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

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
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

XXXX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许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开发中的问题和对策

姓名:XXX

学院:XXX学院

专业:XXX

班级:XXXX

学号:00000000

指导教师:XXX

2016年 1 月 5 日

摘要

河南许昌有各种各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的繁荣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悠远消失了不少,现有的许昌非文化遗产有:艾庄回族铜器舞、独杆轿、杜寨书会、许昌陈氏皮影制作技艺等。在本文中,经济的繁荣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许昌无状态的社会,重视程度,发育程度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的发展,可以进一步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进一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并提出了许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战略。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许昌旅游战略

目录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词解释............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性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目及介绍...........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面临的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部分文化遗产面临消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缺乏............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的市场结构混乱.....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投入资金过少........................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对许昌非物质文化旅游遗产的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关注程度的提高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管理机制的监督......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方式进行多样化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提高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认知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对于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发展性进行研究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义诠释

二零零三年十一月,在联合国通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公约,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感知的人,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以及范围界定本公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团体和定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要团体,组织,有时人们视为文化遗产的做法,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在每个社区环境是不同的,社会的关系是不同的,为了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在同一时间,提高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促进人类提升文化底蕴,了解和学习文化的多样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进入这个公约,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作出了具体承诺,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个是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语言,内蒙古方言;二是歌舞秀和表演艺术,包括舞狮,踩高跷;三是社会上的人的习俗,礼仪习俗,节日习俗;四是自然和宇宙。知识和实践;五是如剪纸,剪纸的传统手工艺技术。

(二)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的方法中提到的200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每个种族相互继承遗产给对方的文化,这与人们的生活文化。例如,人们看到的特定形式的文化活动,歌舞表演,文艺晚会,为人民,溯文化,古老的民间,民俗物品,剪纸窗花和文化氛围的工具。

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标准的规定,分为以下六点:

1对中国文化的展示,还有一个更清晰的创造力和卓越的价值;

2扎根于相关社区的文化传统,世代相传,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3.促进中国的文化认同,社会凝聚力,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环节。

4优良运用传统工艺和技能,体现出高超的水平;

5具有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

6.要保持中国民族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而且面临着消失的因社会变革或缺乏保护措施的危险。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性质

l、不是物质是文化

这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它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很大的不同,因为这种性质,非文化遗产,但也能看到无形的资产,文化和原因说。这是他的基本特点。它没有相应的物质载体,它的任何物质和轴承,不会因为它的存在是他的物理形态的文化,思想和文化底蕴。对面物质文化遗产。例如:古代传说的形成,古代传说的表达,都是无形的,它以一种特定的形态存在:意识形态。例如:舞狮子的表演,踩高跷的表演,它以活动的形式存在,活动也不属于物质,另一个角度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形式。它的内容是多样的,他们都可以进行传承以及传授,在人们与人们之间相互存在,与此同时,他们又是不同的时代的人们通过生活习性或者,以它为乐趣,通过传承达到非物质文化的存在,并经过世世代代的人的创造以及演绎。

2、以人为本的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般来说指的是现实中存在和可以得到发展的传统文化,以活灵活现的情形存在的的,使人的关系更加的密切,是以人为本的活动的展现。从基础上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性质是以人为本的文化,文化离不开人,离不开人的演绎与塑造,依靠人而存在的文化。主要依靠人与人的传授而存在,传承人是很重要的,它掌握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与技术。只有他们可以使得这份遗产得以传承,他们是活的资料。有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人物,他们的任务重要,对于历史传说,表演技术,工艺技术的传承,他们可以说是这方面的掌控者,是活的文化的主体。

二、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目及介绍

河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类型与数量上都占主要地位。拥有各种各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鄢陵古桩腊梅盆景制作工艺、许由传说、筹音乐、甘罗传说、陈化店茶饮习俗、高吊炉烧饼、乾明寺塔、老凤祥金银细工工艺、五禽戏、许昌西关天主教堂、许昌信义医院旧址、许昌英美烟公司旧址钧瓷烧制技艺、禹州药会、越调、吴道子传说、张良传说、马文升传说、弓子锣舞、钟繇传说、陈寔传说南席老虎舞、大周黄蜡制作技艺、心意六合拳、大禹神话传说、黄帝与逍遥观传说禹州中药加工炮制技艺、顺店刺绣工艺、葛天氏传说、莲花灯舞、董村木杆称制作技艺、长葛绒工艺、艾庄回族铜器舞、独杆轿、杜寨书会、大铜器、许昌陈皮影

制作技艺、仙鹤送印、黄泉见母、襄城名人辛自修的故事、金襄县的来历、烟王的传说、牛志远铜像塑造雕刻工艺、襄城锣鼓音乐、襄城鼓吹乐、襄城拨弹乐、琉璃鬼捉拿地方鬼、旱船舞、乔柿园狮子爬天桥、洪村寺狮子爬天桥、别老四、大调曲子、张国彬编席技艺、杜留振风箱制作技艺、襄城烟草种植技艺、襄城烟草烘烤技艺、韩氏接骨膏、万痛灵膏药、二月十五乾明寺庙会、三月三百宁岗庙会、襄城节日民俗、韩非子传说、褚遂良传说、郭嘉传说、褚蒜子传说、禹州泥塑、禹州粉条制作技艺黄龙拳、禹州徐庄社火、贾集唢呐、石象胡萝卜种植技艺、南席小磨油制作技艺等。

许昌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天宝宫山门的由来、老天爷庙、包公祠传说、张举人坟、五女传说、中岳庙会、生产贸易习俗、药物治淋巴发炎、治牛皮癣、治老鼠疮、妙方《七星再造丸专治妇科病》、展筋散、治疗中耳炎、治疗海气、评书、十二月花、板胡、滚铁环、大韩武术、舞狮、武子梅花点穴法、火神爷信仰、白一阁、教堂乐曲、唢呐、摇篮曲、舞龙狮鼓点谱子、腰鼓队、跑旱船、邹家腰鼓、舞龙狮、龙灯舞、绘画、民间彩绘工艺、肖像绘画、戏曲暮景、庙寺绘画、指甲草治灰指甲、月子婆永昌药、物候天象、谚语、木工雕刻、扎房子、腐竹的制作、竹板年画、机械制造、狮子皮南狮、织布等。

河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多,但是仅仅许昌就承载了那么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许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繁多,各式各样,许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的根源,那里的人民,都是传承这份文化,并以这份文化为光荣,让文化更好的发展也是许昌人民的心愿。

