:工作者应该将原则1-5应用于自己:工作者通过在工作中使用这些原理来维持工作的有效性。工作者和其他工作者建立明确的、负责任的契约、探讨共同的实务问题。

2、环境敏感的过程和技术:支持案主有效地使用环境支持。1)提供信息:案主常常需要或寻求对他们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工作者要局限于仅仅提供信息,要避免提建议或有偏向、避免在案主不接受信息时所产生的挫折感和激怒感。

2)再聚焦:使案主回到最初的工作焦点,这包括两种可能的方向,即回到目的和面质行为。

轻微的面质(使案主正视自己实际的行为)常常被案主知觉为有帮助的、支持的。

解释案主行为的意义():工作者用案主没有觉察到或承认的方式来说明案主行为的意义。从建构主义来看,解释是最困难的和有问题的,对案主行为的解释必须谨慎,避免做好坏判断、专家判断。

第八讲:利用人际联系的力量:小组工作人们生活的很大一部分是处理与家庭、邻居、朋友、同事及伙伴的关系。不管我们用什么方式和他人建立联系,我们都和其他人组成的小集体或小组有某种联系。

一、人性、文化与小组(群体)

1、作为自然取向的小组

人们想、并且需要和他人建立联系。小组(群体)能提供人们归属感和其他需要、检验现实的机会和获得信息、相互帮助的源泉、赋权的途径等。

但是人们寻求联系的类型和程度受文化影响:美国文化强调独立、流动、追求成功,因此重视个人选择;而日本、韩国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因此重视群体决策。1)群体取向对于美国社会工作专业的意义:一些社会工作原理可能反映了美国重视成就、追求独立、竞争的文化取向。

由于认识到不同文化对群体强调的程度不同,1996年的伦理守则强调社会工作者应改善条件以鼓励尊重文化和社会的多样性。

2)群体取向对于社会工作实务的意义:在一种文化下成长起来的社会工作者在实务工作过程中可能会误解来自不同文化下的案主行为的意义。例如,女孩的安静、顺从,在东方文化下是娴静、文雅的表现,在西方文化下是害羞、冷淡、退缩的表现。

2、小组工作发展的历史和当代背景:

1)小组工作起源于英国:工业革命造成的政治、经济背景导致许多儿童和家庭生活落魄、社会联系断裂,于是出现小组工作。2)1950年代小组工作扩展到医院和精神病机构,改变了小组工作主要用于教育和娱乐的历史。

二、小组工作方法的内容

1、小组的类型:

1)(自然小组和组建的小组):

2)(任务小组和治疗小组):专门小组)、(委员会)、(立法团体)、(员工会议)、(多学科小组)、(案例讨论和员工分配)、(社会行动小组)、(心理治疗)、(治疗).

3)大部分小组有多个目标,因此小组类型不是相互排斥的。4)在不同小组中,工作者的角色不同:治疗小组使用咨询和解释的方法;教育小组使用教学和信息处理的方法;任务小组采取支持和促进的方法。

2、小组工作的组织:

1)社会工作小组会在许多情境出现:社区机构、学校、社区心理健康中心、医疗、福利机构、工作培训中心等;获得小组存在的物理环境。

2)小组的组织方式对小组工作开展有影响:如小组成员固定的小组(封闭小组)、小组成员不固定的小组(开放小组)3)小组成员参与方式:是自愿参与的还是被迫参与的?

3、小组工作计划:团体、小组是自然发生的现象,但并不必然产生成功的社会工作小组,成功的小组工作需要精心计划。小组工作计划需考虑以下几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1)所服务人群的需要:确定所服务人群主要的、相关的需要。2)目的:考虑个体的、集体的目标;小组的功能、工作者的角色。

3)成员构成:4)小组结构:

5)小组内容:用于实现小组目的的活动、方法,例如开会、讨论主题、活动、成员如何参与、需要的装备和其他材料。

6)小组前的接触:小组开始前如何招聘小组成员、如何面谈、小组成员做什么准备、如何了解小组的内容和目的等。

7)机构背景:机构、小组如何相互影响。其他工作人员是否支持。

8)社会背景:社区环境中的资源及其他机构,包括文化、习俗。

4、工作者如何启动小组工作:以下活动可以帮助工作者启动小组计划。

1)接触潜在的小组成员:两种途径接触潜在成员——外展和服务现场介绍。

外展:当人们不知道服务、或不愿意自己来机构、或存在经济或其他障碍而不能来机构,这时需采用外展的方式联系案主。和潜在的案主和重要他人进行正式的或非正式的面谈;

利用任何机会观察潜在的成员,有时行为比言语更能提供准确的信息;

进入潜在成员生活的社区与广泛的人员交谈;

协调不同人对问题的理解,确认和解决彼此的差异;

当产生一个尝试性的看法时,把它反馈给相关的人;

扩展自己的见识;接受督导、有经验的同事的指导。

服务现场介绍:从自己负责的个案中招募、或由同事推荐和转介;当得到其他同事支持的时候,也可以贴海报。

工作者与潜在成员在小组开始前的面谈很有帮助:深入了解成员;了解成员的动力关系;潜在成员可以表达自己的愿望、

顾虑、提问、认识小组经验对于个人的意义、做出选择。

2)做好后勤组织:在组织小组工作时,不仅要考虑到作为小组成员令人愉快的、富有智慧的方面,也要考虑很多其他

重要细节,如足够的椅子、时间上不冲突、交通工具、相互

冲突的小组不碰在一起等。

3)和小组成员一起计划:小组中要完成的任务和活动方式保持透明,鼓励小组成员谈论他们自己在小组中的角色、保密问题。

制定小组规范:规范引导小组如何完成它的事务。

是否鼓励小组外的交往?根据促进小组相互作用的要求,不

同小组要求不同。

3)确定使小组成员受益的资源:工作者和小组成员一起确认正式的、非正式资源,并将它们整合成一个帮助的网络。确认外部资源可以让小组成员认识到个人、他人、小组、环境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在确认资源过程中,工作者表明对成员的期望:他们有能力

和责任建设性地处理自己的问题。

4)确定小组的领导方式:在小组初期、成员功能水平较低、小组内部缺乏领导人物、任务小组,工作者较多采用指导的方式领导。

随着工作进行,工作者主要承担促进者的角色,工作重点在

于维持一个安全的小组环境环境、释放小组的优势和力量、

促进小组过程的发展、评估成员和小组的发展,鼓励小组成

员自己掌握小组进程。

在领导角色问题上,很容易出现的现象:工作者很难放弃对

小组的控制和指导、小组成员会就某些问题寻求工作者利用

自己的权威予以解决。——克服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工作者

要相信、并培育小组过程。

5)有效利用团体过程和问题解决技术:

小组工作的特点是利用团体过程。团体过程是在小组内部成

员间相互作用产生的现象。

5、如何培育小组的共同感、归属感

1)个案工作中的技术都适用于小组工作。

2)小组工作中培养人际联系感、整体感的技术:

一般技术:将小组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思考,避免与单个成员

互动时间过长,语言使用上多用“我们”,在小组会议开始和

结束时使用一些仪式,记录、呈现小组达成的规范、养成的

习惯、共同追求的目标等。

促进小组沟通的技术:适当选择沟通模式;吸引、鼓励成员

参与;将成员的问题交给小组处理,鼓励小组内部、小组与

环境之间直接的、建设性的、非伤害性的沟通;处理好成员

间的一致性与差异;适当使用沉默,以让小组成员有更多互

动机会。

三、传统的小组工作模型(如何看待小组工作)

1、社会目标模型:组建小组的目的是追求社会决定的利益,目标的实现能给小组带来重要的社会收益。工作者注重在小组中采用民主的程序,并使之制度化;要熟悉机构政策、使命;选择合适的问题开展集体行动,并衡量各种行动方案及其后果。

2、治疗模型:临床取向的模型,将小组作为改变的动力因素使用工作者促进成员间的相互作用以实现成员个体的改变。工作者帮助个体提高自我觉察、改善社会功能过程;小组给成员提供支持,鼓励新的、更合适的功能作用模式;干预指向现实生活,解决小组中的、个体整个人际关系范围内的功能不良的问题。

3、相互作用模型:个体与社会之间存在有机的、系统的关系,小组是培养、协调个人和社会功能过程的地方。小组应该是一个相互帮助的系统,成员在小组人际关系过程的共同约定、发现共同的事业是工作的重点。成员参与动机、参与相互作用的能力是评估的重点。对于小组中会聚在一起的需要系统,工作者与小组成员一起工作,承担调节者、使能者角色。

三、传统的小组工作模型(如何看待小组工作)

经典模型的比较:

四、小组发展阶段1、发展模型:考察小组工作的一种理论视角,它根据小组发展过程中明显的性质来予以说明。(注意:不同于刘梦主编《小组工作》中关于发展模型的介绍,此处为的阐述)发展模型的假设:小组在其存在过程中,以某些可以预测的方式改变和成长;当然不意味着以僵化的序列发展。发展模型对小组工作的意义:使工作者注意小组中的动力因素,发现衡量个体和小组功能过程的线索、从而选择恰当的内容和干预计划。2、社会科学家对小组发展过程的研究:(1965)根据社会心理学家的相互作用分析提出小组(群体)发展的四个阶段:(形成期)(不稳定期)(规范期)(执行任务期).3、社会工作学者对小组发展阶段的研究:1)首先确认和描述小组发展阶段的论文:(1965)他们在提出波士顿模型;他们划分阶段的核心主题是成员之间关系的亲密程度;他们研究的团体是社区机构中的儿童、青少年团体。2)和对三阶段模型的批判:三阶段模型过度简化小组的发展过程,“将小组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简化为两或三个阶段可能是由于缺乏足够的方法从而没有能力处理小组现象。然而,过度简化代表一种危害。”3)以对女性小组的研究为基础提出小组发展的关系模型。她的研究受的影响。对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不满意,提出:女性的同一性和亲密感的发展是交织在一起。4、小组发展模型:1)波士顿模型:前交往阶段:成员可能会感到兴奋、急切,或者对参与小组有矛盾情感、有所保留;权力和控制阶段:成员之间、成员与工作者竞争影响力和地位;发展亲密:解决了权力问题,彼此紧密联系;同质性有所提高;彼此区分:相互帮助和彼此依赖;小组足够安全以表达差异,尊重彼此的差异;分离:离开小组。2)的发展模型:从情绪关系和任务类型进行划分。3)关系模型:(前交往阶段)(关系建立阶段)(人际间的同理心和相互帮助阶段)(挑战和改变阶段)(结束阶段):此模型考虑了与女性发展和女性理论有关的性别建构,对于女性主义小组、对妇女开展小组工作很有价值。

此模型也说明,由不同类型的案主组成的小组其发展阶段有差别。

五、社会工作小组类型

1、小组工作与社会正义、尊重多样性和人权是一致的:小组提供论坛,增加彼此理解、欣赏和尊重,有助于克服社会排斥、社会歧视。

2、常见的社会工作小组:

心理教育(社会化)小组:当个人面临新的人生发展任务时,可以从小组支持和教育受益。社会化小组关注的是心理状况。

支持小组、自助小组:小组可以提供分享感情、克服孤独、获

取信息、交换资源、正常化个体经验等机会。例如老年人的小组、小组等。赋权小组:小组可以释放个人的、人际的和社会政治的力

量以处理自身的问题。例如受虐待的妇女小组。

治疗和咨询小组:帮助改变或改善心理社会功能过程的某

些方面,以发展和维持满意的人际关系、解决人际和群体

冲突、满足自我和他人的期待。

任务小组:主要用于社会计划、服务协调、制定政策、集

体问题解决、社会行动。

3、当代小组工作的创新:小组工作受当代社会文化背景的

影响,出现了一些创新形式,但它们的有效性还需进一步探讨。1)被殴打妇女的社会建构小组:社会建构小组:现实通过意义分享被创造,因此给小组成员提供机会,通过小组过程来发展对成员自己新的理解。这种小组反映了女性主义和叙事理论、人们发展自我表征

的后现代观念。

被殴打妇女小组的工作包括三个过程:政治过程——揭示和破坏与被殴打妇女有关的压迫话语;改变过程——确认和详细描述被殴妇女对暴力实际的抵抗;重建过程——基于抵抗,重新构建自我同一性(身份)。可以使用定义性仪式()进行重建:被殴打的妇女向对她们重要的人(听众)介绍她们对自我的新的理解。

工作者的作用:帮助妇女发现自己的生存能力、成为她想成为的人。帮助指明与所体验的暴力有关的女性交谈中的共同主题;通过使用循环问题帮助打破与暴力有关的自我贬损的思维帮助妇女认识到他人、法院等方面关于暴力的多重现实;寻找妇女关于她们自己如何抵制、抵抗暴力的描述,利用它们作为重新理解自我的基础,认识可以做出真实的、有意义的生活改变的、有能力的自我;

帮助妇女重新书写自己的故事:小组成员探讨被殴打妇女反抗的观点是怎么产生的、实施这一观点的勇气、思考这些观点,达到质疑与无助、无价值感有关的自我同一性的目的;通过强化将新的、积极的描述固定下来;鼓励妇女详细描述、继续丰富自己的故事;通过定义性仪式庆祝她的新自我同一性。2)防止犯罪的公道恢复小组:罪犯改造的惩罚和强硬路线使刑罚制度既没有治愈社会功能不良、也没有重新建立良好社会功能。社会工作者探讨与犯罪者、犯罪受害者的问题更相关、更能对这些问题做出反应的方法。公道恢复小组将犯罪看做对罪犯、受害者、社群都产生冲击的人际冲突。重点是对这些人际关系的伤害和恢复;当它的成员卷入犯罪时,社群受损害,当罪犯恢复良好人际关系时,社群会有收获,因此社群是利益相关方。

公道恢复小组的目的是三方平衡的方式解决:罪犯的责任、受害者的权利、公民卷入。三个小组的主要工作通过每个参与者个人犯罪体验的故事来完成,每周一个受害者、一个犯罪者、一个社群成员分享他们的叙述;然后小组决定犯罪者如何对受害者的需要做出反应、需要做什么来修复伤害。讲述故事的目的是增加理解、认可体验、减少孤立、增加改变的愿景。小组过程与过程变量有明显的阶段性。第九讲对家庭的干预家庭是影响我们成为什么人的强有力的因素。对于我们中的一些人,家庭意味着家、安全、接纳;对另一些人,家庭意味暴力和危险(我们可能觉得家庭很重要、需要珍惜,或不

是足够好,或没有用。我们可能被它的功能不良所淹没,或者向往或舒适地享受家庭整个无条件的支持。大多数可能体验到这些情感中间的混合情感。)

一、家庭形式模

关注焦点工作者的角色案例社会目标民主的价值观、社会

良心、社会责任、社

会行动;利用成员的

培养社会意识、作民主价值观的模范改善学生交往、增强学生自治的学校小组治疗针对偏离人群的预防和恢复功能过程改变和强化个人的行为在小组内部、外部开展工作以改善环境中的条件;作激励者即将离开精神病

院的小组,发展能

力以适应社区生

相互作用相互作用以实现相互交的目标;相互帮助在作为一个整体

的小组与每个成员之间作调解者;找到共同基础

物质滥用的青少年相互帮助以保持理智

1、核心家庭:两个异性恋父母、两到三个孩子;父亲从经济上支持家庭、母亲感情上支持家庭,家庭有明确的角色、规则及各自承担的工作。

2、新的家庭形式:同居家庭:同居、但没有长期的承诺;单身妇女家庭:选择做父母,不再受社会偏见;同性恋家庭:.

