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哲学测试题(带答案)

2017年12月24日高中政治测试

姓名: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任何哲学都是()

①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

②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③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④社会变革的先导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2.柏拉图认为存在着一个由观念组成的实在世界,即所谓“理念世界”。它是独立于个别事物和人类的意识之外的实体,个别事物是完善的理念的不完善的“影子”和“摹本”。柏拉图的思想

A. 把个人的意志夸大为唯一的实在

B. 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本原

C. 认为思维和存在是不可区分的

D. 认为理念世界是人类意识的“摹本”

3.“人与自然必须和谐相处”的生态价值观是在对工业文明带来的严重生态安全问题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这种价值观有利于促进社会的科学、和谐发展。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哲学的发展与经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

②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③新事物在抛弃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

④哲学对社会经济、政治发展起促进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4.下列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①物是观念的集合②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

③气者,理之依也④心外无物⑤存在即被感知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 ②④⑤

D. ①④⑤

5.中外哲学史上曾产生过“元气一元论”、“理生万物”与“一切皆流,一切皆变”等哲学观点,他们按照顺序对应的排列是()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主观唯心主义③客观唯心主义④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具体科学的繁荣发展,同样也离不开哲学的繁荣发展。这是因为,哲学的繁荣发展()

①揭示了更多的具体规律

②能为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③能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④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7.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将于2018年由中国承办,这是中国首次获得世界哲学大会的承办权。哲学具有无限关怀和终极追问的特点,总揽一切,综括一般,仰观宇宙之无穷,俯究万物之运动,这段话表明

①哲学的研究对象即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本质和规律

②哲学从一般规律中概括和总结出各种特殊规律

③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囊括万物的综合性科学

④哲学把整个世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8.18世纪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都没有任何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下列观点中与贝克莱的观点同属一个哲学派别的有( )

①心外无物②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③理生万物,理主动静④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②④

9.获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钱学森非常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他在给一位朋友写信中说:“我近三十年来一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总是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的工作。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源泉。”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智慧的源泉,是因为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变革社会的物质力量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人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0.以下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①未有此气,先有此理

②不可再分的物质微粒——原子和虚空是世界的本原(古希腊德谟克利特)

③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③→④→②

D. ②→①→③

11.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

①哲学和具体科学的辩证统一②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③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统一④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12.2015年9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通过光谱对火星表面观察到的“季节性坡纹”进行分析,确定这些条纹是由液态水的流动产生的,从而为“火星上有水”这一猜想提供了更为确信的证据。这一观察结论说明( )

①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人能在利用规律的基础上改造客观世界④自然界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13.在哲学上,“无中生有”、“捕风捉影”、“指鹿为马”、“空穴来风”都属于( )

A.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 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 形而上学的观点

D. 唯物主义的观点

14.14.两会期间,某全国人大代表如是说“把经济增长的目标略微调低,适应了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体现了‘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与“稳中求进”相同的哲理是()

A. 病树前头万木春

B. 经济发展顺应自然

C. 一切皆出自艰辛

D. 乡音无改鬓毛衰

15.15.“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有()

①意识是运动的承担者②运动是物质的派生物

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离不开运动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6.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7年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从哲学上看,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基于

①事物发展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③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④事物发展是主观愿望与客观条件的统一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17.2016年,自然灾害频发,全球经济“伤不起”。自然界再次向人类敲响了警钟,人类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依据是

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②人类社会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③自然界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运动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④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A. ①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8.十九大报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这一论断蕴含的哲理:

①坚持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把握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坚持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④坚持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9.李克强总理用“骑自行车”来比喻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稳’不意味着不动,不动就会像骑自行车,会摔下来,所以我们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这说明

A. 只有保持性质的稳定才有利于事物的发展

B.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不可分割的

C. 规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认识和改造

D.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20.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6)》指出,2016年,面对更加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要大力推动金融改革开放,加强金融监管,切实维护金融稳定。这样做的唯物论依据是( )

①物质决定意识②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④尊重客观规律要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1.2017年8月,四川九寨沟发生7级地震。地震是一种白然现象,目前人类尚不能阻止地震的发生。但是,我们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这表明

①自然界的存在及其发展遵循固有规律②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以造福人类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人们成功改造世界的前提④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2.“世界比我们伟大,不会按我们的想法行事;我们比世界渺小,必须遵循它的法则”,本杰明·惠奇科特这句话告诉我们

①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②规律具有客观性

③规律是可以被人所创造的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遵循规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23.2017年2月10日,专家们通过监测数据发现,北极中心气温骤升至0℃以上,比同期正常水平高约27℃。北极“发烧”不仅可能导致冰雪融化危及北极熊生存,还可能给中低纬度地区带来极端寒潮天气。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普遍联系

②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

③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不受人类影响

④要把握事物直接和间接的联系,提高我们行为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③④

24.某地区进入供暖季后常常出现雾霾,而一旦出现大风天气或等到春暖花开后,雾霾就会散去或减少,从该地区较长时间的数据变化看,经过人们努力治霾,污染物排放总量在持续走低;但在某些时段,环境空气质量污染指数会迅速攀升,甚至“爆表”。这

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凸显了大气污染防治的一大特点:天帮忙很重要,但人努力才是根本。“人努力”与“天帮忙”之间的关系对我们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之间辩证关系的启示是