三、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面临的问题

(一)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濒临灭绝

依靠口传心授的方法可以继承的文化遗产正在消失,对濒临灭绝的许多传统技艺,有大量的珍贵实物和资料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毁坏或流失。如戏剧,从明朝万历10年来,相继在河南境内产生,存在和流行的所有剧种有80多个,超过400年的兴衰,许多改造,目前剩余的约37歌剧,其余的都消失了,或出于河南。而在苦苦支撑的局面大量的非物质文化,文化是要么被人为地过滥的发展,如唐代的三色釉陶,刺绣,军,或者是市场萎缩,一直走下去靠艰苦努力,朱仙镇木版年画,淮阳泥泥狗。

(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缺失

2003年,我省成立了河南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领导小组,2004年,河南省在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正式启动。据省300民间艺术,民间文学,民间艺术等非物质民俗文化遗产河南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领导小组提出的一项调查显示:人们的河南非物质民俗文化遗产的平均年龄已经达到64,最大年龄拥有109岁。一方面,是老化现象的继承者严重,而另一方面是缺乏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承。洛阳市文化部门,据统计,目前已有从事河洛鼓表演和民间艺人的舞台表演已经不到卤味,不过,年轻人不愿意学习任何人都不能说教,濒于灭绝的窘境。许多专家说,现在的农村,不仅剪纸,甚至是日用品换成了塑料制品,甚至是自定义也在淡化。这延续了多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南数千将面临破裂的风险。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的市场结构混乱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居民“旅游品牌文化的信心和决心。但在旅游规划的过程中,热情的居民往往会导致干扰遗产科学规划的工作。例如,忽略了市场结构,缺乏旅游文化旅游项目论证,分析导致贪婪,类似的项目。在快速,一味注重发展方式的性能不足,不注重科学理论的应用,引导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近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依赖于民俗村,一个博物馆,在一些地区更加时尚,从而导致民族文化旅游的人造景观建设越来越多,形式是一样的,即使是内容重复。如果事情继续这样下去,会导致人工景观的洪水,大大减少了吸引力。不但不能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文物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四)、投入资金过少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许多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及时抢救,并提供必要的保护。据当地一些报道,早期收藏的档案资料,其中一些已经开始发黄霉变,录音,录像与一些已经报废,原计划的一些单位抢救老一代表演艺术,歌唱艺术,传统行业实的,并且因为没有钱而无法实施。此外,建立当地的文化和艺术档案馆博物馆,该馆也是基础设施建设必不可少,这些建设也需要大量资金。各级政府都试图加大投入刻不容缓。这些资金投入量大,对于地方各级政府要确实存在一定的压力,但是,早期的保护特性决定了现在属于大量投

资期。如果没有投资,没有担保基金和物质上的支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将无法做任何事情。

四、对许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建议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关注度提高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它如何融入市场经济的企业运作,按高档包装策划打造的区域和地域特色,使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建设投资,封闭管理,门票参观,建立一个独立的经济体,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生产和发扬,从而形成独特的旅游文化产业链,发展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

1,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区域和区域特点:人聚集,并认为在地方和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其自身的特点,各族人民很长一段时间来建立一个重要的文化财富积累,它涉及,人们的文化,生产,生活,工艺品等各个领域,包括口头文学和语言载体,传统表演艺术,民俗礼仪和节日的性质和知识与实践的宇宙,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的实施方案的多样性,是中国民族的瑰宝。

2,国家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正在增加:根据国家的保护非常重视和相关政策,机制日益完善,提高,国家和地方投资基金的名单上的保护保护生长的遗产。

3、传承及保护的瓶颈:国家给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资金必然有限,而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自于民间,由于忙于农活或者其它事务,无时间非遗文化如何融入市场经济企业化运作,根据区域和地域特色高端策划包装打造,国家给予政策及资金扶持,招商引资建设,封闭式管理,门票式参观,打造独立的经济体,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弘扬,从而形成独特的旅游文化产业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发展道路。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区域和区域特点:人聚集,并认为在地方和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其自身的特点,各族人民很长一段时间来建立一个重要的文化财富积累,它涉及到人们的文化,生产,生活,艺术和工艺品等各个领域,包括口头文学和语言载体,传统表演艺术,民俗礼仪和节日的性质和知识与实践的宇宙,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的实施方案的多样性,是中国民族的瑰宝。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正在增加:根据国家的保护非常重视和相关政策,机制日益完善,提高,国家和地方投资基金的名单上的保护保护生长的遗产。

传承与保护的瓶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资金的继承必然是有限的,而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民间,由于农忙或其他事务,无暇继承或没有原创,继承和发扬,从而导致丢失。高端规划,市场运作,以突破瓶颈:根据当地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封装成市场经济,企业经营发展和利用“集娱乐,休闲,观光休假,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旅游产品开发为一体的工业园区规划与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进工业园区,统一管理,执行和生产非传统产品,解决就业和养老专职,落实挂钩工资和绩效的。国家将无形给予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文化遗产保护基金,加大扶持力度,并评估和应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文化产业的市场化运作,企业管理,遗产保护和促进,同时也形成了产业链,从而实现文化旅游产业品牌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原来继承还是没人,要继承和发扬,从而导致丢失。

双语对照

高端规划,市场运作,以突破瓶颈:根据当地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封装成市场经济,企业经营发展和利用“集娱乐,休闲,观光休假,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旅游产品开发为一体的工业园区规划与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进工业园区,统一管理,执行和生产非传统产品,解决就业和养老专职,落实挂钩工资和绩效的。国家将无形给予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文化遗产保护基金,加大扶持力度,并评估和应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文化产业的市场化运作,企业管理,遗产保护和促进,同时也形成了产业链,从而实现文化旅游产业品牌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双语对照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管理机制的监督

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的传承机制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前提是有效的继承与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2005年初下发了“关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加强”的要求,通过建立代表目录体系,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鉴定,保存和传播,建立了河南省科学有效的传承机制,有效地保护了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一些不符合古老的民族文化形式和内容的生活现实条件下,应尽量采用音频,视频等手段,存起来,留作未来的研究。对于那些谁拥有几乎夕阳产业的艺术形式,各级政府采取果断措施,加强对濒危物种的保护和传承的培

养,采取力量解决很多问题。如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了濒危物种的保护和传承文化的数据库,根据当地情况制定的濒危物种的保护和传承的培训计划。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播的重要载体,拥有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家继承的现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在各级政府可以通过奖励和资金的支持方式,鼓励传承传统活动,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后继有人的。