3、家庭破裂的后果:儿童贫困与惊人的离婚率联系在一起,对稳定和持久的家庭照顾的承诺的消失导致儿童被遗弃;出现了大量少年儿童父母;家庭暴力;健康问题等。二、家庭社会工作的两个理论视角1、家庭作为一个发挥作用的单元:家庭的维持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履行很多重要功能:1)创造一个养育和社会化儿童的环境;2)为抚养和成长提供物质和经济必需品;3)为成员提供情绪安全、尊重、安全、恰当性表达的场所;4)提供私密和休息的庇护所;5)对脆弱的或有特殊需要的成员提供帮助、支持和保护;6)对成员有意义的联系、对社区生活的贡献提供支持;7)促进文化遗产的转移;8)提供社会和法律认可的身份。可以根据以上功能评估特定家庭满足社会期望的程度。2、家庭是一个系统:系统由一系列成分组织起来,用一种有条理的方式相互依赖。1)系统中一个成分的变化将影响所有其他成分。在家庭社会工作中工作者经常发现这样的联系;2)子系统和边界:系统中不同成分之间的关系可以组成子系统。边界将不同子系统区分开来;如果信息和交换在不同的系统间很容易流动,说明边界有较高通透性;模糊的边界,各成分间区分不明确。如父母、夫妻与子女间的区别与联系。不同文化、情境、家庭有不同的恰当的边界。3)家庭规范:明确的或不明确的一些品行规范。家庭规范往往被当作神圣的、不容谈判的。有时可以通过改变家庭规范来改变家庭的行为模式或关系结构。3、家庭系统理论对于综合社会工作实务的意义家庭系统理论为面向家庭的干预、解决青少年的问题提供了以下两个思考方向:1)家庭结构:家庭代际关系,尤其是儿童系统、父母系统,构成了家庭结构。儿童、青少年的问题,如出走、违法等,是由于家庭结构问题,干预主要是恢复和建立清楚的、适宜的家庭界限,例如指导如何做父母。健康的家庭:儿童系统与父母系统界限清楚、父母负责重要的决策、履行照顾功能。不健康的家庭:子系统间的界限模糊。关系混淆,家庭成员过于亲密、角色和权威没有区分、较少自主或独立,极端情形导致乱伦;关系疏远,子系统之间相互分离,很少有家庭同一感,父母很容易放弃照顾角色而追求自己的兴趣。2)代际行为模式()的影响:代际行为模式在面向家庭的社会工作服务中有重要影响。家庭内部形成有问题的情感关系模式,家庭可能将这种关系模式一代一代往下传,例如一个妇女和她的母亲建立了紧密联系,一旦分离就会体验强烈的焦虑、从而不能离家工作,她同样会和她自己的女儿之间建立这种关系,从而导致该妇女控制自己的女儿。不良的家庭情感关系可能导致情绪爆发、频繁的暴力、仇恨、违法及其它的挣扎,针对代际行为模式的社会工作服务要打破这种代际循环、提升家庭及其成员的长处和力量、支持家庭成员适当的自主行为。例如可以通过社会和教育项目,打破经济依赖、药物成瘾、缺乏教育等。

4、运用家庭系统理论的注意事项影响问题行为的因素包括社会环境因素有些关爱的勤劳的家庭也出现违法的少年,这可能是由于贫困、不良的社会环境,这时家庭系统理论不能有效解释。因此不能就任何问题行为责备家庭,工作者必须要认识到运用其他的理论进行解释的可能性。三、家庭工作的当代情景1、(祖父母养育孙辈)1)祖父母履行儿童养育和社会化的功能:许多文化存在扩展家庭(),这样的社会人口的流动性小,祖父母在儿童养育和社会化过程中发挥作用;工业化、信息化所产生的社会变迁阻碍了这种养育模式的发展。现在这种养育模式再次出现。原因是:家庭暴力、毒品依赖、成人的小孩被关押;儿童保护工作中重视血缘关系;许多祖父母健康、积极,能够承担养育小孩的小孩的责任。2)承担父母责任的祖父母()的差异:有些祖父母有能力追求自己的兴趣和梦想,能够愉快、充分地承担父母角色;有些祖父母感到力不从心,或者要克服自己的衰老、疾病、解决自己的需要。

3)给提供支持:财务支持、咨询、资源协调、倡导和政策

开发;协调祖父母和父母的关系。2、男女同性恋父母:

1)成为父母的途径:获得异性恋关系中的子女的看护权;女同性恋通过人工受精生育后代;少数民族社区,子女由社区照顾;收养安置等。

2)同性恋家庭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不是必然产生不利影响。父母的性取向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性别认同、适应社会的能力、做父母的技能都不产生持久的、不利的影响。

3)社会工作者的工作:从文化视角、而不从家庭系统视角来开展实务;认识同性恋和异性恋所创造的不同家庭文化;理解基于异性恋的文化歧视;不强调同性恋家庭的不良功能和病态,发现优势和抗逆力,对同性恋寻求做父母给与支持。3、单亲家庭

1)破除观念:单亲家庭不正常、功能不良;单身父母有缺陷、不能管理家庭。然而研究表明,在社会经济地位相同的情况下,单亲家庭的孩子与两个父母家庭的孩子在社交技能上没有差别。

2)影响单亲履行父母功能的问题:缺乏资源应对压力、财务和其他责任;由于单亲父母需要父母帮助而产生的起源于家庭的、未被解决的问题;没有解决的离婚问题,如愤怒、悲伤、孤独等;负担过重的年长的孩子。3)提出对单亲家庭社会工作服务有用的技能:联合:表明对案主的理解和关心;赋权:支持案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力,重视他们的独特性和技能;

让其他成员参与:强调合作、减少压力、积聚资源;分配资源:外展、建立网络、动力计划;突出小的改变:使长时间的改变计划变得容易、增加精力;阐明自我:强调有效管理家庭的成就、能力。4、种族混合家庭:全球化、移民、民族障碍的消除等因素使得种族混合、民族混合家庭大量增加。灵活性、共同的目标、愿意探讨和解决挑战对于在民族、文化多样的社区开展工作很重要。提出文化相互性姿态模型:通过以下四个步骤获得文化相互性姿态1:确认存在于对案主困难的专业解释中的文化价值观和所推荐的服务中的文化价值观;2:发现所服务的家庭是否认识到和重视这些价值观;如果不,他们的观点如何与专业的观点不同;3:对于任何所确认的文化差异,给与承认和明确的尊重;充分解释专业观点的文化基础;4:通过讨论和合作选择最有效的方法来改造专业解释或推荐的服务使之适合家庭的价值系统。5、有残疾成员的家庭:1)社会工作者和残障学者认为:残疾人是有能力的,或者有潜在能力;残障不等于病态,不需要被安排;残障是一种社会建构,社会工作者要从政治上做出反应;残障人士有绝对的权力控制他们自己的生活。

2)医学模式使社会工作不重视残障工作。以家庭为中心的照顾模型:家庭目标优先于专业目标、家

庭成员是自己经验的专家。对残障的恰当反应是多学科小组

合作,社会工作者在这个小组中提供医疗、教育以外的支持。3)家庭常围绕残疾成员组织日常生活和长远愿望:要求与学校

小组、医疗小组、心理专家、职业专家、语言专家等花费时间常给家庭很大压力,家庭成员情绪痛苦、精力耗竭。

4)社会工作者的支持:与家庭成员探讨残障的意义、教会管理时间、扩展家庭发现资源的能力、支持和倡导家庭的权力等。

四、家庭社会工作(治疗)的方法

各种家庭社会工作理论模型基本都以系统理论为基础,但在家庭功能过程、改变过程方面有差异。

问题解决方法:

结构模型代表(米纽钦)、全局和系统方法代表有团队(哈利)、问题取向和叙事方法、行为方法、心理教育方法

2代际成长取向方法:心理动力取向方法:代表人物有(博斯佐尔门伊.内奇)、的方法:经验方法代表人物有(塞蒂尔、或萨提亚)。

四、家庭社会工作(治疗)的方法(结构模型)

结构模型:家庭是一个在特定社会情境中运转的社会系统。家庭组织对于家庭单元的功能和成员的福祉很重要。症状存在于交互作用固有模式的形成过程中。

此模型强调:家庭是一个转变中的、开放的社会文化系统;家庭会经历发展,在连续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重新组织;家庭用维持其连续性和促进其成员心理社会发展的方法适应变化的环境。

问题表明家庭组织不平衡,尤其是没有明确父母、子女系统界限的功能不良的等级安排。症状是对变化着的环境、发展要求适应不良的反应。以小孩为焦点的问题是系统问题的症状,反应了父母、或单亲父母与祖父母之间的冲突。

干预以增强家庭功能过程的结构基础为中心(组织领域):恰当的代际等级结构,父母处领导地位,界限既不混淆、也不疏远和僵化。治疗目的是修复或矫正功能不良的组织模式以便家庭基本的功能任务和应对生活压力。(重新组织可以解决问题)结构家庭治疗的过程:1)工作者加入家庭系统、并处于领导位置,形成治疗系统。工作者与家庭建立联系、混合在一起,以影响家庭发生改变。2)工作者根据经验评估家庭:面谈过程中,让家庭成员用相互作用的方式把当前的问题表演出来。对成员相互作用的灵活性、限制进行面质,并推动他们进行检验。3)以相互作用诊断、最亲近的家庭结构图为基础,工作者围绕当前问题设计一些任务和指导语重新组织家庭。工作者通过阻断功能不良的联盟、建立功能良好的联盟来改变三角模式,尤其增强父母子系统和恰当的代际界限。

结构家庭治疗:结构模型认为行为改变独立于成员对问题的洞察。结构家庭治疗发源于对违法青年、贫困的多问题家庭的服务工作;现在成功应用于广泛的问题,如身心障碍、厌食症等,最常用于以小孩为焦点症状的案例中。

四、家庭社会工作(治疗)的方法(全局和系统方法)

全局和系统方法:包括.主张所有的问题都有多种来源;问题既是一种症状,也是对家庭相互作用中不良功能的反应。家庭会试图解决它自己的问题,并且家庭相信自己采取的是正确的、最好的方法,或者是家庭知道的唯一方法;但是错误的解决方法往往误导、并且方法本身成了严重问题,这要求了解家庭的语言和信念、考虑家庭处理问题的价值观和期望、所欠缺的改变能力。工作的目的是打断不起作用的问题处理方式、或功能不良的模式。

健康的家庭很灵活,有许多行为技能应对问题;不健康的家庭僵化、可选择的方法很少。每个家庭都要说明什么是健康的。工作者发动改变使家庭不要局限于导致问题的、不起作用的相互作用模式。

全局治疗师关注治疗改变、不关注家庭模型,关注与治疗改变有关的关键家庭变量,如权力、组织,并认为家庭模型不能导致问题解决。症状是家庭成员间行为序列中的沟通行动,在相互作用中起作用;治疗的焦点是通过改变维持症状行为的反馈环路来解决问题。

全局治疗师的任务是用可解决的行为术语来表述问题,设计一个干预计划来改变功能不良的家庭模式。治疗师较少个人卷入,但同时积极、实用地计划和贯彻一些策略以实现具体目标。所用的技术有.

和是在相互作用情境中、用行为来表述。可以用于改变僵化的观点、刻板反应、无效的责备、寻找替罪羊的行为、克服对改变的抵触。

指导语:仔细设计行为任务、分配给家庭在不同时间去完成。这种方法可以用于收集信息,也可以增强工作者的关系及其对家庭的影响。任务设计和时间点的选择上要恰当。

间接技术:使用自相矛盾的教导,这种教导不适用于危及生命、导致伤害的情境。

全局和系统方法各派的区别:

1)注意家庭如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所有家庭都面临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维持问题存在。治疗改变就是要改变对问题不正确的解决。

2)和结合了结构原理。家庭在它当前的生态系统背景中和生命周期的通道中发挥功能;当家庭不能适应转折、受局限时,就会出现个体的症状和家庭危机。

3)强调开展家庭面谈、获得改变的有用信息的三个原理:一是形成关于症状与家庭关系联系的工作假设,进行检验、证实或拒绝;二是使用循环问题,从不同的家庭成员那里得到关于关系模式的反馈。并且认为自相矛盾的教导没有循环问题所产生的交谈过程重要;三是工作者要保持中立,避免做好坏判断、批评、与某一系统保持一致。

四、家庭社会工作(治疗)的方法(解决为焦点和叙事方法)解决为焦点和叙事方法:以关于现实的社会建构理论为基础;重点不是问题及使问题保持的关系模式,而是问题解决、使问题能够解决的过程,因此工作过程中较少关注问题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而是未来的可能性。反对将症状看做为家庭的均衡发挥某种终极功能的观点,家庭成员都真正希望改变。

应用叙事理论于家庭工作:家庭对于持续的事件的解释要么支持一种持续的叙述、要么反对它。这些叙事将家庭的各种经验组织起来;如果出现例外,这些叙事就会不被重视、或不认为它们代表真实的家庭。解释和描述不同家庭故事的语言有重要作用。对于问题叙事,要增加家庭的陈述(故事),每个故事都携带使叙事持久、扩展的背景力量。每个人都有很多故事,但一些比另一些更有力量、更相关、更多听众。具体做法:

1)使故事丰富:工作者做出努力扩展不丰富的、充满问题的故事,它们没有深度、使问题持久、并不能引导案主。工作者不简单评估功能不良,而是寻求例外使叙事丰富、复杂,然后家庭可以塑造它的未来以与新的故事一致。

2)使问题外部化:问题是外部的,与人分离。帮助家庭确认导致困难的问题,将问题客观化、拟人化,使家庭与问题发展一种关系,不被问题淹没,而是最终控制问题。

3)揭示更广泛的背景:注意家庭的政治背景对问题的影响,不要强化社会上处于支配地位的模式中压迫性的内容。

以问题解决为焦点的家庭工作:反对症状服务于无意识的动机的观点;在特定的环境变量背景里界定问题,不重视历史因素、潜在的病理,采取认知取向、工作者与案主合作寻找解决方法,具体界定清晰的、有时间限制的、可实现的目标。任何对家庭抵制治疗的归因其实是工作者的解释,家庭希望改变。具体做法:

1)环境焦点:反映的是生态学取向,以问题解决为焦点的家庭工作将社区看做资源,寻求理解问题是如何在周围背景下表现出来的,在案主日常的、独特的生活经验中理解他们的困难。

2)寻找例外:特别重视确认和支持家庭为解决困难所做出的成功的努力,增加对问题解决的讨论、减少对问题的讨论;要求家庭成员记住他们的努力;注意这些例外、探讨使例外可能的背景因素();家庭注意已经成功的因素,使他们相信未来还可以这样做。

探讨例外的问题:

3)案主的能力():重视案主的技能、力量、胜任力,因此与案主合作开展工作。

四、家庭社会工作(治疗)的方法(行为方法)

行为方法:将行为矫正与学习原理应用家庭问题处理,重视家庭规则和沟通过程;治疗要留心相互作用行为,行为学习、影响、改变的情境,也要注意认知因素。

家庭由成员创造、同时也对家庭情境做出反应,家庭是重要的社会学习情境。

社会交换理论的应用:功能良好的家庭,交换的好处超过成本,注意、承认、赞赏适应性行为,不强化适应不良的行为。家庭关系牵涉到范围广泛的行为交换的可能性,有许多机会交换奖赏以维持关系。

症状的解释:症状或适应不良行为是由于强化。关系的失败,来源于缺乏奖赏交换,或来源于沟通障碍(沟通意图与信息对接受者的影响不一致。

治疗目标:确定具体、可观察的行为目标。教给家庭成员彼此打交道的方式、交换行为结果和强化;家庭成员表达想要的行为。分析沟通过程,注意内容方面和关系方面。

四、家庭社会工作(治疗)的方法

心理教育方法:这种方法看起来是很有前景的,干预的问题有精神分裂症、严重和慢性心理疾病、慢性身体疾病、生命周期的挑战(离婚、再婚、有压力的人生转折等)。它利用行为的、家庭结构模型,也支持全局模型间接的干预,提供家庭教育帮助应对严重障碍和有压力的生活,提供具体的指导和支持以应对危机管理、问题解决、压力解除等。

1)心理教育家庭干预有很多形式,包括一次性的、周期性的家庭顾问,根据压力事件的关键点来安排,可以用于预防问题。在治疗严重的心理疾病过程中,让家庭参与近来,向他们提供支持、实际的信息、问题解决帮助,不对家庭做充满责备的因果归因。

和他的同事研究表明结合家庭治疗的效果和药物治疗,对精神病效果较好。

2)和他的同事提出心理教育模型。

心理动力取向的方法:用客体关系()理论来理解家庭的相互作用。父母,包括个人和婚姻关系,作为健康或病态家庭功能过程、分离和个别化过程的重要决定因素,对后代的健康发展很必要;而做父母、做配偶的能力受他们最初的家庭经验影响。经验方法:

当代家庭工作的趋势:

1、与优势视角结合:从强调家庭损害向家庭挑战转变,重视家庭的抗逆力.