A. 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B. 人类有意识的思想活动是掌握客观规律的根本前提

C. 认识活动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基础

D. 尚未认识的外在自然规律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5.中国山水画的创作讲究凝神构思,好的作品都是“若不经意”而成的,但是,“若不经意”并非真不经意,是“经意之极”之后的“水到渠成”。这一创作特点说明

①充分发挥思维潜能可以创造出具体事物

②文化创作必须尊重文化自身特有的规律

③作者的“灵感”是中国山水画创作的源泉

④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6.下列关于意识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②纯粹的动物心理也会自发地产生意识

③人类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④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7.27.古人常咏物言志。同样是咏菊,李白的“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流露了他被贬的极度苦闷,而黄巢的“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却表现了农民起义军的豪迈斗志、必胜信念和高洁品格。这说明

①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③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反映者的想象力

④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受主体的知识、情感和价值观影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8.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建立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稳定,金砖国家合作的目的和初心也得到了很好的实现。金砖国家合作的目的与初心得到实现说明

①意识活动能够把观念的存在转化为现实的存在

②主动反映客观世界的意识更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③意识的目的性是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内在动力

④真理性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及规律的正确反映

A. ②③

B. ①②

C. ①④

D. ③④

29.“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面对当前世界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习近平用中国智慧做出了回答。从“一带一路”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再到“共商、共建、共享”,这些“中国方案”得到了世界众多国家的认同。从哲学上看,世界认同“中国方案”是因为

①主动地反映客观世界的意识必然是正确的

②正确反映客观实际的意识能推动事物发展

③符合事物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创造理想的世界

④彰显时代主题的方案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0.因看到频发的电梯“吃人”新闻后,许多人对电梯产生恐惧,想到要乘坐电梯就有明显的焦虑症状。这种现象说明

A. 物质决定意识,二者密不可分

B. 意识如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并反作用于社会生活

C. 人体的生理活动依附于意识活动

D.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31.俗话说:“人闲百病生。”医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紧张有益于健康激素的分泌,这种

激素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抵御外界的不良刺激和疾病的侵袭。这说明

A.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之中

B. 没有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

C. 物质是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D.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控制作用

32.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下列能正确反映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的选项是

①植物的根会伸向有水多肥的地层,枝叶会向阳光充足的地方伸展

②铁生锈、岩石风化、滴水穿石

③我国古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④狐狸会有效地利用环境和外物掩盖自己的行踪

A. ②→①→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④→③→①→②

D. ②→①→④→③

二、非选择题

33.雾霾锁国,折射出大气污染治理刻不容缓。研究显示,北京、上海和珠三角地区,机动车排放对PM2、5的“贡献”占22%至34%,表明造成近期严重雾霾天气的根本原因,还是污染排放的增加。长期以来,我国的油品质量升级滞后,油品中的含硫量偏高,从而加重了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程度,成为雾霾天气出现的推手之一。因此,治理大气污染,必须加快油品质量升级,优化能源结构。

根据规律普遍性和客观性的原理及要求,结合材料,分析治理大气污染为什么必须加快油品质量升级。

34.党的十九大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做出全新判断: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是对五年来中国发展历史性成就和变革的深刻总结,也是对近40年来改革发展成果的历史回应,更是对未来中国发展方向、发展目标的精准定位,为新时代我们党制定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提供了基本依据。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的?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参考答案

11--55C C B B A A D D B B66--1100C C C C A A D D B B1111--1155C C B B A A D D C C

1166--2200C C A A B B B B C C2211--2255A A C C A A A A D D2266--3300C C C C D D C C D D3311--3322D D D D

33.①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空气质量变化有其固有规律,人类活动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②空气质量恶化与人类不恰当的生活生产方式有关,雾霾天气频繁出现是人们的活动违背客观规律的结果。③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揭示雾霾天气的成因,认识到机动车排放和大气污染的联系。④人们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通过系列措施提高油品质量,净化空气,造福人类。

【解析】本题以大气污染治理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规律的普遍性与客观性原理这个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回答本题,考生可从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空气质量变化有其固有规律,雾霾天气频繁出现是人们的活动违背客观规律的结果;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揭示雾霾天气的成因,认识到机动车排放和大气污染的联系;人们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通过系列措施净化空气,造福人类等角度进行说明。

34.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十九大对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判断,是对近40年来改革发展成果的历史回应,是根据国情做出的正确判断。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这一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为新时代我们党制定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提供了基本依据。

【解析】本题以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本题考查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属于体现类试题。知识体现类材料题在高考试题中考查频率最高,是难度适宜的题型,它立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分四步走。第一,通过设问明确设问指向,包括主体指向和知识指向。第二,依据指向,明确知识内容。第三,依据知识内容,对材料进行分析。第四,结合材料分析,对知识内容进行取舍,作答。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然后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党制定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提供了基本依据进行分析,按照世界观、方法论、材料分析的顺序答题。

【点睛】演绎型主观题(“体现型”):这类题目的形式一定是给出相关的情景材料,且一般包含着多层意思,设问一般是“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从逻辑思维形式讲,此类题属于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式主观题。解答此类题须先将材料分成若干层意思,把所学教材中与材料相关的所有知识点一一罗列,然后将这些知识点与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加以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答案要点。答题时,应先写教材中的知识点,再采用材料中的关键词句说明它体现了这一原理即可,即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疏理——作答。

答案第1页,总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