(三)多元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

为了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必须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正常。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做起:第一,要选准突破口,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品牌强的特点。如果再运行“梨园春”和“武术风格的品牌节目,出土于河南等珍稀戏,把握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焦作国际太极拳年会,浚县庙会,宝丰马捷书,太昊陵庙会,新郑拜仪式等国家重点民间艺术交流展;其次,进一步扩大开发和利用的范围。在河南在眼界的开阔的开发和利用各地,固定不牢固的,在“有形的物理的旅游资源”,同时也对“看不见的无形的旅游资源”,着力培育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精品旅游景区,形成了鲜明的民间艺术旅游街区。最后,要注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入发展。要确定确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非丰富的内涵,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那就是,对于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来扩展功能,与历史标准来规范自己的传统工艺。坚持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与现代企业机制相结合,以系列化,标准化,标准的概念设计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纪念品。

(四)提高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们的意识

我们要转变观念,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发展河南和中原起飞区域经济带动关键作用。因此,河南省旅游相关部门发表了大量的,英语出版物,光盘,并通过一个专门的互联网宣传介绍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认知的游客,增加他们对旅游的兴趣。应利用媒体在报纸和杂志上做广告是好的,美国的电视拍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纪录片和宣传片在国家电视台播放或编织成影视作品,为观众观看,激发人们的兴趣旅游。节假日可容纳民俗文化艺术节和民间艺术巡游,广播,电影节,庙会等活动,群众既丰富文化生活,提高人们保护民族民间文化的意识。

五,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发展

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与管理体制,促进可持续利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非常稀缺的资源,很少有替代品,以实现可持续利用,必须由政府管理引导,组合计划控制和市场机制的操作可以从管理机构,明确职能定位,完善运行机制等三个方面来具体的管理制度创新。在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评定实施意见“明确规定,”建立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厅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制度的全省办公室,统一协调的解决方案在重大问题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并负责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估工作的申报,由联席会议办公室具体实施的办公室。“只有笔者觉得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在实践修改完善的法律体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行政管理体制和财政保障体系,以及相应的监管制度和公众参与制度等,最终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合理高效开发管理通过体制和运行机制。我们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我相信和利用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445

[2]夏挽群,陈江风.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现状及抢救保护[j].河南社会科学,2007(1):35—37

[3]林梅英,娄世娣,朱青晓.中原六大古镇旅游开发可持续利用研究[j].中州学刊,2011(3):81—84

[4]周俭,于莉.遗产利用与社会发展———江南水乡古镇遗产再利用的项目研究.城市遗产保护与研究,2004(8)

[5]别金花.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一以上海为例.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9

[6]王鹤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及其知识产权的界定.武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知识产权”.国际研讨会,2007

[7]连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悖论与新路径.艺术设计坛,2005,(1):14

[8]王群.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的现状及保护对策.民族艺术研究,2005,(5):67-74

[9]黄萍.数字化管理协同功效实证研究———以“数字九寨”为例.旅游学刊,2007,(8):21-28

[10]阮仪三,林林.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原则.城市遗产研究与护,2004(8)

[11]王雪梅.论四川古镇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及其开发、保护与利用.中华文化文坛,2004(3):37-41

致谢

毕业论文完成后,标志着结束大学生活的职业生涯的开始,在新的历史翻过一页。看看以前的照片,我记得美丽的大学生活,充满如此,在最宝贵的时间做有意义的事情与自己喜欢的事情 - 读书。我的老师教是那么的真实和真诚,感谢他们的鼓励,并挣扎在教育,纸张不能从他们的正确分离,他们付出了辛勤和汗水。学生和教师应以他们为荣,写的过程是枯燥的,但也是我在学习新知识,学习形好,悠然。谢谢你的同学和老师的帮助和指导。由于旅游业的学生处,是他们让,因为他们的鼓励,我在旅游部门更幸福。支持我可以有追求进步和善意。在很短的时间,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感谢老师读陶瓷纸,在学校帮助同学,感激不尽。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

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 广西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序号姓名性别年龄项目名称地区分类 1 杨似玉男52岁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传统手工技艺广西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序号姓名性别年龄项目名称地区分类 1 吴光祖男63岁侗族大歌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民间音乐 2 覃奶号女62岁侗族大歌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民间音乐 3 罗景超男64岁那坡壮族民歌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县民间音乐 4 秦彩霞女74岁桂剧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戏剧 5 周小兰魁男74岁桂剧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戏剧 6 陈声强男60岁采茶戏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传统戏

剧7 傅锦华女68岁彩调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戏剧8 张琴音女74岁壮剧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戏剧9 闭克坚男71岁壮剧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戏剧10 刘正城男72岁壮族歌圩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民俗1 广西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序号姓名性别民族申报地区或单位项目名称项目类别 1 黄达佳男壮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布洛陀民间文学 2 温桂元男壮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多声部民歌传统音乐 3 洪琪女汉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邕剧传统戏剧 4 李人帡男汉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陶器烧制技艺传统技艺5 罗周文男京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京族哈节民俗广西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建议名单一、民间文学流水号姓名性别民族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

单位 1 谢庆良男仫佬族刘三姐歌谣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二、传统舞蹈流水号姓名性别民族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1班点义男区田林县瑶族铜鼓舞(田林瑶族铜鼓舞) 广西壮族自治 2 2盘振松男瑶族瑶族长鼓舞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三、传统戏剧流水号姓名性别民族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壮族桂剧广西壮族自治区仫佬族彩调广西壮族自治区1罗桂霞女2覃明德男四、曲艺流水号姓名性别民族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汉族广西文场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汉族广西文场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1何红玉女2陈秀芬女五、民俗流水号姓名性别民族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瑶族瑶族盘王节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毛南族毛南族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哪些