2、系统取向的理论结合和整合来自其他模型的要素、对家庭功能过程的多维度视角

3、家庭干预与其他的治疗结合使用。

五、家庭社会工作与社会公正

社会工作的发展也反映当代的文化。

1、批判社会建构的重点:在更广泛的背景制度中探讨家庭的意义;各种描述家庭的模型丰富了社会工作者的理论视角。对于家庭的不同观点将影响如何工作,例如,如果认为家庭很神圣,就不会轻易干预家庭;如果认为家庭免不了存在局限,那就会积极提供干预。

2、社会正义:要考虑社会正义内部的、外部的内容。

外部的内容:确保所有家庭能得到社会的权力和各种待遇,而不局限于支配群体的理想家庭。尊重家庭的多样性。

内部的内容:注意家庭内部行为模式是否反映社会正义。工作者需要质疑家庭内部明显的、具体的压迫行为。

3、工作者对家庭工作的反向移情:本身家庭不一定没有问题,关键是工作者能处理自身的问题。

第十讲:组织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行政

一、认识组织

组织社会学可以提供关于组织的理论认识。根据社会建构的意义差别,可以将组织分为赢利和非赢利组织对组织的考察要在其特定的情境下进行。组织目的、治理结构、内部权力关系对社会工作者的实务活动有强烈影响。1、组织目的:目的陈述表明了存在的理由,并揭示它一般的目标和活动。组织目的没有揭示达到目的的方法、要遵守的指导原则。

社会服务领域有以下三类组织:

1)法律批准的组织:得到广泛的公众认可、由法律授权成立的组织。这类机构在完成法律要求的任务时要实施规定的活动,工作者接受公众监督。

2)根据服务目标成立的组织:由于没有法律支持,这类组织往往经费不足、不被了解。工作者要说服公众这类服务很重要。

3)来自于社会运动的组织:草根组织根据对特定社会问题的思想意识立场、由普通民众发起成立的组织。草根组织由来自民间的、遭受过同样问题影响的人员、工作者组成,他们有强烈使命感,并且需要向公众说明活动的合法性。2、治理结构:组织结构指不同成员和任务如何相互联系的方法。当一个工作者在一个机构开展实务工作时必须要知道组织如何管理它自己。有三种有代表性的组织结构:

1)官僚体制:这个术语由德国社会学家发明。官僚体制与社会服务组织的匹配不是很好,但它很普遍。官僚体制的特征:

组织中每个岗位的权力和责任领域是有限制的;

控制和责任集中在一个清楚的等级结构的最上端;

组织活动记录在一个记录保持中心;

组织基于专门训练部署专业的工作者;

要求员工全部时间的投入,一个岗位代表一个生涯;

通过清楚的规则来协调各种活动;

以能力、相关的技术知识为根据进行招聘;

员工间的关系是没有人情味的;

公共生活、私人生活明显区分;

组织会根据资历进行员工晋升。

2)项目小组:通过内部的委员会、专门小组而工作的人群小组。

项目小组的特点:小组目的与成员的兴趣匹配,小组成员能够选择自己活动的焦点;开放的权力结构、较少的等级,成员从事共同的工作、待遇相同;存在时间有限。

在社会服务领域对项目小组的质疑:让硕士学位的人去接电话、管房间等工作是否恰当。现在有些受外部资助的项目小组采取等级式权力和工资结构。

3)功能结构:功能结构是在组织变大、单一领导人很难注意到所有问题时采取的治理结构,将机构功能分开、增加管理部门。

例如青年服务机构,执行总裁可以任命一个工作者领导针对出走少年的服务项目、另一工作者负责咨询部门、另一工作者负责照管部门。

当机构变大,部门首脑可能停止做直接服务,专门从事督导和行政工作。有些人喜欢这种变化,有些人为不能从事直接服务而感遗憾。

3、内部权力关系:

工作者在职业关系中的权力包括机构资源、专家知识、人际关系权力、合法的权力,这些权力不同于组织内部的权力关系。组织内部是一致同意的权力,它基于以下原则产生:1)世袭的权威:由祖先那里获得的权威。这种权威与美国的核心哲学基础和文化不符合,但美国社会对承蒙继承、家族历史而获得的不太炫耀的权威反应不强烈。这种权威在企业首脑、大财团中较多见,在社会服务机构中很少有。2)个人魅力的权威:这是典型的美国方式,在美国组织中很普遍。个人要获得一致同意的权力需要有迷人的个人特点。个人魅力的主要问题是容易变化。

3)理性的/合法的权威:这种权威基于实现目的的能力,有说服性的特点、而不是威胁。官僚机构中重视这种权威,文化也重视这种权威。

这并不否定世袭的、个人魅力的权威,有时人们不是根据理性、而是根据价值观、个人感情来确定权力关系。

4、组织各方面的相互联系:

1)组织某些因素更可能与其他因素相互联系例如机构目标,那些目的反映了社会运动、思想立场的机构更可能采取扁平的、小组的结构,而不是等级式的官僚结构;在小组式的结构中,个人魅力、理性权威更可能被采取,具有人际关系力量的工作者更可能成为领导者。当然,这并不表明这些因素之间存在打不破的联系,而是可能、或彼此一致。工作者的选择:工作者要理解组织及其各方面的关系,判断组织的特性是否符合自己的才干、工作风格,理解不同环境中的组织如何帮助案主实现他们的目标。二、理解社会工作服务机构1、理解组织文化组织文化由历史、哲学、沟通风格、决策模式、故事、期望、大部分员工偏爱的个人风格、流行的信念、行为和规则等构成,它们被广泛理解,但是没有在机构的使命陈述中反映出来。组织文化是一个不太严密、并不总是焦点明确、但是却有用的概念,它包括正式的、具体的方面和不太正式、微妙的方面。1)使命陈述:使命陈述恰到好处地表明组织针对什么人、做什么,说明存在的理由。许多组织都付出很大努力来确立精致的使命陈述。2)物理和物质环境:很少有社会工作机构在奢侈的环境办公。机构的物理环境反映它的文化。给案主安排的环境反映了对待案主的态度;是否为员工集中办理业务提供场合、如何社交、办公室是否有装饰等都为理解机构文化提供线索。3)日常生活中关于自身的陈述:日常生活中的描述比正式的使命陈述更能反映实际。4)工作人员所使用的语言:语言的使用反映对彼此、工作、案主的看法。语言不仅包括具体的话语,还包括语调、尊敬的质量、情感范围、同理心程度等等。使用不尊敬案主的语言违犯伦理守则。5)程序:一些简单的程序,如如何问候案主、在等待室里如何被叫号、如何完成填表这些书面任务等都影响做案主的感受。工作者态度上要尊敬,对费用、保密、约会时间的期待、日程安排等敏感——这些不仅是工作者个人行为,也是机构政策。程序上也应该要尊重工作者。6)社会公正/多样性因素:社会公正与人的尊严也需要在机构政策中体现出来,否则案主就可能反映“工作者是好人,但受到机构政策的伤害”。案主等待区域应该有一些与机构相适应的符号、杂志、宣传画传递对案主的欢迎。机构的管理和政策应该考虑当地居民。2、在东道主情境建立好关系:东道主情境:医院、护理之家、公共和私立学校、矫正机构、法院系统、药物滥用治疗中心、住房计划、残障项目等都可能雇佣工作者开展实务,这些机构就是东道主情境。这些情境既是挑战、也提供多种机会;工作者在这些情境是客人,也是多学科小组的成员。1)客人地位:客人地位既有期待和特许优待,但也可能导致一些专业工作不好开展。一个案例:获得社会工作学士学位后被一家住院精神病治疗中心聘为。一个精神病医生担任医疗主任,一个公众健康管理者担任执行主任,是这家机构聘用的第一个社会工作者。以前护理人员履行出院工作,但现在人数越来越多,而且早期的出院工作需要改进,所以这些员工很欢迎,并且认为能帮助她们满足一些迫切需要。在这个环境可以现场观察、了解不同学科的观点,学到了很多。然而很快发现自己在决定谁什么时候出院问题上不起作用,她被期待作为技术人员履行他人的指令。这不是不喜欢她,也不是认为她没有能力,仅仅因为在出院决策上她是外人。当发现某些员工不尊敬病人时,她不知道自己是否有权力、勇气说出来。而且她感觉自己开始不被重视,象一个客人一样,没有发言权;中心终究是关注医疗问题的医疗机构。她觉得自己除了将病人安置到社区、护理之家还可以给机构做很多贡献。想清楚说明她可以帮助员工成长、而不是抵触和埋怨。她的部分工作是和员工就出院计划的复杂性与员工对话,如日间项目的需求、工作、培训、住房、情绪支持、家庭支持、收入支持等。

2)多学科小组:项目和规划往往包括几个学科的成员,如医疗、公共政策、社会工作,构成多学科小组,在这种情境各学科享有平等权利,这为开展社会工作实务提供了丰富的、令人兴奋的氛围。几乎所有社会服务的供给是跨不同行业进行的,因而是片段的。

在这种多学科小组,每个行业要彼此尊重,工作者要发展合作技能,宽容和解决冲突。三、改变组织(机构)使其更好地服务

1、迫使或激发组织变革的因素:组织变革与人的变革基本

用同样的方法,官僚机构很难改变、开放的机构更容易做出有目的的改变。以下三种现象会迫使或激发组织变革:1)缺乏活力:这种现象既阻碍变革、也导致变革。例如机构不能对社区变化的人口模式做出反应,它会发现案主越来越少、资金减少,只有对变化的环境做出反应它才能生存下去。

2)组织整体功能全面的、仔细的评估:常由执行总裁或董事会领导提出针对资金和项目问题制定战略计划。3)对机构功能特定方面的关注:首先可能来自一线工作者表达的临时关注。工作者对不尊重的、委屈的、无效的、浪费的、或某些方面导致麻烦的服务可能成为影响变革的因素。政治见识、考虑机构改变的意愿和能力、通过对话发现变革的机会等有助于变革。2、关于组织变革的理论视角:说明组织变革过程中发生什么。

1)自我学习模型:这个模型的前提是机构员工对总的目标、方法、工作的终极目标达成一致,并且愿意为它们一起工作。现代组织气氛强调对案主的责任和可获得、信息技术、资源紧张,导致机构自我纠正的智慧。组织需要有持续的监控,向案主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征求关于服务的反馈信息。

这个模型在小的、焦点明确的组织中得到广泛应用。参与式决策是实现这一模型的重要技术。

2)系统模型:机构是由许多个体、子系统、规则、角色、在更广泛的环境中运行的过程构成的系统。具体的成就目标对机构的维持和生存很重要。工作压力、员工的矛盾、雇员的社交和情绪需要都需要考虑解决,否则会使工作者偏离最初的承诺。改变努力包括澄清目标、改善士气、员工间更好的沟通,开展机构撤退、培训会议、员工关系咨询、重新确定机构方向等。3)权力-政治模型(-):假设机构是一个政治实体,存在对资源和人员升迁的竞争、权力间和权力内部的争斗。变迁的首要路径要求策略性地接近拥有权力和重要影响力的人;说服人们从内部发起变革,这种变革将符合他们个人利益及机构利益;煽动外部压力,如媒体。3、对挑起变革的建议:

关注必须具体;如果可能,使用案主事例;用清楚的、行为的、价值取向的术语表述;将你所看到的案主的问题转化成机构需要做的事情。

注意事项:1)所发起的变革不要牵涉员工额外的工作或更多的工作;2)了解机构政策和项目改变的历史记录,如是否导致广泛的埋怨?是否是自上而下的权威路线?长期雇员对了解历史记录很有帮助;3)了解全机构是否支持你的观点、哪里会有阻力、冷漠、支持;4)确保自己熟悉机构的使命、愿景和价值,你所追求的变革是否与机构的使命一致;5)了解机构的结构,包括亚群体、偏离的目标,个人是如何适合于这个体制的?在这些系统里是否有领袖人物?是否有亚群体会同意变革?6)理解变革将给所有成员造成的影响。7)提出就机构如何起作用进行变革必须考虑仔细、全面,要区分偶尔的抱怨和深思熟虑的提议。4、变革的障碍:当倡导变革时,可能会面临一些障碍。1)环境约束,包括资金、有限的资源、对资源的竞争等;2)个人恩怨可能影响对变革的态度,它们与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很少的关系;

3)个人的世界观,如人们变革的潜能、非专家的智慧、害怕冲突等都会影响对提案的反应;

4)和社区其他机构的外部关系可能影响变革的氛围。

还可以考虑其他可能的障碍。考虑障碍不是为了放弃变革,而是为迎接挑战做好准备。

5、策略性的小改变,一种促进小改变的策略时期是管理层交接时期,工作者可以利用这个时期采取以下行动:比安排的时间早完成一个喜欢的项目;放慢一个有争议的项目;组织同伙对不被即将离职的管理者接受的项目提建议;发展、提出选择新管理者的标准;要求参加新管理者搜索委员会;向新管理者写报告表明你的立场;建议改变管理制度以增加决策时的广泛参与;建议建立工作小组以促进前任管理者和新管理者之间的转折。

6、变革的后现代观点:开展关于变革的持续对话

关于指导制度和实践的安排,没有什么是不可避免的——通过使用对话探讨大家持有的关于现实的观点、大家想当然的假设、关于人们的需要和兴趣的不同知觉理解、做选择时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从而推动变革。

四、社会工作服务方法创新

1、参与式决策在书本中提出两个观点:人们必须参与或拥有对他们的组织的问题解决,否则那些解决方法会失败;组织的成功不仅归功于它的产品和服务,也归结于它抓住和集中存在于其成员中的才能和信誉的能力。

第十一讲:针对社群(社区)的社会工作社群(社区)工作的人性假设及其重要性

人性假设:相互依赖——我们彼此依赖,这是比美国社会所强调的个人主义、自我实现更准确、更自然的人性倾向。它与基于专业、同伴支持而获得健康和恢复的实践模式一致。

社群(社区)在社会工作中的重要性:社群意味联系与疏离,在案主的生活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塑造案主的经验,也影响工作者的工作结果。即使工作者只从事一对一的社会工作服务,他们的工作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社群(社区)的性质和反应性。

一、社群(社区)类型

理解社区类型之间的差别是在社群(社区)内部开展工作和社群(社区)评估的基础工作。

1、地点的社区:基于地点的联系结构。大的地方社群(社区)包含许多小的社群(社区);虽然小的社群(社区)的多样性小,但也不意味着完全的一致、同质。地点的社区常用相对具体的术语来界定,但不同成员对它的体验不同,例如,社区的门对一些人意味着禁止进入、对另外一些人意味着安全。人们将自己理解为完全的社区成员的程度取决于许多因素,但获取社群(社区)的好处是其中最有影响的因素。

2、身份社群(社区):与人际交往有关,这些社群(社区)表明共同的兴趣、或认同于一群有共同归属感的人群。在一些情况下,这类社群不重要,如唱歌团队,时间久了之后可能会丧失对它的兴趣;在另一些情况下,它是个人自我概念的核心,如犹太人社群、同性恋社群。

身份社群(社区)经常在工作者选择在哪里、怎么付出努力的决策中起重要作用。例如,许多实务工作者,他们将自己的大部分工作投入到被殴妇女庇护所、残障儿童住院护理机构、艾滋病护理机构,他们就对所服务的人群有某种认同;这些工作者可能是自然的工作者(他们是该人群中的一员),或者是由于获得了相应的兴趣而被任命的;对于这些任命的,也可能是由于个人社会联系而受到鼓舞、激发,如有残障的同胞、退化的父母、死于艾滋病的朋友,这样的联系感和担当感经常在这样的社群(社区)中出现。

3、个人社群(社区):个人的社群(社区)由地点和身份的集体构成。它的重要性:社会化、扩展社会相互作用的范围、资源的理解、帮助网络(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跨文化的内容、共同体的个人癖性。工作者的个人社群(社区)包括地点和身份成分,它为实务的多个方面提供特定背景,包括人际的、共同体的改变目标。从这个角度看,个人社群(社区)整合个人和专业生活,并丰富彼此。

二、社群(社区)功能

1、社群(社区)功能的传统结构:社群(社区)服务它的成员的五个传统功能经常被文献引用(1978):

社会化:在社群(社区)居民间传递价值观、信念、关系模式、文化。

商品生产和服务的生产、分配、消费:有形的服务如食品、住房、衣服等,无形的服务如银行业、交通运输、娱乐。

社会控制:强制执行法律和正式的规则,如警察保护、分区命令等。

相互支持:正式的或非正式的社群或宗教支持。如社会服务等。

居民参与:在宗教活动、政党参与、管理等方面行使自己的偏好;扩展娱乐和教育。如市政委员会、地方会议等。

2、社群(社区)功能的社会建构主义观点:根据社会建构,人们塑造社会过程、也被社会过程塑造,与这个观点一致,可以探索自我与社群(社区)的关系。从这个角度看,社群(社区)功能不被看做应用于社群成员的外在系统,而是相互作用机制或过程,她作用于、并反映成员的形成和基础。当代观点确认了社群(社区)的三种功能:社群是自我的来源、社群是自我的承载者、社群是人性的创造者。

1)作为自我来源的社群(社区):没有人是由自我的知觉、感情、态度组成的单一的、不可分割的自我,也不是被动地镶嵌在一个象机器一样的系统内。人是社会的自我,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交换,有能力塑造自我,也能选择自我。

人们在不同情境中承担不同角色,满足社群(社区)对于角色的期望。这些信息让社会工作者相信人们有能力影响和被影响:2、作为自我承载者的社群(社区):现代社群(社区)生产商品和服务,由于对钱和财产的关注而支配我们的生活,个体就嵌套于这样的社群。

对于社会工作实务的意义:组织社群的迫切需要社群(社区)有能力调节各种形式的疏离,以便个人用支持的、共享的方式生活、工作和参与。强的社群通过一些机会发展和履行自我承诺从而恢复个人联系,通过将他人看做人、而非商品恢复社会联系,通过联盟和组织而恢复政治联系。

3)作为人性创造者的社群(社区):当社群成员认识到他们有共同的关注时,会发现这些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而是以社会的方式建立的,于是社群扩展社会关系以承担更广泛的公共关注或好处。由确信有比我们自己的感情更大的事情处在危险之中的信念所创造的人性,是鼓舞人们对临终病人、受虐待的孩子、新来的难民敞开大门的一个因素。

三、发现和理解一个社群(社区)的生活

在理解社群(社区)生活的时候,建立关系、评估技术不可缺少。工作者通常采取以下两个一般的途径来理解社群(社区)情况:1)社群(社区)调查():调查地点的社群(社区),了解社群的独特特征,包括优势、技能、故事、问题、成员的关注,这有助于了解案主经验的背景和工作中可能经历的动力因素。2)特定人群的需求评估():将关注缩小到特定身份的社群或人口,评估他们所需求的服务、社会服务体系满足他们需要的程度,明确特定的社会工作干预。

1、社群(社区)调查:

1)确定方向:四处走动,看看市政厅、宣传册、地图、报纸、电话簿、阅读地方历史、参加大众事件(如音乐会、政治集会)等是最好的开始方法,了解贫穷的和繁荣的生活、赋权的和边缘的人群、高雅的生活和低俗的生活等。

实施参与式观察,加入到社群中去、交朋友、出现在事件发生现场、在当地用餐、与各种人物交谈,了解社区生活的各个方面。

与关键信息提供者建立关系,这些人,如领导、志愿者、看管人员、社区中心服务员等可以指导进入社群生活的核心。所有这些情况下,工作者与社群成员交往、联系时不要摆出

专家、或改变执行人的姿态,要有尊敬的态度。

2)深入分析社群(社区):当对社群(社区)象什么、它的事务如何进行有了认识后,需要从不同的方面对社群(社区)进行系统分析,这是针对特定人群开发新的服务所必须的。

为尽可能全面了解社群(社区),从以下方面对社群(社区)进行分析:历史、地理和界限;人口,包括小团体;价值、信念和传统;压迫和歧视的证据;政治结构和权力安排/关系;社群(社区)的优势、资源、成员的才能;与经济有关的机构、主要的雇主;与宗教、教育、社会福利有关的机构;与住房、交通、娱乐有关的组织.

2、评估特定人群的需要:将焦点从对社群(社区)的分析集中到特定的社会问题

在一个机构中工作,工作者通常知道哪些社群成员是脆弱的、高风险的、或者在别的方面有需要。但是仍然需要检查这些人群的特定参数指标、社会服务体系满足他们需要的程度,需要开展需求评估。工作者需要理解这些人群的特征、描绘他们的问题、确认可获得的资源模式。

需求评估:通常采取调查的形式,并要向资金提供者、组织提供系统的理念,报告用行为术语表述、服务提供途径要清晰;评估总的人群、目标人群、服务提供者、关键的信息提供者、附属的数据、社会指标、档案综述、其他机构的信息。

需求评估报告包括:目的(为什么、什么内容、案主人群、地方范围、评估时间)、评估维度(内容)(系统组成,力量、资源和压力源、支持网络、组织支持、服务需求)

3、参与式行动-研究技能:

一组在理解社群(社区)上非常有用的技能,把它们在一个过程中联系起来,就叫参与行动-研究,是基于民族志技能的工作方法。

这种技术重视寻求社会变迁的社群(社区)参与者所经历的经验。当一群有共同关注的人探讨他们的情形、做出决策以解放他们自己和创造正义的时候,他们就被改变——丢掉害怕、获得自信、自尊和方向。参与式行动-研究常指向改变外部安排、政策和项目。这种改变不是来自工作者关于社群需要的观念,而是来自社群内部。

工作者的角色:工作者必须成为社群的一员、和社群一起工作和生活,做参与的观察者;创造关于生活现实的对话过程,促进社群内部观念和经验的交换以帮助成员找到共同基础。

四、社群(社区)工作实务的理论视角

理论视角探讨社群(社区)改变的过程。

1、社群(社区)组织():这是一种经典的、历史悠久的社会工作途径。

社会工作课程一度围绕被作为三个主要的干预方法的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群(社区)组织来组织,虽然本专业已经偏离了这个体系、并且只有少数社会工作硕士是社群(社区)组织方向(2001),但社群(社区)组织的理念依然存在。在综合社会工作实务中,社群(社区)组织经常与其他专业体系整合起来。

社群(社区)组织的工作模型主要指向地点的社群(社区)。1)地区发展模式():焦点是扩展社群(社区)应对和解决产生于其内部的问题的能力,增强自身能力()的自助过程能服务于这个目标;利用已有的权力结构,用合作的方式促进变迁;在所有成员能受益时,全体社群成员参与决定改变什么,并参与改变的过程。

工作者在地区发展模式中的角色:促进和使一致成为可能,根据所有成员的最大利益来协调社群内部的差异。

2)社会计划模型:此模型强调问题解决过程,焦点是确认需要、安排和发送商品和服务给需要的人。

在复杂的工业社会,社群(社区)变革要求有受过良好训练和高超技能的人来指导复杂的变革过程。工作者经常被社群(社区)内部的权力机构雇佣作为计划者进入社群(社区)。

计划者的主要技能是系统收集数据、分析、在不同的方案中做出理性选择。工作者的角色是分析师、项目设计者、贯彻者、促进者。

社群(社区)对待要解决的问题的态度决定社群成员的参与程度。

这一模型把社群(社区)变革看得象商务处理,与当代社会工作的观点不符合。社会工作者相信:变革作为一种来自外部的产品,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成功的。

工作者细致的计划、运用专业技能对这一模型能否成功影响很大。

3)社会行动模型:假设存在处境不利、受压迫的人群,他们需要被组织起来(有可能联合其他人)向权力机构施压以增加资源或追求社会正义。社会行动途径寻求正式组织中主要的制度、或基本政策的改变,目标是重新分配权力和资源。社会工作者在社会行动中的角色:使用的策略包括:使用冲突策略,如抗议、示威、抵制、谈判。案主参与直接行动。对社会行动模型的评价:工作者站在案主一边,是案主的铁杆支持者,这种具有浓厚斗争特征的立场有时让社会工作者很困难;与现代社会工作强调合作、对话的方法不一致。2、社群(社区)发展:受后现代思潮影响而产生的在当代情境中开展社群(社区)工作的另一种看待政策实务的视角。1)在美国,社群(社区)组织工作有很多挑战(1999社群参与机会增加,工作者通过地方机构、听证、法律作证而参与讨论。

工作者继续为支持更具反映性的社群而工作。

多样性既使我们丰富化,也对确保更大的包容、参与、改善社会正义提出挑战。

社群组织中的趋势。

2)基于优势的社群(社区)实务(-):强调个人的抗逆力()与社群支持()之间的联系,社群养育稳固的联系从而使个人的抗逆力成为可能。例如问题青少年与良师益友的关系有利于问题青少年正常的社会功能。

基于资产的社群优势调查包括:

评估个体的技能和优势,并将它们与其他居民或团体联系起来;

和其他居民合作,联合资源开发社群真正想的、需要的项目;确保对社群做出贡献的参与者有机会通过与他人的联系实

现个人或家庭目标;

通过将居民联系在一起的活动帮助居民增强归属感;

通过创造有意义的工作、责任和机会,帮助保持个人抗逆力与社群活动之间的联系。

3)通过关注差异实施社群(社区)发展:

与后现代思潮关于多种现实的观点一致,基于绝对真理的改变规划是不可接受的。后现代主义的社会工作者公开反对现实状况中的社会不公,也反对强加的传统改变策略,尤其反对不能满意解决现实挑战的做法;社群(社区)发展要考虑情境的重要性、而不是适用于所有情境的方法;地方社群是有不同声音的、不断变化的人的网络,他们在现实情境中努力达成共同的意义;反对自上而下的事务安排所强加的治理或动力、对资金提供者负责而不是对由受发展计划影响的公民负责的观念。

强调重视多重现实,并不意味后现代主义社会工作者采取“任其自然”的立场,工作者可以有自己的伦理和道德立场。例如在一个有种族歧视的社群中间,工作者重视价值上的差异、在日常交谈中直接质疑种族歧视、扩展社群的视野,进而寻求建立共同感。

通过关注差异实施社群(社区)发展的案例:

案例一:通过土地开发项目使一个衰败的、孤立的社区恢复活力。政府很努力,通过开发住房、提供有吸引力的土地价格、使利润最大化来吸引新的居民,政府三年内吸引了3000新居民,但是没有开发任何社会基础设施()。政府当局提供资金、安排三个社群(社区)发展工作者围绕儿童照顾开展项目。对这个地方一无所知、没有任何便利设施(包括办公室),工作者在社区到处走动、问一些问题、开始了解这里的情况,他们与居民在家里、学校、酒吧面谈;通过不断对话,他们发现所要调查的儿童照顾问题比预期的复杂很多,由地方当局和社会规划者所确认的需求与妇女们的关注不

匹配,妇女是主要的儿童照顾者,例如妇女关注儿童照看中

心、公园建设,而这些提案都没有在规划报告和需求评估中反映出来。通过工作者与社群对话,妇女的声音被提出、倾听和整合到服务供给中,从而改变了权力安排。

案例二:一个有经验的社会工作者进入一个公共住房的安置社群。工作者发现她的工作不能通过研究以前的统计数据、发展新的社群轮廓图来拟定,而是通过与人们会面、了解他们的关注、他们的社群(社区)需要什么、采取行动试一试。她在几个居民区走动,探索地界、住房、邻里、服务、会议地点、犯罪地点,加深了对自己的组织的了解、理解了当地的权力关系和社群领导人之间的冲突。不是提供一套共同的服务技能,这个社群发展者存在的方法是她的工作中最重要的:谦虚、可见、可靠近、可信赖.