中国国务院先后于2006年、2008年、2011年和2014年公布了四批国家级项目名录(前三批名录名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实施后,第四批名录名称改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37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按照申报地区或单位统计,共计3154个子项。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批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518项),并正式公布。 国家级名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十大门类,其中五个门类的名称在2008年有所调整,并沿用至今。十大门类分别为: 民间文学; 传统音乐; 传统舞蹈; 传统戏剧; 曲艺;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传统美术; 传统技艺; 传统医药; 民俗。 中国曲艺品种十分丰富,至今仍在民间流传的曲艺品种约有400个,流布于中国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曲艺项目共46个,至2019年,共有193个。 民间舞蹈是广大人民所创造、世代相传、在日常生活场所表演的各种传统舞蹈,它是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类别。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共有41种流传于各地域、各民族的优秀民间舞蹈项目入选,截至2019年,增至324种。其中包括在汉族聚居地区广为流传的秧歌舞、狮子舞、龙舞;彝族的葫芦笙舞;蒙古族的安代舞等。 民间音乐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共有72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入选。其中包括已经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古琴艺术,另外还有新疆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和蒙古族长调民歌,以及江南丝竹、西安鼓乐、南音、广东音乐、侗族大歌、回族的花儿等著名的民族民间音乐。至今,这门类已增至401个项目。 民间文学又称口头文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类别,主要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产生并流传于民间的口头文学创作。进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民间文学”项目共31项,至2019年则增至231项。其中有中国少数民族的三大史诗──藏族的《格萨尔》史诗、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有壮族的刘三姐歌谣、彝族的《阿诗玛》长篇叙事诗等少数民族著名的口头文学经典;有汉族流传久远的著名传说如梁祝传说、孟姜女传说、董永传说、西施传说、济公传说、白蛇传传说等;也有耿村民间故事、青林寺谜语等,至今仍在民间鲜活流传,散发着具乡土气息的民间文学形态。

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沙妈祖信俗 粤与闽连疆,是妈祖信仰重要的传播地。自宋代始,妈祖信仰就开始随闽人入粤。广东沿海及海岛陆续兴建了天后宫或妈祖神祠,祭祀妈祖。每年农历3月23日妈祖诞期间,民众到天后宫朝拜进香者络绎不绝,形成了以南沙妈祖祭祀为核心的民俗文化圈,集中反映了妈祖文化在广东的传播。南沙妈祖信俗是在福建妈祖信俗的基础上融合南沙地域文化而形成的,包括搭炷夜香、祭祀仪式、乐舞、演粤剧、妈祖巡游等内容。南沙妈祖信俗是当地人民俗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成为沟通闽台粤港澳妈祖信众的重要桥梁。 黄阁麒麟舞

黄阁麒麟舞是来自民间的纯自娱自乐的民间舞蹈,有200多年的历史,发源于中山市黄圃横档村。据史料记载,黄圃的麒麟舞始于明代,正宗的麒麟舞套路是由已故老艺人蒋润峰传授的。 “麒麟”造型是根据古代的传说,做成龙头、狮身、鹿角、羊头、牛尾的仁兽形象,做工精细,生动传神;舞动时是一头麒麟独舞,由两个舞者分别舞动头、尾,按特定的艺术套路和舞蹈技艺舞动,伴奏音乐则采用节奏起伏的锣鼓吹打乐,以展现麒麟舞的生动、活泼。 象牙雕刻

牙雕是以象牙为原材料进行雕刻的传统民间手工技艺,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远在秦汉时期,广州牙雕就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明清时期,广州牙雕的工艺与生产规模达到了历史高峰。刀法见棱见角,品种齐全,华丽美观,豪华名贵,以其镂空、透深的技法,在全国牙雕工艺中独树一帜。广州牙雕手工技艺以师徒传承、家族传承为主,采取手工作坊的生产模式。 灰塑

广州灰塑具有显著的地域特征和传统的民间美术艺术价值。做工方面,广州灰塑精致细腻,色彩艳丽。用材方面,灰塑艺人因地制宜,采用适合广州炎热而潮湿的气候的雕塑材料石灰。它耐酸、耐碱、还耐温。制作流程方面,广州灰塑必须到待雕塑建筑的现场,于常温下制作,不需烧制。制作过程中,在景物之中或每组图案之间,巧妙地留出装饰性通风孔,从而减轻台风对脊饰的猛烈冲击。最值一提的是,灰塑学艺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才能出师,独立施工。 核雕(广州榄雕)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及范围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问题,目前学术界普遍接受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3年10月17日第32届大会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公约》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公约》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1.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国务院办公厅于2005年3月和12月分别发布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进一步界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和范围。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征 根据《公约》的规定,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以下特征: 1 无形性。它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占有任何具体的物理空间, 看不见, 摸不着, 只能被人们的感觉所感知, 从而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特殊性。例如, 端午节是一项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任何有形物质载体,以一种节庆形式存在于人们的心中,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于2008年开始将端午节定为国家法定节日, 就是充分考虑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无形性特征而采取的一种有效保护方式,使其内容的丰富和文化的传承有了可能。 2 传承性。它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由各个群体或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传承积淀下来的。具而言之, 一种具体的文化形式, 只有经过历史的演进, 承载了人们厚重的精神寄托和文化品格, 才能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此种特征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就是要为其传承创造良好的氛围,保持其原生态环境,使之能够延续、传承。

漯河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漯河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心意六合拳 所属地区:河南·漯河·临颖县 分享到新浪微博心意六合拳 心意六合拳是我国传统的内家拳之一,是中华武术的瑰宝。明末清初,河南洛阳马学礼遇一隐士传授此拳,其得艺弟子马三元是漯河市临颖县繁城镇人氏,数百年来此拳世代相传。后来流传国内外的形意拳和意拳都是由心意六合拳衍变而成。 心意六合拳的内容有:心意把、十大形、四把捶、六合刀、六合枪组成。其中心意把是由十个动作组成一个动作为一把;十大形是模仿十种动物(龙、虎、猴、马、鸡、燕、鹞、蛇、熊、鹰)的真意内涵,一个动作为一形。 心意六合拳的特点是动作简单,内涵丰富,集养生健身,技击为一体,小孩、成年人、老年人都可习练受益,通过锻炼使人体全身内外达到高度协调配合。 心意六合拳的练法有定式和动式两种。定式是在静止状态下,规范动作,掌握要求,增强肌肉力量;动式是在定式的基础上,做运动练习,在快速运动的情况下,仍能掌握要领要求,达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最后在千变万化的动态情况下,仍能作到周身内外紧密配合,发放自如。 心意六合拳的动作快而刚猛,柔中有刚,刚柔相济,技击性强,数百年来被拳家视若珍宝。1991年,日本组团到河南学习此拳,省体委聘吕瑞芳老师负责传授,日本代表团回国后,在日本杂志上刊登专辑,封面上打出“心意六合拳中国武术之核心”的字样,可见此拳的重要价值。 近年来,漯河市举办了三百年来的首次全国心意六合拳研讨会和两次影响很大的邀请赛,通过交流,打破了数百年的保闭局面,并且在我市成立了“心意六合拳研究会”,把心意六合拳的理论、拳术套路和器械套路整理成书,由“中华武术展现工程”制作面向全国出

网络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

民俗学研究 网络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 齐如林1 ,张宪昌 2 (11聊城大学 学报编辑部,山东聊城 252059;21聊城大学 艺术学院,山东聊城 252059)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最终目的,是在于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在人们的衣食住行中体现出来。如何将人民群众纳入到保护大军中来,是一个重要环节。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诉诸老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互联网,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切入点之一。 关键词:网络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模式;视听复合;互动;人文环境中图分类号:K 8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08)01-0062-06 我们人类的文化传播活动,经过了20世纪,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的媒介迭加过程,来到了21世 纪的网络传播时代。新时代,是一个文化多元化、旋律构思五彩缤纷的时代,又是一个文化传播高度民主化与自由化的时代,文化传播的一切都带有合理性和可能性。因此,在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所有环节上,挑战与机遇,竞争与发展,碰撞与包含,理解和宽容,已经成为我们不可回避且应积极面对及利用的现实。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演变 人类历史上传播媒介的发展,经历了从口头到 文字,从广播到电影、电视,再到网络的发展历程。先秦时代,对话是人们生活交际的主要表现形式。这一时期,各种非物质文化的表现是非常活跃的。史诗、歌谣、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口头文化以及相关的表达文化和其他口头传承艺术,自此开始世代传承下来。中世纪开始,人类进入了以书写、文本为标志的文字传播和印刷传播时代。书写这种传播方式虽然使众多的非物质文化得以记载和保存,但它却丧失了口语传播的当下性、即时性和现场感,与音乐、节奏、庆典和宴饮等一系列的超 语言因素剥离开来,同时也抛弃了非物质文化赖以生存的人文环境,泯灭了其中双向、互动的对话精神。 20世纪,人类进入到以广播、电影、电视等大众媒介为标志的电子传播时代。“收音机的对象 是世界,而不是个人。”[1] 于是,个人性的传播完全被公共性的传播所取代,因而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播时代。在此,人的感官“延伸”,使听广播的听众和看电视或电影的观众在声音和图像面前完全沦为一个失去了言说权和书写权的被动“受众”,一个无法参与的、剩余的“他者”。可见,大众传播离口语传播的那种当下性、实时性和即时性越来越远,使直接参与的对话愈发变得不可能,因而沦为纯粹的“独白”。 从上述意义来说,文字印刷传播时代和电子传播时代的出现,对非物质文化传播尤其对口头传承艺术是一场“灭顶之灾”。大众传播所带来的全民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直接或间接地导致负载着民间口头文学、民间艺术和手工技艺的传承使命的艺人日益减少乃至死亡,民族“文化记忆”出现中断的概率大为增加。 进入20世纪末,出现互联网这种所谓的“第四媒 介”,人类进入到波斯特所谓的“第二媒介时代”。 [2] 收稿日期:2007-11-14 作者简介:齐汝林(1981-  ),男,山东临清人,聊城大学民俗学硕士,聊城大学学报编辑,研究方向为民俗学。张宪昌(1956-  ),男,山东莘县人,聊城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民俗研究所所长,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民俗学。2 6第4卷第1期西安外事学院学报 N o 11,20082008年3月 Journal of X i πan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Serial N o 110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资料

四川省共有辖区21个: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内江市自贡市广安市遂宁市巴中市德阳市乐山市凉山彝族自治州眉山市攀枝花市雅安市资阳市泸州市成都市达州市 广元市绵阳市南充市宜宾市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相对于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而言,是以无形文化为主,以人为本的活化的遗产。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给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的定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a.口头传统和表述;b.表演艺术;c.社会风俗、礼仪、节庆;d.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e.传统的手工艺技能。我国政府根据本国国情把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十大类。 1、阿坝州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一)、口头传说和表述(民间文学) 1、史诗 史诗是羌族民间文学中的珍品,在羌族口碑古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代表作有《羌戈大战》、《木姐珠与斗安珠》、《迟基格布》。 2、歌谣 歌谣是羌族人民生活、生产、习俗、文化、历史、道德和思想感情的反映,表现出羌族人民的价值观、审美观和艺术情趣,是羌族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羌族歌谣题材十分广泛可分为历史传说歌:《戈基格布》、《木姐珠与燃比娃(斗安珠)》、《赤基格布》。 3、民间故事 羌族民间故事丰富多彩,有神话、传说、,以及其他故事。羌族民间故事片主要以叙述体的口述文本不用唱颂形式。神话故事流传较广且比较有名的主要有《开天辟地》、《造人种》、《两兄妹》、《太阳和月亮》、《取火种》、《木姐珠与斗安珠》、《羌戈大战》等。 4、谚语和谜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职能

一、职能简介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于2011年12月31日经省编委(豫编办[2011]104号)文件批准在河南省群众艺术馆正式挂牌成立,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业机构。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主要职责是: (一)拟订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二)组织实施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三)承担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保护和名录申报及数据库建设。(四)承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交流、业务培训等任务。 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1]2009年1月经自治区编办批准成立,2009年3月正式挂牌,为自治区文化厅直属处级事业单位。中心设四个部室,编制25人。 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要承担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和联络交流。 2宗旨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通过开展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研究、整理和合理利用工作,为传承草原文明,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民族文化大区;为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维护民族团结;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

展;为维护国家文化主权和文化安全,发挥积极作用。 3职责 拟定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总体规划和分步实施计划;制定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具体组织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挖掘、抢救、研究、保护和整理工作;跟踪检查重点项目实施情况;具体承担国家级、自治区级非物质类世界遗产项目申报工作;负责对全区基层非物质类文化遗产从业人员的指导和业务培训;建立和管理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档案资料库等。4各部室职责 按照自治区编制委员会“关于撤销内蒙古自治区文化艺术干部学校组建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1]的批复》规定:非遗中心内4个科级机构,为办公室、培训部、业务部、技术部,各部室职责如下: 办公室: 一、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检查各部门的落实情况。 二、负责人事、劳资管理以及年度考核工作; 三、内设财务室,负责财务管理和日常报销工作;负责固定资产的管理; 四、做好会议通知和会议记录; 五、负责印章的使用管理,做好文件的发放、登记、传递、催办、立卷、归档、等工作及保密工作; 六、负责文件的上传下达、编制工作简报、年度总结、工作计划,