4)以社群为中心的实务(-)模型:

起源于新西兰的家庭小组会议或家庭小组决策是社群(社区)工作的一种途径。

本途径在儿童福利中的应用基于对社群(社区)可以提供的联系的投入,它强调将有问题行为的成员包括在内、并注重恢复社群(社区)的整合()。这种行动计划的背后的哲学是强调对儿童跨越不同行业的社群(社区)投入,支持合作的、而不是诉讼的、争吵的方法来保证儿童的安全,对家庭和社群赋权以便用反映每一方的价值和需要的方法来解决暴力情境。因此此途径集中于社群(社区)。

在儿童虐待情境,家庭所有有关的、感兴趣的、有责任的成员、扩展家庭、朋友及其他支持者被集中在一起与儿童保护工作者、其他相关的专业人士(如警察、医生)、其他认为必要的社群(社区)成员开会,就对虐待问题情境的关注开发一个行动计划。

贯彻此模型的过程:对于确认有儿童虐待的家庭(可能父母陈述与医生的判断不一致),工作者与家庭协商通过家庭小组会议来解决。工作者作为会议的协调者,为会议做好准备,与家庭澄清会议的目的、确认谁出席、相关人员的安全计划、有关地点和文化方面的考虑(所有参加者,尤其是儿童、暴力受害者,可以选择他们的支持者在场,这些支持人员可以帮助维护家庭成员的安全);可以对会议有贡献的相关专业人员也可以确定、并邀请参加(如社区医生可以对儿童的伤害提出解释)。在准备期,工作者描述会议过程,每个参加者被要求思考她关注的问题、所发现的优势和力量、必须提供的资源和观点,并在会议中说出来;工作者帮助参加者选择说明他们的信息的方法(其他专业人士出席、做好准备、用客观的方式提供他们所拥有的信息对于家庭决策很重要)。工作者从家庭收集他们偏好的会议开场形式,包括习俗的开头信息和仪式;所有参加者介绍自己并确认与小孩的关系;为确保所有出场人员能接触同样的信息,社会工作者呈现机构转入的正式的事实;其他服务提供者和社区(社群)成员呈现其他的信息;家庭成员呈现他们的观点、提问和寻求澄清。

当所有信息被提供、家庭满意地理解了所呈现的内容,工作者和其他服务提供者离开房间以便家庭仔细思考这些信息、发展一个计划以对儿童的需要做出反应。当家庭制定了计划,工作者和其他服务提供者返回房间了解计划;计划中一些领域被提出来、计划可能被改善,当计划满足机构要求的时候就达成了一致;计划可能包括另外的监督、休息照看、关于压力管理的家庭支持、交通帮助、及其他具体的专业服务。

在这个社群(社区)工作途径中,儿童安全、福祉和持久性是最主要的,家庭计划必须包括提供资源的能力、正面结果的信心、家庭成员和服务提供者愿意贯彻的意愿。

此模型的特点:1)对社群(社区)的投入感是前提;2)即使有虐待,也相信家庭内在的胜任力与能力,通过社群转入和支持建立围绕风险的安全机制;3)要求关于虐待的开放的、直接的对话,强调合作、社群成员和家庭参与计划;4)注意家庭的需要与优势、力量,而不是专业力量,将共同感返回给它的成员。

五、国际社会工作实务

1、世界是个大社群(社区):交通的方便和普遍的相互依赖对社会工作产生了很大影响:1)全球相互依赖对社会工作实务的意义:全球相互依赖通过四种方法影响国内的社会工作实务,它们主要与政治、社会、技术事件有关,并且不遵守国家界限:

国际事件和政治力量导致全世界移民:胜任文化的技能、理解与难民相联系的问题和跨国界问题对社会工作者很重要。无家可归、贫困、暴力、街头儿童、艾滋病、延长的寿命、蔓延的传染病、穷人与富人之间扩大的差别、失业等遍布世界,在世界范围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互相探讨、分享信息。

一个国家的行动直接影响他人的社会和经济福祉和世界总

的社会健康。国内和国际的区别变得模糊,一个国家做什么和不做什么都可能被周围的世界感觉到。

技术进步使世界分享和沟通的机会显著增加,可以就此分享有关的安排和有意义的经验。

2)(2001)认为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是通过连接普遍的人权与由地方提供满足的需要(如食物、住所、工作、社群生活)在全球与地方之间建立联系,社会工作实务应该追求:

作为实务的焦点,集中于社群(社区)发展;在所有社会工作实务中结合社群(社区)发展;

将政策倡导延伸到国际论坛;

开发一些技术是弱势、受压迫人群不仅在国内论坛、而且在国际联盟中表达声音;

有效使用新技术在全球联结社会工作者和社群(社区)团体;将全球力量包括在问题分析和意识提升的关键成分内;

在国际非政府组织和联合国机构中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和位置;

将人权分析与传统的以需要为基础的社会工作实务结合起来;

如通过社会工作学院的交换计划和国际课程为社会工作者

发展对国际的理解;

进一步研究和分析全球、地区社会工作联系的知识、价值观与技能。

2、国际社会工作的内容:

(2001)确定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1)与国际相关的国内实务与倡导:如国际移民和难民;2)专业交换:跨国交换信息和经验,利用这些信息改善国内实务和政策的能力。

3)国际实务:国际开发工作机构的实务。如、、等在战乱国家从事儿童救济工作,跨文化的社会工作技能、社群(社区)开发能力很重要。一般这样的项目的目标是增强社群能力、地区所有权和控制;这种跨文化的社群(社区)工作要求细致的、敏锐的实务姿态、坚实的关系技巧、尊重、愿意学习;

4)国际政策开发和倡导:在国际范围内影响特定问题的政策和倡导,如世界妇女大会。

3、全球社群(社区)工作的技术和途径:在全球社会工作中,建立关系的技能、参与式研究的技能同样有效。

和提出将一下7个步骤应用于全球取向的工作以扩展作为全球公民的思维:

1)自我反思、评估个人全球意识:例如,经常考虑其他国家的社会条件吗?是否注意到一些事实如你的衣服是哪里

做的、在什么条件下?谈论其他世界时用什么话语?等

2)扩展在许多国家的实务的知识:考虑别的国家的实务可以启发你自己,是否把自己看作专家、其他国家是次要的?愿意引进观念、而不只是输出观念?

3)理解文化能力和尊重语言:思考怎么理解文化中的力量、及对于获取权力和资源的意义。文化是普遍现象,而不只是少数民族才有文化。

4)分析建立在一致基础上的全球政策工具:评估应用于社会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领域的全球政策陈述。

5)了解政策的历史渊源:

6)评估价值观和伦理守则判断是否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适用;7)估量地区变化和独特性:要平衡增强专业的普遍原理和珍惜个人、地区独特性表现之间的张力。

第十三讲:结束和评价社会工作服务关系

人们倾向于形成结束的模式,它们通常服务于减轻在所有重要关系中不可避免地发生的丧失。

一、如何结束社会工作服务关系

如何结束一项社会工作服务受很多因素影响:年龄、性别、民族、阶级、工作风格、工作者和案主的人格特点、工作的社会情境、工作的目的、机构、所使用的理论视角、围绕工作的组织压力等都有很大影响。

1、规划结束过程(结束个案工作关系):以下任务是广泛的社会工作关系中比较普遍的、并且与社会工作伦理守则一致;具体要执行哪些任务、安什么顺序、什么时间由具体的实务情境确定。

1)达成结束的时间安排:在一些情况下,工作者和案主在开始建立关系时就说明会期的数量。一些理论取向,如任务中心方法在第一次见面时就确定结束的时间;法定的安排、管理型照顾()有确定的指导原则,在这些情况下,如果要延长时间,必须要获得批准。

在时间确定上,工作者需要考虑三方面的问题:有责任避免出乎意料的结束,因此有很多情况需要安排平稳的过度,如工作者将离职、机构削减服务等;就事情怎么发生、工作是否有帮助、案主如何知道自己是否达成目标等进行持续的对话;重视和理解结束可能产生的各种现象、实事求是,即使对事先确定结束日期的服务。

2)回顾工作协议:协议可能是书面的、也可能是不太正式的。机构提供服务的能力、工作者或案主生活情境的变化、已完成的实际工作等都可能导致对协议的不同理解,因此需要回顾、并达成一致理解。

3)处理成功和缺点:处理进行得顺利的事情、没有达到目标的事情、方向错误的事情。

分析成功与失败可以获得对整个经验的洞察力、了解案主对工作的看法。

有些经验,在工作开展过程中看起来是不理想的,但事后回忆却是有用的、成功的,如基于赋权的实践活动。

一些案主可能用行为或言语表示没有达成目标,这种情况比较微妙,有时是案主不想结束关系的一种策略。工作者可以和案主讨论整个工作过程、增加透明度、提高认识。

有些案主可能提前逃跑,工作者应邀请他们继续参与。

确认工作过程的缺点,这个过程可能给工作者带来意想不到的挑战,工作者要对此保持开放和坦率。

4)制定和澄清结束关系后的计划:

当案主明确准备结束关系时,工作者鼓励制定维持工作成效、在社区中进一步成长的计划。案主都要返回到曾经导致他们困难的现实中去,工作者可以帮助分析未来可能有压力和挑战的情境、确定解决的方法;或帮助发现自然的支持网络和社区中可以使用的资源。

对于没有社会工作者的帮助就不能独立生活的人,可以转介服务给别的机构、工作者、服务类型。这时需要重新评估案主的情境、工作者也需要熟悉转介网络。

5)分享对于结束的反应:案主和工作者都会对结束有情绪反应。工作者需要对案主可能的反应有心理准备,许多案主在生活中经历过许多痛苦时刻、无法控制和理解一些关系的结束、遭受暴力和虐待、受到贫困和社会排斥的压迫,积极的结束对这样的案主很重要。工作者也需要对自己面临结束时所激发的情绪反应有所觉察,必要时接受督导、同伴指导。

工作者要避免表达关于丧失的剧烈感情,应表达对案主未来的自信、很欣赏对案主的了解、对分离有点难过。除了后续的正规安排外,一般不能有别的关系。有些双重关系,可以咨询督导。

6)尊重文化的一致性:不同文化对结束的意义、怎么结束的理解不同。

一些文化,具有不同功能的社群成员之间只有很少的专门界限,例如,在一些社区学校老师被邀请参加家庭的生日聚会是很平常的事情,这些社区有很多非正式的联系。

有些文化言语上分享情感是很困难的,这种文化把情感看做私人的、鼓励克制,因此工作上强调案主回到其社群中去利用自然的支持网络和养育机制巩固工作中的收获。

一些文化下案主会给工作者礼物以表明他们很满意、庆祝、完结等。而有些文化会比较正规、保持业务关系。

工作者要避免单独注意文化差异而将案主刻板化、客观化。案主是一个完整的人,他们有自己的癖性和文化传统,也有很多共性。

工作者也需要提高对自己的文化的觉察。

以上在个案工作中结束的任务同样适用于其他人群集合的

案主,只是其他案主的结束有另外需要考虑的因素。

2、结束小组工作:小组类型和目标、持续时间等都影响小组的结束。

1)结束小组成员与工作者之间的关系

在小组结束阶段,工作者对整个小组有以下具体的责任:让成员为结束做好准备;评估实现小组目标的过程;帮助巩固小组成员的收益;预期小组成员对结束的反应;规划好时间和内容以充分利用剩余的时间;帮助成员表达对于结束的矛盾情感;分享对于进步的评价、没有小组个人也能进展良好的自信;支持成员为离开小组准备的努力;帮助成员将小组内的经验与未来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提高自己对于结束的感情的觉察。

对于工作者而言,那些付出很多努力才成功的小组,结束的时候会感到很困难。回忆小组总的目标、关注过程中的具体细节可以帮助平衡任务与情绪。

小组成员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在小组中集中表现出来时,会显得非常严重,工作者要有心理准备。

以下技术对于结束小组工作有帮助:

思考小组:始终注意小组过程和作为整体发展的小组,而不是个别成员。

总结:复述小组的决定、小组所做的事情和依据。

说明小组的成就:承认小组的成功、肯定成员的努力。

维持小组历史和连续性:强调小组存在于现实社会处境中、将小组历史与成员的未来联系起来;小组的连续性表现在与小组以外生活的联系。

2)结束成员之间的关系:在结束时,成员会表现个人化的否认、逃跑形式,有些成员可能不参加结束的活动、或拒绝与其他人相互作用、有些可能变得不耐烦、否定其他人的重要性、或寻求小团体。工作者可以表明小组中正在发生什么、注意小组而不是个人。

3)结束小组本身:工作者理论上思考小组对于自己职业成长的影响,认识成功的方面和可以改进的方面。技术上,整理小组档案、完成评价过程、结束后勤安排、实践后续的承诺和转介。

3、结束家庭工作:许多运用于个案、小组中的技能同样适用于结束家庭工作关系;需要考虑结束的文化意义。

结束家庭工作,不强调工作者与家庭的关系。重点在于考察家庭想让他们的家庭关系动力如何不同、家庭取得成功的程度。

有一些理论取向的家庭工作鼓励短期服务,如以问题解决为焦点的工作。叙事治疗的工作会安排仪式活动以庆祝取得的成就,参加仪式活动的观众成为家庭自然的支持网络。

4、结束在组织中的工作:由于与组织的关系往往是契约性的,因此结束这种关系往往是非个人的。一般来说,要提前一段时间告诉组织将要离开。

职业关系结束要将将要由别人来处理的未完成的事情减到

最少,这意味着检查案主档案以确保没有完整、将一些事情转交给正确的人、保持工作的条理性、告诉转介机构和新的联系方式。

在人际水平,要考虑自己的离开对他人工作和情感的影响。在个人水平,反思机构的工作经历对自己职业发展和学习的影响。

5)结束与社群(社区)的工作关系:社群(社区)工作中

较少牵涉情绪投入、依赖与自我揭示,因此对情绪的关注不是重点。

让适当的人知道你将要离开:对建立起来的任务小组、以社群为中心的小组等给与反馈、感谢他们的合作、教给他们策略来处理那些本来可以向工作者寻求帮助的问题;处理在形成社群(社区)反应()时的紧张和斗争。

有些社群(社区)实务过程在工作者与社群成员之间发展起紧密的联系,离开时可能感到伤心,如参与式行动-研究。工作者要感谢自己所受的优待、参与他们的决策、进入他们的世界;尊重那些作为你的合作伙伴的成员们的情感。

有时工作者在参与社群(社区)组织和规划时会不知不觉形成感情依恋,在离开时这种依恋浮现出来。主要原因是:自我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情境联系起来。

6)处理好出乎意料的结束情况:许多情况会导致案主在工作者期望的时间之前离开,如改变个体生活的事件、关系建立过程存在缺陷、目标不明确或不一致等会导致案主离开;小组中,成员被取笑、产生难以忍受的感情等会导致成员离开;家庭会因为收获甚微而缺乏继续参与的动力;机构资金不足、项目优先性发生变化、法律上的漏洞可能改变非自愿案主的工作方针。这些情况使工作者如何反应和理解陷入两难境地。

以下策略可供参考:如果可能,与案主联系,邀请、鼓励返回工作,只为用更有目标的方法结束;分析这些现象以指引未来的工作;在机构情境,如果案主转入其他部门或服务,向主管申请一次面谈的机会;如果案主不对工作者的努力做出回应,那是案主自决的表现,工作者除了尊重、就是要理解自身影响力的局限。

正式的评价、考核

(评价能提供工作目标是否实现的反馈、特定方法的效用和案主经验的反馈。评价可以全面关注、指向行为或过程,它可以反映个人进步、小组发展、权力结构的改变。总之,评价对于工作者非常有用)

以什么标准来评价、考核社会工作一直存在争议,证据为本的实务(-)强调只有经验的、科学的证据才能表明干预是成功的;但是一些社会工作者认为必须明确社会工作的优先性、追求、实务原理;后现代社会工作者对传统的评价持批评态度。

关于评价的以案主为焦点的原则:

实务需要:实务要求应该优先于数据收集。工作者的伦理责任是根据案主的最大利益行动,这意味服务不能为了收集数据而打折扣。一些科学评价策略采用控制组、或交错治疗设计,这可能牵涉不提供服务。在时间安排上,案主对服务的需求和服务的可获得性是唯一的指导因素。

知情同意:无论法律上或伦理上,案主知情同意比数据重要。案主需要积极参与评价过程,告知数据如何收集、如何使用。根据伦理守则,他们必须同意评价程序。

灵活设计():通过实务评价来回答的问题必须灵活,对案主的服务计划优先于评价它的研究设计。问题可以指向案主个人的经验、体验,或指向干预本身,或指向工作者。一些研究问题与质的研究类型更加一致,但不被传统的量的研究模型所支持。

1、量的和经验的方法:证据为本的实务

1)单被试设计(-):在服务过程中,工作者对一个案主进行反复测量,或者对一系列案主追踪一种干预方法。

为使用好这种方法,首先选择案主问题情境、确定时间长度和时间间隔;工作者和案主根据工作目标确定测量的行为、怎么测量,在许多可测量的行为中选择一部分进行测量;测量可以是行为出现的频率、或量表测得的数量结果。

研究评价过程:基线期(没有干预时的问题表现)、干预、维持(稳定案主收获的时期)、后续效果

结果分析:将干预时期测量的结果与基线比较;将撤除干预、干预恢复时期的结果进行比较。

2)目标实现量表:确定案主所要追求的目标,然后根据结果质量设计一个等级量表。对于一些重要的目标可以加权。计算在每个目标量表上的得分,可以作为目标实现程度的指标。

3)其他的评价形式:如案主满意量表,只是它的主观性很强。

4)小组工作的评价:可以评价计划过程、监控小组过程、小组服务开发过程、检验方法的有效性等;也可以考察成本、任务小组产品质量等。

5)家庭工作中基于优势的测量针对优势视角、问责要求,这些测量工具非常有用,它们测量家庭的理解(知觉)和资产:测量家庭成员对个体的支持程度。:测量家庭资源的充足程度、满足案主需要的程度:测量家庭价值观、应对策略、资源动员。家庭表明这些陈述多大程度上象我的家庭。:家庭、服务系统、社群/政治水平的赋权。:某些行为出现或未出现。

6)关于评价的后现代观点:

在证据为本的问责要求下,工作者要熟悉存档、评价、说明自己的努力的有效性。然而有些人批评这是男性模型思维、削弱了社会公正、维持了种族偏见。

最好的方法:使用两种语言评价,既使用当代的科学语言,同时注意这些批评的声音。

2、质的和反思的技术:质的方法不能满足管理型照顾()的要求,但可以扩展思维、产生对社会工作实务不同的意识。质的评价、探讨最好集中于特定的方面,避免随意的沉思。1)个案研究():对个人、家庭或小组进行细致的分析,它依靠准确的、细致的、丰富详细的档案记录,并且基本上是文字材料。

2)探讨理论视角的相容性:探讨工作内容是否与所采取的理论视角一致。

3)探讨关系质量:与案主所建立的关系是另一个探讨的机会。从这里可以考察是否坚持了伦理守则、贯彻了基本的社会工作原理等。

《整合营销传播》读后感

《整合营销传播》读后感 2301100241张建浆《整合营销传播》以科技进步带来传播方式的改变为立论基础,阐述了整合营销传播时代的到来。企业与消费者必须建立"一对一"的"双向沟通","关系营销"走进生活;企业与消费者必须建立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循环营销"登堂入室。这是信息时代企业必须作出的选择,单方面沟通的"线性化"传播已经不再适合这个"多元"的时代 每一次人类思想观念的革命,都必然带来学习、工作方法上的突破。整合营销传播阐明的以"资料库"为基础的工作方式, 推翻了靠某个天才灵机一动就可以不顾消费者意愿创造出营销奇迹的神话。 本书断言,长时期占统治地位的4P ,营销理论已走向终结,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4C 营销: ----Consumer( 消费者)。把产品先搁到一边,赶紧研究消费者的需要与欲求;不是再卖你所能制造的产品,而要卖消费者 确定想购买的产品。 ----Cost( 消费者满足需要与欲求的成本)。暂时忘掉定价策略,快去了解消费者要满足需要与欲求愿意付出多少成本。 ---- Convenience( 消费者购物的便利性)。忘掉通路(渠道)策略,应当考虑如何给消费者方便,以购得商品。 ---- Communication(沟通)。最后忘掉促销,90年代正确的新词汇是沟通。 ---- 这不但是对传统营销理念的革命,而且使"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理念得以在营销中全面体现。随着整合营销传播在中国 的运用," 尊重消费者"将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 ---- 这是一本务实的书,既没有华丽、虚浮的词藻,也没有太多枯燥概念的堆积,而是以科学严谨的程序,向人们详细 地叙述了整合营销传播的工作方式。在本书中,你可以随处看到发生在你身边的事例,但是,每一段耳熟能详的情节都给你全 新的启示,引发你更多的思考。毫无疑问,它会给读者以裨益。 ---- 在综合实力决定国家地位的时代,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闭关自守、御敌于国门之外"不再是我们的选择,我 们只有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大合唱,才可以在世界大舞台扮演重要的、不可缺少的角色!也只有"争霸全球",才能使民族工业屹 立于世界工业之林。 ----无疑,科技的力量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世界经济大战中举足轻重,但是在信息时代,"管理"作为"软件"又何尝不是一项"科技"呢? ----整合营销传播作为现代营销的新式武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人认同。北京三木广公司作为整合营销传播最先受益者, 不忍独享天下,率先推出《整合营销传播》一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整合营销传播的理论和实践,通过公司的切身体会完全地 表达了现实可行的IMC战略,把成功和经验与国人共享。 IMC的定义 ----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IMC)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以由外而内(Outside-in) 战略观点为基础,为了与利害关系者(Stakeholders & Interest Groups)进行有效的沟通,以营销传播管理者为主体所展开的 传播战略。即为了对消费者、员工、投资者、竞争对手等直接利害关系者(Interest Groups)和社区、大众媒体、政府、各种社 会团体等间接利害关系者(Stakeholders)进行密切、有机的传播活动,营销传播管理者应该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反映到企业经 营战略中,持续、一贯地提出合适的对策。为此,应首先决定符合企业实情的各种传播手段和方法的优先次序,通过计划、调 整、控制等管理过程,有效地、阶段性地整合诸多企业传播活动。 ----这一观点算不得很新,发源于80年代中期以来许多学者提出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传播合作效应(Communication Synergy)" 概念,但直到90年代才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关注。整合营销不仅以消费者,而且还把从业人员、投资者、社区、大众 媒体、政府、同行业者等作为利害关系对象;不是对这些对象进行一次性整合,而是分阶段一步步地进行。目前,不仅美国、 日本、欧洲等先进国家的市场,而且发展中国家的一部分商品市场也逐渐趋向饱和及均衡状态。对于企业,以产品竞争力为基 础的产品差别化变得很困难;开发创造性的新技术或新产品也变得很难,即使开发出新产品,由于技术市场的发达,仿制品会 很快上市,产品的先占效果难以实现;至于价格战略,降价固然重要,但也难以与低价的无商标产品(No Brand Product)竞争; 何况通过合理的流通渠道节约费用降低单价的方法更有其限度。因此,通过IMC 战略所追求的战略传播整合成为企业创造竞争 优势的重要方法。 ----IMC的观点 ----IMC是随着历史发展产生的概念。一方面,企业营销管理者认识到市场的变化,如消费者的个性化、信息与购买的多样 化等,纷纷根据自己的立场或目的执行营销机能。而"4P's" 各要素间缺乏相互补充的连贯性,这就迫切需要能够调节和整合

中考状元分享5R笔记法等五种记笔记方法

中考状元分享5R笔记法等五种记笔记方法同学们课堂学习,记笔记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记笔记呢也是有方法的。下面是一位中考学霸记笔记的〝五秘法〞,供大家参考借鉴。 1、符号标记法 符号记录法就是在课本、参考书原文的旁边加上些引人注目的符号,便于随时找出重点,加深印象,或提出质疑。久而久之,甚至有助于形成一套比较稳定的符号系统。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自学笔记和预习笔记。 2、图文并茂法 图文并茂法就是在记录晦涩难懂的课堂笔记时,用高超的绘图法将知识点生动形象地绘制出来。当然,此法对于爱好绘画的童鞋来说一定倍加喜爱。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复习笔记。 3、分类提纲法 一般来说,分类提纲法可以用一页记录笔记,下一页记录所要对应的笔记提纲或要点。如果是课堂笔记,记录的时候,把重要的内容记在记录栏中,它是笔记的主要部分。课后,把对听课内容的,写在左边的回忆栏中。两栏相互映衬,相辅相承。这种方法可以用在平时的自学以及课堂上。 4、深度记忆法 当课堂笔记记录完成后,应该在24小时内〝趁热〞复习,这样更有助于发挥笔记的作用——强化知识结构。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课堂笔记与课后复习。 5、5R笔记法 5R笔记法,又叫做康奈尔笔记法。这种方法是记与学,思考与运用相结合的有效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①记录〔Record〕,在听讲或阅读过程中,在主栏〔将笔记本的一页分为左大右小两部分,左侧为主栏,右侧为副栏〕内尽量多记有意义的论据、概念等讲课内容; ②简化〔Reduce〕,课下,尽可能及早将这些论据、概念简明扼要地概括〔简化〕在回忆栏,即副栏;

③背诵〔Recite〕,把主栏遮住,只用回忆栏中的摘记提示,尽量完满地表达课堂上讲过的内容。 ④思考〔Reflect〕,将自己的听课随感、意见、经验体会之类的内容,与讲课内容区分开,写在卡片或笔记本的某一单独部分,加上标题和索引,编制成提纲、,分成类目并随时归档; ⑤复习〔Review〕,每周花十分钟左右时间,快速复习笔记,主要是先看回忆栏,适当看主栏。

社会工作实务重点知识点汇总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 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 一.接案 1.服务对象来源:主动求助者 由他人或其他机构转介而来 社会工作者通过外展服务成为服务对象 2.服务对象类型:自愿型和非自愿型 3.面谈主要任务: (1)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 (2)澄清角色期望与义务 (3)激励并促使服务对象进入角色 (4)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政变 (5)达成初步协议 机构和社工者可提供的服务、对服务对象的问题的初步界定、相互角色期望及暂定的工作时长 (6)决定工作进程 终止服务、转介其他服务,进入下一个助人阶段 4.面谈的技巧: (1)主动介绍自己 (2)沟通 治疗性沟通:通过交往选到一个人对其他人进行帮助的日的 (3)倾听 5.资料收集的内容 个人资料、身体情况、服务对象的特点及能力、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 6.资料收集的途径 (1)询问(会谈、角色扮演、问卷) (2)咨询 (3)观察(家访或深入社区调查) (4)利用已有资料 (5)问卷调查 7.接案注意事项 (1)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 遇到紧急情况跳过接案等程序.直接进行干预程序 (2)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 (3)决定问题的优先次序 先易后难,为服务对象建立信心 (4)保证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服务机构的工作范围 二.预估 1 预估的主要任务 (1)识别服务对象问冠的客观因素 背景资科、所处环境、问题持续的时间、使用过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2)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主观因素 服务对象的实际感受 (3)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及足问题延续的因素 (4)识别服务对象及环境的积极因索即找到积极的资源帮助解决问题

(5)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辑 2 预估的基本步骤 (1)探究服务对象的情况、问题与需要 ▲服务对象不能解决问题的原冈 服务对象对问题的看法 服务对象对问题处理方法的看法 政府的政策 与资源网络的联系 (2)分析服务对象的资料并作出预什摘要 ▲对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作出解释 ▲列出解决问胚口标及先后次序 ▲决定介入的策略 ▲撰写预估摘要 对服务对蒙自身系统的预估 对胜务对象家庭系统的预估 对服务对象所处社会系统的预估 三.计划 1制训计划原则 (1)要有服务对象的参与 (2)尊重服务对象意愿 (3)详细而具体 (4)计划与工作的目的、宗旨相符 2制订计划方法 (1)确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 (2)向服务对象解释设定目标的目的 (3)共同选择适当的目标 (4)与服务对象讨论目标的可行性和可能的利弊 (5)确定目标并决定目标的先后次序 (6)目标要具有具体、可测、可操作性 3 介入方法:个人辅导、小组活动、礼区介入、网络构建、政策倡导 4 介入系统:个人、家庭、小组、社区及宏观社会系统 5 介入行动:危机干预 资源整合 经济援助 安置服务 四.介入 1介人类型 直接介入、问接介入、综合介入 2介入原则 (1)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 (2)个别化 (3)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 (4)与服务对象相互依赖 (5)瞄准服务目标 (6)考虑经济效益

社会工作实务案例分析

案例一分析: 1、基本情况 李斌,男性 出生年月:1989年9月19日 文化程度:职校肄业,目前无业 目前状况:上海市杨浦区人,与母亲同住,李斌因涉嫌聚众斗殴罪于2007年2月29日被上海市杨浦公安分局取保候审,2007年6月1日移送上海市杨浦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2、案主问题预估 (1)个人因素 案主年少单纯,18岁的他意志薄弱,容易冲动,遇事不够冷静,做事不计后果,加上法律观念淡薄,社会交往无选择,意气用事,爱打抱不平。 (2)家庭因素 父亲离异,父亲在外地工作,外祖母对其过分溺爱,家庭对案主缺乏正确地、及时的引导,平时与案主的沟通较少。 (3)朋辈群体 由于上初中时案主被人欺负过,所以为了得到保护,加入了不良朋辈团伙。2007年1月,因帮朋友出头而参与了聚众斗殴。 3、运用系统理论对个案进行分析 在系统理论看来,案主的问题来自于系统本身,而不是单纯的个人问题。个人所面对的问题来自环境支持的薄弱,以及个人与环境的不良互动等。 ① 系统理论注重个人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强调人与环境是交叉互动、相互影响的、强调整体环境中完整的人。在本案例中,虽然李斌的

个性也是导致问题产生的一个方面,但是更要放眼李斌所处的家庭与社会环境。李斌从小受到家人的宠爱,而且缺少父母的管教,从而形成了骄纵的性格,遇事不够冷静,做事不计后果。 ② 系统理论强调社会系统、特别是家庭系统在塑造和影响人的行为及生活状态中的重要作用。在本案例中,由于父母离异,且都忙于生计,李斌与父母缺乏沟通交流,由此可见李斌从家庭获得的支持较少,导致其在受人欺负时,找不到合适的支持系统,转而求助于不良的朋辈群体。从居委会干部那里得知,李斌很少参与社区活动,与社区居民交流较少,可见李斌的社会支持系统也是缺失的,因此更加剧了他对不良朋辈群体的归属感。 ③ 系统理论注重运用社会资源——包括正式和非正式的社会网络资源——帮助人们解决问题,满足需要。在本案例中,首先需要改善李斌个人及家庭内在系统的不良运作;其次,帮助李斌建立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扩大其社会支持网络。 ④社会工作者的任务在于发现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并将问题和服务放在动态系统之中进行考察,及时调整人与环境的关系。 4、采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个案介入方案 第一阶段:邀请其参与小组,建立专业关系 邀请李斌参与由社区举办、社工组织的成长训练营,通过小组活动使案主了解自我特征和兴趣,明确个人的价值观,澄清对自身的期望,在活动过程中获得被尊重的感觉,在积极的同辈团体内获得归属和接受感,为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提供条件。 第二阶段:帮助其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 ①家庭支持 促进李斌与母亲的沟通交流,在沟通交流中发现并评估李斌的需求,对其合理的要求予以满足,敦促李母加强对李斌加以监护,希望母亲能联系案主的父亲,督促其承担起父亲的责任,以此逐渐恢复并巩固