传播非遗文化公益小课堂(方案)教学内容

传播非遗文化公益小课堂 一、活动主题 品读和了解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推进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生产性保护工作,使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代的新工艺新技术新理念相结合,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民众生活。 二、活动的背景及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认识价值,其主要是通过传承的方式来实现其历史意义和价值。它的价值会从不同角度给予国民以启迪,对传统中国文化和精神予以弘扬,所以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我们更应要保护并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代表的优良文化底蕴。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让人们了解历史的需要,更是让社会上的优秀创新型人才用新视角,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去推动,去策划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一种具有中国精神和理念的代表性工艺产品,让传承人的作品得到中国社会乃至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三、参与对象: 幼儿园大班至小学六年级 四、活动时间及地点 活动时间:5月14日至5月28日每周日

活动地点:德清县青少年宫、博物馆瓷之源 五、具体实施 前期准备: 1.资料收集及整理:了解剪纸、香包、陶瓷的相关制作流程、背景故事及发展史。 2.聘请老师(艺人)为学生讲解相关内容,同时,指导学生完成一副作品。 3.观看一部关于非遗的纪录片 组织报名: 1.在“德清县青少年宫”微信公众号及官方网站发布活动信息,通过公众微信号进行报名(每个班20个名额,陶瓷10个名额)。规定时间准时报名。 2.整理有效报名名单。 3.公布上课人员名单,通知准时上课。 4.二年级以下(含二年级)为低年龄组;三年级以上(含三年级)为高年龄组。 六、相关人员分工如下: 陈乐:联系上课老师。 王晓晖:负责收集相关资料,寻找适合纪录片。 沈晓峰:负责相关信息的公布,负责统计报名信息。

瑶族伞舞 非物质文化遗产

瑶族伞舞非物质文化遗产 最初的《瑶族伞舞》只是瑶师的个人独舞,其舞蹈内容就是高擎五彩凉伞,恭请盘王下界,护佑瑶王后裔吉祥平安。后来,这种舞蹈有了更多的形式,其中有双人舞、长鼓伞舞、伞龙舞。在中国舞蹈史上,伞几乎成了一种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道具,它几乎就是中国舞台艺术的一种附丽意象。然而,同样是伞,同样是舞,同样是由伞这种最普遍的舞蹈语言来叙述和抒发其艺术表证的《瑶族伞舞》,却并不是在舞台上舒展的,而是在恶浪滔天的大海上完成了它的第一个酸楚苦难的造型。这就牵出了一个跟瑶族“奏铛”如出一辙的传说。这个传说,说的还是瑶族同胞因为无法忍受封建统治者残酷的欺压而被迫举族迁徙的经历。在“漂洋过海”时,瑶胞们突然遭遇一场大风大浪,无法靠岸的船只眼看就要被海浪打翻。无奈中,船上的瑶王子孙突然想到了自己的先祖,于是全部跪拜船中,祈求始祖盘王赐伞挡御,并许愿到达彼岸立即还愿。在叩拜中,海面上渐渐风平浪止,瑶胞们终于平安靠岸,并立即还愿感恩盘王。在举行还愿的仪式中,瑶胞们将伞看作是盘王施予他们的护身符,于是便跳起了“瑶师”伞舞,以此来感恩盘王。从《奏铛》和《瑶族伞舞》这两个基本类似的传说中,我们不难颖悟到瑶族曾经历过的一场举族大迁徙的历史事实。由一段苦难的命运,演绎和派生出《瑶族伞舞》这么一个绝妙的舞蹈艺术,这也是瑶族大迁徙留给我们的一种遥远而又真实的文化影像。其实,最初的《瑶族伞舞》只是瑶师的个人独舞,其舞蹈内容就是高擎五彩凉伞,恭请盘王下界,护佑瑶王后裔吉祥平安。后来,这种舞蹈有了更多的形式,其中有双人舞、长鼓伞舞、伞龙舞。内容也由原来反映民族大迁徙中瑶人持先祖盘王恩赐的宝伞与风雨狂浪搏击的情景,逐步演绎成反映太平盛世,国富民强,文明和谐,瑶族人民愉悦、欢乐的乐神舞。这样的舞蹈语言,更彰显和接近了当代舞蹈艺术的清新语义。

凉山州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精)

附: 凉山州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共计36项) 一、民间音乐(共计5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1 Ⅱ—1 彝族克西举尔音乐雷波县文化局、昭觉县文化局 2 Ⅱ—2 傈僳族高腔德昌县文化局 3 Ⅱ—3 藏族赶马调冕宁县文化局 4 Ⅱ—4 彝族挽歌宁南县文化局 5 Ⅱ—5 彝族月琴音乐普格县文化局 二、民间舞蹈(共计4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6 Ⅲ—1 傈僳族嘎且且撒勒舞会东县文化局、德昌县文化局 7 Ⅲ—2 藏族杜基嘎尔木里县文化局 8 Ⅲ—3 藏族嘎卓舞木里县文化局 9 Ⅲ—4 彝族苏尼舞布拖县文化局 三、传统戏剧(共计1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10 Ⅳ—1 马马灯越西县文化局

四、杂技与竞技(共计1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11 Ⅵ—1 彝族磨尔秋甘洛县文化局 五、民间美术(共计1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12 Ⅶ—1 彝文书法盐源县文化局 六、传统手工技艺(共计9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13 Ⅷ—1 红铜火锅制作技艺会理县文化局 14 Ⅷ—2 绿釉陶瓷制作技艺会理县文化局 15 Ⅷ—3 砂锅制作技艺越西县文化局 16 Ⅷ—4 建昌板鸭制作技艺德昌县文化局、西昌市文化局 17 Ⅷ—5 彝族杆杆酒酿造技艺甘洛县文化局 18 Ⅷ—6 藏式烧制茶具制作技艺木里县文化局 19 Ⅷ—7 藏式木制茶具制作技艺木里县文化局 20 Ⅷ—8 藏式竹制茶具制作技艺木里县文化局 21 Ⅷ—9 傈僳族葫芦笙制作技艺德昌县文化局 七、民俗(共计12项) 序号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 22 Ⅹ—1 摩梭人成丁礼盐源县文化局 - 2 -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