分裂美国读书笔记

《分割美国——广告与媒介世界》读书笔记 第一章以一个新世界为目标 “以一个新世界为目标”作为核心,统筹了该书的行文逻辑——说明了本书各章节回答了什么样的问题,并用发展的叙事结构说明广告和媒介之间关系的发展。“广告主讨论美国社会的方式正在发生革命性的改变,制作广告和塑造媒介以反映这种讨论的方式同样发生了革命性改变”,这是本书的主题。而美国社会“革命性的改变”源于一种分裂意识,正如《整合营销沟通》中所提到的观点,“1970年,《未来冲击》一书中提出‘大规模分解’,预言未来十年美国社会结构将经历迅速分化”。美国人将巨大经济和文化张力视为自身的特征,而经销商认为,运用新的市场营销的手段,达到细分受众的目的,这种做法对于媒介公司和广告主是有价值的,但在同时,这些手段对于美国人理解自身和他人将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细分受众越来越精准和可实现,广告从业者整合新旧媒介系统以达到“销售潜力的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技术的发展不仅代表着大众媒介系统的影响力下降和传统媒介地位的动摇,更是显示出社会凝聚的瓦解。 本书解释了关于美国的看法是如何形成的,核心观点涉及两个概念——社会塑成型媒介和阶层塑成型媒介。社会塑成型媒介在于使社会各个阶层进行相互沟通,阶层塑成型媒介在于鼓励社会各个零散部分与自身沟通的媒介。但是这两种类型的媒介都有自身的弊端,阶层塑成型媒介偏向于提供其他社会阶层狭隘而充满偏见的观点,社会塑成型媒介偏向于使某些社会群体边缘化、对其刻板印象固化、根据其服务的公司体制而向人们展示世界愿景。综合上述观点,就是有目的性地构建拟态环境进而影响不同阶层的美国人的态度与观念。 本书认为,广告主们正在远离社会塑成型媒介,即对各阶层的沟通持消极态度。这种形势符合分裂主义、目标营销和细分受众的策略。由此流行起来的目标营销将某种商品与某种类型的生活形态相契合的特定讯息传达到不同的群体,所以,“节目制播服务”应运而生,媒介的节目独特性,在于他们节目形态创造出的特质:经过包装的节目流程,以能够吸引广告主的价格吸引合适的目标受众。但是仅仅把目标群体吸引到专门的节目形态中是不够的。把非目标群体驱逐出节

康奈尔笔记法(5R笔记法) 康奈尔笔记法又叫什么

康奈尔笔记法(5R笔记法) 康奈尔笔记法又叫什么 康奈尔笔记法(5R笔记法) 一:康奈尔笔记法,又叫做5R笔记法,是用产生这种笔记法的大学校名命名的。这一方法几乎适用于一切讲授或阅读课,特别是对于听课笔记,5R笔记法应是最佳首选。这种方法是记与学,思考与运用相结合的有效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记录(Record)。在听讲或阅读过程中,在主栏内尽量多记有意义的论据、概念等讲课内容。 2.简化(Reduce)。下课以后,尽可能及早将这些论据、概念简明扼要地概括(简化)在回忆栏,即副栏。 3.背诵(Recite)。把主栏遮住,只用回忆栏中的摘记提示,尽量完满地叙述课堂上讲过的内容。 4.思考(Reflect)。将自己的听课随感、意见、经验体会之类的内容,与讲课内容区分开,写在卡片或笔记本的某一单独部分,加上标题和索引,编制成提纲、摘要,分成类目。并随时归档。

5.复习(Review)每周花十分钟左右时间,快速复习笔记,主要是先看回忆栏,适当看主栏。 这种做笔记的方法初用时,可以以一科为例进行训练。在这一科不断熟练的基础上,然后再用于其他科目。 二,5R笔记法使用过程 康奈尔笔记系统把一页纸分成了三部分,就是左边四分之一左右和下面五分之一左右的空间单独划拨出来。右上那最大的空间是我们平时做笔记的地方,你按照你的习惯记录就行了; 左边那竖着的一条空间叫做“线索栏”,是用来归纳右边的内容的,写一些提纲挈领的东西,这个工作不要在做笔记的时候做,而是在上完课之后马上回顾,然后把要点都写到左边,这样一方面马上复习了内容,另一方面理清了头绪。 下面那横着的一栏是用来做的,就是用一两句话总结你这页记录的内容,这个工作可以延后一点儿做,起到促进你思考消化的作用,另外也是笔记内容的极度浓缩和升华。

社会工作实务(初级)新版知识点汇总

2018年社会工作实务(初级) 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 第一节接案 --建立信任得专业关系 一、接案得步骤及核心技巧 接案就是社会工作实务过程得第一步,也就是整个助人过程得基础与起点。成功得接案就是专业助人活动得前提。 接案阶段得主要工作与步骤:了解服务对象得求助原因与求助过程;初步评估服务对象得问题;决定就是否接案;订立初步协议。 (一)接案前得准备 1、了解服务对象得来源: 主动求助者(自己找来得)她人转介而来得(别人介绍得)社工主动接触得(通过外展工作主动接触得) 2、认定服务对象得类型: 自愿性服务对象(自己找来得,动机强,工作好做)非自愿性服务对象(有抗拒,不好处,难度大不好对付) 3、了解服务对象得求助过程 前来社会工作机构求助得服务对象通常带有不同得问题与不同层次得需求。 一般来说,大多数服务对象来求助就是在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不果后所作得最后选择。 4、使"潜在服务对象"成为"现有服务对象" 那些尚未使用或接受社会工作资源帮助、但未来可能需要服务资源与协助得服务对象,或者当服务对象并没有求助,但可能需要协助,或者就是虽然没有求助但已妨碍她人或其它系统社会功能得正常发挥时,她即成为"潜在得服务对象"。工作者得任务就是不仅要与"现有服务对象"建立关系,同时还要联系潜在得服务对象,使其了解接受社会工作服务对她们得意义,促使"潜在服务对象"也成为"现有服务对象"。 (二)面谈 面谈就是接案阶段得第二个主要工作。 1、面谈得目得与面谈得场所得安排 面谈就是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一种面对面地讨论问题以确定就是否建立专业协助关系得过程,同时也就是一种有意识、有目标得人际互动。 面谈地点尽量让服务对象感觉自由、舒畅与随意,促进无拘束得沟通与交流 2、面谈得主要任务 (1)界定服务对象得问题与需求(她有什么问题) (2)澄清角色期望与义务(想干什么,社工与服务对象得格子期望) (3)激励并促进服务对象进入角色(别急,慢慢讲) (4)促进与诱导服务对象态度与行为得改变(您有没有试过?) (5)达成初步协议 (6)决定工作进程 3、面谈得技巧 (1)主动介绍自己。 向服务对象说明协助得目得,主动介绍机构得目标与功能、自己得工作经验与专长,对求助受助得瞧法等。这些都会有助于消除服务对象得疑虑,使她们顺利进入受助者得角色。 (2)沟通。 内容包括:了解服务对象得问题与需要,交流双方对服务对象得问题与社会工作机构得功能、以及社会工作者得角色得瞧法与期望。 沟通要注意运用同理(同感)表达:指工作员进入并了解案主得内心世界,并将这种了解传达给案主得过程。以简短正确得话语,表达出当事人感觉、情绪;不分析、不评价。如:您会觉得自己……? 对您来说好像……好像您会觉得……您认为……您觉得-、您感到

中级社会工作者《实务案例分析》练习题7

中级社会工作者《实务案例分析》练习题7 案例一:张老太太今年 64 岁,老伴死得早,儿女也各自成家,所以只有她一人住在一室一厅的老房子里,晚辈们工作繁忙难得来看一回老太太.老太太个性开朗,却也固执,平时在家很喜欢用看电视来打发时间,对于电视中许多老年保健产品广告,她都深信不疑,所以每每有新产品出现,她都会第一时间地去购买,家中已放满了各种保健药品和仪器,钱自然也是花了不计其数.对儿女的反对,她总以广告中的介绍拒绝.她的子女们实在没有办法,求助于社会工作者. 问题: 1.在上述案例中.张老太太主要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2.针对张老太太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社会工作师通关秘笈! 答题要点: 1.张老太太面临的困境主要有:(1)如何避免大肆购买广告宣传的保健品; (2)如何与儿女有效沟通;(3)如何更好,更有意义地安排和度过晚年时光;(4)如何正确科学地对身体进行保健. 2.主要介入策略:(1)与张老太太面谈.向其阐述虚假广告的危害,社工还可以根据张老太太的需求,为她提供科学有效的身体保健信息;(2)与张老太太的儿女沟通,让他们切勿激进地劝导老人改变想法,而要循序渐进,并且多关心老人,经常看望老人;(3)利用社区资源,如星光老年之家等社区照顾机构,为老太太安排更多的活动,丰富她的晚年生活. 案例二:小晖,15 岁,初三学生.由于妈妈去世早,长期以来,小晖一直与爸爸相依为命.但是,爸爸身体不好,已经请病假在家休息多年,工资很低,仅能维持家庭温饱.更不幸的是,小晖爸爸在医院检查时被诊断出胃癌,需要马上住院治疗.这对小晖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问题: 1.上述案例中,小晖面临的主要困境有哪些? 2.针对小晖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哪些辅导策略? 答题要点: 1.小晖面临的主要困境有:(1)家庭生活问题:爸爸得了胃癌,治病期间没人照料;(2)经济问题:爸爸收入低,仅能维持家庭温饱生活;(3)学业问题:学业也会受到影响;(4)情绪问题:家庭的不幸造成的心理压力. 2.主要辅导策略:(1)联系社会救助机构对小晖一家进行救助;(2)联系小晖就读的学校,帮助减免小晖的学杂费用;(3)对小晖进行心理支持,增强小晖对生活的信心;(4)争取社会其他机构团体对小晖家庭的支持. 案例三:刘某,18 岁.因幼时患病留下后遗症而身体残疾,由于自己没什么技能,在父母离婚后,只能以乞讨为生.

菲利普科特勒 营销管理 读书笔记

《营销管理》第11版读书笔记1 第一章定义21世纪的营销 旧经济(传统经济):基于工业革命和管理制造业基础之上 新经济:建立在数字革命和信息管理之上 一、新经济下的消费者行为 1. 购买力的巨大提高 2. 可选择更多种类的商品和服务 3. 轻松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大量信息 4. 轻松的互动订购与接受订单 5. 对商品和服务的比较能力迅速增强 二、新经济下的商家所获得的新能力 1. 在更远的距离运作大量的新信息和销售渠道,以促销他们的生意和产品; 2. 可以收集关于市场、顾客、预期顾客和竞争者更完备的信息; 3. 为员工提供通信便利而加快内部交流与沟通; 4. 可以与顾客和预期顾客进行有效的双向交流; 5. 可以更便利地传送广告、赠券、样品和信息给那些有要求的顾客或者允许公司发送这些东西的顾客; 6. 商品和服务传递的个性化; 7. 改进采购、招聘、培训和内外部交流的方式; 8. 实际性地改进市场后勤和运营工作,降低成本,提高准确性和服务质量。 三、营销活动的三个阶段 1. 企业家的营销; 2. 惯例化的营销; 3. 协调式的营销 四、营销界十种重要概念 1. 商品(goods); 2. 服务(services); 3. 体验(experiences); 4. 事件(events); 5. 人物(persons); 6. 地点(places); 7. 财产权(properties); 8. 组织(organizations); 9. 信息(information); 10. 观念(ideas)。 五、营销管理定义 1、美国市场营销协会:营销是计划和执行关于商品、服务和观念、定价、促销和分销,以创造符合个人和组织目标的交换的一种过程。

康奈尔式的笔记记录法

康奈尔式的笔记记录法 5R笔记法,又叫做康乃笔记法,是用产生这种笔记法的大学校名命名的。这一方法几乎适用于一切讲授或阅读课,特别是对于听课笔记,5R笔记法应是最佳首选。这种方法是记与学,思考与运用相结合的有效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记录(Record)。在听讲或阅读过程中,在主栏(将笔记本的一页分为左大右小两部分,左侧为主栏,右侧为副栏)内尽量多记有意义的论据、概念等讲课内容。 2.简化(Reduce)。下课以后,尽可能及早将这些论据、概念简明扼要地概括(简化)在回忆栏,即副栏。 3.背诵(Recite)。把主栏遮住,只用回忆栏中的摘记提示,尽量完满地叙述课堂上讲过的内容。 4.思考(Reflect)。将自己的听课随感、意见、经验体会之类的内容,与讲课内容区分开,写在卡片或笔记本的某一单独部分,加上标题和索引,编制成提纲、摘要,分成类目。并随时归档。 5.复习(Review)每周花十分钟左右时间,快速复习笔记,主要是先看回忆栏,适当看主栏。 这种做笔记的方法初用时,可以以一科为例进行训练。在这一科不断熟练的基础上,然后再用于其他

科目。 二、符号记录法 符号记录法就是在课本、参考书原文的旁边加上各种符号,如直线、双线、黑点、圆圈、曲线、箭头、红线、蓝线、三角、方框、着重号、惊叹号、问号等等,便于找出重点,加深印象,或提出质疑。什么符号代表什么意思,你可以自己掌握,但最好形成一套比较稳定的符号系统。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自学笔记和预习笔记。在操作时你应注意以下一些准则: 1.读完后再做记号。在你还没有把整个段落或有标题的部分读完并停下来思考之前,不要在课本上做记号。在阅读的时候,你要分清作者是在讲一个新的概念,还是只是用不同的词语说明同样的概念,你只有等读完这一段落或部分以后,才能回过头来看出那些重复的内容。这样做可使你不至于抓住那些一眼看上去仿佛很重要的东西。 2.要非常善于选择。你不要一下子在很多项目下划线或草草写上许多项目,这样会使记忆负担过重,并迫使你同一时刻从几个方面来思考问题,也加重你的思维负担。你要少做些记号,但也不要少得使你在复习时又只好将整页内容通读一遍。 3.用自己的话。页边空白处简短的笔记应该用你自己的话来写,这是因为自己的话代表你自己的思想,以后这些话会成为这一页所述概念的一些有力的提示。 4.简洁。在一些虽简短但是有意义的短语下划线,而不要在完整的句子下面划线,页边空白处的笔记要简明扼要。它们会在你的记忆里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在你背诵和复习的时候用起来更可得心应手。 5.迅速。你不可能一整天的时间都用来做记号。你先要阅读,再回过头来大略地复习一遍,并迅速做下记号,然后学习这一章的下一部分内容。 6.整齐。你作的符号要尽量整齐,而不要胡写乱画,否则会影响你以后的复习和应运。当你以后复习的时候,整齐的记号会鼓励你不断学习,并可以节省时间,因为整齐的记号便于你迅速回忆当初学习时的情景,能使你容易而清楚地领悟书中的思想。 三、笔记整理法 由于种种原因,你在课堂上做的笔记往往比较杂乱,课后复习不太好用。为了巩固学习成果,积累复习资料,你需要对笔记进一步整理,使之成为比较系统、条理的参考资料。对课堂笔记进行整理、加工的方法是: 1.忆。课后即抓紧时间,趁热打铁,对照书本、笔记,及时回忆有关信息。这是你整理笔记的重要前提。

世界上最好的复习笔记方法

世界上最好的复习笔记方法 3.做课堂笔记的策略 记录老师所讲的所有内容并不是一个好现象。事实上,笔记多产者往往是成绩差的学生。有备而来 带来工具和你的大脑。最好选用活页夹,因为:很容易加人和剔除。很容易补充和重组。更容易携带。先听后记 仔细听讲,体会、理解讲课内容,然后记笔记。理解大的图像 如果你积极地听讲,而且先听后记,你就可以理解“大图像”,也就是内容的整体结构。记下你不懂的内容按照课堂的类型记笔记观察教师的讲课方式 根据每个教师不同的讲课方式建立相应的笔记策略是成功的关键。按重要性分类在课文和其他阅读作业中没有的内容。你觉得理解上有困难、意思隐晦的解释。有助于理解主题的演示和例子。将课程材料联系起来的背景信息。在听课时,根据以上重要性来决定笔记的详简程度。预习 在上课之前预读课文,你就了解了课本上已有的内容,听课时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哪些是补充内容,哪里需要记录更多的细节。复习你的笔记 你很可能采用速记的一些技巧记笔记,如果不及时复习,你可能失去其中的细节。方法很简单,必须及时复习整理,用回忆填补其中的空白。速记技巧 你不必是一个速记专家,但省略及学会使用一些缩略符号是速记必要的技巧。 4、阅读笔记策略: 1.阅读笔记应该包括的重要内容文章所涉专业性问题的答案;你的想法、问题和反映;任何关键术语、概念或主题。 2.如何寻找重点内容在开始和结束的地方;任何用图表强调的部分;任何图表和流程;章节的总结。 3.做阅读笔记的原则与方法 原则一:用自己最习惯使用的语言词汇。原则二:用尽量少的词。不要一句接一句地记;不要完全将书本放在一边而仅凭记忆做笔记;将要记下的东西组织成为一个清晰的结构,…而不是一个列表;将所有图表转成句子;发展你自己的简写和缩写;手写而不用表格;最好使用活页纸。 4.如何标记你的课本避免使用多色笔;在决定标记之前,通读整个段落;标记尽量少的词,而不是整个句子;不要用尺子。 5.先读后记 通常我们采用顺序阅读的方式,即从头到尾地读。但是该方式并不是最有效的。如果你采取这样的阅读方式,结果会发现尽管努力阅读,你仍然触及不到有关阅读材料的中心线索,不能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和中心思想,那你就需要改进阅读方法。你可以从以下方面去寻找线索:章节标题和子标题 在阅读作业开始前,从头到尾,只阅读加重的标题和子标题。该过程只需要几分钟,但它可以帮助你更聪明更有效地阅读,它还让你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细节。章节结尾的总结 如果你知道了作者的文章结论,它就可以帮助你去寻找支持作者结论的重要的论据。图像、图表