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归属 关于“非遗”,往往侧重于个别少数民族的、特别是濒临消亡的人口基数小的民族文化的抢救,这当然是“非遗”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能不能突破个别民族、局部区域、特定时间、某个行业的“非遗”,在中华民族的宏大叙事中,去发掘对56个民族的大家庭成员有普遍影响,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覆盖,不分男女、贫富、行业、信仰等差别在全社会广泛适应的“非遗”呢? “非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突出的是非物质的属性,更多的是强调不依赖于物质形态而存在的品质。但在物欲横流、精神空间被严重挤压的当今社会,“非遗”同样不可避免地在申报过程中被不同程度地物化。如何避免非物质文化遗产过度物化包装的态势、突破物质形态的藩篱和局限、保持“非遗”的非物质特征,是尊重本民族祖先留下的遗产的必要态度。 “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性质 “非遗”,都有着浓厚的文以化人的礼乐作用,大部分是先辈在劳动、生活中产生的对忧乐、生死、婚配、祖先、自然、天地的敬畏与态度的表达,是满足人的自然需求、社会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活态文化。其实用性,也表现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但现实保护中,我们对遗产的

传播非遗文化公益小课堂方案

传播非遗文化公益小课堂 一、?活动主题? 品读和了解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推进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生产性保护工作,使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代的新工艺新技术新理念相结合,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民众生活。 二、活动的背景及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认识价值,其主要是通过传承的方式来实现其历史意义和价值。它的价值会从不同角度给予国民以启迪,对传统中国文化和精神予以弘扬,所以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我们更应要保护并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代表的优良文化底蕴。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让人们了解历史的需要,更是让社会上的优秀创新型人才用新视角,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去推动,去策划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一种具有中国精神和理念的代表性工艺产品,让传承人的作品得到中国社会乃至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三、参与对象: 幼儿园大班至小学六年级 四、活动时间及地点 活动时间:5月14日至5月28日每周日 活动地点:德清县青少年宫、博物馆瓷之源 五、具体实施 前期准备:

1.资料收集及整理:了解剪纸、香包、陶瓷的相关制作流程、背景故事及发展史。 2.聘请老师(艺人)为学生讲解相关内容,同时,指导学生完成一副作品。 3.观看一部关于非遗的纪录片 组织报名: 1.在“德清县青少年宫”微信公众号及官方网站发布活动信息,通过公众微信号进行报名(每个班20个名额,陶瓷10个名额)。规定时间准时报名。 2.整理有效报名名单。 3.公布上课人员名单,通知准时上课。 4.二年级以下(含二年级)为低年龄组;三年级以上(含三年级)为高年龄组。 六、相关人员分工如下: 陈乐:联系上课老师。 王晓晖:负责收集相关资料,寻找适合纪录片。 沈晓峰:负责相关信息的公布,负责统计报名信息。 朗森华:负责学员签到,拍照。 七、课程安排

泰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泰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泰国国旗 泰国各地区的传统舞蹈、音乐、宗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Thailand Content ·Traditional Thai Dances

- Central - Northeast - North - South ·Music ·Others Traditional Thai Dances ·Khon dance or the masked dance drama is the highest form of dance drama of traditional Thai dance.. ·It is performed by troupes of non-speaking dancers, the story being told by a chorus at the side of the stage. ·Choreography and costume follows traditional models rather than attempting to innovate.

·The dance consists of character based on the Hindu epic Ramayana such as angels, monkeys and demons. Central Thailand Sri Nuan ·Its great popularity is due to the beautiful choreography and the sweetness of the music that accompanies it. ·The lyrics and music evoke the sweet nature of Thai girls. ·The dance is also an expression of the yearning of a young man won by such great charm. Teut-Teung (Drum Dance) ·The teut-teung drum dance, a Thai folk dance and performed throughout the country to accompany the parades(游行) held at traditional festival.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 (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 第三章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第四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 (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 (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 (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 (五)传统体育和游艺; (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第三条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认定、记录、建档等措施予以保存,对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传承、传播等措施予以保护。 第四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注重其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第五条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尊重其形式和内涵。禁止以歪曲、贬损等方式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保护、保存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国家扶持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 第七条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负责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工作。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宣传,提高全社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第九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

序号类别项目名称民族属地责任单位 1 濒危民族语言文字金平傣文傣族金平县金平县文化馆 2 民间文学叙事长诗《洛奇洛耶与扎斯扎依》哈尼族墨江县墨江县文化馆 3 坡芽情歌壮族富宁县富宁县文化馆 4 创世史诗《目瑙斋瓦》景颇族德宏州德宏州文化馆 5 创世史诗《阿细先基》彝族弥勒县弥勒县文化馆 6 传统音乐宣抚司礼仪乐舞傣族孟连县孟连县文化馆 7 剑川白曲白族剑川县剑川县文化馆 8 弥渡民歌汉族弥渡县弥渡县文化馆 9 民歌开益白族兰坪县兰坪县文化馆 10 彝族沙莜腔彝族建水县建水县文化馆 11 彝族民歌彝族石屏县石屏县文化馆 元阳县元阳县文化馆 12 传统舞蹈芦笙舞苗族大关县大关县文化馆 13 藏族弦子舞藏族德钦县卡瓦格博文化社 14 弄娅歪壮族广南县广南县文化馆 15 棒棒灯壮族砚山县砚山县文化馆 16 彝族弦子舞彝族砚山县砚山县文化馆 17 水鼓舞德昂族瑞丽市瑞丽市文化馆 18 擦大钹彝族隆阳区隆阳区文化馆 19 大刀舞彝族禄丰县禄丰县文化馆 20 霸王鞭白族剑川县剑川县文化馆 21 十二兽舞彝族楚雄市楚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2 跳三桩苗族易门县易门县文化馆 23 铓鼓舞哈尼族建水县建水县文化馆 24 跳鼓舞彝族绿春县绿春县文化馆 25 传统戏剧杀戏汉族景东县景东县文化馆 镇沅县镇沅县文化馆 26 传统曲艺腾冲扬琴汉族腾冲县腾冲县文化馆 27 莲花落汉族姚安县姚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8 昭通唱书汉族昭阳区昭阳区文化馆 29 传统体育与游艺打陀螺傣族景谷县景谷县文化馆 佤族双江县双江县文化馆 彝族双柏县双柏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30 吹枪苗族麻栗坡县麻栗坡县文化馆 31 嘟哒哒傈僳族龙陵县龙陵县文化馆 32 彝族摔跤彝族元谋县楚雄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元谋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彝族石林县石林县文化馆 33 传统礼仪与节庆彝族服饰彝族武定县武定县文化馆 峨山县峨山县文化馆 34 哈尼族服饰哈尼族红河县红河县文化馆 西双版纳州西双版纳州文化馆

[利用互联网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考]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