社会工作者初级实务考点

社会工作者初级实务考点 2018年社会工作者初级实务精选考点 青少年社会工作 1.青少年类型 A问题青年C文化叛逆青年:不甘平凡,喜欢标新立异 B正直青年D政治偏激青年:好打抱不平,认同采取激进行动追求某些理想 2.青少年工作范围 微观:青少年个人 中观:家庭和小组层面 宏观:组织和社区社会工作,法规政策倡导或改变性工作 3.青少年社会工作类型 发展性青少年服务提供文化、体育、娱乐场所,使青少年得到知识、身体和精神熏陶 设计举办各种活动 提供国内外时事信息服务 提供青少年发展中的生理、心理、法律、社会适应等方面的知识辅导服务 提供就业辅导 治疗性青少年服务提供就学或生括补助 未被忽视、虐待的青少年提供保护服务 为有需要的青少年提供安全保护、收容服务与安置服务

为在身体、情绪、精神方面功能缺失及社会人际适应不良的青少年提供治疗服务 为犯罪及过失青少年提供矫正服务 预防性青少年服务改善青少年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区生活环境 倡导有效的青少年服务和发展政策 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区良性互动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模式 4.青少年社会工作重要议题 社会工作价值取向 社会工作本土化 5.青少年社会工作价值取向 尊重青少年的价值和尊严注重青少年的个别需求 接纳与关爱青少年协助青少年适应社会变化和成长 6.青少年社区工作特点 介入的层面比较广泛 社会资源的广泛运用 强调参与 7.青少年社会工作行政社会政策社会服务 根据青少年发展需要及青少年政策要求,制定青少年服务发展规划和相应政策 把规划和政策化为具体的青少年服务活动 建立机构内部管理制度、机制和程序,保证青少年服务的正常有效进行 8.社会工作研究

社会工作实务(答题模板)

《社会工作实务》(中级)的应试准备 (内部资料,仅限培训班内传阅) 说明:由于今年是第一次考试,难以针对性地把握规律,所以只能把可能的几种类型分别列出(但并不全面)。特别提醒的是,大纲上列出的案例分析题和方案设计题的两种样题类型及其回答思路必须掌握,考前,最好能反复训练,直至熟练运用。一、案例分析题的命题方式及其作答 类型一:面临困境与介入策略分析 参阅大纲中的示例。答题时,应注意困境的分析应与介入策略的分析相对应。 答题模板: 第一、生理方面的困境,如: 1、遭遇意外伤害,如遭遇暴力、或导致身体残疾等。 介入策略:(1)首先可以考虑采用危机介入模式;(2)帮助其进行医疗康复、进行康复辅导等。 2、疾病伤痛 介入策略:为其提供有关疾病和康复方面的知识。 第二、心理方面的困境 1、情绪方面。表现:服务对象表现出紧张、焦虑、恐惧、悲观、失落、愧疚等。 介入策略:(1)帮助服务对象进行情绪疏导、缓解或消除情绪压力;(2)行为疗法中的放松练习,以舒缓服务对象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紧张。 2、认知方面:服务对象对……的认识存在不当之处,如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对婚姻过于苛求、对他人缺乏应有的信任、对自己缺乏准确的自我定位、有些想法有些不切实际等。 介入策略:(1)运用理性情绪疗法,帮助服务对象对非理性信念、认知进行检查和辩论。(2)指导服务对象运用理性的信念替代原来的非理性信念,逐渐建立理性的生活方式。 3、其他心理方面:如服务对象性格较内向、缺乏自信心、依赖性较强、自卑感较重等。 介入策略:(1)进行心理辅导、心理调适;(2)调动服务对象的积极性,增强其成就感和自信心。 第三、行为方面的困境。服务对象在行为方面存在偏差:如撒谎、说脏话、网瘾等。 介入策略:运用行为疗法中的系统脱敏、厌恶、漫灌、模仿、代币管制等方法进行行为修正。 第四、社会交往、社会参与方面的困境。服务对象存在与(家人、同学、同伴、老师等)关系比较紧张的困境。 介入策略:(1)帮助其学习人际沟通技巧。(2)鼓励服务对象主动与……进行交流沟通;(3)运用行为疗法中的果敢训练法协助其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第五、因环境原因而产生的困境 1、服务对象的……需要(如生活照顾需要、医疗健康需要、安全、居住、受教育等方面)没有得到很好地满足。

整合营销读书笔记

整合营销读书笔记 【篇一:整合营销传播读书笔记】 整合营销沟通 《整合营销沟通》着眼于是什么、如何做、谁需要发展以及如何发展这一系列问题进行探讨,包含消费者行为心理、广告代理机构效果评估、战略制定、应对障碍四大方面。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简称imc),是指将与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有关的一切传播活动一元化的过程。整合营销传播一方面把广告、促销、公关、直销、ci、包装、新闻媒体等一切传播活动都涵盖于营销活动的范围之内,另一方面则使企业能够将统一的传播资讯传达给顾客。其中心思想是以通过企业与顾客的沟通满足顾客需要的价值为取向,确定企业统一的促销策略,协调使用各种不同的传播手段,发挥不同传播工具的优势,从而使企业实现促销宣传的低成本化,以高强冲击力形成促销高潮。 第一章历史视角:二战中,美国国内的大规模动员宣传可能成为第一次真正的整合营销沟通典范,在战时这一典范仅仅体现在各种媒介的战略性配合。同样在美国工厂,几乎所有工厂转入战时生产体系,在整个战争期间,商业人士在全国层次上与政府服务结合在一起。目标被明确地整合成一个:服务战争。 战后,由于美国战争期间的特殊动员,国内需求受战时限制而长期处于压抑状态。战争结束后巨大的市场需求催生出“魔弹论”式的大规模制造业。在这一时期,生产能力高于市场营销。20世纪50年代后,高涨的需求得以满足,经济平缓发展,营销被忽略的大规模制造时代宣告结束。 费者视为没有思想的群体,广告效果也没有被科学看待。正如john wanamaker所言:“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50%浪费掉了,但我不知道是哪50%”。所以也正是基于此,整合营销沟通的初见苗头,消费者需求被逐渐重视。 1970年,《未来冲击》一书中提出“大规模分解”,预言未来十年美国社会结构将经历迅速分化。市场调研专家乔治盖洛普提出,广告长期没有进步的原因在于,焦点完全集中于产品而忽略未来前景。消费者行为和心理被越来越重视,公司需要决定与其他产品相比,在消费者头脑中他们的产品处于什么位置,只有如此公司才能想办

短时记忆和笔记法

1. 逻辑整理练习 口译中的逻辑分析指“对讲话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分析。纵向分析即分清关键信息和辅助信息,就是找出逻辑层次;横向分析则是明确各信息间的逻辑关系”。逻辑整理练习要求学生在听的同时,对信息进行逻辑分析。听完后首先概括原文的中心意思,然后说出围绕中心意思,原文阐述了哪几方面内容,其相互之间逻辑关系是什么。练习的目的在于训练逻辑思维能力。通过练习,学生在理解的前提下,可以更好把握信息的逻辑关系,使信息规整有序,并将信息组合成更大的单位,以增加短时记忆的容量。练习中,学生不仅要找出逻辑线索,还要找出关键词,这样记忆的内容就成了对讲话的主要意义及相互关联的记忆。在翻译产出阶段,只要依照逻辑关系,利用逻辑线索和关键词去激活相关信息,就能达到恢复所有主要信息来完成忠实翻译。分析、论证、推理性语篇最适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对帮助记忆有很大的好处。 2. 影子跟读练习 影子跟读练习又叫源语或单语复述练习,就是用同种语言几乎同步地跟读发言人的讲话或事先录制好的新闻录音、会议资料等。练习目的在于使学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及培养学生注意力分配的能力。有关影子跟读练习的文献表明,影子跟读练习与听力理解和注意力的集中有关。同时在这个练习中,学生需要几乎同时完成听入、记忆、重复等多种任务,有助于提高合理分配注意、协调各种任务的能力。做影子跟读练习时,开始的时候可以使用母语材料,与讲话同步开始,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可以落后原语大约半句话到一句话跟读源语。在跟读完一段5-8 分钟长度的讲话或新闻之后,应该可以概述出源语的主要内容。在影子跟读练习一段时间后,跟读的材料也宜从母语发言转为外语讲话,方式则应从对讲话所有字词的完全重复,改为对讲话内容的概括和综述。 视觉化visualization 3. 源语概述训练 源语概述练习是影子跟读练习的延续。就是学生用源语跟读完一段讲话内容后,在没有笔记帮助的情况下,停下来凭记忆力对刚刚跟读的内容用同种语言进行概述,归纳讲话内容的核心思想。开始做该类练习时,间隔时间可以相对短一点,只要求学生概述原文的主要内容。在学生掌握要领之后间隔时间逐渐加长,逐渐要求注意细节的准确性。源语概述练习的目的是培养短时记忆力和边听边说边想(抓核心内容)的习惯。

社会工作者初级实务重点笔记整理版

社会工作者初级实务重点笔记整理版 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 第一节接案 一、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考点一、重点) (一)接案前的准备 1.什么是接案 “接案”是社会工作助人活动的开端,是社会工作者与潜在服务对象开始接触,了解其需要,帮助其逐渐成为服务对象并接受社会工作服务的过程.它的目标是要与服务对象建立一个良好的专业关系,为后续的预估和介入打下良好的工作基础 步骤或任务:p1★★★ 1、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原因和求助过程; 2、初步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 3、决定是否接案; 4、订立初步协议。 2.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和类型 (1)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①主动求助者②由他人介绍或机构转介来的③外展 (2)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①自愿型服务对象②非自愿型服务对象 (3)现有服务对象与潜在服务对象★ (4)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自我解决——自然助人网络——社会工作者) 3.做好会谈的准备并拟定初次会谈提纲★ (1)服务对象资料的准备 (2)拟定初次面谈的提纲①介绍自己和自己的专长。②简要说明本次会谈的目的和内容、双方的角色和责任。③介绍机构的功能和服务、相关政策(如保密原则)和工作过程。④征求服务对象对会谈安排的意见,了解对机构和社会工作者的期望。⑤询问服务对象是否有需要紧急处理的事情,以便提供及时的协助。 (二)会谈 1.会谈的目的和会谈场所的安排 接案会谈的目的在于了解服务对象最关心的事项是什么,以便达成助人目标。 2.会谈的主要任务★★★ (1)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2)澄清角色期望和义务(3)激励并促进服务对象进入角色(4)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改变(5)达成初步协议 (6)决定工作进程:①终结服务②转介其他服务⑧进入下一个助人阶段 3.会谈的技巧 (1)主动介绍自己 (2)沟通:治疗性沟通,①提供支持;②减轻服务对象因求助带来内心的焦虑;③协助服务对象建立对自己和解决自己问题正确想法;

广告学教程读后感

《广告学教程》读后感 本书囊跨的广告学知识还是十分丰富和全面的,书中对一些广告名词的解释、理论方面的阐述也相对比较通俗话,易于理解。同时每章后面都附有一个案例分析,结合该章的主要内容,对案例有比较详细的分析。这是本书的优势所在。 例如,第二章讲广告的起源,从古代广告到现代广告,分类明显,让知识比较清晰,容易在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章末附上一份《中国广告20年猛进史》,通过这份资料,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我国现代广告的发展历程及一些耳熟能详的经典广告语,也勾起了我儿时对广告的一些记忆,充分调动了我的学习热情。再例如,第五章讲广告学的基本原理,主要有这样一些理论知识:广告定位理论、USP理论与整合营销传播、4P组合与4C组合、5W理论与广告传播、6W+6O 理论与消费者行为研究、认知理论与广告心理研究。在这一章后面就附了《脑白金的营销策略》的案例。这个案例基本上包括了上面的所有理论知识的运用,而这也正好印证了第一章讲广告学的研究方法时提出的“要理论结合实际”的学习方法。而且通过这样的案例,使读者又一次温习了前面刚刚学过的理论知识,并且加深了理解。 在看书学习的过程当中,因为只是概论,所以让我了解到如果要从传播学的角度更深入地了解、学习广告学这门学科,要花的功夫还有很多。比如,广告心理学就是一门广告学下的分支学科,我个人也比较感兴趣,可以以后去图书馆时借书,更多地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加大传播学的了解与研究深度。 同时,像书中讲到什么是广告时,基本上就是这两个理论体系在做支撑:营销与传播。可以说,广告就是用传播特定信息的方式达到特定的营销目的,或许这不算是定义,但它其实给我们指明了广告学的学科地位、性质以及我们学习广告这门学科的一些基础方法。例如当我们了解广告的要素构成时,基本上就可以从传播学的角度加以对比和理解,具体操作时也应该按照传播学的规律去制定相应的实施手段。而在进行广告定位与广告策划等一系列针对市场与消费者的工作时,就应该更多地参考市场营销学方面的知识。相信通过这些方法,不论是在理论学习上还是实际操作上都会更加得心应手。 还有,广告的确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很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前段时间看过的一个案例,对我的触动很大。是讲南京的一个广告创意团队,奥运期间为一家房地产商做广告创意。其实谁都知道现在房地产广告不说是汗牛充栋,也可以说是铺天盖地了。自己也曾经思考过这个问题,如果让自己为一家房地产做广告,应该怎么做?应该抓住什么样的USP去大做文章?又应该如何才能不落入俗套?但我当时没有深思。而南京的这个广告团队的文案却十分精彩:房价没有跳水,只是在做俯卧撑。它首先把运动名词很形象地运用到了广告文案中,从而成为该支广告最大的亮点,同时结合奥运期间的体育热,非常切合时机地发布广告信息,最后不但收到了很好的广告效果,该支广告也为业界所称道。奥运过后,又遇上三鹿奶粉事件,该团队又紧跟媒体热点打出:买房就送你一头奶牛!提出购房者只要购房,就能够得到城郊奶牛场的一头奶牛,当然不用购房者自己养,由奶农饲养,每天早晨定时送去新鲜牛奶。这样的广告不但契合时机,而且也是一个十分不错的公关案例,值得学习。当然也让我深深明白,学习广告学,绝对不能躲在象牙塔内埋头苦读,一定要将理论结合实践,在实践从反哺理论。 - 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