[利用互联网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思考]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播 摘要:互联网作为新型的传播媒介,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和功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好互联网这个传播平台,能够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受众范围,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效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提供新的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和传播 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措施确定为:“采取措施,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包括这种遗产各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和传承。”①“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是基础性的工作,“弘扬、传承”是保护的目标,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进行“宣传”。宣传从传播学的角度讲,就是传播。任何一种文化必须要通过传播和交流,才能获得生命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必须在不断的传播和交流中获取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传播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来完成。选择有效的媒介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将会更有效地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力度和效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性”、“多样性”和“活态性”等特征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需要对传播媒介进行精心的选择。在所有媒介中,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媒介,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有着独特的作用。 互联网扩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基础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样式和内容上表现出多样性。按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可以归纳为十大类别:民间文学、传统音乐(民间音乐)、传统舞蹈(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和游艺与杂技(杂技与竞技)、传统美术(民间美术)、传统技艺(传统手工艺)、传统医药、民俗。在这十大类之中又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具体内容和样式。这样多的内容和样式,传播媒介的容量是难以承受的。就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而言,用某一种传统媒介进行详尽、全面而又系统的传播就不可能,因为它的容量有限。但是互联网却不会受容量的限制,它的超大容量可以完整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指出:“要运用……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建立起档案和数据库。”②从传播学角度讲,互联网媒介扩展了传统媒介的可保存性和可查阅性特征(许多报纸和杂志也利用互联网的这一优势,专设了电子报)。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将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如遗产分布、遗产种类、遗产代表作、传承人、保护方式、传承方式等)进行数据化处理,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教育网站、在线图书馆、数字博物馆等,让数据资源库和网站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平台、基地、中心,让受众通过这些平台、基地、中心,方便、快捷、灵活、自由地了解、认识各种内容和样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互联网扩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空间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念,在传播时,不受地理和自然环境的限制,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得了更为广泛的传播空间。华夏五千年文明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和样式,这些内容和样式像珍珠一样散布于中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从第一批和第二批国家名录的分布情况看,全中国(包括台湾、香港和澳门)都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入选,而且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不断深入,根植于各地和各民族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会被进一步挖掘出来。要想让国人更多地知

贵州从江: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药浴”之乡——高华瑶寨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 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药浴”之乡——高华瑶寨 高华村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翠里乡,距县城60公里,是一个瑶族村寨,村寨四周林海涛涛,全村森林覆盖率达86%。 瑶族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民族。相传瑶族祖先在迁徙的过程中,一直缺医少药,加上瑶族一般居住在高坡上,常年云雾缭绕、湿度大,极易引发风湿、伤寒等疾病。为了生存,生活在深山密林中的瑶族人利用大自然赋予的各种植物,进行治病防病和保健养生,抵御病毒侵害,形成了重防病、保健、养生、长寿的生活理念,他们独创和保持的一整套洗药浴习俗——瑶族药浴,被视为与著名的芬兰桑拿浴、土耳其蒸汽浴相媲美的世界三大洗浴文化之一。 瑶族药浴以多种植物药配方,经过烧煮成药水,用药水放入杉木桶,人坐桶内熏浴浸泡,让药水深入五脏六腑。洗浴后,可消除疲劳、舒筋活血,祛骨节风寒、杀菌止痒、祛风除湿,消炎镇痛和防治感冒等。同时可使皮肤得到疏通,富于弹性,达到美容效果。洗瑶族药浴对治疗妇科病症有特殊疗效,瑶族妇女产后必洗药浴,三天后可下地劳作。据初步统计,瑶族药浴药方有188种,主要由追风伞、半边枫、九龙藤、血藤、节节草等30多种中草药组成,主治47类疾病。2008年,从江县瑶族药浴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高华瑶寨人居环境优美,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民风民俗纯朴浓厚。寨中每家每户门前屋后都栽种着竹林、茶林等各种树木,使用竹筒将山泉引进家中,都有杉树加工而成的浴桶。每当有客人进寨,乡亲们都会用油茶和药浴热情款待远方的客人。除盛行瑶族药浴外,还保存有与药浴并称为“瑶族三大文化宝典”的传统造纸、瑶族长鼓舞等传统技艺、舞蹈。 瑶族传统造纸工艺在高华瑶寨一代传一代,一直流传至今,其纸主要有2种,一种是写经书或绣花,用构皮作原料,一种是祭祀用钱纸,其原料是禾把草。两种纸张制作工艺流程一致。 瑶族长鼓舞是瑶族人民的一种祭祀舞蹈,是瑶族人民在长期的游耕、狩猎生活中形成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关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四川省共有辖区21个: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内江市自贡市广安市遂宁市巴中市德阳市乐山市凉山彝族自治州眉山市攀枝花市雅安市资阳市泸州市成都市达州市广元市绵阳市南充市宜宾市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相对于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而言,是以无形文化为主,以人为本的活化的遗产。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给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的定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a.口头传统和表述;b.表演艺术;c.社会风俗、礼仪、节庆;d.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e.传统的手工艺技能。我国政府根据本国国情把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十大类。 1、阿坝州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一)、口头传说和表述(民间文学) 1、史诗 史诗是羌族民间文学中的珍品,在羌族口碑古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代表作有《羌戈大战》、《木姐珠与斗安珠》、《迟基格布》。 2、歌谣 歌谣是羌族人民生活、生产、习俗、文化、历史、道德和思想感情的反映,表现出羌族人民的价值观、审美观和艺术情趣,是羌族人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羌族歌谣题材十分广泛可分为历史传说歌:《戈基格布》、《木姐珠与燃比娃(斗安珠)》、《赤基格布》。 3、民间故事 羌族民间故事丰富多彩,有神话、传说、,以及其他故事。羌族民间故事片主要以叙述体的口述文本不用唱颂形式。神话故事流传较广且比较有名的主要有《开天辟地》、《造人种》、《两兄妹》、《太阳和月亮》、《取火种》、《木姐珠与斗安珠》、《羌戈大战》等。 4、谚语和谜语 谚语是羌族人民千百年来劳动和社会生活经验的总结。有事理谚语、社交谚语、时政谚语、生活谚语、风土谚语、农林谚语等。羌族谜语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是羌族人民长期观察、分析,对生活事务进行概括的结果。根据所反映的对象以及形式一般分为物谜、事谜、字谜。(二)、表演艺术 羌族的表演艺术主要有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和羌族戏剧。 1、羌族民间音乐大体分为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民间祭祀音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